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山东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及食品生产贮存、运输、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环节发生的,危害或可能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中涉及传染性疫情的,按照《**市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处置。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科学评估,依法处置;预防为主,控制风险;信息畅通,高效应对。
1.5.风险评估
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业态复杂,多、小、散、低特点突出,对外依存度高,60%以上的食品依靠外埠供应。我市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外埠食品进入本市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因食品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和供应渠道复杂、食品消费需求差异等造成的食品生产经营自身的风险;因农药、废水、污水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剂量添加,病虫害和畜禽疫病等引起的食品污染风险;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风险。我市食品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5月至10月),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餐饮服务环节居多,但可追溯到流通、生产以及种养殖环节。存在Ⅳ级食品安全事故风险,发生Ⅳ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概率较低。
1.6.事故分级及应对
1.6.1.事故分级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等4个级别(详见附件)。事故等级的评估核定,由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
1.6.2分级应对
食品安全事故的防控应对遵循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进行应对。
(1)初判发生重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省级以上政府负责应对。
(2)初判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市政府负责应对。涉及省内跨市行政区域的,请求省政府或相关部门提供支援或负责应对。
(3)初判发生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负责应对,当食品安全事故超出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的应对能力时,由市政府提供支援或者负责应对。涉及跨区(市)行政区域的,由市政府与有关行政区域的政府共同负责应对。
2.组织指挥机制
2.1.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
2.1.1人员组成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一般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必要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安办”)主任〕担任。成员由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海关等部门领导及各区(市)政府分管领导组成。
2.1.2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处置法律法规,分析、研究食品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置工作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策和部署;组织、协调、指挥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重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先期处置,必要时请求省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对于某些敏感的、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食品安全事故或预警信息,加强监测,组织专家会商研判,按规定做好信息报告、预警和应急响应,必要时提升响应级别;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趋势,决定启动、终止应急响应,负责组建现场处置指挥部;指导区(市)政府做好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工作;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2.2.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办公室主任由市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市食安办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承担市专项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指挥部决策及部署;组织、协调成员单位按照预案和职责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评估与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信息收集制度,统一接收、处理、核实与研判信息,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报告工作;负责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工作;负责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所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培训、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负
责本预案专家组的日常管理和联系工作;配合区(市)政府做好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工作。
2.3.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负责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办公室各项职责。组织、指导、监督、协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负责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市委宣传部:负责信息发布方案的制定及外宣报道口径。根据指挥部要求,组织协调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负责受理事故发生现场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指导查处食品安全虚假新闻。
市委统战部: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好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相关工作。
市委网信办:负责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和舆论引导。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粮食收购、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等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办工作;配合调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好事故现场治安管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市民政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所需资金的保障和管理。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房屋市政工地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非法占用公共道路等公共场地从事经营活动的食品摊贩经营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等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客运站、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食品经营者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环境监测;协调、指导、监督环境污染处置工作,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作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食用农产品、食用畜禽及其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技术鉴定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市海洋发展局:负责食用水产品从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技术鉴定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食用林产品(含干果和管辖范围内的水果)从种植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技术鉴定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伤员医疗救治,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等工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及旅游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
市商务局:负责做好猪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调控工作。
**海关:负责因进出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通关环节应急处置、案件查处等工作。
各区(市)政府负责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内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置工作和较大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的先期处置工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可增加其他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2.4现场指挥部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牵头,负责组建现场指挥部,视情成立事故调查、危害控制、医疗救治、新闻宣传、专家咨询等工作组,并建立现场指挥部相关运行工作制度。各工作组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有序开展救援和现场处置工作。工作组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综合协调组: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牵头,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事故涉及的区(市)政府参与。负责综合协调、公文运转、会议组织、会议纪要、信息简报、综合文字,资料收集归档,救援证件印制发放,处置信息调度、汇总、上报,与上级工作组的协调联络等工作。
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会同市卫生健康、公安及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或由指挥部确定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影响,做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由公安部门负责立案侦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管部门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危害控制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部门为主负责,会同相关监管部门监督、指导事故发生地政府职能部门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等,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医疗救治组:由市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有关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专家咨询组: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和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相关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为应急响应的调整和解除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指导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新闻信息组: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会同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组织事故处置宣传和舆论引导,并采用适当方式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检测评估组:由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牵头成立检测评估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检测机构等。负责组织实施相关检测,综合分析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维护稳定组:由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牵头,加强对事故发生地的治安管理,维护好事故现场秩序,积极化解因事故造成的矛盾纠纷,保障社会稳定。
如事故涉及较大范围的经济赔偿问题,可单设民事赔偿组,负责指导事故发生地政府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3.监测与预警
3.1.监测
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组织市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区(市)市场监管局(食安办)等单位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监测预警体系,采取专业监测、重点监控等方式,监测、收集信息。
各级市场监管局(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处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评估研判本辖区食品安全风险形势。建立完善重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及时进行预警,并提出防范应对工作要求;在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确认后,各有关部门、单位应及时部署,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对于涉密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有关部门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3.2预警
3.2.1预警分级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四个级别,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标识。
3.2.2预警发布
(1)蓝色、黄色预警信息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2)橙色、红色预警信息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发布,抄报市政府总值班室和省市场监管局(省食安办)。
(3)预警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
(4)对于食品安全事故预警信息,要及时向宣传部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5)对于可能影响本市以外地区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经市政府批准后,应及时上报省市场监管局(省食安办),并视情况向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地区进行通报。
3.2.3.预警响应
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安办)、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安办)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做好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的收集、宣传和相关情况通报工作;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及时发布进展情况、评估结果和防范性措施,防止炒作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2)各成员单位要实行24小时值守,保持通信联络畅通,防护设施、装备、应急物资等处于备用状态,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确保有关人员
2小时内完成集结。
