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精选8篇)
2、教学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职责汇编 2实训室文化建设制度 3计算机房管理制度 4实训中心各实验室分布图 5实训室文化建设 6部分实训室及设备图片 7钳工实训室工作规范 8各实训室实训守则
9钳工实训课堂教学规范流程 10现代学徒制
11学校公工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12实训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 13仿真虚拟教学材料 14企业产品开放项目课程
15实训场所文化建设相关图片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序 言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苏教职〔2012〕34号)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共建高水平示范性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占地401亩,是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试验学校,2012年又成功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成功升格为“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为盱眙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技能性人才,尤其是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示范专业、是淮安市课程改革试验点,2002年办学,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共培养毕业生1129人。该专业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70人以上,现有在校学生505人。根据盱眙县“十二五”规划中对机械加工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和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的需求,现申报该专业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该基地所依托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属省教育厅确认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2013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为把该专业建成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而且是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我们将加强基地体制机制、硬件环境、现代化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地服务本区域支柱产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为了确保在两年内实现上述目标,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最终是数控技能人才的竞争。
而培养数控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专门化的实验实训设备来保证。结合我校及江苏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设高水平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我国数控行业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的需要;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县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相关企业急需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高薪难聘高级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训基地及其教学实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是制约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主要瓶颈。我县在全力打造“新兴轴承之都”的鲜明导向下,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至今年5月底,区内竣工和在建的轴承机械企业达到58家,2015年计划达150家。其中,轴承企业间已初步形成轴承钢管、钢球、钢圈、组装的产业链。
根据对开发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工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至2015年盱眙县对数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将达到5000人以上。人才需求方向有产品造型设计人员、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人员、数控机床加工操作人员、数控机床维修及保养人员和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等。同时,原有的数控操作人员由于设备更新升级较快,而且大部分人员未经系统学习,普遍存在操作者素质不高和知识有待更新等问题,因此,加快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培训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机械加工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基础
1.实训基地建设与地方产业相对接 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与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2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企入校。与中弘轴承等10多家企业开展一般性合作。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生产基地,为学校提供生产线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共同进行生产管理。旭日轴承等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冠名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并为该专业提供毕业顶岗实习岗位。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按照企业生产形式组织,借鉴企业管理规范进行组织和管理。企业专家负责指导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以企业标准,按项目、按模块的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进行评价,形成校企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机制。
2.有较好的硬件环境
本基地共有8个实验实训室,总建筑面积4580平方米,设备设施总价值660万元,部分实训室和设备设施能进行生产性实训,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的需要。从2010年起,该基地正按照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要求,逐步将上述实习实训室改造为能满足教学的技能教室。还可以开展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3.有较好的师资队伍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创办于2002年,累计毕业生1129人。现有全日制教学班级11个,在校生505人,专任专业教师19名,专业理论教师10人,实习指导教师9人,高级工5人,技师13人,“双师型”教师14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74%,高级职称教师11人;其中8人获硕士学位;市兼职教研员4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4人;外聘兼职教师 6 人,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有徐祥、林新农等淮安市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主干课程教师盛修权、李彪、张红霞、吴林春等,他们具有丰富的实习实训指导和培训经验。初步建设起了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
本基地的实习实训课程数控车削与编程、电工技能与训练、车工工艺学、钳工工艺学等主要学科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在数控车削与编程、电工与电子技 术、车工技术、钳工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已开始采取给学生设计实训项目,布置实训任务,规定上交作品的规格与质量要求,再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目前,本基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课时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融入了数控车工、电工、普通车工、钳工等考证必须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毕业生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比例达100%。学生的实习作品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产品,绝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能够达到企业合格产品的要求,初步实现了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的要求。
5.拥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基地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教师利用企业现有产品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已经在和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商量出版事宜。另外我校《金属切削加工——钳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加工——车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加工——数控车实训》等多本校本教材被江苏教育凤凰传媒出版社出版,并在江苏省推广使用。还编写了培训指导用书《机械识图》《电工技能》《AutoCAD》等4本。
6.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该专业面向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举办培训班,年培训人数在700人次以上。基地与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2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办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办企业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生产,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经营收入的30%用于基地教师和学生的实习实训或培训。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培训教师还通过现场指导和网上答疑等多种形式为其他校企合作企业和本专业技术领域就业人员提供了项目和技术改造咨询,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10万元。
7.数控实训基地现有基础情况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现有层高达5.7米的数控加工车间、机加工车间各1个,占地4580平方米,40余台普通机床已基本能满足数控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需要,但数控加工实训基地铣床和加工中心设备较少,不能充分满足数控专业全部学生操作主流数控机床生产性实训的教学需要。而且信息化教学手段落后,缺少正版的三维CAD软件。
(三)建设必要性
