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学史文献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化学史文献(共3篇)

中化学史文献 篇1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版。

[2][德]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版。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版。

[4]《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版。

[5]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版。

[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版。

[7]《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20版。

[8]《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版。

[9]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0]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

中化学史文献 篇2

化学史教育教学地位边缘化、化学史教育教学功能片面化以及化学史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化,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开展, 束缚了化学史教育教学功能的整体发挥, 限制了化学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采用.

二、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学化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态度, 而并不是传授简单的化学知识,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新重视化学史教育, 注意引用或穿插一些化学史实方面的材料, 让学生敢去想, 敢于讲, 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化学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刻苦学习的态度, 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1.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运用化学史中化学家的生平、轶事和化学史上一些重大科学事件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新异的情境, 对学习充满信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介绍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向学生描述门捷列夫在做梦时看到一张表, 元素们跳着、舞动着纷纷落到表中合适的格子里, 他醒来后立刻记下该表的设计理念, 又经过后人进一步完善, 从而形成了元素周期表. 课堂上讲授一些具有趣味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和趣闻,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利于启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只按化学教材把现成的化学理论和定律的结论告诉学生, 学生学到的这些化学知识将是孤立的、静止的, 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时, 首先呈现了拉瓦锡经典的“12天实验”, 让学生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 水银燃烧消耗了氧气, 使曲颈甑和玻璃钟罩构成的封闭体系中压强减小,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汞槽中的水银液面上升. 然后对照分析实验室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装置, 有了拉瓦锡实验的铺垫, 学生很容易理解红磷实验的原理, 这时候再讲述实验中的一些操作要点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与学生一起探究和赏析这个实验,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会思考, 不仅增进了化学知识的理解, 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

3. 培养学生化学探究的科学精神

化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和化学家息息相关, 因为他们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不怕流血牺牲、付出惨痛代价,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安全炸药, 为开矿筑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并设立了“诺贝尔”奖, 将自己所得的财富全部用来奖励对世界、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生动的历史史实,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证明, 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崎岖道路上攀登的人, 才能登上科学的顶峰.

4. 加强化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史丰富的好材料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很重要. 化学教材中叙述了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 回到中国潜心研究, 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 冲破了当时“索尔维公会”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教材中还叙述了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化学工业和化学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了解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人民、为祖国做贡献.

三. 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化学史教育

1.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化学史教育, 领悟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些探究性实验, 这样的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但这样的实验不是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 不拘泥于教材, 把化学史渗透到实验中来, 让课堂教学多一些“探究味”. 使学生不仅体验到这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也领悟到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 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不畏艰难的科学研究精神.

2. 在知识引入上渗透化学史教育, 感悟科学生活

化学教材中介绍的科学家数量很多, 但描述科学家真实形象极少. 对科学家的描述充满“科学味”, 但缺乏“人情味”, 抹杀了情感的影响和作用. 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可以就这个知识相关的历史发展作一个介绍, 其中有突出贡献的是化学家拉瓦锡, 他验证和发现了这个定律, 提出了“氧化说”, 推翻了“燃素说”. 教师还可以抛开课堂教学的内容, 对化学家拉瓦锡和他夫人的恩爱的生活情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家是真实的人, 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也拥有丰富有趣的情感生活, 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帮助.

摘要:中学化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态度, 而并不是传授简单的化学知识, 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 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关键词:化学史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化学教材

参考文献

[1]白建娥.利用化学史促进探究教学的案例研究[J].化学教育, 2013 (9) .

[2]张勇, 柳兆华.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 (8-9) .

