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手叙事作文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的手叙事作文(共9篇)

教师的手叙事作文 篇1

这几天我在奶奶家住,因为去晓晖教育学作文离奶奶家近,奶奶家在四楼,作文班在二楼所以天天在奶奶家,上完做文班就让奶奶送我回自己的家.。

今天上完作文班,我回奶奶家,奶奶正在厨房擦一个铁盆子,我好奇是我问奶奶:“奶奶你擦这个干什么”?奶奶头也不抬的边擦边说:“给你小叔邮点吃的”。

小叔在苏州,奶奶一定是想儿子了。我去客厅玩我的小风扇,正玩着起劲,只听见厨房里传来一声“啊”一声,我吓了一大跳,我很紧张,赶紧跑到厨房,看见奶奶的手破了,正在一滴一滴的流血,奶奶让我去冰箱里拿酒精药棉擦手,我跑到冰箱前把门打开拿出酒精,瓶里还有棉花,我连忙拿出一块棉花给奶奶,奶奶用手拿起棉花擦拭了好久,终于不出血了,但是划破的手指留下了一条深深的印,我看着就有些痛。

六年级叙事作文:妈妈的手 篇2

妈妈有着一双贴切的手,记得:有一天的夜晚,我突然发高烧,因为那时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所以妈妈只能把一条热毛巾敷在我的头额上,毛巾冷了,妈妈要把毛巾湿上热水,拧干,然后再敷在我的头额上就这样陆陆续续……梦魔践踏了我的梦乡,我睁开了惺忪的眼睛,看见了迷迷糊糊的妈妈头上冒着热汗,我关心地说:“妈妈,你快睡吧。发烧睡一觉就退了,你快睡吧!”她说:“我不累,你先睡吧。”眼泪从我的眼眶里直流。妈妈看见了,扶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傻孩子,你先睡吧,我真的不累。”我被妈妈这双贴切的手而感动!

妈妈还有一双温柔而严厉的手,记得:三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吓呆了,我怎么考得这么差,由于我的粗心所导致的失分,到了最后一节课——发奖状课(我没能得到学校三好学生奖),我低垂着头上完了这节课。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没有了平时轻松的脚步,平时五分钟就到家的路这天我足足用了十五分钟。到家后妈妈问我成绩,我垂头丧气地说给了妈妈听,我以为妈妈会骂我甚至打我,我就站在原地时刻准备挨打,但妈妈亲切地说:“这次考试没考好不要紧,下次必须得考好啊……,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我答应了妈妈。在暑假内爸爸妈妈培养了我的英语、读书、写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六年级叙事作文:妈妈的手 篇3

春天的时候,妈妈的手变成一双播种的手,一手提着篮子,一手将种子播撒在田野里。

夏天的时候,妈妈的手变成一把扇子,驱赶蚊子和苍蝇,给正在睡觉的我送来了凉爽。

秋天的时候,妈妈的手变成了一双收获的手,将沉甸甸的粮食放入篮子,放入储藏室。

冬天,妈妈的手变成了一双温暖的手,把我搂在怀里,把温暖送给了我。

这是妈妈一年四季的手。

早晨,妈妈的手变成了买菜的手,买回来新鲜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猪肉。

上午的时候,妈妈的手变成了洗衣服的手,把一件件胀胀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中午的时候,妈妈的手变成了一双做菜和烧饭的手,做出的菜人人爱吃,烧出的饭香香喷喷的。

下午的时候,妈妈的手变成了一双织毛衣的手,把一条条线织成了一件件漂亮的毛衣。

晚上的时候,妈妈的手变成了一双洗碗的手,把一只只碗和盘子洗得发光。

这就是妈妈一天的手。

妈妈的手会变,妈妈的手让我感到那无私的爱,是母爱。我喜欢---妈妈的手!

教师的手叙事作文 篇4

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长大,妈妈的手不曾被我牵起,反倒被我任性地甩开,我们之间原本美好的母女之情也变得僵硬了,我不再与妈妈谈心,总之,我们的双手不再紧紧相牵。

今天,妈妈陪我一起去买衣服,我猜想今天可能又会发生怎样的“恶战”,依旧是那条熟悉的街道,拐过弯仍然是那家店铺。刚走进门,我就一眼看中那件模特身上穿的黑色外套。“乖女儿,来试试这件运动衣,好不好看!”我的眼神顺着妈妈的手指望去。天呀,那还算件衣服吗?和刚才的那件简直无法比。“不,妈妈,我不喜欢这件,我喜欢那件黑色的衣服。”我的话刚说完,火药味立马十足。“一个学生讲究这么多干什么?就定这件了”妈妈生气地说。我听了,也火了,大声地对她说:“我是个女生,成天穿着中性服装像个疯子一样!”说完,我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店门。

