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推荐10篇)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周春丽

《国际法》国际法是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统设课,是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培养外向型法律人才服务的,主要讲授国际法中基本的概念、原则、知识(即总论部分),涉及一些基本的部门法(即分论部分),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国内法的基础上,对国际法这一用以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

现将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科学的课程培养目标

《国际法》是法律事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学习国际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和分析国际法的原则、规范以及典型案例,理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国内法的基础上,对国际法这一用以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会运用客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国际法角度去评判国际重大事件,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捍卫我国主权及国家利益,以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使学生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国际法》教学大纲的制定遵循“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力求贴近国际环境实际,适应国际 1 环境的新发展。国际法的教学改革注重理论联系,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注意职业技能的培养,意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人才。

二、及时总结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事国际法教学工作已有四年,按照学院要求,选用江国青主编《国际法》教材,并在参考国内诸多国际法教材基础上,编写国际法课程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形成各新思路:

首先,注意正确理解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掌握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原则,制度和规则,以及国际法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观念,并以此为指导去研究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

再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讨论案例和国际事件,加深对国际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密切关注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用国际法基本原则去分析、评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维护国家的权益,促进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

最后,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如:理论教学、案例讨论、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

三、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反映

学生在学习国际法这门课程时,感觉本门课程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在学习国际法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或案例讨论,学生感觉国际法课程比较有意思,学生们很感兴趣,感觉教学效果不错。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 主要阐述进出口货物买卖的具体流程、国际贸易惯例及术语、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等内容, 是各类外贸资格证必考的基础知识, 也是国际贸易人员了解外贸业务、从事外贸实践的基础。本课程为培养掌握实际外贸工作技能、熟悉对外经贸行业管理并具备一定综合能力、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外贸人才服务。

二、课程教学设计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块主要由三大项目构成:课程认知项目、单项实验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课程认知项目由贸易术语、合同条款、国际贸易方式三个模块构成;单项实验项目由合同的磋商和订立及合同的履行两个模块构成;综合实训项目是整套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实训, 且教学时序也是三个模块的顺序。本课程计划学时为98学时, 其中课程认知项目为50学时, 实验、实训课时共计为48学时, 基本达到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现阶段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 实训项目设计不充足。

虽然课程内容里面有设计实训项目, 但不是所有课程认知项目的教学内容都开展了单项实验训练, 如货物的质量、货物的数量和货物的包装就缺少让学生练习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认知上没有太大问题, 但如果没有强化练习, 在后续课程如《进出口单证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和《国贸综合实训》中填制相关单证的栏目时学生的速度就会较慢, 尤其是在《国贸综合实训》课程中填写合同里的栏目时, 有些学生甚至不知如何填写。

(二) 教学内容的设置在体现工作过程方面有欠缺。

学生按照该模式接受课程内容后, 部分学生存在一个现象:掌握了单个模块的知识点, 但不能形成整个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也就是说, 难以形成做进出口贸易的工作思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在于, 学生接收的知识模块中没有体现出完整的工作过程。设想一位初次成为外贸业务员的工作人员要从事一项进出口贸易或者外贸公司要拓展新的贸易市场, 外贸人员该如何操作?显然, 如果外贸业务员按照上述知识模块来操作是很难弄清楚哪一步是工作的第一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和教育的特征, 此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旨在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强化“工学结合”的理念,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等职业教育新理念优化教学模块, 力求每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中得到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一) 课程内容设计理念

1、基于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

根据外贸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即依据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和业务善后的流程整合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贴近外贸岗位流程。根据外贸岗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任务, 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 确定教学项目, 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岗位职业能力。

2、立足于岗位综合能力, 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置中, 既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又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外贸岗位所需能力、知识和素质为依据,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素质、职业道德等内容, 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3、结合职业技能考证设置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将外贸领域各种证书考核共有的应知应会知识点和技能纳入进来, 为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帮助。

(二)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职业定位确定为外贸业务员, 按照外贸业务员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项目。

