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疗质量的标准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口腔科医疗质量的标准(共7篇)

口腔科医疗质量的标准 篇1

(月份)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分值

评分

一、科室管理(50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一票否定或倒扣分(做到打√,做不到打×)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及分类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师告知与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分。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一至两名,不熟悉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酌情扣分。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的酌情扣分。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酌情扣分。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区级以上(含区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区级以上(含区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二、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100分)

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1、科室严格执行门诊医疗工作管理相关规定,服从门诊部统一安排。

未按规定执行者不得分,不服从门诊部安排者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门诊医师按时上班,坚持专家/专科门诊,不套排,不随意停诊,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培训生、实习生单独上门诊。

发现不按时出诊,套排,顶替者不得分。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未严格执行者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无监督措施不得分,监督措施不到位者视情况酌情扣分。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无相应预案及措施不得分。

6、医师以上职称门诊所占比例≥60%。

未达比例者不得分。

7、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

发现医师擅自离岗者不得分。

2、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2、门诊处方及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3、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和报告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并有登记。

未及时上报疫情者不得分。

2、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未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酌情扣分。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未执行好消毒隔离措施,酌情扣分。

4、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未做好无菌操作,酌情扣分。

4、口腔专科门诊管理规范。

1、口腔门诊标识清楚,专业布局合理。

未按相关要求执行不得分。

2、严格执行口腔科疾病诊治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未按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执行不得分。

3、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未按《办法》执行不得分。

4、做好门诊口腔病人出现突发意外事件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药品、药品准备。

无相应预案及措施不得分。

5、口腔专科病例书写规范,符合相关要求。

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三、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

200

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

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未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不得分。

2、普通患者入院后由当班医师和护士接诊,并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初步诊疗和护理计划,并在2小时内执行。

未在规定时间内执行的酌情扣分。

3、危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立刻通知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立即执行。

未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置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2、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药物、手术、康复)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1、普通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医师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并逐步实施。

未按规定执行的不得分。

2、危重病人应成立相应抢救小组,并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担任组长,随时记录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成立抢救小组的不得分。未随时对病情变化进行记录的酌情扣分。

3、在72小时内不能确诊的患者,科室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确定诊治方案,并加以实施。

科室未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的不得分。

4、急诊手术必须请示主治以上医师,查看病人确定治疗方案,方能执行。

未按规定执行的不得分。

3、应用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应用临床路径使诊疗流程标准化。

1、根据病人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初始诊疗效果,确定病人下一步诊疗路径,根据专业特点,尽力达到诊疗流程的标准化。

无诊疗路径的不得分,诊疗次序混乱的不得分。

2、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医疗原则,特别是核心制度必须落实。

1)交接班制度:实行晨交班制,每日应有值班医师与当班医师对病区患者进行交接,并有记录。危重病人及当日手术后病人应实行床旁交班。

2)查房制度:入院2小时内应有住院医师查房,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查房,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查房;住院医师上、下午各查看一次,危重病人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3天至少查房一次,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每周至少查房一次。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对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制度:择期手术应进行术前讨论;对于疑难、复杂等可邀请相关科室参与,应在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主持下进行。

5)手术分级制度:病房严格执行各级医师手术分级制度管理。

6)会诊制度:急诊会诊随请随到,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平诊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科室应安排主治以上职称医师会诊。

7)转科、转院制度:需转科患者,应有转入转出记录;转入科室应按新入院患者标准进行处置;精神类疾病或特定传染病需转外院治疗患者,需经医务科同意执行。

8)临床用血制度: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成分输血达到卫生部要求;输血前患者应签署用血知情同意书,并进行输血前检查;血袋必须及时回收;输血应有记录。

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死亡病例,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未能落实相应核心制度的,视其情况发现一条未执行该项不得分,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4、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1、严格执行病历的时效性。应及时完成病历书写,要求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一周内完成死亡讨论记录。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连续三天有病程记录。住院病程满一月需进行阶段小结。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记录的,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严格遵循病历的真实性,如实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及病情变化。严禁出现电子病历复制及提前书写病历等不良事件,严禁伪造病历。

一旦出现伪造病历,提前书写病历,电子病历复制的均不得分。

3、严格执行卫生部病历的相关规定,妥善保存病历,不泄密。

出现泄密或相关病历资料遗失的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5、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权益。

1、应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并有记录。

无相关记录者不得分。

2、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患者及家属应有知情权,并签知情同意书。

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四、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

200

1、加强病房管理工作,为病员提供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及舒适的就医环境。

1、病房环境整洁、安全、秩序良好。

病房环境部整洁、秩序不好扣1分;存在安全隐患扣1分。

2、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仪表整洁,监护室护理人员职责分明,分床到位。

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3、护士长管理到位,工作有计划及总结,资料记录规范。

无工作计划及总结各扣2分;护士长资料记录不规范或记录不全各扣1分。

4、物品放置规范,标识、标牌醒目。

物品放置不规范扣1分,物品放置与标识不符扣1分;标识不清扣0.5分。

5、病房设施、设备性能良好,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病房基础设施、设备不全扣1分;设施、设备性能不好,不能确保使用过程中安全扣2分。

2、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各类疾病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转入、转出监护病房有记录。

1、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按要求组织学习,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建立护理常规及时,护理常规有补充、有修改,体现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持续改进。

未按要求组织学习的每项扣0.5分,护理常规建立不及时扣0.5分,无补充、无定期修改的酌情扣0.5分。

2、护士知晓相关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询问3名护士,上述内容掌握不全每人扣1分。

3、护士落实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查看,落实有缺陷各扣1分。

4、护士有效落实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核心制度,监护室有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流程。

现场查看落实各项核心制度的情况,未落实扣1分,落实有缺陷扣0.5分。

5、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按工作质量标准落实到位。

现场抽查3名护士,执行有缺陷每人扣1分。

3、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100%。

1、科室有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措施有落实,有记录。

科室无相关培训及考核计划的每项扣1分;无培训、考核原始资料扣1分;记录不规范扣0.5分。

2、“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大于100%。

现场抽考护士“三基三严”情况,1人不合格扣1分。

4、临床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根据病人的病情级别有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确保病员的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临床护士实行分床护理,责任护士工作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未实行分床护理的不得分,未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或不充分的酌情扣0.5~1分。

2、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体现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的责任,执行操作前实行告知义务。