凉风那么刺骨,雨也下了起来,我坐在曾和妈妈一起玩耍的小区公园秋千上,忍不住放声大哭,想想从前,“春天的早晨,妈妈耐心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花?盛夏的夜晚,妈妈陪着我数星星……。但现在一切的一切都改变了”。

雨下得越来越大,就像我的心情一般。突然我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是妈妈,我脱口而出,妈妈听见后朝我跑来,手中还拿着那件黑色的外套,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这次,我才发现妈妈的手,已经如此粗糙,看着妈妈着急的样子,我的心突然好痛,痛得我的心好象都碎了。此刻,我才发现,这些年来一直欠妈妈一份幸福,这一刻,我明白了要如何爱妈妈。

教师的手叙事作文 篇5

妈妈的手,原来柔软,现在,因为不停的劳作而变得有些粗糙了。有时妈妈的手会有一些小血口,那是洗衣服时弄的。妈妈的手布满老茧,摸上去很硬,但是这些老茧和血口都包含着妈妈对我的爱。

妈妈的手,是温柔的。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总是用她的一只手把我的手紧紧裹住,另一只手轻轻地摸我的头,让我感到温暖,让我心情愉快。妈妈的手,让我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妈妈的手,是会变“魔术”的手。这双手总能在厨房里大显身手,不一会儿就变出一道道菜,发出一阵诱人的香味。这些菜里饱含着妈妈对子女的爱。妈妈的手,让我体会到了幸福。

妈妈的手,是心灵手巧的手。每当我要穿毛衣时,一团团毛线就在妈妈的编织下,在妈妈灵巧的拼凑下,变成一件件暖和而又舒适的毛衣,穿上感到异常的温暖。那是妈妈用心编织的爱,妈妈的手,传递着温暖。

妈妈的手,还是一双让我快乐的手。一次,我们全家要出去玩,妈妈先给我做了一个风筝。只见妈妈左翻右绕,又剪又糊,一个漂亮的风筝便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兴奋地去放飞风筝。妈妈的手,让我体会到了快乐和满足。

通过妈妈的手,我体会到了母爱、幸福和欢乐,这双手,如此平凡,却那样了不起,使我感动在心。

叙事作文和教师评语 篇6

现在的我会在不经意间把糖纸扔进垃圾桶,不会再注意糖纸的花样,每天吃着各式各样的美食,已不会去关注那些生活中的小事,布娃娃早已被别我遗忘到角落里,毛绒熊也因破破烂烂的而被我随手扔进了仓库,小时看过的童话现在想起就是一个个笑话,根本不会有的王子和公主早已搬出了我的心中,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和同学一起挤着去买那廉价的棒棒糖,拿到糖后脸上洋溢的笑容也不会再浮现。

突然有一天,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想起了那几张我最爱的糖纸,可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想联系一下小时候的那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去山上跑一下,回忆一下那时的生活,可每一个人都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借口,回绝了我。

我只好自己走在田野中,看着夕阳中,我模糊的身影,再也没有小时候和朋友一起蹦蹦跳跳踩影子时的欢愉,孤独的我蹲下身,双手环抱着自己,回到那个梦中……

教师节六年级叙事作文 篇7

教师节的前一天,我们去给江老师送礼物,我当时没带,只得很不好意思地从徐皓那里拿了一个。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门口,准备送礼物给江老师。但我们都没有勇气去请江老师,所以我们决定猜拳,结果组长高晓雨输了,她就去请江老师。我们不知下一步会怎么样,甚至躲到了门后。

江老师出来了,面带微笑。我们赶快把礼物送给了她,但是我们没能合影。苏子淳刚要拍照时,手机忽然摔在了地上关了!而这时江老师有急事,先走一步了。我们只得下节课来再合影……

第一节课下课后,我们又来到了六年级一班。江老师出来了,我们又准备合影了。可是,就在这时,他们班两个男生打架了!没办法,江老师领着两个男生去了办公室。唉,又没合成影!

