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考研路-论文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风雨考研路-论文(精选11篇)

风雨考研路-论文 篇1

风雨考研路

一、各科准备时间

数学

从现在开始,贯穿始终,保持每天都做题,保持手感,必须要亲自动手做题,不然效果不大。

英语:同样贯穿始终,每年英语不过线的人是最多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这门总分只有100分的科目,考研英语跟四六级很不一样,所以不用在意四六级过不过或者怎样,只要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的记单词就可以,单词要反复的记忆,阅读可以先从86-的真题开始做起,暑假再开始做近十年真题,反复做,考研英语只有真题最重要,最宝贵,要反复揣摩。有同学甚至能把十年真题背下来。

政治

我是暑假8月份开始看的政治,看得比较懒散,大纲出来才开始一天1.5个小时的规律看法,也可以一天看10-20页,后期疯狂做模拟题预测题,做了大概快五十套,还是很有效果的。大题只背了肖四,其他都是做选择题积累的.。

专业课

其实专业课因为是本专业学过的科目,虽然也重视了但是重视度不太够,所以导致最后考的不怎么好,东财的专业课考的非常细,而且基本都是很边缘不受重视的东西,复习有疏漏不够认真,应该多把要看的参考书多看几遍,至少五遍吧。有能力的最好再把其他相关的书积累一下,让自己对这门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推荐,尽早看,早期可以不占用太多时间。

二、考研最重要的事

是坚持!不管什么时候,外界的自己的有什么动摇,一定要相信自己,坚持下来,努力的人都会有丰厚的回报。

用自己考研过程中的一条微博激励你们:“有梦想的人是不会死的,我所坚持的我必将做到。加油!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不让自己后悔,我一直相信,最险的悬崖上能开出最美的花。"

三、感谢的人最重要的是父母

她们在这段考研时光里也非常辛苦,谢谢!也谢谢我男友,一直互相支持共同进步,都很不容易,还有一起准备的研友,特别珍贵的一段时光,考研让我学会了许多,感谢考研这个过程。

风雨考研路-论文 篇2

关键词:民国,时尚,西风东渐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用两个字粗略形容, 动荡。

晚清政府交给民国政府的是一艘在风雨中摇曳的巨轮, 内外不安令民国社会的发展处处掣肘, 步步惊心。然而, 在这样一个飘摇的时代, 政权的不稳定虽然没有阻碍国内社会的进步, 但社会性质始终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近代中国确实是被迫逐渐向世界开放的。不过中国文化仍然显示出强大的包容性与适应性, 从魏源的论语“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提出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再到康有为上书力保的百日维新, 直至推翻晚清帝制的辛亥革命,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次又一次的“启蒙运动”, 显示出整个民族对西方文化从被动到主动的面对态度。碰撞中, “文明”悄然来临。

中国近代史的历程复杂而丰富多彩。这段时期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那么短暂, 但在学者眼中, 这却是自春秋百家争鸣之后少有的思想变化最为深刻、最为剧烈的历史时期。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部分爱国知识分子, 近代中国开始关注世界, 开始探索新知, 寻求强国御敌之道。这段动荡的历史, 曾经发生了许多次学习先进科技文化、探索自强之道的变革。中国社会的各个先进阶级和先进的社会力量, 都对中国命运和出路设计并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探讨解决的方法, 洋务思想、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先后曾成为主流思想, 而这也曾让广大人民在思想上发生了强烈的震动。值得一提的是, 在辛亥革命中,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痛斥和批判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先进人士积极的宣传妇女解放并且劝禁缠足、禁止买卖人口、废除奴婢卖身契、鼓励女子上学和参政等, 并且他们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写进法令法规, 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妇女的解放, 从而中国妇女长期的附属地位终于得到解放, 这也为之后的女性服饰文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条约口岸的相继开放, 西方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西方文化的附属物, 在中国落地, 而国人也陆续开始接受这些“新的生活方式”, 西方时尚的蔓延令中国形成了“西风东渐”的现象, 从晚清时期的城市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开始了西洋化。最初, 根深蒂固的思想令国人认为“夷服太觉不类”, 自古觉得短衣窄袖的服装样式不够端庄。但是, 经过慢慢变化, 接受西方思想的国人很快就认识到西式服装灵活、简洁、方便的特点。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中描写了一位当翻译的外国矿师通事, “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小眼镜, 戴着一顶外国闲帽, 脚上穿着一双皮鞋, 走起路来咯吱咯吱的响, 浑身小衫裤子, 一律雪雪白, 若不是屁股后头挂着一根墨黑的辫子, 大家也疑心他是外国人了。”1从文中可以看出, 此时的“西风”仅在一些开埠较早的沿海地区的前卫阶层中十分时髦。

随着沿海地区不同程度的开放, 有许多俗称为“鬼子栏杆”的商船, 停靠通商口岸的码头贩卖西洋的女性衣饰。到了民国时期, 国人不仅在样式上接受了西式服装, 而且在服装的面料、剪裁甚至色彩搭配都予以全吸收。传统中国女子服装面料多以丝绸、棉麻、毛织物为主, 其中丝绸面料最为多见, 也品种繁多。而到了民国, 西方的面料特别是那些漂亮耐磨又轻便的化纤面料更是受到空前的欢迎。而且, 这些印花面料花样繁多, 尤其是一些抽象图案运用使整块面料具有了动感, 凸显了年轻女性活泼可爱的一面, 这也打破了传统服装尤其是晚晴时期的对称、呆板、沉闷的风格, 让人有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 既美观又简洁, 既高贵又时尚。

