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悟(通用8篇)
《建党伟业》我觉得拍得非常不错,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可以单独写一部电影了,要把如此众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观看时随得剧情的起伏,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力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从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中的大事说得非常清楚,不少人物都写着有声有色,比如,发哥演着袁世凯痛骂日本人,霸气十足,一个枭雄的形象让发哥演活了,为了当皇帝,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再比如,刘德华演着蔡锷将军,火车站与小风仙挥泪相别,与孙中山相谈时的吐血,抱病上战场的沉着,很好地再现了一代儒将以身许国的悲壮;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以及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刘烨演着毛泽东确实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着青年毛泽东初到北大,颇有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他听胡适讲课时与胡适的对话,蛮有意思,与杨开慧的爱情平淡之中见深情,刘烨的演技真是牛!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着很精彩的第三条主线,冯远征演出了陈独秀特有的领袖魅力,看完《建党伟业》,你会觉得,没有陈独秀,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
《建党伟业》的画面也很注意视觉效果,让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欢南湖上周迅演着王会悟撑得一把伞,坐在嘉兴南湖的船头,烟云笼罩的湖上,古色古香的木船,船头美丽的女子曼妙的身姿,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美景,真是美极了。
《建党伟业》真精彩!
精选《建党伟业》观后感悟模板【二】
趁着周末与同学一起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虽然此片在开拍之际就颇引人关注,与之前的《建国大业》可谓是旗鼓相当,都是明星云集,不过我以为,《建党伟业》相对来讲更加好看一些,剧情也更加丰富一些!
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激情荡漾,心潮澎湃,这是一部属于青年人看的电影,而且作为中国人中国之青年,更加要看!什么叫爱、国?什么叫激情?社么叫青春?什么叫付出?什么叫理想?什么叫信仰?什么叫愤怒?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报国?什么叫艰辛?什么叫历史?什么叫抛头颅洒热血?什么叫匹夫有责? 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电影,但是看之前请一定要先熟悉一下那段历史,不过,出国留学网想大家基本上对电影里的人物都会很熟悉,或者说有很多只是听过,但这一点也不会妨碍我们去回味那段历史,那 段艰苦历程!再说说演员的表演,虽然电影用的明星之多让人惊叹,但是 感觉基本上都演的很好,尤其是刘烨扮演的毛泽东,感觉很帅!而周润发,刘德华,张嘉译,冯远征等等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不是 他们本人,而是他们所演的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所代表的历史。
那段的历史让人如今看来依旧惊心动魄,也让我感慨道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精选《建党伟业》观后感悟模板【三】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万众瞩目的献礼电影《建党伟业》如期公映了。最近我十分荣幸地观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影片109人主要演员的强大阵容,场景恢弘,演员表演惟妙惟肖,以时刻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一样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以辛亥革命、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英探索革命发展及五四户外、中国共产党成立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影片中最让我热血沸腾的场景有两处:一是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到:“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lz13)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此时此刻,我的热血上涌,这是对我们无情的欺凌和侮辱,愤怒!也只有愤怒才能表达此时每个爱国志士的情绪;同时我对顾维钧先生也肃然起敬,他用强有力的语言表现出对我们领土主权的捍卫,更是对我们民族自尊心的捍卫!另一处便是五四户外的宏大画面,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户外”中那些热血沸腾的学生所深深震撼,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青年一代担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礼貌之歌。我们这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发奋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日和这天,血肉相连。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更有义务与职责,将共产主义事业进行下去,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6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礼貌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时刻,我们要铭记这段不平凡的历史!
精选《建党伟业》观后感悟模板【四】
《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光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摇摆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电影分单个部分,每部分启用不一样类型的演员。第一部分讲述辛亥革命,由周润发、刘德华、赵本山等巨星演出;第二部分叙述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英探索革命发展及五四运动,这部分由刘烨、冯远征、张嘉译等实力演员出演;第三部分是讲述这群社会精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十年之间,在这短短的十年里,我们能做什么?而革命者们又做了什么?在这短短的十年时光里,然而这十年有事极其不平凡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著名的时光都发生在这十年中。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都以时光的顺序为脉络,以不一样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最让我感到血脉喷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理解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莘莘学子最后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
透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的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共党还是其他民主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不二的选取。
加入中国共产党吧!去实现自我的梦想吧!
