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的事例(共9篇)
一、名言警句
1.如果希望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尊重自己。——谚语西班牙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在人之上时,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时,要把自己当人。——杨幂 4.仁者必敬人。——《荀子》
5.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6.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斯特 那夫人 7.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巴尔扎克
8.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9.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1.尊重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尊重他人。——佚名
12.帮助人,并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13.一种天性的粗鲁,使得一个人对他人没有礼貌,因此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偏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绝不留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顺,使他尊重他人,和他人合得来。——洛克 14.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15.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陀思妥耶夫斯基
二、典型事例
1、鲁迅教子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2、宋濂
①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3、萧伯纳和小姑娘
一次,他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时间。告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小女孩看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萧伯纳一时语塞。
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对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莫斯科小女孩给我上的课,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4、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①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丈夫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里边又问:“谁?”“维多利亚.”女王回答.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里边再问:“谁?”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这一次,门开了.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招待印度客人,餐后印度客人把端上来的洗手水喝了,女王面不改色也将其喝了。大臣们见状纷纷效仿,成为美谈。
三、精彩段落
1、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就必需谦虚。的确,人性是尊严的,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也是不完整的。说人是尊严的,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怜悯的、有感情的、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
2、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
3、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4、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5、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6、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要互相尊重,尊重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谐。尊重同学,使你们彼此了解;尊重老师,你会成为一个谦虚的孩子;尊重贫穷的人,让他能尊重自己,重新振作。
7、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奉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8、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
四、范文
【篇一:为他人开一朵尊重的花】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前提是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营造和谐的氛围。有一篇题为“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最重要的五个字:你做得很好。”一句“你做得很好”,就是对别人行为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从而“择其善者而从之”。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交往中,为他人开一朵尊重的花,我们收获的是沁人心脾的心灵之香。(作者善于引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充满生活气息。第一段鲜明地提出了论点,为下文论述提供了依据)西方一直流传着一句谚语:“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承认他人的价值,是我们善待他人的方式。”这句话一直激励着西方人。现在,我们也得好好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这样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交往更和谐。(这一段开头引用西谚,接着结合论点进一步阐释)善待他人,要时时处处都怀着一颗尊重他人的心。刘德华与王宝强之间有这样的一段故事。2003年底,王宝强获金马最佳新人奖,他去台湾参加颁奖仪式。上卫生间时,由于不熟悉感应水龙头的使用方法,用了许多办法也没能使水流出来。碰巧刘德华从卫生间出来,见此一幕,他便假装自己手没洗干净,回去重洗,在王宝强面前不动声色地“示范”了如何使用感应水龙头,巧妙地为王宝强解脱了尴尬的处境。