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信息化(精选8篇)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要素,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本国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带动教育改革创新。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走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前列,成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深入应用与管理信息化,反映了我国追赶教育信息化国际先进水平的决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是:到 2020 年,全面完成《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动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需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和战略眼光。
首先,必须积极展开对国外教育信息化情况的研究,了解世界发达国家数字化学习环境发展的态势,明确自己在全球所处的位置和状态,进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立足国家实情,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自身发展。
其次,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更加广阔而深入的信息文化互动,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
第三,跟踪当前国际上新兴技术和学习支持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概况,全面考察技术对学习、教学和研究所带来革命性影响。
调研设计
由于国外信息化调研更加侧重对全局性、典型性和前瞻性的发展和规划的把握,本调研研究主要包括:国外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技术新发展、国际教育信息化趋势分析三大核心部分。
首先,国外教育信息化规划调研综合考虑了国情、文化、地区方面的因素,希望从多个角度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比如选择了教育信息化发达但与我国文化差异很大的美、欧地区国家;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但文化背景与我国比较类似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地区、民族差异较大,国情与我国较为相似的印度、巴西等国。
其次,教育信息技术最新发展主要以最近数年《地平线报告》为风向标,旨在确立并阐述可能会对各种教育组织机构中教学、学习、研究或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同时,认真分析了在相同时间段内即将改变我们教育工作方法的挑战和趋势。
第三,国际教育信息化趋势分析从国家体系范畴的角度审视一国信息化建设的全貌和趋势,了解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提供可靠数据和综合分析,并借鉴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因此,此次的国外教育信息化调研,一方面是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探索“主动国际化”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美国教育信息化规划现状
1.规划概要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fice ofEducational Technology,OET)于 2010 年 3月发布了名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 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是在以下两大明确目标的驱动下提出的。即到2020年:(i)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目前占总人数比例39%),让60%的人获得一个2年或4年的学位;(ii)将消除成绩差距,不论种族、收入和地域的差异,让所有学生中学毕业后能够在高校学习或其职业领域中获得成功。
NETP(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美国教育技术规划)提出了一种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其目标和建议包括如下五个基本领域: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
(1)学习
本规划中描述的21世纪学习模式,号召我们为学习者提供趣味性且深刻的学习体验。该学习模式要求我们关注“教什么以及如何教”,对应人们需要知道什么、如何学习、何时在何处学习,以及谁需要学习这一系列的问题。它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学习中,来赋予所有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并激发、启迪他们。它借助技术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从而取代了“一刀切式”的课程、教学节奏和教学实践。
(2)评价
21世纪的学习模式要求我们采用新的、更好的方式来测量真正重要的内容,在还有时间改善学生学习的时候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让更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设计、实施和使用评价的过程中来。在所有这些活动中,技术化的评价能够为有效的决策提供相关的数据。这些决策的出发点在于考虑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持续改善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
(3)教学
21世纪的学习模式也要求我们使用技术来帮助教育工作者采用协同教学的模式来增强他们的教学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互连的教育团体将取代单独的教育者。课堂将充分地互连起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工具,帮助他们根据这些数据和工具采取行动的资源。
(4)基础设施
21世纪的学习模式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一套综合的学习基础设施,它随时随地为每位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各级的教育系统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其潜在的原理是:基础设施包括人、过程、学习资源、政策、除了宽带连接之外持续改善的支持性模型、服务器、软件、管理系统和管理工具。
(5)生产力
为了实现变革美国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基本假设,并重新设计整个教育系统。我们必须借助技术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确保学生在整个K-16系统中取得相应的进展至顺利毕业。所有这些倡议都需要大量的投资,然而目前紧张的经济状况和基本财政的职责,要求我们对每一美元的投入都必须有超出一美元的产出。因此,我们必须借助技术来规划、管理和监控,以向决策者提供可信、精确、完整的经济绩效汇报。
2.规划内容
(1)学习:21世纪的模式(借助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有趣其强有力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主要内容包括:
21世纪学习面面观;人们需要学习什么;人们需要如何学习;人们何时在何处学习;谁需要学习;为服务不周到群体服务;提高中学和中学教育毕业率。
(2)评价:测量相关的内容(借助技术为有效决策提供数据,持续改善整个教育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
我们应该评价什么;技术支持复杂能力的评价;采用有助于改善学习的评价方式;技术如何支持更好的评价;E-learning记录展望;借助评价数据来推动持续的改善。
(3)教学:通过联合教学来促进学习(借助技术采用联合教学的模式来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教学:通过联合教学来促进学习;21世纪专业教育者的资源和工具;筹备新的教育者并开展持续的专业学习;联合教学在面向所有学习者中扮演的角色。
(4)基本架构:人、过程和支持学习的技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提供随时随地可用的人、技术和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转变的革命性机遇;面临的挑战解读;开放教育资源;联邦政府扮演的角色。
(5)生产力:控制成本以及改善学习效果(借助技术优势,控制学习成本,改善学习效果)
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悖论;以持续改善为中心;减少中学后期教育的障碍;转向有意义的技术应用。
(6)R&D:解决存在巨大挑战的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一种面向教育的R&D新模式;聚焦存在巨大挑战的问题。
奥巴马政府对NCLB政策的改革
1.规划概要
2010年3月以来,奥巴马政府着手修订《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Behind,NCLB)法,提出一系列均衡发展美国教育的措施。奥巴马政府修订NCLB法的提案在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过程均衡、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均衡四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1)革新目标、提高标准、更新评价,追求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均衡
为使各州教育获得均衡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奥巴马政府在修订的提案中发展了目标——“通过责任制、弹性化和教育选择弥合学生成绩差异,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即:“到2020年,不论收入、性别、种族、语言背景和残疾状况,每个学生均应该高中毕业并做好升学或就业准备”。以此为导向,奥巴马政府号召各州力争上游,通过提高教育标准来改善学业成绩,支持各州制定和实施以升学和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评价制度,以评价学生使用技术、开展研究、解决问题、提供解答,以及自我辩护等方面的水平。(2)改善责任制,促进教育过程均衡
奥巴马政府在提案中提出的新责任制除,将学校列为责任主体以外,还将追究没有给学校提供所需支持的学区乃至州的责任;除将对教育失败进行问责外,该责任制还肩负着鉴别、奖励进步和成功的使命。新责任制不仅要为高中学生设置高标准,奖励那些成功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学校,还要支持那些在弥合教育鸿沟方面取得成绩的各州,奖励那些取得较大进步的贫困学区和学校,并对其他学校也给予适当的支持。新修正提案号召各州建立相应的数据系统,以收集决定学校和学区在学生升学和就业方面取得进展的关键信息。
(3)确保优秀教师和卓越校长等关键性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为学生和学校均衡地拥有优秀教师、卓越校长这些关键教育资源,奥巴马政府提出以下措施:通过学生发展和课堂观察等指标界定“优秀教师”和“卓越校长”,建立数据系统,促进关键教育资源配置均衡;联邦政府继续为各州和学区增发“公式拨款”,以此支持它们自愿采取措施,扩增高需求学校优秀教师和领导的数量,并均衡地提高其效率;通过完善学区教育评价,各个学区要与教师、校长和其他学校教职员工合作,根据学校和学生的需要使用所受资助,制定和实施公平、有效的学区教育评价制度,促进关键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4)关注弱势群体,确保受教育机会均等