下午放学回家以后,我仔细地思考了一下,我终于领悟了:老师们真的很辛苦,连合个影——半分钟的休息时间都没有!而我们,一天却有长达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最少都半小时!老师中午本可以休息的,却拿来给我们补充知识。要知道,那可是自己的休息时间啊!而且,老师留下我们,也是为了我们好啊!如果不管我们,那么老师早回家休息了。也许,你不懂得老师的爱,但是,在领悟了这一切以后,你一定会感动。

教师与教育叙事 篇8

■山东 侯登强

前 言

教育叙事写作和教育专业阅读如同人的两条腿儿,只有两者相互协调,才会让我们在教育的梦想之路上走得更远。两者最初不一定是并驾齐驱的,但当真正投入到教育情境之中后,两者就会形成必然的联系,并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常态。我是属于以写带读的类型。最初,我只试图用稚嫩的文字记录工作中的一些感受,以此让自己对工作保持一份热情。不久,我发觉一名教师的幸福就在孩子那里,记录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文字开始灵动起来,场景的再现,让人有一种言说的欲望。朴素的记录,童心在闪烁。我渐渐地感到仅有陪伴是不够的,还要有帮助。如何帮助?怎样来帮助?捧着一颗心来面对,却手足无措。教育专业阅读的匮乏,让自己内心有丝丝愧疚和空虚。教育阅读的过程也是提炼和提升的过程,在与名家对话的时候,一些亲历的情境总会自然地跳跃出来,仿佛为了某句经典它已经等待了很久„„

教育叙事的写作让我们保持着对教育的敏感,使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不至于麻木,不至于彷徨。教育阅读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像一剂良药诊疗我们的职业倦怠。你会发现,教育叙事不单单是文字的舞蹈,更是教育观察、教育思考、教育实践的生动体现;教育阅读不单单是善于读书,更是教育责任的担当和脚踏实地的耕耘精神。读写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却很难坚持下来。原因很简单:功利性的坚持不会持久,唯有发自内心的觉醒才可能抵达有梦想的教育生活。有人评价我善于写东西,很能写——诸如此类,虽是褒词,却没有说到我心所想。教育叙事关注当下的教育生活,文字表达的是教育者的心态和思考。有感觉、有责任、有温情的教师才可以发现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教育情境。当诸多人在教育习作面前止步的时候,他们忘记了写作最重要的不是技巧的娴熟,而是心智的完善、心灵的慰藉,越来越体会到:教育叙事的写作本身是一种教育感觉的抒发。沉浸其中,吮吸到教育的芬芳,每天有一种出发的感觉、一种相遇的心态、一种生发出智慧的欲望。

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脚步坚定而匆匆,想象着与孩子们见面后的事情、那些笑脸、那些需要你继续的故事。怀着这份期待,一整天,满满的、暖暖的,教师的幸福不正是在这些平凡而珍贵的日子里吗?教育叙事的写作,要先有教育热情,有教育的细腻和敏感。把记录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用文字生动地描绘出我们的所遇所思。

一个人的教育生活里总有一些关键词,这些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往往是你教育的精神面貌。“温暖、敏感、帮助、透明、澄澈„„”我喜欢这些词,它们藏匿在我的文字里,跳跃在我的心上。被这些词语套牢,何尝不是在坚定某种教育信念,一次次书写,一次次洗涤,我看到自己渐渐明晰的面容。

帮助孩子续写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来,带着不同的人生体验,在学校这样一个新的场所开始自己另一段成长的旅程。我们常常把那些“不同”称为儿童的差异性,遗憾的是,这些差异性往往没被真正重视,让我们错失了诸多育心养人的机会。模式化的教育方式,摒弃了儿童个体的感受,大一统的管理,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需要明晰:故事是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历程,我们的生活也是用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儿童来到学校,故事在延续,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老师、同学、校园、课程„„如何在这个环境中获得安全感,获得成功感,对孩子来说是种考验。

教育是养心的事业,从故事的角度思考: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一定来自心灵,故事中的人是情境中的人,那些感触、感悟、体验,会是一个人成长中的财富。每个人每天都在故事中,正是一个个故事的浸润、磨砺、沉淀,我们的心灵才会得以升华。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主导着周围的环境,主导着自己的情绪体验。

我们的教育故事更多的是自然生成,是生活化的发现,是遇到与成全的结合。预设的活动往往过于注重目的性,而忽略了活动过程中人的体验与感受,很难促成儿童的真实心灵的发展。捕捉教育的契机,拓展故事,有时候,只需要你轻轻一点或者深情地一句话,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育的奥妙就在于教育者发现教育的契机,并创造教育的奇迹。每一件事情,细细打磨,赋予它新的意义,故事会与众不同。需要明了怎样来续写故事,续写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当我们续写的时候,重在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考虑续写对儿童的成长有没有意义。不把续写当做成人玩弄“智慧”的把戏,俯下身子,设身处地,才可以设计出符合儿童需要的新故事。

