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精选8篇)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篇1

互联网金融较之传统金融,其参与度高、成本低、协作性好、透明度高、操作方便的特性,使互联网金融成为当下发展最快的金融模式之一。巨大的资金交易额和互联网自身安全性低、可控性差等特点相结合,又使互联网金融在高发展背后潜藏着高风险。因此,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势在必行。

一、我国现有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传统金融业搭载上互联网这趟快车融合而成“互联网金融”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中国是人口大国,不论是互联网金融的参与度,影响面还是渗透力都令世界为之刮目相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和发展本就有大堤之势,蚁穴则是相关法律的滞后性和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伴随存在的危险性和局限性。未雨绸缪,针对互联网金融衍生的风险制订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已十分紧迫。

(二)我国现有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业务。2011年,央行首次为非金融机构支付颁发业务许可证,时至今日,其得到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以及所涉及的业务总额已十分庞大。2013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以下简称《存管办法》)明确规定,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代付货币资金属于客户备付金,客户备付金只能专款专用。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缴存至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在满足办理日常支付业务需要后,可以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非活期存款形式存放。同时,支付机构应当按季从客户备付金利息中计提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客户备付金相关损失。支付宝、财付通等主要专注于线上支付,线下则主要是银行卡收单。随着阿里和腾迅推出应用于移动支付的二维码支付,将线上支付与线下的银行卡收单无缝结合,打破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2014年3月14日,由于二维码支付的安全问题,央行下发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的意见函。此外,《管理办法》指出,支付机构应对转账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

2.余额宝。余额宝全名为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是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货币基金。截至目前,投资人数超过股民人数,天弘基金也进入世界前十大基金行列。余额宝兼具商品和金融的属性,可实现消费与理财的功能。当网购时,余额为支付宝的负债,当将余额转入余额宝时,开始计算理财收益。因为银行协议存款利率较高,提前支取不罚息,且安全性高,余额宝现约90%以上的资金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其余是购买短期国债和高级别的金融债和信用债等。随着三大行宣布不接受余额宝的协议存款,余额宝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风险防范。因其90%以上资产配置在银行协议存款,协议存款的波动足以扼住其命脉。不论协议存款收益因流动性宽松或是监管收紧而下滑,余额宝的收益必将随之下滑。一旦这种下滑形成趋势,则余额宝的净流入减少,投资规模及议价能力受到冲击,则会进一步拉低收益率,产品将进入低收益水平的恶循环。此时,机构投资资金集体逃离,加剧赎回潮,使得余额宝的T+0承诺,无法兑现。余额宝采取网上申购与赎回,便捷的同时更容易形成流动性风险。目前,阿里对天弘基金控股51%,为防止流动性风险,余额宝对每日净申购和净赎回都有明确的规定,单日单笔赎回不得超过5万元。与此同时,余额宝的安全性风险也不容忽视。余额宝的惯例是每天早上准时公布收益情况,但在2014年214月12日,收益栏上却显示“暂无收益”。据称是由于余额宝用户快速增长而紧急升级系统,导致收益显示时间出现延后。可见系统性安全风险,也会迅速蔓延恐慌。为余额宝类产品的安全起见,证监会拟对货币基金的风险准备金提出更高、更严要求。

3.P2P网贷。P2P网络贷款指的是通过网络实现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直接借贷。我国最早出现的P2P平台是上海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其采用了欧美典型的中介形式,平台不提供担保。利用网络便捷优势、P2P网贷门槛较低且公开透明,主要面向借款额度低、大银行不能惠及的小微人群。使得来自富裕地区的资金向较为落后的区域流动,增强了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支持。同时对民间高利贷行为进行了有力驱逐。但由于征信体系不健全,为获取投资人的信任,我国的P2P平台大多采用保本模式。如果出现账款逾期或坏账,先由担保机构向投资人偿还,担保机构再向借款人追偿。正因如此,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又大规模倒闭。约有七、八十家平台跑路,引发很多刑事和民事案件。

4.众筹。众筹,指通过互联网个人或小企业向大众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根据众筹的筹集目的和回报方式,可分为商品众筹和股权众筹两大类。

一个众筹项目是由筹资人、平台运营方和投资者完整运作,这三类角色缺一不可。筹资人负责在众筹平台上创建项目介绍自己的产品、创意或需求,设定筹资模式、筹资期限、目标筹资额和预期回报;由平台运营方,负责审核、展示筹资人创建的项目,提供各种支持服务;最后投资者选择投资目标,根据项目设定的投资档位进行投资后,等待预期回报。众筹网站的收入源于对筹资人收费。盈利来源可分为四个部分:交易手续费、增值服务收费、流量导入与营销费用。众筹融资的蓬勃发展在全世界都遇到了共同的问题,即众筹交易的合法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商品众筹多以产品预售形式开展,遇到的法律问题较少。股权众筹的问题主要是不同的国家监管待遇不同,不得不采用各种变通方法来规避风险。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

1.主体资格与经营范围突破现有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专有业务。但从实际业务运行来看,支付中介服务实质上类似于结算业务。此外,在为买方和卖方提供第三方担保的同时平台上积聚了大量在途资金,表现出“类银行”业务即吸收存款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储值功能、接受银行卡的资金充值、支付交易),超出了有关法律法规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且未纳入中国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监管范围,会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可能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

2.在途资金和虚拟账户资金沉淀的风险。在支付过程中,当吸收的资金达到相当规模以后,就可能产生资金安全和支付风险问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中,沉淀下来的在途资金往往放在第三方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中,这部分在途资金,可能发生的风险有:(1)在途资金的不断增加,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信用风险指数加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网上交易双方提供担保,那么谁来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担保?(2)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有大量资金沉淀,如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引发支付风险。此外,在内部交易模式下,涉及到虚拟货币的发行和使用。这超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范围,无法纳入正规银行体系,不能得到监管的资金流是潜在的危险。

