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三有要求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答题三有要求(精选7篇)

答题三有要求 篇1

“言之有物”指的是考生在答题时,千万不能泛泛而谈,要具体化。比如在自我认知类题型中,常见的一道面试题是“请你简单的做一个自我介绍。”一见此题,大部分考生定会心中窃喜,自我介绍这还不简单,不就是说一下自己的姓名和毕业院校吗,再不然就是炫耀一下自己参加了什么活动,得了什么奖。三分钟的自我介绍,一分钟搞定,然后就是考官疑惑的眼神,“介绍完了?”“完了”。是真的完了,千万别以为答得越少越好。

面试的用意在于考官能够更深刻的了解考生,怎么了解,就是通过沟通。因此,你要把握面试的每一分钟,通过面试中的每一句话,尽可能的向考官传达他所要了解的信息,让他觉得你是最适合这个岗位的。

再回头看此题,要让自己的答案丰盈起来,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物”。比如谈到自己组织能力超强时,可以详谈一下自己参加的某个项目,在项目中所担当的角色,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所采取的解决措施,这样既容易让考官清晰地看到你的能力,又不至于让他觉得你夸夸奇谈,不够真诚。此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也能提高考官的兴趣,增强考官的注意力。

“言之有理”指的是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有论据支撑,且论据不能违背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绝不要认为自己的见解越新颖越好,愤青是不适合在面试中出现的。国家公务员绝不是什么意见分子,其素质要求第一点就是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够坚定。此外,也要注意,公务员面试是为了选拔公职人员,你的身份是准公务员,你的立场应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依法办事,在答题时切忌大众思维。比如在如何看待城管和小贩之间矛盾的问题上,要做到全面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情感倾向,偏袒某一方,大发牢骚。总之,就是要具备“政府思维力”,依法办事,顾全大局,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言之有序”指的是考生在答题时,根据人类思考习惯,有条理的、以符合语言规则的方式,清晰地作答,切忌逻辑混乱,想到哪,说到哪。你要相信这泱泱大国是不缺优秀人才的,考官不都是有耐心的,没有人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分析你的观点是否精辟。你要做的就是干净利落,让考官不费力就能听明白你在说什么,即“言之有序”。

答题三有要求 篇2

这类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考生的正确判断能力的培养, 主要考查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这类要求主要反映在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和正误判断题等题型之中。如各地单项选择题都分别明确标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项中, 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错选的不给分;在多项 (不等项) 选择题中也明确告之:每小题给出的答项中, 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多选少选错选漏选不给分。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研究“问”和“答”的必然联系以及“问”的具体规定性和具体指向性是什么, 才能做到“答”的有的放矢。

二、限制性要求

这类要求既有客观题的限制, 也有主观题的限制。在客观试题中, 如判断题要求“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本大题全打√或全打×的不给分”或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正, 不改正的不给分”。在主观题中, 如一些地区就明确要求考生在回答实践活动题、探索实验题和政治小论文时“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和班级”。青岛的非选择题则统一要求做到:“答案字数限定到280字以内, 含标点符号。超标者扣1分。”在材料分析题中, 所有地区都明确要求“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也就是说回答问题必须依据材料内容再回归教材并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取舍, 而不是教材内容的全部照搬照抄。以上这些限制性要求, 一是对传统的试题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二是对考生正确、规范解答不同类型试题起着指导和引导作用, 使之学会思考判断, 努力做到简明扼要;三是给所有考生一个平等竞争的考试环境, 使投机取巧者失去了市场, 让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考生在应试中脱颖而出, 从而实现升学考试的选拔甄别的功能。

三、条件性要求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辨析题和判断说明题都明确规定:只判断不分 (辨) 析或判断错误也进行了分 (辨) 析的不给分。这就要求考生一方面要做到判断与分 (辨) 析要同步进行, 二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要确保判断正确有效, 否则将会劳而无功。因此考生只能做到既要判断准确, 还要正确分 (辨) 析说明, 才不至于失分, 才能得到理想的成绩。另外, 在多项 (不等项) 选择题中, 除大部分地区规定“多选少选错选不给分”外, 黑龙江等一部分地区还规定所有选项均选择正确者给满分外, 但“少选却选择正确者给1分 (一般情况下每小题为3分) ”, 这是对考生学习的肯定和尊重, 因此, 考生应充分利用这一要求, 要敢于选择和善于选择, 尽可能地实现完全正确。

四、自由性要求

1. 列举类试题要求

这类试题包括列举观点和列举事实两大类。列举观点主要是要求列举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等重要的基础知识内容, 根据“问”的要求, 允许不同的考生列举的内容各不相同, 譬如在同一试题中张三可以是ABC, 李四可以是ACD, 王五可以是DEF……列举事例, 既可以是教材中的事例, 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事例, 对不同的考生其答案也是异彩纷呈的。

2. 启示类试题要求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既要注意教材基本结论的运用, 更要注意自己学习知识感悟升华的认识, 解答试题时首先要立足教材, 继而跳出教材, 从而真正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 怎样做类试题要求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不仅是看你怎样说 (答) , 而是看你怎样做———那就是看你答题时所表述的内容是否是主观臆造的, 是否结合了自身实际,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五、创新性要求

答题三有要求 篇3

理科综合是“3+X”高考模式下的一门考试科目,由于实验在理、化、生三门学科中的独特地位,理综考试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具有很高的要求,足见答好实验题是获得理综好成绩的关键之一。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尽快让学生熟悉理综模式下的实验答题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一些训练。本文以化学实验题为例,对其答题要求进行了初步阐述。

一、重操作,会整理,从规范表达上去答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看,对学生如何把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科学的语言系统、完整地表达出来有着较高的要求。如:2011年理综测试第28题,其中一小题考查学生对制取氢气的简易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就体现了高考对“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若不注意对化学实验亲手操作,而只凭老师在复习课上纸上谈兵,其所答述往往达不到命题者的设计要求。所以,复习中对一些平时想想会做,而实际不能正确做;平时想想能说清,而实际说起来漏洞百出的实验要加以有的放矢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答实验题首先应满足真实、全面、简洁、规范的总要求,但又不能画蛇添足或张冠李戴。

