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住房情况(推荐6篇)
甘肃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010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情况汇总表
3注:1.如转发了建稽[2010]28号文或制定了本地区2010年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方案请填1,如没有则填0。
2.立案稽查件数是指省级或地市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直接调查核实并作出处理的全部案件。
3.如某部门职责涵盖建设、规划、房产中的多方面,专项检查、案件稽查、受理举报三项应按方面分开填写。
4.可根据地市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机构设置情况调整表格。表格的电子版可到http://jcb.mohurd.gov.cn/网页上下载。
填表人:
1 校长较为年轻, 缺乏教学管理经验
在有关校长年龄一项调查中, 甘肃省农村小学校长平均年龄为41.4岁, 这个阶段的校长已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具有开放的思想和头脑。但仅凭平均年龄还不足以说明校长队伍的整体状况。为此做了调查, 其整体情况, 见表1。
从总体上看, 校长年龄小于35岁的占到所调查总体的26.47%。同时, 通过调查发现, 年龄在35岁以下校长的教龄平均为8.1年。一个合格的校长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同样也是学校教育的领导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管理能力。这些要求对教龄仅8年左右的校长来说困难较大。就“教学对学校管理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显示, 选择非常影响的占到16%。究其原因就在于校长目前对校长岗位未能完全适应, 还需扩充其教学管理理论及管理经验。
2 校长在年龄, 教龄之间存在地域差异
目前, 甘肃省农村学校校长平均年龄为41.4岁。其中村完全小学校长年龄平均41.58岁, 中心小学或学区校长年龄为40.8岁。所调查的国贫县校长57人中, 平均年龄为40.35岁, 非国贫县校长49人, 平均年龄41.73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24位校长平均年龄38.3岁, 78位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校长平均年龄41.8岁。既是国贫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校长其年龄平均38.9岁。同时从教龄来看, 农村小学校长平均教龄为19.8年, 65位村完全小学校长平均教龄为20.3年。26位中心小学或学区校长平均教龄为20.7年。国贫县校长56人, 平均教龄为19.0年, 非国贫县校长48人, 平均教龄为20.8年。少数民族聚居区校长教龄为16.3年, 非少数民族聚居区校长平均教龄为20.9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少数民族聚居区校长教龄明显低于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校长, 国贫县校长教龄低于非国贫县校长教龄。
3 校长学历存在地域差异
调查显示中心小学或学区校长最高学历高于村完全小学校长, 在58位村完全小学校长中, 高中及中师学历22.4%, 大专学历63.8%, 本科学历为13.8%。另外26位中心小学或学区校长中, 高中及中师学历为3.8%, 大专学历为84.6%, 本科学历为11.5%。少数民族聚居区校长最高学历则略低, 其中16位少数民族聚居区校长高中及中师学历为12.5%, 大专学历为81.3%, 本科学历为6.3%。而在有效的97份校长学历问卷中, 高中及中师学历为14.4%, 大专学历为71.1%, 本科学历为14.4%。
4 原因分析
4.1 区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我们对样本校长从事教育的年份进行了分析, 发现目前校长所从事教学的时间集中在1983年前后、1990年前后及1997年前后三个时期, 而少数民族聚居区校长所从事教学的时间则集中在1988年前后和1997年前后两个时期。从以上时间段的对比可以看出,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差距, 其主要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滞后于非少数民族地区。同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校长一般由本民族人员担任, 从教师的成长到担任校长职务又是一个不可跳跃的过程。为尽快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发展年轻化, 知识化校长, 便从新成长的教师中挑选优秀教师担任校长, 这就造成了地区间校长在教龄上的差距。从调查数据看出, 少数民族聚居区校长的平均教龄为16.3年, 非少数民族聚居区校长平均教龄为20.9年。校长的年轻化便于有开创意识的校长努力创新, 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为学校的发展找到新的思路。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如校长的管理经验不足。校长首先是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从教师发展来看, 教师由一名新手向优秀教师转变需要10年甚至15年左右的时间, 而从事校长工作后其责任更重, 除参与日常教学外还包括了学生及教师的管理任务。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也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为此有部分校长感到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其教学工作。
4.2 校际间的不均衡
