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反思2(精选13篇)
第二炮兵八一希望小学陈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游戏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俩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游戏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使学生在活动中三维教育目标都有所收获,游戏的设计形式要多变,具有灵活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上英语课翻来覆去,总是玩那么一两种游戏,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精神。俗话说: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要想牢牢拴住学生的心,游戏形式不但不能太落后,还要与时俱进,不断翻新,要不然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应用比较广泛, 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并求出方程的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配方法既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推导公式法的基础。配方法又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在二次根式、代数式变形及二次函数中都有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我教的是一个平行班, 学生的基础层次不齐。
教学目标
1.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掌握X2+pX+q=0等价转化为 (x+m) 2=n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将方程X2+pX+q=0等价转化成 (x+m) 2=n的形式。
2.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够处理各种不同的情形。
3.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并体验数学的价值,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 把方程化成 (x+m) 2=n的形式
教学问题诊断
1.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以及完全平方公式, 并刚刚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具备了学习本课时内容的较好基础;
3.本节课中研究的方程不具备直接开平方法的结构特点, 需要合理添加条件进行转化, 即“配方”, 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类似经验, 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同时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起航新知
前面学过形如x2=p或 (mx+n) 2=p (p≥0) 的方程, 可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可得。用到的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 把二次方程转化为我们能解的一次方程。
复习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 (a±b) 2
开心练一练: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x+3) 2=25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 并且面积为16m2, 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解:设场地宽为x米, 则长为 (x+6) 米,
根据题意得:x (x+6) 2=16
整理得:x2+6x-16=0
思考:怎样解方程x2+6x-16=0?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吗?
学生自主探究课本P32, 思考下列问题:
1.方程x2+6x-16=0可化 (x+m) 2=n的形式吗?
2.讨论:在框图中第二步为什么方程两边加9?其目的是什么?
框图:
交流与点拨:
重点在第2个问题, 可以互相交流框图中的每一步, 实际上也是第3个问题的讨论, 教师这时对框图中重点步骤作讲解, 特别是两边加9是配方的关键, 使之配成完全平方式。利用x2+px+[p2]2=[x+p2]2, 注意9= (62) 2, 而6是方程一次项系数。所以得出配方是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从而配成完全平方式。
像上面那样,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叫做配方法。
(三) 典型例题边做边讲
例1 (教材P33) 解下列方程:
解:
移项, 得x2-8x=-1
配方x2-8x+42=-1+42
(x-4) 2=15
(2) 2x2+1=3x
解:移项, 得2x2-3x=-1
(3) 3x2-6x+4=0
解:移项, 得3x2-6x=-4
二次项系数化1, 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点评纠正;第2题师生一起分析, 教师板书示范演练, 第3题让学生试着做, 教师点拨纠正, 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仔细体会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第3题让学生试着做, 教师点拨纠正, 同时还牵引出方程的根的另一种情况, 无实数根的情况。)
(四)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P34练习2 (根据时间可以分组完成, 学生扮演, 教师点评。)
(1) x2+10x+9=0 (2) x2-2x+2=0 (3) 3x2+6x-4=0
(五) 梳理知识系统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 移项 (使方程左边只含有二次项和一次项, 右边为常数项) ;
(2) 化二次项系数为1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
(3) 配方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
(4) 变形为 (x+m) 2=n的形式, 若n≥0, 则求出方程的解;若n<0, 则原方程无实数根。
(六) 课后作业拓展提高
教材P42习题22.2第3题、第9题。 (必做题)
试用配方法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 a2-a+1的值总是一个正数。 (思考题)
证明:∵a2-a+1
∴a2-a+1的值总是一个正数。
二、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听过一句话“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 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领悟和反思的过程,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在我的《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2) 》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在复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和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后, 以矩形面积为背景引出方程x2+6x-16=0。接着提出问题:“这个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吗?”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 也为将方程x2+6x-16=0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形式做了导引, 于是产生后面的“移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方程一边写成完全平方形式”等具体做法;教学中,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做法是依据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产生的,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些做法。强调当二次项系数是1时,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配方的关键;让学生带着问题“ (1) 方程x2+6x-16=0可化 (x+m) 2=n的形式吗? (2) 讨论:在框图中第二步为什么方程两边加9?其目的是什么?”结合具体方程x2+6x-16=0, 自主探究以框图形式表示的用配方法解方程的全过程, 使学生对配方法的基本步骤有了具体的初步认识。