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故事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动人物故事(精选13篇)

感动人物故事 篇1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感动中国人物故事》。我看了,每天背着妈妈教书的陈斌强;和无偿捐献器官的何玥,之后非常感动,我非常钦佩陈斌强,也非常敬佩何玥。当我看到他们的视频时,眼中的泪水自然的流了出来。

何玥家住在农村,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孩子,当她被确诊为脑瘤时她就有了这种想发,要无偿捐献器官,当时她的父母还不同意,觉得人要是去世了还得在身上动刀子很不好,但在何玥一次次的恳求下,她的父母终于同意了。她的器官救了三条人的性命,其中藏族小伙的父母到何玥家去谢谢,还要了何玥的一张照片要回家去供着。虽然何玥已经去世了,但她依然活在我们心中。

感动人物故事 篇2

她是舞者, 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母亲

在去年的CBDF中国杯郑州站上, 我有机会对杜馨悦进行了采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 瘦弱娇小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但是如果没有接下来跟她的深入交谈, 我可能永远都认为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舞蹈教师, 也永远都不会知道她的肩上承担了多少爱与责任。

她是舞者, 同时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母亲。这里的非同寻常是指单身生活年纪尚轻的她却领养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故事发生在舞蹈课堂里, 杜馨悦是培训班的老师, 琴琴 (化名) 是班里的学生。有一天, 琴琴因为交不起学费对她说:“杜老师, 我能不能向你借点钱, 我分期还你。”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但是杜馨悦很爽快地就答应了。然而时间长了她才知道, 琴琴的父母出车祸身亡, 她成了一个孤儿。强烈的同情心, 使得作为老师的她义无反顾地开始全力资助琴琴的学习和生活, 两人的关系也日渐亲密, 此时年轻单身尚无子女的杜馨悦和十几岁的琴琴, 有如一对姐妹。

在她最艰难的时候, 付出了自己的爱

第一次有收养琴琴的想法是在2012年10月, 那天恰好是杜馨悦的生日, 她正式跟自己的父母提出要收养琴琴。家人看得出她对琴琴真切的关怀与爱护, 理解她这个决定是出于要给琴琴这个年幼遭受生活不幸的孤儿一个温暖的家, 帮助她更加健康的成长。但是父母也很爱她, 对于这样一个决定, 家人为她充满担忧。因为也是在那一年, 杜馨悦刚结束了维持一年的婚姻。考虑到她未来的婚姻生活, 父母希望把琴琴收养到他们的名下, 这样杜馨悦与琴琴就可以姐妹相称。但是这一建议却没有被杜馨悦采纳, 她心里很坚定:养育琴琴是她要承担的责任, 不能转给父母, 给父母增添负担。于是, 她轻松地说:“没事, 如果大家能理解我的话, 这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生日当天, 琴琴就改口叫了杜馨悦妈妈。

2011年结婚, 2012年离婚, 对于杜馨悦来说, 那个时候的她是最艰难的。但是尽管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 杜馨悦还是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这个孩子, 付出了自己的爱心。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未来, 也没有考虑到作为母亲, 自己的肩上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她把自己能给的都给了孩子

琴琴户籍在上海, 9岁的时候过来郑州上学, 爸妈都不在身边, 只有一个保姆一直带着她。与父母异地生活使琴琴得到的母爱和关怀极少。当时还作为老师的杜馨悦也至始至终没有见过她的父母。

收养琴琴以后, 杜馨悦很自然地把琴琴当成是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 上学、生活的一切支出都由她来支付。这让收入并不丰厚的杜馨悦倍感压力, 然而, 对于琴琴她却毫不吝惜。换季的时候, 她往往给自己买的都是较为便宜和一般的衣服, 而给琴琴买的却是专卖店的品牌服装。“她说我给了她天堂般的生活。”

为了维持生活, 杜馨悦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 除了在学校里当老师外, 她还出去做兼职, 为抚养琴琴打两份工, 白天上班, 晚上教成人班, 周末教少儿班。一周7天, 杜馨悦都在上课中度过, 甚至为了节省开支, 她减少了跟朋友聚会的次数。与她一同前来的朋友也不赞同杜馨悦的做法:“她收养琴琴的时候我们都不太赞同, 而且她刚离婚, 我们会担心她走不出感情的低谷。有一次我说了一句很重的话, 人要学会量力而行, 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就不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 我自己有一个3岁的女儿都感觉负担很大, 我还有老公陪着我, 但是你只有你自己, 你这样是负担不起的, 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受不了。”采访中, 杜馨悦与朋友忍不住一同落了泪。

“我在你这里得到的远比在我爸妈那得到的多”

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但是杜馨悦却在教育琴琴上费了很多心思,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 自己在改变。“琴琴搬到我那的时候, 我的好多坏习惯都不敢暴露出来, 很多小动作都不敢做, 觉得可能会给她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想让她长个, 我就喝奶, 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她也喝奶。吃饭的时候我也会引导她不能剩饭、不能挑食。我吃饭的时候不吃姜, 但是她在我就会告诉她吃姜好, 我还会放到嘴里吃, 当时就觉得好痛苦呀!但是只要是对她好的, 我都尽量去做, 哪怕我自己不喜欢。”

到现在, 杜馨悦已经养育了琴琴两年多,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她在照料, 她付出了太多, 甚至琴琴自己都说:“我在你这里得到的远比在我爸妈那得到的多。”

