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的财务分析(精选8篇)
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序时循环而动态发生的各项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后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统称,是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主要依据和重要信息。
1、现金流入量:
A、营业收入:按年计算
B、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在终结点清理或中途处置所回收的净值
C、回收的流动资金: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行垫付的流动资金,如存货、购买药剂、材料款、用于防范风险的保险柜里的库存资金与银行账上资金等。
2、现金流出量:
A、建设投资:建设期内的各项费用,包括建设资金的利息。
B、流动资金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垫支的流动资金)
C、经营成本:经营期内为满足正常生产而需用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即:经营成本=总成本―折旧―摊销―经营期发生的建设贷款利息
D、各项税费: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等
3、净现金流量NCF=现金流入量CI―现金流出量CO(未计算时间价值) 当年净现值NPV=当年净现金流量NCF×当期贴现系数(计算时间价值)
(现在一定量的现金按复利计算到未来某一时点的本利和价值称为终值;未来某一时点一定量的现金按复利折算到现在的本金价值称为现值。复利系数的倒数为贴现系数) 二、分析假设
1、类型假设:单纯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完整工业投资项目。 2、财务可行性假设:项目已经具备国民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分析是为进行财务可行性研究。即为可行性研究而做可行性研究,只要指标上可以通过,资金的来源和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可行性研究的需要而做安排。
3、全投资假设:计算现金流量时不区分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即不论资金实际来源是否困难,皆视同可以根据需要如期到位。
4、建设期全投入假设:在给定的建设期内全投入,不考虑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延迟付款等情况。
5、经营期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项目的主要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经营年限与经营期相同。
6、时点假设:资金收付均假定在年初或年末发生,不考虑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分期收付情况。
7、确定性假设:与项目现金流量相关的价格、产销量、成本、费用、税费等均为已知常数。也就是价格、产销量、成本、费用、税费率等数据的测算必须是准确的。 三、评价基本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收益率)ROI=年平均利润/投资总额×100%=(累计的净利润/经营年限)÷投资额×100%。
如有中途投资或分期投资,则可采用加权投资法。如平江项目:(2700×25/25+600×15/25+600×8/25 +300 × 1/25)=加权投资额。
2、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经营期内净现金流量∑NCF等于总投资的时点。
3、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经营期内净现值∑NPV等于总投资净现值的时点。
4、净现值NPV=∑各年净现值NPV(简写∑NPV)=∑当年净现金流量NCF×当期贴现系数=∑NCF×(P/F, R, N)
5、内部收益率IRR:内部报酬率,项目投资实际可以达到的报酬率,即为整个计算期中使∑各年净现值NPV=0的贴现率。
四、项目投资财务分析数据表
1、总投资估算表:资金用途(大方向),资金使用时间,资金来源。(包括流动资金在内)。
2、投资明细表:资金具体投入的用途、数量与金额、时间、型号、产地、资金来源方式,备注等。(不包括流动资金在内)。
3、折旧与摊销表:根据总投资估算表、投资明细表按会计原则核算。
会计科目上明确的固定资产类别采取折旧,其它的非流动性长期资产实行平均摊销(比如排水沟,坝,防渗工程,土方工程等)。办公设备,机械设备等一般使用寿命和计算期都是,其他一般采取与经营计算期一致的平均摊销法(之所以采用平均折旧法,因为前面摊的越多,前面的利润越低,但会使现金流降低;且摊销对所得税有影响,摊得越多,成本越大,利润越小,交的所得税越少。所得税也影响现金流量)。 4、流动资金估算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垫支的流动资金)=现金+存货+应收款项―应付款项
5、收入估算表:以平江项目为例:
6
经营成本,经营期内为满足正常生产而需用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
总成本,包括运营成本,折旧摊销,期间费用(不能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比如办公费用,人员工资、水电等),销售费用(比如广告费,营销费)、财务费用。
固定成本:不经营也要发生的成本,如办公费用,工资与办公相关的水电等。
问题:财务费用的处理
⑴、贷款者与投资项目不是同一个法人主体(或核算主体)时,贷款的财务费用不计入成本估算中。但仍然要计算还本付息表:投资方将可能考虑直接从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还本付息。
⑵贷款者与投资项目是同一个法人主体(或核算主体)时,贷款的财务费用必须计入成本估算中。
该费用与项目的生产经营时无关,不能计算在经营成本中,故不管怎么处理财务费用,只影响投资报酬率,却并不影响项目分析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NPV、内部报酬率IRR指标。
7、损益估算表,以平江项目为例:
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
净利润―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金=净利润×盈余公积金率。国家规定盈余公积金率不低于10%。
8、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以平江项目为例:
现金流入=收入+回收的固定资产残值+回收流动资金(后面两项只在期末计算)。 现金流出=建设投入+垫支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附加税费+所得税。 经营成本=总成本-折旧-摊销-经营期内发生的建设贷款资金利息。 A、关于折现率IC
IC(折现率)是一个风险的概念,未来的风险越不确定,要求的回报率越高,IC要求越大,IC(折现率)反映的是投资机会成本(相当于这批资本投资其他项目时的目标报酬率)的大小。IC贴现系数是根据银行复利计算原理而得来的。IC的取值,一般情况下不能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也不能GDP的速度,但不宜高于资本市场上的报酬率(高风险高收益――资本市场,投机市场),一般情况下略高于GDP的速度为宜。我们一般取10%来计算。IC不影响内部收益率(IRR),当∑NPV>0,内部收益率(IRR)>IC;反之,当∑NPV<0时,内部收益率(IRR)
B、关于动态投资回收期和静态投资回收期
在设定IC的情况下,当∑NPV>0时,静态回收期越短,项目越好,收益越好。
静态投资回收期是不含资金成本的投资本金的回收时间,说明无回报的投资本金(不含资金成本,即不计算资金时间价值)收回的`时间。即为∑NCF(净现流量)=0时的时点。如平江项目:9+建设期1年+(148.7÷468.43)=10.31年。从指标上看,不宜超过计算期的一半。
动态投资回收期,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投资回收时间,即为∑NPV(净现值)=0时的时点。如平江项目:18+建设期1年+(30.84÷93.25)=20.33年。从指标上看,不宜超过计算期的三分之二。
