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精选10篇)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篇1

教学目标

1.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进行适当的简算。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对《运算律》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汇报交流运算律和运用运算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谈话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运算律和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运算律和简便计算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运算律与简便计算复习课》

昨天的回家作业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对《运算律》这一单元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接下来就同学们的整理情况我们一起对运算律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2、复习运算律及性质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用字母怎么表示这些运算律和性质,怎么用文字表述?你用了哪些实例来证明。现在哪位同学把你整理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①加法交换律

a+b=b+a(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实例说明

②加法结合律

(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学生实例说明

③乘法交换律

a×b=b×a(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学生实例说明

④乘法结合律

(a×b)×c =a×(b×c)(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⑤减法的性质:a-b-c= a-(b+c)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是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⑥除法的性质a÷b÷c=a÷(b×c)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是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⑦小结:

2、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运算律及运算性质整理的非常详细,那怎么利用运算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呢?你能把自己整理的题目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②汇报交流:运算律在简便计算中的使用。(学生举例说明)

84+75+16 25×17×4 700―56―44 810÷(81×5)

③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你举了哪些例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呢?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呢?(一名学生两个运算律)

④小结:看来同学们通过自己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对运算律和性质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那是不是所有的简便计算都需要运用运算律呢?接下来我们就这些知识点一起来整理和复习。

二、综合练习。

1、综合练习1:拆分凑整

25×32×125 232+199 614-402 450÷18 ①出示一个式子157+201,能不能运用加法交换律来进行简算,如果不能你会怎们算,学生汇报,看来通过拆也能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在昨天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楚数据,想好规律。

②学生独立完成。232+199 614-402 25×32×125 450÷18 ③学生汇报交流。

④小结:看来拆分也是简算当中一项重要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

2、综合练习2:拓展延伸(智力大考验)

547+(132-47)768-(68-39)348-36+48 630×5÷63 ① 观察这几道算式,能不能用拆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呢?如果不能改怎么进行计算呢?

②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完成这些题目。

③ 汇报交流方法:特别是348-56+48,提别要提醒学生不要一味的凑整 ④师:通过这几题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呢?

⑤学生回答:在进行简便计算时,不仅要看两个数是否能够凑整,还要看两个数的运算符号;如果没有简便计算的,就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去掉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变号„„ ⑥总结归纳简便计算的四个步骤:读内容、审顺序、看数据、想规律。

过渡:同学们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简便计算,那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复习情况了。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篇2

一、复习的目的要明确

复习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沟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复习却不能理解成简单地重复的学习,或者是大量的练习。复习应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复习时要有深化和提升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案例】二年级下册《数运算》单元复习涉及数运算的主要两个单元的知识,一是《有余数的除法》,二是《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我听过一位教师这样上课:课上发给学生一张练习纸,做一题讲一题,到最后,很多学生明显地已经浮躁,不愿意听了。而另外一位教师却独立放手,先让学生对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还要比一比谁整理得又多又全,这无异于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最后学生整理出这样的表格:

学生自己尝试对知识进行复习与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由厚到薄”的提炼过程,学生对知识复习与整理全过程的参与,有利于形成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这也正是数学知识复习与整理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复习目标要明确

复习课目标的制定比新授课更重要,既不能照搬新授课的目标,也不能照搬课标要求,因为课标是完成学业后要达到的要求,不适合单元复习课或者是专题复习课,缺乏可操作性。再者,目标的制定要与习题一致,即目标设置后要有所评价。复习重点也要在目标中体现。

【案例】二年级下册《数运算》单元整理这一课,课堂目标就是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明晰算理、算法,会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算理、算法,初步学会估算,会用估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设计了完整的练习纸:

通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针对性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发挥了习题的反馈作用。习题形式的变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依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知识前后连贯,理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

三、理清整理复习的流程

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应该十分非常清晰,第一,知识点梳理;第二,基础题巩固;第三,易错题辨析;第四,拓展题提升。