试问,一位成功的艺人都知道在日常小事上尊重并善待他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运用刘德华为王宝强示范的例子,从正面论述了应如何尊重他人)其次,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考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班上个子矮小的同学报名参加篮球队,想为班集体争荣誉。可体育委员因他个子矮小而不尊重他,当众对他冷嘲热讽,结果那位同学很不服气,与他扭打起来。体育委员不仅吃了几个拳头,还被其他几个同学笑话了一场,这就是不尊重别人的下场。(这个事例出自日常生活,从反面论证了不尊重别人的后果)最后,我们还要学会为他人喝彩,承认他人的价值,不吝惜自己的称赞:“你做得很好。”美国卡耐基曾说:“要想别人怎样待你,就得先怎样对待别人。”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也不愿被别人瞧不起。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也能收到别人发自内心的赞美,那么我们的交际圈也会因肯定和赞美而变得多姿多彩。(本段引用多句名言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在交际中尊重并善待他人,常对别人说:“你做得很好”,才能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
【篇二:学会尊重】作者:易 明 曾经听说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会地走开了。走了没以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贸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象,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神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悄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有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有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的上的强者与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于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谦价奉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一、班主任工作中的生命化德育
(一)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同学、尊重弱者
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在“421家庭”里, 家长的过分溺爱让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想法, 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在一些家庭中, 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 家长也会找出各种理由为孩子辩解。这些都会让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尊重, 不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因此, 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明确尊重的价值和意义, 进而让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以后的生活。
【案例一】一次, 笔者在食堂偶然听年级组长提起别班有个男孩子, 门门功课的作业都不做, 成绩年级倒数, 体形臃肿, 饭量很大。因为成绩不好以及夸张的体形常常成为班上其他同学开涮的对象, 在班里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刚开始是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欺负他, 比如下课后会把他的书包扔到一楼花丛中, 他也没还手, 自己捡回来后当事情没发生过;渐渐地, 连成绩优异的同学也欺负他。有一次吃午餐时, 坐在他身边的同学竟然把盘中的笋干一起扔向他, 沉淀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他与带头的同学打起架来, 而带头的同学是班级的副班长。教育无小事, 我们要抓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巧那周周一晨会的主题是“尊重别人”, 笔者赶紧把晨会的演讲稿要来打印了一份, 在课堂上把这篇稿件重新读给本班学生听。读的时候, 笔者重复了几位名人的经典话语, 和学生一起朗读叔本华的“要尊重每一个人, 无论他是何等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一样的性灵”, 但丁的“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 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人不尊敬的人, 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之后, 笔者又引导学生对这些话进行思考, 并发表自己的认识, 使学生在自主发表看法中明确:每一个生命的孕育都隐含了自然界最神秘的生命密码, 生命是独具特质的, 因此生命是生而平等的, 我们要学会尊重弱者, 学会宽容, 学会和谐相处。
(二) 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近几年, 常有学生自杀的事件发生,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有。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 (1) 被歧视, 一些学生因为受不了同学的歧视和嘲笑, 心理问题得不到排解最终选择自杀; (2) 考试成绩不理想, 这里不单单指中考、高考的失利, 还包括平时考试的不理想, 一些学生因为担心家长的责骂、老师的不屑而选择自杀; (3) 为感情自杀, 这种情况相对在大学比较多。从这些现象中,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生命的价值, 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唯一性。所以, 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案例二】班里有一个女生, 是英语课代表, 英语成绩出众, 总成绩在年级排150名左右, 为人落落大方, 工作主动, 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在学生中威信也很高。一次, 在年级的英语月考中, 周围的外班同学 (学校的月考是打乱班级排座位的) 向她问答案, 她碍于这个同学是她小学同学的情面, 她就用手势语告诉对方答案。最终东窗事发, 德育处决定对两个人进行处分, 并在年级大会上宣布。