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精选8篇)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篇1

新建中学 程壮莉

一年一度的语文中考即将来临,每一位初三教师又面对着如何搞好初三语文复习这个话题。初三语文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等特点。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我校初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就我校历来的中考复习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实践,谈谈看法和做法,以期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总体思路

由于语文学习是分阶段、分课时进行的,每个阶段每个课时都要接触一些新知识,而学过的知识则变成了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本来是有联系的,但由于语文教学中的阶段性,使知识之间形成了间隔。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我们采取疏通思路,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涉及一些),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能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二)知识点归类复习

在课本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作如下几大类复习:

1、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2、阅读训练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因而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具到。我们准备在复习时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合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7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考命题上除了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外,课外阅读文段必须难度适中。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3、作文训练

我们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会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让学生明确每一类文章的写法。同时让学生限时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三)综合强化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我们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限时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篇2

一、命中题目规律, 把握出题方向

在课改后, 中考的命题方向有了变化, 这要求老师研究课程标准的能力必须提高, 从而才能预测、推算出命题规律与出题方向。 特别是7至9年级的学习, 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中包括识字、书写、阅读写作、语言组织及综合能力……但无论怎么出题, 考试的大方向都离不开教材, 也都在课程规定的范围内, 就算有新的改动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分类复习, 化繁为简

1.重在积累:夯实学生基础

积累是漫长的过程, 重在平时。 在中考复习前应该及时给学生制订合理的积累计划。 积累的内容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背诵、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熟练程度、成语应用与词语理解、冗长语段的凝练压缩、长篇新闻的提炼与概括、漫画细节与重点的选取等。 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部分制订不同的方案用以增加学生的积累量。例如, 老师可以加强古诗文、文学常识背诵抽查的力度与频率, 让这些基本的知识根深蒂固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老师应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与实践,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加强阅读:养成答题技巧

阅读部分分为两种类型的阅读: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 需要学生在平时就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并且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这样在考试新的文言阅读练习中才能游刃有余。

现代文阅读有几大分支, 但万变不离其宗:一是用不同的文章兼顾不同的问题, 从而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 二是所选的材料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从而为学生答题提供方向。

在阅读方面的训练与提升中, 老师应该以课本为典型范例, 带领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如何剖析作者的情感与想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教会学生正确的答题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与诀窍, 才能让他们在考试中应用自如。 在日常阅读练习中老师要带领学生不断总结, 总结不同类型的阅读题目的答题技巧, 让学生梳理相关的文学知识点, 总结出不同类型的阅读题目的答题规律。 同时, 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提供必要的训练练习, 让学生提高答题的熟练程度。 教给学生万能的答题技巧, 例如在一篇新的文章中, 要用学过的旧文章理解全新的文章, 在新文章中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以理解作者的用意, 从而使学生的答题方向步入正轨。

3.强化写作:考场稳赢高分

无论考试怎么改革, 作文仍然是一块试金石, 是拉开层次的关键。 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考试总成绩绝对不差。 因此, 老师要把相当大的重心放在作文得分方面。 近三年来的考试中, 作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体, 记叙类作文又出现不同的题型:全命题、半命题、材料拓展等。 老师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最好每周有两次写作专题训练课, 使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 从而从容应对考试作文。

在训练之余, 老师应该在平时就增加学生的积累量。 若将写作比成建造高楼, 那么积累便是打下坚实的地基, 积累这个地基打得不稳, 写作这个高楼就会盖得浮夸而不扎实。 初中生由于学业繁重, 阅读面十分狭隘, 写出来的作文往往不够深入, 只是停留在表面。 因此, 要使学生写作语言凝练精悍而不是泛泛而谈, 最有效的捷径是让他们借鉴卓作。 量变引起质变, 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 学生应该注意身边发生的时事要闻, 并自然地引用到文章中, 在考试作文中有机地将考题与平时积累的优秀文段联系到一起, 将身边的时事要闻与平日心得感悟结合到一起, 写出充满真知灼见、感情真实、不老套的新鲜优秀作文。