若碰到全新的、中学阶段确实没有做过的实验题,我们要教会学生把回答实验题的过程当作自己做实验的过程来回答,不要觉得我是在答题,是用笔在纸上写实验题的答案,而应当把这个题看作是在考我动手做实验,我现在用笔只是把做实验的过程写下来。这种把解答实验题的过程当做动手做实验来对待是解决学生答实验题不规范、不全面的一种很好方法。

【例1】在实验室里,有一瓶浸在煤油里的钠块。要取用一小粒钠进行有关实验,取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评析]学生一般能知道固体颗粒用镊子取、固体粉末用药匙取的常识。面对取用浸在煤油里的一小粒钠的新情景,能否考虑到“①用镊子取出钠块后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②钠在煤油中保存过程中表面会部分被氧化,必须切去表面的氧化层;③钠具腐蚀性,应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遇水反应放热易引起火灾,余下的钠应全部放回试剂瓶的煤油里。”若学生平时确实操作过,答这类题应该不会有问题;若学生没有真正体验过,且不能把这种操作进行归纳、组织,就较难完整地叙述出来。

二、抓实质,会联想,从合理发散上去答题

理综考试的《考试说明》指出“要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以及使用过的仪器,没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2010年理综测试第29题,要求学生在原来课本中产生喷泉实验的装置上,再进行发散,联想出产生喷泉的一些新的方法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所以,理综模式下的实验答题,学生不但要明原理、懂实质,而且还要学会合理联想、科学发散、大胆创新,养成重视课本但不惟课本、尊重传统但不惟传统的良好思维习惯,多进行像类似例2这类习题的训练。

【例2】某同学利用图l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图中一惰性小球在开始实验前悬浮在水中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水吸收足量气体后,关闭活塞。最终小球的位置将处于:____________(填:水中、水面或水底)__________。

(2)若改变发生装置中的物质或反应,烧杯中重新换水后进行实验,小球的最终位置可处于烧杯底部,则分液漏斗内可盛放________溶液,圆底烧瓶内可盛放________固体。

(3)本实验中倒置三角漏斗的作用除可增大吸收面积外,还能有效防止水的倒吸。若只从防止倒吸这一作用来分析,不用倒置三角漏斗,是否能用其它仪器与装置来代替,请画出图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评析】要回答这类题型,必须从实质上掌握其内涵,然后展开适当的联想,不然,肯定在回答时会丢三拉四。如:要回答重新实验后,若小球位于烧杯底部,分液漏斗内、圆底烧瓶内各放什么物质,首先应掌握水吸收HCL后,其溶液密度将增大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就可把重新实验后小球位于烧杯底部时,必产生了使溶液密度减小的气体这一新的本质揭示出来,这样我们就可自然联想到浓氨水滴在生石灰上、酒精溶液滴到生石灰上等多种答案。同理,对第(3)小题,也必须要掌握HCL极易溶于水是造成倒吸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就能联想到防倒吸的装置还可以有:肚容式(图2)、安全瓶式(图3)、隔离式(图4)等各种答案。

三、联实际,会应用,从注重运用上去答题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掌握实验原理,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也是理综《考试说明》对实验能力的一种要求。2009年理综测试第8题,对小白鼠的实验,就是把NaOH与CO2的反应与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联系起来,对化学实验能力结合科学实验、联系实际进行考查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取材广泛,学生在解答时,不但要正确把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与题目所给的实际生产、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中去突破答题障碍、理清答题的要点。

【例3】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为粗略地测定周围环境中SO2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

(1)向试管中加入0. 0005mo1·L-1的碘水1. 0mL,用适量水稀释后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制成A溶液。测定指定地点的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A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______色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此时停止抽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表:

该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和第二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测量空气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次数如下(假设每次抽气500mL)。请将下表填写完整(保留2位有效数字):

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的SO2含量属于 级标准,第_____小组的测定结果正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装置和药品无问题)_______。

【评析】SO2与I2能发生SO2+I2+2H20=H2S04+2HI的反应,淀粉遇单质碘能变蓝色,而I不能使淀粉显蓝色,这是回答该题的理论基础,但要把整题答完整,还必须把这些理论知识与以下实际联系起来:①正确理解最高浓度限值的含义是确定空气质量标准的依据;②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抽拉次数相差20次,说明二组的抽拉速度肯定不同;抽拉速度合理是保证空气中的SO2与碘水充分反应的前提。这样当计算得到第一小组测定结果为0. 53mg·m-3,第二小组测定结果为0. 46mg·m3时,就能正确判断该地点空气中的SO2含量属于三级标准;第一小组的测定结果正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装置和药品无问题)抽拉的速度太快,造成空气中的SO2不能充分与碘水反应。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53-02

理科综合是“3+X”高考模式下的一门考试科目,由于实验在理、化、生三门学科中的独特地位,理综考试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具有很高的要求,足见答好实验题是获得理综好成绩的关键之一。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尽快让学生熟悉理综模式下的实验答题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一些训练。本文以化学实验题为例,对其答题要求进行了初步阐述。

一、重操作,会整理,从规范表达上去答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看,对学生如何把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科学的语言系统、完整地表达出来有着较高的要求。如:2011年理综测试第28题,其中一小题考查学生对制取氢气的简易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就体现了高考对“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若不注意对化学实验亲手操作,而只凭老师在复习课上纸上谈兵,其所答述往往达不到命题者的设计要求。所以,复习中对一些平时想想会做,而实际不能正确做;平时想想能说清,而实际说起来漏洞百出的实验要加以有的放矢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答实验题首先应满足真实、全面、简洁、规范的总要求,但又不能画蛇添足或张冠李戴。

若碰到全新的、中学阶段确实没有做过的实验题,我们要教会学生把回答实验题的过程当作自己做实验的过程来回答,不要觉得我是在答题,是用笔在纸上写实验题的答案,而应当把这个题看作是在考我动手做实验,我现在用笔只是把做实验的过程写下来。这种把解答实验题的过程当做动手做实验来对待是解决学生答实验题不规范、不全面的一种很好方法。

