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能论文(精选11篇)
一、大赛名称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简称2012年全国农业技能大赛)
二、比赛时间
2012年6月12日报到,6月13日全天和14日上午比赛,赛程1天半。
三、比赛地点
江苏省句容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四、组织领导机构
设立2012年全国农业技能大赛执委会。执委会成员由农业部、教育部、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单位领导担任。执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五、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农业部、教育部
承办单位: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六、比赛分组
比赛分为中职学生组和高职学生组。
七、比赛项目
(一)中职学生组设种子质量检测、艺术插花和农机维修3个比赛项目。
1.种子质量检测
(1)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范围为国家职业标准《农作物种子繁育员》(四级)规定的应知内容,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
(2)操作技能比赛:时间为150分钟,内容为检验作物种子的净度、测定作物种子的千粒重、快速测定作物种子生活力。
(3)比赛方式:比赛为个人赛,每省参赛学生不超过2人,须为不同校在籍学生。
2.艺术插花
(1)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范围为国家职业标准《插花员》(四级)规定的应知内容,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
(2)操作技能比赛:时间为100分钟,内容为根据现场抽取的主题,利用现场提供的花材和器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插花作品,并填写作品名牌及主题表现说明。
(3)比赛方式:比赛为个人赛,每省参赛学生不超过2人,须为不同校在籍学生。
3.农机维修
(1)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范围为国家职业标准《农机修理工》(四级)规定的应知内容,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
(2)操作技能比赛:时间为60分钟,内容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电路和油路故障的诊断排除,启动拖拉机。
(3)比赛方式:比赛为个人赛,每省参赛学生不超过2人,须为不同校在籍学生。
(二)高职学生组设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景观设计、新城疫抗体测定和农机维修4个比赛项目。
1.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范围为国家职业标准《花卉园艺师》(三级)
规定的应知内容,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
(2)操作技能比赛:时间为120分钟,内容为2名选手配合完成MS母液配制、MS培养基的配制及马铃薯组培苗继代繁殖的无菌操作。
(3)比赛方式:比赛为团体赛,每省参赛学生为2人,须为同校在籍学生。
2.园林景观设计
(1)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范围为国家职业标准《景观设计师》(三级)规定的应知内容,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
(2)操作技能比赛:时间为300分钟,内容为选手选用提供的AutoCAD、Photoshop、3Dmax或SketchUp,以及Offic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比赛指定设计环境,自主命题,完成一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3)比赛方式:比赛为团体赛,每省参赛学生为2人,须为同校在籍学生。
3.新城疫抗体测定
(1)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范围为国家职业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三级)规定的应知内容,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
(2)操作技能比赛:时间为180分钟,内容为2名选手配合完成试验仪器及材料的选择、被检血清的准备(采血方法)、配制1%RBC悬液、HA试验、配制四单位病毒及HI试验和抗体滴度报告。
(3)比赛方式:比赛为团体赛,每省参赛学生为2人,须为同校在籍学生。
4.农机维修
(1)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范围为国家职业标准《农机修理工》(三级)规定的应知内容,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
(2)操作技能比赛:时间为60分钟,内容为2人按顺序共同完成大中型轮式拖拉机上柴油机配气相位的检查和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检查调整,然后一人鉴定使用后的气缸套和活塞技术状态,另一人排除拖拉机电路故障,最后启动拖拉机。
(3)比赛方式:比赛为团体赛,每省参赛学生为2人,须为同校在籍学生。
八、比赛规则
各项目的竞赛规程将陆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cn,邮件标题统一为“**省选手信息汇总表”。纸质件与电子件信息需要完全一致。逾期不再受理,且一律不接受院校直接报名。
十二、参赛费用
各代表队的参赛人员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十三、联系方式
(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 靳红
电话:010-59193089(兼传真)
(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刘杰
电话:010-6609770
4(三)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培训处 文承辉
电话:010-59196080
(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梅霞
电话:0511-87290203,137763724
51传真电话:0511-87290000
E-mail:meixia1968@yahoo.com.cn
邮寄地址: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长江路3号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梅霞
邮编:212400
十四、有关要求
(一)各省农业(农牧)厅(局、委)要积极协调省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农业部门,组织好本省代表队遴选工作,按要求参赛。
(二)各省农业厅提交报名材料时,需要同时提交“**省组织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有关情况的报告”,邮件地址和邮寄地址同上。(报告的撰写方式将在3月底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各省农业厅科教处的公共邮箱)
(三)农业技能大赛的理论知识考试定于6月12日19:00—20:00进行。参赛学生必须持本人身份证与参赛证参加考试,各团体赛项目的两名参赛学生任选一名参加理论考试。
(四)各参赛省、参赛学校要认真审核队员资格。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本届大赛成绩为零,两年内不得参加类似比赛,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
1 建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长效机制的作用
1.1 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 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光靠学校几年的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同时缺乏职业技能, 影响他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 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通过建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长效机制,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 不断增加收入, 缩小贫富差距, 保持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2 培养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通过建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长效机制,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实施科教兴农,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造就农业科技人才, 培养新型农民, 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3 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农业行业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 关键取决于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长效机制,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是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建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长效机制的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社会氛围