三、安排时间, 稳中求进

处于中考复习阶段的学生复习压力大, 时间十分紧凑有限, 语文复习量往往是所有学科中最大的。 这要求老师合理地安排时间, 科学地制订复习计划, 从而充分高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为了硬赶进度而强行加快, 应该做到稳重求进, 及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与理解程度, 否则只注意速度而忽略质量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复习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短短的一堂课中, 老师为了赶复习的进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 老师要适当地激励与鼓励学生, 培养学生的信心, 在调动初中语文复习积极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自信起来才能积极参与课堂, 复习质量与进度才能随之提高。 学生对中考的恐惧心理会随之减弱, 在考场中才会用“中考平常化”的自信心理百分百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水平。

以上只是我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大致撰写初中语文中考复习的策略, 望这几条方案能对其他老师有所启示并在中考复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篇3

关键词:阅读;中考;策略

中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而如何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是教师以及家长来十分关注的事情。语文复习见效相对慢,因此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复习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这也直接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困惑。要解决这种困惑,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懂得逐个击破,现代文阅读向来就是中考中失分较多的模块,因此本文就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进行策略探析。

一、明确目的,走出盲区

语文阅读以及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考试的两大重点,现代文阅读对于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以及学生在进行教学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阅读训练的目的。

1.学生学习现代文的原因探寻

现代文使用现代语言来表述人的个人情感,与现实生活更为贴近,因此进行现代文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学会字词句的用法。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教授课程内容,也需要将课程内容带入生活中,并且能够使用适当的语句来描述自己的生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运用技法的教授,很少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学生仍旧处于诵读课文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和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由于和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学生在进行现代文学习时往往会感到迷惑,不明白自己学习现代文的意义在何处,这也就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差。

2.中考现代文的考试重点

从目前的中考试卷来看,可以发现现代文阅读篇数为二,一般来说是一篇记叙类的文章,一篇议论或者说明文,考查的内容主要是理解文章大意,依照内容解释词语,进行句子分析,文章结构及技巧以及基于文章的拓展迁移等,这些题型的设定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进行评定,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知识水平。

二、关注重点,明确方向

现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都是摘选自名家著作或者是优秀文章,因此内涵相对丰富,值得被借鉴学习。但是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认清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不是生搬语言,而应当学会其中的运用技法,并且将这技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来,描述现实生活。现代文往往是和作者的时代背景相融合,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关注。

1.对作者所处背景环境进行关注

时代背景往往与作品的背景环境相映衬,社会环境是造就作品环境的根源,社会环境往往能够催生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当充分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要从时代背景出发去理解作者的文章,从而获取到正确的文章信息。

2.对作者的生活环境进行细致体会

环境往往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其个人情感以及行为都会被环境所影响,在进行写作时也会无意识地将这种观念植入文章。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不仅要从作者所处的大环境出发,还需要对作者个人的社会环境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

三、掌握方法,解决问题

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要把握文章中心,要从中体会到哲学思想,从而指引人生。但是在进行中考阅读时,由于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不能够这么细致地品味文章,就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提炼。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在中考阅读中获得高分。

1.先阅读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进行问题的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能够进一步提升阅读效率,从而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有目的的阅读和无目的的阅读从本质上来说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目的的阅读会针对文章的重点信息进行把控,而无目的的阅读很容易将重点分散,关注到一些非重点的细节之上。因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技巧的教授时,应当引导学生先进行问题的阅读,之后再进行材料阅读。

2.由易入难,按序解决

由于中考的难度比例是固定的,而难度较大的题占据的比例一般固定在十分之一。因此有十分之九的题目是属于中等以及简单题。在进行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应当秉承从易到难的原则,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自信,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确保在容易问题上得分。

中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当充分重视。以上就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进行了叙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学生提升中考语文成绩,也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童志斌.现代文阅读训练:二[J].语文知识,2005(3).