撤点并校后, 村完全小学, 教学点数量减少, 寄宿制学校和中心小学增多, 规模扩大。县级财政将大部分经费投入到中心小学, 而村完全小学的发展举步维艰。无论从师资还是校长的教龄和管理年限来看, 中心小学均好于村完全小学。在中心小学我们看到学校校园环境漂亮整洁, 各种设施基本健全, 课程开设齐备。而村完全小学因地理位置偏僻, 只有部分学校有教学楼。从当前来看, “新机制”实施以后, 学校能维持其基本运行, 但要得到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支持。校际间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硬件上同时体现在师资上。以英语课的开设为例, 虽然大部分学校已开设英语课, 但是往往缺乏专业的英语老师, 在访谈时我们就听到一位校长这样说, 我一个人既要教数学还要教英语, 我没有学过英语, 只好自己先学, 学完了再教给学生们, 我的英语水平都差, 教出来的学生的水平能高吗?同时,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双语教学, 而在甘南藏族地区的一个村完全小学调查发现, 六年级的学生恐怕连汉族地区三年级的汉语水平都达不到, 主要是缺乏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们日常交流都是使用藏语, 只有在上汉语课时才同汉文老师用汉语交流。但这所学校的汉语与藏文的课时比例为1∶1, 汉语言课已经占据了课程的很大比例。在中心小学, 由于好的教学条件, 便利的交通以及良好的汉语氛围, 使得学生的汉语素质明显高于村完小的学生。
5 建议
5.1 改变校长培训方式, 由单一模式向多层模式转变
目前, 校长培训主要采用集中时段, 参与式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便于校长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鉴于校长间教龄和参与管理活动的年限情况, 应采取集中培训, 对校长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其具体做法是在培训前根据校长实际情况及校长意愿为其设置不同的课程。首先是统一的教学理念的学习, 其次是对各年龄、教龄阶段的校长进行分层教学。加强校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设立校长之间在学习期间的交流制度。
5.2 鼓励民族生从事教育工作
民族聚居区学校的校长一般由本民族人员担任, 我国历来重视民族教育, 并对民族生实施各种优惠政策, 在内地设立民族班, 但所培养的民族生大多数并没有从事教育事业, 为此, 应鼓励民族生在学业有成后向走向教育教学岗位。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国家近年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招收免费生的政策,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报考师范性大学或学院, 当学生考取师范性院校后, 学生与校方签署合同。学生毕业后, 学校委托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将毕业生安排到边远及民族贫困聚居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期限为7年。作为补偿, 学校则取消合同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工作满7年后可以选择继续教学, 也可以脱离教师岗位。若选择继续教学, 其工作年限由毕业年份算起。
5.3 提升校长教研素质
“新机制”实施以后, 学校要从“量”型向“质”型转变。学校已不仅是能满足自身发展, 让学生有学习的环境, 更是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让学生上好学, 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
而这一切得以实施关键在教研, 校长要提升自己的教研素质, 借助中英甘肃九年义务教育项目, 使自己获得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的熏陶, 积极开展校本科研。
摘要:对甘肃省农村小学校长的年龄, 教龄, 学历等基本情况做了实证调查, 借此来反映甘肃省农村学校校长现状, 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甘肃省农村学校校长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长素质,农村学校,调查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郑玉莲.贵州省中学校长科研素质现状调查[J], 教学与管理, 2005.
1.1 调查背景
2007年1月1日,国家出台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到底为贫困人民带来了什么程度的帮助,是否存在不足,人们对于“低保”政策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为了完成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的作业,为了解这些情况,我们社会调查第三组(行政管理5班)于5月25日对南充市下半城地区(大西街、大南街、西湖街等)以及北湖公园部分居民做了一次简要的分析调查,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信息做了这份调查报告。对南充市顺庆区下半城(主要地点:大南街、大西街、红墙街、北湖公园、西湖街;选择此区域的原因:相对于其他地区普遍贫穷,“低保”户多,便于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想法。)进行了有关“低保”政策的调查。1.2 调查过程
调查对象 汉川市沉湖镇百二沼村村委,主要咨询王书记。
调查过程针对当前情形下的低保制度,我向本村王书记提出了如下十个问题,王书记耐心的一一为我解答。其具体问答内容如下:
当地什么时候开始低保救助的? 答:具体本村从2002年开始
当地有多少人在依靠低保救助? 答:全村共有3693人,其中105人享受低保救助,占全村总人数的2.84%
当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享有低保? 答:参照国家政策文件,按照本地区生活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持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目前本村低保制度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救助,以家庭人均收入状况为标准确定救助对象。本村低保户大致分为三类:大病致贫、鳏寡老人和父母双亡的孤儿。其中大病致贫的占多数。
在当前低保体制下,低保户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答:权利:本村低保户按国家标准每月享有相应的救助,另外低保家庭免费享有农村合作医疗,在九年义务教育内的儿童免学费等。义务:低保户必须配合村里每年对低保资格的审核调查。
不同条件的低保享有哪些不同的救助? 答:更具家庭条件的不同,我村低保体制分一、二、三类,一类每人每月105,二类每人每月85,3类每人每月55,免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低保户申请低保的申请程序 ① 个人申请 ② 村委开会审议并申报 ③ 镇民政审核后交市民政审核 ④ 张榜公示 本村的低保申请到审定完全按国家要求程序严格执行,争取做到需要低保救助的家庭都可以得到救助,有条件的绝对不浪费国家资源,也就是不漏掉一个,不错过一个。
申请之后政府部门怎么审核是否属实?
