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的教学反思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会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学会的教学反思 篇1

而且一年级的小朋友掌握的词汇量少,口语表达能力还在起步阶段。因此,提供小熊道歉的话作正面示范,能让他们有一定的依循。不仅如此,运用小熊道歉的话,能让学生知道道歉时不光要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如果能把事情的原因说清楚,让对方知道你是不小心的,这样对方会理解你,更容易原谅你。而把事情说清楚也正是符合一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的事。这样,不但提高了本次交际内容道歉的质量,而且还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在教学《学会道歉》一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没有不小心做错事伤害到别人。并引导学生说说以前是怎么做的,现在又是怎么做的?以前做的不到位的,现在可以弥补一下,利用课上课后向对方道歉。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提高其人文素养。这样,口语交际训练在课堂外就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也更加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学会的教学反思 篇2

1 教学反思的作用

1.1 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提高专业素养

提倡反思教学, 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 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 能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人向一位特级教师问道:“在教学这个岗位上许多人都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 而你却成绩卓著, 您有什么秘诀吗?”老师回答道:“我没有什么秘诀, 只不过每节课后我都会对这堂课运一下神”。这个事例较好地诠释了一个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1.2 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憾, 教学中的缺憾对教师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不进行反思, 这些缺憾或许永远隐藏在背后, 或许会“重蹈覆辙”。教师要反思失败的原因, 要敢于以批判的眼光站在自己教学的对立面, 反思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 对败笔之处要作深刻的剖析, 并设计有效的改进方案, 这样持之以恒, 教师就会不断超越自我。当然, 反思并不是只反思错误, 也要把自己好的经验记录下来, 用于以后的教学。要从多姿多彩中积累反思内容, 从“支离破碎”中抽象教学规律。比如新课的导入, 或引用诗歌, 或讲讲精美的故事, 或一组有气势的排比, 因文体不同而各异, 多实践和反思总结, 长期这样就能使教师的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进而转化成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底蕴和实力, 有利于教师的经验积累。

1.3 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的支持下, 我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原来一直认为教师是至高无上的, 总是居高临下, 不能去和学生交朋友, 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观念改变后, 在课堂上, 我能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 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倾听他们的心声, 肯定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进步, 使他们恢复了学习信心。当学生没做作业, 我会去调查原因, 原因找出之后我就会针对性地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地调查和反思, 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 也能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知不觉间, 学生对我亲近起来, 他们认为我和蔼可亲, 知识渊博, 讲解力强, 有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使他们茅塞顿开。

1.4 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在每上完一节课后就静心沉思, 总会发现一些些成败和得失。如果能及时从课件的设计、学生思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问题讨论、创新能力、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 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 写下心得与体会, 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 则可以扬长避短,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坚持反思就能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来, 不仅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而且还有利于开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2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2.1 教师要对教学反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其实, 现在的教学反思除了部分是自觉之外, 很多是由于学校的大力提倡, 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而写, 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寥寥几笔, 纯属应付;有的东拉西扯, 反思不到点上;即使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者, 也不过是重复他人之言, 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反思, 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长此已往, 徒费时间笔墨而已。我想, 反思贵在真实, 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 教学进程完毕, 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 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 随机记录即成。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

2.2 在钻研教材中培养反思能力

一个有上进心、要求专业有发展的老师, 必须反复地钻研教材, 深入文本, 独立思考, 而不是一味地迷信教材或教参。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项链》一文, 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认识, 以前的教材和教参都只把她看做爱慕虚荣、爱幻想、不知足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这实际上就是片面的理解人物和作品, 给文学人物贴政治标签, 人们没有看到她身上的勤劳、诚实、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文学是人学, 它表现的应该是人性, 当然包括真善美和假恶丑了。19世纪的法国本身就是一个浮华的社会,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她不可能脱离社会, 不食人间烟火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难道穷人就只能甘于贫穷, 就不能奢望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吗?渴望幸福美好是人的天性嘛。可贵的是丢失项链之后, 为了偿还一条真项链, 主人公夫妇俩任劳任怨地付出了10年的艰辛劳动, 人也变得苍老、耐劳、实际多了, 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她的诚实喝彩吗?这件事挽救了她的婚姻, 让她活得更真实, 更有人格尊严啊!我在教学这课的时候, 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对主人公也有争论, 然后我引导学生全面去看人物, 从丢项链前到丢项链后人物的变化等全方位地看, 学生都能接受从人性角度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就是钻研教材的收获, 也是反思的魅力呀。