C、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IRR):受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影响,即受净现金流量的影响,同时也受期限的影响,净现金流量越大,IRR升高,时间越长,IRR也会升高。做资料过程中计算期一般取12-。
IRR反映的是资本项目内含的报酬率。即本身使项目收支相抵后的贴现的机会成本率。 计算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净现值)是因为:有些项目如出口企业、高新企业,有所得税(和增值税)返还。分析时一般企业净现金流量(净现值)按所得税后计算。
9、还本付息表。以平江项目为例:
贷款2000万元,展期三年,七年还款期,还贷资金来源不能满足要求(缺口224.72)。
一般来说,每年的结余大于零的方案才是可行的方案;银行根据该表制定贷款计划。 当年备付率=当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当年计划的还本付息数额,该比例大于1安全。
五、修正 1、敏感分析
财务分析的结果是特定数据下的结果,为直观的看到参量(建设投资、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等)变动后目标值(投资报酬率、净现值、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报酬率等)变动的情况,可以用敏感分析来反映。
2、盈亏平衡点(临界点)
盈亏平衡点销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列举十六大以来中国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时,“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被放在首位。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环境污染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据国内外专家和有关机构测算,我国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8%~13%。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从制度上完善克服以上不足。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对环境影响的理论研究及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如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建设项目实施之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从上述数据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与我国现行的企业生产性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不完善有着直接关系。本文首先从环境效果角度分析了现行企业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继而提出了考虑环境成本的生产性项目分析应具备的条件,并设立了具体的评价指标。
1 环保视角下现行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1)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难以让企业事前自我否定财务效益良好但环境效益不良的投资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大体可分为两类:(1)静态分析法有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指标;(2)动态分析包括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涵报酬率等指标。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人们对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认识日益普遍。实务中,投资项目动态分析法在企业应用的比例大幅上升,我国企业进行投资项目分析经常使用的是动态回收期、净现值及内涵报酬率指标,比例分别为70.1%、66.1%、62.4%(李翔,齐寅峰,2005)。这些财务评价指标作为决策的基本准则,虽然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不能全面考虑项目的环境收益,不论是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静态分析法、还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动态分析法,都是以项目有效期内企业主体之内的实际财务收支为指标计算基础,而忽视了项目可能带来的、现有制度下由社会支付的外部环境成本。由于外部环境成本未能计入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而往往使得项目经济评价结果偏离实际情况,不能全面反映项目的生态经济效益,容易造成资源耗费大、污染严重的项目,由于良好的财务经济效益使得企业难以事前自我否定,结果财务分析可行的项目,实施后却带来了大量环境问题,其治理成本不得不由社会承担。
(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项目实施后难以调动企业的环保主动性。按照我国现行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在项目实施之前,都要进行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分析:(1)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由企业按静态或动态投资分析方法自行分析;(2)环境影响评价,则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外部机构负责。两者评价范围和代表的利益不同。后者主要从社会的角度对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进行经济分析;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则有环境保护部门跟踪检查。
但事实上,就企业而言,环境成本包括两部分:(1)内部环境成本,是指由企业承担和支付的环境成本,如排污费、环境破坏赔偿费、环境治理和环境设备投资支出等;(2)外部环境成本,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但由社会负担的成本,如企业的废水排放对清洁水源造成的污染、资源消耗失控使社会环境质量下降等造成的环境危害而引发的社会成本。但目前在我国的环境资源使用中,企业环境成本外部化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如:矿业资源的行政审批使得企业无偿占有矿业开采权而导致其过度开发;资源的廉价或无偿使用制度,使得社会不得不承担起企业开采后留下的矿区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过低的排污费收费标准(据环保部门测算,目前我国由企业支付的排污费仅占治污成本的20%左右)[1];先污后治甚至只污不治的体制,都导致本应由企业负担的环境成本转由社会负担。企业是逐利的,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必然削弱企业在项目实施之后的环保投入,甚至与环保部门做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即使项目实施之前的环境影响测评认为可行的项目,由于企业单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而在项目实施后的环保措施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况且实际操作中还有可能存在项目环境测评人员与企业之间的舞弊行为。
