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推荐12篇)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1

“斗琴大战”名垂影史 1900疯狂琴速惊艳众人

《海上钢琴师》“斗琴大战”片段堪称影史经典。爵士乐大师杰利听闻天才钢琴师1900的存在,特意从美国赶到欧洲登船挑战。双方连战三个回合,起初杰利占尽上风,琴声优美动人不负盛名。而处于世俗之外的1900,却由于不理解斗争的意义所在,“消极”对抗,甚至完全模仿起了对方的即兴音乐。直到最后一轮,他被对方的傲慢真正激怒,上演了一段热血沸腾的神手速演奏,最后用滚烫的琴弦把香烟点燃,彻底震撼了所有观众。

时隔20__年,经典佳作以4K修复版形式来到中国。影迷们被无与伦比的观影体验征服:“斗琴实在精彩,在影厅里的视听效果更加震撼!完美!”不少观众表示“在电影院看看到了许多曾经看不到的细节,4K修复不仅带来视听震撼,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电影上映之际,影迷对于4K修复表示非常惊喜,“有生之年系列,4K体验绝佳”。

4K修复版视听美轮美奂 引发中国观众真挚共鸣

《海上钢琴师》11月15日上映以来,首周末获得6400万票房,淘票票评分9.5分,充分证明了中国观众对于这部殿堂级作品的喜爱之情。

4K修复版采用先进数字技术,分辨率大幅度提升,使得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被完美呈现。观众在大银幕上品味细腻美好,更加能够看懂1900“永不下船”的人生故事:“海上钢琴师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弹出了天籁之音,更是因为他对内心、对音乐的无比执着。”更有观众感叹:“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有些人看似孤独却并不孤独,他们有自由的精神世界。”不少观众看完电影都纷纷泪目,“曾经看不懂1900,现在终于看懂了他,却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有生之年系列,去大银幕看才不会留下遗憾”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2

关键词:电影,《海上钢琴师》,生态批评

自启蒙运动以来, 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是牛顿–笛卡尔哲学, 它以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为特征, 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然而, 这种哲学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生态灾难和它自身无法调和的矛盾, 包括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以及人与自身发展的矛盾。此时, 人类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这样, 生态哲学—生态学世界观, 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出现了。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哲学基本问题,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类目标。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哲学思想指导下的文学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当代生态批评开始直面文坛, 逐渐形成了一股独具特色的文艺思潮。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布依尔 (Lawrence Buell) 是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批评家之一, 他认为, 生态批评的任务不仅在于鼓励读者重新亲近自然, 还要唤醒人们关于人类生存的“环境性” (environmentality) 意识, 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只是“所栖居的地球生物圈的一部分”。他指出生态批评的对象“不仅是自然写作、环境写作和以生态内容为题材的作品, 还将包括一切有‘形式的话语’”。“生态批评坚持生态学的颠覆性的信条———相互联系的观念, 将自然、人类、文化联系在一起, 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 探寻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策略, 其根本目的是建构生态诗学体系, 倡导生态学视野, 让它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技术领域, 以便从根本上变革人类文化,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怪圈, 扩展人类的伦理, 开拓人类的观念, 向以生态中心主义的世界观转变, 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蓝图”, 使整个人类能诗意地栖居大地, 心灵能有所依。

我非常赞成鲁枢元教授在《生态批评的空间》一书中提到的, 一个完整的宇宙生态环境不仅包含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 还存在着精神生态。“如果说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其自身的关系。”但对于“物”, 我的理解是一切自然物或人的创造物。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对应于自然生态, 但人与其创造物之间的关系则对应于社会生态。因此, 我想对鲁教授的提法稍作改动 (即“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其自身的关系”) , 并据此来赏析电影《海上钢琴师》。

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 (英语片名The Legend of 1900, 可译为《1900传奇故事》) 讲述了一个生于海, 长于海, 死于海的钢琴师1900的传奇故事:一个男婴被人遗弃在往返于欧洲各国与美国之间的弗吉尼亚号客船上, 被船上一位好心的添煤工丹尼·布德曼收养, 因为男婴被发现于20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 添煤工给他取名为丹尼·布德曼TD雷蒙1900。在添煤工意外死亡后, 只有8岁大的1900再度成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 但添煤工对陆地世界的描述和他自己常年对船上众生相的观察, 使得他与陆地世俗格格不入, 他从不离船上岸。只有那么一次, 为了那位令他怦然心动的少女, 他来到了通往陆地的舷梯中央, 但最终, 他还是选择了永远地留在船上, 即使他知道弗吉尼亚号将被炸毁, 即使昔日好友冒险登船来深情劝说, 他也不愿离开。随着一声巨响, 随着冲天火光, 1900守住了他那有限却又无限的心灵家园。

