校内实训管理规范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内实训管理规范(精选8篇)

校内实训管理规范 篇1

(院教〔2013〕31号)

校内实习(或实训,以下统称实习)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执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从而印证、巩固、扩大其理论知识,培养、提高其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加强校内实习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实习教学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实习教学改革的力度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建立具有职业气氛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受到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务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校内实习的分类

(一)基本工艺操作技能训练(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某一基本工艺过程的实际操作或模拟练习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二)专业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校内实习接受岗位实务训练,把专业课中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巩固、加深、扩大所学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获得综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

二、校内实习的管理与组织

(一)校内实习实行院、系、教研室分级管理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处负责全院实习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审定实习课程标准;审查和协调全院的实习计划;配合有关系部规划、组织并推动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收集资料、组织经验交流;到实习现场检查了解实习工作情况;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的实习工作。

2、系部主任负责指导本系的实习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指导编制本系部的实习课程标准、实习计划和经费预算,审定教研室指派的指导教师;督促、帮助教研室进行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教研室对实习的指导工作质量及效果;总结本系的实习工作经验并组织经验交流。

3、教研室主任对有关的学生实习指导工作质量及效果负责。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编制实习课程标准、实习计划和经费预算;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并检查和指导其工作,实习结束后组织审定实习成绩,向系主任汇报实习工作情况。

(二)校内实习的组织 校内实习一般由辅导员协助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管理,做好学生思想教育,解决实习过程中的管理、纪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班委会要积极配合。

(三)经费开支

学生实习经费根据参加实习的学生数及实习时数按指标分拨各系部,超支部分由各系部自行解决。实习经费开支的项目、范围、标准应执行国家和学院财务处的有关规定。

三、实习课程标准的管理

(一)实习课程标准是进行实习的指导性文件,是制订实习计划、组织实习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由有关教研室在系部主任领导下,根据专业教学标准组织制订,报教务处审定后颁布执行。

(二)实习课程标准的内容应包括: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与要求;实习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实习的程序与时间安排;现场教学(包括参观、技术报告和社会调查等)的内容与要求;对学生、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要求:实习考核的方式与标准及参考资料等。

(三)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有关系部应组织编写实习指导书,详细说明实习要求和完成实习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办法,并于实习前连同实习课程标准一起发给带队教师和每一个学生。

四、实习计划的实施

(一)实习计划是根据实习大纲,结合实习现场条件拟定的实习执行程序。校内实习计划由相关教研室与承担实习任务的校内实训基地一起研究拟定。

各系部应于每学期开学后的第六周将下一学期经系部主任审签后的各班级实习计划报送教务处,经教务处汇总调整、主管院长审批后,编入学院校历下达。

(二)实习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及人员安排、实习程序安排、实习考核等。

五、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在实习前,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习课程标准和实习计划,讲明时间安排和程序,介绍实习单位情况,提出明确、具体的实习要求和实习注意事项,宣布安全、保密要求和实习纪律,办好前往实习单位的有关事宜。

(二)生产实习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学习。要布置一定的思考题或作业,并及时检查与督促。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重视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技术劳动和公益劳动。

(四)校内实习,应以实际操作为主,集中理论讲授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总实习时间的10%。要注意抓好“讲、演、练、导、评”五个环节:

1、“讲”:即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课程标准和实习计划,向学生讲解实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讲课要有讲稿。

2、“演”:即演示,指导教师向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表演,应边演边教。

3、“练”:即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动作规范,掌握操作要领,通过自我练习把工艺技术学到手。

4、“导”: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和操作方法,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5、“评”:即评议,每天或每阶段实习结束时要组织实习评议,可采取教师评议或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纪律情况、劳动态度、工作质量、操作水平等。评议结果可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依据。

(五)实习结束前,会同实习有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并将学生实习成绩于实习结束三天内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同时将学生实习成绩单及时送交系部办公室。

(六)学生在实习期间违犯纪律或犯有其他错误时,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指导教师有权及时处理直至停止其实习,并向系、校领导报告。

(七)指导教师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从事其它工作,不得私自找人顶替指导,否则作为教学事故处理。指导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得请假,确因特殊情况必须请假,应经系主任批准,并指派其他教师顶岗。

(八)实习结束时认真做好总结汇报工作。

六、对实习学生的要求

(一)在实习中,学生应按实习课程标准和实习进度计划的要求与规定,严肃认真地完成实习任务。要坚持每天写实习日记,按时完成实习思考题或作业,认真撰写好实习报告。

(二)尊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指导,重视向生产实践学习。

(三)实习期间,团干部、班干部要主动承担和协助教师做好各项工作,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自觉遵守实习纪律,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得请假。如需请假,必须取得证明,经指导教师批准,否则按旷课处理。

2、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3、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注意环境保护。

七、成绩考核

(一)学生必须按照实习课程标准,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提交实习报告,方可参加以口试、笔试、答辩或实际操作及其它有效方式进行的实习考核。

(二)实习成绩按学生的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或分散自主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的评语)、实习笔记、实习报告以及实习考核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

(三)在评定实习成绩时,一般平时表现与实习成果占40%,实习报告占30%,实习考核占30%。

(四)评分标准

1、优秀:能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习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进行有一定独立见解的分析;考核中能正确地操作或回答问题;实习中表现好,积极参加劳动,无违纪现象。

2、良好:能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习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考核中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实习中表现较好,能积极参加劳动,无违纪现象。

3、中等:能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习课程标准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考核中能比较正确地操作或回答主要问题;实习中表现较好,能积极参加劳动,无违纪现象。

4、及格:能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习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考核中能完成基本的操作或能回答基本的问题;实习中劳动态度一般,无违纪现象。

5、不及格: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以不及格处理:

未达到实习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马虎潦草,内容有明显错误;考核时不能完成基本的操作或回答基本的问题或有原则性错误。

学生实习期间因故请假缺席时间超过全部实习时间1/3以上者。(实习中无故旷课超过全部实习时间1/3以上者,除实习成绩不及格外,还须按学生守则进行纪律处分)