奥巴马政府修订提案促进受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以改善薄弱学校的教育为突破口:继续通过“小型农村学校成就”和“农村低收入学校”对“农村教育”实施“公式拨款”,满足农村学生的具体需求;将新责任制要求与农村教育项目整合起来,以更有利于后者支持改进落后学区学校的措施;为各州和学区提供资金,用于资助“高需求学校”提高教师和领导者的效率,以便使其能够获得追求卓越的公平机会,从而最终达到改善高度贫困学校和少数族裔学校学生学习状况的目的。同时,学校必须满足包括美国本土学生及学英语学生、残障学生、无家可归学生、移民学生、贫困学生、少数族裔学生和犯罪学生等所有学生的需求。
2.规划内容
(1)为学生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
主要内容包括:为学生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更健全的评估;完整的教育过程。
(2)各校优秀教师和卓越校长配置
均衡有效的教师和校长;哪里最需要最好的老师与领导者;加强教师与领导的准备与招聘。
(3)所有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
主要内容包括:各层次公平责任制;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更大的公平。
(4)提高标准与奖励卓越
主要内容包括:形成各州力争上游的势态;支持有效的公立学校选择;发扬学业准备与成功的文化。
(5)促进改革与持续提升
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加速成功;支持、承认和奖励地方改革;支持学习者的成功。
注:
1.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硕士研究生。
一、美国公立中小学互联网的接入情况
1. 学校和教室的联网比例
联网学校和教室数量逐年提高。在1 9 9 4年只有3 5%的学校能够接入互联网 (见下页表) , 而到2 0 0 5年秋季, 几乎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可以接入互联网, 联网教室也由1 9 9 4年的3%上升到9 4% (见图1) 。此外, 美国乡村和城镇的网络接入几乎是齐头并进的。
2. 联网方式
学校的联网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变化, 速度和稳定性都有显著提高。1 9 9 6年, 有7 4%的学校采用拨号上网;到2 0 0 1年, 5 5%的学校采用T 1/D S 1宽带联网;到2 0 0 5年, 采用宽带联网的公立学校增加到9 7% (见下页表) 。从中可以看出:
(1) 规模较大的学校更倾向于采用宽带联网, 到2 0 0 5年几乎全部都使用宽带联网, 而小规模的学校只有9 4%采用宽带连接。
(2) 无线联网方式及其应用逐年递增。无线联网学校由2 0 0 3年的3 2%增长到2 0 0 5年的4 5%, 其应用也由2 0 0 3年的9 2%增加到2 0 0 5年的9 7%。
(3) 2 0 0 5年, 在美国所有的公立中小学中有1 5%的教室接入了无线网络。
二、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
1. 人机比
首先, 人机比逐年递减。从1 9 9 8年的1 2.1:1到2003年的4.4:1, 再到2005年的3.8:1。 (见图2和下页表)
其次, 不同参数类型的学校人机比不同。例如, 小规模学校人机比小于中型或者大型学校的人机比, 分别为2.4:1、3.9:1、4.0:1。另外, 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和人机比也是成正比的。
2. 可供教学使用的手提电脑
首先, 手提电脑的供给比例逐年递增。2 0 0 3年有1 0%的学校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手提电脑, 到2 0 0 5年增加为1 9% (见下页表) 。
其次, 2 0 0 5年, 学校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手提电脑, 而能为学生提供手提电脑的学校数量相对较少, 其比例分别为1 7%和8%。
3. 膝上电脑的租用
2 0 0 5年, 有1 0%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可租用的电脑 (见下页表) 。
在租用期限方面, 有4 7%的学校可以租给学生不到1周的时间, 1 7%的学校其租用期限为1周到1个月的时间, 另外还有5%的学校能够提供更长的租用期限。
2 0 0 5年, 在9 0%的还没有膝上电脑的学校中, 有3%的学校打算在下一年提供给学生可租用的电脑。
三、制约学生浏览不良信息的技术手段的使用
2 0 0 5年, 几乎所有的联网学校都使用了技术手段控制学生浏览网页 (见下表) 。在技术实现方式上, 2 0 0 5年所有使用了网络拦截技术和程序的学校中, 9 9%都采用了拦截技术或者过滤软件。同时, 9 6%的学校还有教师或其他人员监控;7 9%的学校和家长签署条约;7 6%的学校和学生签署条约;5 3%的学校设置了密码访问程序;还有4 6%的学校仅允许接入学校局域网。
另外, 学校还将所采取的措施告知了家长和学生。5 7%的学校采用的是实时通讯工具, 利用校园网和校园公告牌的学校分别为4 0%和2 8%, 还有2 8%的学校采用的是弹出信息的方式或者将信息内容作为一个网站标志。除此之外, 还有4%的学校采用了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美国非常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将教育技术水平列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之一。在1 9 9 9年, 大约有一半的教师能够使用电脑或者网络教学, 并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探索式学习。最新数据显示:2 0 0 5年, 全国范围内有8 3%的学校或校区在一年前就为教师提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业发展培训 (见下表) 。在参加2 0 0 5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学校中, 参加人数为1%~2 5%的学校占3 4%, 2 6%~5 0%的学校占1 6%, 5 1%~7 5%的学校占1 3%, 超过7 6%的学校占3 6%, 而只有不到1%的学校没有教师参加培训。
五、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有8 9%的学校利用网络资源来制定教学计划, 8 7%的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评价结果和数据以帮助他们实施个别化教学, 还有8 7%的学校通过网络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例如, 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网上学习资源) , 并且逐渐增加了教师在线培训课程和学生在线远程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共享。
另外, 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互联网的利用上也有所不同。例如, 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培训方面, 中学就能够提供比小学更多的在线课程 (分别为5 9%:4 9%) 。同样在为学生提供在线远程学习资源方面, 中小学之比为5 7%:2 4%。而乡村学校为学生提供远程学习的比例就明显大于市区学校及市郊学校 (分别为4 3%、2 5%和2 4%) 。除此之外, 在校少数民族学生越多, 学校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在线评价资源来辅助教师的个别化教学。
六、评价及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的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现状, 我们可以得出其发展的一些规律, 希望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有所启示。
1.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教育信息化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因此永远处于一个过程阶段。其中包含硬件设施的配备、软件资源的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美国在1 9 9 4~2 0 0 0年只是处于实现网络普及的阶段, 而在2 0 0 3~2 0 0 5年又呈现出3个发展的新特点: (1) 联网方式的改变, 无线联网的比重明显加大; (2) 加强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电脑的力度, 两年时间租给学生和教师的电脑数量增加了一倍; (3)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质量监督, 2 0 0 5年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监控技术。由此可以看出, 教育信息化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我国现在还处于教育信息化初级阶段, 无需盲目追求高目标, 要踏踏实实做好初级阶段的工作。
2. 加大硬件投资和革新力度,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硬件是基础, 没有根基的信息化是空谈。美国之所以有如此高质量的信息化教育成效,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基础设施健全, 且城乡同步发展。面对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城乡差距显著的现状, 国家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投资。 (1) 利用我国等级体制分别从国家、地方上进行投资;首先, 从国家政策上要保证充分的教育预算和投资, 其次, 各个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予经济、政策上的支持, 国家和地方共同建设。 (2) 以富带贫,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结成对子, 缩小信息化差距。既可以是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偏远地区大范围内的省、市、县或学校结盟, 也可以是本省、市内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结盟。总之, 要让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学校带动信息化落后的地区和学校。
3. 开放式管理, 为学生创建开放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美国很重视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无论是无线网络的开通, 还是笔记本的租赁, 处处都体现出一种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理念。而基于我国的信息化教育现状, 很难实现这种无缝接入式的学习。之前信息化局限于课堂的封闭式学习应该有所改变,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开放网络教室, 安排专人管理,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需要随时学习, 教师也可以利用其进行备课等教学活动。
4. 丰富教学资源, 加强质量监督体制
借鉴美国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提供各种丰富教学资源的经验, 我国也应该重视对教学计划信息、教学评价信息、教师在线培训课程、学生在线远程学习课程等资源的提供。同时, 要加大对资源的质量监督, 建立清晰的信息资源评价标准, 保证网络为教学所用。
参考文献
[1]FRSS-Fast Response Survey System. Internet Access in U.S. Public Schools and Class-room1994-2005[DB/OL].http://nces.ed.gov/index.asp.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R].ICT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2004.