首先引领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知识点的梳理,然后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构建起了知识网络体系、在练习中加强了知识应用的训练。通过易错题的辨析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明白对某一类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过程,就像《数运算》单元整理一样,知识点比较多,对知识应用的范围更是非常的广,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是绝对不能完成全部复习任务的,教师千万不能心急,企图在一节课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导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所以教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复习计划,将全部内容安排在几节课中完成,每节课分别完成什么都要精心设计。教师要下足功夫钻研教材,构建起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对学习的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有很多教师上复习课不备课,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复习课备课需要比新授课更用心、更用功,否则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案例】在《数运算》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有余数除法经常会出现哪些题型呢?

生1:口算题、竖式题……

生2:找规律题,比如△○□△○□△○□……照这样排列,第几个是(),第几个是()。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想象会变得自由,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先是学生对常见的题型进行回顾,然后教师呈现例题,都是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错因的过程中,寻找正确的解题策略。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四、复习课的误区

1.重复上课

简单地把上过的课再重复一次,缺少对知识的有效整理、更缺少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贯通。这样就无法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包办

不敢放手,仍然是一问一答,甚至教师直接代替学生在思考,完全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

3.环节琐碎

讲一点练一点,难成体系,不能整合,同时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

4.练习盲目

缺少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这样就难以实现对知识应用的有效训练,制约着课堂内涵的丰富和效率的提高。

整理和复习,沟通与生长 篇3

一、以整理为主线,沟通联系,感悟思想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一旦将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这里,我们应该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引导学生经历整理的过程,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在整理知识点时,在老师有效的”导”之下,要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整理知识点。

在四边形的认识这个单元,学生已经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但这种认识是分散的,孤立的,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把每堂课的知识置于整体的知识体系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潘老师第一次试上这节课时,就利用了直观形象的集合图,简洁明了地沟通了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以形象化的语言 “四边形的家”、“平行四边形的家”来描述集合,既形象又贴切。在后面找平行四边形的练习中,学生就知道直接从四边形中找,说明孩子们已经明确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我想,这比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更有意义,毕竟三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叫特殊的。这样不仅使学生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感悟分类、归纳、对比等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因而,在交流整理成果环节,教师的引导重在交流整理方法、比较整理方法,进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整理的方法:既要抓知识要点,也要理其关系;既要“求同”——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又要“求异”——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这才是整理的好方法。进而逐层推进,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有了一定体验之下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内化、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使得学生整理意识不断增进,整理能力得以提高。

二、以复习为主流,深化知识、生长思维

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选择例题和设计学生的练习。复习课中例题尽量生活化一些,练习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四边形整理复习课练习的第一关:从分辨四边形到分辨平行四边形。最初设计这道题,是因为在做练习时,学生经常出现不仔细看题的现象。因此我就设计了两道分别找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题,试上时发现二合一更妙。既沟通了二者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细致、严谨的好习惯。第二关:从估长度到围正方形、长方形。这道题也是整合了估长度和图形周长的复习,一题多用。第三关:奇妙的周长。通过对比周长,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变与不变,力求给孩子的思维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三、以生活为主导,拓展提高、延伸课堂

在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都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了阿凡提巧圈地这个问题,我们从课内练习移到课外拓展,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除了有时间方面的考虑,更因为涉及后续面积的知识,但也不是现在就没法解决,如果删去,就像砍掉尾巴,完全可以通过合作探究、适当指导完成。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他们认识到学无止境。

四、以效率为主体,设计合理的课堂复习模式

要提高复习效率,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以往知识上的缺陷得以弥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

在实际教学中应考虑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复习课堂教学模式。如当需要将各知识点串成线、联成片,或者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主讲时,可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又如当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某一单元或某个知识块上的各个知识点,或者利用所学概念、法则、公式等进行练习时,可采用分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模式。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班实际,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彻底摒弃“应试”观念,走出复习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煮夹生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取得实效。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篇4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整节课的流程是学生自己提出复习方案,自己出题,自主探索,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是;其次是练习的容量太少,应该多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给优生做,不要让他们有太多空闲时间。

