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理监管不力检讨书(共2篇)
鉴于近期出现的员工夜班睡岗、玩手机的现象,本人作出如下深刻检讨:
作为一名管理者,部门管理的好坏、部门员工的思想好坏和自己平时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作为生产部经理,对自己员工进行监管是我的本职工作之一。此次出现的不良现象,我付有不可以推卸的责任,对其他部门及同事造成的影响我深感抱歉。经过深刻反省对于我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纠正:
1)针对我的工作责任感、工作失职,今后我要全身心投入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增强自身责任感;
2)在部门监管力度方面,作为部门经理没有做到认真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改善措施,导致问题多次出现,后期一定会加强管理监督,对于自己所管辖员工精心监管;
3)由于管控不力,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深感愧疚。之后一定积极改正,亡羊补牢,深入贯彻公司管理制度; 4)细节决定成败,在细微的问题也要认真对待,生产部一定会积极配合各部门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治理中梗阻、优化软环境”分析报告之八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认真剖析去年我市查处的几起 “小官大腐败” 典型案件,有的作案手段并不高明,有的隐藏的并不深,有的甚至就是明目张胆,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并及时予以解决。但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查处,反而“小腐变成大腐”,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呢?一个重要的外在原因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失职渎职。
一、监管缺位,导致一些中层干部长期无所顾忌 相关职能部门担负着重要的监管职责,但在面对一些“中梗阻”问题时,却未能充分履行监管责任,一定程度上放任了某些中层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
(一)无利可图不愿为。目前,行政执法功利化已成为一些监管部门的一大痼疾。他们在行政执法中追求的不是公共利益最大化,而是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加之现有体制还不完善,相关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清,分工不明,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一些监管部门就借机看“人”下菜,唯利是图,区别对待违纪违法问题。对有利可图的,就紧抓不放,“严格”执法甚至是“抢着”执法,不该罚的也罚,不该管的也管;对无利可图的,就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踢皮球,该管的也不去管;对既无利可
二、监管错位,导致一些中层干部更加变本加厉 一些监管部门受经济利益驱动,在处理中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上,以罚代管、随意执法、违规执法等十分突出,不仅未能有效遏制“中梗阻”行为,反而助长了这一问题的滋生蔓延。
(一)以罚代管,一罚了之。一些承担行政监管职能的单位,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不严格依法纠正,尤其是对涉嫌违纪违法的责任人员,不按有关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调查处理,而是简单地以罚代处,一罚了之,极大地削弱了监管威慑力,变相纵容了违纪违法行为。67.76%的被调查者认为,“以罚代管、以罚代处”是目前行政处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市住建局质监站违纪违法问题,市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都作过检查,但都是以罚款了事,未作深挖细查、彻底整改,致使质监站原站长焦亚明私设“小金库”安然无恙存在长达11年,违纪违法金额累计达2923.098万元之巨。去年市纪委监察局查处的多名中层干部,对此也感触颇深。面对查处,他们是既生气又庆幸。生气的是以前监管部门也都处理过,但都是罚点钱就没事了,使其胆子越来越大;庆幸的是纪检监察机关及时查处、挽救了他们,不至于越陷越深。
(二)恣意裁量,随心所欲。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体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些监管部门在处理违纪违法问题时,恣意裁量、随心所欲,认为“我的地盘我做主”,“罚与不罚我说了算”,将自由裁量权变
监管部门是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者,理应站在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立场上,严厉打击违纪违法行为。但是一些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在利益和诱惑面前,丧失党性原则和职业道德,与违纪违法人员称兄道弟、同流合污、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将权力当做赤裸裸的敛财工具,大肆获取不正当利益。调查问卷中,有27.59%的被调查者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在处理违纪违法问题上存在借机牟利的问题。
【生产经理监管不力检讨书】推荐阅读:
生产经理聘用合同07-07
生产部副经理竞聘09-12
生产经理辞职报告10-12
生产经理承诺书06-21
生产经理个人总结内容11-22
生产经理辞职报告模板01-29
任命书生产经理03-16
生产部经理年终总结06-21
生产部经理工作标准07-10
生产部副经理个人简历10-3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