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精选8篇)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篇1

洪前分校

陈晓霞

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环境美”。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是写景的,其中的美景描述让人心情愉悦,如临其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会“读”,在阅读、朗诵中体会“环境美”,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使学生愿意关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草原》一课,写道:“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教师可利用放录像片,使学生亲眼看到草原美景,并在配乐朗读中去体会草原之美。

二、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各册教材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材比比皆是。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鲸》《蛇与庄稼》《彩色的翅膀》《只有一个地球》,《桂林山水》《鸟的天堂》《林海》等。课堂上在教这些课文时,只要教师们稍加指导,学生们就能领会祖国河山的壮丽,了解目前的环境状况,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如教学《鸟的天堂》,“优美流畅的语言,以”爱“为主线,描绘出一幅人鸟和平共处的画面,” 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这里是鸟的天堂?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得到答案:鸟儿们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没有人的打扰尽情地享受着真正属于它们的生活。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很难听到悦耳的鸟鸣,很难见到鸟儿们快乐的身影了。教师可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为此做点什么吗?孩子对小动物天生的亲近感会让他们更懂得珍爱环境!立足教材在语文课堂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余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另外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环保知识,如: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可让学生读一读有关环保的书籍,摘一些有关环保的信息,办一份有关环保的小报,举行一次有关环保的知识竞赛等等。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有竞争性的,在活动中不仅他们更全面掌握环境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活动能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命题(基础训练)都和环保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应在作文练习中指导学生去深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潜移默化地进行环保教育。例如:观察校园附近的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校园景色,指导写作;同时渗透教育:校园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校园的景物等。

教师还可布置一些“小练笔”,例如《保护地球,我做什么》、《假如只剩下人类自己》、《小学生与环保》等。这些题目以环保为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文笔能力,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提高观察能力,是个很好的推动,这无疑对小学生的未来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篇2

一、教师树立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作为在教学一线的学科教师, 我们不仅应该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而且应树立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 在形式中去发现渗透法制教育的契机, 找准渗透的点, 而不必刻意的去朗读法律法规条文。

二、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 找准切入点

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什么法律, 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 要用心学习, 努力思考和研究, 创设一个合理的情景进行渗透, 如在学习鲁讯先生的《故乡》时, 在“我”离开故乡时, 与母亲的一番谈话, 引出了一桩悬案。请同学们合作讨论, 杨二嫂说碗碟是闰土埋的, 这是真的吗?倘若不是闰土埋的么, 碗碟到底会是谁埋的呢?同学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吗?假如在现代中国法制条件下, 闰土要状告杨二嫂, 请问根据现行法律, 他应该告杨二嫂什么罪名呢?如果情况属实, 法院又会做出怎样的裁决?如果你们是律师, 闰土和杨二嫂请你们为他们辩护, 你们又该如何辩护呢?

在这里, 我们就创设了一个情景, 让学生在课文中收集证据。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进行辩护, 因为杨二嫂对闰土进行了诬陷, 因此, 杨二嫂要为闰土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让学生明白, 在生活中毫无根据的乱说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留意现实生活, 对身边的法制现象和法制案例要多积累备用

大家都知道, 法律法规都是很枯燥的, 如果我们将平时积累的法制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分享,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现实生活中的法制案例, 学生可以对其与生活进行联系, 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一穿就破的鞋子》中, 吴女士的女儿在某单位办公室上班, 第二天穿着凉鞋去上班才两个小时, 就打电话回家, 说是凉鞋破了, 让家人送双鞋子过去。

“一穿就破的鞋子, 一定是质量有问题, 我想才一天时间, 拿回去换应该没问题, 谁知道摊主翻脸不认人, 竟然不承认凉鞋是从她那里买的。”吴女士说, 她家在市区, 振兴路也经常去逛, 而买凉鞋的地方就在振兴路与青春路交叉处, 她不可能记不清楚是从哪个摊位买的。更让她气愤的是, 摊主竟然还拨打了110。吴女士说:“一双凉鞋才30多元, 钱不多, 但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民警来了后, 仔细询问了情况, 因吴女士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证明凉鞋是从那个摊位买的, 事情也就没法解决。“一般到夜市买点东西, 根本就不会想到要发票什么的, 没想到吃了亏, 民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法处理。”吴女士说, 她希望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给其他市民提个醒, 买东西最好讨要发票, 以免出现问题时有理说不清。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案例教育学生在购买物品的时候要索要发票之类的凭证, 万一有什么质量问题可以维权。

