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精选10篇)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篇1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大纲信息,润德教育整理了考试大纲内容,请参加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细目一:感冒

要点:

1.感冒的概念

2.感冒的病因病机

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感冒的辨证论治

5.感冒的转归预后

6.感冒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咳嗽

要点: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的病因病机

3.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咳嗽的辨证论治

5.咳嗽的转归预后

6.咳嗽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哮病

要点:

1.哮病的概念

2.哮病的病因病机

3.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哮病的辨证论治

5.哮病的转归预后

6.哮病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喘证

要点:

1.喘证的概念

2.喘证的病因病机

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喘证的辨证论治

5.喘证的转归预后

6.喘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肺痈

要点:

1.肺痈的概念

2.肺痈的病因病机

3.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痈的辨证论治

5.肺痈的转归预后

细目六:肺痨

要点:

1.肺痨的概念

2.肺痨的病因病机

3.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痨的辨证论治

5.肺痨的转归预后

6.肺痨的预防调护

细目七:肺胀

要点:

1.肺胀的概念

2.肺胀的病因病机

3.肺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胀的辨证论治

5.肺胀的转归预后

细目八:肺痿

要点:

1.肺痿的概念

2.肺痿的病因病机

3.肺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痿的辨证论治

5.肺痿的转归预后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细目一:心悸

要点:

1.心悸的概念

2.心悸的病因病机

3.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心悸的辨证论治

5.心悸的转归预后

细目二:胸痹

要点:

1.胸痹的概念

2.胸痹的病因病机

3.胸痹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胸痹的辨证论治

5.胸痹的转归预后

6.胸痹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真心痛

要点:

1.真心痛的概念

2.真心痛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不寐

要点:

1.不寐的概念

2.不寐的病因病机

3.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不寐的辨证论治

5.不寐的转归预后

6.不寐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眩晕

要点:

1.眩晕的概念

2.眩晕的病因病机

3.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眩晕的辨证论治

5.眩晕的转归预后

6.眩晕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中风

要点:

1.中风的概念

2.中风的病因病机

3.中风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中风的辨证论治

5.巾风的转归预后

6.中风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癫狂

要点:

1.癫狂的概念

2.癫狂的病因病机

3.癫狂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癫狂的辨证论治

5.癫狂的转归

6.癫狂的调护

细目五:痫病

要点:

1.痫病的概念

2.痫病的病因病机

3.痫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痫病的辨证论治

5.痫病的预防调护

细目六:痴呆

要点:

1.痴呆的概念

2.痴呆的病因病机

3.痴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痴呆的辨证论治

5.痴呆的预防调护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细目一:胃痛

要点:

1.胃痛的概念

2.胃痛的病因病机

3.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胃痛的辨证论治

5.胃痛的转归预后

6.胃痛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痞满

要点:

1.痞满的概念

2.痞满的病因病机

3.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痞满的辨证论治

5.痞满的转归预后

6.痞满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呕吐

要点:

1.呕吐的概念

2.呕吐的病因病机

3.呕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呕吐的辨证论治

5.呕吐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噎膈

要点:

1.噎嗝的概念

2.噎嗝的病因病机

3.噎嗝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噎嗝的辨证论治

5.噎嗝的转归预后

6.噎嗝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呃逆

要点:

1.呃逆的概念

2.呃逆的病因病机

3.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呃逆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腹痛

要点:

1.腹痛的概念

2.腹痛的病因病机

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腹痛的辨证论治

5.腹痛的转归预后

6.腹痛的预防调护

细目七:泄泻

要点:

1.泄泻的概念

2.泄泻的病因病机

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泄泻的辨证论治

5.泄泻的转归预后

6.泄泻的预防调护

细目八:痢疾

要点:

1.痢疾的概念

2.痢疾的病因病机

3.痢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痢疾的辨证论治

5.痢疾的转归预后

6.痢疾的预防调护

细目九:便秘

要点:

1.便秘的概念

2.便秘的病因病机

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便秘的辨证论治

5.便秘的转归预后

6.便秘的预防凋护

细目二:黄疸

要点:

1.黄疸的概念

2.黄疸的病因病机

3.黄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黄疸的辨证论治

5.黄疸的转归预后

6.黄疸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积聚

要点:

1.积聚的概念

2.积聚的病因病机

3.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

5.积聚的辨证论治

6.积聚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鼓胀

要点:

1.鼓胀的概念

2.鼓胀的病因病机

3.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鼓胀的辨证论治

5.鼓胀的转归预后

6.鼓胀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疟疾

要点:

1.疟疾的概念

2.疟疾的病因病机

3.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疟疾的辨证论治

5.疟疾的转归预后

6.疟疾的预防调护

第六单元肾系病证

细目一:水肿

要点:

1.水肿的概念

2.水肿的病因病机

3.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水肿的辨证论治

5.水肿的转归预后

6.水肿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淋证

要点:

1.淋证的概念

2.淋证的病因病机

3.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淋证的辨证论治

5.淋证的转归预后

6.淋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癃闭

要点:

1.癃闭的概念

2.癃闭的病因病机

3.癃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癃闭的辨证论治

5.癃闭的常用外治法

6.癃闭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关格

要点:

1.关格的概念

2.关格的病因病机

3.关格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关格的辨证论治

5.关格的转归预后

6.关格的预防调护

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

细目一:郁证

要点:

1.郁证的概念

2.郁证的病因病机

3.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郁证的辨证论治

5.郁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血证

要点:

1.血证的概念

2.血证的病因病机

3.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血证的辨证论治

5.血证的转归预后

6.血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分类

3.痰饮的病因病机

4.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5.痰饮的辨证论治

6.痰饮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消渴

要点:

1.消渴的概念

2.消渴的病因病机

3.消渴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消渴的辨证论治

5.消渴的转归预后

6.消渴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自汗、盗汗

要点:

1.自汗、盗汗的概念

2.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

3.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内伤发热

要点:

1.内伤发热的概念

2.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

3.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

5.内伤发热的转归预后

细目七:虚劳

要点:

1.虚劳的概念

2.虚劳的病因病机

3.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虚劳的辨证论治

5.虚劳的转归预后

细目八:癌病

要点:

1.癌病的概念

2.癌病的病因病机

3.癌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癌病的辨证论治

5.癌病的转归预后

6.癌病的调护

细目九:厥证

要点:

1.厥证的概念

2.厥证的病因病机

3.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厥证的辨证论治

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

细目一:痹证

要点:

1.痹证的概念

2.痹证的病因病机

3.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痹证的辨证论治

5.痹证的转归预后

6.痹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痿证

要点:

1.痿证的概念

2.痿证的病因病机

3.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痿证的辨证论治

5.痿证的转归预后

6.痿证的调护

细目三:颤证

要点:

1.颤证的概念

2.颤证的病因病机

3.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颤证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腰痛

要点:

1.腰痛的概念

2.腰痛的病因病机

3.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篇2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具有规定学历)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16年版)

一、医患沟通

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证诊断

(三)鉴别诊断

(四)确立治法

(五)选方与用药

(六)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

(一)中医四诊

(二)针灸常用腧穴 1.尺泽 2.孔最 3.列缺 4.鱼际 5.少商 6.商阳 7.合谷 8.手三里 9.曲池 10.肩髃 11.迎香 12.地仓 13.下关 14.头维 15.天枢 16.梁丘 17.犊鼻 18.足三里 19.条口 20.丰隆 21.内庭 22.公孙 23.三阴交 24.地机 25.阴陵泉 26.血海 27.通里 28.神门 29.后溪

医学教育网(电话010-82311666)

30.天宗 31.听宫 32.攒竹 33.天柱 34.肺俞 35.膈俞 36.胃俞 37.肾俞 38.大肠俞 39.次髎 40.委中 41.秩边 42.承山 43.昆仑 44.申脉 45.至阴 46.涌泉 47.太溪 48.照海 49.内关 50.大陵 51.中冲 52.外关 53.支沟 54.翳风 55.风池 56.肩井 57.环跳 58.阳陵泉 59.悬钟 60.行间 61.太冲 62.期门 63.腰阳关 64.命门 65.大椎 66.百会 67.神庭 68.水沟 69.印堂 70.中极 71.关元 72.气海

医学教育网(电话010-82311666)

73.神阙 74.中脘 75.膻中 76.四神聪 77.太阳 78.定喘 79.奔脊 80.十宣

(三)针灸技术 1.毫针法 2.艾灸法 3.拔罐法 4.其他针法(1)三棱针法(2)皮肤针法

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

(6)皮肤灼伤及起泡

6.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1)偏头痛(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9)牙痛(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

(四)推拿技术 1.(扌衮)法 2.揉法 3.按法 4.推法 5.拿法

医学教育网(电话010-82311666)

6.抖法 7.捏脊法

四、西医临床技能

(一)体格检查

1.全身状态检査(生命体征、发育、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步态)2.皮肤检査

3.浅表淋巴结检査

4.眼检查(眼睑、结膜、巩膜、瞳孔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集合反射、眼球运动)5.口腔检査(咽部、扁桃体)6.鼻窦检査