中化学史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文献学;朱希真;《鹧鸪天·西都作》版本

朱希真《鹧鸪天·西都作》是其《樵歌》中的名篇,脍炙人口,屡被征引,如三种经典的文学史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下简称“袁本”)、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简称“郭本”)、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下简称“章骆本”),均引述此词,然所引字句颇多出入:第二句袁本作“天教分付与疏狂”,郭本和章骆本作“天教懒慢带疏狂”;第三句袁本作“曾批给雨支云券”,郭本和章骆本作“曾批给露支风敕”;第四句中“累上”二字,郭本和章骆本作“累奏”;换头第二句袁本、郭本皆作“酒千觞”,章骆本作“醉千场”。出现这种情况,当所依版本不同所致,故有必要对这首词所据版本略加考述。

考阮元补辑四库未收书目,知朱希真有三卷本《樵歌》,阮氏谓“依毛晋汲古阁旧钞传录”。又考朱孝臧《彊村丛书》,其跋语谓从范锴藏的钞本校订付刊。孝臧为晚清人氏,或已不见《樵歌》原本,可知《樵歌》原刊本已难觅得。龙元亮先生校《樵歌》,其注《鹧鸪天》词所据版本不一,可谓莫衷一是。唐圭璋先生《全宋词》录朱氏《樵歌》,以《彊村丛书》为底本,故二本相同。然《彊村丛书》所依乃传抄本,已非原本,故不能以之为尊。再考邓子勉先生校注《樵歌》,其《鹧鸪天·西都作》词后校记案云:“考周必大诗文中多提及朱氏及与朱氏交游者,且见过朱氏集,故此基本上依《二老堂诗话》校。”今查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其中有“朱希真出处”一则:“或作诗云:‘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又云:“盖希真旧尝有<鹧鸪天>云:‘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醉千场。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最脍炙人口,故以此讥之。”周必大与朱希真有交游,亦知此词写作背景为“秦丞相晚用其子某为删定官,欲令希真教秦伯阳作诗,遂落致仕,除鴻胪寺少卿,盖久废之官也。”周氏所录朱词或较可信。

章骆本所录朱词与周必大同,故在三套文学史教材中,其所据版本稍胜。其录词曰: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醉千场。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郭本惟以“醉千场”作“酒千觞”,“场”与“觞”、“醉”与“酒”,或形近而讹。袁本与周氏所录异处较多,或是所据版本完全不同之故。袁本所依版本乃《彊村丛书》本,郭本和章骆本所依当为王鹏运《四印斋》刻本(下简称“王本”),亦即邓校本所用底本,这是导致袁本所录朱词与郭本、章骆本所录朱词有诸多差异的根本原因。另,“懒慢带疏狂”较“分付与疏狂”似更佳,因“懒慢”与“疏狂”为近义词,两词相合更能凸显词人清傲本色。“敕”字亦较“券”字为佳,“敕”字与皇权联系,即皇帝下的命令。而“券”字含义则相对宽泛,其意义不如“敕”字集中。“上”字与“奏”字相较,亦以“奏”字为上,与“章”字结合乃为“奏章”,与前句之“批敕”云云恰成对仗。又按,周必大之所录以及王本之所刻朱词,换头次句均作“醉千场”,就作法而言,多有不妥:一“醉”字与末句之“醉”字犯复;二“场”字与声调未合,其为仄声,与本篇之押平声韵龃龉。因之,“酒千觞”,或即本篇在刊刻流传过程中后人改易所致。

文学史的编写,理应重视文献版本的选择,用最合适的版本以示学子。在编写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几点:一是要有文献学意识,不可随意选择文献底本。二是尽可能用较好的版本,如果有最初的版本,则最好参看最初的版本。但也不是说最初的版本完全没有问题,必要时还要参照同时代的交游人物著作中的文献,相互参照,找出最佳的版本。如本问题中,对于朱希真的《鹧鸪天·西都作》词莫衷一是,则可参看与朱希真交游密切且有与《鹧鸪天·西都作》词文献传世的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三是可以参考较好注本的意见,毕竟学术的进程不是一日而就的,前人点校的本子均可作参考。如果注本后有校记,则应该重点参看。总之,编写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件大工程,其中纰漏与不足是难免的。但是在人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好基本文学史的文献工作,是恩泽后代的好事。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邓子勉.樵歌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周必大.二老堂诗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7]王兆鹏.词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

上一篇:高中生期末考试倒计时作文下一篇:给校长的一封信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