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推荐11篇)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1

晴隆县宁交中学

刘志祥

2012年9月13日,经县关工委领导的安排部署,我校组织九年级四个班的250余名学生到档案局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学们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并写心得体会。我校学生期待而来,满意而归。

首先,在李秋雨老师的引导下,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讲解共和国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古迹的详细介绍等等……。

(盘江桥)

(欲飞时刻)

宣传我县人民忠于党、热爱祖国、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怕困难,热爱生活,继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做出奉献。

(抗战道路)

其次,对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课堂。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保证,彰显爱国情怀。

第三.学生自由参观,此次参观学习,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晴隆县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烈士陵园一角)

参观学习中,县档案局工作人员向学生讲解了晴隆县的县史、县情,抗战时期贵州省工委以及地下党在晴隆的活动情况,抗战时期晴隆所处的重要位置及24道拐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建国后晴隆的剿匪战斗情况,建国后晴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上级领导对晴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怀和重视。

(抗战时期的汽车飞机模型)

活动中,同学们通过照片、文物、抗战时期的各种战车、飞机、坦克模型等,真切的感受到抗战时期晴隆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革命烈士们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真实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课。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要把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并将爱国主义精神在身边传递,带动更多的学生一起行动起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勿忘国耻,开创未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2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发展

党的十八大, 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深刻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紧密围绕这一中心任务, 努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

一、深入学习十八大主题, 进一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一) 学习领会十八大主题, 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党的十八大郑重向国内外各族人民提出了会议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主题明确地表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理论为指导、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不断前进。对国家而言, 这是一个根本方向、根本目标问题;对个人而言, 则是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反映的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 它指引着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 思想活跃, 自尊意识突出, 成才愿望强烈, 只有具有了远大正确的理想, 以及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目标的信念, 才会成才成功。因此, 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主题, 能够为当前深入研究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二) 学习领会十八大主题是理解现实与理想辩证关系的需要

理想变为现实, 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同样, 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几十年来艰苦奋斗、不懈创造的结果。我们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 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 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 高校学生在接受先进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熏陶的同时, 也受到消极、落后思想的影响, 致使部分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意志不坚定、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这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违背的, 也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学习十八大主题, 使大学生深刻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使其明白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是坚定的信念, 实现理想的途径是艰难曲折的, 远大的社会理想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二、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并分析其宝贵经验教训,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 回顾和深刻分析建党以来的历史进程,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国近现代史是连续的、不平凡的、不断抗争与奋斗的历史进程。十八大报告饱含深情而又实事求是地概括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力推进的。这一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新中国的今天是通过党的有力领导, 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牺牲、前赴后继才换来的, 没有前人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今人的幸福生活。

学习十八大报告,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而大学生自身是国家宝贵的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 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

(二) 以建党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及对未来的展望,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中央分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伟大成就, 集中体现在十八大报告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等等。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振奋人心的未来实现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上已取成绩和未来目标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中国人民是顽强的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生命力, 使得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这其中毋庸置疑的原因是, 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学习十八大报告内容, 让学生了解已取成绩和未来目标, 也就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 这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 才会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正所谓“知之深”方能“爱之切”。

(三) 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差距, 增强大学生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成就的同时, 也指出了我们存在的许多不足, 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 等等。报告中用三个“没有变”, 从根本上概括了我国的现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由此可见, 民族复兴之路还很长,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之路还很艰辛。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大学本科教育 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很多大学开始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变革教学方式,使之更适合当今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对当今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是有普适的指导意义的。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知识的情境性与动态性。它认为知识是一种解释或者假说,而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景来进行再创造。不同的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或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学是一个小文化圈,大学里言论自由,一所学校可能存在几家不同的思想或言论。大学的知识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选修课程。大学的课堂有更多的活动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观点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很好的体现了大学本科教育的这一特点。大学本科教育应该遵循建构主义的这一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观点,给学生更多自己动手探索并形成自己认识的空间,进一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大繁荣,提高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且属于自己的经验,教师不应无视这些经验,而应当以这些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这种学生观指导下,大学应开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设置创新活动小组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协作学习,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推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课程设置的丰富多样性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与大学本科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是不能由他人替代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具有三个特点:(1)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当面对新的信息时,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理解。(2)学习的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并使用学习资源完成的。(3)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情境而独立、抽象的存在,通过实际情景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理解,因而,教学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大学本科教育应要求学生以自己特有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需要认识到: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主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搜集资料,由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角色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本科教育的指导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实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通过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探索

