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堂教学评价

2025-0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课堂教学评价(精选8篇)

作文课堂教学评价 篇1

在我的作文教学中,部分语文功底薄弱的学生对作文有着厌烦情绪,把写作文当成负担,觉得在作文中没有话写,写出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记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

1、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培养作文能力,一靠多读,二靠勤练;

2、指导学生勤记读书笔记。记笔记也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意义,最好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二、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

2、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3、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理想和希望。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经历,从生活中去摄取。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高效率的写作

1、要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

2、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3、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

4、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

5、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

作文课堂教学评价 篇2

一.评价促使学生发展的增长“点”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仅限在对学生习作批阅后, 写几句评语, 给一个等级或分数。学生往往只关注分数, 不看评语。这样的评价只是告诉学生这篇作文的质量处于什么程度, 评价的效果是打了折扣的。该评价环节, 没有抓住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增长的那个“点”, 就很难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 需从审题、选材、指导布局谋篇、作后修改几个环节入手, 但不同的文题有不同的训练重点, 学生作文时的难点也不尽相同。如我们有些同学写议论文, 他们往往提出论点后就马上举例子, 俗称“一个脑袋 (论点) 两张皮 (论据) ”, 事例罗列完后, 文章就结束了。尽管他们所举的例子也很精当、典型, 数量也不少, 但就是不会揭示材料与中心论点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 不知道材料如何为中心服务。论点归论点, 论据归论据, 论点与论据相互脱离, 两者之间缺乏必然联系的凝聚点, 使论据失去了论据的作用, 因而论点也就没有了立足的余地。这种没有分析的材料议论文, 论点无论怎样正确, 也不过是孤立的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 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缺乏理论深度。如果我们就此问题开展深入的评价, 指导学生对用作论据的材料作必要的分析, 把论据与论点“焊接”起来, 就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议论文。抓住了这个发展的“点”, 评价才有其应有的效用。因此,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 抓住作文的“增长点”, 组织有效的评价活动, 点拨在关键处, 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评价记录学生水平发展的“线”

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始终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 由于训练周期较长, 学生不能明显地感觉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 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如果我们能采用有效的方式, 凸现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轨迹线, 适时地给予评价, 势必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评价方式: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我们把建立学生写作档案与学生一直坚持写的“循环日记”活动结合起来, 把写作能力相当的学生编成一个写作小组, 共建一个写作档案。放手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和满意的习作入袋, 用轮流写日记的形式记录组内成员的进步, 与组内其他成员作一些比较, 写一些感受, 交流自己入选的作品。由于是几个学生共建一个成长记录袋, 又是水平相当的学生, 他们在比较中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 既相互评价, 又相互激励。每过一段时间, 再组织写作档案展示活动, 让同学们评价组内成员习作水平发展的轨迹“线”。由于不断刺激学生作文的兴趣, 该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三.评价从课内走向课外, 扩大参与评价的“面”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 评价者往往是老师唱主角。受精力、个人爱好等影响, 评价的质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改革评价方式, 引进多元评价体系, 让尽可能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来参与对学生习作的评价, 使作文教学的评价从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 开辟自由的班级习作园地。

改过去的班级习作园地由教师选稿张贴的方法为学生主动展示, 只要是自己认为满意的习作, 想贴就贴, 为了保证参与的面, 可以适当控制一篇习作张贴的时间, 时间最长的不超过一周, 让更多的学生能有园地展示自己的习作。

2. 积极向学校红领巾TV、宣传橱窗、文学社投稿, 在实践中接受评价, 享受成功的喜悦。

3. 编辑班级学生作文集和个人文集。

因为被报刊录用的习作毕竟是少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习作以文集的形式被包括家长在内的更多的人来阅读评价。

作文教学呼唤绿色评价 篇3

有效评价,应该更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激发,相信学生的言语潜力,促进学生对自身言语潜力的开掘与表现,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到底怎样的评价是有效的,能使学生的写作热情更高,进而收到好的效果呢?

