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员电教优势服务干部培训工作(共11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协助搞好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是党员电化教育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县在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和充实了组织有力、设备齐全、教材丰富、管理完善的优势,认真组织基层干部收看党员电化教育片,为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做法是:
1、统一思想,健全组织,加强对电教培训工作的领导。为充分发挥电化教育优势,提高对干部培训工作的服务水平,县委在研究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规定把播看党员电教片延伸到干部培训工作中去,研究通过了《中共武邑县委关于发挥党员电教优势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对不同级别的干部培训班采用收看电教片的课时比例做出明确规定。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宣传部、纪检会、党校、科协、广播电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党员电化教育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相关电教工作由组织部电化教育中心具体承担。为强化对电教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由组织部主管副部长兼任电教中心主任。电教中心具体负责干部培训中电教片播放课程的设计、规划和筹选片目等项任务,并对不同班次的电化教学做好具体部署和协调。明确规定电化教学不达标的培训班不能按时结业,电化教育课时不足的学员必须进行补课。同时,对乡镇(县直)、村二级电教网络机构实行电教培训工作目标管理,以硬件建设和播放收看为主要内容,建立了“达标、升级、创优”评比表彰制度。
2、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电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电教工作能力。为满足服务干部培训工作需要,今年以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了电教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县委组织部电教室在原有摄像、编辑、录放设备的基础上,通过申请,省、市委组织部无偿赠予摄像机3台,录像机17台,监视器2台及部分编辑设备,组织部自行投资购买电视机、VCD、微机各1台,进一步提高了县电教中心工作能力。二是从党费集中抽取资金3万元购买了28台电视机、VCD,下发到基层县直单位和农村,建立了28个基层县管播放点,为县委直接培训基层干部创造了便利条件。三是各县直单位、乡镇、村采取单位出一点、乡镇财政拨一点、村里拿一点、党员筹一点等办法,新建县直电教播放网点32个,农村电教播放网点96个,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基层电教工作条件。四是县财政在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今年追加电教专项经费3万元,全部用于全县基层原有设备维修、更新和电教工作人员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电教工作能力。据目前统计,今年全县新建电教播放室108间,添制桌子120张,椅凳700余条,各级电教机构共购置VCD180台,DVD13台,电视机168台,维修原有电视机、录放机、VCD等设备86台次,有力地壮大了全县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实力。
3、积极筹片,增大片库储量,为干部培训提供丰富片源和优质电化教材。结合县直、乡镇、农村各类干部培训班的特点,县电教中心和各基层电教站、电教播放点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摄制电教教材。一是从中央、省、市委组织部定购了内容丰富,对本地有指导价值,供党员、干部定期学习收看的电教教材。二是向上级有关部门购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讲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法讲座》等政治、经济教育专题片及反映各条战线上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的典型事迹片。三是同科协、科技局、计生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等有关部门合作多次选购大量最新出版的各类科学技术片。四是从电视台等有关部门筹借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寓教于乐的片子。先后筹借、复制了《小二黑结婚》、《离开雷锋的日子》等片目,深受广大基层干部的喜爱。五是就地取材,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自拍了《情洒沃土》、《红烛魂》、《不懈的追求》等电教片,对广大干部、党员思想触动很大。今年以来,全县先后购片386部,刻录光盘1200余张,租、借光盘170余张次,自制电教片4部,极大地丰富了电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4、加强对电教课堂的管理,使播看电教片与干部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提高电教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避免播看电教片在干部培训中流于形式,确保电化教育与培训主题有效结合,县电教中心制定了《全县电教片教材信息统一管理制度》、《培训班选片用片制度》、《电教培训看片、讲课两结合制度》、《电教培训信息反馈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着重建立和落实了三项电教培训机制:一是培训前电教教材筛选工作机制。为使播看电教片与培训主题紧密结合,每次培训班开班前由班主任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从全县电化教材信息库中挑选最适合本班次教育内容的片目,县电教中心负责协调、筹备和审查,然后根据课程安排制订播看方案,并选派相关播放人员进行跟班播放管理。二是培训中课堂看片与交流、授课紧密结合教学机制。规定片子播放前必须由讲授相关内容的教师提前播看,对电教片内容进行学习、备课,并给学员提出收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具体问题,使学员看片前有所准备,能够带着问题收看。片子看完后由授课教师组织学员共同讨论和交流,让学员说感受、谈体会、讲打算,最后授课教师进行讲解、总结,回答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和相互交流,有效提高了电教片播看效果。三是培训后播看电教片跟踪教育机制。在完成跟班集中播片电教目标的基础上,结业后还组织学员所在单位、村电教播放点和县电视台开展干部培训跟踪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电教培训效果。
(1)组织好科技题裁电教片跟踪播放教学。针对学员所在的不同乡镇、村经济发展情况,培训班结束后县电教中心组织有关乡镇、村播放员利用当地播放点开展不同内容的科学技术电化教育活动,由县电教中心协同乡镇电教站邀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辅导。未建电教点的村,由乡镇电教站派出播放员自带设备、片子进村播放,满足不同村情干部学知识、学科技的实际需要。
(2)开展好思想政治普遍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县电视台开辟“电化教育专栏”,利用每月第二周星期
五、星期六晚上,在县电视台播放党务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典型事迹等专题教育片,提高全县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届时由县电教中心通知有关受训学员带着问题在家收看,看后将心得体会交县电教中心,作为学员参加电教培训的一项重要考评内容。
一、高校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1. 桥梁中介作用
一般而言,毕业生党员在就业适应能力、工作责任心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等各项指标上也优于普通学生,这就使得其在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中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相当不错的印象。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党员在毕业之后之所以会轻易地进入以前实习过的用人单位,就是其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基础扎实的功劳。不仅如此,毕业生党员在单位的实际表现,会使用人单位对整个学校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在招聘员工时,更倾向于选用毕业生党员所在学校的学子。与此同时,毕业生党员的专业基础以及就业技能都是求学期间所获得的,因此,他们对于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也非常愿意向母校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换言之,毕业生党员在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为学子走向工作工位提供了便利。
2. 模范带头作用
毕业生党员作为共产党员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时刻牢记共产党的先进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毕业之际,大学生面临着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事务,一方面需要处理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事宜,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求职的压力,经常会出现进退失据的情形,对此,毕业生党员通常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从而为周围的学生展现出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风貌,砥砺他们进步。[1]此外,毕业生党员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地完成求职工作,主要在于他们求职简历制作精良、求职面试时从容不迫以及毕业实习时认真细致等,这些对于其他学生而言都是可资借鉴与学习的宝贵财富,毕业生党员可以此为基础,协助辅导员处理相关事宜,站好大学最后一班岗。
3. 信息整合作用
