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减法评课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5以内的减法评课(推荐13篇)

5以内的减法评课 篇1

郑玉瑶

听完《5以内的减法》一课,涂老师有这样几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1、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先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和口算,再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演示从3支笔中拿走1支,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揭示课题。在学习5以内的减法时,也是通过小朋友浇花的情境,让学生说图意、列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时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深刻体验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学习减法含义时,有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综合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结合情境独立运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巧妙地设计了“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题也是要求学生讨论,互相交流。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

3、快乐享受生活。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基于建构主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高效、丰富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新的所学知识同化后,即通过“自主学习”后掌握5以内的减法。为了达成学生顺利建构其知识结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是采用积极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合理的练习设计。

4.练习形式多样。练习部分设计了学生动手画一画、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和人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形式和内容上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

5以内的减法评课 篇2

教学过程:

一、激活

请全班学生列竖式计算74-35 (其中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 后, 课件呈现以下三个问题并指名学生交流。

问题1:4减5不够减时, 怎样退位?

问题2:退位后, 被减数个位上的4和十位上的7分别变成几?

问题3:个位怎么算?十位呢?

交流后, 教师顺势而引:今天我们继续运用“退位”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退位”知识经验, 为学习连续退位做好铺垫。

二、探究

出示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数据, 根据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出算式435-86并板书。

1. 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竖式后, 观察学生的思维。

2. 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指导1:针对还没有掌握退位方法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怎样算个位。

指导2:针对迁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算十位时, 发现什么, 怎么办。

3.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重点说十位怎样算。

先算个位:个位5-6不够减, 从十位退“1”, 变成15个一减6个一得9个一,

9写在个位上; (第1个学生边说边写算个位的竖式)

再算十位:十位上的“3”退“1”剩“2个十”, 2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 从百位退“1”, 变成12个十减8个十得4个十, 所以十位上写4; (第2个学生边说边写算十位的竖式后, 教师再运用复述、补充等策略让学生理解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 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算百位:百位“4”退“1”剩3个百, 所以百位上写3。 (第3个学生边说边写算百位的竖式)

为突破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 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及算法, 组织学生相互提出问题, 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 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十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题2:十位上是3个十, 怎么变成2个十?

问题3:百位上是4个百, 怎么变成3个百?

为让学生体会“连续”退位的含义, 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都是退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1”再减。

当学生说到都是退位减时, 教师追问:计算435-86时, 第一次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 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第二次也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 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发现, 第一次退位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第二次退位是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 由此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退给个位后, 百位又退给十位”即是“连续”退位, 补充课题。

不同点:退的次数不同。计算74-35只需要退一次, 而计算435-86需要退两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质疑, 提出问题, 既巩固退位的方法, 又帮助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算法。

三、练习

1. 列竖式计算, 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 既巩固了连续退位的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

1. 我们是怎样学习万以内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

2. 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 要特别注意什么?

编故事学10以内的加减法 篇3

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家长朋友可以编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如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筐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好了,狮子看见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着筐使劲往前跑,筐里的苹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狮子也没有追来,小猴子终于松了口气。小猴子把苹果送给奶奶,可是它往筐里一看:“咦?怎么只剩下2个苹果了呢?”

奶奶听完小猴子讲的途中的遭遇后,哈哈笑了起来。奶奶对小猴子说:“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就这样,故事讲完了。讲的过程中家长朋友可以不时让孩子算算还有几个苹果,而后面遇到狮子的故事情节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编讲。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既让孩子开拓了思维,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5以内的减法教案 篇4

执教者:韦芳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使学生经历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3、培养学生看图列算式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并能列出减法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手指游戏)

1、师:我出1,2、生:我出4,1和4组成5。

3、这样从1依次轮复习5的所有组成。

二、情境导入(猜动物引入)1.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开心)韦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看!它来啦。(模仿兔子动作)它是谁呀?(是兔子)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兔子呢?(出示兔子头饰),对了,是兔子。大家好!我叫小白,很高兴认识小朋友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准备一个生日会,可是我怕在准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如果我遇到困难了请小朋友们帮忙好不好?(好)。

