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精选13篇)
一、交谈概述
所谓交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它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没有交谈,人与人要进行真正的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
交谈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位臵,是其他任何形式都难以替代的。交谈是人的知识、阅历、才智、教养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我国古代,人们就讲究在人际交往中,要对交往对象“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因为言为心声,只有通过交谈,交往对象彼此之间才能够了解对方,并且被对方所了解。
(一)一般而言,交谈具有下述特征:
1.真实自然。交谈应表达流畅,感情自然流露。
2.相互了解。交谈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它要求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共识,产生共鸣,达到互动,而不能只是单向的“一言堂”。
3.相互包容。在交谈中,每个人都要有容人的雅量,不仅要自己说话,而且也要允许对方说话,要彼此适应,求同存异,大家平等。
4.信息传递。交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能得到真实的信息,这是任何媒介也做不到的。
5.内容多样。进行交谈,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自由漫谈,但应该使它有的放矢,使人有所获益。
(二)交谈的声音
说话的声音要适度,也就是能让所有听你讲话的人听清楚,而又不干扰与此无关的人。在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的时候,谈话双方一定要压低声音。在楼道中与人打招呼、聊天,也不能大声,以免影响他人。
当你对某人的做法实在不满意甚至感到气愤时,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高声大叫,以低沉的嗓音说出的话往往比大声叫喊更具震撼力。在公务场合和公共场合,大喊大叫总是不合适的、失态的。
(三)交谈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人们熟知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聪慧还是狡诈,是忠厚还是愚蠢,都能从目光中流露出来。所以在说话时,不可忽略目光的作用。要用自己的目光帮助表情达意,也可以通过他人的眼神了解其情绪和感觉。
在说话时,说话人眼睛应该看着对方,表现出诚意、专注,这是对他人的尊重。目光注视的范围因场合的不同有所变化,有公务注视、社交注视和亲密注视之分。
1.公务注视
公务注视的位臵是以两眼为底线,以额头发际线中点为最高点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这是一种严肃、郑重的注视,适用于公务活动。
2.社交注视
社交注视的位臵是以两眼为上线、以下颌为最低点的倒三角形。这种目光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亲切友好,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
3.亲密注视 亲密注视的范围是在从眼部到胸部的一个较大的区域内。这种注视的目光表达的感情亲近、柔和、随意,有时甚至是热烈多情的。所以只适于亲朋好友或恋人之间。
(四)交谈的举止
为了表示诚恳的态度,举止一定要配合。在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坐姿要端正。头懒散地靠在沙发背上、大腹便便地撇着腿坐着,类似的姿态都是不合适的。
谈话时可以用适当的手势加强语气,帮助表达。谈话范围越小,手势的幅度就越小,频率不要过高,以免让人觉得心烦,影响注意力。
注意控制手的小动作。不要用笔敲击桌子、笔记本,或像表演杂技一样把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旋转。还有人喜欢玩弄钥匙串、掏耳朵、剪指甲等等。在谈话中这些多余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听者的注意力。
二、交谈的内容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交谈由谈话者、听话者、主题等三个要素组成,“要达到施加影响的目的,就必须关注此三要素”。
主题即交谈的中心内容。在交谈中,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希望较早地把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了解的事实告诉对方,因此,很多人习惯把自己的思想、经历和感受作为交谈的主要内容,所以交谈中应注意选择可以谈论的内容和忌谈的内容。
(一)可以选择的内容 1.目的性内容
目的性内容,即交谈双方业已约定,或者其中某一方先期准备好的内容。例如,求人帮助、征求意见、传递信息、讨论问题、研究工作一类的交谈,往往都属于内容既定的交谈。选择这类内容,最好双方商定,至少也要得到对方的认可。它适用于正式交谈。
2.内涵性内容
内涵性内容,即内容文明、优雅,格调高尚、脱俗的话题。例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建筑等等,都属于内涵性内容。它适用于各类交谈,但要求面对知音,忌讳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3.时尚性内容
时尚性内容,即谈论起来令人轻松愉快、身心放松、饶有情趣、不觉劳累厌烦的话题。例如,文艺演出、流行时装、美容美发、体育比赛、电影电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等。它适用于非正式交谈,允许各抒己见,任意发挥。
4.时代性内容
时尚的主题,即以此时、此刻、此地正在流行的事物作为谈论的中心。以2004年为例,国内时尚的交谈主题就有邓小平百年诞辰、中国健儿雅典奥运会扬眉吐气、反对台独、广州申办亚运会成功、汽油价格飞涨、股市持续疲软,等等。它适合于各种交谈,但变化较快,在把握上有一定难度。
5.对象性内容
对象性内容,指的交谈双方,尤其是交谈对象有研究、有兴趣、有可谈之处的主题。须知:话题选择之道,在于应以交谈对象为中心。例如,与医生交谈,宜谈健身祛病;与学者交谈,宜谈治学之道;与作家交谈,宜谈文学创作,等等。它适用于各种交谈,但忌讳以己之长对人之短,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因为交谈是意在交流的谈话,所以不可只有一家之言,而难以形成交流。
(二)忌选择的内容