仍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一开始谈论到她父母的时候, 琴琴几乎是回避的。但是杜馨悦却对她说:“我非常感谢他们, 是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 他们想在另一个地方细心地呵护你、照顾你, 才让我有机会养育你, 其实他们比我更伟大, 因为他们生了你。”在外人眼里, 可能大多数都觉得是杜馨悦一直在付出。而她仍然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 觉得自己也在收获。“我觉得她给我的也挺多的, 因为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感动中国”人物揭晓 篇3

@张泉灵(主持人):今年的《感动中国》审片时,蹭着看了一半,动情了。不是煽情式的催泪,柔软而力有千钧。身边的普通人,却是唤起你善和爱共鸣的人。我喜欢今年导演的创新,用隽永的诗词来记录那些好人。“何处春江无月明”用来形容一个纯美得透明的姑娘,多好。

@夏骏(文化工作者):央视《感动中国》中介绍一位河北大姐多年来自己收养残疾儿童,并自费盖起了教室、宿舍,办起家庭学校,前后收养教育了130多名残疾孩子,却只能靠自己在集市卖菜供养这一切,艰难而又悲壮。不禁让人疑问:民政部门、妇联、残联、政府都哪里去了?

@中国之声蒋术:“感动中国”确实感动,但也未免太苦逼。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一个获奖人是快乐、幸福、富足的?仿佛“中国式好人”就应该是苦人、穷人、累人。

听 说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李双江之子案折射什么?李双江之子再犯案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至少我们应认识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个完整的教育方阵,也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三方面。如果对此案仅停留在法律审判、道义谴责和媒体舆论的狂欢时,不仅于事无补还危及未来。

@评论员杨禹(评论员):午后路过天安门。小风一吹雾霾散,心情一好忘性大。过去N天,众媒体铺天盖地做雾霾污染报道,绝大多数精力用来铺陈表象、痛陈原因,各种抱怨都是文艺范儿的,各种思考都是小清新型的,唯认真务实探讨“解决路径在哪、如何持续推动”的报道,凤毛麟角。待哪天雾霾又来,再循环一遍。终究总是雾里看花。

@熊丙奇(学者):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出路,都不是只发展少数名校,这是比尔·盖茨批评美国大学排名系统的原因所在。而在我国,已经存在“不上一本就不算上大学”的观念,985、211院校由于获得国家更多的投资,并享有诸多政策优惠,而拉开了和其他学校的“层次”。大学排名、评价不能再迎合这种功利的需求,而应该更多关注普通学生多的普通院校。

历史人物的感动故事 篇4

首先我们看一下共和是什么,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res publica,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 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在本意上是通过制度组织起来的公共事务领域,而不是一种组织形式或政体。共和主义强调政府的公共性、公平性与中立性,即政府必须为所有人的利益服务(公益),而不能只为少数当权者的利益服务。然而民主的概念不是共和制暗含的。共和制政府形式可以包含有限的民主,那里这些权利仅对有限的人群允许,如在今天的许多独裁或极权国家的情形。这个词意思也足够宽泛到包括许多今天的高级民主制。

这在当时的清王朝是非常先进的,所以孙中山也绝对是一心为公来办这个事情,他的高尚人格和绝对为了中国的精神使他团结了绝大部分人,也使很多革命者打的旗号就是孙中山,最后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武昌起义孙中山和他的兴中会都没有参与,各地起义估计他也参与的很少,因为那是他还在国外打工,但因为人们都打着孙中山的旗号,所以他回来后人们都推选他做大总统。我觉得这点又跟印度的甘地有点像,不过甘地就是装孙子了,非暴力、不抵抗,孙中山是恐怕把事弄小了,每次都提大口号,但人们对他们得信任都是一样的,精神领袖是这样的。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先进事迹故事 篇5

毒、连续10多天都能看到他在小区里为居民忙碌的身影。_常说:“社区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女同志,在关键时刻,无论是作为一名党支部

副书记,还是作为一名男同志,任何时候都必须挺身在前”。在疫情高发、医疗资源紧缺时期,只有一个普通口罩,他仍坚守在辖区重点出入口,并对小区出入人员进行逐个检查体温并做好登记、对来往人员宣传戴口罩勤洗手,耐心劝说不配合的居民做好自我防护。为更好的做好疫情防守工作,晚上加班到11、12点对他来说是习以为常。因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家中身怀六甲的妻子只能独自照顾六岁的女儿所以社区就成了他临时的家,他一住就是20天。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面对疫情,他不畏惧、不怕难、不退缩、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当好疫情防控“带头人”。

★ 疫情表彰大会

★ 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

★ 抗击疫情表彰大会

★ 党员疫情防控先进事迹

★ 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事迹

★ 党员疫情表彰大会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 关于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材料

★ 朱丽华人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刘秀祥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万君励志故事 篇6

李万君:器成天下走

【颁奖词】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人物事迹】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如今,热点资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感动校园的故事 篇7