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 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 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途径, 是拓宽其就业门路、增加收入的重要环节, 是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更是保持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履行职责,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 协调各方关系, 统筹规划和部署, 制定扶持政策, 加大投入力度, 确定发展和工作目标, 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推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顺利实施。
2.2 不断增加对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投入
目前, 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没有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范围, 本着取之于鉴定, 用之于鉴定的原则, 只是靠收取少量的培训鉴定费用来维持, 难以为继。长期以来,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主体在生产环节, 而对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极少。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 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 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的要求, 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下决心加大投入, 每年应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并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一方面对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给予补贴, 另一方面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基础建设和工作经费, 不断改善培训和鉴定条件。
2.3 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用人单位约束机制和农民激励机制, 用人单位招收劳动者时, 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 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录用, 并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资待遇挂钩。加大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力度, 通过行业管理、项目建设、市场准入等多种手段加强对职业准入制度的监督管理, 切实维护农业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严肃性, 促进培训、鉴定与就业、权益相结合, 对无证上岗或持证率达不到要求的企业, 按规定严格处罚。
2.4 强化鉴定质量管理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认可, 鉴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声誉及农业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 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应把如何完善、改进考评技术方法, 保证鉴定质量放在首位。加强考评员和督导员队伍建设, 建立质量督导制度, 严格执行鉴定程序, 加大考评技术方法的研究, 针对不同的职业 (工种) , 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考评技术方法, 确保鉴定程序公开, 鉴定质量可靠, 鉴定结果公平、公正。
2.5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必须与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要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有效衔接, 促进农业职业标准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适应;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场地认定、产品认证相结合, 与行业管理、农业工程、项目相结合, 把主要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作为认证、审批的必备条件;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搭建起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上岗的直通平台。
2.6 加强证书管理建立后续教育机制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对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职业的持证人员, 应加强业务培训和业绩考核, 每三年由原鉴定站复核一次。省、市农业行业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 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与法规, 对已实施就业准入的岗位持证情况及获证人员情况建立相应的持证人员档案, 以制定后续教育计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后续教育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把后续教育与行业管理中的许可证发放、企业年检、登记、评先等挂钩, 与岗位任职、中高层领导聘任、工资收入挂钩, 以激励企业、获证人员参加后续教育的积极性。
关键词:农业职业技能;现代职业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15-1
1 农业从业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从业人员发生分化,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日趋明显,据统计和调查,目前江苏省农业劳动力总数850万人左右,除了兼业农民(约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58%)外,职业农民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2%。职业农民中,生产型(种养大户、专业户、农业企业工人等)占73%,经营管理型(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占11%,服务型(畜禽防疫员、植保防治员、农机手、沼气工等)占16%。分析农业从业人员队伍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优质农业劳动力总量相对不足
兼业农民对农业不够重视,投入不足、管理不精心、产出不在乎,影响土地的产出率。职业农民以农业为主以农业为生,关注农业重视农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但优质的职业农民队伍总量依然偏小,只占农业劳动力的40%左右,规模经营的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一半。
1.2 整体素质偏低
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很低,大部分在初中以下。科技素质不高,2010年全省持有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或农业中等学历教育毕业证书的农民仅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3%。
1.3 结构不尽合理
从事传统产业(种植、养殖业)的较多,规模较小,从事产品加工、流通以及农业服务业的较少。
1.4 流失较为严重
