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精选12篇)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 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行:过去,从村里到城镇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2个多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路况不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镇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以及国民收入的增长, 我国居民的消费形态也不断的从低级的温饱需求向住房、汽车、旅游和文化等高级形态转变。本文在已有的文献研究基础上, 构建本文的研究模型, 并借用现代计量经济研究成果, 运用门槛自回归模型, 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消费增长路径的变化进行研究, 尝试相关经济学科对这种变化做出新的解释。
在现有的文献中, 对居民消费和制度变迁的研究有很多, 王月霞2004年7月对家庭消费和制度变迁的关系进行研究, 认为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制度变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田学斌博士的专著《家庭消费结构演变的制度分析》以河北农村的实证调查为基础, 对家庭消费结构的演变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崔东红在“西方消费函数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性分析 (2001) ”从对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研究出发, 在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函数、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函数、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函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函数和霍尔的随机游走函数对比分析后, 其认为收入、消费习惯和一些随机冲击影响我国的消费结构的变化。
张志敏在“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3) ”中, 从历史和国际比较两个方面, 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的变化特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认为收入、预期和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结构的转换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祁国燕、曾红颖:“一些国家人均GDP从800美元到3000美元能源、汽车、钢铁消费变化 (2003) ”:对比了世界上主要国家随着人均收入的变化, 消费种类和结构的变化。
孙凤:“中国诚征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1999) :依据国家统计局、人民银行总行等六部委1997年所进行的中国城镇居民生活进步状况调查资料, 利用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最低收入户处于相对贫困状况, 收入未能达到基本需求支出, 其它收入户生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区间生活消费的差距, 而且消费达到一定规模水平时, 消费的状态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
刁永祚在:“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体制与制度背景” (2002) 分析,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 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社会经济能否有效增长关键取决于消费能否实现有效扩大。现阶段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不仅有现实的原因, 而且还存在更深层次的体制和制度背景, 是同传统的发展战略、不合理的城乡结构和体制改革演变直接相联系的。要实现启动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 就必须在体制和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施祖辉在“收入水平的变化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上海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中, 运用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布朗的相对广义收入假定以及消费函数中的线性支出模型, 对上海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间的总量及结构关系进行了验证, 并对其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文章认为:在当前较为复杂的宏微观经济环境下, 人们的收入和消费预期已发生质的变化, 这将对上海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集中的、排浪式的消费已成为过去, 高、中、低多档次的多元化消费将成为今后若干年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已有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 对消费路径演化的分析中, 现有理论和文献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 包括收入因素、体制因素和消费自身的因素等, 但有的共同点为都肯定了总体消费的变化如同个体消费状态的变化一样, 会处在不同的状态下, 处于不同的运行路径。但缺陷是很少进行实证方面的分析, 本文试图运用门槛自回归模型对此问题进行规范的分析, 并将重点放在对我国消费路径的特点分析上。以此研究消费的自身演变特点。
二、门槛自回归方法
门槛自回归方法 (TAR) 是由Tong (1983) 首先提出, 藉由不同的门槛值来区分不同的状态 (regime) , 随后Tasy (1989) 提出利用排序后的自回归 (arranged autoregression) 来对TAR模型进行检验。研究两种状态 (two-regime) 下的门槛行为:
这里yt表示研究的变量, αi和βi是待估参数, τ是门槛值, p是AR模型的阶数, It是指示变量。
Tasy (1989) 提出的排序自回归方法是先将资料由小到大排列, 可得以下序列关系:
然后在以递归最小平方法 (recursiv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 进行非线性估计, 值得注意的是, 检验过程不须事前指导门槛值, 也不必知道在对立假设下门槛值的个数是多少。其原假设和对立假设分别为:
则两个状态下的门槛模型为:
其中d值为门槛变量的之后阶数, 其他如上所术。在Tasy的方法中, 对p值的选取采取AIC或者PACF原则。对d值的选取在递归变量获取的标准预测残差对的变形进行回归, 在最大F统计值条件下的d值, 就是门槛变量的滞后期数。在门槛变量已知的情况下, 我们运用chan (1993) 的super-consistent estimation方法进行门槛值的连续求取。通过rss最小标准找到门槛值。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在具体的实证分析时, 我们选取了月度社会零售商品总额 (ct) 为研究变量, 样本为1978.1-2008.11间的371个月度消费数据, 并对其取对数处理, 得到lnct序列, 所得数据来源与国家统计局历年编制并公开发行的《中国统计年鉴》。
在单变量门槛模型中, 要求原始数据具有稳定性, 本文借助计量软件EVIEWS5.0对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 发现:
不论是ADF检验和PP检验, lnct都无法在5%的水平下通过检验, 而我们对数据进行一次差分后即dlnct则明显通过了检验。因此对后续的分析研究中, 我们用差分后的dlnct代替差分前的lnct。
在数据稳定性基础上, 通过Tasy (1989) 提出的方法, 对数据的门槛进行分析, 这里我们借助winrats (7.0) 进行求解:为了得到最佳的滞后期从而进行排序我们对其进行1至8的自回归并用AIC和SBC的值进行判断。的到结果如下:
从所得数据和相关的经济理论, 选择滞后2期是合适的, 即P=2。因此对样本进行重新排序, 以之后两阶的函数关系式用递归方法求其预测残差序列:
计算在原假设下的F值, 结果如下:
从表三可以看到F=40.1659, 其概率非常小, 可以忽略不记, 因此我们否定原假设, 选择备择假设即应该用门槛模型来研究。对d值的选择, 我们按照Tsay (1998) 的最大化F值的标准:F (p, dp) =maxυ∈s姨F (P, υ) 姨s=姨1, 2, …p姨
检验结果为:当d=1时, F统计值为:69.0786, 当d=2时, F值为40.1659。所以我们选择变量的滞后一期为门槛变量, 进行排序并求取门槛值。Balke and Fomby (1997) 运用Tsay (1989) 概念, 使用重新排序法进行估计, 认为若只有一个潜在门槛值, 则只需对中间的80%进行回归, 并计算残差平方和和Wald test, 其中最小残差平方和和最大的Wald test所组成的门槛估计式即为最适门槛值和估计式。若存在两个潜在的门槛值, 则使用重新排序后的5%-30%范围内找出第一门槛值, 在70%-95%的范围内找出第二个门槛值。根据理论研究和经验认识, 我们选择两门槛模型。
从程序输出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小rss在两个不同的区间的分别位于:第20位的0.21374和第259位的1.45837, 其对应的实际值, 前者即下门槛为1993年一月的977.5亿元, 后者即上门槛为2001年四月的2820.9亿元。
为了检验已经求得门槛的有效性, Tasy (1989) 建议采用Chow检验验证门槛存在的显著性。
Chow检验的假设为:H0:没有门槛值存在, H1:至少有一个值存在。
对于两门槛的检验量为:这里K为待估参数个数 (不包括截据项) , T为样本总量, SSE为无约束样本回归残差平方和, 其他为子样本残差平方和。经计算可得, F值为201.8450668, 在 (2, 369) 的自由度下, 1%水平临界值为4.61, 所以检验的结果符合存在三个状态区间的结论。
而在三个状态区间, 我们根据AIC和SBC原则, 确定的最优结果如下:
从上面对消费增长路径图的直观观察, 我们也可以发现, 从1978到2008年, 改革开放30中, 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中国的消费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在消费增长的不同水平下, 从我们的结果中可以看到, 消费的消费弹性有着显著的变化, 而且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增长水平下也有所不同。在增长率低于-0.05095564时, 消费演化和其本身的三期滞后存在关系。当高于-0.019379227时, 这种关系变化为滞后四期的关系。而在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 是简单的滞后一期之间的关系。我们从三种状态的系数关系可以看出, 不管是正向和负向关系, 其弹性值都明显小于1, 这意味着, 我国民众的消费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这也解释了我国早年实行的黄金周制度在刺激消费没有得到明显成效的原因, 居民消费会根据前期和后期的消费需求进行协同调整, 而不仅仅是某一时期的单项增长。
从上面三个式子的数量关系, 我们可以可出, 当居民消费增长率处在不断下降的状态时, 后期的消费下降速度将小于前期的值。当消费下降速度的过快, 达到-0.05095564时, 本期消费增长率和前一期消费增长率成正比, 也就意味着消费更大的下滑, 而和前两期的成反比、前三期的成正比。而当月度消费增长率大于-0.019379227时, 在长期中, 增长率将明显放慢, 在我们的研究中, 其和前四期的关系都呈现一个相反的关系。二处在两者中间状态时, 月度消费增长率和前期成反向关系。
四、结论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 改革开放30年, 在国民经济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我国居民消费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总体上呈现出在不同阶段, 不同的运行路径。但实证结果也表现出, 我国消费增长路径呈现出弱调整的特点。虽然在收入大幅提高的条件下, 消费已经从原来的满足基本物质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如汽车、住房、文化和旅游等。制度环境的缺陷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长期得不到改善, 是决定我国总体消费出现大的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也是我国长期扩大内需的国民经济战略调整得不到改善的关键原因, 因此制度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应该是政府在下一阶段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alk.N.S, Fomby, T.B, 1997, Threshold co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38, 627-645.
[2]崔东红.西方消费函数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1.2.
[3]刁永祚.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体制与制度背景[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2.4.
[4]李海峰.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家庭消费变化[J].消费经济2002.4.
[5]冯涛.以新制度经济学范式理解消费结构演变的力作[J].消费经济, 2008.1.
[6]祁国燕, 曾红颖.一些国家人均GDP从800美元到3000美元能源、汽车、钢铁消费变化[J].中国经济导刊, 2003.21.
[7]施祖辉.收入水平的变化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上海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6.
[8]张志敏.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 2003.2.
[9]大卫.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2.