一、让评价从“达标式”变为“表现式”

学生完成一篇文章交给老师,都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是如何评价的。但是,若每次翻开作文本,看到的都是老师冷冰冰的专业术语,跃入眼帘的是:“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中心不突出”等评语,这好比一盆冷水,顿时浇熄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写作的兴趣,谈“文”色变。因此,要把理性的“达标式”评价转化为“表现式”评价。

1.肯定评价

肯定的评价是对学生自身语言劳动成果的尊重,尽管有时学生的语言不够通顺,但是对学生的成果持欣赏的态度,努力去读懂它,理解它。在肯定中提出中肯的意见,学生自然也能欣然接受。

2.个性评价

每篇习作都是学生个性激情飞扬的表现。因此,它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到肯定学生的个性,同时,表现教师个性化评价,并且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方法评价,更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特色评价

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语言的自由发挥,因此,若是每次评价都用固定的写作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去评判,那么,学生的作文必然存在很多很多不足。但若看重的是学生习作中的独特之处,发现的是学生的闪光点,肯定的是学生言语成果中的特色,以一点特色大家赞赏,学生更能接受。

二、让多变的评价激发写作的热情

评价的形式有很多,有自评、他评、集体评,口头评与书面评,点评与总评等,多种评价交替运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激发写作热情。

1.诵读赏评

诵读赏评在朗诵声中更能打动人。学生天真、活泼、单纯,教师或者同学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用亲切温柔的语调进行阐述,让学生们在情境中能愉快接受,朝着老师诱导的方向前进,同时对作者更是一种鼓励和暗示。

如朗诵完一位学生的诗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给出评价:“读了你的文章,我真切感受到你对卖火柴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小女孩的遭遇在安徒生爷爷的笔下是那么令人同情,但是,你用现在和她的生活一对比,更让文章感人。我想,你能写出这么出色的文章应该归功于你对小女孩遭遇的感同身受,你敏锐地捕捉到现在生活与当时生活的强烈对比。老师为你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文章而喝彩!”

诵读后的真情流露,再适时的评价,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也从中明白一篇好作文需要真情实感。

2.张贴展评

每位孩子都渴望被重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若是他们辛辛苦苦写的作文能张贴在教室一角,让老师和其他学生相互观赏,这对于作者难道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形的肯定评价吗?

3.书面点评

这种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方式。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对学生写的精彩的地方直接用笔进行圈点勾画,同时写下评语。

用各种记号进行评价。例如用波浪线标出文章中写得十分精彩的语句,用五角星标出写得有特色的段落。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明了,并把教师所写的技巧、写作技能巩固下来。例如,我让学生写《难忘的第一次》,学生写到去黄山看云雾的事,因为有亲身经历,学生写得非常生动。我把她写得好的地方用波浪线标出来,并且在旁边写到:在描写云雾时,你有了亲身经历,并且能将课文中优美的段落自如地运用到你的作文当中去,给老师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从课文中活学活用是写作文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希望这样的好方法能保持下去。

用图画进行评价。有时候,一些逗趣式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受到教益,使其在忍俊不禁中恍然大悟。这样遵循儿童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一位学生的作文离题了,我在后面画了一个哭脸。学生看了马上会意了,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重新创作了一篇。

4.口头评价

当教师们不辞辛劳批改,写了眉批,再写总批后,学生看看分数,便放置一边。那么如何让老师的评价真正起到作用呢?口头评价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其中,面批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对学生习作直接用语言进行评价,可以是细节,也可以是对全篇的一种总评;可以是欣赏学生习作中的语言,也可以肯定学生习作的态度等等。例如,有一位学生比较快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但不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整段话只有一个句号。当他拿过来时,我先请他读读自己的文章,根据自己所用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换气。学生很艰难地读完作文,我告诉他:“一段话就一个句号,不怕其他标点符号有意见吗?再者,让读者读起来要喘不过气了。”

口头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当学生习作完成后,老师可以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组织学生进行及时的口头评改。教师也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评改当中来,这样在共同评改中“分享感受,阐述观点”,不仅仅是作者,评改的同学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口头评改,做出评价,把习作评价活动安排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同学间交流习作心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同时,同伴合作评价,也让学生更加兴趣盎然。

评价方式有很多,如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把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习作搜集起来;办成手抄报等等。只要有利于学生言语的发展,挖掘言语潜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都是有效的评价。

总之,创设多重情境,轻松引领评价,趁热打铁的适时点拨及恰到好处的评语,关注个体差异,拓宽评价主体,多元有效参与,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08.(03).

[2]小学语文创新教学.2006.(11).

[3]高帆,李秀华.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09).