(3)对于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宣布并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责令召回等临时措施,并同时公布临时控制措施实施的对象、范围、措施种类、实施期限、解除期限以及救济措施等内容。
3.2.4.预警调整及解除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影响程度和应急专家组的意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警调整的建议,经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后,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通报相关部门。
依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变化情况,经确认事故危害基本消除,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由预警信息发布单位宣布解除预警。
预警解除后,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布解除临时措施的信息。
4.信息报送
4.1.建立报告、举报制度
市市场监管部门(市食安办)要会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与举报系统,向社会公布受理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举报电话,并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任何单位、个人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早发现、早报告的要求,向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及隐患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4.2事故信息来源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报告的信息;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报告的信息;
(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的信息;
(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报告的信息;
(5)经核实的消费者举报或者投诉信息;
(6)经核实的媒体报道信息。
4.3.报告主体和时限
(1)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和信息,要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报告。
(2)发生疑似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3)接收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病人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市)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4)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情况,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健康部门报告或举报。
(5)区(市)有关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举报,应立即向同级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
(6)事发地区(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后,应当及时向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实、调查,并在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报告核查情况。对于食品安全事故核实、处置过程涉及跨行政区域的,要及时通报跨行政区域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必要时报请上级部门协调。
初步判断为一般(Ⅳ级)级别食品安全事故且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应在区(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责分工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对于30人以下的一般(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可适当简化报告次数,但不得少于两次(初次报告、总结报告)。对于30人以上的一般(Ⅳ级)级别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时报告阶段性进展情况。
初步判断为较大(Ⅲ级)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同级政府和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接报后应当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报市政府,并在2小时内报告省市场监管局(省食安办)。紧急情况下,要边核实、边处置、边报告,可越级上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有关区(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通报。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采取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直至应急响应结束。
对于事故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或涉及敏感群体,以及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不受分级标准的限制,应在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报告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或市专项应急指挥办公室。
接到国家、省、市领导批示的,相关承办部门及单位要及时报告办理情况,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市政府。
4.4.特殊通报
涉及台、港、澳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的,由市市场监管部门(市食安办)上报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部门(省食安办),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涉外预案规定处置。
4.5.报告内容及要求
4.5.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
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4.5.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4.5.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总结报告应在事故全部调查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5.应急响应和终止
5.1.先期处置
5.1.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救治病人,妥善保护可疑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不得转移、毁灭相关证据;按照相应的处置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应当组织涉及该事故的人员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5.1.2.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后,事发地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协调、动员有关专业应急力量迅速赶赴现场核查,并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医疗救治、调查核实等先期处置工作;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及时对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现场动态信息进行评估上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并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5.2分级响应
(1)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由事发地区(市)政府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区(市)政府相关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进行协同处置。根据事态发展严重程度和实际需要,市有关部门启动部门应急响应配合处置。
(2)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区(市)政府,以及市相关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进行协同处置。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初判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的,市政府先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区(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全力组织救援和先期处置,及时向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省政府、国家成立应急指挥部或派出工作组后,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和工作组的部署要求组织实施处置和救援救治工作,并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等情况。
5.3.指挥与协调
(1)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或区(市)政府分管领
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对于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区(市)政府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应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有关成员单位主要或分管领导应根据需要赶赴现场或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进行协调处置。
(2)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区(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对于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多的事件等,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应根据需要赶赴现场或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处置。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市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或到市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处置。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4)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5.4.应急处置措施
5.4.1.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区(市)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故应急处置,负责事故进展工作报告。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给予指导、监督和支持。
5.4.2.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针对事故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组织有关部门或工作组,视情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危害。
(1)医疗救治组有效利用医疗和药品资源,组织和救治患者,并采取妥善安置、救助等措施,防止或减少人员伤害。
(2)事故调查组和检测评估组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食品检验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验,尽快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建议。对涉嫌犯罪的,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
(3)危害控制组应依法就地或异地封存与事故有关的食品、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待现场调查完结后,责令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食品用设备、工具及容器,消除污染;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原料,依法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检验后确认未被污染的应予以解封。
(4)指挥部办公室会同专家咨询组研判评估事故发展态势,预测事故后果,提出应对措施,并向事故可能蔓延的地方政府通报信息,提醒做好应对准备。事故可能影响到国(境)外时,及时报请省政府、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协调有关涉外部门做好相关通报工作。
(5)维护稳定组依法从严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哄抢财物等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并及时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6)必要时,启用本级财政设置的应急资金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5.4.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区(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全力组织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处置进展等情况。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为上级政府及应急指挥部派出的应急支援队伍提供条件保障。
5.5应急联动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加强与省政府、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事发地区(市)政府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同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周边相关地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明确信息共享、通信联络、队伍及资源调动程序等工作。
5.6.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5.6.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
(1)响应级别调整
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当事故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或涉及敏感群体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对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且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应当相应降低响应级别。
(2)响应终止
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两项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的,并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现场、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5.6.2.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提出调整响应级别的建议,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事故发生地区(市)政府应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时,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6.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应当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事故信息发布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新闻宣传组统一组织实施,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市)政府、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要组织做好网络和媒体的舆情引导,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7.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置
区(市)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7.2.社会救助