一般来说, 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有四个步骤:开展外贸业务的准备工作、对外交易磋商、拟定合同条款及签订合同、履行进出口合同。

通过笔者与毕业生及企业的沟通, 依据此工作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五个项目, 如图1所示。 (图1)

再根据工作流程中每一步骤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细分为各种学习任务, 并在每个任务中配有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采取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 (表1)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实施

(一) 教师方面

1、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要求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思考, 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们传授理论知识。老师的角色应该给予重新定位, 在教学方式上须由执行转为督导, 在教学理念上应由传授向引导过渡。只有老师的角色得到了正确的定位, 老师才可以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需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到企业去顶岗实践或挂职锻炼得到提升, 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紧贴企业的实际运作, 学生才能更多地从教师身上感知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 双师素质的教师成为项目课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 学生方面。

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是任务实施的实践者,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及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国际贸易的分解任务, 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各项技能, 学会业务流程所必备的各项知识。

同时, 学生要发挥更强的主动学习性, 做好必要的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工作, 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云.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2.

[2]陈伟芝.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11.6.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分析 项目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72-02

一、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的教学设计的思路

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小组,成员由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组成,共同分析国际物流企业主要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典型的业务流程为蓝本设计课程项目,坚持行动导向,执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企业实际工作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课程标准。

第一步,在系统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调查、总结、归纳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分析、总结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职业能力。最终形成企业相关岗位群的技能型人才标准,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典型的工作过程描述,从业必备的及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知识、技能、经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第二步,将国际物流流程分解为项目,并以此作为载体开发项目课程,以企业的岗位群和岗位能力要求,以岗位完成实际工作所需技能、知识、态度要求,选取、序化、整合课程内容,以完成企业业务的基本程序、工作流程、操作步骤作为贯穿课程教学的主线,将理论知识融于任务之中,构建任务驱动下的现实一体化教学体系,重视工作过程,突出职业行动能力,把如何操作、怎样操作、操作的步骤、具体的方法、应用的工具、注意的规则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体开发与建设。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物流教学设计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现行要求,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以项目形式,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自主配合学习使学生获得显性知识,同时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职业素质。

因此,学生需要获得的国际物流务课程显性知识表现在:对国际物流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能力、国际物流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国际物流的业务熟练掌握能力。

职业素质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条件优越的实习环境,使之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提供模拟仿真的实训环境,为课程的案例讨论、分组模拟、业务流程仿真训练、模拟公司系列实训、国际物流业务角色转换模拟等教学活动提供了全仿真的实训活动场所。企业实训基地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感受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和知识等要求,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工作岗位要求。

三、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

教学内容选择和开发是典型的知识的传播、获取、积累、共享、创新的过程,是对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与检验。

(一)实行模块化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模式

为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即将课程内容分为国际物流理论、国际物流业务和国际物流应用操作三大模块,并且在学时安排上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模块的教学。在国际物流业务模块和国际物流实训模块分别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通过一个典型货物出口任务,在课程开发中,将国际货物的出口工作任务分解为项目,每项子业务项目就是一项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九大子业务项目,依据实际工作任务对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素质态度的要求选取、序化、整合课程内容,把如何操作、怎样操作、操作的步骤、具体的方法、应用的工具、注意的规则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全部过程,可采用模拟软件和顶岗实习,以此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获得

根据国际物流课程的特点,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思想是形成一个既注重课内实验实训又注重课外实践、具有层次性的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课外实践环节主要由生产实习和参观学习组成,课内实验则由层次不同的演示实验、仿真实验、角色扮演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组成。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国际物流相关角色扮演;(3)业务流程仿真训练;(4)模拟公司系列实训;(5)岗位见习等。通过上述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以过程性考核主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注重技能考核。即对每个实验项目的考核内容既包括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考核,又包括对职业素质方面的考核。具体的评价参照标准如下:

1级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能部分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2级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能全部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3级标准:能独立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4级标准:能独立地又快又好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5级标准:能独立地又快又好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并能指导其他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4] 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5] 唐耀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要点是明确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明确课堂教学对于国际汉语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结构,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在展开教学中,学生接触、理解并初步获得新知识、训练新技能。展开的部分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小的教学环节。例如在一堂课中要教两个新的语法点,那么每教一个语法点就是一个小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国际汉语教师展示和训练语法点的.教学步骤也是学生感知、理解新的语言知识并且进行技能操练的过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一环节要把握的重点是国际汉语教师的讲解应当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必要的讲解是需要的,尤其要突出重点、难点,循序渐进,以旧引新,但更重要的是要安排一定量的操练,在时间上和练习量上都要有所保证,一定不能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讲来替代学生的练。总结是对新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使知识系统化。一般课堂教学中,国际汉语教师的总结的方式有三点:一是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例如新讲解的语法点可以由国际汉语教师将所教的内容归纳成某一个结构或公式,并点出那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另一种是国际汉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例如就所教的语言点提问,国际汉语教师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同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扼要的总结性讲解;国际汉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在此基础上作必要的指点和修正。你也可以到这里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哦!想知道更多信息,可以到儒森的网站看一看!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篇5

3.对于一般问题的决议采取简单多数通过;对于重要问题决议采取2/3多数通过。实践中也常常采取协商一致方法通过决议。上述重要问题包括: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相关的建议,安全理事会、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中需经选举的理事国的选举;新会员国接纳;会员国权利中止或开除会籍;实施托管的问题;联合国预算及会员国应缴费用的分摊等。

4.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具有广泛的职权,可以讨论宪章范围内或联合国任何机关的任何问题,但安理会正在审议的除外。

5.《引渡法》第十条规定,请求国的引渡请求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提出。

6.《引渡法》第十五条规定,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请求国应当作出互惠的承诺。

7.《引渡法》第十六条规定,外交部收到请求国提出的引渡请求后,应当对引渡请求书及其所附文件、材料是否符合本法第二章第二节和引渡条约的规定进行审查。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高级人民法院对请求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是否符合本法和引渡条约关于引渡条件等规定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对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进行复核。

8.根据转引渡需经原引出国同意原则,如果引渡国打算将被引渡人转引给第三国,则一般应经原引出国的同意。

9.国际法上的承认一般是指既存国家对于新国家、新政府或其他事态的出现,以一定的方式表示接受或同时表明愿意与其发展正常关系的单方面行为。国际法中并没有对承认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国际实践中有明示和默示两种:(1)明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以明白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承认的意思。包括通过正式通知、函电、照会、声明等方面表述,也包括在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国际文件中进行明确表述。(2)默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不是通过明白的语言文字,而是通过与承认对象有关的行为表现出承认的意思。主要包括:与承认对象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承认对象缔结正式的政治性条约;正式接受领事或正式投票支持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一般也被认为是一种默示承认。但是,除非明确表示,下列行为一般不认为构成默示承认:共同参加多边国际会议或国际条约;建立非官方或非完全外交性质的某种机构;某些级别和范围的官员接触;对于外国的某个地区或实体给予某类司法豁免权的安排等。

10.条约继承的实质是在领土发生变更时,被继承国的条约对于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一般地,与领土有关的“非人身性条约”,如有关领土边界、河流交通、水利灌溉等条约,属于继承的范围;而与国际法主体人格有关的所谓“人身性条约”以及政治性条约,如和平友好、同盟互助、共同防御等条约,一般不予继承。但这并不排除有关国家达成协议或根据《条约法公约》的规定来决定或解决条约的继承问题。

11.联合国会员国缔结的条约应当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否则联合国机构不得援引,不登记不影响效力。

12.安理会表决采取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此又称为“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实践中,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缺席不被视为否决,不影响决议的通过。安理会在向大会推荐接纳新会员国或秘书长人选、建议中止会员国权利和开除会员国等问题上,也适用非程序性事项表决程序。