(五)实习成绩不及格按一门主要课程不及格处理,需交费重修。

八、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一三年五月六日

校内实习管理规范

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应认真阅读《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内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其要求组织开展校内实习教学。教务处实教科将按照以下需存档资料的提交情况对相应教师进行工作量的考核:以下9项校外实习存档材料,对未按时提交者核减两个标准课时的工作量,每缺少一项资料,核减一个标准课时的工作量。

实习开始前,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提交以下资料:

1、于实习开展前的一到两周内将实习安排(包含班级、时间、地点、实习指导教师等主要信息)电子版和纸质版报至教务处实教科。

2、实习计划(含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及人员安排、实习程序安排、实习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实习考核方式等)

3、实习仪器设备和实习耗材的准备情况

4、实习指导书

5、实习课程标准

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对多个班级连续进行的同一个实训,可于实习结束后一并提交),校内实习指导教师须提交以下材料:

1、学生实习报告

2、学生实习考核成绩

3、本次实习指导工作的总结(含学生实习纪律,学生整体表现等)

校内实训管理规范 篇2

实训资源是指一些人、财、物等资源, 它同时是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教师实施教学, 学生可以提高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个平台的作用很大, 在高职院校里的主要作用是教师开展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一切资源, 是学校进行实训教学时所依靠的物质条件。通常来说, 我们将实训资源划分为两个部门, 一是校内设施, 如:专业实验室、开放实验室, 这些设施归学校所有, 日常管理归学校负责, 二是校外进行实训的基地, 这些设施不归学校负责。也可以说, 高职院校实训资源的建设规模和管理水平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改校的综合实力, 通过这些资源就可以从侧面分析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及人才培养能力。

2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实训资源的流动性小, 使用效率低

对相关学校进行调查后发现, 以专业为依托进行建设实训资源是一个普遍现象, 学校里各个系之间的实训室资源仅供本专业学生使用, 基本不对外开放, 实训室的日常管理也由系内部负责, 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实训室闲置而另一些系的实训室不够用, 大大降低了整个学校的实训室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实训室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需求

近年来, 髙职学校就业率普遍较高, 其办学规模也日益扩大, 学校的在校生规模逐渐扩大, 而校内实施学分制教学, 一个专业几百学生集中性的大规模的上课形式越来的越少, 更多的是分散式的学习。这就给实训室的实训教学时间安排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实训室相对独立的特点使资源不能统一使用, 影响了学生课程计划的安排。有的院系购买大量的设备以应急使用, 其实这些设备购买的越多, 就会给学校带来更多的潜在浪费, 增加大量投资的设备, 利用率确越来越低, 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同时教师实训指导受上课时间服制, 上课中以讲解演示为主, 一般给予学生课内练习时间不多。下课后学生基本上很难在实训室继续使用。这就出现了实训管理、教师、学生需求都不能很好满足的矛盾。那么, 实训资源流程式管理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当务之急。

3 实训资源有效管理——流程式管理

针对校内实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采取了流程式管理模式, 能够很好的解决校内实训资源使用的矛盾。实训资源流程式管理模式构建的依据是实训项目流程, 每个实训流程的主持人是固定的, 这些人员是由不同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校内所有实训资源都由学校统一管理, 不再属于某一个系, 这样就可以灵活安排实训资源的使用情况。

流程式管理的主要优点就是大大提高了各个系的需求敏感度, 完全避免了现有流程的弊端, 如:学生对实训系统一无所知、学生的需求、通过任课教师、实训管理员、教研室或系部领导汇报以后, 没有结果。因此, 本管理流程通过整合信息交流通道, 实现了流程与实训需求的“单点接触”, 在一定意义上, 也可以说实现了流程的需求导向。流程式管理, 真正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 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 通过学生的需求了解实训资源的使用情况, 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 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交流信息、下一阶段需求、及时调整相应的实训项目流程或设计新的实训项目。

实训资源管理流程的核心环节是信息处理中心。我们可以把这个环节分两两个部分:前后两区。前区与实训需求直接接触, 也就是日常说的教师的实训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训申请表;后区是实训管理流程中提供具体实训活动的流程区域, 也就说有限的实训资源。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二者结合起来, 调节好二者的关系。

管理流程中的实训资源不是指一个个独立的实训室, 而是将所有实训资源分为专业资源和基础资源两类。所有实训资源包括导师组都统一进行调配, 不再属于某一系部, 所有实训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师开放。

参考文献

[1]王冰.刍议高职院校校内实训资源流程式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

[2]朱永章, 厉文素.创建“信息化”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J].考试周刊, 2011 (51) ,

校内实训管理规范 篇3

追根溯源,我国多数旅游高职教育是从初、中等职业教育分化出来的。从理论上说,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当有明显的层次区别,即:在知识结构、专业宽度和深度、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综合职业素质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应形成各自的特点、优势,以满足旅游业不同层次的人才要求。但从多年的实践结果来看,上述的目标设想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应验。各层次旅游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没有体现他们不同的职业能力和特长。特别是旅游高职教育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的高级层次,与初、中级旅游职业教育相比较,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能力与特色。这点仅从09年全国旅游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就可以看出,“萧山技能大赛”无论从专业技能技术表现层面,还是从专业理论知识的表现层面,都反映了我国目前旅游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的单薄,专业技能的低水平,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欠缺等。特别是在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旅游中职和旅游高职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别,他们之间不仅在技术水平上同样的落后,就连犯的错误都是一样的低级。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高水平”,甚至在操作技能上弱于中等职校。

高职院校“高”在什么地方,高职院校应不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它的特色又是什么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旅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所以难以体现自己的特点和亮点,笔者认为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旅游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至今没有摆脱中职教育的影响,更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操作训练、校内实训以及酒店实习等实践教学至今还是延续技校与职业中专时代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着种种弊端:

(1)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酒店实习,都是以教师或酒店师傅为绝对主导地位,采用的是机械模仿教学方法。即:在校是“教师课堂示范,学生跟着模仿”;在实习单位是“师傅带着学生干,学生围着师傅转”。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应试教育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只注重学生“动手”忽视“动脑”的教育理念,只能培养出一群“动作模仿秀”。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萧山技能大赛的场景:没有创新、没有变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重复过去的错误。

