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工作报告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科院工作报告(精选8篇)

中科院工作报告 篇1

xxx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配合2009年全国研究生造山带与盆地暑期学校的教学。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2009年7月21至7月29日,我们暑期学校的学员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林老师,魏老师,赵老师等人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九天的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综合地质野外实习。尽管只有九天的时间,我们的地质知识也有限,但是在各位老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我们得以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了该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并学会了一些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验证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对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性质及其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及不同层次地层系统和构造变形的实际观察分析,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培养了学员们的综合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以延安-洛川-黄陵-铜川-西安-沣浴口-广贸街-柞水-镇安为主要观察路线,穿越鄂尔多斯盆地,汾渭地堑和秦岭造山带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同时还有若干辅助路线。

2009年7月21日是我们暑期学校的学员参加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从西安西北大学出发,坐车历经六个多小时来到延安。主要参观的地质剖面如下:延安组的延9期的一个曲流河道沉积剖面,其上剖面为砂岩,下部是泥岩,其中也有砂泥岩夹层,还具有一些斜的透镜体,盆地沉降为曲流河道沉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这一时期气候湿润,地形在区域上变得比较平坦,河流搬运的悬移质增多,河道趋于稳定。

延安组延10期宝塔山砂岩剖面,此剖面含有灰绿,黄绿色粗岩,少量含有砾岩,具有辫状河流泥岩沉积特征,砂岩厚150多米,从东向西粒度逐渐变大,厚度逐渐变大,交错层理。剖面上由不完整旋回的砂岩层反复切割叠置而成的巨厚层,说明当时坡降仍然很大,河流流量变化快,河道不稳定,经常分支汇合,沉积时,西北高,东南低。

延安组延6期裴庄砂岩剖面,下部为深灰色泥岩,薄板状砂岩,具有深灰、蓝灰泥岩夹层,泥上面有1米多厚的砂岩,啥严重具有水平层理,属于三角洲沉

积,突出特征是以河道砂体为骨架,沉积厚度较大,三角洲平原的河道沉积主要是砂岩和泥岩的互层,底部是三角洲的泥,砂是河口坝上的。

延安组顶部4、5期,由于此剖面上延1、2、3期都已被剥蚀掉,所以4、5期即为延安组顶部,此剖面属于湖泊沉积,主要分布于直罗组和安定组,直罗组含有5-6米厚的泥岩,有凸出的砂岩,是蓝灰色泥岩与砂岩的夹层,煤层较发育。安定组:顶部是深灰色泥岩,泥灰岩,呈黄灰,紫红,有鱼类、介行虫,瓣鰓类等化石,以化学沉积为主,下部有深灰,黑灰色陆原碎屑,砂岩夹层,反映了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转变,总得是湖相沉积。

白垩纪沉积剖面,交错沉积规模很大,多为风成的砂岩,看不出明显的粗细,应为悬浮搬运方式,洛河期形成了较单一的砂岩,即为洛河砂岩,主要为沙漠相沉积。

2009年7月22日,富县组的砂岩剖面,具有扁平状沙石,砂岩与砾岩互层,有较粗粒的成分组成,小型交错层理,陡坎发育大量槽状交错层理,产状为西南方向。具有大量沉积物,说明当时是地形起伏比较大,即当时有强烈的构造运动。延长组10期时,鄂尔多斯盆地开始发育,围绕湖盆中心形成一系列环带状三角洲群体,为延长组底部,湖泊范围扩大,有肉红色长石砂岩。

长9-长8期湖盆呈现为西岸陡峭,东岸平缓。沉积体的突出特点是西部以各种近缘快速堆积的粗粒三角洲和浊积岩为特征,东部则发育一连串的三角洲。沉积有1厘米,有流水波痕,上平下凹,说明当时河坝发育明显,为水下沉积,有机质含量高。长8期有向下变粗的反旋回,这是波浪作用的结果。在底部波浪作用强,厚砂体中有冲刷面延伸。长7期,湖盆达到最大,水平层理发育,有机质表现为深灰色页岩,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为4米多,油气主要在页岩层。北面浅,属于浅湖区,南面深,属于深湖区,有大量淡水化石。长6期,大量的粗粒物质出现在湖泊中,形成冲刷面,下面形成河道砂,大规模的湖退,三角洲向前推进。长4+5期深湖区进一步从各个方向向湖中心收缩,沉积作用减弱,长2+3期湖进较弱,沉积作用再次加剧。长1期在平原化的基础上,网状河流沉积,沼泽发育,广泛发育薄的煤层或煤。