《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的教学反思

1、在教学例4时,我利用“变一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例4:1.8×2.58+1.8×1.42,我是先出示这个算式:1.8×2.58+1.42。首先让学生判断这道题能否简算。发现一部分学生竟然说能。学生是这样想:1.8×2.58+1.42=1.8×(2.58+1.42),这时,我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象这样简算,我们怎样判断它是否对呢?学生马上指出:A:没有利用任何运算定律或性质。B: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C:可以把原式按运算顺序算出得数看是否与简算的得数相同。接下来,我再让学生想一想,我们怎样修改或补充可以使1.8×2.58+1.42这道题能简算呢?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三种结果:A:1.8×(2.58+1.42)B:1.8+2.58+1.42=1.8+(2.58+1.42)C:1.8×2.58+1.42×1.8=1.8×(2.58+1.42)。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例4的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而且还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小括号的运用,可谓一举三得。

2、学生对于类似题目还是容易混淆。只注意数字,不注意运算符号和根据何种运算定律。例如:5.72+2.5×4.28+4学生容易做成:(5.72+4.28)+(2.5×4)。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想:主要是学生对于各种运算定律还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掌握。其次,把各种运算定律混淆起来。最后,学生由于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分析能力偏低,观察也难于顾全大局,只着眼于数字。

3、在各种教学中,其实我们要注意运用整合观念,从整体来观察。我们的教科书知识显得有点零散,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因此,象简算这种题目,我们可以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我想,这也许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吧?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这节课我强调学生的发言要大声的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呵呵,自我感觉良好,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设计还不够。

1、在学生得出了加法交换律时,没有让学生总结一下研究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让他们去研究加法结合律。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篇5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数学复习课,这节课我们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渗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复习,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们多是机械记忆,缺少灵活的思考。二是,学生不能认真的审题,甚至有的同学不会审题。三是,学生们不能够细心的做题,直接导致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小,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总体来说,学生们在面对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过于马虎、粗心大意,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重点去培养他们对待问题的耐心和细心,引导他们能够认认真真的去学、去做。

通过这次复习,我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复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页整理和复习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逐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着重回顾和整理了本单元的两个重点内容: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交流、归纳、概括、总结等活动,完善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等概念的理解,能用等式的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养成验算的习惯,能够熟练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解答。

2、会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整理,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归纳、概括、判断等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地解方程,正确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并整理每节所学和内容。

简易方程整理与复习提纲

一、复习数学书第44-52页

1、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要注意哪些?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吗?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3、你知道哪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二、复习数学书第53—73页

1、想一想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3、怎样解方程?根据什么?怎样验算?要注意哪些?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5、列方程解决问题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梳理: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方程意义 等式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解简易方程 解方程 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以框架的形式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板书出来,使知识各部分间的联系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查漏补缺

我们明确了所学内容,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用字母表示数

1、注意的地方:

(1)乘号的改写和省略:

出示练习:3×9 n+k×j

a×n

c×4

1×b

a×a

(2)a与

2a 的区别:

解方程

稍复杂的方程

(3)引入:b×b×b怎样表示

2、练习巩固

(1)出示练习第1题:填空

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有()本。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岁。③与整数m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④X的5倍少1.2的数是()。

⑤老师买了5个篮球和6个足球,每个篮球价x元,每个足球y元,一共花了()元。(2)学生汇报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及常用的数量关系

(二)简易方程

1、有关概念的理解

(1)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说,并出示练习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

②2X一1=0()

③1+2.7=3.7()

④15<1十X()

判断。

①4+X>9是方程。()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

③x+5=4×5是方程。()

(2)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学生说,并出示相应练习

2、解方程

(1)让学生说说怎样解方程?根据什么?怎样验算?要注意哪些?(2)练习巩固

解方程带☆的要验算:

☆ X÷8=0.46 X+18=48

☆ 3(X+2.1)=10.5 12 X-9X=8.7

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

审清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确定未知数——列出方程(或算式)——解答(检验)出示相应练习

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适当指出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的联系,能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5、列方程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8米的窗帘布,付了150元,找回42元。每米窗帘布多少元?、(2)学校有排球30个,比足球的3倍少3个,足球有多少个?