要让一场谈话客气地开始而愉快地结束,双方得到顺利的沟通,还有一些忌讳是不可触犯的,有一些话题是不应该在公务场合和社交场合提出、谈论的。它们是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尤其是在涉外交往的时候。主要有:
1.年龄
我们都知道不应该问女性的年龄。其实怕谈及年龄的不仅仅是女性,有不少男性也不愿意被人间这个问题,年轻人怕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人到中年时面临事业是否有成的压力,尤其是处于提职与否的敏感年龄阶段,不愿意与别人比来比去。所以,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要问年龄。
2.婚姻状况
过去在社交活动当中,人们彼此问及婚姻状况是常有的事,表明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系的拉近。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个人隐私,是不可随意打听的。这表明了社会的进步。
3.收入支出
在我国,曾经有很长时期大家的工资水平都相差不多,收入的来源也很单一。所以大家都不忌讳谈论工资、奖金等问题。但是现在人们的收人来源五花八门,水准也相差很多,即使是同一个单位的员工,年终奖金也未必相同,而且有些单位规定员工之间不允许互相打听工资、奖金。所以问收入就成了忌讳。
也不要问别人的支出,比如买房用了多少钱,旅游花了多少钱,“这件衣服真漂亮,多少钱买的?”这些都属于不该问的。有不少人不忌讳谈论这个问题,不等别人问,自己就主动说了。但是这并不表明别人也愿意谈论这些问题。
4.身体状况
在谈话开始阶段,还没有进人正式话题的时候,人们有时会以“最近身体怎么样”开头,这并不表明他真的关心你的身体状况,只不过是一种寒喧罢了。所以不必认真地谈及自己的病痛。另外,外国人不喜欢谈论这个问题,因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身体健康与否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再有,老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疾病,也有失个人尊严。当然,当有人邀请你参加某个活动而你不想去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就是一个合适的借口,按礼仪的规矩,他是不好意思详细询问的。
5.家庭住址、私人电话
在公务名片上不印家庭住址和私人电话,也不要轻易告诉别人。这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不被打扰,保证安全。同理,新交往的朋友,尤其是外国朋友,他没有主动告诉你家庭住址和电话,就不该向他讨要。
6.政治和宗教信仰
政治和宗教信仰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在公务交往和涉外交往中不要谈论。如果有人涉及到这些,应该用别的话题引开。在涉外活动中,这不仅是礼仪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7.个人经历
与人交往的时候,人们都有一种心理,如果知道对方以前的一些经历,会心里踏实一点。在公务活动中,人们也会尽量收集合作对象或谈判对手的背景资料。但是如果你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人,不是在招聘员工,最好不要当面打听对方的经历。如果他是一位成功人士,那么“英雄不问出处”。如果他是一位普通人士,过去的经历也属于个人私事,更不必问。
8.他人的毛病
不要随意贬低他人,在背后谈论别人的短处,这不仅会让听的人感到尴尬,也自贬身份,是修养不高的表现。在商界,向一方大谈他的竞争对手如何不好,并不能使对方增加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反而会认为你不够诚实,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9.倾向错误
在谈话之中,倾向错误的内容,例如,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生活堕落、思想反动、政治错误、违法乱纪之类的主题,亦应避免。
10.悲痛之事
有时,在交谈中因为不慎,会谈及一些令交谈对象感到伤感、不快的话题,以及令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是所谓令人反感的主题。碰上这种情况不幸出现,应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要向对方道歉,千万不要没有眼色,将错就错,一意孤行。这类话题常见的有凶杀、惨案、灾祸、疾病、死亡、挫折、失败,等等。
三、交谈的语言技巧
(一)语言要礼貌
在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所谓礼貌用语,简称礼貌语,是指约定俗成的表示谦虚恭敬的专门用语。
例如,客人到来,要说“光临”。起身作别,要说“告辞”。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勿送,要说“留步”。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等等。
在交谈中,要对五句十字的礼貌用语经常加以运用,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1.您好
“您好”,是一句表示问候的礼貌语。遇到相识者与不相识者,不论是深入交谈,还是打个招呼,都应主动向对方先问一声“您好”。若对方先问候了自己,也要以此来回应。在有些地方,人们惯以“你吃了饭没有”,“最近在忙什么”,“身体怎么样”,“一向可好”,来打招呼或问候他人,但它们都没有“您好”简洁通行。
2.请
“请”,是一句请托礼貌语。在要求他人做某件事情时,居高临下、命令语气不合适,低声下气、百般乞求也没有必要。在此情况下,多用上一个“请”字,就可以赢得主动,得到对方的照应。3.谢谢
“谢谢”,是一句致谢的礼貌语。每逢获得理解、得到帮助、承蒙关照、接受服务、受到礼遇之时,都应当立即向对方道一声“谢谢”。这样做,既是真诚地感激对方,又是对于对方的一种积极肯定。感恩之心长存是人之常情。
4.对不起
“对不起”,是一句道歉的礼貌语。当打扰、妨碍、影响了别人,或是在人际交往中给他人造成不便,甚至给对方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失、伤害时,务必要及时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这将有助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且有助于修复双方的关系。
5.再见
“再见”,是一句道别的礼貌语。在交谈结束、与人作别之际,道上一句“再见”,可以表达惜别之意与恭敬之心。
(二)语言要标准 1.通俗易懂
无论各个行业,在交谈中都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特别是秘书职业,尤其不能处处卖弄文采,不分场合和对象,“引经据典”,甚至咬文嚼字,这样只会让人望而生畏。