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主体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不仅是去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教师不是只把教学内容解释清楚就足够了,而是要多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充当“助产婆”的角色,使学生养成参与意识,积极的去归纳、去探索。

(三)组织学习的协作性、互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群体分工化的结果,大学本科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多开展讨论与交流的活动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并对其进程进行引导使之向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四)教师应明确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

教师应当转换角色地位,使学生承担更多管理自己的学习机会,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维持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大学中完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并解决问题的心理建树。

五、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很多方面对大学本科教育有启示与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应围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结合学习环境来进行,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创造性,切实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参考文献】

[1]余杜.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启示[J].外语教学,2012(6).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4

7月8日,市支队组织优秀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到建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进行红色教育。

我怀着庄严和肃穆的心情踏进基地,这里绿树成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雕塑活龙活现,展示着当时革命烈士坚贞不屈、冒着敌人炮火勇敢向前的革命精神。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象征着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沿着青石小道,来到一座天主教堂。这是当时红军反围剿和红军长征时重要基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的场所、用过的器具、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特别是看着当时他们简单、朴素的住所和器具,可以想象到当时共产党人的艰苦和那种为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给予我极大的震撼。

通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稳定的社会建设。时刻提醒自己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引起广泛关注。 我认为,爱国主义主旋律作品将得到全面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主题作品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作品的内容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各类媒体将进一步通过出版优秀爱国主义文学作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人民赞歌、展现人民风貌,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6

新时代是学习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做一名善于学习、积极作为、奋发向上的爱国主义者。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面对新时代严峻的形势,我们要集中精力,潜下心来勤学善思,才能在理论水平上有提高,党性修养上有提升,专业能力上有突破,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新时代是担当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信念坚定,做一名争先进、敢担当的爱国主义者。一个党员就是一根标杆,一面旗帜,将党员身份亮出来,亮出承诺,亮出责任,亮出目标和任务,持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爱国情怀,将我们的热血洒在基层,将我们的爱心为民系,以敢干实干的作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做老实事,当老实人,才能使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7

建国六十多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的教育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 还潜藏着许多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概括地说,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教育观念的思想束缚。

中国传统的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 “结果使教师依靠传统教育经验来进行教育实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直到今天, 中国教师的教育实践也更多地是受传统经验的影响。”这种束缚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 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师生关系、课堂气氛、课程评价等一系列组成部分中。

2. 社会快速变迁和教育滞后的矛盾。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迅速发展的三十年, 我们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而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 教育的发展却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 一国的教育如果总是滞后于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就必将成为这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 对当代教育价值的怀疑态度所引发的普遍而深刻的精神危机。

我国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坚定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奋斗的劳动者, 而这些劳动者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以此为目的的。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强调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观需要逐渐转变为满足人自身的发展需要的价值观上来, 教育不仅要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 更要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展。“但是,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却很难让人相信它能担负起这样的历史重任。”

二、人本主义教育与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学派将人机械地等同于动物, 也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以非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研究, “旨在帮助人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感情、价值等内在心理状况, 以及此等内在状况之所以影响自己行为表现的原因”。这些观点反映到人本主义的教育与学习上, 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和学习形式。

从人本主义教育的立场来看,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 使他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存在个体, 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 人本主义教育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 因而在理论上是强调因材施教的。

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点来看, 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罗杰斯认为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抱有这种信任的态度, 并愿意让学生自由学习, 就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逐渐形成适应自己风格的、促进学习的最佳方法。同时, 罗杰斯还列举了10种在他看来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比如同伴教学、分组学习等。

三、学校教育的学习目标

面对当今越来越强调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都要确立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而在所有这些方面中, 构建合理的、有助于现实个体发展需要的目标就成为了根本。那么, 什么样的目标最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呢?