2.3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来培养反思能力

我们常常在上完一堂课后及时写出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语文学科, 除了教给学生知识, 我们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另外, 教学观念的运用也很重要, 因为思想观念支配人的行动。我们都明白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关注学生的活动和可持续发展,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却常常与先进观念背道而驰:为了赶进度或追求一堂课的完整, 常常置学生于不顾, 老师以教代学, 满堂灌;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 课件的丰富花哨, 学生活动太多且缺少控制, 放羊式的一堂课下来, 学生收获寥寥。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才会提高课堂的效率。又比如, 通过上课我发现, 高一新生对高中语文学习很不适应, 感觉很吃力, 因为高中文言文又多又难, 初中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 初高中之间缺少过渡衔接, 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状态, 而且初中在语法学习方面本身就很淡化。了解了这种情况后, 我一般采用停上新课的方式, 先给学生补上现代汉语的语法, 包括词语、短语、句子成分及结构等, 文言文的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知识, 这些对学生学习文言也很重要, 先补上这些, 磨刀不误砍柴功, 帮学生扫除了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学生就能满怀信心的走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路上了。

2.4 运用各种资源培养反思能力

学会教学反思 篇3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作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并作为作业之后的一个反思栏。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

学会合理消费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4

一、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

我在教学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把满汉全席的精美图片引入课堂,并以相应的文字资料进行辅助说明,大大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了学生“自醒自悟”。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不是老师强加的。”学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轻松地学习,感知明理。在这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谈谈当前的消费有哪些形式,哪些属于合理消费,哪些属于不合理消费,然后,再引导学生谈谈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合理消费。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紧密练习生活实际,寻找解决办法。课堂中,学生回答妙语连珠,真让人感叹不已。

三、利用学习生活资源,结合需求和兴趣,增强了道德情感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 篇5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会沟通》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1

上周三的市级班会课——《体悟亲情 学会沟通》,是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主题班会进行有机结合。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说实在的,上完课后,也不知该从哪些方面来反思这一节课,下面只能粗浅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材源于生活

在上课前,我多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调查,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普遍存在的沟通问题。课堂上,先播放本班同学与父母的一些温馨照片,勾起学生对儿时的美好回忆,体验到与父母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快乐。而后选取与学生生活相近的视频案例,活生生地将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当孩子眉头紧锁,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时,我知道他们的心灵已有所触动了,正是这源于生活的真实再现,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惨痛的结局?从而让学生明白应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倾听父母的心声;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更进一步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及与父母进行友好沟通的重要性。

二、倾诉源于安全

课上,当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而没有很好进行沟通就会使矛盾激化,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时,他们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引发学生倾诉的内心需求。于是我尽可能地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毫不吝啬地将时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尽情倾诉自己的烦恼,因为我知道此时此刻,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把压抑着的苦恼倾泻出来,而倾诉正是解决的良好开始。

三、情感源于交流

课堂上,我深知情感是沟通的灵魂,也是本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在这节课上,当孩子们尽情地倾诉着自己的情感时,我并没有生硬地引导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当孩子们颇有微词地细数着父母的种种“不是”后,我并没有单纯地附和孩子们的想法。而是让孩子听家长诉说烦恼,请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来分析原因,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们从心灵深处进行爱的反思。在这一环节里,当孩子听到父母对自己说的心理话时,流泪了。这源于心灵的感动,将化作沟通的动力。

四、方法源于需要

因为在孩子的内心产生共鸣了,所以能引发孩子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让孩子们真切地找到产生矛盾的源头——因为缺少沟通而产生不愉快,顺其自然地引发孩子们想学习沟通方法的欲望。当孩子们从同学善于与父母沟通的成功例子中发现沟通妙招后,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想法,所以在即兴表演与父母相处的沟通难题时,孩子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和形象,方法也运用得非常好。在角色转换时,也能充分运用所发现的方法,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父母的心情。

总之,在这一节班会课上,我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通过这一节课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真实的,才是令人感动的,有效的。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2