信息是毕业生就业中的关键要素,信息在学校、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间的自如流动也是缓解就业难题的前提条件,对此,毕业生党员恰能起到信息整合与传递的作用。首先,毕业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对周边学生的就业情形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学生信息获取上要由于学校与用人单位;其次,毕业生党员大都已经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也落实了工作,因此,有跟多的时间用来帮助其他学生收集、整理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最后,毕业生党员在详细掌握学生求职信息以及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充当双方之间的中介,将适合学生就业前景的招聘信息转给学生,同时帮助学生向较为适合的用人单位投递简历。
二、高校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分析
1. 毕业生党员就业具有典型性
高校毕业生正处于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内心难免会充满困惑与迷茫,在前途选择中经常会出现举棋不定的情形,因此而引发心理焦虑现象的也不在少数。对此,毕业生党员的发展更具典型意义,能够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首先,毕业生党员通常有着较为长远的就业意识,在大学生活规划、社会实习等环节中,就已经在逐步探寻自身的就业方向。因此,在毕业季到临之际,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分析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而不至于慌乱失措。毕业生党员这种“未雨绸缪”的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学生;其次,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环节中,大都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诸如“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到西部区”等,从而成为同龄人的楷模;最后,诚信就业时毕业生就业环节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仅事关毕业生的前途,和其个人品质也有重要关联。毕业生党员在办理就业手续等时一般不会出现“一人多签”的现象,从而对其他学生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2. 毕业生党员利益具有一致性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投入较多精力的环节。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立了相对完备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专门负责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规划发展前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但无论是指导中心的老师们还是与学生相处较多的辅导员,他们都不是学生,也没有就业压力,因此,他们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非常容易浮于表面。毕业生党员则不然,作为作为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也面临着考研、考公、求职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毕业生党员与普通毕业生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典型,只是由于他们往往能够凭借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和突出的个人综合素质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而已。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一方面为毕业生党员主动介入到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少毕业生主动选择到毕业生党员那里汲取经验。
3. 毕业生党员心理具有相仿性
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毕业生在临近毕业之前,尤其是尚未确定工作关系之前,心理压力也会逐渐增大,甚至还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日益现象。辅导员及其他的专业心理工作也许在辅导的技能上要超过毕业生党员,但他们与毕业生有着较远的心理距离,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形也缺乏透彻的了解。毕业生党员则不然,作为毕业生的朋辈以及朝夕相处的人,他们与毕业生的心理具有高度的相仿性,在毕业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他们与毕业生群体的沟通与交流,既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求职技能,又能很好地矫正其心理问题,引导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面对人生。
三、构建高校毕业生党员就业管理工作的机制研究
1. 完善毕业生党员的发展机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真正发挥毕业生党员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中作用及优势,毕业生党员自身就必须具有过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就业领域。毕业生党员的素质提升,一方面有赖于学生自身的砥砺修行,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学校所构建的党员学生发展机制,这套发展机制不仅有助于党员学生素质的提升,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首先,相比于普通毕业生而言,毕业生党员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次数更为频繁,各种党员教育活动和会议也更为普遍,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在毕业生党员日常思政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内容。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就业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与就业观念,还能很好地发展其就业能力与就业技能,为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其次,综合素质是毕业生党员就业环节中所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是其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印象,从而起到沟通学校与单位的基础所在。学校可以借助讲座、参观、培训、实习等党员日常教育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着重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工作。
2. 强化毕业生党员的组织机制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是辅导员在进行,但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能够用于就业指导时间通常较少,并且,就业指导工作也大都停留在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上,很难实现一对一的针对性服务目标。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介入很好地缓解了当前学校就业工作的不足,党员学生在发挥自身效能的时候,也受到了组织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学校还要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机制的构建工作。[3]首先,学校需要构建毕业生党员就业信息库,详细记录其就业情形,包括有无就业、就业层次、就业表现等,然后,根据毕业生党员的实际情形,选择那些已经落实好工作单位且行有余力的学生党员作为就业管理工作的主体;其次,学校将需要将挑选出来的毕业生党员组织起来,组织为毕业生党员就业促进队,隶属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此同时,就业指导中心还需要根据毕业生党员的专业与就业方向将其分组,成立专门针对于不同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党员就业促进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组员若干,每个组员对口负责几位学生的就业工作。
3. 构建毕业生党员的工作机制
毕业生党员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中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工作机制,换言之,工作机制是确保毕业生党员有效、有序开展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构建毕业生党员相关工作机制的核心内容。就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管理中的具体工作而言,工作机制需要包含以下两点内容:第一、信息收集机制。毕业生党员所需收集的信息主要分为两大类:首先是毕业生的信息。临近毕业之际,学生的选择千差万别,有些学生已经考上了研究生或者公务员、有些学生已经落实了工作单位,且相当满意。对这些学生而言,并不存在就业压力,因此,也不是毕业生党员的服务对象。毕业生党员要着力收集那些就业有困难学生的信息,主要包括生源地、择业观念、工作能力、外形特征、个人性格等;其次是各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第二、对口服务机制。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限制,学校就业指导机构通常难以对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对口服务。毕业生党员则有效突破了这一局限,每一位党员都可以与本专业的一位或几位就业困难学生构建帮扶关系,提高就业辅导的工作效率。
4. 落实毕业生党员的考核机制
毕业生党员参与到学校就业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由于毕业生党员自身具有多重优势,更由于其党员的身份。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生党员作为学校院系党支部下属的党员,责无旁贷地需要为学校以及专业的就业工作分忧解难。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有余力的毕业生党员在困难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需要以党员就业服务小组为单位,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避免毕业生党员在就业指导中出现滥竽充数或者不负责任的情形。[4]首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以量化考核为形式,构建相应的考核机制,量化考核的内容包括党员小组负责的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困难学生对党员工作的满意度、辅导员对相关毕业生党员在工作中的表现所给出的评分等,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考核机制;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以及院系党支部需要根据毕业生党员的工作情形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那些在就业管理工作中,表现积极,且成功帮助困难学生化解就业难题的毕业生党员予以嘉奖,将奖励材料列入学生党员档案。
