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好课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备好课(精选8篇)

备好课 篇1

一、备课的意义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教学是十分复杂的艺术。教师要摸清学生的水平和学习习惯,吃透教材,还要考虑教学目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始自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通过备课,教师还可能发现和弥补自己业务上的缺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想教好课,自己必须先掌握好本学科课程的内容。教师对于本学科课程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还需要查资料,都应在备课时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人请教,加以解决。常言道,“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过程。

备课时,教师要编教案,考虑教学目的、原则和方法,考虑教学里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各种解决办法。经过认真思考和妥善安排,就可以在教学里处于主动地位,有板有眼地进行工作。出现问题时,因早有准备,随时都有妥善的处理方法。这对在教学里争取主动,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理论,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总之,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课程的特点以及学 1 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

我们在上课时应讲什么内容?该采用什么方法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其实教师就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因此说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更应该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二、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备课前,教师要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同时教师必须准备四个教学基本材料:

1、教学大纲

2、教材

3、教学日历

4、教学首页。

1、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还要规定必修课、限选课,以及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对平时作业、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和平时成绩等都具体规定和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对学习的建议,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会有所帮助。

一般来说,国家未颁布教学大纲的课程,由任课教师提出教学要求,经一轮教学后,在系主任主持下组织制定教学大纲。(我院现在采取谁任课谁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应按教学大纲,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备课,如无现成教学大纲或教学大纲已不适用都应编写出新的教学大纲。

2、教材。教材(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一般来说,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如教材已先选定而又有部分内容需要补充时,可补充少量讲义或提纲作教学中使用。

3、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制的,它是以 两个课时为单位,对一个学期的教学课程进行总体安排,编制一个学期的教学进程时间表。按规定,教学日历应在开学后一周内报系和教务主管部门,并在认真消化教材的基础上写好授课讲稿或讲授提纲。

4、教学首页,是中级以下职称(包括中级职称)的教师,在每次课的教案前,对每次上课的内容进行安排的教学材料。只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型、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以及每个环节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对上述四个教学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日历要与教学大纲、教材相符,教学首页要与教学日历相符,教学首页要与教案或者授课提纲相符,这样才符合教学检查的基本要求。

准备好上述四个教学材料后,就要进行备课,也就是要写教案或授课提纲。

教师上讲台前必先进行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才会使教师在课堂上轻松自如、得心应手。相反,教材不熟、教法不明、教案不全,匆促上阵,单靠教师个人的小聪明想即席发挥,是决不可能成功的 好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是:①学生,这是许多大学教师容易忽视的方面。教师必先了解学生对知识了解多少,他们的需要是什么?创造性程度高不高?学风怎样? ②每堂课应给学生多少知识?难点、重点是什么?应该有多少个信息点最合适?这些信息点与现实联系有多少?对学生吸引力有多大?③课件制作和直观教具是否必要?课件和直观教具是否生动、形象、有效率。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走上讲坛前,一定要接受教学论、心 理学等理论指导和系统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应将各种现代教学思想中的精髓如“发现法”、“非指导性”、“合作教育”等教学策略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因此让我们当好教师前,先让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布鲁纳等人当我们的老师,或者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

总之课前准备必须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新手不用说,老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设计。“常教常新”是一名好教师应追求的目标。比如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先生讲了多年的中国新闻史,史实早已烂熟于胸,但每次上课前依然会认真准备两个小时。我们有些上课只是应付的教师对此不知有何感想。

三、如何备好课

那么如何备好课呢。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个环节

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已引起众多教师的浓厚兴趣,并就如何搞好备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教师搞好备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

备教材前,必须先备大纲,《教学大纲》就是课程标准,课前必须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分析等,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性质及教学的总体要求。还要对教材有整体性的把握。教师要了解全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 5 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教学建议等,对全册教材形成完整的认识。在全册教材通研的基础上实施单元备课。

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1)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

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

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必须注意,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 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

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教材,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把教材的内容变成自己的思想,把教材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是第一,备教材

2.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一定气氛活跃,师生相互学习的效率会极大地提高。创造性教学首先是创新意识的具备,即对教学创新意义的认识,这一点还需我们高校教师加以深刻体会。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创造潜能,但我们必须清楚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是学生创造潜能得以开发的前提!