(3)小红和小明二人共有科技书62本,小红的科技书比小明的2倍还多2本,二人各有科技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容易出错的地方或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每个人的经验得到共享,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做一个有心人。

三、总结收获。

对今天的学习过程,谈谈你的感受或收获。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学生板演:

教学反思:

数学的知识体系就象一张网,每个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学生往往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成或迁移,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掌握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梳理,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之教师针对性的点拨和多层练习,就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完成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构建。

1.面向全体,开启思维,复习内容具体明确。

复习往往是十分乏味的,怎样将复习中的知识点有效的惯穿起来,这是复习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从知识回顾开始,使这些所要复习的基础知识变成学生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我们已经学习了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引导,同学们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区别、解方程的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等知识进行了回顾。较好地开启了学生的知识宝库,为学生整理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做好了孕伏。

2.自主整理,合作交流,复习过程生动活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比教学知识更重要。

在整理复习环节,课前,我放手让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整理,完成知识的建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技能。复习不是简单的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如果学生能力较弱,对所学知识回生遗忘厉害,课堂上老师组织复习就无法产生共鸣,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收不到好的效果。本节课,学生通过课前对“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知识从我的例子、我的方法、我的提醒、我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自主研究,课中通过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和相互补充以及教师的重点点拨等过程,学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清晰地印象,从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纵观课堂上学生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次次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激动的场面,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成效的。

3.注重辨析,分层练习,复习策略到位有效。

学生自主整理与复习,引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掌握基本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再结合自己平时作业中的错题,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问题,学生有了新的认识,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错误进行辩析。这样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得以发展,学生考虑问题会更理性更深入,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复习课的练习既要兼顾每一个知识点,又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还要防止学生疲乏或懈怠等现

象发生,因此,我以变式练习作为突破口,既覆盖了本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又适合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尝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学习起来负担轻、兴趣浓、效果好。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篇7

一、引导回忆, 整理有关“0的运算”算式

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归纳,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 教师要尽量避免牵着学生走, 如教师出示口算题让学生做, 这样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 先引导他们回忆: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在组内畅所欲言, 安排一人记录,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分加、减、乘、除法板书。如, 板书以下算式:

25+0=25 0+38=38

0+0=0 73-0=73

0-0=0 64-64=0

0×78=0 29×0=0

0×0=0 0÷7=0

二、引导分类, 概括有关“0的运算”结语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并在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地概括、总结出四则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的结语, 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时, 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算式, 想一想:有哪几种运算?可分为几类?然后按四则运算分为加、减、乘、除法四类, 最后根据算式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进行归纳、概括, 总结出有关“0的运算”的结语, 并整理成下表:

学生总结出的结语可能没有这样精练, 但只要意思相似, 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并让学生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在引导学生以结语的形式表达有关“0的运算”后, 还可以让他们再举出一些算式加以验证、说明。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 不要包办代替。

三、举例说明, 突破“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难点

除法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 前面只举了“0衣7=0”一例。诸如“7衣0”“0衣0”等算式, 教材是通过举例, 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很重要, 学生也较难理解, 以后学习分数、比等知识还要用到。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时可按下面程序进行。

首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弄清0不能作除数以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淤除法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 除了“0衣7”外, 你还想到了哪些运算?于0能不能作除数?请举例说明理由。这样,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 有利于突破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如, 教师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的例子:7÷0=□0÷0=□, 问:如果用0作除数, 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分析:①7÷0, 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 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 商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积是7, 一个因数是0, 求另一个因数, 要想0和几相乘得7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7, 所以7÷0商不存在。②0÷0, 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 商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 一个因数是0, 求另一个因数, 要想0和几相乘得0, 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这时指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所以不研究, 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这一结论。