四、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法制渗透点

要在教学中根教学内容创设法制渗透点, 就要求教师要丰富法律法规知识,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将法制内容进行合理的渗透。同时, 要善于创设话题。如《孔乙已》中, 教师在分析孔乙已“窃书不算偷”这句话时, 学生会笑, 因为“窃”与“偷”的实质是一样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话题。孔乙已观点正确吗?如果按今天的法制观念, 那孔乙已违犯了什么法律的呢?学生就会很有把握的说犯了“盗窃罪”, 事实上也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中对“盗窃罪”的解释是,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未经别人允许私自占有就是盗窃他人财物。

另外, 我还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 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为。学生如果那一天无意之间违犯了国家法律的某条规定, 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妥善解决而不是逃避责任和处罚。

实践证明, 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 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 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 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突破了靠每期一次法制教育的尴尬, 让学生在这些鲜活的案例中知法、学法、懂法和守法。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2月底3月初,柴静推出的公益纪录片《穹顶之下》引爆了各社交媒体,并再一次把环境保护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不管该作品的是与非,全球环境恶化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事实,对环境的保护的确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时,英国学者卢卡斯教授就提出了环境教育,且新课标也提出,目前的课程体系应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劳动以及关心集体等素质。中学生获得环保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的环保教育。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环保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把环保教育目标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环保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那么,英语教师到底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工作呢?笔者在教学工作期间,对课堂环保教育的渗透有了不同的理解,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环保教育感受。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自觉养成和选择绿色行为为目标的终生教育。它借助英语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英语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适宜地进行环保渗透,成为环保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本文将结合自己执教的人教版选修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1.科学选择教学材料,凸显环保教育的主题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脱离话题和语料来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只有以与环保相关的话题和语料为载体,教师才能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渗透环保理念。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就有不少课文蕴含着深刻的环保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为教师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充分的可能性。教材中很多环保方面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触动学生的思想,引发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而学会保护他们所居住的环境。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一篇科技说明文——人教版选修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本材料话题是全球变暖。整篇文章就全球变暖这一事实、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的影响展开论述。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具有内容科学、论述严密、用词准确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开展教学时渗透环保教育。

除了利用好教材资源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环保主题补充适当的课外材料。在确定这一教学主题后,笔者在课前预习环节在网上找到一些与课文环保内容相关的材料,合理筛选后,以图片、影片或文章等多种方式展示给学生,进行课前预热,点燃学生对环保主题的热情,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热情。

【教学片断1】

确定教育主题,选定教学材料后,笔者提前几天在网上找到了和全球变暖主题相挂钩的视频《后天》,并把它上传到QQ群,让学生提前欣赏。《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这时候灾难从纽约开始,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摧毁。突然间,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

【设计意图】

通过影片,激起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除了利用好教材本单元资源和课外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尝试跨单元主题相结合,进行环保教育,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片断2】

在导课环节,笔者结合了人教版必修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的材料内容。该单元讲的是许多物种濒临灭亡,需要人类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主题。该主题和全球变暖是密不可分的。笔者把大熊猫濒危却受大家保护的状态和其亲戚北极熊濒危却一筹莫展的形式进行对比,并结合网络照片——北极熊夫妇Jack和Rose化妆成熊猫的图片创设了一组对话(此对话借鉴了江山市一次优质课评比的内容):

J:Honey,Im afraid we have to leave here.

R:Why?What happened?(surprised)

J:You know the ice is melting and we will lose our home soon.

R:Oh~ what can we do?(sad and worried)

J:Dont worry,dear. I have a good idea.

R:Really?What is it?(curious,and full of hope again)

J:How about going to China?

R:Yes. I forgot!We have relatives there.(exited)

J:And we can dress up as pandas!

R:Youre so smart,darling. Then we will be taken good care of!

【设计意图】

用熊猫与北极熊之间不同的境遇,引出北极熊欲打扮成熊猫来中国的对话,从而导出今天的话题: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2.高效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环保教育的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信息化教学)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网络、微信、QQ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上开展环保教育、丰富环保教育的内容提供了便利条件。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当下热点、联系课本所学内容,丰富环保教育内容。

【教学片断3】

在课前热身阶段,笔者让课间休息的学生欣赏音乐Beds are burning(燃烧的地球)。材料来源于网络。这是前联合国秘书长Kofi Annan发起Tick Tick Tick;Time for Climate Justice Campaign活动。全球超过60多位音乐巨星与名人用音乐共同大声疾呼人们对全球变暖的重视,号召人们一起行动起来阻止全球变暖。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绎,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刺激,再一次激起学生对环保主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其实是贯穿整个环保教学过程的。笔者除了自己利用信息技术之外,还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筹备中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整理、搜集资料,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产品摄录与环保目标相一致的视频、图片、录音等图文资料并上传到自己的博客、QQ空间等。这比笔者一个人找资料、找根据有价值得多。只有师生一起动起来,运用信息技术,环保教学内容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更贴合学生的环保教育需要;也只有在这样的主动参与中,学生和教师才有可能闪现创造的火花,才会有更创新的成果。当然,学生对自己亲力亲为的环保教学内容也将更感兴趣。