四、结语
就业管理工作在高校日常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在就业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形,从而导致许多就业困难的学生难以及时就业,降低了学校的就业率。毕业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此有着很好的化解作用,因而,学校需要从组织以及考评等多个角度充分发挥好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婷婷.发挥毕业生党员优势,促进就业工作[J].人力资源管理,2010(08):103
[2]刘兵,孟祥栋,薛飞.高校毕业生党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机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04):38-40
[3]郭琳.高校毕业生党员在就业管理工作中作用发挥的优势和研究现状[J].青年与社会,2015(16):126-127
档案是政府的坚实后盾
近几年来,衡水市政府下大力气整合城市建设,在拆迁改造中,衡水市国家档案馆积极配合建设服务,建立了土地征用档案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档案馆职能,协助市政府拆迁办,化解了多起政府与企业及群众之间的矛盾。2005年为更好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衡水湖,市政府对衡水湖国家一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重新规划。但在运作期间,对京大路以西、衡水湖以东一千五百亩的土地归属权与附近村民产生了争议。为此衡水市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为管委会和村民提供了当年开挖衡水湖时的施工图纸及当时施工时的详细资料,包括土地范围、统计数字及财政拨款使用情况等近百份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明确地说明了土地的归属权为政府所有。档案馆提供的资料为政府重新规划衡水湖打通了阻力,避免了与百姓的纠纷,挽回经济损失高达7500万元。这项工作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表扬,同时档案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档案是退休职工的守护神
面对近年来,因知青、企业改制职工为解决退休、工龄接续、有毒有害岗位的工龄折算等问题,查阅上山下乡知青档案、招工、转正定级、职工名册、特殊工种、破产文件等档案,我馆建立了的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为市民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许多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档案馆,却如愿查到证明身份的档案,很快地办理了养老退休手续,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2008年临近春节的一天上午,衡水市国家档案馆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来电话的是一位北京的同志,他的语速非常快,显得很着急。从谈话中我们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叫李丰永,现为北京市某厂工人,今年他按国家规定应当办理退休,但劳动部门在审核其档案时,发现其1976年至1980年期间在衡水下乡时的工作经历无从考证,办理不了退休。为此老人家很“上火”,在多方查找无果的情况下,他想到了衡水市国家档案馆,于是就有了刚才的一幕。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细心的查找下,终于在知青档案中找到了他1976年的下乡知青表;在计划委员会的全宗中找到了1977年分配到衡水专区棉纺厂上班的招工表及在劳动局全宗中找到了1980年他从衡水调回北京市密云县液压机厂的调令,至此李丰永同志1976至1980年的工作经历就全部完整地查到了。之后,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证明材料转给了远在北京市的李丰永同志,为其办理退休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在随后的回访中我们了解到,李丰永同志已经顺利的办理完了退休手续,并对衡水市国家档案馆表示感谢。
档案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
城市记忆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城市记忆传承着一个地方的一段历史、一种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保护城市记忆,就是保护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为迎接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衡水市政府在衡水湖畔筹建了衡水规划展馆,展馆内容包括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变迁印迹、城市规划沿革等方面,其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查找起来繁琐。我馆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从尘封的625卷(册)档案资料中共整理出文字档案资料221卷,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及名人照片档案资料26张,图书类资料18册。不仅丰富了展馆内容,记录了衡水的风土人情及历史风貌,也为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更好的宣传衡水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此展馆将永久的树立在衡水湖畔,成为衡水湖旅游中的一大特色,档案馆也将继续跟踪服务为其填充新的血液。
档案是编史修志的基础依据
档案资料是编史修志的基础,没有档案资料作为历史的依据,编史修志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编史修志也能促进档案工作。编修工作利用档案范围广、数量大、时间长,不仅可以使档案资料得到全面系统的利用,也是对档案工作的一次大检查,并能促进和改善档案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近几年我市馆先后为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发行的《人与生物圈》、衡水市政府编辑的《辉煌十年》大型画册、衡水市科技局牵头编纂发行出版的《衡水市科学技术发展史稿》、《衡水大事记》、《党校校史》、《衡水日报建报五十年》以及司法局等单位编书提供档案资料12545卷,为编史修志提供了真实准确、内容详实的档案资料。
档案是大学生的参谋和帮手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顺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坚持把电化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来抓,充分发挥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声情并茂的独特优势,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逐步形成了制作、播放、反
馈一条龙的电化教育新路子。年以来,先后通过市电视台播出纪检监察新闻多条,拍摄并播放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部多个专题,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部,播出反腐败形势教育问答期。通过开展电化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宣教工作的普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工作,切实保证电化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搞好电化教育工作,不仅需要领导重视,部门参与联动,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为了确保电化教育有效开展,我们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辟电教阵地。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开展电化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市电视台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先后开辟了两块固定电教阵地。年,组办了《时代先锋》电视专栏,设有先锋谱、时代潮、啄木鸟、党员热线等个栏目,由市纪委自制专题节目,在每月第一个星期天晚上黄金时间播出,时间分钟左右,并重播两次;年,结合基层单位的党日活动,又推出了《党员教育园地》电视栏目,主要根据各个时期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求,及时制作播放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电教片,并从去年起,固定在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播出。两块电教阵地以其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部门参与联动。在开辟电教阵地的同时,我们始终注意加强与组织、宣传和新闻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开展电化教育的整体合力。每年初,市纪委主动牵头协调,召开电视台和组织、宣传等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全年宣传教育要点,共同为搞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献智出力。每逢重大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市电视台都能积极参与,不但在时间和人员力量上全力给予支持配合,而且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来提高宣传教育效果。
(三)健全电教网络。为保证广大党员干部都能集中收看电教节目,市纪委明确要求各基层单位固定收看场所,配齐电教设备。基层单位普遍把电教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主动克服经费紧张、办公用房紧缺的困难,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修建电教用房,添置电教设施。大巷乡原准备在年底配齐各村的电视机,年初接到市纪委的通知后,只用了两个月就配齐了各村的播映设备。目前,全市乡镇、村和市直单位已基本配齐了电视机、放像机、影碟机等必备的电教设备。同时,我们注意加强电教网络建设,要求每个纪检监察组织配备兼职通讯员,并定期召开通讯员会议,宣讲全年的电化教育重点,提出信息报送要求,明确信息报送任务,从而形成了全市性的电教网络,扩大了栏目的信息来源。