【例1】在实验室里,有一瓶浸在煤油里的钠块。要取用一小粒钠进行有关实验,取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评析]学生一般能知道固体颗粒用镊子取、固体粉末用药匙取的常识。面对取用浸在煤油里的一小粒钠的新情景,能否考虑到“①用镊子取出钠块后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②钠在煤油中保存过程中表面会部分被氧化,必须切去表面的氧化层;③钠具腐蚀性,应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遇水反应放热易引起火灾,余下的钠应全部放回试剂瓶的煤油里。”若学生平时确实操作过,答这类题应该不会有问题;若学生没有真正体验过,且不能把这种操作进行归纳、组织,就较难完整地叙述出来。

二、抓实质,会联想,从合理发散上去答题

理综考试的《考试说明》指出“要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以及使用过的仪器,没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2010年理综测试第29题,要求学生在原来课本中产生喷泉实验的装置上,再进行发散,联想出产生喷泉的一些新的方法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所以,理综模式下的实验答题,学生不但要明原理、懂实质,而且还要学会合理联想、科学发散、大胆创新,养成重视课本但不惟课本、尊重传统但不惟传统的良好思维习惯,多进行像类似例2这类习题的训练。

【例2】某同学利用图l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图中一惰性小球在开始实验前悬浮在水中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水吸收足量气体后,关闭活塞。最终小球的位置将处于:____________(填:水中、水面或水底)__________。

(2)若改变发生装置中的物质或反应,烧杯中重新换水后进行实验,小球的最终位置可处于烧杯底部,则分液漏斗内可盛放________溶液,圆底烧瓶内可盛放________固体。

(3)本实验中倒置三角漏斗的作用除可增大吸收面积外,还能有效防止水的倒吸。若只从防止倒吸这一作用来分析,不用倒置三角漏斗,是否能用其它仪器与装置来代替,请画出图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评析】要回答这类题型,必须从实质上掌握其内涵,然后展开适当的联想,不然,肯定在回答时会丢三拉四。如:要回答重新实验后,若小球位于烧杯底部,分液漏斗内、圆底烧瓶内各放什么物质,首先应掌握水吸收HCL后,其溶液密度将增大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就可把重新实验后小球位于烧杯底部时,必产生了使溶液密度减小的气体这一新的本质揭示出来,这样我们就可自然联想到浓氨水滴在生石灰上、酒精溶液滴到生石灰上等多种答案。同理,对第(3)小题,也必须要掌握HCL极易溶于水是造成倒吸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就能联想到防倒吸的装置还可以有:肚容式(图2)、安全瓶式(图3)、隔离式(图4)等各种答案。

三、联实际,会应用,从注重运用上去答题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掌握实验原理,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也是理综《考试说明》对实验能力的一种要求。2009年理综测试第8题,对小白鼠的实验,就是把NaOH与CO2的反应与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联系起来,对化学实验能力结合科学实验、联系实际进行考查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取材广泛,学生在解答时,不但要正确把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与题目所给的实际生产、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中去突破答题障碍、理清答题的要点。

【例3】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为粗略地测定周围环境中SO2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

(1)向试管中加入0. 0005mo1·L-1的碘水1. 0mL,用适量水稀释后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制成A溶液。测定指定地点的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A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______色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此时停止抽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表:

该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和第二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测量空气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次数如下(假设每次抽气500mL)。请将下表填写完整(保留2位有效数字):

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的SO2含量属于 级标准,第_____小组的测定结果正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装置和药品无问题)_______。

【评析】SO2与I2能发生SO2+I2+2H20=H2S04+2HI的反应,淀粉遇单质碘能变蓝色,而I不能使淀粉显蓝色,这是回答该题的理论基础,但要把整题答完整,还必须把这些理论知识与以下实际联系起来:①正确理解最高浓度限值的含义是确定空气质量标准的依据;②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抽拉次数相差20次,说明二组的抽拉速度肯定不同;抽拉速度合理是保证空气中的SO2与碘水充分反应的前提。这样当计算得到第一小组测定结果为0. 53mg·m-3,第二小组测定结果为0. 46mg·m3时,就能正确判断该地点空气中的SO2含量属于三级标准;第一小组的测定结果正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装置和药品无问题)抽拉的速度太快,造成空气中的SO2不能充分与碘水反应。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53-02

理科综合是“3+X”高考模式下的一门考试科目,由于实验在理、化、生三门学科中的独特地位,理综考试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具有很高的要求,足见答好实验题是获得理综好成绩的关键之一。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尽快让学生熟悉理综模式下的实验答题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一些训练。本文以化学实验题为例,对其答题要求进行了初步阐述。

一、重操作,会整理,从规范表达上去答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看,对学生如何把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科学的语言系统、完整地表达出来有着较高的要求。如:2011年理综测试第28题,其中一小题考查学生对制取氢气的简易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就体现了高考对“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若不注意对化学实验亲手操作,而只凭老师在复习课上纸上谈兵,其所答述往往达不到命题者的设计要求。所以,复习中对一些平时想想会做,而实际不能正确做;平时想想能说清,而实际说起来漏洞百出的实验要加以有的放矢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答实验题首先应满足真实、全面、简洁、规范的总要求,但又不能画蛇添足或张冠李戴。

若碰到全新的、中学阶段确实没有做过的实验题,我们要教会学生把回答实验题的过程当作自己做实验的过程来回答,不要觉得我是在答题,是用笔在纸上写实验题的答案,而应当把这个题看作是在考我动手做实验,我现在用笔只是把做实验的过程写下来。这种把解答实验题的过程当做动手做实验来对待是解决学生答实验题不规范、不全面的一种很好方法。

【例1】在实验室里,有一瓶浸在煤油里的钠块。要取用一小粒钠进行有关实验,取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评析]学生一般能知道固体颗粒用镊子取、固体粉末用药匙取的常识。面对取用浸在煤油里的一小粒钠的新情景,能否考虑到“①用镊子取出钠块后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②钠在煤油中保存过程中表面会部分被氧化,必须切去表面的氧化层;③钠具腐蚀性,应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遇水反应放热易引起火灾,余下的钠应全部放回试剂瓶的煤油里。”若学生平时确实操作过,答这类题应该不会有问题;若学生没有真正体验过,且不能把这种操作进行归纳、组织,就较难完整地叙述出来。