[3]Jianwei Zhang.A cultural look a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Eastern education [J]. Education Tech Research Dev, 2007.
关键词 信息素养 高等教育 美国
分类号 G254.9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2.020
Analysis on ACRL’s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
Zhu Tian
Abstract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 (Framework) is promulgated by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 in March 2015.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ramework from the aspects of background, theoretical basis, basic framework and content.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mework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LE) is presented in three aspects: ILE should attach greater importance to the information?morality and information using ability, instead of information awareness; academic research is the core of ILE;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librarians need to extend cooperation with the faculty.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Higher education. USA.
2000年1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以下简称ACRL)批准了一份旨在指导和评估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标准,即《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标准》)。在接下来的15年中,该标准的制定和广泛运用,为美国乃至全球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依据,为高校评价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供了工具,也为全球高等教育环境下探讨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框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高等教育环境变迁,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信息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为了适应多样化的信息生态系统,人们的信息素养外延不断拓展。原有的信息素养标准在新的数字环境和教育环境下逐渐捉襟见肘。新的信息素养标准呼之欲出。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ACRL在2015年2月颁布了全新修订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框架》)。新《框架》的颁布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深入地理解《框架》的内容和精神,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框架》概述
1.1 背景和变迁
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和Web2.0应用的深化,以及社会化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使得网络信息用户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同时,信息的创造、组织、传播模式也日趋多样化。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情景下该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该如何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引发了学术界广泛地讨论和研究。学者们对《标准》是否能继续适应当前的信息环境也提出了质疑。2011年7月ACRL成立特别工作组着手对《标准》的内容进行评估。2012年6月工作组提议对《标准》进行更新和修订,并于2013年提交了修订建议:在知识创新和传播过程中对现有的思想进行反思;适应全球高等教育环境的改变;从具备信息素养到信息通晓的转变;拓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元素养、媒体素养、数据素养、全媒体素养等。2014年的2月、4月和6月工作小组先后发布了《框架》的第一版、第二版,并通过ACRL和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和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同年11月发布了《框架》的第三版。ACRL信息素养标准委员会(ACRL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Committee)和ACRL标准委员会(ACRL Standards Committee)在12月对《框架》第三版进行了审查和评估,并由ACRL标准委员会向ACRL董事会提交《框架》最终版本。2015年2月在芝加哥举行的2015ALA冬季会议上,ACRL董事会发布了《框架》的正式官方版本。
nlc202309090100
1.2 《框架》的理论基础
《框架》之所以没有沿用原来《标准》的称谓,而启用“框架”的提法,是因为整个《框架》建立在一系列灵活、开放的核心概念基础上。它打破了《标准》教学大纲的形式,摒弃了具体的执行指标,将关于信息、研究和学术的相关概念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概念交叉的网状体系。
1.2.1 阈值概念
阈值(threshold concept)又被称为临界概念。阈值这一概念源于英国教育学界,由Jan H. F. Meyer和Ray Land提出,是指学习者实现创新观念、理解学科和拓宽知识域所需要的基础概念,是通向任何学科领域的基础概念[1]。阈值概念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转换性(改变学习者态度或观点)、整体性(将不同概念统一为一体)、不可逆性(一旦被理解就不会被忘记)、界限性(确定学科的界限)和困惑性(针对学习障碍)五大特征[2]。《框架》以6个阈值概念为主体结构,并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阈值概念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同时在每个阈值概念下设置了知识实践(knowledge practice)和意向(disposition)两部分知识体系,辅助阈值概念的理解和学习。
1.2.2 元素养
元素养(metaliteracy)是催生其他素养的素养,是一个通过整合和吸收其他素养的理念和技术,指导人们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社会化媒体和在线社群开展信息的获取、生产、分享的综合素养框架,能提升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3]。元素养的学习主要由四个领域构成:情感(Affective)、行为(Behavioral)、认知(Cognitive)、元认知(Metacognitive)。元素养概念在2011年由Thomas P. Mackey 和Trudi E. Jacobson提出,并引起了ACRL的极大重视,Jacobson女士也被ACRL聘请为特别工作组负责人,着手对原《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元素养对信息素养的发展作出了全新的展望,希望人们作为信息的消费者和创造者从行为、情感、认知和元认知等方面更好地适应信息生态系统,实现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协同创新。
1.3 《框架》的内容和结构
《框架》由简介、框架和附录三部分组成。简介对阈值概念、元素养以及新的信息素养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框架主体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框架》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系列综合能力的集合,包含反思信息的发现过程,理解信息的产生和价值,并利用信息创造新的知识,还包括参与信息活动的伦理道德。
《框架》的主体部分由信息权威性的建构与情景有关(Authority is Constructed and Contextual)、信息的创建是一种过程(Information Creation as a Process)、信息具有价值(Information Has Value)、研究即探究(Research as Inquiry)、学术即对话(Scholarship as Conversation)、检索即策略式探索(Searching as Strategic Exploration)六大阈值概念以及辅助理解和学习每个概念的知识实践(knowledge practices)和意向(dispositions)组成(详见表1)。阈值概念描述了本部分涉及的相关知识范围和内容,知识实践着重展示了如何掌握“阈值概念”所阐述的内容,意向表述了学习者对待本部分知识应持有的态度和心理建设。
附录部分由附录1《框架》的实施(Appendix 1: Implementing the Framework)、附录2《框架》发展的背景(Appendix 2:Background of the Framework Development)和附录3关于《框架》的进阶阅读资源(Appendix 3:Sources for Further Reading)三部分组成。附录1对图书馆员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如何运用《框架》给出了建议,建议馆员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框架》核心概念相结合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创新信息素养课程,鼓励与其他的馆员一起讨论、研究和分享教学经验,并争取与教师更广泛地合作。同时,也对教师和高校管理层支持《框架》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运用提出了建议。附录2介绍了《框架》发展的背景以及特别行动组成员的名单。附录3为想要进一步研究《框架》内容以及运用阈值概念开展教学活动的人群提供了进阶阅读的资源。
2 《框架》的特点及启示
2.1 弱化信息意识,拓展信息能力,突出信息道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Web2.0的深化应用以及学习环境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已经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他们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有意识地获取信息。但是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管理,合理评估信息价值,利用和整合信息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一大难题。
《框架》认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高校学生能理解并适应动态的信息世界,能发现、评估和管理信息,开展批判性的思考,进行知识创新且具有学术道德。与《标准》相比,《框架》内容对个人信息意识的描述相对弱化,拓展和细化了信息获取、信息创建、信息加工、信息评估、信息利用和交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信息能力范畴的内容,突出了尊重知识产权、规范网络行为、合理引用他人成果、信息安全等信息道德内容。
根据《框架》的精神,图书馆员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细化信息管理、信息评价、信息分析与利用、信息分享与协作创新的内容,并加强信息社会道德培养。信息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产权是法律和社会的共同产物,从而更好地区分各种知识产权相关概念及其特点,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参与知识实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在信息社会中的权利和责任。
2.2 信息素养教育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开展
nlc202309090100
《框架》将信息素养培养与学术过程相融合,引入批判性思维对学术权威提出挑战和质疑,重视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信息行为,强调学术探究和信息交流,更符合高校的教育环境。Web2.0的深化应用,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全面数字化,他们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渠道更多来源于互联网,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成为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大挑战。《框架》认为权威的构建与情景有关,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权威构建标准,不同信息需求会影响对信息权威的判别。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失误,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立场,从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框架》将学术研究看作是一个与信息相关的开放式的探索过程,并且学术观点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该学术问题持续的信息交流和交换来实现,学术对话将推动学术研究的开展。大学生应该合理定位自身在学术研究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思考自我的学术价值,积极地与权威或者合作者开展对话。《框架》建议信息素养教育要涉及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专业技术课程、学术研究以及团队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学习中合作性的培养,扩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参与性,并不断提升其创造力。
2.3 加大图书馆员与教师的合作力度
《框架》鼓励馆员争取与教师的更大合作,从整体上设计信息素养课程计划,将信息素养教育充分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去。馆员应学会分析高等教育环境中信息素养核心阈值概念及其相关元素的特点,将特定的概念与不同等级的课程相结合,结合本校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贯彻信息素养教育理念,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及时获取教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相关的教学效果评估,适时调整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同时希望馆员能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和探讨。
为了更好地贯彻《框架》精神,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框架》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教师能加强与图书馆员的对话,并从学科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出发,提出更好地开展该领域学习和科研所需要掌握的专业信息技能和信息行为方式,与馆员合作将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日常教学,设计更利于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和作业等。
3 结语
《框架》对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情景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作为一个灵活、开放和包容的指导性文件,《框架》建议广大馆员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适时调整和补充《框架》的内容,以不断完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深入领会《框架》的精神,理解和掌握《框架》的核心概念,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结合国情和校情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 1 ] MEYER J H F, LAND R,BAILLIE C. Threshold concepts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M].Rotterdam:Se-
nse Publishers,2010:4-7.