二、贴近实际组播电视专题片,大力用身边的人和事指导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将电化教育与各个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结合,充分运用电视艺术手法,制作并播出了一批切合时代要求的电视专题片,大力指导面上的反腐倡廉工作。
一是聚焦热点。瞄准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约请市电视台进行跟踪,拍摄制作专题节目,定期在《时代先锋》栏目中播出,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如围绕群众集资的江堤达标工程,制作了《开展效能监察,确保江堤达标》的专题片,对江堤达标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跟踪报道。针对群众对工程建设领域公开招投标工作有所议论的情况,我们拍摄报道市交警大队宿舍楼工程的公开招投标的整个过程,消除了少数干部群众的误解。在深入揭活动中,及时制作了共产党员不准参与宗教活动的节目,进一步重申和明确党纪要求。根据共产党员不准参与集体上访的规定,制作了党员热线,引导广大党员依法信访。由于这些节目贴近群众生活,舆论导向正确,内容真实可信,因而深受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是跟踪重点。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采取电视跟踪的形式进行监督,有效地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及时推出行风评议访谈专题节目,约请被评议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荧屏上谈做法、谈整改、谈打算。制作人员还同评议小组一道,深入评议单位,对行风状况进行现场采访、调查,跟踪报道整改情况。为配合投资环境专项治理,我们连续报道了多个行政执法部门排查问题、落实整改、优质服务的做法,并突出对有关问题进行曝光,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
。如韩商投资的圆技研机器有限公司的灯箱广告问题和巴商投资的瑞兴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变压器问题,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去年专项治理中通过跟踪报道,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落实,受到了外商的一致好评。
三是培植亮点。按照纪检监察工作要求,我们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注意挖掘和总结全市党风
廉政建设中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并通过电视专栏广泛进行宣传,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我们及时制作了《责任重于泰山》专题片,报道市公安局构建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的做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引路作用,不少基层单位专程上门取经学习,结合实际完善措施,有效推动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年,我们分别拍摄报道了马集乡村账乡管和新城镇村级财务严管理的做法,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上规范、上台阶。此外,我们先后通过《时代先锋》栏目推出胥浦服装厂厂长金长生、大巷供销社主任吴祝安、农经站站长朱志凌等名不同岗位的先进典型,并制作了反映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谢集乡纪委副书记金玉和的专题片《跟访老金》,省勤政廉政好干部、大仪镇朱桥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宝的专题片《无悔追求》。其中,《跟访老金》在去年省纪委组织的电视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三、持之以恒地展播系列电教片,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和拒腐防变意识
几年来,我们通过《党员教育园地》,定期播放中纪委和省、市纪委制发的电教片,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一)超前警示防范,及时纠风正纪。突出针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开展专题性的电化教育,超前做好教育防范。如一度时期我市出现少数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现象,市纪委了解情况后,及时播放了《风雪迷途》和《方城之误》等党纪电教片,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赌博的危害性,自觉抵制赌博行为。年,我们发现个别党员热衷于搞封建迷信,并参与邪教组织活动的情况后,组织播放《坠入深渊》电教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联系这几年工程建设领域消极腐败案件较多的实际,播出《幕后行动》电教片,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提醒教育。市造纸厂一班人在该片播出后,对即将投资兴建的万元治污工程认真对照检查,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运作。
(二)集中展播《条例》,着力深根固本。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从源头上预防消极腐败现象,年,我们利用个月的时间,在全市集中开展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系列电视展播活动,先后播放系列电教片集,全市基层单位共收看场次,党员干部观看近万人次。不少基层党组织把收看《条例》电教片作为党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领导亲自组织,主动参加,对党员干部因工作而不能按时收看的,采取借片、录片的办法进行补课,确保一个不漏。
(三)组织系列活动,延伸教育效果。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是一播了事,而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配套活动,进一步延伸巩固教育效果。年,我们开展观看一部片子,学习一类专题,组织一次讨论,撰写一篇心得,解决一些问题的五个一活动,基层单位共撰写体会文章余篇,组织讨论场次,结合实际解决突出问题多项。市法院、公安局等单位还根据电教片内容有选择地组织专题讨论,要求党员干部撰写观后感,并编发专辑下发给系统内党员干部学习。此外,市纪委还会同《仪征日报》开学习条例,端正党风征文活动,许多离退休干部、单位负责人、工人、教师,甚至回家探亲的战士,都踊跃参加,抒发感想。市纪委共收到各类征文篇,专门利用《仪征纪监情况》编发专辑期,在各类报刊用稿篇,评比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为检验教育效果,去年,我们对名乡(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党纪条规知识测试;今年又按照省、市纪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党纪政纪条规知识书面测试,优秀率达,及格率为。
四、健全完善有关保障措施,务求电化教育步入长效管理的轨道
为使电化教育这一独特的宣教方式深入、有效地坚持下去,我们着眼制度建设,狠抓四个坚持。
(一)坚持制作审片制度。每月初,市纪委宣教室按时召开室务会,研究确定下一个月的电视专题片内容,经纪委常委会审议同意后付诸实施。在具体运作中,从编制计划、采访、撰写文字脚本到后期制作成片,宣教室主任全程参与,过细审核。每期节目制作完成后,市纪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共同审片,在内容、画面、声音、字幕和特技手段上严格把关,力求政治意识强、艺术水平高、制作质量好。
(二)坚持收看讨论制度。每年初,市纪委印发全年电化教育的总体计划,明确时间内容,要求基层党组织结合全年学习教育计划统一安排,统筹考虑。节目播放前一星期,提前下发通知,告知片名、时间和主要内容,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后,结合实际认真进行讨论。几年来,全市基层单位共组织讨论多场次。
(三)坚持情况反馈制度。每一次播放前,坚持下发《收看情况反馈表》,要求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认真填写收看人数、收视效果以及讨论情况等内容,并及时向市纪委宣教室反馈。市纪委通过汇总、分析,较好地掌握了面上的收看情况。据统计,每次播放全市收看场次都在场左右,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以上。同时,通过情况反馈,先后整理出干部廉洁自律、党风廉政教育、选拔任用干部等7个方面多条意见和建议,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坚持检查考核制度。为把电教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我们将电教工作纳入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规定每个支部播放专题党风廉政电教片每季一次,全年不少于次,要求每个基层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成员结合收看,撰写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并选择上报一篇。市纪委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检查小组,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在电教片播放日,对基层单位收看及讨论情况进行检查。每年底,市纪委结合年度工作考核,依据目标管理细则,对基层电教工作进行考核。对得分较低的单位,市纪委派员逐一上门,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要求。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地说,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习兴趣的“发生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上课伊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情境,引发思维。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当讲到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时。要求学生在瞪着、迸射、坚决等词语下加着重号来认真体会并提问:瞪着、迸射还可用哪些词语来代替?在学生回答可用看着、瞧着、射出、发出等词语后紧接着提问:“那么为什么不用刚才说的词语呢?”学生一时议论纷纷,此时打开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体会到这些字词、语言充分地表达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和炸堡不可动摇的决心,从而理解这是他关键时刻能舍身的思想基础。