笔者认为, 最为重要的有两个目标, 一个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的兴趣以及在结束学校教育进入社会之后, 还有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另一个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能够发现自我存在的途径。

1. 自我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一个人如果仅仅依靠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难以应对进入社会后所面临的挑战的, 所以, 必须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然而,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实是———教育扼杀了人的求知欲, 或者是从来就没有成功地教育过人如何去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 因为过去我们的教育都是强调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 而忽略了人本身的需要。

真正的学习, 应该是学习者从内向外的一种对于学习知识的需要, 之所以强调其内在性, 是因为外显的行为无法始终反映人真实的内心活动。“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所以, 我们强调学习要由内而发, 当学习者以知为乐的时候, 就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自觉地学习。另一方面,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寻找知识而不仅仅依赖教师来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虽然当今社会获得知识的手段日益增多, 但如果不懂得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寻找到有用的知识的话, 就会影响到自己教育的效果。

2. 发现自我存在。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 就应该重视人的存在这一问题。存在主义强调个人具体存在和人生体验, 强调个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而活在当下的人们, 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我存在的问题, 甚至有人会对此麻木。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讲的那个故事一样,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时候是发现自己已经死了的时候。这就是当代人“存在”的现状, 我们成天在忙碌, 却从来没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这个样子?”这反映在教育问题中, 正是我们过分强调要让学生掌握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技能, 而忽视了帮助他们觉察自我存在的途径。而如果一个人忽视, 或者从来不曾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真实情况, 他就很难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存在”下去。

我们的教育需要增加这样的学习内容———让个体更好地发现自我的存在, 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更加有意义。这种意义虽然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存在, 然而这并不与我们的集体意识相悖, 因为只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正确认识到自我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时候, 我们的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和学习, 重视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 这是过去的教育所欠缺的理念, 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加强的方面。只有在强调个体主体性的基础上, 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具有活力, 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我国当代教育的弊端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忽视学习者本身, 这是人本主义教育所竭力反对的。人本主义的教育强调应该首先关注教育的对象——人。只有了解人、尊重人, 以人为本, 才能教育人、完善人。在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基础上, 学校教育就应该以协助学生学习到如何认识自我存在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为目标, 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自我教育,自我存在

参考文献

[1]易森林.试论中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6, (1) :104-106.

[2]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9.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255.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学生;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26-02

马金林(1978.6-),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级小学教育专业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数学与科学方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观和学习观是教师教育理念核心。学生的学习观,是在日常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学生用这套观念指导着自己的学习活动,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策略和效果。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就应当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者们有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发展状况、形成因素以及对学习的影响,从而思考如何改善和转变学生的学习观。

1 学生学习观的内涵

多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者对学生的学习观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观(conception of learning)是指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也有人把它看成是学生个体对知识和学习的一套认识论信念系统(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bout learning),它涉及对知识性质、学习性质、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等维度的直觉认识。在每一维度上,学生之间的认识存在差异,随着时间和经验个体还会发生变化。许多学者对学生们在这些维度上的认识差异或认识变化做出了不同的描述。概括起来,学生们在每一维度上的认识可以归结为两种极端倾向:客观主义倾向与建构主义倾向。在每一维度上,这两种极端倾向构成一个连续体。在连续体的两端之间存在一些中间倾向。学生学习观的状态就可以用他们在各个维度的连续体上所处的位置来描述,学习观的发展就可以用他们在各个维度的连续体上的位置的变化或差异来衡量。