本次班会开的很成功,班会的目的已经到达,成功地让让学生体会到了教师这些年的辛苦。

一、对活动主题的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育,孩子们学会了尊重理解老师,这也是我想达到的效果。如今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娇生惯养,当老师批评自己时,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理解老师对自己的好,但是在播放汶川地震老师为救自己的学生而牺牲的画面时,我清晰地看到许多孩子不禁流下了泪水,当紧接着放教师平时辛苦工作的 PPT时,学生的心理出现了波动,我想这一定能触发他们年幼无知的心灵,此时孩子们的情绪也被调动了,他们有很多内心感受以及想说的话对老师表达,他们被深深地感染着,已经意识到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遗憾的是,我对课堂生成性的把握不够,当有学生说出曾经对老师有过误解时并没有加以引导,没有让学生说出什么时候心里是怎么误会老师的,也许课堂的精彩就在此,但是我错过了对学生的引导,这也许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事迹

二、对活动目标的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同学们通过向老师鲜花的环节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看到老师辛苦工作的视频,同学们都很感动,同时在活动中增进老师与同学们的感情与默契,让辛勤操劳的老师们放松一下心情。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崇高,从心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把尊师重教化作一种自觉行动,从而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对活动内容的反思

主持人开场白,在向老师鲜花的同时播放《献给老师的歌》背景音乐,目的是渲染本次班会的气氛,使同学们进入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奠慰尸魂——为祭汶川地震中为学生而献出生命的教师,在这个环节,学生比较激动,有的孩子甚至无法克制的抽涕起来,班级的气氛很沉重,大家都对牺牲的教师表现出沉痛的悲伤,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用制作好的PPT

播放各科教师忙碌工作时的照片,这时学生看到每天熟悉的身影,看到老师的辛苦,忙碌,都很感动;漫谈尊师:学生自主发言,陈述和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在这个环节活动目标得到实现,大家踊跃发言,学生都老师的深切的爱得到表达;师生互动游戏:猜词,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但是由于这个环节很难组织好,考虑的也少,在活动中花去了很多的时间,出乎意料之外,值得欣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变近了;

四、活动后的收获

本次班会从开始到最后我准备了很长时间,活动的成功召开和结束让我倍感欣慰。在观看教师辛苦工作时的视频时,学生了解到老师平时的辛苦,大家由此有很多感受,学生在谈论与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时,有的学生在谈到以前误会老师甚至哭了起来,并保证以后一定会改正,从而使本次班会的活动的目标得到实现。在本次班会上,让我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同时也体会到当老师走进学生内心时的那份欣喜,教师是个让人们尊敬的职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身上的单子很重很重,在交给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实习教师,却同样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重大职责,也更加热爱这个职业。所以以后我要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等待着真正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天!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3

为了确保学生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本节课重点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上课前,主持人播放《真心英雄》这首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正式上课之后,首先是给学生和家长列出了几个问题,使孩子对妈妈的了解,和妈妈对孩子的了解形成对比,从学生身边的事入手,做到了课程资源的生活化。第二个环节,是一段视频的播放,这个视频讲述的是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为了女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三天的时间里跨越了三个不同的国家的艰辛历程,学生通过这段视频能够直观感受到母爱的力量。第三个环节,是学生的诗歌朗诵,本着以事实打动学生的目的,这个环节材料的选取做到了真人真事。第四个环节,将养育子女比喻成长跑,学生当堂体验,更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母亲的坚持和付出。第五个环节,由以上环节,学生此时对母亲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因此给出时间,让他们自由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第六个环节,感受到了母爱,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还不够,学生们还要学会去回报自己的妈妈,因此设计了学生合唱《烛光里的妈妈》,并在唱歌的过程中将之前写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妈妈。最后,在学生的合唱中结束本课教学。

爱无处不在,我们的爱心教育也时刻不能停止,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远比只教会孩子如何读书学习重要。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孩子们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充分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付出,认识到了母亲的关爱无处不在,仿佛春雨润物,细细无声。正因如此,更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不足之处是:

1、对于“感恩社会”方面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延伸,只局限于对父母的感恩。

2、没能现场请家长代表发言,谈谈作为母亲,对这节课的感受,对孩子的期许,如果能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信这节课的最后能更出彩。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4

一、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们往往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其实我们的孩子只是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家长们却忽视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现象,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缺乏必要的方法与技巧;因此,我选择了《学会沟通》想让他们从中了解沟通的重要性,从而掌握正确的沟通态度和方法技巧。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因此在课堂上,我通过同龄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情境再现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三、要用亲切的微笑让人暖融融

讲课教师心情要放松,心态要平和,要让孩子们没有心理压力,有的只是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学会沟通》一课就是本着“活动——体验——感悟”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将体验内化、升华,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