精选《建党伟业》观后感悟模板【五】
趁着周末与同学一起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虽然此片在开拍之际就颇引人关注,与之前的《建国大业》可谓是旗鼓相当,都是明星云集,不过我以为,《建党伟业》相对来讲更加好看一些,剧情也更加丰富一些!
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激情荡漾,心潮澎湃,这是一部属于青年人看的电影,而且作为中国人中国之青年,更加要看!什么叫爱、国?什么叫激情?社么叫青春?什么叫付出?什么叫理想?什么叫信仰?什么叫愤怒?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报国?什么叫艰辛?什么叫历史?什么叫抛头颅洒热血?什么叫匹夫有责? 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电影,但是看之前请一定要先熟悉一下那段历史,不过,出国留学网想大家基本上对电影里的人物都会很熟悉,或者说有很多只是听过,但这一点也不会妨碍我们去回味那段历史,那 段艰苦历程!再说说演员的表演,虽然电影用的明星之多让人惊叹,但是 感觉基本上都演的很好,尤其是刘烨扮演的毛泽东,感觉很帅!而周润发,刘德华,张嘉译,冯远征等等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不是 他们本人,而是他们所演的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所代表的历史。
在里面上百号人物,大部分都是一闪而过,即使像毛泽东陈独秀孙中山这些最重量级角色的戏份加起来恐怕也不会超过30分钟,对于演员来说,基本是没有演的时间,更不用说去表现角色内涵的表演空间了。
当然,要真仔细看看演员之间的表演差异,那么在《建党伟业》里面,继续遵循了以往主旋律作品亘古不变的定律:出彩的往往是反面人物或者中性人物。
原因很简单,在中国这个意识形态的框框内,正面人物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人在影视作品中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有什么动作都是已经被规定死了的,甚至还要经过审批,演员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发挥的空间,也没那个胆子自己去发挥,搞不好就是政治错误。
反面人物则不同了,没人规定你怎么去表现反面人物,反正只要把他演成坏人就行了,这样在表演上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毕竟不同演员表演“坏人”的方式和手法都是不同的。
在《建党伟业》中,我认为演得最好的有两个,一个是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一个是刘德华扮演的蔡锷。
周润发演袁世凯是把这个盘踞清末民初政治舞台长达数十年的老牌政客,身上所具备的那种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的特点演得非常到位。尤其是面对日本人时候那种又要得到日本人的支持,又不甘心被日本人控制那个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联系到周润发以往的历史,无论是《英雄本色》里面的小马哥,还是《上海滩》里面的许文强,再或者最近《让子弹飞》的黄四郎,和这次袁世凯这个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霸气外露”。而这样一个角色定位,也只有周润发来表演,显得更为接近一些。
跟周润发不同,刘德华扮演蔡锷,之所以演得好,不是因为他把蔡锷这个角色诠释得非常好,而是演出了他自己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他扮演的角色都是帅得一塌糊涂,甚至掩盖了角色本身。
也就是说,在影片里,始终感受到刘德华不是在演蔡锷,而是在演自己。这跟刘烨扮演的毛泽东有点类似,坦率地说,刘烨演的毛泽东并不出彩,因为他不是在演毛泽东,而是在演刘烨他自己。只不过刘烨的人气没法跟刘德华这个乐坛常青树比,刘德华演自己,帅得让小女生晕头转向,不在乎那个蔡锷到底应该怎样表现出来;而刘烨演他自己,有谁会喜欢看?至少我不感冒。
而蔡锷和小凤仙在火车站离别那个镜头,是整个片子里面具有唯美感觉的少数镜头之一。跟毛泽东后来与杨开慧看烟花这种张扬的唯美不同,这个镜头更内敛,甚至淡淡的哀伤,让人想起那句话“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漆黑的背景,旁边是即将开动的火车,伴随着一阵阵蒸汽从身边漫起来。蔡锷以特有的刘德华式步伐向镜头正面走来,右边是柳云龙扮演的蒋百里(历史上也是一个很牛B的人物),同样也是帅得没法,左边是蔡锷的红颜知己小凤仙。(扮演小凤仙的是一个香港女演员,叫什么安琪儿baby,演得怎么说呢,让人犹可怜吧,漂亮女孩大家都怜惜。)
这个镜头牛B就算了,关键最后民国帅哥蔡锷说了一句牛B的台词,在《建党伟业》里面,这种牛B的台词很真不多。准确地说,是一句富有传统文化内涵,而且又富有人文味道的话:“奈何已许国,再难许卿”。看了这个场面,我第一个反应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真TMD有味道!