她后悔莫及, 在教室里不停抹眼泪, 回家后嚎啕大哭, 家长也束手无策, 她父亲给笔者打电话, 希望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怕女儿一时想不开寻短见, 请班主任能到德育处为孩子求求情, 给孩子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这件事, 笔者很震惊, 平日里品行兼优的学生在大型考试中竟然做出不理性的事情, 从情感角度我挺为难的, 十五六岁的孩子是会感情用事的, 在同学的友情和考试公正性的天平上她选择了前者。作为班主任, 笔者也不希望有这样没面子的事情发生, 可是转念一想, 从公正公平的角度看, 考试来不得半点虚假, 学校也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戒。于是, 笔者打电话与家长沟通, 希望家长在安慰孩子的同时配合学校的处理决定, 客观理性对待这件事,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在一定程度上, 坏事也许会变成好事。家长也同意了笔者的看法。同时, 笔者又安排个别班干部安慰她, 希望她承受住压力。最后, 笔者上了一节题为“爱惜生命”的主题班会课, 在班会课上笔者给学生读了一篇叶倾城的散文《岁月背后的回忆》。文中讲了两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因为贪玩而忘记参加集会, 老师便用让两个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喊自己的名字一百遍的方式来惩罚她们的贪玩。在全班此起彼伏的哄笑声中, 两个孩子完成了“任务”, 而其中一个孩子 (岳湘) 因不堪忍受大家的嘲笑回家后自杀了, 另一个女孩也就是作者在文中写道:“如果, 岳湘会知道, 曾经的奇耻大辱, 经过十年的光阴, 只不过是岁月背后的记忆, 那么, 她还会死吗?”文章读完后, 笔者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一致认为岳湘在遭遇挫折后, 造成行为上的失控, 最终香消玉殒, 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笔者趁机教育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 遇到挫折时, 咬咬牙挺过去后, 明天依然美好,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正如文中作者所说的‘曾经的奇耻大辱, 经过十年的光阴, 只不过是岁月背后的记忆’。”这时, 笔者偷偷看了那个学生一眼, 发现她的头抬起来了, 她的眼神似乎在告诉笔者“老师请看我的行动吧”。到了期末统考, 从来没考到年级前100名的她竟然考了70几名。
“教育的目的是应该让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人文关怀应该是教育的基点。正因为对生命的关怀成为盲点, 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席”, 所以一些孩子不懂得尊重、爱惜自己的生命。教育必须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必须是对生命的浇灌和养护, 必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带来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二、学科教学中的生命化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 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化德育。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 也获得道德水平的提高。
(一)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老师
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较差, 素质不高, 其家长的素质也不高, 个别学生经常出口成“脏”, 甚至对老师也在背后直呼其名破口大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作为语文教师, 笔者常常在语文课上结合教材, 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案例三】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 笔者带领学生反复齐读第一段。文中提到“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笔者趁机对学生说:“宋濂作为一代伟人对老师如此尊重, 甚至要察言观色。作为中学生, 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呢?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古代儿女见父母要行父子之礼, 学生见老师要行师生之礼, 同学相见也要行同学之礼。”同时, 笔者给学生讲以前教过的韩国学生对老师敬重的细节:他们相当尊重老师,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见到老师都是恭恭敬敬的, 老远就打招呼, 就连递交试卷都是双手呈送的。
为了让学生对尊重老师有正确的认识, 真正懂得尊重的意义, 笔者还在班会课上多次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 保证课堂纪律, 并让学生明白:纪律保证了受益者是学生自己, 因为老师可以把教学进度完成, 教学质量肯定能提高。同时, 笔者与学生一起拟了尊重老师的倡议书: (1) 迟到时进教室要喊报告; (2) 课堂上遵守纪律, 不讲话, 不插嘴; (3) 交试卷时双手呈送; (4) 进到老师办公室不大声喧哗, 老师辅导后要说谢谢, 问问题遇到老师睡觉时尽量不要干扰老师休息; (5) 背后不恶意评论老师, 不给老师起绰号。
一种品德不是靠宣传就可以形成的, 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学生本身的内化与认同并不断付诸行动。渐渐地, 笔者发现, 学生双手呈交试卷的多起来了, 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的多起来了, 进到办公室安不大声喧哗的也多起来了, 任课老师都表扬学生素质高, 有礼貌, 师生感情越来越融洽, 教学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二) 带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化德育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 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 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 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 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对此, 教师可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魅力, 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