(3)环境成本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不利于项目的环境影响测评和分析。考虑环境成本的生产性投资项目评价分析,最大的难点就是相关环境成本的计量,尤其是外部环境成本,例如工业废气造成空气污染,但不同质量的空气怎样区别其价值?近年来,我国理论研究者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以对环境成本进行货币评估,也探索出了许多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与防护费用法、影子价格法、调查评估法[2]等,这些方法按其计量基础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1)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市价法;(2)以项目对环境造成污染后的清除与损害赔偿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享乐定价法;(3)以预防项目污染所发生的成本为计量基础的或有估价法。
由于上述三类方法的计价基础不同,加之环境成本本身的复杂性、多重性、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同一项目的环境成本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或同一方法由不同的人员计量,其结果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而《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但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环境成本计量方法没有统一标准,这不但增加了项目环境评价分析结果的主观性和风险性,也降低了事后个体项目环境损害评估的认同性,给监管部门的责任认定及量化处理带来不便。
2 考虑环境成本的生产性投资项目分析的基本设想
要确保企业生产性投资项目符合环保和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现存的先污后治的局面,加强环境事前控制,突出企业责任,强化企业在生产性投资决策分析中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对此,本文提出以下设想。
(1)加快推进环境成本内部化进程。企业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是生产性投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关键,只有将项目的环境收支与投资人的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环境损失越大,企业利益越低[3]。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才会自觉地在项目实施之前综合考虑项目的全部环境成本,自觉选择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放弃高污染、高能耗的投资项目,使企业由现在的被迫环保转变为自觉环保。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环境成本内部化进程,把目前由社会承担的外部环境成本按“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由企业支付,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再逐步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以调动企业环保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2)分行业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成本评估标准。环境成本不像其它的生产资源那样,有被大家所公认的计量标准;尤其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生态补偿机制的情况下,期望企业主动、合理的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便于企业项目分析的可操作性及外部监督,可由国家相应部门(如发改委、环保部门),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结合近期的环保支出的历史数据,以法规的形式分行业制定统一的环境成本计算项目、计量方式和计量标准,减少项目环境测评分析时的随意性,增加项目环境分析的公信力,同时也为项目实施后环保部门跟踪检查结果的量化提供了依据。
(3)改变现存的投资项目评价管理制度。为了强化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意识,在环境成本内部化之后,可以改变现存的投资项目评价管理制度,项目的财务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经济评价都首先由企业自身进行;而环境影响具有广泛性、社会性,因此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必须经由经济独立的环境评价部门审核,其流程可类似于企业向外报送的会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核一样,目的是保证其分析报告的正确性。这样,既可以让投资人综合预测项目的生态经济效益,便于方案的选择,又可以让投资人事前掌握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前防范,加强环境成本的事前控制,改变“先污后治”的被动局面。
(4)制定全国统一的生产性投资项目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考虑环境因素的生产性投资方案分析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定性分析。对环境影响很小的行业,可不作环境影响经济分析。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行业,由国家统一规定单位能耗和单位污染指标,超过标准的项目,一票否决;达到指标要求的项目仍需进行定量环境影响分析。
第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指标仍可采用应用面比较广泛的动态分析法,但在指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收支[4]。以净现值法为例,生态净现值可按下式计算:
生态净现值=营业收益净现值+环境收益净现值
式中:R为项目生产经营现金流量的贴现率;r为环境收支贴现率;n为项目的有效期;t表示年限(t=0,1,2…n)。
总体而言,项目的生态净现值越大,效益越好,但具体的方案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1)如生态净现值>0,营业收益净现值>0,环境收益>0,则方案可行,且生态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
(2)如生态净现值>0,营业收益净现值>0,但环境收益净现值<0,从社会效益而言,则应放弃方案,除非企业重新设计项目环境保护投资,直至项目环境收益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方案才为可行。
(3)如生态净现值>0,环境收益>0,但营业收益净现值<0,方案也应可行。但为了提高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政府可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提高项目的营业收益,争取企业上马该类项目。
在生态净现值计算公式中,项目生态净现值大小不仅受经营性收支财务效益影响,而且受项目产生的环境收支的环境效益影响。分析指标既能显示项目综合效益,又能分别反映项目财务和环境效益;既便于方案选择,又便于了解项目环境影响情况,同时还便于项目实施中各项经营成本、环境成本的控制。