所以说《建党伟业》这种主旋律片子放入这些艺术化浪漫化的娱乐元素,也是一个双刃剑。
想想,要是那些女生看到刘德华在电影里面深情款款语带哽咽地说出这句话,配合小凤仙的含情脉脉梨花带泪,还不感动得一塌糊涂,尖叫得一塌糊涂?是被电影打动了,但不是被那些革命大道革命理念所打动,而是被刘德华的帅气和唯美的离别场景所打动。
有3个人物在《建党伟业》的戏份相对较多。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
刘烨演的毛泽东很难说演得好,但也演得不是那么差劲。这方面有毛泽东本身角色的原因,还有限制方面的原因。毛泽东跟杨开慧之间的浪漫戏尺度倒是放得很开,有一些专门设计的桥段。
冯远征扮演的陈独秀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High”,特别是几场演讲戏,感觉就是打了鸡血一样,完全是歇斯底里,跟《建国大业》里面那个闻一多的演讲一样,比的是谁的嗓门大。
我不知道这样的演讲到底能不能吸引人,反正我觉得有些扯起嗓子吼口号的味道,也许这样的演讲就适合那个年代吧。
演李大钊这个演员不太熟悉,好像就是《蜗居》里面那个宋思明,叫张什么嘉。不过演得倒是很儒雅,该奔放时奔放,该内敛时内敛。历史上的李大钊其实给人的印象并不深刻,至今能记住的是读书时记载的张作霖如何杀害李大钊的那段历史。
吴彦祖扮演的胡适大概是影史上最帅版本的胡适了。在北大礼堂里面跟辜鸿铭辩论那场戏,我甚至怀疑是导演故意安排两个花痴女生来展现吴彦祖版胡适的帅哥魅力的。那两个女生向胡适提问的时候,真的是眼含桃花呀。
当然,在这场辩论的旁听人群中,还有另一个大帅哥王力宏扮演的北大学生罗家伦,在五四运动也是一个风云人物。据说“五四运动”这个提法就是罗家伦第一个提出来的。
电影里面有个小插曲,当毛泽东刚刚来到北大,扛着行李去听胡适的讲课时,胡适却表示了婉拒的意思,原因是毛不是北大学生。
这个桥段其实也很意思,后来一直有人推测毛泽东之所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对知识分子尤其是所谓的精英阶层抱有负面看法,跟他当年在北大图书馆遭受冷遇有很大关系。而胡适之所以后来宁愿离开大陆选择蒋介石,恐怕他也知道自己跟毛泽东这种类型完全是格格不入。
《建党伟业》里面,吴佩孚、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这些北洋军阀基本上属于路人甲这种人肉道具,倒不是导演故意丑化这些资产阶级军阀,而是选择的演员的确不敢放手演。全是搞笑的喜剧演员,一开口绝对笑翻全场,削弱了整个戏剧效果。
吴佩孚还好,是吕良伟演的,就拿个望远镜在那里瞅来瞅去,段祺瑞是控制全东北的本山大叔,从开始到结尾都一直在周润发后面晃悠,活脱脱的一个人肉屏风;“我想死你们了”的冯巩演的是冯国璋,好像就是他家祖爷爷,也算是角色对口。民国初年曾经火过一段时间的黎元洪的扮演者是“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的范伟,好像还有一句台词,依然是喜感十足。
民国初年最为重要的孙中山是一个叫马少骅的演员扮演,此前还真不知道是谁,演得一般。不过就形象而言,倒是很像。后来查了下资料,才发现是个孙中山扮演专业户。
而陪伴孙中山身边的宋庆龄,是董洁扮演的,感觉太年轻了,尽管董洁本人已经结婚了,可是在影片里面还是像个少女,而不像个少妇。尽管说宋庆龄那个时候也只有20多岁,但感觉历史上的宋庆龄要成熟得多,毕竟是**级人物。
《建党伟业》里面有不少港台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不是他们演得不好,而是这些港台演员尤其是香港演员演的其他角色印象太深刻了,一跳到现在这个承载历史厚重的人物角色上,觉得有些搞笑的味道。
在送顾维钧赴巴黎参加和会的时候,字幕打出“梁启超”三个字,我仔细一看,晕,这不是张家辉嘛,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往日警匪片里面那些庙街小混混或者在牌桌子上耍老千的形象,跟眼前这个“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布道者完全无法联系起来。
影片里有几个角色被演得挺邪乎的。比如攻打赵家楼那几个学生领袖,那派头倒一点不像大学的学生领袖,怎么看都觉得有些流里流气的,痞子味十足。还有一个就是陈坤演那个周恩来,真的是被毁了呀,大概陈坤还没从《建国大业》蒋经国的角色中转换出来,左看右看都觉得这个版本的周恩来咋有些邪邪的味道,尤其是在监狱里面面对警察那个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让人心头一颤。
看完《建党伟业》这上百号历史人物,有个感觉:其实这1的近代史里面,值得好好了解的历史人物太多太多了,他们其实都维系着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不管是正面的维系,还是反面的维系。这些人都值得用文化作品好好介绍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而不是成天将目标和精力全部局限在那几个高大全和伟光正的革命家身上(有时候多了也就烦了)。
通过影片,深入学习了“辛亥革命到中华民国成立,从军阀混战到五四运动,从第一次接触俄国十月革命到第一次党代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战火烽烟的艰难历史,更进一步认识
了我党在创立过程中经历的千难万险,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追寻心中的共产主义理想义无反顾,直至献出了可贵的生命。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四运动,画面和音乐都很震撼;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当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青年一代担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扑面而来,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看得人热血沸腾。让我们这些现代的同龄人寻找那红色的印记,在电影里和他们一起回顾着那些关于青春与信仰的故事。