2、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
感性认识,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三、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正确、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指导作文教学,能使学生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到学会观察,有话可说可写;到学会分析比较,有话想说想写,电教媒体确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电教媒体
写作兴趣
观察
写作素材
想象
随着电教的广泛运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刺激,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电教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互相协调,互为作用的过程。“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说的是情感促表达的道理。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放录象,幻灯片,播放录音,幻灯片,播放录音等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形象、光色、声音激发写作兴趣。学习主体的情感,有助于激发求知,激发表达,因而有助于发展思维和语言。例如在中年级看图说、写几段话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作用下展开联想,用思维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练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步骤是这样安排的:
出示课件(动画配音响):春天来了,大地复苏,春雨沙沙地下着,春雷隆隆,笋娃娃摇头晃脑地从地里钻出来。
师:同学们,谁能用“雷公公”、“春雨姑姑”、“笋娃娃”、“大地婆婆”说几句话?听着真实的自然声响,看着生动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激情勃发,说写了以下一段话:咚咚咚!雷公公擂响了大鼓。沙沙沙!春雨姑姑弹起了琵琶。大地婆婆拍了拍竹笋娃娃的屁股说:“雷公公,春雨姑姑都在叫你呢,快起来,春天多么暖和,多么美丽啊!”笋娃娃睁开了眼睛,摇了摇身子,探出了小脑袋,只见小树吐出了新芽,小草添绿色,小河哗啦啦,小鸟在欢叫。啊,世界真奇妙!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学生就不能把说话清楚,把作文写具体,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在作文教学里就显得格外重要。尽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但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受时间、地点、观察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观察不能进行得十分细致、深入。电教媒体引入课堂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指导写某种动物。我先让学生仔细观看小白兔的录像,对小白兔的外形、动作等进行观察,然后对小白兔的特点展开充分的讨论,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初步训练。接着把小白兔的耳朵、眼、嘴、身子、尾巴、脚一部分一部分地展示出来,突出细节部分,引导学生顺序观察,具体描述。这样,学生写出的话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经过多次指导和观察,学生观察事物由笼统变得细致,也学会了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还懂得运用顺序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高观察的质量。
三、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运用电教媒体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季节、天气、动物、植物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1.生活再现法。学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指导小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参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但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作文内容虽是学生已认识的事物,他们也有所经历,可学生往往因无意注意,印象谈薄,以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我们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平时,我们勤于把广播操、升旗仪式、运动会等常规活动摄录下来,还时常根据作文训练要求,摄录参观访问、社会活动等场景,组成作文教学资料。作文课上,再现这些学生亲身经历的场景,唤起学生的回忆,并进行观察、交流、口述、评议等教学活动,自然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写出的作文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了。
2.特定情景创设法。运用镜头定格,慢放画面、循环播放等形式,是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所常采用的方法。镜头定格,能够突出重点或细节部分,使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进而准确表达;慢放画面,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使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现象或过程清晰地重现在学生面前,使表达更加具体;循环播放,能为学生提供多次连续观察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机会,使表达更趋完整。如在指导学生写“老鹰捕兔”这一片断时,可以综合采用上述方式,通过镜头定格,凸现了老鹰伸出利爪抓住猎物一瞬间的情形;利用画面慢放,把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姿态,捕获猎物时俯冲的迅猛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而画面的循环播放,不仅多次展示老鹰捕兔的全过程,更主要的是照顾到了后进生,使他们得以多观察、补充和反复修改,如期完成习作任务。
四、运用电教媒体,开拓思维,丰富想象。
利用电教开拓学生思维,启发想象
电教媒体有极丰富的表象力,通过具体的形象再现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观察时往往笼统不精确。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如在指导学生描写假山时,教师在课堂上放录像,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山石像什么?老师定格让学生细看,有的像奔腾的野马,有的像吃草的老牛,有的像钓鱼老翁„„.学生在老师具体引导下一边观察,一边描述,一边想象,思维十分活跃。
五、运用电教媒体,及时反馈,学会评改。
在计算机网络帮助下,教师既可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迅速掌握任何特定学生的习作,及时给予个别辅导,教师发现问题可与学生通过耳机进行一对一的直接对话。
在“双机”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发布通知”的形式,给学生作示范修改,展现修改的每一步骤,把原文和修改稿进行比较对照,使学生对正误了解于胸。也可以让大家集体评议,共同修改,运用以学生自改为主,师生共改和学生互改为辅的方式,从而达到有效地纠正学生作文中有代表性的错误,使学生熟悉、掌握修改作文方法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用电教媒体指导作文教学,使学生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到学会观察,有话可说可写;到学会分析比较,有话想说想写。我认为电教媒体确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山西省林业厅结合过去干部下乡包县的实践, 按照省委“六个一”的要求, 实行了“联县扶乡住村”的办法, 即:厅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市指导林业工作, 并住一个村;处级干部联系一个县、扶持一个乡 (林场) 、住一个村。一年来, 这项工作扎实开展, 成效明显, 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 党组高度重视, 部署及时到位。
去年省委作出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部署后, 厅党组迅速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省委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通知》精神和汤涛部长在省直机关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推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里的要求, 结合我厅实际, 确立了“定点联系、常态服务、重点督导、深入调研”的服务基层工作方针, 并成立了下乡住村工作领导组。3月份, 我厅召开了干部下乡动员大会, 厅领导和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全部参会, 对开展干部下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提出了“八个至少”的具体要求。随后, 下乡住村干部立即下到了基层, 进村入户, 开展工作。4月是森林防火工作的特险期, 厅党组要求所有下乡干部在清明节前后10天全部到基层一线, 督查森林防火。5月, 厅党组召开了工作汇报会, 听取11个工作组服务基层情况的汇报。6月, 袁纯清书记《致全省领导干部的一封信》发表后, 厅党组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进行学习, 厅领导谈认识、讲体会, 并交流了各自下乡住村情况。7月, 厅党组召开“联县扶乡住村”工作交流会, 11名同志交流了上半年的服务基层工作。10月, 我厅筹集整合资金1386万元, 为下乡干部所住的村提供10-15万元的帮扶经费, 落实规划, 启动项目, 促进农民增收。可以说, 这项工作林业厅党组一直抓在手上, 不断推出新举措。
(二) 领导带头下乡, 全厅参与住村。