农村青年初高中毕业后基本都进入城市或乡镇企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的都是老年人、中年以上妇女及体弱多病者,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十分明显,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优质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并存。
2 加强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建议
针对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2006年起省委省政府启动农民培训工程,并列入“十一五”新农村五件实事工程,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23.44万人,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较快地被农民采纳应用,确保了粮食产量的八连增;农民创业培训53.8万人,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步伐的加快,对农业劳动者特别是职业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有涉农专业职业教育证书或专业资格证书的现代职业农民比例要达到35%,而2010年这个比例仅为4.3%,现状与目标差距很大,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2.1 加大涉农学历教育
要为农业发展培养长期依靠的核心骨干力量,必须通过系统的涉农学历教育。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享受免学费政策。应充分利用这项政策,发挥农业部门自身优势,壮大办学规模。在大专及以上涉农学历教育方面,吸收借鉴浙江省对就读农学类专业的学生免收学费的经验做法,建立符合省情的涉农中专及以上学历免费教育的制度。
2.2 扩大培训规模
目前全省农业劳动力总数850万左右,按每年转移25万人推算,到2020年全省农业劳动力总数600万左右,持证农民比例占35%,总数要达到210万人。2010年全省持证农民为35万人左右,今后10年要培养175万人,每年18万人左右。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年培训人数,加快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2.3 创新培训方式
农业产业分布有区域性、种类有多样性、生产有季节性,要根据农业农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不同产业的职业农民可以采取分类培训的方法,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关键阶段可以采取分段培训的方式。培训形式除了集中授课外,要有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观摩考察等,增加农民的感性认识。培训内容除了生产技术外,要有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后要加强跟踪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4 重视手段建设
农民培训要有阵地场所,我省农民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比较健全,省市县各级都有农广校、农干校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但由于多年来缺乏专项资金投入,教学培训的基础设施(教室、宿舍等)陈旧、设备手段(电脑、多媒体等)落后,不适应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的要求。在加大农民培训投入的同时,要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教学培训能力建设,改善培训条件。
2.5 增加财政投入
培训农民、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是一种公益性投入,“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比较重视,已经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民培训,效果很好,但是随着培训规模的扩大和物价的上涨,现有补助标准偏低、投入总量不足,与客观需求差距很大。为此,应从省级层面制定农民教育培训的稳步投入机制,确保每年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2.6 完善政策措施
要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制度,先行对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关键服务岗位推行执业资格准入,然后逐步全面推广实施。借鉴其他地方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制定全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行为,力争通过法律形式为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培训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益等提供稳定、可靠和持续的保障。
作者简介:齐乃敏(1978-),女,汉族,硕士,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作者:时间:2013-10-23 18:12:48点
击率:166
4依法与本市市区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在本市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技能人才,需要办理迁入本市市区非农业户口的。
(1)省级和行业(部级)技能大奖、技术能手称号获得者;
(2)具有高级技师技术等级,年龄在50周岁以下;(3)具有技师技术等级,与本市市区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年龄在40周岁以下;
(4)具有高级工技术等级,在本市企业连续就业满2年,依法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实际缴费满1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
(5)具有中级工技术等级,在本市企业连续就业满3年,依法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实际缴费2年,年龄在30周岁以下;
(6)具有中级工以上技术等级的周至、户县、蓝田、高陵四县和本市市区农村生源应届毕业生;
(7)本市市区内无法调剂解决并经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其他特殊技能人才。
符合(1)、(2)、(3)、(7)项规定的,其配偶、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四川农业大学第一届Office应用技能大赛方案
一、竞赛目的
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广大同学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兴趣,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给广大在办公事务处理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们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二、竞赛组织单位
1、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教务处
2、承办单位: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
3、协办:计算机系、开拓者工作室
三、参赛对象
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四、竞赛形式
竞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采取在电脑上完成规定操作的比赛形式。
五、竞赛内容
Office办公套件的操作和应用,包括:Word文档制作、Excel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综合应用,以上内容不单列竞赛项目。详细内容见竞赛...........大纲(附件1)。
六、竞赛流程
1、网上报名
选手登陆竞赛网址(http://10.2.132.50,限校内访问)报名参赛,时间:2011年12月15日-2012年2月29日。
2、初赛
时间:2012年3月。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所有参赛选手分批次进行,竞赛形式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机操作。评审采用计算机自动阅卷,组委会将根据选手最终成绩于预赛后15日内公布决赛选手名单。
3、决赛及颁奖仪式
时间:2011年4月。进入决赛的选手参加规定题目的上机操作,组委会将聘请
专家根据选手最终提交作品现场打分,决出获奖名单并现场颁奖。
七、奖励办法
1、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5名。
2、奖励
对本次大赛的获奖者,颁予证书和奖金,一等奖800元、二等奖500元、三等奖300元、优秀奖颁予证书。所有进入决赛的选手免学位计算机一级过级要求。
八、竞赛相关事宜
1、为保证公平,竞赛初赛阶段软件环境定制为WindowsXP+MS-Office2003,决赛不规定软件环境。
1、本方案未尽事宜,由竞赛组委会修正或补充,并及时向参赛选手说明情况。