一是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人才市场对该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需要。为了保持我县经济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工业强县、创业富民”作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的核心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以满足盱眙打造“轴承之都”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据预测,未来三年内,仅我县就需要该专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6000余名,全市约需35000名以上。从当前和今后人才市场的需要情况看,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因此,加快我校数控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培训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先进数控加工技术的数控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了确实加强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将盱眙县四所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盱眙县职业教育集团。经过近几年专业发展,目前我校数控专业已建成为江苏省示范专业。因此,建设数控专业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是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
三是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的需要。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在体制机制、硬件环境、信息化水平、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紧跟市场,基地服务能力相对其它学校较高,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示范专业,今年将创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后,可以在实习实训、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为全县乃至全市中职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示范,从整体上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主要问题
1、基地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地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2、实践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实习实训教室还在建设之中,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职业环境的实习实训室尚待进一步建设。网络资源库有待进一步丰富。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有 待进一步开发。
3、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实习实训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4、基地的培训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基地建设对接盱眙支柱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数控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服务盱眙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企业,发挥我校联合企业联办基地的优势,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两年建设,把本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信息化水平高、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
2.具体目标
(1)通过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将数控设备与机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将企业一整套绘图、工艺、加工生产流程平移到学校中来,满足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的课程建设要求。
(2)实现数控车间的现代化布局及机床网络化管理集成应用,提升设备使用率及安全性。
(3)通过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4)利用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信息化教学水平,实现网络资源优势共享。努力在校园网上搭建学习的平台、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利用试题库进行自我测评。
(5)通过二年建设,能使得基地的功能足以保障机电、数控、机械加工等专 业(在校生达到1200人以上)的实训需求,并且每年能对社会培训职工1200人以上,具有职业技能鉴定,为园区企业提供加工仿真模拟、技术检测、绘图等信息技术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争取钳工、数控车、普车、数控铣等工种的技能大赛水平在淮安领先,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6)进一步加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在原有的新正奇等深度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再引进一批深度校企合作企业,争取将更多的生产型项目开发为适合教学的项目课程和精品课程。
(7)努力打造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实训设备和场地按企业生产要求组织建立重现企业流程的信息化运行平台,实训项目结合学校的设备配置状态,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重现企业生产场景。实训项目按照企业真实角色和流程组织。
(8)通过本基地的建设,能建立数字化设计平台、数字化工艺平台、数字化3D机电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使学生体验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三)基本思路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为目标,培养培训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数控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形成“基地+车间”的基地建设模式,通过硬件投入、软件配套和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实现信息化班班通、人人用,实现专业技能课教学信息化,通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设备使用率。通过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工艺的开发,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共赢的局面,把该基地建设成体制机制先进、硬件环境好的基地。
三、主要举措与建设进度
(一)主要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巴正明担任组长,企业界人士任顾问,分管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中层干部和本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组 长:巴正明 顾问: 陈明刚 副组长:刘国征 林新农
成 员:嵇士友 王瑞光 徐 祥 张会来
职 责:全面领导本系的数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对数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及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成立项目建设评建办公室及工作小组 主 任:嵇士友 王瑞光 副主任:张会来 徐 祥
成 员:盛修权 张红霞 朱兰兰 吴林春 李彪 葛加鑫 李燕
李芸 陈晓云 赵燕
职 责: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决定,具体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检查。组织对各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进行论证、审核和统筹。制定项目建设的有关管理文件,并监督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汇总上报项目建设的相关动态数据材料及项目进展情况,并通报有关部门及学校各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工作。
①基地项目建设组 负责人:嵇士友 组 长:徐祥
副组长:张红霞 盛修权
成 员:朱兰兰 吴林春 李彪 葛加鑫 李燕 陈晓云 职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工作,制定项目建设的有关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及时报告和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项目验收申请报告、总结报告,并做好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②基地项目财务组 组 长:王瑞光 副组长:赵燕
成 员:李芸 陆菁菁 职责:负责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的监督。负责工程项目预算的审核,负责工程项目的结算、统计与审计工作。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工作。
③基地项目联络宣传组 组 长:张会来 副组长:张凌云
成 员:鲍忠梅 杜娟 朱敏
职责:负责建设项目和国家及省、市、县相关政策的内外宣传工作,及时发布建设信息,向省教育厅有关部门上报相关信息。及时跟踪建设项目进展,汇总与审核建设项目的建设信息,并及时发布。
④基地项目监控组 组 长:何绵良 副组长:王卫国
成 员:王瑶 王钦 丁永波
职责:项目建设监控组,负责检查项目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督导总体项目的执行。
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及分工细则,制订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加大领导和管理的力度。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并实施责任追究,确保项目建设在制度的规范下实施。二是建立工作班子,成立工作小组,保项目建设项项有人抓。三是建立项目建设监督机制,校纪委对项目建设的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基地管理办法,把该项目建设纳入相关责任人考核内容,与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实行奖惩。
3.提供经费保障。经初步预算,本项目建设约需经费4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75万元,县财政支持2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00万元。学校将对资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到位及时,使用节约、高效。
4.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建设项目过程管理,建立过程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按照“及时跟踪、随机抽查、评价、项目验收、项目整改和变更”的过程管理模式,及时省教育厅汇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包括项目建设状态数据和阶段性 建设成果,随时接受有关专家检查和指导。
(二)建设进度
本建设项目分三个阶段,在二年时间内完成。
第一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编制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填写建设申报书。依托专业,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引进企业联合办基地,加大硬件环境建设的力度,建立适应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
第二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巩固基地建设的成果,依托专业,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调研,优化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购置实习实训设备。