2.讲普通话
为了让别人听得懂,并且准确无误地理解和领会,必须使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清晰、标准。对秘书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讲普通话。少用土语。慎有外语。与国人交谈时使用外语,不能证明自己水平高,反而有卖弄之嫌。
3.内容简明
在交谈时,应力求言简意赅,简单明白,节省时间,少讲废话。不要没话找话,短话长说,罗哩罗嗦,废话连篇,节外生枝,任意发挥,不着边际,让人听起来不明不白。
四、交谈的时间
任何交谈都应适可而止。虽然朋友之间的交谈往往“酒逢知己干杯少”,但是实际上它仍需要见好就收,适可而止。这样不仅可使下次交谈还有话可说,而且还会使每次交谈都令人回味无穷。
普通场合的小规模交谈,以半小时以内结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个小时。交谈的时间一久,交谈所包含的信息与情趣难免会被“稀释”。
在交谈中一个人的每次发言,最好不要长于3分钟,至多不要长于5 分钟。
令交谈适可而止,主要有四点好处:第一,它还可以为大家节省时间,省得耽误正事。第二,它可以使每名参加者都有机会发言,以示平等。第三,它可以使大家的发言提炼其精华,少讲废话。第四,它还可以使大家对交谈意犹末尽,保持美好的印象。
五、交谈的禁忌
在交谈中,应该遵循五要和五不要。
(一)要双向沟通,不要始终独白
既然交谈讲究双向沟通,那么在交谈中就不要目中无人,要礼让他人,要多给对方发言的机会,让大家都有交流的机会。不要一人始终侃侃而谈,不给他人讲话的机会。
(二)要活跃气氛,不要导致冷场,不允许在交谈中从头到尾保持沉默,使交谈变成冷场,破坏现场的气氛。不论交谈的内容与自己是否有关,自己是否有兴趣,都应热情投入,积极合作。万一交谈中因他人之故冷场“暂停”,切勿“闭嘴”不理,而应努力“救场”。可转移旧话题,引出新话题,使交谈“畅行无阻”。
(三)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插嘴
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在他人讲话时,尽量不要在中途予以打断。这种做法不仅干扰了对方的思绪,破坏了交谈的效果,而且会给人以自以为是、喧宾夺主之感。的确需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补充时,应待对方把话讲完,或是在对方同意后再讲。不过,插话次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对陌生人的交谈则绝对不允许打断或插话。
(四)要言论自由,不要与人抬杠
抬杠,它是指喜爱与人争辩,喜爱固执己见,喜爱强词夺理。在一般性的交谈中,应允许各抒己见,言论自由,不作结论,重在集思广益,活跃气氛,取长补短。若以“杠头”自诩,自以为一贯正确,无理辩三分,得理不让人,非要争个面红耳赤,你死我活,大伤和气,是有悖交谈主旨的。
我轻轻地蹲了下来,看着那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她那小小的花苞在微风中摇曳,显得那样羞怯和孤零。我不禁轻轻地说:“小小的花蕾呀,你什么时候能开花,什么时候能展现窈窕的身姿和美丽的容颜?”微风轻轻拂过,花蕾便一摇一摆,轻轻地点头,好像在说:“快了,快了!”
我认真地看着那朵花蕾,觉得那是我看到过的最美的花。不仅仅是她的美丽,还有她的顽强,那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呀!——无论她脚下是什么样的土地,无论阳光是否明媚还是阴郁,无论是否有细细的雨滋润她的身心,她都会努力生长。我非常喜欢那朵小小的花蕾。
从那儿以后,每当上学、放学我都会看看她,都会问她一些问题:有没人踩到你?有没有人欺负你?可每次她都微微地笑着,总是轻轻地摆动她那小小的头颅,乐观地说:“我很好!非常好。”
有一次,我还梦见那朵花了呢!梦见她变成了人:有脚,有腿,有手,有胳膊;还有五官,有美丽的头发……她真的是一位少女呀。我忽然看见了她手上的那朵花,那不是我经常看到的那朵花吗!她轻轻摇动手上的那个小花枝,我惊喜地发现:那朵花蕾她——绽放了!“哇!是一朵玫瑰花哎!”我大声喊道。
花开了,我也被自己喊醒了,可我仍然沉浸在梦里。感受着梦里的意境,我又一次清晰地看到了那朵花,于是,我——咯咯地笑了。
(指导教师:李晓平)
教师简评:
记得9年前孩子还躺在小摇床里的时候,我就曾看着孩子的小脸深情地遐想:要是孩子能跟我们说说话,谈谈心,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天伦之乐啊
一转眼,孩子到了10岁,已经是3年级的小学生了回头想想,竟没有几次真正坐下来与孩子一起进行很“平等”的交流。特别是在孩子上学以后,每当跟孩子在一起,不是对他提要求,就是大声地批评他。与孩子平和相处的心思不知到哪里去了。有时还会抱怨说:“我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了,可你怎么就一点都不理解呢”想起来,总觉得有些别扭。
有了这样的反省经验以后,我决定改变一下教育孩子的策略,把“要求”变成“交谈”。先从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开始。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放了学,总是想到先把作业做好,然后再去玩耍。可渐渐地,大概是因为对老师的敬畏感越来越淡薄或是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的缘故,这段时间里,儿子丢掉了过去那种“先做作业后玩耍”的优良传统,放了学之后,总是要先酣畅淋漓地大玩一番,然后再回到家里,等到该做作业的时候,已是人困马乏,抬不动眼皮了。于是,常常出现作业的错误,有时也会将某些作业彻底地忘掉。为此,他没少挨我的责骂。骂则骂矣,效果却仍然不佳。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对孩子说:“一个人会不会感到生活过于紧张,跟他是不是善于安排自己的时间有关。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天中要做的事情,比较重要的只有20%,但如果我们先做完了这20%重要的事情,在心理上就会感觉到已经轻松了80%。这时,再去做那些剩下来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几乎没有什么负担。”——这一次,我说得异常平静,丝毫没有对儿子发火的意思,就像在课堂里对待学生一样,还带着讲解的口吻。
儿子眨着眼睛,愣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说:“你是在讽刺我一定是这个意思”
我说:“我不是讽刺你。我只是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他告诉我们一种好方法,你怎么看这种建议”
