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案例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的教育案例(精选8篇)

爱的教育案例 篇1

西樵二小

潘敏娟 教育家巴尔扎特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及时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除。”作为一名教师,由此是一 年级的教师,更应该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个同学的心,一枝一叶总是关情。

104班的刘志诺同学,刚开学不到三个星期,就表现出厌学的情绪,上课总是发呆,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做事动作慢吞吞的,拖拖拉拉。根据这种情况,我从班主任以及和他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原来,他的爸爸和妈妈已经分开住,爸爸工作忙没有时间能够照顾好他,更谈不上抽时间辅导他的功课了。爷爷和奶奶年纪大只能尽量在生活上照顾他,但也顾不上他的学业,而令他伤心的是爷爷和爸爸特别反感他找妈妈,即使一通电话也会骂他,我问他这是为什么呀,他也答不上,只是说他也很想妈妈的。也许就因此在心里造成了家庭关爱的缺失,心灵得不到最原始的最基本的爱——母爱。

自从知道志诺的情况后,我打从心里要帮他一把,给与他一点点的爱,希望能让他活跃积极起来,看到原本6、7岁孩子应有的天真与烂漫。在课堂上我不放过每一个能够表扬、鼓励他的机会,只要他稍微做好了,我便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夸他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他听到我对他的表扬以及同学对他的赞许后开始边得活跃开心了。在课后,我更会搭着他的肩膀跟他聊天,或是让他到办公室坐到我的椅子上更我聊天,聊以前的事,聊幼儿的事,聊让他开心的事。见其未能按时完成作业,我提议他中午休息的时候到我办公室与我坐在一起,让我辅导作业,他很乐意,表现得非常积极。自第一次后,他时不时总会在早上问我:“老师,中午我可以想到你那里做作业吗?我想你辅导我。”我也总会这样回答:“你不怕累都可以。”他听了,心里乐滋滋的,露出欣喜的笑容。

有一个星期一,他的作业又没有完成,我开始特生气的,问他:“志诺,你怎么又每把作业完成了呀?”他似乎很委屈地说:“又没人辅导我,管我喇,爸爸又不准我找妈妈教我,老师,如果晚上也可以到你那里去就好了呀!”我听了那句“没人管我”从他的口中说出来,心里特别不受,有种疼他,又爱莫能助的无奈。我摸着他的脑袋说:“中午到我办公室来吧!”

就这样,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他的成绩从之前的七八十分,考上了优秀,性格也开朗活跃了,面上重挂了孩子应有的笑容。细想,我觉得他的进步不仅是因为我辅导了他,更是因为我管他,我关爱他,他也爱着我。

爱的教育案例 篇2

怎样设计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呢? 在苦苦思索中, 我突然灵机一动: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一种“ 创设平台—自主体验—教师引导—反思校正”的过程, 是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其核心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通过开展“ 活动式体验”“ 情景模拟体验”“ 情感交流体验”“ 阅读感悟式体验”等主题实践活动, 让学生“ 走出”教室, “ 走出”课本, 进行“ 学习体验”“ 行为体验”和“ 内心体验”, 参与到实践中, 在学习中体验, 在体验中成长。

与其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 还不如让学生经历形成自己的感受! 于是教学开始, 我安排了“ 情景模拟, 触动爱”一环节。 我问:爸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吗?学生都大声说:“ 知道。”我饶有兴趣地追问:爸妈是怎样为你们祝福的? 有的学生说买了大蛋糕, 有的说送了礼物, 有的说到大酒店美餐了一顿, 教室里笑成一片。 然后我又用低沉的声音:那你们知道爸妈的生日吗? 顿时, 课堂上陷入一片沉寂, 孩子们都觉得犯了错似的, ( 没人说话) , 情景与课文《 可贵的沉默》如出一辙。 此时我没让学生立即去读课文, 而是促进学生情景体验深入一步。我启发道:孩子们, 你们都沉默了。那就在这片沉默中静下心来, 去回忆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 父母都为你们做了些什么?学生个个表情严肃, 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然后主动发言。生一说:“ 妈妈经常冬天半夜起来为我盖被子。 ”生二说:“ 下雨天, 妈妈来接我, 总是把伞往我这边打, 自己背都淋湿一大片! ”郭某说:“ 我头上长疮, 爸妈带我四处看病, 医生建议我把头发剃光了。 有一次一个大哥哥骂我不男不女, 我回家就冲着爸妈发脾气……我真后悔呀! 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当有个学生说到“ 爸妈总往我碗里夹菜”时, 我看似轻描淡写地追问一句:“ 你往爸妈碗里夹过菜吗?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更低了。