13.群岛水域的航行分为无害通过和群岛海道通过两种情形。前一种是所有国家的船舶享有通过除群岛内水以外的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后一种是指群岛国可以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的空中通道,以便其他国家的船舶或飞机连续不停地迅速通过或飞越其群岛水域及其邻接的领海,所有的国家都享有这种群岛通道通过权。

14.群岛国可以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构成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基线的确定需要满足《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基线不能明显偏离群岛轮廓,不能将其他国家的领海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隔断。15.群岛水域的划定不妨碍群岛国可以按照《海洋法公约》划定内水,及在基线之外划定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16.群岛国对其群岛水域包括其上空和底土拥有主权。

17.领事官员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包括接受国对领事官员不得予以逮捕候审或羁押候审,不得监禁或以其他方式拘束领事官员的人身自由,但对犯有严重罪行或司法机关已裁判执行的除外。领事官员仅就职务行为免除作证义务。间接税、遗产税、服务费等不在领事官员免税的范围之内。

18.《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的规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以下几类国家有管辖权:(1)航空器的登记国;(2)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嫌疑犯依在该航空器内,该航空器的降落地国有管辖权;(3)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4)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5)嫌疑犯发现地国;(6)依各国国内法规定的其他管辖权。据此可知,航空器登记国对于危害民航安全罪行具有管辖权。

19.危害民航安全罪行是一种可引渡的罪行,但各国没有强制引渡的义务。20.国际刑事法院只对四种犯罪行使管辖权:灭绝种族罪、侵略罪、战争罪、反人类罪。据此可知,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不属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

21.法官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中分别独立进行选举,只有在这两个机关同时都获得绝对多数票方可当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法官选举没有否决权。22.法官对于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不适用回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参与该案件。

23.国际法院判决不构成国际法的渊源。

24.国际法院作出的咨询意见没有法律拘束力,但对于有关问题的解决以及国际法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5.对接受国的刑事管辖,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豁免,即接受国的司法机关不得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和处罚。

26.使馆馆舍不得侵犯。使馆馆舍是指供使馆使用及供使馆馆长寓所之用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各部分,及其所附属的土地,不论其所有权属谁。使馆馆舍不可侵犯表现在:(1)接受国人员非经使馆馆长许可,不得进入使馆馆舍。(2)接受国对使馆馆舍负有特殊的保护责任,应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使馆馆舍免受侵入或损害,并防止一切扰乱使馆尊严和安宁的事情。(3)使馆馆舍及设备,以及馆舍内其他财产与使馆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强制执行。

27.外交人员免除作证义务,不仅没有被迫在法律程序中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而且没有提供证词的义务。

28.保护性管辖又称保护原则、安全原则,是指国家对于严重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行为及行为人进行的管辖,不论行为人的国籍,也不论行为发生在何地。

29.《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可以通过发表声明,就具有下列性质之一的争端,对于接受同样义务的任何其他当事国,接受法院的管辖为当然具有强制性,而不需要再有特别的协定。这些争端是:对于条约的解释、违反国际义务的任何事实、违反国际义务而产生的赔偿的性质和范围等。这里“任择”是指当事国自愿选择是否作出声明;一旦作出声明,在声明接受的范围内,国际法院就具有了强制的管辖权,而不需其他协定。

30.战争开始后,交战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都处于敌对状态。断绝经贸往来是战争开始后敌国之间通常采取的措施。一般地,交战国人民之间的贸易和商务往来是被禁止的,但对已履行的契约或已结算的债务则并不废除。

31.交战国在战争中对敌产的处理应区分公产和私产。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人民的私产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32.中立国有权与交战国的任一方保持正常的外交和商务关系。

33.中立国的义务一般可以分为不作为的义务、防止的义务和容忍的义务三个方面。其中,防止的义务是指中立国有义务釆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交战国在其领土或其管辖范围内的区域从事战争,或利用其资源准备从事战争敌对行动以及战争相关的行动,包括在该区域中征兵、备战、建立军事设施或捕获法庭、军队及军用装备过境等。