(2)在校外酒店顶岗实习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内酒店在安排学生实习时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把学生固定在某一个工作岗位上当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全然不顾及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连贯性、拓展性以及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下酒店顶岗实习不仅不能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持续拓展,相反是越来越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也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后劲。还会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疲劳的实习或顶岗期间逐渐丧失对专业的兴趣。这不仅不符合国家和现代企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要求,也正是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旅游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愿留在酒店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从2002年至2008年连续6年对酒店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酒店实习后仍然想从事酒店工作的2002年为48%、2003年为44%、2004年为41%、2005年为40%、2006年为38%、2007年为35%,2008年33%,相比国外酒店,如瑞士、日本、新加坡等的酒店顶岗实习,则是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多个部门和岗位,尽可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职业技术的系统学习,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学习专业、钻研技术的情趣。

(3)各层次职业学校“无差别”的校内实训和酒店实习,使得人才培养难以实现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难以形成各自人才的特色和亮点。长期以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和初、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实习。只有时间长短的不同,没有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差别。不同层次的院校实习生往往在同一家酒店、同一个岗位上,跟着同一个师傅做同样的事。这种无差别实习与实践既不利于初、中、高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也不利于学生在酒店的实习兴趣,更不利于社会各行业对职业人才的使用,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方向的选择和职业发展后劲。

二、以专业老师为指导。学生自主管理酒店实训模式的构想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实践教学及其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不仅应当从理论上探讨,更应当在实践中摸索。上述所涉及的旅游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实际上主要涉及校外顶岗实习和校内实训两个层面:一方面在校外酒店顶岗实习上,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与酒店的相互协调和深度合作,要坚持互利原则,既要照顾企业的实际又要遵循学校技术人才培养规律,真正使酒店顶岗实习成为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延续,使学生专业知识获得进一步的拓宽,专业技能获得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则在于旅游高职院校传统的校内实训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人才培养的步伐。具体的做法有:

(1)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备酒店服务设施,尽可能地增加实训部门和岗位,拓展学生专业实践空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利用校内完备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接触酒店的服务工作,并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

(3)在利用校内完备的实训基地的同时,配合项目课程教学方法,变革实训模式,推行以专业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校内实训应增加见习管理岗位,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体验酒店的管理实践,最终达到旅游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还有酒店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5)变过去以老师为主导、为教练,学生为“模仿秀”的实训模式为“学校搭建舞台,老师幕后指导,学生前台主演”的新实训模式,即:以专业老师为指导,学生自主管理酒店的新实训模式,将校内实训基地变成正在运营的职场,将整个实训过程变成学生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实战演习,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训目的。

校内创新实训模式的构想,实际是基于旅游高职院校如何走出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寻求一条新的,区别于初、中旅游职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应当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更能体现旅游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学生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实训模式,将学校的实训基地变为正式运营的职场,让学生以主人翁、管理者的姿态,全过程参与酒店运营,全方位体验酒店服务与管理。在实战中获得实用、管用、好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战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在实战中全面提升学生

的职业素养。

三、创新实训模式的实践与总结

我院在创新实训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新实训从2009年11月16日实训班级进驻实训基地开始,至2010年1月16日结束。参加实训班级共计3个,为确保创新实训有序开展,将实训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实训动员、岗位竞聘与组织机构搭建。根据学校实训基地现有设施条件将实训基地按酒店运营模式设立了客房部、餐饮部、前厅部、营销部等四个部门,16个见习管理职位,29个员工实习岗位。管理职位有1名见习总经理。每个部门都设有1名见习部门经理和若干主管、领班等,建立了完整的管理组织;第二阶段是建章立制。即:由竞聘出的各级见习管理人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按酒店的管理要求制定和建立各部门的管理运营制度,进行岗位基本业务现场培训;第三阶段为边学边运营(干中学、学中干)。在这个阶段有基地总经理与专业指导老师参与实训过程的策划、专业培训和现场培训以及现场业务指导等,结合项目课程教学法,向实训生布置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拿出实施方案,并在基地总经理与专业老师指导下推行和落实。如:营销部实训生先自己拿出营销计划和客房产品定价方案,经批准后自己出去市场调研、寻找客源,自己进行服务接待,自己运作管理等。整个实训阶段每天由基地总经理与指导老师参与,见习学生总经理主持召开各部门学生见习经理参加的酒店晨会。讨论研究酒店日常运营与管理;第四阶段为实训生的个人小结与学院、基地负责人、实训指导老师等对这次实训教学活动及其实训成果的全面评估。

如果说这次“创新实训模式”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的话,那么成功之处就是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果:

(1)学生实训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在实训的第一阶段,让学生进行岗位竞聘时,从见习总经理到各部门见习经理、见习主管、见习领班的每一个管理岗位都有许多学生报名竞聘,竞聘场面非常激烈。学生们激动地说:“今天的竞聘就是明天职场的预演。”因此。每一个学生在竞聘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甚至还专门找到老师,向老师请教如何才能发挥最佳的竞聘效果,并对自己竞聘时的服装、发型、体态、语言、礼节礼貌等仪表仪容进行精心设计;还有的同学不仅写出书面的竞聘计划,还把整个竞聘过程进行事先预演,其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认真程度一点不亚于职场的职业竞聘。

(2)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掘并获得了动手又动脑“双向运动”。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当时的实训基地仅仅是一个空空的建筑,除了必备的家具用品以外,各部门基本没有什么运营表格和必需的酒店文宣品。学生自己去了解客房、前厅、餐厅等服务部门应当配备哪些对客服务用品、文宣品、运营表格等,并自己设计制作。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实训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对专业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化了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创新能力。