抽查3名患者,不知道责任护士的每人扣0.5分;未落实病人权利与义务告知工作制度的酌情扣05.~1分;对患者隐私保护落实不到位扣1分。

3、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落实,记录规范。

抽查3名患者,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每一例扣1分。

4、床单元整洁、平整、无渣屑,物品放置规范,不杂乱。

抽查3名患者,一项未达到要求扣1分。

5、病人衣着整洁,“三短六洁”落实到位。

抽查3名患者,一项未达到要求扣1分。

6、各种管理清洁、通畅,固定妥善,管道有标识。

抽查3名患者,一项未达到要求扣1分。

管道护理未落实扣0.5分,未标识扣0.5分,未达到有效引流扣0.5分,固定不妥善扣0.5分。

7、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主要治疗、护理要点等情况,能正确指导或协助病人采取各种标本。

抽查3名护士,未达到要求每人扣1分。

8、根据医嘱及病情开展分级护理服务,护理级别实施与医嘱护理级别相符,按照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要求对病人实施护理服务。

抽查3名患者,护理级别与医嘱不符扣0.5分;未按照分级护理标准对患者实施护理各扣1分。

9、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检查术前健康指导和术后康复训练的情况。

抽查3名患者,未落实的各扣1分;落实不到位各扣0.5分。

10、各种特殊检查护理措施到位。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每人扣1分。

11、每月科室有质控自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分析、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记录完整。

无自查原始资料扣1分,对存在问题无分析、无改进措施和效果评价扣2分,无记录扣1分。

5、加强对急救药品及器材的管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1、病区、门诊的抢救药品、器材齐备,抢救车中药品器材、吸痰器、简易呼吸器、氧气枕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每一项扣1分。

2、抢救车实行专人管理,物品、药品定位放置,数量固定,补充及时。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每一项扣1分。

3、急救药品保存规范,无裸装,无变质及过期,基数固定,有交接、有记录。

急救药品过期、变质不得分;未按要求固定基数、未做到班班交接及交接无记录每 一项扣0.5分。

4、保证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能正确操作。

抽查3名护士,未达到要求各扣1分。

6、加强护理缺陷管理,制定并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

1、病区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重点包括输血反应、用药错误、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

无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的不得分,不符合要求的各扣0.5分。

2、制定预防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报告率100%。

无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上报制度及流程的不得分;隐瞒不报者不得分。

3、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执行医嘱,有签名、有登记。

抽查3名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每人扣1分;医嘱漏执行扣2分。

4、毒麻药基数固定,专人、专柜、加锁管理,交接班记录及时,未用完的毒麻药品有销毁记录,空安瓿回收。

未按规定要求管理不得分;交接记录执行不到位扣1分。

5、药品分柜放置,标识明确;药敏标识规范、醒目,高危药品有红色标示。

药品混装、裸装各扣1分;药敏标识不规范扣0.5分;高危药品无红色标识扣1分。

6、保证对危重病人、抢救病人实施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危重病人有护理常规,措施要具体,检查对危重病人实施护理操作是否正确、迅速、有效;对危重病人是否实行床旁交接;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悬挂警示标识。

对高危患者未进行风险评估扣1分;无警示标识扣1分;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患者发生烫伤、坠床、非难免压疮不得分。

7、输血前核查制度,输血操作规范,输血过程实施监测并有记录。

执行有缺陷的每项扣0.5分。

7、按照医嘱要求观察病情,根据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规范记录。

1、护理计划及时落实到位,措施有针对性。

1项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1分。

2、体温单填写规范,记录完整。

体温单填写不全每项扣0.5分。

3、医嘱处理及时,查对认真,记录规范。

医嘱处理不及时扣1分;未做到班班查对扣1分。

4、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及时、完整,重点突出,能体现专科特色,记录要具有连续性,频次符合规定要求。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8、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护士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并有效实施。

抽查3名护士,不熟悉上述内容或执行有缺陷每人每项扣1分。

2、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护理活动。

执行有缺陷发现一次扣1分。

3、护士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坚持“七步” 洗手法,定期接受手卫生监测。

洗手不规范扣0.5分;手卫生监测不合格扣2分。

4、各种消毒监测达标,资料齐全,记录完整。

监测未达标不得分;资料记录不全扣1分。

5、无菌物品及无菌液体包装完整,专柜放置,无过期及破损。

无菌物品及无菌液体过期不得分;放置不规范扣0.5分。

6、使用中的消毒液有监测,有标识,无过期。

消毒液过期不得分;监测不合格不得分;标识不清扣1分。

7、用后物品处理规范。

用后物品处理不规范扣1分。

8、垃圾分类存放,锐器有专门容器收集,处理及时。

垃圾存放不规范扣1分;处理不及时扣1分。

五、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50分)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1、应尽力保证本专业患者从急诊、门诊到住院、出院及健康教育和随访具连贯性。

服务流程秩序混乱不得分。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3、患者对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等具有知情权。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与益处、费用和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具有知情的权利,患者及家属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的权利。

不尊重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知情权,违背患者或法定代理入意愿或选择,不得分。

2、科室具有告知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真实病情及诊疗方案的义务,特殊检查,治疗和用药应签书面“知情同意”。

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3、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宗教信仰。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3、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

1、科室应建立投诉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处理投诉纠纷,并有记录及整改意见。

科室未建立投诉渠道,无相应记录及整改意见不得分,记录或整改意见不完善酌情扣分。

4、患者及其家属教育与沟通。

1、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信仰、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

不尊重患者价值观或信仰,遭到患者或法定代理人投诉,不得分。

2、科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和指导,支持其参与诊疗活动。

未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教育或指导,不得分。

5、就诊环境管理。

1、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环境脏乱,遭到患者投诉者不得分。

2、保护患者的隐私。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6、患者评估。

1、科室负责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管理。

无患者病情评估不得分。

2、患者评估的结果应在住院病历中有记录,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住院病历中无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酌情扣分。

3、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评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填写评价表一式两份,一份存科室,一份交医务科。

六、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50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1、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未执行查对制度不得分,不足3种识别方法者酌情扣分。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应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得分。

3、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

患者无腕带识别标示不得分。

2、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术前准备工作部充分酌情扣分。

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无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的不得分。

3、严格执行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度的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无相关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与工作流程不得分。

3、提高用药安全。

1、病区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上报。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未上报不得分。

2、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出现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4、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必须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科室未建立报告制度不得分。

2、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应有登记。

无“危急值”报告登记不得分。

3、科室对“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确定时,应立即重复检查。

未对阳性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5、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病区应有警示标识和语言提示等,防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

无相应警示标识不得分。

2、建立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措施,并有处理流程或预案。

未建立相应报告制度与措施不得分。

3、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无相应评估与报告制度不得分。

4、认真实施有效的预防压疮护理。

出现不良后果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6、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1、医护人员应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未主动上报安全(不良)事件造成不良后果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未对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3、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等有创检查和治疗前及药物治疗时。