[2]姜有荣.现代文阅读 高分突破指导[J].中学文科,2005(1).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文言文诗歌复习 篇4

目标

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方法

一.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予 / 尝求 / 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鹏之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 逍遥游》)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故 /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二.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⑴通假字: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古汉字通假的主要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例如:

①满坐(同“座”)寂然,无敢哗者。②便要(同“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同“返”)焉。④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兴。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依据字音,求得本字。例如在《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句中的“唱”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倡”字就讲通了。

②凭借字形,求得本字。例如在《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披”字就讲通了。

初中阶段实际上把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当作了同通假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进行深究。

考试中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读音、指出它的意义。⑵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词义扩大。例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在现代汉语里,“江”“河”则泛指一般江河水流。

②词义缩小。例如“池”,古代常跟“城”连用,专指“护城河”;现代汉语里则只指“池塘”。

③词义转移。例如“卑鄙”,古代“卑”指地位低,“鄙”指见识浅;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指“品质恶劣,不道德”。

⑶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

①季节,指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时候、时间、时辰: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时代: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④时机、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⑤时运:是不利兮骓不逝。⑥按时:学而时习之。⑦那时:时先主屯新野。⑧时常、经常:冻风时作。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

①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

⑷词类活用:文言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下面举几个常见的句子: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一狼洞(打洞)中;一鼓(击鼓)作气。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③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尔敢轻吾射(射箭的本领)。惧有伏(伏兵)焉。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将军身被坚(坚固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⑤名词作状语。例如: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西(向西)行百二十步。⑥使动用法。例如:苦(使„„苦恼)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

⑦意动用法。例如:不耻(认为„„可耻)下问,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三.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

“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

“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作为 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四.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它们之间也有相异之处,作为初中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四种即可。

⑴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表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是”表示判断,通常情况下用“„„者,„„也”、“„„也”、“„„者,„„”,或主谓之间用“即”、“乃”、“则”等词语表示判断。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常用“于”、“见”、“味”、“见„„于”、“为„„所”等形式表被动。例如:帝感(于)其诚;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⑶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指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②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

④介宾短语后置。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⑷省略句。例如:(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近几年中考虽未出专门考查文言文句式特点的试题,但从文意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的角度也都考查了这一知识和能力。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五、翻译文言句子

翻译文言文一是直译,即对原文一字一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而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尽可能照顾原文的词义。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在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在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境”就不能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无法生活”。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的问题。“绝境”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

(二)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土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就泄尽了。

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三)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应用意译。例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里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直译好。

(四)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例如: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其中的“而”是连词,译为“和”。为使译文简洁,这个“和”字就省去了。

(五)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例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讳,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照抄不译。

(六)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宾语前置句,动词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它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例如:子何恃而往?(《为学》)——你倚仗什么去?屠惧,投以骨。(《狼》)——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冯婉贞》)——于是召集谢庄中精通武术的少年告诉他们说。

(七)译文应注意保持原文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何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呢?

⑴略读全文,猜测文章大意。中考文言文的选材一般都较为短小,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通过略读我们完全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打下一个基础。

⑵精读全文,落实词句含义。猜测了文章的大意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落实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全文,进一步落实开始获得的整体印象。

⑶研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在研读阶段,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脱离“语境”,凭空猜想;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拔高文章的主旨。

七.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表明,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是较为流行的考题,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必须多加注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答题时必须做到两点:

①要有感而发。②要有的放矢。

我们学习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文言文共31篇,而我们考试就一到两篇,当我们看到文言文阅读时,很多同学经常会把文言文的内容弄混淆,那么今天,我们将对我们所学习的这些文言文做个归纳,按照一定的分类,让同学们对我们学习过的文言文内容更加清楚。

一、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学过的这些文言文按内容分成四类,分别是:

(一)山水篇

(二)人物篇

(三)道理篇

(四)说明篇

(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

(二)人物篇包括:《五柳先生转》、《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公输》、《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庄子》故事两则、(三)道理篇包括:《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马说》、《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

(四)说明篇:《核舟记》

二、我们对以上三类文章再做更详细地分析:

(一)山水类:

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

《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

2、通过描写景色来感受自然。《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发出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答谢中书书》:通过对秀美的山川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 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就写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人物类:

1、不结交出仕、淡泊名利、《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是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率真自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

《庄子》故事两则:庄子借“鸱得腐鼠”的来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借“鹓鶵”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立场。

《隆中对》:“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绝不轻易结交出仕,淡泊名利。

《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也显示出诸葛亮的淡泊名利。总结:以上四篇文章中的三个人物都有着“淡泊名利”的品格。