我挑重点和难点细讲、点拨, 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理解掌握框图, 并且通过先提出“配方”一词再提出“配方法”一词, 以及适时适当的设置几个配方小练习, 逐步地揭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面纱,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安排解解看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巩固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安排典型例题, 可以说明如何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在第一类型方程解法的基础上认识第二类型方程的解法, 由简单到复杂, 步步深入, 对配方法形成全面的理解, 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在练习中设计“分组分层练习”和“口答习作”两类,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也使整个课堂有动有静, 张弛有度,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授课后, 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比如:没有照顾到相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以前学的完全平方公式不熟练的话, 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的话, 学生自学能力落后的话, 就这种教学方式, 他是学不好这堂课的, 所以我还是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以至于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教育, 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利用“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入场券分别从单号入口和双号入口进入电影院,从而观察双号的特点,由此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經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让学生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和同桌之间交流,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三、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5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找出2和5的共同的倍数的特征,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已经习惯于“你有什么收获?”而忽略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总结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应用自己总结的方法,从而发现更多的解题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高诗蕴.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片段设计与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3(09).
《四季》是一首简短有趣的儿歌。教学本课时,我参照了教参与许多教学实例,并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数易其稿,最终敲定教学方案。我认为针对一年级的特点,我的教学有如下优点。
1、符合一年级教学要求,以识字读文为教学主要目标组织教学,突出了低年级教学特点。
2、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环节,学生能在游戏中进行识字熟记字形的学习,既保证了学习目标的完成,也能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3、识字环节中,让学生体验到由易到难的渐进程序,越学越有成就感。4、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互相指导纠错的好处。读课文给同桌听,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是否会读,会正确组词,是适合低年级合作学习的模式。5、在看图学文中,针对学生特点,以指导感情朗读,带动作朗读为主,带动学生从读中感悟文意。
6、课件设计有一定新意,画面美观,设计与教学方案紧密相扣,实用性较强。不足之处有:
1、教师上课生字与课文教学侧重点不好把握。教学生字环节设计最后一节应以词语形式出现。
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关系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
老师说的没有错: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
多余处:为了使学生对口诀的结果记忆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摆出9个2,记得当时说出了4点要求。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2)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3)边摆边把14页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老师指出要求过多,不知学生是否听懂或记住。自认为四点要求条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在做数学时有的放矢,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问题,而且在第三点提出后又恐担心学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黑板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义。
欠虑处:在以往的口诀教学中还是比较注意口诀的记忆,比如独立背,男女生比赛,师生对口令各种形式加强记忆的密度,而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尤其是这节课一直在考虑口诀的准确性,认为刚学习第一节课,没有必要要求过高,一直在考虑犹豫的是是否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安排在本节课,至于口诀的强化与尽可能的人人参与到课堂中去的宗旨都给忽略了。
这是我到新学校上的第一篇课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领,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好印象.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利用新学校的新设备,利用多媒体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在学习文本时,我让孩子们找找民族小学与我们在读的小学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读读找找.用“这是一所()的小学”的句式来展开教学.有学生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等语句中可以体会到.有学生说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从“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等句子中体会到的.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一所快乐的小学,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中读懂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课文中为什么要写到小动
物,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吸引了许多小动物”……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中学英语,方法,途径
一、教学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新课标》) 指出,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阅读课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然而, 传统模式的阅读课教学远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和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阅读课上, 学生先是看课文, 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 然后是听录音, 并跟读课文, 最后是听教师讲解知识点, 并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从感觉上和操作程序上看是一环扣一环, 但从学生个性的发展乃至素质的提高上来看很不到位。既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课教学, 笔者打破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在摸索中不断反思, 在反思中不断完善, 终于找到了有效地进行阅读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