2 影响学生学习观的形成因素

学生的学习观是学习活动、教育和文化背景共同作用的产物,不仅受个体因素活动经验、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受环境的影响。

2.1 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学生的学习观也是在学校文化风气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熏陶和教化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学会从周围同学的同样观点或视角来认识知识的性质,自觉遵守或趋向学校和老师的目标取向和舆论导向。例如,如果在学生周围,长于记诵的人总是得到好成绩,他也可能会形成客观主义学习观,倾向于认为知识是简单的、确定的。不同社会文化为个体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机会、有利条件和束缚因素,致使个体形成和发展起不同的学习观倾向。西方文化是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东方学生与西方学生相比可能更重视与他人达成一致,而不是自己独立地思考判断。中国社会文化对学校、课堂、教师、学习和教学等因素赋予了特定的形象和期望,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可能发展出了独特的学习观,例如,中国语文课的独特性而致使学生形成了独特的语文学习观。

2.2 学习活动经验:学生的学习观是在其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学习经验的丰富性程度影响了学习观。随着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其学习观也会变得更加成熟。学生在同一个领域内接受的

教育越多,就越倾向于相信知识是不确定的;学习不完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独立的学习是重要而关键的。第二,学习经验的性质影响了学习观。学生如果总是接受传统的结构良好的知识灌输,他们就可能产生比较僵硬的知识观。各种各样的学业任务可能激活知识观。这些学业任务的结构也可能反映到学习观中,并且难以改变。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常常做低水平的多项选择题测验,他就可能认为知识就是事实的集合,为了测验学会使用记忆和复述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形式影响了学习观的形成。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经验越多,其学习观就会变得越成熟。例如,研究生与本科生因为学习方式和经验的不同导致他们学习观的差异。本科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基础性、综合性的知识,而非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在这些初级入门性课程中,学习内容是经过系统组织好了的;练习被设计得十分整齐规则;问题是结构良好的,旨在让学生套用那些众所周知的算法或程序来加以解决。这给本科生形成这样一个印象:学习过程必须遵循一个固定的顺序;知识最好由权威者或专家来传递;课本信息是他们理所当然要学的。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和周围的谈论都发生了变化。研究生所学的高级课程更深入、更专业化,其内容的结构性较弱。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复杂的讨论、互相矛盾的观点。每一个问题都很少有绝对的答案。在他们所读的书本和研究报告上,理论之间经常是互相冲突的,概念的界定没有被系统地解释,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研究生需要发展自己的思想或判断,并设法加以证明。此时,顺应和整合的过程比同化和记诵的过程变得更为关键。研究生更加意识到,知识的性质是不确定的;对真理的解释也是开放性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从不同角度组织信息片断来建构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正是由于研究生经历了这种学习方式和经验,所以就能成为对情境较为敏感和适应的学习者。

2.3 所学学科: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具体所学的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第一,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论假设。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科问题时,可能采取不同的认识论观念。社会科学知识比自然科学知识结构性要差一些,社会科学问题的解答也会根据解答者的个人倾向而不同;有研究表明,与“硬”学科专业(例如工程学和商业)的学生相比,“软”学科专业(如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学科)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依赖于他们的独立推理能力;学习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固定有序的过程[2]。第二,同一个学生在面对不同学科背景下的知识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学习观。对于数学课,许多学生相信:数学一般是确定性的、能快速得到解答的;一个数学问题只有一种正确解答方法,能够快速获得解答是很重要的,学校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没有什么用处等等。学生对科学课也存在类似的认识。有研究调查了高中物理课上学生的学习观,结果发现,即使课堂教学特别强调建构主义倾向,但学生的客观主义倾向还是比建构主义倾向更占主导地位,客观主义倾向被看成了学校教学所假定的认识论基础[3]。他们倾向于认为科学知识是确定的;科学也许不一定是简单的,但需要知道一些离散的事实;科学知识依赖权威进行判断。还有研究者直接比较了同一组学生对不同学科的认识,结果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就已经表现出了朴素的学科差异观,他们觉得数学知识显得比较固定、永恒不变,社会课知识远不如数学那么界定严格[4]。