由于在动态分析法中,贴现率越大,一定金额的未来现金收支的现值越少,考虑到环境投资效益的滞后性,在指标设计中,不同原因引发的收支采用了不同的贴现率。其中,R应为行业的基准收益率,r取值时可采用较低的贴现率,目的是提高未来环境收支的现值,避免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推迟环境支出,倡导社会更加关注未来的环境收益。无论是经济贴现率R还是环境收支贴现率r,都应由国家按行业和中长期规划规定基本标准,以基准收益率为杠杆调整社会生产资金的流动方向,避免因贴现率过低而使许多项目成为可行,造成重复建设,耗费现有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朱志刚:《迈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张蓉等:《基于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环境成本分析方法研究》[J];《软科学》2004(6):8-11。
[3]王幼莉:《技术经济评价中环境成本内在化模型》[J];《预测》2005(6):78-80。
【关键词】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投资项目;财务分析
3.折旧摊销费用
根据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特点及行业惯例,本项目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不作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项目投资计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摊销采用平均年限法,残值为0,摊销年限18年,运营期内平年每年摊销费用为746.04万元。
4.利息支出
财务模型利息费用的测算采取项目总投资的75%由社会资本通过项目公司负责融资,融资成本为4.90%,运营期等额还本,还款年限18年。项目公司需支付的利息费用为4441.56万元。
5.营业收入
由于本项目为非经营性项目,无营业收入。
6.财政付费
本项目按照合作期限20年,财政在运营期向项目公司支付可用性付费与运营维护付费的方式,计算得出本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8%,政府在合作期限内需要支付的资金之和为28454.11万元。
二、财务测算结果
通过各年度净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计算,得到表3所示的财务测算结果(详细计算结果:政府付费上限财务分析及测算表格分表见表1至4)。
根据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
1.在财政付费上限条件下,本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8%,在后续采购环节中,政府方可通过引入合理的价格竞争机制,进一步降低项目投资回报率,以节省财政资金支出。
2.从静态上看,本项目“最迟”约在合作期第12年实现收支平衡,考虑到合作期限相对非基础设施类PPP项目较短及行业特征,也属于可接受水平。
3.为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政府付费的时间周期——在不超过财政年度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可尽早完成对于本项目可用性服务费的支付。
此外,本项目应该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合理设计可用性付费及运营维护付费标准,以起到激励社会资本切实提供符合设计标准及能力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服务工作,使得政府付费“物有所值”。
500003 基金安信 1.2418 0.22 17.72% 1.25 1.02
184690 基金同益 1.2059 0.1955 16.21% 1.17 1.01
500009 基金安顺 1.1608 0.11 9.48% 1.10 1.05
500008 基金兴华 1.0918 0.091 8.33% 1.04 1.00
184699 基金同盛 1.0735 0.0761 7.09% 1.00 1.00
500018 基金兴和 1.0742 0.076 7.08% 1.00 1.00
500013 基金安瑞 1.0972 0.07 6.38% 1.12 1.03
500011 基金金鑫 1.0617 0.068 6.40% 1.00 0.99
184702 基金同智 1.0518 0.0568 5.40% 1.08 1.00
500016 基金裕元 1.0306 0.0355 3.44% 0.96 1.00
184698 基金天元 1.0179 0.025 2.46% 0.92 0.99
184695 基金景博 1.0092 0.0184 1.82% 0.94 0.99
500001 基金金泰 1.0046 0.016 1.59% 0.95 0.99
184689 基金普惠 1.004 0.0095 0.95% 0.92 0.99
500006 基金裕阳 0.9987 0.0068 0.68% 0.92 0.99
184696 基金裕华 0.997 0.0043 0.43% 0.99 1.00
500005 基金汉盛 0.9915 0.0033 0.33% 0.91 0.91
184712 基金科汇 0.9918 0.0015 0.15% 0.99 0.99
184728 基金鸿阳 1.0021 0.0015 0.15% 0.97 0.97
注:数据截至1月10日。
4.流动性强:低迷的市场环境相应地增加了投资的流动性风险,这已经从庄股的连续跳水现象中得到印证。理论上,散户和中小机构投资者中不存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变现障碍。而保险公司等超级机构投资者在基金市场中恐慌性杀跌的概率很小,因此说基金的整体流动性会保持较好水平。尽管基金的每单位价格变动就会导致1%左右的损失,但综合风险和收益的考虑,流动性仍旧是基金相对与股票的优势。
二、投资基金板块需关注的问题:
1.净值随大盘而变化:由于债券、股票和现金构成的资产组合让基金难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且多数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基金单位净值的变化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非常大,进而是基金市价的变化也要随着大市而波动。但随着基金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基金在资产运用方面的分化日趋明显。一些基金在债券和股票市场间灵活的操作手段对于降低市场风险有很大帮助,因此市场在对基金价值评估中开始注重投资风格的体现。投资者也应该更加关注那些操作灵活的基金。
2.短线市场机会有限:在市场大趋势得不到根本性扭转的前提下,短期内证券投资基金也难以有突出的作为。通常市场的小反弹都出现在超跌股、新股和次新股、ST等板块,而基金板块很少能够单独走出昙花一现的行情,因此寻求短线投机的投资者是不适宜介入基金板块的。
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投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需求前所未有的旺盛。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落后,参与世界市场的程度低,投行在中国的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推进投行的成长,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成了现实的研究问题。在投行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决定因素,即投资银行家,那么,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家和投资银行成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本文论述如下:
一、投资银行与投资银行成长的内涵
二、投资银行成长的决定因素
根据投资银行成长的模型进行分析,可知在风险厌恶条件下,投入风险资产中的财富会随着国民财富的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人们愿意把更多的财富投入到股票、债券等风险资产中去,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无疑人们的投资理财行为,需要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大量的专业化服务,从而促进投资银行业的发展。那么,投资银行成长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呢?