二、抓实质,会联想,从合理发散上去答题

理综考试的《考试说明》指出“要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以及使用过的仪器,没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2010年理综测试第29题,要求学生在原来课本中产生喷泉实验的装置上,再进行发散,联想出产生喷泉的一些新的方法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所以,理综模式下的实验答题,学生不但要明原理、懂实质,而且还要学会合理联想、科学发散、大胆创新,养成重视课本但不惟课本、尊重传统但不惟传统的良好思维习惯,多进行像类似例2这类习题的训练。

【例2】某同学利用图l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图中一惰性小球在开始实验前悬浮在水中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水吸收足量气体后,关闭活塞。最终小球的位置将处于:____________(填:水中、水面或水底)__________。

(2)若改变发生装置中的物质或反应,烧杯中重新换水后进行实验,小球的最终位置可处于烧杯底部,则分液漏斗内可盛放________溶液,圆底烧瓶内可盛放________固体。

(3)本实验中倒置三角漏斗的作用除可增大吸收面积外,还能有效防止水的倒吸。若只从防止倒吸这一作用来分析,不用倒置三角漏斗,是否能用其它仪器与装置来代替,请画出图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评析】要回答这类题型,必须从实质上掌握其内涵,然后展开适当的联想,不然,肯定在回答时会丢三拉四。如:要回答重新实验后,若小球位于烧杯底部,分液漏斗内、圆底烧瓶内各放什么物质,首先应掌握水吸收HCL后,其溶液密度将增大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就可把重新实验后小球位于烧杯底部时,必产生了使溶液密度减小的气体这一新的本质揭示出来,这样我们就可自然联想到浓氨水滴在生石灰上、酒精溶液滴到生石灰上等多种答案。同理,对第(3)小题,也必须要掌握HCL极易溶于水是造成倒吸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就能联想到防倒吸的装置还可以有:肚容式(图2)、安全瓶式(图3)、隔离式(图4)等各种答案。

三、联实际,会应用,从注重运用上去答题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掌握实验原理,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也是理综《考试说明》对实验能力的一种要求。2009年理综测试第8题,对小白鼠的实验,就是把NaOH与CO2的反应与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联系起来,对化学实验能力结合科学实验、联系实际进行考查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取材广泛,学生在解答时,不但要正确把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与题目所给的实际生产、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中去突破答题障碍、理清答题的要点。

【例3】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为粗略地测定周围环境中SO2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

(1)向试管中加入0. 0005mo1·L-1的碘水1. 0mL,用适量水稀释后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制成A溶液。测定指定地点的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A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______色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此时停止抽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表:

该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和第二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测量空气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次数如下(假设每次抽气500mL)。请将下表填写完整(保留2位有效数字):

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的SO2含量属于 级标准,第_____小组的测定结果正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装置和药品无问题)_______。

【评析】SO2与I2能发生SO2+I2+2H20=H2S04+2HI的反应,淀粉遇单质碘能变蓝色,而I不能使淀粉显蓝色,这是回答该题的理论基础,但要把整题答完整,还必须把这些理论知识与以下实际联系起来:①正确理解最高浓度限值的含义是确定空气质量标准的依据;②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抽拉次数相差20次,说明二组的抽拉速度肯定不同;抽拉速度合理是保证空气中的SO2与碘水充分反应的前提。这样当计算得到第一小组测定结果为0. 53mg·m-3,第二小组测定结果为0. 46mg·m3时,就能正确判断该地点空气中的SO2含量属于三级标准;第一小组的测定结果正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装置和药品无问题)抽拉的速度太快,造成空气中的SO2不能充分与碘水反应。

扩展语句题的的答题要求 篇4

扩展语句是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将一句话扩展成几句话、一段话,扩展语句时要做到“四要”。

例题: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田径场上;情景二:人生某阶段。1.要保持本意

扩展语句应保持原句的基本面貌。有的同学扩展中改变了原句的本意,甚至丢开原句自己写一通。如写人生某阶段起跑线的重要却写成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又都是后一阶段的开始。”“人生某阶段”是一个特定的阶段,比如:中学时期,青少年时代,而不是每一个阶段,这样就完全改变了原句的本意,扩展后的句子是不合要求的。2.要合乎情境

扩展语句试题大都明确给出或暗示出扩展的情境,考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情境进行扩展。有的同学扩展之后的语句与规定的语境不相符。如“也许我们每个人开始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条线对坚定执著的人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对意志薄弱的人,是起点也是终点。”又如“当我们事业成功时,我们回首往事,应该说人生之初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的冲刺呢?”

这两段话就没有按照规定的情境“人生某阶段”扩展,与试题要求不符。3.紧扣重点

扩展语句要紧扣题干规定的重点。如“田径场上,运动员们在雪白的起跑线前做着充分的准备,期待着光辉时刻的到来。”“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的黄金时代,它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洁白的起跑线,它将带领我们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这两个扩展都不很理想,原因就是没能紧扣题干规定的重点。做如下修改,就符合要求了。

情景一:“田径场上,雪白的起跑线笔直地横在严阵以待的运动员面前,仿佛在说:‘跨过去吧,成功就在前面。’”

情景二:“跨过高中的大门,我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这条起跑线是我人生的新起点,它给我展示了新的征途。” 4.要表意清晰

扩展语句要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有的答案形式上似乎都符合扩展的要求,但扩展后的内容表意不清,甚至让人难以理解。如写成“烈日炎炎,运动员们蓄势待发,俯视着起跑线,仿佛它就预示着成功。是啊,没有这条起跑线,我们怎么有机会跑到终点线呢?”运动员的表现已经有些莫名其妙,对起跑线的描写究竟要表达什么更令人费解。思路模糊,表达也势必混乱。扩展语句的典型例题:

1、扩展下面的语句,不少于30字。

书给人以智慧和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的句子扩展成并列复句,不少于40字。写好文章的途径在于多读多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春天来了”扩展成一段话,要求用描述性语言体现春天的特征,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群众送行”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一名清官调任,群众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一名贪官被抓,群众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情景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段话,语序可调整。