【案例四】在教学《斑羚飞渡》时, 笔者采取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首先, 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1)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接着, 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然后,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 (1) 斑羚陷入了怎样的绝境? (2) 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 (3) 在飞渡前后, 文章多次描写彩虹, 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 更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感的场所。
【案例五】在教学《再塑生命》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笔者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文本,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莎利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举例说明) ? (2) 莎利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 (3) 莎利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 海伦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样, 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 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海伦对生命的态度, 最终让学生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 我们都不要放弃生命, 都要勇敢地去面对, 去与命运抗衡, 从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丽。
我在治疗室里就遇到过不少“反季节父母”。当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把孩子托付给别人照看,自己翻山越岭奔事业、忙生意。等到孩子长大需要独立时,他们却事事操心,把孩子当作婴儿管教。这种反季节的养育方式不仅容易导致亲子冲突不断,也极可能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尊重家庭成长的季节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命成长周期,就像一年四季,春天就该播种,夏天就是茂盛生长,秋天收获,冬天收敛。家庭也一样,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重点。如果不尊重大自然的四季轮换,人类就要受苦;如果不尊重家庭的“季节”更替,家庭就无法成长,甚至会混乱无序。
其实所谓生活,就是孕育、培育和展现生命状态的一系列活动。处在三四十岁年龄的时候,如果没有意识到家庭的成长已经进入了养育为重点的“季节”,就会不自觉地让工作覆盖甚至删除家庭生活的内容,侵占我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这是“反自然”的,这可能会让我们变得缺乏生命智慧,不能听见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也缺乏对家人需要和感受的关注,很难培育友善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学会来判断我们的家处在哪一个季节,不要在冬天幻想要做春天的事,而要做好当下这个季节应该做的事。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家庭和生活,可能就会有更多的耐心,也会有更多的智慧。有了孩子之后的新家庭,就应该尊重这个时期家庭所处的“季节”,扩展和享受一起照顾孩子的快乐,提升丰富家庭情趣的能力。
尊重生命成长的节奏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和大自然渐行渐远,很容易忘记自然界规律:所有的生命都是有成长节奏的。一棵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是要尊重自己的成长节奏的:容许自己曾经作为种子,被埋在土壤里,单独地享受一段没有阳光的生活。然后,它才有机会破土而出,享受阳光雨露,按照自己的本来样子长成树芽、树苗、大树。大树如今有能力供鸟儿登枝,供人们借荫,不能没有那段被埋在土里、没有阳光的日子。
所以,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应该容许他按照自己需要的节奏慢慢长大,在每个成长阶段展现他本来的样子。当孩子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那种变化时,就像种子在地下还没有发芽,不意味着它不存在,而是它需要更多的条件,更多的滋养。如果在需要“藏”的时候过早“曝光”,经常不会有更好、更持续的成长。我们培育的应该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贡献的人,而不是纯粹的“工作机器”或“成就容器”。
我们也应该允许自己老去,当孩子逐渐长大,特别是到了青春期时,可能他不再那么欣赏、接纳我们,会有很多自己的主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承认我们会老,我们很多的想法和观念不一定总是正确,我们应该有胸怀,允许自己这样。然后我们就可以用不一样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孩子和我们不同的那一部分。
尊重人生本来的样子
和自然学习,我们还能对自己人生有更好的理解。一棵树,一株草,从出生到长高到死亡,从来没有指望做过别的,只是专心地做树、做草,没有想过去变成别的什么时髦的东西。它就是很安详地生长在它的土地上,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展现出来,这就足够好了。我想,我们应该向大自然中的生灵学习,避免一些贪心,因为有时候贪心会烧坏我们对生命的耐心。人生最有价值的事,经常不是在前后,也不在左右,就在当时的那个点位上。就算是在经历一段困难的时光,只要认真对待,它也将成为未来人生中重要的起点。学会在生命的田野里享受每一段枯荣岁月,才会有一世实实在在的人生收成!
自然养育中,我想也应该提到自在。父母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做什么是让我们的心是安宁、自在的。当我们感觉自在的时候,就更容易给孩子,给家人制造自在的经验。人在自在的时候,通常是比较善良和有智慧的。作为家庭治疗师,包括我自己长大的经历,让我知道很多父母在童年都是有创伤经历的。如果创伤经历没有得到修复,在养育的过程中,甚至夫妻之间的相处就会变得不自在、不自然。想要给孩子展现自然和自在的环境,父母自己需要先疗伤止痛。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机会找到自己人生本来的样子,自在、自然地陪伴孩子,更多地体验到平安与幸福。
学生表演