未进行该项目时酌情扣分。

七、医院感染防控与持续改进(100分)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得分。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

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掌握非限制类抗生素、限制类抗生素及特殊类抗生素使用指征。

未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视其情况酌情。

2、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和治疗性使用原则。

违反抗生素使用原则酌情扣分。

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必须符合卫生部要求。除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性泌尿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可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外,其他感染需使用氟喹诺酮时必须要有病原微生物支持。

违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要求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4、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标准”。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应预防使用抗生素,术中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应追加一次抗生素,术后按照手术切口使用抗生素,I类切口不使用或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II类切口48小时内停用抗生素,III类切口抗生素使用3至7天内停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选择参照卫生部《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执行。

每月抽查30份围手术期病历,发现一份不合格的扣1分,扣完为止。

5、积极开展病原微生物的送检及培养,特别是血、尿、便、痰或其他体液。

未开展送检及培养的不得分。

6、积极配合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检测,服从医院感染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不配合医院耐药菌监测的不得分。

3、病区院感防控

1、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

未严格执行相应技术规范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2、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符合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管理符合规范。

未严格按照管理规范执行的不得分。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等应在诊室或病室换药,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未按操作要求的不得分。

5、特殊感染病人需进行隔离。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6、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所致的各项措施。

未严格执行相应措施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7、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

未对耐药菌感染实行监控不得分。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及污水分类管理,标识清楚。

未严格执行分级分类管理不得分。

4、门诊手术院感防控

1、设置独立的手术操作间,区域划分符合要求,标识清楚,环境卫生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手术操作间人员,设备实行专人专管专用。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2、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药械的管理符合规范。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4、实施手术操作前必须进行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实验室符合检查。

未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不得分。

5、手术器具及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未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灭菌不得分。

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及污水分类管理、标识清楚。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5、口腔诊疗院感防控

1、严格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未按《规范》执行不得分。

2、三区划分清楚,标志清晰、流程合理;进出通道分离。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6、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有记录。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未按规定进行检测不得分。

7、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职业防护工作。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6、教育与培训。

1、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培训每年不少于4学时。

每年抽查医护人员医院感染培训记录,未参加培训的不得分,培训次数不足的酌情扣分。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口腔科医疗质量的标准 篇2

管理技术标准化是把已经管理实践检验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方法总结, 提炼为标准, 再通过实施标准, 使该管理技术方法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 从而获取更显著效果的活动过程。在20 世纪80 年代后, 为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提高与保证产品质量, 管理技术标准化逐步走上标准化舞台。在21 世纪, 不仅原来的管理技术标准化会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而且还会出现更多的管理技术标准化领域。所谓医疗质量标准化, 就是对医疗质量的要求界限和规定;它是根据医疗工作任务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和限定的科学要求以及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等为依据, 经分析研究制定并以条文或指标明确表达的;它是要求有关人员应遵照执行的界限和规定;它是通过质量教育,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制度等, 来使其适应大众对保健和医疗的合理要求的。医疗质量标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没有医疗质量标准则谈不上医疗质量管理。例如:2004 年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集体编写的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规范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和诊疗行为, 提高口腔医疗质量, 己成为口腔医疗机构应当执行的基本规范。

随着私资、外资的进入, 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被打破, 口腔医疗质量管理决定了口腔医疗机构的利润和发展。口腔医疗机构为了争取患者就必须提高服务质价比, 提高口腔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医患关系的转变将促使口腔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满足患者的需求。未来的口腔医疗服务, 将始于患者需要, 终于患者满意, 而这也正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核心概念。口腔医疗机构全面引进1SO9000标准, 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作业六大流程的可控机制, 提高口腔医疗服务水平, 已被证实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1,2,3,4]。应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可行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提供足够的资源, 鼓励医务人员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工具致力于过程的持续改进, 增进口腔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取得事业上的稳步发展。我们相信, 将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机构采用ISO9001系列标准。

1 制订目标标准

以国家的有关卫生方针和政策、口腔医疗服务范围内患者的需求、国内外同类口腔医疗的有关情报资料、口腔医疗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上年度 (或前一时期) 达标情况等为科学依据, 坚持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制订出既高于实际又留有余地的、切实可行的标准。认清医疗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 明确每个医务人员、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现状与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 为缩短差距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及必须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责任和应有的权限, 以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可靠性。

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应达到以下目标: ① 安全 (safe) : 避免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 避免医疗不及时而贻误最佳的医疗时机; ②实用 (effective) : 提供的医疗服务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 不能为了口腔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利益在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意增加或减少项目; ③及时 (timely) : 尽量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和院外成本; ④高效 (efficient) : 避免浪费, 包括人员、材料、时间、精力;⑤平等 (equitable) : 无论患者的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差, 口腔医疗机构都要一视同仁, 提供同样的质量服务; ⑥以患者为中心 (patientcentered) :包括对患者负责, 尊重患者, 在医疗和服务过程中尊重患者的选择、需求、价值。

2 制订医疗工作质量标准

具体制定医疗工作质量标准时, 第一, 要坚持质量的科学性, 即每项质量标准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出科学规律和要求, 所具有可计量的质量特性和可分类的质量特性 (如分数评定、分析系数等) 以明确变量划入质量范围;对因目前科学技术尚不能控制的因素应划在质量管理之外。第二, 要坚持质量标准的先进性, 即质量标准水平要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不应满足于低标准。每个阶段的“终”又是下阶段的“始”循环往复, 不断强化和提高质量标准, 推动口腔医疗质量的提高。第三, 坚持质量标准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各项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应朝令夕改, 而应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不断发展, 以及口腔医疗工作条件的不断变化, 定期或不定期对某些质量标准进行补充修订, 以保持其先进性。第四, 必须保持质量标准的统一性, 即按照质量标准级别, 在相应范围内的同一项工作或技术的质量标准必须一致;互相衔接的工序和技术质量必须有成套的统一质量标准。

2.1 环节质量标准

①诊断工作质量标准包括诊断工作的各项技术操作标准, 诊断判定标准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②口腔医疗工作质量标准包括一切治疗工作的实施标准, 如口腔医疗方案选定标准、备牙标准、取模标准、处方用药和各种医疗处置标准以及医务人员分级服务标准等。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护理工作技术质量标准。④消毒管理质量标准包括消毒隔离设施、操作、管理标准;各种卫生学监测标准。⑤材料消耗标准:各类疾病治疗的经济核算、成本管理及工作质量标准。对临床操作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分解, 将每一操作步骤标准化, 强化培训, 实现分工操作。