3.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促进环保教育的体验

情感驱动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在优化的情境中学生将经历“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情绪发展过程。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可见语言的交流离不开语言情境。要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必须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和反思,这种情境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也可以得到一次环保教育。对于情境的创设,笔者认为这是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最好的模式。不同情境的设置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育体验。

(1)利用图表创设情境

贾传安指出:“一定的图表形式能直观体现语篇信息的联系,构建语篇文本框架。”图表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语篇或是语段的信息。借助图表创建情境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片断4】

回答How has global warming come about?时,笔者设置了如下图表情境从人类活动的最初原因到全球变暖的发生,环环紧扣,步步相依,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养成看标题和图表的习惯,培养学生找topic的阅读技巧。

②通过阅读输入语言,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如查找信息和信息归纳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有很多就课文内容理解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所获取的信息。

(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特别是涉及一些专业术语的阐释时,多媒体借助动画效应呈现的画面更逼真。

【教学片断5】

比如本主题里出现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的解释,笔者设置了如下PPT画面,并加以动态讲解,让学生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及温室效应了然于心。

本文中笔者图片情境设计比较多,特别是Task3.回答问题2.Does it matter?时,笔者把科学家的两种态度①serious②mild和两种effects都用图加以片阐释。此处列举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如海平面上升、风暴、洪灾、干旱,通过强烈的图片视觉效果激起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效果特别棒。

(3)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许多学者认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片断6】

本单元课文的标题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课文的第一段也紧接着抛出两个问题:Q1:How has this come about?Q2:Does it matter?笔者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有加上又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Q3: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Q4:Does she draw a clear conclusion?Q5:Whats your opinion?到最后设置的问题情境是Q6:What should we do?六个问题的设置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层层深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让环保问题深入学生的内心。

(4)利用活动创设情境

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赛、采访等等。不管活动创设的情境怎样,它们都有共同点,那就是让学生得以内心的体验,并学会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片断7】

本课中,笔者创设了小组讨论的活动情境:小组讨论面对全球变暖,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并让学生小组间加以分享。

(5)利用视听创设情境

视频、音响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逼真的情境,同时也更具说服力,当然让环保教育更震撼人心。

【教学片断8】

笔者在教学设计的讨论环节后设置了让学生观看视频if we dont act now的教学情境。

【设计意图】

①视频让学生知道后果的严重性,觉得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推出“What can we do?”的讨论话题。②这一环节,进一步拓展话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从课文内容上升到自己的行动并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强化环保教育的成效

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著名教育家朱九思认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此外,它是第一课堂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具有一定的辅助性。第二课堂既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又可将第一课堂传授的语言知识、教育理念转化成实际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教师可以经常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运用英语和增强环保意识搭建平台。笔者认为,有效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英语课外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组织英语辩论、制作英语海报和英语告示牌、编排英语小话剧等。

【教学延伸】

因为这一环节不属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之外,所以笔者把它叫作教学延伸。笔者在这一主题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的第二课堂作业是制作保护地球的英语海报,并要求学生收集第一手的本地的环保相关图片和资料,从而呼吁大家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来,让学生把环保投入真正的实践中去。

【设计意图】

深入开展第二课堂,让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巩固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强化了环保教育的成效,让每个学生都为环境保护动起来。

三、结束语

环境问题是中国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笔者作为地球人的一分子,也迫切想为环境问题出一份力。以上就是笔者多年教学中将环保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英语教师来说是切实可行的。当然,环保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会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把环保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贾传安.利用图表的英语语篇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06(6).

[2]程丹丹.合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有效延伸课堂教学[J].英语广角,2015(1).

[3]高明秋.小议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新余学院学报,2013,18(4).

[4]王娟.情境教学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2).

[5]蒋庆锁.在中学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3).

[6]赵玉莲.文化意识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2).

[7]钱冬东.论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语数外学习,2013(7).

[8]陈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科教新时代,2012(12).