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基础硬件建设、软件应用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此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此外,学校一直坚持自己的阅读特色,本学期的阅读活动主题是:慧心阅世界书香伴成长。三个校区在阅读方面各具特色,朝来校区是“经典诵读”,不但诵读经典,还把经典与国粹京剧巧妙结合,创作了京剧《诫子书》。方舟校区把绘本作为阅读内容,被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为“鸟老师”的向华老师受邀来为孩子们讲绘本。本部校区倡导阅读名著,做自觉独立、热忱快乐的阅读者,群文阅读的研究成为重点。著名作家梁晓声来到学校为学生们上了作文课,并和学校的“阅读小达人”互动畅谈阅读和写作,还指导教师如何教孩子写好作文。
计算机教室
中科院院士魏道儒颁奖
学校孟昕悦同学在班主任孙玉凤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成长体验向全市小学生发出了“书香校园阅读悦美”的主题倡议和建言,接受到了中科院院士魏道儒的亲自颁奖。2015年中国儿童读书日到来之际,还举行了“慧心阅世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活动中,秦雪梅和蒿丽英两位教师分别上了《走进俗世奇人》和《文学作品中悲剧人物赏析》的研讨课。学校“慧心阅世界”课程以北京市“人文培养方式创新项目”为依托,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书香班级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力”的作用,不断促进办学的现代化、信息化、特色化和国际化,不断促进学生的和谐、自主、全面、个性的发展。
教学楼后面原是一片空旷地,长着一尺来高的杂草,旁边还有几棵大树,那是猫狗们的栖息地。冬日里它们围着树干晒太阳,夏天在树下纳凉,更多的时候在草丛中嬉戏玩耍。空旷地离学生餐厅不远,每当用餐时间过后,狗儿猫儿便来到泔水桶边找吃的。它们各取所需,从不争抢,安安静静地分享大学生们遗弃的食物。大概营养太好的缘故,狗儿猫儿都被喂得体态肥硕,皮毛发亮。
有一回我跟教学楼保安聊天,他说:“大学校园里的野狗野猫大概跟读书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也有点文化了,蛮识相蛮懂规矩的。”而我注意到它们从来不叫,总是悄无声息走过人们身边,遇上自行车或汽车过来,会迅速蹿进绿化地带躲避。它们把粪便拉在草丛里,也从不进入任何一栋建筑物,只在门外张望,好像知道自己的身份。后来寸土寸金的校园里要造新停车场,占用了那块空旷地,猫狗们失去了家园,开始向与大学隔着一条马路的公园迁徙。
我去大学上课喜欢从公园穿行而过,偶尔会见到那些流浪猫狗的身影。早上和傍晚,总有晨练的老人和跳舞的阿姨给猫狗们喂食,或是肉包子,或是超市里买来的猫狗粮。有一只三色花猫居然还成了公园里的猫公主,它经常占据大门进来左边第三张长椅,趴在上面睡觉,谁赶它都不肯让出地盘。有时来喂食的老人没看见猫公主,只消在长椅四周叫几声“咪咪”,猫公主会立刻回来。某日我下课穿过公园,见一对小情侣走累了,四处找不到空座椅。那女孩走到猫公主身边说:“咪咪,你过去一点好不好,这么长的椅子,总不能让你独占吧。”猫公主长长伸了个懒腰,不大情愿地挪到长椅另一头继续睡觉。小情侣坐在它身边,人和猫相安无事,有人掏出手机摄下了这温馨和谐的一幕。
从大学去公园,中间隔着一条新辟的马路,因为没有红绿灯,过往车辆车速极快,猫狗们穿行其间,很容易遭遇杀身之祸。我曾几次在路上看见它们躺在路边的尸体,心里难过了很久。有一回见到个清洁工,她一边用塑料袋收殓遇害的动物,一边自言自语:“开车人真是作孽,小猫小狗也是条命啊,也想活得长一点的呀。”
二十多年前在法国读书时,常看见法国小孩子吃完点心,会跑到门前花园里跳几下,为的是把身上沾的饼干或面包屑抖落在地上喂鸟;倘若庭院里种有果树,树枝顶部的果子是不会摘下来的,法国人说,自己吃饱了,要给鸟儿们留一点。于是二十多年来,我也习惯了每天用完早餐后,将盘子里的面包屑撒在窗台上喂麻雀,听见窗外传来叽叽喳喳声,心里觉得很快乐。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长年备着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其功用就是在服用之后,鱼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就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以后,再对它进行宰杀。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二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最新修订第11版。我们注意到,与前一版相比,在动物方面,删除了如下内容,比如:“狸:毛皮可制衣物”;“鹌鹑:肉可以吃”;“鲳:肉细腻鲜美”;“牛:肉可吃,角、皮、骨可做器物”……有关人士指出,这样的改动,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三
在荷兰北部城市吕伐登的一个展览厅,人们正在摆放400多万张多米诺骨牌,打算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只麻雀突然闯进了大厅,并碰倒了其中一张,导致数以千计的多米诺骨牌顺势倒下。看着已经完成的工作被破坏,气愤的人们开枪打死了这只麻雀。这下惹了麻烦。因为麻雀在荷兰属于保护动物,主办者的行为引起了动物保护者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抗议,要为麻雀讨还公道。在强大的压力下,主办方做出了一个选择,为这只麻雀举行哀悼仪式,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以此来求得人们对他们所犯错误的谅解。主办方恩德莫尔公司发言人说:“我们知道,我们对全国很多人的不满情绪负有责任。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命造成的伤害,因此以今天这种形式表达我们的哀悼和忏悔。”
四
斯里兰卡的热带森林里,一群野象穿过一条铁路。一头小象好奇地停在铁轨上不肯离去。一列客车开来,小象被撞到了路基下,其他的象便发火了,一起朝火车冲去,它们用长长的牙去撬铁轨和枕木,一会功夫,铁轨和枕木就乱七八糟的躺在了那里。第二天,许多工人在警察的保护下开始修铁路,但修到离野象们50米远的地方时,站在那里的象群开始冲向人群,人们连忙逃进了火车里,象群就把刚刚修好的铁轨又捣毁了。第三天,当局派来了两个排的军队,士兵们一下汽车就摆好了阵形,端着枪慢慢往前走,枪响了,密集的子弹射向了象群,但不是真子弹,而是用来吓唬野象的“空包弹”。他们想把野象吓进森林。然而,这个办法也没能奏效,野象们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气概。于是,就在这一天,政府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停止“战斗”,绕过撞死小象的地方另修一段新铁路,而且要沿整个铁路线为野象和其它丛林动物修一些专门的通道。这场“战斗”最终以人类妥协而告终。
一、以制度文化创新建设为保障, 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要创新“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更趋合理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服务机制, 提升学校的管理制度文化。
1.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式梳理学校原有制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对值得发扬的继续继承, 对不足之处进行修订与完善。