一、在三尺讲台上展现精彩的自我

王秀红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老师, 她于1977年1月来到高井中学任教至今。当被问到教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最大回报是什么, 王老师说:“看着一张张笑脸, 听着琅琅的读书声, 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如果能赢得学生的肯定评价, 那就是我平凡生活中的快乐点缀。”现在王老师临近退休, 但热情不减当年, 和她一样的老师还有不少。他们一生也许都不会有机会名扬四方, 但一直无怨无悔地付出着,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不平凡的人生。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环背后, 教师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感悟和反思, 不断充实自我, 才能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尹红芳, 一名普通的心理教师, 她热爱自己的工作, 因为在工作中她深深感悟到自己的重要与价值。每当学生向她袒露内心世界, 让她有机会分享孩子们的成功和喜悦、分担孩子们的痛苦与忧愁时, 每当看到孩子们低着头走进咨询室又兴高采烈、一身轻松地离开时, 她都会有一种深深的幸福感!还有一位普通的老教师武志兰, 她所悟出的道理或许能让很多人内心有所触动:“一份工作只有在你真正了解并能胜任的前提下, 才谈得上兴趣。但每一项工作在开始时, 都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去战胜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真正了解它有哪些方面真正吸引你, 每个人做工作都会遇到问题, 如果不为解决问题全力以赴, 兴趣就就永远只停留在你的想象中。教育工作也是一样, 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感悟到它的真谛。”

当你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工作时, 教育对你来说就不仅是一份职业, 也是一份事业。杨慧云校长就是其中的一位, 32年的教育生涯, 她曾经辉煌过, 也曾经迷茫过, 但从未懈怠过。她常说, 选择了教育职业, 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 选择了几许奉献。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 她常常放弃常人眼里的权力、荣誉乃至利益, 却从不放弃学校发展乃至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学校氛围感染下, 一批新招进的年轻教师也在迅速成长, 范晶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对于学计算机的范晶来说, 还有比教师职业报酬更高的工作可以选择, 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征服了她, 使她甘心奉献于这片天地之中。她说, 她喜欢一双双渴求的明眸, 这种目光的追逐让她感到了自己的重要。

二、在目光的交流中传递爱的教育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教师是“孩子王”, 一进校门就开始和孩子们打交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一上讲台就要用知识去发展孩子的智慧;教师还是“家长代言人”, 只要学生在校园, 精神上就得绷着那根弦, 时刻考虑孩子的安全、情绪和健康, 甚至到放学出门时, 还不忘提醒他们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的一本名为《爱的教育》的书, 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 它让我们看到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 学生更需要不是圣人的老师。在讲授《祖逖》这一课时, 张春华老师按照惯例导入新课后自己泛读了一遍课文。这时, 有学生指出:老师念的是逖dí, 但自己查字典是却是tì。张老师立刻从同学那借了一本字典, 一查果然读tì。于是张老师走上讲台诚恳地向同学们道歉, 并表扬那位指出了其错误的同学, 表扬他的勇气和认真。张老师的坦诚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张老师抓住时机教育大家说:“我今天之所以犯下这个低级错误, 主要因为是‘想当然’……结果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希望同学能从我身上吸取教训, 对待知识万不可想当然。一定要有根有据, 一丝不苟。以后我一定避免这类错误, 请大家监督。”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老师诚恳的态度、中肯的话语不仅使错误得到了及时的修正, 更重要的是鼓励了学生质疑权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学生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甘为人梯的老师。

其次, 教师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邹海波老师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 当发展第二批团员的时候, 当好多同学因为听到自己的名字而欢心雀跃的时候, 他却低下了头。下课后, 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 小心翼翼地、哽咽着问是否还有入团的机会。原来孩子的爷爷病重住院了, 他想送爷爷一枚团徽。孩子说完时已泣不成声, 这深深地打动了邹老师。从此以后, 邹老师开始关注这位可爱的但又有些顽皮、不喜欢学习但又偏偏爱上生物课的孩子。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 邹老师不仅询问了孩子爷爷的病情, 还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学习的必要性和方法, 并和孩子钩小手指, 约定好好学习后就让他加入团员。他笑了, 笑得如窗外明媚的阳光。他在一篇名为《信任》的日记中写道:“我是一名差生, 大多数任课老师对我都是放弃的。就在您觉察到这一切之后, 不断地鼓励我……教给我学习方法, 还和我拉钩。老师, 感谢您对我所做的一切, 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我一定会记住这个约定并为它奋斗, 希望在一年后我会有所转变。不, 不只是一年!我会用永远超越昨天的自己, 在想放弃的时候, 想起那个下午, 想起那个约定, 想起您对我的信任, 去努力做好。因为我不想辜负您对我的信任!”对后进生来说, 他们比优秀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与帮助, 只要教师用一颗真挚的心去接近他、帮助他和欣赏他, 就一定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一定能看到门后面那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

再次, 教师要让微笑走进课堂。季鹏是一位年轻的生物老师, 他的微笑总是挂在脸上, 他带着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在校园的草地里认识生命, 理解生命。他告诉学生, 再微小的生命, 也不甘活于股掌之间, 更不能让他们牺牲在放大镜之下。学生们或许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蝗虫、蚱蜢这样的害虫也不能扼杀, 但已经学会阻止别人把脚踩向小生命。他告诉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好的学习方法, 在他的班上连考试最差的学生也不会害怕上生物课。啊, 原来微笑不仅是一种心态, 更是一种能力和力量。孩子们从老师的微笑那里所获得的学习乐趣, 绝不仅仅是一张优秀的成绩单所能够代替的。