1978年~1988年冬天围着白菜转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很长一段岁月里,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那时,居民们购买粮油,要用《城镇居民粮油
供应证》,并到专门定点的门市部排队购买。那个年代,由于食品、物资匮乏,供应时间仅有几天,每逢年关岁末或节假日前夕,街道上到处都是拥挤嘈杂排着长队购物的“长蛇阵”。
70年代末期,家家的日子都挺紧巴,粮食还好说,就是副食品得精打细算。鸡蛋要用粮票换,过年的时候才供应每户二两香油,市场上少有卖鱼和卖虾的,即使有大家也舍不得买。去市场上选肉,主妇们都专爱挑肥的,为的就是回家能再榨点猪油改善伙食。
那个时候,尤其是北方,一到冬天新鲜的蔬菜就没有了,市面上常见的只有土豆、萝卜、白菜老三样,其中又以大白菜为重主,老百姓们戏称为“看家菜”。10月初是集中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时候,菜价最为便宜,政府会给予补贴,据80年代中期报道,每年政府对冬储大白菜的补贴,相当于建筑两座立交桥。销售期一过,价格立刻上调,因此当年排队买白菜也成了北方市场一景。
买冬储菜往往是全家出动,天还没亮,菜站前就排起了披着棉大衣的人群,卡车或马车把菜运到,立刻卸车,堆在路边,店员们开始售卖。街头巷尾到处是搬运白菜的人流,路边堆着成垛的大白菜,人们排着长队登记购买,空气中飘浮着菜味儿,直到家家户户都买好了,街面才会归于平静。
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多半都是苦涩的,每月30、40块钱的工资除了房租基本上都得搭在吃上,虽说饿不着可也吃不好。
好在这种状况到了80年代中期已大有改善,副食供应逐渐充足,市场上有时也卖些不用票证就能买到的猪肉,海鲜仍很少见,几块钱一斤的虾还不是普通人家说买就能买的。
1988年~1998年
鸡鸭鱼肉不稀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富裕起来的人餐桌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市场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冬天也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细菜,大白菜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很多家庭开始随吃随买,冬储菜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年夜饭,这时可比10年前丰盛多了。一位李姓小姐回忆起小时候过年的热闹场景,好像还历历在目。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先到菜市场挑一尾大鲤鱼,做个整条的糖醋鱼,取“年年有余”之意。猪肉有多种做法,或是炖盘排骨,或是蒸碗四喜丸子,敞开吃保管够。海鲜成了那个时候的俏菜,平时吃得少,过年就当换换口味,油焖大虾的香味,李小姐现在还记得。年夜饭一般有八大碗吧,看上去满满一大桌,每次饭后都是杯盘狼藉,一家人吃得挺高兴。
到了90年代中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饮食文化的革命。进餐馆尝尝鲜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谁家有什么喜庆事,都愿意在饭店摆一桌,又省事又有面子。那时候,刚开始时兴自助餐,张先生一想起那段经历就不禁笑出声来:自己过生日,一家人高高兴兴去吃蒙古烤肉,既为了饱口福,又为了庆贺生日。可68元一位的价格着实不低,大家都想着得对得起自己的银子,可见当时的老百姓下饭馆要的还是个经济实惠。
不过,张先生回想起那个时候,还是挺知足的。人均工资差不多千八百块钱,一家三口的伙食费能有七、八百元,不仅吃的好了,日子也比以前宽松多了。
再往后,餐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佳肴。鲍鱼、海参、鱼翅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纷纷进军国内市场,人们吃的越来越多元化。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馆都随处可见。
可吃着吃着,人们就慢慢品出点道来,整天大鱼大肉,许多疾病都找上门,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病例持续攀升,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于是,人们又开始大规模地减肥保持身体健康。
1998年~2008年
吃出健康吃出文化
到了21世纪初期,家庭主妇们开始寻找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欢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此时“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现如今牛肉按位置卖了,肉馅要分肥瘦,鸡蛋是纯天然的,各种奶制品琳琅满目……因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方便上班族,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半成品,荤素搭配,原料都已经切好、甚至调好味配好酱料包,买回家以后炒熟即可。 “别看市场里什么都不缺,可人的口味是越来越挑剔了,现在讲的是要吃好、吃出文化和健康。一日三餐要讲究营养搭配;肥肉最好少吃;多喝酸奶易消化吸收;鸡蛋一天不要超过一个;早晚吃点水果可抗衰老……”一位在超市购物的王姓大姐爽快地道出了“吃”的洒脱。
现如今都说美食讲究个食、味、器、境,要原料全、味道好、放在合适精美的器皿里,另外还要讲究吃的环境,什么样的环境吃了更为优雅。赏秋菊吃肥蟹,透着那么股天人合一的境界。秋高马肥吃火锅正当时,要是开着空调涮羊肉倒是也没人反对,但这显然不合时宜。
经历过改革开放岁月的张先生,前两天给儿子摆满月酒,这次全家人去的是高级餐厅,订的是豪华包间,套间内带独立的厨房和洗手间,休闲区有真皮沙发供客人茶余饭后聊天,最有意思的是餐厅内竟有一个开放式阳台,可以让客人直接和大自然接触。张先生笑着说:“搁前几年,这样的就餐环境想也想不到,现在吃饭说实话也不图个‘吃’字,就为了能和亲戚朋友联络联络感情,聊聊天。”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的宾客品尝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美食,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灿烂悠久的饮食文化,更让全世界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更是期盼着能把“食”这个大俗文化玩出大雅来。
越拉越长的消费帐单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消费生活急剧变迁的30年,细数中国消费者这30年的消费变迁,可以发现以下消费变迁:
服饰消费:从缝缝补补到个性诉求。30年前,中国人的服装消费观念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已演变成追时尚、赶时髦、讲款式、讲搭配、看场合、显个性;30年前,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就是一种时尚。如今,风格化、全球风潮却让人眼花缭乱;30年前,料子布 “的确凉”就是很“洋气”的象征,但是现在丝、棉、麻、纤维等布料的服装多种多样;30年前,中国服装基本是靠小裁缝的手工式作坊制作,而当前中国服装业已开始有设计师,并有国际化的研发体系以及现代化的品牌运作,中国消费者也从有得穿就好,逐步转向穿得时尚个性和穿得健康。
吃的消费:从吃大食堂到吃新概念。30年前,中国消费者要买好吃的,要用粮票,粮票是限量供给的,而那个时候无油、少盐,饿得快,基本都是吃的大食堂,今天中国消费者已经再吃出健康“新概念”,从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有机会吃了,而且,有机食品、健康食品等等开始流行,应该说,改革开放30年,消费者的菜篮子和米袋子都有了很大变化,吃开始有了更多的内涵。
住房消费:从四世同堂到独立购房。30年前,高楼大厦还很少,住房也比较拥挤,很多家庭都是四世同堂,甚至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还形象的说,30年前住破房, 10平米内两张床。现在很多人收入提高了,年轻人工作以后开始独立供房,房地产成为中国30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房价不断上涨。以前是忧虑没有住房,现在是忧虑到哪里买房,以及如何还清房款,但是不管怎么样,30年中国的住房消费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机动性消费:从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再看看人们的出行,30年前中国基本是自行车王国,两个轮子,自行车是三大件之一,但是今天的城市以及一些发达的农村,四个轮子托起了更多人优质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了百姓的家庭,交通的改善以及交通工具的变迁,代表着中国机动半径的扩大,而这也直接为中国人扩大了出行空间,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能抓住更多的致富机会。