资本金与投资银行的成长。企业的发展需要资本金,投资银行的发展更需要资本金。投资银行是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资本金数量越多,业务空间越大,成长越迅速。资本金越少,成长的速度、成长的规模就会受到限制。合理的资本金结构,既可以促进投行竞争性和成长性的提高,又能提高投行的效率行和发展的稳健性。关于投行资本金的规模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投行提出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投行要定期补充资本金。
业务创新与投行的成长。投行的业务创新包括金融产品、技术、管理、体制等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哪个时候像现在对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的需求旺盛,个人投资理财更是迫切。目前,国内的投行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资本管理,以及二级市场的经纪商和交易商方面,业务范围总体狭窄。面对国内的需求和外来的强大竞争,业务创新成了投行成长的基础和法宝。新业务预示着新的利润增长点,新业务预示着更强大的竞争力。
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的成长。投行是个智慧密集型行业,投资银行成长的基础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投行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技术,而是人。投资银行家从整体上对投行的成长发生作用和影响。投资银行在控制风险、开拓新业务、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投资银行人才。像摩根斯坦利在世界各地仅研究分析员就有500多名,每年研究所花费的资金就高达3亿美元。
技术进步与投资银行成长。从投行发展史上看,技术进步对投资银行的成长具有戏剧性的影响,是投资银行成长中主要的推动因素。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不仅导致了投资银行由早期的汇兑和担保业务到证券承销业务的出现,而且提高了交易的速度,扩展了投资银行经营的地域范围;第二次技术革命不仅导致了投资银行企业兼并和重组业务的兴起,而且使投资银行在社会中的地位得以提高,使投资银行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爆发,诞生了风险投资、股票期权、证券、金融衍生工具等新的金融产品,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和业务范围发生了深刻变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在投行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架构、服务渠道和方式、产品创新、市场拓展、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等发生了颠覆性的发展和变革,使得投行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创新须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持。
公司治理与投资银行成长。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投行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现实中,投行公司治理较复杂。一个有效的投行公司治理必须具备七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以清晰的产权界定为基础;二是投行所有者拥有选择和监督代理人的权威;三是投行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四是根据投行绩效动态确定经理层的收入水平;五是在清晰的制度框架下给予经理层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六是投行的所有权在多元化基础上适度集中;七是具备对投行经营状况变动的开放性和适应性。②
三、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家素质的内涵
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模式,将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全面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中找准工程建设薄弱环节,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促使工期、质量、功能和投资的最佳化,争取最佳投资效果。近年来,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开展跟踪审计,已在实践中彰显出了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某政府投资跟踪审计案例分析,谈谈几个在该项目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对跟踪审计的一些思考及建议。
一、工程项目背景
某政府投资项目线路全长27.7公里,概算总投资154.6亿元,其中工程费用83.3亿元,含建筑工程费55.5亿元、安装工程费9.7亿元、设备购置费18.1亿元。工程总工期为61个月,经招投标土建工程中标金额为50.6亿元,分为28个标段,材料等其他中标金额为16.4亿元,分为18个标段。招投标时间为2009年。
二、跟踪审计情况
我局跟踪审计小组介入的时间为2011年2月份,当时所有项目合同均已签订,除试验标段于2009年开始施工外,其它标段只完成管线迁移及部分工程的土方桩基工程。故本次跟踪审计的重点为建设项目招投标程序、合同管理以及管线迁移工程造价结算的审计,主要的内容是:1.审查招投标的范围是否完整,招投标文件文字表达是否准确,评标办法是否科学,程序是否合法,同时注重审查是否有违法招投标的情况发生。2.合同文件内容是否完整,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合同条款是否合法,签订程序是否合规,合同价与中标价是否一致。3.对供水、供电等管线迁移合同及预结算进行审核。
三、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本工程的审计,发现招投标及合同存在以下问题:
(一)招标清单设置不合理造成多项费用重复计列。
该工程招标清单未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编制清单内容,自行增加了多项费用,造成多项费用重复计列,如招标清单中的环保措施费与清单中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重复计列、施工临时围护费的设置与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重复计列、劳务工保护保险费与综合单价中意外伤害保险费重复计列等,重复计取的合同金额达1947.4万元。
合理的清单项目设置是清单计价的前提和基础,编制工程量清单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严格依据设计图纸和国家相关文件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规程和规范进行编制,不要随意增加计价规范中没有的项目,对需增费用项目应注明用途,不得相互重叠,增加投资金额。
(二)评标办法有待改进。施工单位的投标价中部分项目单价远高于控制价或市场价,如某标段旋喷桩空桩的单价为211.64元/米,远高于45元/米的市场价,但总价仍属最低,按评标办法规定(按投标总价评标原则)仍确认为中标单位。通过经验分析,该项目清单招标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单位有可能采用了项目间的不平衡报价以期达到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目的。
(2)建设方清单设置不合理,为施工单位的不平衡报价提供了条件。
(3)评标办法存在漏洞,不能单纯以总价做为评标条件,同时要对分部分项单价的合理性预以评估。
今后招标应对评标办法做出修正,在总价低价中标的基础上,要求其各单项报价参照定额标准做为控制价,不允许突破,否则做废标处理。同时清单设置应尽量符合实际。
(三)合同条款考虑不严谨。
在对该工程合同的审计时,发现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同条款过于简单,考虑不严密,忽略了风险系数,如合同中材料调差条款约定为:“材差=(延期后各月的市场信息价-原合同工期结束时当月信息价)*1.05*税金”,未考虑施工期信息价与工期结束时当月信息价的差异,容易造成结算纠纷。二是合同涉价条款措辞不当,前后矛盾,给结算和审计带来争议和困难。如基础土方的回填及外运,在合同工程计量与支付条款中规定包含在基础土方的开挖中,不另行计量,但招标清单中又设置了基础土方回填、外运子项,两者相互矛盾。三是一些合同条款与相关规定不相符,如预付款的付款比例、质保期的约定。本工程部分工程预付款的付款为40%-80%,违反了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的规定。” 甲乙方双方应重视合同条款的订立,措辞上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合同条款要遵守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能预料和想到的问题都应在合同中加以明确,减少扯皮,语言要周密,双方责任权利明确具体,合同涉价条款的调整要有明确约定,防止出现歧义。