2.2 要素质量标准

要素质量标准主要指人员质量标准、技术质量标准、仪器设备质量标准。在完整的口腔医疗过程中, 上级医师可根据经治医师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 患者的进展情况, 决定对治疗过程的介入。但更重要的经治医师应知道何时需上级医师会诊。为保证治疗的标准化操作, 各种器械、材料也必须规范化。

2.3 终末医疗质量标准

终末医疗质量标准是以医疗质量为主、医疗质量标准为中心所形成的终末质量标准体系。终末医疗质量是以病例质量为核心的, 同时包括效率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效果指标。例如, 正畸结扎包括各个分解动作的手势, 不同情况下的结扎方法及松紧程度;粘接剂调拌包括粉液比例、调拌方式、调拌时间等。

要形成标准化的、详细的操作手册。基于同样的细节量化原则, 也可将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牙槽外科的临床操作进行步骤分解、标准化和流程优化。为了控制医疗质量, 加强临床操作的细化和标准化培训是需要强调的重要环节。严格培训与标准化操作, 建立一套完整的口腔医生和口腔护士的培训体系很重要。例如:在医务人员中开展业务培训和讲座, 规范医疗操作, 提高业务水平。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实际开展技术大赛, 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临床诊疗操作, 提高临床业务技能。

3 发展趋势

“医疗服务”这一口腔医疗机构最主要的产品有其特殊的性质, 即口腔医疗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囿于此两大特点, 尤其需要对服务的“医疗过程”进行全程控制, 以确保从“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患者是否满意→信息反馈业主”很快吸取经验教训, 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准备。这次或某一项口腔医疗服务, 患者认为满意, 我们就是成功的;如果不满意, 我们即使通过返工弥补, 在患者心理上留下“质量差”的印象也很难彻底去除。口腔医疗机构在硬件上的不合格给患者造成的不满意也是不可重复的。比如一所口腔医疗机构由于空调不好、饮水供应不及时、通讯设备不畅等现象, 都会给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受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对“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事先预想的控制, 必须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实现。许多口腔医疗机构的实践证明——管理技术标准化可以实现这一控制。

3.1 医疗标准质量不断提高

正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uran所说, 21 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1 世纪的质量以其超严的质量要求为标志。对企业产品质量而言, 质量超严意味着“零缺陷”, 如电子产品的不合格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降低到百万分之一, 在现行的6δ控制原则下, 不合格率是过去的1/135万。 对于口腔医疗机构而言, 超严则意味着各种口腔医疗质量指标标准将不断提高。不仅要诊断正确, 还要定位更加精确; 不仅要治疗有效, 还要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尽可能降低, 疗效评价也将从短期上升到长期甚至终身疗效评价; 不仅要求不能发生医疗事故, 还要口腔医疗服务“零缺陷”、“零差错”。人对生命质量和口腔健康的渴望和追求,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促使口腔医疗技术和服务必须永无止境地向前推进。

3.2 医疗标准内涵不断丰富

口腔医疗市场化的出现使口腔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从患者“求医”转变到口腔医疗机构“求患”, 让口腔医疗机构站在了被评判席上。口腔医疗质量的好坏, 不再由口腔医疗机构说了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观”的确立, 口腔医疗服务对象拓展到口腔咨询、健康保健、牙齿美容等。随之而来的, 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满意度至上的原则, 自然就促使口腔医疗质量要求提高到更广、更深、更全面的“大质量观”水平, 即不仅要传统意义上的诊断治疗质量高, 还要医疗工作效率高、医疗费用合理、医疗服务质量令人满意等。正如我国卫生改革宗旨所指出, 口腔医疗机构要为社会大众“努力用较低廉的费用, 提供较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马丽辉, 梁美玉, 沈丽娟.IS09000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2003, 5 (2) ;85-86.

[2]李刚.口腔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8.

[3]Kenny DJ, Conway RM, Johnston DH.The development ofISO 9002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s for Canadian dentalpractices[J].J Can Dent Assoc, 1999, 65 (2) :105-108.

口腔临床医疗工作 篇3

【关键词】口腔;临床医疗;交叉感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87-01

口腔临床医疗工作中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未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给患者和医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加强口腔临床医疗交叉感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1口腔临床医疗感染因素分析

1.1易感因素口腔中常存在软垢、菌斑和牙石等属于多微生物、多细菌共存的复杂环境,因此存在较多的易感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由于患了感冒等疾病导致体力抵抗能力下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等抗性药物,破坏了体内菌群的平衡,使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进行拔牙、局部麻醉、手术损伤等容易引发感染。

1.2感染环节口腔临床医疗感染因素涉及医疗的整个环境,而医疗环境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和患者三个因素,这三者因素相互影响使交叉感染成为可能。

1.2.1医疗设备口腔临床医疗涉及的医疗设备种类较多,例如托盘、牙挺、牙钳、扩大针、探针等,这些器械需要在不同的患者口腔中使用。医护人员再次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因此,如果消毒未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或消毒不彻底,容易引发交叉感染。

1.2.2医医护人员从事口腔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是引发交叉感染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手与患者的血液、唾液等接触频繁,且接触时间长。治疗过程中如果操作医疗器械不慎碰伤手指等部位,使交叉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1.2.3患者口腔疾病治疗时,患者未按照医嘱进行后期保养或不注意的饮食卫生导致病菌进入口腔引发感染。另外,患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医疗器械等,也会引发交叉感染。

1.3感染途径口腔临床医疗交叉感染的途径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传播两种传播途径,其中直接传播指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或患者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当直接接触鼻咽、皮肤或口腔黏膜时则会使病菌在不同人体中进行传播。间接传播主要指医护人员或患者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触碰到医疗器械,或通过空气悬浮物等进行的传播。

2交叉感染控制措施

加强口腔临床医疗工作中交叉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口腔临床医疗的重点工作,因此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分别从人员、医疗设备、治疗环境三方面方面探讨口腔临床医疗工作中交叉感染的控制措施。

2.1医疗机设备鉴于口腔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特点,应将其消毒处理作为预防和控制重点环节来抓,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彻底的消毒,要求只要与患者血液、唾液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均使用高压蒸汽方法进行消毒,从根本上杜绝病菌感染的传播。

另外,在口腔医疗器械使用时应根据门诊的多少和门诊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正确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并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确保该规定有效落实。同时定期采样消毒后的物品,进行化验研究,如果出现不良状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2人员的控制有效防止口腔医疗工作中的交叉感染,加强人员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应注重医护人员的控制,即医护人员应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严格进行操作,首先,做好口腔疾病治疗的准备工作,戴上工作专用的手套、帽子、口罩以及防护镜等,其中选择口罩时尽量选择一次性的,如发现口罩变湿则随时更换;其次,医护人员应穿立领隔离衣,戴上一次性前巾,从而有效避免病菌污染医护人员的内衣和颈部,同时加强预防交叉感染新知识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医护人员每对一个患者治疗后,对手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然后使用吹干机或纸巾擦拭干净,尤其不能使用公用毛巾。另外,医护人员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做好乙肝疾病的预防。

