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政策法规》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政策法规》(精选7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政策法规》 篇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教育法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十三次会议通过,1981年1月1日施行)

• 其他相关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行政法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师资格条例;

• 部门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 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

(二)重要教育法规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时间

• 《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 《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 《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的时间:1995年9月1日

2、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

3、教育法对学校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

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应该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4、我国实行什么学校教育制度?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5、我国实行几年制义务教育?9年 西藏、深圳、神木12年。

6、设立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7、学校应履行的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六)依法接受监督。

8、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节时间:9月10日

9、教师应享受的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10、教师的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1、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结果如何运用: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2、《教师法》对教师工资如何规定: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3、义务教育实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14、义务教育法规定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怎样对义务教育进行督导?

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15、义务教育法对入学儿童的年龄规定:

凡年满六周岁父母或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可以推迟到7周岁。

16、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如何聘任?

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17、对违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可以开除吗?

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8、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怎样的教师职务制度?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高级职务。

19、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有哪些情形、情节严重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教育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2、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育人为本,促进公平。

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公平的阐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24、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质量。

25、我国的教育战略目标,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2)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3)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4)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5)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26、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核心、目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

健全统筹有力,责权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2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1)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建设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5)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2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3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对校园创建活动的要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3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32、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障相结合。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教育法和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34、义务教育法规定,由政府合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35义务教育法对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如何规定?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36、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权益是如何保护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37、义务教育法对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如何保护?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8、理解我国教育政策的内涵。

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39、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内涵及体系。

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40、义务教育学校的义务: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政策法规》 篇2

根据财政部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及《关于印发新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有关衔接规定的通知》等文件规定, 从2014年开始, 全国各省市都将使用全国统一的考试题库, 这对全国考生而言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

变化2:考试题型全国统一

2011年、2012年国家机关、安徽、山东及其他有关省市的考试题型已经按照财政部的规定执行, 随着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实施, 从2014年开始, 全国各省市的考试题型应该完全统一到全国考试题库标准中来,

变化3:考试次数一年两次或多次

2013年各省市对现行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都正在或即将进行调整, 包括每年的考试次数或频率的改革。根据各地落实的情况来看, 从2014年开始, 全国所有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都有望实现一年考两次、四次或多次, 这将在最大程度上缓解考生报名人数多、考试次数少的现状, 有利于缩短考试周期, 扩大考试影响力。

变化4:实行三科 (或两科) 连考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政策法规》 篇3

这一规定的出台,是国家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所采取的强制措施,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是不小的冲击。长期以来,那种凭借学校开设的《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课程考试并在省级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就可以持毕业证及相关考试成绩单直接申请认定幼儿教师资格的宽松准入制度将从此打破。作为客观存在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为了持续发展,将不得不挑战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和高度。由此,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调整,做到课证融合。

一、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原有课程设置的反思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块。基础课分为综合基础、文化基础、通识基础。在专业课中,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践课。由于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同时因为之前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比较宽松,学校过去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全面,在课时分配方面也出现偏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语数英等文化基础课,忽视了通识文化素养课

怀着为“升入高职”学生打好语英数基础的思想,学校在每个学期语数英的课时分配方面一直有所侧重。而对于幼师专业所需要的通识文化素养,一方面“升入高职”的学生并不急需,另一方面幼儿园从“就业”学生中选拔教师时也不考核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幼师专业的通识文化素养课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二)偏重艺术技能课,专业理论课相对薄弱

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一群“中考失利者”,这群幼师生在学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词—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这也使他们逃避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而比较喜欢生动活泼的艺术技能课。在艺术技能课上,他们往往容易找到自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也顺应学生的这个特点,开设了较多的艺术技能课。而对专业理论课的设置相对粗略,除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还有就是一门综合五大领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总体相对薄弱。

(三)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基本是宏观的,虽然每个学期有到幼儿园见习的机会,但都集中在1~2周的时间内,缺少结合专业理论课的日常见习,这必然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在集中见习的时间,由于没有相关课程老师的跟踪指导,学生依旧不善于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甚至是在职幼儿教师,将专业能力等同于艺术技能,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弹、唱、跳、画”,这一狭义理解使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学习产生偏差,平日在艺术技能方面耗费了大量时间。加上幼儿园在面试招聘考核上,也主要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水平去选拔,所以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不足。