2、机智、有勇有谋、敢于斗争 《陈涉世家》:陈胜在起义前做好舆论准备,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展现出自己的有勇有谋;在起义前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臣。不难看出他在面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时早已胸有成竹;在于秦王正面交锋中,不为秦王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表现了唐雎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公输》:墨子在对付公输盘和楚王时都是先让他们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中,让他们理屈词穷,显示出墨子的机智;在面对公输盘点杀机时,更显示他的有勇有谋,充分显示出哦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总结:以上三个人物在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时,不仅表现出机智勇猛,而且还显得镇定自若。

《曹刿论战》:围绕着长勺之战,着眼于表现曹刿的“远谋”。他具有卓越的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突显出曹刿的聪明才智。

《隆中对》:诸葛亮对策,是本文的重点,从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冷静客观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机智、真知灼见、眼光长远。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在和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显示出来明智、细心;在向齐王纳谏时,懂得说话要注意对象,用婉转的话来告诫别人,这也显示出了邹忌的聪明才智。

总结:以上三个人物在军事上、政治上表现出是非凡的才能。

(三)哲理篇:

1、联系学习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险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可以知道要想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通过自己的努

力,战胜困难,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我们把学习比作”山””海”,就可以看出学习的艰难之处,要想要把学习学好就要不断努力,战胜困难.

《愚公移山》从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学习中,我们也要有愚公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取得学习的进步.

总结:在谈学习启示时,还应该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来谈。

2、联系人生谈启示: 《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让我们知道只要品德高尚,住在陋室之中又有何妨.这教会了我们应该要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爱莲说》:通过学习”莲”的品质,让我们懂得在平时的为人方面要洁身自好,要能做到”清这自清”,要象莲花一样保持着君子的风度.

《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教会我们要保持平淡心,看待事物不要太功利性。

《鱼我所欲也》:让我们知道“舍生取义”的光荣,“见利忘义”的可耻。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他们都一个共同点:都出身贫寒,经历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这让我们感悟到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了苦难,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准则,但也有一条人生基本准则: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

3、联系社会谈启示 《马说》: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幸的处境。在当今社会,人才很重要,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但伯乐更重要,没有伯乐,即使有人才也等于没有,所以,在当今社会千里马和伯乐同样都很重要。

《大道之行也》:本文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这也教会了我们作为社会一员应该讲诚信、讲和睦、树公心、去私心,为理想社会而努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是因为他在劝说时能勇婉转的方式,这让我们知道在现代这样一个人与人交往越发频繁的社会戾,学会与人交往是相当重要的,说话要得体,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说话的方式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智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突出地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当今社会谈起的“和谐”是一样的,还可以联系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正面的:比如雪灾、大地震;反面的:比如“三鹿”奶粉事件。

总结:在谈社会启示时,可以联系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事来谈,这样就有理有据。

(四)说明篇 《核舟记》: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总括全文。文章旨在表现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诗歌赏析的解题方法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

(一)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

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

(二)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综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情感赏析

【答题要点】

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进行归类。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如果再具体一些,我们将初中所学的诗歌进行归类,大致又有以下常见的一些: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篇5

一、名词解释

1、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况、交流状况、语言实践状况和学习生成状况,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科素养等方面来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优秀。

2、多样性评价的原则——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意义,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的标准。但是由于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多变性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个性不同的教师或发生非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状态是有困难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有规范,同时也有个性、有创新、有特色,因此,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中要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形成个体的教学风格留有空间和余地。

3、教师自我反思——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或思想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这就是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既往教学实践的自我评价。

4、观察评价——即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大量评价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参加活动区活动的运行状况,通过观察得来的反馈信息,可以随时调整活动的材料、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5、目标性策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始终指向教育目标与评价目的。

6、形成性评价——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它的优点很突出:及时了解阶段教学成果,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便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

二、简答题

1、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1)目标性策略(2)全面性策略(3)及时反馈策略(4)激励性策略(5)自主性和发展性策略(6)评价服务教育策略

2、课堂教学评价应做到转变哪七种意识?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2)由同意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3)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的转变—树立主体意识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意识转变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

(6)由居高临下向和谐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7)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3、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1)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原则(2)突出全面性评价的原则(3)注意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4)重视合作性评价的原则(5)实行多样性评价的原则