三、在蹉跎的岁月中留住永恒的真情

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就可以在愉悦氛围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 在蹉跎的岁月中多一份相互关怀的真情, 一份共同成长的记忆。

教师每天除了和学生打交道之外, 就是和同事在一起, 他们会经常集体备课、相互观课、共同参加教研活动, 等等, 工作中相互关心和帮助的良好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对教师冯淑霞来说, 她永远忘不了2000年的秋天, 他们一家终于团聚在了北京, 但同时也让她尝尽了二次就业的艰辛。就在她想要重新回到教育岗位的希望就要破灭的时候, 是高井中学接受了她, 让他回到了熟悉而又钟爱的教育战线。但对冯淑霞这样一个来自落后山区的乡村教师来说, 要适应北京的教育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到学校的第一个学期, 朴实、热情的同事们在各方面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为了让她尽快熟悉这里的教学环境, 她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们主动向她介绍班里学生的情况, 同组的老师更是热情地帮她熟悉教材, 提供教学资料, 向她传授教学方法。当时北京的学校已经开始普及电脑, 要实行“班班通”工程, 而她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有碰过电脑!对于冯淑霞来说, 学习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 她必须一一向人请教。凡是请教到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在同事们的帮助下, 经过一个学期的苦练, 她终于取得了“计算机实用技术A级证书”。冯淑霞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相互关心和帮助的教师集体, 才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集体, 也才能有利于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同事间不仅能了解到工作上的困难和需求, 就连生病等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记得那年, 身体一向健康的王秀红突患胆结石症住进了医院, 手术后从朦胧中醒来, 当她睁开双眼时, 家人、校领导和同事们都守在她的床前……

感动班级的“十大”人物 篇8

坚强的“男子汉”——方铭。那天晚上,你不小心从篮球比赛的三米多高的看台上,仰面摔倒下来,右臂骨折。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一个星期之后,你就带着受伤的手臂回到了课堂。更使大家折服的是,你坚持用左手练习写字,没有耽误一次作业,而且每次都能得到一个大大的“优”。即使是课堂测试,你也婉转地拒绝了老师特殊的照顾,和同学们一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完所有的题目。看着你那吃力的样子,大家的心里只有两个字——佩服。

[颁奖词]:痛苦、挫折不是逃避生活和学习的理由,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使困难低头。

乖巧的“玲珑女”——张欢。学校举行“经典诗文”比赛的那天,你不仅一口气背完了第一册的全部内容,而且还背诵到了第二册,令所有的评委老师感到惊叹。然而,有谁知道,这成功和喜悦的背后,你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你每天放学回家,一写完作业,就会帮妈妈做家务。你知道妈妈身体不好,所以,你时常早起给爸爸妈妈准备早点,个头矮小的你还要在灶台下放上一个小板凳。

[颁奖词]:正如你的名字一样,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一张洋溢着欢快的笑脸。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人生永远是春天。

憨厚的“老黄牛”——许丰。几个学期以来,这是我们班第一次夺得“卫生流动红旗”。当教室里挂起锦旗的那一刻,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你的身上,所有的人都向你竖起了大拇指,而你却羞涩地低着头。你是在方铭受伤后,顶替了劳动委员这一“苦差”,然而从那一天起,每天你总是捡完教室和卫生区的最后一张纸片才离开校园。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决心要把这面红旗继续挂在我们的班级。

[颁奖词]:忠于职守,一丝不苟,胸前的红领巾见证了你的一言一行。

善良的“赵大姐”——赵梦秋。那天天气很冷,还刮着大风。大街上行人匆匆。一个拄着拐杖,手提一大篮子蔬菜的老奶奶步履蹒跚行走在街道上,你急忙赶上前去,一把接过菜篮子,搀扶着老人,送她走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事后,同学们问你,你却只是淡淡的一笑: “没什么,举手之劳而已。”

[颁奖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年龄虽小,却懂得尊敬老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为他人付出那一点点爱,世界就会变得丰满、和谐。

快乐的“狗仔队”——吴洪、仇婷婷、周洁。在离学校不远处的那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生活着三只活泼、可爱的“流浪狗”,而给它们搭建起这个温暖的“家”的人,正是被大家戏谑地称之为“狗仔队”的你们。你们不但每天都要从家里带来食物给它们吃,还“煽动”其他同学也“捐献”可口的美食。有时,你们还在垃圾堆里“淘宝”,一切只为了这三只被遗弃的“孤儿”。

[颁奖词]:如果动物们也会做梦的话,那曾经给过它们关爱的人,一定就是它们的梦中人。

美丽的“太阳花”——陈蓉。一个生活在农家小院,衣着朴素、不善言辞的小女孩。在学校开展的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你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一百元。在班级组织的募捐活动中,你又捐出了自己平时积攒的五十六元钱。你说: “五十六代表五十六个民族。我希望五十六个民族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希望灾区的同学能够战胜困难,共渡难关。”

[颁奖词]:也许这样的行动称不上“壮举”,但它同样能使人的心灵感到震颤。

仁义的“飞毛腿”——何晶玉。已连续在学校运动会上蝉联三届800米跑第一名的你,在今年的运动会上,虽然没能获得好名次,但大家仍为你感到骄傲。当时,和你在同一跑道上的二班的钟晨曦不小心摔倒了,是你把她搀扶了起来,并一起跑过了终点。那一幕,使我们至今难忘。在今年铜陵市举行的迎春长跑比赛中,你在几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九名,为班级、学校争得了荣誉。

[颁奖词]: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的选择,只有真诚、无私的人才会做出正确的抉择。暂时的放弃,可能会赢得更多的收获。

细心的“花木兰”——潘宁晶。这几天,教室窗台上的那几盆吊兰格外显眼,它似乎要将无尽的翠色在教室里流淌、蔓延。它一定还记得,当班上那个最调皮的男生不小心弄掉一片绿叶时,是你把他狠狠地数落了一番:“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呀!我拽你一根头发,看你疼不疼!”它也一定还记得,当它“渴”了的时候,是你“喂”给它水喝,是你用干净的手帕,轻柔地拭去它每一条枝蔓上的灰尘。你不爱打扮自己,却懂得去装扮它呀!