答:本村不大,并且基本上每个小组都配有组长,所以村委对每一个家庭的大致情况都比较了解,在低保申请者申请的时候就差不多知道 其是否有资格享受低保救助,但是为避免出现审定出现偏差,本村还是按照规定办事村委将会组织开会,对其家庭状况进行讨论,然后组织人去其家里访问,同时也向其左邻右舍咨询,已保信息的准确性。
低保救助具体怎么实施? 答:本村按照国家的政策执行,实行个体银行专户,然后每季度领取,对于不会使用银行卡的老人,村委负责帮老人取钱。社会化发放。
对于经过一段救助后有些居民已经自力更生了,不满足低保条件了,可是还在占用低保资源,低保局是怎样复查他们是否还需要低保救助的? 答:为确保国家低保救助资金都用在刀口上,不浪费国家资源,本村每年至少对低保家庭的情况重新审定一到两次,对不再满足低保条件的家庭,取消其享受低保救助的资格,并对其进行讲解和劝说。
近几年国家对低保方面的投入力度怎么样? 答:近年来,国家对低保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由每人每季度30元上升到每人每季度120元 四调查方式:访谈法,资料法。因为王书记负责管理本村所有的低保工作,了解本村低保工作的所有信息,故拜访了王书记,为加深了解和数据的准确性,王书记也拿出了本村关于低保的一些文件以及资料信息。
五调查时间: 2011.08
六调查结果 这次调查使我对本村的低保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农村作为生产力,消费水平都比较低下的地方,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相对落后,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改革开放的成果早已普及到农村,这里也基本上都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对于一些特困家庭,生活还是十分艰难。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低保的投入,也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目前,从整体上看,我村低保体系比较完善,生活艰难的都享有了国家低保的救助,低保户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这几年国家对低保的不断投入,人们对低保的不断了解和重视,我村的低保制度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家的各项要求。
七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深入社会基层,接触社会,努力实践,对社会很多问题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比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供养、社会救助制度等,这些方面在近几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另外,在调查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很多交流上的不足,以及礼仪知识的欠缺,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加强自己交流方面的能力,这将使我受益终身,同时,也会关注国家时事政治,心系祖国发展。
辞谢感谢王书记百忙中抽空耐心的接受我的采访,给我提供这么多的有效信息,谢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
2011年08月24日 成县低保制度概况
农村低保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成县2007年全县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0630户35274人,发放保障金482.3709万元。2008年全县将低保对象扩至76037人,同时将农村低保一类标准由原来的50远提至57元,每人每月增加7元;农村低保二类标准由18元提至25元,每人每月增加7元;农村低保三类标准由原来25元提至35元,每人每月增加10元;农村低保四类标准由原来10元提至17元,每人每月增加7元。低保对象每6个月从农村信用社领取现金。低保户的生活现状
3.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39户低保家庭,共计189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有76岁,最小的7岁。夫妇与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占66.7%,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占37.1%,残疾、年老体弱无劳动力的家庭占31.3%,丧偶的家庭占18.3%,其他情况占13.3%。被调查的低保户平均每户低保家庭拥有的劳动力不足两人,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1.4人。低保户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初中文化的占7%,高中及以上的仅占2%。
3.2 生活状况
低保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自主经营(主要是种植粮食和外出打工)的占66.7%,亲友资助占12.8%,救助资金的占30.7%,借贷过日子占7.6%。住房质量普遍较差,调查的39家中只有5家是砖木结构,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其余全是土坯房,其中3户为政府救助金盖起得房子,1户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
3.3 消费情况
低保户年人均食品现金支出282元,消费粮食159公斤,人均教育支出334元,医疗支出196元,个别家庭缺粮。
3.4 健康状况
被调查人身体健康的147人,占77.8%;体弱多病的31人,占16.4%;患慢性病的9人,占4.7%;残疾的7人,占3.7%;患有大病的4人,占2.1%。调查资料显示:低保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的7.6%;不能及时就医的占92.4%,不能及时就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困难,以及忙着干农活,家里其余无劳动力,腾不出时间去住院看病。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自党的十8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许多惠民政策,国民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在城市低保方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照顾。自推行低保政策以来,为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减轻政府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1 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
有些乡镇只是公布了一些低保政策的条例,农民不能很好的理解低保救助政策、低保救助条件,应享受救助的人如何申请和领取救助金等。在调查中我们询问大多的农民是否知道低保有关政策时,他们回答说是不太清楚,刚开始听到村干部宣传时,以为只是一句空话,没有当回事,而大多数村子里都只是村干部要了急需救助家庭的户口本和户主的身份证就给他们办理了。
4.2 低保政策不公开透明
有的村子里刚宣传低保政策时,以前的特困户和家中有一两个需救助成员家庭都申请了,但最终只有重女户和特困户被确定为低保对象,乡镇给每个村子分配了多少名额,村民们是不知道的,有些地方村民反映村干部贪污,使救助真正到位的资金缩水,本来不多的救助金被各级部门分去了。
4.3 农村低保覆盖面窄
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农户应提高救助标准。农村低保对象大多数是结扎重女户和以前的特困户,对有些生活暂时困难的农户没有救助。如柴家门乡的一位41岁的农村妇女独自劳动照顾着两位老人,儿子正在读大学,女儿读高中,每年两个学生需要2万多元,而每月的救助金只有每人25元,而对于生活本生就很好的有些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每人每月却每月领取35元的救助。
4.4 部分低保对象的确定不准确 村子里的特困户和重女户(低保对象中的大部分)都被确定为低保对象,有些村干部优亲厚友,他们的亲戚朋友生活并不困难也被确定为低保对象。在丁沟乡调查时,一个老人说:“上面一个庄里的一个老汉,生活不困难,但以前选村干部时为村支书帮了忙,确定低保对象时,他就首先被确定为被救助者”。一个中学生告诉笔者,在另外一个村,村民们对村干部首次确定的低保对象不满,把村干部的一些亲友揍了一顿,才了事。一个大伯,他母亲瘫痪躺在床上,生活困难,但是村干部说救助名额已经发放完了,他们家不能列为低保对象,大伯就去乡政府请来了干部,亲自到他们家了解情况,最终才被救助。4.5 低保对象确定难
虽然成县制定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低收入家庭的房产、储蓄、有价证券、隐性收入等难以合理核定;二是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的隐性收入核算难;三是农户外出务工收入或临时性收入计算难;四是确定农户具有法定赡养、抚养关系且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全体人员收入难。4.6 救助对象情况变化后,能把救助名额给别人