(3)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拓展,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加强。比如。客房部的学生几天就了解了各种房间的清洁保养和要求,学会了客房清扫的规范操作和各项对客服务技能:前厅实训的学生通过几天现场培训和实际接待服务,很快掌握了基本服务方法、程序和技巧,特别是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践很快了解了酒店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和运用,学会了宾客人住登记、退房、续住、调房等基本操作技能:餐饮部实训生很快学会了各种宴会接待和各种服务技巧:营销部学生通过市场调查、价格制定、与客人谈判等实践摸索,了解了酒店营销技巧和谈判艺术,了解了酒店产品的价格制定依据和策略;大堂副经理岗位见习的学生通过每天的接待、查房、处理宾客投诉和内部部际协调等日常客务处理。不仅了解了大堂副经理的岗位职责,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学生通过实践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和案例的处理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将来的酒店服务和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在见习管理岗位实训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酒店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了解了酒店的日常运营管理,更对管理的艰难性、复杂性有了深切的体会。他们不仅学会了部门工作汇报,还通过管理实践懂得了如何管理好一个部门、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组等,这对将来走向酒店或其他职场管理同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创新实训突破了酒店实习部门少、岗位少、只有服务岗位、没有见习管理岗位的局限性。这不仅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实训范围,增加了学生实训岗位。也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更是拓宽了学生的未来择业方向,增加了择业机会。

四、创新实训模式实践标准的再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把职业教育理解成“狭隘的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偏离了职业教育的精神和本质。其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在他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文章中对职业教育就进行了精准的概括,认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应当是“生利”之人物的培养。用现在的话来说,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能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施展才华的人才。因此,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生利”之人物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单纯或狭隘的技术训练的理解,否则只能把人培养成“会说话的机器”。在对职业教育目的的理解上,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应当是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这里黄炎培先生强调的是“人的个性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个个性发展包含了人的与时俱进和全面发展的含义。在这两个问题上,与陶行知、黄炎培有同样真知灼见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也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在于“发现个人特长,并训练他尽量发展自己的特长”。杜威先生同时还认为:“教育应当给学生基础的方法技术。使他们心思耳目极灵敏,随时可以进步。”由此看来,我们现在所持有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所采用的职业教育方式是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来的。

校内实训管理规范 篇4

实习实训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亦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 途径。我院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 除了加大对校内教学实习、实 验设备建设的投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外,校外实习、实训方 面的训练也加大力度投入。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使学生能在实际的 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训练, 使教学更加贴近媒体实际, 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大学 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与主要任务(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1.能完成所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包括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能力训练,按照我 院 “实践” 的理念要求进行技术技能训练;按照贵州民族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来规 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有各种健全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管理等;是正式的 法人单位或职能齐全的二级单位。

2.在本地区和外地区本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形象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实 训条件和相应的业务指导。所包含的业务和承担的职能与相应专业对口。

3.具有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工作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有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研究人才。

4.具有专业设计、研究开发及新媒体操作技术推广应用的能力。

5.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 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着重学习先进的企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管理 文件。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3.按照专业岗位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着重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后期制作等。4.初步掌握专业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对主要设备特别是现代化设备能 够进行操作和使用。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突出以下特点:(一高新技术含量高

实习、实训基地的设置本身应选择那些企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高技术和 新技术的行业和企业。基地的建设起点高、定位新, 在实训过程中要具有专业基 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 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 得到 实际操作训练。

(二实践性强

高等教育的技能性和实训基地的实践性是实训基地的又一个鲜明特点。实训 基地工作的教师既要有理论学术水平, 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即 “双重素质”。学生在此培养的结果, 毕业时部分学生要拿到部分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如职业资 格证等。

(三开放性好

实习、实训基地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新技术、新技能。由 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聘任, 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紧密了。实 训基地还能提供对社会多方位的服务,包括培养技术人员和直接完成服务项目。所以, 它既是对外信息交流的窗口, 也是对外服务的基地, 在对社会服务的同时 还取得了经济效益。

(四有利于综合素质培养

一个实习、实训基地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一个工 作环境, 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它具有产学一体化模式的特点, 也是校企结合 的产物。它让学生在一个条件完善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综合 素质包括:(1技术训练;(2工程训练;(3创新性训练;(4自信心训练;(5灵活 性训练;(6职业精神培养;(7协作精神培养;(8社会交往等。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社 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按照我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进行选择确定。(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类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类型有以下两种: 1.为相应专业学生生产实习而设立的基地。(立足本地 2.为专业毕业实习设立的基地。(本地和外地(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准则 1.双方体现互惠互利,义务、权责明确。

2.就近就地、相对稳定、满足实习、实训任务和节约实习经费开支。

3.满足实习、实训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4.能够满足“工学交替” “产学合作”办学条件。(三学校与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单位应承担的义务

1.学校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对实习、实训基地 共建单位优先给予考虑。

2.在中职毕业生就业政策许可范围内,征求毕业生本人意见后,实习、实训基 地共建单位可优先选聘有关毕业生。

3.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单位对实习学生有关收费应给予优惠,少收或不收。4.实习、实训基地要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使实践教学与“产、学”一体化相结 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不在本地的实习、实训基地应妥善安排实习师生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申报及协议书的签订

1.根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和实习基地条件,起草校外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报告, 报学校批准后, 由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校外 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三份, 教务处、实习基地所在单位各执一份。

2.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 3-5年。3.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双方合作目的;(2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3双方权利和义务;(4实习师生的食宿、学习、交通等安排;

(5协议合作年限;(6其它。

(五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挂牌

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后, 统一挂 “湖南省华容县职业中专 实习基地”铜牌,具体名称由学校和基地共建双方协商确定。

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检查与评估

为促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 学校会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评估实习教 学情况。对协议到期的实习教学基地, 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 可办理协议续 签手续。

五、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要求

1.在实习、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能养成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 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2.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 技术和技能, 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 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3.要遵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重的原则。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对学生进 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模拟培训, 校外实训基地则是让学生直接参加生 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以全面培 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的管理

1.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采用学校管理为主的原则。

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 由人才办及相关职能部门统筹管理, 负责制订建设和管理 的规章制度,协调有关事宜。学校依据学科及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实 践教学大纲等要求,具体实施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纳入学校教育事业总体发展规划。学校各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的立项、建设、撤销应报学校备案。