只有敏感的教育者之心,才可以和孩子一起续写精彩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带着教育价值理念,充溢着教育智慧,既把孩子带入一个新的教育场景,也把老师的职业尊严激发了出来。

关注事件背后的秘密

教育叙事需要关注事件背后的秘密,多角度思考事件本身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契机。在很多的叙事作品中,生活常态化的记录固然可以使教育者之心细腻起来,但一个好老师不仅仅应该是感性的,还需要理性。理性之爱是指教师能够跳出事件本身,审视,思考,判断,为儿童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帮助。

常常遇到很多有爱心的教师纠结在与学生相处的困惑和无助当中,感到孩子总是那么不听话,总是在一些问题行为上反复,教师的苦口婆心不能对孩子产生影响——教育是难的,需要坚持与耐心。我们需要修炼这种教育的心态,等待花开,坚守喜悦。然而,与其在问题面前修炼心智,不如勇敢面对问题的本身,关注事件的秘密,寻找问题的根源,作出积极的改善。这样的过程是理性的,使教师更具有专业素养。

关注事件背后的秘密,就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感受这个视角转移到儿童的行为和感受当中去。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他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此刻,儿童会有怎样的感受„„当你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事件本身就正在发生良好的变化,试着寻找解决问题总比感叹、感慨重要。从问题的表面到问题的背后,这本身就是提升教师教育的品质,更是提升教育叙事的价值。人行为的背后是有诸多原因的,性格、心情、背景、家庭„„当面对一个具体的情境时,人是依据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开展行动的。发现这些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才可能对儿童实施有帮助的教育。

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文忠同学的“虐狗事件”就是其一。文忠同学在上学的河坝上当着众多孩子的面把一只流浪狗踢出老远。但在我们的面前,他痛哭流涕。分析其中的原因,他有男孩的那种展示欲望,更有家庭和学校的某种影响。在谈话中我获知他的父亲经常酗酒,并在酒后殴打他;在班里的同学关系中,有人嘲笑他讽刺他„„这些看不见的原因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如果单纯以“品质恶劣”这样的词语来评价他,是不公平的。每个孩子原本都有善良的种子,只是因为气候、土壤的原因,它很难破土而出罢了。在了解到文忠的这些情况之后,我对他的情绪做了疏导,虽然一次谈话不可能解决问题,可是如果判断失误,对孩子的伤害会更严重。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继续想到,一个教师需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在过去的师范院校中,这两门课程都有,不过,生硬的理论让人有些倦怠。在后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两门课程更是被抛掷脑后了。当教育简化成单纯的教学的时候,教育学和心理学变得很尴尬——这何尝不是教育的尴尬呢?如果要想对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要对儿童的心理有更准确的把握,不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不行的。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诸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今天的儿童与昨天的儿童是不一样的,所要面对的成长困惑也是不同的。关注事件背后的故事,应该成为一个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帮助者,需要有比儿童更高的姿态。不管什么时候,不能忘却自己的教育使命,不能单纯地沉湎于那些喜怒哀乐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综合的:朋友、师长、指导者、帮助者„„若单单为了和孩子在一起高兴和快乐,就有些狭隘了。教育需要促成儿童成长,这是教师的责任。

一个有价值追求的教师,会把若干教育现象都当做思考的对象。亲身遇到的教育故事是需要记录和关注的,而听到的、读到的,都可能成为你教育叙事的内容。也就是说教育叙事不仅可以关注自己的经历,还可以审视别的同事的教育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关注孩子背后的秘密不是窥探个人的隐私,而是基于教育理念下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注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要对孩子敏感的问题进行过多的干预。有些事情,是需要他们自己在成长中慢慢消化的,教师无端地闯入很可能会伤害到儿童。关注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妥帖,交谈、写信„„尽量保持在两个人的氛围中进行。有时候,我也会质疑教师的强制参与,有些事情,本身可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是经过教师的参与会变得复杂。这说明,教师的前期判断出了差错,教育就是要进行有价值的帮助,千万不要成了包办。关注儿童成长背后的秘密,会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新的提升,更会使教育叙事的写作有了更为宽泛和深刻的主题。有教育行动和教育理念的支撑,教育写作才可能水到渠成。