4、教研组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答:教研组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系统设计学习主题,确定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与任务,按一定的时间周期,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活动,引领教师自学,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在教研组内交流探讨,按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例、备课,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5、对语文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其主要的目的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和习惯上的优势与不足;形成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态度和美好的情感与价值观。总之,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6、语文试题评价指标主要有:⑴试题的价值取向,亦即试题的方向性把握。⑵学科特点的体现,对学科内容的重点把握。⑶试题的难度、效度、区分度等。⑷试题结构及试卷规范。⑸试题的创新程度。

三、辨析题:

1、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正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开放教育,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说到底,就是研究性学习。

2、有人认为教材都让学生自学探究,大部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那么教师可以 “下岗”了,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放弃教师的责任。提倡自主学习也不等于要学生自我孤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更不排斥他人的合作、帮助。当然,这里的帮助不等于代替,重在引导、提示,指引方法,并不是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还需要学习者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的“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母语学习需要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答:正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实践中教师应努力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4、考察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

只是考察课堂教学的第一指标。第二指标是:这堂课有没有思维梯度,有没有思想,学生参与的深入程度怎么样。

5、需要纠正。无错误原则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对学生错误的认识来看的。首先,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发展的。其次,孩子有孩子的认识,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逻辑去认识世界的,他们常常提出一些有悖于成年人认识的“傻问题”。再次,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第四,错误对学习是有价值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否马上纠正,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有些错误对当前的学习无碍大局,与其当时纠正,不如以后随着认识的提高,让他们自己去纠正。所以,无错误原则是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言,绝不是不纠正错误。问题在于我们用什么态度来纠正错误,用怎样的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来纠正。

四、观点论述题:

1、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传统语文评价的软肋,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与建议。

答:三维自标的提出被认为是对过去教学大纲的最大发展。但是由于其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容易把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不够扎实,甚至被老师忽视。这是需要警惕的现象。我们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呢?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导向: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向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不能批评学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论述。(冬娇重复)答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肯定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告诉我们,必要的指正、批评和挫折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如今很多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相反,他们会很乐意、很坦然地接受来自教师、同学及其他年龄段人的善意的批评、指正、指瑕。教师对于因非智力因素引起的错误,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而应该及时指出,运用适当的评价手段,对症下“药”;而对于智力因素的错误,可以通过指瑕、指正等使其完善或完美。

3、评价的标准很多,你认为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价一堂语文课?

答:今天评价一堂课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教学思想。看是否体现全面性,体现新课标精神,看是否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看是否体现创新理念。

2.教学内容。①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关注人文教育。③教学内容开放性。做到“依靠文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又不脱离文本”。

3.教学过程。

①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②课堂教学是真实有效的。

③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④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⑤人文关怀。

4、教师学科素养。主要看教师文化积淀是否丰厚,是否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得体,是否是学生有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教态是否大方、有亲和力;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或幽默机智;应变能力是否突出,能否有效应对教学意外;教学个性特色是否鲜明。这里重点谈谈;

①高超的教学艺术。具体体现在:①组织艺术;②引导艺术;③合作艺术;④激励艺术;⑤语言艺术;⑥板书艺术;⑦练习设计艺术;⑧“顺应”和“同化”艺术。

② “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

五、案例分析:

1、下面是一位语文教师教案中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记叙的详略。

(2)提高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安排详略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的父爱。

(1)你认为此教学目标陈述存在哪些问题?

(2)你认为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此教学目标陈述存在问题: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我认为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应注意:

1、行为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行为目标陈述方式、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行为目标陈述方式。

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6、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2、下面是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说明:评分100分为满分,A档评分为14-15分,B档评分为12-13分,C档评分为9-11分。不必完全按档评分,可在评档基础上酌情评分。

(1)你认为这张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有何区别?

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本人的学识是最重要的。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既费时又费力,效果还不好,这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而教学方案的好坏,教学策略的优略,是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而上面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要评价教师,所以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2)你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了新课程下课堂评价的哪些特点?