其次创造性教学应落实在教学实践的每个细节上,有人讲“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也可以说“教学的每个细节都能表现创造性,并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比如,有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静物写生,教师看学生面对静物、埋头创作,新意不多。便发奇想,将静物搬到教室后部,让学生扭头观摹,从不同视角、在特殊的身体状态创作,作品大多出了新意,师生欣喜。

还有位教师在每次批阅学生的作业时,发现每学期的作业本都要浪费大量的纸张,于是便要求作业本从正面写作业,反面写自己的学习心得、或收录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或和教师的对话。并且在布置作业题时让每个学生参与命题,最后大家从中选择认为有价值的题目去做,结果作业本的使用价值提高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作业本成为了有纪念意义的学习记录。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 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要做到:

(1)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

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学习里的进步或停滞不前等,都和学生的思想、情绪有关。应随时注意,并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备课时考虑如何配合教学,结合讲课、提问或其他作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及时提出要求,予以鼓励、帮助或引导。必要时,可安排时间和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2)要了解学生的学科水平

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不仅要有一个总的估计,对特殊学生的程度还要有具体的了解。这对掌握教学进度,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都是有关系的。用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3)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是怎样学习的?他的学习方法是否最有效?怎样取得学生在课上、课下的紧密配合?要结合讲课、提问、布置作业,介绍学生中间好的学习方法,提醒学生在学习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另外,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特长,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反映。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4)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这是第二,备学生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

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

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传授知识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注意,我校已申办下来,现在是高职学院,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强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大量增加实训课的内容。

关于教学方法主要介绍以下几种:(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避免采用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是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再由教师总结、答疑,做到深入浅出、留有余地,给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教师的讲授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提出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实现教学互动;而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的方式则可以起到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作用,进而又促进了教学。教学相长,扩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4)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案例分析作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检索和问题分析,并提出小组意见,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备教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包括考虑教学目的,贯彻教学原则,选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等。

要随时翻阅学科教学里的有关章节,利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要体会有关章节的精神实质,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加思考,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学习和参考他人的教学法,是为了从中吸取滋养,为我所用;开阔思路,广集韬略;争取在教学里方向对、办法多,在问题面前都能胸有成竹,应付裕如。教学法犹如作战时的武器,它是在教师的手里发挥作用的。运用教学理论的技巧和艺术,是在教学实践里磨练出来的,也是在教学实践进而逐步提高的。

还要注意,在备教法时要落实到以下几点上:(1)划分课时

备课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划分课时,即一章或一节要用几课时授完,每一课时都教什么,采用什么类型和教学方法,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在决定一章或一节要用几课时授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科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和教材编者的意图;(2)要教的这课书的内容和分量;(3)班上学生的学科水平。

在确定教学进度时,既要有一定的进度,又要保证质量。确定了一章或者一节用多少课时以后,就要参照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上的需要,考虑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安排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每节课的类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适当地分散到各个课时,还要注意在课后的课时里,要有复习、巩固的任务,在安排上要留有余地。

可考虑在最后一个章的课时里,上一次巩固课,全面地整理和复习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技能和技巧。

(2)确定教学目的

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心中有数。教学目的应该尽可能订得明确、具体,这样才好进一步考虑教学原则,选用有效的方法和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不能太高或太低,经过努力,全班学生都能达到,并且都能有所前进,才算合适。

(3)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的确定后,要进一步分析教材,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步骤。

这是第三,备教法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

目前在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重讲轻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学生的 主体作用(当然不只限于以课堂练习来体现)显得薄弱;

二是练习题设计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

三是有的课堂练习的量偏大,学生手忙脚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

四是课堂练习题单调,无层次和坡度;

五是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忽视矫正错误这一环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鉴于此,建议每个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

二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三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辅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综合运用的题目。

这是第四,备课堂练习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 作业;

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到个别,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

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

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

在谈及“备作业”这个问题时,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业的批改和作业的讲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及时”,即不及时收作业、不及时批作业、不及时讲评作业。显而易见,不论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花了多少心血,并预期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时”则必将枉费心思。因此,教师对待作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要特别注意搜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息,并建议每个教师在教案的备注或后记栏内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关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前面也谈及一些,但有几点笔者还想概要地提出来(限于篇幅,不再详述)仅供同仁们商讨。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变不易接受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如,不能针对未参加工作的学生大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

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以自己依此能讲好课为首要前提,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和思维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将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

3.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教育性

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个性品质,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渗透,这一点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备课时研究和设计课堂渗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渗透绝不能是生硬的、穿靴带帽式的,而必须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渗透素材、钻研渗透艺术,才能真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4、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