2.通过原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修订, 形成一整套推进学校发展、文化进步的观念、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等, 并汇编成学校管理手册。
3.积极寻求规章制度内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等, 建立和完善学校文化建设的各种服务机制、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 调动人在制度体系中的主体性, 并把这些制度内化为师生的日常行为。
二、以物质文化优化建设为载体, 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氛围。
学校的物质文化折射出一所学校的精神特征。因此, 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的精神文化内隐价值为指导, 以有效承载和彰显这些精神价值。从三方面着手:
1.环境改造, 对学校物态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如:校园电视台建设、校门改造、学校围墙的改扩建、塑胶跑道建设等, 为全校师生营造更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
2.文化营造, 以景观、园区、餐厅、操场、各室 (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校史陈列室、图书馆、科学楼——娃娃科学宫) 为基点, 营造“单元板块文化”, 多层次、立体化地构建优美高雅的学校环境文化。
3.内涵打造, 雕刻博爱、笃行的校训石,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形成特色鲜明的“百色长廊”, 让学生在这里有展示的舞台, 获得自我提升的成就感。围绕学校的“科技和关爱”两个主题, 将刻有“创新、求真、探索、勤学、睿智”和“宽容、感恩、诚信、和谐、至善”十个小石块隐匿于绿树红花中, 更加丰厚了“科技创特色、人文增内涵”的学校内涵。将学校的亭子命名为览远亭, 赋予寓意深远的对联,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不断进取。加强墙壁文化的建设, 在教学楼墙面上, 围绕“尊重生命、享受教育”这一内涵, 依次形成“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守护—生命的升华”这一系列生命主题文化, 力求信息具有激励性、导向性、时代性, 使人文气息更加浓厚。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 将“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的内隐价值更好地体现在学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墙一角、一门一窗、一景一物上, 形成具有较强教育力的物质文化氛围, 营造具有独有性、连续性、有归属感的百小精神家园。
三、以提升行为文化为主体, 彰显“尊重享受”的课程文化。
1. 积极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构建尊重、开放、互动、享受的生命课堂。
以课堂为阵地, 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关注师生的生命价值和体验, 努力构建“尊重、开放、互动、享受”的充满生命活力和气息的课堂教学。
(1) 立足现状, 展开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方式探寻师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对我校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归纳, 并形成书面报告。
(2) 理性思考, 明晰课堂内涵。理论知识学习:选择相关的教育刊物和教育专著等文字资料进行学习;主题沙龙研讨:围绕“尊重、开放、互动、享受”等一系列主题关键词进行沙龙研讨;参观考察学习:创设条件联系一些知名学校向他们借鉴学习, 如到丹阳学习活力课堂的经验。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进一步明晰在“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理念下课堂的概念、内涵、特征和价值, 逐步构建“尊重、开放、互动、享受”的课堂理论框架。
(3) 实践研究, 构建生命课堂。根据学科特点, 各学科组从教学设计的改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组织、有效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实践, 努力使每个教学环节彰显师生生命价值内涵, 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快乐的场所, 从而构建“尊重、开放、互动、享受”的课堂文化。
在过程实施中, 制定生命课堂的“课堂教学观察表、评价表”, 观测教师执行度, 为界定和评价老师们的生命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从而推动生命课堂的发展性评价。
2. 积极开设系列化的校本课程, 凸显学校的课程特色文化。
(1) 深入打造以“科技、关爱、数棋、航模”为主旋律的必修课程, 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整合修订《生活与科技》的校本课程, 探索和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课程体系。
(2) 积极开设“生命课堂”的课程超市, 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等自愿报名, 以走班制的形式开展活动, 让学生在满足个性需求的课程中, 体验实践的乐趣、探索的新奇、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幸福, 充分享受到课程的滋养。
四、以精神文化渗透建设为根本, 谋划“尊重享受”的共同愿景。
通过制度文化的创新建设、环境文化的优化建设、行为文化的提升建设, 逐步渗透“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的精神文化。
1.进一步解读学校的外显形态的精神文化, 不断挖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总结和提炼办学理念, 规划学校办学愿景、制定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教风”。班级层面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徽、班歌、班花, 不断丰富和充实学校的文化内蕴。
2.通过创办专刊、主题板报、师生征文、愿景学习等活动方式使学校精神文化内化为师生的自主行为, 并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3.将开放学校与社区联系起来, 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在师生吸收与内化的基础上, 形成百小师生的特质。
情景再现一: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自然引入
师:同学们, 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认识圆锥。你们觉得, 我们首先会研究圆锥的什么呢?