在有的救助家庭中,被救助者去世了,他的家人仍然在领救助金,虽然一个人的一年救助金最多只有四五百元,但对其余家庭是可以帮大忙的。为此我们提出几个建议:(1)、实行阳光操作,保证公平公正,坚持为此“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等原则,确保这一惠民政策“阳光”、透明。有关部门对低保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实施有效监管,规范低保申报、审批程序,建立以避免基层干部以亲疏关系办低保、拿政策送人情、办事不公等问健全公示制度,让群众广泛参与评议,实行各环节民主监督,题的出现,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把好事办好。实行“一听证二调查三张榜公布”制度,即由政府、居委会和居民代表共同组成低保评议小组,对低保申请对象进行公开听证,广泛听取意见,对低保申请对象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和向群众进行调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让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做到“四张榜四公开”,即居民小组推荐后张榜公开、民政部门审批后张榜公开、村支两委初定后张榜公开、乡镇审核后张榜公开,接受群众举报监督,群众无争议的方可享受低保待遇,使有限的低保资金,真正用在最需要救济的贫困居民身上,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2)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应保尽保。实行动态管理,按照逐步完善和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抽查核实制度,保证半年重新核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上报低保对象要实事求是,民政部门在低保审批工作上,务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办事,尽可能做到应保尽保,无一漏保,使低保政策惠及到更多的贫困家庭。
(3)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低保标准。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社会公平”问题,贫困人口的民生问题更应受到关注,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应适当地向贫困人群倾斜。现在最严峻的问题是面对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客观存在,在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上,加大扶贫力度,适应向低保困难户倾斜,提高低保标准,切实解决贫困弱势居民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的生活真正能够得到较好的生活保障。
(四)加强动态管理,让农村低保“进得去、退得出”。严格按政策标准适时调整保障对象及补助金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杜绝“一保定终生”和保障标准长期不变等现象,从源头改变“养懒汉”的现象,进而提高农村低保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要逐步完善和实施监督的多元化管理,继续通过民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监督,防止滥用职权、暗箱操作、截留挪用、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尽早脱贫致富。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特别是低保对象在医疗、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帮扶措施,为其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切实增强低保户的“造血功能”。积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寻求就业渠道或脱贫项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救助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让低保家庭早日脱贫。同时,在给予低保户物质救助的同时,给予和城市低保对象等同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他们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要免费培训低保对象,帮助有劳动愿望的人员进城务工;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并可享受财政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政策等等。低保户的愿望
农村低保户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面对重重的困难生活,他们最热切希望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
一盼适当提高救助标准;
二盼低保指标比例适当给予偏远山区贫困户倾斜,能够对一些困难群众特殊照顾; 三盼公正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四盼上级多下来检查核实情况;
五盼保障方式多样化,低保户认为只发放救助金也不是长久之计,他们担心,将来不发救助金了,农民的困难仍未解决,不如利用救助金帮他们掌握一种脱贫致富的本领。6 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及需政府解决的问题时,发现90%的群众有病不能及时就医,看病仍然是个大难题,首先应该解决看病问题。
6.1 低保对象的生存环境恶劣 生活质量低下,容易得病,虽然现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条件有了改善,但问题依然堆积。农民们一般都是家里太忙、手头无钱,先照顾孩子,自己小病不治拖延成大病,大病无力救治,合作医疗只是报销住院后的部分医疗费,而农民们却因住院费用太高,家里无人劳动,不去住院。丁沟乡甜水社一低保户家的孩子在学校体检时,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家里无钱,就没有去治疗。县民政局曾要拨2万医药费,但因向政府有关部门不开证明,这医药费就一直没有拨下来,孩子的父亲只好还掉乡亲们凑的去看病的路费,还好这孩子暂时还没有明显反应。还有一些乡村,乡镇的医疗条件很差,而由于交通不便,急病患者不能及时送进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大病患者住院转院难,不能及时办理转院手续。主要原因是医院控制病人向上级医院转移。农民们需要医疗队定期深入乡村,救助部分重病患者,对村民们定期做体检,提前发现疾病。
6.2 低保家庭有的只是孤寡老人,发放的救助金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有些家庭孩子正在读书,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免除学杂费,困难家庭的孩子可以领到免费的教科书,农村中住校学生有生活补助费,孩子们上学问题已经解决。初中毕业后,政府如果能够帮助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解决学费问题,他们会完成学业,组织培训帮助其余学生掌握一门技术,他们的生活会改善;现在家中有劳动力家庭,期待政府扶持他们搞一些副业,提高自身素质,以利增收。
6.3 在一些家庭中,有几个智力障碍的孩子,只有年老的父母劳作,目前温饱问题还需要支助,低保的救助对他们的帮助还解决不了大问题,需要政府特殊照顾。一些救助政策明确规定了受救助者的年龄,因而使得这些孩子不能得到救助。
6.4 有些乡镇村庄低保政策实施不到位,希望政府部门不要经过一级一级下发救助金。而应当在较高层部门分开设制专门救助部门,由下属负责低保户填报,而资金统一由此部门下发到个人。
四、结束语:
我们小组完成了关于低保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概况叙述和结论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南充市低保政策落实还存在许多问题以及不足,比如说:低保覆盖面不够广、不够全面,在低保政策上存在着许多阴暗的一面(富人领低保的问题)等。关于在低保政策上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从民众的角度来说,提高民众自身的素质也是防止和减少“富人领低保”此类现象的有效方法之一;另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强化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对于社会上公平公正的风气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我们小组在此次调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问卷设计不专业(问卷中问题设计不够全面,有的问题缺乏专业性和逻辑性),有效问卷数不够影响结论分析的准确性,经费不足等等。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会汲取教训,在以后做调查的时候,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低保户-保障对象
享受低保户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有本地居民常住户口的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具体资格条件由县(市、区)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同级政府批准。也就是说,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的,均可申请低保。[ 申请流程
1、户主以书面形式,向所在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家庭收入、家庭生活状况、成员身体状况等有关证明材料。
2、村(居)委会入户评估,调查核实,张榜公示,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
3、镇(街道办事处)政府审核。
4、市民政局审批。
5、农村低保金实行差额补助,通过银行每季度(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标准各地标准不同。“低保”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199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1997]29号),要求1999年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镇都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均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城市低保申请流程
1、低保申请的受理