看了这部影片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党的伟大和光荣。在党的九十周岁生日之际,也忠心祝愿党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创辉煌。
观看《建党伟业》后,心潮澎湃,颇有感悟。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须有逻辑。总结历史,不难发现,逻辑正确,并且坚守,则国家兴旺指日可待。我所为
之逻辑便是————民族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正确的大逻辑,首先要靠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需要全民族能够坚持理性行事,更需要精英人物的带领作用,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不怀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因为如此不易,所以,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才有民族振兴与衰亡,才有喜有悲,才有坚持后取得胜利的喜悦和不幸败亡后的扼腕叹息。伟大与渺小,成功与失败,仅在一念之间 可是,为什么说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从根本上说,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由中华民族的特点所决定的。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应该有自知之明。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聪明富有智慧,在政治、军事、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多有建树,人才辈出,能谋善虑;二是能忍,敢于面对一切艰苦困难,吃得尽一切苦劳,吞得尽一切闲气,包容厚道,厚德载物。这两个特点,绝大多数时候是优点。它使得中华民族只要有一点发展空间,就能自强不息,做出最好的成绩,所以中国历史上,从衰败到复兴,从来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汉唐明的盛世都是在建立30年之后左右出现的,并持续数百年,但暴君当道外敌入侵,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奋起反抗将外敌赶走,将暴君掀下宝座,使文明继续前行。但是。这两个特点有时候也会成为缺点,就是我们民族中的一些人在一些阶段、一些领域,经常是聪明过了头,或者为了眼前利益,枝节问题所羁绊;自家人稿“窝里斗”或者面对强大的外敌,为了一时的自保而逆来顺受,甚至当起人人痛恨的汉奸。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中国在过去的五千年里,走上了集权道路,就是国家总要有核心、强调统一的意识、弘扬集体主义。无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是有主心骨的时期,都是国家的中心,中心很强大的时期,而中华民族衰落的时候,都是国家缺乏主心骨。最高统治者与官员勾心斗角,官员与民众离心离德、民众之间彼此提防,社会像一盘散沙,国家软弱无力。一言以蔽之,有权威,有中心,有主心骨,国家才能繁荣强大。这是纯正的中国经验。从现实来看,选择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是由中华民族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所决定的。当前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三个:一个是科学发展,一个是和谐稳定,一个是深化改革。没有科学发展,民族就会停滞不前,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竞争空前激烈的世界里,就如逆水行舟。没有和谐稳定,发展就会缺少良好的环境,就会像缺少保护壳和润滑油的机车,不仅跑的不快,还会在各种风雨侵蚀中抛锚。没有深化改革,发展就会缺少强大的动力。而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和谐稳定深化改革,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理论上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少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1800年到1949年这150年间的大停滞,中国被先进国家,先进民族远远甩在后面。即便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艰辛努力,我们与世界先进的差距不断拉近,但目前还没有完全赶上他们。要实现赶超,必须走“非常规”的路子,所谓“非常之事,必循非常之路。”我们不能跟着走别人走过的路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没有超越的可能。当前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非常规”路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中国实现追赶和跨越的唯一正确道路。其原因就在于这条道路具有别的途径不可比拟的优势:表现在政治上,它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既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有保证了集中民智和民众监督。