从课堂效果看,课的活动设计基本合理,所选择的活动、案例都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学生思考、归纳并展开讨论。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也就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但是在通过游戏总结归纳沟通技巧环节,原先的设计只是简单地引出倾听这个技巧。其实在讲课之时,学生的总结已经上升到了几个技巧,我却不能很好地进行及时的归纳。以前总觉得自己的课上得不错了,但这次比赛让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语言缺乏艺术魅力,激励学生的语言贫乏,只有简单的几句“你很棒”“你很优秀”等,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机智不够,处理课堂生成不敏捷,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5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来承担家庭事务,解决家庭问题,共同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而这些是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的。我在上课是抓住这一现象,帮助学生减轻不合理的叛逆心理,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学会跟父母交往,使他们更文明、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从学生的反应,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

这节课,在上课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贴近学生实际,辅导具有针对性。

2.创设了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本课始终得到了体现。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一起探究、一起交流,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确保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篇6

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是明白的,锻炼孩子生活的能力,生存的能力,但是要真正做起来是不容易的,似乎有些“残忍”,当然,课文的意义也正在于此,课文内容首先震撼的是我。对于孩子没病没灾时都舍不得锻炼孩子的家长来说,启迪意义尤其必要。由此,我在想: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应该怎样从小且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呢?即我们现在的家长怎样做父母才称职合格呢?我在思考着,寻找着,追问着,更在不失时机地学习着,但却收效甚微。本文给了我一些答案和启示,细细忖度,小有震撼。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先引导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进行交流。在体会母亲感情时,我在白板是相机出示答案,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完课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类似经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孩子们在谈学后的感受时,较踊跃,谈得较深刻,明白了课文中母亲的良苦用心,当谈自己的类似经历时,能谈的就聊聊无几,可以看出,学习这篇课文的必要性和时效性。

学会的教学反思 篇7

当代的学生喜欢个性化表达, 所以, “从阅读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无疑可以成为第三学段学生的一个学习重点。研究台湾老师的教学, 反观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 对于“搜集整理信息, 思辨性地看待阅读材料”这两点, 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教师设计】

环节一:标题在说什么

1. 猜读题目———思考题目想传达的意义是什么。

2. 收集想法———让学生将想法板书在黑板上。

3. 整理想法———将收集到的想法整理出两个最不同的想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优点:

1.教师用了猜读法, 通过猜读题目想传达的意义, 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间的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 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从多角度猜读题目想传达的意义, 可以使自己的阅读更有意思。

2.当学生把想法板书到黑板上的时候, 范姜老师先让学生关注是否有错别字, 然后让学生一起把六个理由读了一遍。在读的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遗漏的字, 教师请学生和她一起做了补充。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 却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下次整理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先看错别字, 再读一读, 在读的过程中能发现最基本的错误。

3.整理想法的这个环节最为出色。教师让学生给五条意义标上序号, 然后观察:虽然这五条意义用词不一样, 但是有一些传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哪几条是可以归并在一起的?学生经过思考, 马上有了精彩的回答。

【教学过程】

学生在黑板上一共梳理了五条意义:淤七块钱买走了我们一天的快乐。于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让我们的快乐消失了。盂不能让快乐如此廉价。榆不要因为吃了点亏, 就整天愤懑不已。虞七块钱不能代替快乐所给予你的幸福。

教师分析整理:2、4两句意思相近, 因为“一点小事”跟“吃了点亏”意思相近, “快乐消失了”跟“愤懑不已”意思相近。3、5两句意思相近, 因为“七块钱”跟“廉价”意思相近, “快乐”与“快乐给予的幸福”意思相近。

经过这个环节, 学生明白了学习过程中整理想法的方法:当表达的意思相近的时候, 可以归为一类。学会这种方法后, 学生就会自我整理, 避免啰唆、无序的表达。这种教学设计在其他的公开课上是很鲜见的, 哪怕是这一次活动中的其他优质课, 最多也只是对词语的整理归类。而范姜翠玉老师这一阅读方法的定位, 无疑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因为, 第三学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会遇到同类观点的整合。

【教师设计】

环节二:支持的描述

1.从上个活动整理出的两个想法中选一个你赞成的。

2.重读文章, 除了文章的第三段以外, 找到最能支持你所选择想法的段落描述。

3.分享。

从这个环节的设计中, 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匠心独运。学生要用课文中的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 就必须先读透那个段落, 然后整合课文的语言, 用大段的话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经常能看到, 教师用一个个细碎的问题引出学生说一个个词组、一句句短语, 整堂课支离破碎。我们很少有机会听到学生用大段的有条理的语言,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的学生需要学会讲大段的话, 而不是只言片语。

【教师设计】

环节三:段与段的关联

请学生思考:如果所选择的段落已能支持题目所要传达的意义, 那么作者安排其他的段落有什么用意?