区(市)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安置场所设置、救济物资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政府救济工作;协调做好市慈善会、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国际性慈善组织的社会救助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救济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发放等情况。同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性质及工作需要,按照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妥善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适时提供法律援助,正确引导受害人依法索赔。
7.3.保险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害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7.4.评估与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会同各工作组及相关单位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分析事故原因,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完成总结报告,并按规定报本级政府及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8.应急保障
8.1.信息保障
各级食安办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系统和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信息报告和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报告渠道,确保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及时报告和及时收集。
8.2.医疗保障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伤员医疗救治,协助做好有关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8.3.人员保障
根据需要,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托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队伍以及具有一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辅助性队伍,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健全专家队伍,为事故核实、级别核定、事故隐患预警及应急处置等相关技术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8.4.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受指挥部或者指挥部办公室委托,各级食安办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协助检测机构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研究,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8.5.物资和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物资,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8.6.社会动员保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协助参与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调用企业及个人物资。在动用社会力量或企业、个人物资进行处置后,应当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9.宣传培训与演练
9.1.宣传培训
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广大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区(市)两级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9.2.演习演练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结合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因地制宜,统一组织全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至少每两年组织演练一次。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脚本、演练评估和相关音像资料要及时归档备查。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10.责任追究
对应急处置工作推诿扯皮、不作为,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中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场处置中失职、渎职,以及应急准备中对责任应尽未尽并造成严重后果等不履行或不当履行法定职责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附则
11.1.名词术语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1.2.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在实施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根据实际适时修订完善。
各区(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参照本预案,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各自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市市场监管局(市食安办)备案。
11.3.预案的实施
为了绷紧生产安全这根弦, 近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新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该《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背景
2009年3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 以下简称原《办法》) , 对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 原《办法》亟需修订完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高双喜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应急预案工作的背景和重心发生变化。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 应急预案的定位从补充应急管理制度向完善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处置转变, 工作重心从解决预案有无向提升预案质量、发挥预案实效转变。同时, 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对简化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程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动应急预案工作与时俱进, 适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 有必要对原《办法》进行修订。
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对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安全生产法》对企业的应急预案主体责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文)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3〕101号, 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等文件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编制程序、管理责任、预案衔接提出了具体要求, 进一步明确企业应急预案应当体现先期处置、自救互救的特点, 强调应急预案编制应当开展风险评估和资源调查并广泛征求意见, 强化政企应急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 突出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动态管理。而原《办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 主要问题是重规范企业应急预案内容, 轻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预案内容的全面性, 轻应急预案内容的实用性;重规范企业内部各类应急预案衔接, 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重规范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 轻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动态管理。因此, 需要通过修订原《办法》补充和细化相关具体要求。
三是一些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需要通过《办法》汲取和改进。根据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导致事故发生和扩大的原因之一, 就是瑞海公司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应急处置力量、装备严重缺乏, 不具备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为提高企业先期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一些部门和企业采取了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等措施, 指引从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对事故的应急处置。这些措施有利于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有必要通过修订《办法》加以推广和实施。
企业必须找准预案定位
在新出台的《办法》中, 对企业必须履行的预案编制、备案和日常管理责任作出了要求, 企业如何才能将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高双喜提出了以下三点内容:
一是必须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落实主体责任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应急预案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法》和《办法》明确规定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应急预案工作责任。企业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来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尤其要从资金、人员和管理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层层、一级级地抓落实。否则造成严重后果就会依法受到惩处, 追究责任。
二是必须正确理解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各类企业必须要找准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 解决“预案是什么、干什么”问题。这是预案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 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强调一下, 预案不是现场救援方案、不是作业规程、更不是应急制度汇编, 预案是事前准备的工作方案, 其主要功能是平时牵引应急准备、战时指导应急救援, 可以说是应急机制的载体、应急培训的大纲、应急演练的脚本和应急行动的指南。因此, 企业要紧扣完善应急准备、提高应急能力开展应急预案制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 推动应急预案实战化应用。只有这样, 应急预案才能落地, 才能发挥作用。
三是必须广泛宣教培训。一方面, 企业负责人和应急管理人员要积极组织《办法》培训, 认真学习, 吃准、吃透《办法》的精神, 牢固树立预案工作不到位就是隐患的理念, 掌握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评估修订的程序、方法, 做到会编、会管、会用。另一方面, 要按照《办法》的要求, 采取制作宣传展板、岗前教育等形式, 面向车间、班组开展应急预案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一线员工知风险、知流程、知措施, 真正提升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应急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保证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副主任孔亮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应急预案主要用于明确事前、事中、事后谁来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做。因此, 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必须要满足三个有效性。第一, 权责分配的有效性。就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结合本企业的组织体系, 确立最优化的运行机构, 即明确需要什么样的应急机构, 有哪些人参与, 职责又是什么, 等等。第二, 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就是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确定最优化的应急流程和措施, 即明确什么时候最该干什么、怎么干, 等等。第三, 资源调配的有效性。就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确定最优化的应急资源调配程序和方法, 即明确如何保障资源、如何调集资源等内容。
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不仅关乎预案的质量, 也起到完善应急准备的作用, 可以说, 在某种程度上比应急预案本身更为重要。因此, 要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就必须做到:
一是基于风险、立足现有。风险评估是预案是否实用的关键, 否则预案就是无根之萍。要分析风险可能引发什么样的事故、影响范围有多大、有什么样的处置措施, 当前的应急能力是否与事故处置相匹配、需要哪些应急资源、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等等。只有把这些都分析透了, 才能保证预案与生产实际的符合性、与应急机制的符合性, 预案才能有针对性。
二是规范程序、全员参与。应急预案对应急事故处置,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牵涉到方方面面。《办法》在总结相关典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 归纳了成立编制小组、确定体系、编制预案、征求意见、评审和公布等编制程序。企业要认真学习、把握实质, 真正抓好预案编制的过程管理。要坚持“谁用谁编、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原则, 既要保证职责不漏、流程不漏、资源不漏, 又要促进各个层级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 为预案的最优化提供支撑。这里强调一下, 从近年来的执法检查来看, 应急预案的编制多为应急管理人员负责, 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参与相对比较少, 需要企业加以重视和改进这方面工作。
三是做实评审、严格把关。企业应急预案的评审是应急预案是否好用管用的保障。《办法》对应急预案评审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作了详细规定, 我们也在研究评审方面的标准。企业必须重视评审工作, 可以采取桌面推演、研讨、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包括所规定的职责分工是否有效, 响应分级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应急响应程序是否科学, 应急保障措施是否满足事故应对工作需要, 基本要素是否齐全, 与外部预案是否相互衔接, 等等。
四是演练评估、动态修订。《办法》明确规定了演练评估、定期评估和事故评估等三种应急预案评估方式。企业要按照《办法》要求, 重点围绕上面所讲到的权责、应急程序和措施、应急资源调配的有效性开展评估, 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真正做到常用常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三大亮点
“此次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对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顽疾, 有针对性地作了回应。”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解读了《办法》的三大亮点。
亮点一重在事前准备
国家安监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1月至5月, 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854起、死亡9977人, 按照可比口径 (下同) 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4.1%。其中, 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虽然前5个月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形势, 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数据显示, 5月重大事故同比上升, 渔业船舶事故集中多发。5月发生3起重大事故, 环比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增加7人, 上升17.9%。