低保以户口属地为原则,本县行政辖区内人户分离,视同人户一地,在现居住地申报;因国家重大建设和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在安置过渡期内的临时性人户分离,视为人户一地,在户籍地申报;属单位集体户口,由公安机关出具户籍证明,在居住地申报。驻宁企业除304大队在本单位社区申请外,其余单位均向居住地社区服务中心或乡镇低保站申请。
2、低保申请书的内容
低保申请书的内容包括: ①申请低保的理由;
②详细的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
③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及其就业和收入情况。
3、申报方式
原享受对象中,普通失无业居民(含叭叭车主转普通居民)已按家庭申请,企业下岗职工,企业下岗转业士官及其家属低保,不再以个人身份享受低保,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向居住地社区服务中心或乡镇低保站申请。企业下岗职工和军队转业士官家庭中,有2个以上原享受低保的,不得重复申请或分开申请,应在同一地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并注明原享受低保情况。
4、申报证明要求
①、户口薄和身份证明:申报低保,必须提供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口和身份证,并复印一份交接受申请单位。集体户口的单位职工必须由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科出具户籍证明,交接受申请单位,未上户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不视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 ②、收入状况证明:
(1)普通失无业居民收入状况证明,由其所在社区居委会调查后出具;(2)企业下岗职工和企业下岗转业士官的收入证明由其所在单位出具;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除无收入的未成年或无劳动能力的成员,正常劳动力均必须分别提供收入状况证明;
(4)家庭成员中,有离退休人员的,必须提供离退休证并交复印件一份,有企业置换身份的,必须提供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证明;(5)离婚人员必须提供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等有关法律文书副本。
(6)有赡养、抚养关系的申请人,必须提供赡养人、抚养人所在乡镇或单位出具证明(证明子女家庭人口情况和月收入情况);
甘房改组发[2004]4号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省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行为,扩大居民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存量住房的流通,满足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1998]72号)和《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69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首次上市交易的管理。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工作。
地区行署和自治州、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以下简称房改房),是指城市居民根据国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以及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导价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二程住房、解困房和集资合作建房)。
房改房上市交易的形式包括买卖、租赁、交换、赠与、抵押等。
第五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市、县均可以开放房改房交易市场:
(一)凡已按照个人申报、单位审核的程序,对购房家庭住房状况进行了清房登记、建立了住房档案,并经清房验收合格;
(二)已制定了房改房上市交易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建立固定的房地产交易场所;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已取得合法产权证书的房改房可以上市出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改房不得上市出售。
(一)已购公有住房超过其住房面积控制标准部分(不含公摊面积)未按规定以市场价补足差价的;
(二)以低于房改政策规定的价格购买且没有按照规定补足房价款的;
(三)住房面积超过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控制标准,或者违反规定利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且超标部分未按照规定退回或者补足房价款及装修费用的;
(四)处于户籍冻结地区并已列入拆迁公告范围内的;
(五)产权共有的房屋,其他共有人不同意出售的;
(六)已抵押且未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出售的;
(七)上市出售后形成新的住房困难的;
(八)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
(九)法律、法规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不宜出售的。
第七条 房屋产权发证面积按照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计算。房屋面积以房地产产权登记机关实际测定面积为准。
房改房计价面积按房屋实得建筑面积计算,当实得建筑面积与购房面积不符的,以实得面积为准。实得建筑面积大于购房建筑面积的,既可向原产权单位补足购房款(在该购房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范围内的部分,按购房当年房改成本价,超过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部分按当年市场价)后上市出售,也可直接上市出售,按差额面积所取得纯收入的50%向原产权单位交纳。
第八条 房改房上市出售的,房屋产权人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职工本人《职工住房情况登记表》,省直副厅级、地区(州、市)副处级、县(市、区)正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在职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公司)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董事长、经理、厂长、党委书记)同时附监察部门备案证明;
(二)房屋所有权证书;
(三)财政售房款专用发票;
(四)房屋产权人合法有效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
(五)己设定抵押权的房地产,应有抵押权人同意出售的书面意见;
(六)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九条 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对上市应提交材料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准予上市交易的。
第十条 房改房上市交易应遵循自愿、公平、平等、合法的原则。交易价格由双方协商议定,并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如买申报成交价,当成交价明显偏低的,应经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价格评估。
第十一条 对尚未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房改房需要上市出售的,房屋产权人可凭房屋所有权证书先行办理交易过户手续,办理完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后三十日内由受让人持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到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除土地变更登记费、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第十二条 居民出售以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所得售房款,在扣除已缴纳的有关税费和装修费用后,余额由个人和原产权单位按各自的产权比例进行分配。
第十三条 房改房出售应按规定交纳下列税费:
(一)契税:按交易金额的0.75%计征,由买方缴纳。
(二)印花税:按交易金额的0.5‰由买卖双方各自缴纳。
(三)个人所得税: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适应20%的比例税率。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其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的销售价,减去住房面积标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出售时的价款、原已支付超过住房面积标准的房价款、装修费用、税法规定的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个人出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工程住房、解困房和集资合作建房)其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价、减去出售时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款、原已支付装修费用、向财税部门缴纳的税费以及税法规定的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对个人出售自用五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出售居住超过一年的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免缴营业税;居住不足一年的,营业税按销售价减去购入原价后的差额计数;普通住宅暂免缴纳土地增值税。