本节阅读课教学的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英语必修3单元2的主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王鹏和雍慧开餐馆竞争的故事。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 笔者确定本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阅读、理解王鹏开餐馆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食物的分类, 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深刻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使学生能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并且能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三、教学设计
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和阅读课教学的目标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笔者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设计了以下活动来帮助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1: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scan) , 找出两家餐馆提供的食物。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指导。
活动2:学生分析两家餐馆提供的饮食的优、缺点。
活动3:学生谈谈自己对健康饮食的理解。
活动4: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以上4个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 并把关键信息填入下面的表格。
活动5: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 相互交流以上4个活动的成果。
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 学生都能快速地找出两家餐馆所提供的食物, 对其进行优、缺点分析并形成自己对健康饮食的理解。但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却有不同看法。大多数同学认为, 两家餐馆之间会产生敌对关系, 并“爆发”一场“战争”, 最后才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少数同学认为, 两家餐馆会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进行合作。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的不同看法也正好为本单元下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为了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并且让学生体验到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快乐, 笔者以学生成功完成以上5个活动为前提, 设计了以下任务: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两家餐馆之间的竞争为主题, 以两家餐馆提供的饮食, 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为主要内容, 设计一段独白或对话, 并在全班展示。
四、反思与启示
课后, 笔者对这一教学片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和阅读课教学的目标, 笔者认为,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要力求达到以下目标: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来获取信息, 又能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 为以后的阅读写作做准备;既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使学生敢于开口用英语交流并且能用英语得体地交流, 又能充分地为学生创造听的机会, 从而培养学生听的技能, 提高听的能力;既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使他们成为具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要实现以上目标, 使学生在阅读课上能真正地“动”起来, 并得到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合理、科学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完成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 来完成任务, 从而实现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给学生一个任务, 让学生自主去发现, 去探究, 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听到了, 但我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 我就记住了;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任务让学生在“做”中主动地去发现, 去探究, 去理解, 从而达到掌握。给学生一个任务, 让学生去合作, 成为具有合作精神的人。任务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课堂上的合作其实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合作的演习。给学生一个任务, 让学生相互之间沟通, 交流和展示, 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任务驱动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学生展示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相互沟通、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在不断地吸取他人的可借鉴之处来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玉静, 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作文过于模式化
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时通常先是模仿,然后才慢慢过渡到自由写作。如果这一阶段教师不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就会非常严重。当下社会信息交流非常频繁,小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上找到很多作文模板,虽然互联网上的作文素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词句积累,但是相应的,也会让很多学生养成抄袭的坏习惯,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实情感,没有创新。
1.2传统作文教学方法根深蒂固