7.颈部检査(血管、甲状腺、气管)8.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 9.肺和胸膜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3)叩诊(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4)听诊(听诊方法、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10.心脏检査

(1)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波动)

(2)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3)叩诊(心界)

(4)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11.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脉率、脉律)(2)周围血管征 12.腹部检査

(1)视诊(腹外形、呼吸运动、腹部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墨菲征、液波震颤)

(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膀胱叩诊)

(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13.脊柱、四肢检查

(1)脊柱(脊柱弯曲度、脊柱活动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2)四肢关节 14.神经系统检査(1)肌力、肌张力(2)共济运动

(3)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4)脑膜刺激征(5)拉塞格征

(二)基本操作 1.外科洗手 2.戴无菌手套

医学教育网(电话010-82311666)

3.穿手术衣 4.手术区消毒 5.穿脱隔离衣

6.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7.伤口换药

8.脊柱损伤的搬运 9.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10.心肺复苏术

11.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心房、心室肥大

(3)典型心肌梗死

(4)心肌缺血

(5)期前收缩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心房颤动

(8)室性心动过速

(9)心室颤动

(10)房室传导阻滞 2.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3)气胸(4)胸腔积液(5)急性胃肠穿孔(6)肠梗阻(7)长骨骨折 3.实验室检查

(1)血液一般检査(2)尿液检查(3)粪便检査

(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

(5)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7)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

(8)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血清钾、钠、氯(10)淀粉酶(11)心肌酶(12)肌钙蛋白

医学教育网(电话010-82311666)

(13)B型心钠素

(14)抗链球菌溶血素“0”(15)甲胎蛋白(16)类风湿因子(17)漏出液、渗出液(18)血气分析

五、中医常见病 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 5.肺痨 6.心悸 7.胸痹 8.不寐 9.痫病 10.胃痛 11.呕吐 12.腹痛 14.痢疾 15.便秘 16.胁痛 17.黄疸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水肿 22.淋证 23.阳痿 24.郁证 25.血证 26.消渴 27.内伤发热 28.虚劳 29.癌病 30.痹证 31.痉证 32.痿证 33.腰痛 34.乳癖 35.湿疮 36.痔 37.脱疽

医学教育网(电话010-82311666)

38.精癃 39.肠痈 40.崩漏 41.闭经 42.痛经

43.绝经前后诸证 44.带下病

45.胎漏、胎动不安 46.产后发热 47.不孕症 48.癥瘕 49.肺炎喘嗽 50.小儿泄泻 51.厌食症 52.水痘 53.痄腮

54.桡骨下端骨折 55.肩关节脱位 56.颈椎病

57.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西医常见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 5.肺炎 6.肺结核

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慢性呼吸衰竭 9.心力衰竭

10.心律失常(1)过早搏动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3)心房颤动 11.高血压病

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3.病毒性心肌炎 14.胃炎

15.消化性溃疡 16.溃疡性结肠炎 17.肝硬化 18.急性胰腺炎 19.肾小球肾炎

医学教育网(电话010-82311666)

20.尿路感染 21.慢性肾衰竭 22.缺铁性贫血 23.再生障碍性贫血

2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6.糖尿病 27.痛风

28.类风湿关节炎 29.脑梗死 30.脑出血 31.病毒性肝炎 32.乳腺增生病 33.急性阑尾炎 34.肠梗阻 35.胆石症

36.前列腺增生病

37.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3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9.绝经综合征 40.盆腔炎性疾病 41.自然流产 42.异位妊娠 43.产褥感染 44.小儿肺炎 45.小儿腹泻 46.肾病综合征 47.过敏性紫癜 48.水痘

49.流行性腮腺炎 50.桡骨下端骨折 51.肩关节脱位 52.颈椎病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篇3

(三)中医熏蒸的适应症

适应症:用于类风湿病、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的治疗。

1、五官科:近视、远视,泪囊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

2、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3、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4、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5、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6、妇科:痛经、闭经等。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有效。

失眠的治疗原则:

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具体治法,并注意配合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正常体质的分类

“阴阳匀平,命之曰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和之质,但是阴阳的平衡是阴阳消长动态平衡,所以总是存在偏阴或偏阳的状态,只要不超过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均属于正常生理状态。因此,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

(一)阴阳平和质

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其身体强壮,胖瘦适度,或虽胖而不臃滞,虽瘦而有精神;其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随和、开朗,食量适中,二便调畅,对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

能力强。阴阳乎和质者,不易感受外邪,少生疾病,即使患病,往往自愈或易于治愈:其精力充沛,工作潜力大,夜眠安稳,休息效率高。如后天调养得宜,无暴力外伤或慢性病患,则其体质不易改变,易获长寿。

(二)偏阳质

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阳质者,多见形体偏瘦,但较结实。其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偏阳质者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性欲旺盛。

偏阳质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为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出血等病症。

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有耗阴之热。兼之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则必将加速阴伤,而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三)偏阴质

偏阴质是指具有偏阳不足、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多见形体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

偏阴质者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从寒化,表证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并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具有这种体质的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病理性体质。

正常脉象有胃、神、根三个特点,具体内容为:

有胃:有胃气的脉象,古人说法很多,总的来说,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便是有胃气。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气。

脉有胃气,则为平脉,脉少胃气,则为病变,脉无胃气,则属真脏脉,或为难治或不治之征象,故脉有无胃气对判断疾病凶吉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有神:有神的脉象形态,即脉来柔和。如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脉,微弱之中不至于完全无力者都叫有脉神。神之盛衰,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但必须结合声、色、形三者,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脉之有胃、有神,都是具有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临床上胃与神的诊法一样。

有根:三部脉沉取有力,或尺脉沉取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或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是有生机。若脉浮大散乱,按之则无,则为无根之脉,为元气离散,标志病情危笃。

正常脉象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应的生理性变化。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

早期: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者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更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化脓期: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脉搏加快、同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常可在4-5日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跳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有时一个乳房内可同时或先后存在数个脓腔。

溃后期:浅表的脓肿常可穿破皮肤,形成溃烂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较深部的脓肿,可穿向乳房和胸大肌间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1.患侧乳房疼痛,炎症部位(多位于乳房的外下象限)红肿、变硬、压痛,以后形成脓肿。脓肿常位于乳晕下、乳管内、乳腺内或乳腺后,深部脓肿波动不显著。

2.局部红、肿、热痛,触及痛性硬块,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

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常在数天内化脓。压痛。

4.可有寒战、高热、倦怠及食欲不佳等症状。血白细胞增多。大多数有乳头损伤,皲裂或积乳病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篇4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颌面外科学试题(十六)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不属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适应证

A、反复引起冠周炎症者

B、引起第二磨牙牙体、牙周病变者

C、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者

D、完全骨埋伏阻生

E、正畸需要

2、下列再植牙成功的判断标准,除外的是

A、疼痛消失,无感染

B、X线片示牙根无异常透射影

C、牙龈附着正常

D、行使功能达7年以上

E、牙齿无松动

3、不属于拔牙术后医嘱的是

A、饭后要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B、避免患侧咀嚼

C、不可反复吸吮创口

D、勿用舌舔创口

E、拔牙当日应进软食,不可过热

4、拔除上颌牙时,患者体位应是

A、头部应稍后仰,张口时上颌(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B、头部应稍后仰,张口时上颌(牙合)平面与地面成45°

C、头部应稍后仰,张口时上颌(牙合)平面与地面成90°

D、头部应稍后仰,张口时上颌(牙合)平面与地面成60°

E、头部应稍后仰,张口时上颌(牙合)平面与地面成30°

5、可使用扭转力进行拔除的牙齿是

A、上颌中切牙

B、下颌中切牙

C、下颌侧切牙

D、下颌磨牙

E、以上都可

6、安放拔牙钳放置时注意事项中,除外

A、手掌勿太接近关节部

B、钳喙的长轴必须与牙长轴垂直

C、钳喙的位置必须在牙根部

D、钳喙应紧贴牙面滑入牙颈部

E、握钳时应握钳柄接近末端处

7、不属于拔牙创正确处理方法的是

A、牙槽窝应作压迫复位

B、撕裂的牙龈应予以缝合 C、过高的牙槽中隔应修整

D、刮净拔牙创内的肉芽组织

E、拔除乳牙残根后彻底搔刮牙槽窝

8、下列有关拔牙前的准备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术前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B、简要询问病史,特别注意有无拔牙禁忌证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C、必要时应作各种相关的补充检查

D、高血压患者近期血压稳定,则不必在测量血压

E、术前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制定对策

9、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注意事项,除外

A、远中切口应略偏舌侧,不易引起出血和水肿

B、颊侧切口与远中切口的末端成45°角向下,勿超过前庭沟,否则将引起颊部肿胀

C、用锤凿法劈开时,牙冠应已有足够的显露,且牙不松

D、涡轮钻拔牙法具有无振动,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减少等明显优点

E、应作黏骨膜全层切开,紧贴骨面将瓣翻起

10、下列牙根拔除基本操作步骤,恰当的是

A、根钳拔除法适用于高位残根

B、如牙根断面是斜面,根挺应从斜面较高的一侧插入

C、牙挺取根法适用于根的折断部位比较低,根钳无法夹住时

D、牙挺取根法支点应为牙槽间隔,或腭侧骨板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1、干槽症的诊断标准不包括以下哪项