2.4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观形成和发展的主渠道,其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自身内隐的学习观。教师的学习观时刻体现在他的教学中,学生长期受到这种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可能会形成与教师类似或者部分重叠的学习观。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语言。有研究者曾经比较用两种方法教大学生微积分对学习观的影响。一种是传统方式,如讲演、传统课本等,一种是建构主义方式,如小组合作、课本中的应用题不提供答案等,结果表明,在学期末,建构主义方式导致了更为成熟的数学观[5]。

3 中学生学习观的现状

研究表明,在知识价值观、学习态度观上, 多数中学生介于“难以确定”到“比较同意”之间;在知识性质观、知识学习过程观上, 大部分中学生介于“比较同意”到“完全同意”之间, 这也许与我国近几年所倡导的课改理念有一定的关系, 当前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一定的变化。总之,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 倾向于认为知识是相对性的、变化发展的而非确定性的、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有联系的, 并认为学习能力通过后天努力是可以提高的, 学习是需要思维和探索的, 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 多数学生倾向认为从事科学研究是较有价值的。中学生所持有的这种知识学习观为当前所提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学生心理基础。

3.1 性别、文理科对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影响。研究表明, 男、女生在知识学习过程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女生的均分显著的高于男生的均分, 女生比男生更倾向认为学习能力通过努力、勤奋是可以提高的, 学习是种渐进的过程, 这也许与我国文化强调女性应更勤劳、认真、细致有一定的关系。

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知识价值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理科学生的均分显著的高于文科学生, 这也许是因为文科学生接触较多的是社会科学知识,理科学生接触较多的是自然学科知识, 理科课程更多强调动手和操作能力, 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较紧密的联系, 而文科课程更侧重记忆与背诵, 更多的是学习事实性的东西。文科学生通过勤奋比理科学生的收效或许会更大, 因此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更倾向认为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来提高的。

3.2 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知识学习观上的比较:研究表明, 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初中生比高中生更倾向认为从事科学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种现象可能与初、高中的课程难易程度有关, 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相比, 知识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层次性, 内容更复杂、抽象, 且高中的学习具有更强的累积性; 另外, 也与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关, 高中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承载家长、教师的殷切期盼. 因此繁重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觉得学习比以前更加枯燥无味, 对学习越发不感兴趣。

4 对教师教学的启示及引发的后续思考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 ①教师要树立自己建设性的知识学习观,渗透在教学中作用于学生。②重视转变成绩不良学生的知识学习观。从他们所持有的知识学习观入手,改变他们自己及对同伴的影响。重视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作业,是文理学科都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④把握学生的现状水平,评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主动探索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观的发展。⑤考虑开拓学生视野的选修课,增加学生的体验,并学会对自己做出水平和能力做出多维的判断和评价。介绍知识研究的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 学生的学习观对其学习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5(05):59-62

[2] 吴红顺,连榕.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J].2005 (03):291-309

[3] 付茁.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数学教学启示.教学与管理[J].2007(05):68-69

[4] 周琰. 建构性学习观及其培养策略研究.平顶山学院学报[J].2008(01):123-125

[5] 周琰. 建构性学习观及其培养策略研究.平顶山学院学报[J].2008(01):131-134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9

在今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有一位张富清老人印象深刻,他参加过永丰战役,永丰战役的发生地在渭南蒲城、澄城一带,我之前只是听说过永丰,却不知道永丰战役,这次xx组织的“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我和xx市xx赴蒲城永丰革命烈士陵园,使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71年前,新中国解放前一年的冬天,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在永丰打了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战役,历时十三天的战争,共歼敌1.3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在浴血奋战中,500多名官兵血染战场,为革命捐躯,演绎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英雄张富清当时在永丰战役中,踊跃承担炸碉堡的突击任务,不顾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部队转业后他把立功证书和奖章深藏箱底,默默奉献,直到去年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他尘封63年的赫赫战功才被人知晓,他说:“和他们的牺牲相比,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篇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我们必须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首要任务、长期任务,贯彻落实,切切实实抓出成效,常抓不懈。