[颁奖词]:似一缕阳光,似一泓清泉,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带给你一次惊奇和欢喜。

幽默的“开心果”——程磊。“不要整天摆着个苦瓜脸,笑起来更好看。”“别哭了,再哭以后就没人要你了。”“我代表吴凡向你道歉。如果你再不笑,我就站在桌子上给你鞠躬。”……女生笑了,男生也笑了,同学们都笑了。这笑声时常在教室里飘荡,直到钻进每个人的心房。

[颁奖词]: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有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只要记住了,就会很难忘。

纯朴的“山菊花”——肖婷。在那长满松树、开满野菊花的山后面,就是你的家。每天上学、放学,你都要步行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风里来,雨里去,你却一天都没有迟到。春天,你会采来一束束鲜艳的杜鹃花,插在老师的讲台上;秋天,老师的讲台上,又会摆上一束束芳香的山菊花。可每次评选荣誉奖项,大家推举你的时候,你总会说: “等下一次吧。”

[颁奖词]:默默地开放,在静静的山冈。撒一路芬芳,只有那深深浅浅的脚印与你四季相伴。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能使自己崇高。”孩子们,让我们手挽着手,心连着心,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市新桥小学)

感动人物故事 篇9

姜迪波

老师们,请允许我耽搁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用我笨拙的文字“记录一段佳话、传递一份友情、重温一次感动、分享一个快乐”

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人,他年近六旬,却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性格爽朗,常常是人未到,声音先到。走起路来一阵风,干起事来干净利落,一丝不苟。生活中,他是我们的开心果,大家乐于与他玩笑嬉戏,有他的地方总是充满了快活的笑声;工作中,他是我们的好帮手,哪儿需要他,哪儿就有他的身影。

每天一大早,他就踩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飞奔学校,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或往返于学校与教委之间,取文件送材料;或奔波于楼上楼下,书写每周的工作要点,送发教委文件,整理档案资料,记录会议内容,帮帮这个写写标语,帮帮那个办办板报;或忙碌于校长室、办公室、教导处、安保处、德育处,时不时地问问这个,催催那个:“哎,你的什么什么弄好没有?”“你的什么什么要抓紧哟!”老师们见到他的热忱、认真劲儿总是与他握握手,露出会心的微笑。偶尔还故意与他斗一斗:“要得,要得”“哎呀,晓得、晓得。”

他就是我们学校的档案管理员张升友老师,身兼数职的好大哥,人见人爱的“张哥儿”,幽默风趣的“张主席”。

感动人物故事 篇10

自古人们追求的无非就是名利,名利的诱惑是巨大的,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学会淡泊名利。淡漠名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不提那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变态心理,单单一个“青史留名”就让无数风云人物为之向往。人生百年,功名利禄难以绕开。有些人把功成名就当成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出人头地无所不用其极;有些人则看中功名、权利所带来的利益,幻想着福泽绵长、后辈兴旺。只有共产党人,才能把“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的共产主义当成毕生的追求,“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俗话说“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一些人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漫天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组织埋没了他的功劳,甚至把取得的一点成绩当成向组织伸手的资本,要权、要名、要利。唯有真正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英雄,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功名所束缚,才能将荣誉看得如此云淡风轻。在张富清老英雄这些人民功臣的眼中,共产党员的初心、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比任何的名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让人“感动”的历史人物 篇11

刘备感动的人实在太多了。刘备为救陶谦的徐州,问公孙瓒借赵云,事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为别”。此时的赵云,得不到公孙瓒的重用,只是一岌岌无名的部将;而刘备,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已闻达于诸侯。这一“执手挥泪”,赵云从此死心塌地,致死方休。隆中请诸葛出山,诸葛三分天下大计一出,刘备知道终于找到了自己最缺的人才:战略家。于是乎,刘备恳请孔明出山为助,孔明待价而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睿智如孔明,终究挡不住这一哭,明知不得其时,也慨而弃耕,为蜀劳累一生。

刘备忙碌半生,纵有关张赵万夫不当之勇,苦无智将相佐,还是落得个无立锥之地的下场。偶得化名单福的徐庶,稍用一计,即大败曹仁,得了樊城,刘备自然奉徐庶为上宾。可惜好景不长,曹操用程昱计召徐庶回许都。玄德请徐庶饮酒,庶曰:“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庶亦涕泣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刘备三哭,从此断送了徐庶的政治生命,“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以致后来赤壁大战,唯徐庶识破了周瑜、诸葛亮、庞统的计谋,却只求自己远遁,任凭曹军被一把火烧得灰飞烟灭。