省委确定每名厅级干部住一个村, 我厅除了厅领导住村外, 每名处级干部也住一个村。这样, 每个市都有林业厅厅级干部的住村点, 每个农业县 (市、区) 都有林业厅处级干部的住村点, 林业厅下乡住村实现了县县全覆盖, 领导干部全覆盖。全厅参与住村的干部达到近300人, 厅机关70%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班子成员都参与住村。我的住村点在平顺县苗庄镇南五马村, 我先后五次住村, 每次都轻车简从, 吃住在农家。当听村民说想发展核桃时, 我们加大了支持, 由林业厅提供苗木、提供技术, 在挂果前对种植户进行补偿, 在种植模式上灵活运用, 争取在干果经济林种植上创出一条新模式来。去年我先后在南五马住村10天, 组织开展基层组织活动3次, 组织开展讨论2次, 新上项目1个, 帮助村里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项, 形成调研报告1个, 并组织林业专家制定了《平顺县苗庄镇南五马村优质核桃栽培项目实施方案》, 详细规划了今后五年帮扶南五马村开展优质核桃栽培、投资115万元的“一村一品”发展项目, 为实现该村“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 已顺利完成第一期共360亩、投资35万元的标准化核桃丰产园栽植。其他厅领导及处级干部也积极主动下乡, 到所住村看望老党员、困难户, 召开村民座谈会, 讲政策, 定规划, 与基层共商富裕路;钻山林, 跑地头, 与农民共同奔小康;2011年, 我厅厅领导和处级干部共住138个村, 累计下乡住村达到309次1128天, 最多的达到20多天。
(三) 扎实努力工作, 住村成效明显。
山西省林业厅下乡干部目前已帮助所住村制定规划182个, 新上项目163个, 解决实际问题226个。临汾市的17个工作组提出要把所住的17个村全部建成生态园林村, 大家积极协调, 各显神通, 有的帮助作规划, 有的解决苗木, 有的联系浇水车, 目前生态园林村建设正在扎实推进。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组发挥科技优势, 对交城县的经济林栽植进行现场指导, 发放《经济林树种繁育与栽培》科普书1500份, 并在所住的洪相村发展科技示范林66.67公顷。厅造林处工作组在稷山县翟店镇宝泉村, 召开了两次座谈会, 同县林业局、翟店镇政府和宝泉村商定, 拟在该村新发展46.67公顷、改造53.33公顷国槐, 发展双季槐米。五年后亩收入可达3000元, 仅此一项, 收入即可翻番。下乡干部为基层办的实事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通过下乡, 广大干部也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 发现了很多典型, 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撰写了123篇调研报告。同时, 还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提升了林业厅的社会形象。去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又授予我厅“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二、发挥林业优势, 积极支持服务下乡住村工作
(一) 加大资金支持。
许多领导反映, 想要为所住的村发展干果经济林, 让农民得到长期的收益。我厅积极想办法、定措施, 对林业资金“盘子”进行微调, 先后为省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所包的村解决资金304万元, 为省直工委、编办、外办、人社厅、财政厅、审计厅、武警总队等13个单位所住的村解决资金187万元。加上我厅住村点投入的1386万元, 合计去年我厅直接投入到住村点的经费近1900万元。新扶持的项目, 将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二) 帮助规划指导。
许多单位提出, 要帮助所住的村作规划, 以便更好地开展林业工作。我厅积极发挥行业优势, 调集一批林业专家, 分赴各有关单位住村点进行规划指导。省人大领导在榆社县住村, 我厅及时派出人员帮助规划设计。省政府领导在左权县帮扶, 提出发展500亩核桃, 我厅从调研、规划、实施等全过程参与, 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作业方案。
(三) 加强技术服务。
林业业务性强, 技术性问题多。有的单位提出, 要帮助提供种苗、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 我们先后派出省林科院、技术推广站、防检局的专家进行指导。同时, 我们针对基层群众缺乏林业政策和林业科技知识的现状, 在各个住村点普遍开展了现场培训、专家出诊等林业科技下乡宣讲活动。省造林局积极主动对林业部门干部职工和林农开展培训, 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林业大政方针, 掌握林改政策措施, 普及林业科技知识, 应用林业实用技术。我厅还组织专家组在全省各地进行核桃管理技术培训, 为核桃重点产区培养了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提高了当地群众栽植核桃的能力。
三、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下乡住村工作取得更大发展
关键词 图书;电教;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087-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书籍会给学生打开每一扇门,閱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阅读是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儿童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也是打开儿童智慧之门的钥匙。如何让学生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读书带来的乐趣呢?在以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广播、影视、电脑等占据信息前台的今天,文字阅读被学生认为是件艰苦的事。笔者认为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出发,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强烈的兴趣引导下,让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不断求得发展。
1 利用图书和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1.1 合理安排序列激趣
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认知发展的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物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
1.2 营造文化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精心设计教室的每个空间,使整个教室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倡议组建班级“图书馆”,学生兴致都很高,纷纷把自己的各种图书“贡献”了出来,发挥了图书应有的价值,让全体学生都来关心阅读,共享图书资源。教室内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宣传栏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为了便于管理,笔者培训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制作图书目录,负责图书借阅,开设新书推介栏。作为教师,笔者也和学生一起借书、看书,班内形成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
1.3 巧用评价激励激趣
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到笔者这儿做好登记,并根据字数奖励读书星贴到“争星榜”上,定期公布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对学生的评价能否及时跟上,是决定一项活动能否长久坚持的关键。评价不光看数量,还要重质量。读书好的学生,笔者还领他到学校图书馆去借更好的书,作为最好的奖励。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笔者规定围绕他们看的书,可以说他们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其他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可以展开争论。笔者利用语文课3分钟时间组织了“分享悦读”活动,每天由一名学生登台介绍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在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学生看书时比以前认真多了,都或多或少地有收获。
2 掌握阅读方法,促进效果改善
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直至形成能力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学会自主拓展,将教师教学传授的读书方法实践,才能将知识内化,举一反三,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迈进书海,博览群书,拓宽阅读视野。如教学《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畅游神秘的科学天地;教学《赤壁之战》时,笔者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恃、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学生课外捧起了《三国演义》,课余谈起了三国逸事,全班掀起一股“三国热”;在学完《丑小鸭》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走进真、善、美的童话世界。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领悟阅读方法。
3 运用多媒体手段,深化阅读效果
目前蓬勃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网上学习,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因其集形、声、光、色于一体,以电脑为标志的多媒体手段为课堂的情境化教学、展示学生个性、鼓励大胆探索等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1 巧创感受情绪的氛围
《草原》是一篇文字优美、抒情色彩浓郁的散文,为了让学生能跟随作者老舍的步伐到内蒙古作一次访问旅行,进而了解那里的人情风俗,课前,笔者播放了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的录音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出示草原景色的投影,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迷人境界中去——蓝天、白云、绿草、小丘、羊群……既渲染了气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品味出草原特有的开阔、美丽,诱发出诗一般的情感,又使学生对草原有大概的了解;既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为学习本课做了铺垫。
3.2 创设激发兴趣的诱因