34.一般地,国家责任是国家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引起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从事的某些开发或试验性活动,如核能利用、航空航天、跨界河流开发等,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些活动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探索和利用价值,但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潜在危险。第二,这些活动一般是本国在其领土或其控制下进行的,但其危害具有跨国性,一旦发生事故,常常波及其他国家乃至全球。第三,这些活动本身是国际法不禁止的。第四,受害国有权要求加害国给予合理的赔偿。

35.《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的规定,国家保证营运人的赔偿责任,并在营运人不足赔偿的情况下,对规定的限额进行赔偿。

36.《国际法院规约》规定,如有一方拒不执行判决,他方得向安理会提出申诉,安理会可以作出有关建议或决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

37.《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应当向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交验本人的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等出境入境证件,履行规定的手续,经查验准许,方可出境入境。

38.《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电信、社会保险、财产登记等事务需要提供身份证明的,可以凭本人的护照证明其身份。

国际小班保育工作总结 篇6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在成长中又度过半年。本学期按照新学期制定的保育工作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着,并紧紧围绕计划,在班级保教人员的紧密配合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本学期国际小班班保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己思想认识和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做好自己的保育工作回首这学期走过的半年时光,含有辛酸的泪水、也有喜悦的成功又有无比的快乐;回想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曾使我一度伤心流泪,逐渐使我感到身心疲惫、心绪彷徨;后经过领导和同事们的耐心开导和教育,也使我逐渐认识到、和明白了我无权去改别人的生活习惯,更没有能力去改变环境,那么就让我慢慢的去适应这个环境!不过本学期又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信心十足的参加了老师暨保育老师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想起参加比赛这一路的艰辛历程,心中感慨万千,从比赛前的不自信、恐惧感慢慢演变成为“勤学”与“苦练”、又从比赛中的紧张感迫使我一定要“快速”与“精致”、以至于比赛后的“感悟”与“反思”,让我在又一次历练中得到成长、得到锻炼,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的机会,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技能,而且也增强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促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新学期开学时,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这群孩子有好多是第一次正式地接触幼儿园和老师。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与陌生的老师和小伙伴们走到了一起,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一下子难以适应。从而引起入园情绪上的不稳定。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哭的哭、闹的闹;简直把我们三位老师闹的束手无策;但我们面对孩子们的种种不适应,我设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去安抚了那些情绪不稳定的幼儿。一个月后,幼儿基本都乐于来园了;情绪也稳定了许多。大部分幼儿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向老师问好,乐于与同伴相处; 家长们也都放心的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在大部分幼儿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在园生活和学习,利用各种时机进行了常规教育。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会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并且洗手后知道用毛巾擦手等;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通过这一学期的教育和帮助,现在幼儿基本都能在幼儿园独立地生活,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也都乐于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能力,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已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小毛巾、小杯子;会自己正确用餐。并且在用餐时,还能做到不讲话,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用餐后会把餐具分别放到固定的地方。每一位幼儿在老师的安抚和陪同下养成了安静午睡的习惯。也努力学习午睡前后的自我服务。在不断的教育下,幼儿也知道了应该做个讲卫生的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废物要扔进垃圾桶等等。在幼儿喝水方面,家长们也比较关注此事 ,。所以我们也在这方面加强对幼儿的要求,教育幼儿让幼儿明白口渴时应及时补充水分.等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了。

三、认真抓好辅导教学和清洁卫生工作

每天都要协助班上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一方面上课时观察幼儿的情绪,提醒个别不太专心的幼儿和坐姿不正确的幼儿,让他们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来,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姿势和习惯,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使幼儿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协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还要认真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坚持每天地面随时保持干净,玩具和桌面做到每天清洁消毒,在本学期,减掉了两个室外保洁员,把他们原来的工作全部分给了我们保育,这无形中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我们忍着身心的劳累,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们每天都在挤、抢、赶时间中去清洁消毒户外玩具和保持草坪地面干净。在春季和疾病高发期,桌面坚持天天消毒,幼儿的口杯和毛巾保持每天消毒,擦手巾坚持天天清洁干净,幼儿的被褥每月清洗一次,随时保持干净,竭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四、努力做好幼儿保健及安全工作