刘备统七十万大军败于陆逊之手,无颜回成都,在白帝城临终托孤一段极有深意:刘备以手抚诸葛孔明之背,共同回忆起往事,泪流满面;然后说儿子刘禅不才,你诸葛亮才情胜过曹丕十倍,不如你来做君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同处三国时期,刘备的老对头曹操感动人的功夫也不逊色。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战刚刚结束,曹操的军队在清理战利品时,发现了一大捆信件。一个官员抱着这些信件匆匆来向曹操汇报:“丞相,袁绍仓惶逃跑的时候,扔下了不少东西。其中有一批信件,是京城和我们军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接过来看了看,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自己的敌人袁绍的,有的还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曹操手下的亲信十分生气,向曹操建议说:“这还了得!应该把他们抓起来治罪。”曹操微微一笑,说:“去把这些信统统烧掉。”众人一听,都愣了。有人轻声地問:“那就不查了?” “不查了。你们想想,当时袁绍的兵力比我们强那么多,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于是,根据曹操的命令,那些信全部被烧光了。过去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放了心,而且暗自惭愧,决心今后更加忠心于曹操而不怀二心。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没有刘备那么擅哭,但其感动人的手段也非等闲可比。李世勣(又叫徐懋功),是个跟唐太宗一起打天下的大功臣。有一年,他得了暴疾,御医没查出什么病症来,后来,有个中医,一番望闻问切,找出病因来了。医生说,这病不是什么病,只是有点怪,“方云须灰可疗”,开出的方子是必须用胡须烧成灰,“和汤服下”。唐太宗听了,正好胡子好久没修了,就从这个赤脚医生药箱里寻出一把剪刀来,嚓嚓嚓,剪下几根胡须,“上剪须为之和药”。这下不得了,把人感动死啦,这个李世勣病都没好,一直病恹恹地躺在床上,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要下床都得三五个丫鬟扶持,这时候他一个鲤鱼打挺,翻身下床,匍匐地上,一个劲地磕头,磕头声声震屋瓦,“世勣顿首出血泣谢!”连连表态:陛下盛恩,为臣万死不辞!李世勣替老李家打江山,流汗又流血,好像没见唐太宗跪下来,把头磕得砰砰响吧?而唐太宗用一根胡须,就让李世勣感动得涕泪横流。

风流天子乾隆皇帝也是此中高手。有一次,乾隆正在用膳,太监闯进来报喜,说金川用兵终于胜利了(金川大致是现在的大渡河地区,乾隆两次在此地用兵,耗费银两近一个亿),乾隆高兴啊,那眼泪掉下几颗来,有一颗眼泪掉到鱼羹里了。乾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叫太监把这碗含有稀薄“龙液”的鱼羹汤,送给带兵首将文成,且叫太监细叙鱼羹端详,“上即命脉封鱼羹以赐文成,并申明其故”。这下,可把这个文成感动得哭了,哭得不成样子:“臣敢不竭死以报圣上之眷也?”鱼羹里含了点领导的眼泪,就宣誓说愿以死报答,乾隆的四毫眼泪可拨人千钧生命!

这样的历史人物真是太多了,恐怕三天三夜也写不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千方百计让人感动,目的很简单,无非是让人们肝脑涂地死命为其效忠而已啊。

(据《羊城晚报》张勇/文)

感动人物故事 篇12

一、理论基础

叙事聚焦即通常所谓的叙事视角。所谓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叙述故事的角度,直接从叙述主体的立场出发,对叙述对象投射出经验的眼光。(1)叙事聚焦一般分为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和外聚焦叙事。零聚焦又被称为“全知视角”或“上帝视角”,叙事聚焦者对叙事客体无所不知,既知悉故事及其场景的外在表象,又能洞察行为者的感情起伏、心理变迁,叙事聚焦者可以任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多重叙事手段的灵活调度,叙事者大于故事中的行为者。内聚焦又称“限知视角”,通常以叙事客体中的一位或者多位行为者作为聚焦主体,聚焦者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见证者,聚焦者只能以自身作为视线起点,对故事进程的认知不能超出自身局限。叙事文本中,限知视角的焦点具有不稳定性,根据聚焦者的焦点转换情况,限知视角又分为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外聚焦又叫“纯客观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要求聚焦者像一台摄像机一样客观记录故事中的事件、行为、环境,是一种零度参与的叙事。

二、文本分析

(一)零聚焦叙事

零聚焦叙事因其对叙述客体全方位、全景式的呈现而被经常使用于宏大主题的叙事。《南方人物周刊》的作品通常不直接讲述主旋律,而是通过使用叙事策略隐晦地传递作者的价值理念,因此,在《南方人物周刊》中很少有整篇文章都使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的文本,但在个别叙事段落中,全知视角作为叙事技巧对全文主题的表达发挥作用。如下为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32期题目为《微信时期的爱情》的叙事片段。

(1)女人们对此颇多抱怨。她们发明了“暖男”这个概念,用于谴责男人。(2)暖男们耐心、温柔、陪购物……毫无怨言而且乐在其中并有能力提供专业意见。(3)他们体贴到每月都有那么几天,故意换上令人窒息的窄领口衬衫陪女主一起痛经……(4)他们付出拥抱和陪伴,却并不索取性为回报……