从事故致因理论来看, 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里交叉所致。
海因法则又告诉我们,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必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处事故隐患。
这些都说明,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征兆、有苗头的, 可以通过发现隐患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而达到预防和避免事故的目的。亦可以说, 一切事故是可以预防, 一切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 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 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出手及时有力, 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
此次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的指示, 以预防为导向, 重在事前的准备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教授赵来军长期跟踪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 他认为, 事前的信息共享对事故应急处置作用较大。
“从已经发生的重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来看, 由于缺乏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系统, 在应急处理时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导致事故扩大情况。进一步讲, 消防人员对仓库内具体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及分布情况一无所知, 只能在对仓库和堆场里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种类等信息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 最终导致人员伤亡。”赵来军认为, 如果信息事前被安监、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共享, 那么事故应急处置阶段的损失就不会这么严重。
针对此, 新修订的“办法”要求, 编制应急预案前, 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所谓事故风险评估, 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 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 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所谓应急资源调查, 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靖江危化品仓储爆炸事件, 就是调动了上海等周边区域的消防力量。可以说应急处理比较到位。”唐钧说。
亮点二扭转形式主义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 被认定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015年8月12日,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 瑞海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达10项之多, 其中之一, 是未按规定制订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事实上, 从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来看, 不少生产经营单位都极其不重视应急预案。
新修订的《办法》对于长期以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顽疾, 有针对性地作了回应, 可以说是“求真务实”。
“首先是扭转应急预案的形式主义, 转变为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处置方案。”唐钧告诉记者, 自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以来, 有一部分单位的应急预案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编制时“向上看齐”, 直接摘抄上级的预案;平时“束之高阁”, 出事后找出来当作“挡箭牌”推卸失职之责。
针对这种情况, 《办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 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此次《办法》“求真务实”的第二个体现是:改变预案的静态管理, 转变为镶嵌进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
从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 第十七条及安全生产法 (2014年) 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可以看出, 由于对预案的管理未明确规定详尽的办法, 导致有一部分单位把预案静态管理, , 即把预案当作额外的附加任务。
新修订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力争扭转此局面。
此外, “办法”以法律责任的形式, 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约束, 并且强化预案与日常管理的紧密契合。如《办法》第六章还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负有的法律责任。
只有把预案工作镶嵌进入日常管理, 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预案的应有功能。
亮点三强调真实实用
如果缺乏可操作性, 那么应急预案如同纸上谈兵。因此, 预案编制要强调实际操作为导向。
新修订的《办法》明确要求, 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编制真实、实用的预案。
“预案编制后还要定期演练, 让相应岗位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唐钧说。
如《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 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 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 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此外, 还要告知周边, 提醒周边的利益相关群体和部门, 都要提前做足准备。
如《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 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关键词:秀宁隧道 危险源 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U4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20-02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了极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因此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国家到地方各单位甚至每个工程项目都高度重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在安全事故突然发生时如何正确快速地实施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我们所追求的目的。
隧道施工一直都伴随着诸多风险,围岩坍塌,火灾,涌水涌泥等等。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便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减少施工施工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秀宁隧道施工方结合公司相关规定及秀宁隧道的工程特性制定一个高效有序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效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本文对秀宁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结合隧道安全施工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对现有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应急措施进行了研究。
1 工程概况
秀宁隧道(原名安禄隧道)为改建铁路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最长的双线隧道,设计时速为200 km/h,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长的高速铁路单洞双线隧道。隧道位于禄丰南车站与双湄村车站之间,全长13187 m,最大埋深565 m,进口里程为DK993+173,出口里程为DK1006+360。线路坡度设计为:进口端11727 m为11‰的上坡、出口端1460 m为9‰的上坡。隧道横穿象山及孝母山脊梁,经下箐、上箐、大麦地、大龙潭、中村等村落后,于吴家村附近出洞,其间穿越数条横向沟谷。出口段位于半径为5000 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位于直线上。其中,直线地段隧道轨上有效净空面积为81.37 m2,按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断面数值划分标准,此隧道属于大断面隧道(50~100 m2)。
2 隧道危险源
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危险辨识工作,主要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行业或地方发布的法规、规范、标准、规定推出危险源。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认为秀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危险源:(1)隧道塌方、涌水突泥及其引起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地表沉陷(2)深基坑和支护结构坍塌、坑壁坡顶开裂、边坡失稳、基础桩壁坍塌(3)山体滑坡、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害(4)施工引起既有线设施损坏或影响列车安全运行(5)起重吊装等机械安全控制设备失灵或损坏、作业中突然停电、设备倾覆等(6)电气设备故障、严重漏电(7)锅炉事故(8)火灾、爆炸(9)急性中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中暑、淹溺、机械伤害等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害。
3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秀宁隧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通过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查堵各种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项目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建立好项目部、作业点、作业班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体系,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行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
4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应急预案由领导小组制定,当出现安全事故时,领导小组首先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向有关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对施工现场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制定抢险救援方案;及时通报上级和有关部门并听取相关的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现场要及时确定现场指挥最高负责人;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掌握汇总有关情报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决断;调动有关力量进行抢险救护工作。事故现场处置结束后组织做好善后工作,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
领导小组下设分管小组,分别负责不同方面任务,相互协调配合,更好地处置突发事件。各分管小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1)现场处理组:负责深入现场掌握情况,报告事故处理和进展情况;传达领导批示,协调有关单位的救援工作。(2)专业抢险组:迅速抢救伤员,采取控制事故险情蔓延扩大的有效措施;抢救被围困人员,及时撤离伤亡人员;负责对事故人员进行现场救治。(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4)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护,开设现场急救所,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及时联系就近或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5)交通运输组:负责现场抢险设备、人员、药品等急需物资的运送,疏散现场人员。(6)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协助医疗救护组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安排指挥人员和抢救人员的食宿和伤员的转移;组织安全保卫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维护事故发生区域治安、交通秩序;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负责阻止未经批准的现场拍摄、采访等。(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难、伤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8)机动预备组:弥补救援力量的不足,由总指挥临时决定调动和投入。(9)事故调查小组: 对事故责任人,目击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询问取证;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事故的性质、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 应急响应程序
结合秀宁隧道的施工特点,并参考相似工程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的制定。把响应程序等级分为两类:一般响应程序和重大事故响应程序。对于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当事人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现场负责人组织应急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在半小时内向指挥部领导报告。而对于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在重大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立即组织应急小组人员对事故按应急程序进行处理,并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指挥事故处理工作。
6 结语
近年来,在铁路隧道建设中,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总结沉痛的教训之后,各施工单位都意识到了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一个完善、周全的应急预案可以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损失。只有根据现场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应急预案;只有在分析各种危险源的特点,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状态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在事故发生时,应急反应行动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该文介绍了秀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的内容,从危险源分析到应急组织机构的布置再到应急响应程序的制定。可以看出秀宁隧道对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视,此预案的研究对相近工程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于预案中不足之处还需在工程进一步开展过程中进行响应的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陈赤坤,郑长青,曹磊.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7(S1).
[3]昆明铁路局广通铁路建设指挥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昆明:2009.
[4]何俊翘.跨越地铁既有线的隧道施工应急预案[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9):45-46.
[5]叶英.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应急预案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2):60-64.