体恤儿童

我一直担心自己会掉进文字写作的漩涡中去,亦如一位朋友提及:教育叙事写作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枷锁。如果单纯地沉浸在文字中孤傲自赏,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以发表为己任的教师是不是另一种极端?那些“才子们”会不会最终成了文字的俘虏?文字不是目的,发表也不是目的,通过书写让自己心灵更完善,让自己内心更强大,让教育生活更有滋味儿,这才是我的期待。

一件事情之所以可以值得长期坚持,一定有其特别的意义。无论在什么时候,教育叙事写作都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是一种抒发和表达,也是一种自省和修行。文字的背后,一定要有强大的力量——信念和行动作支撑。起初,是任务的执行者,埋头苦干默默耕耘。有一天,静下心来,才想到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要保持怎样的姿态„„这些不断的追问是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在这样的追问中,我越来越明晰自己的行走方向,越来越踏实自信,一些闪烁着智慧和人性之美的教育观点慢慢沉淀下来,丰富了我们的内心,坚定了我们的行动。那些看似琐碎平常的记录,确是教育情愫的最好表达。那些带着情感的文字,是不必用行文规范来评价的,情真就好。我曾经写过一篇《陪你好好走这一程》,班里的凯是一个特别需要帮助的孩子。在一次课上,我请他帮助我分发作业本„„文中我这样写道:两个人的相遇,总是这样的奇妙。在我的教室里,凯的出现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感悟,面对这样的孩子有更多的情愫不期而至,他在一次次用那颗澄澈的心映照我的教育责任和良心。这篇文章是我在《中国教师报》专栏上的首篇,“相遇、陪伴、责任、良心”这些词语也正是我进行教育叙事写作的动力。

体恤儿童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对儿童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很久以前,人们喜欢把儿童当做家庭的附属品,与家庭中的器物等同,根本不考虑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事实。至今,依然有成人习惯用“小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那些家长期待孩子能够乖巧、懂事、听话,期待孩子能够完成成人的行为,期待着孩子可以光宗耀祖„„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成人化。不管是电视选秀节目中的儿童还是学校中的学生,还有几分童真?到了该关注儿童感受的时候了!儿童毕竟是儿童,他们有他们的成长规律,有他们的体验感受,不去读懂这些,就不会有得当的帮助。

体恤儿童,读懂儿童,在孩子们的言谈举止中发现教育的契机,随时保持与儿童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接纳我们。我们是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的天使啊,不捧着一颗心来,怎能感动儿童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儿童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家长们成为天使的,他们也在塑造着成人的心灵。我喜欢对自己有这样的承诺:和孩子在一起,站在孩子一边。儿童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是艰难的,有挑战性的,尤其难过的是需要经常面对来自成人的偏见。谁来替孩子们说话?谁可以真正读懂孩子的需求?担起这份责任,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的教育叙事就把这份体恤当做厚重的背景,去行动,去倾听,去记录,从此文字里跳跃着一颗教育者的心。

当你怀着属于你的教育情愫走近孩子的时候,故事会有色彩,文字会灵动起来。

对儿童的善意来自你的生活

教育叙事需要教育者对儿童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而这种情怀与我们自身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不是真空,它来自生活中。家庭中成长的儿女和童年里的自我是两个难以割舍的情结,叙事中总会与之有丝丝缕缕的联系。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对儿童的善意也来自我们的生活本身。

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中年人的事业。此话道出了对一个教师爱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只有拥有了与孩子真心相处的经历,才可能有妥贴的教育行为发生。教育是养心的事业,情感的互动,信任的共通,都在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面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下来,是孩子在改变我们,并真实地发生着。女儿出生时,我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等待着,内心忐忑紧张。同很多家长一样,那个时候根本不在乎男女的问题,只是祈求大人小孩平安。像是捉迷藏了很久,当岳母抱着我的女儿出来让我看的时候,我触碰到了稚嫩的生命,心跳也随之加速,有想哭的感觉。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厚重的期待,我知道自己成为了一个小姑娘的父亲,那一刻我仿佛突然成熟了。晚上,我跑到医院附近的网吧,写下一段文字表达我的心情。在抱着女儿的时候,我发现,生命是如此神奇。她来了,从众多机缘中走进我们的生活,也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读吴非先生的《向前方》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文字:“我喜欢孩子,特别是那些刚刚会说话的小孩子。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捧着他们白白的小手,我的心灵常常会有一种震撼,我的眼眶会莫名其妙地湿润。我畏惧,我担心。我们能把这个孩子教育成一个人吗?这个孩子纯洁的心灵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被什么样的人、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洒上第一滴难以抹去的污垢呢?”深深共鸣,作为一位父亲,我也感觉到了揪心的痛。爱怜和疼惜总是紧紧裹在一起的。很长的时间里,我小心谨慎地当着父亲,生怕自己的言行或者社会中的不良声音影响到女儿的成长。