(四)水、电等管线迁移工程乱取费问题。该项目的管线迁改工程采用直接委托形式,均未招标,管线迁移工程计价除按安装定额套项,配套的费用定额取费后,另计取了建设单位管理费、基本预备费、标书编制费、前期工程费等不应由施工单位计取的费用,共计639.16万元。此问题为普遍性问题,由于供水、供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由相关部门垄断,造成了它工程施工收费随意性较大。随着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水、电等配套工程也越来越多,投资金额越来越大,类似情况如得不得有效遏制,会增加政府投资,加大财政负担。
四、对跟踪审计的思考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摒弃了以往的以事后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强调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克服了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在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方面,从源头上遏制投资领域的腐败行为上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关配套制度有待完善,审计人员的从业水平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要求,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入,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从理论上讲是越早介入审计越好。本工程如果在招投标或签订合同签定前进行审计,效果可能会更好。但在项目审计实践中,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相关专业能力,难以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的跟踪审计重点多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容易忽略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合理的决策已实施,招投标的不足大多无法补救,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够充分、不够明显。
(二)缺乏完善和规范的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由于没有完善规范的跟踪审计操作规程,对跟踪审计的职责、范围、内容和程序等没有明确规定,致使跟踪审计效果要根据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来决定。同一个项目有好几种专业,需要各个专业的审计人员,没有完善规范的跟踪审计操作规程来约束各专业审计人员,就会出现各有各的做法,有的人可能会介入得多一些,有的人可能会介入的少一些,导致降低审计质量,增加审计风险,同时审计的权威也受到影响。
(三)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偏离。跟踪审计是对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频繁地介入,实施审计,提出建议,供相关建设管理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审计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关于建设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跟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专业性。然而,在目前有限的审计力量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风险必然增大。
政府投资审计人员如何通过跟踪审计来确保最大社会效益, 如何扬长避短?下面谈点个人体会建议:
一是跟踪审计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在对重点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时,要区别项目不同情况,明确审计目标,抓住重要环节、关键时点和重点内容以及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审计。跟踪审计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必须有效把握“审计控制点”。所谓“审计控制点”,一般也是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因项目特点性质而有所不同,如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环节,进行不定期地跟踪审计,这些“审计控制点”或是对建设项目的后续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或是对工程造价准确性产生重大影响,或是施工单位常选择做弊而后期难以考证的重要环节,而且根据审计经验,也是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抓住了“审计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审计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要准确定位。要恪守《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把握好审计机关是监督者的角色定位,要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错位”,不能替代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负的职责,也不能混同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部门。要坚持在法定职权内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不能因审计介入时点提前,而去参与项目管理。所以,在跟踪审计中时刻把握审计定位,明确审计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可能出现审计不到位或者错位、越位的情况。
三是重视资料库建设,项目结束后认真研究总结。由于跟踪审计时间跨度大,有的项目会延续几年,在审计过程审计组要重视项目资料库的积累建设,及时收集项目基本情况及相关法规等资料,这样即使遇到审计组人员变动,也可以保持审计工作的延续性,并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一、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财务预测的基础, 只有销售预测完成后才能开始财务预测。企业应对拟投资项目周边的房产以往特别是近几年售价、销售量等进行调查, 结合房产市场的大环境, 预测该楼盘达到可销售状态时的销售前景。在开发项目达到可预售状态前, 企业可参照周边的房价及销售状况结合自身房产的特点, 设计出几种销售方案:如售房价是高开低走或低开高走, 根据楼盘的大小及市场的需求量分析是分阶段推出或全盘推出供大家选择, 什么房价客户可以接受, 销售乐观及销售不景气如何应对, 尾盘折让如何定价等, 从中筛选出有利于销售且风险和收益最能为企业接受的方案, 据以制定出每套房的单价从而预测销售额。
二、成本预测
房地产投资项目成本由建造该项目的开发成本、摊销的期间费用及税金构成。
(一) 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核算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的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由建造房产项目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开发间接费构成。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土地费用的大小是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可行, 是否有预期利润的主要经济指标。目前土地取得的主要途径有:参与土地拍卖竟价、征用土地支付拆迁赔偿费、原政府划拨用地所需交纳土地出让金以及与拥有土地一方采用合作建房等方式取得土地。除了土地成本外, 项目开发成本其他各项费用可依照工程造价预算, 因此土地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项目成本的高低差异。
采用竟拍方式取得土地的, 应实地考察, 对该地块的销售前景、成本费用、现金流等进行可行性研究, 设定竟拍价上限;采用征地拆迁的以政府规定的拆迁赔偿标准测算土地成本;采用原划拨地建商品房交纳土地出让金的, 应用机会成本分析或评估核算土地成本, 测算建造商品房方案是否更优;采用合作建房, 对方出土地、我方出资金, 则以让渡房产的开发成本作为我方取得土地的成本。