第三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总结并推广基地建设的成果,依托专业,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较为完善的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推广各种基地运行的管理体制机制,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和生产经营与技术服务,扩大实习实训、生产经营与师资培训效益。
四、预期效益
(一)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学中心
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要有合格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聘请一批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专家、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1.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学校在现有数控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成有普通车床实训车间在原有40台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台,完善了机械加工实训车间的设备,使学生实训及培训能力又提高了20%。建成有数控实训车间在原有23台数控设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5台,完善了数控实训车间的设备,使学生实训及培训能力又提高了 50%。在原有的两个机房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两个机房,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100台、安装SolidWorks、CAPPWorks三维工艺设计正版软件160套,使学生的平面工程制图CAD、三维CAD、实体设计建模、零件测量与绘图等得到有力的提升,并且利用可视化的工艺流程设计、三维工序建模、参数化尺寸驱动等创新思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由三维数字化设计通向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的平台,通过3D技术进行产品和工艺设计成为可能。
2.课程建设
基地的建成,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特别是进入学校校企合作园企业的增加,使得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成为可能,校企双方以合作的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课程,以项目课程为载体进行教学实训,一方面提高实训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变消耗型实习为市场型实习,提高实训的质量。经过一到二年试验,校企合作开发的项目课程可出版成为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实训的实训教学用书。具体实施为:
(1)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为大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我校将组织专业教师通过调研紧密围绕盱眙加工制造行业企业对数控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与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慧邦自动控制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知名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数控机床操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工作任务要求,确定数控岗位核心能力。根据岗位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再根据核心课程设置支撑课程。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课程建设思路,确定职业素质教育与拓展、岗位能力知识、岗位基本技能、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5大课程模块,构建培养“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懂管理”数控高素质高技能需要的阶梯型能力提升课程体系。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
(2)核心课程建设
与江苏西马特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合作,围绕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典型设备的操作能力、工艺文件编制能力及生产现场作业组织协调能力等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以普通车工操作、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等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重组、整合课程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涵盖课程标准、配套教材、配套教 学软件及网络平台等内容在内的、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形成《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实训》、《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门理实一体化的整合型优质核心课程。按照“教什么、在哪教、谁来教、怎么教”的思路,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3.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基地设备的投入,必然使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有了硬件保障。我校在现有的教师团队基础上,逐步打造一支省级教学团队基础乃至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我们将按照专业方向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1名省级教学名师和3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按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需要,培养骨干教师5名,其中1名成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团队中新培养高级教师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达到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建设9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发挥兼职教师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学生技能水平建设
我校现有数控专业在校生505人,基地建成后建筑面积将大大增加,教学能力也将得到加强,本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有望达800人以上,实训课时将达到60%左右,有效的实训时间保障将有力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地方经济培养更多更好的数控技能型人才。
(二)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研发中心
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走产、学、研、训、赛一体化的道路,在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和人才培训功能的同时为师生教科研搭建平台,为师生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成果产业化创造条件。积极开拓市场和产品开发,并将企业产品转化为教学作品。既强化生产经营功能,形成中心自我发展能力,又为师生创建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
1.成立研发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数控实训基础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出台相关文件。
2.以产科研促教学。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产科研任务,促使专业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多出成果;促进技能、技术、学术交流,对于具有突出成就的专业教师,学校以该老师名字命名成立“专家工作室”,并享受教师系列最高档岗 位工资;专业教研组必须每年向学校提交至少1份专业建设咨询报告;具有中、高级职称(职业资格)的教师每年在本专业国家级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其他教师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积极开展校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实施校本教材开发。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挖掘师资潜能,提高教学水平。
3.实行教室与车间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部分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学生在基地边学边练,学生把学习与学徒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把传授知识与传授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能工巧匠、技师共同来完成,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4.学生的实习实训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进行各种实习与实训,让学生参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的全过程,真正实现生产一线与教学的零距离。校企合作的引入为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活力和研究方向,企业的产品开发就是我们科研的方向,也是我们教学的目标,紧跟企业的需求,紧把企业脉搏,可以有效的把教学和科研合二为一,可以把学生和工人合二为一。
5.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案例展开。实行活页式教材,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案例,要需要什么讲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讲。
6.实行“2.5+0.5”的培养模式。即前2.5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和进行相应的技能实训;最后0.5年在数控基地边学习边实践;并到企业顶岗锻炼。学生还没毕业就置身于生产实际当中,在工程实践当中逐渐让他们知道今后要干什么,现在要学会什么。要学会这些职业技能要学哪些知识,要练就哪些本领。学生既有学习的目标,又有学习的积极性。每学一步都有成就感,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得到应用。最后的企业顶岗锻炼,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也增强了企业和学生的双向了解,为双向选择提供了机会。
7.在第三学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企业管理的一系列理念,增强学生就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学生从企业的那一天开始,就严格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的管理文化。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念,掌握企业的管理办法。如“5S”的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
8.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面试、操作、客户满意度模拟考核等。理论考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知识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引入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 与鉴定,并与社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鉴定接轨。