盛世繁华。清代一向向奢, 由本是清宫菜谱“满汉全席”在民间的盛行一时开始, “居山必以鱼鳖, 居泽必以鹿兔”成为一些富贵阶层的饮食写照。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有一段描写:“向日请客, 大都同丰堂、会贤堂, 皆中式菜馆。今则必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 皆西式大餐矣。昔日喝酒, 公推柳泉居之黄酒, 今则非三星白兰地、啤酒不用矣!”2在居室建筑上, 中国人受西方人的影响更为显著。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 在上海的法租界的高档住宅区, 或者公共租界的富人区地带, 已建造了许多西洋的建筑。那时的外滩一带, 已经矗立着许多现代样式的办公大楼和大厦, 上海租界华丽的房屋比比皆是。随着租借的简历和洋人的进入, 国人的出行方式亦有西化的趋势。种种的社会西洋化, 中国虽然是以被侵略的角色被迫接受,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那时的中国已经在慢慢抛弃着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开始慢慢接受了西化的国际时尚, 一点点开始融入现代文明社会的风潮之中。

“西风东渐”的历史也是东西方文明百年间在中国的争持交战的历史。西方文明以暴力的方式近百年走过, 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印, 打破了东方古国固步自封的盲目自信, 也改变了原本东方世界的面貌。民国时代, 在东西两茫茫的处境下, “西风东渐”大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观与时尚观, 国人选择了全盘西化, 以西方为上, 这是一个总体上由封闭转向开放的审美变化。但是, 与日本不同的是, 当时中国人在开放的同时没有坚持自己的“魂”, 可以这样说, 在这之前, 中国人穿衣是从古人那里借鉴, 服装文化上为“求同、求弱、求禁”;而这以后, 中国人穿衣模式是从西方人那里模仿而来, 西方人穿什么, 中国人就复制什么。这是中国服装迈出了走向国际社会的第一步, 虽有曲折, 虽然可惜, 但也总算进步。

陈丹青曾经评论民国:“看民国风景, 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 归根结底, 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 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 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得益于民国时期在思想上的这种大解放, 才使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得以发生改变, 人们变得开放, 渴望“时尚”“新鲜”, 而这个时期的服饰变化, 同样也顺应了解放个性、反对束缚这样的时代大潮流。

参考文献

[1]. (清) 李伯元, 《文明小史》

风雨百年路 篇3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的青铜甬道上,记载着这样一桩中华大事:“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建立。”这就是号称“中国第一厂”的上海江南造船厂。

在江南造船厂曾经诞生了中国现代工业近百个重要的第一:第一炉钢、第一磅无烟火药、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第一艘铁甲军舰、第一门钢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远洋万吨轮、第一艘护卫舰、第一艘远洋科学考察船……

这座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工厂,以它的诞生和辉煌历程,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厂”。

今天,江南造船厂将告别黄浦江畔,整体搬迁“长兴岛”。“江南长兴”,名至实归。自始以“强国强兵”为己任的江南,如何担当起国家“御侮之资”“自强之本”的重任?是什么让一个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过程中,屡创辉煌、长兴不衰?在她行将作别黄浦江、整体大搬迁之际,让我们走进她,探究她,揭开“中国第一厂”的面纱。

李鸿章的“可研报告”

江南,这个水样温婉的名字,背后却蕴藏着一段百年沧桑的阳刚往事。1865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第25个年头。帝国斜阳里,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们开始从求购“坚船利炮”中寻求新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风雨中,走上历史前台的。而她的创建与一个人密切相关,那就是时任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的李鸿章。

在今天的江南造船厂博物馆里,一段尘封的往事被完整地记录下来。

1865年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一),两江总督李鸿章上书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他那两千余言的《置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奏折》,几乎就是一份缩微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创设方式上,他主张收购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厂,并将以前在上海、苏州所办的两洋炮局并入,整合而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收购资金来源上,他建议朝廷同意收取革职贪官、原海关通事唐国华等人集资的赎罪金4万两银子;在制造局的生产定位上,他认为应以铸造枪炮充军用为主;至于日常运营经费,划在军需项下筹拨。

1865年,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工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诞生了。她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工业、科技研究和造船业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现代科技的确立。

忆“江南”

从近代中国第一艘机动兵轮,到共和国第一艘“自力更生艇”;从洋务派的西械强国论,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关于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号召;从解放一江山岛的小型战舰的修理,到21世纪初期新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制、建造,强兵富国自始至终是江南厂赋予自己的重任和不断奋进的目标。

当年,李鸿章在奏折中说,“庶几取外人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相形,斯可有备而无患” 、“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1868年,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木壳机动兵轮在江南厂建成下水。船长185尺,宽27.2尺,马力392匹,载重600吨。船身木质,锅炉自造,主机用外国的旧机器改装。因为它改变了中国兵船惟靠进口、不能自造的历史,当时的封疆大吏曾国藩亲自登船试行,称赞“坚致灵便”,并为其命名为“恬吉”号,寓意“四海波恬,公务安吉”。此后,江南制造局又建造了“海安”“驭远”等多艘兵船,锅炉与主机都是自造,船上能装配26尊大炮、载容500名水兵。1876年,中国第一艘铁甲军舰“金鸥”号,在江南制造局诞生。

军舰之外,中国第一门钢炮、第一支后装线膛步枪,这些摆脱了冷兵器痕迹的近代意义上的御侮之器都出自江南之手。从林明敦式后装线膛枪,到德国的新毛瑟枪;从强装线膛炮,到后装线膛阿姆斯特郎炮,江南厂无不在仿制中很快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真正实现江南创立之初“日省月试,不决效于旦夕,增高继长,尤有望于方来”的理想的,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江南”时期。