2、本方案解释权属Office应用技能大赛组委会。
四川农业大学
第一届Office应用技能大赛组委会
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创收能力,以开展“脱贫攻坚”技能脱贫培训为抓手来增强贫困户的致富技能。5月21日白云乡召开会议有针对性的动员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据了解,该乡党委政府积极调研,征求群众意见,组织乡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社保人员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发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参与培训,确保培训信息精准传递到每家每户。将技能培训与当前扶贫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提升技能、推动就业、实现脱贫”为目标,根据贫困户的务工需求、产业培植等需要,着力从培“志”和扶“智”上着手,促进群众“思想脱贫”,全力打造“造血式”扶贫新模式。
该乡社保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重庆市机电技工学校关于深入推进武隆区技能脱贫行动暨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行动的实施》的通知精神,重庆机电技工学校的老师和干部与建卡贫困户家庭子女面对面进行政策宣传,“就读三年中学费全免,生活费共补助2年,每年补助3000元以上是国家资助的两项。另外学校资助,生活补贴共补助2年,每年补助1000元,助学金补助2年,每年1000元”,2年共补助10000元,按照贫困户意愿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进行选择,并在入校时就签定就业协议,学校为学生找暑假短工,同时也在毕业后为学生找好就业单位,为实现“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从2003年发展至今,期间经历了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留学中国计划》的重要指示,留学生规模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9倍之多(见表1),接受留学生的农业院校从2003年的7所增加到2012年的25所。除数据的统计之外,我们依然清醒地认识到农业院校留学生整体发展规模相比来华留学生的总体比例依然偏低,仅仅维持在0.26%~0.50%之间[1],但农业院校留学生人数从2003—2012年间除2006年略有增加外,总体增加了近10倍(见图1)。在教育部鼓励扩大留学生教育计划的工作指导下,我国农业院校留学生发展依然处于弱势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业院校专业不是留学生来华所选专业的主流,农业院校留学生大多来自非洲,而非洲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的群体中,处于较为落后的欠发达国家;同时,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要求留学生具备较强的汉语能力,但在农业院校,对留学生的汉语教育明显低于综合型高等院校。最重要的是,我国农业院校在留学生培养计划上难以形成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农业院校专业特点,要求留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素质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留学生的关键。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留学生统计中心。
2 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在国际教育视野下,德国的素质教育被称为是学生的“关键能力”或者“关键素质”教育,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生将实践素质教育分为: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两大主要内容。我国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是培养留学生计划的重要组成,更是培养过程中的总体规划。2003—2012年间,我国农业院校留学生人数增长近10倍,但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尚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因此,在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瓶颈和客观问题。
2.1 语言学习问题
在我国留学生教育中,语言一直是阻碍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难题,农业院校因专业设置上多以涉农专业为主,涉及专业英语的专业词汇成为留学生学习的瓶颈;同时,农业院校在语言类课程的教育上与综合性大学存在差距,同时,语言类课程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较少,难以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农业院校留学生语言能力较差,之前没有专业的、系统的语言学习过程;因此,在语言与专业课同时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制约了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的发展。农业院校留学生的语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学习上,在课外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因语言问题导致交流较少。因此,语言障碍是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发展的重要难题。
2.2 留学生结构组成和层次问题
农业院校留学生的组成,主要以学历留学生为主,短期留学生为辅。在学历留学生中,我国从2003年的40.45%发展到2012年的67.30%,逐渐成为了留学生发展的主要生源。我国的短期留学生组成主要包括:语言生、夏令营体验生、进修生以及官员考察生,由于针对留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对于短期留学生来说,培养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难以实现,只能依靠课程介绍、课程体验等形式体现。
2.3 实践技能素质拓展发展现状
实践技能素质拓展教育是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是提升留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院校留学生在实践技能素质拓展教育方面发展渠道单一,没有形成资源整合。首先,针对语言能力和文化教育实践素质教育途径单一,仅仅依靠课程教学难以实现留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教育的提高。语言需要情景、交流和专业术语三方面的素质教育场所或专项提高得以完成,文化则需要亲身体验、融入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内涵,单一的教学无法达到留学生对语言需求的满足。其次,实验资源使用有限,由于专业实验设备的使用说明均为中文,其中不乏专业术语,留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农业院校留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多以基础研究为主,在实验设备的使用上,多以体验介绍为主,真正动手操作机会较少,接触实验设备的机会也少,回国后无法直接形成生产力,导致了农业院校留学生在实验资源的使用上无法像中国学生一样,针对农业院校留学生实验能力薄弱,将直接影响留学生的质量,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对于留学生而言,将是莫大的遗憾。
对于高层次的留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我国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中,针对高层次留学生的实践技能教育多以基础研究为主,这与导师过于保守的思想意识有关。导师首先想要留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因此,在留学生的毕业设计上习惯采用较为成熟的基础性研究为主,这无形中局限了留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技能素质没有了创新,留学生将难以实现知识拓展。同时,农业院校针对本科生的校外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而在留学生教育中,过于保守地依赖校内资源,导致留学生在实践技能提高方面缺失了校外实践教学的平台,而校外的创新实践活动是将基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农业院校留学生在实践技能素质教育方面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3 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平台构建
农业院校的实践技能素质拓展应主要针对专业技能提高进行,主要通过教学和实践两大途径完成。因此,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的发展主要依托校内教学平台、校内课外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完成,见图2。三个平台分别从留学生的专业学习、专业交流和专业实践及创新三个维度实现人才培养计划。