9.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实训设备和场地按企业生产要求组织建立重现企业流程的信息化运行平台,实训项目结合学校的设备配置状态,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重现企业生产场景。实训项目按照企业真实角色和流程组织。
10.在数字化体验中心里面,通过建立的数字化设计平台、数字化工艺平台、数字化3D机电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数字化网络制造平台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使学生体验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11.实现产品设计流程。通过设计主管、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的角色分工以及设计、校对、审核、批准直至归档的流程管理,体现出产品从概念设计、三维产品设计、二维工程图出图、有限元分析等各个环节。
(三)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技术服务中心
强化实训中心的资源共享,为教师队伍建设、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作出贡献。
1.基地运用合理安排,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参与数控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攻关等。培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同时积极组织分期分批对县内的兄弟学校从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进行数控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能,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精心组织为盱眙县及淮安市周边地区其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实训条件的补充。特别是为我校及县内其他兄弟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数控加工、仿真实践环节。
2.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主动到江苏西马特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紧密型企业,为上述企业的在岗和转岗员工提供FANUC、SIEMENS、华中、广数系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编程、操作、维修维护培训。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又为基地创收八万多元。
3.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等,努力提高企业职工技术能力和素质,为盱眙县及周边地区企业服务。依托学校设立的盱眙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为社会提供数控车工、车工,钳工、制图 员等职业工种培训。2010年培训779人次,2011年756人次,2012年772人次,并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制图员、数控工艺员、数控车床操作工等职业工种鉴定。
4.为下岗人员转岗、进城务工和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提供服务
该基地通过实施“惠民周”活动,为下岗人员转岗、进城务工和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提供服务。2010年培训345人次,2011年488人次,2012年434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基地建成后此项培训工作将会有30%以上的提升空间,会使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5.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基地的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应用性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促进盱眙县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目前,我校利用数控实训基地与江苏西马特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长期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等技术服务项目3个;与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的工装36个,开发新产品的加工工艺126,为企业节省成本一百多万元,基地创利十万多元。
6.为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师生提供培训服务
通过东西部学校对接,利用我校数控实训基地,对口支援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为其培养学生50人。
7.基地已经形成“校内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将构建起“低年级学生以在校内做工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在校外做工为主,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地与之配套的硬件环境、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将全面启动。
关键词:数控,实训基地,建设
1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1.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合理设置实训操作区、实验室
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以掌握数控机床操作高级职业资格的技能为目标, 培养既要会编程又要会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根据要求合理规划设置了数控编程实训室、数控原理实验室、数控加工实训操作区、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实训操作区、CAD/CAM实训室、一体化教室、企业化生产平台、现代生产现场管理室等。学院具体分两期建设, 一期普通机械加工实训区、数控加工实训区、数控维修实训操作区、CAD/CAM编程实训室及各实验室已基本建设完成。二期建设以数控多轴加工实训操作区建设为主, 同时进一步完善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实训操作区和各实验室建设, 届时数控教学设备投入总价达3 550万元, 建筑面积为5 050m2, 实训工位数达685个。
1.2 高标准设计实训 (实验) 项目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逐步建立了“围绕一条主线、三项能力训练、五个综合训练项目与过程控制”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即:一条主线:培养素质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三个层面训练:单项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五个综合训练项目与过程控制:通过机械加工实训 (机械工程部) 、电工电子综合实训 (电气工程部) 、数控加工实训、机床控制技术实训 (电气工程部) 、典型数控系统安装调试实训等五个综合训练项目, 达到综合训练、质量检验、过程控制的目的。
以此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设计的实训实验项目, 不仅满足了数控机床操作高级职业资格的基本要求和数控装配维修等较高技术要求, 而且使学习者由掌握单项技能提高到综合技能, 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1.3 高标准规划实验实训设备
学院原数控技术中心的硬件条件为建筑面积4 400m2、数控实训设备总值3 200万元, 已基本满足培养数控加工机床操作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人才的要求。但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培养紧缺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以及江苏省数控设备的使用情况, 规划提出新增:先进的多轴数控机床、多轴加工软件、数控综合实验台、数控编程模拟仿真软件、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仿真软件、配套齐全各类数控刀具及各种测量仪, 基地面积再增加1 100m2, 再投入金额1 800万元, 新增实习工位100个, 以满足培养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设备维修高技能型人才的较高要求。
1.4 实训基地建设走校企合作模式
二期实训基地建设走校企合作模式, 将继续完善与南通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模式, 与南通爱慕希机械有限公司共建校内企业化生产性实训平台模式以及与南京翼马机床公司 (南京日上自动化) 的新建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基地模式。
2 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实训基地日常管理由学校数控技术部负责, 其他部门共享使用, 并适时提供管理意见和建议。教学要求由各专业提出, 应尽可能保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根据技能型人才的训练要求, 由数控技术部和机械工程部及其它兄弟院校一起探索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并据此开发出一批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教学大纲及课件。实施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化管理办法,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校企间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互认。
3 数控实训基地的创新
学院在数控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的基础上, 完善建立集教学、生产和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场所, 以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进行多种综合性的实践训练。数控实训场所的设计贴近生产现场, 体现现代化和模拟工业环境 (数字化数控车间) 。因此, 在满足实践性教学的同时, 十分适合于以柔性课题组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借鉴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体现以下特点:
(1) 目标不同。着眼于技工院校学生培养的整体目标, 实训场所设计贴近生产, 贴近现代化, 是多种结合的综合性的实践训练, 而不仅是某一门课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甚至包括备料与采购等) 的操练。
(2) 师资不同。过去的实习、实验场所主要是教学辅助人员、实验员、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而现在是具有较高学历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
(3) 结构不同。过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验证与技能的培养, 而现在的中心除了完成上述要求外, 还要进行技术开发与生产服务, 即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训练”, 使得学生就业后, 较快适应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 以求得发展。
(4) 教学方式不同。由于走出了原有传统的课堂、教室, 因此在“实训中心” (即教学工厂) 进行教学时必须采用“模拟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目标教学法”与“讲练结合法”等。
(5) 布置不同。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进行全面布局, 并且要求相互贯通, 让学生一直处于工业企业的氛围之中。
(6) 先进程度不同。实训场所建有CAXA数字化、智能化系统, 并能在编程室通过无线网络进行程序的传输, 并设有相应的一体化教学设施, 配置DMU80五轴加工中心等世界一流的机床装备。