(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货币基金的市场风险。虽然货币基金的风险发生可能性最小、发生的风险后果也最小。但由于中国经济下行的可能一直存在,正在进行着经济结构性转型,加大了货币基金投资的一些投资产品的不确定性,这无疑增加了余额宝的市场风险。即便没有突发的经济事件,在利率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下,货币基金收益也会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波动。

2.余额宝的金融监管风险。互联网企业一般不具有金融行业主体资格。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当与天弘基金结合才能成为基金发售主体。但是在一般支付宝用户投资余额宝的过程中,无从了解天弘基金的角色。所以余额宝在规避监管时打了一记擦边球。除此之外,不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类“宝宝”产品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为招徕客户,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开出并保证高收益率。证监会曾发文禁止这一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余额宝的安全漏洞风险。余额宝里的资金被盗用、被恶意转账的新闻随处可见。黑客可以通过余额宝、支付宝应用设计的缺陷,获得余额宝、支付宝账户密码,窃取用户余额。因余额宝本身的功能强大,成为了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诸多安全漏洞的存在,使得投资者的资金始终出入不安全的境地,对于余额宝的自身发展也形成了束缚。

(三)P2P网络贷款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信誉风险。由于缺少必要的信誉监管,许多网络信贷公司都会在资金充裕或资金链断裂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跑路,由于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大且影响恶劣。截至目前,国内已发生数十多起网络信贷公司“跑路”事件。2.法律及政策风险。在2013年11月25日举行的“九部委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对P2P网络借贷行业非法集资行为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主要有三类情况:资金池模式、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非法集资风险以及“庞氏骗局”。但在网络借贷平台的实际操作中,如果监管不当很有可能会构成事实上的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一些P2P网贷公司也正是通过参与资金的运作从而打破了网贷的法律界线,使得公司性质转化为吸储和放款的金融机构。使得P2P网贷公司沦为犯罪的工具。

3.征信系统与信息共享机制缺失。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都没有跟网络借贷行业的信贷信息共享。很容易造成借款者信贷信息的巨大差异,从而打开了同一借款者多处借贷、多处违约的便利之门,出借者对风险识别和控制会受到交易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的影响,更有甚者会阻碍整个网络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在实际运营中,不但没有来自第三方征信机构的信息,也缺乏对借款者有效的违约制约。但在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旗下的上海资信推出了全国首个用于收集P2P网贷业务中产生的贷款和偿还等信用交易信息,并向P2P机构提供查询服务的互联网专业化信息系统。

(四)众筹平台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是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有网贷平台为其母公司融资,网贷平台自身当天借当天还这种形式。二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有:(1)没有依法吸收资金的资格;(2)通过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宣传融资项目;(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付回报;(4)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此外还涉及集资诈骗的风险。这种诈骗主要体现在一些P2P网贷领域,比如创下史上最快“跑路史”的元一创投上线一天即卷款30万跑路。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势在必行。

(一)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范围。系统化梳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对应制定管理办法,从而进行监管。为防范虚拟平台交易风险向实体经济蔓延应加强金融监管相关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并定期监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成立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详细可行的自律规范,加强金融交易信息的披露,从而更好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自律组织的会员合法权益。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二)修订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以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和法律地位,对其准入条件、业务模式、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规范。尤其需要尽快将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纳入监管范围。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安全等互联网金融配套法律体系,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则性内容进行细化立法,系统构建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商、出资方、借款方等参与者进行规范引导。

(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侵害。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权益保护办法,要求互联网机构加强信息透明度,尤其是对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分配和责任承担以及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作出明确规定。此外,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的局面已经显现,所以更应完善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协调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制度。在维权渠道方面,可以成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设立赔偿机制和诉讼机制。利用社交网络,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警示信息的扩散,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综上,互联网金融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的便捷优势无异成为金融界炙手可热的新兴宠儿。在不久的将来,如若互联网金融能够在法律及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之下,兼顾了效率与安全,那势必将会发挥它更大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添注强大的动力。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篇2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机构或金融组织以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 利用互联网作为金融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媒介, 对金融业务相关流程进行重组, 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通过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的逐步重构, 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经营模式。余额宝、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打破了只有传统金融才能吸收存款的界限。可见,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特点与风险

(一)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既具有互联网高度开放性及兼容性特点, 又具有金融业的特点。首先, 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平等、互动、合作的网络特点, 网络效应显著。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开放、互动平台, 通过标准化的服务和合同, 形成互联网金融产品效用随用户数量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的消费者规模经济。其次, 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业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业务虽已经营信息化, 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核心仍然是提供金融功能, 包括支付清算、再分配资源和风险分散等。最后, 互联网金融具有“去中介、去中心”、“扁平化、轻资产”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二)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具有双重性, 既要面临传统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又要面临由于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金融的跨界经营、业务活动的“虚拟性”以及法律与监管的缺失等所带来的隐性风险。大致看来,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网络技术风险、操作性风险和虚拟性风险。

1. 网络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运作, 互联网金融活动的交易信息完全通过网络传输, 然而, 由于网络及计算机自身缺陷或技术不成熟, 病毒、黑客等可能导致网络软硬件瘫痪、信息泄露或被篡改, 这严重威胁到互联网支付密钥的技术管理以及TCP/IP协议的安全性, 致使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信息或资金被非法盗取、篡改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金融、传媒、支付类网站成为仿冒重点目标。