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

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

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4、不放弃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中发现少数教师的课堂气氛沉闷,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论教师上课怎样卖力,总有部分学生上课瞌睡、迟到、讲话等。教与学本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当教师面对如此情形时,往往心里就冷了半截,设计好的教学怎么也发挥不出来。此时改造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在教师。

比如:有位教师一次上院选课,教室里黑板没有擦,本来应有百多名学生的课堂稀稀拉拉只到了50人左右,然后是迟到的学生,陆陆续续直到第二节课快结束时才基本到齐。教师强忍不快,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心理:许多学生认为院选课不是专业课,不怎么重要,目的 只为学分。再者上课是在星期天,大家忙着休闲、访友等,诸事缠身。当然根本的问题还是在学生的认识上,作为教师不能睁只眼闭只眼,随他们去。于是教师一方面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特别是仍然保持教学的激情,另一方面,决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强有力冲击,上完课后,将迟到的学生和以前缺席的学生全部留下来,对其进行了认真的长时的说理教育和严厉的批评,后来纪律状况大为改观,师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距离似乎更近了。其实只要心在学生身上,只要对学生有益,无论怎样的批评教育,我们的学生是能接受的。

一名大学教师能走上讲台,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一定要珍惜上讲台的机会。无论你是教授、副教授,还是博士、硕士,这些头衔只是一时的光耀。工作是否有成效,最终要靠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来说话。教学时把学生装在心中,营造好课堂,这既是为学校的发展出力,也是为个人的前途尽心,当然更大的意义是为国家的未来。因此一名真正心系学生的教者,他会留心自己一切与课堂有关的行为:知识的积累、人品的修养、教学设计的用心、创造性的发挥等等,而这些因素无疑将使他的课堂成为师生共享思想和智慧的天堂,并在此走过人生中值得回味一生的充实而快乐的一段生命里程。

五、如何提高备课水平提出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1、博览群书

从各种书籍、刊物中吸取与教学有关的精华,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 18 须得有一桶水。不但有一桶水,教师更应是一个源源不断的水龙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常听课

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出现的错误,倾听学生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

3、经常向本学科及其他学科教师请教 探讨有关问题,以便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4、勤写

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5、走向社会

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到行业顶岗实习,使自己的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与岗位息息相通。

民政管理系

备好课 篇2

一、在备课中, 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方案, 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

在研究教学方法时, 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 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 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 设计课堂教学, 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 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 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 消得了”,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只有这样, 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 并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二、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要立足于了解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 弄清本与本、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讲, 高一第一学期讲, 第二学期还要讲, 但每节都各有侧重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 教师应思考如何把握各侧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让分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线, 形成网络, 使之更系统化,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三、要注意教材的不同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周密考虑教学措施

如何突出重点, 如何突破难点, 怎样做到深浅适宜, 怎样使课堂语言清楚准确而无语病。在备课中要经常考虑到学生会在什么地方迷路, 自己如何点拨。要经常考虑到教材的什么地方需要铺垫, 便于学生掌握。哪个地方需要停顿, 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哪个地方需要重锤敲击, 引起学生的重视。总之, 要站在学生的位置多问几个为什么。有经验的老师, 对理论性强的抽象概念多举例, 以讲为主;有些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则以练为主;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盐类的水解等则可边讲边练边评, 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过关;对炼铁这一节, 若总结成一原理、二进口、三出口、四阶段、五方程就容易记忆。

四、要注意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它对学生提纲挈领的了解所讲内容, 对于把握教材的关键性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板书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板书的原则是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知识层次清晰。如炼铁内容教材上写了四页, 将板书可设计为:

一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在高温下用还原剂CO把铁矿石里的铁还原出来。

二进口:进料口、进风口。

三出口:渣出口、铁出口、高炉煤气出口。

四阶段: (1) 焦炭遇热空气燃烧生成

五、要注意精选习题, 做好课后巩固

如何精选习题, 如何把学生获得的概念、知识点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一步深化或适度引申, 进行匹配的强化训练, 如何加强教材部分内容的交叉结合, 使之与高考试题层次接轨。如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有一个习题8问, 除基本类型外, 它还涉及溶液稀释的计算, 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两种溶液反应的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与百分比浓度的相互换算, 密度的计算, 囊括了中学里所有溶液浓度计算的基本类型。通过此题, 既复习了初中相关内容, 又巩固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掌握了解题思路与方法, 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要注意进行课后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 但课后反思, 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 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 课堂一旦放开, 真正活起来, 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 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 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 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 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 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 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如何备好课 篇3