1 自然生态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1900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大海上, 他在“船一样大的摇篮”里慢慢长大, 在海上他神奇地拥有了不可思议的的音乐才能, 并与音乐一起终生守望着大海。从他坐在弗吉尼亚底层船舱的舷窗深情凝望碧蓝大海的眼神中, 我们仿佛看到了他那像大海一样宽广、自由的心灵。他在海上的传奇一生不就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天籁之音吗?

1900未曾踏入半步的陆地又是什么样的呢?影片为我们展示的最多的是1900眼中的港口城市—纽约, 在这里, 鳞次栉比的楼房一眼望不到边。这是物质财富已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典型镜头。但我们知道, 1900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 这一时期,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带来的破坏已突显, 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水污染, 各种污染噩梦般地困扰着人类, 等到人类意识到这些时, 却再也找不到那个质朴、清新的自然的踪影。

2 社会生态

工业化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加剧了人类社会的贫富分化, 世界上绝大部分财富却掌握在绝少部分国家和绝少部分人手中, 这给诸多社会问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犯罪、经济危机、战争接踵而至。

影片中, 就在弗吉尼亚号船头到船尾这有限的空间里, 透过1900的眼, 我们看到了世俗众生相:赖以生存的土地干涸、妻子和神父跑掉、五个子女死于病魔的会拉手风琴的男人;和年轻情夫一起杀掉丈夫然后携带珠宝逃跑的贵妇;心事重重却又无能为力的年轻男子;浓妆艳抹想变成修女的妓女;穿了别人的衣服偷偷溜进头等舱寻找不可思议爱情、眼睛里闪着美国梦的年轻移民……影片多次将特写镜头给了那些挤满弗吉尼亚号轮船甲板的移民:人群中总有人会“抬起头, 很快地向海上望去, 一看见她 (纽约港自由女神像) , 马上他的脚像生了根, 心也激动不已。”他会转向人群, 手指女神像, 大喊“America (美国) ”。然而, 我们知道, 美国那时也同样尝到了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极度深刻性和空前持久性结合在一起的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 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 使整整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付之东流。其中, 美国退到了1905~1906年的水平。另外, 美国也未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独善其身。这些镜头虽然没出现在影片之中, 但通过影片中人物的叙述 (1900无时不刻不以钢琴为伴, 哪怕战争时期没人听他弹奏, 他也没有停止演奏) 和遭遇 (我敢说, 1900的朋友, 小号手麦克斯决定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肯定是受生活贫困所迫) , 我们是不难理解的。想象一下, 那些将美国视为天堂的移民们真的能在这里实现他们各自的“美国梦”吗?

影片主人公1900的一生更是让我们唏嘘不已:也许是迫于生活的压力, 1900的父母将刚出生的1900丢弃在弗吉尼亚号客轮上, “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 甚至没有生日和家人。他8岁了, 但官方却没有他出生的记录。”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游移于社会之外的恐惧和孤独, 他俨然是个“局外人”—“城市那么大, 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 找一个女人, 盖一间房子, 买一块地, 开辟一道风景, 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 太复杂的判断了, 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 太大了, 它像一艘大船, 一个女人, 一条长长的航线,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 反正, 这个世界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我。”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本应是相互依存的, 可现实中的人们忙于实现各自的梦想, 在高度组织化、体制化、机械化的人类社会中苦苦挣扎, 并逐渐被异化—组织化、体制化、机械化,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越来越大。正是这种与社会的疏离感将1900逼到了只能以海为家的地步, 最终不得不选择与弗吉尼亚号、与音乐一同沉入大海更深处。