7月24日上午参观了黄帝陵,下午对金锁关-烈桥三叠系湖相浊流沉积,油页岩及化石特征进行了观察,该区油页岩有30-40米厚,深湖区的炭质页岩是主

要的油气来源。铜川,金锁关剖面底部砂体冲刷面明显,是典型的河道沉积,有植物枝叶、根留在石头上的痕迹。同时参观了黄土剖面。7月25日,对富平赵老裕剖面进行了观察,主要为奥陶纪潜水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碳酸盐沉积特征。同时对渭北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及构造变形进行了观察和讨论,在该区,大量的碳酸盐物质在浅水中形成。赵老裕剖面具有薄层的细晶灰岩,层较稳定,夹泥质灰岩,含泥质的有微细结构。

7月26至29日,我们主要在秦岭造山带区进行地质考察。考察了华阴县罗夫-洛南剖面,主要是对华北地块基地及盖层岩性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在南秦岭构造带,变质变形较浅,有白云质灰岩,发育有向斜,背斜。对陶湾群,宽坪群及二叠系沉积岩及其变形进行观察,参观了洛南-商州剖面。对柞水县石翁镇北端得砾岩岩体进行分析讨论,为块状砾岩,含有石英,分选不太好,钙质胶结,为水下沉积。观察了沣浴-广贸街剖面,由此来讨论秦岭群岩性,变形及沙沟街糜棱岩特征,同时观察了涝裕剖面和黑河流域剖面及广贸街-柞水龙脖子剖面岩石及构造特征,分析讨论了不同群的岩性和构造变形。

中科院工作报告 篇2

6月18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年全球Top20集装箱港口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将有10个来自中国,前10大集装箱港口则有7个来自中国,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仍然是全球稳定发展的重心和依靠。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认为,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和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将相对显著。但是,其他多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能实现个位数的增长。

《报告》指出,近年来尤其是我国 “十二五”规划发展以来,我国在宏观政策引导和市场自行调整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经济发展开始呈现出从南向北不断扩大开发、由东向西逐渐梯度发展的特征,相应的我国外贸产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外贸产业不断从南向北、逐渐由东向西开始梯度转移。 “从区域发展来看,结合我国各区域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外贸发展模式,各区域外贸转移的方向和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特征。”《报告》指出。

《报告》认为,在各区域外贸转移的方向和方式的影响下,各区域港口集装箱运输在发展趋势、演化路径和竞争格局等方面的新的特征开始逐渐凸显。

以下为《报告》对2015年各区域港口发展新趋势的预测和分析:

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平稳

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自贸区政策对上海的贸易、航运、金融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自贸区范围的扩大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上海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将有效的带动长三角地区出口加工、贸易、服务等产业的不断发展,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步伐。

此外,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确立了“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地位。例如: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天天班的稳定运营,确保了中转外贸箱量高位运行,将给上海港2015年集装箱中转带来更加稳定的新的需求。

长三角地区经济腹地的振兴发展和产业沿江向西转移,扩展和延伸了两大港口服务的经济腹地,将为港口的集装箱运输需求发展提供稳定和长足的后劲,使得该地区各大港口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据此,报告预计,上海港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60~369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1%~5.0%,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宁波-舟山港全年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60~21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1%~13.2%,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将超越香港港,位于第4位。

珠三角地区港口:差异化增长显著

2008年以来,广东省开始逐渐将低端制造业向粤西、粤北和临近省份转出,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外迁,不仅利好珠三角地区降低城市承载压力,而且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省份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更为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2015年是珠三角地区“九年大跨越”中期关键之年,具体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进出口总额增长3%。珠三角地区2015年安排省重点项目174项,总投资271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39亿元,重点是南沙新区,投资645亿元。与2014年珠三角重点项目63项、年度计划投资1500亿元相比, 2015年的重点项目投资增加约1000亿元。

珠三角地区港口腹地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加工基地,而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不仅外贸依存度较高,而且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背景下,与其它贸易发展方式相比, 产业转移速度也相对较快。因此,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对于珠三角地区三大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而言,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战略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和市场的企业调整策略等因素影响方式不同、影响程度相对比较大,而且对各主要集装箱港口的发展趋势、发展路径影响程度和模式也相差很大。

对于深圳港和香港港而言,广东省产业的“腾笼换鸟”所带来的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外迁,将极大的放缓珠三角地区两大集装箱港口——深圳港和香港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向内陆地区迁移,一方面造成了深圳港、香港港货源的直接流失或分流,箱量相对减少。而且腹地内货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集装箱生成率相对较高的加工企业货物被货值高的高科技产品替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箱源生成地运输需求增长乏力, 甚至出现萎缩。

据海关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经深圳海关出口家用电器达157.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2.4%. 同时,经深圳海关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 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及类似容器、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共计105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5%.