[ 2 ] 彭立伟.美国信息素养标准的全新修订及启示[J].图
书馆论坛,2015(6):109-116.
[ 3 ] 杨鹤林.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5-10.
[ 4 ] BURGESS C. Teaching students, not standards:the new ACRL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 and thres-
hold crossings for instructors[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15(1):1-6.
[ 5 ] ACRL.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2016-01-12].http://www.ala.org/acrl/
files/issues/infolit/framework.pdf.
朱 甜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浙江杭州,310002。
(收稿日期:2016-03-25 编校:陈安琪)
***所有中文原件,请提供英文翻译件;
1.护照原件(护照末页须有本人亲笔签名),护照有效期自面试之日起一年以上
2.近6个月内的51X51MM白底彩色专用照片4张,并在后面用铅笔签字及该照片的电子版;
3.填写资料表一份(本公司提供),不可空缺,并在表上签名;
4.学历证书原件、职称证明原件、荣誉资格证书原件;
5.本人身份证和全家户口簿原件;
6.须提供结婚证原件;
7.全家合照、境外旅游留影、因公在境外被接见的留影(尽量多提供);
8.详细的英文个人简历;
9.酒店预订单;
10.签证费收据
11.DS-160确认页
12.18岁以下小孩的出生证原件;
13.证明您有足够资金赴美旅行的材料,例如:
5万元以上的存款证明,冻结期至少三个月(北京除外,北京领区不能使用存款证明书); 能反映出您的存款历史或工资收入的银行存折复印件;
本人有历史纪录的存款和收入证明;
信用卡明细单和信用额度证明;
其他能证明个人财产状况的资料原件。
14.公司文件,请提供:
工作单位证明信一式两份,信上注明:你的职位和薪资,在职时间,批准休假,签发证明信的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您的护照号,出行的目的及日期,签字并盖公章;(也可以提供空白盖章抬头纸,我们代为打印),(法人签字,盖公章)请不要出现赴美商务、考察、学习、公费等字样,也不要提及将去加拿大等其他国家;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必须有最新年检章并加盖公章);
工作证复印件;
工资单(加盖公章);
近六个月的税单(年收入12万以上提供个人完税证明,若申请人为法人或股东请提供公司营业税单);
在公司的业务往来证明文件;
名片4张。
申请步骤
1、先去当地的中信银行交上签证申请费,也要买一张电话密码卡,用于后来预约签证面谈
时间的。至于怎么预约,就是拨打密码卡上的电话,然后电话里会有提示步骤,按照她提示的步骤,一步步的来就可以了。记得,去中信银行的时候,别忘了带护照,缴费的时候需要提供护照信息,缴费结束之后银行工作人员会给你两联收据,第一联贴在确认页下面空白的地方,第二联签证面谈的时候带在身上。
2、然后上 https://ceac.state.gov/genniv/ 这个网站上,开始填写DS-160
表格,点击右上角的下拉菜单,选择中文,以下内容就会有中文提示。
3、填写表格时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表格会在一定时间内跳转,所以每填写一步,都要记得
保存一下。
4、表格填完后,需要打印一张确认页,记得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在没有面谈之前,这里面的内容都是可以改动的,但是改动一次,就要重新打印一张确认页。
美国签证DS-160申请表信息(中文版)
*申请人需仔细填写表格内的所有信息,并保证信息真实有效,这对您很重要*
本人申明:以上所填信息均真实有效,如有虚假,本人愿承担一切后果。
(一)—SSAT
由于美国高中教育质量领先全球、具有进入美国大学的良好条件,因此备受国内家庭追捧。但就读美国中学通常需要国内学子具备SSAT、ISEE或SLEP等语言成绩。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美国中学的考试信息:
SSAT
SSAT,全称Secondary School Admission Test,中文名称为美国中学入学考试,相当于中国的中考。适用于美国、加拿大私立中学的入学,是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考试成绩。
主要测量学生的数学、语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发展潜力。由Admission Test Board命题。考试分为数学(Quantitative)、语文(Verbal)、阅读(Reading)、作文(Writing)四部分。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SSAT考试分为高级(upper level)和低级(lower level),前者针对目前就读8-11年级的学生,后者针对目前就读5-7年级的学生。
绝大多数的私立学校要求留学生(短期交换生除外)必须参加SSAT测试。所以,要想就读美国私立中学就必须参加SSAT考试。并且只有顺利通过考试,才能进入著名私立中学就读,为日后进入美国著名大学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美国私立中学一般分为Middle School(5-8年级)和 High School(9-12年级)。SSAT参照这个分类,分为低级和高级两种。5-7年级的在读学生,无论申请哪个年级,一律参加低级;8-11年级的在读学生参加高级。低级和高级的考试形式和时间完全相同,只是难度和总分值有所区别。5-7年级每科分数介于440分至710分之间,满分为2130分,基本分数是1320分。8-11年级每科分数介于500分至800分之间,满分为2400分,基本分数1500分。以上之作文(Writing sample)均不计分,但为校方选择学生的重要参考之一。
从SSAT开办至今,在全球已设有750多个考场,中国的台湾、上海、香港均设有考点,每年约有60,000名考生报考。SSAT在美加每年举行8次,美加地区外,每年于11、12、1、3、4月举行五次,考前四周报名截止。在上海每年举办3次,分别为1月、4月、12月。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登陆SSAT官方网站报名、选择考试日期和考场(上海的代码为k121)。正常报名考前三周截止,报名费为215美元;还有一种“延迟报名”,考前两周截止,报名费195美元;最后还有一种“随到随考”,考试当天早上8点前赶到考场,不过能不能参加考试,就要看考场有没有多余的卷子了,报名费为225美元。除了最后这种方式,考生报名后,仍可更改考场或考试时间,但需要填写申请表格,并且额外缴纳30美元。
SLEP
SLEP是Secondary Leve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的缩写,即中学生程度英语水平考试(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初中, 高中的英语能力测验),形象地说就是初中生, 高中生的托福。目前超过90%的美国私立中学使用SLEP的成绩考量新生的语言水平,并以此为标准衡量学生是否应该参加ESL的课程。除此之外,SLEP成绩也被美国国务院用来选择公立学校国际交换学生的标准。提供SLEP成绩的学生,学校通常不需要学生再提供TOEFL成绩。
SLEP考试分为听力测试和阅读能力两个部分,成绩从最低分20分到满分67分。SLEP在中国都是由教育机构承包负责的,分数是覆盖制,考试次数不限,保留最高分。
TOEFL Junior
从2012年7月1日起,SLEP考试被TOEFL Junior Test考试完全取代,今后要去美国读中学的学生都需要参加TOEFL Junior Test来证明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
TOEFL Junior,即初中托福。是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专为全球11—15岁中小学生开发的权威英语能力测试。该考试不仅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北美高中留学的英语能力认证,更可以测评现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提高英语能力或者将来参加托福考试提供权威指导。
TOEFL Junior Test考试分为听力、综合填空和阅读三大部分,满分为900分,每部分各占300分。参加过SLEP及TOEFL Junior Test两种考试的考生表示,与SLEP相比,TOEFL Junior考试总体上难度更高,尤其是听力部分,由于只放一遍,并且听力材料所包含的范围更广,既包含纯学术环境下的对话,也有中学生校园环境中的听力内容。
TOEFL Junior Test考试2012年全年的考试时间及城市已经在其官网公布,从其公布的信息来看,该考试是采取月考的形式,即每月都会有一场考试。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南京、武汉均设有考点。而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机构团体报名,TOEFL Junior Test的考试时间及地点将会更加灵活。
ISEE
ISEE是Independent School Entrance Exam的首字母缩写,即为独立学校入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字和数字的推理能力,ISEE也是进入美国优秀私立中学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如同SSAT考试一样,ISEE考试也有短篇的命题作文,但作文不记分,会被送到报考学校的招生部门作为录取的参考。
为了照顾学生随时入学,ISEE设置三个级别的测验:
初级测验对象为在读5-6年级,欲申请入读6-7年级的学生;
中级为7-8年级的学生,欲申请8-9年级入学者;
高级为9-11年级学生,欲申请入读10-12年级者
ISEE考试在中国没有考点,必须到美国去考,所以大部分学校不对国际学生要求ISEE考试。
建议:
对比TOEFL等语言考试而言,SLEP具有难度更小、考点和考试方式更为灵活等特点。此项测试仅考核学生听力和阅读部分,难度不是很大;适合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未参加或难以通过TOEFL或SSAT测试的学生。
有些学生英语基础好但时间不足,缺乏足够时间参与TOEFL或SSAT等测试项目,而就近参与SLEP测试可节省时间和精力,可能还会考出一个理想的分数,或达到申请优秀高中的条件。申请美国公立中学交流项目的学生和从未参加过其他学校认可的语言考试的学生也比较适合。英语水平较好且有意向冲刺美国优秀中学的学生,在时间允许情况下,鼓励参加TOEFL或SSAT考试。
每所私立中学的申请条件中对语言或标准化成绩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些学校只要求提供SLEP成绩即可,如大部分的教会制私立中学。
遭遇美国教育之二:美国家长会 - 寻找人生中的“大石头” - unispace - pow...
遭遇美国教育之二:美国家长会儿子在美国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一次家长会。这次家长会与我在中国参加过的家长会完全不同,班主任弗丝女士“导演”的“故事”让我在惊异之中,重新认识着孩子,重新认识着自己,也重新思考着我们的教育。儿子在美国小学上6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带回一个学校要开家长会的通知。儿子告诉我,老师说了,家长必须出席。这可是不容易,孩子在美国小学呆了快两年了,这是第一次开家长会,我当然要认真对待。我在脑海里习惯性地整理了一下对儿子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归纳了一些我对儿子到美国后在文化冲突下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心想,开家长会时,到了老师面前,免不了要分析一下孩子的问题,我要争取主动,对孩子的剖析包括向老师请教的问题都要有的放矢,别让美国人觉得我们中国人对孩子不关心、不重视,也别让他们觉得我们中国人到了他们美国的地面上就不懂教育了,我们可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呢!开家长会的那天,我没有忘记带上笔记本和两支笔,这是我在中国养成的习惯,参加家长会和我参加各种考试时一样,一定是两支笔伺候,以防不测。在中国,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讲的话,我都要记在本子上,争取一字不漏。我相信,老师的话是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哪怕忘记一条,或许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所以我一定要记录得很完整,以便回家准确传达给孩子,自己也好反复领会其中的深刻道理。开家长会的那天晚上,我提前赶到了孩子的学校,走进会议室一看,气氛有些别样。会议室里又是气球又是彩带的,不像是家长会,倒像是开联欢会。尽管心里直犯嘀咕,但心里又想,这不是在美国嘛,遇到什么“西洋景”也就不奇怪了。美国佬什么花样不能搞啊,思维方式不一样嘛。班主任弗丝女士已经在会议室里等候了,见到每一个孩子的家长进来,都是带着微笑,一阵寒暄,忙得不可开交。人来得差不多了,班主任走到前面,宣布会议开始。这时我才发现,孩子们也和家长坐在一个会议室里,而且老师也丝毫没有让孩子们“退场”的意思。我有些不解,这不是家长会吗?怎么也让孩子在这里呆着!一会儿要是谈起孩子们成长中的问题,难道就让他们当面听着吗?美国佬这是什么路数啊?不是尊重所有的个人包括孩子的人格与隐私吗?班主任弗丝女士是教育学博士,我和她很熟悉,特别熟悉她的那种作为教师的“职业性”微笑,这种微笑不仅给你一种平静和安全的感觉,而且给你一种信心和鼓舞。当年儿子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征求她的意见,是让孩子进美国的普通小学,还是让孩子进“双语”学校?弗丝反对让孩子进入双语学校,她带着微笑却不容置疑地说:“请相信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让他在我们这所公立小学里上学吧。有一天,你们会突然发现,他已经在用熟练的英语与同学们聊天了。你们不要担心他的英语,要担心的恰恰是他的中文。”当时我看着连“Howareyou!”都听不懂的儿子,真是不敢相信弗丝女士的断言。但是后来的事情说明弗丝女士是对的。也就是在半年后的一天里,似乎真的就是在那一天、那一刻,我发现儿子拿着电话和他的美国小伙伴有说有笑地在聊天了!儿子英语虽然简单,但是很流畅。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之前我就没有听他说过一个完整一些的英语句子呢?我不是搞语言学教育的,我不知道这里的奥秘。当然,我一直坚持严格要求孩子在家里一定不能说英语,这倒不是因为听了弗丝老师的忠告,而是我怕孩子真有一天不会说中国话了,我会愧对祖先!感谢老天,我的这一要求让儿子至今一直保留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汉语口语没有任何障碍。但是随着他的英文越来越熟练,他也几乎不能用中文写作,对中文的阅读也日益艰难了。弗丝老师真的是在微笑中预见了一切。弗丝老师向大家问好后,带着几分神秘说:“今天对在座的孩子们的家长,可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我们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确切地说,为你们送上这个礼物的不是我们这些教师,而是你们的孩子!”孩子们此时也交头接耳,嗡嗡地议论起来。弗丝女士说:“孩子们,请不要吃惊,你们当然也不知道这个礼物是什么,因为两小时前,我们刚刚把它从一个遥远的地方取回来。但是,确实是你们创造了它。”这时,她向一位站在旁边的老师示意,这位老师转身走出会议室,从外面推进一个有轮子的小桌,上面是彩色的绸布覆盖着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方块儿。弗丝女士走上去轻轻地掀开了绸布,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一大摞新书。面对着人们惊诧的目光,弗丝女士很得意地说:“这个学期,我们讲授了英文诗歌的写作,我让孩子们试着写了一些诗,这些诗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的同事们,于是我们决定把它们汇集起来,印成这本诗集。我想,这可能是你们的孩子们人生的第一部诗歌作品,是他们人生的第一部著作,请各位阅读吧。你们会比我更为孩子们的才能骄傲!因为是你们养育了他们。”一瞬间,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的家长几乎不敢相信班主任的话。渐渐地,人们开始骚动起来,几位西服革履的家长已经没有了来时的矜持,纷纷站起身来,迫不急待地要看那些书了。孩子们更是喧声一片。――这太出乎意料了!我们的孩子,眼前这些小学生,竟然写了诗,还印成了书!老师们把书一本一本发给了家长。我也拿到一本,打开目录,很快看到了儿子的两篇“作品”。一首诗题为《朋友》,写的是他出国前与国内的小学同学分别的感情经历。儿子离开中国的时候,心里的痛苦,对童年小伙伴的怀念,都是我未曾想到的。他在诗里述说着对童年友情的感受:我们都会长大,我们再见面时,可能都难以辨清对方的脸庞,但是,哪怕我走到天涯海角,童年的回忆也会永远伴随我,直到我白发苍苍。天啊,离开中国,离开小伙伴,让儿子一下想到了“老”吗?他自己画的一幅画成了书中这首诗的题图,画面上是一个椭圆形的地球,两个孩子站在地球的两端,仰望着天上的云。还有一首诗写的是《时间》,我从中听到了儿子对时间的感受。他说,时间本身没有速度,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时间才变得不同,就是对同一个人,时间也会变化,当你在不知道去做什么的时候,时间不是慢了,而是快了,因为它在流失;而当你想做的事情太多,觉得时间不够用时,时间实际上很慢,因为你的创造已经拖住了时间的脚步。时间的速度在人的掌握中。这难道是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社会学意义的解释吗?为这首诗配的图也是儿子画的,上面是一个变形的闹钟,时针和分针已经变成了人的两只手,正在拉着已经跳出表盘的标示着12个小时的阿拉伯数字。我不敢说这幅画有多大的美学价值,但是它确实反映出孩子对时间的理解。我一遍遍读着儿子写的诗,刹那间似乎对孩子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复杂,先是感叹,但是很快就被一种自责的心绪笼罩了。我自认为平日对孩子不仅是很了解,而且是很关注的,我是职业记者,平日就是与人打交道的,面对社会采写的也都是“深度报道”,我一直相信自己很了解儿子。但看了儿子的诗以后,我发现我错了。我发现,我这个比他大了30岁的父亲,对人生的的体会有的时候未必有儿子细腻,甚至在有些地方也未必有他深刻。我也十分惊异儿子对英文诗歌韵律的掌握。我记得也就是在不久前,我还为他对英文报纸的一则广告的似是而非的解释而恼火,和他严肃地谈过学习英语的态度问题,实际上当然是教训他。儿子当时真是很老实的样子,我还为自己抓住了他的隐藏很深的弱点而暗自得意呢!看着儿子写的诗,我不禁问自己:我真的知道孩子正在发生的变化吗?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儿子吗?捧着这本孩子们写成的“书”,我内心充满了感动!这本书里不仅有儿子此生第一次印刷成书籍的英文诗作,而且记载着儿子到了美国后最初的成长历程,不仅是美国小学教育不同凡响之处的一个实证,也是我作为一个父亲反省自身局限的镜子。我很想多留下一本,于是问弗丝女士能否满足我的要求。弗丝女士笑着说:“对不起,每个家庭只能有一本。这是绝版的印刷。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经费。所以,我们也希望家长们能够支持我们,让我们以后多做这样的工作。”