二、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价值取向分析

(一)突出综合素质取向,体现系统性

新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和《幼儿园教师面试》三个科目,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单独列为一个科目,突出了国家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取向。

从考试的目标来看,《综合素质》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从《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内容来看,它包含五大模块的内容。以2015年的国家考试大纲为例,各模块所占的比重如下: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考试的科目、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形式来看,新教师资格考试对应试者的考核都突出了考察综合素质的取向,这就指导幼师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实施课程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突出专业能力取向,体现专业性

具备保育和教育的专业能力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新教师资格考试从考试的形式、内容和要求等各方面都对专业能力进行了考核。

从《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考试目标来看,主要考察应试者“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幼儿生活指导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能力、游戏指导与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等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来看,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七个模块。

考核的这七个模块内容完全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是一项系统的建构工程。

(三)突出情境应用取向,体现实践性

实践能力的考核是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核心内容。新教师资格考试目标中明确提出:从业者要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对近两年(2014 —2015 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保教知识与能力》试卷进行的分析发现:一般教学设计占30%的比重;案例分析占40%的比重。

教学设计试题中给出一定的教学材料,要求应试者设计教学活动名称、目标、过程和活动延伸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训练的应试者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设计,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新教师资格考试的情境应用取向促使学校将教育见习和实习落到实处,使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

三、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对三年制中职幼师课程设置的调整

建立新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任何观望和徘徊只能让学校的发展陷入被动。所以中等幼师学校必须采取措施以适应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导向性要求,依据新教师资格考试的价值取向,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调整。

目前,新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进行。依据××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拟准备在下半年即每年的11月份左右组织幼师三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实际上,学生从9月份进入三年级就不得不投入任务繁重的应试复习,所以在学生入校的头两年必须把所有“应知应会”的课程全部学完,这也迫使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周密安排,而且要充分利用选修课。调整后的课程设置如下表:

(一)加强师德教育,充实通识基础模块中文化素养方面的学科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理念。在学校以往的德育教学中,虽然每个学期都开设有德育课,但都没有针对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而在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明确提到师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法律法规、入职教育的讲授与考核,必须将与之有关的课程放到专业必修的地位。正因如此,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课做了补充,在二年级三、四学期分别增设《幼儿园教育法律法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两门课。而在选修课中新设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教师礼仪》的课程。

在《综合素质》这一笔试科目中,除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提到了文化素养及教师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阅读与写作、艺术鉴赏及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强化通识课程模块中文化素养方面的学科教育,与此相应的,增开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课,主要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在通识基础课中新增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

(二)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加强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

新教师资格考试非常注重理论对幼儿园工作的指导作用,理论知识仍是新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并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岗位核心能力。这次课程调整把艺术类课程相对进行了压缩,主要是把《声乐》课和《乐视练》合并为一门课《声乐基础》,二年级原来每学期开设的三节《舞蹈》缩减为两个课时。以前学校在专业核心课模块开设比较粗略,这次课程调整细化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将其分解为五大领域:《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幼儿园健康活动指导》《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幼儿园社会活动指导》共五门课程。一方面使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尽可能让学生精学细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核心课模块,针对游戏能力的培养新增了《幼儿游戏与指导》。

此外还充分利用选修课,利用每周三下午六七节开设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和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具制作》《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加强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学生可在一二年级的四个学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选修课。

在选修课方面,学校拟邀请幼儿园经验丰富的园长和骨干担任教师,凭借幼儿园一线教师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突出教师教育实践取向

新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视实践导向。无论是《保教知识与能力》中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幼儿园教师面试》中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都清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中等幼儿师范的课程设置中一定要保证学生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其实,××学校在学生见习实习的实践课程方面一直做得不错。学校采用的是“2.5+0.5”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两年半,保证每一位幼师学生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分别有1~2周,第五学期有4周的见习时间,最后一学期是零距离的岗位实习,同时在每个学期安排有不同的见实习任务。但不足的是能结合课程的日常性见习难以落实到位,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要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另外在专业教师跟岗实践方面、见实习的跟踪指导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激励。