娱乐消费:从忠字舞时代到全民娱乐时代。30年前,中国消费者只能看黑白电视,听收音机,偶尔看点集体电影,娱乐形式很单一;但是30年后的今天,可以供中国消费者娱乐的形式多种多样,电视娱乐节目、选秀、音乐会、酒吧等等,中国人的娱乐支出也大幅上升,休闲生活方式随之改变。
品牌消费:从无品牌、本土品牌到国际品牌。30年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产品限量供给,因此消费者购买产品不需要看品牌,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以“省优部优国优”为口号的电视广告的轰炸,以及以宝洁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品牌的进入,中国消费者从不追求品牌,到看重国内品牌,现在成为了有能力就要追求国际品牌的消费心理,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各种品牌在中国大地也掀起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听到《春天的故事》优美的旋律,看着周边巨大的变化,我才意识到我们这一代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我们时刻都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沐浴在灿阳光之成长,时刻能感受到改革让我们生活的鲜花开放的灿烂和芬芳。
下面就从我的切身感受来谈一谈我的家乡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吃的.这个问题得从土地承包到户说起.改革初期,人们对吃什么没有什么要求,只要饿的时候有吃的就够了,那些年头,一年到头不愁吃穿的人家就酸是很富足的了。但是自从提到承包到户后,情况很快得到了好转。有些农民家里自己养起了家畜,种起了蔬菜,农民家里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起来,使饥荒渐渐变成了这里的传说。近年来,很多农户还种起了橘树、核桃树烤烟等经济作物,还有很多人家的子女出门打工挣钱等。家庭的收入渠道增多了,收入也增加了。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现在很多家庭吃饭时桌子上都放满了可口的各种好菜。
吃好了,穿当然也好了。
经过这30年的发展,穿着结束了用布票买布做衣服、臆见衣服几个补丁的时代,同时也结束了一件衣服穿几代人的时代,如今面对琳琅满目[注: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品牌众多的服饰类商品,人们在穿着上不仅追求舒适,而且追求时尚,使穿着变得多姿多彩了!
吃好、穿好,少不了住好!
以前的茅草屋变成了现在的二层洋房,家里都用上了煤气、电饭煲、彩电、空调、彩电。
行,以前农村交通不方便,没有汽车,交通出行基本靠走,好一点的有马车。到上买卖点农副产品就得几个小时,并且路还是坑坑洼洼的黄土路,非常难走,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变成了“泥水路”。但是现在修建了真正宽阔的水泥路,三四辆车可以并排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而且交通工具也升了级,家家都有了摩托车,个别人还买了小汽车。这都是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
…………
说起家乡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县城变了。听妈妈说:以前的临泽县城破破烂烂,街上店铺不多,零零星星,车辆和行人也不多,窄小的街道显得宽畅冷清,县城没有广场,也没有公园,主街两旁没有街灯,黑灯瞎火,看起来与乡镇无多大差别。而如今的临泽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的颐和绿苑美丽如画,空气清新甜润,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地方;改建的步行街街道两旁耸立着一盏盏光彩夺目,整齐如一的霓虹灯;市场又整洁又漂亮,里面的商品品种齐全,应有尽有;中心广场设施齐全,孩子们可以在广场上放风筝、玩耍,老人们在广场上打太极拳、散步,真是开心极了。
走进农村,昔日底矮的乡村农居,已被千姿百态的农家新居取而代之,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康住宅排列在道路两旁,门前水泥路、柏油路宽畅笔直,干净整洁,小桥流水,绿荫成荫。走进农家院子里,小四轮、摩托车摆放整齐,个别农户家中还停着漂亮的小汽车。进入房中,墙上装裱精美的书画作品、墙角陈列整齐的书架、地上一盆盆盛开的鲜花,靠墙摆放的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家庭影院等,无不让你感受到农家生活的文明和富足。
说起家乡生活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我家住河南省邓州市一个农村家庭,对家乡近年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状况感触颇深。首先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与社会主义农村综合改革是分不开的。1978年后,在农村迅速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迅速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2006年,全国范围内废除农业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的农业税传统,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坚实的粮食基础。其次,全国范围内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制度,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这对提高人民整体文化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后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部属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免费教育等等。这些农村改革能够得到落实,无一不依赖于党和政府坚定的方针政策,从而使农村有计划、有节奏快速发展,走向小康。
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性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基础力量。我国的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和群众自发做起来的,然后由政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的。在我家乡河南省邓州市,由政府和群众共同拟定的“4+2工作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谓“4+2工作法”,也叫做“四议两公开”,即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也作出指示,肯定邓州农村创造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基层建设的制度创新之举,是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有效实践形式,要求将这一好经验在全国农村推广,并在推广中不断完善。通过“4+2”工作法的实践和完善,基层民主深入人心,农村党建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日新月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在未改革开放前深圳人的生活如渔村人民生活,靠打鱼为生,生活穷苦。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抉择改变了这一窘境。这是历史性的变革,划时代的飞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得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因此,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主要讨论中国怎样实行改革开放,而历史性的变革从此揭开序幕。接下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斗,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不断拼搏,不断进取。而深圳则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而后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迎合着中国的国情并且迅速的发展着经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我们对比一下三十年前的深圳,听父母他们上一代人叙述之前的深圳农村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香港上去打工。