2.3治疗环境的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临床工作中的交叉感染,加强治疗环境方面的控制是较为重要的方面,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即定期按照消毒相关规范对口腔疾病治疗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派专门人员负责实施,例如,每天使用紫外线对诊室消毒1h,并使用含氯稀释液清洗珍室地面。同时做好诊室的通风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诊室具有较好的通风条件,在开始的30min内,菌落能够减少77%-80%左右,通风超过1h,则菌落能够减少96%左右;其次,通过张贴口腔交叉感染图示,普及预防交叉感染的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预防交叉感染氛围,从而使患者或医护人员在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最后,医护人员应提高认识,重视对交叉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并积极配合有关预防口腔交叉感染的相關工作。

3总结

口腔临床医疗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其中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最为重要。因此,医护工作者应重视交叉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从自身、患者和医疗器械三方面,认真研究交叉感染的传播因素和途径,进而在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避免自身和患者被感染,保证口腔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吕艾芹,沈秀芹,曹永福,苏永刚,陈晓阳.口腔临床医疗实践中知情同意的实现[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05).

[2]赵海燕.浅谈口腔修复美学[J].实用医技杂志,2008(22).

一级医院医疗质量检查标准 篇4

一、中心组织结构 文档资料:

(1)中心组织架构图和岗位职责。

(2)中心主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会议记录、纪要。

(3)中心管理人员参加管理知识教育与技能的培训记录。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医院与科室领导层管理人员,了解对管理职责的知晓情况。

二、质量管理

(1)中心主任办公会会议纪要。(2)中心质量管理委员会名单。

(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工作记录及实例。(4)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访谈院长,了解履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领导和决策职能的情况。

三、培训

组织全院性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培训的相关资料,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课件、培训签到、培训效果和培训工作记录等。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抽查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医技科室的医师和护士,了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培训的情况。

三、考核和整改措施

检查考核表和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周会月会有问题有解决方法)中心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质量管理工具、措施实施的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相关统计数据和实例。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医技科室主任,了解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活动的情况。

四、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1.医院管理组织架构图和岗位职责,以及院领导分工的相关资料。2.职能部门独立设置并正常运转,有明确的职责及分工; 3.有完整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能及时修订完善;

检查办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中心最近一次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的工作记录、印发的相关文件。

(3)访谈中心员工

五、核心制度检查

文档资料:

(1)中心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17项)。

(2)中心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和实例。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内科系统、外科系统科室的负责人,了解核心制度内涵,以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了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职责的知晓情况。

六、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中心开展双向转诊工作的相关制度、服务流程、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相关统计数据和实例。

检查方法: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七、医疗纠纷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 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文档资料:

(1)中心投诉及医疗纠纷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处理流程。

(2)医院第三方调解制度。

(3)中心医疗责任保险投保制度及投保、报险的相关资料。

检查方法: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实地查看:

(1)专门部门或专人统一受理、处理投诉、投诉协调处置机制的实际情况。

(2)投诉接待室,配置录音录像设备设施的实际情况。(3)随机访谈2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了解“首诉负责制”、职能部门处置投诉职责的知晓情况。

八、实施双向转诊制度

医院是否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 文档资料:

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工作的相关制度、服务流程、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相关统计数据和实例。

检查方法: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九、“三基三严”培训制度

医院制定“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医、技人员进行“三基”水平考试,保证全员达标;

文档资料:

医院“三基三严”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课件、培训签到、培训效果(考核记录和考卷)和培训工作记录、培训总结等相关资料。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门诊、急诊、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各2名医务人员,了解对“三基三严”基本内容的知晓情况。

(3)实地考核2名急诊科医师使用呼吸机的准确和熟练程度。

十、急救设备 文档资料:

医院急救抢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配置清单和维护保养记录。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实地查看医疗设备数量与配置清单的符合情况。(3)实地查看急诊医学科医疗设备使用状态的实际情况。

十一、急救药品

文档资料:

(1)医院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定期检查的制度和抢救车药品的管理制度。

(2)医院药剂科和各相关科室急救等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检查方法:(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抽查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病区,了解急救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药品备用;抢救车药品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统一标识,以及抢救车中的高危药品的警示标识情况。

(3)访谈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病区负责急救药品的管理人员,了解相关制度知晓和实施情况。

(4)随机抽查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病区月度急救等备用药品质量检查记录。

十二、医技科室

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规定、流程

文档资料:

医院关于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的相关规定。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规定、流程、记录。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实地查看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的实际情况。

十三、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履行知情告知义务,保护患者隐私。文档资料:(1)医院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相关管理制度。

(2)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对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督导检查工作记录或工作总结。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查阅2份术后患者病历,了解是否记录术者及麻醉师访视患者的相关资料。

(3)查阅2份输血患者病历,了解是否记录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相关资料。

(4)查阅2份涉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患者病历,了解是否有书面告知的相关资料。

(5)访视2名患者或其近亲属,了解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知晓程度。

十四、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医患沟通制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文档资料:(1)医院医患沟通的相关工作制度,包括医患沟通的内容、形式和工作记录等。

(2)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3)医院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课件、培训签到、培训效果和培训工作记录等的相关资料。

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相关文档资料。

(2)随机访谈2名医师,了解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

十五、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文档资料:

(1)医院规范诊疗行为的相关规定。

(2)医院关于检查类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阳性率指标及相关资料。检查方法:

(1)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2)随机抽查医学检验、CT、超声检查单各2张,了解患者症状与所进行的检查相适应性的情况。

十六、《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制定相应的医疗技术(包括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文档资料:

(1)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相关制度。

(2)医院医疗技术管理档案。(3)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4)医院手术分级与准入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

(5)医院落实手术分级与准入管理工作制度的具体措施、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等。

(6)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准入的相关规定及工作流程。(7)医院准入的医疗技术目录及准入的相关资料。

(8)医院对准入的医疗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工作记录和工作总结。检查方法:

查阅上述文档资料。

十七、医疗安全防范处理。

1、建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2、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3、制定和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

口腔科医疗质量的标准 篇5

(讨论稿)

1、科室质控小组未按规定每月开展质控活动,每缺少一次记5分。

2、科室间或同事间闹不团结,相互拆台,工作受到影响的,每人记5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的,每人记10分.3、弄虚作假,提供假证的,造成不良影响,给当事者记10-20分,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4、凡收受各种“红包”、“回扣”,每次记50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5、及时做好医疗纠纷人员的来访登记、及时组织科内调查、并以书面材料进行上报,每缺一项记责任人3分。