看到我一脸诚恳的样子,儿子相信了我的话。于是对我说:“其实我也知道放学应该先做作业,就是到时候管不住自己。”而我这时则轻描淡写地说:“先做完作业,你会觉得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玩得更痛快。明天不妨试试。”——从那天开始,孩子果然有了一些变化。
这件事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
大部分情况下,做父母的对孩子学习的问题“认识”得都比较深刻,可一旦跟孩子交谈的时候,原来的那些“想法”就变成了简单的“训斥”。替孩子想想,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他不会觉得你在为他着想,而只会觉得你的要求是一种压抑,只要有可能,他总会想着法子逃避,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样子。当我们在教育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情况尤其是这样。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谈到他的教学经验时说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里,他常常会跟学生一起探讨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探讨有关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原理。看起来,这跟语文教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其中包含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受他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启发,我们在家庭中也不妨与孩子一起谈论有关他们的学习的事情,把家庭教育变成一种探讨而不是说教的过程。
与孩子谈论学习的事情,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相信孩子能够理解有关学习的问题。当我们在家庭里训斥孩子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强迫”与“灌输”的教育方法。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们不能理解有关学习的道理与方法,说到底是不信任孩子。既然孩子没有被信任,要他们主动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到最后,他们会觉得,“学习”是父母要自己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现代教育学有这样一条基本的原理:应该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要求对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同样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2交谈应该显得很自然。既然是交谈,我们就不应该带着教训人的口吻。你应该把他当做与你讨论问题的对象。
“写作文和做应用题哪个更重要哪个更有趣”——这种表述具有谈话色彩。
“作文和应用题都很重要,都应该学好”——这种表述就没有多少商量的余地。
孩子也应该有作出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你的想法不一定会部正确,即使全部正确,孩子也不一定要全部接受。要知道,只有当父母把孩子当做平等的对象看待时,孩子才会更快地成熟起来。当然,在家庭里做到民主平等,有时比在其他场合更困难。
礼貌是对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谈话双方心心相印的导线。
人们对礼貌的感知十分敏锐。
一个礼貌的人可以给人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和重要的人约会,多尝试对服务人员说谢谢。
(二)请不要忘记谈话目的
谈话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劝告对方改正某种缺点;
向对方请教某个问题;
要求对方完成某项任务;
了解对方对工作的意见;
熟悉对方的心理特点等等。
为此,应防止离开谈话目的东拉西扯。
(三)要耐心地倾听谈话,并表示出兴趣
谈话时,应善于运用自己的姿态、表情、插语和感叹词。
诸如:微微的一笑,赞同的点头等,都会使谈话更加融洽。
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时地看手表,伸懒腰等厌烦的表示。
四)应善于反映对方的感受
如果谈话的对方,为某事特别忧愁、烦恼时,就应该首先以体谅的心情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
这样,就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感情是尊重的,才能形成一种同情和信任的气氛,从而,使你的劝告也容易奏效。
(五)应善于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一个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对方相称,就连坐的姿势也尽力给对方在心理上有相容之感。比如,并排坐着比相对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
直挺着腰坐着,要比斜着身子坐着显得对别人尊重。
(六)应善于观察对方的气质和性格
如若与“胆汁质”类型的人交谈,会发现对方情绪强烈,内心活动显之于外;与“粘液质”类型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持重寡言,
情感深沉;与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满在乎,漫不经心。
针对不同气质和性格,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七)应善于观察对方的眼睛
在非语言的交流行为中,眼睛起着重要作用,眼睛最能表达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心理变化。
人的面部表情;固然可以皮笑肉不笑,但只要您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眼睛便不会“笑起来”。
老外流利地回答。我们开始一句一句地攀谈起来。周围已经有很多的围观群众了。我也变得紧张起来。虽然天气很寒冷,可我的脑门上已经淌下了汗珠。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交谈,可是周围的大人还是在那里观望,好像有什么稀奇的事。
虽然我们原来见过几次面,可他也许已经忘了,所以还问我我如实相告,可他还是没有记起来,我又问他老外连声称是,但是他还是没有记起我来。