3 精神生态

在人类童年时期, 诗歌和艺术就是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 人类和艺术栖居于自然之中。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人却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上, 把自然世界搅了个天翻地覆, 而艺术在这搅动中也逐渐变了味道。音乐可以复制、保存、出卖, 艺术被赋予了太多的世俗价值。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 1900与音乐宛若一体, 音乐就是他的所思、所见、所爱, 音乐就是他存在的理由、生活的方式。他拒绝踏上陆地藉着他的音乐去赢得金钱、地位和美女。当他听到留声机里传出自己刚刚弹奏完的音乐时, 愤怒地将唱片夺回, 最后把它掰成几片。也许他是想用这种方式使音乐与自己永不分离。

影片中有段镜头令人难忘:来自陆地的号称“爵士乐之父”的杰利·罗尔·莫顿上船来和1900斗琴。杰利的钢琴演奏技巧可谓炉火纯青, 可他的音乐却承载了太多世俗的东西:金钱、名望、狂妄。1900的音乐灵感则是来自大海、来自爱、来自心灵深处。这场比赛注定了会以杰利的惨败而告终。当杰利灰溜溜地走下弗吉尼亚号时, 有着音乐灵魂的1900送给他一句“滚蛋吧, 爵士乐”。与大自然和音乐艺术的朝夕相处净化了1900的灵魂, 他的精神是自由的, 面对世俗的东西, 他可以大声说“滚蛋吧, 规矩”、“滚蛋吧, 战争”、“滚蛋吧, 陆地”。

再来想想船上那些想逃离贫困、逃离政治或宗教迫害的移民们, 也许, 在美国, 他们能摆脱贫困、远离压迫, 实现自己的最初的梦想, 但他们能得到完全的自由解放吗?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 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科学理性和工业文明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理想社会, 而是无情地破坏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使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1900, 他浪漫到极致的悲剧故事就像一面镜子, 让我们从中看见现代人追求内心平衡所付出的代价以及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生态危机。也许, 有人会说1900太懦弱, 懦弱得不敢走下弗吉尼亚号, 不敢去适应西方现代物质文明社会。可又有多少人能像1900那样, 为了坚守自己心灵的家园而敢于挑战旧俗陈规、敢于放弃美好的爱情、敢于拒绝名利的诱惑、敢于放弃每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呢?但愿我们人类与自然、精神的关系能像1900与大海、音乐的关系那样和谐、美好, 但愿我们不会像1900那样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实现诗意栖居, 心灵返乡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2]胡志红.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 (3) .

[3]陈民.《西方文学死亡叙事研究》[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论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人性美 篇3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人性美生命主体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要满足和吸引广大观众.就需要具有不同的审美层次或艺术结构。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美感需要,使观众从影片中感受到童话般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感受对梦想的渴望、追求和无奈。只有让各种感情的交织融集到一起,才能使观众不但能审美享受。而且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导演的《海上钢琴师》是这样一部可以引起观众共鸣并为之思考的优秀影作。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构思与表现手段,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于海底的故事。影片中浪漫完美空间、唯美精致的画面、哀婉缠绵的音乐的烘托渲染。为我们展现了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看似虚构的一个艺术家的悲剧中充满了人的生存隐喻,留给观众的却是对人的生命、理想和存在的无尽的思考。

一、人群中的孤独

主人公1 900是个被遗弃在来往于欧美大陆之间的维吉尼亚号巨轮上的男婴,被船上的锅炉工人意外发现并抚养长大。他无父无母,没有国家,生日,家庭,严格说来,他从未出生过。由于害怕被发现作为非法移民而只能躲藏底舱的1900看见的却总是舷窗外鳞光闪闪的海面。工友们友善的调侃和爽朗的笑声,大海的涛声和稚嫩的识字声。这就是1900的童年生活。时间改变了一切。将他身边的人带来又带走,却改变不了这藏在心底的随波荡漾的永恒的风景。不久以后。养父丹尼受伤去世。在为死者举行的海葬场景中。从上等舱隐约传来了乐曲声。当1900循着舞会音乐声从底舱走上船面的时候,钢琴和音乐又构成了他生活的世界,这是一个更为理想和浪漫的完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的脑海中蓄满了兴之所至的旋律、他的指间总有流泻不息的音符。他从来不需要乐谱,因为他有一颗自由纯粹的心。