一般来说,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形式主义与党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它不从实际出发,单从表面上、形式上去估量情况,只讲一般原则、提空洞要求,却不拿出正确、管用的办法。官僚主义主要是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从外部来判断事物、认识事物,在处理问题时,则总是追求表面形式,而不管形式体现什么内容,其结果往往是形式与内容脱节,形式决定内容,形式阻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严重背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败坏社会风气,污染政治生态,对于凝聚党心民心危害极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危害极大!

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潜下心来,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办实事、求实效上。在销售工作上要汲取身边典型案例的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加强思想教育,使每位党员干部切实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强化政治站位,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严以律己、自觉规范行为。认真分析市场走向,从宏观、微观方面及时掌握产品上下游的变化,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制定和调整销售方针和策略,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责任到位员工,确保每项工作执行到位。建立健全销售制度,从严格控制销售流程上狠下功夫,确保销售工作有据可依,风险管控到位。在销售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工作不推诿扯皮,敢于担当、勤奋务实、甘于奉献,树立销售中心不畏艰辛、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为中煤晋中能化公司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打造百亿能源化工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作者为天津公司执行董事、销售中心总经理张延超)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心得: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自身做起

9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山西运销公司于月12日召开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部署动员会。在生产经营调度会议上,晋中能化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典通强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自身做起,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要有自我诊断的认识,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有自我疗伤的魄力,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我作为任职不久的山西运销公司当家人,充分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认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在聚光灯下谨言慎行,因为自己的身份特殊,发出的观点、评论和意见,不光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味,更会从侧面体现自己的规矩意识和工作作风,更加需要慎重和严谨。

通过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思索,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体现规矩意识、平等意识,把好山西运销公司的风向标。

1、严格注意不把单位提供的公务用车和司机叫作“我的车”“我的司机”等等。经常这样说话,是规矩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的表现,也是党纪党规所不容许的。“我的”与“我们的”相比,虽然只少了一个字,但意思大相径庭。“我的”具有特定的归属之意,意在凸显自己的特殊定位,有鲜明的排他性;“我们的”则具有归属集体的意思,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意识。如此这般的深剖细究,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呢?其实不然,见微知著这个成语告诫人们:只有从小的方面看到事物发展的走向,才可能及时防微杜渐。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口头禅既是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的体现,也是其内心深处权力观、政绩观和群众观的下意识流露。特别是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口头禅甚至会成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风向标,不可不慎重对待。

2、对下属交办一项工作,不叫下属“看着办”,年轻的下属会琢磨“这是什么意思?我该怎么办?”“看着办”这句话,在各种场合都会频繁出现,既不明确具体标准,又不提出解决措施,而是丢下一句“你看着办吧”,实在是让人左右为难。“看着办”表面上看似是对下属的高度信任,实则“另有玄机”。一句“看着办”成了发号施令,领导自身当上了“甩手掌柜”。“看着办”如果办出了问题,会指责下属不会办事。与其说让下属“看着办”是对其的一种充分信任,实则是让下属去揣摩领导的心思,流露了颐指气使的官僚习气。一句“看着办”,一些违规违纪之事办了,一些谋取私利之事也办了。在服务接待上“看着办”,就可能把工作餐吃成公款吃喝的“超标宴”;在阿谀奉承上“看着办”,就可能把一点“心意”收入囊中谋取私利;在违纪案件处理上“看着办”,就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蒙混过关。当下,讲原则、讲党性、守规矩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要想“看着办”不办出问题,不翻出“花样”,领导干部自身必须转变思维观念,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莫让“看着办”成为违规违纪的“挡箭牌”,给了贪腐分子的可乘之机。