我在课堂上有意制造的这番沉默, 就是让他们亲自体验, 通过对父母恩情的回味, 让他们自主感悟, 心灵得到震撼, 是一次灵魂的触动。

此时, 我话锋一转, 告诉学生有一篇课文和我们课堂上刚发生的一幕非常相似, 那就是今天要学的《 可贵的沉默》 。 通过亲身体验, 我放手让学生自学, 建议学生采用平时的学习模式:读、划、质疑、议、汇报。

在接下来的回报交流中, 有个小插曲, “ 异口同声”和“ 七嘴八舌”的意思, 学生一下子不能理解, 我就问学生:你们喜欢老师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 我微笑着告诉他们, 这就叫异口同声。 我又问:老师最喜欢谁? 学生各说不一, 继而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七嘴八舌呀! 更多的功夫,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爱。 以下是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网上, 有一幕情景震撼了老师的心, 请看大屏幕———教师深情解说:塞外的春天乍暖还寒, 四月的一个早晨, 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 一个中年男子的菜摊上坐着一个小男孩, 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 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 漫天飞舞的雪花, 儿子的小脸稚嫩红润, 父亲的脸饱经沧桑, 父子俩面对生活的艰辛相依为命, 父亲使劲发出叫卖声, 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四周来来往往的人, 就在这时候, 小孩子转身, 拉起父亲冰冷的手, 紧紧地将它暖在自己的腋下……

一度激情———说

同学们, 你们看, 这么小的弟弟都能感受到爸爸的爱, 并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爸爸, 你们都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如何来表达对爸妈的爱呢? 说一说。

二度激情———写

不一样的方式, 一样的情。 此时此刻, 吴老师很想把“ 爸爸、妈妈”这两个最亲切的词一笔一画地写出来, 谁愿意和我一起写?

三度激情———读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轻声地喊一声:爸爸、妈妈———

让我们深情地叫一声:爸爸、妈妈———

我们发自内心地呼喊:爸爸、妈妈———

这个过程, 是学生对爱的再次体验, 是心灵的再度震撼。 学生说到回报父母的爱时, 真挚热烈。

课上到这儿, 教学目标已经达到, 然而新课标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劳动, 营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焕发活力。于是我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感悟。 ( 课件展示) 学生看完张军在开县“ 9.4”抗洪救灾中牺牲的事后, 明白了:被救的群众不是张军的亲人, 可是张军对他们付出了全部的爱, 这就是博爱的体现。 针对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认知特点, 我没有再深入博爱如何实施的话题, 而是在《 让世界充满爱》 的歌声中播放了一幕幕动画场景:贫困失学的儿童, 衣衫褴褛, 趴在教室窗户外面, 如饥似渴地注视着讲台;白发苍苍的老人, 骨瘦如柴, 背着沉重的柴块, 举步艰难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硝烟中的孩子, 面对罪恶的枪杆, 双眼路出恐惧迷惑的目光……

在孩子们沉默之间, 教师用沉重的语气缓缓解说。 此时是我们课堂上第二次可贵的沉默, 我们需要这样的沉默, 我们知道了这世界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去爱! 同学们, 记住这堂课, 记住这首歌, 记住爱世界一切需要爱的人, 让爱充满心灵, 让爱撒满人间。

上完这堂课, 有许多学生告诉我在课堂上有几次都鼻子发酸, 以后他们要好好与爸妈相处。 这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震撼唤醒了学生爱的意识。

参考文献

爱的呼唤:后进生转化案例 篇3

记得那是他刚到我们班的第四周,星期一早晨他没来,另一学生说他走到半路时说头疼需要请假。我估计是他作业没做完,因为开学这几周,他几乎天天不完成作业,跟他说了好几次还是不管用。尽管这是我的估计,但是我还是从心底里希望他是真生病了才请假的。出于这一线希望,我等待着,没有进行电访。

一天过去了,第二天他还是没来,于是中午我去了他的家里。当我说明来意后该生家长非常生气,他告诉我,孩子在二年级就开始逃学,一年多了。总以为孩子改正了,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了这种情况。

原来如此,这孩子重复了他以前的老毛病——逃学。了解了情况后家长提出了一个办法,便是对他实行签到考勤,即每天他到校了,我进行签字,然后由该生带回去给家长检查。我采纳了这个意见,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用爱心去温暖他

每隔两天我会和他一起回顾他的进步表现,并鼓励他往更好的方向迈进。有时谈话并不仅仅是学习的话题,有时一些闲谈可让他更加接近我,不是很怕我。由于我经常问他,他不做作业就不好意思了,主动来请教我的次数也多了。