[9]董敏.例析高中英语科普类阅读文本解读与处理[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1).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4

(七年级下册第27课)

斑羚飞渡

甘棠镇礼贤小学 王武

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梗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欣赏斑羚飞渡的悲壮美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探讨置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二)法制教育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部分条款。

2、明辨本文狩猎者行为的是与非。

3、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应怎样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美德。

(二)难点:理解课文主旨。

教具准备

便携式扩音器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讲述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迁徙抱团变成球体滚动使种族生命得以延续的故事,导入课题。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

(三)关于斑羚知识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示例:一群斑羚羊被狩猎队逼到绝境,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

(二)理清文章脉络

1、斑羚飞渡历经的过程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斑羚飞渡(从容一跃)——走向彩虹(英勇献身)

2、给文章分层次

飞渡前:被逼伤心崖——身陷绝境 飞渡时:老垫小飞渡——脱离险境

飞渡后:只剩头羊——走向彩虹

三、研读课文,探讨问题

问题1:阅读1-2自然段,分析:斑羚羊身陷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问题2:阅读4-8自然段,分析:在斑羚群体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采取了哪些行动?抓住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它哪些美德?

(反思:抓住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不同来分析。)

明确:采用了外形、动作、神态、叫声四种描写方法;表现了它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危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等美德。

问题3: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次主要写到彩虹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一次: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第二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飞渡的悲壮美;第三次: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问题4: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里的灿烂仅指彩虹吗?

明确:不是仅指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问题5:课文第11段中写道:“和那道彩虹平行,又驾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明确: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四、总结扩展,渗透法制

(一)本文描写的斑羚的悲剧是被尊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造成的,本文中人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作者批判了人类的这种侵害行为,引发人们深思。

(二)人的这种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否合法?我们来看下列法律的规定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五、作业

(一)课后阅读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的段落,并复述全过程。

(二)从斑羚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篇5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学校是主要阵地,课堂是主渠道。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促进我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法制教育的落实为重点,以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为目的,结合我校实际,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制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工作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确保青少年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实施对象 学校在校学生

四、主要任务

1、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2、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五、实施途径

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其他教学环节。

六、渗透载体

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教师用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七、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歌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适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针对性原则:很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情境性原则: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的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时效性。

八、实施步骤

1、全面实施阶段

按照“三个100%”的要求,在全校全面启动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2、稳定维持推进阶段(2012年)

通过对上一阶段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总结,不断探索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制定完善长效考评机制,深入开展我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3、巩固创新提升阶段(2013——2015年9月)

要再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挖掘内涵,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渗透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凸显法制监狱在现代化教育中的作用,强点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内在联系,体现知识与法制、教育与教学、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

4、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9月)

学校定于在2015年9月对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提炼亮点,查找不足,做好迎接好镇、县教育主管部门验收准备。

观音小学语文教研组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和贵州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在全国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黔教法发【2011】344号)文件精神及兴义市教育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大我校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力度,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平台,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学法、守法、懂法的意识,落实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心,同时也是为了认真抓好抓实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促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成为教师教学的常态化工作,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职责:在组长的领导下,学校办公室负责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督促班级间、年级间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教务处、科教处负责组织学习国家、省、市、办等上级部门下发的关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文件,制定学校关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实施方案;毛丽萍作为二级培训员,对全校教师进行三级培训,主要完成《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及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及《教师培训手册》;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研活动,做到有记录、有图片,负责本组教师在备课(含集体备课)、备教过程中对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情况(以检查记录为准);政教处负责组织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为培训者,全校师生为培训对象的法制教育宣传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以图片、影像资料、讲义为准),督促各班主任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关工委负责建立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制度与实施(以具体材料为准);团支部负责加强对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校本培训,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自学与上网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 2012年3月1日起,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开始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备课等方法把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第四阶段:组织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竞赛

第五阶段:检查评比与总结。2013年1月教研组将对本组教师落实此项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总结。

三、实施办法

1、组织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与网上互动;确保所有教师更新观念、吃透精神、掌握方法、明确任务;要求教师从2012年3月1日起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体现在教案中。

2、抓好教师用书配置工作。《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及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是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南和指定用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保教师人手一套。

3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安排和具体要求。

4、各学科教师的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5、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知识竞赛等方式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做好做实,有效扎实推进。

观音小学语文教研组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为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黔教法发〔2011〕152号)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法制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守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因此,制定实施计划如下:

一、制定计划

1、语文教研组制定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2、各语文老师制定本学期的渗透计划。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培训,教研组组织教师全员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渗透》。

第二阶段:自学与上网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课堂教学渗透,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法制渗透优质课评比等方法把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第四阶段:检查评比与总结。期末,教研组、各教师落实这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

三、实施办法

1、语文教研组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安排和具体要求。

2、语文学科教师的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3、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知识竞赛等方式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做好做实,有效扎实推进。