一、组织机构组长:钟雪琴
成员:药房全体人员
二、职责
组长负责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将工作情况及时向院部汇报。成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领导下帮助药房划价取药、安抚取药病人,以及其他临时性工作。
三、处理程序
1、药品物价员在大规模的药价调整后,须打印新的药品价目表下发中、西药房,如少数品种(5种以下)就须在中西药房药价黑板上通知,以备停电时手工划价使用。
2、如预先得到通知了停电,组长可以事先安排好工作,预先与总务科、微机室取得联系做好发电、微机转化工作。
3、临时停电的情况:药房当班人员应及时报告组长,由组长和微机室联系,确定停电原因及时间,做好应急预案启动准备。
4、组长接到停电报告后立即安排人员到药房前取药大厅做好病人解释工作。
5、如果停电时间较长(超过30分钟)应启动“停电药事应急预案”药房应执行手工划价,首先由药房人员划价、发药,保证窗口病人取药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如药房人员不能保证药房工作顺畅,组长立即通知库房、临床药学组、采购等所有药剂专业技术人员到药房帮助划价发药。
6、组长要及时向院部汇报工作情况。
7、停电时间超过24小时,库房、药房应将冰箱内的药品放到具有冷藏条件的地点。
四、事后处理
一、应急救援预案基本原则方针
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产等原则和方针。
二、工程基本情况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位于南林高速与京广铁路交叉口西南,由安阳水务集团公司筹建,河南博科监理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施工,近期规模为10万吨/天,远期规模为20万吨/天,水源为南水北调干渠来水,服务范围为安阳市区。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占地79.3亩,由叠合池、进水泵房及变配电间、排泥池、回收水池、污泥脱水车间、加药间、综合楼、机修仓库车库等建、构筑物组成。计划2016年10月1日正式通水运行。
三、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及指责 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长:王兰兰 副组长:原伏生
成员:冯学军、黄福军、崔志刚、安全部、刘思泽、魏文军 3.2应急救援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重大事故的 逐级上报及上传下达,并负责负责事故救援预案的 实施。
2.办公室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领导小组长报告(组长不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在向副组长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发生事故的时间、伤亡人数、事故原因及急救情况。同时将事故的基本情况向领导小组其他成员报告。
3.听从领导小组组长的调遣,随时投入救援工作,实施救援方案。4.按照领导小组组长指示,即使赶往事故现场或及时与事故相关单位联系,并指导事故现场人员做好事故抢救工作。
四、救援器材
现场配备医药箱、抬架、运输汽车。
五、通讯方式
火警:119 医疗:120 匪警:110 火警电话:119 发生火灾或火情后,要迅速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时拨打119,讲清着火单位、着火部位、着火地址及着火物资、火情状况、报警人 姓名及报警电话或手机号码。
报警中心:110 遭遇坏人伤害、滋扰或发生盗窃时,要迅速拨打匪警电话110。拨通电话后,讲清报警人姓名、发生地点、报警人电话或手机号码,然后要报告案情,包括犯罪嫌疑人的面貌、衣着特征、人数、逃跑方向等,尽量多提供现场线索,以便公安机关查处。
急救电话:120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无论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发生危重病人或 意外事故,都可拨打急救电话120,通电话要讲清病人的姓名、年龄、状况;若神智不清、昏迷、大出血、呼吸困难,要讲清其出现的时间、过程、过去病史;讲清电话号码、详细地址以及等待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意外灾害事故还要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等情况。
六、安全事故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是指在现场对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各类事故、意外灾害、中毒和各种急症等所采取的一种应急救援和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伤病员或受害者的生命,并迅速将他们安全的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抢救检查和治疗。6.1现场急救原则
机智、果断
发生伤亡或意外伤害后4~8分钟是紧急抢救的关键时刻,失去这段宝贵时间,伤员或受害者的伤势会急剧变化,甚至发生死亡。所以要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冷静科学的进行处理。发生重大,恶性或意外事故后,当时在现场或赶到现场的人员要立即进行紧急呼救,立即向有关部门拨打呼救电话,讲情事发地点、简要概况和紧急救援内容,同时要迅速了解事故或现场情况,机智、果断、迅速和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和安全对策,防止事故事态和当事人伤害的进一步扩大。
及时、稳妥
当时故或灾害现场十分危险或危急,伤亡或灾情可能会进一步扩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大时,要及时稳妥的帮助伤(病)员或受害者脱离危险区域或危险源,在紧急救援或急救过程中,要防止发生二次事故或再次事故,并要采取措施确保急救人员自身和伤病员或受害者的安全。
正确、迅速
要正确迅速的检查伤病员、受害者的情况,如发现心跳呼吸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一直要坚持到医生到来;如伤病员和受害者出现大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如发生骨折,要设法进行固定等等。一声到后,要简要反映伤病员多情况、急救过程和采取的措施,并协助医生继续进行抢救。
细致、全面
对伤病员或受害者的检查要细致、全面,特别是当伤病员或受害者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时,要再次进行检查,不能粗心大意,防止临阵慌乱、疏忽漏项。对头部伤害的人员,要注意跟踪观察和对症处理。在给伤员急救处理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伤员受伤的部位和伤势,观察伤情的变化。需急救的人员伤情往往比较严重,对伤员重要的体症、症状、伤情进行了解,绝不能疏忽遗漏。通常在现场要作简单的体检。
现场简单体检: 心跳检查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为60~80次,严重创伤,失血过多的伤员,心跳增快,且力量较弱,脉细而快。
呼吸检查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数为16~18次,重危伤员,呼吸变快,变浅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不规则。当伤员临死前,呼吸变得缓慢,不规则,直至呼吸停止。通过呼吸观察伤员胸廓起伏可知有无呼吸。有呼吸极其微弱,不易看到胸廓明显的起伏,可以用一小片棉花或薄纸片或较轻的小树叶等放在伤员鼻孔旁,看到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飘动。
瞳孔检查
正常人两眼的瞳孔等大、等圆,遇光线能迅速收缩。受到严重伤害的伤员,两瞳孔大小不一,可能缩小或放大,用电筒光线刺激时,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当其瞳孔逐步散大,固定不动,对光的反映消失时,伤员陷于死亡。
人体的正常值
进行现场急救前的简单检查
体温:腋下36-7-心搏频率:60-80次/分呼吸频率:16-8次/分血压:舒张压60-0mmHg(8-2kpa)收缩压90-40Hg(12-6kp)日细胞计数:(4-0)×10g/L嗜中性粒细胞:O.50-O.70(50%-70%)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110-150g红细胞沉降率:男,O-15㎜/h女,O-20㎜/h 6.2外伤现场急救
外伤的临床表现:
伤口。局部组织完整性被破坏,包括局部组织器官的毁损,脱离。出血,包括外出血、内出血。骨折。包括脱臼、其中有闭合性和开放性。休克。由于失血或疼痛等原因造成。由于严重损伤引起心跳、呼吸停止,如不及时抢救则可能死亡。其他严重损害。如内脏破裂、气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胸、脑及脊髓损伤等。外伤四大急救技术:
止血
成年人大约有5000毫升血液,当伤员出血量达2000毫升左右,就会有生命危险,必须紧急对伤员止血。止血的方法有直接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用手掌或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止血用物品要干净,防止污染伤口;止血带使用不能超过1小时,不能用金属丝、线带等作止血带。包扎是为拉保护伤口减少污染、止血止痛、固定敷料。包扎材料可用绷带、三角巾或干净衣服、床单、毛巾等。
包扎方法
固定是为了防止骨折部位位移,减少伤员痛苦。刺出伤口骨头不要送回伤口;体位受伤肢体畸形要按照畸形进行固定;固定时动作要轻、牢,松紧要适度,皮肤与夹板间要垫一些衣服或毛巾之类的东西,防止因局部受压而引起坏死。
搬运
搬运是急救的重要步骤,搬运方法要根据伤情和各种具体情况而定。但要特别小心保护受伤处,不能使伤口创伤加重;要先固定好在搬运;对昏迷、休克、内出血、内脏损坏和头部创伤的必须用担架或木板搬运;尤其是颈、胸、腰段骨折的伤员,一定要保证受伤部位平直,不能随意摆动。6.3触电者现场急救
发现现场有人触电,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惶失措,首先腰迅速切断电源,这是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
当伤员触电后,身上有电流通过,如抢救错误,不注意自身安全,同样会使抢救者触电,必须先使伤员安全脱离电源后,现场人员方可抢救。
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去拖拉触电者,防止自身同时触电;不准用其他金属或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应使用绝缘工具以单手操作为宜。在伤员未解脱电源前,不准触碰触电者身体。
要防止处于高出的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可能出现坠落摔伤,引发二次事故,应考虑防坠摔伤安全措施。即使在平地也要注意伤员倒下的方向。
触点者脱离电源后,应区别情况立即对伤员做有关应急处理,并迅速送医院抢救治疗。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区别情况进行急救:
伤员神智清醒,但有其他症状,如感到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甚至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等,对这类伤员安排就地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迅速松医院检查抢救。