6、受理司法鉴定、劳动能力鉴定、计划生育鉴定、残疾鉴定等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每次记60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7、病历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现行病历遗失,每份记30分,病历归档不及时,每份病历记1分.8、借阅病历未备案,记3分;借阅病历遗失,每份记10分,造成医疗纠纷的按照相关规定理赔。

9、不热情接待患者就诊和咨询,被投诉查实的,每次记3分。

10、对毒麻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物品、生物实验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医疗垃圾等管理不当,造成被盗、挪用、流失等,视后果情节记责任人和当事人10—50分。

11、出现突发事件报警后,不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处置案件,推诿扯皮、贻误时机、处理不力的记责任人和当事人10—30分。

12、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岗位技术操作竞赛活动记5分。

13、违反医院财务制度或发现违反财务制度现象不报告,以科室名义私自收费的,记科室负责人10至50分。个人私自收费的,记当事人10至50分。

14、院感发生率高于部颁标准,每高一个百分点记科室负责人2分;发生院感爆发流行,按情节轻重,记责任人10至30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15、违反医院规章制度,在工作区内吵架、斗殴、酗酒、破坏公共财物等,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记10—30分。

16、未及时将各类传染病上报给防保科,责任人每例记3分;卫生防疫部门考核不达标记科室负责人5分。

17、违反医院管理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等技术操作规范,发生一级医疗事故(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院医疗纠纷评议委员会评定),负完全责任者,记60分,主要责任者,记 40,次要责任者,记30分,轻微责任者,记15分。

18、每发生1例四级医疗事故(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院医疗纠纷评议委员会评定,下同),负完全责任者记20分,主要责任者记15分,次要责任者,记10 分,轻微责任者,记6分。三级医疗事故完全责任者记30分,主要责任者,记20分,次要责任者,记15 分,轻微责任者,9分。二级医疗事故负完全责任者记40分,主要责任者记25分,次要责任者记20分,轻微责任者记12 分。

19、医嘱(含口头医嘱)错误经查对纠正,责任者每次记1分,查对未发现或执行医嘱错误但未造成后果,责任人记3-5分。对于昏迷、意识障碍及卧床病人等,未严格执行腕带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每例记1分。

20、违规用药原则使用抗菌药物,每例记3-5分。未按照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越权使用抗菌药物,每例记1分。

21、违反首诊负责制,对首诊病人未进行诊疗,无医疗记录,未交接班等,每例记10分。

22、病情不允许或不符合转院条件,擅自将病人转院者,每例记10分。

23、危重病人未进行床边交接班者,各记5分。

24、违反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上级医师查房不检查医嘱、不核对体征;下级医师擅自离岗不参加查房,或参加查房不作查房前准备未收集有关医技检查资料,每次记3-5分。患者入院后三级医师(主任、副主任)每周查房1-2次,二级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一级医师每日至少查房二次以上,缺一次记责任医师3分。

25、Ⅱ类以上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者;入院一周未确诊或疗效不佳,未提交科内疑难病例讨论者,入院二周未确诊未报送医务处组织全院性会诊(病例讨论)的记三级医师5分。已进行讨论而未及时整理归入病历中的记责任医师3分。病例讨论记录未按规定格式记录或未签名的记责任医师1分。

26、违反手术分级管理规定,擅自越级手术,每例记10分,上级医师知情未制止记5分;未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每例记3分。

27、各级医师违规跨执业范围主刀手术(特殊情况紧急抢救除外),每例记10分。

28、推诿病人每例记20分。

29、违反会诊制度,无特殊情况急诊病人会诊超过10分钟未到位或未委托住院总以上的医师会诊,记5-10分,一般会诊超过24小时未到位的,记3分,造成纠纷者,记10-20分。限于本科或本院技术设备条件,未提请相关科室会诊或未提请上级医院会诊的,记5分,酿成医疗纠纷的,记20分。

30、无特殊情况,因病人病情需要,在接到护士报告后5分钟内上班医师或值班医师未到位,每次记5-10分,造成纠纷者,记10-20分。

31、未经亲自检查,签署诊断、治疗证明文件或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记40-50分。

32、隐匿、伪造、擅自销毁医学文书资料的,每例记50分,涂改的,每处记2分。因医学文书及各种医技检查原始资料保管不善,导致举证不能的,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每月10日前未归档上月病案,每份记责任人3分,并按病案管理规定处罚。

33、归档病历检查,发现一份不合格病历,经治医师记30分,质控医师记20分,科主任记10分。

34、运行病历检查,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者,记责任医师5分;入院超过48小时缺入院诊断,入院48小时内 缺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者,记责任医师2分;术前缺麻醉医师访视记录的记责任医师2分;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连续3天病程记录未按规定书写者每例/次记责任医师2分;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未在查房后48小时内进行审核修改、签名的,记责任医师1分。

35、死亡病例未按时填写“住院病人死亡报告”及死亡小结者,当班医师记5分;无特殊情况一周内未组织死亡讨论的,医疗组三级医师记5分。

36、门诊病历质量不合格,每份记书写责任人1-2分;处方不合格,每份记0.5分,医技检查申请单填写不合格,每份记1分。

37、违反用药常规,超疗程、超量或选用药物不当的,每份记3-5分。造成纠纷者,每份记10-20分。

38、医师未按规定在24小时内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书写的医疗文件全名签署、签改,每例记1分;临床医师及医技检查报告人未亲自签全名,每例记1分,在空白处方上签名交他人使用,每例记3分。

39、私自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记50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40、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和本院有关规定,私自在外院或诊所进行医疗活动;非技术设备原因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做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或为外院无偿提供医技检查服务的,每次记50分。

41、违规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记30分。

42、未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记30分,造成纠纷的记40-50 分。

43、泄露患者隐私造成纠纷的记20-30分,造成严重后果的,记40-50分。在患者或家属前泄露医生之间不同看法造成纠纷的记10-20分。在手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造成纠纷记5分。

44、对危重病人未及时告知家属并填写“危重病人通知单”,记5分。

45、在诊疗活动中未履行各项告知义务及患方签字手续的,入院未及时签署“治疗方案选择书”、“授权委托书”的记3分。

46、进行手术或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未告知患者或家属,未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或“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拒绝)书”,未履行签字手续的,每例记3分。

47、输血病人未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的,每例记责任人3分,造成纠纷的记20分。缺输血小结的记1分。