(1)用“风、雨、树”表达自己获得荣誉、受到表扬时的心情。(少于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风、雨、树”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受到批评时的心境(少于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两种情景,按括号内的要求扩展语句,每句不少于20字。

(1)在心情愉悦时,看小草;(用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

(2)在心情忧郁时,看小草;(用一个拟人句)______________

7、真揣摩以下三个物象之间的内存联系,用恰当的语言把它们连缀起来,要求 以“落叶”为题,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描述性的文字。秋风

泥土

春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一段文字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清苍凉的两种意境来。

原文: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清新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凄清苍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扩展下句,要求用三个比喻句从不同侧面描写野花的情状,字数在35字以内。溪流的两岸,满是五彩缤纷的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诗句,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左右的文字。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及参考答案】

1、提示:这是一个单句的内容扩充,关键点是要突出书对人的功用,抓住句子宾语成分,采用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手法多角度来扩展。如:

书给人以智慧和品格。书犹如饱经沧桑的老者,给人以非凡的智慧;又如一个冶炼炉,给人以 高尚的品格。(或:书是知识的海洋,给人无穷的智慧;书是精神的矿藏,给人以宝贵的品格。)

2、提示:这也是对单句内容的扩充,但对扩充部分在句式上有明确要求--扩充成并列关系的复句。如:

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多读。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吸引读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多思。没有作者的深思熟虑,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有很高的品位,就不能感染读者。

3、提示:这不是对句子的简单扩充,根据题干要求添加必要的附加成分或修饰内容,使单句中的某一特定的部分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准确、更生动。展开丰富的想象,添加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态等附加成分,使单薄的句子枝繁叶茂。扩写后的句子要体现一定的诗意或情境。

如:春天来了,万木吐绿,小草掀开厚厚的被子,露出它那嫩嫩的肌肤。娇艳的花朵竞相绽放,成群的蝴蝶嬉戏花间,小鸟在枝头高吭着歌喉。大自然的一切都沐浴在和煦温暖的阳光之中。

1.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1)以“月亮”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将离开家门 我 月亮

情景二:回到家中 我 月亮(2)以“流泪”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情景一:重逢时 情景二:离别时.2.将“人生.文字.坟墓.感叹号”这四个词语分别扩展成一句话.要求:1.扩展后的句子必须保留这四个词语;2.内容上要有联系,四句话组成一个整体.[解题过程] 1情景一:走出家门,我不禁又回头望了一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望星空,月儿弯弯,像一艘独木船,欲载我同行.情景二:推开家门,我兴奋地环顾着这曾经熟悉而陌生的家,蓦地眼角掠过一丝余辉,抬头一瞧,一轮圆月当空悬挂,流溢的清辉,激荡着每个家人喜出望外的心.2 情景一:久别重逢时,晶莹的泪珠涌出了眼眶,顿时润湿了整个面庞,这是喜悦之泪,友谊之泪。这泪水充满了温馨,充满了甜蜜。

情景二:离别时的伤心,全都化作了一行行泪水,苦苦的,涩涩的,这泪水犹如春天残败的花朵,犹如秋天的落叶,饱含着人生的辛酸和离愁。

3人生就是一部小说,我们的脚步就是一个个文字,当我们长眠于坟墓,这部人生小说就是我们坟墓上的感叹号。扩展语句的类型

扩展语句是一种较高级的语言运用形式,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想象、联想能力与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从所要扩展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看,侧重于叙述描写与议论说理。叙述描写主要考查想象与联想能力丰富与否,议论说理则主要考查逻辑推断能力的强弱,但不管哪一类的扩写都有一个如何用最精确、最生动的语言传达所要表达的内容的问题。所以,答好语句扩展题的“捷径”只能是,活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语言操作水平。一. 叙述描写类的语句扩展

这类题目有两种题型:

1、根据所设定的情景或给出的关键词语,扩展语段。

2、对所提供的句子中的相关词语作修饰性叙写与描摹。答题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认真审题,弄清要求,明确扩写的“重心”与“思路”。② 借助联想和想象(相似、相反、相关)。

③ 语言力求规范、生动,选择恰当的句式和修辞格。例题一:

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2001年春季高考题)情境一:运动场上 情境二:人生某阶段 首先要弄清题目的要求。第一要弄清“显性要求”即题干中对扩写的情境、重点、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规定。该题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要以“起跑线”为重点,即把“起跑线”做为叙述描写的主体与核心,而“运动场上”与“人生某阶段”只是展开叙述与描写的“前提条件”。第二要揣摩“隐性要求”即题目所提供的情境中对扩写内容与手法方面的“暗示”。如“运动场上”的起跑线有哪些方面的作用与意义,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人生的哪些“阶段”可以称作“起跑线”,童年、少年、青年阶段的“起跑线”应该怎样定位,可以用怎样的语言形式(句式、修辞等)来表达等。

有一本高三复习资料(《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中提供了下面的例句:

百米赛跑已经举枪,运动员在起跑线上,人人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偏袒和照顾。童年是接受教育的起跑线。虽然是这样,每个人的预备却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应该说,这两个扩写是得不了满分的,它们都没能做到“以‘起跑线’为重点”,第一个句子突出的是“人人”,第二个句子“重点”不突出,且两个句子“起跑线”都被置于“从属”地位。

怎样才算是“突出重点”呢?很简单,就是应该有一半以上的文字是围绕所要突出的对象展开。比如你扩写的句子有三个分句,第一分句交代必要的情境,第二、第三分句则应以所要突出的对象为核心展开叙写。下面的扩写是比较理想的答案:

①田径场上,运动员们在起跑线前跃跃欲试,那洁白的起跑线好像张开他动人的笑脸,给每个运动员鼓劲、加油。

②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在独自奔走于人生之路的起跑线,青年时代的奋斗将给你的人生涂上一层绚丽的色彩,青年时期的荒唐带给你的只能苦涩的伤感。

句①运用拟人修辞,借“起跑线”之口道出了起跑线前运动员们勇创佳绩的勃勃雄心,让人可以想见他们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句②则以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青年阶段这一人生事业的“起跑线”的重要作用,引人深思。例题二:

将下面的句子扩展成几句话,使表达的感情更充沛,也使人对陈述对象的作用产生美好的联想。

讲台、黑板、粉笔、指示棒是何等的平凡而普通,但又是那么的绚丽和光辉。怎样才能做到“使表达的感情更充沛”?怎样才能“使人对陈述对象的作用产生美好的联想”?这两点看似“显性要求”,实际上“隐性”的要求也不少。它们其实是同一要求的两个方面,“使表达的感情更充沛”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陈述对象,而“陈述对象的作用”则是叙写的具体内容。扩写时要从讲台、黑板、粉笔、指示棒的具体功能入手,放飞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予以描摹,从而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具体的答题步骤是:先分解陈述对象的特点。陈述对象的特点有“有形”的和“无形”的,比如黑板,其“有形”的特点是形状、大小、颜色等 ;其“无形”的特点是可以写字,可以画图,可以传播知识。然后从“有形”与“无形”的特点中找出具有相关(或相似、相对)性的因素敷衍成句。比如黑板空间的“有限”与传播知识的“无限”是相对的因子。第三,对所写句子进行精雕细刻,力求生动形象;还要注意扩展部分与原句的衔接。下面的答案仅供参考:

三尺讲台不宽,但紧连着孩子广阔的思想;一块黑板不大,却播洒着无数文明、智慧的种子;洁白的粉笔画出一个个符号,构筑起明天辉煌的人生殿堂;短短的指挥棒,引领着莘莘学子奔向美好的明天。他们是何等的平凡而普通,但又是那么的绚丽和光辉。

这个答案抓住了讲台、黑板、粉笔、指挥棒的“有形”与“无形”的特点,运用比喻、拈连等修辞方式,扩展成一个形象生动的排比句,感情丰富,也能引起人们广泛的联想。

二.议论说理类的语句扩展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习的思辩能力与推理判断能力,基本题型为根据所提供的句子(主要是中心句或总起句)或相关材料(如议论文的开头)续写段落。解题时首先应根据所提供的背景句弄清扩写的话题与中心,确定扩展方向,注意挖掘背景中的隐含信息(如可从几个方面扩展,是用并列式还是对比式,是用例证还是引证等等),还要注意扩展部分的遣词造句及与背景句的衔接。

例题三:

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危机与希望的世纪”一句话为开头,进行扩写,不少于80字。

题目中的背景句是个中心句,也是总起句。句中的关键词语是“充满了危机与挑战”。扩写时应围绕“危机”与“挑战”展开,即二十一世纪可能存在的“危机”是什么(而这个“危机”又不能是臆测,应是二十世纪即露出苗头或已呈“凶猛”之势且未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希望”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两个方面应是并列关系,和背景句构成总分结构。另外,写好这个句子需要有关于世界形势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做基础,如果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的句子是很难写好的。

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危机与希望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人类仍将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口增加等难题的挑战;但科学、民主、发展的大趋势又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考研政治答题技巧及规范化要求 篇5

由于各人情况不同,复习好这门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但从一般情况来说,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全面复习、整体把握,这门课程横跨50余年,放眼全世界,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所以复习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全部内容。其次要避免死记硬背,多分析思考。这门课程知识面广,并在不断发展中,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很难掌握的,也是背不过来的。这门课的内容相互联系密切,要抓住这个特点,用辨证的方法去学习,不要孤立地、静止地去学习,要放在一定条件下去认识。要多思考分析,注意分析每个问题的特点,把握每个问题的本质,尤其对一些理论性、现实性很强的问题更要这样去学习。复习时要与“形势与政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复习,

备考资料

二、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

答题三有要求 篇6

申论答题技巧:

一、热点事例 精加工

热点储备首先需要广泛搜集加工热点事例,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社会事件在新闻报道中一般都很长,具体的细节我们不需要了解太多,但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需要了解一个事件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便在文章中运用。

【示例】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一块数公斤重的铁片击碎正在高速路上以每小时90公里行驶的大巴车的挡风玻璃,直接刺入他的腹部。吴斌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6月1日凌晨,吴斌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8岁。

【分析】这段材料字数虽不多,但在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中,如果将上述文字直接引用,放在文章中作为论据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必须对之进行加工整理。中 公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在文章中需要使用这个事例作为论据,只需要表述为“杭州长途客运司机吴斌驾驶途中,被迎面飞来的铁块击中腹部。受重伤的吴斌强忍剧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后,自己倒下了”,然后再根据论点的需要对之加以分析说明。

二、各方观点 齐收集

对某个热点事件,社会各界都会发表意见、看法、解决措施等等,收集整理对热点事件的观点看法也是我们在备考中需要做的工作。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收集各方面的观点不仅有利于我们开阔思路,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一些符合政策方向的,与材料没有根本性冲突的观点更是可以直接应用于文章之中。

【示例】2012年7月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再次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缓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不争事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发言时建议,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董克表示,随着老龄化加剧,缴费的人在慢慢减少,而退休的人相对增多。要解决这一问题,要么推迟退休年龄,要么工作者多缴费,要么退休者少拿钱。但是,要求工作者多缴费并不容易,而让退休的人少拿钱也很难,因此只剩下适当推迟退休年龄这一选择,这也是国际惯例。如美国政府认为,既然女性和男性

申论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一样可以参加工作,那么也应该采用统一的退休时间,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所有人的退休年龄。即出生年代晚的人,退休年龄也变晚。

1.9万亿?2.2万亿?18.3万亿?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演算方法和具体数额已经出现了N个版本,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我国基本养老体系收不抵支、亏空巨大、令人堪忧。

为了补足缺口,部分专家想到了用开源节流的方式:延长退休年龄是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大势所趋——让更多的人缴纳养老金,更少的人提取养老金。

消息一出,这个关乎所有人切身利益的话题就引发了公众的激烈讨论,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网民纷纷表示将要面临“被推迟退休”。但延迟退休年龄真的是唯一的办法吗?其中最受争议的就是养老金“双轨制”,即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网友“肥水养花”质问:“为什么不说取消退休双轨制是大势所趋?”