3.对实习、实训教学基地要采取科学管理措施,要注重各种文档资料的保存, 注重对实习、实训等基本信息的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准确地填报各种报表。4.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的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细则,有严格 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5.要做好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的安全管理工作,如合作单位无力承担,由各专 业科派出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负责。

6.学校教务处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到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检查、督促与指导, 对基地建设管理成绩突出的院(系予以表彰;对建设成效不大、不能保证实践 教学质量的基地,提出整改要求。

四、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1、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 在符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条件的基础上, 可由学院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 , 实践教学基 地执一份,学院、系各执一份。

2、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双方合作目的;(2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3双方权利和义务;(4实习师生的食宿、学习等安排;(5协议合作年限;(6其它。

五、实践教学基地挂牌

学院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后, 实践教学基地可挂 “临汾职业技 术学院农学系实践教学基地”铜牌。

六、实践教学基地的检查与评估

校内实训管理规范 篇5

王晓江,罗怀晓,张普礼 梁熠葆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在对校外实习基地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依托校办实习工厂、按照“资源优化重组,机制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在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的校内机电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其它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

生产性实训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具有真实企业化育人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衡量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教高

[2006]

14、16号文件对此均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省级有关部门和院校举办者,要努力提高示范院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多年来,我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理顺管理与运行机制、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协调生产与教学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一、校外实习基地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情况下,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生产实习实训,是很难落实和操作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方面。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缺少完善的、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未使企业将接收学生实习作为其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对于在校企合作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如减、免、退税等,致使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因此,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法律规范的职能,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促使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建立校企联合、合作共赢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并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加强日常监控与考核。

二是企业方面。企业一方面急需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希望毕业生能够达到零适应期;但另一方面企业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够支持,或者是没有精力顾及。因为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必然要追求效益最大化,企业要生存、发展,也离不开市场竞争;同时又由于受技术保密、安全责任、进人计划、食宿条件、生产安排和管理等客观因素,以及怕麻烦、怕影响生产等主观原因的影响,致使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很难落实和有效实施。

三是学校方面。对于校企合作,学校始终是积极主动的,但实际多是依靠私人关系(领导、校友、朋友、同学等)在维持,学校无法对企业提出配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即存在所谓“一头热”现象。即使有的企业愿意接收学生的实习,但限制性也太多,这也不许动、哪也不许摸,这里不能去、哪里不能看;而且实习费用较高,学校难以接受,也很难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当然也有部分院校主动性比较差,存在等、靠、要思想,一切只是理想化的设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校外实习和实训的正常开展及质量的保障。

由此看来,“物美价廉”、“合作共赢”的校外实习大多只能是“理想”,高职院校要真正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调整思路和做法,必须要有学校能够掌控的基本实训条件,必须要有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作保

障,才能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比较接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经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和实习,达到企业“准员工”的技能水平后,企业可根据用人需求,选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积极主动,因为现在的学生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没有后顾之忧。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之路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咸阳机器制造学校和1992年并入的陕西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学校创建之初,就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定要求,一并建立了校办实习工厂——咸阳机床厂,主要生产工具磨床系列产品。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校办实习工厂经历了生产规模由小到大、技术含量由低到高、产品结构由单一到系列化、主要功能定位由单纯承担教学实习任务到既承担教学实习又从事产品生产的发展过程,是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相对比较大、工种比较全、与学院主干专业设置配套、技术水平较高的校办实习工厂之一,拥有与学院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的产品系列及经营方式,是全国机械行业精密工具磨床定点生产厂,国家《工具磨床、多用磨床、卡规磨床机床标准》制定单位,国家二级计量单位,已通过ISO9001、ISO2000标准认证,拥有国家《出口机电产品质量许可证》;生产有五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的“XMT”咸机牌精密工具磨床,年产600余台,占全国同类机床市场份额的40%以上,多个品种曾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同时提供25个工种、300多个生产实训岗位。近年来,校厂联合开发研制出8种多轴联动的精密数控工具磨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是学院长期积淀形成的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和同行的高度认可。校办实习工厂与学院作为教学共同体,两者同生共长、相辅相成。学院充分利用依托校办实习工厂资源,构建了“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仿真演练——技能训练——实际操练——顶岗锻炼”逐级递进的学生能力培训体系,实现了“专业系部——校办工厂——校外实习基地”分级承担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特别是1999年学院改制建院以来,进一步明确并完善了校办实习工厂“既出产品、又育人才”和“以产养教、以教促产”的功能定位,使其更好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和生产经营的“两地、两场”,即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高科技产品生产场所和学生职业素质训导场所,构筑“校厂一体”的学生能力培养平台,营造“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实行“校厂双向互动”的运行与管理方式,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为大力推进和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证和软硬件基础,具备真实的企业化育人环境,可实现从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产品装配、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一条龙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将“工”与“学”、“教”与“学”有机结合,使教学从课堂直通车间,学习与就业顺利接轨,让学生逐步提升适应能力,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尽快向员工角色转换。

由于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院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保持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至2008年学院第一志愿报考率大幅提高,分别达到110.7%、193.2%、238.5%;新生报到率稳中有升,分别达到86.23%、90.17%、92.41%;毕业生就业工作屡创佳绩,首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7.65%,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高等院校就业先进单位”。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9.84%、优秀率为54.65%。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在自身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依据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方案要求,以校办工厂为依托,按照“资源优化重组,机制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的机电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由于历史等原因,近十多年来,许多学校的校办工厂已从学校剥离,成为独立的社会企业;因为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部分学校的校办工厂已因为不能很好处理生产与教学实习的关系,而逐渐从实际产品的生产中退出,变为纯粹消耗性的仿真教学实习车间;部分校办工厂规模小,甚或产品和设备与学校主干专业不配套,实际上并不具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也起不到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作用。我院几经周折能够得以将校办工厂完整保留下来,方便了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得以有效落实和实施,但仍存在诸如校厂如何深入融合等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