表现在经济上,它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使得经济发展既有中心可依,关键时刻有力量可用,又有足够的活力,让经济在“百花齐放”中发展,表现在文化上,它实行一个意识形态,多种价值观和谐共处,使得思想在稳固统一的前提下多元共进,有底线,有遵循,但也有空间和舞台。但当前社会有对党的不满,认为中国存在的许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所造成的,这实际是一个错误的判断。中国落后并不是源自党,而是之前的封建体制和近代史上的动荡。党在完全接管民族的时候,是一个烂摊子。用毛主席的话说,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的。实际上,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的建设成就远没有现在这么好,我们的进步远没有这么大,看看我们的近邻印度就知道了。有人动辄拿我们和日本比,这是比错对象了。日本虽然在二战失败了,但日本的基础还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从面上看,二战后中日都是烂摊子,但是日本的人力资源素质远远高于中国。这种人力资源的巨大差距,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后30年中的发展差距。美国从独立到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用了100多年,英国人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到成为能够打败中国的“日不落”帝国,用了152年 从《建党伟业》中可看出,中国人民当时就是“一盘散沙”,根本就没有凝聚力,清朝统治者是将中国民众变成“一盘散沙”的罪魁祸首。
其一,是让中国民众眼中只有皇帝,而无集体。民众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系,缺乏足够的人文关切和思想沟通。自私自利,面对外敌入侵,皇帝不保的情况下,除作鸟兽散,再无其他,此时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缺少强烈的国家概念,民族概念,整体概念,只能挨打受气的民族。民众的“一盘散沙”是清朝在外敌入侵面前屡屡败北的重要原因。有足够的史料证明,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和中国的综合国力差并不多,特别是GDP更不弱于西方,在军事上相差至少不比朝鲜战场上中美之间的差距大。但是还是败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常有士兵在前方卖命,而发生仓库的粮食,枪支被偷被抢,最可怕的是,还有的人因为贪图几个小钱,或者为了一己私利,给洋鬼子带路,捎信。《圆明园惨毁考》火烧圆明园的带路者就是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的儿子龚橙。这样的人在当时社会何其多哉。我们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种种图片中都看到了,负责斩杀中国人的竟是拖着长辫子的中国人。这种麻木终于惊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其中就有一个在日本仙台学医的青年,他是周树人。
其二,采取愚民政策,让老百姓普通没有文化,社会精英只知孔子,而无任何其他科学文化知识。有的人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固然罪莫大焉,而古今中来最大的文化犯罪恐怕要数清朝的统治者———一个充斥着文盲的国家。不可能有强大的战斗力。没有文化的士兵,可能是一场战斗的胜利者,但很难是一场战争的胜利者,因为没有文化,就很难知道战争的真正价值,也难以产生获得战争胜利的强烈荣誉感。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革命派,同样不能解决中国人“一盘散沙”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是一个非常彻底的革命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爱国者。毛泽东同志说它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五千年来,敢在中国提出民主政治的,孙中山是第一人,孙中山是一个革命疯子,所到之处,所交之人,所谈之事,必与革命有关。为了革命,孙中山可以付出一切。但是,孙中山作为一个革命家,也有自己的重大缺陷。与列宁相比,他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作为革命“轴心“所需要的钢铁手段和钢铁意志,他更多的是一个极富人性的温柔革命家,民主作风比较浓,领袖欲望比较淡,在和平时期,我们对这种作风都是比较有好感的。但是在亟需驾驭各色枭雄豪杰,将各方力量整合成一架高速运转的革命机器的年代,这种作风却未必好。他还特别容易轻信他人,国内的大小军阀,各式帮会都相信过,真正“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他更幻想过用纵横捭阖的政治手段实现建设民主强国的目标,而不是彻底的发动群众改造社会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不能将中国人从“一盘散沙”凝聚成一块铁板,不能将国民党锻造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不能再国民党内部形成坚强有力的核心。