弗吉尼亚每年往返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总是人来人往,有贵族,移民,偷渡者,医生……,如同一个社会的缩影。镜头里出现的每一张面孔都清晰,带着各自的情绪、身份、梦想奔向自由女神。1900就生活在这样一艘船上,他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用纯洁的心灵去看清人性,看透生活。他从来不需要乐谱,所有的音乐都自然而然地从他那颗自由的心中流淌出来:在颠簸的大风浪中他可以奏出舒缓、安慰的乐曲:也可以在谢利的激怒下弹出如暴风骤雨般的音乐。只要他的双手放上琴键,人们就会在他的音乐才华中沉醉,在其中感受自己那默默的灵魂心声。一次轮船靠岸。人去船空,略显失落和孤寂的1900独自坐在三等舱角落里,在那台立式钢琴上随着思绪轻抚琴键。这时传来一架巴扬(小型手风琴)嘹亮、深情的应和声,一个移民留下来和他谈起了家常往事。妻子和人私奔,全家赖以生存的田地干旱荒芜,孩子们也都因热病死去,只有最小的女儿幸免于难。他谈到了对大海的向往,对新生活的渴望。在这一过程中,1900的琴声一直静静地为谈话伴奏。钢琴上犹如海涛涌动般的沉思曲调,和来自民间的乐器那嘹亮简洁的动机之间,在倾心地交流、对答……人群熙熙攘攘,却没有他的归属。他看、他想、他弹,他的音乐是为弹给别人听的,同时也是弹给自己的。他在音乐中施展他的才华,释放着自我的心灵。他的心随着音乐飘扬在弗吉尼亚的每一个角落.应和着大海的声音在海面上萦绕。

二、难得的友谊

人生的许多机遇都出于偶然。除了马克斯,也许不再有谁知道1900的存在了。在风暴中颠簸不止的船上,马克斯呕吐不止,跌跌撞撞。这时却有人如履平地。来到了他面前,“怎么了Conn,晕船吗?”。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在沉稳流畅的琴声中,三角钢琴带着琴凳上的两人随着船身的摇动和倾斜开始自如地四处滑动。钢琴撞碎了大厅的玻璃,一路撞到船长的卧室。他们两位被罚去锅炉间加煤,躺在煤块上的他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友谊。

年复一年。客轮弗吉尼亚号已报废并即将被炸毁。马克斯匆匆赶到码头告诉他这船随时会爆炸。但1900始终还没找到。马克斯依然坚信1900不可能离开弗吉尼亚号。他在船体上的每个角落放着那成为绝响的音乐,希望因此唤回他的朋友。当等待没有结果时正要离身而去的迈克斯,回望处,看到躲在暗影中的1900,听到了他悠悠的问候:“怎么了Conn,晕船吗?”在这久别重逢的时刻,也即将成为告别的时刻,迈克斯描述着他们共同的未来,然而1900却向他吐露了他的心声:“……我生于船,长于船。世界千变万化,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在有限的钢琴上,我自得其乐,我习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麦克斯。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你最好习惯一下。原谅我朋友,我不下船了。”最终康没将1900劝下来,真正的朋友,连死都尊重了他。

最终,马克斯为了填饱肚子决定卖掉小号。他向乐器店老头讲述故事,向负责拆卸弗吉尼亚号的领班讲述故事。贫困不是麦克斯最关心的问题,他留恋的是弗吉尼亚号。想念的是1900。当麦克斯讲完他的故事,走出乐器店的身影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圆圈里消失时,电影留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结束。一个拥有~技之长的音乐人却在工业文明里成为连生活都难以维系的弱者。正凸现出这个社会的荒唐,也验证了1900当初不选择下船的正确性:这个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

三、对爱情的憧憬

在1900的孤独生活中,也许曾有一次生命中的唯一的爱情插曲。

在1900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名声大振。无数各路唱片制造商纷纷前来淘金,打算借此大发横财。他们不断地用甜言蜜语诱惑1900,终于得到了一次录音机会。当1900坐在钢琴前开始录制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在他30多年的生命里,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动——对女性的瞳憬。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问流淌出的曲调也似水柔情。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这是发自他心底的一支最淳朴、最温柔、最动人的爱的旋律。这份情感透过美妙的音乐被记录在模板上,这张世上仅有一份的唱片,镌刻了他当时的灵感