积极配合保健医生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杜绝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每天清晨对幼儿作好晨检工作,对那些生病带药的幼儿配合保健医生正确喂药。与此同时,随时检查幼儿游戏区、活动区和教室内的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的教学秩序,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自我保护,并教会幼儿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不让自己受伤害,同时也不伤害别人等等的安全教育。

本学期,我班在保育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幼儿园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巩固过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继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工作宗旨,力争把保育工作做得更好。

五、密切联系,增进家园互动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工作过程, 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在如今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的时代, 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都是技术和社会过程 (职业活动) 的结合。人类的认识只能以整体化的形式进行, 要想传授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 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

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正是以工作过程向导理论作为指导, 贯穿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 通过还原工作情景, 解析工作过程, 模拟工作实效评价让学生在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中学习和操作。

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定位、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国际货运代理》作为高职院校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整个货物运输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操作性很强的业务学科, 它与行业结合得非常紧密。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报关员、报检员、制单员等基层操作人员往往是高职学生就业的最初选择, 而货物运输的操作部门、销售部门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基础业务部门, 需求大量的人才, 它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货运代理进口、出口业务方面的基本知识, 熟悉具体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 具备订立与履行合同的能力, 并能处理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纠纷, 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教学侧重理论, 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总的来说, 当前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过程还停留在一般知识性的介绍上, 整个教学体系偏重理论, 忽视应用性训练, 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脱离实际工作岗位要求, 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2.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课程定位模糊。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流程复杂、业务范围广泛, 这一行业特点决定了《国际货运代理》课程会超出学科体系的界限, 再加上有些教师对货运代理课程的专业定位不准确, 该课程常被误解为是《物流基础》、《运输管理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课程的翻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有知识点似曾相识的错觉, 而对课程存在的必要出现疑问。

3. 教学考核方式落后。

传统教学法考核比较注重结果, 忽视过程。通过笔试的方式, 以期末考试分数和平时分数的综合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记忆以及简单的应用, 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真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变教学现状,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习和引进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新方法。目前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际货运代理项目化课程, 就是参照企业真实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化课程, 模拟出企业一线的工作情景, 让学生置身其中时体会到一线工作环境的真实情况, 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中学习重点知识, 并能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操作的方式掌握该行业所需的操作技能和经验知识。

三、工作过程向导理论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 项目化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要求, 同时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将授课内容分为以下4个学习范畴。

(1) 职业导向的相关知识。这一范畴包括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概况, 与航运业、国际贸易行业的关系如何?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主要业务范围是什么?作为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相应专业知识有哪些?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从事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总体相关性的工作任务, 包括工作的相关性、职业的相关性知识以及入门和概念性的知识。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货运代理行业的工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加深理解相应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 并可以在职业远景的层次上进一步认识到所学职业的轮廓。

(2) 职业关联性知识。掌握职业关联性知识是从事系统工作任务的基础。职业关联性知识是指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紧密相关的业务, 包括: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权利地位与责任承担;国际贸易交易术语与方式;货运市场服务营销;海运、空运、陆运及多式联运的进出口业务营运方式、运输流程等。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领域内, 货物运输中各个环节相互作用, 并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关联性思考。

(3) 具体知识和功能性知识。具体知识和功能性知识一方面指的是关于货运代理业务的开展效果和功能作用的系统化知识;另一方面还指某些特殊货运环节的操作工作。为完成这个层次的工作任务, 除了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 还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经验。包括具体货运业务的操作;各种货运单证的缮制和流转使用;货物进出口报关报检要点;货运保险的办理和货运事故的处理;货运费用的支付与结算;危险品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操作规范与要点。