2. 操作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活动的高技术性带来操作性风险。大数据经营、操作主体变换、互联网金融账户授权使用、操作流程设计对网络系统依赖、真假电子货币识别, 以及黑客入侵互联网金融机构放置逻辑炸弹、修改服务程序等致使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性风险无处不在。而且由于缺乏具有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设备, 互联网金融机构使用外部技术支持来降低营运成本, 从而使金融机构无法提供高质量虚拟服务, 也可能引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

3. 虚拟性风险。

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者身份、传递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互联网金融活动信息不对称, 这一方面可能会使互联网金融业务中交易者利用虚假身份信息进行网络洗钱、网络欺诈等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互联网金融平台难以对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的沉淀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管, 引发支付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互联网金融是新时代金融创新的方向, 它不仅使传统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 也使当代金融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 这需要健全完善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操作流程、监管准则和政策措施, 以提高其防范风险的能力。

(一) 完善互联网技术, 构建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

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的基础。加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技术, 不断完善操作系统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金融信息、数据的安全防范技术等,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安全防护体系。

(二) 规范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 构筑操作性风险管理体系

规避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需要严格规范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 不仅要建立互联网信息技术风险评估、管理、预警机制, 还要从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两个层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进行标准化管理,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操作风险的防范机制。

(三) 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监测, 完善业务管理风险动态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统一标准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体系, 营造权责分明、法理明确的互联网金融环境。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中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立完善的网络融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并严格新业务开展报备和审查制度;改造业务开展流程, 优化信息管理手段, 不断规范和改进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的风险管理操作, 推行基于大数据全程追踪和预警的业务管理风险控制方法。

(四)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

完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章程》、《互联网金融自律公约》等互联网金融公约准则,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同时, 还应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安全教育, 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明确风险分配和责任承担, 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1]郭纹廷, 王文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视角.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第2期.

[2]张晶.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潜在风险与应对之策.《经济问题探索》, 2014年第4期.

浅析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风险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从“11.11”的电商大战,再到“微信红包”的用户之争,P2P、众筹、网贷、大数据等互联网金融新模式、新产品不绝于耳。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近似疯狂的“野蛮生长”,存款悄然搬家、用户数量大批流失、金融职能极度弱化。2014年初,国有大型银行最终也按捺不住,纷纷敞开了高贵、个性、差异化服务之门,陆续推出社区金融、金融夜市、直销银行、虚拟信用卡等金融互联网化产品,为“屌丝”、“草根”等互联网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贴身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化应用场景不断的深化与发展,开户过程简化、支付流程快捷、客户体验优化已成为互联网应用创新所遵循的主思维。互联网企业在招揽更多用户群体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收益、违规保证收益、风险提示不足等问题,也为我们的金融安全防范带来了更多的考验。信息泄露、资金盗取、黑客入侵的事件不断频现互联网络,P2P、众筹、网络借贷平台接连上演倒闭跑路情形……

据报道,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王亮,发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有六笔钱转出,但自己未曾操作过,合计金额1997元。近日,另一位余额宝用户李先生也反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余额宝账户中的四万元被转走。

在互联网金融P2P网贷领域。2015年5月,邓某伙同他人创建开办了一家互联网投资公司,利用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P2P业务,并向互联网客户公开承诺3%至4%月息的高额回报。至案发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约1.27亿元,受害人已达1325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9月,国内已有600余家P2P网贷公司出现跑路、无法提现、逾期挤兑、倒闭事件,这些公司遍布全国,造成了庞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账户注册开办、支付验证过程等环节,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其系统建设和业务风控措施比银行低了几个层级。特别是在实名注册、个人征信审查、反洗钱监控等方面,根本就没有相应对策或有效落实。有些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提供的支付控件进行大额资金汇划时,也不需使用UKEY及电子签名等双因子大额安全校验工具,从而引发未经客户授权就从客户账户上划走巨额资金的案件。

我国互联网金融应用服务平台除了蕴含业务经营风险外,其系统建设及技术开发风险同样不容小视。目前我国不少互联网金融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在开展业务的同时,面对高成本的系统研发及网络安全环境搭建,未实施完善的技术安全解决方案。这使得服务器及运营设备在遭到病毒及黑客的攻击时,容易引起客户交易资金损失、客户信息泄露、系统中断运营等情况。如2013年“中财在线”系统服务平台遭遇来自互联网络“黑客攻击”,导致其用户数据大量泄露,造成客户恐慌,出现挤兑现象。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句再也普通不过的传世格言,用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的PK中,一点也不为过。同时,也为我们传统金融企业创新互联网化服务敲响了警钟。传统金融企业在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必须要做到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和业务安全。在创新金融互联化服务时,更需要解决金融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及业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

银行做互联网,本质还是金融。以郑州银行“鼎融易”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为例,他将传统金融特有的“存”、“贷”、“汇”基础业务与中小企业急需的电子商务服务渠道融合为一体。通过建设电商平台、直销银行、金融社交圈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及金融服务功能的打造,不但为商品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提供在线开户、资金归集、代理缴费、融资贷款、闲资理财等直销银行服务,而且开放的服务平台,还将为互联网客户提供商品选购、订单撮合、物流配送、商管库存、信用评级等电子商务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降低了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渠道“触网”成本。同时,金融级别的系统运营环境、安全防范措施、业务风控体系,封闭的资金支付系统,免除了入驻商户及互联网客户对黑客侵扰、网页挂马、数据篡改、服务中断、运营维护等后顾之忧。

一、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运营防护体系

基于互联网运营安全体系建设上,严格按照央行下发的《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中各项要求进行建设实施。通过对防火墙的部署,实现控制网站服务器端口的访问安全;部署防病毒系统,实时进行病毒检测与防护;部署网站安全检测系统,有效对系统漏洞扫描与安全检测;部署网站入侵防护系统,拦截黑客攻击,加强防入侵能力,加固边界安全。实现SQL注入、网站挂马、应用层DOS攻击、Cookie劫持、重要信息窃取、木马上传等多种黑客攻击防范。