高中作文评价教学问题与建议 篇4

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学号:姓名:王彦芳

201311000261

中学作文评改中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作文评价是一个直接指向作文教学、直接调控作文教学发展趋势与进程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评价是对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写作问题最直接的回应。但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作文评价存在这明显的问题,如语文教师未能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或适当的评价,评价脱离具体的写作目的,评价标准不尽合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与国内作文评价标准,教育名家的作文评改方法,对作文评价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作文教学;评价;评价标准;建议

一、作文评改的目的

作文评价是对学生作文的系统描述及其优缺点或价值的评定。从对教育评价和作文评价本质的考察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作文评价的目的,首先在于“发展”,一方面是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作文教学自身的发展,其次才是“选拔”,即为汰劣选优提供客观、准确的实证材料。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作了很好的概括:“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作文“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的基本措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作文评改的现状

从我国一线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评式的作文批改,甚至是不评改。评改标准可操作性差,作文评价缺少科学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文评价标准(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为例)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作文教学中,特别是高中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实施的,因为在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目的直接与高考作文挂钩。从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看:作文评分准则是一种“分级分项分等评分”,是在原来的“整体评分”和“分项分等评分”基础上发展来的。这种“大而全”的评分便准,实则“多而无用,大而不当”,更有逻辑上的硬伤,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之间是无法绝然分开的。比如:“符合文体要求”与命题中“体裁不限”的要求相矛盾。《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但是,依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写作原则,学生完全有可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创造出一些“变异”的文体来。在“合体”的基本要求和“创新”的发展要求之间,评分者该怎么取舍,所以表现在具体操作上作文批改,教师给予学生的往往只是一种单纯的文字性评价。在这种评价中,教师的指导又常常不够清晰明确,比如 “主题不够鲜明突出”,用这样笼统的语言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反馈,既不能明确指出为何不够“鲜明突出”,又没有为学生“如何做”指明方向。于是,很多点评对于学生来讲不痛不痒,不过是过眼云烟,往往不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明确、深刻的认识,学生很难在这样的评价中获得提高。

(二)作文评改的封闭性

对于评改作文,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传统上对作文批改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而现在,这个认识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老师都把作文批改视为一个封闭的、由教师独立操作的环节,认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不方便操作,且收效甚微。所以,尽管作文批改让很多老师觉得十分辛苦,但大家既不敢也不愿让学生“越雷池一步”。于是,作文批改就变成了一个由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活动成了只有教师意见的“一言堂”,而学生只扮演了一个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学生游离于作文评改这一学习活动之外的现状,无疑是造成“作文批改”低效率的重要原因。

(三)作文评改中“懒”的问题

在现在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懒”的现象非常明显,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自身的“懒”。由于面对着升学的压力,中学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量非常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就非常懒,我曾在辽宁鞍台安高中实习,在高一的一个学期中,共写过两次作文,一次是月考,一次是期中考试,在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没有作文教学,所以更谈不上作文评改。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的懒惰。高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中,由于训练量大,教师不可能进行仔细评改,这就出现了学生互评的现象,在互评作文中,大部分学生相当认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评改,但有一些学生在评改中马虎、敷衍了事,认为别人的作文不值得看。评作文的时候就是应付老师,应付同学,评语就是“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中心明确”之类的套话。这类同学评改作文时处于被动状态,潜在的评改欲望没有被挖掘出来。高一的学生还有一定的评判、赏析能力。他们的潜意识里有一种错误的思想指导着,即同班同学的作文比自己高不了多少,自己的作文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他们也看不出来,只有老师才能看出来,所以干脆不作为。

总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作文批改流于形式,无疑将失去对学生作文最有效的评价与反馈,使学生失去了一个改进与提高的机会。学生写作得不到教师准确或者是有效的回应,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降低。

三、关于作文改的建议

如何将作文批改的效果最大化,在作文教学的这一重要环节中实现有效教学,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也是现在一线语文教师和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准教师们要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评改标准