20世纪50年代,江南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硬是将我国“03”型首制潜艇的任务给“啃”了下来。根据协定,前苏联向新中国转让制造6艘潜艇,其中之一是“613”型,在中国代号为“6603”型,简称“03”型。建造这种当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庞然大物,对江南厂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但千磨万砺中,江南厂在1957年10月,终于将命名为“新中国15号”的首制艇交付海军使用。我国建造潜艇的历史自此揭开。到1987年止,以“03”系列为代表的产品,江南共建造61艘。

历史会格外地记住20世纪60年代的江南。江南厂在第5艘“33”型潜艇制造中,成功实现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这艘“自力更生艇”于1968年下水,标志着我国潜艇建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已具备从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到总装建造的能力。截至1981年,江南共批量建造此类潜艇48艘。同期,江南还开独立自主进行护卫舰研制之先河,依靠自己的技术,制造了我国第一艘65型护卫舰。进入80年代,为了祖国的海疆永靖,江南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造新型导弹驱逐舰。

在攻克高强度特种钢材的焊接、设备调试等许多技术难关后,第一艘112舰于1994年4月下水。新型导弹驱逐舰集中了我国当代海军装备科研的最新成果和国外装备的先进技术,是我国迄今自行设计、研制海军吨位最大、战斗技术性能最先进、建造规模最大的某型主战舰艇。

每每提及,令江南厂人无比骄傲的是1997年那个春天,江南制造的112舰、113舰等组成了编队,出访美洲四国和东南亚三国,实现了舰队第一次成功横渡太平洋的远航,在世界上引起强烈轰动。那是“中国”?这是“中国”!为了这一声惊叹,中国等了百年!江南将梦想实现!

江南何以成为江南?

当19世纪60年代,江南厂发现在制造枪炮时自己不能炼钢,造子弹自己没有无烟火药,造兵轮自己不能加工机械的时候;当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台有工业母机之称的万吨水压机在江南厂制成的时候;当江南让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下水,实现300余项重大技术突破、80多项改进设计和工艺的时候;当21世纪来临,中国修建第一条跨海铁路,江南制造的“粤海铁一号”,运载着庞大的火车车厢在琼州海峡穿行的时候……

人们发现,是薪火相传的科技之本,让江南的创造之花生生不息。

当江南厂人发觉强国强军的梦想不是靠单单仿制几枝枪、几门炮、几条船就能实现的时候,江南制造局毅然设立了翻译馆,译介西方近代科学。20世纪80年代国际船市持续低迷、船价暴跌时,江南靠用科技突围,闯进世界船舶高端市场。当时,香港船商下单建造6万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要求各项指标必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样的大吨位,江南从来没碰过,船台最大也不过4万吨级。要生存就要自我创新。船台不够大,江南人就创造性地采用二段建造法;钢板焊接要求高,就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新工艺……

1987年10月,“祥瑞”号巴拿马型散货船成功交付船东,给国际航运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伦敦国际租船市场,将其单独挂牌列入标价系列,并命名为“中国江南-巴拿马”型。这是中国造船工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国际船舶市场。

无论是高附加值的22000立方米的液化气船、13700吨成品油船,还是远洋航天测量船,江南都是依赖科技创新的力量,傲立于世界造船行业的前列。

21世纪的“世界船坞”

江南是开放的,虽然她诞生于“闭关锁国”时代的阴影里。江南在外向中创立了自己的门户,江南更在放眼世界中走向世界。

早在20世纪20年代,江南就曾为美国承造了4艘万吨级运输舰!1918年,美国运轮部总办韩丽与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代表中美双方签约,由江南厂代美国建造4艘排水量为14750吨的运输舰。那是国外首次向中国船厂订造舰船。1920年6月,第一艘“官府”号下水,船身长131米,宽16.7米,高14.3米,吃水8.3米,速率每小时10.5海里。随后,“天国”“东方”“国泰”号也相继建成。中外报刊一时惊叹:“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一段历史结束,一段历史又将开始。见证了江南辉煌业绩的黄浦江,其水深和水面宽度,已经载不动江南这艘“大船”了。为迎战世界远洋运输市场的竞争,江南开始冲出黄浦江,走向长江口。

长兴岛依长江,濒东海,面积80平方公里,具有59公里不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是造船业的天然优地。2003年7月,江南厂所在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公司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将长兴岛8公里岸线划出用于中船集团公司所属黄浦江沿岸船厂搬迁。中船集团公司将在此建设一个具有8000米岸线、7个大坞、年造船能力达1200万吨的大型造船基地,实现10年内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进而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宏伟目标。

江南厂的搬迁重建,是这一宏大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新江南”占用岸线4.5公里,腹地深度1.1公里,一期将建成4个大型船坞,形成年产300万吨的造船能力;2015年二期工程完工后,将达到年产450万吨船舶的生产能力。

风雨考研路-论文 篇4

今年10月10日,研究生考试报名将拉开序幕。据统计,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就已有117.2万人报名―――20多年来,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

对于那些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不甘于被忽视的年轻人,选择艰苦的考研之路,真的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从此达成理想、实现梦想吗?