在孩子的身上,我也体会到了一个教育者基本的态度: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为女儿的出生,我看待所有孩子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这并不虚构,以一个父亲的眼神来面对所有的孩子,我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中。

在《童年二十讲》一书的封面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不要轻蔑小时候感动过的东西。这是一句影响我内心的话。童年作为人精神的开启地,孕育着一生中需要的力量和勇气。不管走多远,我还是需要到童年的世界里去汲取智慧和灵感。想起老咪“以童年的智慧玩转人生”,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童年的心理影像,那些最初的印象如此清晰和深刻,以至于当我们成年甚至变老的时候,依然可以在梦里回到过去。

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不断揣摩孩子的心思,此刻就需要与我们自己童年的经验相映照。别忘记我们都曾经是孩子——不要成为开脱孩子问题的借口,要成为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开始。

勾画出你的教育主题词

你的词语就是你的精神样貌。那些经常出现在文中的词语一定在彰显着一个教师的精神面貌。如果是“温暖、悲悯、同情、陪伴„„”那你是一个有人性光辉的教师,会持续给孩子以情感的关注,把孩子视作一个人来看待。反之,如果是“厌恶、训斥、抵制„„”那你就是一个对待儿童专制的人,过于自我,而忽视儿童的感受。通过一些词汇的表达,我们渐渐积蓄起自己的教育价值观。而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叙事的写作与教育阅读之间还有一种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映照。

读、做、想、写,这样的教育生活共同构筑了一道幸福而完整的教育风景。我们在处理一些教育事件的时候,如果单纯地停留在自己的经验里,是很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很难从更深层次来关注儿童的发展的。基于此,教育阅读是必要的。教育阅读中常常遇到的,打动你心灵的那些句子或者词语往往会成为一段时期里你教育生活的主题词。

在最初接触教育书籍的时候,我侧重于教育理念、教育唤醒类,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刘良华、刘铁芳、张文质„„这些名家的书滋养着我急需苏醒的教育灵魂。在这些人的书中,对教育的那种关切、对教育问题的叩问、对教育本质的追问,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突然间,我感觉到自己距离真正的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过去的生活是如此不堪回首。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之下,我选择了在书籍中前行,在教育实践的路上再出发。那段时期,我写的教育叙事主要以真情关怀为主。抱着对每一个孩子尽量有最大善意这样朴素的想法,我慢慢沉浸在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里。

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和教育阅读的不断拓展,我越来越感觉到唯有爱是不够的,唯有真情也是不够的。教育要想对孩子有更多的裨益,必须采取一些主动的教育投入。从具体的教育行为中让孩子获得良好的人性滋养,这成了我一段时期内的关注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技术类的书籍,《接受我的爱——教师如何跟学生说话》《今天怎样管学生》《轻松搞定问题学生》等,这些以前我曾经有点不屑的书,给我更多技术上的指导。于是,在遇到儿童问题的时候,我的一些方法也变得灵活了。这段时期的教育叙事,除了真情之外,还有了更多的智慧和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不断实践和思考写作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职业的乐趣。我的乐趣就在孩子们那里。

后来,有朋友提醒我要努力朝着儿童教育专家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的观察和写作过程中,多一些专业的解读。于是关于儿童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的书走进了我的视野。保持一种姿态,就会有一分收获,不断地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我感到了儿童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厚重。

在教育叙事的写作过程中,从一个个故事里,我们会渐渐明晰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写故事,其实也是在写我们自己。在写故事的过程中,促成了我们的教育思维,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情感,温暖了我们的教育情怀。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写作与教育阅读、教育实践共同勾画出了我们的教育主题词。

陪伴、帮助、体恤、读懂、编织故事„„教育叙事为我打开了一条通向儿童世界的路,也是一条通向自我职业生命的路。

指向教师的内心

有人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真正的教育唯有在师生互相信任的真诚互动中才可以实现。所以,教育叙事的写作不只是对事情经过的记录和描述,还要在关注儿童行为背后秘密的同时,多关注教师自身的言行和感触。

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某些感受和思考有时是刻骨铭心的。这些带有自我烙印的教育体验,对每个教师都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很长的时间里,我们习惯把目光聚焦到教育教学的流程模式,教师和学生成为流程中的工人和物件,使得教育异化成了功利的工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渐渐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教育信仰?或许有一个隐性的重要的原因。