为更加有效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减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使学院长期办学形成的“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深入,需要对原有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重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围绕学院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使各专业实训设施相对集中、形成规模与体系,组建五个融“教学、生产、培训、科研、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立足全局,统筹考虑,分步实施;以产养教,以教促产,产教并举;优化整合,强化功能,创新机制。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中,实现三个一体化:即“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实训、生产”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机电类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一是生产性原则。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是真实的产品生产,真实的生产性企业;二是先进性原则。跟踪技术前沿,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仪器设备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适当压缩传统产品,扩大高技术含量、高利润产品。三是开放性原则。实习基地要能够为多方面提供服务和提供多种服务;以生产为主,规模适度,为教学服务;扩大教学实习,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岗位;四是市场性原则。要立足市场,降低管理、运行、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职工收入。建设过程中,考虑工种、设备、工艺流程在反映企业生产实际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

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一是必须保持生产性,产品要面向市场,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保证职工收入;二是必须提供教学实习,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真实的生产性实习环境,并减少学生实习消耗,主要是为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所以在建设中,必须要有意识地预留一些岗位给学生顶岗实习;三是必须保持适度的新产品研发、试制与推广,以确保始终处于技术前沿;四是必须保持“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我们以校办实习工厂为主,工业技术中心、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数控工程系相关实践教学资源为辅,统筹安排,形成规模大、工种全,融“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实训、生产”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机电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具体包括改扩建七个实习车间和四个实习中心。

七个实训车间分别是机床电气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机床装配车间,焊接车间、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钣金加工与塑料成型车间,主要承担机电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顶岗)实习任务;在车间、工种、工艺流程、设备仪器等安排上,合理规划,统一布局。

四个实习中心分别为:一是计量与检测中心,将原工厂计量室、机械工程系公差测量实验室、数控工程系精密测量实训室资源整合,组成计量检测中心,主要服务于机电类各专业学生实习和生产活动;二是工具中心,将原工厂刀具、夹具、量具库、机械工程系工艺工装实验室、夹具实验室资源整合,形成工具中心,服务于生产和机电类学生的教学实习;三是设备维修中心,由校办实习工厂负责机械、机床、电气、动力等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同时为机床维修专业、数控维修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以及机械、电气类其它专业的学生实习服务。并建立机床拆装实训室,供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四是热加工检测中心,将原材料工程系无损检测与理化检测实训室、基础部力学性能实验室、工厂试验中心资源整合,组成热加工检测中心,主要服务于检测专业、热加工及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办工厂)建设中,我们还将改扩建2万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厂房,添置8大类、18个品种、20台套设备。项目整体实施后,将进一步扩大生产性实训规模,实训岗位将由目前的300个增加到460个,实习实训能力将达到每天1000人的规模,所有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的生产性实训均得以有效保障,实现设施先进、功能强大、覆盖面广、资源共享、全方位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

1.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原则

在“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下,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教学任务由各系承担并负责管理,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初、中级工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由校办工厂承担并负责管理,学生实际操练,并帮助工厂生产产品、创造价值,学院在提供一定实习经费支持的同时,工厂也付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达到“三赢”目的;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由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共同管理模式,学生按照“准员工”角色进行管理。

2.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一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校办工厂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承担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与挂职锻炼。

二是校办工厂和学校的人员实行双岗双责,交叉使用;有关费用由学校与校办工厂统一结算,以保持校办工厂财务的独立性。

三是实践教学任务由教务处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向各系部、校办工厂分别下达,教学质量管理中心负责教学实施过程的全面督导与质量评价工作,确保各项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是学校对校办工厂的考核,除完成一定生产任务、保证本厂职工收入外,还要考核其完成教学实习任务情况及“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与服务、生产性实习条件、环境建设等情况。

总体来说,我们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初步实现了生产与教学协调发展,保证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但距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诸如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管理与分配制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2] 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2006-11-3.[3] 翟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4] 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 [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见习及校内实验实训检查总结 篇6

一、实习教学工作

在检查的过程中,听取了指导老师、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意见。从总体情况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端正态度、满怀热情、积极地向指导老师学习,在工作中能以优秀的技能操作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老师和患者的好评,实习老师也对学生能尽职尽责、扎实工作表示认可。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①学生的知识面窄,个别学生专业技能尚不足;②个别同学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存在迟到早退、着装不严谨等现象;③学生进点实习后,按规定不能再私自转点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经学校和医院的同意就转点实习;④2009年5月进行专接本考试,根据学校规定不允许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辅导班,但仍有个别学生去参加辅导班而不在医院实习;⑤医院定期组织集中授课,由老师讲授临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专业知识,但在授课过程中少部分学生缺勤,而且学生不能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毕业实习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走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检验了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他们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检查结束后,参与视察的实训教学管理科人员和各系部实习就业小组成员把检查中了解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实习遇到的 1

相关问题。

二、见习工作

根据各系部报送的见习计划,我科室积极与实训基地的沟通、联系,安排临床见习教学,圆满完成了各专业学生6000余人次的临床见习工作。召开了学生见习座谈会,学生一致反映见习效果较好。

三、实验实训教学工作

通过检查,各系部各教研室,都能按教学计划完成实验(训)教学工作,实验(训)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绝大部分实验(训)物品供应及时,实验报告质量较高,实验(训)开出率100%,实验(训)效果较好。

存在问题:①由于实验经费相对较少,学生数量较多,分组较大,学生动手机会相对较少,影响了实验(训)质量。②个别实验(训)物品采购难度较大,致使个别实验(训)课延期推迟进行③学校实验经费统筹管理,导致各系部超额报送实验用品购置计划,增加了实验用品购置计划审核的困难,由于实验用品购置计划的反复审核影响了实验用品的及时供给。

实训教学管理科

校内实训管理规范 篇7

NYP教学企业中心建设管理理念

(一) 教学企业中心简介

工商管理系下辖工商管理、银行与金融服务、会计与财务、营销、体育与保健管理、大众传媒管理、接待与胜地管理、基金行政管理、餐饮业管理共9个专业。它们基于现代服务业组合在一起, 从九个方面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

系内实践教学统一布局在教学企业中心。教学企业中心是实施能力本位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企业中心有五个基地:MSC Studio、cheers Studio、Health@NYP、Book Link、Crm Call Center, 七大平台:客户关系管理中心、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电子教学发展中心、传媒学管理中心、运动保健管理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商展和路演管理中心。它们共同承载着九个专业的校内实训任务。