最后, 让学生说说“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说明“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组织练习, 提高有关“0的运算”技能

组织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在引导学生对有关“0的运算”进行系统整理、概括后, 还有必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组织学生当堂练习, 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 提高计算能力。如:

1.看谁算得快:0×28=260+79×0=984×0=0÷35=584-584=6×9×0=69-0=0÷57+43=138×76×0=

小学数学中的整理与复习课 篇8

一、整理与复习课的特征

1、知识的系统化。无论是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学期的整理与复习课或是六年级毕业前的整理与复习课,教师都必须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点—线—面的分类,作纵向、横向或不同角度的分类,进而作知识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2、知识的迁移训练。知识的系统化不是整理与复习课的目的,而是在于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各种学习能力。因此必须针对系统化的知识内容,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编制有质量、有典型的习题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能力训练,使所学的知识能够迁移,并加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各种学习能力。3、突出方法指导。整理与复习课,重要的不是教师讲,而是教师导;不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类,而是指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类;不是教师演示,而是学生训练。要使学生牢固、扎实、系统掌握知识,并能够迁移运用,关键在于突出方法的指导,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4、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课的最终目标要培养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这目标的实现体现在教师本人的创新意识上以及上面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实施上。

二、整理与复习课的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有针对性;2、引导学生自己系统整理,形成系统知识;3、技能和能力训练要求适度,题例有典型性;4、重点突出,容量、节奏恰当;5、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延伸拓展;6、突出学生主体,解疑释难,体现训练过程;7、指导整理与复习的方法;8、注意及时反馈纠正,复习的效果好。

9、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整理与复习课要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整理与复习课在操作时要先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知识的缺漏处和能力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重点内容,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查缺补漏,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2、自主性原则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代替整理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整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3、发展性原则整理与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更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四、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程序

根据整理与复习课的特点、目标要求和教学原则设计操作程序如下:教学导入——知识整理——强化技能——知识扩展——教学评价。1、教学导入。从兴趣入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以生动的言语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整理与复习中去,从而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复习目标的制定要突出复习的重点、难点,明确强化哪些数学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如教学“量的计量整理与复习”时,展示黄果树瀑布及泰山有关画面和数据引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量的计量,为了能更好地运用计量知识,就一起来系统整理与复习——量的计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饶有兴趣投入到复习中去,进而揭示课题,指导说出复习目标。2、知识整理。知识整理主要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系统化。主要操作是先让学生初步进行典型练习,寻找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将零碎的知识系统梳理,综合,从而上升为可感受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整一环节要把握要领,精讲善导,生生、师生合作,在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和方法整理出来。如上例中在这一环节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哪些量的计量,并用手势比划。接着请学生独立用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方法尝试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整理结果,进行全班展示、讨论,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精讲、引申整理结果:总结每种计量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填写书上整理图,完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点剖析等。使学生在整个知识整理过程中既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3、强化技能。学生在知识整理时经过的是典型性的示范练习,并上升为规律和学习方法,知识理解了,但是否独立掌握了呢,所以这一环节要进行强化技能的訓练,包括基本练习,目的是学以致用,检测每一个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知识,人人达标;还包括综合练习,设计变式的,稍有难度的,综合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练习的量要充分、适当,练习的范围要广,练习的方式要灵活,练的过程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意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上例基本练习安排完成书上练习二十八第1题,小组接力形式口答;练习二十八第6题,集体抢答。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八第7题,手势判断;练习二十八第5题,集体练习,说出解题思路。4、知识扩展整理与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所以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让学生发善思维,提出见解性的问题,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上例中设计一个情景:奇特的生日聚会,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生日聚会,然后提出你觉得奇特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善思维,提出问题:从8根蜡烛可以看出小明今年8岁,可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

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教案 篇9

鄂州市太和镇希望小学邓细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在整理中构建“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磁力板、磁力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重现概念。8分钟

1、教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想送大家一句话,师手指大屏幕,请齐读:温故而知新。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对学过的知识要抓紧时间复习,才能有利于后面的学习。)(教我们学习的方法)教师:是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有信心上好吗?(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其实,我是一位不会教书的的老师,但我班的学生数学成绩却非常好,知道什么原因吗? 我班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学生们自己主动探究获取的,不是我教的好,而是他们学的好。这节课,咱们有两种上课方式供同学们选择:一是老师教,你们坐在那儿听就行了,第二种是你们自己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再来帮你们,你们愿意选择哪种学习方法呢? 好,同学们都是有进取心、勇于拼搏的人,老师相信你们,欣赏你们,好,上课!