我决定移话题老外却说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还不时地用澳大利亚的口音,还算流利地说出了:“一...百。”我当然是不信,平常的人活到80就不错了,假如他都100岁了,还能照样做健美操,并且身体非常硬朗我满腔的不相信。可他还是没有告诉我真相。他又问我几岁,我故意卖官子,让他猜。没想到猜年龄的技术可欠佳,用了好几次都没猜中我的年龄。他一边问我一边用手比着高矮,好像在猜我这种个头属于哪个年龄段。可惜,我由于身材比教瘦小,竟被他才成了8岁的小孩子。我可真是哭笑不得。
老外见我的口语水平还可以,就故意说了一些较难的词,这可把我难住了,幸好旁边有个翻译,告诉我在说什么。要不然,我可要在大众面前出丑了。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已经到了8:30我看看表我委婉地说。他和我握了握手,表示友好,就告别了。
解说大如须弥山。
旧的寺庙,
作出新的解说。
未出话语有自由,
已出话语无自由。
射出的箭,
说出的话。
茶无盐,
话无尾。
说了不听,
不说不懂。
说三句的权力,
迈三步的权力。
老讲陈规就事,
儿童也会笑你。
话要适听,
水要适渠。
拿自己为例,
向他人说话。
吃一锅肉要有时间,
喝一锅汤要有时间,
听三句话要有时间。
马不听使唤莫骑,
话没有根据莫说。
失口的话,
失手的瓮。
恶语无人听,
香食有人吃。
人的话语不尽,
水的波纹无数。
智者的半句话,
犹如霹雳光。
钝刀有害于手,
空话有害于耳。
恶语随着恶人,
恶鸣随着恶鸟。
好话胜过良药,
能治心中沉疾。
食物托人捎带会愈来愈少。
话语托人捎带会愈来愈多。
表达一意要有喻,
意喻本是紧相连。
恶语犹如锯子。
人已远去,
话却回来。
劝戒顽梗不化者,
不如手揉干牛皮。
有积水的`容器,
无存话的容器。
老人嘴不安静,
孩子手不安静。
势比众人大,
指甲比刀力。
母亲善言巧语,
儿子说成化身。
四方座位上,
四方嘴。
大氅内的拳头,
1 建立良好的支持气氛
要进行有效的交流,首先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得体,不能因为自己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主观的认为别人会立即信任我们或承认我们的可信性。在交流中,如果采取控制别人的方式,那对方就可能产生不信任反应,当听者感到护理人员试图通过交流改变他们的态度、价值观或者行为时,会使听者感到自己不称职,缺乏知识、不成熟而产生对抗心理,必须采取针对问题的交流,允许听者确立自己的行为目标,做出自己的决策,并能评价他们自己的措施。交流者采取坦率、真诚和直接的方式,交流时要理解对方。把自己放进患者的世界里,抛开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与患者平等相待,这样的交流会使医患之间相互信任,并在关系的发展上起积极作用。
2 安静舒适的环境和体位
信息的交流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噪音过大影响双方的语言沟通。并使要整洁、干净、床褥平整、干燥整洁,患者我为舒适,同时必须首先解决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如疼痛、气急等,再与患者交流。
3 全神贯注的倾听
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方,使患者感到亲切和对他的关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必须经思考后回答,免说错话而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要耐心倾听对方的讲话,不要中途打断,也不要有不耐烦情绪,如患者对我们的谈话的目的离题太远,可作适当的引导。
4 同情与体贴
在与患者交流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患者感到你对他的关心和体贴,可用语言或非语言来表达。如应用一些关心、体贴的语言,也可用非语言来表达,如鼓励的目光、赞许的眼神,帮患者理理头发,拉拉被子等关心的动作。但是无论语言或非语言,都要使患者感到你是真正对他的关心,要朴实、自然、切忌生硬、做作或引起对方的误会。
5 提出合适的问题
这是有效交流的重要技巧,一般说,有封闭性和开放性两种类型的问题,封闭性问题是将建筑的反应限制特别信息范畴之内的问题,反应者只能给予特别的或限制性的回答。在护理工作中,封闭性问题常用语统计学、收集资料、病史的采集或获取诊断性信息,它能够很快地、坦率地做出特定反应,护理人员很快得到回答,效率很高。但其特点是抑制沟通,降低患者控制感。开放性的问题不限制患者的反应,它允许患者作出广泛的不受限制的回答,它不会患者暴露个人思想和情感,有助于患者开启心扉、精神发泄,并支持他们表达被抑制的情感。只治疗性交流中,开放性问题是有利和必要的,患者因感到自己有选择回答方式的自由产生控制感,也就是说,患者可以自己决定说些什么、说多少、用什么方式说。开放性的问题的价值还在于它可以使交流着获得来自患者的较多信息的说明,这些额外的信息使交流谈者可以跟好的理解患者的思想。开放性问题的唯一缺点是需要较长的交谈时间。
6 沉默
人们常有一句俗语:“沉默是金”。在交谈中沉默有时可以起到很有价值的作用,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沉默不总是积极的,有时时消极的,在医患双方没有取得相互信任时,沉默是消极的,只有当双方的关系感到舒适,沉默就变得较为积极。在交流的开始和结束时也要较少用沉默,因为在交谈开始,护理人员努力通过交谈和患者建立起一种关系,过多的沉默将影响这一过程,在交流快结束时,沉默可能被患者理解为停止交谈,而使交谈过早结束。在交谈中的探讨期适当的沉默可使双方汇集和整理情绪,让患者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在效果上让患者感到双方都在想这个问题,是患者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7 重复
交流时一个信息来源和接受之间有反馈存在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重复时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一种反馈机制。通过重复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正在倾听他的讲,并理解和接受他的内容,加强其信心。重复给患者的感觉是我说的话她在认真倾听,并且生效,从而会使患者收到鼓舞,继续思考和交谈。作为一种沟通技巧,重复包括对患者语言的义释和复,虽然在技术上护理人员可以重复患者确切词句,但以略为不同的词句去重复患者的话可使患者感到你对他的话真正理解和领会。
8 澄清