作文评改需要一个可操作性的评改标准。针对中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多而无用,大而不当” 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我们可以吸收国外作文评改标准的优点。例如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评分标准就有我们可以吸取的地方。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评分标准可以概括为有六项:考生的批判性思维;文章是否能够发展自己的论点,考生自己能否可以有逻辑、清晰的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论点;文章的首尾一系列的推演中,能否使论点深化;文章的组织有序;论题的主旨是否突出以及文章能否灵活自如的推进;文章的结构发生变化,所用语词要丰富。由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评分标准看出有一个主要的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对考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的考查,简洁并且实用,可操作性强。例如我们看美国的满分作文评改,而从2005年美国满分作文的评语看,美国作文评改的重点集中在短文使作者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而充分的体现,表现出了过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有是“作者流畅地以时间为序叙述了马里奥•勒米厄的故事,有力地支持了这个观点”。最后对总体评价,这篇短文条理清晰,前后一致, 用词多样, 准确而灵活, 句式结构也很丰富, 体现了作者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最后这篇优秀短文获得满分,非常自然。美国的评分准则有我们学习的空间。比如针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开评价,内容和形式也是分开评价的不足,应该把评价标准的“发展等级”与“基础等级”相结合,评价作文的形式和评价作文内容相结合,以评价作文思想内容为主。虽然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做到发展等级与基础等级的紧密结合,但可以通过分值的调整来实现。如2007年湖南形成的“内容25分+表达25分+特色10分”的新评分标准就是分值调整一个很好的范例,强调了对基础的考查,避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到“特色分”上来,不注重考生的个人情感。再有提高作文评分准则的可操作性,评论的重点要突出等。

(二)吸收大家作文评改的方法

目前中学作文评改的现状是封闭性,针对教师封闭性的评改现状,我们可以学习教育名家的评改方法。例如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针对作文教学中的四个重要步骤,即“初作、互批、反批、重作”进行了相关作文教学法的实验。追求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认为批改作文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心理综合体。而其中的“互批”强调层次的处理。讲究人文解道、因道悟文以及品文求佳三个层次。要求层层推进,拾级而上。学生通过批而学会自批,在互批与自批的过程中培养阅读理解和鉴别欣赏的审美能力。反批是针对已经批过的作文,通过修改和评语进行反驳,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作到无疑处生疑。

上海特级教师肖家芸提出:作文评价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认为学科的发展在于互动共进,作文的批改应该以作文的安排为前提,好的安排出现好的的批改。重点突破,讲究实效,作文的评价应全程一致,作与得相结合,步步为营。让学生重点从量的积累、质的解剖、感的体验、规则的把握入手,进行重点突破。在以实践为基本的情况下,领悟到作文的真谛。确保作与得相结合的实效,又不会加重老师的负担,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详批与讲析的方法为团队“导一作一改一评一补”一体化的案例法。

这些教学名家他们的观点都对作文评价这个课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给我们提供了坚实的作文评价教育改革的实践基础。

(三)作文评改中评语要有温度

人都是从中学走过来的,每当一篇作文交到语文老师手上,无论是教师评改还是学生互批,学生最期待的是教师或同学给自己的回应——评语。教师和同学是怎样在作文评改中对待学生稚嫩心灵的呢?这是很值得拷问教育工作者的问题,然而现实未免令人很痛心。在各种各样的繁忙和烦躁的面前,我们教师失去了对待纯净灵魂的耐心,而且毫无罪恶感。学生作文本上的评语是“主题鲜明,文章完整,注意个别句式和错别字”等毫无温度的语言。所以教师在做评语时,一定要有好的导向,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顺序。例如上海市学生优秀作文《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教师评语是这样的:“这是一篇限时的考场命题作文,该生在短时间能构思出这样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文笔流畅的作品,和小作者平时的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通过儿童清澈的双眼,来观察成人的社会,有些疑惑,也是思考,但无时不在跳动着一颗的童心,天真而可爱。篇末,小作者又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真切而自然,从而升华了整个文章的立意。”这位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做了积极的回应,肯定了学生所做的努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通过儿童清澈的双眼,来观察成人的社会,有些疑惑,也是思考,但无时不在跳动着一颗的童心,天真而可爱。”评语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课堂教学评价 篇5

应城二中李俊华

农村高中的尴尬社会处境,使其作文传统评价的基本准则是以文为本,这种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重作文水平,轻作文态度。

重视对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等智力因素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感情、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东拼西凑、假话连篇的“好文章”能博得赞赏,认真写作但不够成熟的“差文章”只会受到体无完肤的“批判”。评价上的“人”“文”分离必然导致学生作文素质的畸形发展,长此下去,学生会这样想:既然他东拼西凑的假文章能得到好评,今后我也来个东拼西凑。于是乎,寻章摘句,愈演愈烈;“克隆”名篇,成了作文的“葵花宝典”;说假话、说大话、说套话成了战无不胜的作文“兵法”。