伤员呼吸、心跳尚存,但神智昏迷。应将这类伤员仰卧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并注意饱暖,要严密跟踪观察,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的多项准备工作,并迅速送伤员去医院抢救。对这类伤员不能打强心针。
伤员心跳停止。迅速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维持血液循环,如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来维持气体交换;呼吸、心跳全停止时,则要同时进行体外人工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6.4烧烫伤事故的现场急救
一般烧烫伤害的紧急救护: 发生烫伤、烧伤时,应沉着冷静,若周围无其他人员时,应立即自救。首先把烧着或被沸液浸渍的衣服迅速脱下,若一时难以脱下时,应就地到水龙头下或水池(塘)边,用水浇或跳入水中,周围无水源时,应用手边的材料灭火,防止火势扩散。自救时切忌乱跑,也不要用手扑打火焰,以免引起面部、呼吸道和手烧伤。
小面积或轻度烧烫伤的紧急救护:
烧烫伤害可根据受伤皮肤深度,分为3度。1度:仅为表皮烫伤,表现为局部干燥、微红肿、无水疱、有灼痛和感觉过敏。2度:伤及表皮的真皮层、局部红肿,目有大小不同的水疱为浅2度。皮肤发白或棕色,感觉迟钝,温度较低,为深2度.3度:为全皮层皮肤烧烫伤,有的深达皮下脂肪、肌层,甚至骨骼。
小面积烧烫伤应急处理;
小面积烫伤约为人表面积的1%,深度为浅2度。
立即将伤脂用自来水冲淋泡在冷水中,以降低温度减轻疼痛与肿胀,如果局部烧烫伤伤口处较脏或被污染时,可用肥皂水冲洗,但不可用力擦洗。如果眼睛被烧伤,应将面部浸在冷水中,并作睁眼、闭眼活动,浸泡时间至少在10分钟以上。如果身体躯干烧伤,无法用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冷水浸泡时,可用冷湿毛巾敷患处。
患处冷却后,用灭菌纱布覆盖包扎。事情况待其自愈或转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不要用紫药水、红药水、消炎粉等药物处理。
大面积或重度烧伤紧急处理:
局部冷却后对创面覆盖包扎。包扎时要稍加压力,紧贴创面,包扎时范围要大一些,防止污染伤口。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即使对休克伤员抢救。注意处理其他严重损伤,如止血、骨折固定等。在救护的同时迅速转送医院治疗。
呼吸道烧伤的抢救:
保持呼吸道畅通,情况紧急时可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必要时和有条件时可行气管切开。颈部用冷水袋冷敷,口内也可含冰块,以期收缩局部血管,减轻呼吸道梗阻。立即转送医院做进一步抢救。
化学体表烧伤的救护:
立即脱下浸有强碱、强酸液的衣服。
立即用大量自来水或清水冲洗烧伤部位。反复冲洗直至干净,一般需冲洗15-30分钟,可用温水冲洗。切记在不冲洗的情况下就用酸性溶液中和,以免产生大量热加重烧伤程度。
如果是被生石灰、电石灰等烧伤,应先将局部檫拭干净,然后在用大量清水冲洗。切记在未清除干净前就直接用水冲洗或泡入水中,以免遇水产热,加重烧伤。可用中和剂中和,然后在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果被强碱类物质烧伤,可用食醋、3%`--5%、5%稀盐酸、3%--5%硼酸等中和。如果被强酸类物质烧伤,用5%碳酸氢钠、1%--3%氨水、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石灰水上清液等中和清洗。
化学性眼睛烧伤的急救:
眼睛中溅入酸液或碱液,由于这两种物质都有较强的腐蚀性,对眼角膜和结膜会造成不同曾度的化学烧伤,发生极性炎症。这时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可盲接用水冲,也可将眼部浸入水中,双眼睁开或用手分开上、下眼皮,摆动头部或转动眼球3-5分钟。水要勤换,以彻底清洗残余的化学物质。
如有颗粒状化学物质进入眼睛内,应立即拭去,同时用水反复冲洗。伤眼冲洗应立即进行,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不要因过分强调水质而延误时机,从而加重受伤程度。
穿化纤服烧伤的急救:
穿化纤服烧伤后,应迅速妥善清除燃烧物。化学纤维为高分子化合物。在燃烧爆炸时温度一般在数百度以上,化学纤维会立即熔融,熔融物温度可达200~300℃甚至更高,黏附在人体皮肤上,不易脱落,必定造成严重伤害。穿化纤服烧伤后,必须迅速妥善清理不留灰痕。天然纤维则不同,他们的熔点比分解点高,一旦受到高温作用,尚未熔融即先分解或炭化,即使工作服燃烧起来,也不会粘在人体身上,容易脱下或扑灭。7.5急性中毒及现场抢救
常见急性中毒物质主要是:
金属与非金属。如铅、汞、锰等。刺激性气体。如氯、氨、氮氧化合物等。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物、氮气等。有机类毒物。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如苯、苯氨胺、氯乙烯等。农药。如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有机磷农药。生物性毒物。如细菌、病毒、毒素等。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急性中毒者常丧失表达能力,病情发展快,生命垂危,令人措手不及,面对中毒者,应保持冷静,尽快作出准确判断和选择正确抢救方法。
停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立即将中毒者从污染环境移走。立即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或移走有毒物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清洗应彻底,水温微热为好,但不要用热水,以免增加吸收。如确知是某种毒物时,可针对性的使用和解毒剂进行清洗。如为酸性毒物可用碱性液或中性液清洗,但其后仍需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干净。催吐条件
毒物经口摄入;摄入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2小时;中毒者神智清醒。
催吐方发:
用硬羽毛、筷子、手指等搅触咽和咽后壁使其呕吐。如食物过稠,不易吐出或吐净,可先喝约0.5-1.0公斤清水或盐水等,在促其呕吐。反复饮水和催吐,直至吐出流体变清为止。也可将食盐8配200温水口服,或以1:2000高锰酸钾100-300水溶液口服,均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
注意事项:
一次喝入液体不易太多,以免将毒物躯入肠道。如中毒者饮水后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不呕吐,要加强咽喉部刺激促其呕吐。呕吐时头部应低,危重病人可将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口服如硫酸、盐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严禁采用催吐方法。及时处理其他紧急情况,对严重急性中毒,出现危急生命的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抢救。如中毒者心跳、呼吸停止,应对其进行紧急心肺复苏。急性中毒者一般病情较重,应迅速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并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救治。尤其对重度中毒者应边抢救边送医院。有条件的可开展下列急救
口服毒物者如催吐失败或不能催吐者可进行洗胃。对有呼吸困难者现场吸氧。静脉输液,补充液体,改善血液循环。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如疼痛者服用止痛片,烦躁者注射镇静剂等。使用特效解毒剂。如有机磷中毒时使用阿托品、解磷定等。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急救:
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的主要症状在生产过程中较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氯化氢、氨、光气、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其共同特点是具有特殊气味和对眼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人体接触液态的上述刺激性毒物则会引起灼伤,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的主要症状如下:立即出现眼和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流涕、咽痛、胸闷等。可引起喉头水肿或痉挛,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严重时窒息,直至死亡。可引起肺水肿,其特点为吐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此时患者病情危重,呼吸极度困难。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现场抢救发生刺激性气体泄漏中毒事故应立
安阳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市第八水厂工程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急救预案 即呼救,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尽快组织疏散。对中毒人员立即组织抢救,进入现场的抢救人员应戴防毒面具,以免自己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和流通的地方。立即脱去污染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皮肤。如有眼烧伤或皮肤烧伤,应按化学性烧伤的救护方法积极抢救。必要和有条件时应及早使用皮质激素,以减轻肺水肿。由于中毒者的主要危险时肺水肿以及喉头痉挛、水肿等,所以抢救人员应密切注意中毒者呼吸情况,采取一切措施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抢救治疗。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急救窒息性气体是指能使血液的运氧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有害气体。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较常见的窒息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物等。
镇安全生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
二、工作职责
1、负责辖区重、特大事故及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
2、负责向上级汇报和对外公布有关工作情况;
3、负责组织实施全镇安全生产工作。
三、应急措施
1、日常工作和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由办公室通知辖区内的镇分管负责干部和单位负责人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召集应急分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指令地点,迅速组织处置。重大安全事故:由领导小组组长直接负责组织,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组织紧急处置,并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各方面的援助和支持,尽可能将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及社会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2、所有应急分队,由各单位安监主任负责带队,统属镇应急领导小组指挥。