A、拔牙后1~2d有剧烈疼痛

B、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

C、拔牙窝内空虚

D、拔牙窝内有腐败坏死的血凝块

E、口腔内可有臭味

12、不属于牙拔除术术中并发症的一项是

A、干槽症

B、牙折断

C、软组织损伤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D、牙槽突骨折

E、邻近软组织损伤

13、牙折断是拔牙术中常发生的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为

A、钳喙安放时位置不正确夹住牙冠

B、拔牙钳选择不当,钳喙不能紧贴于牙面

C、牙冠有广泛龋坏、牙的脆性增加

D、周围骨质过度致密,或与牙根固连

E、以上都是

14、下列有关干槽症的治疗方法中,除外

A、清创

B、隔离外界刺激

C、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D、局部止血药物

E、抗炎、止痛

15、不属于干槽症临床表现的是

A、可分为腐败型与非腐败型

B、持续性疼痛,可向耳颞部放射

C、拔牙窝空虚

D、腐败型较为严重而多见

E、骨壁触痛不明显

16、下列不属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分类方法的是

A、根据牙与下颌升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

B、根据牙在骨内的深度

C、根据牙龈覆盖阻生齿的程度

D、根据阻生第三磨牙的长轴与第二磨牙的长轴关系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E、可根据牙在正常牙列中线的位置

17、牙拔除术时,患有何种疾病时,术前后应采取抗感染措施,局麻药中不应加入肾上腺素

A、贫血

B、血友病

C、恶性肿瘤

D、肿瘤患者

E、甲状腺功能亢进

18、不属于拔牙的禁忌证的是

A、不稳定的心绞痛

B、充血性心力衰竭

C、未控制的心律不齐

D、未控制的高血压

E、2年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19、妊娠期妇女,对选择性手术较为安全的手术时间是

A、怀孕的第1个月

B、怀孕的第3个月

C、怀孕的第5个月

D、怀孕的第7个月

E、怀孕的第9个月

20、属于牙拔除术绝对禁忌症的是

A、糖尿病

B、妊娠期

C、冠心病

D、急性肝炎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E、慢性肾病

21、牙拔除术时,甲状腺功能亢患者应在治疗后进行拔牙,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脉搏不超过

A、85次/分

B、90次/分

C、100次/分

D、110次/分

E、120次/分

22、以下哪种情况中,患者应暂缓拔牙

A、慢性肾衰竭如处于肾功能代偿期,临床无症状

B、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7.9 mmol/L,无酸中毒

C、妊娠期第5、6个月

D、患者正处于月经期

E、6个月内未发生过心肌梗死

23、单纯性高血压,无其他并发症,血压如高于多少时应先进行治疗

A、150/80mmHg

B、160/95mmHg

C、170/95mmHg

D、180/100mmHg

E、190/110mmHg

24、糖尿病患者,无酸中毒,血糖应控制在多少以内可考虑拔牙

A、6.88mmol/L

B、7.88mmol/L

C、8.88mmol/L

D、9.88mmol/L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E、10.88mmol/L

25、以下哪种情况应视为心脏病患者拔牙的禁忌证

A、稳定的心绞痛

B、2年内发生过心肌梗死

C、心功能Ⅱ级患者

D、心功能Ⅲ级者

E、血压175/95mmHg

26、牙拔除后至少多长时间,拔牙创内形成凝血块而将创口封闭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30分钟

E、45分钟

27、牙拔除后需要多长时间,X线片上拔牙创出现正常的骨结构

A、半个月后

B、1~2个月

C、2~3个月

D、3~6个月

E、6~12个月

28、拔牙后,血管芽的形成,拔牙创血块机化开始的时间是

A、半小时

B、1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9、以下有关残根、断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遗留牙槽窝中时间较久的牙根为残根

B、根钳拔除法适用于低位残根

C、残根在根尖周和牙槽骨壁间,多存在慢性炎症及肉芽组织,根尖、牙周膜及牙槽骨壁均有程度不等的吸收

D、断根是指拔牙术中折断的牙根

E、断根拔除相对较为复杂

3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高位残根可用根钳直接拔除

B、折断部位低于牙槽嵴断根,去除少许牙槽骨壁后,可用根钳拔除

C、根钳无法夹住的低位残根应使用牙挺

D、牙根断面是斜面,根挺应从斜面较高的一侧插入

E、使用根挺时不应以腭侧骨板做支点

31、下列不属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适应证的是

A、反复引起冠周炎

B、因正畸需要

C、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

D、可能为原因不明疼痛的病因

E、无症状的骨埋伏

32、下列阻生牙拔除的适应证中,不包括

A、预防阻生牙本身及第二磨牙近远中邻面的龋坏

B、反复引起冠周炎

C、正畸需要拔除

D、阻生牙本身有龋坏并引起邻牙病变者

E、可能成为颞下颌关节病的病因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33、下列不属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适应证的是

A、阻生齿有龋坏,引起第二磨牙牙体、牙周病变者

B、反复引起冠周炎

C、因正畸需要拔除

D、阻生齿(牙合)面浅龋,有对颌牙

E、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

34、对于阻生牙拔除与否的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复引起冠周炎者应予拔除

B、造成邻牙牙根吸收者应予拔除

C、引起邻牙远中面龋坏者应予拔除

D、牙冠表面有龈瓣覆盖者应予拔除

E、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应予拔除

35、下列不属于拔牙适应证的是

A、虹膜睫状体炎的病灶牙

B、颌骨骨折或牙槽骨所累及的牙

C、良性肿瘤波及的牙

D、上颌窦炎的病灶牙

E、急性牙龈感染和急性传染性口炎患者

36、不属于拔牙适应证的一项是

A、牙外伤冠折

B、引起正常牙的萌出的多生牙

C、Ⅲ度松动的牙齿

D、妨碍义齿修复的移位牙

E、冠根联合折无保留价值的牙

37、下列属于拔牙的适应证的是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A、一年前发生过心肌梗死

B、急性肝炎

C、月经期

D、不稳定的心绞痛

E、充血性心力衰竭

38、以下哪种情况可进行拔牙

A、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

B、近期发生心绞痛

C、为控制的蜂窝组织炎

D、眼病引起的病灶牙

E、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

39、下列关于拔牙的适应证的相关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A、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

B、牙周围骨组织大部分破坏不能治疗者可拔除患牙

C、无影响的第三磨牙的完全骨阻生

D、滞留的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者应拔除

E、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

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拔牙适应证的是

A、滞留的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者

B、因颌骨骨折或牙槽骨所累及的牙

C、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病灶牙

D、视网膜炎引起的病灶牙

E、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者

41、下列关于植牙术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牙术包括牙再植、牙移植和牙种植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B、牙移植有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

C、牙种植术是将人工材料制作的牙根种植在牙槽内的手术

D、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不可用于移植

E、牙再植术可分为即刻再植与延期再植

42、上颌第一磨牙残根完全拔除,拔牙后发现上颌窦瘘,窦底穿孔,但窦孔不大时

A、使血凝块充填

B、冲洗拔牙窝

C、止血药物填塞

D、行上颌窦瘘修补术

E、缝合拔牙创口

43、牙槽突修整术最佳修整时间为

A、拔牙后1周以上

B、拔牙后2周以上

C、拔牙后1个月以上

D、拔牙后3个月以上

E、拔牙后5个月以上

44、以下哪种情况需行系带矫正术

A、系带位置影响牙齿萌出排列

B、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

C、唇系带过短影响唇的运动

D、系带影响义齿的就位和稳定

E、以上均需要

45、将因种种原因脱位的牙经处理后,原位植入牙槽窝内,这种方法称为

A、自体移植

B、异体移植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C、牙再植术

D、烤瓷冠修复

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篇5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感冒的概念。

2.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感冒的常见病因。

2.感冒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

2.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3.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

2.感冒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风寒感冒治疗加减变化。

6.寒包火感冒治疗要点。

细目五:预防

要点:

感冒的预防。

第二单元 咳嗽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咳嗽的辨证要点。

2.咳嗽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痰湿、痰热、肝火犯肺、肺阴虚证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预防和转归

要点:

1.咳嗽的预防。

2.咳嗽的转归。

第三单元 肺痈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痈的概念。

2.肺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痈的常见病因。

2.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痈的辨证要点。

2.肺痈的治疗原则。

3.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四单元 哮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哮证的概念。

2.哮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哮证的常见病因。

2.哮证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哮证的诊断要点。

2.哮证与喘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哮证的辨证要点。

2.哮证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3.冷哮、热哮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哮证缓解期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五单元 喘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喘证的概念。