进发,记录了他仅有的瞬间,和他生命中永恒的纯真与美好。他说,他不想和他的音乐分开。随后拿起刚刚刻录好的模版matrix就跑掉了。实际上,他想将唯一的这张唱片送给这位让他动心的女孩。但尽管事前他对着镜子演练了几遍,依然没有用,面对这样的女孩,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或许他从来都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音乐便是他的一切。

为了心中那美丽的恋情,他决定走下他从未离开过的船。送别1900的场景很隆重,仿佛是在迎接生命重生,而不是离别。在人们的道别声中,1900穿着马克斯送的大衣,风度翩翩,坚定自己的步伐。突然,他停住了,抬头望着远处的城市,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高楼,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再也没有向前迈出一步。就如影片的结尾他所说的,“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到一切。就是看不到尽头。”,“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陌生而无穷的世界令他害怕。他知道自己并不适合那个城市。只有在钢琴的88个琴键里,他才拥有自己的有限的世界,才有自己的意义。于是,他只是把头上的帽子拿下,很潇洒地往空中扔了出去,转身回到船上,什么也没有说。

四、坚守生命的乐园

在1900所处的那个年代,工业文明初现端倪,并逐渐渗透到文化当中。1900有机会可以录制唱片。面对唱片机,1900觉得非常地陌生、荒诞和愤怒。因为他不能允许曲子脱离他而存在。他只打算把唯一的录音送给他最心爱的女孩,因为琴声是他的身体的一部分,他无法割裂这一部分。这种拒绝到底就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潜意识的抵抗。

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类已经在自然其技术运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对自然力量的征服,并未增加他们对生活所期待的令人愉悦的满足,并没有使他们感到更多的快乐。”1900从未下过船,但在这个有限的生活舞台上却早已看尽了陆地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中,人们的欲望总是填不满,并无限扩大。在上船与下船的循环往复中,在熙熙攘攘的乘客中。整个世界就已经被1900一览无余了。1900说,陆上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虚度了很多光阴……所以你们不停到处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1900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边,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也许,拥有了自己的世界和音乐的自由才是他最大的幸福。陆地上的芸芸众生总是看不见自己眼前的所有,却宁愿舍弃一生去忙碌奔波,追逐着他们自己其实也看不见的那些幻想,他们盲目地寻找,换来的或许是居无定所,经历悲欢离合,最终生老病死。而作为一个出生在船上的孤儿,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家。离开这任何一个,他将无法正常呼吸。他无法超越自己的底线,无法否定自己心里真正信仰和追随的那些东西,就算登上岸又有什么意思?大海上维吉尼亚号上的钢琴就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栖息地。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弗吉尼亚号,我们可以与世无争。钢铁森林的城市,就像是一艘大大的船。我们害怕那种琢磨不定,更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架钢琴,整个世界,十指翻动,演奏一生。”

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海上钢琴师》电影是让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是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5

1900(主人公)是一个在船上出生的小男孩,他8岁时无意间弹起了钢琴,立刻爱上了它,并爱上了音乐。1900从不按规定的曲子弹奏,脑子里想这什么就弹什么,他会用钢琴与别人对话,从音乐中就可以听出他的快乐或悲伤。1900在船上度过了大约40年,从没下过船。后来因船坏了,得用炸药炸了它,1900也被炸死了。

我看完影片后深深的被1900的精神所感动,因为1900在死神要光临时,依然坦然面对,他的心中装着音乐。1900为了音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使我感到非常伤心,同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得一生都有许多条人生道路可以选择,一旦选定了一条,你必须为了实现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电影1900观后感 篇6

更多《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体会(点击进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篇大全

2019《海上钢琴师》最新观后感5篇精选

《海上钢琴师》优秀观后感心得精选

《海上钢琴师》800字观后感精选5篇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

海上钢琴师电影1900观后感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电影1900观后感二

“hey kid, give us a tarantells.”这幕一船客要求1900奏琴一曲.他答道,“And you ,show me how tarantells goes paish.不能以此指摘人情的冷漠,可的确是在1900心上又划了道寂寞的伤疤,他的单纯就像游走在琴键上的旋律,给一批批暂局的行人共飨.音乐的萦绕下,人们都浸浴的欣喜的纯粹的音符中,随之徜徉随之跃动.然而时间的步伐却不允许时人停歇,一但到达目的地,余音未止,人去楼已空.这样一个对比,仅留下1900苦涩的笑,禁止了琴弦的颤动,这是他的寂寞.纵使寂寞,1900并未去寻找他那份冲蚀寂寞的快乐——上岸。这是为什么呢?把寂寞卸在他身上的,正是岸上的人们,他们,“chasing some place far away,where there is always summer”,快乐并不在岸上,它只是欲望的一张封面,这个一颗单纯的心,如若掉了世俗的泥淖,他不仅没有快乐可言,连唯一的钢琴天赋都要付之东流。