“我也可以搏一下”

联系采访的时候,陈正州(化名)说最好是下午6点半左右,因为每天这个时候他刚吃过晚饭,离晚上看书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第二天如约打他的电话,但已停机。记者只好赶到四川教育学院,在他经常看书的自修室等。“可能不会来了,今天是中秋节,说不定他给自己放半天假呢!”等了半个小时,一个认识他的同学说。

刚走出教室,就在走廊碰见了他。“刚考完司法考试,有点累,今晚就和你好好聊聊。”31岁的陈正州说。

陈正州老家在宣汉农村。1993年师范毕业后,他被分到一所小学教书,成了家里唯一跳出农门的人。趁教学间隙,陈正州通过自考拿到了大专文凭,加上教学成绩出色,教了6年小学后,他又被调入中学呆了3年。

“那种生活非常单调,再想调动又很困难。”此时,不甘平庸的陈正州想到了读书。

提出申请后,学校明确表态,一旦离开就不给工资。9月,决心已定的陈正州把刚满三岁的儿子放在了岳母家,到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报了到,专升本。交清各种费用后,他身上已所剩无几。

虽是一所成人高校,但教育学院的考研气氛非常浓,为数不多的几间阶梯教室和图书馆经常找不到座位,而且立志考研的大多是来自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在这种气氛感染下,慢慢的,陈正州似乎受到了鼓舞,“有那么多跟我年龄和经历都差不多的人都在考,我想我也可以搏一下。”

他报考的是川大法学专业,但要实现目标,他必须攻克两大难关:英语和专业课。

英语对他来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只有初中英语基础,而且毕业后十几年又没碰过英语书,“准备考研之前我最多认识几十个单词。”

一个正在读研的朋友给他推荐了新概念英语。一套教材,他翻来覆去读了上百遍。

“那一刻,我真想从考场跑出来”

初,他下了很大功夫,但结果却出乎意料:英语只有30多分。

于是,他又把希望寄托在第二年。总结初次失败的经验,他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早晨6点起床看英语,白天看专业课,晚上复习政治,12点睡觉。到当年12月,考研英语词汇他已认真看了几十遍。

考试终于到来。第一天的英语和政治感觉还不错,陈正州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的专业课一开始就给了他一记闷棍―――第一题的两个名词解释都没见过!“当时心理就慌了,节奏也乱了,脑子里一团乱麻……看到考场外面的阳光,我突然不想考了,只想快点跑出去晒晒太阳。”

强压情绪,他勉强答完走出考场。结果,这次是专业课拉了后腿,他以十几分之差再次落榜。

这次考试让他明白,考试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扩大复习面,还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谈起第二次考研,陈正州至今还不能原谅自己,为没抓住那次难得的机会而懊悔不已。“回想起来,那简直就像一场噩梦,也许要到明年考试过后才会醒来。”

“考研是最好的.路,但也是最难的路”

这次失败几乎让陈正州心力交瘁,与此同时,新问题又接踵而至。本科毕业后,他必须要到外面找房子,租金是一个难题。

怀揣仅有的三百多块钱,出去找了一两天,最便宜的单间一月也要两百多,而且至少要交清一个季度。坐在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陈正州几乎绝望了。此刻,他只想回家。

他给一个好朋友打去电话,打算就此告别。但朋友的话让他惊喜不已,“附近有一套二出租,房租每月320元,可以按月交。”天无绝人之路,陈正州骑上自行车一口气赶到朋友家。

第二天,他顺利找到了一个合租伙伴,自己住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卧室,租金120元。

为了有个照应,他把在外面给别人打短工的妻子也叫了过来。“开始妻子根本不支持考研,现在也能理解我了。”

为了集中精力复习,陈正州今年没有做兼职。妻子干点零活,有时一个月能挣500多元,两口子勉强度日。“我还是争取每天吃一顿肉。”他说,“听其他考生说经常看书的人要多喝牛奶,我也打算每晚喝一点。不过,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什么不去借点呢?”

“去年就已经借了一万多元,亲戚朋友有钱的也不多,能借的差不多都借过了。”陈正州有些无奈。

“今天是中秋节,牵挂在老家的儿子和父母吗?”面对记者的提醒,陈正州十分诧异,显然,他已经忘记了这天正是中秋节。

“考研是实现自己目标最好的路,但也是最难走的路。”离别时,陈正州的话也许代表了许多考生对考研的感受。

对话“考研热”为何持续升温

嘉宾

胡光伟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副所长(以下简称胡)

杨发述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级在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杨)

主持人本报记者余义勇实习生吴军

(以下简称记)

记:近年来,“考研热”为什么会持续升温?胡:这反映出三个问题:整个社会对知识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只好选择考研;另外,高校研究生大幅扩招,客观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杨:对本科生来说,主要是工作压力方面的原因。像我们学院,专业性太强,多数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有些学生好不容易找个工作,一个月才七八百块钱,怎么生活?而那些在职考研的人,大都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想换个环境,我本人就属于这种情况。

记: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跟得上吗?

胡:那天我参加了一所高校的开学典礼,下面黑压压一片,全是硕士生、博士生,学校的硬件、软件都跟不上。同样一个茶壶多配上几十个茶杯,每个茶杯能有多少茶水,可想而知。

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短缺,像我的导师原来一般带三个,现在连博士生一共带了二三十个。

记:很多人为了考研干脆放弃工作,一考就是几年,这种付出是否值得?

胡:那种“一考到底、绝不回头”的做法并不可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人即使不考研,他同样可以在其岗位干得非常出色。所以选择考研之前,要清楚认识自己的特点,然后仔细衡量是否一定要走这条路。成功的道路很多,如果把全部希望都押在考研上,是不理智的。

杨:除了工作的原因外,我考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圆梦。上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有考研的梦想,但当时家庭条件太差,工作几年后才下定决心出来考研,现在这个梦想总算实现了。总体来说,文凭与收入还是基本成正比的。像我们专业的研究生,找太好的工作也比较难,但月薪三四千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比我以前强多了,所以我认为还是值得。

【调查】

考研一族的生存状态

每天学习10个小时

自修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周而复始,是考研一族的基本生活规律。为了节约时间,很多人将餐具随身携带,而在寝室里看书闭门不出的更是大有人在。