房地产开发项目测算时, 必须将房产项目预计地价通过土地面积和允许容积率的换算, 计算出该房产每平米建筑面积的地价。与周边房产同期地价为参照来考量该项目地价的高低。参照比较时要注意由于不同项目的商用面积比例不同, 应进行适当评估, 并转化为可比的口径。
2.前期工程费。房产项目建造施工前发生的各种费用含设计费、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勘察、测绘等费用。高层项目在取得土地开发权前应按规定进行勘探, 搜集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如位于某沿海城市新市区的某高层楼盘正处于断裂带, 由于事先未充分了解其水文地质情况, 交完地价后打桩80米深还找不到基岩, 企业付出巨额的损失。前期费用在整个建造成本中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但前期工作是否作好, 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有时也是至关重要的。
3.基础设施费。房产项目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基础设施费含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通讯等设施费。
4.建筑安装工程费。房产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建筑安装费用。一般来说此费用占建造成本较大的比重。
5.配套设施费。房产项目内发生的按规定应计入土地开发成本的非营业性公共设施费用, 不能通过销售房产得到补偿, 项目测算时预估此费用, 计入开发成本。
6.开发间接费用。核算企业为开发某项目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为开发该项目在国内外宣传、广告费、售楼处经费及资金成本等应由项目直接承担的间接费用。
(二)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由开发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销售费用构成。对于独立核算项目, 期间费用由该项目承担, 对于开发多个项目未能单独核算的, 则视各项目投入产出情况分担, 合作建房的期间费用分担一般由双方合同约定。
项目投资策划时开发间接费与期间费用中资金成本都不纳入投资成本预算范畴, 而是为项目投资报酬率分析及测算企业现金流时使用。
(三) 税金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纳税费一般包括:增值税 (同时从事货物销售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开发企业) 、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占有使用城镇土地的企业) 、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教育附加费。企业应缴纳的税金因投资、经营等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如取得地块后是直接转让土地或自己建造或与他人合作兴建, 房产建成后是直接销售或用于出租或自建自用或售后回租, 合作建房是各自分房还是共同开发共担风险, 所需交纳的税金是完全不同的, 由此引发的企业税收也就大相径庭。税负的减少, 只能依靠投资、筹资、经营过程、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时的精心安排和策划, 而不允许在纳税行为发生时偷漏税。企业根据所选投资经营方式依该方式所适用税率测算出税负, 它也是企业投资策划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利润预测
利润预测是企业确定计划期目标利润并选择实现目标利润最佳途径的过程。测算项目正常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差额即盈利空间, 企业还应进行各因素的变动分析如水泥、钢材、工资、售价、税收等变动时利润敏感程度, 测定其对利润的影响及目标利润发生变动时, 分析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收入、支出。
四、资金需要量及筹资方案
资金需要量预测是企业制定融资计划的基础, 企业所需资金, 一部分来自企业内部, 另一部分通过融资方法取得。企业编制现金预算预测现金需要量, 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不同时间间隔里的现金流入和支出来揭示预期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及其时间表。现金预算的编制要以各项业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为基础即在编制销售收入、开发成本各明细费用、期间费用及税金预算基础上编制现金预算。现金预算的目的在于资金不足时筹措资金, 资金闲置时利用现金, 为企业现金管理奠定基础。企业在确定现金净流量时, 应注意区分只有增量现金流量即企业采纳某投资方案后企业总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才是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 只有与特定决策相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才是相关成本。估计投资方案所需的资本支出, 以及该方案每年所能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会涉及很多变量, 需要各业务相关部门参与。预测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是投资决策分析的首要环节, 各种投资方案分析方法运用必须要以估算出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为基础。
企业筹措资金分为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 不同方式取得的资金成本不同, 投资者要求的回报也不相同, 企业可提出数个资金结构方案, 分别计算出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 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选出最优资金结构方案。
五、投资决策
(一) 运用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由于竞争, 市场经济中各部门投资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每个企业在投资某项目时, 都希望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 因此货币时间价值成为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很多, 如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率、期望值法等。
(二) 考虑机会成本及项目的投资风险
机会成本即企业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 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 而是失去的收益。在决策中它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全面考虑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 以便为即定资源寻求最为有利的使用途径。
高风险带来高收益, 房地产项目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长, 项目成功可为企业带来较高利润, 失败则可造成企业巨大的损失。企业投资策划时应正确估计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三) 利用政策导向
政府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制定发展规划, 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规定有倾斜、优惠措施, 如地价、税金、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一般来说新开发区将是后续几年房产销售的亮点, 企业应有锐利的眼光, 捕捉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subject of traditional investment trouble analysis
GengSuoKui the Shanghai sports institute economic management academy,
Private, the enterprise and the government is the traditional subjec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practice, the three kinds of main body of investment are faced with investment dilemma, which affect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activities.