答: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了新课程下课堂评价的特点:①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呵护学生的自信心。②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意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观察和接纳学生,特别要有意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④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参与学生的学习,分享学习的乐趣。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⑤评

价要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并且,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要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演课本剧”评析:这种作业的设计重在“导”而不是“演”,除了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深入地领悟文本,并且用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和同学沟通,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别的同学,在理解文章、口语交际、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资料 篇6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顶点与内角平分线和对边交线间的距离)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内部,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称为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中点间的距离)

三条中线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内部,是三角形的几何中心,称为中心)

3.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的距离)

注意: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语文复习资料(中考)

★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 六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 初一数学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 中考文言文简答复习资料

★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教学浅谈 篇7

一、重视舆论宣传, 整合各方力量, 创造有利的复习备考氛围和教学环境

1. 借鉴和仿效高考复习教学的经验和模式抓中考工作。

对于所有的初中学校而言, 中考就是生命线, 中考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读重高还是普高, 上尖子班还是普通班的命运。学校应在进入初三时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和中考备考誓师大会, 让师生尽快进入毕业状态, 树立惜时拼搏的竞争意识。在高中, 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紧张的毕业工作氛围。而在许多初中学校, 初中毕业班工作的紧张氛围就大为逊色。人靠精神支撑, 处于青春年少的中学生就更需要我们不断的鼓动和鞭策。

2. 英语教师应当深知学科所担负的责任和学科特点, 积极

主动地向领导讲明复习备考的要求, 如教辅资料的征订和使用, 从而使复习教学工作更加简便易行。资料多了固然不好, 但没有资料也绝对不行。只要我们考虑到每个方面, 耐心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我们必然能统一人心, 整合力量, 为中考复习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对大纲、考试说明以及样题和中考真题的学习和

研究, 把握考试命题趋势和方向, 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教材是考试的依托, 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命题人在命题和教师开展复习教学工作的依据和指南, 考试样题和往届考题均是很好的试题蓝本。通过研究他们, 可以确定复习教学的难度和重心, 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2010年广元市中考英语试题, 我们发现基础知识运用部分注重了实词的考查, 又尤其以动词为主。如单项选择20个小题, 考查动词就有7个小题, 超过1/3的比例;完形填空考查动词就有6个小题, 所占比例将近1/3。再如, 阅读理解提高了对词汇的要求。研究和发现这些问题对我们今后的复习教学和命题工作均大有裨益。

1. 每位毕业班教师在迎考复习之初, 甚至在假期中就应研究考试说明, 并写出心得体会的文章与同组老师进行交流。

这是我市多年抓高考工作的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加以适当借鉴, 必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几年广元外国语学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教师进步非常大, 许多新教师迅速成长, 教学成效非常突出,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 努力研究样题和考题, 并在研究之后试命几套中考模拟

试题, 从而使自己对中考试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层次上升到理性的操作层面上来。倘若我们人人都做到这一点, 教学中的许多困惑也就会迎刃而解。

三、因材施教, 优化教学策略

复习教学应当不同于上新课。我们应当立足于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依据英语学科自身特点开展复习教学工作。

1. 分层要求, 分层施教, 让各种层次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发展。

《广元市2010年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说明》规定试题难度分布为7:2:1 (即容易题70%, 中等题20%, 稍难题10%) 。对于很差的学生完全可以放弃某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板块, 减轻学习压力。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大可不必反复强调, 只需对未掌握部分加以弥补和对已掌握知识进行归类、疏理, 构建知识网络, 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既然传统的方法不甚奏效, 我们又何不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其实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早已成为耳熟能详的真理。

2. 回归学科本位, 扎实抓好双基。

英语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 它有较强的记忆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既包括生活中的应用实践, 也包括为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而进行的机械操练和做题。而对于完全属于外语学习的英语学科而言, 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 学习中的各种实践 (主要是做题) , 便几乎成为唯一的学习手段。本着这一特点, 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 我们应让学生努力记单词、知识点和基本的语法规则, 并辅之以适当的训练, 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阶段乃至高中阶段考试的核心, 脱离语言知识的积累而空谈能力纯属无稽之谈;没有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无异于在沙地上修建高楼大厦。

3. 注重记忆, 精练精评。

初三的教学必须对准中考, 瞄准分数, 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取舍。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 选取一本知识归纳详尽、体系完备的辅导资料, 让学生记忆, 并通过做题操练巩固, 这不失为短期内提高分数的良策。时间宝贵, 老师们要三思而后讲, 少讲、精讲。

4. 及时检测、反馈, 弥补薄弱环节, 抓住增分点大做文章。

每一单元一练, 每阶段一测, 每专项一考, 查找学生的疏漏和薄弱之处, 并及时加以补救和巩固是精益求精的最佳途径。据了解, 我市学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普遍较差, 谁先突破了这一关, 谁就取得了稳操胜券的法宝。对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 我建议老师们多在此处用力。