在层层的阻挠下他们竟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也要逃离30年前的深圳这个地方,可想而知,当初深圳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实施改革开放后,听说,那个时候的深圳遍地都是黄金,只要一弯腰,就能找着一金矿,当然这只是隐喻,但也足以可见当初的深圳有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而那时我的父母也来到了深圳这个地方打工,他们可以说是见证了深圳崛起的辉煌,还记得爸爸曾经给我讲过他来深圳打工的经历,初来深圳,深南大道这条重要的路都还没有修好,如今那片繁华的华侨城在当初很是荒凉,他们住在铁皮房里,工资竟然一个月才两三百多块。我想那个时候的深圳应该是初具规模吧。听爸爸说过,那个时候的深圳三天就建高楼大厦中的一层,被称之为“深圳速度”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可见当初深圳的决心与毅力啊,这不可思议的事实如今都让我将信将疑。而后深圳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贸易的增长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早已带动周边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如今,深圳人民的衣食住行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于是,靓丽时髦的穿衣已普遍存在,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营养的搭配与居住的环境,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想想当初的那些为了仅仅是温饱而不得已偷渡去打工的深圳人,这改革赋予的时代的变迁是有着多么大的变化呀。现在。只要我们谈论到深圳本地人,那就是富有的代名词,他们有着土地还有每年的分红,我想,这是令改革开放前的深圳人难以想象的吧。另外对于交通,以前人们大多都走路或骑自行车,而如今不仅公交车的路线几乎遍布了深圳各个偏远繁华的地区,还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轿车,人们的出行可谓很是方便。地铁这种高速的列车也渐渐被开通了,可以说我们的距离是越来越小了。
对于我来说,我2000年来到了深圳,住在了父母租的深圳本地人建造的楼房里面。那时的楼房可能还没有什么伦敦建筑风格之类的吧,但现在已经与时俱进了,我们的学校也是有很独特的风格设计的。那时刚来到深圳去了罗湖区的地王大厦,那时还小,只觉得楼房好高,高到有歪了的感觉,也去见识了那深圳独有具有开拓精神的牛还有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巨大画像。对于当时没见过这些的我来说,觉得深圳市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漂亮,于是我便留在了深圳。不久后,听说我们居住的房子要拆了重建,我道觉得很是奇怪,这楼房又不是危楼为什么还要重建那么麻烦,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整体规划,只不过这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而后似乎深圳的城市规划也渐渐的在各个区流行开来了,于是深圳渐渐向整齐规划靠近。
那时,深圳的物价和房价都不高。房价大概两千多块一平方,基本上有点经济能力的人都能解决住房的问题。但如今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人们的富裕但也使房价提高到了天价,而近几年深圳的房价已平均两万多一平方米了,相比于过去已增加了百倍,而物价相对于来说也大大的提高,这使人们的生活承受压力有所增加。而房奴这个词也添加到越来越多人的身上了。所以说原来这个遍地都是黄金的深圳竞争越来越大,前两年新闻中报道很多在深圳的企业都相继倒闭了,而留下的都是一些很有名气发展空间的企业。这也使得想投资的人们有详尽周密的计划。所以说,深圳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下已晋升为实力与机遇并存的城市了,面对深圳这个城市,要发展,要有所成就必须要顶得住压力。可能这造成了在深圳生活的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存在问题,这与他们面对的压力有关。当然,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会出现负方面的影响。
调查者:郝海苓
调查时间:2012-1-14 至2010-2-4
调查对象:谭坊镇
胡锦涛主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在这三十年里,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各项改革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较大的成就。
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寒假期间我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在网上大面积搜索信息与相关资料,二是自己认真观察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分别都做了比较详细的社会调查。以下就是我们所完成的调查报告。
“抓住农村改革开放,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而这三十年来,农村的改变我们有目共睹,农村体制改革,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令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家乡实地调查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一排排整齐的农村小区,一条条宽敞的马路,房前有路,屋后有院,整个就是现代化的别墅区。带着激动的心情,我在其中一片住宅区的50个人发送了调查问卷,并努力的搜索相关资料及进行总结。
一.农村住房条件有了现实性的巨大变化。在三十年以前,只有八户人家住的是简易的木质楼房,其余的人家都是平房甚至是茅草屋,在之后的十多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才慢慢盖起了楼房,而现在这50户
人家全部由于旧房拆迁而住进了现在的农村小区。在我们采访的人中,有一位高龄九十的老人激动地告诉我们:“没想到世代土房子,石桌子,篱笆墙,到今天居然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感谢共产党啊!”是的,在我们眼前的都是统一建造的三层别墅式住房,房子很漂亮,比有些城市的房子还好。而且村民们现在拥有的家用电器设备是以前的好几倍,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个村有几部电视机已经是很不错了,而现在家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也都是家庭必备,30%的村民还用上了微波炉,房顶上还能看到每家都安装了太阳能,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不得不让人惊叹。
二.村民们的知识丰富了。在我们所调查的民户中,5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读过书或者只上过几年小学的,属文盲或半文盲阶层,大字不识几个。但是接受我们采访时,三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一般都拥有中学及以上的学历 ;对于年轻一代,该村已经出了10几个大学生,学历程度不断提高。我想这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分不开,在这个村里村民组织自建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且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普及英语,家长们为了孩子学习,几乎不计花费。
当然丰富知识的另一有效途径便是外来讯息的有效进入。为了让村民了解外面的最新动态,村委会特设了信息栏,每周一更新;5%的民户还订阅了各类报刊杂志;而且在我们调查的50户人家中有3户人家已经用上了互联网,再加家家大彩电,过去穷乡僻壤,信息堵塞的窘境已荡然无存。
三.农村交通不断改善。听村民们说,以前家家户户门前的路都是泥路,一遇到下雨天,不穿雨鞋根本走不出家门;而且路也很窄,并排走两个人都有困难,一辆三轮车过来,都不知道怎么让路。现在国家发款下来,不仅修主干马路,连村间小路也变成了宽宽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汽车都能开进来。以前去市镇的路都是石子路,还坑坑洼洼的,下雨一积水,只能走最边上草丛路,汽车摩托车开过,还能溅一身的水;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条条道路通罗马”,而且都是高级的柏油马路。
交通的便捷,使村民们的出行也方便了。每户人家中每家都有自行车,80%的人家同时拥有电瓶车或摩托车,40%的人家还有汽车。现在村民们想要去城镇或是市区,开车20几分钟就能到方便。大家都不可思议地感叹两个钟头的路程竟然能缩小到30分钟,那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呀!