上述片段中,文本的隐含作者为聚焦者。句子的聚焦对象为“女人们”,采用第三人称复数“她们”概括性地描述了女人作为群体对“男性”的态度,概述手法的使用让叙事者有了洞悉所有女人心理状态的“超能力”,并深谙女性群像的深层心理动机。句子(2)中,叙事者把焦点转移到了男人身上,同样使用复数指代词说明故事中的男性行为是多数个体的共性特征,聚焦者同时获悉多点位信息。句子(3)和(4)中,聚焦者将视角落在男人的日常行为上,叙事者略去了不同行动单元各自的时间标记,概括出一种密集的行动序列,简短的文本中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微信时期的爱情”以电影Her的故事为叙事明线映射当下现实生活状态,作者意在讲述一种普遍的时代特征,因此,全知视角的使用使故事立体地呈现出来,复数人称说明了女性心理状态的普遍性以及作者对当前社会主流两性关系认知的价值赋予。对“暖男”心理状态的描写紧扣现实,既与读者形成强烈共鸣,增强了文本接受效果;又与前文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说服功能,升华了全文主题。对“暖男”系列行为在时间上的强力压缩增加了事件密度,增强了叙事冲击力,而作者在时间维度上的叙事压缩与下文在行为者心理面向的深度挖掘构成故事张力,形成叙事文本的生动性。

零聚焦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客观真实是新闻写作的首要标准,全知视角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姿态造成读者接受新闻时对其客观性的疑虑,大量使用全知视角将造成新闻价值的减损。

(二)内聚焦叙事

内聚焦是《南方人物周刊》经常使用的叙事手段。内聚焦着重展示新闻当事人的所闻所想,隐含作者让渡讲述故事的权利,故事相关的行为者履行交代事件、场景、行为者及相关元素的职能,隐含作者通过隐蔽的方式建构文本意义,从而实现事实告知或者价值导向的意图。

1. 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

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是内聚焦叙事的一种,即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聚焦者身份不发生变化,受述者对故事的认知来自于固定人物之口。在《南方人物周刊》的深度写作中,有一种“问答”式的写作文体,这种文体从形式上规定了隐含作者绝缘于叙事者自身的叙事调度,隐含作者毫不作为地将叙事者元话语复制到受述者面前是这种问答体写作的原始规定。《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38期中题为《叶世荣80岁都有人跟我提Beyond》的文本中就采用了这种叙事安排。

人物周刊:刚认识他的时候是怎样的?

叶世荣:刚刚念完书。我念书的时候已经做乐队了……有天,老板真的说有个贝斯手可以介绍给我。……我和家驹一见如故……他跟我的吉他手不断研究吉他有什么玩法、怎么tune音、怎么调声音、什么牌子好、他喜欢听什么样的吉他音乐。

《叶世荣80岁都有人跟我提Beyond》是一篇以叶世荣这一人物为核心的非虚构作品,叶世荣是故事的行为者也是聚焦者。叶世荣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隐含作者只发挥了管理文本结构的作用,并没有过多干预叙事。上述片段中,黄家驹的故事是叶世荣的聚焦对象,读者通过叶世荣的独立视角了解黄家驹其人其事。固定式人物视角常常取在事实印证中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角色为聚焦者,但有时候会因为一家之言使文本过于偏颇,有失平衡和公允。

2. 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

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是指故事不同阶段的叙事由不同的当事人来完成,所有当事人叙述的故事整合起来构成完整故事。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是新闻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叙事技巧,下列文本片段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8期题目为《生之殇一个家庭、两代女人的生育故事》的叙事作品。

(1)“也不知道是打针没打中么,到那天早上5点多钟、还没天亮的时候,就生下来了。”严晓庆描述。

(2)“如果不要,通常就扔厕所或者外头臭水沟了。”王琼的伯母说。

(3)根据王琼的二姑姑和姑父回忆,当时王建华用一件旧棉袄给周金裹上……,把她扔在了一个叫“胡口坊”的地方……

句子(1)(2)(3)分别由严晓庆、王琼的伯母、王琼的二姑姑和姑父讲述故事的不同片段,所有的片段组合起来形成“弃婴”的完整过程,因此,该叙事文本属于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有利于不同故事信息互相补充,从形式上避免了单一信息源可能造成的新闻失实,使事实的传达更加真实有效。

3. 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

与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不同,多重式人物视角是指多重人物分别审视同一聚集对象,即所有聚焦者看到的是相同客体。这种叙事方式在有争议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34期刊发了一篇题为《何伟回到中国,三个词语嗡嗡作响》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写到不同读者对何伟的评价,摘选如下:

(1)柴静:“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睹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

(2)有人吐槽:“国内现在变化太快了,实际他写的生活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3)一位明显是女性的读者羡慕他的婚姻——他和夫人张彤禾是“最好的婚姻状态”。

(4)还有人惊呼,“他吃老鼠了!!!”这是何伟的新书《奇石》中一篇短文里的情节,也是他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句子(1)(2)(3)(4)分别出自不同的人物口中,在文中,柴静、吐槽者、女性读者和惊呼的人面向的对象都是何伟以及他的书,不同的人对同一客体做出了不同的口头反应,产生了不同的叙述内容,甚至发表了不同的评价,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这种叙事方法就是典型的多重式人物限知视角。多重式人物限制视角通常只交代问题,不下定论,隐含作者的叙述意图具有不确定性,文本意义开放式存在。在以有争议的人物、事件、现象或潮流为叙述对象的文本中,多重式人物限制视角往往能够将问题充分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同时,同一故事出自不同人之口可以产生证实或证伪的效果,让故事更加清晰明朗。