二、体验成功的乐趣

為了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为他设置一些难度低的问题,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着他,渐渐地他终于鼓足勇气举起右手。他的回答也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终于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他在不断进步,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多方协调,不厌其烦

多方协调,不厌其烦,这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一环。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要让孩子在表扬、鼓励中学习,而不是在棍棒下生活。转化过程给我的启示是:

1 到了小学高年级了,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事情,要反复抓,抓反复。

2 转化后进生,要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3 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孩子在学校一半时间,还有一半时间是在家里。学校和家长要统一要求。

四、给予孩子成功感

这是树立自信的良好途径,使他们自信心不断增强。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方法的。

爱的教育案例 篇4

读《爱与智慧的教育》,联系下列教育案例谈读书体会

: 姓名: 学科 语文: 评价等级:

案例:

某校有一个小学四年级女生,因饮食不当,特别爱吃甜食零食,10岁左右,体重达50kg,她参加各项活动动作迟缓,上课经常迟到,课间又爱打架,经常被老师批评。班上同学反感她,给她取绰号“小航母”。这年夏季的某一天,上午第三节上思品课,上课铃响过3分钟,她气喘吁吁地拿着一个冰棍跑到教室门口喊“报告”要求进教室,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她身上,正在上课的教师采取了一个同学们都感意外的方式对她进行了教育,她走到座位上哭了。从此她前后判若两人,不断改错进步,长大后她成了一位舞蹈表演家。

1、请你根据《案例》,假设其他教师对她可能采取哪些教育方式?

答:其他教师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

(1)不问缘由,把她手上的冰棍扔出去,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

(2)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该学生这么胖还吃这么多,不让她进教室上课,在教室外罚站;

(3)认为学生是“惯犯”,批评该学生没有时间观念、不该迟到,并把迟到的事报告家长;

(4)老师问明缘由,没有批评学生,让该学生先把冰棍吃完再进教室。

2、请你猜想,这位教师采取了什么教育方式,让她感动的哭了? 答:这位教师可能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老师先问明缘由,温和地叫该学生先在教室外把冰棍吃完再进教室上课,并对班里的学说:“现在天气很热,吃根冰棍解暑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这位女同学不是有意捣乱,还没吃完东西就赶着来学习,况且这么热的天气,冰棍一会就会化了,要是叫她把冰棍扔了,就有点可惜了,如果不扔,会把课本弄湿,这样我们大家都会因为这个冰棍受到影响,不如让她吃了放心,我相信她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况且我们都知道,这位同学特别喜欢吃甜食,她能为了学习,还没吃完东西就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希望你在各方面都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3、你读了《爱与智慧的教育》,结合上述案例谈谈你的收获或体会。题目自拟(文字1000字)

题目:

用智慧之爱引导学生

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最近读了曾军良校长写的一本书——《爱与智慧的教育》,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书中的“教育需要智慧之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教育需要爱与智慧,抓教育质量要挖掘学生的源动力。曾军良校长的思想和具体的做法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动力!一个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爱。教育的真谛在于诠释生命,而诠释生命的教育是“以爱育爱”,以“智慧之爱推动学生走向美好”。我认为,懂得运用智慧之爱,是一个教师道德涵养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看似繁琐的教学教育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知道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

曾军良校长在书中提到:一个人最崇高的地方是能够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地方是爱自己的学生,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能够被学生爱。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同时,把关爱倾注到整个教学中,善于倾听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每位同学交朋友,多展开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各方面的交流,用爱去赢得每位学生的信赖。爱,包括了教师工作所有的内涵。教师需要多给学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的去赞美他们,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范。只要教师能够热爱并且尊重学生,学生能够把老师看做最信任的人,那么师生之间就能够建立起一座桥梁,教育也才能生效。