2.小白开始筹备生日会了,它先蹦蹦跳跳地来到蛋糕店,蛋糕店的柜台上有很多很多的蛋糕,(出示课件)小朋友,一共有几个蛋糕呀?(4),于是小白就买走了1个蛋糕,还剩几个蛋糕呢?(3)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用什么方法来算呢?(1)小组交流讨论。

(2)请个别小组代表说说讨论结果并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3、小结:蛋糕店里的柜台上原来的蛋糕用数字几表示(4),小白买走的蛋糕用数字几表示(1),就是从原来的(4个)里面去掉(1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或买走,买走后还剩下多少用数字几表示(3),也就是得数用“=”表示。板书:因而得到算式:4-1=3。(教学生读两遍)

4、小白买到蛋糕以后,很开心,它拿着蛋糕又蹦蹦跳跳地回家去啦,小白回到家后就给它的五个好朋友:小猫、小鸭、小鸡、螃蟹、小马打电话,(出示课件)邀请它们来它家过生日。小猫、小鸭、小鸡、螃蟹4个朋友一接完电话很快就来到了小白家,还剩几个朋友没有来呢?(1个)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用什么方法来算呢?(1)小组交流讨论。

(2)请个别小组代表说说讨论结果并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5、小结:小白一共邀请的朋友我们用数字几表示(5),已经来到小白家的朋友我们用数字几表示(4),就是从原来小白邀请的5个朋友中去掉4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还剩下多少用数字几表示,(1),也就是得数用“=”表示。板书:因而得到算式:5-4=1。(教学生读两遍)

6、还没来的那个朋友因为临时有事不能来了。小白和来的那4个朋友就自己过生日了,小白打开了碗柜,碗柜里有3个盘子(出示课件),小白拿出2个盘子来装水果,碗柜里还剩几个盘?(1个)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用什么方法来算呢?(1)小组交流讨论说出题意,并且列式计算。(2)请个别小组代表说说讨论结果。

7、小结:柜子里原来有的盘子用数字几表示(3),小白拿走的盘子用数字几表示(2),就是从原来的(3个)里面去掉(2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或拿走,拿走后还剩下多少用数字几表示(1),也就是得数用“=”表示。板书:因而得到算式:3-2=1。(教学生读两遍)

8、好啦,现在一切都准备好了,小白要开始过生日咯,买蛋糕的时候,蛋糕叔叔送给小白很多很多蜡烛,(出示课件)小朋友,一共有多少根呀?(5根)小白今年3岁,点了3根,还有几根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用什么方法算?

(1)小组交流讨论说出题意,并且列式计算。(2)请个别小组代表说说讨论结果。

9、小结:蛋糕叔叔送给小白的蜡烛用数字几表示?(5),小白点了的蜡烛用数字几表示?(3),就是从原来的5根蜡烛里面去掉3根,要用减法来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还剩多少用数字几表示?(2),也就是得数用“=”表示。板书:因而得到算式:5-3=2。(教学生读两遍)

小结: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都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小白顺利地开完了生日会,它很开心,它想感谢一下小朋友们,想奖励给小朋友礼物,礼物就是请小朋友把水果算式列出来,看谁最棒!(教师出示水果课件图,生根据水果课件图分别列出:5-1=4,5-2=3,4-3=1,4-2=2,3-1=2,2-1=1等算式。)

2、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根小木棒,你能用这5根小木棒,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3、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说一说好吗?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4-1=3 读作:4减等于3。

减号 5-4=1 3-2=1 5-3=2 活动反思:

5以内的加减法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五。完成5、6、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减法算法的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4.通过直观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

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5-2=3和2+3=5的过程。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和加法。

教师发练习纸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并订正。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活动情境。