(三)外聚焦叙事

外聚焦叙事原则上追求纯客观叙事。从传统新闻写作的价值取向来说,外聚焦叙事与新闻的客观性追求正好相恰。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外聚焦叙事是最被推崇的叙事方式,也是使用最多的叙事方式。《南方人物周刊》的文本写作尽管探索了非虚构写作的各种可能性,强调文学写作、细节写作、意象写作以及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但仍然不能超脱新闻的价值标准。以下文本片段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9期,题目为《南阳撞车案背后的集资乱象》。

当天中午,一辆白色比亚迪越野车突然冲倒了十多名中午放学的孩子(一名学生当场死亡),还继续疯狂向前行驶,直到在滨河路白河大桥北头东路被警方截停。

句子中的聚焦者如同记者手中的摄像机,基本实现了对新闻事实完整、翔实的记录。叙事者没有对故事时间进行任何扭曲、折叠、重复的操作;对直观行为者的行为及其后果采用跟踪聚焦的叙事方式,甚至没有通过经验判断解释物化行为者(比亚迪)背后的实际操作者(比亚迪车主);“冲到”“继续向前”“被警方截停”等一系列动词形象还原了事件发生的始末,宛如读者亲自目看见“比亚迪疯狂撞人”的过程。“现场直击”的叙事效果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增强了事实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面对现场感强烈或场景价值高的新闻事实时,任何概述、评价、抒情等叙事方式造成的事实转述误差都是影响受众接受新闻的巨大障碍,而外聚焦逼近纯粹客观的叙事取向恰恰克服了上述障碍,形成强有力的代入感,提升“原形复现”的低失真传播效能,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三、结语

长久以来,新闻文本的研究一直处于经验研究层面,缺乏理论色彩,也难以发现揭示本质的规律性特征。新闻叙事学的建立为新闻文本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道路,随着新闻叙事研究的深入,新闻实践必将更加有章可循。

注释

感动人物故事 篇13

3月31日下午 ,四川凉山木里县森林火灾扑救时,

30名灭火队员不幸牺牲。

除了3名是当地群众外,其中27人是来自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的兄弟。

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

当时,消防官兵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

在扑火行动中,风力风向突变,引发林火爆燃。

巨大的火球瞬间吞噬了正在灭火的队员。

这是自“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之后,中国消防官兵牺牲最多的一次火灾事故。

1

山火究竟多可怕?

森林大火不比城市火灾,森林里到处都是可燃物,瞬间就能烧毁一棵树。

山风又不可控,火点在几秒之内就能连成火线,

有数据显示,在局部地区某些山谷,瞬间风速能超100公里!

“爆炸式”的山火,甚至1秒钟可以烧掉一个足球场!

这次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扑救难度极大:山高、林密,沟深。

山高:火场平均海拔4000米,海拔高,风大且方向不定,火势难控制。

林密:都是茫茫原始森林,燃烧物众多。

沟深:多个火点位于悬崖峭壁上,地形复杂、坡陡谷深。

↑俯瞰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火场火点(4月1日摄)。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交通不便,火场在雅砻江边上,从木里县抵达火场车程大约需要6到7个小时。

部分路段甚至不通公路,以至于很多路程都需要步行前进。

行进中的消防官兵

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只能步行到达火场进行扑救。

而且,近4000米的高原海拔,爬山已属不易,更何况还容易使人出现高反症。

2

致使30人牺牲的

“林火爆燃”是什么?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教研室主任白夜说,林火爆燃通常指爆炸性燃烧,和森林灭火平时说的“轰燃”相近,往往发生突然,会瞬间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温度极高。

凉山森林火灾林火爆燃形成的蘑菇云

形成的原因,一种是林内可燃物堆积时间长、发生腐烂,产生以沼气为主的可燃气体,突然遇火再加上细小可燃物作用,产生轰燃。

另一种原因是,林火烧到狭窄的山脊、单口山谷、陡坡、鞍部、草塘沟、山岩凸起等特殊地形,使可燃物同时预热,共同燃烧,瞬时形成巨大火球和蘑菇云。

比如狭窄山脊线,受热辐射和热对流影响,温度极高;而且又容易形成飘忽不动的气流,山火方向难以预测。

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特别是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后,林区林下的可燃物积累加快,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滇北、川西这些大面积的原始林区,可燃物载量已经达近峰值。

3

森林草原火灾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春防期间,历来是中国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时段。

自1987年以来,全国共发生71起特大森林火灾,60%集中在这一时段。

火灾发生原因之一,是人为因素的野外火源难以管控。

例如,传统民俗用火、祭祀用火、春耕生产用火交织,进山踏青旅游、采摘山货、驴友穿越等活动频繁。

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系由上坟烧纸、吸烟、烧秸秆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等人为原因引发。

第二个引发森林火灾原因,是不利的气象条件、物候条件、基础条件。

例如,在气象因素方面,包括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局地高温、干旱、干雷暴等极端天气可能增加等;而在物候条件方面,则包括了中国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林区牧区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多,一些地方远超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临界值等。

上一篇:证券信息电子化披露论文下一篇:辅警招聘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