(4) 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学生在掌握了解决货运代理常规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后, 就应该通过接触真正工作情境和问题来积累经验。由于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往往比较复杂,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对于学习者要成长为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从业者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这里的能力包括用来解决相类似问题的知识、对问题发展的预先判断、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前期工作经验积累的直觉。

2. 项目化课程的设计。

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基础依托职业工作过程, 导出与职业要求相关的“学习领域”, 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 所以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因此,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设计就是在基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将完整的工作过程与典型行动领域相结合, 在不同的行动领域中找出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该工作任务设计出课程的学习领域, 从而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情景和课程体系编排。

我们通过与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划定了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的典型行动领域, 找出具有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的工作领域包括:市场销售领域、单证制作领域以及业务操作领域。其中市场销售领域包括的工作任务主要有:货运市场分析、客户开发与签约、货运方案设计与报价、客户投诉处理、日常客户维护。单证制作领域包括的工作任务有:缮制托运单、装货联单、装箱单、场站收据、提单等货运单证。业务操作领域包括的工作任务有:订舱托运业务、货物运输保险业务、货运集散业务、集装箱装拆箱业务、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业务、货运事故处理业务。

在设计中, 我们将每个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技能与知识要求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并按照学习范畴的难易程度设计学习情景和内容的重组排序, 重点考虑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结合, 力求实现把能力、知识与学习目标融于《国际货运代理》的课程设计中去, 从而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目标。

3.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

(1) 教学过程的组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我们应本着“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

首先, 要提高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的认知程度。可以想象, 如果学生对于本节课要开展的项目内容一无所知, 那么无论在项目开展还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方面都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影响到同组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所以, 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明确即将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及相关的子任务和知识点, 深刻理解和把握项目化教学的内容与节奏, 尽快融入到设定的项目学习情境中, 完成角色任务, 达到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最佳效果。

其次, 项目化教学组织要做到因材施教, 合理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发挥特长。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 自学能力较差,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角色分配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按照学生的性格和特长为其在项目中找准位置, 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体会在团队中自己的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动项目化教学的良性发展。

最后, 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引导与监控, 除了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之外, 更重要的是按照学生的一般水平及时调整项目内容及教学策略把握项目的进度和深度, 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失误, 推动项目的实质性进展。

(2) 课程考核评价。从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可以看出,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和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更能从项目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历和体会。因此, 考核评价系统应贴合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来设计:既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又能够锻炼学生整体化思维、服务意识、协作精神、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和劳动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

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一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课程标准当中所列的基础知识;二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从事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三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专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

从考核方式上看, 要尽量采取多样化考核。教师可以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并侧重于过程性考核。如在过程考核中插入阶段性考核和操作性考核, 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防止出现盲目执行项目, 架空基础知识的现象, 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 2008.

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性,教师将大量的授课时间花在深入并且全面的进行理论讲解上,说重视理论教学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上课后都成为了“理论专家”,但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实一片空白。(2)单一和枯燥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出来。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论是案例介绍还是评价都是教师完成,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3)过于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方法还仅限于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这些老套陈旧的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不利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师是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就不行,而年纪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严重脱节,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实训、实习基地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单一的校内实训室多停留在模拟阶段,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平台和实操机会。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多停留在签合同、挂牌、挂名等层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且顺利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收获。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了让学生体会了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学校应在校内建设“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其中不仅可以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技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这样一来,让学生在一个高度模拟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全面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

(三)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增加经费投入,拓展和维护与专业岗位群高度吻合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训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建设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协议或者合同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需要依靠良好的合作关系来维系。可以建立高层互访制度、负责人沟通渠道以及校企联谊活动等方式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巡视实习基地、与单位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听取各方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能讲排场、走形式,不能签个协议或者挂个牌就完事,要有实质性的合作。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物质保障,学校应改变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保证经费的稳定增长,合理规划和统筹实习经费的使用办法,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经费的监督。