一、私人人力資本投资所面临的困境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教育投资与医疗保保健为主要内容的私人人力资本投资增长迅速。但以私人为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种种影响。
(一)私人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受到收入的限制
伴随着教育制度改革与个人对于教育、保健等人力资本投资重视程度的迅速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居民个人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受到了收入水平的制约。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城镇居民用于教育与医疗的人均支出从1990年的137.93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2144.46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对应地由10.79%上升到了19.08%。如果考虑到个人收入不平衡、私人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时间上不一致时,部分家庭人力资本投入占收入的比例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甚至达到入不敷出的境况,最终制约了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2007)表示,中国各类学校的二点四亿在校生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经济困难。
个人财富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限制作用,不是我国独有的,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赖武海瑞和韦斯(1974)的研究表明,丰富的初始财富会鼓励人力资本投资,反之,初始财富的不足,会制约私人人力资本投资。
(二)富有家庭私人教育支出比例较低
从经济学上讲,每个家庭在各自的预算约束下进行选择,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在物质消费上是如此,在以教育支出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支出上也是如此。不仅如此,与物质消费一样,教育支出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教育支出的增长比例低于家庭收的增长比率,这种现象在富裕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有调查显示,富有的家庭并没有在人力资本上花费力所能及的支出,从而导致私人人力资本总投入没有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从总体上降低了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三)私人对于人力资本投资存在认识盲区
充分认识个人自身条件及人力资本的成长与运用的社会环境,是高效率的人力投资的决策基础。但由于受到的时间与精力的约束,个人往往不能掌握进行决策所必需的足够的信息,导致在人力资本投资中采取不恰当的投资决策。
以个人教育投资为例。在个人教育投资中,个人不具有关于其能力和教育质量价值的完全知识,同时加之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及投资者对市场认识的不足,投资观念落后于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个人在教育投资上盲目跟风,既不考虑实际情况,也无清晰的投资计划,投资效率低下。
(四)投资风险降低了私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愿望
个人由于受到生命、精力与个人财富的约束,对于未来收入不确定性与投资失败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中所存在着的高风险性,降低了私人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愿望。
国外学者在风险对于人力资本的影响方面所做了研究工作证实了上面的观点。在1990年斯诺和瓦闰发表的《不确定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供给》中指出,如果个体表现出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偏好,那么作为对收益风险增大的反应,人力资本投资会下降。赖武海瑞、韦斯所得出的结论相似。比如,不确定性增加对教育投资具有消极的影响。亚历山大·瑞勒斯研究后也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对个人教育努力和经济增长具有消极影响。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受企业收入的限制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企业,无论其性质如何、规模大小,几乎都希望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生产能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财力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企业顾虑重重,不十分愿意进行这项投资,从而使由企业承担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较低。
即便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有一定的选择性。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在职培训分为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前者具有很大的外部性,相比而言,后者因其外部性小,而成为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本投资方向。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企业投资人力资本时会形成的知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创新、发明,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公共用品的性质。当这些新知识或新方法在单个企业或部门的运用会很快对其他企业或部门产生示范作用,从而形成外部经济效应。
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正的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物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在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上也不例外。由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企业在对于人力资本投资时不能全部取得投资收益,甚至会导致投资成本不能得到补偿而出现亏损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受到抑制,最终造成对于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不能达到合理的水平。
(三)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存在不愿意承担的投资风险
对于企业在开发人力资本中所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存在着在未来时间内不能从企业所获收益得以补偿投资的可能,即企业投资于人力资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会因环境变化、管理制度缺陷、人力资本外流、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不一致而得到加强。
风险的存在,收益的不确定,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时需要谨慎从事,必要时放弃人力资本投资。
(四)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处于两难境界
企业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了员工的知识与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力,并通过提高效率所创造的额外的财富来补偿企业在人力资本开发上的投资。这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机与出发点。
由于个人是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人力资本不能离开个人而游离地存在,人力资本的运用效果最终是由人力资本的载体,即个人,来决定的。当人力资本投资完成后,企业在与培训后雇员的谈判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必须将培训的部分收益给予雇员,减少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可得收益。可见,对于企业来讲,其较强的人力资本投资愿望与谨慎的态度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从而使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上陷入了两难困境。
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并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调查研究就发现,我国国有企业中30%以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大多数亏损企业已基本停止了人力资本投资,部分有能力的企業已放弃或准备放弃岗前或中长期的教育培训。
三、政府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的困境
(一)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受到财政能力限制
政府进行人力资本开发与投资的强度取决于政府的财政能力。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政府将人力资本开发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财政支出持续增长,但即便如此,我国教育经费短缺仍是不争的事实。
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在发展中国家在八十年代中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已达4%的情况下,我国在2008年这一比例也还没有达到4%。即使近期这一比例达到4%,由于我国人均生产率的低下,我国人均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也同样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无法满足人力资本开发的需要。
在政府的各项人力资本投入中,农村教育投入受财政收入的制约最为显著。在目前情况下,要想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部免费制,每个县须增加投入的足够的教育经费。现实情况是:据资料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县级财政赤字面一度高达40%以上,而且越往西部赤字面越大,有的省份赤字面甚至高达60%以上。限于财政能力所限,大部分乡村的中小学校因为严重的经费不足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这也就是义务教育虽然提出多年,但却在许多农村地区还不能做到的原因。
可见在财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片面强调加大政府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多少有些勉为其难。
(二)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方向不具有个人针对性
政府在投资于人力资本时首先考虑到的是整个社会的共同需要,最为关注的是社会对于公平目标的要求以及实现教育的稳定的发展。因此政府投资人力资本的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和初级卫生保健与另外一些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实现的社会环境、制度建设方面。换言之,这种投资是针对全社会而不是针对具体个人,只是从整体意义上去考虑社会的要求,而不太考虑个人需要的特殊性。
同时,政府的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弥补与补充个人与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的不足,因而,其投资方向也仅限于存在社会需要,而私人及企业不愿意投资的或投资效率相对较低的投资领域。
我们知道,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无论是他的体格、智力、性格,还是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政府这种公平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原则,将无法确保个人潜力被最大程度地发掘出来。
(三)政府人力资本投资选择需要回避风险
【项目投资的财务分析】推荐阅读:
项目投资进行财务经济分析的内容12-26
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及融资方案分析11-05
工业投资项目分析12-16
项目投资风险价值分析07-09
投资地产项目分析报告01-04
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09-26
浅谈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现状及政策分析09-12
投资项目经济性分析10-14
《财务管理》项目投资 习题概要07-03
项目投资存在的问题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