关键词:教师;备课;新课标;教材

谈到备课,作为教师已经如同家常便饭,耳熟能详。首先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新授课,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课后作业;第三就是板书设计,第四是课后反思。但是要使备课转化成灵动的高效课堂,甚至是生命课堂,以上这些备课要素是远远不够的。要备好一堂课,我经过十几年的反复实践和多方面的学习,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

1.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作为老师,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备好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坚持不备课、无教案是一种犯罪的原则。有些年轻老师由于交际广泛,有事不备课,更无教案,拿着一本教科书或者教材就进课堂,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临场发挥”,其实就是应付。这是一种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备课,无教案是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更不用说他热爱本职工作,爱生如子了。因此,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是备好课的前提条件。

2.教师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书育人这项工作是一份神圣的工作,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块净土,淡泊名利,少一些勾心斗角,少一些尔虞我诈。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你努力了,发挥教师的最大力量去关心学生,奉献教育,你就无憾了。幸福不仅是得到爱和关怀,更是用爱心去关爱他人。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这都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多献爱心、多做善事,会使自己幸福感增加;多献爱心、多做好事,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你成功地塑造了祖国未来的灵魂,他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老师的责任重大,怎能马虎,怎不伟大,教育怎不神圣?

3.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见多识广,我们的教材也随之改变,理念也要随之改变。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再到新课程标准,深刻体现了我国教育理念由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的转变,再由学生“学”为主向学生健康发展为主迈进。可是我们有一些教学多年,经验颇为丰富的老教师,凭着经验去教学,认为教材对于他来说已经了如指掌,第几课,在哪一页,作者是谁,课文内容等都烂熟于心,不需要备课。这种故步自封的思想不但不能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还会大大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环境变了,学生也变了,怎能还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呢?

4.教师要有勤于学习的习惯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要有信仰,他的学生才可能成为一个有追求,有信仰的人。老师在用毕生的精力教书育人,那我们就应该努力把教书育人这件事做好,要做好这件事,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勤于学习。情感教育大师于漪曾说:“我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学当语文教师。”这句话让我不仅深深感到她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还有一种不断学习、勤于学习的习惯。我们有些老师没有老师该有的修养和内涵,就是缺少学习,缺少看书。时代确实进步了,科技也發展了,但我们看到的是年轻老师只要有时间不是玩手机,就是网购、聊天等,很少能见到有人静下心来看书,更不用说静下心来写作了。老师都不愿意读书,怎能让学生愿意读书?我们教师虽然平凡,但是我们具有认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独有的人格魅力。老师只有真本事,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给予学生更强有力的学习动力,这真本事哪儿来?只能靠青灯黄卷,孜孜不倦,虚心向前辈、向名师不断学习,勤于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综合知识。只有这样准备,课才能备好,课才能上好。

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后,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做到把课备好,备得有效。

二、教师要想清楚备课的内容

1.教师备好“教什么”

(1)教师要备清楚“为什么教”,即是教师在确定所教内容时要先找到依据。既要找到理论依据,又要找到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而事实依据就是学情分析。之所以把新课标作为备课的理论依据,是因为新课标是教育部根据学科特点、学科功能、学科价值、学生年段等制订的最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国家教育指导性文件。不管你是教小学,还是教初中。不管你是教语文,还是教体育,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以新课标为纲,都应该从头到尾仔细研读新课标,认真解读新课标,向纵深方向形成系统认知,对教学在宏观上起到“瞻前顾后”的指导作用。如2011年版《语文课标修订版》仅文字修改就有200多处,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会认1000~1800字,会写800~1000字,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1600字,其中会写800字,进一步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针对学生写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语文课标修订版》还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相关规定,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教学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在教学理念上,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把学情分析作为备课的事实依据,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全面分析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知识结构、原有能力等,才能确定什么内容是他们要学习的,什么内容是他们不用学的。

(2)教师要备清楚“教什么”。“教什么”就是教师确定所教内容。在依据新课标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会用教材,用好教材。教师要通读、通观、通析教材。教材是备课的主要载体,教师要通析教材,分清楚一学期的学习重点、难点;还有一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最后才来确定一课的重难点。当然在通读、通观、通析教材的时候,带着生活去看教材,要把知识向纵深思考,形成知识链,把知识向横向拓展,要把知识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即教师在备所教内容时不仅要联系生活,还要思考知识的深度、宽度、广度和信度。

2.教师备好“怎么教”

所谓“怎么教”其实是指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学生情况、学科特点、自己的风格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等。在教的过程中要教到什么程度,才是恰到好处,教师要备清楚这一点,课堂实施起来才会有灵动,才会有生命。教学如爬山,从山脚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一直爬到山顶(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层级,设置适当高度的台阶,简单的步骤,给予适当的辅助工具,最终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自己的努力,挖掘学生潜力,到达山顶。这样的教才有效,这样的学才高效,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生命力。

总之,教师要备好一堂课,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健康的心态,更新观念,勤于学习。还要用整体的思维,独到的智慧把握新课标,把握教材,把握学生,做到备课如上课,有灵动性,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郑继春,刘华艳.备课也要适应新课程[J].吉林教育,2007(04).