还有,他与那女孩邂逅时的心动,他一系列举措想刻意接近那个女孩。一幕女孩迎面走来时,他正踌躇着打招呼的方式,二人以擦肩而过,这也是暗示着这份感情的羸弱,一个爱人,当没有相遇,或者没有相识时,都只是彼此的陌生人,一方的心意,于另一方是虚邈的,这点又是何等可悲,爱情方面,想要同分量的付出是永远达不到的。

恩,这就是我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电影1900观后感三

海边的细沙洴澼在湛蓝的浅滩里,微风拂过海面,泛起世间最美的涟漪。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像,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像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流水的声响。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寻找人生的圣地。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们,为我们孕育文明。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海洋的历史就是一段人类的发展史。海洋与中华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拥有者“四海”,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在海上,我们既有过卓越的功勋,也有着屈辱的曾经,但我们相信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经久的回忆在脑海缓缓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圣洁覆盖了一切。曾几何时,我们忘却了一切,以为离开了海。但海与天空一样,包裹着我们孱弱的身躯,用温暖的心为我们付出一切。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海,血液是圣洁的分流,他与我们同在。

詹·耶·沃尔德曾言:日子像纸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来。是的,那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远……

海上钢琴师电影1900观后感四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电影1900观后感五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岁月里,我有着一颗飘荡的灵魂,我将人生看成一种漂流。然而很多时候,我总会发问自己,漂过岁月之河——家是什么?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钢琴师》,名叫“1900”的主人翁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与不舍,就是一种对家的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家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这艘船载着他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太平凡,每天对着的都是那一抹蓝,不停地飘着。然而远航的水手都知道,当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时,他们的心跳是欢快的。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温暖港湾。

他在船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美妙的乐曲,想到哪里弹到哪里。人们在他欢快的琴声中度过一次次难忘的旅程,而他一如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热情迎来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被温暖包围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可以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可以驾驭这种“有限”,在这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可以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可以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选择了家。

家是永远的岸

家是永远的岸。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早或迟,都需要一个家。记得奥运会经典语录里就有菲尔普斯获奖之后的一句:“我要找妈妈!”妈妈就代表着一个家。不论成功与否,家都是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的最佳场所。当船要被拆卸、炸毁的时候,他依旧没有登上岸,他是属于那里的,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永远的岸。他赤条条被人抛到了海上,就注定了他的家在那里。油轮天地里的那份独有的情感,让他觉得无论外边的世界多么纷扰,家,才是一个默默护佑着自己也铭记着自己生命的岸,才是他登上世界的岸。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7

影片以记忆与现实交叉叙事的方式,讲述了钢琴天才1900在远洋邮轮上的传奇人生。无处不在的钢琴声把观众带到了1900年的中心。影片采用了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拍摄手法娴熟大气,时而华丽,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让我这个音乐盲,在三天的时间里,感觉很惬意。

1900年,一名被遗弃的男婴在一艘豪华游轮的头等舱被人用手接水收养。因为他不知道父母的名字,他就按年龄给自己取名为1900。随着1900在船上一天天长大,他在钢琴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长大后,他在船上的乐队里当钢琴师。他认为弗吉尼亚是他唯一的家。他不想从船上下去,到那艘船停靠的繁华城市。他有个朋友吹小号,名叫马克斯,朋友多次劝他说:“你钢琴弹得很好。”你应该到外面的花丛里去,到地里去。”而1900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走下去,甚至为此,他把一生中唯一的爱弄错了,他拒绝下船。