孙中山作为思想家是成功的,他始终不渝的奔走呼号。然而孙中山作为政治家存在严重的个性缺陷。首先,他有知识分子的清高,领袖欲望不强,不能有效的组织领导集团。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却将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孙中山的意思是“不恋栈”,人生需要’做大事”,而不是当大官。据史料记载,孙中山让位,就是汪精卫等人抓住他思想上这一软肋促成的。问题在于,不能当大官,往往也做不成大事,大事与大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革命领袖来说,如果不能将领袖地位稳稳的操控在手里,革命事业就极有可能功败垂成。袁世凯接过孙中山让出的总统职位,迅速扑灭刚刚兴起的革命火势,不仅消灭了议会,还想当皇帝,最终过了83天皇帝瘾。
孙中山不仅有个性上的缺陷,更大的问题在于三民主义不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的凝聚中国民众的好主义,好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恰恰缺少支撑点。
先说民族主义,孙中山依靠的革命里力量是什么呢?一是华侨,可华侨再多,当时也不过几十万人,二是士兵,但是,士兵,只能充当革命工具,而不能作为革命的主要动力。依靠他们革命,不过是一种革命的投机,从最初想法就错了,所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不能将民族团结起来。
再说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实质是民主主义,但是,仔细考量民主,他只能是革命的产物,而不能是革命的武器,不能是革命的支点,那时的中国人,在清朝长期的愚昧统治下,姑且不说站起来做人,就是站起来说话都很不习惯的。有些人当奴才习惯了,对做到桌边吃饭都很不受用。对这样的民众,若用民主号召它们,他们本身就不会把这当成真话,他们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尊严。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奴化教育,中国农民多有一种习气,就是只能被代表,而不能当代表。对皇帝的看得顺眼的时候就请皇帝当代表,看不顺眼时就请各路神仙当代表而起义,而一旦成功,还是要将农民起义领袖请上龙椅当代表。所以,当时已民权主义凝聚民众,是不切合实际的。
再说民生主义,其核心是平均地权,实现耕者有其田,对于那些没有工地的农民来说,还是颇具诱惑力的。但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兼顾所有人的利益基础上提出来的,不管地主,农民都有份。可是,他却不着眼于革命的主张,既然有革命,就要有对立,就要有斗争的对象,耀及其一些人的革命斗志。同样给地主土地,让贫下中农的革命怒火向谁发泄?他们怎么会相信你是革命的?这样就没有支持者,就没有革命的依靠。
初看《建党伟业》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五年后的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再次重温《建党伟业》,影片中那些曾让我热血喷张的镜头,如今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当陈独秀在北大慷慨激昂地演讲道:“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须将民众心中积压了两千年的这座大山彻底推翻”;当五四运动青年学子高喊:“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誓死力争,还我主权,还我青岛!”;当蔡锷与恋人诀别时振聋发聩地说出:“七尺之躯,已许国,难以许卿!”……一个个镜头让我热血沸腾,更不觉潸然泪下。在那段政治黑暗、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中,正是那些仁人志士,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沼泽中前行,只为寻找一条能够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他们振臂高呼,从不惧怕以卵击石。当影片最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终于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圆满闭幕;当十三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激昂地读着《共产党宣言》;当国际歌飘扬在嘉兴南湖平静的水面上……我不仅看到了革命先辈坚定的目光、湿润的眼眶和紧握的拳头,我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在求索的时代中孕育,在动荡的岁月中成长,在风雨中走过了95个春秋,如今,他正带领着中华民族奔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与我而言,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家中共五口人,祖父母、父母加我如今都是共产党员,可以说,生在一个党员之家。现已80岁高龄的爷爷,是一位为党的事业奋斗了近40年的老党员,很小的时候,爷爷给我讲的故事里党和国家是永恒的主题,对党的精神传承也是爷爷一生从未放弃的追求。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才真正的明白了,爷爷心中的“党”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支撑,让爷爷一辈子服务于党和人民,到底是怎样一种信仰,让爷爷将其传递给自己的子女,并鞭策自己的孙辈将其代代相传。我有幸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党对我来说是爷爷坚定的目光,是父母忙碌的身影。上大学前爷爷送给我的党章,我一直带在身上,于我而言,那是家人的嘱托,是信仰的传承!