(二) 教学企业中心建设管理理念

工商管理系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商业单位实践, 体验不同的商业程序及经验, 在中心提供的各类训练平台上完成项目任务。中心在设计建立和运营管理上有一套先进的理念, 这套建管理念概括起来就是:校企合作, 教学优先;依托项目, 企业投入;学生成才, 校企双赢;固化特色, 良性循环。

具体而言, 学校实施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法, 必须主导中心的建立和管理;企业投资建设, 必须享用中心的实践项目成果;教师实施项目教学, 必须依托中心的各类训练平台和学生的参与;学生成才就业, 必须完成项目任务并达标。校、企、师、生四方共赢, 必须保证中心项目和投入持续不断, 运转良性循环。

(三) 教学企业中心实践教学功能

在教学企业项目的引领下, 9大专业学生集中在二年级用6个月时间完成中心实践教学。中心实践教学功能有: (1) 系主任和专业带头经理负责实践教学规划设计, 满足9个专业二年级学生6个月实践需求。 (2) 适当打破专业界限, 以项目需要设置实践岗位, 岗位轮流, 尽力保证每个学生完整体验专业技能操作流程。 (3) 真实项目, 全真环境, 学生是主体, 教师负责指导和基于学分制的考核评价。 (4) 专业教师获取项目, 师生共同完成项目, 成果归企业所有, 系或学院获得相应的管理费用。

探析高职工商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一) 学校主导是前提

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一要考虑企业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吸纳学生就业的能力;二要考虑与专业培养的对口程度, 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完成, 保证学生校内所学与到企业就业所用一致;三要考虑企业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的硬软件投入, 力求依托企业项目保证企业的投入。

学校维护主导地位的关键在执行实践教学计划, 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 而且实践基地设在校内。企业投入资金设备辅助学校, 企业投入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企业项目成果完整享用。学校主导, 企业支撑, 建立在双赢基础之上的校企合作关系是最为稳固的。

(二) 与名企合作建立融合式定制班是基础

NYP“教学工厂”和教学企业中心都寻求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 如工程系与IBM、思科、微软等合作建立定制班, SBM与霸吉、CHEERS、彪马、耐克等合作。学生进入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打造的定制班, 就业无虞;企业则乐于接纳按照企业需求培养的能为企业创造极大价值的人才, 愿意投入资金设备等打造实践场所。

高职工商管理各专业应寻求与知名企业合作, 建立定制班。吸引企业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的“法宝”, 一是基地真实项目运作的回报;二是依托基地展开实践教学, 打造学生为可用之才。通过建立定制班无缝对接企业人才培养规格, 引进企业师资, 使校企共同打造的基于定制班的实训基地, 成为吸引企业投入的基础。

(三) 真实的实践项目是依托

SBM教学企业中心五个基地的运转都依托于真实的企业项目。MSC Studio里有彪马、耐克等知名品牌供应商提供货源和店面装修、设备系统添置, 有许多新加坡本地各类日化用品、服装鞋类等品牌商的硬软件支持, POS、MIS、EOS、CRM等系统都由企业完全提供, 最真实的项目就是每天的销售。由于快消品周转很快, 补货频繁, 不经常盘点, 丢货成本由相关企业承担, 学生没有丢货担责的压力。持续补货保证鲜度, 品种丰富, 选择余地大, 使得生意火爆。

真实的实践项目运作保证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充分利用;企业依托项目持续获得利润, 补偿了基地建设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学校依托项目加强与企业联系, 实现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提升办学水平;学生依托项目锻炼专业实践能力, 奠定就业基础;教师依托项目历练“双师”素质, 不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多方共赢使得实训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在运作真实实践项目时要注意与教学环境的融合, 保证项目教学的连贯性, 教师限于指导和引领, 学生必须顶岗实操, 需注意加强对项目教学和学生实践的管理。

(四) 专业教师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人脉资源保障

SBM教学企业中心的企业项目都是专业教师拿回的。这些教师具有典型的“双师”素质, 一般都有5~10年的企业工作背景, 行业人脉丰富。无论是学期小型项目还是全日制项目, 他们都会利用学校全真实践教学场所吸引企业把项目拿到学校来做。教师是项目的负责人,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项目任务, 获得学分。项目成果由企业、学校和教师三方协议享用。

NYP鼓励教师在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入社会, 也欢迎教师再回校上课。很多教师是企业的高级主管, 在企业工作了20年以上, 为其教育理念吸引而投身教学。这些教师教学能力强、企业管理经验丰富。

高职专业课教师必须保持与企业的接触, 历练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人脉资源。如果学校主导企业投入建设好实训基地后, 因为教师缺乏行业工作经历难以拿回真实项目, 就可能造成基地设备的闲置, 实践教学无法展开, 为校内实训基地良性运转带来极大隐忧。

综上所述, 高职工商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须由学校主导, 选择知名企业投资, 校企联手, 共同打造实训基地。运用“无界化”理念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可优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功能,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中心是实施能力本位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本文基于该中心“校企合作, 教学优先;依托项目, 企业投入;学生成才, 校企双赢;固化特色, 良性循环”的建管理念, 探析我国高职工商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得出学校主导是前提、与名企合作建立定制班是基础、真实的实践项目是依托、专业教师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人脉资源是保障的结论。

关键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中心,高职,工商管理,校内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王贞, 陆春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7) :11-13.

[2]陈蓉芳.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3) :41-43.

[3]杨丽芳.“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 2011 (12) :176-178.