3、问责是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治理懒怠的有效方法。但前提是厘清责任内容和履职边界,减少职责交叉和推诿扯皮,同时要敢于较真碰硬,发挥震慑效应。 问责要用之有道。首先,对公司各部门的具体责任要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而不是一味地让相互“踢皮球”或相互“争抢”,把工作传导异化为层层推责,变相下移,争功夺利。其次,要做到权责一致、问责到人。在工作安排中,要考虑完成工作的实际,对于工作没落实、没进展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最后,要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真问责、严问责,通过严肃问责让每位员工认清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在工作中履职尽责。问责是推动工作落实、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

这是我对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一点学习感悟和心得。在此,我想感谢晋中能化公司党委、纪委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肯定、支持和指导,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持之以恒、不断细化过程,强化群众监督,时刻谨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上率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本文作者为山西运销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靳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观后感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是我们人生开始时希望我们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最初心情,就是让你当初心潮澎湃的念想,是让你甘愿卧薪尝胆的理由,是让你能够逆流而上的动力。对于官员而言,不忘初心,就是坚持“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牢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保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官本色。

不忘初心,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忘初心,还在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为此,就需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不忘初心,在当下极有现实指向。无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乃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不忘初心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立党之初,我党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历经时间沉淀,已证明这个纲领经得起历史检验,并取得了看得见的光辉成就,这也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的重要力量源泉。

毋庸讳言,一再强调不忘初心,也与一些党员干部忘了初心有关。他们忘了入党誓词,忘了当初的理想信念,信仰发生了动摇,以至于贪污腐化,违法犯罪,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曾将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诚哉斯言!面对多元化思潮,尤需坚定立场;面对各种诱惑,尤需擦亮眼睛;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尤需不忘初心,多补钙,少得软骨病;怀有赤子之心,不被畸形利益所狙击。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脊梁 篇11

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天降大任于中国,无论你是普通工人、老百姓,还在教室里学习的小学生或者你已经是海外华侨;从布衣到百姓,到巨贾富商,从明星大腕,到拾荒的大娘,人人都毫不迟疑地慷慨解囊,各尽所能。五岳相加也胜不过这种分量。这是什么力量能让人人都把一颗炽热的爱心掏出;能让我们十二多亿颗炽热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能让我们毫无犹豫地拉起每一个在苦难中从未相识的陌生人!台湾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说:“天灾不是一种好东西,但是它可以使我们的民种强大,在这个时候四方都伸出了自己的双手,充分显示了侠义精神”。武侠世界里的侠义精神就是所谓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们从小也幻想着自己也可以像大侠一样除强扶弱,行侠仗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狭义的精神似乎被遗忘。事实并非如我们的感受一样,它正以更高尚、更文明的形式——爱国主义在这个文明的世界里处处传承。只有爱国主义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足以抵抗这世界所有的威胁。爱国主义始终是整个国家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是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任何教育的脊梁。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是团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国矗立于世界的最强大精神支柱,是强国之根本。

人无脊梁不立,教育无脊梁更是软弱空虚的教育。教育的失败直接导致的就是国家的落后与混乱。在现如今的世界大形势下,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是不足以在当下立足的。所以,爱国主义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是教育最为坚实的脊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做好、做直、做强中国的脊梁: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情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二、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常常是回望过去,瞻望未来。回首刚刚过去的100年,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成绩使我们为祖国自豪,差距使我们为祖国奋发。在新世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成为附庸。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

三、要把国家、民族利益视为爱国主义自始至终的贯彻原则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说:“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如何让我们作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endprint

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让每个公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分割,面对祖国的落后,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直到中国已走向衰落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而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坚信我们民族的文明。

2.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那么,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项艰巨且必须务实贯彻到底的大事。我们应把爱国主义教育视为教育的脊梁,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让我们携手去撑起教育的脊梁。

(作者单位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东华小学)

上一篇:英雄不朽作文400字下一篇:顶岗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