(7) 主体不同。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已由以往的教师为主体逐步转变成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8) 训练的内容与结构不同。我院训练的结构由基本训练和项目训练两部分组成。对基本技能训练, 学校规定每个学生的两个具体技能目标:机械加工车工或和铣工必须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 水平 (高技学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 水平) , 并选定数控车工或数控铣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 水平, 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达到省计算机高新技术中级要求;对于高技学生通过综合项目实践训练, 完成规定的两个技能目标:数控加工 (含多轴) 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 水平, 还熟练使用CAD/CAM技术, 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此, 在设备的布局上, 按层次, 由低到高, 进行布置, 如:在机械设备的布局上,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常规通用机床”, 让学生掌握传统的通用机床;第二层次是一般“数控机床”第三层次是自动化系统更高的各种加工中心 (含多轴) , 以让学生接触先进的柔性制造生产线。
“综合项目实践训练”是一项技术能力应用训练, 目的是让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前一阶段所获得的经验, 通过工作来完成训练企业项目, 使之不仅取得实际工作经验, 还能培养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与协作沟通技巧及组织才能。
4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促进作用
4.1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了一支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综合训练能力; (4) 较强的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能力; (5) 广泛的专业间的接口知识; (6) 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7) 合作共事协调工作的艺术。
4.2 实施创新教育
实训中心的建设, 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实施创新教育。系部组织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开展技术创新和小发明活动, 学校提供部分资金, 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在学院“技能节”的成果展览会上, 展出了如坦克、电视塔、LED手电筒等几十个项目, 近百件产品。项目的技术含量虽不高, 但开发了学生智力, 培养了学生个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 我们将创新教育的突破口选择在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活动上, 依托专业背景,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开展创新教育活动, 结合学院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所的工作, 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1]杨巧玉.职教集团发展中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1.
[2]张益飞.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7.
【关键词】高职 数控实训教学 多元化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25-01
在制造业领域,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过硬的数控技术作为支持。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对于专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数控机人才时,还需进一步加强数控实训教学,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高职数控技能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繁杂问题。相应的数控技术教学专业教材内容陈旧,且均更偏向于理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差,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实践技能培训
在时间技能培训上,众多高职院校仅注重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加工工艺、自动编程等实践技能的培训,这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加工精度意识,在工作中也仅能独自完成部分简单的装夹劳动和机床操作,而无法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实践能力十分有限。
(三)数控实训条件
高职学校在数控实训教学中,还存在师资力量低下,数控实训条件差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训强度不够。例如设备过少,学生在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少;而教师数量少,双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最终导致实训效果低下,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对专业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高职数控实训教学方案的探索实践
(一)实行项目化、任务化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即通过实施项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项目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典型零件,将其制作过程进行科学划分,之后组织指导学生围绕各醒目进行思考、制作,最终合力完成整个项目。该教学方式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佳主动的参与到实践学习中。而长期的实践表明,项目教学的确能够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题,要求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的完成,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得到真正的提升。项目教学以小组形式实施教学,对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大有益处。
(二)开展技能比赛活动
高职院校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中,可通过定期举办技能比赛、发放相应奖励的方式鼓励在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技能比赛是对当前数控实训教学的一种创新,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看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学习中合理安排,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同时,技能比赛活动的举办,也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在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良性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高职数控实训教学中,为真正做到产学结合,还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生产,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可根据当前的生产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适应,使学生能够充分做到学以致用。而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和自身实践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升,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也会更加游刃有余。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研”职业教学模式,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适应和掌握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而企业生产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加强校企合作,还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标准、规范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并严格要求自身,真正做到学习和工作岗位的零对接。除此之外,实行校企合作,在数控实训教学中,还能实现教学原材料的零消耗,做到“以产养教”。
(四)做好毕业实践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终环节和学生走向社会岗位的衔接环节,毕业实践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毕业实践工作。做好毕业实践工作,严格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实践过程中,自身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同时能够做到专业知识技能和岗位工作的无缝衔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踏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学生品格的培养,应届毕业生中,眼高手低问题普遍存在,对此,在毕业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到毕业实践中,积极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教师需针对学生的生产岗位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毕业实践课题,如切割岗位,则布置切割毕业设计可以;如雕铣加工岗位,则布置雕铣加工毕业设计课题,以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
结束语
数控实训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意义非凡,高职院校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中,应予以其充分的重视,并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案,使当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数控技术性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姬旭,赵寿宽.高职数控实训教学方案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8):190-190.
[2]罗平尔.数控车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12):113-115.
[3]卢舒心.浅谈我院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方案[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6):109-109.
[4]汪荣青.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33-135.
光具座
探究过程
(1)探究步骤
(2)探究记录
透镜焦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
(3)探究结论
由探究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位置等,取决于物距和透镜焦距的关系.
①当物距 于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 于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比物体的尺寸 .
②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 之间,得到了 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等于2倍焦距,得到了与物 实像.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 焦距,得到了 实像.