二、实现大数据集中与异地灾备

基于信息数据风险控制的建设上,应从3个方面来保证数据的完整与安全性;一是后台数据库大集中建设;二是数据传输加密;三是异地数据容灾备份。

后台数据库大集中建设,采用了金融级数据库安全防护系统,防范了服务平台核心数据资源面临的“越权使用、权限滥用、权限盗用”等安全威胁。

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目前较为主流和成熟的数据传输安全解决方案,通过结合数字证书等各类安全认证机制及传输加密机制共同来保障互联网金融服务系统数据传输安全。

关键数据的丢失、网络环境及服务器停运会中断各项互联网应用服务的运营,可直接造成不可预计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系统数据与金融业务数据一样,应采用了异地数据容灾备份的系统解决方案,以保障了系统的持续安全运营。

三、实施金融级支付安全保障措施

客户交易安全主要是集中体现在服务平台的登陆、支付验证。其安全防护通过3个环节来保障:一是安全环境的检测;二是安全控件的加载;三是用户账户及口令认证。安全环境检查主要是对本地的数字证书及手机动态码进行合法、正确性检测。安全控件加载的作用在于对关键数据的SSL加密,防止用户账号密码被木马程序或病毒窃取,防止木马截取键盘记录。

四、完善金融业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由董事会直接牵头负责,并将该业务纳入全行风险控制体系,成立事业部或独立业务部门及法人公司,具体负责并承担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针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服务流程,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实行开发与运营分离,经办与审查分离,管理与营销分离等岗位分离管理制度建设,有效保障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上各项金融业务及电子商务服务的正常运行。

五、持续的应急计划及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各项业务运营的连续性、高效性,应成立总行级别的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应急处理小组、技术支持小组、事件宣告小组来应对和处理应急事件。并根据事件对系统服务产生影响的程度对事件进行划分并制定应急预案的相应流程。为防止意外事件对业务的影响,制定并实施多个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涉及有意外灾害、电力中断、网络故障、硬件故障、系统软件故障、应用软件故障、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十多项应急预案。

为保障系统服务中断事件发生时,各项应急计划顺利实施,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新业务、新功能的前期调研阶段,充分进行风险点查找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处置上报程序,保证各平台各项业务的连续正常运营和预防风险的发生。并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管理的需要,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对业务新功能的上线进行报备工作,切实做到岗位分离、职责分工、相互监督、协同配合,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职务犯罪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东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9.

[2]陈静,历史的脚步-互联网金融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1998-2001),中国金融出版社,P59.

[3]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 2014年07期,P2-3.

[4]李淼焱 吕莲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 [J],经济纵横,2014年08期,P92-93.

[5]李丽,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视角 [J],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08期,P48-49.

作者简介: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培训 篇4

讲师:谭小芳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课程有哪些?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培训讲师有哪些?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内训师哪位最权威?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培训讲师哪里找?

国内最知名的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务训师是哪位?

欢迎进入著名营销创新专家谭小芳老师课程《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

培训时间:2天

培训地点:客户自定

培训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培训背景:

——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课程您将学习到:《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共分8章,选编44个案例。全书案例基本涵盖了我国现代金融业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国内外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的最新成果。所选案例范围广,代表性强,体现了国内与国际案例相结合、正反经验教训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选取了部分“两难”的案例,增加案例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培训大纲:

谭小芳老师的《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课程主内容概括:

第一节 中国金融业发展及特点

第二节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金融业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要求

第一章 金融宏观调控

概述

案例1 货币政策组合拳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案例2 “两大政策”双管齐下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案例3 以中央银行票据为手段灵活调节流动性

案例4 “花钱买机制”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实现

案例5 以支农再贷款为手段引导“三农”信贷投放

案例6 日本调节国际收支顺差的失误

概述

第二章 维护金融稳定

案例7 广东国投破产案始末

案例8 万里大造林非法集资案件的处理

案例9 个人外汇资金大量流入结汇的监管

案例10 积极防范应对异常资金流入

案例11 美国印地麦克

银行如何进行破产处置

第三章 创新金融服务

概述

案例12 县域事业部制创出了一条为“三农”服务的新路子 案例13 扶贫贴息贷款助脱贫

案例14 小额担保贷款促创业保就业

案例15 国库单一账户服务政府财政性资金收支效果好 案例16 支付结算服务“三农”

第四章 发展金融市场

概述

案例17 小企业如何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

案例18 同业拆借市场融资作用大

案例19 起步晚发展快的市场范例

案例20 CDS、CDO等信用衍生品可以趋利避害 案例21 美国市政债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案例22 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如何规避利率风险

概述

案例23 江苏银行如何成功处置不良资产

案例24 一起农村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范例 案例25 新型融资方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案例26 以外力促使连云港港务局重组上市

第六章 证券业改革与发展

概述

案例27 一起原始股诈骗案带来的警示

案例28 杭萧钢构内幕交易案的查处

案例29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投机经营酿苦果 案例30 美国奥兰治县发债为何破产

第七章 保险业改革与发展

概述

案例31 运用保险手段助推交通事故快速处理

案例32 农业保险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案例33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成效显著

案例34 人保如何为奥运提供保险保障

案例35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范例 案例36 上海地铁四号线“7·1”涌水事故的保险理赔

第八章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概述

案例37 德隆系风险处置始末

案例38 国债“327”事件的启示

案例39 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成功案例

案例40 “个险明星业务员”合同诈骗案带来的深思

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篇5

会计人员风险如何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遇到的金融会计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构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文将详细剖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给出针对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相适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

一、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归结为会计管理风险和会计素质风险,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表现为票据结算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监督风险、结算风险。