处于教育一线,每件事情的处理,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环节,都体现着教师的师德修养。就如学生迟到的处理,也考验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某校有一个小学四年级女生,因饮食不当,特别爱吃甜食零食,10岁左右,体重达50kg,她参加各项活动动作迟缓,上课经常迟到,课间又爱打架,经常被老师批评。班上同学反感她,给她取绰号“小航母”。这年夏季的某一天,上午第三节上思品课,上课铃响过3分钟,她气喘吁吁地拿着一个冰棍跑到教室门口喊“报告”要求进教室,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她身上,正在上课的教师采取了一个同学们都感意外的方式对她进行了教育,她走到座位上哭了。从此她前后判若两人,不断改错进步,长大后她成了一位舞蹈表演家。我设想,这位教师应该是没有当场质问或批评这位学生,而是态度温和地用智慧之爱感动了她。一来当场批评会打断上课的进程,影响师生学习的情绪;二来,明知道这位学生向来贪吃,也许她也不是故意迟到;再者,要是能通过这件迟到事件的处理,能让全班同学懂得道理,也能让她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够自律,岂不是功德圆满了?“一次亲身的体验,胜过几次教师的教导”,处理学生的问题,要是能够实事求是,持尊重、体谅的态度,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对有错误的学生扶一把让他们下台阶,往往比空洞生硬的大道理或者简单、粗暴的批评、斥责有效得多。而体谅、理解、信任和谐的气氛,来源于智慧之爱,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从案例可以看出,学生迟到的原因多种多样,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迟到的具体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帮助措施。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肯定运用了自己的个人智慧,肯定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位学生,否则这次事件不足以让这名学生感动得哭,也不足以能让她朝着自己辉煌的人生方向前进。处理事件的最高境界在于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进。而不断的鼓励和赞扬显得更为重要,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不妨在她不迟到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总之,我们只有小心呵护、对学生宽容,另外不断地反复强调不准迟到,这样一定会让学生引起重视,断绝迟到的现象。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从平等关爱的角度出发,用平和严谨的心态,妥善处理好常见的迟到问题,教好书育好人,切莫给自己带来终生遗憾!

学生迟到对老师来说,是一件既普通而又再正常不过的事,但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老师也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帮助学生改正这一不好习惯,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面对迟到学生,特别是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应当:

1、及时了解情况,问清情况。学生迟到的原因多种多样,作为老 师,我们要多方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只有老师掌握情况,才能为老师的正确处理垫定基础。学生迟到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当学生迟到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而应从迟到对个人的影响,对老师教学和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向学生说明道理,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日常管理中,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定有一

些的客观原因,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问清情况,对不同情况的迟到学生,老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我每天都把自己的心血和精力都给了我的事业,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教育要用智慧之爱去引导学生。反思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的教育最多的是命令和教训,受惯有思维影响,调皮的学生一旦犯了错误,我就下“惩罚令”,很少听听学生的需求,很少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探究他们的想法。对于学生们的调皮、任性和学习中的种种问题,我往往有太多的不耐烦。学习之后,我真实感受到了孩子的需要,也发现了我现今的不足之处。我逐步改变了许多影响学生发展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找到了很多解决学校教育问题的好方法。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要充分运用教育的智慧之爱去解决矛盾,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5