与深圳港和香港港相比,对于多年来以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广州港而言,广东省低端制造业企业向临近省份外迁和向粤西、粤北内移不仅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影响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产业转移和转出将使广州港更加接近货源腹地,广州港在区域港口中的竞争优势将更加凸显。

其次,近年来广州港不断成长,广州港在区域港口中的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自2004年底南沙港区集装箱码头投产以来,广州港内外贸箱量均平稳较快增长。南沙港区接近客户,物流成本低,从珠三角城市到南沙港区的费用较深圳港和香港港有200~1100元的优势,且港口作业费用仅为香港的1/4左右,而深圳港为南沙港区的1.0~2.5倍左右,货物物流成本的有效下降将更加有效吸引货物流入南沙港区进出,两方面共同作用将不可避免的分流香港尤其是深圳的集装箱货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此外,广州港在区域港口中的竞争实力的提升和优势的凸显也给港口带来更多的机遇。马士基近年来加大与广州港的投资经营合作,2011年转移了香港航线到南沙港区,开始珠江西岸的战略布局,把广州港定位为其华南地区三大门户之一,加快南沙航线和货源的开辟和拓展,也极大地支撑了近年来广州港集装箱货运的增长。有数据显示,目前南沙港区的集装箱运输水水中转比例相当大,水上驳船运输的开展,对吸引珠江流域的集装箱箱源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发展。

今后广州港集团计划将继续拓展“穿梭巴士”覆盖范围,借助发达的珠江水网和便利的江海联运条件,与周边大中小码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建设广州港集装箱干线港、物流中转港打好基础,更深一步推动“珠江战略”,增强广州港的辐射能力。 总体判断,2015年以及未来几年,各项影响因素综合作用,将为广州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应的集装箱运输需求将更加稳定。

据此,报告预计,2015年深圳港全年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30~2450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2.5%~3.4%;预计香港港出现负增长,全年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30~215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2%~-3.3%; 预计2 0 1 5年广州港 全年将完 成集装箱 吞吐量1 7 1 2 ~ 1 7 2 8万标准箱 , 增速为5.7%~6.7%。

预计在2015年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中, 深圳港、广州港仍分别位于第3位和第8位, 而香港港排名将下降1位,被宁波-舟山港超越,位居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第5位。

环渤海地区港口:需求稳中放缓

近年来,中国对环渤海地区沿海区域出台一系列发展战略。国务院2009年通过的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11年初正式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即将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都给中国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为环渤海地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环渤海地区3大港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引擎,也为运输需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然而,受环渤海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中国东北产业转型影响,2015年环渤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稳中放缓。

报告预计,2015年青岛港全年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40~17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7%~5.6%,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第7位 ; 预计天津 港全年将 完成集装 箱吞吐量1490~150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2%~7.3%,位居全球第10位;预计2015年大连港全年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90~1000万标准箱,增速为-2.0%~-1.0%,预计2015年在全球集装箱排名将下降1位,被德国汉堡港超越,位居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第15位。

厦门、高雄港:排名稳定

中科院工作报告 篇3

随着科普工作的普及,前来参观的人数有所增加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这些数字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由于场地有限,时间较短(2天),传统科普点如博物馆、校史馆和天体物理中心的参观人数都是稳步增加,简单的互动项目如基础陶艺体验并没有吸引到更多的人,而推出新的科普活动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的科普点如光电子实验室却人数激增,同时生命科学院、数字文化中心和陶艺中心的总参观人数虽减少,但是其中非中小学生的人数却在增加。

火灾重点实验室科普情况

火灾重点实验室作为安徽省内唯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我们也重点作了专访和参观,声誉较高而且是必须掌握的火灾科学,仍吸引了较多的公众,但是人数却在大量减少,这在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于基础火灾科学的了解程度在提高,说明在这2天活动期间人们有其他更希望了解的科学,同时也跟火灾实验室本身科普展示有关,去年跟今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都是常规的火灾科学和装置讲解、视频也很陈旧,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任何反映,因此人数会有所减少。