四.村民娱乐活动的增加。我们能看到,在小区的东面有一块健身器材场地,就像城市小区中的一样,一位被采访村民告诉我们,现在很多农村都有这些设施,目的就是丰富农民的娱乐活动,也让农民更注意健康问题。这些设施中有适合年纪大的,也有适合年纪小的。另一位村民还告诉我们,他们这个村区,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有唱戏,有看电影,表演马戏等等,让这里的人生活更多姿多彩。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问他们自己及家人旅游情况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是从来不出去旅游的,最多去一趟城镇赶集。而90年代后,慢慢发生了变化,旅游就像有带动作用似的,一家出去
了,另一家也想出去玩玩,现在70%的人家一年里肯定会出去玩一次。
首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家乡谭坊,初等教育普及率达100%,在校中小学生达4.4万人。大部分人认为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是国家对每个学龄儿童能上学的有益举措;75%的人认为现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从原来的沙子跑道到现在的塑胶跑道,从黑板教学到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师队伍快速发展,师资质量从以前的大专学历到现在要求的本科及硕士学位。
其次,以医疗,养老保险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据我的大致调查,我区在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健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配套设施水平不断提高。我所调查的地区共有大型医院6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家,包括刚新建的1家国家和私人合资的医院。企业单位一年一次的职工身体检查,国家免费为退休下岗职工提供健康体检等。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疾病治疗率有多上升。国家还为退休职工买养老保险,做到老有可依,老有所养,;老有所靠。
再次,就是人们的住房条件的改善。有位四十多岁的阿姨跟我谈到住房的时候,感触颇深。她说以前在国家单上班,一般分间15平方米差不多大小的给你或者住到集体宿舍里。之后工资提高了,搬到了简易的单元楼房,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单人床,家具也变成了组合柜,我们感觉生活便利多了,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现在随着到了追求高品质的年代,我们又换上了3房2厕所1厨房的小区了,也有了自己的车库,还有一些小区锻炼器材供小孩老人强身健体。
然后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与探索走过了30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经历了许多艰难与曲折,终于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道路,建立起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给老弱病人带来了极大地福利,看病吃药省了不少钱,给家里减轻了负担。
调查人:XXX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人们喜欢用“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多间的种种变迁,许许多多新的事物正在蓬勃兴起。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1979年至1991年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迈向总体小康阶段。1992年至2000年为实现总体小康阶段。2001年至2007年是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迈进阶段。
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133.6元增长到2007年4140.4元,实际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到13785.8元,实际年均增长7.2%。
我的家在河南周口,那里人民生活朴素,笑容和蔼,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文化都迅速发展,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我们亲身体会到的。
听姥姥讲,他们过去天天为吃穿发愁:可是姥姥的手巧,把高粱面和白面做成金银卷,红薯面轧成饸饹,就是洋槐花和苜蓿草都能做成菜饼子吃。想想老人真得是太不容易了!现在到超市里我们可以买到馒头、面条和各种菜的半成品,那时候一切要从原材料开始做,把高粱米、玉米磨成面。妈妈放学后也和农村孩子们一样去地里拾柴禾,做一顿饭弄得满屋里都是烟,再爱干净的姑娘、媳妇也没有办法。后来搬到城里后是烧煤球,满屋子烟不说还特别慢,捅开炉子没有20分钟火根本就上不来,你再着急也没有用。春节来临了,家人也更愁了,只有一斤肉、半斤白糖、半斤花生、一斤带鱼,平时借别人的钱呀、米呀的也该还了。那时候家家户户入冬的时候都要买上三百五百斤的大白菜,一家人一个冬天就是白菜、箩卜、咸菜和土豆子。过年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吃上顿饺子了。
现在,妈妈也会家人的饭菜“愁”,不是愁没的吃,而是愁花色品种太多,好东西都吃腻了。每天问我们:“想吃什么?”“不知道。你自己看着办吧。”这就让我犯了愁:“昨天吃的虾仁和烧茄子,今天再吃什么呢?做一次米粉蒸肉?”“你最好这一周不要和我谈肉好吗?我都吃怕了。”儿子这么一说,我只好上网查最新菜谱了。
数据:
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正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一样。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就指出,在新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这就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总是把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当作未来和谐社会的根本条件。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
谈得上构建和谐社会。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由于共同富裕是与社会的和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各阶层之间走上和谐是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展开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客观要求,更是这一本质特征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铁岭市。这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城市,但是铁岭的人民却一直是勤劳而又热情的。这次寒假回家,经过调查发现,其实我的家乡真的发生了很多变化,并且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家乡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辽北地区淳朴善良的民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是主线,所以家乡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著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但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腾飞,更是精神上的进步。有了党的宏观政策,人们开始为四化建设努力工作、劳动,不管是工人、农民、老师、学生、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城市出力、出汗,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而不懈努力着。党的政策好,方针好,家乡才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方面更是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幼有所养,老又所靠,铁岭呈现一片新气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铁岭文化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增加,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些有较大增长空间的产业门类,涌现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明确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时代特点迅速变化的新世纪,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家乡政府关注的热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是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转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体现了一个现代政府对自身功能定位和责任的确认。