2.喘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喘证的常见病因。

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喘证的诊断要点。

2.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喘证的辨证要点。

2.喘证的治疗原则。

3.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之喘证的主症、治

法和方药。

4.肺虚、肾虚、“上实下虚”之喘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六单元 肺胀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胀的概念。

2.肺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胀的常见病因。

2.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

3.肺胀的发生与咳嗽、喘证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胀的诊断要点。

2.肺胀与喘证、哮证的相互关系及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胀的辨证要点。

2.肺胀的治疗原则。

3.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证的主症、治法和

方药。

第七单元 肺痨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痨的概念。

2.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痨的常见病因。

2.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痨的诊断要点。

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痨的辨证要点。

2.肺痨的治疗原则。

3.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证肺痨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八单元 痰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分类及原则。

3.痰饮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各类痰饮的常见病因。

2.痰饮的基本病机及病机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各类痰饮的诊断要点。

2.痰、饮、水、湿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痰饮的辨证要点:即痰饮、悬饮、支饮和溢饮的辨证要点。

2.本病总的治疗原则。

3.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和饮退正虚的主症、治法和常用方药。

4.悬饮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第九单元 自汗、盗汗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自汗、盗汗的概念。

2.自汗、盗汗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自汗、盗汗的常见病因。

2.自汗、盗汗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自汗、盗汗的诊断要点。

2.自汗与脱汗的鉴别。

3.自汗与战汗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

2.自汗、盗汗的治疗原则。

3.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证自汗、盗汗的主症、治法和

方药。

第十单元 血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血证的概念。

2.血证常见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概念。

3.《血证论》、《景岳全书》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4.血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血证的常见病因。

2.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各类血证的诊断要点。

2.尿血与血淋的鉴别。

3.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4.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血证的治疗原则,即治气、治火和治血。

2.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出血、瘀血、血虚的关系。

4.吐血、便血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后

要点:

1.影响血证预后的三个因素。

2.吐血的严重预后。

第十一单元 心悸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心悸的概念。

2.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心悸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宁,其虚与实的不同特点。

2.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心悸的诊断要点。

2.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心悸的治疗原则。

2.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阴虚火旺、心血瘀阻之心悸

的主症特点、治法和方药。

3.阴虚火旺之心悸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预后

要点:

1.心悸的预防。

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 篇6

要点:

1.钱乙的学术思想。

2.万全的学术思想。

第二单元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细目一:生理特点

要点:

1.小儿生理的基本特点。

2.“稚阴稚阳”与“纯阳”观点的意义。

细目二:病理特点

要点:

1.小儿病理的基本特点。

2.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

义。

第三单元 生长发育

细目一:年龄分期

要点:

年龄分期的标准。

细目二:生理常数

要点:

1.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3.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4. 乳牙萌出正常值。

5.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6.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

第四单元 喂养与保健

细目一:初生儿的护养

要点:

初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

细目二:婴儿的合理喂养

要点:

1.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

2.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基本方法。

3.添加辅食的原则。

4.断奶方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 四诊概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儿科四诊应用特点。

细目二:望诊

要点:

1.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

2.面部色诊的辨证意义。

3.一些特殊舌象的儿科临床意义。

4.斑、疹的常见病证及证候诊断。

5.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6.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细目三:闻诊

要点:

1.啼哭声的诊断。

2.咳嗽声的鉴别。

3.大便的闻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诊

要点:

1.儿科问个人史的内容。

2.大便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3.饮食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切诊

要点:

1.儿科脉诊的方法。

2.儿科基本脉象。

3.囟门按诊的临床意义。

第六单元 治疗概要

细目一:中药内治用法

要点:

1.给药方法。

2.中药用量。

细目二:常用外治疗法

要点:

1.熏洗法、蒸气及气雾吸入法、涂敷法、热熨法、敷贴法、擦拭法的操作方

法。

2.常用外治法应用举例。

细目三:其他疗法

要点:

1.捏脊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病症。

2.刺四缝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病证。

第七单元 咳嗽

细目一:病因病理

要点:

1.咳嗽的病因。

2.咳嗽的主要病机。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等的症状、治法、主方。

2.痰热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等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

第八单元 肺炎喘嗽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肺炎喘嗽的临床主症。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肺炎喘嗽的病因。

2.病位及主要病机。

3.心阳虚衰变证的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风热闭肺证等的症状、治法、主方。

2.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

3.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4.心阳虚衰等变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第九单元 哮喘

细目一:病因病理

要点:

1.哮喘的病因:内因、外因。

2.哮喘发作期的病机。

3.哮喘缓解期的病机。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发作期热性哮喘证、寒性哮喘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缓解期肺气虚弱证、脾虚气弱证、肾虚不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单元 鹅口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发病特点等。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方药。

第十一单元 口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概念。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方药。

第十二单元 泄泻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发病情况。

2.转化与预后。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泄泻的病因。

2.泄泻的主要病机。

3.伤阴、伤阳变证的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

2.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的症状、治法、主方。

3.伤阴、伤阳变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三单元 厌食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厌食的病因。

2.厌食的主要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脾运失健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四单元 积滞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积滞的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乳食内积证、脾虚夹积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五单元 疳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概念。

2.“疳”的含义。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疳证的病因。

2.疳证的主要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厌食、积滞、疳证的鉴别。

2.疳气证、干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3.疳积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

4.疳肿胀等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第十六单元 惊风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概念。

2.发病年龄特点。

3,惊风八候。

4.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急惊风的主要病因病机。

2.慢惊风的主要病因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急惊风四证及治疗原则。

2.感受风邪证、湿热疫毒证、惊恐痉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3.土虚木亢证、阴虚风动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七单元 肠道虫证

细目一:蛔虫病

要点:

1.蛔虫证、蛔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2.驱蛔单方。

细目二:蛲虫病

要点:

1.主要临床表现。

2.预防与护理。

第十八单元 小儿水肿

细目一:病因病理

要点:

1.小儿水肿的病因:外因、内因。

2.小儿水肿的病机。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风水相搏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

2.湿热内侵证、肺脾气虚证、脾肾两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篇7

2018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备考试题1

成功报名2018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们,咱们接下来要围绕着考试大纲展开重点复习了。这里,文都医考网小编总结了2018年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备考试题,结合2018年考试内容为整理考点。今天,我们一起复习2018年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备考试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是()

A.腹水

B.脾大

C.肝大

D.痔核形成

E.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2.下列各项,不属机械性肠梗阻表现的是()

A.腹部绞痛

B.频繁呕吐

C.无排气、排便

http://yixue.wendu.com/

D.肠蠕动波

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下列各项,属麻痹性肠梗阻表现能是()

A.腹部胀痛

B.腹部绞痛

C.肠形及蠕动波

D.肠鸣音呈金属音调

E.频繁排气、排便

4.下列各项,对急性阑尾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

A.发热

B.腰大肌试验阳性

C.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D.腹肌紧张

E.阑尾点固定性压痛

5.幽门梗阻的体征有()

http://yixue.wendu.com/

A.肠形

B.移动性浊音

C.液波震颤

D.振水音

E.全腹膨隆

6.可引起胆囊肿大、无压痛,伴显著黄疸的疾病是()

A.胆囊炎

B.胆管炎

C.胰头癌

D.胆囊结石

E.胆总管结石

7.脑性瘫痪患者常采取的步态是()

A.醉酒步态

B.慌张步态

C.剪刀步态

http://yixue.wendu.com/

D.跨阈步态

E.共济失调步态

8.可引起胆囊肿大伴有压痛的疾病是()

A.急性胆囊炎

B.慢性胆囊炎

C.胆囊癌

D.胰头癌

E.肝癌

9.可引起肝浊音界消失的疾病是()

A.急性胃炎

B.急性胆囊炎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阑尾炎

E.胃溃疡穿孔

10.腹部反跳痛发生的病理机制是()

http://yixue.wendu.com/

A.空腔脏器扩张

B.内脏肿大与肿瘤压迫

C.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压迫

D.腹腔脏器炎症累及壁层腹膜

E.腹腔脏器炎症累及脏层腹膜

1.C 2.E 3.A 4.E 5.D 6.C 7.C 8.A 9.E 10.D

11.下列关于正常脾脏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左腋中线第6~9肋之间叩到脾浊音

B.在左腋前线第9~11肋之间叩到脾浊音

C.其长度为7~9cm

D.其长度为9~l1cm

E.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12.腹部叩诊鼓音范围缩小见于()

A.肝、脾极度肿大

B.胃肠穿孔

http://yixue.wendu.com/

C.肠梗阻

D.胃肠高度胀气

E.人工气腹

13.肿大的脾触诊时的显著特征是()

A.形态不规则,表面凸凹不平

B.质软,有压痛

C.质硬,有压痛

D.摩擦感

E.有明显切迹

14.下列各项,可引起紫纹的是()

A.肥胖者

B.妊娠期

C.皮质醇增多症

D.Addison病

E.流行性出血热

http://yixue.wendu.com/

15.下列各项,可引起腹式呼吸增强的是()