当老师们推出一个巨大的蛋糕为孩子们祝贺时,会场上的气氛更加热烈。一些美国的家长们忘情地亲吻着自己的孩子,好像是刚刚看到孩子从远方归来似的。显然,不少家长和我一样,被震撼了,被感动了,我们可能真是在这一个晚上,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显得很兴奋,他们都神采飞扬地聚在一起,侃侃而谈,笑声不断,显然他们在为自己骄傲。我也看到,家长们都不声不响地走到会议室窗台前,那里放置着一个捐款箱,家长们都在捐钱。这个时候,谁不觉得捐款是桩最应该做的事情啊!尽管很感动,我还是没有忘记我印象中家长会上的“法定程序”――征求一下老师对孩子的意见,这似乎应该是“家长会”的惯例。我找到弗丝老师,问她,我的儿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说:“他要是有什么问题,我可能早就通知你了。不会等到现在。”可能是想起我与她见面时经常问她我的儿子有什么问题这样的话,弗丝老师笑着问我:“你们中国人总是在研究孩子的‘问题’吗?”我说:“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名言叫‘未雨绸缪’,还有一句名言叫‘防微杜渐’,还有一句叫……”弗丝女士微笑着打断我说:“让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和他们的潜能吧,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充满光明,充满欢乐,这样孩子才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回家后,我问孩子,你什么时候写的`这些诗啊,我怎么不知道啊?儿子说,就是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写着玩的,又不是作业。我问:“老师没有告诉你们要出版?”儿子说:“没有。老师就是说,你们写得很好,再努力写,你们中间会出现真正的作家。谁知道她真的把我们的诗给印成书了。爸爸,你说过,作家就是写书的人。现在我们也写书了,我们现在都是作家吗?”让我怎么回答呢?这本不起眼的诗集,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多重的分量啊!可能就是这本小小的诗集,会激发起孩子对于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未来的作家可能真会是从这里走出第一步!那天晚上,我发现,当天参加家长会带去的笔记本上居然一个字也没有记。孩子长到12岁以来,我参加了多少次家长会啊,而这是我第一次在家长会上没有对老师说的话作现场记录。那天晚上儿子也非常兴奋,12点了,还在写他的日记。我发现,从那以后,儿子开始喜欢写点儿东西了,而且写得越来越快。他一有什么感慨,就写上几句诗一类的东西,遇到什么事情,可能就会写出一篇记事散文。尽管我和儿子都认定,他以后是要学理工科的,自然科学是推进人类进步的绝对的“物质力量”,何况咱们中国人是在美国,为了谋生,为了把日子过好,也都是重理轻文的。但是从那以后,儿子对写作的兴趣始终不减。我的一些留学生的朋友看过我的儿子写的一些文章后都说,他写作的天赋是受了我这个当记者的爹的遗传。其实,我根本不相信遗传之说,我至今仍然相信,就是那本小小的诗集,激发了儿子对写作的最初兴趣,培养起他对写作的自信心。那本诗集让他相信自己有写作的才能,特别是有用英文写作的才能,于是,他才兴致盎然地尝试各种文体的英文写作。那次家长会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挥之不去,让我想了很多事情。我感叹美国老师的用心之良苦,他们通过把孩子们的作业编辑成书这样一个举动,完成了一个多么复杂的教育环节!――孩子们看到自己写的诗变成了真正的书,而且让自己的父母阅读后真正受到感动,于是,孩子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与此同时,每个父母都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面前,家长们也重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而在对自己孩子全新的了解面前,稍有头脑的家长就不能不反省平日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不反省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与孩子的关系,甚至不能不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得失成败,从而去寻找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更为正确的途径。这使我想起在国内的家长会。学校一下开家长会的通知,家长和学生就开始忐忑不安了,如同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家长会上,校领导和老师们高高在上(真是高高在上,有时老师们的讲话是从学校的扩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抑扬顿挫地讲着话,时而指出严峻的竞争局势,时而布置艰巨的考试任务,不时会指责一下典型的学生或者家长,接着危言耸听地发布全面警告。此时,家长们坐在孩子们的座位上,低眉顺眼,洗耳恭听。那些平日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家长,更是心惊肉跳,如坐针毡,受了这番“折腾”之后,还要与折腾完自己的老师再去认真研究怎样折腾(整治调教)孩子的对策。而孩子们呢?此时正躲在家里魂不守舍地猜想着家长会现场的种种景象,充满忧虑等待着父母的归来,不知道老师与家长私下运筹了什么,自己的处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不知有多少孩子在家长会后受到父母的打骂。开家长会的这一天,特别要是赶上孩子在期末考试或者是升学考试前的家长会,对一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惊恐的日子。家长等待着老师的“宣判”,孩子则等待着来自老师和父母的双重“审判”。我的儿子在中国只念到小学四年级,我记得从他三年级开始,每次开家长会的这一天,都是他一年中最乖、最老实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儿子显得特别懂事。实际上,我是从来不打孩子的,也从不为孩子考试高几分低几分而责骂他。何况他从小受我们的影响,总是想做个好孩子,而且也确实做得不错。然而就是这样的好孩子,也还是如此惧怕“家长会”。可见中国学校“家长会”的威严之甚。我们中国的家长会为什么让家长和孩子感到如此的紧张,甚至恐惧呢?教育为什么把它的服务对象塑造成了惧怕教育的人?这是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异化”现象?那么,究竟是孩子们在内心叛逆了教育,还是我们的教育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背叛了自己呢?unispace d7Z!d9Z}b(文章来源:新浪网北京文学网络版)
一、美国中小学社会科渗透信息素养教育的缘由
在美国, 社会科是一门为提升公民能力而进行的社会、人文科学的综合型课程。它整合了人类学、考古学、经济学、地理、历史、法律、哲学、政治科学、心理学、宗教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内容, 并从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中选取了恰当的内容整合而成, 其首要目标是帮助年轻一代提高能力, 以使他们作为多元文化、民主社会的公民, 能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 为公众利益作出明智的、理性的决定[1]。美国为何在中小学社会科中重视信息素养教育,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提升美国公民关键能力的重要实践
在美国, 中小学社会科课程是一门各科整合浓郁的教学科目, 内容涵盖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 对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科学探讨和分析也十分重视。在目标领域上除了各学科的知识理解外, 具有良好品德与健康生活习性的优质公民是情意领域的价值核心, 而在多元的文化中如何沟通、判断与适应社会变迁的技能训练更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因此, 随着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 社会科从开始的萌芽到缓慢的发展, 直至今日的逐步走向有了新的教育目的追求, 给我们呈现了越来越清晰的演变走势 (见图1) 。促进学生社会理解力的形成和提升学生的公民能力、关注信息素养教育的渗透无疑是重要的实践渠道和体现。
(二) 扩大学习资源和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需要
扩大学习资源并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他们, 这也是必需的。基于有效教学的概念设计一体化的社会科教科书, 对其进行深度开发, 并以规范的学习资源和所获去补充教科书的内容。在小学低年级段, 需要多媒体课件、带有插图的书、简化的图画、收集工艺品及其他教学工具和资源。在各个年级, 计算机数据库、模拟、游戏、激光影碟机、多媒体、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其他州或国家的课堂、语音机等, 对社会科来说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需要开发, 并研究确定如何最大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如何管理和更有效地运用新出现的资源和技术?信息素养教育则是重要环节。新的学习方式必然需要新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包括:强调高层次的思考技能、元认知技能、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 基于脑科学的合作学习策略、多元智能以及不同的思维习惯, 使用广泛的评价技术, 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技术, 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 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对师生的要求