出示电脑6题:在草地上有3只白兔,又跑来1只黑兔。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只要回答的有一些道理,教师就加以肯定。当学生说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 教师板书:3+1=4 1+3=4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使学生进入轻松的学习环境,愉快地投入学习气氛中去。

2、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问:3+1=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法,教师巡视指导。甲:是用数数的方法。乙:拨手指的方法。丙:3和2组成5,所以3加1得4。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总结提炼。

先表扬,再提问:不用数,不拨手指,你会计算所以3加1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

4、做教科书第29页上的7题

出示7题,让学生说说题意,想想怎样计算,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8—9题。

四、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篇6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最高,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5以内的减法评课 篇7

一、在动手操作中感觉, 体会数感

动手操作是孩子的天性, 一年级学生刚由幼儿园的游戏生活过渡到知识的学习上来,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善于动手的特点, 帮助学生实现由直观的认识转变到数学的思维上来。新课标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平台, 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从而丰富学生的感知, 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认知体系, 体会到数感的意义和价值。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小棒, 在给出算式8+6后, 让学生自己操作小棒来得出结果, 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有的学生用到了数数法, 先数出8 根小棒, 再数出6 根小棒, 放到一起数出共有14根, 得出8+6=14;有的学生用到了凑十法, 从6根中拿出2 根与8 根凑成10, 然后得出10+4=14, 从而知道8+6=14。学生的操作展现了其思维过程, 通过比较后同学们都能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实用, 这时教师提示学生如果没有小棒, 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由上面的操作步骤可以看出将小数分成两个数, 其中一个能与大数凑成10就可以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引导学生完成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构建起学生的认知结构。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学生对数的直观感知, 并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 使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算理, 形成数感, 加深对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在数学语言中感知, 领悟数感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 思维活动的表述形式是数学语言, 在数学课堂交流中用到最多的就是数学语言。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学习并掌握数学语言是有效交流的前提, 利用数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数感需要学生能将生活中的感知用数或量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从而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展示。这样长期坚持训练, 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不断强化, 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数学语言的习惯。

如在学习《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时, 教师给出算式15-8,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通过学生交流, 展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方法, 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先画出15 条竖线, 然后划掉8条, 数一数就可以得出还剩7条;有的同学指出:将15分成了10 和5, 先用10 减8 得2, 再把2 和5 合在一起得7;也有的同学提出:15可以分成8和7, 所以15减去8还剩下7;还有的同学提出:8 可以分成5 和3, 15 先减去5 得10, 再用10减去3得7。在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 学生对于画图法、拆十法、做减想加法、拼十法等都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简要概括, 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和语言的概括性, 体现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很好地掌握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数感的实质, 培养学生用数学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在解决问题时感想, 发展数感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此发展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长时间的逐步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表面问题现象看到数学的本质, 要将问题解决与培养数感联系在一起, 从而帮助学生在对数与量进行了充分感知、感悟后有所感想, 让学生对给出的问题情境能够用数、数量来表示, 并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以此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一辆小型中巴车上原有16人, 在某个站点下去7人, 又上来9 人, 问: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学生在分析清题意的前提下, 由下减上加可以列出算式16-7+9, 这样就体现出学生由实际问题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调动起了学生的认知经验, 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在计算时学生通过按顺序进行计算, 先算出16-7=9, 再由9+9=18, 就可以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综合在一起, 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感。

浅析如何教好20以内加减法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20以内;加法;减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47

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里,一部分学生已经对2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数学教师都知道“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口算的基础,是以后更有难度的算术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做好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下面,我对这方面的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在进行加减法教学前,我们应该先教会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阅历少,其思维是具体的形象思维,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爱说好动,所以理解能力较差。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前最应该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手、口、脑的协调运用,尽可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我们初次讲解加减法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出学生比较熟悉的题目。例如,我们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首先在左边黑板上画出3个苹果,然后在右边黑板上再画出2个苹果,然后问学生黑板上一共几个苹果。这样一来学生知道加法是将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意思,又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合并后的结果是多少,这样很好地理解加法的意义。然后我们把8个苹果都画在黑板中间,用圆圈圈出其中的三个,问圈外还剩几个苹果?这样学生会很形象地看到苹果减少的过程,又能得出苹果减少后的数值,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印象。