2、顺承课前对作业的检查,教师让学生抽卡片,请学生用昨天复习的相关知识来描述这个数学名词。(教师举例:“自然数”-像0、1、2、3、4、5、6„„这样的数叫自然数;9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提问、加以补充,并适时贴磁力知识卡:自然数、合数、偶数、因数、倍数、奇数、质数、质因数、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二、概念梳理,形成网络。15分钟

(一)纵向联系,形成知识链。

1、教师:同学们刚才谈了很多,都谈得很好,大家看黑板上零零散散的贴出了这么多卡片,那么这些卡片上写的都是这单元学习的概念,今天的复习第一件事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有关数的概念它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把这些零零散散的概念做一次梳理,你认为哪个概念最重要?你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呢根据他内在的联系和你认为他的数学概念把它整理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图,这事原来干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

2、分组活动。

3、展示交流。

4、师:那么多的概念经过我们集体的智慧把它整理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有关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这样一个网络图,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大家还有问题需要老师帮忙解释吗?你能给大家提出点问题让大家讨论吗?

5、那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认为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的标准(依据)是什么?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黑板上一堆零零散散的那样的有关数的概念的卡片,这么一整理怎么样,清清楚楚,谢谢你们。俗话说啊书越读越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多的概念经过我们集体的智慧把它整理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有关因数和倍数的这样一个网络图。

(二)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

1、热身

现在咱们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同学们会不会学以致用呢?我觉得有必要检验一下,先来个热身?咱们从最简单的数字开始。黑板上有两个圆圈分别表示奇数和偶数的集合,请同学们当爱心志愿者把自己手中迷路的数字送回属于它们自己的家,开始!

2、学生上黑板贴数字。

3、师:同学们真是有爱心、负责任的好学生,把这些迷路的数字都正确送回了家。现在同学们从奇数集合中任意选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你能发现它们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呢?将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一下。

师:谁能回答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师:现在同学们从偶数集合中任意选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你又能能发现它们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呢?将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一下。

师:谁能回答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师:如果从奇数集合中任意选取一个数,再从偶数集合中任意选取一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你又能发现它们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呢?将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一下。

师:谁能回答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

4、师:如果老师将奇数集合换成质数集合,名字变了,集合里面的数字变不变?奇数都是质数吗?哪些数字应该拿走?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5、师:如果老师将偶数集合换成合数集合,名字变了,集合里面的数字变不变?偶数都是合数吗?哪些数字应该拿走?哪些数字可以补充进来?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6、师:如果老师用黑板上有两个圆圈分别表示3的倍数和2的倍数的集合,该怎么放,开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师:6、12、18、24、30这几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该怎么放?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三、综合应用,知识内化。15分钟

闯关游戏:

师:热身做的不错,现在开始练习。智勇大闯关游戏!

第一关:

一、我当小法官:(判断对错)

1、因为18÷9=2,所以18是倍数,9是因数。()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3、2的倍数一定是合数。()

4、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5、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二、选择题

(1)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等式是(B)

A、2×0.25=0.5B、2×25=50C、2×0=0

(2)任意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A)

A、2的倍数B、3的倍数C、5的倍数D、奇数。

(3)两个连续自然数相乘的积一定是(D)

A、质数B、合数C、奇数D、偶数

第三关:填空

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5,这个数是(120)。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质数使等式成立:

第四关:填空

21=(2)+(19)=(3)×(7)=(23)-(2)