生1:体积。
生2:表面积。因为我们以前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时候, 都是先研究它们的特征, 然后借助特征来研究它们的表面积, 最后才研究体积。所以我觉得在研究圆锥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
(此时教室里已经鸦雀无声, 似乎对此同学的观点都表示认同, 更有甚者连连点头表示赞许。只有极个别学生仍然坚持“体积”这一观点, 理由很简单, 因为书上如此。在这些学生的提示下, 大伙都忍不住翻开课本瞧个究竟, 看得出一个个不服气的面孔上也带着些许疑问。)
师:同学们, 你们发现什么了?有疑问吗?
(一个个迫不及待地伸长着手臂)
生1:老师, 今天的确是要研究圆锥的体积。
生2:我仔细看了看, 书上竟然没有介绍圆锥的表面积!
……
生3:老师, 为什么书上没有安排学习圆锥的表面积呢?
师:是呀, 我也正在纳闷呢!怎么偏偏只有圆锥这个立体图形没有介绍表面积呢?谁来帮忙解释一下。
学生一片茫然, 老师静静地等待。突然一只手非常急促地、兴奋地举过头顶。
生1:老师, 研究圆柱表面积的时候, 我们从研究它的侧面展开图开始。我想圆锥也应该如此, 上次我做圆锥的时候发现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生2:它的展开图像扇子一样。
生3:我知道, 那是扇形。
(老师欣然点头)
生1 (继续侃侃而谈)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 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早就学过了, 可是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却不知道, 所以我想要研究圆锥的表面积就必须先研究出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语速稍快的生1很自豪地坐下了, 看得出正期待着老师与同学的表扬呢!几秒的停顿, 深入的思考, 迎来的是那来自全班学生雷鸣般的掌声。)
思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很多老师在执教这一内容时, 都会直接切入正题, 把大量的时间留在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和利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上。然而学生也随着老师的“引领”云里雾里地学习着, 并不能真正了解教材、体会编者的意图。
因此,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 唤醒学生对圆柱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经验, 从而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不仅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继续研究的是体积而不是表面积?而且为后一环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也进一步埋下伏笔。
情景再现二: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 逐步引导
师:既然今天要研究圆锥的体积, 你准备怎样研究? (出示:圆锥)
生1:我想圆锥的体积肯定与圆柱有关系。以前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 就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联系, 新旧知识之间总是有联系的。
生2:我们只要拿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生3:老师, 我觉得他说得不够严谨, 像我的这个圆柱 (很小) , 如果跟老师的圆锥进行比较, 我觉得……
(虽然很难继续表达下去, 但学生们似乎都明白了。)
生4:那我们就找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 (教师微笑着拿出一个圆柱)
师:它符合要求吗?为什么?
(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可能想到了讲台上预先准备的水的作用了。)
多名学生齐说:往里面装满水, 再倒入另一个里面。
生5:我估计圆锥的体积可能是那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生6:我估计圆柱的体积可能是那个圆锥体积的几倍。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 越来越会思考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两名学生进行验证)
思考: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平时教学时, 笔者经常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调动学生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 本节课的教学中, 学生自然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架起了桥梁, 为新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此环节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 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充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猜测、验证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也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情景再现三: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强化感悟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联想、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研究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顺利地完成了书上的试一试。
试一试
一个圆锥形零件, 底面积是170平方厘米, 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师:做完这道题目,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太简单了。
师:是啊, 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确实简单了点。如果你是教材的主编, 你会出些什么题目呢?
生1:我不会直接告诉你圆锥的底面积, 可能会告诉你圆锥的底面直径和圆锥的高;或者提供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要求计算圆锥的体积。
师:很好!确实增加了一点难度, 能解决的同学请举手。
生2: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 要求圆锥的体积。
生3:老师, 我这还有一个更难的。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直径, 要求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判断下面的圆锥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 (单位:cm)
生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底面积相等, 体积也相等……
没等这位同学说完, 生2急不可
待地说:那么圆锥的高肯定是圆柱高的3倍。
沉思之后, 有学生突然说出:书上第5题就有这样的图。所有学生的目光立即转移到了课本上, 寻找着那样的两个图形。原本第二课时需要着重处理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竟然提前高效地完工了。
思考:学生获得知识与形成能力的方法有所不同, 知识靠接受和理解获得, 能力则要通过能动的实践和体悟形成, 但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都需要学生“感悟”。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规律, 让学生主动地经历“悟”的过程, 进而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基于此, 本课的练习几乎是在学生的对话中生成, 并逐步感悟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这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方法,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 同时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思想和方法, 更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课堂中, 启发学生提问、猜想、验证, 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生命课堂;独特能力;知识课堂
“Life Class” calls for respect for lif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Zhao Wen
【Abstract】Of “Life Class” requiremen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not just for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eaching, but also to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Reflected in the individual’s unique potential ability and creativity respect. However, the reality of education has given rise to close to the “Life Class” label “knowledge class” phenomenon.