(二)充分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

在我们讲解7减几时,可以这样向学生展示。如演示:一个水果篮子里有7个水果,其中5个苹果、2个橘子,然后我们拿出2个橘子,这时候篮子里剩下5个苹果;拿出5个苹果,这时候剩下2个橘子。然后我们让学生列出运算式子,即为:,7-2=5,7-5=2。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去写出其他7减几的式子,从而得出结果。

(三) 促使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化

大量的练习是计算熟练化的基础,小学生学习算术更是离不开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要想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我们必须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算术练习。每次练习都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并随着数学教学进度的深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10以内加减法整理成表格,让学生把这个表格熟记在心,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个表格进行算术。

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也是提高学生加减法熟练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的教师虽然对学生的训练达到了一定的量,但效果却不甚理想。这是因为做的练习题不够有针对性。所谓的针对性是指对容易错的题或难题进行多练,在做这种有针对性的练习时,我们要提示学生学习先追求质量,再追求速度。

二、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一)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比如,某个数加上几等于10,从1、2、3......8、9,各加上多少等于10;熟练地分解2到9;三个一位数连加要熟练。如9加1得10,10加1得11。

2.如何正确、快速地计算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是每个教一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想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具备上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初期应理清想和算的过程,进行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然后逐步简化口算过程,加快口算速度,最后直接说出得数,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利用逆运算的关系,想加法算减法(还有连减法,破十法本文不讲)。如11-9,要想9加几得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

2.为什么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运用这种方法符合减法的意义。如9+( )=11,因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所以这样能够使加法和减法的联系更密切,学生不至于孤立地认识加法就是加法,减法就是减法,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快,一下子就可以说出得数。但这种方法难度大,对照加法作减法容易,脱离了加法或混合计算时,就可能遇到困难,所以要在加法有一定基础时,再教学减法。

(三)促使学生20以内加减法计算熟练化

1.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表,通过横着看、竖着看,反复进行口算练习,口脑并用,从而对加法和减法表掌握得更加扎实,从而灵活运用。2.通过大量的数字加减法练习与锻炼大脑的反应灵敏度,从而加深学生在应用过程的记忆能力,杜绝填鸭式的死记忆。3.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出发,对于平时的练习方法不断地改进,使其灵活多样,变化多端,比如,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学生相互提问的方式等,通过多次的锻炼,让学生的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使其加快练习的熟练度,切记杜绝按固定的顺序计算和练习。4.练习的过程中做到主次分明,抓住重点,加强练习。5.特殊情况特别对待,对于那些计算有缺陷的小学生,我们要做到少批评,多鼓励,从而使学生齐头并进,避免掉队。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5以内的减法认识。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完全培养好,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而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所以还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注重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我利用故事导入,游戏操练的形式,将新知教授和操练巩固串在一起,变枯燥的数学知识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运用夺旗竞争的比赛组织课堂纪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同时调节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去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而且整节课,学生和老师的精神都很饱满,教师很有激情,学生也很活跃,都能很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得教学的效果良好。

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目标也做得不错,将减法与感恩分享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感恩分享的快乐和礼仪。在教学环节中,时间的分配较为合理,预设了25分钟的学生巩固操练的过程。由于对时间预计较准确,教案的实施也很顺利的完成。板书设计中,功能分区明确,直观,能清晰的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的操练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以内减法》教学案例 篇10

德庆登云小学 刘铁梅

算法有其多样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性。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的方法,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了5以内减法”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现介绍如下:

一、背景

5以内减法是学生学习减法意义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省编义务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这样的: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老师问:5-2=?怎样算?然后师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5可以分成2和3,得出5-2=3。相对来说,由于省却了课堂讨论和多次指名的时间,所以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再经过不同层次的口算练习,达到正确口算的教学目的。但学生在计算时是按老师的方法完成运算,老师向学生提供只有一种可能或一种答案,一题一解,拉着学生按单一的思路进行算法的探索,长期这样训练则容易导致思维僵化,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教材关于5以内减法的教学是另一种形式,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倒数法,5的组成知识和数数法,虽比省编的教学思路有所发散,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新编数学教材,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和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案例

“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甲:看图数数1,2,3 乙:倒数法:4,3 丙:因为5比2大3,所以5-2=3 丁:因为2+3=5,所以5-2=3 戊: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己:5-3=2,所以5-2=3(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

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编排又是新课,那么上一节课没有彻底解决拖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呢?毫无疑问肯定要到课后去补,要给学生“开小灶”。而学生由于当堂知识没有当堂消化,做起作业来,也肯定质量不高,交上来批改后又要订正,又要“开小灶”,引起恶性循环。

三、反思

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 我认为: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有15支铅笔,售出9支,还有几支?学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连减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 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减,还有一根一根地数数法等,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再次,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

5以内的减法评课 篇11

课本86页1~4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計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2个小桶,1号桶内装有1-20的数字卡片,2号桶装有11-20的数字卡片。

四、学具准备

每组2个小桶,1号桶内装有1-10的数字卡片,2号桶放入11-20的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精神可真好,我们先一起来玩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介绍游戏规则

(1)从1号桶里取出两个数,把他们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1号中为1~10的数字卡片)

(2)从2号桶里取出一个数,再从1号桶中取出另一个数,把它们组成一个减法算式,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2号桶中为11~20的数字卡片)

2.师与生示范游戏

师:刚才老师在介绍规则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听得可认真了!谁愿意先和老师一起玩呢?(请一生上)

(1)师找到9,生抽到4。

师:你能用这两个数编一个加法算式吗?

生:9+4=13。

师: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我把4分成了3和1,先算9+1=10,10+3=13。

(2)师抽到8,学生抽到17。

师:你还能把这两个数编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17-8=9。

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10-8=2,2+7=9。

生2:我还可以这么算,我先算17-7=10,再算10-1=9。

师:两位小朋友都说得很棒!计算这些加减法都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准备好的小桶放在桌上,也像老师和同学一样做这个游戏。注意,组成算式后,要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讨论、活动)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很积极,说得很棒。为了鼓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好地玩一玩。

1.摩天轮(第2题)

师:小朋友们玩过摩天轮吗?今天我们玩的摩天轮可跟平时的不一样。控制摩天轮的阿姨告诉老师,这是个聪明的摩天轮,你们只有发现它的秘密,它才能转起来。小朋友愿意试试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6页的第2题)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两个摩天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个摩天轮的最中间都有写字,一个写8+,一个写14-。

生2:我发现,除了最中间的字以外,旁边也写有其他数字。

生3:我想摩天轮的秘密就是把最中间的数加上或减去旁边的数,答案正确了,摩天轮就转动了。

师:××同学可真聪明啊,他找到了摩天轮的秘密。那我们就一起动手,让摩天轮快点转动起来吧。

(学生独立完成)

2.水族馆(第3题)

(1)让学生观察图,弄清题意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摩天轮之谜,接着我们就一起轻松一下,到水族馆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6页第3题的图)

师:水族馆可真大啊,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螃蟹、虾、蝌蚪。

生2:我看到了珊瑚和海藻。

生3:我还看到了海星、贝壳,可真漂亮。

……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虾、蝌蚪,还有螃蟹各有几只吗?

生:我知道,虾有11只,蝌蚪有6只,螃蟹有2只。

师:你的眼力真棒,智慧爷爷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就出了两道问题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图旁边的两道算式)

(2)反馈

师:谁来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生1:虾、螃蟹和蝌蚪一共19只,我列的算式是:11+6+2=19。

师:很好,再请一位小朋友解答智慧爷爷的第二个问题。

生2:虾比蝌蚪多5只,我的列式是:11-6=5。

师:两个小朋友都很聪明,智慧爷爷送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能像智慧爷爷那样,根据水族馆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蝌蚪比虾少几只?