其具体表现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达标素质低而导致会计核算风险的产生进而影响了整个决策的失误,从而导致最终商业银行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金融会计风险是当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会计风险中加强会计核算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尤为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进步,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商业银行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因此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控制与防范,研究一套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方案,避免金融会计风险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影响了整体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影响

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多以自身所具有的权利、权威,运用政府权力集中对社会的各种事务进行强制性管理,对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机制下,存在不公平竞争,非正规的金融机构频繁出现,导致菲菲活动猖獗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因此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当地政府本位主义的思想都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建设一套完善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之一,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票据结算机制、会计核算机制、会计监督机制、结算。

比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不健全,有的员工责任心不强,导致联行报单的错发漏发,银行内出现柜员之间混岗的现象,支票等先关票据核算审查不够严格都是因为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而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银行管理体制的优化关乎着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一套完善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系统,不但可以增强银行效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在新经济市场条件下,加强银行财务管理,建立银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实现提高银行管理效率,促进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

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人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就是专业人才的竞争,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或者在风险预测,财务监督上不能严格按照规范实施,甚至参与犯罪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管理质量,增大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的风险,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

在技术上杜绝操作失误,在道德和法律规范上做好自我约束与监督,了解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防范与控制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要求专业人员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培养金融会计高素质的人才,是解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的首要任务,进而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避免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发生的根本保障,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各岗位人员责任的明确分工,坚决杜绝违法犯罪现象,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从管理层次与操作层次进行会计人员的内部管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去摸索创新,积极构建出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会计风险是当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套与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系,对实现银行收益最大化,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李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06:77-78.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篇6

市邮政局市场部、监督监察部、金融业务部:

一、 基本情况

截止9月20日,全县邮储余额17636万元,净增余额1996万元,

完成全年计划的62.37%,点均余额2204.50万元,活期比重31.33%;代理保费38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3.41%,每月代发工资500多万元,每月代收税40多万元,1-9月份无案件发生。

二、自查和剖析检查

1、综合管理

(1)、县局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联席会议领导重视,按期和定期召开,会议议题明确,经营思路清晰,措施要求具体。

(2)、局长按期和定期召开了储汇资金票款安全联席会议,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和要求。

(3)、分管局长按月填报检查报告书,并按月对储汇稽查员、农村邮政检查员、安全保卫人员、储蓄会计的检查报告书均进行了审签,提出了建议意见及要求。

(4)、储汇稽查员的履职情况:

按年制定了储汇稽查计划,认真开展了储汇稽查工作,并认真填写了原始稽查记录、稽查记录1-9表, 按月填报了储汇稽查报告书,检查网点有走访用户记录。

(5)、安全保卫的履职情况:

按月填写了安全保卫检查报告书,检查内容齐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敢于逗硬考核;

(6)、农村邮政检查员的履职情况:

按月填写了农村邮政检查报告书,检查内容较为全面,查账记录齐全,对代办所、投递人员的检查较落实,有走访用户记录。

2、检查储汇会计和储汇出纳的检查:

(1)、核对7-8月份邮储、电子汇兑银邮余额、7-8月份邮储、电子汇兑资产负债表银行余额,银行对帐单余额,出纳银行日记帐余额、出纳收支日报余额,帐帐相符。

(2)、检查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印鉴管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由储汇出纳保管,出纳印鉴,会计印鉴由各自管理,财务提款专用章由局办公室秘书保管;建立购买支票登记簿,作废支票及时上交会计,现金转账支票连号使用,储汇出纳账簿无挖、刮、擦、补,账页无撕毁现象,改账符合要求。

(3)、会计每月到银行领取对账单,按月对银行账单进行勾核。

(4)、会计未按频次对网点业务指导和检查。

4、金库管理检查:

(1)、现场盘点出纳库存现金账实相符。

(2)、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簿”,但金库、票库值守由于条件所限未落实双人二十四小时值守。

(3)、储汇出纳和综合出纳轮岗,金库内铸铁保险柜钥匙交接未在钥匙交接本上登记交接。

5、储蓄事后监督,电子汇款事后检查:

(1)、储蓄事后监督:盘点重要空白凭征管理账实相符,密码设置严密,管理完好,审核勾核不到位,报表有漏加盖审核人员名章的.情况。

(2)、电子汇款事后检查:盘点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对手工网点收汇、兑付及时进行了补录,审核勾核不到位,报表有漏加盖审核人员名章的情况。

6、中间业务检查:

(1)、代发养老金。代发工资由委托单位先将代发的资金转入县局指定的账户,出纳收到进账单后,将单位代发的细表交给网点,网点通过中间业务平台做代字业务处理。会计、出纳做相应账务处理,每月代发工资500多万元。

(2)、代理保险业务,各网点按天缴款,会计按天收款,凭证次日结清,截止9月15日共计代理保费383万元。

(3)、代收税款,建立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通过现金收缴和储蓄代扣进行,按月与税务部门结清账务,每月代收和储蓄代扣税款40多万元。

7、押运钞管理:

(1)、现场检查运钞车车况较好,运钞中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未

搭载无关人员。

(2)、防爆枪、弹分管落实。

8、县局中心机房管理:

机房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监控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上墙,严格执行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机房制度。

9、储蓄联网点的剖析检查:

(1)、大石支局:

A、银行余额113097.44元,核对银邮余额相符,支局无手工银行日记账。

B、密码管理:己按规定设置储蓄台席“三级”密码和电子汇兑密码,但执行有一定差距,现场检查储蓄普柜、综柜是普通柜员一个人掌握使用,三级密码成了二级密码,存在安全隐患。

C、大额存取款预约登记不规范,无大额存取款登记,新开卡登记簿7月―9月无记录,现场检查营业情况处理业务质量较差。

(2)、孔京支局:

A、按月按频次对支局进行了安全防范设施检查,按月召开了内控制度学习,但学习记录不全。

B、金库管理,己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簿”,但在执行中有一定差距,经手人姓名字迹潦草,金库、票库钥匙交接登记不及时。

C、支局长履职情况,未按日及时审核缴拨款单、储蓄日报单和电子汇款日报单,缴拨款单签字潦草,对盘点现金查账节目不全,未对储蓄查帐,乡投员有时利用逢场天有坐堂收费现象。

D、大额存取款登记与大额预约登记不符,未严格按大额预约登记制度执行,营业室现金超限未放入铸铁保险柜。

E、执行储蓄“三级”密码管理较差,普通柜员和综合柜员是一个普通柜员保管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3)、吴东支局:

A、储蓄营业员执行离柜签退或正式签退制度较差。

B、金库管理,已按规定建立金库“五大簿”,但在金库、票库出入库人员登记方面不规范,经手人姓名字迹潦草,出入时间不符。

(4)、双福支局:

A、金库管理,已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簿”,但执行有一定

差距,现金出入库登记簿未放入金库内的铸铁保险柜,金库内的铸铁保险柜未关锁,金库内存放有包裹和分发的报刊杂志,造成有其他工作人员进入金库。

B、大额存取款登记和预约登记不符,预约登记已按规定执行,

但大额支付未登记。

(5)、清江支局:

A、支局长履职情况:支局长未按频次进行履职检查记录,对

代办所、投递员未按频次进行检查,无走访用户记录。

B、乡投员、代办员到支局报帐未将结存委托代存单带到支局

销号核对结存数。

C、营业室卫生较差。

(6)、桂花支局:

A、支局长履职较差,未能规定检查频次对代办所投递员进行检

查和业务指导,未按日审核储蓄和汇兑日报表,对业务检查频次不够。

B、金库管理: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薄”等,但现金出入登

记未放入铸铁保险柜。

C、乡投员、代办员到支局报账未将结存委托代存单带到支局销

号核对结存数。

(7)、新新支局:

A、现场盘点金库结存现金和营业现金账实相符。

B、储蓄、电子汇款、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

C、支局长履行检查内容不全,检查频次不够。

D、按规定建立了金库“五大薄”,但执行有一定差距,金库进

出入登记未按实际进出入频次登记。

(8)、县局邮政班:

A、班长的履职情况:对储蓄日报表和电子汇兑日报表,缴拨

款单审核不很落实,对安防设施的检查和查账频次不够。

B、营业室内的铸铁保险柜未使用密码。

C、未严格执行大额取款预约登记,大额预约登记与大额支付登

记不符。

三、整改要求及处理情况:

通过这次自查和剖析检查,我局各级各类人员在履职方面、在执行规章制度方面、在处理业务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县局要求,各级各类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存在问题即时整改,强化逐级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逐级的监督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现金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金库的管理、对出纳金库库存现金的管理,加强储汇资金的调拨管理。同时,对这次检查中存在储蓄“三级”管理密码不落实和执行签退制度不落实的支局进行处罚,决定扣发清江支局100元,扣发桂花、新新支局各50元生产奖金。希各单位引以为戒,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预防和控制储汇资金案件的发生,为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经营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努力。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篇7

1、含义。

我国《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事实上, 股权众筹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渠道而进行融资的模式, 创业公司通过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 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而获得未来收益。客观地说, 股权众筹与投资者在新股IPO时申购股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 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 股权众筹主要指向较早期的私募股权投资, 是天使和VC的有力补充。

2、参与方式。

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 (试行) (征求意见稿) 规定, 股权众筹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平台以非公开发行方式进行, 平台应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 不得公开或采用变相公开方式发行证券, 不得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融资完成后, 融资者或融资者发起设立的融资企业的股东人数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3、参与主体。

股权众筹参与主体由筹资人、出资人和众筹平台三个组成部分, 部分平台还专门指定有托管人。

(1) 筹资人:筹资人又称发起人, 通常是指融资过程中需要资金的创业企业或项目, 他们通过众筹平台发布企业或项目融资信息以及可出让的股权比例。股权众筹筹资方应为小微企业, 应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 不得误导或欺诈投资者。

(2) 出资人:出资人往往是数量庞大的互联网用户, 他们利用在线支付等方式对自己觉得有投资价值的创业企业或项目进行小额投资。待筹资成功后, 出资人获得创业企业或项目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股权众筹融资活动风险, 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 进行小额投资。

(3) 众筹平台:众筹平台是指连接筹资人和出资人的媒介, 其主要职责是利用网络技术支持,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将项目发起人的创意和融资需求信息发布在虚拟空间里, 供投资人选择, 并在筹资成功后负有一定的监督义务。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 对业务模式进行创新探索, 发挥股权众筹融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 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企业。

4、运作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 股权众筹融资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 企业或者项目发起人向众筹平台提交项目策划或商业计划书, 并设定拟筹资金额、可让的股权比例及筹资的截止日期;

第二步, 众筹平台对所提交的项目策划或者商业计划书进行审核, 其中包括项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执行性以及投资价值;

第三步, 审核通过后, 众筹平台在网络上发布相应的项目信息和融资信息;

第四步, 对企业或项目感兴趣的个人或团队, 可以在目标期限内承诺或实际支付一定数量的资金;

第五步, 目标期限截止, 筹资成功的, 出资人和筹资人签订相关协议。筹资不成功的, 资金退回各出资人。

5、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股权众筹门槛低, 主要服务初创期的中小企业, 为草根群体和普罗大众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创投渠道, 更大程度去除了创业者和投资者间的中介瓶颈, 实现了社会化融资, 缩短了融资周期, 体现了小而美的真正互联网精神, 具有巨大成长空间和商业价值。