③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 ,上下 ;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 ,上下 .
交流讨论
(1)与其他同学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比较,你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成像规律有什么异同?
(2)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比较使用不同焦距的透镜,探究的结果一样吗?
活动收获
(1)为了使物体经透镜成实像,实验中应调节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满足什么条件?
(2)为使物体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之间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以学校数控专业实训中心为基础, 引进企业生产, 改革培训模式, 建设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局面, 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建设意义
我校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是: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 一方面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引入校内实训室, 学生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在生产出一定产品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实践技能, 实训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完全一致, 探索新型的生产进课堂培训模式;另一方面, 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 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功能, 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及基地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数控生产实训基地从2007年开始试运行, 短短三年时间, 已取得丰硕成果:
1. 破解了实训基地原材料消耗大, 学校不堪重负的难题。
2. 实现了校企合作中, 工与学的和谐统一。
3. 推动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4. 推动了一支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5. 擦亮了学校的品牌, 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二、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点
2007年, 学校由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完毕。数控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实训基地设备数量多、种类全、吃不饱的状况, 大胆提出了把生产引进校园, 实施产教结合, 以“前校后厂”的构想, 按照“全员、全部、全程”的“三全”密闭目标 (即全体本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生产实训, 全部专业课程教学与生产结合, 学生从一年级起全部专业实训均采用生产性实训模式) ,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点如下:
1. 理论教学项目化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我们根据学校实际, 组织专业骨干教师, 以新会新农公司生产量平稳的成熟产品—工农-12K手扶拖拉机轴类零件加工内容为项目素材, 以课程大纲为依据, 设置具体项目, 编写项目教材, 进行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实施项目教学,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 在反复生产中熟练技能。一方面, 确保了教学为主的地位, 另一方面, 让学生在做中学, 解决了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普遍存在的态度不端正, 责任感不强, 缺乏生产积极性等问题。
2. 实训环境真实化
我们对实训中心按企业生产的真实情况进行改造, 对安全、质量的管理氛围营造和对设备由教学型单件生产向大批量生产改造, 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职业氛围,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掌握关键技能”。
3. 训练、竞赛普及化
通常在企业实习中, 学生大多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参与简单、机械的生产过程。像数控加工这种技术含量较高、工位需人不多的岗位, 企业要么不让学生接触, 要么仅挑选优秀的学生来担当。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定位是“全员、全部、全程”, 每位学生均要熟练每一个项目, 引入大批量的生产, 为这种训练的普及化成为可能。
另外, 我们还在每个班挑选10名学生成立专业兴趣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 使他们成为本班实习时的组长和教导员, 生产任务重时是突击队, 竞赛时是学校的“国家队”。近几年学校在各级竞赛中的成绩稳步上升, 而培训的投入和时间却逐渐减少, 竞赛由“贵族参与”变成了“群众参与”, 全依赖于这种产教结合的培训模式。
4. 素质培养职业化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 学生每天的学习分为专业学习和生产实训两个环节, 其中生产实训执行的是企业的管理模式。两个环节交替进行, 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成为“准职业人”。
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于建设目标明确, 管理完善, 很快得到了合作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订单如潮, 基地实现了由“找饭吃”到“挑饭吃”的转变, 每月加工材料量稳定在20吨以上, 完全满足了实训教学的要求, 取得了教学、实训和经济效益的三丰收。
三、对建设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学校数控生产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 达到了预期效果, 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总结。
1. 定位准确, 循序渐进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根本出发点是使全体学生能“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即学即用”, 学才是根本, 产只是手段。因此, 要始终坚持教学为主的定位。面对焕然一新的设备, 部分领导和教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 产生引企业入校经营或将车间承包出去的想法, 以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两种做法都难以保障教学的主导地位, 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另外, 在考虑产教结合的效益时, 除了节省耗材, 加工费收入等显性的效益外, 对促进教学等隐性的效益也应计算在内, 这样才容易保持平和的心态循序渐进, 避免急于求成。
2. 产教兼顾, 各方协调是建设成功的关键
开展校企合作, 必然要按市场化的规则来运作。教学是有规律的, 而生产是随市场而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 在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未雨绸缪;另一方面, 接订单时要量力而为。在碰到特殊情况, 如生产任务重时还要有后备手段, 不能牺牲教学来搞生产。如我校以兴趣小组作为应对特殊情况的后备队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另外, 还要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利益, 在寒、暑假合理安排好企业的生产定单以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
3. 落实管理制度是建设成功的保障
把生产引入校园, 实施产教结合, 除了要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 还要结合生产中教师、学生的双重身份, 制定一套切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明确职、权、责, 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而教师的积极性则是产教结合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
4. 技高业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建设成功的基础
我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成功建设, 很大程度得益于我校拥有一大批从企业引进的“双师型”骨干教师。他们既懂专业知识, 又掌握操作技能, 还会管理, 能把企业的技术消化吸收, 与学校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编写可行性项目教材, 还能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为基地建设保驾护航。
摘要: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实现“工”与“学”和谐统一, 文章提出建设校内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做法与经验。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点,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 2003.
[2]王延芳.建设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J].机械职业教育, 2009, (3) .