据记者调查,九成左右的考研者平均睡觉时间在6―7小时,相当一部分人睡眠不足。八成左右的考研者给自己规定的学习时间是8―10小时,少数人甚至超过了12小时,而随着考试临近,这一数字还有增长的趋势。

打算报考厦门大学新闻系的小王说,她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都是热门,难度更大,“离考试只有三个多月,我只有跟时间赛跑了。”她现在每天看书时间在10小时左右,到考前冲刺阶段,她会每天再多加一个小时。

考研花费成为主要支出

风雨哈佛路-影评 篇5

想了很久,这影评该怎么写,第一个进入我脑海的想法就是网上拉一篇再做些润饰,完成作业就好。等我从网上找了一篇过来正准备改的时候,真的发现无从下手,在别人华丽优美的语句上加些词,明显是两种风格,也显示不出我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我决定,我自己写,写出真实感受。

网上说的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可是对我自己而言,却多了另一层意义。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跟我一样,很会联想。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思考着我平日里做的这些事是不是真的对我自己有意义,有帮助。我想,大学生活给我带来了什么,大学里占据我主要时间的学生工作带给了我什么,我平日里过着的生活有意义吗?

《风雨哈佛路》这部影片整个放映下来,我都是全神贯注的,边看边思考,边思考边把自己放在影片的情景中。篇中的主人公是个小女孩,生活在很不幸的家庭里,她渴望亲情,却永远也得不到在别人看来这么理所当然的请求。她,一个八岁女孩的心智,几乎及得上我18岁的心智,她经历的多,体验生活的多,从生活中学到了可能别人一辈子也学不到的东西。我很赞同这么一句话:苦难使人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在艰苦的环境下更能够快速成长。

其实,我一直不怎么相信她的经历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她用两年的时间读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而且每门成绩都为A。获

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学习。她怎么可能凭借她的毅力和努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这么高的成就。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而奇迹就真当这么发生了。这么女孩靠的不单单是自己的毅力和努力,她还有一种坚强的信念,她要让全世界看到她能做到。

如果我是她,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要怎么活下来,会和她一样坚强的走过来吗?答案显然是不确定的。人真的很需要一种信念,一种支持你做任何事情的动力。以后,不管我自己处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我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一路走下去。

风雨哈佛路影评 篇6

风雨哈佛路,是美国一部催人警醒的电影,透过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表达了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能够用执著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自己、改变人生的主题。

丽丝的生活是一个与每一个同龄儿童所没有经历过的特殊生活。电影的开场便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十分压抑的氛围,乱糟糟的家庭,充满绝望挣扎的孩子与父母的眼神,家人间渐远渐离的亲情。但是这便是女主丽丝从小生活的家庭。父母吸毒、8岁乞讨、15岁面临母亲得艾滋死亡、父亲进入收容所,我想这些在那些与之相同年龄得儿童来说,无疑是致命得打击,但是在坚强得丽丝面前变的那样得淡然,甚至成为了她以后奋斗努力学习的动力。正因为丽丝有种超出常人的乐观精神,使得她最后的成功,这不禁让我联系到现实,此刻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因为承受不了挫折而放下生命,他们看生活太消极,很多时候,生活和我们开了玩笑。没有人能够和生活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必须要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给我们的,因为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动。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是让自己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去理解。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能够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样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站在哈佛学府的她,眼神坚定。此刻的她,似乎觉得以前所有的风雨只是为了让她进入这的一些考验。当她透过一切的努力获得了纽约时报的一等奖学金时,她似乎不是那样的欣喜若狂,因为这是她种下的勤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这是自然而然的。她坚定地说:“一切从此改变,我的生活将不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很少有过这样强烈的震撼。她强烈的求知欲,与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都令世人为之折服。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她永远记住了生命中的那些完美的日子,这也使得她能够坚强地活下去。母亲吸毒,又是“酒鬼”,同时患有“精神分裂症”,最后还患上了“艾滋病”。她没得到过多少母爱,却要像照顾小孩子一样去照顾她的母亲。她身上的担子实在太重……

“我拼命奋斗,就是为了让自己不致于沦陷入生活的最底层。”是的,她做到了。她睡地铁,捡垃圾中的吃的,这样苟且地生活。但她却想尽一切办法进入了一家慈善学校,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高中课程,,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女孩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0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DD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又借助《纽约时报》的助学基金考入了哈佛大学。她的生命充满了奇迹。

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应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DD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能够改变。

人生其实真的能够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风雨考研路-论文 篇7

在展会的空档期, 记者有幸采访到这一支空调界的“铿锵玫瑰”, 也更加深入地走进了奥克斯的世界。

产品20年:坚守“品质是基石, 创新是灵魂”理念

过去20年间, 空调行业竞争跌宕起伏, 凭借对品质的坚守和技术创新的执着, 奥克斯快速发展, 陆续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 产品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对此, 钱旭峰告诉记者, 奥克斯取得这样的成绩, 归根结底是持续贯彻“品质是基石, 创新是灵魂”的企业核心理念的结果。对品质的坚守像奥克斯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 这种坚守与探索也在不断实现突破。

2012年, 奥克斯拿到了中国空调领域仅有的两张“出关免检认证”, 这意味着奥克斯已成为中国出口产品中质量最高标准的企业之一。同时, 奥克斯为了更好地在行业内推行品质标准, 曾面向外界陆续发布过“空调品质白皮书, 健康渠道白皮书、全球售后服务蓝皮书”等, 从品质、渠道、服务等各个方面, 打上了奥克斯独特的品牌印记。