5. 实行三轮复习, 稳扎稳打。

一结束新课, 就理应把三册书的内容和三个月的时间结合起来, 分三个轮次进行规划, 制定出详细的复习计划。第一轮, 夯实基础知识。复习中应以教材和一本合适的教辅资料为主打, 主要以教师对复习提出计划和要求,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归纳和系统整理的方式进行。这一轮可以从三月中旬开始至五月上旬。必要时教师应加以点拔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切诫以讲代记、以讲代练。第二轮, 专项训练。教师可按词类、考试题型等分类、分专项进行。目前, 与我们的考试题完全相同的资料难以找到,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结合自己对考试样题和考题的研究, 组编专题进行专项训练。这一轮从五月中旬开始至五月底。每个专项可安排校内教师集体作战, 既集中了众人智慧, 也节省了时间。每个专项或板块的时间多寡, 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灵活处理。第三轮, 综合训练。在这个阶段中, 我们可以利用研究考题后自己命的模拟试题进行综合训练。时间大约从六月初开始至六月七八号。每天一套, 做好后宜采用对答案并稍作讲评的方式进行。最后留上三、四天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四、正确引导、鼓励为主, 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1. 对于各种招生因素干扰, 我们要耐心做好家长和学生的

工作, 正确引导他们, 让他们重视并珍惜初中毕业这一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可采用座谈、讲座等形式让他们明确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整理和归纳, 又是对个人意志品质的一次磨练, 是一次不可或缺的人生经历。

2. 面对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 难免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逃避的念头。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篇8

一、备考复习课型教学任务和目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运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型。要完成复习任务,就要根据该地区《高中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分阶段、按要求、程序组织教学,可按文章题裁、重组知识网络,以迁移为目的进行程序式复习,可按知识点组织专题训练,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重于运用为目的进行复习。一般学校进行两三次循环复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备考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及对策

备考复习时,强调以人为本,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教学环节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有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而无论是哪一内容的复习课,都有四个基本复习环节:考点——示例——训练——迁移。

第一步是呈现复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相关的考试要点。第二步是出示典型题例,通过讲解、分析、学生讨论,找出该题型的解决方法,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是提供有代表性的各类练习题,让学生训练,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对规律掌握的情况,或者用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第四步是根据反馈的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作迁移性的训练,以提高应试的能力。

(二)教学对策

1.指导学生组建复习各内容的网络结构。复习时,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按一定的框架结构和规律加以排列,形成体系。如下例: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2)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这样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树,不但便于分类记忆和提取,而且有利于掌握各种文体特点,指导文章阅读的复习。

2.给予学生具体的复习方法。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授他们以“渔”去获得“鱼”,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最好途径,主要复习方法有几种:

(1)注重积累和整理。如把所学的文言词按一词多义、通假字、成语等归类整理,会加深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强化记忆。没有知识的储存,就没有信息的提取,知识也就不成为自己的知识。强化“记”是为了有效的“议”,复习时要按具体内容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背诵《出师表》第六段,就可用“语脉背诵法”,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及句首提示语来背诵。

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身世),先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叙“三顾茅庐”一事),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跟先帝共患难与共的历史)

记忆法还有分类对比法,特征口诀法,图表归纳法,形象联有效想法等。

(3)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准确理解文章和试题的重点,这是阅读能力强的标志,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提取信息的方法。

(4)学会快速成文。第一,让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写作训练。第二,让他们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结构(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并给各种类型的文章以模式定位(如横向展开型、逐层深入型、对比映照型等),以便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文章的框架。第三,懂得快速以材料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审题立意,掌握成文章发及写作规律。

3.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技能。“练”,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是查漏补缺、巩固理解、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确定好练习题,一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二是练习题必须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三是题型灵活多样,既要有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作文题,又要注意选用有辨析性、逆向性、发散性、归纳性、迁移性的多角度思维训练题。

其次,是确立强化训练的度,坚持多练与精练结合,反复练习,深刻巩固,突出重难点,在练中逐步提高速度和强度,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

上一篇:学术研讨会领导讲话稿下一篇:教师招聘说课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