关于备好课学习心得 篇4

关于备好课学习心得

当教师十几年来,感触颇深。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发现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身也感到了新的压力和动力。这都由于教育理念的改变。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将从重知识的接受性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学理念的转变,受直接影响的应该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教学环节,教师以课堂教学为自己面向学生的主要活动舞台,通过这一个舞台,教师向学生“言传身教”,带领学生进入广阔的知识海洋和科学殿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必需的知识和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然而,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传统的备课多数教师持的是教师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观点,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理解,陈述知识,少有的学习活动设计也多是讨论、观察、回答等表面性的东西,体现不出学生真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另外,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备课过于格式化,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分离。甚至有的教师备课只罗列一些知识点,把备课作为于课堂不相干的另一项工作,根本没有实效性。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今天我就来谈谈关于如何备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对于任何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可以不写教案,但也不会不备课。备课其实就是教师把教材内容和教法都考虑成熟并熟记在胸。它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情况。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当然也包括写教案等。而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上课的“备忘录”。它既可以供执教者在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又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料积累,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备一节课其实是备一门课,教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能现买现卖,上什么备什么,写一篇教案就算备了一节课。随着教龄的延长,慢慢地我发现课不能只备于纸,背于口,而要备于心。

其次,谈谈备课的几方面内容:

1、备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练习的设计是不是预见了学生的错误;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备教材——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备教案——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僵硬死板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4、备板书——画龙点睛、简洁实用的板书设计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了它的作用。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的是板书和语言,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听过很可能就忘了,而板书却可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正因为板书的重要,所以如何写板书也应该在课前有个准备。例如:写什么,写哪里,怎样突出重点,甚至是什么时候擦黑板。与学生的教学交流时间长了,一个老师的板书风格也对上课很有帮助。我上课的时候比较喜欢将旧知识写在黑板的左1/3处,新的知识点写在右1/3处,学生很习惯,对课堂小结也有帮助。

5、备多媒体教案——直观、实用、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帮助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别是有动画效果的课件,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又能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记忆和理解。但是使用多媒体也有一些误区,每次出去听课,没有一个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的,但是我觉得有些课用不用多媒体效果实际相差不大,我想多媒体不仅仅是要做的漂亮,更要有实用性,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来参与课件制作的一部分。

6、备课前——揣摩构思、熟悉环节、融会贯通

写好教案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讲课就不成问题了。这种想法看来是错的。每次我准备的挺得意的,可是教学效果总留有遗憾。因而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但绝非背教案而是精要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熟悉环节,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一般我要求自己备好了课,在上课前一天,再理一下思路,将刚想到的再补充进去;上课前半小时,在脑子里重温一遍。上课时确实比之前流畅多了。

7、备课后——及时总结、善于反思

有人说:“一个真正的好教师是一个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的教师”。可见,要成为一个好教师,我们也必须善于课后总结,也可以说课后的二次备课。课前备课它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效果,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往往在讲完课后才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因为我们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课堂上讲懂,才能真懂。因而,我们的“教后记”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可以帮助我们修改教案,积累经验。

备好课 篇5

1、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

回答:这一节课我是通过课前收上来的学生预习提示中的问题归纳以及课堂的简单设问、讨论找到学生的学习点与障碍点的。问题1:请同学简单复述本文的情节。

问题2:庄子在这篇文章中赞成谁,否定谁?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由此来了解学生自读本文的情况。

2、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

回答:通过回答,可以了解的是学生对本文情节能说个大概,预习认真的学生还能知道一些庄子否定的对象,如大鹏、学鸠、斥鴳,但是说的不全面。

障碍点是学生对“四种人”“宋荣子”“列子”这些对象不明白,不明白作者到底是赞成还是否定,作者到底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该怎样形象化的理解。

3、展示基于学生的认知脉络而设计的系列问题。回答:

首先让学生明白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4、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

(二)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听读全文前,提醒学生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

读毕,学生总结出三个“笑”字,分别在第一、二、三节。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宋荣子犹然笑之。

2、弄清三个“之”,我们就能知道笑的对象了。下面,就请大家解读三个“之”。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 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3、全文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三“笑”构成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三大板块。

4、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明确:因为大鹏“图南”,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

5、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反对?