[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题记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著名的《爱的教育》(cuore)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曾一度被推荐为教育教材,这是一部伟大的日记体小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被普遍用作儿童的启蒙读物。书中所描写的爱国情、师生情、母子情、朋友情…无疑会使少年读者深深地受到感染,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友爱和同情心。而书里的小学生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所接受的那些细致入微的教育,也无疑可作为今日教育青少年的借鉴,以培养其美好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上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夏尊先生流着泪读完并译出这部小说。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大,从中我也学到一些东西。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就好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在意大利,祖国之爱历来是排在第一位的。《少年爱国者》就为我们上了极其震撼的一课,说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乘船回家乡意大利的热那亚,途中许多虚伪的人为了摆阔施舍了不少钱给他,其中有几个人在挖苦少年国家的人民是:愚昧、下等的国民、强盗。这个怒不可遏的少年愤怒地把这些钱币掷向了施舍给他钱的人的脑袋上,并且严正地怒吼:我不要那说我国坏话的人的东西。同样《少年侦探》、《少年鼓手》里面的主人公义不容辞、毫不犹豫地为祖国做出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地的人们都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自豪,由衷地崇敬他们。如果大家都能像少年那样,国家就不会出现卖国贼、汉奸,就能共同创造富强、文明的社会国家。19世纪末的意大利和21世纪的中国相似,有地位卑微的手工业作坊者,也有靠资本和技术垄断而发迹的商人,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卖炭者与绅士》这篇文章,读后感《爱的力量--《爱的教育》读后感》。法琵斯自倚父亲是上等人,很是高傲,和卖炭者的儿子培谛起了矛盾。法琵斯自知理错,恶毒地说:你父亲是个叫花子!法琵斯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便捉了儿子的手臂,拉到培谛身旁,说:快道歉!卖炭者想阻止,绅士可不干,逼着儿子支支吾吾向卖炭者道了歉,并且握住了卖炭者的手。故事说起来很简洁,但却给我们现代教育一个深刻的启示,正如教书先生在事后对学生们说的那习话:今天的事情,大家不要忘记。因为这可算这学年中最好的教训了。社会应消除等级观念,让每个孩子平等、幸福地成长。最值得体味的就是书中的师生关系、父母儿女情感好似飘渺而又触手可及的理想国,但有时又能把人心从高不可攀的天国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书中有战争、有贫穷、有显贵、有勇气、有气馁、有高尚、有卑贱,但唯独有那爱让人陶醉,让人不由得而感动、共鸣。《爱的教育》描绘教师和学生的篇幅并不多,但却篇篇精美无比,让人流连忘返。在书中,教师都有这么几个特点:表面严厉实质非常仁慈,衣着朴素,由于长期的劳累而身体虚弱,学生爱说自己老师的笑话却异常热爱自己的先生。这些学生给老师取绰号,向代课老师扔纸团,跳到讲台上大声喧哗,但往往却能得到老师的亲吻和宽恕,比如开篇讲的先生就用这样的口吻对犯了错的孩子说:快回去!好孩子!《女先生之死》这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她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的伟大,教师不仅是教员,一个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的父母、心理医生,教他做人影响学生成长目标、方向、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改造,在女先生死去的追悼会上,学生纷纷掉泪,对女先生的挂念和崇敬。同时我也为以后能成为一名教师而光荣、自豪。书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和孩子们对父母亲的依恋和热爱。其间有一对子女听到父亲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动向母亲要求放弃今后的礼物,甚至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节制。这一切让父亲听到了。第二天,这对父母买来礼物,悄悄放在熟睡中孩子们的枕下每月例话《少年笔耕》叙利亚也对父母的理解.还有一篇《爸爸的守护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西西洛少年到医院看护从法国做工回到意大利的病父。由于少年的精心护理,病床上的父亲病情有了起色,就在这个时刻,少年真正的父亲看到了少年,原来,西西洛服侍错了人,不过,少年依然坚持继续服侍这位异乡的父亲,直到这位病人握着少年平安而终。《六千英里寻母》体现母子思念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的伟大,我深深地崇敬玛尔可的毅力和信念。在当今社会里,很多孩子都被过度溺爱,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压力,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自杀。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虽然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爱的教育》里面最多的是亲吻和爱抚。师生之间的亲吻、父母对子女的亲吻、健康对病中的亲吻、富贵对贫穷的亲吻、学生对战士的亲吻、商人对劳动者的亲吻;还有老师对坏学生的抚慰、父亲对孩子们的爱抚、孩子们对父母的娇嗔、老同学对新同学的爱护、得意者对失意者的安慰。还有吻别,书中最后一章《告别》无不是一幕肝肠寸断的离别之吻。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那丝丝入扣,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始终贯通其中,就犹如《音乐之声》的女主角朱莉?安德领着孩子们徜徉在绿色的大自然中,一切都随性地自然成长,在这种痛苦的成长过程中却找到了隽永的诗性和无尽的乐趣。关爱、尊重、理解和推己及人乃本书的亮点。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爱的教育随笔 篇6

爱的教育随笔1

每天在幼儿园我们都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得到他们的拥抱,还能听到大家快乐地叫我们“老师”、“美女”等。我们班的孩子会亲切的称我为“爱妈妈”,刚开始还真怪不好意思的,因为年轻的我突然一下子就多出了这么多娃娃,不过久而久之我习惯了,适应了,还确实喜欢上了这个亲切的称呼,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孩子能称我为“爱妈妈”是非常不容易的,你一定有让他“爱”你的理由。

我的宝贝每天都很在意我的笑容和穿着,因为他们都“爱”一个快乐、漂亮的老师。经常有家长悄悄告诉我孩子在家说的小秘密,比如“老师可漂亮了,因为她每天都笑眯眯的”、“妈妈你也穿裙子吧,今天爱妈妈穿了裙子就像白雪公主”、“姜老师是五颜六色的,她的衣服是蓝色的、裤子是白色的、包包是黄色的”……。其实我曾经有一天做过一个小小的试验,整个一个上午我会平静的和他们相处,既不批评他们,也不表扬孩子,没有笑容也不生气,这个上午我的宝贝都没有靠近我的身边,也没有听到他们叫我“爱妈妈”。而下午我会给他们最灿烂的笑容,亲切地和孩子说话,马上孩子便围绕在我身边,快乐地叫我“爱妈妈”。如果你细心去观察,你一定会发现孩子喜欢活泼的老师,喜欢穿着明亮颜色的衣服的老师,喜欢脸上挂着笑容的老师。