谈到奥克斯最近的变化, “转型升级”四个字成为钱旭峰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据他介绍, 自2013年5月开始, 奥克斯开始推行“转型升级”战略, 核心目的就是提升品质。为此奥克斯投入了4个多亿的资金, 从研发、技术、制造、销售、供应链、售后服务等各个层面进行全面升级, 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品质、智能化、人性化的产品。家博会亮相的“自由风、自由梦、自由光”三大系列就是此次转型升级战略的结晶, 从智能化的人机交互、远端智控到防P M2.5的I F D技术, 以及超越普通空调出风宽度和广度的创新性导风系统, 充分迎合了当下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也成为了AWE2014上的亮点。

在A W E2014现场, 记者看到了奥克斯为空调外机设计的模拟零下30度的极寒环境, 奥克斯空调持续稳定运转。这无疑也对奥克斯成为中国南北极科考队合作伙伴给予了最佳证言。“我们已连续3年与科考队签约, 科考船与科考站使用的全部是奥克斯空调”, 钱旭峰的回答中能感受到一股坚定的信心。

销售20年:营销要通过合适的渠道找到合适的人

过去20年间, 奥克斯的营销创新在行业内有口皆碑。不仅在于创新理念, 和营销方式, 更在于对于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深度挖掘。

对于奥克斯的营销, 钱旭峰有着清晰的思考:“营销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最合适的渠道找到最合适的人, 让用户关注产品, 体验产品, 成为产品的粉丝。从某种程度上讲, 营销就是做好‘人’的工作, 营销的对象有经销商也有消费者, 要满足大家的需求, 做出高品质的产品, 更要充分借势, 提升品牌影响。”

回顾过往20年, 在营销方面, 奥克斯留下了诸多经典案例。比如, 行业最早启用明星代言, 先后与米卢、李连杰携手;联合巴西国家队、皇家马德里足球队大打品牌赛事营销, 再到与《不二神探》等热门影片的关联推广等, 奥克斯获得了极高关注。

口碑20年:大数据下的新趋势, 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奥克斯不会玩虚的, 而是实实在在做产品。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财务出身的钱旭峰反复强调, 好产品就是消费者的口碑, 口碑好了, 品牌就有力量。

记者了解到, 奥克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高度重视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长久以来, 奥克斯始终坚持市场调查。仅去年冬天的新品满意度调查就收集了9000多份反馈, 这其中有表扬, 也有建议和意见。

“我们会积极采纳这些建议, 在研发及后期的生产过程中积极改进”。有着资深财务背景的钱旭峰对大数据的应用有着独特的见解。在其推动下, 奥克斯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 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通过数据分析运用, 为新产品研发提供极具价值的建议。比如, 很多消费者曾对遥控器设计提出意见, 老年人期望‘一键式’简单的, 年轻人喜欢智能的, 如何兼顾大家的需求?奥克斯的新型遥控器给出了答案——外部设置简单的智慧键, 更多的智能功能在盖子的内部, 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与此同时, 在服务领域, 奥克斯的“六年包修, 十年免检”政策更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的厚道, 赢得了人心。

品牌20年:互联网时代营销要“创新求变”

“在之前的一项调研里, 我们发现奥克斯的消费群体相对其他品牌要年轻化, 这说明年轻人更喜欢我们空调的款式和性能, 同时也对我们的营销方式给予了积极的回馈”, 钱旭峰介绍道。

记者获悉, 互联网时代下, 奥克斯不断在营销渠道、品牌传播渠道上进行创新变革, 从线上到线下, 提升消费者对奥克斯品牌的偏好度。通过好产品树立口碑, 通过好品质赢得人心, 通过创新营销赢得关注。

在新媒体的应用上, 奥克斯在逐步探索。目前, 在互动平台的应用上, 奥克斯通过微博、微信建立起与消费者的长效沟通平台。2013年, 奥克斯推出了中国空调行业首部微电影《无可挑剔》, 在网上引发热议。值得欣喜的是, 奥克斯并没有像其他品牌的微电影一样, 在片中进行生硬的品牌露出, “软植入”的方式让网友们对品牌有了更积极的评价, 品牌关注度、美誉度迅速提升。

作为南北极科考队的合作伙伴, 在去年雪龙号遇险的事件中, 奥克斯在线下线上同步发起公益活动。在线下组织厂区上万名员工签名祝福, 为雪龙号加油;在线上携手新浪微博同步发起为科考队送祝福活动, 吸引了50多万粉丝的加入, 产生了极大影响力。

今年年初, 奥克斯与视觉中国举办的“奥克斯卡通形象大赛”在网上反响如潮, 微信端的推广也颇具成效, 上千幅参赛, 更多的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奥克斯有了深刻的认知。

风雨打工路 篇8

高中毕业后,曾在小城打过一段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我不想过这种日子。于是,我去省城一所电脑学校学习电脑知识,想掌握一技之长,找份体面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在电脑学校里我努力学习,毕业时学校为我们推荐工作,于是,我怀揣着梦想,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开始了我的外出打工生涯。

一路风尘到了学校驻广州办事处,迎接我的是一场瓢泼大雨,好像给我来了个下马威,暗示我“现实是残酷的”。果不其然,原本录用我的那家广告设计公司变卦了。无奈,只好另寻别的公司。在办事处的那几天,真的很难熬。眼看别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工作,一个个离开办事处,而我的工作却一点都没有进展。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天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终于,五天之后,办事处的老师带给我一个好消息,有一家电脑公司要我去面试。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高兴极了!感觉我就像是一个流浪小孩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是一家小公司,只有几名员工。老板很年轻,面试很简单,他问了几个有关电脑方面的问题,我正确回答出来后,他笑着说:“我们公司规模小,薪水有限,如果你同意,那么,明天你就来上班!”为了生存,我也不计较那么多了。