一直以来,我们都只关注教师怎样去教学生,而没有关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写些什么,喜欢教师用什么方式上作文课,教师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作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表现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思想,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2.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2.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贈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在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小学生时代,阅读是储备写作素材的捷径。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通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和其他相关书籍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鉴赏力,也让他们在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小学作文教学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体现效果的,也是学生作文的启蒙和关键时期,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的方式,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打开写作思路。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 而不是机械的照抄硬套。学生在练习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这种先扶后放、由仿写到创作是作文教学前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2.2作文命题生活化、科学化
本课时是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属于对话教学内容,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玩中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活动教学能直接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在交际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我的设计思路: 1.表演引入,营造氛围
教学以学生表演模仿Unit 1 B Let’s talk动画引入,不但活跃了课堂,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而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2.创设游戏,培养能力
如猜人游戏,请一名学生到前面,蒙上他/她的眼睛,再叫一名学生说几句英语,全班学生问:Who’s that boy/girl?猜的人说:He’s„/She’s„猜对了,就蒙住说话学生的眼睛,继续游戏。这个游戏比谁反应快,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意识。
再如游戏Draw your best friend.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画出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通过介绍自己现在和过去的快乐家庭,不仅灵活运用了所学句型,同时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讨论对话,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现了合作精神。4.文化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适当加入一些文化渗透,激励学生有所做,有所为,向他们看齐。
通过在小组中谈论自己的家,引起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同时教育学生要尊敬,孝敬长辈。
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采用听听、说说、做做、唱唱、玩玩、演演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以“happy family”这一主题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此外,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在情境中教学,在活动中学习英语。
pep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大家对合作学习一定不陌生。它也是我们每一节课利用最频繁的一种教学手段,合作学习既能节约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又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英语口语训练。在上完PEP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有点教学感悟,因此我把“合作学习”作为这篇反思的主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就记录了下来。在Unit 2 Let’s learn一课中,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运用“o’clock”以及句型“What time is it?”、“It’s..”、“It’s time for...”的问题问答通过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增加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成功中体会学习中乐趣。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钟,让学生认识钟点,同时引出“o’clock”单词。
1、叫学生用英文从1o’clock数到12o’clock,继而引出句型“What time is it?”。
T: I have many many clocks.Do you want to see them? OK, let’s go!T: Wow, so many beautiful clocks!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ime every clock tell us?(卡片认读,并贴在黑板上:跟读几遍、可以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反复操练,也可以进行个别学生抽读)
2、新授句型“It’s„”,让学生对各个钟用英语来表达。并进行一问一答的操练,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
3、用同样的方法,根据教学图片说句子。It’s time to..., 并教学这个句型来进行句型造句。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几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练习,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第一、让学生进行自编对话。在学习了句型“What time is it?”、“It’s...”、“It’s time for...”之后。同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表扬对话。
第二、自编自演对话。首先教师要引导一个示范引导作用。第三、三人小组对话,将书本上的A、B、A的对话形式改变成A、B、C的对话形式。
总之,用这些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孩子们的精彩英语对话表演中,我看到孩子们的多才多艺,也让孩子们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加足了,兴趣提高了,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了运用语言在英语学习中的乐趣。也让我又一次认识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所具有的特殊魅力。
Unit 3 教学反思
在对四年级的授课中,我采取的方法是:1 上新课时,对新内容分层,层与层之间尽量衔接紧密,由简到难,由单词到短语,再由短语到句子,最后串句成篇,为学生搭好每一步的“梯子”,让学生最终能完成对朋友的描述。2 在复习时,尤其是复习上节课的对话时,鼓励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更自然地表现对话情景。对表演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3 在布置作业时,注意分层次布置,让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发现:1 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听、说、读的能力较好,在课堂上反应快,正确率高,但写的能力不强,听写成绩不高。2 本单元重点学习了从20-50的英文数字,学生掌握的也比较快。但是对重点句型:How many...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此句型,但还有些学生需要加强练习。我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要在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用英语造句的能力和写单词的能力,比如,在上课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多问问这些问题,比如说: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 class? How many boys/girls?,并让学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并引导学生造出更多的句子。在读课文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拼写简单的单词。也可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英语知识。