这个环节的设计优点:

1.当我们的阅读教学还在关注文本内容的时候, 台湾的老师已经关注篇章结构了。关注篇章结构不仅仅是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更多的是要关注段与段之间有什么关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经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很少会在写作前考虑写作的结构。由此可见,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关注段与段之间的关联是多么的重要。

2.经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梳理, 学生归纳出前四段的主要内容。第五段没有关键语句, 学生很难归纳, 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师:有没有前面没有提到, 而在第五段告诉你的东西?

生:人们在自由状态时会感到更快乐。

师:联系第二段, 他讲的其实就是———脑中无忧就快乐。

师:现实生活中, 你有哪些不自由的状态呢?

生:不能出去玩。

师:这时候你可以用五法则中哪一条让自己快乐?

生:少点期盼。

生:多点给予。

师:是的, 如果家长多点给予, 那么孩子就会快乐了。

师:看起来第五段似乎和前面段落没有联系, 实际上前面都有类似表达。

这个环节看似教师在与学生无序地交流, 实际上是又让学生习得了一个阅读方法———当段落中没有明显的概括性的语句时, 我们可以关注这一段中前面没有提及的内容, 这是这段话存在的理由;还要关注这段话与其他段落的联系。这样学生经过多次联系, 就会明白呼应、强调的作用。

【教师设计】

环节四:学习总结

1.透过段与段的关联, 整理出作者的说明脉络。

2.这样的说明方式, 你觉得清楚吗?

【教学过程】

师:作者所写的你都相信吗?

生:我相信。

生:因为我们要相信周围的人都是善良的, 如果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 是很不好的事情。

(大多数学生点头, 有的茫然。)

师:我在台湾上这堂课的时候, 我的学生说, 快乐会让人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灵敏。那么如果我快乐的时候摔倒了, 我不是会更快地感觉到疼痛吗?感觉到疼痛我不就不快乐了吗?

教师的这一提问顿时激发了学生的思考, 不少学生站在教师这一边, 听课教师也有不少点头称是。但是让我们高兴的是, 有个孩子提出了另一种解读:快乐的时候各种器官都会敏锐, 虽然摔倒了会使我们的触觉灵敏, 但是其他的器官也很灵敏呀! 也许旁边的花草树木、虫鸣鸟叫都会使我们很快快乐起来, 所以快乐还是很有好处的。我为这个思辨的课堂高兴, 更为这个孩子高兴, 因为她没有人云亦云, 她用自己的解读证明老师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

接着, 教师还用其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琼斯夫人的这个例子是否可信?科学家的话是否可信?课文的段落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排列?怎么样的排列能方便读者很快地读懂?

反观我们的教学, 在备课时我们就反复地琢磨文本, 拿捏着打算给予孩子的一切。教师的思维是定势的———教材是最好的, 教材中的文字是最好的, 结构是最好的, 思路是最好的……我们大多不会去想, 也许课文也有错误, 也许这篇课文可以改个写法……没有思辨意识的教师, 怎么能培养出有思辨意识的学生呢?

学会的教学反思 篇8

学习目标:

1. 明白情绪须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2. 逐步掌握调控情绪的一些有效方法 。(重点)

3. 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难点)

学情分析:

情绪活动是学生感触最深的一种心理活动,他们每天的生活和学习都被强烈的情绪色彩所笼罩。而实际上,学生对情绪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往往不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会陷入一些不良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从而影响身心的发展,甚至有时还会情绪失控,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因此,学生掌握转移注意力、合理发泄、理智控制等调节情绪的方法,非常必要。

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列举、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认识到情绪失控的危害,掌握如何调控不良情绪,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知识,获得教益。

2. 群策群力,互助研讨

采用“自主——合作——检测”的教学流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教材,完成问题。)

(一)郁闷的小明:早上冒雨来上学的小明,心情烦闷,对同学小飞说:“真郁闷,下雨了,体育课上不了了”。而小飞却说:“虽然不能上体育课了,但雨后空气清新,也不错啊!”