网友“中国微生物”分析说:“国家该做的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一同缴纳社保金,公务员由国家交,企业由企业交,原国家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钱,拿来补贴社保基金,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事实上,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主要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而且并没有实质进展。

而其他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且“越老越吃香”,老干部、老教授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分析】

以上是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支持与反对两方观点的汇集,在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中 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每种观点并不见得完全正确,但各有各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对之进行甄别,去粗取精,选择性地吸收利用。

三、与时俱进 要切记

热点的复习一定要与时俱进。这主要体现在了解最新政策的动向上,如果用旧政策来解决新问题,就会犯原则性错误。例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2008年某地方公务员考试,要求就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今天,这样的做法就是错误的,早在十七大的时候,领导人就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在保证效率的基础

申论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上着重解决公平问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没错,但是已经过时了。这就是热点复习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下面,帮考生梳理了一些学习热点的权威网站,考生可予以参考。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顾爱彬:打造“三有”文化企业 篇7

传承优势,开拓创新

出版广角: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刚刚公布,译林出版社就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推出艾丽丝·门罗的七部作品。请顾社长谈谈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顾爱彬:著名作家作品集是译林出版社的一条核心产品线,早些年,我们就已经关注艾丽丝·门罗及其作品,但是中文简体字版权一直在其他出版社手里,恰好2013年版权到期,我们在她获奖前就打包签下了七部主要作品。在邀请译者方面我们同样下足工夫,加上有兄弟出版社的译本,我们前期的编辑工作进展非常顺利。虽然艾丽丝·门罗在多年的诺奖预测名单上,不过今年一举得奖,连国外也觉得吃惊,于是,我们迅速启动出版计划,将她的七部作品同步推出。能有这样的举措,主要还是得益于译林出版社长期以来对外国文学出版的专注。前些年,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外国文学出版分社,编辑大多都是外国文学科班出身,对于外国文学有着很高的热情和很好的感觉,长期关注世界一流作家作品。

这次艾丽丝·门罗的作品推出,并不是译林出版社第一次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就买下获奖作家的作品。2001年的英国作家奈保尔、2003年的南非作家库切、2007年的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这几位作家的作品版权,我们都在他们诺贝尔文学奖前几年就已经购得,而并非获奖之后去抢购版权。做好外国文学出版是译林出版社的传统,是一代又一代译林人传承下去的。在市场竞争激烈,文学书市场并不景气的今天,我们坚守外国文学出版这条道路,有过艰难的时候,也有过成功的时候,我们会把做文学作为译林出版社长期发展的战略,成熟的企业应该这样。只有准确定位好发展方向,经受住市场考验,才能立足市场,做强做大。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流的世界文学出版基地,要做中国的外国文学出版第一品牌。

出版广角:顾社长刚才谈到译林出版社长期坚守外国文学出版,而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系列又是这里面重要的一块,它的打造之路是如何完成的呢?

顾爱彬:刚才我谈到了一点,我们不是为了诺贝尔文学奖才去做外国文学出版,因为译林出版社多年来坚守外国文学出版,看重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坛的重要地位和拥有的定评,才有了我们买下其版权的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这一可喜成果。在做外国文学出版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几经沉浮,方立足于市场。20世纪90年代,我们开发现当代外国文学这一板块时,涉足这一领域的出版社凤毛麟角,当时市场竞争还没有如此激烈,读者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感觉也较为新鲜,我们的图书比较吃香。后来,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不少出版社都瞄准了这块大蛋糕,重金抢夺版权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译林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从读者和市场两方面考虑,选择了有重点的发展方向,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形象。众所周知,文学图书市场的面比较广,如何慧眼识珠将这些作品有选择性地出版呢?这要依靠团队合作实现,任何一个品牌的打造都不是个人力量就能做到的。在我们的外国文学团队里,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他们会从市场的热度、读者的口味、图书的设计、纸张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去考虑一本书的出版,对于外国文学的出版可谓是200%的投入。这两年,我们特别注意提倡真正用心去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这应该是新的形势下我们新的追求。

出版广角:我们都知道外国文学出版里,翻译是很重要的环节,译林出版社之所以能成为国内外国文学出版的巨头,其翻译队伍一定很强大,顾社长能否为我们揭秘这支队伍是如何培养的呢?

顾爱彬:译林出版社长期以来对于译者都是高标准要求。多年来,我们依靠重译世界文学名著和《译林》杂志的出版积累了很多优秀的译者人才。虽然有一段时间,我们经历了困难期,导致不少译者人才的流失,但是我们通过自身努力重新建造了高水准的翻译队伍。特别是在现当代外国文学译介上,我们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这也得益于读者强大的鞭策力量。编辑没有注意到的翻译中很多细节问题,他们注意到并提出给我们。

据我了解,现今国内有数量不少的外国文学铁杆粉丝,他们对于外国文学欣赏水平很高,格外关注中译本的翻译质量。不管是出版社还是民营公司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质量若不尽如人意,很容易为读者诟病。既然读者的要求都这么高,翻译和编辑的水平是不是应该更高呢?因此,译林出版社对于每本书的译者会精挑细选,不会因为急于面市而砸掉自己的招牌。经过多年积累和长期合作,译林出版社建立起自己的翻译团队,包括旅居海外的华人、有多学科知识储备的翻译人才,这些财富还需要不断完善。能不能培养出稳定优质的译者队伍,对从事翻译出版的出版社是一种考验。

准确定位,着力打造

出版广角:面对现今市场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涉足外国文学出版板块,译林出版社作为外国文学出版的巨头面对市场的竞争,在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举措呢?