6、我国当今发展情况。

众筹兴起于2009年的国外, 2011年进入中国, 2013年国内正式诞生第一例股权众筹案例, 2014年国内出现第一个有担保的股权众筹项目。2014年5月份, 我国明确了证监会对众筹的监管, 并出台监管意见稿。2014年11月19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 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时明确提出“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 尽快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 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2014年12月18日,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 (试行) (征求意见稿) 》, 这是监管层首次对股权众筹进行规范, 也使股权众筹的发展逐步走向阳光化。2015年1月, 有八家股权众筹平台的申请获得通过, 成为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2015年3月, 国务院文件提出, 支持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而“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之后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对股权众筹及相关概念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这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股权众筹无论在身份上还是未来发展都已经得到决策层的认可。

据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联合京北智库共同发布《2015中国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报告》显示, 截止今年7月31日, 全国113家股权众筹平台交易额达到54.76亿, 项目成交数量达1335个。而在这113家众筹平台中, 有9家交易额在5000万到1亿人民币, 交易额在1亿到2亿人民币的平台共6家, 突破2亿人民币大关的平台共计8家。

2015年8月4日, 京东股权众筹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相关数据:截至目前, 京东股权众筹平台融资总金额已突破3亿元, 总计为投资者呈现了38个创业创新项目, 并帮助创业项目进行融资服务, 平均融资完成率高达111%。

由此可以看出, 股权众筹市场在我国发展迅速, 大众创新, 草根创业板以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但不可忽视的是竞争也白热化。一大批资本巨鳄, 比如阿里、平安、京东等, 迅速局部股权众筹平台, 加速了市场格局的变化。资本和财务实力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项目募集成败, 导致股权众筹形成了目前独特的新态势。

二、股权众筹发展风险分析

大量资金涌入股权众筹市场, 风险开始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风险。

虽然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 (试行) (征求意见稿) 》, 十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但在发展过程中, 股权众筹仍存在法律风险。

首先, 存在与《证券法》冲突的可能。按照《证券法》的规定, 如果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者向特定对方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 即为公开发行。从股权众筹角度来看, 众筹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进行, 单纯线下的私募由于互联网模式的运用, 转换为线上, 直接冲击了公募与私募的界限。如果要规避这种限制, 势必要进行严格管控或采取特殊方式, 而这种规避方式也伴随着较高的法律风险。因此, 股权众筹存在与《证券法》冲突的法律风险。

其次, 存在非法集资的风险。根据央行《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未经批准的以发行股票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均属非法集资。根据我国《刑法》及其解释可知, 这可能触犯擅自发行股票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如果股权众筹平台和平台上的融资企业不经相关部门批准就以发行股票等方式向公众募集资金, 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最后, 股权众筹平台权利义务模糊, 易导致法律风险。众筹平台是指连接筹资人和出资人的媒介, 其主要职责是审核、管理和监管项目, 匹配筹资人和出资人的需求, 促成交易并收取相应中介费。但事实上, 目前股权众筹平台中对于投融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存在不对等的情况。例如, 部分股权众筹项目具体出让的金额和股权比例不对等。

2、监管风险。

《意见》规定, 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事实上, 跨领域为重要特征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 加剧了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 互联网金融产品极大地挑战了金融行业当前的分业监管的模式。混业经营的格局下, “三会” (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 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以及工信部、公安部等其他相关部门如何协调配合, 已成为现有监管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我国早已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级联席会议制度, 但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尚不成熟、部门间职能不清等方面问题, 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领域与灰色地带。如处理不当, 既有可能影响金融创新, 也有可能带来监管套利, 影响金融秩序稳定。

3、运营风险。

众筹平台实行准入制度, 需满足一定条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登记, 并申请成为证券业协会会员。但现实中, 平台的运营还是存在风险。

首先是项目审核机制不规范。众筹平台需所提交的项目策划或者商业计划书进行审核, 其中包括项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执行性以及投资价值。而这一过程因为信息披露简单不完全, 缺乏监管和透明性, 为整个运营埋下祸根, 种下苦果。

其次股权众筹投后管理比较弱。以服务初创型企业的股权投资为主要工作的众筹平台, 对专业性要求极高, 虽然部分股权众筹平台采取的是“领投+跟投”的模式, 但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的专业性和质量靠平台上参与众筹的那些股东无法保证。且如果过分注重前期融资, 忽视投后管理, 势必损害项目的最终成功。

再次, 退出机制一向是股权投资的关键环节, 一般有分红、并购、上市等退出机制。由于缺乏交易平台与机制, 股权众筹让投资者不得不面对不能转售的流动性风险, 只能被动等待约定时间退出。类似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 如果股权众筹平台能够帮助创业者融到A轮、B轮等资金, 就给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退出渠道, 也让股权众筹实现完美闭环。

4、道德风险。

目前各类众筹平台发展迅猛, 由于逆向选择问题, 道德风险层出不穷。有项目经理联合项目方虚增企业估值, 隐瞒企业弊端, 欺骗投资人;也有项目方中饱私囊, 借助项目公司发生关联交易, 进行现金流体外循环, 损害投资人利益。如何规避道德风险是当下众多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如何化解风险

1、防范法律风险。

这是法律和监管应该直面的问题。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大部分金融法规落后于创新的发展, 对互联网金融不太适应。因此, 在立法方面, 需要适时构建多层次互联网相关法律监管体系, 既要修补现有法律法规漏洞, 又要根据新变化制定专门规范规则, 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在执法方面, 对于监管当局来说, 要坚持依法行政, 减少政策变动随意性, 并强化对监管者和监管措施的硬约束。同时监管当局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框架, 有效协调分业与混业两种监管模式, 打破部门、行业界限, 共同提高监管效率。