4、学校根据相应的考核办法对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情况进行检查。

四、相关要求

1、教案要求:教师从今年3月1日起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体现在教案中。

2、业务要求:学校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对教师的业务检查。

观音小学语文教研组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坚持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提高学校法制教育水平,深入开展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教育,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守法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制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成立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长:罗 菲

成员:龙红艳

肖廷慧

张艳

赵祖梅

二、制定计划

1、语文教研组制定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2、各语文老师每学期制定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三、实施步骤

1、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渗透》。

2、教师通过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网上互动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及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进行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

3、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法制渗透优质课评比等方法把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4、每学期末,教研组、各教师落实这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

五、实施办法

1、教研组、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安排和具体要求。

2、各教师的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3、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知识竞赛等方式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做好做实,有效扎实推进。

4、教研组、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中对本学期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小结。

六、相关要求

1、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体现在教案中。

2、学校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对教师的业务检查。

3、每学期写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一篇,每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课文都有反思。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语文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语文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与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意识教育。

2、了解当前重要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要求

1、学习课文,巧妙渗透。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只要教者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破坏了这个平衡,都有可能使整个自然界遭到灭顶之灾。又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 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现状,让学生讨论思考:

1、如何防止土地的沙漠化、温室效应现象。

2、我们小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结合朗读,自然渗透。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鸟语》、《九寨沟》、《沙漠中的绿洲》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3、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保教育,价值,措施

我国基础课程改革提出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而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教授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自然落在了语文教学之上。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阶段进行环保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启蒙阶段, 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在此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也必然会不断实践, 只有我们的下一代身体力行,环境恶化的趋势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再者,孩子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孩子今后的发展潜力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因此从小对孩子渗透环保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今后长远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环境污染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污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环境退化,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正以每年近3000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推进,在我国的土地上每天都会发生人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 而这一切都是人类自身活动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后果。 正如一句经典的环保公益广告所说:“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子孙后代的资源。 ”时代的发展让人们清醒认识到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措施

1.利用生动教学巧妙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中可用于环保教育的素材有很多, 只要合理把握素材,总能够找到进行环保教育的角度。 如果教师能够在语言环境中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巧妙渗透,依照不同的文章来设置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又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教学《 只有一个地球》 一文时,文中最后一段话是:“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她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种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很多学生对于破坏地球都会产生质疑,认为地球怎么会被破坏呢? 以前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争都未能破坏地球, 为什么现在地球就被破坏了呢? 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观察周围的情景,例如很多工厂向河流中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这些污水排出河流湖泊中之后,河流湖泊中原本清澈的水都变黑变臭了,小鱼小虾也都死亡了,并且人类在使用这些水资源进行生产或者做饭都会产生中毒现象。 学生在交流中觉得人类的不规范生产生活行为对于地球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乱砍滥伐、随意排放尾气、废水等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而很多学生都树立了保护地球母亲的信念。 此时笔者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对于水资源重复利用,纸资源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目的。

2.课后延伸培养环保自觉行为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东西是有限的,想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课后也应该进行一系列延伸活动。 可以鼓励学生对于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制作报告或者手抄报,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既能够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也能够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学校为例,学校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而很多素材都能够为学生的环保教育提供素材。 例如学校中难免有撕本子、乱扔果皮纸屑、攀折花木,浪费水资源的事情, 通过对于这些现象的讨论,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无小事,从身边做起一样是环保,帮助学生把环保行动落实,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又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环保素养。

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了《 清澈的湖水》 一文后,对于文中湖水的描写赞不绝口,这时候笔者趁机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围的湖泊环境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走访等方式查看周围湖泊的水质在5年前和5年后的变化,再用照片、文字等形式汇报出来,最终学生发现5年来周围湖泊的水质一直在恶化,这种现象让他们忧心忡忡,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身体力行实现环保。

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 篇8

关键词:课程资源 渗透 环保教育 生态文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绿色文明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下面谈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与做法。

一、选准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例如:人加班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燕子》、《燕子专列》、《翠鸟》、《珍珠泉》、《咏柳》等课文,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借助课件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的热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提问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中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师:“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巧妙地进行环境教育。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例如:教学《燕子》、《鸟的天堂》、《翠鸟》、《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着重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利用语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很多还配有插图,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例如:开展环保手抄报、写环保征文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习作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保护一只小动物等日常生活小事。又如: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习作。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或观察校园、家乡的风景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习作的方式写下来。通过对家乡优美环境的真实描写,抒发学生心中的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有对所见景致环境问题深深忧虑的,提出改善环境方面的自己的观点、见解等。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在习作训练中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習作素材。

上一篇:加入民主党派党委下一篇:关于初中生家长评语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