祖辈们将自己的青春,将自己的一切交付于自己热爱的祖国和钟爱的党,虽然他们没有在战争年代,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可年轻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中国共产党员的职责;年老时他们鞭策自己的子女为党奉献自己的青春,教育自己的孙辈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怀。就这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代代相传!
这不仅仅是我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故事,也正是因为有了小家的传承,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薪火相传,才有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处在这所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的中国石油大学,我们更应该明白时代已经赋予我们特殊的使命。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石油精神,它就在唐岛湾畔咸咸的海风里,它就在荟萃湖的波光艳影里,它就在“创造太阳”下琅琅的读书声里!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在共和国的青春岁月中,无数的石油人实现了对祖**亲的承诺,他们见证着中国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程,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鲜的工业血液。而如今,这薪火已经传递到你我手中,我们肩负着母校的嘱托、国家的需要。在每一个石油喷涌的地方,都留下“惟实惟真”的校训,都留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都镌刻下石大学子的峥嵘岁月!
身为大学生党员,是家人带我们接受了党性的启蒙,是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党性的教育。在这条党员之路的开始,我们在前辈的带领下不断向前。未来的岁月中,我们应成为撑起民族未来的脊梁!或许我们的羽翼尚不丰满,我们的肩膀尚不宽厚,我们的脊梁尚不挺拔,但我们要有敢担当的信念、敢追寻的热情。
95年的峥嵘岁月,无数上下求索的革命先烈,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为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如今,这薪火已然传递到你我的手中。我们听从着时代的号角,响应者祖国的召唤,新一代的石大学子,新一代的青年党员,定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定将心怀天下,报效国家!
圆我中国梦,薪火代代传!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影片的结尾真美啊: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
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最后我想诚恳地说一句:《建党伟业》真的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一部让你感动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品味眼前幸福的人生!
2.《建党伟业》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也就是俗称的北洋政府时代,时间从192019年至1928年,在我的大学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教程》上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式学校的兴建和发展,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增加,出现了数十万收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教科书总结这段历史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的原因,一是北洋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二是抵制日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发展,三是一战令欧美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然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对于当年中国的如此惊人的发展几乎没有提及,而是将重点放在抹黑北洋政府,突出袁世凯称帝等细节,将北洋政府描绘成为近代中国最坏的政府,这种描写并不太符合事实,北洋政府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政府,恰恰相反,从客观上看,由于外部的种种原因,北洋政府反而是一个非常民主自由的政府。
北洋政府从清政府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继承了辛丑条约的巨额欠款,以及孙中山和日本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在短短十多年里,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国力迅速恢复,民众的税收很轻,政府没钱却不多征税,而是向西方各国借钱,在领土上,通过超人的政治智慧没有丢失过一点领土,反而在1919年成功从俄国人手中收回了外蒙古。
那时候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之所以贫弱的原因就是内耗太大,中国南北几个帮派自己瞎折腾打仗,面对日本等列强自然处于劣势。就袁世凯那样的北洋政府来讲,在当时对日斗争中能做到那样已经不错了,弱国无外交,而当时民国的外交智慧远远超过后来的政府。
建党伟业观后感
北洋政府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无论学生、教师、文人等,都具有非常的的自由和话语权,想办报就办报,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想组党就组党,想骂政府就骂政府,甚至几十个人组建一个目的是要推翻政府的政党,也没人管你,除非你真的里通外国,购买军火并实施行动,北洋政府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政府能达到北洋政府那种高度和智慧。
因此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并非外界描述的那样卖国,五四时期的学生搞的运动缺乏理性,做的是打、砸、烧这种事情,这不是救国,而是误国,辜鸿铭、胡适等人在当时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当然,北洋政府最具争议的就是袁世凯称帝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袁世凯搞的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比的议会制更符合国情,如果成功的话,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也未可知,英国、日本不都是成功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典范吗?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对于普通老百姓
来说,君主立宪和议会共和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袁世凯搞的太急了,时机没有成熟就搞,结果搞砸了。
实际上,民意真的不能搞君主立宪制吗?中国的发展就必须搞成革命式的发展吗?所谓的民意支持下的革命,其实只是一句口号,具体实践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革命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依靠外国政府或党派的大力援助,组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组件军队,通过军队暴力夺取政权,当然,也需要好的军事指挥官和军事策略。
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初起并想到了她在90年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历程。多少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就新时期的大学生们而言,了解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知识的过程。