2、防范运营风险。

这是股权众筹对平台的呼唤。打造全新的风控体系, 创造风险定价模型。针对项目筛选、审核、领投、融资和服务周期各环节, 以及业务模式创新带来的支付、交易、结算风险、适当性管理风险和客户信息安全风险等, 需要建立与之配套措施和应急预案。风控是保障, 越是创新越要注重风控, 把握底线, 在创新业务扩张和风控之间谋求合理的平衡。做到风险事前预测防范、事中管理控制、事后稽核审查, 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贯穿于业务发展全过程。

3、防范道德风险。

要让项目经理和项目方意识到欺诈行为付出的代价高于所获得的利益, 还要加强项目方的监管力度。首先, 可以将项目经理和项目方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其次, 项目方所看好的项目, 项目经理必须跟投, 保证投资项目的真实性, 以及后续增值服务的连贯性;再者, 项目公司中的财务和高管也可以参与众筹投资, 进行众筹式股权激励, 将高管人员、项目方、投资方绑定在一起, 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 增加项目方作假的难度。

四、总结

2015年是股权众筹的爆发之年, 新兴事物的兴起激发了金融创新的活力, 但同时风险不可小觑, 分析风险并研究化解风险, 是股权众筹领域的重大问题。股权众筹融资的出现, 模糊了公募与私募, 合法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 极易出现法律风险, 这对我国现行的监管模式提出挑战。从法律风险防范角度, 我国立法、执法需要形成一个有机健全的综合监管体系。股权众筹平台服务于中小微创企业, 但涉及的是专业性强、投资风险巨大的股权投资, 如何有效运营好平台, 是无数众筹平台正在思考的问题, 打造全新的风控体系, 构建全新的风险管理平台, 始终将风险管控贯穿业务发展全过程尤其重要。基于互联网使用者分布广泛、受众面广的特点, 道德风险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如何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 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更彰显智慧。

参考文献

[1]袁康:《互联网时代公众小额筹资的构造与监管-以美国JOBS法案为借鉴》, 中国金融服务法制网, 2013年10月27日;

[2]《2015中国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京北智库, 2015年8月5日;

[3]百度百科“股权众筹”相关内容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5]《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 (试行) (征求意见稿) 》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風险;防范

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来说,毫无疑问是一场大换血,不过,在这样影响这传统金融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有着自身的风险,这些风险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却又不可避免,在新时期转变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但是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这些风险,并且逐步进行完善,修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第一轮发展,逐步出现一些网上证券,网上银行等形式的金融,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各种新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互联网金融迎来又一轮发展,而且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优点逐渐凸显,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这种金融形式,但是各种风险也随之而来。由于互联网的传播共享特性,各种金融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快,每个人知道这些金融信息的速度都大大加快,严重影响着金融市场,而且由于如今的互联网技术,支付清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一旦出现失误,所需要承担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而且很难挽回,再来或许庞大的共享体系也也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复杂性,虚拟的信息交换,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任度,同时各种相应而来的攻击手段也威胁着互联网金融的安全。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别

1.法律风险

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化,原有的法律已经对支撑这些问题表现出吃力状态,这就催促着法律的进一步完善,而且必须深入,具有前瞻性,特别针对目前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泄漏以及无节制的过度宣传,目前的法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通过完善法律,来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

2.技术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而互联网离不开技术,因此,这种依赖性下,技术层面的风险显得特别突出,尤其是在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落后一些国家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关键设备全靠引进,时刻都受到不能控制的风险。同时,互联网容易感染不知名病毒,客户资料也不能完全的保证,技术漏洞也容易受到攻击,而且影响很大,这就让我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受到了威胁。

3.经营风险

一些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很容易导致经营风险。比如说毫无节制的拓展业务,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选择高风险甚至是不了解的交易,不去仔细识别客户身份,交易性质,不对交易进行系统的分析,就盲目开展合作,为一些非法行为提供了渠道,同时也让自己的企业置身于风险之中,导致了经营风险的出现。

4.信用风险

由于目前的存管制度还不够完善,大量资金滞留在第三方平台,监管的不完善使得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金的用途,甚至这些资金的安全,因此,这就降低了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同时,这种虚拟性的交易,使交易双方隐藏在互联网的背后,这种难以把控性也会导致使用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不信任。而且,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使用者大多不能提供真实的信息报告,信用程度很难把握,因此,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使得互联网面临着信用危机。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

1.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

一个事物发展的成熟离不开法律的完善,因此,为了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的发展,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完善现有的金融方面法律的同时,要着眼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并且提高金融法律的全面性,提高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安全性,使得无论是传统金融渠道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渠道都有法可依。

2.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相关风险的监管

由于现在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交易融合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和其他性质的业务融合,让它越来越倾向于混合性经营,这种综合性就要求建立更加全面的监管政策,需要更加复合的机构,而不单单针对某一个行业,进行跨行业监管。

3.提高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信息技术

为了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我们必须提高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信息技术,提高自主技术能力,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以来,并且尽快赶上国际互联网金融的水平,建立更高标准的互联网技术要求,并且,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库,进行资源的整合都需要技术水平的提高。

4.加强行业自律性

一个不会自律的行业,外部的监管也不可能完全的发挥作用,而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律,自律能够带来行业风气的提高,参与者信任的提高,面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提高。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正在慢慢发展的行业,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一系列应对手段的实施,这个行业必将走向成熟、完善。因此,其风险存在但并不可怕,而其发展前途必将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闫真宇.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 浙江金融,2013,12:40-42.

[2]张爱英.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基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思考[J]. 经济问题,2015,10:53-57.

上一篇: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下一篇:秋叶,最珍贵作文600字_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