校内实训管理规范 篇8

关键词: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 实验实训教学管理 建议

目前,全国公安类院校共有38所,其中,本科院校20所,专科院校18所,在20所本科院校中有9所院校为新升本科院校。这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积累,实验实训管理方面经验不足,普遍存在着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与本科教育不相适应、管理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及条件建设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

一、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安高等教育同时具有公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公安院校更注重学员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验实训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江西警察学院是2010年新升入本科的一所公安类高校,还带有专科向本科转型时期的种种局限性,在实验实训实践教学管理上与大多新升本的同类院校一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实验实训管理模式混乱,权责不一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多都是从普通专科发展而来,很多地方还沿用着升本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有些院校缺乏专门的实验实训管理机构;有的院校实验实训室的人、财、物由使用该实验、实训室的系部管理,各系部各自为政,自我开课、自我管理,实验实训室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有的实验实训的资产归口资产管理部门,只做到了场地、资产和仪器设备的账面管理,并没有对实验实训教学起到管理作用,常常会出现设备的不足与利用水平不高等现象;有的教务处实践科形同虚设,管理不到位,缺乏统一标准,只起着下发通知的作用,眉毛胡子一把抓。混乱无序和缺少章法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和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

2.实验实训教学及管理制度建设欠完善,管理不到位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多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实验实训教学基本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范畴内。实验实训教学只注重形式,对结果没有总结与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缺少检查标准和考核措施。实验实训室制度建设也欠完备,缺乏对实验实训室规范管理、考核、激励和评价的方法与标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没有职业意识,常常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有些甚至只起到开门关门的作用。

3.实验实训室管理欠科学,利用率低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缺乏先进的数字化实验实训信息管理手段,不能很好利用网络通信技术来加强自身实验实训室的常规管理和教学管理,费工费时费力;二是有些实验实训室档案管理混乱,缺少实验实训的各种原始资料记录,缺少科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坏的仪器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淘汰更新,造成不能正常有效开展实验实训;三是设备利用率低,虽然有实验实训室,有相关仪器设备,但闲置程度高,经常空空荡荡,有些任课教师和系部还是倾向于在教室进行相关实验实训,情景性不够,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四是实验实训室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至今没有做到实验实训室的有效开放,也导致了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室利用率不高,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教学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虽然在引进人才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新引进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少是非公安专业转行进入公安院校,有高学历但缺少公安实战经验。再就是他们也不是很系统地了解本校实验实训的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的设置、功能及实验实训内容。同时在有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中,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不受重视,部分实验实训管理岗位成为“关系户”和“照顾户”的赋闲静养之地,这些人员学历普遍较低,专业不对口,且做不到定期的培养、培训,管理水平有限。

二、提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担负着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必须结合实际,积极改革创新,最终建成高标准、高水平、多功能、开放性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系。下面结合江西警察学院一些做法,谈谈提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建立适合本校的合理的实验实训管理机构

公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是综合职业能力。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因校制宜,根据学校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来确定实验实训管理机构,以推动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有序发展。江西警察学院在升本后顺应机构改革的步伐,改变了原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江西警察学院前身)实验实训室分属各个系部管理的模式,学院实验实训室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系部协管、责任明确”的模式进行管理。在主管院长统一领导下,教务处负责各系部实验实训教学的规划,指导检查优化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制定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和内容,下达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并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及考评检查工作;教育技术和教学保障处(下设实验实训管理科)负责实验实训室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定完善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实验实训室教学管理制度,负责管理实验实训设备,准备和协助具体实施实验实训教学,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各类实验实训考评等工作;系部负责确定编写实验实训大纲和实验实训计划、确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优化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具体组织学生实施实验实训教学,以及负责实验实训教师日常上课纪律检查、教学质量检查,组织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等工作。

2.用制度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管理

江西警察学院在2010年升本后,吸取以往本校和兄弟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本科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管理要求,逐步出台了《江西警察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程》、《江西警察学院实验实训室工作条例》、《江西警察学院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指南》等一系列试行制度和规程。说明了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包括实验实训教学前的准备、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要求及实验实训完成后对学生实验实训报告的批改规定)、质量管理(包括对学生实验实训考核与成绩的评定及对教师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与检查)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明确了实验实训管理的各级职责,规范了实验实训室人员的配置与职责;同时,还对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endprint

3.合理构建公安类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公安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打破实践教学从属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应紧扣公安岗位技能要求编制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做到校内实践与公安实际无缝对接。大力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内容。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内容的制定中,要注意密切结合公安实际。江西警察学院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为突出公安“教学练战”一体化,要求公安类专业实验实训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0%,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的课程占有实验实训课程总数的比例应超过80%,实验实训的课出率要达到90%。

4.增加实验实训室教学和管理的科技含量

一是顺应公安本科教育和贴近实战部门专业型人才的需要,引进一批教学、科研、鉴定高精尖端的仪器设备,为学院教师开展科研和为实战部门鉴定办案提供硬件支持,并促进学院教师实验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积极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管理手段,建立实践性教学信息的网络管理。包括仪器设备,账、物、卡动态管理(实现校内网上实时查询,确保账、物、卡相符率达100%);实验实训场地课表的安排与查询,实验实训项目内容及具体实施;学生实验实训成绩的录入与查询,实验实训室对师生的开放预约及安排;各类实验实训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及上报等等。三是建立运行机制,大力开展实验实训室开放。实验室开放应涵盖弥补型、科技创新型、自选型、项目设计型、参与教师科研、参加各种比赛及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

5.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一要强调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引进一些学历不一定很高,但有一定相关职业能力的实验实训技术管理人员。对各系部新进青年教师考虑先进实验实训室工作一段时间,一来可以熟悉实验实训教学流程、实验实训制度及有关仪器设备和软件设施的性能原理及使用方法,二来也可以弥补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人员的不足。同时,加大对现有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采用多途径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二要设立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奖惩机制,制定措施,确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以促进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担负着为国家社会稳定,各项建设保驾护航,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的重要责任。一套合理的和个性化的实践性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及措施是提高预备警官高素质、高层次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齐头并进,坚持“教、学、练、战”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校内实验实训组织管理机构,完善贴近实战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改革规章制度、考核机制,建设科学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力提高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注重教学过程和质量建设。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管理水平,以实现公安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维亚,周亚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公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N].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2.

[2]孟玉珍.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N].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24.

[3]邓克涛,巴永杰.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分析与改革[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

[4]韩锐.高职院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1.

[5]郭睿,荆长岭.公安院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N]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

[6]徐明玉.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及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N]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

上一篇:理想的记叙作文下一篇:趁年轻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