PEP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王瑞双
2015年5月12日,我听了一节六年级的品社课,课题是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我看了教材从48页到51页是相关内容,共7幅画面,其它以文字为主穿插了一个表格。若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我想很难达到更深层次的由感性到理性理解升华境界,而电化手段的介入恰巧弥补了不足,它更直观、更形象,触动了人的心灵。
例如开始我们的生活照配上欢快的歌曲与战争场面下的人们的生活对比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现实,体会到了他们的悲伤、难过、可怜、惨痛……再如观看视频儿童眼中的战争(土豆网),听着10岁男孩作词并演唱的歌曲Tell me way,感受到他的悲伤、他在呐喊、他在控诉、他在……又如观看一组战争下的生命图片,配上乐曲和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诵,让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最后,世界各国和平集会时纷纷举着的标语No War,Not War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愿望:不要战争,不要苦难,要和平。
关键词:体育;艺术;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体育、艺术2+l项目”是教育部为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而逐步推進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是为了全面加速特色教育的进程,引导和鼓励广大小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现状
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很多地方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教师匮乏,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应试教育的影响深刻,一些学校仍旧重视“文化课程”,学校开展体育、艺术教育的经费不到位,文体设施缺乏,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
二、实施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价值
(一)基础价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立足于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侧重小学生当前健康体质的需求和现实生活对未来发展的需要,倡导人文精神的回归,加强体育课程中的技能的实用性,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增强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极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给予小学生自我实现、完善人性的空间。
(二)从属价值: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是遏制体育教学中淡化运动技能本末倒置倾向的一剂强心针,是唤回体育教师赖以看家的“真本领”的一剂良方,使小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安全防范能力、提高生活欣赏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
(三)附加价值:利益诉求,辐射效应
首先,学校体育资源、资金、体育信息等利用愈来愈集中,提高教学效益,深化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其次,提高了运动技能项目的社会化程度,加强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纪律性与协作精神,同时,扩大了体育的消费群体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第三,加强对周边社区的吸引力,对居民锻炼习惯的辐射作用显著提升,成熟的社团运作经验可以引入社区,促进体育商业化的进程等。
三、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是开展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主阵地
提高课堂上“体育、艺术2+1项目”的效率,相关专业教师要把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促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提高。
(二)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重要载体
必须重视环境建设对小学生的熏陶感染。抓住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工作的契机,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芬芳四溢的花卉园廊,错落有致的楼厅画框,五彩的书吧,精致高雅的美术作品展厅等等衬托出校园浓郁的艺术氛围,折射出环境陶冶的功效。
(三)体育艺术“活动节”是实施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重要手段
体育方面,学校可以举办各类体育比赛。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象棋、围棋、健美操、跳绳、武术、田径、技巧、单双杠、踢毽子以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等各种适合小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
艺术方面,可以举办包括音乐表演类如器乐、声乐、舞蹈等,美术类如儿童画、素描、漫画、国画、线描、泥塑、剪纸、书法、摄影等比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
四、实施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注意事项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学校应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体育、艺术2+1项目”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二)注重发展学生特长,实现学生主体能动性
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小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开展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注重以小学生为本,引导小学生,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
(三)学生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组织小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多渠道评定原则
达标评定工作可以通过统一测试进行,也可以结合学科教学、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学校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代表队训练、兴趣小组集体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评定结果可多方面使用,减少对小学生的重复测试。因病残长期免修体育课的小学生不参加体育项目的评定,只要艺术项目合格,即可评定为“体育、艺术2+1项目”合格,但要在备注栏中注明。
总之,实施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通过体育、艺术教育,增强小小学生的体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小学生对艺术的向往之情。通过体育、艺术教育,塑造小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小学生体验运动与艺术学习的快乐,从而丰富小学生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让每个小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艺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沈朝明.影响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2]马桂霞,张志斌,魏玮毛.“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目标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研究[J].外文期刊,2008(07).