通过我们针对火灾实验室的实地调研和访问,我们了解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科技部下发专项经费,再加上实验室经费和学校拨款,资金上问题不大,却没有一人是专职做科普,积极性不高。只有一人每年花不到十天在做有关科普方面的工作,而且这种工作只是兼职工作,不会在业绩或是工资上有任何体现,这样就没有积极性。这些科普工作基本每年相同,包括一年一次的只在中科大进行的疏散演习、一年4次的社区宣讲以及每年一次的科技活动周上的展示,和火灾实验室自身的发展没有结合,包括火灾实验室目前正在研究的超高层建筑主动防火技术及复杂环境森林火行为与扑救辅助决策。但是同时在本领域火灾科学交流上及实验室的发展上还是非常让人瞩目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科普但却是对本领域专业人才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主办第8界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大会,曾举办了6次地区和双边性会议,3次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参加国内会议150人次有105人宣讲论文,名下的《火灾科学》学报和网站也发挥了科普的作用,更是在2012年4月与安徽电科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并多次组织人员到消防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在产业上曾开发“虚拟灭火”产品、考核和训练官兵的“灭火打分”产品并与中科大讯飞合作生产;与西藏政府合作建立3700米海拔实验室;与波音公司签订年200万的飞机防火项目等等,这表明作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实力与发展是其他重点实验室无法企及的,而在科普工作上如若没有经费和人员的支持,没有政府的推动,效果也不大。

天体物理中心的科普工作

作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天体物理中心直接由科协负责。天体物理作为理科的集大成者,知识具备涵盖广、交叉性、前沿性等特点,毕业生的职业多样化,在提高公众素养上可以发挥别的学科不能发挥的作用,可以是不同层次背景的公众,非常值得挖掘和开发科普形式。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科普活动包括展板和知识竞答、观看《银河铁道之夜》和《宇宙探索》等影片以及天文观测,在平时出现奇特天文现象如日食时,中心也会宣传开放天文观测台,制作天文基础知识的书签赠送,同时还举办了夏冬令营组织一批青少年天文兴趣小组到郊外观测和学习基础知识,对于培养他们成为天文物理的下一代研究人员有很大意义。同时科大校园里还成立天文爱好者协会,经常举办一些协会活动包括讲座和科普展板宣传,同时这些成员因为具备比其他人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学科交叉创新上有一定的优势,在科技活动周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深入浅出的讲解获得一致好评。在访谈时我们还了解到比起火灾实验室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缺乏经费,很多好的项目计划因此不能实施,特别是在活动周上本来计划希望将一些当代天文物理的发展展示出来,需要制作视频或更新影片,希望能把研究生们做的实验能够简化出来做给公众们看,但是首先没有专业人员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做,更没有专门的基金支持,只能选择常规的科普展示,据负责人介绍他们是很想创新,很有积极性,也曾有很多科普计划,最大的困难在于经费,许多想法无法实施。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农科院实践报告 篇4

一、三色堇

关于三色堇的栽培方法,首先是土壤的配制问题,可以使用麦秸秆和壤土按照1:1的体积比配制,其他的如锯末可按照30%左右比例进行配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的排水性良好,利于根系发育和防止烂根。棚内的三色堇都是在中型的花盆中栽培的。对于施肥方面的问题,棚内的花卉只可以使用硫基含钾复合肥,不可以使用含有氯的钾肥,防止产生氯气,即使是非常少量的氯气,就可以导致花卉发生不良现象,吴老师说用仪器都检测不出氯气时花卉就已经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生长问题。老师说棚内使用的一般是蔬菜专用硫基复合肥,如果在大田里面使用含有氯的钾肥也无所谓的。对于刘老师提出的花卉的病虫害问题,吴老师说三色堇属于适宜冬季栽培的花卉,所以很少发生病虫害,他说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三色堇的花期一般是三个月左右。吴老师说,一般五一和十一是大量需要花卉的时期,可以调节花卉的生长条件推迟或者提前让其开花。如果想延长花期,可以除植株上的种子,因为种子的发育会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去除种子后可以延长大概一个月的花期。

二、矮牵牛花

关于矮牵牛的栽培方法,首先是土壤的配制问题,棚内的矮牵牛栽培土壤与三色堇的配制是一样的。棚内的矮牵牛都是在中型的花盆中栽培的。对于施肥方面的问题,棚内的矮牵牛也只可以使用硫基含钾复合肥,不可以使用含有氯的钾肥,防止产生氯气,即使是非常少量的氯气,就可以导致矮牵牛的生长发育出现不良现象。

接着,吴老师带我们去了一个育苗的大棚,里面是矮牵牛的幼苗,由于其他原因,幼苗出现了一些问题。矮牵牛的幼苗移栽到花盆中后是采用大棚套拱棚的模式进行培育的。矮牵牛的一朵花一般可以产9500粒左右种子,我们可以想象种子的大小。播种时一般采用参沙土的方法进行撒种,注意不要使种子过密。对于矮牵牛的花期,一般是五个月左右,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调节矮牵牛的开花时间。刘老师提出花卉的市场问题,吴老师说主要是周边供应,根据供求的经验种植花的数量。