师:谁愿意解答××同学的问题?

生2:11-6=5。

生3:螃蟹比虾少几只?

……

(教师肯定学生提出的符合题意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计算

1.第1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完成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2.第4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

(2)集体交流反馈。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游乐园揭开了摩天轮之迷,解答了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用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做个生活中的小小有心人。

(五)课时作业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712-915-10 3+( )=11

2+97+55+89+( )=11

13-3 12-10 9+919-( )=9

2.比较大小。

在○里填上“>”、“<”、“=”。

2+7○7-24+7○18-9

5以内加减法练习直接打印 篇12

5以内的加法练习题

1)2+1=2)1+2=3)2+2=4)1+4=5)0+4=

6)0+2=7)1+3=8)1+2=9)0+3=10)0+4=

11)1+1=12)4+0=13)1+1=14)2+0=15)1+0=

16)2+3=

21)1+0=

26)1+4=

31)4+1=

36)1+1=

41)0+4=

46)0+4=

51)4+1=

56)2+2=

61)0+2=

66)1+0=

71)0+2=

76)3+1=

81)2+2=

86)3+2=

91)0+2=

96)1+0=

17)1+4=22)2+2=27)3+2=32)1+0=37)4+1=42)2+2=47)0+3=52)2+0=57)1+0=62)1+4=67)2+0=72)0+0=77)1+4=82)0+1=87)3+2=92)0+1=97)4+1=18)1+2=23)2+0=28)2+2=33)1+4=38)0+0=43)2+1=48)0+2=53)2+1=58)3+2=63)4+0=68)2+2=73)3+1=78)2+2=83)1+0=88)4+1=93)2+2=98)1+0=19)1+1=24)4+0=29)3+2=34)1+3=39)3+2=44)4+1=49)2+0=54)4+1=59)0+0=64)0+3=69)1+4=74)3+1=79)4+0=84)2+2=89)2+1=94)3+1=99)4+0=20)3+1=25)2+2=30)0+4= 35)1+0=40)3+2=45)4+1=50)4+1=55)2+1=60)4+0=65)0+1=70)1+3=75)1+4=80)2+2=85)3+1=90)1+4=95)4+1=100)4+1=

1)4-2=2)4-3=3)5-3=4)2-0=5)1-0=

6)3-1=7)5-2=8)3-2=9)4-1=10)1-0=

11)2-2=12)0-0=13)3-2=14)3-1=15)2-1=

16)5-4=17)5-5=18)4-3=19)3-2=20)5-5=

21)3-1=

26)5-2=

31)5-2=

36)2-2=

41)1-0=

46)3-1=

51)4-2=

56)5-2=

61)5-3=

66)3-2=

71)5-3=

76)0-0=

81)5-4=

86)5-0=

91)5-3=

96)3-2=

22)4-0=27)5-3=32)2-1=37)2-0=42)3-0=47)3-0=52)5-3=57)4-3=62)4-2=67)5-3=72)3-2=77)4-2=82)3-3=87)5-0=92)3-3=97)2-0=23)4-1=28)4-3=33)2-0=38)1-1=43)4-2=48)5-3=53)5-4=58)1-0=63)3-2=68)2-2=73)4-1=78)5-1=83)4-2=88)1-0=93)5-5=98)4-3=24)1-0=29)5-4=34)5-2=39)5-4=44)3-0=49)5-2=54)3-2=59)3-3=64)2-0=69)1-0=74)1-0=79)3-2=84)5-5=89)5-4=94)0-0=99)3-1=25)5-4=30)0-0=35)2-1=40)4-3=45)2-0=50)4-1=55)5-4=60)3-1=65)3-2=70)4-1=75)3-2=80)5-5=85)4-1=90)5-2=95)5-2=100)4-1=