48、对截肢等可能导致残疾的重大手术,未填写“截肢(重大手术)手术请示报告单”,未履行签字及审批手续,每例记10分,造成纠纷的,记20分。

49、无故拒绝参加会诊、出诊、义诊、体检、保健等行政指令性医疗活动的,记10-20分。

50、发生医疗事故或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按规定及时报告的,记30分。

51、院感漏报,每例记一级医师2分,违反院感管理规定,存在较大 安全隐患,发现一次,记相关责任人5分。

52、遇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的;应请他科会诊而未及时邀请的记责任人5-10分;造成纠纷的,记10—20分。

53、麻醉人员在为病人实行麻醉期间,擅离岗位者,每例次记10分。

54、麻醉人员术前未亲自诊察病人,导致患者手术不能按时进行的,每例次记5分。

55、住院医师未履行应尽职责,每项记3分。

56、未经病人或家属签属“医保患者自费药品使用同意书”,使用目录外药品的,记责任人3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57、科主任或负责人无故对医院决策不执行,每项次记10分。

58、医技人员对危及生命的检查结果,未及时告知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者,每例记5-10分,造成纠纷者,记20分。临床科室接收危急值报告后应按规定进行登记、报告、处置,违反规定,每项次记10分,造成医疗纠纷者,记20分。

59、医技科室医师超越执业处方权限,开具临床治疗处方或疾病证明书,每例记5分。

60、医技人员对急诊病人不及时检查、检验,不按规定及时出具报告,每例记10分;急诊检验、检查完成后,未按规定及时电话告知申请科室医师,每例记3分;临床医师未及时跟踪急诊检验报告者,每例记3分;造成纠纷者记20分。

61、非医学需要,利用B超或染色体检查,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记责任人60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未按规定进行查验相关 证件即行妊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记责任人40分。62、无特殊原因,医技检查预约超过规定时限,责任人每例记3分,报告时间超过规定时限,责任人每例记3分。

63、医技检查报告漏诊、误诊主要诊断典型病变,每例记10分,造成纠纷者,每例记20分;属不典型病变,报告有一定难度,但未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全科讨论者,每例记10分,造成纠纷者,每记20分。

64、医技检验报告不符合规范记5分,检验结果明显误差者,每例记10分;造成纠纷者,每例记20分。65、检验人员违反血液管理制度,每例记5分。66、检验标本漏检、错检或标本丢失,每例记20分。

67、放射科检查未对患者或陪伴人员实行防护性医疗措施,每人次记2分。

68、放射检查时摄片部位错误,报告部位错误或姓名与资料不符,每例记10分;造成纠纷者,每例记20分。

69、药剂人员配错处方发错药,每例记5分,造成纠纷者,记20分。70、药剂人员未检查核对处方质量(如签名者是否有处方权、是否超大剂量、是否符合药典规定等)违规发药,每例记2分。71、临床及医技检查私自收费或巧立名目涂改检查治疗单,涂改处方套取现金的,每例记50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72、未经批准参加由药械商提供经费的学术、参观等活动,每次记10分。73、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每例次记50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74、临床、医技人员不按市物价部门的标准,有意多收或少收费的,记10-20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75、班外时间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时,门诊及医技科室工作人员不服从急诊科带班护士长指挥的,每次记3分。

76、未按照《医疗新技术准入制度》进行审批备案,擅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每项记10分,未按规定进行追踪随访及其它有关新技术管理规定的,每项次记5分。

77、发生药品、输液、输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时,未按规定进行处置及实物封存的,每次记5分,造成举证不能的,记责任人10-20分。78、未按时完成指令性医疗任务责任人,每次记5分。79、无故不参加或不接受培训任务者每次记5分。

80、参加市级医师理论考试不合格者每次记5分,操作考试不合格者每次记3分。

81、发现实习、见习及进修生脱岗,带教老师不报告或违规进行诊疗操作的,记责任带教老师3分。

82、法定传染病迟报,每例记3分;法定传染病漏报,每例记10分。83、对违反医保和新农合政策,不如实填写有关病史(包括患者外伤原因、受伤过程),出具虚假证明,造成医院经济损失,当事医生除承担医院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外,并记5分。

84、对医保门诊特殊病种超病种、超范围用药的医生,经查实,处方 医生记2分。

85、临床医生在对住院医保、离休和新农患者使用部分自费和全自费药品、诊疗时,未与患者或家属签订协议书,记责任人1分。86、夸大或虚构病情,为单位或个人牟取利益,每次记15分。87、下乡帮扶,未遵守所在医院的规章制度,或未履行请假报告,或未按要求完成帮扶任务的,每次记10-20分。

88、不执行诊疗规范给患者进行医技检查检验,每次记责任人5分。

医疗质量标准培训会领导讲话稿 篇6

(草拟)

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14年的医疗服务与质量标准的培训会终于在这儿召开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此次培训会可以说是谋划已久,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直到今天才得以实施。在这里,首先我要代表温江区卫生系统向五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我们迫切需要专家们的讲解与指导,使我们区属的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里,也对我们区属医疗机构参加培训会的同志们提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标准培训的重要意义。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成都市卫生局组织大量专家编制了医疗服务与质量的检查标准,并且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检查,其目的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而是以查促改,促进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在座的各位,有些是我们的院领导,大部分可能是医院的中层干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你们的工作决定了医院的水平。如果你们都不能准确把握标准,那又谈何管理,谈何提高。机会得来不易,希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

二、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医疗服务与质量检查标准。本次培训五医院给了我们大力支持,针对标准的11个大的方面,共安排了11位专家分别给大家进行培训,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大家一定要高度集中精神,逐条逐条的把标准摸准吃透,有疑问的要多像专家请教。

三、勤于思考,充分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因此,大家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坚持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运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执岗能力。

四、自觉遵守纪律。培训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无特殊原因,不得请假。同时,请大家注意会场纪律,充分利用宝贵的培训时间。

最后,预祝我们的培训会圆满成功,所有参培人员都学有所获。谢谢大家!