三、月季花

月季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作“花中皇后”。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月季属花卉。在中国,蔷薇科是一个庞大的家庭,是世界蔷薇科植物起源地之一。首先,吴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是月季与玫瑰的区别,它们同属蔷薇科,但不同属,它们的叶型也不同,玫瑰的为圆形。玫瑰每年5月份只会开一次花。切花“玫瑰”实为月季,颜色有粉红色、红色、黄色、白色。现在则有了更多种颜色,比如:蓝色、黑色、绿色、等。其中,绿色是最少见的,也是最珍贵的。 纯正红色的“红玫瑰”实为月季。

据吴老师讲解,一般月季是采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还有扦插繁殖、芽接、种子繁殖、水培法、空气法。关于嫁接繁殖,一般是采用野生的蔷薇木作为砧木,利用性状优良的品种作为接穗进行嫁接。野生砧木对环境及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利于生长。由于嫁接是无形繁殖的方法,所以可以保持月季的性状,棚内的月季大部分都是采用的嫁接技术进行繁殖月季的。对于芽接,吴老师说除去砧木上的芽时有时会出现去除不干净的`现象,所以会影响到月季的品质。也可以利用水培法和空气培养法。空气法要求空气100%的湿度,下雨天时的空气的湿度就是100%。关于种子繁殖,一般只有培育新品种时才用此法,因为现在栽培的月季品种大多是杂合种,利用种子繁殖会出现性状分离,保持不了木本的性状。吴老师还给我们简单介绍月季树,也是利用嫁接技术培养的。还有一种很名贵的古式月季,一株价值3千多,或更多。

四、香菇

在一位管理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一个种植香菇的大棚。香菇是世界上第二大使用菌,也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在民间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享有“植物皇后”的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品。由于香菇喜阴湿环境,所以大棚的上面是基本不透光的草毡子盖着的。通过管理员的讲解,棚内的香菇的菌种是由驻马店农科院提供的,一般菌棒可以连续8个月左右进行生长香菇,使用过后的菌木当做木材使用。由于我们是下午进行实践活动的,所以没有能够看到比较多的香菇,一般情况下,上午进行香菇的采摘,据管理员透露,上午采摘的香菇含水量比较多,可以增加收入。香菇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是比较迅束的,一两天就可以采摘一次。棚内需要经常洒水,以保持棚内的湿度,利于其生长,管理员说一般一个菌棒在其使用过程中可以产一百多个香菇。

对于菌木的选择,一般采用含有油脂的木材,香菇是一种水腐菌。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依靠分解吸收木材或其他基质内的营养为生。木材中含有香菇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香菇具有分解木材中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能将其分解转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等,作为菌丝细胞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利用代料栽培时,加入适量富有营养的物质如米糠、麸皮、玉米粉等则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产菇量。

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为5℃~32℃,适温为25℃~27℃,子实体发有温度在5℃~22℃之间,以15℃左右为最适宜。变温可以促进子实体分化。温度过高,香菇生长快,但肉薄柄长质量差,低温时生长慢,菌盖肥厚。质地较密;特别在4℃雪后生长的,品质最优,称为花菇。香菇菌丝生长期间湿度要比出菇时低些,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85%~90%为适宜,一定的湿度差,有利于香菇生长发育。 香菇亦为好气性菌丝,对二氧化碳虽不如灵芝等敏感, 但如果空气不流畅,环境中二氧化碳积集过多,就会抑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甚而导致杂菌孽生。所以菇场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以保证香菇正常的生长发育。香菇是好光性菌类。香菇菌丝虽在黑暗条件下也能生长;但子实体则不能发生,只有在适度光照下,子实体才能顺利地生长发育,并散出孢子。但强烈的直射光对菌丝生长和出菇都是不利的。光线与菌盖的形成、开伞、色泽有关。在微弱光下,香菇发生少、朵形小、柄细长、菌盖色谈。 香菇菌丝生长要求偏酸的环境。菌丝在 PH3~7之间都可生长,以pH4.5上下最为适宜。栽培香菇时,场地不宜 碱度过大。喷洒用水时,菇水浸水要注意水质;防止病虫害,最好不用碱性药剂。香菇的生育条件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连的。从菌丝生长到子实体形成过程中,温度是先高后低,湿度是先干后湿,光线是先暗后亮。这些条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必须全面给予考虑,以免顾此失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香菇等菌类的种植,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影响,比如说消耗大量树木,这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有些冲突。但是,目前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用其它东西来代替木材,比如说玉米芯等。管理员说那里有一些就是利用玉米芯秸秆制成的菌棒,正在试验中,他说目前香菇生长的还不错。对于香菇的销路,是由街坊采购和小商贩来收购,因为香菇受人们喜爱,所以销路很好的。