是护理人员将患者人人泛泛的,难以捉摸的谈话引向问题症结存在的技巧。在交谈中,澄清使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也使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澄清的过程有许多方式,它可以引导讲述一般情况的患者进行较为特殊的描述,澄清也可以要求一个思想模糊的患者举例说明一个情况,以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随后的讨论中概念一致。当患者同时陈述好几种忧虑,而医护人员不知哪件事是最相关的或对患者精神压力是最大的时候,澄清也是有用的。此时护理人员可以询问哪个问题是他最担忧的,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这样就可以最先讨论它,同时增加了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的准确性。
9 阐明
上述沟通的技巧交谈的焦点都是患者,阐明则不同,它是一种将焦点专业到医护人员身上的技巧,是医护人员对患者所表达的思虑进行解释的过程,在运用阐明是,要注意必须给患者接受或拒绝由护理人员提出观点的机会,有时在阐明患者发生问题时用“假说”或“预感”的方式比较好,这种尝试性的提议可给患者对阐明做出反应的机会,最后阐明应使患者有益。
我们的目的是促进有效的交流,但也有行为如刺探性的提问,过早的劝告、说教、不恰当的保证,轻视灯会阻碍交谈的顺利进行,这些行为都是应该避免的,只有吧焦点放在患者身上,理解简直的观点,促进患者理解并顺利通过身心障碍的沟通技巧才能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联系,并促进有效的交谈过程。
植物之间的交谈以化学代码的方式进行——它们会散发出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s)的含碳分子,并将它散布到空气中,以此发出信息。挥发性化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在植物中含有的种类高达3万多种,极易在空气中挥发。某些挥发性化合物产生的气味,闻起来就像是草药或鲜花的味道,而另一些只有在特定条件的刺激下才会被释放出来:譬如在植物遭受攻击的几秒内,它会散发出绿叶挥发物,这是一种目前能检测到的物质,闻起来就像是刚被修剪过的草坪发出的味道。
植物散发出的这些化合物,是它们对昆虫啃咬,及其唾液、呕吐物、产卵所产生的液体所做出的反应。昆虫的啃咬会激发植物体内的茉莉酸、乙烯或者水杨酸,这些物质能激活植物的防御基因,也可以被释放到空气中,警告附近的其他植物有危险到来。
为了证实植物的这种“交谈”,科学家做过实验:用小剪刀剪掉一丛灌木的叶子,在叶子边缘和叶尖上制造了很多缺口,以此来伪装成一只蝗虫或甲虫在啃咬植物的样子。几个月后,科学家发现灌木的很多叶子真的被蝗虫和甲虫破坏了,而灌木周围的其他植物却躲过一劫。科学家剪掉叶子的举动,无疑让植物认为自己正在遭受昆虫的攻击,于是就释放了挥发性化合物到空气中,邻近的植物收到了信息,才得以准备充足,躲过一劫。很有意思的是,如果把修剪过叶子的枝叶用塑料袋套上,那么周围的植物就接收不到警告信息,也无法对昆虫的进攻做出任何准备。
挥发性化合物所蕴藏的信息,并不限于自己的种群,不同种类的植物也可以截获这种信息,譬如蒿属植物释放的警告信息,就能够激活西红柿和马铃薯的防御体系,但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种植物能截获其他种类植物的信息。
而且,植物也不总是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截获,因为相邻的植物存在竞争关系,告诉邻居自己正在被攻击并不符合它的利益,它不可能对竞争对手发出警告,让对手幸免于难而自己却受到侵害。但是,植物被攻击后散发挥发性化合物是自然过程,所以其他植物总能接收到这些信息。
奇特的是,一些昆虫也能截获植物的这种信息。对于它们,这种信息无异于进餐的信号。例如被红蜘蛛啃咬的苹果树,在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时候,红蜘蛛也能接收到;雌性叶蜂在欧洲赤松上产卵,赤松散发的挥发性化合物会吸引来它们的天敌姬小蜂,姬小蜂会杀死这些虫卵;烟草植物在被蚜虫啃咬时,散发的挥发性化合物会召来寄生红尾蜂,它们会把卵产在蚜虫身上,孵化出的幼虫会把蚜虫吃掉。
如今,当植物和植物,植物和昆虫能用挥发性化合物“交谈”时,人类才刚刚破解这种密码。科学家至今不知道植物如何从空气中接受这些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分子是否可以直接被叶子吸收,但他们确定植物确实会接收这种信息,并做出防御反应。
至于植物如何解码化合物中的信息,至今还是个谜题。科学家曾用装满特殊纤维的塑料袋罩在剪掉的枝叶上,收集植物散发的挥发性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但依然难以鉴别这些活性成分。他们认为,要想破解植物的这种密码系统,必须同时解码整个生态系统的化学发生过程。
科学家警告气候变化能扰乱植物间的交流,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一些信号可能会被放大,而另一些则可能会被抑制,甚至难以被探测。如果我们能够破解植物交流信息的密码,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
所以,当你在公园享受林木幽静时,请记住这种宁静只是假象,因为在你的身边,有无数的信息正在传递,如果你能“听”到它们,你就会发现:整个公园的花草树木都在呼喊。
1、热诚和尊重的原则
2、自信自律的原则
3、守信宽容的原则
4、平等适度的原则
二、日常商务交谈中的礼节
1、判断对方感兴趣的主题,然后加入
2、说话中应该缓急有度说重点
3、谈话的时候可千万不要过分以个人为中心,应该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
4、交谈必须是平等的,交谈时要兼顾全局,不要冷落任何一个人
5、在参与多人交谈时,应表现出对谈话内容兴趣很大,而不必介意其他无关大局的地方
三、谈话禁忌要避免
职场商务交谈中,一些不当行为要坚决避免:居高临下、自我炫耀、口若悬河、心不在焉、随意插嘴、节外生枝、搔首弄姿、讽刺嘲弄、言不由衷和故弄玄虚都是令人反感的行为。
同时,在交谈中私人感情要与工作分开,不要传播小道消息,这些留给同事们的都是一些坏印象,对同事之间的相处造成不便。
但这或许正是一件幸事。
“五四”散文是现代汉语之母,是现代汉语的原初语言。而在今天还能够原原本本使用普通汉语写作的,就只有那既不够资格窥探现代和后现代的文学堂奥,又没有能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今日的散文了。
散文是交谈与倾听的艺术。散文是自言自语,是倾诉自己内心的话语,同时也倾听自己内心的话语。关于自己经历过的和想到的觉得必须写下来“谈”一下和“听”一下的。只要当你提笔准备写下来“谈”一下和“听”一下,确实是你亲身体验到的关于生活和生命的某些或某点意义或意味,而你又确实有能力把它们如实真切地写出来,那么,无论轻、重、悲、喜、苦、乐或酸甜辛辣,就会在你笔下驻足并显现。
所以写散文靠不得任何外部的东西。聪明、机智、形式、技巧都没有用。决定散文生命的,是写作者身上两样最弄不得假的东西:文字功力和人生境界。
要写好散文,只有那些在语言上去下切实的功夫,能够本分而自如地使用语言的人。
要写好散文,只有那些确实会生活和生活过的人。
用最普通的,本分的语言,面对最普通的,原初的,却有本真意义与意味在其中的生活,其间怎可能有所障碍、有所遮蔽,而不完全敞开呢?