A.急性腹膜炎

B.膈肌麻痹

C.腹水

D.腹腔内巨大肿物

E.胸腔疾病

16.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重要的体征是()

A.靴形心

B.水冲脉

C.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

D.心尖部柔和收缩期杂音

E.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17.不属于阻塞性肺气肿体征的是()

A.桶状胸

B.触觉语颤增强

http://yixue.wendu.com/

C.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

D.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E.肺泡呼吸音降低,呼气明显延长

18.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1:1,肋骨与脊柱夹角大于45度,此种胸廓为()

A.正常胸廓

B.扁平胸

C.桶状胸

D.漏斗胸

E.鸡胸

19.触诊肠管或索条状包块最适用的是()

A.浅部滑行触诊法

B.深部滑行触诊法

C.深压触诊法

D.双手触诊法

http://yixue.wendu.com/

E.冲击触诊法

20.当实质性器官被含气组织覆盖时,其叩诊音为()

A.清音

B.浊音

C.实音

D.鼓音

E.过清音

11.E 12.A 13.E 14.C 15.E 16.E 17.B 18.C 19.A 20.B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篇8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

细目一 外生殖器

考点一 阴户的位置

解剖位置:又称四边。是女性外生殖器官的解剖术语,是指女性外阴,包括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及前庭部位。

考点二 阴户的功能

功能:1.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2.是排月经、泌带下、排恶露之出口;3.是合阴阳之入口;4.又是娩出胎儿、胎盘之产门。

细目二 内生殖器

考点一 阴道的位置及功能

阴道,是阴户连接子宫的通道,位于子宫与阴户之间。

阴道的功能:1.娩出胎儿;2.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3.是合阴阳;4.禁闭子精,防御外邪的处所。

考点二 子门的位置及功能

子门,又名子户。是指子宫颈口的部位。子门的功能:1.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2.子门是主持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关口。考点三 子宫的位置形态及特性

1.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胞宫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器官,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中医学的子宫形态除了包括子宫的实体之外,还包括两侧的附件(输卵管、卵巢)。

2.子宫的位置形态 子宫位于带脉之下,小腹正中,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下口连接阴道,形如合钵,如倒置的梨形。

子宫的功能产生、排出月经,孕育、分娩胎儿。另外,还有排出余血浊液,分泌生理性带下的功能。子宫的生理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节律性。

3.子宫的特性 定期藏泻,“亦脏亦腑,非脏非腑”,具有周期性、节律性。《内经》称之“奇恒之腑”。

第三单元

女性生殖生理

细目一 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

考点一 胎儿期

父母精卵结合成受精卵是胚胎的开始,从受精后到受精卵在子宫内种植、生长、发育、成熟的时期为胎儿期。

考点二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的界定:从出生至生后28天。

特点:乳房隆起或泌乳(性腺和胎盘分泌的性激素的影响)阴道出血(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所致)

考点三 儿童期

界定:新生儿期之后至12岁,称儿童期,又分儿童前期和儿童后期。前期的特点:身体持续增长和发育,但是生殖器官幼稚。后期的特点: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考点四 青春期

界定: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WHO规定青春期是10~19岁。特点:

1.渐发育成女性特有的体形;

2.内外生殖器官发育渐趋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呈现女性特有体态; 3.月经来潮时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4.具有生育能力,但生殖系统功能不完善。

考点五 性成熟期

界定: 也称生育期,一般从18岁左右开始,历时30年。特点:

1.生殖功能成熟——旺盛——开始衰退;

2.女性乳房发育成熟。中医关于脏腑经络与乳房的关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足少阴肾经行乳内;

3.孕期乳房充分发育,以适应产后哺乳。考点六 围绝经期

指经断前后或绝经前后。一般称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阶段。绝经期:年龄一般在44~54岁之间(80%)。绝经通常是指女性生命中最后一次月经后,停经达到1年以上者,最后1次月经称绝经。

绝经后期:是指绝经后至,行将步入老年期。

肾气渐虚,冲任二脉虚衰,天癸将竭,生殖器官和乳房逐渐萎缩生殖功能完全消失。

考点七 老年期

界定:一般指60岁以后的妇女。

特点:1.肾气虚,天癸竭,生殖器官萎缩,骨质疏松易发骨折;

2.心脑功能减退,全身功能处于衰退期。【典型例题】

下列哪项不是女性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A.第二性征出现 B.月经来潮

C.生殖器官为幼稚型

D.体形渐渐发育成为女性特有体形 E.具有生育能力 【答案】C

细目二 月经的生理

考点一 月经的生理现象 1.月经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初潮。年龄一般为13~15岁,平均14岁,即二七。2.月经周期:上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至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

3.经期:月经持续时间,正常经期为3~7天,多数3~5天。

4.月经的量、色、质:经量50~80ml,色暗红,质量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三不两无)。

5.月经期表现:经行前出现胸乳略胀,小腹略坠,腰微酸,情绪易于波动,一般经来自消。

6.绝经:妇女一生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1年以上,称为绝经。7.月经特殊的月经现象

(1)并月: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2个月来潮一次。

(2)居经:或称季经,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3个月来潮一次。(3)避年:身体无病,但月经1年行经1次。(4)暗经:终生不潮但却能受孕者。

(5)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次经血总量为50~80ml B.C.经期为3~7天 D.E.经血无臭味,夹少量血块 【答案】D

月经周期28~30天 初潮约14岁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篇9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3)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参苓白术散

【组成药物】莲子肉一斤 薏苡仁一斤 砂仁一斤 桔梗一斤 白扁豆一斤半 茯苓二斤 人参二斤 炒甘草二斤 白术二斤 山药二斤 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配伍意义】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生脉散

【组药物】人参五分 麦门冬五分 五味子七粒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配伍意义】方中人参为君药。麦门冬为臣。人参、麦冬合用,以增强益气养阴之功。五味子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效,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生,故名“生脉”。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一两 炙黄芪二两 白术二两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萎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细目三 补血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证。

考点 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四物汤

【组成药物】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干 地黄各等分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头目眩晕,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配伍意义】

方中熟地为君药。当归为臣药。白芍,助熟地、当归滋补阴血;川芎辛温活血行气,助当归调经止痛,共为佐药。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全方配伍特点: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香之当归、川芎等量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补中有行,散中有收,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 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3)使用注意 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则非所宜。归脾汤

【组成药物】白术 当归 茯苓 炒黄芪 远志 龙眼肉 炒酸枣仁各一钱 人参一钱 木香五分 炙甘草三分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②脾不统血证。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益气健脾,使气旺而血生;气足则能摄血,血自归经。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这些药物配伍使血足则神有所舍,血旺则气有所依。配伍大量益气补血药易致滋腻碍胃滞气,故用辛香而散之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又复中焦运化之功。煎煮时加入少量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之良方。

全方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但重在补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为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行结合,大量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当归补血汤

【组成药物】黄芪一两 当归二钱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配伍意义】方中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重用其义在于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补气以专固肌表。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以敛浮越之阳气。二药相配,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本方为补气生血的基础方,也是体现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

细目四 气血双补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两虚证。症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食少体倦,气短,懒言,舌淡,脉虚弱无力等。

考点 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炙甘草汤

【组成药物】炙甘草四两 生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清酒。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质干

而瘦小。②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治当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故方中重用炙甘草,补气健脾,复脉益心;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充脉养心。二药重用,益气养血以复脉之本,共为君药。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以助脉气续接,并防诸厚味滋补之品滋腻太过,为佐药。用法中加清酒煎服,因清酒辛热,温通血脉,以行药力,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脉复悸止。八珍汤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篇10

内科病证

第一单元 中风

一、中风的辨证要点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本病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情志不遂、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为致病之标。1.中经络

主症

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口苦,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有力者为肝阳暴亢;兼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腻,脉弦滑者为风痰阻络;兼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者为痰热腑实;兼肢体软弱,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暗,苔白腻,脉细涩者为气虚血瘀;兼肢体麻木,手足拘挛,眩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阴虚风动。2.中脏腑

主症

四肢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脉微细欲绝者为脱证。

二、中风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 醒脑调神,疏通经络。取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水沟 内关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配气海、足三里。

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

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配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

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

便秘配水道、归来、丰隆、支沟。

尿失禁、尿潴留配中级、曲骨、关元。

复视配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头晕配风池、天柱、完骨。

操作 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用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虚补实泻法操作。

若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者为闭证;昏聩无知,目合口开,第 1 页

针灸学

2.中脏腑

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取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水沟 内关

配穴 闭证配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脱证配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 内关、水沟同前。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二)其他治疗

1.电针法 在患侧上、下肢各选一组穴位,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2.头针法 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用毫针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留针30分钟

第二单元 眩晕

一、眩晕的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为髓海不足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实证多与气、血、痰、瘀扰乱清窍有关。

主症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如坐车船,飘摇不定,闭目少顷即可复常;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物不明,旋摇不止,难以站立,昏昏欲倒,甚则跌仆。