明确:大鹏、野马、尘埃,以及天地间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的气息“相吹”的。而蜩与学鸠同是属于“生物之以息相吹”之类。差别只在于“适莽 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罢了。事物的大小不一样,所适的远近不同,它们所凭借的条件(即所待)也是有区别的。所适越远,所要凭借的条件就越是充足,如将要“图南”的大鹏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而“决起而飞,枪榆枋”的蜩与学鸠所凭 借的风(或其他条件)比起大鹏就小多了。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有所待,因而都不消遥。

6、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 明确:斥鴳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自己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

7、那么,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呢?你认为庄子是否赞成“小大之辨”?

明确:“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庄子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世人的成见。因为他觉得“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 乎!”意即像大年之大年的彭祖,不知自己本性的“众人”却非要去“匹之”,这不是很可悲吗!这里,庄子仍进一步阐发要泯除大小之见,对任何事物不要虚妄分 别的观点。即使是“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的大鹏,在斥鴳看来,也不屑一顾,它并不像 “小年”的“众人”去匹“大年”的彭祖那样去做一些徒劳的事,而是以“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满足了,因而它自得其乐 地笑了。

这里的“笑”就代表了庄子的笑。庄子是借斥鴳笑大鹏来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小”成见和以小慕大的人。

8、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

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9、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 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蜩鸠与大鹏都是有所待,蜩鸠却去讥笑大鹏,这不可取;同样,如果大鹏去讥笑蜩鸠的话,是否可取?

人类中,那些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良好的行为、高尚的道德、强大的能力就能够称效一官,投合一君,取信一国的人,虽然他们都以达到目的为满足,但因为是有所待,所以与消遥的境界来说实在相差太远了,理所当然要被比他们略高一筹的宋荣子所笑。

但庄子对宋荣子的“笑”并不完全赞同。宋荣子尽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但却“未数数然也”。他仍是始终“未树”消遥境界。

再如比宋荣子更高一筹的列子,他能“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但和宋荣子一样也是“未数数然”的。他能御风而行,虽说免去步履之劳,可是没有风,不是也无能为力了吗?所以庄子说他“犹有所待也”。

10、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明确:也都作了否定。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 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 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 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 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11、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12、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只有任其自然,随变是适,无乎所待,以游无穷,这才是逍遥游的理论境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了,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庄子强调,根本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 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庄子进而提出了 最彻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己而后无所待。

备好课 篇6

“备好课”专题学习问题报告单

定远教师进修学校吴传森

根据《安徽省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安徽省2008—2009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备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和《滁州市2008—201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关于2008—2009学年度滁州市中小学教师“备好课”专题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2008年5月,定远县教育局向全县中小学下发了2008-2009学年度“备好课”专题学习问题汇总表。根据各校报来的“备好课”专题学习问题汇总表,现将我们汇总的围绕“备好课”专题六模块培训内容学习问题报告如下:

一、师德修养

1、对于“备课与师德行为”教师的需求度不高,表明他们对此不够理解,或比较麻木于师德水平对备课行为的影响。

2、少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反映在备课上的是态度不认真。

3、在培训课程方面,小学教师较多地关注备课中的师德行为和学习论对备课的指导,初中教师则更为关注新教材和学科知识的更新。

二、教材知识掌握

1、部分教师对教材编排意图不理解,特别是低年级数学课本上的插图不能充分展开讨论活动。

2、有的教师不能很好掌握新教材知识体系。

3、大部分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时,最为关注“基础知识与学生生活背景、社会实际的联系”,表明他们理解了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并在备课中加以思考。

4、在教材处理、加工上,教师们都能够进行再加工,表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心中。但偶尔进行再加工的达到四成,也反应了不少教师需要进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培训。

三、教学设计

1、多数教师近几年学习了有关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极少数教师没有参加或者是没有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初中教师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多于小学教师;老教师的积极性好于青年教师。

2、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多数的教师选择了“视具体教学内容”,表明他们基本掌握了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但只有少数的教师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和技能”,反应了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需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的培训。初中教师备课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关注程度明显不足。