1.同样是下雨,为什么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呢?

明确:心境不同,情绪表现不同。

2. 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分析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初步感知。】

(二)篮球场上的小明 :金秋十月,学校举办“校园体育艺术节”,小明很积极,参加了好几项比赛。小明尤其擅长打篮球,但在篮球比赛时,在与对方争球的过程中与一名同学发生了身体的碰撞,对方一句难听的话令小明很生气,他拿起篮球狠狠地砸向了那名同学,恰巧砸到了对方的眼镜上,顿时鲜血直流,结果那名同学额头上缝了3针,幸好眼睛没事。小明不仅赔偿了医药费,还受到了学校的处分。

1. 这样的结果是小明想要的吗?

2. 为什么要学会调控情绪?

明确:教材第66页,第一段。

3. 归纳总结,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教材第66页,第二段。

【设计意图:此情景可能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处于青春期的男生,更容易冲动,如果生活中的小事处理不好可能会酿成大错。通过对此事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明白学会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三)看到分数后的小明:语文考试的成绩公布了,小明考了95分,成绩很好。这时,他看到同桌徐佳的试卷,只有58分,小明不禁喜形于色,大声对周围同学说:“这次我考得比我同桌好多了,我付出的努力可没白费啊……”而此时的徐佳却黯然地低下了头。

1.你能想象当时徐佳的心情吗?

明确:难过、伤心、心情不好。

2.小明当时的情绪表达是否合适?

明确:不合适,没有顾及同桌的感受。

3.讨论:情绪的表达是否只是自己的事?

明确:不是,主要结合教材第68页第一自然段回答。

4.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我们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同学之间学会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情绪的表达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还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要学会用恰当的、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同学之间要学会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二、互助研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明喜欢画画,曾获得学校美术比赛一等奖。一天中午,他正在出板报,很多同学围观、赞叹。小明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画得也更起劲了。这时,小刚走了过来,对板报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小明不高兴了,回头生气地看着小刚。小刚还在说,小明扔下粉笔,冲着小刚大声地说:“你行,你来做,我不干了!”然后离开了,留下小刚和其他同学尴尬地站在那里。

议一议:

1. 小明的情绪有哪些变化?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绪变化?你当时是怎样做的?

明确:情绪变化,高兴——生气。

2. 初中生的不良情绪会有哪些危害?

明确:危害身心健康;影响同学关系;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等。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小明这种行为的危害,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认识到消极情绪会带来不良影响,这样既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梳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我们可以运用“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方法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排解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四、当堂训练

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1.妈妈总是唠叨我,原来想法:天天唠唠叨叨的,都烦死了。

现在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评我, 原来想法:就会找我的茬,老是跟我过不去。

nlc202309011522

现在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所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1)当我不开心时,会找朋友去打球或看电影。

明确:注意转移法。

(2)当我被朋友误解时,会找人诉说。

明确:合理宣泄法。

(3)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明确:理智控制法,换位思考。

(4)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会继续努力……

明确:理智控制法,自我激励。

(5)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小洁的成绩不好,她的心情很糟。回到家里,她拿起平时最钟爱的集邮册,逐页欣赏,她的情绪逐渐愉悦起来。

明确:注意转移法。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破重、难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题目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如1、2两个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与父母、老师的隔阂心理。】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讲与情绪有关的内容,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有4个知识点:情绪是可以调控的;调节情绪的原因;调节情绪的方法;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我想教师如果为了讲解知识点而讲解知识点,就失去了新课改的意义。因此,我采用一案到底的方式,这个案例来源于学生,是学生身边的事,或许就是他本人。用小明的事例把研学稿与教材贯穿起来,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步步设疑,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使他们认识到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内化为思想,然后付诸于行动,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培养健康的人格,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整节课结合小明的事例来推进课程,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来源于身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感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在“郁闷的小明”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也有类似的体验,纷纷列举了自己遇到的困惑:遇到不会的题时心情会不好;同学有摩擦时内心会很矛盾……而面对同样的困惑,情绪不同,心境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为突破本课重、难点内容做了一个重要的铺垫。“篮球场上的小明”主要针对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易冲动、遇事不冷静、“头脑简单”地以拳脚解决问题的特点而设计的,这一环节给学生上了很好的一课,让学生明白“冲动是魔鬼,遇事要沉着”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而“看到分数后的小明”主要是针对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多数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而设计的,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要营造和谐的同学关系。通过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由人推己,让学生反思:如果我是小明,这么做合适吗?从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