【Key words】life classroom; unique capabilities; knowledge of classroom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倡导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模式开始代替以知识为本的“知识课堂”模式。“生命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和技能而教学,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体现为对个人独特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尊重。然而现实的教育却出现了贴着“生命课堂”标签的“知识课堂”现象。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关切,通过师生的努力完成对人文精神的建构。“生命课堂”呼唤对课堂有效性生命的尊重:
1 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善待学生的差异
“生命课堂”中生命的涵义就是教育者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把他们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点,鼓励他们发展,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所作为。
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鲜活的生命个体,自然会有独特的个性存在,再加之过去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就在所难免。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切不可一锅煮,教学目标的设立也不可一刀切。要学会信任,学会期待,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善待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向善的方向发展。虽然这过程可能会缓慢一些,但作为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用自己理想化的标尺去度量自己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服务于他们的发展。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对象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我们要把关注的目光由“优秀”转向“发展”,关注他们成长的过程,培育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探索的态度。在课堂有效性教学中设计出富有实效的策略,选择具有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彻底走出工厂式的阴影,绽放出万紫千红的花蕾。
2 尊重学生的选择,善待不合“师意”的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选择都是由教师完成的,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只需被动的接受就可以了。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是关注学生发展的“生命课堂”,因此就要求教师把本属于学生的那一部分选择权还给他们。允许他们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中允许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学习方式。我们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理想去为孩子设计他们“美好的未来”,然而,孩子们却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世界,也只有他们眼中的世界,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我们要想教育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了解他们,想他们所想,给他们所需。不要总是一相情愿的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否则就只能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精神的戕害。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才能为儿童谋幸福。”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自主的选择,才是对课堂有效性生命的尊重。
课堂有效性教学呼唤个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个性,为此我们根本就没必要为多了不合“师意”的学生而苦恼。也许我们稍一“放任”,说不准就会造就出一两个天才。善待不合“师意”的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是一种无声的信任与关爱。学生会为选择得到尊重而自豪,并会主动地承担起为此应尽的责任。我们的课堂有效性教学也就会迸发出人文精神的火花。
3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善待有抵触和不快情绪的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教学是与个性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由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所以情感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接受性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生命课堂”中就需尊重学生的不同生命体现形式。使课堂有效性教学处于师与生的平等的交际环境下,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情感体验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在交往中的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使之保持一种愉悦并满足的心理状态,这对完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益处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些不快的情绪,有时会带到课堂中来,形成对教师的抵触情绪。此时,教师要学会引导他们进行宣泄,并善待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敬。或言语疏导,或委婉劝诫,或爱抚安慰,让他们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我们应有充分的耐心和足够的爱来善待那些是我们可能难堪的学生,用善意的眼光去宽容他们。引导他们学会反思,学会豁达,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 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善待具有求异思维喜欢挑刺儿的学生
由于个体之间的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多元化特点,使得學生的创造性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改变说教者的形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提古怪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调动他们的想象,引导他们大胆发言,创新的解决问题,尊重学生在学习中闪现出来的创造性想法和行动。对一些具有求异思维和喜欢挑刺儿的学生,我们应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给他们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为他们搭建展现个性的舞台,让生命之光闪现出个性和智慧的光辉 。创新离不开求异,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思考问题,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具有求异思维的学生,由于其发散和逆向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往往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发一些“奇谈怪论”。这时我们教师要善待他们对自己权威的侵犯,并给他们以肯定和欣赏,鼓励他们保持这种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对学生最本质的生命尊重。
随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命课堂作为一种课堂有效的教学,正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而生命的课堂就需要呼唤对课堂有效性生命的尊重。
【尊重生命的事例】推荐阅读:
尊重生命远离毒品手抄报资料12-19
热爱生命的事例11-01
关于珍惜生命的故事事例06-09
珍惜生命故事事例10-06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句子11-02
尊重他人的名言07-06
人性的尊重美文09-07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11-02
尊重他人的叙事作文06-04
尊重客户的礼仪介绍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