第五关、破译电话号码。

在28世纪的M星球上,宇宙神探亨利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破获了一桩特大盗窃案。他们非常高兴,赶紧与失主联系,想不到失主是一位数学家,他在邮局注册了一个古怪的电话号码,让神探们一下子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紧看看吧。

电脑演示。ABCDEFGH

A:既是质数又是偶数。2B: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9

C: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积是9。3D: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E:9的最小倍数。9F: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

G:最小的合数。4H:既有因数5,又是5的倍数。5

你能根据上面的资料帮神探破译这个古怪的电话号码,看哪一队最快!29369145

评价:连外星球的电话号码都猜的这么快,同学们真是太有才了,老师真佩服你们,记住,以后老师就是同学们的粉丝了啊!

四、课堂总结,完善提高。2分钟

1、评价完善: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通过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本单元中,有哪些地方是比较容易出错的,或者是需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说出来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生:谈收获

师: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的温馨提示,你们的提示会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家还有问题吗?

2、课堂总结:

食品工厂与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篇10

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图设计

(一)厂址选择,首先应符合国家的方针政

(二)厂址选择,应从生产条件方面考虑

1、一般食品工厂的厂址选择

向于设在原料产地附近的大中城市的郊区,(1)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食品工厂一般倾个别产品为有利于销售也可设在市区。位,特别是主厂房及仓库的标高更应高出当地历史(2)厂区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

最高洪水位。避免将呀厂设在流沙、淤泥、土崩断裂层上。厂址(3)所选厂址,要有可靠的地质条件,应

应有一定得地耐力。能过高。(4

建筑冷库的地方,地下水位不)所选厂址附近应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没有有害气体、染源(包括污水、传染病医院等)放射性源、粉尘和其他扩散性的污向地区的工矿企业,更要注意它们对食品工厂产有,特别是在上风无危害。厂址不应选在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要求的基础上,留有适当的空余场地(进一步发(5)所选厂址面积的大小,应在满足生产展)。

2(三)厂址选择,应从投资和经济效果考虑、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厂址选择

铁路及水路)

1、所选厂址应有较方便的运输条件(公路、选最短距离为好,这样可减少投资。若需要新建公路或专用铁路时,应

2且水质也应该好

3、有一定的供电条件,以满足生产需求。、所选厂址附近不仅要有充足的水源,而(水质起码必须符合卫生部所颁发的饮用水质标准)废水应经处理后。厂内排除废渣,应就近处理;废渣、废水作饲料或肥料就更好。在一定的排放口排放。

若能利用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1)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应按任务书要求

进行,布置必须紧凑合理,做到节约用地。要求。(2)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量缩短距离,避免物料往返运输。①主车间、仓库等应按生产流程布置,并尽②全厂的货流、人流、原料、管道等的输送

应有各自线路,排。

力求避免交叉,合理地加以组织安③动力设施应接近负荷中心。

厂卫生要求。(3)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食品工①生产车间要注意朝向,保证通风良好。

绿化地带,一般②生产厂房应与公路有一段距离,③厕所应与生产车间分开并有自动冲水设30~50米。

中间设置施。

间。

④对卫生有不良影响的车间应远离其它车屠宰。⑤生产区和生活区尽量分开,厂区尽量不搞(4)厂区道路应按运输及运输工具的情况决定其宽度,不用柏油路面,以保持清洁。一般厂区道路应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而(5)厂区道路之外,应从实际出发考虑是

否需有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设施。相距的距离)应按有关规范设计。(6)厂区建筑物距(指两幢建筑物外墙面

同时合理利用地质、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7)厂区各建筑物布置也应符合规划要求,(8)相互影响的车间,尽量不要放在同一

建筑物内,地利用率。但相似车间应尽量放在一起,以提高场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在总平面中的关系(13)生产车间()仓库(4)动力设施2)辅助车间((5