一、把握作文的大方向
一些善于反思的教师会对学生在进行作文时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 经过反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居多;学生不喜欢作文的根源在教师;学生不喜欢作文是很普遍的事情。这样的结论是我们教师所不愿看到的, 但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该怎样让学生喜欢作文?该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该怎样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新大纲对作文的要求可以用“十个字”来表述:自由、想象、淡化、求异、自评。明白了作文教学的大方向,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让学生能在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尽量减低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二、激发写作的兴趣
1. 培养写作的意识
写作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 一年级则从写话开始, 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 强化写话训练。写话训练, 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习惯, 也是作文的起步训练, 起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高年级时学生书面作文的质量。语文课是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主战场, 教师应开发学生说话的潜力, 开启学生说话的心智, 营造说话的氛围, 让学生愿说话, 能说话, 会说话, 为“写话”打好基础。首先教师要教学生说真话, 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既要教学生写作也要教学生学做人。求真、求诚, 反对说假话、空话、成人话, 使学生懂得习作就是将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真实地反映出来, 也使学生明白习作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心里所想到的, 使习作与他们的生活拉近距离。
2. 激发作文的情趣
在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都有真实的情感的投入, 有互动、交流, 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作文情趣, 注意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关注, 通过课前准备、铺垫、活动设计, 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具体来说, 教师在作文课前应做充分的准备, 比如要写景物的作文时, 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景点图片, 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认一认是什么地方?说一说这个地方的特点?想一想到这个地方玩耍时发生的事……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写的欲望, 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活动, 学生也知道了该怎样写, 就有了写的兴趣。
3. 提供写作的空间
教师从课前准备到教学的过程都应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 用教育专家吴立岗的话来说就是“你放手, 他就飞”。在我们的教学中, 学生有时是很无奈的, 教师种种习作的要求让他们无所适从, 担忧太多, 让他们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其实, 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独立表达, 或者说让学生能自由表达, 能在习作中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能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要给学生的个性化作文提供适宜的环境, 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启发学生自觉自愿地写。当然, 放手并不是完全不管, 教师也要指导, 也要培养学生“飞”的能力, 学生有了“飞”的能力, 有了“飞”的广阔空间, 也就有了“飞”的欲望。
4. 搞好习作的讲评
习作讲评既要能真实反映学生习作情况, 又要为下次习作打开一道门。这就是说, 教师的讲评要能概括学生作文的优点和成绩,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 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评得到激励, 感到心里热呼呼的。教师还要通过优秀习作、进步习作, 甚至是学生写得较好的一段话、一两句话的充分展示, 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表扬要面对全体, 把赞扬送给更多的学生, 要偏爱后进生。通过讲评, 促使学生成绩进步, 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应该怎样写, 同时激起学生再次写作的欲望。
三、培养写作的基本功
有的时候, 学生不愿写作文是因为他们不会写, 写不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习作需要有两个基本功:搜集习作内容的基本功;表达习作内容的基本功。怎样培养学生的习作基本功呢?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生活有多丰富, 语文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丰富。要教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悉心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有了丰富的习作资源。教师要合理利用课本, 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阅读教学不仅要提高阅读能力, 而且还要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教学必须是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由两个过程组成, 一是由语言到内容, 二是由内容到语言。前者, 对课文达到初步的理解;后者, 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了解文章是怎样写成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还有利于习作方法的学习。比如, 《可爱的小动物》的作文, 可以让学生精读相关的一组课文《麻雀》《猫》《雪猴》《鸟情》, 让学生先不做任何的构思只是尽性朗读课文, 这样既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促成了语言的积累。但教师也要注意, 阅读素材也不能太多, 以免扰乱学生的思绪, 让学生难于决定。教学中还可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练笔结合起来, 如在阅读的基础上扩写、改写、写感受、写启示……
四、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练习2》的“语文与生活”要求学生认识农具,了解他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这种农具在现在的农村里已经很少见了,不要说孩子们不认识,就连我们做老师的也很陌生。于是,课前,我也是做足了功课,从读音到功能,到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中,按照书本上的思路,先从读音开始辅导,因为有了之前的预习,所以读起来不是很难,不过对个别的孩子来说,“耙”总会读成“pá”,通过多次个别正音,学生们基本都能掌握。在了解各个农具的功能时,也有不少学生记不住,比如“耧”、“木犁”的区别,“锄头”和“镰刀”的区别等,通过出示图,并抓住农具的某一部位,学生逐步掌握。后面的读诗句,说加点词语与什么农具有关,也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
特别是“童孙未解供耕织”这句,学生总认为此句中的“耕”是锄头的意思,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学生加深了对“木犁”的印象。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2】推荐阅读:
小学秋季体育教学反思06-12
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反思06-23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及反思07-03
小学体育课后教学反思07-07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反思07-14
小学二年级体育课后反思07-1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及反思07-14
小学五年级体育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11-17
小学体育计划09-26
2年级体育教学计划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