关于社会科课程教师的一个有价值的观点就是去研究复杂的计算机革命并把它作为单元或者教学计划的内容, 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 这种新科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都能够在学生的社会科课程的学习结果中得到直接体现。关于社会科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标准, 许多州都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相应的要求, 具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基本操作技能, 即能够进行文字处理, 能够收发电子邮件, 能够在网络上寻找到恰当并且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也能够操作录像机、摄像机等设备; 第二类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即能够选择并评价信息资源;第三类是演示能力, 即能够有效地使用各类媒体设备和各种方式进行信息与观点的碰撞交流, 并能够公开演讲。
二、美国中小学社会科渗透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现
(一) 国家配备比较完善的网络信息资源
在美国, 中小学社会科课程教学作为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最有利渠道, 在面对为其配置材料的问题已经能在互联网上找到, 而且在不断增多。目前最方便的资料来源之一是由加利福尼亚州教育部主办的网站, 它提供数以千计的社会科课程实例, 并按年级分组, 其网址是http://score.rims.k12.ca. us。这些资源和活动虽是为了加利福尼亚的社会科课程教学标准筹备的, 但就全国来看具有代表性, 该网站的资源与其他站点交叉链接, 并包括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作出的评论。当然, 其他州也有提供教学计划和资源的优秀网站, 许多刊印的网络书刊指南, 例如《畅游社会科课程:网络图书手册》, 可以为社会科课程中按学科领域组织的各类教学提供信息。
(二) 在社会科课程标准中设置主题内容进行具 体要求
卓越的社会科课程应当关注技能发展, 如:收集和处理信息, 即展开和呈现策略、论据和素材; 建构新知识;参与集体活动。就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而言, 制订社会科课程标准时就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研究信息的能力, 运用社会科学技术专有名词及方法的能力, 以及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媒体的能力。这些要求是信息素养内涵所追求的内容。为此, 在美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的第八主题“科学、技术与社会”之中, 专门设置了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该主题内容的相应要求 (见表1) 。
(三) 研用 Big6 信息素养教学模式
美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教学很好地研发并运用了Big6 Skills的过程取向教学模式, 将信息素养融入社会科课程教学之中, 其主要经过六个阶段[2]: 第一, 工作的定义。学生首先要合理地将作业问题的焦点和范畴定义出来, 以确定解决该问题时所需信息的范围或方向。教师在这个阶段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但是不需要很仔细地说明, 为的是让学生在后续的自我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发挥主体作用。第二, 信息找寻的策略。学生明白自己的方向后, 要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比较广泛地思考有关该问题所有可能的信息来源, 然后从中选择出最佳的信息来源;教师鼓励学生分组讨论, 以发现前面没有想到的信息来源, 再让学生列出选择的标准并讨论归纳可行的相关来源。第三, 找寻并获得信息。学生实际应用各种找寻信息的能力, 可以是图书馆查阅、索引查询、在线搜索、访问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可以帮助学生。第四, 运用信息。根据获得信息的类型, 学生能有效地倾听、阅读、观看、浏览各类信息, 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从中取出重要的信息, 在学生提取的过程中, 教师提醒学生要特别标注信息的详细来源。第五, 整合信息。这个阶段注重学生整合各类信息的能力, 以及如何选用适当的媒体将整合的信息表达出来。当然, 教师不一定是媒体专家, 但是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环节考查学生是否能作出比较合理的推论才是主要的评判要素。第六, 评估。学生将尝试判断整个研究结果是否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自己作业方面的问题, 并自我反思在这个过程中的效率、成就感, 而教师则要提供给学生比较明确的评估方向和标准, 以便学生明白今后的改进路径。
(四) 师生重视网络信息来源的使用和关注[3]
其一是网络电子邮件的教学高频率使用。从教师方面来看, 在美国社会科教学过程中, 使用电子邮件的教师数量目前非常迅速地增加, 同时供教师使用的聊天室和新闻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通过使用电子邮件, 教师可以就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与他人商议, 也可以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使用电子邮件与家长和学生沟通, 布置作业, 这种趋势正在增长。从学生方面来看, 由于计算机电子通信的便利, 学生可以在整个中小学社会科学习过程中, 把电子邮件作为一种交流途径, 促进多元文化意识的形成。另外, 调动平时不太参加班级讨论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特别是当教师规定每个学生都要发出一定数量的电子邮件的时候, 既能表达学生的观点, 也使得许多讨厌写作的学生发现在线交流要比完成传统的书面作业更有收获。其二是网页浏览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教师常常自己先找到原始信息, 评估这些信息材料, 再下载那些有用的文献, 然后让学生去评价这些信息材料并从多种角度来分析这些材料, 最后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教科书的观点之间的差异。
三、美国中小学社会科渗透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
从美国中小学社会科的信息素养教育, 我们可以看到, 信息素养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纯理论的阐释上, 而是常态化地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相关课程教学中, 提供学生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帮助学生将信息素养的本质和技巧真正内化, 进而形成自我的内在能力。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追求趋向。
信息素养在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中从低、中、高三个不同年级段层层递进, 非常明确、详细地说明了与该主题有关的内容要求, 并且在基于课程标准的社会科教育教学实践中专门来探讨如何落实重视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问题。这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中, 虽然提出了要注意关注网络信息等资源的要求, 如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及“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等, 开发教学课件和资源库,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包括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课程、教学网站、资料数据库 (如地理信息系统) 等”, 但对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等问题则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外, 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等问题也有待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Expectation for Excellence[S].Maryland:NCSS, 2001.