(四)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实习期间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市场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应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同步发展,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思考,窦佳,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

2011年国际税收工作总结 篇9

2011年,我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局、市局文件精神和各项税收政策,切实加强国际(涉外)税收管理,促进税收征管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现将2011年国际税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国际(涉外)税收征管水平。

认真学习了总局王力副局长《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升了对国际税收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国际(涉外)税收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努力方向。

二、高标准、严要求、圆满的完成市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国际(涉外)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涉外税收政策性、专业性强,情况复杂,要求税务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既要认真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又要切实维护涉外企业的合法权益,目前涉外企业税收管理员对涉外税收业务接触较少、实践较少,对相关业务知识掌握较少,企业财务规范又多,税收管理员已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应加大对涉外税收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提供必备的资料。

四、对加强国际(涉外)税收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进一步加强涉外税收政策宣传,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税务机关跟踪管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国际税收情报收集和交换网络。

(二)要明确职责和分工。按照总局和区局关于加强涉外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明确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的工作职责,在未设置国际税收管理机构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国际税收情报,及时进行处理。

(三)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完善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的工作机制,形成以税务机关为主,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监控体系,确保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2年我地区将按照市局对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和涉外工作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涉外企业的税收政策宣传和日常管理力度,及时掌握和交换国际税收情报,分析了解和涉外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税收增减变化等情况;采取措施不断增强干部执法能力,使我局国际(涉外)税收管理工作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滨江国际饭店双拥工作总结 篇10

按照区委双拥办关于认真做好2008双拥工作总结和文档整理工作文件要求,饭店结合实际,对一年来组织开展的双拥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双拥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㈠、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制度。饭店结合企业实际,一是完善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制度,使复员转业军人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应与复员转业军人签订无固定期合同。滨江国际大饭店的酒店部分委托美国万豪管理集团管理,酒店内的员工管理没有签订无固定期合同的内容。为维护饭店复员转业军人的合法权益,通过与酒店方协商,由饭店与复员转业军人签订无固定期合同后,复员转业军人再与万丽酒店签订借调协议,确保复员转业军人在本职岗位安心工作,维护了企业稳定。二是对复员转业军人档案进行登记造册,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三是对饭店适龄青年进行登记备案,做好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工作。通过完善各项制度使双拥工作有序进行。

㈡、定期组织、慰问复员转业军人。饭店党委每年“八一”期间,组织开展慰问复员转业军人活动。今年,饭店对现有12名复员转业军人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慰问,通过座谈,交流使复员转业军人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与温暖,增强了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此次慰问活动,还为每位复员转业军人发放慰问品合计600余元。

二、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复员转业军人的工作积极性。

今年,饭店党委通过组织开展参观纪念馆、红色之旅等活动,使转业

军人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调动了复员转业军人的工作热情,使其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经营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如餐饮部西厨房的共产党员刘金平同志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次被评为和平区区级优秀党员。党支部书记、客务一部经理岳世杰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当好班长,为企业经营发展带好队伍。

饭店党委还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送温暖活动等与复员转业军人加强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尽可能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如复员军人王德宝,家中父亲生病躺在床上需要他人照顾,孩子又小,而他最近由于胆囊有炎症,被医院查出胆囊多发息肉,需要做手术进行切除。饭店党委知道这一情况后,领导亲自带头到医院探访,进行慰问,了解病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明年双拥工作目标:

1、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双拥工作,将双拥工作落实到位。

2、继续做好复员转业军人的慰问工作。以“八一”、“春节”等慰问活动为平台,做好复员转业军人的慰问活动,尽可能为复员转业军人解决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其排忧解难。

3、充分发挥板报宣传优势,营造良好的双拥氛围,不断提高饭店员工的双拥意识,使饭店的双拥工作不断有新的提高。

滨江国际大饭店有限公司

2008-11-043、继续做好饭店内适龄青年的报名参军工作及民兵预备役登记工作。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下一篇:土地征购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