这只须想想“五四”散文的一些名篇。
还可以看看《人民文学》这期专号的若干篇。
宗璞的《燕园石寻》。都是些极普通的石块,寻常人难得去注意的,却被她一块块寻出来,寻出它们一个个的究竟。有些使她想起一星半点的人事,生出若许模糊朦胧的联想,有些则只是形态各具的这一块或那一块石头自身。她并不想从中“写”出什么。她只是“寻”,只是确曾留意过、寻过、端详过这些极普通、不起眼的石块,也确曾有过一些感触和联想,然后如实地记了下来。当然她有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有她自己身内身外的天地,这些感触和联想中自然也有这天地。
杂缀着野花的披拂的草中,随意躺卧着大石,那惬意样儿,似乎“嵇康晏眠”也不及它。
两石相挨,似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路的另一边草丛中站着一块稍矮的石,斜身侧望,似在看着那两个伴侣。
它中等个儿,下面似有底座,仔细看,才知还是它自己。石旁一株棣棠,多年与石为伴,以前依偎着石,现在已遮蔽着石了。
这天地间一片安样,宁静,平和。间或地,似乎在诉说着人世间的什么。似乎满溢着一种人情却又似乎很不分明。因这感情中已不再有激情,甚至不再会激动。因这是“知天命”者的感情。
知天命,同时又极其地珍惜生命,珍惜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的意趣。所以才会从那湖光塔影、秀树繁花的燕园风光中,去寻出这一个个极普通、不起眼的,寻常人难得去注意的石的生命。
这当然是一种敞开。却是在一个太狭小的世界里的敞开。宗璞她没有也不可能去反省,她为什么会把自己投入到这样一个狭小的世界中去,显然那里一片安祥、宁静、平和,有许多微小却真切自然的生命,又真切地唤醒着她对生活和生命的点点滴滴珍贵的回味。她只是把这一切囫囵地记了下来。于是她的生活和生命中这些轻、重、苦、乐、悲、喜及酸甜辛辣,生活中的全部滋味,就都囫囵地“显现”给了我们。
这期专号的每篇文章前都有作者一段关于散文的话。其中王蒙说,“散文就是渴望自由。”刘白羽则说他的散文多来自日记,说“写日记不是给人看的,只是个人的心灵自由,也就写得无拘无束了。而我认为这是写散文所最需要的……”
宗璞这篇不是日记,但它的妙处却正在于“记”。
散文是通往自由的一条道路。而“记”则是最接近自由的一种散文“写”法。
“散文专号”中还有两篇也属于“记”的散文。
李黎的《寻人》,记她多年萦绕不忘的一种心理、心境,一种不断的寻找,不断的期待、失望与期待。寻找一种脸,一种人。——广义地讲,就是“我们”,我们中国人和中国人的脸。当然因为她在外面,否则何必去寻呢?但她寻的并非随便这一个或那一个中国人及其脸,而是连她自己也说不分明又总在期待的一种。她所寻的,置身庐山中的我们是否也该去寻呢?只是因为她在外面,有太多的比较,所以感觉特别敏锐罢了。
它使人心里感到疼痛,感到惊悸。
它还使我想起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一些散文作品。拉法格的回忆马克思和回忆恩格斯,高尔基的忆列宁,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我是指它们的“章法”。像天空的云一样自由。上下段甚至上下文之间,经常没有任何时间的、空间的或事由上的有形关联。把它们天然地组织在一起的,是拉法格和高尔基对那三位伟人的整个的人的了解,是爱伦堡对一大部完整的历史的把握。而在李黎这里,则是她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或者都应当有的——爱国主义,这在中国境内反而常被遗忘的爱国主义。
不知为什么,“记”下了那么出色的散文的宗璞,却说“希望散文世界中……还要有议论。/等待出色的议论文!”
像李黎这样的文字,该胜过多少关于爱国主义和中国文化的出色的议论!
因为它是具体的,是具体的直接呈现。借用一个生物学的术语来说,像“生物活性”一样,只有这种具体的直接呈现,才能保存它们最多的“生命活性”。这是只有散文,特别是“记”的散文,及某些散文化的小说和某些纯朴的诗,才有可能企及的。
在李黎的这些记叙里,关于中国和世界,关于中国人和异国人,关于中国及中国人的不太遥远或十分遥远的过去和现在,关于最出类拔萃或最普通平凡的中国人,关于在异国他乡或在本土的中国人……无一不是具体的,个别的,实在的。
富有这种“生命活性”的另一篇是周同宾的《饭场纪事》。所记似乎平凡得不足道:一个普通农村里所谓“饭场”的几十年间的变迁。但它记的却是历史。不是任何个人创造的历史,而是由生活的流动变迁构成的历史。说得严重点,也可以说文化史,人们的生存形态衍变的历史。
记饭场,又似“祭”饭场,祭昔日饭场那“乐融融、美滋滋的气氛”,祭那逝去的人间美,生活美。它使我想起《四世同堂》里的白巡长。无论看书、看电视,《四世同堂》使我感触最多的总是这位白巡长。这次我又想起了他。
具有这种“生命活性”,自如地使用普通汉语“记”下来的散文,在这期专号中还有多篇。邵燕祥《望月》,聂华苓《怎一个情字了得》,刘白羽《海外日记二则》,冯亦代《故园情》,黄宗江《推小车的大汉崔崽》……但我却想特别提一下那篇记“吃”的散文——郭萃容的《品尝中式海鲜》。不知作者是什么时候去法国的,但可以说,这是一位道地中国人,否则不可能把中国的“品”食文明表现得这么活脱,这么精微,又这么风度。
还须提到列在头条的余秋雨的《废墟》。无疑地很有思想。但或许正因为有思想,未能免去“做”的痕迹。而“做”正是散文的大忌。
须提到的还有廖亦武的《某月某日》,以及显然也出自年轻人手笔的归在“青的果”栏目下的几篇。其中向梦的《写给前夫》相当出色,出色在感情的真率和意识的新颖,而且文字也如那感情一般,一泻而下。廖亦武那篇份量更重些,却似乎在驳难我那套关于“普通语言”的理论。因他用的完全典型的新潮语码语言。
我的辩解如下:
记得萧乾《往事三瞥》开首第一句写道:“语言是跟着生活走的。”今日和今后的散文,不可能都写的像宗璞《燕园石寻》那样,不可能不断地回到“五四”去。——其实就连宗璞那篇,以及像冯亦代的那种笔调,只是在神韵上离“五四”近些,语言仍旧是今天的。
近几年的文学大潮特别是小说和诗歌的新潮,很可能会带来继“五四”之后的现代汉语的又一次演变。现在似乎已有些迹象。语码化语言已进入某些人的思维。譬如像廖亦武。用这种语码进行思维和把它们写成文字,在他都是自由的,否则反到可能不自由。
但他只能“自由”地走进“遮蔽”的泥淖。就像他这篇,直接面对“存在”这个高度抽象的、终极的哲学命题,“存在”于他却仍旧混沌、遥远而生陌生。
最后应当声明,我的这些不经的看法,接近于把散文看作一种生存形态。当然它可以是。这期专号已经做了有力的证明。但它同时还是一种文学体裁,一种文体。还可以有思想性散文、趣味性散文、知识性散文等等。列在这期专号最后的黎先耀的《白蛇非白》,就是一篇颇可读的知识性散文。
什么是机器人?有“大脑”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智能机器人就是具有相当发达“大脑”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 而这种计算机可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 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