兼见面红目赤,目胀耳鸣,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者为肝阳上亢;兼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者为痰湿中阻;兼目眩,面白或萎黄,神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者为气血两虚;眩晕久作不已,兼少寐健忘,耳鸣,腰酸膝软,舌红,脉弦细者为肾精不足。

二、眩晕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平肝潜阳,和胃化痰。取足少阳、足厥阴经穴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百会 风池 太冲 内关 配穴 肝阳上亢配行间、侠溪、太溪。

痰湿中阻配阴陵泉、中脘、丰隆。

瘀血阻窍配膈俞、阿是穴。操作 常规针刺。2.虚证

治法 补益气血,益精填髓。以督脉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 百会 风池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亏虚配气海、脾俞。

肾精不足配太溪、悬钟。操作 常规针刺。

(二)其他治疗

1.头针法 取顶中线、枕下旁线,用毫针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留针30分钟。

2.耳针法 取肾上腺、皮质下、枕、神门、额、内耳,每次取3~5穴,毫针刺或用压丸法。3.三棱针法 取印堂、太阳、头维、百会等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适用于眩晕实证者。

第 2 页

针灸学

第三单元 面瘫

一、面瘫的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多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面部,与太阳、阳明经筋有关。手足阳经均上行头面部,当邪气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主症 以口眼喎斜为特点。通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若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外袭;发病初期,继发于风热感冒或其他头面部炎症性、病毒性疾病,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侵袭;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气血不足。

二、面瘫的治法

(一)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取局部穴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配穴 风寒证配风池。

风热证配曲池。

恢复期配足三里。

人中沟歪斜配水沟。

鼻唇沟浅配迎香。

颏唇沟歪斜配承浆。

乳突部疼痛配翳风。

舌麻、味觉减退配廉泉。

目合困难配鱼腰、申脉(昆仑)。

抬眉困难配攒竹。

流泪配太冲。

操作 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腧穴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肢体远端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恢复期,足三里行补法,合谷、太冲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行补法。

(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取阳白、颧髎、地仓、颊车,轻叩,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2.电针法 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断续波,刺激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适用于面瘫中、后期。

3.刺络拔罐法 取阳白、颧髎、地仓、颊车。用皮肤针叩刺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适用于恢复期。

第四单元 痿证

一、痿证的辨证要点

痿证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久病房劳、跌仆损伤、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痿证病位在筋脉肌肉,与肺、脾、肝、肾有关。感受外邪或相关脏腑受损,均可使筋脉失于濡润,肌肉弛纵不收而成痿证。痿证以虚证为主,或本虚标实。

主症 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

第 3 页

针灸学

若见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舌红,苔黄,脉细数者为肺热津伤;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兼麻木不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湿热浸淫;肢体痿软无力日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不华,舌淡,苔白,脉细缓者为脾胃虚弱;肢体痿软失用,肌肉萎缩,兼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肝肾亏虚。

二、痿证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和气血,濡养筋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夹脊 配穴 肺热津伤配尺泽、鱼际。

湿热浸淫配阴陵泉、中级。

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

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脉络瘀阻配膈俞、血海。操作 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常规操作。

(二)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沿患肢阳明经及相应夹脊穴反复叩刺,以微出血为度,隔日1次。,2.电针法 在瘫痪肌肉处选取穴位。针刺后加电针仪,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

3.穴位注射法 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阴交。每次2~4穴。选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0.5~1.Oml,隔日1次。

第五单元 痫证

一、痫病的辨证要点

痫病常因情志失调、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脑络瘀阻而发病。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各种外因与内伤因素导致风、痰、火、瘀蒙蔽清窍,扰乱神明均可发病。本病发作期多实,或实中夹虚;间歇期多虚,或虚中夹实。

发作期:①大发作 发作前常有眩晕头痛,胸闷不舒,神疲乏力等先兆,旋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发怪叫,二便自遗,发作后平复如常人。②小发作 动作突然中断,手中物件落地,头部低垂,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数秒至数分钟后即可恢复。

间歇期:兼急躁易怒,咳痰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痰火扰神;兼胸闷,痰多,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者为风痰闭阻;兼头部刺痛,或有脑部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者为瘀阻脑络;兼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腻,脉沉弱者为心脾两虚;兼神志恍惚,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者为肝肾阴虚。

二、痫病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发作期

治法 醒脑开窍,息风豁痰。以督脉及足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水沟 百会 后溪 涌泉 合谷 太冲 丰隆 操作 毫针泻法。水沟用雀啄法。2.间歇期

治法 化痰通络,息风舒筋。以任脉、督脉、足阳明及足厥阴经穴为主。

第 4 页

针灸学

主穴 鸠尾 筋缩 间使 阳陵泉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加神门、曲池、内庭。

风痰闭阻加合谷、风池、中脘。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三阴交。

瘀阻脑络加膈俞、内关、百会。

夜发加照海;昼发加申脉。

操作 主穴毫针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操作。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心、肝、皮质下、神门,毫针刺,或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足三里、内关、大椎、风池,每次选用2穴,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0.5ml。

第六单元 不寐

一、不寐的辨证要点

不寐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各种情志刺激及内伤因素导致火、痰等病理产物存留于体内,影响于心,使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心神不安,阴跷脉、阳跷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不寐。不寐以虚实夹杂之证多见

主症 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兼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为心脾两虚;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颧红潮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心肾不交;夜寐多梦,易惊善恐,舌淡,苔薄,脉弦细者为心胆气虚;难以入睡,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者为肝火扰神;眠而不安,胸闷脘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脾胃不和。

二、不寐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跷脉,安神利眠。以相应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印堂 四神聪 安眠 神门 照海 申脉 配穴 肝火扰神配行间、侠溪。

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

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

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

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

脾胃不和配足三里、公孙。

操作 毫针平补平泻,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配穴则虚补实泻。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神门、皮质下、心、肾、肝。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皮肤针法 自项至腰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用皮肤针叩刺至皮肤潮红即可。3.拔罐法 自项至腰部沿足太阳膀胱经来回走罐,以潮红为度。

第七单元 郁证

第 5 页

针灸学

一、郁证的辨证要点

郁证多与情志不舒、思虑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肝,可涉及心、脾、肾。肝气郁结,郁火、痰湿、神乱均可致气机郁滞,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而出现郁证。病久则心脾两虚,或肝肾不足。郁证以实证为多见,也可由实转虚。

主症 精神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易哭。

兼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者为肝气郁结;兼急躁易怒,口干而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为气郁化火;兼咽中如有物梗塞,舌苔白腻,脉弦滑者为痰气郁结;精神恍惚,多疑易惊,悲忧善哭,舌淡,脉弦者为心神惑乱;多思善疑,失眠健忘,神疲纳差,舌淡苔薄,脉细者为心脾两虚;情绪不宁,五心烦热,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肝肾阴虚。

二、郁证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神理气,疏肝解郁。取督脉及手足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水沟 内关 神门 太冲 配穴 肝气郁结配膻中、期门。

气郁化火配行间、侠溪。

痰气郁结配丰隆、廉泉。

心神惑乱配通里、心俞。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咽部异物哽塞感明显者配天突、照海。

操作 水沟用雀啄泻法,神门行平补平泻法,百会、内关、太冲用泻法,配穴虚补实泻。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肝、心、神门、交感,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2.电针法 取百会、印堂、内关、神门、太冲,用连续波。3.穴位注射法 取心俞、内关,用丹参注射液,每穴0.3~0.5ml。

第八单元 痴呆

一、痴呆的辨证要点

痴呆常与老年精气亏虚、情志失调、外伤及中毒有关。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关系密切。由于禀赋不足或年事渐高,脏腑功能逐渐低下,瘀血、痰湿瘀阻脑络或气血、脑髓不足,脑窍失养,最终导致神明失用而发生痴呆。

主症 呆傻愚笨。轻者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重者神情呆滞,言辞颠倒,行为怪僻,记忆障碍,智力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等。

兼头晕耳鸣,腰酸骨软,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者为肝肾亏虚;兼步态不稳,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为气血不足;兼脘腹胀满,倦怠思卧,舌质淡,苔白腻者为痰浊蒙窍;兼善惊易恐,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不遂,舌质紫暗,脉细涩者为瘀血阻络。

二、痴呆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神益智,补肾通络。以督脉及足少阳、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印堂 四神聪 神庭 风池 足三里 太溪 悬钟 配穴 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

第 6 页

针灸学

痰浊上扰配丰隆、中脘。

瘀血阻络配膈俞、内关。

操作 足三里、太溪、悬钟行补法,余穴平补平泻。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皮质下、枕、心、肝、肾、神门,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头针法 取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毫针行较强捻转刺激,或配合使用电针。第九单元 心悸

一、心悸的辨证要点

心悸多与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七情刺激、素体胆怯及脏腑功能失常均可内犯于心,进而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而发病。心悸以虚证为多见,也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若因惊恐而发,兼气短自汗,少寐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弦者为心胆虚怯;兼失眠健忘,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者为心脾两虚;兼少寐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兼胸闷,动则气短,咳吐痰涎,面浮足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者为水气凌心;兼心痛阵发,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者为心脉瘀阻。