新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考试,尤其对中职三年制的幼师生来说。也许上述课程调整设置对于迎战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仍不完透,我们期待在以后的考证探索中一步步完善。前方路漫漫,我们将毅然前行。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政策法规》 篇4

1.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2.教育法规的特点:

1、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2、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3.教育法规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调整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规有其独立的调整原则,即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教育法规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主体不是单一的,既有处于平等地位的,也有处于非平等地位的。

4.教育法规的作用:

1、指引

2、评价

3、教育

4、保障。5.教育法规的渊源:即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教育法规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为具体形式的法律规范才具有法律效力。

6.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法规的表现形式,在法理学上,惯称教育“法律渊源”或教育法规“形式渊源”。

7.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修改,国家根本大法。

(二)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1、教育基本法律——主要指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方面的母法。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

2、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三)教育行政法规

(四)教育行政规章

1、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其效力低于宪法、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

2、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称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五)地方性教育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专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8.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义务教育法、职业技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教师法、教育经费法。9.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中关于教育的规定、其他规定。10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

11.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

(一)按照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二)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三)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1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13.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自己的名称、○1依法成立组织机构和场所○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4.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即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客观化的表现形式。(物、行为、精神财富。物又可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大类。)

15.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教育法律关系的组成要素之一,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16.权力和义务的关系(1)相互依存,不可互缺(2)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的实现历来于义务人对义务的承担(3)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依存关系还表现在其主体双方之间不可能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任何义务,另一方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任何权利。(4)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从其主体的数量上来看不一定是对等的,即可能不是一对一的。

17.教育权利的分类:一是家长的教育权利。二是国家的教育权利。三是学校的教育权利。四是教师的教育权利。教育义务的分类: 一是国家的教育义务。二是社会的教育义务。三是学校的教育义务。四是教师的教育义务。五是学生的教育义务。

第二章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

2.教育政策的特点

1、目的性与可行性

2、稳定性与可变性

3、权威性与实用性

4、系统性与多功能性3.教育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4.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1、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

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教育政策

3、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与政府联合发布的文件,共同做出的决议、决定

4、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5、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5.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

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1)通过社会调查发现教育政策问题(2)通过研究信息提出教育政策问题(3)通过预测分析提出教育政策问题

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

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6.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关

1、党的机关

2、国家权力机关

3、国家行政机关

7.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渠道: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8.教育政策的实施途径;

1、通过党的报刊及其他宣传工具;

2、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学校还包括教育工会、学生会;

3、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

4、通过各级给类学校的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9.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在最低限度

2、创造性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

3、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

4、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

5、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

10.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

(一)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教主,具有共同的目的(二)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三)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四)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1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一)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

(二)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

(三)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

(四)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

(五)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第三章 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我国教育立法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法规很不健 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

2、以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于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很少;

3、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2.教育立法的程序

(一)法律议案的提出

(二)法律草案的审议

(三)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四)法律的公布:由国家主席公布,制定者是人大。

3.教育立法的原则

(一)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

(二)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指定教育法律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就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

(三)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四)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五)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4.教育法规的效力

(一)时间效力: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 教育法规的生效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方法有第一、从公布之日生效 第二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 第三 先公布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正式公布实施。教育法规的失效是指有效力的教育法规失去效力。教育法规的溯及力原则上不是有溯及力也就是既往不咎。

(二)地域效力

(三)人的效力(我国教育法规适用于全体中国公民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5.教育执法的原则:

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

2、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

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

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6.教育执法的措施:

1、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

2、广泛宣传教育法规;

3、模范遵守教育法规;

4、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7.教育守法的主体:

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事业组织;

2、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8.教育守法,这里的“法”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法的法律、条例、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

9.教育守法的条件:

1、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

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

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10.教育法实施的监督: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4、社会力量的监督。