口腔科医疗质量的标准 篇7

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关系着人的生命健康,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需求日益提高。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服务提供更趋多样、更加精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医疗风险的提高,医疗质量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为此,各国卫生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医疗质量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欧共体成员国就建立了保证医疗质量的专门管理机构,芬兰、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美国等分别成立了质量保证联合会,英国明文规定了医院所有医师均应参加质量评估[1];我国2008年以来颁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医院评审暂行办法(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2012年版)》等一系列文件[2]。

尽管全球卫生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出台了许多旨在提高医疗质量的标准,但其多数是用于对医疗机构进行评审或认证的标准。就标准应用目的而言,是由医疗机构之外的专业机构对医院是否符合该机构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评价。目前,尚没有一套用于医疗机构内部常态运营的、系统化的内部管理标准体系。再者,就这些评审标准条款而言,其提出了医疗机构应达到的高度要求,但是没有告知被评审的医疗机构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一高度。另外,就标准内容编排而言,这些标准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和质量提升为目的,也关注了诊疗过程,但是标准的组织多是基于某个部门、某个管理主题编制成册,没有一套适宜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执行的,以患者为中心、以诊疗流程为路径、以岗位为节点系统编排的标准。为此,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先进医院管理标准基础上,结合解放军总医院5年标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的成果,站在医疗行业的角度,探索建立适宜我国医疗行业内部常态运营的标准体系,为我国医疗行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2国内外医院标准体系比较

医院评审是国际盛行的一种医院质量评估制度,评审的依据国际上统称“医疗机构评审”标准,许多国家、地区和组织开展了医院评价与医疗质量认证[3],最具代表性的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4]。我国医院管理标准化研究较晚,借鉴国际医院管理标准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制定我国医院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十分必要,也将受益匪浅。

2.1 ISO 9000族

ISO 9000族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的国际标准,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企业和医院的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其范畴主要是针对质量管理,同时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从机构、程序、过程和总结4个方面规范了质量管理。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ISO9000族标准之一,强调从顾客需求出发,以顾客满意为目的。其编制思路是“以最少的一致要求,提供产品符合性保证和信任”,特点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活动提出了通用或专业性要求,并鼓励采用过程方法。ISO9001∶2008对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总要求,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详见图1。

ISO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以顾客为中心、发挥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决策和与供方互利。通过对组织内部运行流程、业务活动、资源配属、服务提供等标准化管理,使员工牢固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质量文化,并通过质量不断改进提升运行效益和品牌竞争优势。

2.2美国JCI认证标准体系

美国联合委员会(JC)是提供医疗质量标准和组织评价的非营利性组织,也是美国医疗行业标准制定和认证的最权威机构。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医疗法》中明确规定:只有通过JC认证的医疗机构才可以从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得到Medicare和Medicaid两大医疗保险的偿付。JCI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分支机构,其评审标准强调组织在关键功能性区域上的表现。JCI第5版由4大部分内容组成:参与评审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医疗机构管理标准和学术型医疗中心医院标准[5],JCI评审标准体系框架见图2。

2.3德国KTQ标准体系

德国最权威的医院评审机构是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cooperation for transparency and quality in healthcare,KTQ),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建立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和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该组织的主要工作。KTQ标准遵守PDCA循环原理,并贯穿认证标准设置、赋值和调整的全过程。其目标是促进医院发展,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医务人员的重要性,强调对患者、开业医生、医院和医院员工的信息透明等。其标准框架分为6个部分:以患者为导向标准、以员工为导向标准、安全相关标准、信息与交流相关标准、“领导”相关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每部分按照特定领域设下一级标准,共涵盖63条标准,每条标准均标注是自我评估标准还是外部评估标准[6,7]。依据质量相关性KTQ标准分为31条核心标准和32条非核心标准。KTQ标准体系如图3。

2.4澳大利亚医院标准体系

澳大利亚卫生服务标准委员会(Australia council on healthcare standards,ACHS)是澳大利亚政府授权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受托对澳大利亚国内医院进行评审,目的是与医务人员合作共同提高医疗质量,推进医疗机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8]。ACHS的认证标准包括10章共计113条[8]。见图4。

2.5我国台湾地区医院评审标准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医院评审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负责对台湾地区医院的评审。标准由238条医院评审标准、167条教学医院评审标准两部分组成[9]。台湾地区医院评审标准体系见图5。

2.6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10]

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是在借鉴国际先进评审标准基础上,汲取了我国前期医院评审实践经验和教训,重新修订的一套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内容包括坚持医院公益性、医院服务、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医院管理、日常统计评价指标。共设置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各章节中有48项“核心条款”。见图6。

3我国医院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研究

无论是美国的JCI,还是德国的KTQ,亦或是澳大利亚或我国台湾地区医院评审标准,这些标准大多是按照业务活动和管理重点进行编排,都是基于第三方或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认证或评审的标准,其体系架构、标准约束可为我们借鉴,如KTQ标准以患者为导向,标准模块是按照业务流程组织;JCI按照评价对象及其涉及重点业务模块组织标准;澳大利亚按照业务模块组织评审标准条款;我国台湾地区评审标准,区分服务和管理来组织标准内容;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按照我国医院管理体系划分章节,其中患者服务章节是按照患者诊疗流程组织各节标准条款;医院管理章节是按照管理重点、分主题组织其标准条款。

经过对现有医院标准比较研究,考虑到《中国医院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套适宜医院内部常态运营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其内容不仅应包含医疗核心业务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医疗管理标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在比较国内外医院评审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研究设计了适宜我国医疗机构的、可为行业通用的医院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该体系以患者为中心,基于患者诊疗业务流程和岗位,集成患者服务、医疗保障、医院管理和员工行为、医院文化在内的医院全面管理标准,分为3个部分53个方面,标准体系框架如图7。

4讨论

瞄准国际质量标准,按患者诊疗服务流程,集医疗、保障、后勤、管理为一体,医院内部常态运行标准体系建立和标准化管理模式、机制研究,对医院管理者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国外也缺乏成熟的理论和可为我国医院管理者直接借鉴的经验。如何应用ISO 9000族标准、JCI标准和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建立适用于医院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化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机制的研究目前也不够深入。对医院管理者而言,如何在医院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下,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建立既适宜我国国情和管理特点的医疗机构内部运行管理,又易于为医疗机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接受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有待深入研究[11]。

参考文献

[1]刘德峻,郭正文,孙珍山,等.国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和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4,1(1):75-77.

[2]刘岩,喻倩,颜建华.不同时期医院评审办法的主要内容比较与政策评价[J].卫生软科学,2015,29(5):265-272.

[3]何有琴,刘岩,刘亚民,等.国外医院评审的历史与经验及其对我国医院评审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07,21(6):458-461.

[4]高欢,王华,冉利梅.国外医院评审评价发展历程[J].中国医院,2013,17(1):34-35.

[5]JCAHO.Champions of Quality in Health Care[M].Chicago:Green wich Publishing Group,2001.

[6]马丽平.德国医疗认证标准特点及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66-68.

[7]冉利梅,王华,高欢,等.德国医院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解读[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14-16.

[8]张誉铮,陈虎,陈晓红,等.我国及国际医院评审概况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2-6.

[9]刘智昌,嵇芸.I S O 9 0 0 0标准是医院质量体系建设的指南[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8,5(4):333-335.

[10]易永红,易静,朱振云,等.德国医院评审与我国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比较[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09-111.

上一篇:婚前房产公证书样本下一篇:污水处理厂操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