3、在有关业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4、所有救援工作首先要绝对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是国家、集体、个人财产的安全。
2014年, 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 (以下简称:东风渠管理处) 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要求, 吸取全国水利行业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教训, 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性, 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落实了单位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主体责任、健全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作好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提高了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
东风渠管理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单位应急预案, 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 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在编制过程中必须依据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要求, 分析东风渠灌区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安全生产的特点、危险源和组织管理结构, 紧密结合实际, 合理确定内容, 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东风渠灌区基本概况
东风渠管理处内设职能机构10个, 分别从事灌区工程、供水、续建配套 (节水) 建设等管理工作;处属11个管理站及管理段、点广泛分布在成都市和眉山市的19个县 (市、区) 内, 管理模式是:处-站 (厂) -段 (点、班) 三级。
全国特大型灌区和特大型城市的行政及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东风渠灌区的特点, 双特大灌区的特点决定了东风渠灌区的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 社会影响大, 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要求高;决定了应急预案在灌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 必须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安全事故的危害, 确保灌区生产、生活及环保用水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3 东风渠灌区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东风渠灌区的危险源与风险必然来自于水利工程供水管理满足社会需水用水的过程中, 应在近年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 从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这几个方面, 梳理灌区管理工作的整个流程特点, 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 确定事故的类型和事故风险及后果, 作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东风渠灌区的许多供水制口水闸修建多年, 机电设备、电气设备、闸房、消能设施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河道堤岸受近年河床降低和汛期洪水冲掏, 对沿岸农田及灌区用水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丘陵灌区7条人工渠道全长342余公里, 有近37%左右渠道仍然是土渠, 有105km渠道未完成防渗整治, 存在部分渠段渗水、淤积等问题。近年来, 灌区事故隐患主要出现在人工渠道, 排查治理的重点也是人工渠道填方段。
从1986年至今, 在国家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下, 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丘陵渠道215km, 今后将继续进行126km渠道大规模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每年改造资金投入大, 工程量大。除了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开展对重点河段加固堤防建设, 还继续遵循都江堰延续应用两千多年的“岁勤修、预防患”优良传统, 每年冬季积极投入资金, 对灌区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可能产生建设与质量安全的隐患, 出现建设与质量安全事故。
4 应急预案体系
东风渠灌区管理点多面广, 应对多个方面的危险源, 单一的应急预案不能满足应急管理的需要, 由综合应急预案、七个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应急预案体系, 才能适合灌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建设需要。这种应急预案体系结构, 要求编制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 无缝对接,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岗位职责, 分事故类型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 根据综合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组织结构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由业务科室根据业务管理特点, 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落实业务管理各岗位人员的安全事故应急职责。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现场处置方案应与专项应急预案衔接, 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体现安全事故应急先期处置的特点, 防止事故扩大, 重点落实一线管理岗位和生产关键岗位的安全事故应急职责, 由水利工程管理站 (电站) 根据风险类别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 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 熟练掌握, 并通过应急演练, 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平坝灌区管理站的现场处置方案, 应主要针对桥闸枢纽机电设备安全事故、水量调控安全事故和水质安全事故;丘陵灌区管理站的现场处置方案, 应主要针对填方渠段渗水、挖方渠段岸坡垮塌、分水洞和涵洞漏水等问题产生的渠道安全事故和水质安全事故;电站应结合电力生产的各项操作和安全规程, 针对可能出现的电力安全事故编制的现场处置方案;消防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应针对具体的场所、岗位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5 应急组织机构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结合各科室的业务管理特点和安全事故危险源分类, 将业务管理工作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结合起来, 成立水利工程安全、建设质量与安全、供水安全、电站生产安全、食品和消防安全、车辆交通安全6个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负责专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指挥部分别设在相应的业务管理科室。各应急指挥部根据专项安全事故应急特点和需要, 设应急指挥组、专家技术组、应急抢险组、后勤财务保障组、信息资料组、事故调查组, 明确应急指挥、技术支持、后勤财务保障、应急抢险等方面的各岗位的应急处置职责。
处属各管理站 (厂) 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 将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落实到河渠 (段) 管理、枢纽桥闸运行、电力生产班组等的每一个一线关键工作岗位, 负责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实施工作。
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与事故发生地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组成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 在事故发生地地方政府组建的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机构统一领导下, 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相互配合, 负责东风渠管理处业务管理范围内的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6应急响应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的过程是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 由正常情况下的业务工作管理体制转向应急处置管理体制的过程;在应急救援活动结束后, 又由应急处置管理转向正常情况下的业务工作管理的过程。因此, 应急响应过程是依据事故的等级和类型, 按照不同事故类型的分级响应启动条件, 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 开展应急救援活动。应急预案中应确定分级响应条件, 规定事故报告程序及时限, 明确指挥协调和紧急处置措施以及信息发布和报告程序等, 应急响应结束条件和程序。
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对预案应急响应是否分级、如何分级、如何界定分级响应措施等, 由预案制定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的规定, 东风渠管理处是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确定应急响应行动为三级:即Ⅰ级应急响应行动,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 Ⅲ级应急响应行动。综合应急预案确定各级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要求, 各专项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响应行动的启动条件。例如, 供水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确定为:
(1) 重大水污染事件, 恐怖事件影响供水安全, 启动一级响应, 由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率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赴现场。
(2) 较大水污染事件或各主要渠段在超出警戒水位, 启动二级响应, 由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率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赴现场。
(3) 一般水污染事件或工业、生活水量不足, 启动三级响应, 由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率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赴现场。
事故报告程序及时限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执行, 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根据应急响应条件, 立即启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迅速派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赶赴事故现场, 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在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活动结束以及调查评估完成,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 现场生产条件符合有关安全标准, 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应急响应行动结束。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 经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申请, 由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决定应急结束, 并告知有关部门。
7 应急保障措施
应急预案还应对通信与信息、应急队伍、救援装备、交通运输、医疗救护、物资、资金、技术和人员动员等保障措施作具体规定, 对应急队伍的培训、演习和交流, 以及对应急救援有关法规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有相应的要求, 这些保障条件往往决定和体现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起草,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9月20日发布实施.
[3]《都江堰东风渠志》.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关键词】应急预案;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内容;应急预案作用
【中图分类号】TMT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35-0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环境压力继续加大,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由环境风险、污染事件等引发的群体事件不断增多,风险防范已成为一项长期性工作,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尤其是最近十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展规模、损害后果、污染类型等都日趋扩大,从2002年至2012年最近十年问发生了40多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以水污染事故为主,涉及有松花江、太湖、巢湖、滇池、黄河、渤海等,有的事故发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有的重金属污染影响到儿童健康,有的污染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危及食品安全。如何加强环境管理,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制定应急预案应当科学、严密和全面。
对于涉及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应根据相关要求编制应急预案,科学预测评价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提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在实践中,可以探索采取使用法律制度和科学管理的方法来防范和应对环境风险,编制应急预案可以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1、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2、应急预案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了应急预案基本内容,包括: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恢复与重建措施等。
2.1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指挥体系包括领导机关、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和专家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2.2 预防和预警机制
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主要通过对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来实现。普查就是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监控是对具有各类风险隐患地点或设施,实行长效管理、监控和检查,及时排除风险隐患。预警是对各类风险隐患信息进行综合、科学的风险分析后,将有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一般分为四级:特别严重为Ⅰ级、严重为Ⅱ级、较重为Ⅲ级、一般为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内容。对于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一般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2.3 处置程序
应急预案处置程序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和应急结束。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事发地的人民政府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对于突发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开展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2.4 应急保障措施
应急保障措施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正常运转、科技支撑。
2.5 恢复与重建措施
恢复与重建措施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和信息发布。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服务及司法援助。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和实施恢复重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3、应急预案的作用
3.1 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
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它们依赖于应急预案:培训可以让应急响应人员熟悉自己的责任,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相应技能;演习可以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并评估应急人员的技能和整体协调性。
3.2 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应急行动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许有任何拖延。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的职责和响应程序,在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将事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降到最低限度。此外,如果预先制定了预案,对重大事故发生后必须快速解决的一些应急恢复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
3.3 成为城市应对各种突发重大事故的响应基础
成为城市应对各种突发重大事故的响应基础。通过编制城市的综合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保证城市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城市可以针对特定危害,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制定应急措施,进行专项应急准备和演习。
3.4 便于与省级、国家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当发生超过城市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省级、国家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3.5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应急预案的编制,实际上是辨识城市重大风险和防御决策的过程,强调各方的共同参与,因此,预案的编制、评审以及发布和宣传,有利于社会各方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各方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4、结语
【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铁路通道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1-22
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05-29
建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05-31
非煤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29
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07-16
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01-02
事故安全应急预案06-29
1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