(四)土地出让金:按标定地价的5%(不高于成交额的1%)收取土地出让金。由买受人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时缴纳。有关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及返还的规定按省财政厅、省土地管理局、省建委[2000]甘财综29号文件执行。
土地出让金由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代征,专项用于住房补贴。
(五)房地产交易手续费、权属登记费、产权证工本费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规定的项目及标准收取。
第十四条 鼓励城镇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将房改房上市出售换购住房。己购公有住房出售前后各一年内,该户庭又购进住房的(含异地购房),可视同住房交换。个人出售住房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前,以纳税保证金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或税务机关委托的部门缴纳,在收取纳税保证金时,应开具纳税保证金收据,并纳入专户储存。个人出售现住房一年内重新购房的,按照购房金额大小相应退还纳税保证金;购房金额小于原住房销售额的,按照购房金额占原住房销售额的比例退还纳税保证金,余额作为个人所得税缴入国库。购房金额大于或等于原住房销售额(原住房为已购公有住房的,原住房销售额应扣除已按规定向财政或原产权单位缴纳的所得收益)的,全部退还纳税保证金。个人出售现住房后一年内未重新购房的,所缴纳税保证金全部作为个人所得税缴入国库。
购买期房在原住房出售后一年内不能竣工的,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税务机关申请延期,但延期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五条 房改房上市出售后,原个人交缴的维修基金和从公有住房售房款中提取的维修基金一并转移到新的房屋产权人名下,继续用于该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的维修。
第十六条 房改房上市出售后,该户家庭不得再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也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及其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建设的住房。
第十七条 房改房按照本办法规定上市交易后再次进入市场交易的,按照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交易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房改房出租,必须依法到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登记备案,领取房屋租赁证。
以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其租金收入按产权比例分配。原产权单位收取的与其所占产权比例相应的租金收益全部纳入单位住房基金。
以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其租金收入全部归属产权人所有。以标准价或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出租,在同等条件下,原产权单位及其职工有优先承租权。
第十九条 以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交换或者赠与,应缴纳有关税费。
交换或赠与以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应按照房改政策规定补交成本价与标准价的差额后,方可按照本条前款规定进行交换或赠与。
第二十条 房改房上市出售、交换或赠与,其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移。
第二十一条 房改房设定抵押时,抵押额应依照有关规定扣除各项税费后设定,并按规定到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以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设定抵押权时,抵押人应当出具原产权单位同意抵押的书面证明,抵押额不能超过所占产权的比例。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房改、土地、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对房地产交易管理应当按照简政便民、分工协作的原则,在当地房地产交易市场现场办公。一般应在1个月内办完全部交易手续。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宙查住房上市交易的条件、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组织协调现场办公工作;
(二)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
(三)财政、税务部门分别负责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和税收工作。
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内部功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为,严肃资质管理,严查私下交易和无资质而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并组织好已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质的房地产中介机构进场为交易人提供房地产价格评估,供求信息和优质的代理服务。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弄虚作假、私下交易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依法追究当事者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该户家庭又以非法手段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或者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建设的房屋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其退回所购房屋或者按照商品房市场价格补齐房价款,可并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纪检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制定上市交易的具体实施办法。本办法出台前经批准已开放市场的试点县(市、区),即可以按原试点办法进行,亦可按本办法进行规范。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解释。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8]124号 【发布日期】2008-09-11 【生效日期】2008-09-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地震灾区受灾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工作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8]124号)
各有关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金融机构:
为进一步加快落实我省地震灾区受灾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工作,确保受灾农民住房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受灾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对受灾农民住房重建资金问题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对此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对陇南、甘南等地统筹考虑,给予支持,尽可能利用银行贷款把群众住房建成永久性住房。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受灾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实行财政贴息,这是我省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的又一重要决策。我省地震灾区受灾面积广,当前地震灾区建材价格上涨,建房成本大幅上升。受灾农民自救能力弱,信贷资金需求量增大,贷款建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农行省分行和省农村信用联社分别制定了农户住房重建专项贷款管理办法,但截至目前,全省仅发放受灾农民住房重建贷款3亿多元,供给与需求之间缺口巨大,严重制约了农民住房重建工作的全面推进。银行贷款能否及时到位直接关系到受灾农民能否顺利完成住房重建和安全过冬。各有关市州一定要把受灾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工作作为当前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落实。各金融机构要把支持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工作作为银行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积极行动,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受灾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工作,为我省的恢复重建贡献力量。