虽然成功,但也有些遗憾之处: 1.在某些知识点上,还是教教材的思想,没有用教材的理念。例如当讲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时,我并没有真正地去挖掘教材,去扩展教材。在这个地方,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绪都不好,而是情绪的控制要有度,适当的伤心、难过都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如果只讲不良情绪的影响,这或许会使学生误解,所有不良情绪都是坏的,都是不应该有的。2.在知识反馈方面和情感体验方面也有些不尽人意。这节课与学生联系紧密,学过以后应该让他们适当倾诉心中的不良情绪,并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调节,做情绪的主人。

学会拒绝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在两节课中分析了小学生可能会面临的种种诱惑及其表现、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之后,一方面指出不良诱惑可以战胜,而且必须战胜,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实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战胜诱惑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这些方法,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检验这些方法,真正实现了这部分知识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预设的时候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设计了讲故事活动、出谋划策活动、自我能力测试、案例分析等使学生的思维会顿时豁然开朗,情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并使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得到知识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有三个特点:

1、注意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

2、注重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篇10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述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本事,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细腻的描述,写出了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情深。走进文字。就这点来说,今日的教学,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学生走进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述,如“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并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但也从学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学生的理解毕竟是粗浅的,只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必须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忙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就有学生不能读出母亲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责是因为爱子之切。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出了我在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还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应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忙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职责。”在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太过于牵引。

学会赏识 更要反思 篇11

关键词:学会赏识;反思教育;教学感悟;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素质教育实行以来,教育的根本目标不只是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要培養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完成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科的难点大,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不愿意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本文就教师的角度出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正确的赏识手段,对教学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有效性。

1.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的有效途径

1.1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关键路径。在实际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因教师理论知识不强,缺乏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观察学生等能力,或因自身素质不强,最终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而理论培养和学习,让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得到一个新的提升。其次,要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通过集体或者自学等方式,提倡学会反思、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而保证教师能够有的放矢,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并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

1.2加强跟同事的交流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还应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得到自我反思。在教室之间,通过开展相互听课、观摩等活动,让教师们认识到被人的优点,总结出自己的缺陷,在相互借鉴中得到自我教学教育的感悟。事实上,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等心态,更能拓宽教师自身的视野,使得其各项素质得到提升。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团队之间互相听课,多多观摩别的教师课堂表现以及方式,还可以通过实录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讲课的视频,为基层教师提供指导。在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积极从其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内容、语言表达、学生反馈情况等细节方面进行反思,并得到有针对性的结果,以为教师的后期课程调整提供依据。

1.3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氛围与效率。而想要构建高效课堂不仅仅需要完成课堂的高效率,教师更要注重课堂后的自我完善与学生的课堂反馈。课后的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更是进一步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都没有关注到这一点。俗话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教学也一样,追求的不只是当下的高效率,更多的是自我反思后的自我完善。教师应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来对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反思,调整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尽量契合学生的状态和实际需求,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教学才是适应学生主观与客观双重目标的教学目标。

2.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立足于教学实践

很多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事实上是存在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的方式事实上是不具备科学性的,学生小组的成员分配和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学生讨论的效率是不是真的高等问题都没有考虑到。这都是因教学没能结合实际,实践活动不科学导致的。教学必学做到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将现实生活中涉及的教学问题引入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展现给学生一个更真实、更客观的实践情形。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发展,是十分明显而有效的,能更大程度的解决学生自身接受能力与知识理解掌握能力的问题。

2.2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输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得到体验、经历以及感悟。教师应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科属性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结构、计划与策略。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以激起智慧的火花,并利用课后的反思及时去捕捉、提炼,将这些信息重组整合,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精彩。另外,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施展才能的平台。2.3学会赏识并鼓励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并在师生平等、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课堂反应,更是为教师的后期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与此同时,教学的高效性还要注重徐盛的自尊心与上进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学会赏识学生并进行鼓励,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思维善变,精神饱满,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生的问题转变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温和的去引导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抱怨,以获得学生的支持,促使其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赏识学生并鼓励学生,更要在教学活动中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增加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与内容,促进高校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金香,孙培虎. 学会赏识 更要反思——教育教学感悟[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9:32.

[2]陈庆. 反思性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杜尚荣. 感悟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高跃芳. 论赏识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一件开心的事作文600字下一篇:公路监理毕业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