《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见里面发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历史事件的电影,同样也是一部献给中国共产党90周年生日的文献纪录片。“建党伟业”是从1921年前后展开的,影片中演绎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所发生的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主要人物的历史事迹,描绘了这段艰难而又不平凡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进入19世纪中,由于封建统治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缺,民不聊生。《建党伟业》选取了中国百年近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辛亥革命,作为影片的开始。自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艰难转型的序幕,开始了对内外双重挑战的斗争。第一重挑战来自外部:自工业革命起,东西方列强耗时多年,顺利完成了现代化转型,开始对仍沉睡在传统体制之上的中国大肆入侵。此外,中国还面临内在的挑战,即积重难返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让衰落的中华帝国失去了往昔的从容与霸气。于是乎内外交困的中国人民生活苦痛,民族危机加剧。。
在各种思想观念激荡:帝制、君主立宪、共和、德先生、赛先生等一系列混乱的表象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以独特的观点洞察中国的现实:中国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复杂,因而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并不意味着不应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在种种主义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胎死腹中之后,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给求索中的中国革命者以启示。苏维埃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苏维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体性相结合碰撞出来的耀眼火花,也激励着穷则思变的中国革命人。于是,这个曾经在欧洲上空飘荡的幽灵飞到了这片东方热土。在找到了全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后,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拐点,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开启了风云际会的新篇章。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接近百年的磨练和砥砺后,也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奔赴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中轴力量。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时,仍然应该以大局为重,做生活和思想上的理智者。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存在于国内外的诸多问题:官员腐败,国际形势紧张激变等,但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审视这些问题,而不能以此否定党的作用与地位,仍然要坚持党的的理论体系和方针原则,在意识形态的最深层次上始终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举党的旗帜,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实现人生的价值。作为大学生,面对当今社会诸多的不和谐问题,我们应该以理性思考作为考虑问题的基点,不能因为局部的、目前的、个别的问题而一味愤青的否认党作为国家和社会领导者的核心地位和执政能力,更不能偏激的对待党的政策。维护党的地位是每个人不可推脱的责任,忠实党的领导是每个人的光荣义务,我们应该爱护、拥护中国共产党,使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强大,人民生活富强,国家综合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历史,需要我们正视它,无论对与错、是与非、曲与折。毕竟,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距今仅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辈们身上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励志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为苦苦期待改革的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此片最吸引我的,是剧本本身来源于真实历史之记录。相信爱好历史以及爱党爱国的中华儿女们都是会把它毫不犹豫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所有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历史不容忘记,我们更要将它铭记于心,刻之于骨,这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与致死不渝的追求,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实心态,去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去迎来一个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的伟大中国。
通过影片,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何其不易,又是何等的重要,而那个时代,也成为了世界历史史上的重要一页。观看《建党伟业》,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努力奋斗,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也被他们勇于献身的精神所震撼,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感谢这部青春热血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激情万丈,而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先烈,他们以顽强大无畏的精神、以求知若渴的心态、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念,为了拯救中国和生活在社会底层劳苦大众,抱着共同的理想,不断的在黑暗中探索,不断的在探索中思考,当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时,他们并没有退缩,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极其顽劣的环境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历时翻开了史无前例的一页,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让广大人明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就注定了中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道路。
【《建党伟业》观后感悟】推荐阅读: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10-22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字作文06-20
观建党伟业后有感07-05
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心得体会观后感07-20
《担当成就伟业》读后感作文600字07-21
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学习心得06-04
建党90周年观后感09-20
建党9建党90周年论文07-06
庆祝建党90周年资料:建党历程09-07
建党节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方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