二、加快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发放进度。市州、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政府补助、农民自筹、贷款支持的顺序筹措农民住房重建资金,尽快将政府补助资金拨付到基层和农户,并尽快启动信贷工作。要尽快与金融机构建立工作协商机制,主动衔接农户住房重建规划所需贷款,为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农户家庭状况和生产经营信息,全力协助金融机构落实贷款条件和手续。要尊重金融机构选择贷款对象、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的自主权,共同营造有利于增加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发放的外部环境。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政府重建规划,按照分期分批、先易后难的原则,一村(户)一策,保证重点,层层制定农户重建住房贷款投放计划和考核任务,选择切合农户实际、行之有效的担保方式,尽可能简化程序,做到贷款早投放、快投放。各商业银行要尽快制定资金计划和投放时间表。农村信用社要层层制定投放计划,列出时间进度表,保证投放金额在9月底前不低于5亿元,10月15日前不低于15亿元,10月底前灾民住房重建贷款户数达到10万以上,投放金额不低于20亿元。各金融机构每周须向省政府书面报告贷款投放情况。
三、多渠道筹集农民住房重建贷款资金。各级政府要把筹集信贷资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政府担保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创新担保运作方式,增强金融机构信心,放大贷款规模。人民银行应专项增加灾区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支农再贷款额度,并根据需求提高支农再贷款限额下拨效率,支持农民住房重建,同时在开立账户、资金结算等方面给予倾斜。银监部门应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因发放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在拆入资金、存贷比例、流动性指标、贷款质量监测考核等方面区别对待。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发挥机构网点遍布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创新服务手段,挖掘筹资潜力,在重建期内集中资金和精力,主要保证农户住房重建资金需求。各级农业银行要把支持灾区农民住房重建作为推进和扩大“面向三农”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争取和调剂规模,集中灾区存款和系统内资金,集中连片开展农户住房重建信贷业务。农民住房重建贷款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各金融机构都应积极向总行争取贷款额度,尽快制定专项贷款管理办法,在灾区没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可采取委托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进行贷款,或以优惠条件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参与支持农民住房重建。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证受灾农民合法权益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灾区各级政府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做好住房重建贷款的前期审核和发放,对农户贷款申请张榜公示,群众评议,严格控制信贷需求,并制定有效措施,组织清收到期贷款,保障信贷资金安全。要把开展诚信教育作为实施重建规划、落实贷款的工作程序和保障措施,发动基层组织和村级干部配合金融机构开展评级授信,采取多种有效形式面向受灾农民宣传信贷政策,引导农户树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信心和诚信意识,积极营造良好信用环境。要将农户住房重建贷款发放和归还情况与乡镇干部业绩考核挂钩,制定乡镇政府及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各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加强对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要指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并督促化解贷款风险,确保农民住房重建贷款工作持续开展。各金融机构可结合实际,制订农户住房重建贷款问责和免责具体规定,建立和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及考核奖惩办法,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制定和落实对承担农民住房贷款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农民住房重建贷款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灾区金融机构面临自身重建和支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户开展重建的双重任务。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为支持农民住房重建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向农民住房重建贷款投入多、贡献大的金融机构,在税收和财政资金开户、存款和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承担农民住房重建贷款的金融机构,其重建选址可优先选择,征用土地价格可适当优惠,基建立项和开工手续快
速受理,快速办结。同时,各级政府要将农民住房重建贷款投放情况作为开展金融奖励评审的重要指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九月十一日
一、两省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基本情况
1. 廉租住房制度主要实施情况
甘肃省对最低收入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已经做到应保尽保。青海省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无自有住房家庭和自有住房人均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可申请廉租住房,其中西宁市保障面积按每户35平方米计,2008年的补贴标准为每建筑平方米9.2元。截至今年5月底,青海全省已有60%左右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领取到租赁补贴。甘肃省各市州、县市区对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已做到应保尽保。
保障形式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在青海省西宁市,目前4000户左右的低保家庭已被纳入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截至今年3月底,其中约3000户已经领取了租赁补贴,对剩余约1000户家庭,拟通过实物配租的形式予以解决。在甘肃省,目前廉租住房保障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来完成,而在一些房源紧缺的城市,如兰州,当地政府已经决定扩大实物配租的比重,兰州市规划从2008年开始,5年内共建设实物配租廉租住房4800套,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采取独立集中建设和在经济适用住房小区中进行配建两种方式。
保障的覆盖面将逐步扩大。甘肃省规划从2007年起,争取在3~5年内,各市州、县区市要逐步将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例如,兰州市从2008年1月1日起,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从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当年共有7014户符合要求,市政府已对其中的6966户发放租赁补贴,对剩余48户家庭进行了实物配租;并计划从2009年起,将住房困难家庭的认定标准提高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2.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主要实施情况
严格控制销售对象和面积标准。西宁市规定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西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市统计部门的统计公报为准,约为10000元左右),并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高于15平方米的家庭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房屋的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兰州市规定,准入资格为保障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年度全市平均水平的65%。兰州市将经济适用住房的建筑面积标准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根据购买家庭人口结构、代际关系等情况,浮动不超过15%。
严格规定供应比例。青海省规定(2008-2012年发展规划),保障性住房的年度建设面积,应该占到当年住房总建设面积的10%,西宁市的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比例为10%左右。兰州市规划,“十一五”期间,市内近郊四区年均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20万平方米,占同期全部新增住宅总量的44.4%,其中平均每年面向社会符合条件家庭销售的面积为100万平方米。