当孩子们的“爱妈妈”一定要像小仙女一样有魔力,什么都会,还可以变出很多的东西,如果今天宝宝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不知道,或者明天他们想听唱歌你又不会,那就一定当不了他们的“爱妈妈”。有一段时间我会在吃饭前教孩子们折纸,有飞机、灯笼、盒子、钢琴等等,他们学得认真而快乐。一个星期后,我们班妞妞的外婆便告诉我妞妞的话“爱妈妈可厉害了,什么都会折,什么都会变”。在班上经常有需要修修补补的地方,桌子角的钉子出来了我们要把它敲进去、磁带卡住了要把它重新卷好、宝宝书撕坏了要帮他们粘好,这些孩子们可都看在眼里了,他们会告诉爸爸妈妈“爱妈妈什么都会修,东西坏了她有魔力把它变好”。

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唱唱跳跳中,如果你每天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东西,今天可以是一个新歌曲,明天是新舞蹈,后来还有一个小魔术,那你一定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爱妈妈”。

我当孩子的“爱妈妈”还有一个法宝,就是足够的了解他们。一次,佳佳问我:“老师,你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西瓜呗”。她做出吃惊的表情,大声说:“你真厉害,家里有妈妈知道我最喜欢吃西瓜,幼儿园爱妈妈也知道我喜欢吃西瓜”。你看,就这么简单的问题,其实这些答案家园联系册第一页就写着呢,只要我们认真看看,多和爸爸妈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就很容易了,宝宝呢?他们便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很伟大、很神奇,什么都知道,然后就变得很崇拜老师了。

说起当孩子的“爱妈妈”,我还真觉得有趣,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你细心做好一些工作,给他们留下阳光的形象,他们就会送给你一个美好的称呼――爱妈妈,这是最真心、最大程度的肯定哦。

爱的教育随笔2

还记得,在高中时讲的一篇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心里眼里只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那个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老师的身份,还没有兼具父母的角色,但确为这句话震撼和打动。

短短一句话,内涵却太深太深。“计深远”,多么富有建设性的一个词,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一项宏大的工程 ,一门奇妙的艺术。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只可惜,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主动或被动地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母鸡”。更为尴尬的是,大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悖离初衷,变得面目全非时,犹不自知。

细究原因,不过被浮尘沉翳蒙住瞳眸。太多的浮尘牵绊和己身未了心愿,渗透、浸染了教育的本色。

现在的城镇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至多两个。不知何时起 ,人们的生活重心和关注热点,都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比过孩子的漂亮伶俐,接着比家庭底蕴、学识修养。有了姑娘,羡慕人家小子的皮实好养;有了儿子,又遗憾自家缺少鲜美娇俏的小公主。

不是有一句吗?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教育的成功。孩子教育失败的人生,再丰满也是残缺的。

平常聊天或聚会中,孩子都是大人的一张名片。由彼此或优秀或逊色的孩子,来透视你人生的经纬度。

这些都是外在力量在推波助澜,让你身不由己,深陷泥沼的误区。

还有一种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心魔:给孩子最好的。我们小的时候,物质贫乏,文明滞后,有多少瑰丽绮幻的梦想凭空夭折,成为一生难以遮挽的暗伤。轮到自己养孩子时,常常会把自己残缺的或是期待的,一股脑加诸孩子,两份、三份……甚至N份灼热的心思放在孩子稚嫩的双肩,如何能承受?

我们倾尽所有,我们含辛茹苦,我们灼灼以求,自认为给与了所有最好的。但,从始至终,都是我们自以为。

较量在无声中形成,压力在无形中产生。无辜的孩子,在承重难以负荷时,便形成了家教的暗礁__叛逆。

于是,孩子教育变成家庭生活不能承受之轻。孩子成了一个家庭的全部,荣辱得失全系于此,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洗衣的时候,若是不小心深浅衣物混杂,染了色,恐怕没有人会再穿出门,行走旅途。然而染了色的教育,却在很多家庭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丝毫没有改旗易帜的苗头。

那么,会有人困惑:究竟如何教育孩子才算成功?才算正确?甚至会有人不屑: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并不是说不以功利,不因一己私愿教育孩子,就要放任自流,不加约束和引导。

如果把教育孩子的境界看成是一座金字塔的话,处在塔顶的父母是在不断修行完善自己,终极目标是把孩子教育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替代品或者炫耀品。

塔底的父母只是单纯地付出了时间和金钱,而这个层次的家庭教育最容易出现问题,父母会认为自己很辛苦,劳心劳力、付出所有,孩子并没有按自己期待的方向走,或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抱怨、牢骚,恶语相向甚至暴力衍生,结果也是徒劳,要么叛逆到底,挥霍了青春;要么破罐子破摔,一败涂地。

而处在中间的则是思考教育目标,关注问题及原因。普通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已属不易。这个层次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通常能认真学习,有着还算不错的成绩,在周遭人群里也有着还算不错的口碑。将来长大了,也应该能独立自主、自食其力。