3.1 校内教学平台建设
校内教学平台是农业院校留学生完成学业的主要平台,其主要目的是完成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70%的教学任务,平台建设主要由基础技能素质和实验室课程组成。基础技能素质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以语言、文化和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其中语言课程是留学生教学的基础素质教育,在农业院校留学生的组成中,留学生大多汉语能力有限,之前没有系统学习汉语的过程。加之农业院校专业术语的繁琐,语言教育是目前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发展的首要瓶颈,要想突破语言关,单一的课程教学难以实现,因此就需要三个平台的协同合作,提高农业院校留学生的汉语能力。主要通过校内教学平台的汉语课程、校内课程外平台的文化沙龙和文体活动三种教育形式配合实现(见图3),三者直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能够达到提高留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汉语课程从基本的语言、语法和专业术语入手,达到提高汉语水平的教学目的。文化沙龙则通过汉语的实际应用提高留学生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文体活动是一种生动的肢体教育和语言教育并存的一种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和调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文体活动不仅能够提升留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够通过太极拳、民族舞等体育活动身体力行地感受传统文化。
校内教学平台包括的实验课课程是进一步提升留学生专业技能的平台。通过实验室的课程设置,提高留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基础认知过程,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时,对于留学生教育,实验课程是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的核心,对于专业创新、专业知识的掌握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课程能够初步设定毕业设计的基本方向,并在实验过程中拓展实践技能思维,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留学生的实践技能素质。在实验课程中,通过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不仅能够提升留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能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促进中外学生的专业合作,扩大专业创新空间。对于农业院校的实验室建设,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进农业院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2]。
3.2 校内课程外平台建设
校内课程外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留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通过课程外平台建设,有效地引导留学生在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加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形式有:文化沙龙和文体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将留学生纳入到校园文化生活中是提升留学生在校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组织留学生参加主题文化沙龙是提升留学生实践素质的有效途径,可通过主题为“传统节日、茶艺文化、剪纸文化、戏曲鉴赏”等为主题的沙龙,有助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有效沟通,并提高留学生的传统文化认识,是实践技能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文体活动能够通过身体练习、竞赛参与等形式达到提高留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文化熏陶的目的。参与学生社团和大型运动会是提升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
3.3 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目前是农业院校培养本科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质,目前对于留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发展尚处于停滞阶段,但根据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规划,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将成为提升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
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完成,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能够为留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实践技能平台,通过校企合作间的项目研发,有助于提升留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留学生的特殊身份,诸多农业院校不愿让留学生走出校门,更希望留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学业,但这无形中局限了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的发展。建议高校能够从留学生的管理上加强监管机制,扩大留学生的学习途径,在留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项目研究前,与企业制订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规律和国际法的研究规定,留学生只参与项目的技术研发,拒绝一切商业性质的活动。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谨慎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外事部门的共同努力。突破陈旧模式,创建国际化、多维化留学生教学模式,提升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能力,有助于提升农业院校留学生的教学质量。
4 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平台的构建建议
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平台建设势在必行,通过校内教学平台、校内课程外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农业院校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不是单一平台的构建能完成的,需要三个平台间相互配合,加强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计划,从教学、课外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提升留学生的语言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平台的构建,有助于农业院校在留学生教育上的长期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院校在高层次留学生教育上的优势[3]。
摘要: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中处于较为弱势状态,回顾发展,农业院校在实践技能素质拓展教育方面的发展难以满足留学生的教育需求,提升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建立符合农业院校留学生发展特点的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平台,要从教学平台、课外平台以及校外实践平台入手,三者相互协同发展,注重留学生语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业院校留学生,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程,平台建设,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硕.高等农业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基于2003—2012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4(4):58-60.