教育叙事像一扇窗子,可以让我们读到一个教师的内心景观。在润泽儿童心灵的同时,教师的心灵也得以舒展。好的叙事作品,应该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映照。“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我想,教育叙事的过程正是教师谋求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一条途径,读书润泽心灵,写作完善自我。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可以真正实现儿童的成长?哪些言行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与儿童的沟通?哪些言行可以触及儿童的心灵?哪些言行可以安抚孩子激动的情绪„„把你对孩子的爱与责任,具化为看得见的行为,这样的过程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教育叙事的过程,一个很重要的指向是作者的内心感受。一个真实的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当我们面对儿童种种行为的时候,酸甜苦辣都是可以涌现出来的。沟通中的困惑与迷茫、教育的反复与艰难、对职业的认同抑或否定„„都可以在文字中舒展开来。在具体的师生事件当中,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引起你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把这些感受小心地整理下来,成为你教育行走的印记。突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教育叙事当中要特别对待的。比如,当某个孩子在你的面前撒谎,你看着他,心里会有怎样的分析和思考,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带有个人符号的文字,是有价值的。它们不断磨砺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提升教育细节的品味。同时,这些文字,也反映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对儿童的情感。

赋予教育叙事更高尚的意义

教育叙事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写作的范畴。

叙述的过程和教育生活是融在一起的。而这两者之间,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情怀。写作是记录,在这样的书写和实践过程当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教育者和孩子在一起,最动人的是可以在今天的相处中触及到未来的生命。我们为什么要当教师?教师的价值在哪里?孩子会因为我们有怎样的改变„„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做小事情,但依然需要静下来想想这些大问题。这些问题并不空泛,它们直指我们的内心,关系到我们的职业认同。

教育叙事从来都没有与这些教育的大问题脱离,在不断的叩问中,在默默的践行中,叙事本身成为教师精神发展的丰碑。如盖楼一般,信念也是需要一点点堆砌起来的,在做中体悟、沉淀。

每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叙事的一部分,不见得要写下来。叙事的方式绝不仅仅只有文字一种方式。那些没写在纸上的故事,却真实地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

“我们对孩子付出是绝对真诚的,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看得出奉献的成效。我们不断地接受考验,有时候只是因为有人称呼我们为教师,就会要求自己保持信心。可能每个教师都了解下面这个道理:教学的意义不只是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已,教学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这段长长的引述中,教学是我们的人生——这里所诠释的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姿态。

当我们把与孩子相遇当做人生的一部分,当我们在孩子的喜怒哀乐中找到自己的童年,当我们每天都在用心地帮助孩子实现梦想„„一切都会发生美妙的变化,我们可以感觉到教育的神奇,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自身精神的不断丰富。教育叙事需要这样的情怀做背景。

去年暑假,台湾的林士真教授来山东讲学时,我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在有些颠簸的上山路上,林教授和我聊起对儿童的善意与期许。我渐渐明白,一个教育者面对眼前的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心灵的关注,努力触及到他们将来的生命。一个真正的教育者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是脸上露出笑容,心里满怀悲悯,灵魂深处透着人性的高贵。所以,一个信念愈加坚定,那是吴非先生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句子:爱所有的孩子。

教师教育叙事 篇9

我是2000年7月毕业于肇东市师范学校,普师专业,2000年8月我被分配到黑龙江省明水县育林中学工作,我从教至今已有十个春秋,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我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诚实正直、业务精通、严谨治学、改革求实,与时俱进。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中华文明承传的载体,还有人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在享受这些同时我感到施恩的厚重与博大。多年来,我处处用教师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赢得了学生爱戴、家长信赖、学校领导信任和同行的认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深知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十年来,我始终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强政治素养的提高,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爸爸常常对我说,你现在是老师了,就得好好的工作,你只有一门心思的想着学生,想他们的未来,对孩子们负责,那才能对得起老百姓,社会才能认可你,只要你真心的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成绩的,年青人做点事不要紧的。每回听到这些都会更加强了我的责任感,我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每天我早来晚走,积极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好备课、讲课工作,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无涯,学亦无涯”,要想更好的提高业务本领,就要有更多的知识的积淀,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站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从事自己的工作,所以我在经济还比较困难的时候就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几年的勤奋学习我通过了十五个学科的考试,2004年10月拿到了专科毕业证。接着我又继续参加了哈尔 滨师范大学举办的成人自学考试,用了近三年的时间终于修完所有的科目,于2008年拿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苦练教学基本功,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从理论上掌握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不断用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农村初中的教学模式。