1)3+2=2)2+3=3)2+3=4)0+5=5)5-1=

6)2-0=7)1+4=8)2+2=9)3+0=10)1+1=

11)0-0=12)1+2=13)1+3=14)1+1=15)1+4=

16)2+2=17)3-2=18)2+2=19)2+2=20)2-0=

21)3+2=

26)2+2=

31)5-1=

36)0-0=

41)2+2=

46)3+0=

51)5-1=

56)0-0=

61)0+3=

66)5-3=

71)1+4=

76)5+0=

81)2-2=

86)3+1=

91)4-3=

5以内的减法评课 篇1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0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法计算,且刚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较熟练,在上个单元“认识人民币”计算中也有退位减法的.习题,能理解“破十法”的基本含义。但对于100以内的较大数的退位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本课教学内容较难,要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呈现,观察思考,帮助学生从抽象理解到具象化的内化过程,重点要利用旧知迁移,与学具直观操作、对比分析、语言表征等活动相结合,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对算理的感知,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比较、合作交流,学具直观感知等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口算(课件出示)

第一组:48—6 59—9 87—5

第二组:18—9 16—8 12—6

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2.观察两组算式,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二)看图列算式

(三)找朋友

出示数学卡片

请学生在这两个数中选择一个数填入方框,组成算式。

24—= 3()—7=

学生可能列出4个算式,如下:

24—(3)= 3(8)—7=

24—(8)= 3(3)—7=

学生尝试计算,再比较算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现后两个算式是退位计算,引发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进行教学前测,了解同学们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既为揭示课题做铺垫,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知探究体现多样

(一)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课件出示)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课吧,一(1)班体育委员到体育器材室去借足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把信息和问题叙述出来。(课件出示)

3.交流汇报,板书算式。

36—8=

教师追问: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加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二)比较算式,猜测结果。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题中的算式:36—5=与36—8=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36—8”这道题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会出现:“36—5==31”,而“36—8=”个位上的“6”不够减“8”

2.可能有学生会算,保留学生的结果。

教师追问:一定是这个结果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三)利用学具,探究算法。

1.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引导学生拿出3捆和6根小棒,尝试摆一摆来计算如何“减8”。

教师:“6减8不够减,怎么办”?

2.引导学生提出:可以再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

3.同桌合作摆小棒,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6根小棒减8根小棒,不够减,需要“打开一捆再减。”

同桌合作,互相说说如何摆

4.学生汇报用小棒进行计算的过程,老师根据汇报进行展示。

(三)算法呈现,比较优化

1.呈现摆法,直观感知

可能出现两种摆法:

2.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老师根据汇报板书:

3.分析算法,明确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是采用破十法,也就是直接拿出一捆打开中的10根减去“8’,剩下的根数相加;后一种摆法是把打开的一捆10根与原有的根数相加,再减去“8”剩下的数与整十数相加。

(四)整理归纳,小结算法。

1.同桌交流,相互说说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征:把36分成()和(),先算……,再算……,所以36—8=28。

2.即时练习。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1题。(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对照小棒直观图,先在图中圈一圈,整理口算过程,再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通过引导学生操作,经历“6减8不够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为认识“退位”建立直观表象,鼓励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思考,感悟算理,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建立“退位”减法数学模型的形成,实现由抽象到具体感知的过渡。】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出示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课件出示)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2.汇报结果,结合提示语,完整表述。

3.即时练习

20—5= 50—8=

【设计意图:选择的这道练习都是教材上的练习,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没有出示直观图,只提供学生算式的分解式,帮助学生由直观向抽象思考过渡,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深化算理。】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教材第73页练习十六第11题“夺红旗”。(课件出示)

以开火车形式口算各题。

(二)教材第72页练习十六第7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选择的两道练习都是教材上的练习,关注全体参与,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不再感到计算枯燥和无趣,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

上一篇:让高三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几种尝试下一篇:厨房洗碗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