二、心悸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少阴、手厥阴经穴及脏腑俞募穴为主。主穴 内关 神门 郄门 心俞 巨阙 厥阴俞 膻中 配穴 心胆虚怯配胆俞、丘墟。

心脾两虚配脾俞、足三里。

阴虚火旺配太溪、肾俞。

水气凌心配气海。

心脉瘀阻配膈俞。

善惊配大陵。

多汗配膏肓。

烦热配劳宫。操作 毫针平补平泻。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用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次选用1~2穴,每穴注射0.5 ml,隔日1次。

3.皮肤针法 取心俞、厥阴俞、巨阙、内关、膻中。叩至局部出现红晕略有出血点为度。

第十单元 感冒

一、感冒的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常与风邪或时行疫毒之邪侵袭、体虚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肺卫。在气候突变、腠理疏懈、卫气不固的情况下,外邪乘虚从口鼻或皮毛而入,首伤肺卫,导致卫阳被遏,营卫失和,肺气失宣,发为本病。以风邪为主因,每与当令之气(寒、热、暑湿)或非时之气(时行疫毒)夹杂为患。

主症 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周身酸楚不适。

第 7 页

针灸学

若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喷嚏,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浊涕,痰稠或黄,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感冒;夹湿则头重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二、感冒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祛风解表。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风池 大椎 太阳 列缺 合谷 配穴 风寒感冒配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配曲池、尺泽。

头痛配印堂、头维。

鼻塞配迎香。

体虚感冒配足三里。

咽喉疼痛配少商。

全身酸楚配身柱。

夹湿配阴陵泉。

夹暑配委中。

操作 主穴以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可加灸法,风热感冒大椎可行刺络拔罐法;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尺泽、委中、少商可点刺出血。

(二)其他治疗

1.拔罐法 取大椎、风门、肺俞、身柱,拔罐后留罐15分钟,或用闪罐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三棱针法 取大椎、尺泽、委中、耳尖、少商。在大椎穴刺络放血,并拔火罐5~10分钟。委中、尺泽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令其血流自止。少商、耳尖点刺出血数滴。适用于风热感冒。3.耳针法 取肺、气管、内鼻、脾、三焦、耳尖。耳尖点刺放血,余穴选2~3穴,采用毫针刺或用压丸法。

第十一单元 咳嗽

一、咳嗽的辨证要点

咳嗽的发生常与外感、内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从口鼻皮毛而人,肺卫受邪,肺气不宣所致,多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常,肺气不利,肺失宣降所致,邪实与正虚并见。1.外感咳嗽

主症 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若咳嗽声重,痰稀色白,伴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袭肺;咳嗽频剧,咳痰黄稠,伴风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犯肺。2.内伤咳嗽

主症 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症。

若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濡滑者为痰湿阻肺;气逆咳嗽,阵阵而作,胁痛口苦,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者为肝火灼肺;干咳声短,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肺阴亏虚。

二、咳嗽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外感咳嗽

第 8 页

针灸学

治法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天突 中府 肺俞 列缺 合谷 配穴 风寒配风池、风门。

风热配大椎、曲池。

咽喉痛配少商放血。

操作 天突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做小幅度提插,使胸部有针感后,立即出针,或将针上提0.5寸后,留针。余穴毫针泻法。2.内伤咳嗽

治法 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肩

配穴 天突 肺俞 太渊 三阴交。

痰湿侵肺配丰隆、阴陵泉。

肝火灼肺配行间、鱼际。

肺阴亏虚配膏肓、太溪。

咯血配孔最。

操作 天突操作同前,余主穴毫针平补平泻,或加灸。配穴虚补实泻。

(二)其他治疗

1.拔罐法 取背部第1~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用留罐法,每侧5~6只罐,至皮肤瘀血为度。或选取大杼至膈俞,用走罐法,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2.皮肤针法 选取后颈部5~7颈椎两侧、气管两侧、天突、肘窝及大、小鱼际部进行叩刺,适用于外感咳嗽;或选取项后至背部1~7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颈前气管两侧、膻中、天突叩刺,适用于咳嗽日久,反复发作者。

3.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以白附子16%,洋金花48%,川椒33%,樟脑3%的比例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4日更换1次,以“三伏天”应用为佳。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cm圆饼,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第十二单元 哮喘

一、哮喘的辨证要点

哮喘的发生常与外邪、饮食、情志、体虚等因素有关,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其发生多为痰饮伏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发作期多表现为气阻痰壅的实证,亦有素体肺肾不足或正气耗伤者,发作时表现为虚哮。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肾等脏气虚弱,兼有痰浊内阻之证。1.实证

主症 病程短,或当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体质较强,脉象有力。

若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多,色白,稀薄或多泡沫,伴风寒表证,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外袭;喉中痰鸣如吼,胸高气粗,痰色黄或白,黏着稠厚,伴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痰热阻肺 2.虚证

主症 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当缓解期,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深吸为快,体质虚弱,脉弱无力。

若喘促气短,动则加剧,喉中痰鸣,痰稀,神疲,汗出,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肺气虚;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为肾气虚。

第 9 页

针灸学

二、哮喘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取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 肺俞 定喘 膻中 尺泽 列缺 配穴 风寒配风门、风池。

风热配大椎、曲池。

痰热配丰隆、曲池。

喘甚者配天突。

操作 毫针泻法。风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2.虚证

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取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 肺气不足配气海、脾俞。

肺肾两虚配阴谷、关元。

喘甚者配天突。

操作 定喘穴刺络拔罐,余穴毫针补法。

(二)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膏肓、膻中、定喘。常用白芥子30g,甘遂15g,细辛15g,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上放少许丁桂散,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3小时左右取掉,以局部红晕微痛为度。

2.皮肤针法 取鱼际至尺泽穴手太阴肺经循行部、第1胸椎~第2腰椎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循经叩刺,以皮肤潮红或微渗血为度。

3.穴位埋线法 取肺俞、定喘、膻中。用一次性无菌埋线针,将0~1号铬制羊肠线1~2cm,埋入穴位皮下。4.耳针法 取对屏尖、肾上腺、气管、肺、皮质下、交感。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用弱刺激,每周2次。

第十三单元 呕吐

一、呕吐的辨证要点

呕吐常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六淫外邪,侵犯胃腑,或饮食不节,食滞胃腑,或恼怒伤肝,横逆犯胃,或忧思劳倦,内伤脾胃,均可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发生呕吐。呕吐初病多实,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实证一般发病急,呕吐量多,吐出物多酸臭味;虚证病程较长,发病较缓,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腐臭味不甚。

若呕吐清水或稀涎,食久乃吐,舌淡,苔薄白,脉迟者为寒邪客胃;呕吐酸苦热臭,食入即吐,舌红,苔薄黄,脉数者为热邪内蕴;因暴饮暴食而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苔厚腻,脉滑实者为饮食停滞;呕吐多因情志不畅而发作,嗳气吞酸,胸胁胀满,脉弦者为肝气犯胃;呕吐清水痰涎,脘痞纳呆,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者为痰饮内停;饮食稍有不慎即发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弱者为脾胃虚寒。

二、呕吐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第 10 页

针灸学

治法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主穴 中脘 胃俞 足三里 内关 配穴 邪客胃配上脘、公孙。

热邪内蕴配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痰饮内停配膻中、丰隆、公孙。

肝气犯胃配阳陵泉、太冲。

脾胃虚寒配脾俞、胃俞。

饮食停滞配粱门、天枢。

腹胀配气海。

肠鸣配脾俞、大肠俞。

操作 足三里平补平泻法,内关、中脘用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

(二)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 选中脘、足三里、内关。药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注射液,每穴注入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法 选胃、贲门、食道、口、神门、交感、皮质下。每次3~4穴,毫针刺,或用压丸法。

第十四单元 胃痛

一、胃痛的辨证要点

胃痛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胃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也有关。无论是胃腑本身病变还是其他脏腑的病变影响到胃腑,使胃气失和、胃络不通或胃失温煦濡养均可导致胃痛。胃痛以实证多见,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实证病势较急,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食后痛增;虚证病势较缓,痛势较轻,痛处喜按,空腹痛甚。

若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者为寒邪客胃;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苔厚腻,脉滑者为饮食伤胃;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或加重,嗳气泛酸,喜太息,苔薄白,脉弦者为肝气犯胃;胃痛如刺,痛有定处,或有呕血便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者为瘀血停胃。胃脘隐痛喜暖,泛吐清水,神疲肢倦,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者为脾胃虚寒;胃脘灼热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胃阴不足。

二、胃痛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主穴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配穴 寒邪犯胃配胃俞、神阙。

饮食停滞配梁门、下脘。

肝气犯胃配期门、太冲。

气滞血瘀配膻中、膈俞。

脾胃虚寒配神阙、脾俞、气海。

胃阴不足配胃俞、三阴交、太溪。

操作 足三里平补平泻法,疼痛发作时,可持续运针1~3分钟。内关中脘均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寒邪客胃、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