第四章 学校

1.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力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学校具备法人的条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2.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3.学校取得法人条件的资格: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或者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5、在设立审批或等级注册时经主管部门确认。

4.独立设置的学校一般具有法人资格,学校的法律地位就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教育教学机构。

5.学校法人地位的确立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

2、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3、可以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6.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学校法人的三大特征)

7.财产独立性:

1、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

2、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

3、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

8.我国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别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幼儿园)和审批制度(正规学校)。

9.学校集其他教育机构设立的条件:

1、组织机构和章程

2、教师

3、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10.学校的权力: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力。

11.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12.公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1、校长负责制

2、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3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

1、校长负责制

2、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4.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

1、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

2、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

3、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得基础工程;

4、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15.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

1、明确与规范作用

2、约束与激励作用

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16.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制度系统、制度观念系统、制度执行系统、制度教育系统。(制度系统是学校制定的有关学校管理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学校规章制度系统的核心系统。)

17.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整体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适量适度原则。

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教代会。18.教代会的职权:

1、审议建议权

2、审议通过权

3、审议决定权

4、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教代会的代表以教研组和行政组为单位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凡本校享有公民权的正式教职工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代表名额按百分之三十左右产生。教代会应有学校各方面代表,其中教师代表不少于代表总数的70%,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女教职工代表。

在一般情况下,教代会每三年一届,每学期召开一次。遇有重大事项,应三分之一以上代表的要求,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教代会代表要超过三分之二,表决、选举要过二分之一代表同意方为有效。

19.校务公开就是学校将本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从政策上、过程上、结果上向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一种制度。

20.校务公开的内容:本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到政策、过程、结果公开。

第五章 教师

1.教师须要符合的要求:

1、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2、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3、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规定(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身体健康状况)。2.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3.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

4.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体现和保障,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大多通过立法或地方立法来确认和保护教师的法律地位。

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6.从哪些角度看教师的法律地位:

1、从教师的专业性看教师的法律地位(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教师工作室一种专门的职业,只有经过严格培养和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胜任,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2、从《教师法》对教师身份的定位看(教育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3、从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看(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之间是行政管理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等的);4从教师与学校的关系看(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主要变现为任命制、聘任制等形式);从教师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看。

7.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利。);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8.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9.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热爱教育事业

3、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5、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0.教师资格认定的程序:.提出申请、受理、颁发证书。11教师资格的禁止取得、丧失和撤销:1.教师资格的禁止取得—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取得教师资格。2.教师资格的丧失—对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日起,自动丧失教师资格,今后也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3.教师资格的撤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撤销—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12.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

3、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4、有利于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13.《教师法》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4.教师聘任制的特征:

1、是聘方和受聘方双方之间的法律行为,通过聘任确定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2、聘任双方平等自愿;

3、聘任双方都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5.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招聘、续聘、辞聘、解聘。16《教师法》第22条: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17.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德、能、勤、绩)

18教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19.教师法律责任的含义:

1、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侵害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当教师未能履行应尽的职责是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教师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负法律责任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的,应负法律责任。

第六章 受教育者

1.受教育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成为各国教育立法的基本出发点。

2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力:

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4、享有申诉权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高等学校的学生所专有的权利:

1、结社和文体活动权

2、社会实践权。

4.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高等学校学生的特定义务:

1、学业水平的义务

2、思想道德水平的义务

3、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

4、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义务。

6.学生的违法行为,按性质和情节轻重分三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7.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

第七章 教育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2.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以纠纷存在为基础;.以受损为前提;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法律救济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补偿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其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这是法律救济的基本功能)。3.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2).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3).其他渠道(主要是本组织或机构内部或者民间渠道)。后两种渠道通称非诉讼渠道。4.从教育申诉的主体来看,是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公民如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都可以成为教育申诉的主体。从申诉的受理主体看,既包括人民法院,也包括党的纪检委、监察部门、权力机关以及上一级行政机关等。从申诉的目的看,旨在使当事人受到损害的合法权益得到补救。从教育申诉的类别看,可分以诉讼上的教育申诉和非诉讼上的教育申诉。