[2]王伟,孙,薛阳.武术教学的现代发展之路探究[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1.
一、从职业技能大赛入手,探索技术文化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倡导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它的价值文化核心所在。怎样倡导和怎样提高一直是职业教育者研究的方向。职业院校的教学如何把准市场脉搏,使学生学以致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是非常难得的导向标。例如2011年江苏省“建筑CAD”项目,采用计算机上机操作方式进行,软件为中望ZWCAD2011教育版,考察参赛选手使用该软件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能力,如:按图录入、图纸转换与保存打印等。要求参赛选手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图示方法,具备建筑工程图识读的基本能力,能够按照国家建筑制图标准和规范绘制建筑工程图。熟悉国家相关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4-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显而易见,它所显示的是典型的项目化、工程化教学要求,这正是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改革方向,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就能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有利于职业院校明确教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调整。技能大赛为职业院校确立教学内容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实践教学中,如何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导向。
二、从职业技能大赛入手,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给技能教学带来生命力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衡量专业能力的是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综合实力。与过去老“三段式”教学方式相比,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1)技能比赛的开展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以实用为目标。通过研究技能大赛组委会发布的文件,下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等途径、方式学习比赛项目的内容,邀请企业专家来现场指导,这更清楚地表明了职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实用操作技能,以及所需技能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帮助职校解决教学与实际需要脱节的原因,明确教学内容的教授程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2)职业学校教师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具体实现者。所以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低。我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而职业技能大赛则是一个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从我校的具体参赛情况分析,专业教师带队参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明显的帮助。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就必须要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从原有的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带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职业教育能真正走向实践、走进企业、走入社会。而且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校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三、从职业技能大赛入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给技能教学注入原动力
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引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技能大赛的影响下,学生慢慢体会到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创新精神等在大赛项目中的重要性,团队间只有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学生在平时的技能学习中,自然就慢慢显示出了特定的职业素养,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掌握。在职业规划上确定自身目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整合及利用各种社会学习资源,尤其是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具备查找、筛选最新技能技术并快速掌握的能力。
总之,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受到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和广大职教师生的高度重视的今天,技能大赛也成了各类职业院校发展的大检阅,引领和推动着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特别是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应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强化基础,合理地用技能大赛的形式进行技能考核,更好地发挥技能大赛对技能教学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
在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开封市市政管理处代表队在此次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佳绩,代表队获得第二名的成绩。3名参赛选李刚建、殷艳禄、王雪丹分别荣获第二名,第九名,第十六名的优异成绩,按照规定获得竞赛第2名的选手被授予“河南省建设劳动奖章”称号,获得前3名的选手被授予“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此次技能大赛是由来自全省9个市县30名选手参加比赛,他们都是我省各地市选拔的优秀选手,汇集到郑州角逐排水管道工行业楚翘!开封市市政管理处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三名选手代表我市参加大赛。
本次大赛由处工会组织参加,工会主席陈丹全程参与比赛,比赛历时四天(8月23日8月26日),总成绩由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技术考核两部分组成,两项考核均采用百分之计分,理论知识成绩占40%,实际操作成绩占60%。实际操作比赛分为雷达探测暗管和掩埋的检查井、cctv检测污水管道、人工清掏雨水口、推杆疏通污水管道四个项目的竞赛。比赛期间我处3名参赛选手沉着冷静,积极发挥专业技能水平,认真完成每一项赛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以饱满的热情展示了开封市政人的风貌。最终开封市政管理处处代表队取得团体第2名的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小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表现在:
A.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B.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到小学高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为主。C.小学生的想象一般需要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D.小学生情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独立性较强,情感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较差。答案【】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是:
A.思想教育的能力:包括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分析预测与引导、寓思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对后进生的疏导转化、协调校内
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影响等能力; B.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
C.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D.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答案【】
3.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由马斯洛提出的是: A.认知失调论 B.需要层次论 C.自我效能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
4.导入就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是指: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导入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C.导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D.导入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的正迁移。答案【】
5.课堂讲授的最高形式是: A.讲述 B.讲解 C.讲读 D.讲演 答案【】