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求知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愿望的驱动下,大脑最开放,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最能接受新知识。如在新授《科利亚的木匣》前,笔者利用幻灯片打出投影:“猜谜过关”——牛的头,兔的尾,猜不着,别多嘴。当学生很快猜出谜底后,投影上显示:“你们真棒!希望再接再厉!”。接着,笔者因势利导,娓娓说道:“刚才,大家积极动脑,猜出了谜底。今天老师也要讲一个小朋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难题的敌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科利亚的木匣》。”学生齐读课题,自然导入。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趣味性的引题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一堂课拉开了一个好的序幕。
又如《詹天佑》一课,学生对火车过青龙桥附近走“人”字形线路的内容难以透彻理解。书上这样描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这段内容是这堂课的一个“堡垒”,向来是教师讲授的“绊脚处”。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将“人”字形线路和火车爬坡制成动画演示给学生,让学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堡垒不攻自破,学生也能深刻地领悟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个中心,启发了智能。
声像并举、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优势,合理巧用,在课堂上起到取长补短、锦上添花之效,就能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要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阅读的乐趣只有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方可品味其中之美。只有让阅读成为“悦读”,学生才会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每天拿出时间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享受这一缕书香,让知识的阳光照亮心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对群众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生活上体贴
1、每名党员与普通群众结成党群联系对子,每年按人事结构作适当调整。
2、责任人向责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帮助责任对象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的内容。
3、责任人及时了解责任对象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其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4、责任人要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支部汇报。
5、责任人年底写好工作总结。
6、党群联系工作作为考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民主评议中党员要自我总结。
7、支部定期听取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汇报,支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党群联系工作,及时总结,对做的好的党员给予表彰。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抓转型、促发展”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识,侨务工作应如何在我市新一轮的转型发展中,发挥优势,服务大局,成为侨务人的当务之急。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现有优势,在抓转型促发展中有所作为
侨务工作的优势到底有哪些,如何才能发挥好这些优势,这是侨务工作服务我市转型发展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侨务工作的优势主要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上,这是侨的优势,也是侨的特点,而这些优势,又正是我市转型升级中不可忽缺的要素资源。当下,转型发展最急需的是领军型人才。那么,如何使侨的人才优势为我所用,成为我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资源要素和动力?首先要做到缺什么人才,引什么人才,引管用人才,引急需人才;力戒跟风赶时髦,力戒乱引滥引,什么人才都引,什么人才都要。其次要成立领导班子,加强组织协调,规范引智程序,建立联动机制,完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及时发布引智指南,加大引智经费保障,出台统一政策。第三要围绕中心任务引智,围绕人才需求引智,围绕产业规划引智,根据侨情特点引智。
二、挖掘潜在优势,在抓转型促发展中有所作为
侨的潜在优势有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上级侨务部门、友好侨办、侨务外宣网络、海外华文媒体、华侨社团、侨务社区以及侨情资源库等。我们在充分用好发挥好现有资源的同时,也要深入挖掘潜在的侨务资源,积极争取上级侨务部门在政策信息和引资引智等方面的支持,加强与各友好侨务的往来,共享共建共用侨情资源库,加大侨务外宣力度,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充分利用社区侨务工作平台,通过对归侨侨眷的服务,动员他们向海外亲人宣传推介连云港,特别要在用好用活侨情资源库上动脑筋想办法,科学管理,动态补充,使之成为在关键时候找得着、用得上、能办事,办成事的好朋友,确保潜在的优势,迅速转化为促进我市转型升级的现实优势。
三、整合资源优势,在抓转型促发展中有所作为
侨的资源有很多,如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文化、宣传等,涉及面广量大,如何才能使这些分散的侨务资源被最大化利用。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建机制、搭平台,通过这些手段和举措,加大对侨务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能。经过几代侨务人的艰苦探索和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已经学会整合、利用、涵养侨务资源,先后建起“一刊两网三协会四平台和七项机制”。“一刊”即《连云港华商》杂志;“两网”即连云港侨务网、连云港华商企业网;“三协会”即连云港市海外交流协会、连云港市海外博士及专业人士联谊会、连云港市华商投资企业协会;“四平台”即归侨侨眷定点医院、归侨侨眷法律援助 中心、侨港资企业服务中心,侨法宣传角;“七项机制”即领导协调、部门联动、侨法宣传、社区侨务、结对帮扶、侨情共享和兼职侨务干部机制。通过资源的有效地整合,侨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利用,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引资引智、汇聚人才、依法护侨、服务效能有了显著提高,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培育竞争优势,在抓转型促发展中有所作为
竞争促发展,优胜劣汰是人类的自然法规。大到国家、地区,小到城市、部门之间都存在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各种各样竞争无时不在,那么如何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如何在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侨务工作优势又如何培育?我认为,培育竞争优势要注意在“科学决策、提升执行力、锻造团队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思想观念、加强作风建设、拓展工作思路”上下深功夫。通过找差距、学先进、抓整合、重创新等方法去培育竞争优势。科学决策是建立在科学思维、准确预判的基础上的决策,实现科学决策就要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向书本、他人和实践学习,使学习成为每个领导的自觉行为,成为单位的一种风尚。执行力和团队意识是不可分的,执行力也可以说的是竞争力,提高执行力和锻造团队意识,除了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还要有统筹协调能力、大局意识。制度建设是培育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有了完善的制度,不仅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提升工作效能,增强竞争 优势。思想观念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动力,思想观念落后,势必影响和制约竞争意识的养成,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甚至甘愿落后;反之,有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就会把“争先创优,争创一流”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追求。过硬的工作作风是竞争优势的加速器,机遇不等人,稍纵即逝,竞争优势是在“雷厉风行、求真务实、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争创一流”中实现的。工作思路是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思路决定出路,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思路宽,办法就多,成效就大。总之,竞争优势是在竞争中培育出来,也是在日常工作中积累起来的。