1 校内数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数控实训基地采用集中管理模式, 由学院提供数控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工具和材料等, 负责生活配套设施的投入及设备正常运转、维护、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这样可以优化资源配制, 避免重复投资, 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建立共享机制。与各共享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由我院牵头、协作企业和协作院校参加, 共同制定基地运行机制。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建立我院、协办院校和企业三方组成的共享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 共同参与数控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并制定工作章程。
共享机制建立的指导思想是: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 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 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 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 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准市场化动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 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 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基地实行协作共建、资源共享。
基地建设采取与企业、学校协作建设的模式。协作单位为数控实训基地提供兼职教师, 参与数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建设和实训质量评价。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 协作单位参与实训全过程, 对实训全过程进行监控;协作企业负责向我院和协作院校提供就业信息,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院和协作院校的毕业生。
数控实训基地实行微利经营, 全面向社会开放, 缓解目前教育资源不足以及资源分散的矛盾。
我院优先满足协办院校、企业实训计划的安排需要, 以最优惠的方式为协办院校、企业服务。按协办院校的要求进行教学;按照企业的要求提供“订单式”培养服务, 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发培训项目并作好跟踪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在数控实训基地特设展示台位, 供企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实训费按投入与消耗比例, 由双方根据具体的实训时间、内容和要求等共同协商确定。我院确保协办院校学生到基地实训时, 与基地学校实训管理程序、教学目标和训练考核一致, 确保操作方便、核算公平。
协办院校参与我院数控实训基地的规划、设备选型、教材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企业为数控实训基地提供兼职教师, 参与数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建设和实训质量评价。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 企业参与实训全过程, 对实训全过程进行监控, 企业的富余设备和最新设备优惠租赁给学院, 负责向学院提供就业信息,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数控实训基地培训的学生, 建立紧密型产学研结合机制。
2 校外数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校外数控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任务, 以弥补校内数控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和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主要的几大合作企业是:华润集团、风轮公司和八方公司等。在运行中, 成立数控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 负责处理基地建设重大事项, 校企双方联系、协调, 督促校企联合协议等相关文件的执行;成立专业工作组, 负责实训及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 结语
经过近年教学实践改革,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控实训基地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但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数控实训基地在组织运行过程中十分注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协作精神, 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 :57-58.
[2]朱小荣.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效果[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8) :23-25.
1.1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地位介绍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是培养数控机床维修人才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训练, 学生应该具备以下以下能力:
1.1.1 能够快速、正确地识读各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图形;
1.1.2 能够对数控机床系统的各部分电气控制进行正确分析和装配;
1.1.3 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对数控机床的电气系统进行调试, 并作出正确的测试结果;
1.1.4 能够熟练、正确地应用各种电气工作进行相应的操作, 能够根据需要掌握各种相关资源的搜索及整理方法、技巧。
而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部分只具备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及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均不高, 分析其原因, 除了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方式的落后及师资无法跟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跟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相对应的实训室配备及应用均不够科学。因此,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除了进行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之外, 实训室的改革和建设也必须跟上。
1.2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院校及培训机构的数控机床电气实训室配置都不够理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2.1 硬件配置跟不上, 大部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配置设备只是一些常用的低压电器元件等, 并没有整台的各种型号的数控机床, 导致各种实训项目无法开展;
1.2.2 实训室规划不合理, 实训室的各种器械设备规划放置混乱, 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1.2.3 各种相关的资源不够完善,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的充分合理利用需要配置各种电工工具及查询资料等, 现在大部分的实训室配备的资源不完善, 导致很多的实训项目无法开展。
2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建设改革创新的意义
2.1 与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一致, 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要培养出合格的具备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相关岗位职业素质的人才必须对原来传统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控制进行教学改革,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必须具备充足的实训设备以及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 因此要全面推进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 培养高技能人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的建设非常重要;
2.2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硬件保证
要培养出具备高技能及全面职业素养的学生, 不能完全依赖理论知识的灌输, 还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过程, 因此必须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对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进行工厂情景化设计和配置, 这样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3 可以提供师资培养及教师科研的场地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大批具备高技能及素质的专业教师, 相对企业员工, 学校的教师相对而言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 建设一个合理科学的实训室可以为教师提供进行自我技能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场地。
3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建设改革创新的思路及措施
3.1 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实训室项目设计
突破原来验证性实验室的规划思维,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重新确定实训室的实训项目。进行实训项目的确定要同时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3.1.1 典型的基础型实训项目的设计, 此类设计可以单独开出也可以作为某个大的系统的实训项目中的一环, 但通过此类项目的学习必须让学生掌握课程岗位所对应基础的工具操作及分析能力;
3.1.2 贯彻型实训项目的设计, 对于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可以选择几个常用机床类型的电气系统作为课程的贯穿型实训项目, 此类项目的设计必须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等才能确定, 此类实训项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学院的大量调研及实际教学效果的检验, 这类项目通常即可采用市场上占有份额较大的型号数控机床的电气系统构成, 实训的项目即是工厂实际的工作任务, 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3 能力拓展型实训项目的设计, 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在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项目设计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多个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及技能提高的项目, 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入工作岗位后具备长足的竞争能力。