5.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一项法定申诉制度;一项专门性的权利

救济制度;是非诉讼性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6教师申诉范围:(案例分析用)

(1).是教师认为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2).是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3).是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可以提出申诉。7.申诉参加人:教师申诉制度中的申诉参加人是指参加教师申诉和处理活动的申诉人、被申诉人和受理机关等。

8.学生申诉制度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其应具有如下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准司法性;(4).准独立性;(5).非诉性。9.申诉的范围:(案例分析用)

一.是根据《教育法》第42条的有关规定将申诉范围定为两个:(1).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提起申诉;(2).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可提起申诉。

二.是根据《普通高校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条的有关规定将申诉范围定为两个:(1).受教育权;(2).人身权和财产权。(学生除了对学校给予的“处分”可以申诉外,还可以对给学生的“处理”也可以提起申诉。《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又在第60条的有关规定中将学校校内申诉学生申诉的范围,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一.是取消入学资格;二.是受到退学或者违纪处分。另外需要提及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没有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申诉范围作出相应规定,只是在第63条规定“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10.教育行政复议从其属性上看,属于非诉讼上的一种申诉救济途径,它具有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2).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3).教育行政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4).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老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被申请人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5)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11.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

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对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对教育行政机关因不作为违法的;

5、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12.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1).申请(申请人应以书面形式在60日内提出。);(2).受理(标志是立案。);(3).审理(中心阶段。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之日10日内,应向复议机关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或者证据以及答辩书。);(4).决定(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复议决定有:维持决定;补正程序决定;撤销和变更决定;履行职责决定;赔偿决定。);(5).执行。

13.教育行政诉讼作为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手段,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主管恒定(2).诉讼专属(3).被告举证(4).不得调解

14.关于我国教育行政诉讼的具体受案范围:(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2).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教育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或执照,教育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3).申请教育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教育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4).认为教育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5)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15.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

16.教育行政赔偿的特征:(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17.教育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具体为:1损害事实(对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2侵权行为主体(是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即国家只对一定范围的主体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3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4因果关系(是侵权主体对损害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政策法规》 篇5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从数量上看幼儿一日生活各餐热量的分配比早餐占()A.25﹪—30﹪B.30﹪—40﹪ C.5﹪—10﹪ D.15﹪—20﹪

2.语言领域要求养成幼儿注意()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A.倾听 B.说话 C.勤劳 D.写作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个别的心理特征 B.典型的心理特征 C.所有的心理特征 D.笼统的心理特征

4.幼儿午睡一般应达到()小时左右。A.1小时左右 B.2小时左右 C.1.5小时左右 D.2.5小时左右

5.幼儿在炎热的夏天中暑,体温增高可达()以上 A.37度 B.38度 C.39度 D.40度

6.()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A.教育目标 B.教育过程 C.教育结果 D.教育评价

7.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1976年是农历丙辰年,据此推算,公元1977年应该是。A:农历丁巳年 B:农历戊午年 C:农历丙寅年 D:农历辛亥年

8.飞檐结构严谨,工艺精美,令人惊叹,斗拱使屋面凹曲,飞檐使沉重的建筑增添了轻快欲飞的美感。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下面有关岳阳楼结构与设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斗拱、飞檐是中国古代屋顶建筑结构的特色之一 B:岳阳楼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有榫接、胶结和铆接 C:以上是从文化与技术的角度来欣赏经典结构的

D:岳阳楼的建筑设计体现了设计的美观和技术规范原则

9.()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D.社交技能的发展

10.艺术是实施()的主要途径。A.教育 B.德育 C.美育 D.体育

11.《离骚》的作者是。A:宋玉 B:屈原 C:郭沫若 D:蔡文姬

12.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于1905年(清光绪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A:《难夫难妻》 B:《桥》 C:《生死恨》 D:《定军山》

13.我国的()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是科学的、符合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的决策。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14.幼儿园应对幼儿每()量体重一次。A.年 B.半年 C.季度 D.月