就这样,我在广州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了。由于我是外地人,想要融入这座城市,首先就得过语言关,听不懂粤语,就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上班前三天,老板没有给我安排什么具体工作,只是要求我跟着他四处转转,我跟着他跑了好些个地方,高档写字楼、电脑广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我尽快熟悉广州,怕我出去跑丢了。第一个月,我简直就是一个打杂的,送快递、取小样、送货单。虽然是简单的工作,但我做得非常认真。到月底,老板交给我一个信封,笑着对我说:“这是你这个月的工钱,继续努力!”接过信封时,我激动极了。回到家,我把钱一张张地放在床上,我哭了,一共十张。这是我第一笔凭劳动所得到的报酬。这一千元赚得可真不易,想想以前在家的时候,大手大脚的,哪想到“父母挣钱多么不容易”的事。正當我干劲十足的时候,我却被老板辞退了。我问老板为何要辞退我,老板说:“我知道你工作很认真,可是我们迫切需要熟手,等不及你慢慢成长,望你能理解!”走出公司的大门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被抛弃的滋味是如此的苦涩。

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一下子变得有些捉襟见肘了。搬出公司公寓,我不得不找房子住。跑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了一间小房子,租金很便宜,但条件很差。这是一个外来民工租住地,一位四川民工将他租住的房子隔了一小间留给我,中间用帘子挡着,这个几平方米的小空间,就是我的蜗居地了。站在阳台上,望着繁华的城市夜空,心里常想:什么时候,我才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为了节省,我每天花上一元钱买两个馒头,揣上一瓶自来水,骑着买来的旧自行车四处寻找。永远记得,炎炎烈日下,口干舌燥,找了一家又一家,被一次次拒绝的情景。终于,一家电脑刻字社录用了我。这家公司比前一家公司还要小,只有老板一人。开出的工资也低,但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吃饱肚子,有份工作,能生存下去。对于刻字我仅掌握了一点皮毛。好在这个老板对我还不错,手把手地教我,慢慢地我就能独立操作了。老板挺高兴,月底给我加了薪水。好不容易碰到一位不错的老板,准备好好干时,他却要离开广州去上海创业了,他问我愿不愿意跟着去。我拒绝了,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在广州闯出一片天地来。就这样,工作不到三个月,我又一次失业了。

与第一次失业不同,这次失业,我一点都不害怕了。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相信只要肯吃苦,肯努力,就不愁找不到新的工作。“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位比我早毕业的校友向他的老板推荐了我,经过面试后,我进入了他们公司。这是一家正规的广告设计公司,薪水待遇各方面都不错,还提供食宿。我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凭着自己的努力,设计水平大有长进,薪水也稳步提高。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工作生活稳定后,人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变得更热爱生活了,闲暇时间,我喜欢坐公交车四处游览,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身影。

(安徽 张帮俊)

风雨军训路作文 篇9

过了不一会儿,天说变就变,不过我早有准备。神明掩面哭泣山河为之抖动。天降起毛毛细雨。一滴,两滴,三滴都滴在麦穗身上。我拿着雨伞,一步一步得走向家的方向。突然发现路边多了几颗树,没见过的树,见它的叶子极其好看,本想摘一个看看,可惜摘不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凉爽的风吹起大地万物,树叶摇摆,为风跳起来伴舞,世间万物好像在这时归于宁静,万物不再喧嚣,只能听见风刮过的声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从远处望去,眺望风景,麦穗齐齐低头,抬头,又低头。

窗外的吼声接连不断,玻璃上的泪水逐渐结合滑落,我知道,这是神明在哭泣。震耳欲聋的云鸣声,暗沉的昏空落不下妩媚的阳光,我站在屋内探身向外,听着那歇斯竭力的.打落声,我看不见远方,也看不见未来。

朦胧的城市下,地面满是倒影的碎片。风雨的美胜在春季,彩虹的美胜在秋季。

★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风雨哈佛路》

★ 考研风雨路[跨专业必读]

★ 路与我一同成长

★ 作文电影风雨哈佛路观后感550字

风雨哈佛路剧情介绍 篇10

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生命历程,一曲励志向上的美国影片;托拉·伯奇演绎了一个女孩子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努力奋进的故事;细腻的情感刻画了人物;影片《风雨哈佛路》传递给人的除了心灵的震撼,还有深深的感动。

莉斯,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迹足以让每个人动容。

拥有金色头发的女孩,童年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吸毒染

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最后进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不久,母亲去世了。

母亲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连简单的葬礼仪式都没有。只想渴求父母亲情,这人世间最基本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静静躺在上边,和她的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她静静地在心里对母亲诉说,回忆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点滴的幸福时光。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世间最爱她的人已经离她而去。一个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亲情围绕的弱小女孩,当她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伤心,只有伤心。

如果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她要开始全新的生活。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机会。父亲作为她的上学的担保人,从收容所出来。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的时候,父亲对她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亲远去离开的背景,这个弱小的女孩坚定了信心,从容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女孩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同样一个金色的季节,作为哈佛大学--世界最高的学府的一员,她安静坐在了校园的教室中。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用她的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她自己,改变了她的人生。

经典台词

1.人会死,花会谢,看似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毫无意义。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影像,模糊的影像,供我们回忆。

2.她活在我心中,可我无处立足,在这世上我孤独无助。一个十六岁的人只有八年级的水平,你会顺着一个下降的螺旋到一个更糟的地方。你断了每一条路,拒绝了每次机会,你令所有曾经信任你的人都失望了。

3.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选择。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4.为什么不能是我这种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我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现在离那层膜很近,触手可及。

5.我一直都爱着我的妈妈,无论何时何地,我一直都爱着她,尽管有的时候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一直都爱着她,自始至终,对自始至终。她活在我心中,可我无处立足,我孤独无助。

6.我爱你,妈妈。” --利兹“我爱你,爸爸,你是我遇到的最有趣的人。”“爸爸,我要上学,我必须要去。” --利兹

7.“修10门课,用2年读完,这不太可能,太辛苦了。”“没关系,我可以。” --利兹

8.“利兹,像我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可能进哈佛。”“我会的。” --利兹

9.我很聪明,我可以改变我现在的生活,改变我的一生。我需要的只是这个机会。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我爱我的妈妈,自始至终,自始

至终,尽管她吸毒尽管她没有照顾女儿,而一直是我在照顾她,好像她变成了我的孩子。

10.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如果可能,我愿意放弃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取我家庭的完整。世界是虚无的,我们活在彼此的心中。她住在我心里,可是我却没有容身之地!