农科院工作会议讲话 篇5

刚才,李家洋院长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实施好创新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李院长讲话精神,组织实施好创新工程,下面,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有关情况做一说明,并就近期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做一汇报。

一、关于院科技创新工程有关情况的说明

在年初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会议上,根据院里的安排,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组织管理、进度安排等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今天,就我院为什么要搞创新工程、着力解决什么问题、预期达到什么成效等再做一说明。

(一)院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探索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提出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20xx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到20xx年,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我院科技创新工程,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行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建立新型科技管理模式的重要探索;是继中科院、社科院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三个创新工程,是国家探索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的重要部署。因此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举国关注,请同志们务必深刻理解、高度重视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性。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我院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xx年,在院所两级的共同努力下,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系统梳理并提炼了我院建设与发展中的5大问题。这5大问题包括:

一是创新机制缺乏活力。尚未建立起真正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用人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二是科研方向难以稳定。各研究所科研方向和科技活动随竞争性项目摇摆,难以围绕农科院的职能定位集中力量、持久攻关、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三是学科领军人才短缺。目前全院领军人才仅198人,全院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科技人员仅14人,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四是综合性试验基地不足。综合性试验基地占基地总数的比重仅2%,且不能体现学科、主产区和生态区结合的要求。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五是国际合作渠道偏窄。我院的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业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就是要着力破解上述5大问题,真正提高全院自主创新能力,使我院走向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院科技创新工程突出机制创新着力重构一个全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机制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绩效考评,使全院更具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新工程的特点或亮点“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基本构架的学科体系,更加突出研究重点,避免小而全、重复,指导研究所围绕学科开展团队、平台等建设,推动任务、经费、团队、平台、机制等向学科集聚,培强优势学科,培优重点学科,培植新兴学科,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以中国农科院为单元实施整体绩效考评试点。建立农业部、财政部对中国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对研究所,研究所对科研团队及科技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全院学科布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的引导作用,对院所发展的撬动作用和对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提高院所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财政资金投入产出率。

三是以定岗、定员、定酬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遵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院创新工程岗位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个序列,全院岗位设置比例原则上为8:1:1,创新岗位设置总数一般不超过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的60%。科研团队中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的岗位比例原则上为1:7:8。骨干专家岗位的80%、研究助理岗位的70%是固定创新岗位,其余岗位为流动创新岗位。进入创新岗位的人员实行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岗位绩效构成的“三元结构”薪酬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是以定向稳定支持为核心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按照“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布局,围绕国家目标和重大需求以及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确定每一个研究所的发展目标、学科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所应凝练3-5个重点学科领域、每个重点学科领域确立3-4个重点研究方向、每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2-3个重点命题。着力解决目前研究所发展目标模糊、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散乱、研究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创新工程确定的三级学科布局,就是以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稳定支持为手段,以研究所为实施主体,建立学科研究长期积累制度,集科技创新、学科团队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于一体,强化对全院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部署,强化院所法人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全院新型科研组织管理体系。

五是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建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以中国农科院为主导,院内外科研机构、相关区域有关力量共同参与,联合实施重大科技命题。各大学科集群内部各类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集群之间互相衔接支持,建立学科开放透明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院学科交叉、集成发展的学术环境。统筹全院国内外交流合作,创建与国内外有关科技力量协同创新的机制。

(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要真正实现并充分发挥好中国农科院国家队的作用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20xx-20xx年为试点探索期,20xx-20xx年为调整推进期,20xx-20xx年为全面发展期。各个时期工作重心各有侧重。

从长期来看,通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要凝聚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建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建立完善遍布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建立起健全完善、国际领先的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行列,成为国家农业科技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重大科技命题的策源地,成为国家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国家“三农”问题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重镇。要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引领与主导作用,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上的核心作用,在国际学术界的骨干与引领作用。

从具体发展指标考虑,通过“院科技创新工程”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全院学科体系布局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创新人才和学科队伍结构要更加合理,科技平台和试验基地体系要更趋完善,科研协作与对外竞争能力要显著增强,现代院所制度和创新文化建设要更加配套,重大科技成果要不断涌现。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要取得一批事关农业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成果、一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农业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真正实现“顶天立地”。

(五)准确把握创新工程的实质和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创新工程导向很明确:就是探索稳定支持科研的新模式,转变机制,激发院所科技创新的活力,是支持和激励创新。目的是要扶持研究所建立创新“高地”,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人才才能进入创新工程。如何激励和支持是关键,真正做到激发活力、激励创新要靠研究所自身去设计制度。研究所要盘活现有资源去设计制度,去建设有利于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潜心科研、鼓励创新的环境 。