7)供水设施()全厂性设施6)排水系统 产品方案第三章食品工厂工艺设计

产品方案又称生产纲领,实际是食品厂准备全年(季度、月)生产哪些品种和各种产品的规格、产量、产期、生产车间及班次等的计划安排。在安排产品方案时,应尽量做到“四个满足”

和“五个平衡”“(1)四个满足。”是:

(2)满足主要产品产量的要求;(3)满足原料综合利用的要求;(4)满足淡旺季平衡生产的要求; “(五个平衡”是:满足经济效益的要求。(12)产品产量与原料供应量平衡;)生产季节性与劳动力平衡;((3。(4)生产班次要平衡;)产品生产量与设备生产能力要平衡;

5)水、电、气负荷要平衡。

主要产品及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在确定生产流程时,必须注意下列各点:

(1)根据产品规格要求和部颁标准、行业 标准或企业标准或客户的特殊规格标准拟订;((23)根据原料性质拟订;)结合具体条件,应优先采用机械化、连续化作业线;其工艺流程应尽可能按流水线排布,对尚未实现机械化、连续化的品种,品在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最短,使成品或半成以避免半成品的变色、为保证其产品质量,变味、变质;杀菌的工艺;

最好采用连续杀菌或高温短时假如是需要进行杀菌的食品,(用到设计中;(45))非定型产品,要待技术成熟后,方可对特产或名产不得随意更改生产方法;

食品工厂选择设备的原则(1)直接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容器(不是

指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时可以进行充分的清理、的设计与制作应保证在需要遭污染。

消毒及养护,以使食品免加热处理、冷却、贮存和冷冻食品的设备时,应从(2)除上述总体要求外,在设计用来烹煮、食品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出生,的材质,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3)凡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和管道变形的材料;

理。

(4)设备的设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布局合(5)安装应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与屋顶(天花板、墙壁)等应有足够的距离设排污阀或排污口,便于清洗、消毒,防止堵塞。(6)各类液体输送管道应避免死角或盲端,行:

在具体选择设备时,要按照下列的原则进(1)满足工艺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机械化程度高的设备(2)一般大型食品工厂应选用较选进的、效率高、体积小、维修方便、劳动强度低,并能一(3)所选设备能充分利用原料、能耗少、机多用,备品、备件供应方便;

装拆,造成污染;与食品接触的材料要不易腐蚀,(4)所选设备应符合卫生要求,易清洗、不会对食品工作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酸碱度等)(5)设备结构合理,材料性能可适应各种(6)在温度、压力、真空、浓度、时间、;

速度、流量、液位、计数和程序等方面有合理的控制系统,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的原则((1

2)要有总体设计的全局观点。)设备布置要尽量按工艺流程的顺序来

作安排,集中,务必使生产过程占地最少、生产周期最短、但有些特殊设备可按相同类型设备作适当操作最方便。

到进行多品种生产的可能(3)在进行生产车间设备布置时,应考虑(4)生产车间与其他车间的各工序要相互

配合,保证各物料运输通畅,避免重复往返。((56)必须考虑生产卫生和劳动保护。)应注意车间的采光、通风、采暖、降 温等设施。外,上面可加盖简易棚。(7)可以设在室外的设备,尽可能设在室

生产车间或流水线的卫生控制等级要进行明确的(8)根据生产工艺对品质控制的要求,对区域分划分和区间隔离的规范性。(9)严格执行HACCP(10)、ISO 14000、GMP要对生产辅助用房或空间留有充分的面积

管路设计与布置的步骤

((1)选择管道材料(2)选择介质的流速(35)确定管径()确定管道连接方式4)确定管壁厚度((6(7)选择阀门和管件8)选管道的热补偿器)绝热形式、绝热层厚度及保温材料的选

((911)管道布置()选择管架及固定方式(10)计算管道的阻力损失12)确定管架跨 度(固定方式,靠垫管架附件13)选定管道固定用具根据管架类型,管道(14)绘制管道图(15)编制管材、管件、阀门、管架及绝热材料综合汇总表。

上一篇:碘缺乏健康教育课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