3、少数的教师通常使用讲授法,多数教师通常采用小组讨论和师生问答的教学方法,表明多数教师正在使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有少数的教师采用其他方法,也反应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单调,需要加强教学方法设计技能的培训和训练。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讲授法多于小学,方法选择单调,而小学教师在教法选择上多于初中

4、每次备课,少数的教师能够重新设计,多数的教师能够部分重新设计,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重视备课。

5、少数的教师不能突出师生互动。

6、有的教师还停滞于旧框框,老步骤。

四、备课技能:

1、多数教师能够进行“课后备课”,表明多数教师重视自我反思,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要求已转化为行动。四成多教师能够进行“课中备课,表明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和调适,关注动态生成,已引起教师们的重视。部分教师只进行课前备课,做不到课前、课中、课后备课,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一些学校备课制度需要完善,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备课行为的要求。小学教师进行课中备课明显多于初中教师。

2、相对一部分教师抄旧教案,不认真进行备课(教学设计)。这也包括能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备课,而没有能写出教案(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师。

3、大部分教师的备课资源很少,一是教师用书,二是教案集,表明中小学校需要加强备课资源的建设。10%的教师利用网上资源备课,表明教师们已经开始使用现代化手段主动丰富备课资源。小学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备课的明显少于初中教师。教师们在“教学媒体选用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急需培训。

4、大多数教师认同校内的集体备课,半数教师希望参与校际间的集体备课。值得关注的是近半数教师希望参与有组织的网络集体备课,说明教师们正在关注网络协同备课这种新方式。

5、六成教师希望参与课前和课后说课来看,说课这种集体备课方式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

6、小学教师更愿意参与校内集体备课,初中教师更愿意参与校际集体备课;小学教师对课后说课认同度明显高于初中。

五、教案反思:

1、未能反思教学设计思路的正确与否。

2、未能正确评价实际的教学效果。

3、多数教师迫切需要培训“教案反思与研究”,反应了此是本主题培训的重点内容。

六、教师对“备好课”主题培训的需求:

1、教师们十分关注“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表明他们在此方面存在许多困惑和困难。大多数教师需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学习方式的安排”和“教学情境创设”两方面进行培训,并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同伴的协助。

2、多数的教师迫切需要培训“新教材与学科知识更新”和63%的教师迫切需要培训“学习论与教学设计”,反应了教师们在“备教材”和“学习指导设计”上存在许多困难。

3、小学教师更为关注“总结和强化练习设计”的校本研修。

4、初中教师更加需要在钻研新教材上获得支持和协助,而小学教师则更加需要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获得支持和协助。

5、初中教师更加需要在钻研新教材上获得支持和协助,而小学教师则更加需要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获得支持和协助。

6、城镇教师大多数迫切需要学习“学习论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部分教师需要进行“备课务实与新技能”的培训。大多数

感到“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学习方式的安排”和“教学情境创设”,以及“‘三维’目标的陈述”等,需要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同伴的协助。他们都认同校内的集体备课,多数对校际集体备课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不少教师对网络集体备课有一定的兴趣,五成教师认同课后说课这种集体备课方式。

7、学历层次较低的教师大多数迫切需要培训“新教材与学科知识更新”“学生特征和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需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学习方式的安排”和“教学情境创设”两方面获得支持和协助,他们认同校内集体备课方式,也对网络集体备课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8、初级职称教师,多数迫切需要培训“新教材与学科知识更新”“学习论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和“教学媒体选用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在新学习方式的安排、教学情境创设以及“三维”目标陈述等方面获得支持和协助,多数认同校内集体备课,愿意参与校际集体备课,且对网络集体备课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9、刚进入教师队伍不久青年教师,多数迫切需要学习“新教材与学科知识更新”“备课务实与新技能”和“教案反思与研究”,需要进行“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和“教学媒体选用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培训,在“钻研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学习方式的安排”和“教学情境创设”,以及“‘三维’目标的陈述”等多方面获得支持和协助,多数认同校内集体备课和校际集体备课,对网络集体备课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备好课 篇7