6.____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A.课堂讨论 B.作业 C.交往 D.讲演 答案【】
7.诊断性评价一般指:
A.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B.评价对象根据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所做出判断。
C.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确定教学综合目标的到达程度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全面评定。
D.由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过程。答案【】
8.教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是指: A.依据一定的教学规律
B.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义学习C.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D.因材施教 答案【】
9.下面关于教学媒体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的方向,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B.按时代特点或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分为印刷媒体和非印刷媒体。
C.多媒体系统是指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系统,它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学习包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
D.依据媒体对受信者感官刺激的类型,将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系统等。答案【】
10.听课不是目的,____才是听课的根本所在。A.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 B.对教师做定性评价
C.以听课为手段来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研究 D.观察教学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4×5)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众多,下面属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流派的有: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答案【】
2.课堂观察的准确性原则是指: A.计划性; B.去伪存真; C.全面观察; D.及时处理。答案【】
3.课堂倾听技能的注意事项包括: A.避免不健全的倾听; B.避免虚假的倾听; C.避免错听; D.介入型倾听。答案【】
4.如何理解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原则:
A.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强调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其潜能和禀赋都得到不断开发和释放,以评促改。
B.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凭经验和感觉,而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为参照。
C.要注意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抓住主要矛盾,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评价。D.以开放的教育理念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针对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特征,采用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开放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与评价的空间,以多元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答案【】
5.教学目标的运用不仅可以指导教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功能: A.控制功能 B.导向功能 C.测度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C】 2 【A】 3 【B】4【C】5【D】 6【B】7【A】 8 【D】 9 【B】 10【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4×5)
【关键词】英语学科 教师教育技能 教学反思技能
一、引言
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亦称师范职业技能)是有关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技能的别称,是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互动与应用)中的主要内容载体。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主要涵盖: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等模块。其中教学反思技能是诸多技能模块中关乎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技能。在英语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加强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有益于学生客观评价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学科教学技能应用与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培养与提升以及对在职期间的学科教育教学专业化有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反思性教学的发展及其理论内涵
国外有关反思性思维和反思教学最早源于杜威(1993),他认为,反思性思维既包括引起思维的疑惑问题或心智上的困难等状态,又包括探究的活动和解决疑惑的实际方法,它能够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绪,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景”。也就是说,在反省前,处于迷惑、困难和纷乱中,这时,提出疑问,并通过思维来解答疑问,而在反省后,则得到“一种制胜、满足与愉快的直接经验。”
反思教学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杜威把反思性教学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的考虑行为。杜威认为,每一所学校都存在着一种或更多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或行为方式。在这种环境里,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以一种无问题的方式构成的,并成为学习和实践其他行为的障碍。而反思性教学使教师从单纯冲动和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使教师的行动具有预见性并按照目的去计划执行,能够使教师的行动更加深思熟虑。
三、英语师范生教学反思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外语教师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教育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反思性实践是指教师在解决问题,做出决定和进行复杂思考自我反思的过程,它是一种能够改进传统方法上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发展中,通过反思学到的知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性教学不仅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也是对教师自身思考能力的培养。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无论何种层次何种形式的反思,都是对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思考、提炼并加以解决的过程。反思性实践是使个别教师在其职责全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建的行家的工具。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因此,探寻促进师范生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发展有效途径无论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还是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反思技能培养的有效策略
1.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师范生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2.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通过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学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农业技能论文】推荐阅读:
烹饪技能论文12-24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论文11-21
农业信息论文11-10
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论文01-07
农业专业论文06-23
农业本科类论文06-30
城市型农业论文07-15
生态农业下广西农业水利建设研究论文07-26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论文05-27
节水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论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