15.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

A:教师的义务 B:教师的责任 C:教师的良心 D:教师的能力

16.,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17.被尊称“乐圣”的是。A:肖邦 B:李斯特 C:莫扎特 D:贝多芬

18.航天飞机以很高的速度绕地球飞行,宇航员能够离开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行走而不被甩掉的主要原因是。

A:宇航员身上都有一根绳子与航天飞机相连

B:他们身上都背着一个火箭助推器使他们的速度与航天飞机相同 C:太空中没有阻力,他们在太空中仍然保持着与航天飞机相同的速度 D:此种传闻不太可靠,人不可能在太空中行走

19.幼儿乳牙有()颗。A.20 B.24 C.32 D.28

20.与菜花相宜的食物有()A.猪肝 B.黑木耳 C.牛肉 D.鸡肉

21.()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幼儿园的各个领域的目标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机构管理条例》 D.《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2.布鲁姆认为,()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A.13岁 B.15岁 C.17岁 D.19岁

23.粗犷义气的性格。此歌的曲调取自一首民歌素材。这首民歌与下列哪个地方剧种出自同一个省? A:吕剧 B:豫剧 C:评剧 D:黄梅戏

24.幼儿离园()以上返回时,必须要重新体检。A.15天 B.7天 C.30天 D.10天

25.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

A:教师的义务 B:教师的责任 C:教师的良心 D:教师的能力

26.活动室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分钟开窗通风,冬季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A.20分钟 B.15分钟 C.10分钟 D.30分钟

27.”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出自。A:《论语》 B:《孟子》 C:《学会生存》 D:《体育之研究》

28.()的幼儿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29.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0.幼儿园的主题环境通过()来探索墙饰与课程、教学、幼儿以及家长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在环境创设中和家长、幼儿的“对话”。

A.互动墙饰 B.园所环境 C.班级活动 D.班级环创

31.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应该以()A.老师的个人经验和教材为基础 B.幼儿园现有条件为域限 C.幼儿家长的要求为导向 D.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

32.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

A.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对幼儿开展智力教育 C.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D.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33.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A.交往的环境B.人际交往能力 C.学习能力

34.在幼儿园月计划中、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35.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可分为两大类()A.幼儿口头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幼儿倾听表达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B.幼儿书面语言准备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幼儿阅读书写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C.幼儿口头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幼儿书面语言准备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36.()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37.幼儿在()能用筷子吃饭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38.是贺绿汀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A:《旗正飘飘》 B:《可怜的秋香》 C:《牧童短笛》 D:《送别》

39.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A.2001年7月 B.2001年9月 C.2002年7月 D.1999年8月

40.《指南》共有_个学习和发展目标,_条教育建议。()A.30、64 B.30、72 C.32、87 D.32、72

41.在社会领域,幼儿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年龄阶段是()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2.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A.简洁 B.复杂 C.冗繁 D.叠词

43.保育员应具备心理素质与()A.合作精神 B.爱心 C.专业素质 D.丰富的知识

44.()是我国的一贯的教育方针。A.重点发展 B.全面发展 C.局部发展 D.智力发展

45.幼儿园工作规程是()颁布的。A.1996年3月9日 B.2001年7月 C.2001年9月 D.1996年6月

46.幼儿社会发展是通过()实现的。A.学校教育 B.自身的社会化过程 C.家长的教导 D.社会的帮助

47.元朝时形成了我国新的民族是。A:维吾尔族 B:朝鲜族 C:回族 D:蒙古族

48.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中发展起来的。A.想象 B.读书 C.写字 D.运用

49.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班级的人数应为()A.小班30 中班35 大班40 B.小班25 中班30 大班35 C.小班20 中班25 大班30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政策法规》 篇6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分,共46分。在每小题給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A)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A.1986 B.1993 C.1996 D.2001 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B)

A.社会性 B.强制性 C.自愿性 D.普及性 3.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就是(C)。A.以法治教 B.以罚治教 C.依法治教 D.教育法制

4.(A)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及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部门规章 D.地方教育法规

7.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A)。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8.《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B)。