一、教学应该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教学兴趣的来源

“提到“备课”, 教师常常自然而然地把思考的重心与“课”紧密联系起来, 考虑的主要是这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要如何突破, 教学流程该如何安排等”以及如何能使堂课精彩顺畅的讲下来, 得到同学和其它老师的一致好评, 而很少真正顾及到学生从这堂课中真正学到了什么, 他所学的是否是他真正需要和想要的或是他们感兴趣的, 久而久之, 学生也变得有些麻痹, 甚至也认为课堂就这样。例如我在讲授植树问题一节内容时, 按照正常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去讨论, 希望他们能自己得出规律, 可讨论最后的结果是学生说老师, 这节内容太难了, 你直接给我们讲讲吧!我又再次努力给他们提示, 用线或数的方法来找规律, 可学生仍不愿意去思考, 反而讨论树坑要挖多大等问题, 很是让我委屈, 最后直接给他们仔细讲解了内容, 但效果也很不好。而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从老师A和老师B的课例中找到了答案。

二、备课要有联系性, 要形成自己的系统

备课要突破“孤岛式”的教学, 使今日之教学与昨日、明日之教学形成一个系统。对这句话也感觉到了内容的深刻和自己平日教学中的肤浅, 课堂不是一个一个的“孤岛”, 而是前后紧密衔接的系统, 特别是我们数学知识的学习, 工作两年, 我先后教授了四年级数学和五年级数学, 其中有一个班是我一直带的, 另一个不是一直带的, 这其中就深深感觉到了二者的不同, 不是我带的那个好, 别的老师带的那个不好, 而是他们两个班级的“孤岛”现象出现了差异化, 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联系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所以在补习时就感觉无从下手, 好似每个知识点都不曾学过, 知识的正向迁移很难。因些, 我在对自己不熟悉的班级开始了系统化的训练, 例如:在以前的教学中一上课就板着脸批评、数落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 这样很容易使自己和学生间产生距离感, 互相无法靠近。所以, 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 感染学生, 使学生情感愉悦, 精神振奋。除了此种交流之外, 我还学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 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 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 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 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 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我从中也感悟到: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 丰富的情感, 他们需要理解, 需要渲泄, 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 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 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 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

三、教学应将教学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

要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 让学生自觉学习, 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 愉快地获得知识, 增长才干, 陶冶情操, 提高语言素养。

听了曾老师和张老师的课虽然觉得备课的系统性和生动性非常有效, 可有时觉得在农村实际教学中大费周章地去准备一节课, 却实在是有点小题大做, 甚至会影响教学效率, 因为有很多现实条件的限制, 因此我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 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扪心自问, 我们都会发现, 自己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生也一样, 如果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有联系, 学校学习除了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考试外没有其他的作用, 那就很难被激发出“我要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学生提供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在教学中, 把这感悟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体验、主动地领悟。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 自得充满灵性的感悟, 进行乐此不疲的探索, 充满激情的进行价值创造, 学生的喜悦在体验中被唤醒。现在中的学生因为教学内容枯燥、抽象、理论性强, 教学形式单一;而且脱离社会实际, 对学生生活指导无多大帮助等这些原因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教学课失去了魅力,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课他们才愿意去上,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才能享受到讲课的乐趣, 自己从本心是还是希望能这样的给学生上课, 因为学生有了知识的累积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不累的, 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而言, 一定比简单的知识积累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琦, 张欣.“备课要超越课堂”.教师月刊, 2011年10月第10期.

[2]叶弈乾.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4]耿克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安徽教育月刊.

[5]刘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6]李宏宇.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中小学教育科研.

[7]周小山.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备好课需要做到哪几方面 篇8

关键词:备课;教课;教师

那么,我们要想备好课,根据我的实践体会,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学习领会好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各项要求

因为在新课程标准里,它对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教时的设置等等都做了具体详细的说明。我们在备课之前应该先通读新课程标准,能记牢对你所教学科的教学要求,不至于漫无边际,把握不好重点,“丢了西瓜捡了芝麻”,避免在我们教课的过程中盲目和离纲跑题的现象发生。做到讲课前心中有数,这堂课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讲到什么程度,才能按照要求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备课的目的!

二、在掌握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后,要做的具体事情就是备教材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师传授书本知识的主要依据和模本,这是我们是否备好教材、是否讲好课的关键,一定要把它的内容知识掌握好,做到心中有数,离开教材、教案也能讲课。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员一样,能指挥千军万马,纵横疆场,高奏凯歌而还。我想当我们上完一堂课,要是有这种感觉,你就是胜利者,你就是一个好老师,心中充满了喜滋滋、乐陶陶的满足感。

三、做到这两点之后,还要针对学生来备课,当然还要备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要牢牢记住以学生为中心,上课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教师引领者的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就要做到“三十六计”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上课前必须清楚学生的基本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相应的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第二实验小学)

【备好课】推荐阅读:

上一篇:第三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下一篇:信息化校园设计方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