但若想跻身精英阶层,有所成就,势必还要来一场父母孩子同时纳进的、翻天地覆地革新,由内而外,从父母到孩子的精进与修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世界,踮起脚尖儿,拉长脖子地奉献与给予。

微信圈儿曾经很流行一句话: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是真品,慢慢地就被我们调教成了仿真品,直至成为赝品。

记忆中,很是喜欢根雕艺术,虽不是很懂,但确是很喜欢。和盆景的最大不同是,盆景是主观意志下对自然的最大拘束,而根雕则是自然在主观意志里的最大发挥。

面对棵棵栩栩如生的根雕,细心的话你能捕捉到其原始初具的模型,但根雕艺术已经把原始的东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这种璀璨夺目的极致发挥,虽然让人叹为观止,但无论如何你抹杀不了,原始在你视角中的恒定位置。

而盆景恰恰相反,盆景大多旁逸斜出、妖娆肆虐,它是对原始最温柔、最彻底的背叛。彰显凸现的完全是扭曲改变后的样子。即便你明察秋毫,原始亦是一抔无迹可寻的怅惘。

根雕就似塔尖第一、二层次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独立自主、有个性、有能力;积极阳光,可创新可创业,大多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撑起一片天。而盆景则是塔中或塔底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勤奋努力,颇有收获,但一生都在活成别人的样子;甚至沉沦浮世尘海,一生为命运漂泊,竭力挣扎,无力自主。

为人父母者,唯爱雕塑,爱的教育,方得始终。

爱的教育随笔3

爱是沙漠中的一杯清水,滋润你的心田;爱是失意时一句鼓励的话语,激起你的斗志;爱更是黑暗中的那一点光明,照亮你前行的路。

同样的爱孩子也并不一定是说你要对他们做出多大的贡献,相反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恰恰最能体现出对孩子的“爱”,一句“你真棒”就会让他们心花怒放,高兴好久:亲一亲他们的小脸蛋就会让孩子们体会到来自妈妈般的关爱。现在的孩子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并不一定要打骂才能制止,尝试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道理,让他们知道自己犯错的原因,最后自来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我相信这种教育方式会更令孩子和家长接受,因为我们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用“爱”来感化孩子们。

我们的“爱”很渺小,很平凡,但我们却用我们渺小平凡的“爱”做着既不渺小也不平凡的事情。那毫不起眼的“爱”往往是孩子最需要的。关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让他们茁壮成长。只有真诚的爱孩子,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4

滔滔是个爱保证的孩子。上课时,他不注意听讲,东张西望,我提醒他,课后,他说下次保证认真上课了;游戏时,他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跑去给别人捣乱,我询问他,他说以后保证不去影响别的小朋友了;平时,我一直教育幼儿要注意安全,可他偏偏喜欢跑来跑去,做一些危险的动作。我把他叫来问话,他告诉我下次保证不跑啦……但事隔一日,又会重犯以前的错误。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孩子的“保证”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的“保证”,具有体现在孩子保证之后,确实能坚持一阵子。由于孩子的坚持力不强,以及外物强烈的或新异的刺激才会偏离“保证”,重犯错误;有的是假的“保证”,是孩子处在某种威胁,压力下,避免惩罚的保卫自己的暂时性行为。即使“保证”之后,是否会按内容去做,他们就很少考虑了。所以说,对孩子的这种“保证”不能轻易的将他们指定为说谎,就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是一种只顾一时,不顾长远,只顾眼前不及其它的暂时满足行为。这种短期行为,实质上是外力的作用,即使是真的“保证”,也包含着许多自我保护暂时性控制成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认为他爱“保证”可能主要是因为保证了能逃过“惩罚”,而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我便在他每次犯错后加强正确的引导,从行为、情感等方面让他感到自己行为的利害性。

同时,对于这种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但很可惜,文中这个孩子的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的家园联系表上,写着“个人意志较强,是个无拘无束的孩子。”由此可见,在他们眼中,孩子的任性是个人意志较强,不按照老师的话做相应的事情是无拘无束的表现。这种家长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缺乏自制力。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长辈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当这个孩子在家犯错时,只要一“保证”,马上就会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也没有人再去告诉他到底刚刚错在哪里。“我下次不要了”类似于这样的“保证”性的话,也就成了他逃过一劫的“法宝”。

家长教育观念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我们试着和他们沟通,但换来的却是一笑了之。

忠心的希望,家长能早日意识到孩子的这种爱“保证”习惯会给他今后的人生带来的不利。

爱的教育随笔5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对你们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让我们在爱中幸福成长。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之后对它又有新的感触。