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B.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C.教育的公共性的原则 D.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9.《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从(B)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 B.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 C.第一次招生之日 D.学校开始教学活动之日

10.《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C)作用。

A.社会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11.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D)。

A.国务院负担 B.地方政府负担 C.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D.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12.设立幼儿园,需履行的手续是(B)

A.申请审批 B.登记注册 C.审查批准 D.主管部门指定

13.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指(D)赋予学生的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

A.社会 B.学校 C.国家 D.教育法律

14.教育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作什么,这是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B)。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C.法律后果 D.法律关系

15.能行使自由裁量行为的主体是(B)。

A.行政相对人 B.行政主体 C.行政客体 D.学校

16.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D)。

A.行政关系 B.民事关系 C.伙伴关系 D.管理关系

17.一般认为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B)职责。

A.教育 B.教育、管理、保护 C.监护 D.保育

18.当教师以教育者身份出现时,其与职责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代表(C)利益,带有一定“公务”性质的。

A.家庭和个人 B.教职员工 C.国家和社会 D.学生及家长

1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A. 低于 B.高于 C.不低于或高于 D.等于

20.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规定的总称为(D)。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培训制度 C.教师教育制度 D.教师职务制度

21.用人单位因某种原因不适宜继续聘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的叫(B)。

A.招聘 B.解聘 C.续聘 D.辞聘

22.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聘任 C.教师职务 D.教师劳动

23.初中、小学教师资格由(B)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A.市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乡级以上 D.省级以上

24.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首先是指教师与学生(A)上是平等的。

A.人格 B.地位 C.学业 D.生活 25.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就是(D)。

A.教育政治责任 B.教育道德责任 C.教育思想责任 D.教育法律责任

26.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违反教育法的(C)的主要承担方式。

A.刑事法律责任 B.民事法责任 C.行政法责任 D.合同法责任

27.人身罚、能力罚、财产罚是教育法律责任的(B)手段的主要表现形式。

A.补救 B.制裁 C.强制 D.赔偿

28.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审定要经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或授权(A)。

A.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教育主管部门 C.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D.高新区教育主管部门

29.某学生有疾病而不愿告诉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而突然昏倒,经送医院救治,留下后遗症。学校(B)法律责任。

A.应该承担 B.不承担 C.承担部分 D.过错 30.学校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D)。A.公平原则 B.无过错原则

C.调解原则 D.过错原则

31.对教育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A)管辖。

A.教育部 B.国务院 C.直辖市政府 D.全国人大

32.教育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只属(B)。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3.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2岁以下

3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省教育厅 D.所在学校

35.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A.某教育局局长 B.某校校长

C.某市教育局 D.某教师

36.属于学校事故免责条件的是(A)A.第三人的过错

B.教师的过错 C.学校的过错 D.后勤人员过错

37.《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C)责任”。

A.行政 B.民事 C.刑事 D.赔偿 38.当学校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C)。

A.及时调查事故原因 B.及时查清事故责任

C.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D.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9.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证人、未成年被害人,应当(B)。

A.通知监护人 B.通知监护人到场 C.通知未成年人 D.通知未成年人到场 40.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应依法承但相应责任。

A.学生 B.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C.学校、教师 D.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4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教育法律体系中的(B)。

A.教育法律 B.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 D.地方法规

42.下列关于教育行政诉讼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主管恒定。B.诉权专属。C.标的确定。D.原告举证。43.下列属于抽象教育行政行为的是:(A)。

A.教育局关于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通知 B.教育局关于召开会议的通知

C.招生机构给某个考生发放的入学通知 D.给张某老师记过处分的决定

44.诉讼上的申诉,专指(D)受理的申诉。

A. 人大常委会。B.政府行政监察部门。C.社会团体。D.人民法院。

45.下面不属于教师申诉书应载明的内容是(C)。

A.申诉人姓名性别等。B.被申诉人 C.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受理。D. 申诉要求

46.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的申诉,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诉书的次日起(C)内进行处理。

A.7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5个选项中,有2个及其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漏选、多选均不得分,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依法治教的重要主体包括(A、B、C、D、E)。