顾爱彬:每一个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企业都是少数,出版业同样也不例外。你强别人必定弱,你弱必定被市场淘汰。译林出版社面对市场竞争,有自己的发展战略。毫无疑问外国文学出版是我们的重点,译林出版社的发展理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们做自己擅长做的领域,毕竟外国文学市场很大,不可能什么都去涉足,不适合自己发展的,我们会主动放弃。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首先要将市场判断到位,如果失误就会失去市场,这样的道理在每个行业都是一样。在竞争的过程中,译林出版社要做到出类拔萃,就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寻找自己的着力点。我们会从选题策划、译者选择、产品设计、读者需求等多个方面去考虑市场,在这个大家都做的蛋糕里,如果脱离了市场和读者去做图书,产品的问题会很多。译林出版社这些年一直在前进,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根据市场和读者需求来做出版。

作为一名出版人,我们要时刻了解产品、读者、市场这三个要素。译林出版社多年来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本的发展路线,只有全心全意地为读者做书,为市场做书,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苹果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用户的青睐呢?因为他们从用户的感受去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海尔的成功,也得益于它们的产品能认真细致地为消费者量身定做。一些企业缺乏对用户的认真考虑,产品最后只能留在仓库里。现代出版中,闭门造车,不考虑市场,就注定没有出路。

出版广角:现今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中,译林出版社保有外国文学领域的优势,同时也在人文社科、英语教育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中,译林出版社也在考虑多元化发展,寻求更多领域上的突破呢?

顾爱彬:无论如何多元化发展,出版社最重要的还是内容生产和内容创新,不可能像出版集团一样有雄厚的资金投资其他产业。因此,译林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战略,目前我们有外国文学、人文社科、基础教育、期刊共四大板块,这四个板块也刚好主要落在四个编辑部门。

基础教育板块一直是我们的优势板块,我们和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中小学英语教材,曾经被评为过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最有影响力的英语书。2001年新课改的时候,专家认为这套教材“让国内的学者、专家、老师眼睛一亮”,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全省高中都使用我们这套教材,这对一个地方出版社来说是莫大的褒奖。

在期刊分社中,我们拥有《译林》和《国际博物馆》两本期刊,今后我们还将筹划《世界遗产地理》等期刊,扩大自己的期刊品牌影响力。《国际博物馆》是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这次合作让我们有机会进入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出版领域,通过这一平台,我们获取了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文博系统的丰富资源,对于开发相关出版板块起到重要作用。现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相信在未来发展中这类图书将有很大的市场,我们会通过资源积累,争取逐步做强这个板块。

人文社科是近十年来我们逐渐发展的优势品牌。清华大学刘东教授主持的“人文与社会译丛”已坚持十余年,出版近百种图书,是国内最受关注的图书品牌之一。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主持的“法政科学丛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主持的“西方政治思想译丛”经过几年经营,渐成规模,影响日大。作为以赛亚·伯林作品的“出版基地”,译林出版社在2012年推出了《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卷1》,给伯林迷送上了新的精神食粮。2013年,“传记译林”中的重量级作品《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销售近24万,获得了多种年度好书荣誉。2014年,我们预计还将会出版多部国际政要的自传。我们着力打造人文社科图书,一方面是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想拓展自己的出版元素。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会继续坚守优势,同时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开掘更多具备增长潜力的出版领域。尽管我们的市场环境很不尽如人意,“雾霾”重重,但译林人始终在不断强壮自己,始终在不断努力践行自己的战略目标,即把译林打造成“三有”文化企业:有文化担当,有一流文化贡献力、一流品牌影响力、一流市场号召力,有良好经济效益。

研究市场,服务读者

出版广角:在网络冲击下,期刊市场大多处于萎靡状态,文学期刊下滑尤为严重,《译林》作为一本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期刊,有什么样的转型考虑,以满足新一代读者的需求?

顾爱彬:《译林》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本介绍外国文学的通俗杂志,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有很大的影响力。期刊市场衰落,《译林》杂志运作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关心《译林》杂志的人有很多,前年我们公布有关《译林》的信息时,很多读者误以为杂志要停刊,打电话和写信到编辑部,甚至上门了解这个情况。即使《译林》杂志遇到困难,我们也一定会坚守这块阵地。很多读者都见证了《译林》的成长,对它有很深的感情。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我随集团到新疆伊犁的霍县出差,发现这么偏远的地方,当地还有读者知道并长期关注《译林》杂志。我当时感触很深,这样一本有影响力的杂志,面对市场冲击,要如何生存,还要更好地生存,为读者服务,这些都是我们译林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3年改版之后,《译林》已经有所起色,但是,距离真正契合读者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译林》一定会做得更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未来,有更强的生命力。我们要加入新的元素、新的变化,考虑到新老读者的口味,谋求新的发展。

出版广角:在各家出版社争先开发数字出版的年代里,译林出版社有没有相应的举措?是考虑坚守传统出版,还是尝试开发相关产品?

顾爱彬: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传统出版指的是不能充分为市场和读者考虑的原有出版模式,今天这种市场竞争下的出版应该叫现代出版;我们已经成为企业,所以要考虑市场,绝不能照旧进行当年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出版。数字出版是现代出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目前绝大部分出版社从事的是纸质出版。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来看,我对数字出版持谨慎质疑态度,主要因为国内对于数字出版的的声音比较杂乱,有些模式和举措都过于缺乏理性。纸质出版者要全面转型做数字出版,至少目前来说非常艰难,因为我们的优势在于内容,而数字出版需要技术平台做支撑,不是传统出版社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好的。我个人觉得出版社要顺应数字化的趋势,要做数字出版的尝试,但更要做资源整合储备,要考虑如何融合内容和新技术,而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在完全没有了解研究透彻的情况下盲目做数字出版。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积聚丰富的优质内容资源才是做数字出版的根基。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译林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在做各种尝试。2013年,我们在数字出版的销售收入已超过百万元。我们有三个数字化项目入选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全媒体信息平台(201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外向型博物馆数字出版与应用平台(2012)、基础英语数字出版综合服务平台(2013)。译林出版社也正在实施“基础英语移动应用与网站开发”工程。在2013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们和美国的西蒙&舒斯特公司签署了两项协议,分别为西蒙&舒斯特翻译引进译林出版社20本中国文化和文学社科作品,以及译林出版社借道西蒙&舒斯特电子书发行渠道在海外发行近300种译林版中文图书。后面这些图书将通过与西蒙&舒斯特公司合作的所有主要电子书零售商发行,包括经典与现代世界文学的中译本,以及很多中国经典。协议启动伊始发布约300种电子书,重要中译本包括扬·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与罗伯特·布莱的《航空信》、塞斯·诺特博姆的《狐狸于夜间来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等。

上一篇: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学生个人观后感下一篇:给保安公司的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