我从常规教学上下功夫。在“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得更好。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所以讲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学校的多次赛课中获得好评,其中2005年12月在全县中小学走进新课程改革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的《济南的冬天》被评为优质课一等奖,其中指导了陈淑梅老师的《在山的那边》一课,被评为优秀指导奖。

有一次听外校说组织到县教育局听课,我真想去学习一下,于是赶了一个小时客车才到那里,我看到了一节精彩的多媒体示范课,长了见识,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加上名家的视频朗读,老师的组织,学习的热情,这一切让我大开眼界,我想这才是现代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的激情,我一定要努力做到这样,我从那里就开始学习运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及时整理写成论文。2006年我的论文《浅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被第四届优秀科研论文评审会评为二等奖。

2005年,我为了提升教研水平,适应现代化教育,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我于2004年就借钱购买了电脑,不久我就成为学校唯一掌握了电脑的操作技能的人。我热心无私地帮助本组教师共同进步,我帮助大家制定计划,寻找教 案,制作课件,有老师出课我还要多次的帮助完善,我成为大家最信赖的人,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我经常与大家一起讨论教研,每学期都会在全组或全校开展教学讲座,对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索,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策略》受到学校的好评,有力的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我所指导的语文教师杨鹏军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完全胜任语文学科的循环教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2005年12月他在走进新课程教学技能大赛中出示的《最后一课》一课被评为县级优质课。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我一直在寻求好的办法,记得我班赵传瑞同学,他最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时,痛苦不堪,撕了一张又一张的稿纸就是写不出来,我给他做了很多次辅导也没有效果,我开始上网找相关的文章学习,我一连看了上百篇关于写作的论文和教案,这些资料让我有了新的见解,我知道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作文,那是因为写作没有扎根于生活,为了写作而写作,难怪学生头疼,我用新的方法和理念来辅导赵传瑞同学,我给他讲写作的意义,乐趣,方法,还从他的角度写了几篇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再也不怕作文了,而且所写的文章经常被我用做范文在班里读,现在他的语文成绩是95分,2007年5月他在我校举办的“五·四”青年节比赛活动中,作品被评为一等奖,这可是我们俩个人的惊喜啊。

更大的收获就是我开始了在写作教学中的探索,几年了我已经制作了四十多节的作文教案,从什么是作文,怎么样确定文章的标题,怎样写文章开头,怎样选材,文章的结构等多个方向进行研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收到了可喜的效果。我撰写的论文《浅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成就感,树立学生自信心》、《从课外活动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等相继获奖。我率先带领学年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大胆的利用网络资源,大胆的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组成为全校用多媒体最早、最多、最有效的教研组。2006年5月我被评为县“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忘继续给自己充电,练基本功之外,带领大 家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还带动了其他学科。于是2007年指导的《最后一课》,在课改活动中被评为市级优秀指导奖。2008年在市中小学课改活动中我的《看云识天气》一课被评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009年在县级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中,我评的《谈生命》一课荣获语文学科评课二等奖。同时我设计的《我的叔叔于勒》荣获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对待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用一颗慈爱之心温暖每一个学生。我坚信:有“不好教育”的学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数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我也悟出了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教学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爱”贯穿我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年来,我教过所谓的好班,也教过所谓的差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始终以耐心、细心、爱心对待他们,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班的刘艳龙,樊祥菲,赵传瑞,都曾是不爱学习的差生,在我的一帮一,跟踪教育下,都有了很好的成绩。

我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楷模。我想:作为老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师表形象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在一次上课前,我走进教室,教室里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真像一个菜市场。当时,我没有大声训斥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扫把扫起来。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我想,这就是师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班的张政鑫同学家里有四个姐妹。生活贫困,几次面临辍学,我到他家了解到情况后,给他交了 书费,又帮他免交了学费,还从家里找了几件衣服给他,告诉他要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改善家庭生活,有什么问题我会尽力帮他的。现在他已是班级的班长,品学兼优。

有多少个晨曦我与他们共同沐浴新一天的曙光,多少个夜晚,我和我的学生一起灯下研读,黄天不负苦心人,因我不懈的努力,我所带的班级历年来成绩优异,学风良好。我的工作不仅得到了校领导的赞誉,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2009年被授予县级“模范教师”。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把青春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献给了神圣的教育事业,今后我仍将是奋战在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迈上讲台,捧着一颗心来;走出教室,不带半根草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兢兢业业,辛勤耕耘。

上一篇:总代理授权合同下一篇:2005—2007年教研室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