A.各级政府 B.各级人大 C.企事业单位 D.社会团体及公民 E.受国家机关委托的机构 2.教育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即(C、D)。

A.终身性 B.公益性 C.规范性 D.概括性 E.强制性

3.以下的教育法律法规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A、C)。

A.义务教育法 B.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民办教育促进法 D.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E.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4.教育法的特征表现在(A、D)。

A.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B.教育法的平等性

C.教育法的终身性

D.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 E.教育法的普及性

5.学校的法律地位主要有(B、D、E)。

A.行政管理者 B.法人 C.企事业单位 D.行政相对人 E.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

6.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学位证书 E.随意不上课 7.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A、B、C、E)。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E.户籍或所在单位的鉴定及其证明

8.下列属于学校的法定义务的有(A、B、D、E)。

A.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B.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C.聘任教职工,实施奖励与处分。D.依法接受监督。

E.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9.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E.不能胜任高年级课程教学任务的。

10.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E.刑事诉讼

11.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育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A、C)提出申诉。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

C.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D. 所在学校领导。E.同级人民政府首长。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1.简述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1)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2分)(2)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1分)(3)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2分)(4)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1分)

2.简述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1)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2分)(2)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分)(3)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1分)(4)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1分)(5)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1分)

3.简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1分)

(2)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1分)(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1分)(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1分)(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1分)(6)依法接受监督。(1分)

4.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内涵及其作用。

(1)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2分)(2)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作用为:

第一,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作用。(2分)第二,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权行为。(1分)第三,标示教育法治,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作用。(1分)

四、论述题(12分)

1.学校是否是学生的监护人。

2、结合实际,试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内涵与特点?并谈谈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几个方面?

(1)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分)其不仅与违法行为紧密相连,也是教育法的一种特殊的强制力,而且是国家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行为的不赞许态度。(2分)

(2)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4分)第一,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第二,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第三,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

第四,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以上四个特点必须要有论述,无论述者最多给2分](3)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4分)第一,有损害事实。

第二,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第四,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以上四个要件必须要有论述,无论述者最多给2分]

五、案例分析题(20分)[案例]1

2010年6月,某市公立初级中学新校区开始招生报名,当市民李先生来到现场,将户口簿交给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却让他出示工作证。给孩子报名上学看大人工作证干啥?这是在现场时李先生的疑问,而两位工作人员告诉他,此次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并拿出一页纸表示,学校有规定,这上面的单位工作人员孩子才可报名。纸上罗列的单位名称包括: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那么为什么不招别的学生呢?工作人员给出的回答是,“我们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今年只开4个班,资源有限。”

问题:

1.该校的作法合法吗?为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相关部门应如何治理和杜绝上述情况? 1.答:(1)该校的作法不合法。(3分)

(2)该校的作法之所以不合法:一是违反了教育的平等性原则,依照我国《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民不分家庭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该校公然以“单位名称”区分标准来设定招生标准,有违教育的平等性原则。(2分)

二是违反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依照我国《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教育活动不是对个人或小团体负责,不能因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公共利益。(2分)

三是违反了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原则,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原则,该校的作法是对法律所规定的就近入学原则的藐视。(2分)

2.答:(1)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链条所致。(1分)二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所致。(1分)

三是学校依法治校的法律意识淡漠所致。(1分)(2)相关部门要治理和杜绝上述情况,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的规定,贯彻就近入学的原则。(2分)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守教育平等性、公益性原则。(2分)

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给予学校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撤职等行政处分,并给予学校通报批评等行政处罚。(2分)

四是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加强对相关主管部门的问责。(2分)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⑴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⑵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⑶违法主体是谁?⑷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1)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3)李某及个体户。(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扩大试点 篇7

试点地区的主要改革内容包括:统一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完善考试科目设置, 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将考试命题和考务组织交给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承担;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 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指出,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的定期核查, 并进一步突出对师德的要求, 明确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教师, 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上一篇:数控中专生自我鉴定 范文下一篇:唐太宗实行什么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