多年以后,迈克尔已经离开了船。他得到了一条消息,说弗吉尼亚号游船要被炸毁了,他记起1900是否还没有下船。他回到船上,演奏1900年的音乐。这个1900真的从一个角落里走出来,遇到了他。他说:“我生在这艘船上,死在船上。”它也在这条船上。我不会下去的。后来,迈克尔很无奈地离开了这艘船,眼看着1900年的弗吉尼亚号被炸成碎片,沉入大海。

这部电影拍得宏伟而深刻。在一些地方,人们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太棒了。

这部电影的音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开始到结束,钢琴、小号和爵士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开头是音乐。吹小号的麦克贫穷时把小号拿到一家商店去换一些钱。当迈克拿着钱把小号交给店主时,他几乎半辈子都不愿意跟着他的小号走。他拿起小号又吹奏了一首歌。他播放的是1900在船上录音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他非常喜欢这个女孩。这个女孩是他生命中唯一的爱。他当时即兴创作了一首歌。这是迈克尔斯知道的一个故事。他也是在船上学的这首曲子。当时他是1900年的顾问。你钢琴弹得那么好,你那么喜欢这个女孩。你为什么不下船和她住在一起呢?此外,你可以过一个很好的生活在土地上有很多钱。

1900听从了建议,收拾好行李,拥抱并向船上的成员告别。1900下了船梯,突然看到了繁华的纽约。他惊呆了。他有点害怕。他突然发现眼前的花花世界不是他想要的;他真正的精神家园不在这里,面对着如此辽阔的土地和如此陌生的世界,他害怕,他不知道该去哪里。回望这艘船,这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家,也是他的精神家园。这里有他的音乐和梦想。土地是可怕的。1900年没有下降。他把帽子扔进海里,向陆地告别。他回到船上。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8

1900是勇敢的,坚毅的,执着的。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我们都想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自己 ,但却又害怕是个与众不同的异类。究其心理,是我们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却不愿意为之而取舍,为之而付出代价。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面写到:“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1900便是那个从头坚守到达理想彼岸的少数人。于这样从头至尾只忠于自己所热爱的人而言,心灵的舒适早已超过现世的安稳。“

这部电影的结局并不符合大众意义的圆满,而一遍一遍的观赏中,却能慢慢从中感受到许多的力量与美好。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9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海上钢琴师》普通人理解不了的幸福金典片没的说!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 一律。《海上钢琴师》普通人理解不了的幸福金典片没的说!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10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1900的人,他出生在船上,不知怎的就被父母遗留在了船上,无意中被船上的挖煤工丹尼捡到了,并取名为1900。有一次在挖煤时,丹尼遭遇意外去世了。1900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楼上的钢琴声,从此爱上了弹钢琴,他一直没有下船,甚至有关部门准备炸掉船之前,他还是死活不肯下去,最后被活活炸死。我认为他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

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有一件事让他变得非常出色,那就是弹钢琴。1900在丹尼去世后开始迷恋钢琴,他有着极好的天赋,一摸就通。音乐就是1900的世界,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他感觉自由自在。他通过不停地观察别人,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来了解人世间的感情,并体现到音乐当中。

我认为1900在弹钢琴时非常自信和无所畏惧。由于1900钢琴弹得太好了,人们很崇拜他,甚至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都向他发起挑战。在挑战时杰利非常傲慢,但1900却沉着应战,在发挥自己最强实力之前,他甚至冒出了一句:这都是你自找的,混蛋。他最后出人意料的表现使大家都震惊了,包括杰利在内。

1900的无所畏惧还体现在他从容面对死亡。1900的好朋友麦克斯经常劝他下船去看看世界。1900每次都说我连个出生证明也没有,哪个人会让一个连名字也不确定的人上岸呢?炸船之前麦克斯劝1900下船,他最终选择了留在船上,和船同归于尽。

同时1900又是一个懦弱的人。炸船前他告诉了麦克斯他一直以来都不肯下船的根本原因:世界那么大,有成千上万种路可以走。我要是下去,就面临着重要抉择。一架钢琴有八十八个琴键,数量是有限的。可用这八十八个琴键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却是无限的,而我在船上就好比只有八十八个琴键,我可以在上面活出各种各样的人生,甚至每天都不一样。如果我真的下了船,琴键的数量是无限的,那么音乐就更加无限,甚至每一秒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到底该怎么选呢?面对下船之后的角色,他害怕了,退缩了,他感到有压力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陌生的世界,很难跨出自己熟悉的小空间。看到这一处的镜头,我难过地为他流下了眼泪。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11

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陆地上;可当他走到铁梯的中间;他停下了脚步;然后回到了船上;

他说:陆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该走哪一条,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那架钢琴太大;我无法弹奏。

他到底在说什么鬼?