[2]Eisenberg, Berwitz.Teachinginformationtechnologyskills:The big6 in elemengary schools[M].Worthington:Lin worth Publishing, 1999:356.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法案
回顾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从17世纪引进英国的学徒制度开始的。19世纪,美国开始产业革命,美国的职业教育也开始走向制度化。进入21世纪,美国的职业教育更是发展迅猛。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殖民时期)
最早美国的职业教育是从学徒制开始,17、18世纪,美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许多制度都是照搬英国,包括学徒制,是以英国的《工匠、徒弟法》以及《济贫法》为法律典范,因此,美国的学徒制度同英国学徒制度没有根本差别。所不同的是,当时美国还没有行会制度。1807年,美国开始产业革命,工厂制逐渐代替家庭手工作坊。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学徒制的崩溃。
二、确立阶段(二战前)
l9世纪后期至二战前是美国职业教育的确立阶段。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两个重要法案《莫雷尔法案》和《史密斯·休斯法》。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规定各州按照议员名额分配土地,每人三万英亩,而且政府可以将土地出售,用来修建职业学院,培养农业、工业人才,提高各阶层的文化水平。所建立起来的大学被称之为“赠地学院”。1890年,通过了第二个《莫雷尔法案》,美国政府每年继续向最初的赠地学院提供15000美元经费。《莫雷尔法案》是美国从实际国情出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它的产生标志着英国垄断地位的终结,使得职业教育成为美国教育的重要部分。
1917年颁布的《史密斯·休斯法》,这是美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法案,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该法案规定,在普通中学可以开设职业教育,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职业课程,政府补助兴办职业教育。这标志着美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
三、迅速发展阶段(二战后)
二战后,为确定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国的职业教育也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国会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
(一)、1945年《退伍军人就业法》
1945年,美国通过了《退伍军人就业法》。由政府出资,使退伍军人能够安家立业,进行在职训练,帮助他们快速转入平民生活,并资助200万退伍军人上大学。这一措施使高校人數猛增,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该法案的推行,不仅避免了战后大规模失业的可能性,而且还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使得美国拥有中等后教育劳动者的比率占世界首位,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二)、1958年《国防教育法》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感到压力,第二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案要求联邦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经济支持,重视职业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对完善整个美国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推动作用。l96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国防教育法修正案》,延长了有效期,扩大了适用范围,1967 年,美国国会再次延长了有效期。
(三)、1963年《职业教育法》
1963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这是美国政府在二战后颁布的最重要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文件。它扩大了美国职业教育的范畴,打破了阶层和年龄的局限,冲破了职业的束缚,再一次地确定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目标,从而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1968年,通过《职业教育法》修正案,进一步地规定,职业教育是使得失业者接受培训后,重新获得合适的职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职业教育的范畴。
(四)、1974年《生计教育法》
生计教育的倡导者马兰提出将职业教育贯穿到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去。提出一种以职业和劳动为主的教育模式。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生计教育法》。全国近30%的学校正式开展生计教育。生计教育提倡把职业教育融入到普通教育中去发展,职业教育引领整个人生教育,观念的突破表明了美国职业教育思想上的重大转变。
四、繁荣阶段(80年代至今)
80年代美国处于“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因此,这一时期美国的职业教育法都是以提质量、讲效率为标准,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来推进职业教育。
1982年颁布《职业训练合作法》,主要强调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合作关系”,体现了职业教育立法基础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强调提高劳动者收入,减少对社会的依赖,各级各类职业训练都要按照企业与雇主的要求进行,扩大企业的支配地位,从而提高了职业要求的“有效性”。
1988年颁布《美国经济竞争力强化教育、训练法》。提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要“发展经济”。把职业教育的对象扩大到社会各个阶层,强调全民一体化的教育。
1990年美国政府颁布《柏金斯职业教育法》,该法强调从每一个劳动者出发,把学术和职业能力看做一个整体,首次强调“劳动力教育训练”的概念。该法案从立法意义对美国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是职业教育改革史上的重大革新,也推动了9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1994年的《目标2000年—美国教育法案》,规定成立“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负责全面开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作。其目标是,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在主要领域完成国家标准的开发与制定等工作,建立评估和证书制度,从而全面开展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工作。
1994年颁布了《学校工作多途径法》,这是为美国高中以上的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使学生能顺利过渡到工作。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同样颁布了法案来支持以及规范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2001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主要针对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群、残疾智障学生群以及不同肤色的学生群,这些学生群的教育问题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教育来使每个孩子得到发展。对于就读职业教育的孩子,有政府出资,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
2005年颁布《柏金斯生计和职业技术促进法》,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发展,企业与学校密切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对美国职业教育法案历程的回顾,可以看出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曲折性和超前性,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警示作用。
首先,美国政府对资金的投入。经济上的支持能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反之,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两者相辅相成。因此,美国财政的支持也成为是美国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每次美国政府职业教育立法都有相对应的财政支持,这是美国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而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绊脚石。在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与相应的保障措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得以发展关键。
其次,美国政府制定的这一系列职业教育法案,也为美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美国历届政府根据时代特征和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能及时地修正职业教育法案,与此同时这些法案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指导以及规范的作用。在职业教育法案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从而推动美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案,远没有发挥其作用。今后,我国也应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变法,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法案,保障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健,张建党.美国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
[2]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 马骥雄.战后美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33.
[4] 于水兰.论影响美国职业教育的法案及其启示[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1
【美国教育信息化】推荐阅读: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析及启示论文07-24
美国教育的特点10-04
美国教育文化浅析12-11
反映美国教育的电影10-08
美国与欧洲教育对比10-20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述评10-29
美国的高等教育评估10-11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考察报告范文10-19
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11-01
美国:在线研究生教育研究报告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