11.每天起床,我看见的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好像都披着一层膜,无法穿透。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悲哀,可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的动作举止,为什么这么不一样?是不是因为,他们来的世界就是这么不一样?若是这样,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

12.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13.“不,这才叫活着.”

14.“要是我更加努力呢?”“那需要努力,但并非不可能,”(那个老师讲给丽兹听的)

15.“如果我不顾一切发挥每一点潜能去做会怎样?”“我必须做到,我别无选择.”

16.“放下负担,让它过去,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17.“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

18.请不要闭眼,机会就在下一秒出现

19.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 所以只要活着 就一定要努力

20.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会比你的更强些。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睁大双眼去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在一起造成了这种局面。

21.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世上没有回头路,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

22.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23.我爱我的妈妈,自始至终,自始至终,尽管她吸毒尽管她没有照顾女儿,而一直是我在照顾她,好像她变成了我的孩子。

24.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

两岸三地风雨“保钓”路 篇11

经过紧急磋商与周密计划,决定由陈毓祥带领香港保钓人士乘坐“保钓号”,开始为期3天的保钓之行。

9月22日,“保钓号”自香港出发。

“保钓号”载有18名船员,17名誓死抢滩登陆的突击队人员,准备在钓鱼台列屿抢滩登陆,拆除日本右翼分子建造的灯塔及日本国旗标志,代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来宣示中国对钓鱼岛无可争议的主权。

“保钓号”货船从香港启程后,沿途即遭大风浪。

一路上,“保钓号”多次遭日本舰艇与军用直升机的围追堵截,仍不畏艰险。

经过4天航程,26日清晨,“保钓号”成功突入离钓鱼台只有1.5海里的海域。

此时风高浪急,“保钓号”又是一艘破船,船长魏立志被迫宣布取消橡皮艇抢滩登陆的计划。

然而船上17名保钓志士士气高昂,集议后决定在“保钓号”附近以游水方式宣示钓鱼台属于中国主权。

上午9时许,陈毓祥身先士卒,率领5名突击队员跃身跳入海中,向钓鱼岛游去。不料,不谙水性的陈毓祥刚入水,脚就被绳索缠住,头部又撞在船舷上,迅即被巨浪淹没。船上人员见状,将陈毓祥紧急救回船上,陈毓祥已口吐白沫,面色发黑,全身发白,不省人事。船上随行医师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急救,英雄仍昏迷不醒,下午1时辞世。时年45岁。

消息传开后,立即引起全球华人的极度震撼和悲愤。

29日,5万多名香港市民齐集在维多利亚公园,参加由六大保钓团体联合举办的烛光集会,追悼保钓烈士陈毓祥。

“壮志成仁,全球华人悼烈士;丹心保钓,秋风冷月吊忠魂!”这是中国民间保钓协会的领导人童增在家中为陈毓祥设置的小灵堂前的挽联。

为继承陈毓祥烈士遗志,将“保钓”行动进行到底,香港六团体发表了《团结保钓共同宣言》:“陈毓祥烈士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在中国领土钓鱼岛海域,献出宝贵的生命。‘爱国不分先后,保土不分左中右。’保卫钓鱼岛,是全体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求大同,存小异’,抛开党派背景,不管政权认同歧见,凡是中国人,皆守土有责!……”

从1996年开始,香港和台湾民间组织了多次保钓行动,由于日本每次都派出警船拦截,只有极少几次登岛成功。

2004年3月24日,7名中国民间保钓志愿者冯锦华、张立昆、尹东明、胡显峰、王喜强、方卫强、殷敏洪再次成功登上钓鱼岛。7名志愿者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在钓鱼岛上停留了10多个小时后,被冲绳县警方以“非法入境”为由逮捕。7个人在3月26日下午获释,从冲绳返回中国,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2012年8月12日,香港保钓船只“启丰二号”启程离开香港,晚上8点进入公海;8月15日14点50分,“启丰二号”距钓鱼岛15海里,进入钓鱼岛海域;此时,约10艘日本舰船对“启丰二号”形成包围并发射水炮。“启丰二号”随后遭到多艘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的撞击,船头被撞毁,方向盘也被撞损,只能靠电脑导航。

16点26分,在钓鱼岛近前,“启丰二号”搁浅。船员着救生衣下水步行成功登島!

他们插国旗、唱国歌。随即迅速被大量日本保安厅人员控制。日本海上保安厅以所谓的“非法入境”嫌疑抓扣14名中国香港“保钓”人士。

8月17日,经中国政府多次严正交涉和多方努力,14名中国公民以及所乘“启丰二号”重获自由。

19点50分,首批7名中国公民搭乘香港航空公司航班飞抵香港国际机场,顺利返回香港。另外7名中方公民稍后乘原船返回,中国海监船和香港特区海事船前往接应。

上一篇:部门管理与企业发展下一篇:高三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