2.重作文结果,轻作文过程。

这在作文评语中表现十分明显,教师给质量较差的作文的评语大多是“内容不够充实”、“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生动”之类。这无异于隔靴搔痒,学生看了,仍不知如何改进,很难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3.重单向评价,轻互动评价。

教师独揽大权,每位学生每次作文的优劣,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只能洗耳恭听,面批、书面批改,作文评讲,莫不如此。然而,教师并非无所不知,其知识和阅历毕竟有限,其审美观个人色彩较强,他们的评价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因而只是“一家之言”。独尊“一家之言”,既不客观,也不全面;更严重的是,这种缺乏平等对话的评价会使师生产生心理隔阂,因而发挥不了“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创造宣言》)的互补作用。

4.重横向比较,轻纵向考察。

每位学生的禀赋才情、文化背景、生活阅历、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而其作文发展也有快慢之别。然而,很多教师希望每位学生的作文能够“齐步走”,每次作文都能尽善尽美,把学生群体作为评价的唯一参照,同一标准,一竿到底。这看似公平公正,实则有失偏颇。平时教学中的作文评价不同于高考作文评价,后者重在甄别和选拔,而前者重在激励和发展。横挑鼻子竖挑眼,学生作文的进步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激励,公平何在?公正何在?学生作文的后续发展又从何谈起?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但从以上分析可知,传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高中作文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因此,笔者提倡以人为本、人文融合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作文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要求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评价目的上,由甄别选拔转变为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衡量一个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决不仅仅看他所教的学生考试平均分的高低,或者班里几个“尖子”获奖多少,而应该看他所教的学生是否都喜爱作文,是否把习作作为一种享受。这正是作文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作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注重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情况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而更应关注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掌握写作技巧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培优、提优,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

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情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二)在评价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个体标准”

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价的参照,贬低或否定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这样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个体标准”。“个体标准”是以每一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所确立的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例如,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严一点,让他们永不满足;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松一点,让他们不感到自卑。这种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因而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三)在评价方式上,由空泛的批评转向有效的激励

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变“揪错”为“觅优”,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作文的动机。如果所教班级的学生都爱上了作文,还愁作文考试过不了关?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练出来的。要想帮助学生实现由害怕写、不愿写到乐意写、自觉地多写的飞跃,关键要看教师是否能正确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作文档案,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发展的轨迹;可以汇编班级优秀作文集,并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园地; 可以鼓励学生汇编自己的作品集,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版式,由学生自己请家长、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写序言。这样做,一可以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三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在评价主体上,由单向评价转向多向评价

作文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体学生的精神需要。可见,作文评价不光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学会评价。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给自己的作文下个评语、打上等级,然后由教师参照学生的自评,写出赏识性的激励评语,还可以让学生互当小老师进行相互评价,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五)在评价过程上,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新的作文评价理念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也就是说,要把作文评价贯穿在作文的全过程。例如,作文前要考察学生是否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及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材料的;作文时,要考察学生是否做到独立构思,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文后,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真正使作文教学的过程成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过程。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性评价 篇6

张金小学何喜芳

学生写作文,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认可,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一、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生思维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得到加速发展。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习作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

(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不应挫伤他们(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语),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做法是:

1、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

2、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借其他同学交流。

3、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二、教会赏识办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第七册《海滨小城》,其中“庭院”描写很有特色。教学中,学生能自发地、自觉地联想到学校的花园,形成潜意识中的对比。课余,我有意识地到花园边观赏,吸引学生到身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饶有

兴致地解答,并详细介绍某种花草的生长特点,启发他们比较所观察景物与文中描写景物之异同,学生收获很大。一位学生在《校园一角》中写道:

“教室门前的花园里长了许多树木花草。有桂花树、冬青树、黄杨树、美人蕉、月季花……桂花树是园中之王,长得非常茂盛,它的枝条向四面伸展着,叶子碧绿的,远望去,好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农历八月,桂花开了,金灿灿的,学校沉浸在桂花香气中。上课时,闻着那香气,使人神清气爽。美人蕉叶子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清晨,露珠沾在叶面上,太阳一照,那露珠就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花园真美啊!”