第 11 页

针灸学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胃、十二指肠、肝、脾、神门、交感。疼痛剧烈时毫针刺以强刺激,双耳并用;痛缓时宜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压丸法,两耳交替。

2.穴位注射法 选足三里、胃俞、脾俞、肝俞。每次2穴或一侧穴位,交替进行。药用复方当归或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2~3ml,隔日1次。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所致的胃痛。

第十五单元 泄泻

一、泄泻的辨证要点

外感风寒湿热及饮食、起居、情志失宜等均可引起泄泻。病位在肠,与脾关系最为密切,也与胃、肝、肾有关。各种外邪及内伤因素均可导致脾虚湿盛,肠道传化失常,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脾失健运是病机关键。急性泄泻以实证为多见,慢性泄泻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为多见。1.急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急,病程短,泄泻次数多,多属实证。

若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身寒喜温,苔白滑,脉濡缓者为寒湿内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黄褐臭秽,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肠腑湿热;泻下恶臭,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嗳腐吞酸,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者为食滞肠胃。2.慢性泄泻

主症 发病势缓,病程较长,便泻次数较少,呈间歇性发作,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若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面黄神疲,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脾气虚弱;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肾阳虚衰;泄泻肠鸣,腹痛攻窜,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或加重,舌淡,脉弦者为肝气乘脾。

二、泄泻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急性泄泻

治法 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天枢 水分 上巨虚 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配神阙。

湿热伤中配内庭、曲池。

饮食停滞配下脘、梁门。操作 毫针泻法。神阙穴用隔姜灸。2.慢性泄泻

治法 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取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神阙 天枢 足三里 公孙 配穴 脾虚加脾俞、太白。

肝郁加肝俞、太冲。

肾虚加肾俞、命门。

操作 神阙用灸法;天枢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公孙用补法。配穴虚补实泻法。

(二)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 取天枢、上巨虚或足三里。用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穴0.5~1.Oml。

第 12 页

针灸学

2.穴位贴敷 取神阙穴。用五倍子、五味子、煨肉果研细末各等量混合,食醋调成膏状敷脐,每日1次。适用于慢性腹泻。

3.耳针法 取大肠、脾、交感,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第十六单元 痢疾

一、痢疾的辨证要点

痢疾多与外感时邪疫毒,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关。基本病机是邪壅肠腑,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脉络受伤。一般分为湿热痢、寒湿痢、疫毒痢、噤口痢、休息痢五种类型。痢疾初期多实证,日久可由虚转实或虚实夹杂。

主症 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兼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湿热痢;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苔白腻,脉濡缓者为寒湿痢;发病急骤,腹痛剧烈,痢下脓血,里急后重甚,壮热口渴,烦躁,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者为疫毒痢;下痢赤白脓血,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舌苔腻,脉滑者为噤口痢;痢下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则下痢脓血或黏冻,临厕腹痛里急,舌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者为休息痢。

二、痢疾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化湿,通肠导滞。取手足阳明经及任脉穴为主。主穴 天枢 关元 上巨虚 合谷 配穴 湿热痢配曲池、内庭。

寒湿痢配中脘、气海。

疫毒痢配大椎、中冲、十宣。

噤口痢配内关、中脘。

休息痢配脾俞、肾俞。

久痢脱肛配百会、长强。

操作 关于平补平泻,余主穴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寒湿痢、休息痢可加艾灸;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每次3~4穴,急性痢疾用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慢性痢疾用轻刺激,亦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穴参照基本治疗,用小檗碱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或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射0.5~1.Oml。

第十七单元 便秘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体虚、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肠,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无论是肠腑疾患或是其他脏腑的病变影响到肠腑,使肠腑壅塞不通或肠失滋润及糟粕内停,均可导致便秘。

主症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艰涩难解。

若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者为热秘;欲便不得,或便而不爽,腹中胀痛,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者为气秘;大便艰涩,腹部拘急冷痛.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者为冷秘;虽有便意,但排出不畅,便质不干硬,临厕努挣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者为虚秘。

第 13 页

针灸学

二、便秘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天枢 大肠俞 归来 上巨虚 支沟 配穴 热秘配合谷、内庭。

气秘配太冲、中脘。

气虚配脾俞、气海。

阳虚配神阙、关元。

血虚配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主穴毫针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神阙关元用灸法。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大肠、直肠、三焦、腹、交感、皮质下。毫针针刺,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足三里。用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穴0.5~1.0ml 第十八单元 阳痿

一、阳痿的辨证要点

阳痿的发生常与劳欲过度、七情所伤、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宗筋,与肝、肾、心、脾相关,在经脉上主要与足厥阴、足少阴、阳明经相关。多因情志不遂、猝受惊恐、湿热浸淫、房事不节等原因致使气血不足,宗筋失养或宗筋受灼而弛纵所引起。阳痿有虚实之分,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临房时早泄,随之疲软,或虽能性交,但不经泄精而自行疲软。

兼时有滑精,头晕耳鸣,舌淡白,脉细弱者为肾阳不足;兼心悸易惊,胆怯多疑,苔薄白,脉弦细者为惊恐伤肾;兼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者为心脾两虚;兼阴囊潮湿,瘙痒腥臭,小便赤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湿热下注;兼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苔薄白,脉弦者为肝郁气滞。

二、阳痿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肾气。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 关元 肾俞 三阴交 配穴 肾阳不足配命门、腰阳关。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

惊恐伤肾配志室、胆俞。

湿热下注配中级、阴陵泉。

失眠或多梦配内关、神门、心俞。

食欲不振配中脘、足三里。

腰膝酸软配志室、阳陵泉。

操作 主穴毫针补法,可用灸;针刺关元针尖略向下斜刺,使针感向前阴放散。配穴虚补实泻法。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每次选3~5穴。针刺施以弱刺激,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选用胎盘组织液、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等,每穴注入药液0.5~1ml。

第 14 页

针灸学

第十九单元 癃闭

一、癃闭的辨证要点

癃闭常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及体虚久病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与三焦、肺、脾、肝等脏腑的气机失利密切相关。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肝气郁滞、瘀血结石阻塞尿路或脾虚气弱、肾阳衰惫均可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小便不能,而成癃闭。本病分为虚实两端,实证多为湿热、气滞、瘀血、结石影响膀胱的气化;虚证为脾虚气弱、肾阳衰惫,使膀胱气化无权,形成癃闭。

主症 排尿困难。

若尿量极少而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膀胱湿热;兼咽干烦渴,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者为肺热壅盛;兼情志抑郁,舌红,苔薄黄,脉弦者为肝郁气滞;尿细如线或点滴不通,兼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者为浊瘀阻塞;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大便不坚,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脾虚气弱;排尿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者为肾气亏虚。

二、癃闭的治法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以足太阳、足太阴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主穴 中极 膀胱俞 秩边 阴陵泉 三阴交 配穴 湿热内蕴配委阳、曲池。

肺热壅盛配尺泽、肺俞。

肝郁气滞配太冲、肝俞。

淤血阻滞配曲骨、血海。

操作 毫针泻法。膀胱充盈者,中极等小腹部穴不能直刺,应向下斜刺、浅刺。2.虚证

治法 温补脾肾,益气启闭。以足太阳经、任脉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穴 关元 脾俞 肾俞 膀胱俞 秩边 配穴 脾气虚弱配气海、足三里。

肾阳虚弱配太溪、阴谷。

无尿意或无力排尿配气海、曲骨。

操作 秩边用泻法,余主穴用毫针补法,可用温针灸。配穴用补法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每次选3~5穴,毫针中强刺激,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敷贴法 取神阙穴。用葱白、冰片、田螺或鲜青蒿、甘草、甘遂各适量,混合捣烂后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加热敷。

第二十单元 消渴

一、消渴的辨证要点

消渴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因素有关。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又以肾为关键。内外因素渐致脏腑功能的衰减与失调,终致。肾阴不足,肺胃津伤,燥热内盛而发为消渴。本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俱虚。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可分为上、中、下三消。

主症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

第 15 页

针灸学

若见烦渴多饮,口干咽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者为肺燥津伤(上消);多食易饥,口干欲饮,苔黄,脉滑实有力者为胃热津伤(中消);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虚(下消);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面色黧黑,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者为阴阳两虚。

二、消渴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 胰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配穴 肺燥津伤配太渊、少府。

胃热津伤配内庭、地机。

肾阴亏虚配复溜、太冲。

阴阳两虚配关元、命门。

肢疼痛或麻木配肩髃、曲池、合谷。

下肢疼痛或麻木配风市、阳陵泉、解溪。

皮肤瘙痒配风池、曲池、血海。

操作 主穴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配穴虚补实泻法。

(二)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胰胆、肺、胃、肾、内分泌,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取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每次选取2穴,用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小剂量胰岛素,每穴0.5~1.0ml,隔日1次。

第二十一单元 癫狂

第二十二单元 颤证

第二十三单元 胁痛

上一篇:小学生毕业暖心赠言下一篇:暑假趣事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