与破产改制企业危改项目相结合。为解决土地供应的问题,2008年,西宁市开始以破产企业危改项目为依托,统一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这类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中除了定向销售给破产改制企业中符合保障范围的职工外,其余部分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销售,今年以来共有四个此类项目开工。
多方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除本地财政支持、公积金增值收益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补贴资金外,各个地方还积极筹集资金。如西宁市政府下属的西宁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承贷主体,于2006年同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以筹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合同金额共计人民币12亿元,目前到位资金为5.2亿元。
3. 两竞两限住房制度实施情况
根据调研,青海省目前没有建立两竞两限住房供应体系。甘肃省仅有兰州市于今年试点供应了5个地块用于两竞两限住房的建设,供应对象为广大中等收入的城镇居民,但具体实施方案尚未确定。
二、两省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住房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明显不足
两省目前较为成熟的住房保障制度仅包括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虽然兰州市已于今年启动了两竞两限住房的建设工作,但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也不会在短期内形成有效供给,因此,两省还没有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例如,目前青海省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的城镇居民所占比重并不高,该比例在西宁市也仅为30%左右,规划中新建保障性住房的面积也仅占全部新建住房面积的10%。
2. 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超出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实际支付能力
由于西北高寒地区建房成本较大,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价格相应较高,其对比商品房的价格优势也不明显。例如,西宁市目前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单价为1700元,而同地段普通商品房单价仅有2400元左右。2008年,西宁市计划面向社会供应500套经济适用住房,而目前仅有不到400户的低收入家庭提出申请,这是因为在准入标准方面存在欠缺,一方面纳入保障范围的家庭支付不起,另一方面一些能够支付得起而又急需解决住房问题的中等收入家庭没有被纳入保障范围。
3. 住房租赁补贴难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在青海和甘肃两省的大城市中,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较为滞后,大量低收入家庭领取了租赁补贴后却难以租住到合适的住房,甚至部分家庭不得不租住在违章建筑中。
4. 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明显不足
由于某些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所致,西宁、兰州等大城市周边适宜进行住房建设的新增土地有限,而政府手中掌握的存量土地也不多,例如,西宁市在过去十年间为招商引资而划拨了大量的土地,而政府储备的能自由支配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较少。另一方面,省内人口更多的向省会城市以及大城市集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城市土地供应的紧张程度。
5. 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偏低
高海拔地区房屋的墙体厚度较南方地区的房屋墙体厚。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例,如果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多层楼房的套内面积仅能达到42平方米左右,高层楼房甚至连40平方米都达不到。另外,两省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在部分城市的比重很大,少数民族有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其家庭人口一般在四口以上,再加上性别、代际等复杂因素,保障性住房较为刚性的面积标准很难满足这些家庭基本的居住需求,一刀切的保障政策在民族地区遇到较大阻力。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资金问题成为瓶颈。长期以来,两省财政和土地方面的收入较少,仅仅依靠本地区财政资金支持无法解决需求量较大的保障性住房。另外,中央财政虽然安排了专项转移支付用于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但是,这部分资金的作用发挥并不显著。以实物配租为例,每平方米300元的建设资金补贴,对建设成本在2000元左右的高海拔地区来说收效甚微,而两省实物配租在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中的投入比重又很大,例如兰州市已经达到了85%。(2)房地产市场发育不完善。青海、甘肃两省住房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再加上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慢等因素,导致其房地产市场在起步方面明显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房地产市场发育不完善的重要表现就在于存量住房市场发展滞后,以及住房租赁市场不活跃,许多拿到租赁补贴的家庭很难在正规的租赁市场上租到合适的住房。(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够。两省地处西北高海拔地区,有其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而目前的众多住房保障政策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特殊因素,其中以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问题最为突出,增加了两省在房屋设计上的难度,给居民居住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相关政策建议
1. 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动态调节机制
青海和甘肃两省应当积极拓展多种资金来源渠道。此外,还应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在政府严格监管和审核的条件下,各类保障性住房完全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建设单位,也可以在规划中要求在商品房小区内进行配建,政府也应当对建设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而中央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也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的建筑成本等具体情况,进行标准上的动态调节,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效用,解决两省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
2.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应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
对于青海和甘肃这样的西北高海拔和少数民族家庭较多的省份,保障性住房的面积标准应当适当放宽,进而可以将该标准扩展到类似的地区,这样才能够从人口以及性别和代际结构上满足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
3.适当提高保障范围准入标准
两省应当根据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住房保障标准,以使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有机会成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惠及对象。
4. 两省应进一步完善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完善
两省要积极推动住房分配货币化的进程,以有效提供广大职工家庭的购房支付能力。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存量住房及正规租赁市场的发育,如对向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出租房屋的房主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
5.两省应积极探索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保障制度
【甘肃省农村住房情况】推荐阅读:
甘肃省情况12-14
甘肃省06-24
甘肃省燃气管理条例07-14
中华医学会甘肃省分会09-28
甘肃省领导干部大会09-30
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06-07
甘肃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调研11-10
甘肃省公务员考试试卷11-18
甘肃省工程资料组卷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