首先,会不会真的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做这样的决定,甚至是有这样的经历?

在这地球上存在过的人的数量,从古至今可能已经比我们能看得到的星星还要多,存在过什么样的人一定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说明像钢琴师这类人就是极少数,他的人生经历可能罕见,但与他相同的对生死的选择并不稀少—因为迷茫而选择结束生命。这样的选择从古至今都不稀少。

钢琴师说出的迷惑说不定是大多数在这个星球上生存过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过或正在迷惑中。

曾经没有生活阅历的我多次对自己说,那只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导演只是为了拍一部戏,讲一个故事,再把它拿来卖钱而已。但是隐约中感觉,这并不能说服我自己,其中一定还有什么我不能理解。现在看来,从前是真的太年轻,活得太少。其实钢琴师说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伴侣,房子,怎么活,怎么死,而导演也正是想讨论活法和死法。

面对陌生的真实世界,钢琴师选择让生命随轮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钢琴师的态度是消极的,所有轻生的人都是消极的,如果我们要把”消极”这个概念解释给小孩子听,我们还会说: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说生活有没有正确的生活和错误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们是有相对的自由选择生活的方式,我认为钢琴师也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轮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愿意一直呆在这船上弹钢琴,在我喜欢的地方,做我喜欢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么我觉得这辈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这么结束也挺好。我猜钢琴师就是这么想的。

导演和小说家的确只是在讲故事,但正如美国剧作家罗伯特?麦基所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之所以要用到比喻,是为了让一件复杂的事物更易于理解而用一种更简化和更具象的方式来表达。

钢琴师的故事是一个比喻,钢琴师人物本身也是一个比喻,比喻的是那些因不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而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些人。

电影《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 篇12

《海上钢琴师》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

《海上钢琴师》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销魂的船长,但都可以让梦想远航

《海上钢琴师》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海上钢琴师》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

《海上钢琴师》

音乐是在有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

“那个世界好重 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 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海上钢琴师》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海上钢琴师》

绵延的城市应有尽有,却唯独没有尽头。

《海上钢琴师》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

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

《海上钢琴师》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吉赛贝·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

什么都有。 没有结果。我无法望见的正是一切结束的的地方。这个世界的尽头。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海上钢琴师》

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精神会崩溃的。

《海上钢琴师》

没有城市的尽头。

是上帝的钢琴。

《海上钢琴师》

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

——吉赛贝·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吉赛贝·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

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吉赛贝·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

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吉赛贝·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海上钢琴师》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 ! ”

——吉赛贝·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后扔给我一架有百万琴键的钢琴,百万千万的没有尽头的琴键,那是事实,max,它们没有尽头。那键盘是无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 电影截图(19张)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

——吉赛贝·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

只要你还有一个好故事,以及一个好听众,那么你还没有完。

《海上钢琴师》

真正的朋友,一生仅有的。如果你决定回到陆地,如果你想找回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那么你再也听不到那种天籁。但是,正像他说的那样。“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完蛋,还有一个能够倾诉的人。”问题是,我的故事别人半个字都不会信。

《海上钢琴师》

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

《海上钢琴师》

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有载梦想。

《海上钢琴师》

虽然我们互相笑着说“回头见”,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分离即永别。

《海上钢琴师》

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

《海上钢琴师》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很多光阴。

《海上钢琴师》

尽头在哪里?可以给我看看尽头么?

《海上钢琴师》

别人刻意隐瞒的事情

有时候并不是想害你

往往他们瞒住你反而是为了保护你

所以

最好不要深究

——夜不语《海上钢琴师》

“天啊!你……你看过那些街道吗?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下去该怎么办?你怎么选择其中一条来走?怎么选择“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或者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 ”

在有限的钢琴上,我自得其乐,我过惯那样的日子。

《海上钢琴师》

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

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

《海上钢琴师》

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又载梦想。

上一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辅导教案下一篇:我最想去的地方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