创新工程经费目前还不能真正改变“无钱养兵”的状况,经费实际上还是主要用于支持创新团队稳定持续开展科技攻关。研究所在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研究所的角色与团队首席的关系、研究室与科研团队的关系、进创新岗与不进创新岗的关系、稳定支持与稳定岗位的关系、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等。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以来的工作进展

今年1月21日,我院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实施。院里多次召开院党组会、院常务会研究部署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事项。近两个月来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筹备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我院科技创新工程需要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院科技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执行机构,科研团队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院成立了由中农办、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领导组成的“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同时也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及管理中心办公室。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协调重要科技资源使用。

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主任由院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重大事项的审议,拟定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快制定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管理办法

根据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需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院里筛选确定了首批需要发布执行的创新工程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管长远的,如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岗位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等,这类办法对创新工程的试点探索期、调整推进期和全面发展期均适用;另一类是针对试点探索期及今年的工作制定的办法,如《试点研究所遴选办法》、《试点工作方案申报书》、《试点期绩效考评办法》等。关于试点遴选、岗位管理、经费管理办法等在今天上午下一段会议将由相关部门做专题介绍。

根据工作部署,院办公室、科技局、人事局、财务局、国际合作局、成果转化局等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承担了相关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工作。2月份,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首批需要起草制定的管理办法。3月4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召开会议,认真讨论各管理办法的撰写要点,落实了任务分工。3月7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进一步讨论修改了各管理办法。3月13日,召开了京区所长座谈会,听取了各位所长对各项办法的修改意见。3月17日,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各项管理办法。根据院常务会的意见,工作组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有关管理办法。今天请各位领导审议修改。

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今年是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启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创新工程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在开始至20xx年年底,重点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发布相关管理办法

根据全院部署,成立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管理中心及其办公室。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各位代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于4月初发布实施。

(二) 6月中旬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本次会议结束后,各研究所根据本次会议上提交讨论的各项管理办法及试点研究所申报要求,广泛动员,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传达到每一位职工;根据全院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和机制创新的要求,从学科布局、岗位设置、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薪酬管理、支撑保障等各个方面,积极组织力量,组织编写《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

根据全院统一部署,4月份和5月份,是各研究所申报创新工程试点的准备期,5月31日各研究所截止上报《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6月上旬院创新中心将组织遴选进入试点的研究所, 6月中下旬进入试点的研究所将与院创新中心签订《科技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

(三) 9月底前完成220xx年各相关任务前期预研工作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20xx年总体工作部署,完成基地平台、未启动重点研究方向、重大科技命题等各项任务前期预研工作,为20xx年和1020xx年试点工作的开展奠进良好的基础。

(四)20xx 年底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总结第一批试点研究所的经验,修订完善各有关管理办法。11月底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申报工作。12月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目标任务书的签订,同时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年度监测工作。

科技创新工程不仅是引领我院实现各项事业跨越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实践,需要集全院力量,全力以赴实施好创新工程,加快实现我院“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目标。

2009年动科院党建工作总结 篇6

2009年的动物科技学院的党建工作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以加强支部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发展党员的环节上,我们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总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每年开展党务工作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我们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执行我校发展党员规范,积极吸收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好、现实表现突出、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学生加入党,按照《党章》规定,做到程度化,规范化。我院今年成功发展党员63人,其中本科生46人,研究生17人,转正党员50人,其中本科学生38人,研究生党员10人,教工党员2人,其中4名专升本学生党员由于基础课(英语、数学)成绩未达到要求延期转正,其余全部按期转正。

今年的发展情况较好,基本上完成了今年年初所定的发展计划。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学院能充分协调了各支部之间的协作性,在学工支部庞大不利于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的情况下,学院将学工作支部分为学生工作一、二两个支部,这样更加有力于工作的开展,学院在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契机,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从而使各支部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先进集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发展党员上认真落实发展党员的公示制、预备

党员转正严格考核和党员公开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有关工作规范。

三、稳步开展积极分子的考察与培养工作,今年我院在10月份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的校级党校培训班,使广大入党积极分子能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的奋斗历程、党的性质、宗旨等,真正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较高的积极分子队伍。通过培训,我院136名同学获得校级党校培训结业证书。

四、加大对党员的考察力度

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重点放在中年级。实行党员负责任制度,让学生党员在实践工作之中锻炼,考验自己,我院现有17个自然班,438名积极分子,我们将学生党员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个年级积极分子的协助培养与考察,同时也充实调动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针对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后,先锋模范作用入党前发挥的不如入党之前,学生支部也加大对学生党员的继续考核制度,党员群众监督制度与党员公示制度,使学生党员始终注意自己的党员形象,促使其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为发挥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近两年来,这些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中都能很好的发挥党员模范作用。2009届毕业生中,有近一半学生党员直接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学生党员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和表率的作用。