五、探索创新优势,在抓转型促发展中有所作为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侨。连云港市侨情资源十分匮乏,这是做侨务工作的不利因素。只我们要坚持用创新的精神谋划长远,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理念迎接挑战,用创新的手段丰富侨务事业科学发展的内涵,用创新的办法推动和促进工作落实,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变被动为主动。立于潮头的人,准能领略不一样的风光。坚持创新,才会走出不一样的天地,小侨情也有大舞台,小天地也能做出大文章,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出新,坚持创新,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探索创新优势就要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求发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形势;区县党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20—02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因此,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必须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重要位置。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1章第2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必须发挥其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所谓党校的“三个阵地”,即党校是“培训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培养理论骨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增强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阵地”。所谓“一个熔炉”就是党校“成为增强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和往常积极分子党性锻炼的熔炉”。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发挥区县党校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再加上国际形势也日渐复杂化,这就难免使一些人在认识上陷入误区,甚至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赖,甚至有党内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信息量大。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是点对面的直接传播,党员干部接受的信息很丰富也很庞杂,思想十分活跃,要真正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不那么容易。二是注重个人利益。经济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渗透到了我国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使一些党员干部迷失自我,丢失“三观”,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三是思想意识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深刻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给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党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在人民群众中所进行的宣传、灌输、引导、激励等思想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可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渗透到我们其他实际工作的领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三、发挥区县党校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的方式方法
(一)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精神文明建设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系统中经济、政治、思想的发展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离开社会各系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有利环境条件,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党校首先要对全体教职工和学员开展动员,使大家有感性认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进而从自身做起,众志成城,就不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做;其次,党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参训学员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式教学、异地考察,进行小组研讨、学员论坛、小组调研报告答辩,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不搞形式主义,搭建一个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平台。在“双百”中提高认识,使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得心应手,切实抓出实效。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做好培训者的培训
师资管理是党校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朝阳区委党校全力促进教师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并积极推荐专职教师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前沿热点问题高级研修班”,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专题报告《国家安全形势与战略运筹》等培训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使党校教师工作能力和执教水平显著提高,专职教师承担主体班讲课任务的比重逐年加大。通过班主任跟班听课和组织学员评课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外聘师资队伍,在各类培训班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为提升党校培训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并且经常组织教研人员期中研讨会,交流工作和学习体会,互相借鉴提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创建党校分校,思想政治工作下基层
2012年3月,笔者所在的朝阳区委党校在朝阳区实现了全区43个街乡党校分校全覆盖,这在我市尚属首例,是大胆的尝试。为此党校还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党校分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朝阳区委党校分校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分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职责定位,为分校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党校分校的全覆盖为全方位完成中央、市委、区委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任务开辟了新途径,满足了基层党员干部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黨校分校建立了科级以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解决了科级以下党员干部的培训问题,为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比例达到百分之百。
此外,党校积极组织教师送教下基层。开展党校教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送学上门活动。通过宣讲,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四)增强党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生动性,实现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的创新
首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创新教学内容,主要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理论解释宣讲向理论实际运用转变,加大党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学员视野,启发学员思路,把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作为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指导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各种能力。比如,结合当前南海问题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及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教育;从公务员打骂父母案引发出来的公务员的德才兼备必须以德为先的讨论等等。
其次,统一规范培训计划和教材,党校所选用的教材要与时俱进,结合党发展的新情况,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加强教育培训的理论性、针对性,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
再次,充分利用“网上党校”,扩大覆盖面。当前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由于网络具有远程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等特点,它在现代教育培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创建“网上党校”这种现代化的手段及时传递中央、市委和区委有关党员教育培训的文件精神和重要信息,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能随时随地了解党建的最新动态,拓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灵活度和覆盖面。
总之,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内容是具体和实在的,区县党校要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其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为党员干部夯实理论基础,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身于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3]杨花伟.完善党校培训工作的三个着力点[J].领导科学,2004,(21):20—24.
【发挥党员电教优势服务干部培训工作】推荐阅读:
发挥社区优势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研究11-07
发挥党员作用简报10-02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07-18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运用07-20
党员发挥作用对照检查09-07
发挥党员作用情况汇报11-24
大学生党员如何发挥05-23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