3.2 实训室设备配置实际产品化
根据实训项目的设计,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应采用跟项目对应的实际产品——即典型的数控机床系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配置:
3.2.1 实训用操作工具类设备的配置, 完整的实训室必须配备充足的各种电工工具及检测工具, 还包括一些典型电路设计用的低压电器元件, 如钳工工具箱、电工工具箱、万用表、逻辑测试笔、脉冲信号笔、示波器、PLC编程器、短路追踪仪、逻辑分析笔、IC测试仪、IC在线测试仪等, 此类设备既是重要的操作工具也是对学生基础技能训练的实训资源;
3.2.2 实训用数控机床类设备的配置, 根据课程项目的设置, 可以配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数控机床系统进行项目教学。数控机床系统的选择必须具备较广大的应用市场, 能够进行实际产品的加工, 能够设置各种实际的常见的电气实训操作项目。除了配备机床外, 最好同时配备同类型号的电路控制板及各种仪器进行安装调试实训, 除了可以提供给学生做实训用之外还可以降低学生在机床上进行操作的出错率。
3.2.3 实训用资源配置, 要完成设计的各个实训项目, 必须提供给学生完善的学习资料, 包括各种电气型号的说明书及各种学习资料以及电气图纸。因此在进行实训室建设史建设的时候应该同时配备完整的资料系统, 同时可以将资料传至网络课程系统, 随时提供给学生进行查阅。
3.3 实训室格局布置工厂化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在本学院已经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 为了能够和课程改革融合,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的格局设计及具备工厂情境化同时可进行常规的教学工作, 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4 结论
本学院数控机床维修专业通过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进行改革, 同时以国家财政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 对数控机床电气实训室进行可本文所阐述的改革及建设, 通过两年来的教学效果检验, 改革后的实训室能够完全适应对现代数控机床机床电气方面人才培养的实训要求, 培养的效果很好, 学生的技能及岗位能力素质均有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所阐述的论点和观点对兄弟院校及各种培训机构数控电气控制方面人才培养可以提供一定的经验。
摘要:根据现今行业企业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人才培养的职业要求, 以课程改革为基础, 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了创新和改革。本文从实训室的现状, 急需进行改革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及进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得到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实训项目,工厂情境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1.
“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分析
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形势福建省石油化工产业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布局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通过重点建设湄洲湾、漳州古雷两大石化基地和福清江阴、三都澳溪南半岛石化园区等,不断推进闽台石化产业对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石化产业集群。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总投资约1000亿元,计划五年内建成,年产值可达2200亿元,2011年上半年基本建成调试,下半年正式投产。漳州市将依托古雷港石化区,实施以中下游促上游、上游带动下游的双向发展推动战略。一方面,重点发展烯烃或芳烃中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和新型特种高分子材料,推进石化产业向中下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石化上游产业特别是油头项目落地,带动中下游产业聚集,发展面向闽东南、粤东和珠三角等市场的塑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聚酯薄膜、特种改性聚苯乙烯、ABS等附加值高的化工新材料。
福建省石化行业人才需求分析近几年的调查显示,企业需求最大的前三个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精细化工,分别占需求总数的19%、14%和14%。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人才市场最走俏的专业。根据调研,仅湄洲湾石化基地建设就将直接创造11万多个就业岗位,相关产业的发展将间接产生近25万个就业岗位。按此计算,年平均需求为3万人左右。2011年下半年,漳州古雷对二甲苯等项目正式投产后,将急需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石油化工生产、石油化工企业管理、石油化工仪表使用、石油化工设备维修、石油化工产品营销等化工类专业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海西”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办学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
福建省“海西”石化类专业办学状况目前,全省有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石化类本科专业4个,专业布点10个,2009年招生601人,在校生1370人;6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及油气储运技术等石化类专科专业6个,专业布点10个,2009年招生337人,在校生841人。从整体上看,福建省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还不适应石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亟须加强。
“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海西”石化产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从业人员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海西”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石油化工应用型技能人才,对促进“海西”石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福建省只有少数几所高职院校建有专门的化工专业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化工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不足,实训基地规模较小,不能形成工程化、工业化生产环境氛围,与实际吻合度不够,实训条件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的要求;二是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学生很难接触到科技前沿的东西;三是缺少标准化的实习实训操作规程,导致实践教学沦落为简单的职业培训。所以,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标准的现代化工实训基地显得尤为必要。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
以个体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设计实训内容,培养学习者的各种综合能力,由此确定所需要的实训条件。要强化实践性教学,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各种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则必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为技术手段,按照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岗位工作体系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除基础实训室外,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实训基地应本着企业化特征和前瞻性理念,建成具备学生实训、培训、鉴定、生产、开发及共享等六大功能的现代化学习和训练中心。
学生实训功能校内实训基地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训、岗前模拟训练和毕业实践,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化工领域的先进技术、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本领。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通过仿真性和综合性实训,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面向学生、社会、企业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学生毕业时可同时拿到毕业文凭和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社会培训功能立足海峡西岸闽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为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培训,培养适应化工行业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漳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小规模生产功能广泛联合和吸引周边区域的企业在实训基地建立生产绿色化工产品的车间、化工操作单元的小型
摘要:通过研究“海西”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章分析了石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 并以化工企业生产岗位实际情境为基础, 设计出实训内容, 提出了构建“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斯杰, 邱添乾, 等.海西产业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
[2]邱菊.新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 2006, (8) :54-55.
【6.2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数控铣床实训题库09-21
数控铣床实训操作项目07-03
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总结09-28
大学数控实训教学计划10-07
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05-30
汽车实训基地方案09-14
3.数控专业课程改革方案07-2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任务06-03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09-27
实训基地验收申请报告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