六、加强对党员思想教育与学习工作

我院在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方面仅仅围绕十七大精神和党委工作要点开展,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的开展,充分的达到了广大党员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目的,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深受教育,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上是我院在今年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及经验,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我们会继续努力使我们学院的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动物科技学院

中科院工作报告 篇7

摘要:<正>2014年5月6日,中国电科院完成总部级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升级,总部级电能服务管理平台运行工况稳定,各项技术指标正常。此次平台升级,涉及原平台“用户用能管理及用能采集管理模块”、“宏观经济分析模块”、“有序用电管理模块”和“需求响应模块”的整体更新。本次功能完善将全面支撑国家电网公司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通过向社会提供专业、规范、高效的节能服务,发展社会节能服务产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14年5月6日,中国电科院完成总部级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升级,总部级电能服务管理平台运行工况稳定,各项技术指标正常。此次平台升级,涉及原平台“用户用能管理及用能采集管理模块”、“宏观经济分析模块”、“有序用电管理模块”和“需求响应模块”的整体更新。本次功能完善将全面支撑国家电网公司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通过向社会提供专业、规范、高效的节能服务,发展社会节能服务产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培训会议上明确指出各省级政府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可依托国网省级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于3月5日提出由中国电科院牵头组织开展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升级完善工作,实现全面支撑政府、用能企业及电网公司用户应用的要求。中国电科院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组织70人的工作队伍,奋战近2个月,于4月30日圆满完成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功能完善设计、开发及测试工作。下一步,中国电科院计划一个月内完成总部及各省级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升级工作。

中科院怎么开公司 篇8

应该说,像我这样岁数的人正好赶上了好时光,“文革”的时候我们还很小,可以不用学习,拼命地玩。“文革”结束了,我们小学还没毕业,所以,还有时间学习考试,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没有任何的干扰,只要自己有决心和毅力。

于是,我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现在叫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二年。

虽然是科研单位,但由于我学的是会计专业,所以与科研无缘。一直从事着科研开发方面的工作,也就是研究所投资企业方面的工作。

1987年上班的时候,合肥分院已经有几个小企业了,最早的企业成立时间是1983年。到1988年的时候,一下子出现了十几家公司,每家公司注册资本5万元、10万元不等,资金都不多。在这些公司中,有开发产品的,有专卖打字机的,竟然还有专门从事贸易的。总体都有一个特点——小,注册资本少,从业人员少,经营规模小。没扑腾几年,大部分公司的钱花光了,人员一个个又都回院里上班了,只有不到五分之二的公司继续经营着,发展情况也不是很好,规模还是上不去。

尽管当时称那些办公司的人是下海,但他们依然是全民编制的职工,工资依然在单位发,公司返还,如果公司没钱返还了,最后也没办法追究什么责任。如果公司办好了,奖金可能会多发点,但公司领导也会平衡与投资单位的人员工资水平,不能形成太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公司人员结构比较稳定,但惰性越来越大,谋发展的积极性也不高。

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院领导的意识开始转变,对公司进行第一次关停并转,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让有能力和潜质的人去做企业。除了人事关系仍然保留在投资单位外,人员费用全部由公司自行解决。经营所得按规定比例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外,剩余部分的分配全部由企业管理层决定。

经过整顿,公司数量减少了,但经营收入和利润却大幅度地上升。到上世纪90年代,有几个公司已经经营得像模像样了。这时候,我们作为发起人参与了一家上市公司的组建,并成功上市,后来通过股权转让,获得了很大一笔资金,真正做到了企业反哺科研。

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科院国家科研基地、人才教育基地、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战略思想的构建,合肥分院领导对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不断将最新的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推向社会,借助于社会的力量为社会作贡献。对于有前景的但距离产业化生产有较大距离的科研成果,组织了一个有保障的队伍,支持一定的产业化资金,给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把科研成果和产品规模化生产之间的过程先做起来,尽可能地缩短科研成果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同时,积极探索成果自行转化的有效方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坎坎坷坷,经过十多年的规划管理,如今,合肥分院投资的企业不仅在经营规模上有较大的提高,数量上也有所增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二十多个从事不同行业产品的公司。单个企业注册资本最多的已达4000多万元,投资企业的营业额从当初的几百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几亿元。

这些公司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们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合肥分院及所属研究所参股的公司,而以前的多是全资公司。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合肥分院的领导深刻认识到研究所的战略重点和优势所在,研究所投资企业的出路所在——研究所技术成果一定要走社会化转移转化道路,才能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

正是在这一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合肥分院投资的企业已经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并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公司聘书-聘书下一篇: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