阿伯丁大学首席研究员维姆博托·瓦斯冈萨雷斯介绍说:类似机器人这样的自治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已被用于一系列工业领域, 在没有人类指导下完成各种工作。在决定如何完成任务时, 它们能够快速处理大量信息。不过, 这一过程也会犯下对它们或者人类来说并不明显的错误, 如果人类无法理解自治系统为何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决定以一种确定的方式执行一项特定任务, 人类便可能对它们产生不信任, 而我们的目标是研发新一代自治系统, 让人类与机器人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操作人员可以就电脑做出的决定询问理由, 是否存在其他选择以及为何放弃这些选择。这一系统允许操作人员质疑或者否决机器人的决定, 必要的时候, 他们可以准许电脑系统打破或者变通规则, 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或者确保安全。这种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让机器人成为人类喜欢和信任的系统。这种人机交流是双向的, 有时候, 操作人员可能不喜欢机器人给出的解决方案, 但机器人会说:“对不起, 这是所有我能做的。”
在研发这种系统时, 科学家必须考虑一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确保电脑的反应不具有危险性、不粗鲁和不形成对峙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研究者邀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参与研究。瓦斯冈萨雷斯指出:与机器人交流, 实际上是让人类肩负更大责任, 因为一旦出现问题, 你不可能将责任归咎于电脑, 所有交谈内容都会被记录下来, 以便出错时追究责任, 这是一个很好的副作用。
政务人员在交谈的时候不能非议国家、党和政府,在思想上、行动上应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界人士的`基本职业规范,也是道德素养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2、不得非议国家机密
我国有国家安全法、国家保密法,涉及泄密的内容是不能谈论的。因此,在商务谈话中不能涉及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
3、不得非议领导同事
我们主张批评和自我批评,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在外人面前议论自己的领导、同行、同事的不是,会让别人对你的人格、信誉产生怀疑。其次就是与外人交谈时,尤其是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回避个人隐私。
1、坐姿包括坐姿和坐定的姿势。如果面试官让你坐下,你不用故意客套地说:“您先坐。”神态保持大方得体即可。入座时要轻而缓,不要发出任何嘈杂的声音。面试过程中,身体不要随意扭动,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可反复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和傲慢的表现。有些人因为紧张,无意识地用手摸头发、耳朵、甚至捂嘴说话,虽然你是无心的,但面试官可能会因此而认为你没有用心交谈,还会怀疑你话语的真实性。
2、不同性别,对于面试就座时的礼仪要求也不同。男性就座时,双脚踏地,双膝之间至少要有一拳的距离,双手可分别放在左右膝盖之上,若是面试穿着较正式的西装,应解开上衣纽扣。
3、女性在面试入座时,双腿并拢并斜放一侧,双脚可稍有前后之差,如果两腿斜向左方,则右脚放在左脚之后;如果两腿斜向右方,则左脚放置右脚之后。这样对方从正面看双脚是交成一点的,腿部线条更显修长,也显得颇为娴雅。若女性穿着套裙,入座前应收拢裙边再就坐,坐下后,上身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面试官。坐稳后,身子一般占座位的 2/3,两手掌心向下,自然放在两腿上,两脚自然放好,两膝并拢,面带微笑保持自然放松。
二、面试交谈,距离礼仪
职场面试人员进入面试室,一坐下来就习惯地将椅子往前靠。由于这位面试官非常亲切,面试者慢慢变得轻松起来,开始讲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向往,说到激动的地方,就不由自主将身子探得更近了。看着兴奋演说、唾沫横飞的面试者,面试官似乎有些尴尬,而此时的面试者已经失礼了。
交谈的目的是为了与别人沟通思想,要做到愉快地交谈,除了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外,还应注意与主考官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对方听得清楚、明白。西欧一些国家从卫生角度研究出,人说话时,可产生170左右个飞沫,可飘扬1米远,最远达1.2米,咳嗽时能排出460左右个飞沫,最远可喷出9米远,就更别说打喷嚏会产生多少病菌了。也就是说,保持适当距离交谈,也是对别人的礼貌。
1.保持距离合乎礼仪
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对方离得太远,会使对方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但是如果离得太近交谈,一不小心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尴尬的。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与主考官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宜。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亲切,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人们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2.保持距离交谈更有效
在求职面试中,人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双方交谈传递信息,不仅凭借语言,而且还要依赖身体语言来发挥魅力,如手部动作、表情变化等。美学原理告诉我们,距离能产生美。说明距离在交谈中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面试时选择一个最佳位置和最佳距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
面试交谈时,无论是从卫生角度还是从文明礼貌角度来考虑,都应该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大家的身体健康,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倘若交谈时忽然想打喷嚏、清喉咙,要转过身“行事”,最好是取出手帕或餐巾纸捂住口,做过之后要表示歉意,以获得面试官
三、礼貌起身,离开有礼
【交谈】推荐阅读:
交谈礼仪问题05-26
薪酬英语交谈06-19
关于交谈谚语07-20
交谈礼仪技巧09-30
基本礼仪之交谈06-25
提升交谈能力的三个技巧06-30
面试技巧:应该怎样结束面试交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