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语)。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少年闰土》),而且有丰富多采的劳作实践。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熟练于手,再加了然于心,这又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看周围的一切,农村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近阶段该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既要赏识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7

(一) 在评价目的上, 由甄别选拔转变为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 衡量一个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 决不仅仅看他所教的学生考试平均分的高低, 或者班里几个“尖子”获奖多少, 而应该看他所教的学生是否都喜爱作文, 是否把习作作为一种享受。这正是作文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作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注重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情况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而更应关注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掌握写作技巧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 不是培优、提优, 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情况, 并通过分析指导, 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二) 在评价标准上, 要软化“班级参照”, 强化“个体标准”

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 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价的参照, 贬低或否定大多数学生的作文, 这样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因此, 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 要软化“班级参照”, 强化“个体标准”。“个体标准”是以每一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所确立的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例如, 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严一点, 让他们永不满足;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松一点, 让他们不感到自卑。这种评价标准因人而异, 因而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 发挥其创造潜能。

(三) 在评价方式上, 由空泛的批评转向有效的激励

在作文教学中, 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变“揪错”为“觅优”, 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作文的动机。如果所教班级的学生都爱上了作文, 还愁作文考试过不了关?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练出来的。要想帮助学生实现由害怕写、不愿写到乐意写、自觉地多写的飞跃, 关键要看教师是否能正确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 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作文档案, 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发展的轨迹;可以汇编班级优秀作文集, 并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 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园地;可以鼓励学生汇编自己的作品集, 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版式, 由学生自己请家长、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写序言。这样做, 一可以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三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 在评价主体上, 由单向评价转向多向评价

作文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体学生的精神需要。可见, 作文评价不光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 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学会评价。例如, 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给自己的作文下个评语、打上等级, 然后由教师参照学生的自评, 写出赏识性的激励评语, 还可以让学生互当小老师进行相互评价, 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五) 在评价过程上, 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新的作文评价理念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 也就是说, 要把作文评价贯穿在作文的全过程。例如, 作文前要考察学生是否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及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材料的;作文时, 要考察学生是否做到独立构思,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文后, 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真正使作文教学的过程成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过程。

改革评价方式 促进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人本理念 个体差异 多元目标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为了更好地发挥作文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应采取有效的途径,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在实施作文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突出发展,突出互动,突出激励。这对于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无疑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以人为本,关注心灵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作文不是别的,它是生活的写照,见闻的记载,实物的摄像,口语的笔录,真情的表露,文字的花圃,语言的熔炉,思维的火花,创造才能的显示器。可以说,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都算得上是一项艰辛而又有意义的劳动。

评价当以人为本,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求老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要以固有的教条与模式裁判学生,而应以尊重每位学生真诚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个性为目的,让评价面向全体,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的兴趣、热情、需要以及个性发展服务,使人人都能在评价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并得以相应的发展。

许多教师认为批改学生的习作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学生。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必须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体会儿童,理解并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切忌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儿童的语言,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尽量不随意改动。作文批改,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它不仅有总结和反思,还包含对作文质量的整体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教师应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尽量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正视差异,赏识激励

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的获得都源于老师对他们真诚的评价。我们在评价一篇作文时,一定要尊重个体差异,采用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行为以及写作心理。通过习作、日记、小练笔等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心理进行分析。

首先是要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带来干劲、增强信心。评价中的赏识激励,最需要教师平等公正地去对待每个学生,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并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在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让人人都能享受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充分张扬。

其次是在评价中,我们要注意有效地激励,进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但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这种富有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可以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取,进而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扩展评价主体,实现目标多元

《新课标》明确规定:实施作文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习作。实践证明,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评价,使学生能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同时,由于学生在互评时往往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被评价者所接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由不敢想、不敢说逐步过渡到敢想、敢说,这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沃土。通过自评,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懂得好与坏是自己表现出来的;通过自评,能使学生有追求进步的渴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采取他评。包括学生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使评价小组的同学逐渐站到更高的位置,又能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习作的优点,增强信心。合理地运用他评,将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习作中的亮点。

第三,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模式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很显然违背了主体规律。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全员合作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畅所欲言,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教育的本身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教育的艺术和技巧也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可见,评价不光是老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定,给予赏识激励,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学会点亮心中的明灯,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我们要让作文深入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努力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让人人想写、爱写、善写作文,给学生一方快乐作文的天空,让融入老师情感的评价真正为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服务,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2]董 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句子 中秋节团团圆圆下一篇:我有一个梦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