(主稿)
随着改革开放的这些年,家乡的人们的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那么,在我的家乡青岛市即墨市到底具体发生了那些变化呢?我就从这次的的调查的结果谈一谈。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带来的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给我的家乡即墨市也带来了许多使人喜悦的变化,而且这些令人喜悦的变化,而且这些令人喜悦的变化是来自多方面的,下面就结合这次的调查具体的谈一谈。
首先,是从家乡的衣食住行来说,随着家乡人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提升着,就从饮食方面来说吧,小的时候对于肉的渴望是那么强烈,能够痛痛快快的吃上一顿肉,也只是在逢年过节的一种奢望,而现在家家的冰箱都随时的备上一定量的肉类,而不仅仅只是原来的猪肉了,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上。原来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便是每当自己家的亲友或邻居家里办喜事的时候,便会异常的兴奋,因为这种时候便是在世界上最幸福的时刻,因为这种时候在宴席上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吃一顿,总感觉这种时候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时候,而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年,这些事情早已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而且人们也把宴席从自家的院子搬到了高档的酒店。
吃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便是住的问题,改革开放前,谁家能够有三间小瓦房那便是幸福的事了,因为那就娶得上媳妇了,而如果谁家能够盖上一个两层的小洋楼,那便是会成为令全村人谈论及羡慕的对象了,那么反观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呢,相应国家新农村改造的政策,我的家乡上附近的几个村子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原来凌乱的参差不齐的小院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排排样式新颖别致,错落有致的平房,让家乡的人们在自己的家乡感受到了现代人的住房条件,即干净了身边的环境又为国家的绿化作出了一份小小的贡献。
在对于原来的旧房进行拆除时,国家也给予了充足的补助金,而且在购买新房的时候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所以不及时人人有其房,实在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服基本是以军绿色,灰色,和黑色为主,而且
基
本
都
是
一
个
样
式,而且那个时候人们都不是上街去买衣服,而是到街上买一定量的布料,然后回家自己做衣服,因为当时衣服样式单一,所以基本上家里的衣服都能够由家里的女性通过手工制作。当时的衣服并不是为了美化和装饰自己,而是体现了它最原始的作用,保暖和遮体。马克思曾经说过,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的,所以改观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人们更倾向于去追求精神文明了,人们的衣服有原本单调的色彩与样式变得越来越丰富起来了,这些从街上林立的一个个衣服专卖店以及穿梭于其间络绎不绝的人群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
接下来便是交通工具了,交通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一个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贯彻区域统筹发展,将农村的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事宜。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逐渐完善,截止到现在农村道路已基本建设完毕,不仅为人民的出行带来方便,更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我父母年轻时的那个年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结婚必须要有三大件,而自行车则是其中的一个大件,由此可见自行车在当时所占的重要地位,在那个出门基本靠走的年代,自行车成为了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据当时的老人说,电视上演绎的文革时期北京的青年们几乎人人都有一辆自行车,而事实上,在当时的农村那样在我们现在看来极其艰苦的日子已经是相当的幸福了。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交通工具是出于怎样的一个水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自行车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私家车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了,相当一部分家庭都有能够拥有一辆私家车的能力,而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更是追求着更加高档的名车,现在在我的家乡即墨市外出,原来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是摩托车,而现在因为国家提倡环保,而且从价格及实用性来考虑,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有逐渐变为了电动自行车,使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上面所说的都是私家车,现在我的家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改革开放前的家乡,可以说是几乎不存在什么公共交通工具的,而现在呢?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人们出行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公交车,打的,火车,飞机等等,而且这些在价格上也广为被人们接受,所以改革开放给人们在出行上带来的方便可见一斑。
在医疗方面。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国家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做到
人
人
都
看
得
起
病,在前些日子进行了医疗改革,在我的家乡我们所感受到的是农村医疗合作,在看病的时候,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虽然还没有实现人人看得起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看病时的负担,人们从自己的切身生活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实惠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下,农村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们挤在狭小阴暗的老式平房,现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楼房;以前田间的农活都要靠自己辛苦的体力付出来完成,现在现代化的农用机器彻底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以前狭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现在国家又减免了农业费,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农业税,也被彻底取消了。父老乡亲们得到了实惠心里乐开了花。如今家乡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变化着。
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从主要靠农田收入的单一性逐渐变得多元化。农田收入已经不在占据主导地位,外出务工和个体经济收入逐渐增多,靠国家工资的人也多了起来,并且有不少的人都脱离了农村成为了固定工作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就使得更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与城市里长时间接触逐渐又形成了个体经济的形式。
而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很多人都有了固定的工作,在某些意义上脱离了农村的束缚。同时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上班的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多了起来。总之在社会大发展的潮流下,人民的经济收入逐渐丰富起来。
正是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即墨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在物质生活充裕的前提下,逐渐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明生活。除了日常劳动外,大家都开始关心身边的故事,国家的政策,经济的发展,甚至是国际的风云。这是改革开放给广大的人民带来的福利,让人们的生活除了正常的劳动外更多了一些精神文明的富足。从改革开放初期只有1%的人拥有电视机,到现在的农民开始使用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从老年到中年再到青年人,所受的文化程度在逐渐的升高。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在的农村,由于改革开放广大劳动人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在迅速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这都是改革开放在广大农村的影响,不仅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丰富了精神文明生活,还让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祖国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墨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紧抓住有利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发展工业和农业,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谋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即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设小康和富裕文明和谐的道路迈出坚实的步伐。
关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调查表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问卷编号:___ 尊敬的朋友:
您好!我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学生。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情况,开展此问卷调查。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应的调查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更好的推进人们生活现状的改善,建设和谐美好的家园。本问卷不记录姓名,对您的回答,我们将严格保密。请根据实际情况填答,请将您选择的答案所对应的字母填写在题后。感谢您的配合!
一、基本生活状况
1.从改革开放以来,你感觉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A.明显提高B.有提高但不明显C.基本一样D.下降
2.近年来你感觉全家人的生活必需品是否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
A.很满意的解决B.能够解决但不是很顺利C.不能解决
3.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你感觉,较前些年相比较是否有提高?
A.饮食有非常明显的提高B.有提高但不明显C.基本没有提高D.下降
4.住宿条件较之前比较状况如何?
A.能够建起满意的房子B.能够建房但不是很好C.建不起房子
5.农田建设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A.基本实现了机械化B.机械与人工结合C.基本使用人工D.力不从心
二、主要经济来源
1.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有所提高?
A.有明显的提高B.有提高但不明显C.基本不变D.下降
2.改革开放前(或初期)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A.农田收入B.家庭畜牧C.打短工D.国家工资E.其他
3.现在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A.农田收入B.外出务工C.个体经济D.国家工资E.固定工作F.其他
4.改革开放前(或初期)经济收入能否满足家庭支出?
A.完全满足B.基本满足C.不能完全满足D.难以满足
5.现在经济收入能否满足家庭支出?
A.完全满足B.基本满足C.不能完全满足D.难以满足
三、精神文明生活
1.改革开放前(或者初期)在文化或新闻方面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学习或者了解的?(多选)
A.电视B.报纸或书籍C.道听途说D.不关心
2.现在在文化或新闻方面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学习或者了解的?(多选)A网络B.电视C.报纸或书籍D.道听途说E.不关心
3.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有什么娱乐活动?
A.购物B.健身C.旅游D.打牌E.很少有活动F.无娱乐活动
4.你对网络是否了解?
A.非常清楚B.只是了解但不深入C.听说过D.没听说过
四、受教育情况
1.你的文化程度是什么?
A.本科或以上B.专科或技校C.高中毕业D.初中及以下E.没受教育
2.你对受教育的看法是什么?
A.非常重要不可或缺B.重要但得看个人C.可有可无D.不需要
3.家里人受教育的程度在改革开放前后有什么变化?
A.人数增多层次也有提高B.人数增多但层次一般
C.人数基本不变层次提高D.人数和层次都基本不变
五、出行与交通
1.在改革开放以前(或初期)你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A.小汽车B.摩托车C.自行车D.马车E.步行
2.现在你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A.小汽车B.摩托车或电动车C.自行车D.马车E.步行
3.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你用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
A.网络B.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C.书信
4.现在你用的主要通讯工具是什么?
A.网络B.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C.书信
5.就道路和街道状况而言改革开放前(或初期)与现在比较情况如何?
A.有非常大的改观出行方便B.有变化但是路况不是很好
C.变化不大出行不是很方便D,基本没有变化
六、自改革开放以来,你认为成果如何,对改革开放是否支持?
A.成果很好,非常支持B.成果一般,较支持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改革开放30年社会调查报告10-13
家乡改革开放巨大变化10-15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福建泉州07-04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广东深圳11-03
以家乡的变化发展看改革开放11-02
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讲话07-0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巨变10-03
中国教育事业30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10-01
达州改革开放的变化06-01
改革开放的变化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