爱到底是什么呢?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为这个简单却深奥的字眼儿不断地诠释,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其实,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了解什么是爱。因为,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儿都可以感受到爱的存在,每一个心中有爱都在让爱的真谛不断延伸、升华。如果一个人从不爱他人,那么他就是一个无情的人,他的生活也将失去色彩,人生将失去意义。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妈妈对你唠唠叨叨,那是她对你的关爱;爸爸对你严格要求,但却严中有爱;老师给你耐心教导,他们用爱传播了知识;同学热心帮助你,因为你们有纯真的友谊。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为你自豪,也有人默默地为你担忧,为你提供帮助。所以,爱是无处不在的。那么,我们也去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吧,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个人,用爱去创造更美丽动人的世界!

我认为,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爱的教育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风度与品格。把我们带到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它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深刻的哲理,使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爱的教育随笔6

明天是幼儿园一年一度的优质课评比,不仅要比活动设计,更要评老师的教学技巧、孩子的课堂表现。说实话,对教案《毕业歌》我已烂熟于心,至于孩子……注视着这一群自己从小班带到大班的孩子,我暗暗对自己说:“加油,明天一定行的!”

按照惯例,抽签,交教案,然后开始准备上课。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我按捺住紧张得如小鼓般的咚咚心跳,开始挑选上课的孩子。选谁呢?我的目光在孩子们的身上一个个停留。这是大班毕业前夕的最后一次公开课,不让谁上都不公平。怎么办呢?我犹豫着:“要不,就全体上吧!”这个想法把我自己吓了一跳:“这可是优质课评比,这么多孩子,如何把握!更何况……”我的眼光不由自主地瞥向晓楠、晓辉这一对彝族兄弟,心一下子揪紧了:他们是这个学期才来的插班生,虽然通过将近半年的学习,能听懂普通话了,也能简单说上几句,但上课不遵守纪律、随意说话的习惯却未改变。要不……就让他们两人不上了吧!

于是,我开始点名:“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多功能厅上课,点到名的小朋友过来排队!”被点到名的小朋友开心极了。很快,座位上只剩下了晓楠与晓辉。我带领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出发。蓦地,眼睛的余光扫到了这对彝族兄弟,只见他们努力挺起胸脯,一声不吭地用渴望而焦灼的眼光注视着我,双手不停地抠着衣角。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一下子软了,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你们也想去多功能厅上课吗?”“嗯!”两个孩子郑重地点点头。我伸出小手指:“那,我们来拉拉钩,今天上课不要随便说话,好吗?”“好!”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时伸出小手指:“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响亮的声音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承诺。我第一次发现,他俩的普通话说得如此顺畅。

来到多功能厅,孩子们依次坐下。我用孩子们刚上学的照片深情导入主题《毕业歌》,很快就进入到学唱歌曲的阶段。录音机里唱到“忘不了,幼儿园的愉快欢笑,忘不了,老师们的亲切教导,老师老师,再见了,幼儿园幼儿园,再见了”时,我的眼睛开始微微湿润。朵朵用手背一下一下地擦着眼睛,果果忍不住小声抽泣起来。我走到孩子们中间,轻轻地抚摸他们的头,示意他们认真听下去。说真的,朝夕相处了三年,一旦想到离别,悲伤的情绪就像潮水般势不可挡地袭来。接下来的环节,学唱歌词,互赠毕业祝福,孩子们的表现真的让我非常欣慰。课,无疑是成功的!只是,没有孩子想到要和我说些什么,我的心中,不免有着丝丝的失落。

最后,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我准备再说上几句就结束今天的活动,晓楠却猛地一下子站起来。“这小子又要惹事不成?”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但还是微笑地问道:“晓楠,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我,我……”晓楠的脸变得通红,不停地绞着衣角,一分钟,两分钟。我刚想让他坐下,晓楠竟大声喊道:“我会来看你,老师!”说完,如释重负地坐下。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一个个争着说:“老师,祝你越来越年轻!”“我戴上红领巾来看你。”一瞬间,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可抑止地滴滴滑落。

啪,啪,啪啪啪……听课的老师开始拍手。孩子们一愣,旋即,也开始拍手。顿时,多功能厅里掌声一片。

这次活动的第三条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学唱歌曲,让幼儿体验离别之情,并会主动表达对他人的祝福。谁曾想到,因为晓楠和晓辉,今天的`课才上得如此圆满。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在课堂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与教案设计固然重要,但我想,当你给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一份真挚的爱,他们往往能创造奇迹!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你一点一滴地感化孩子,给孩子注入信任与爱,课堂便会加倍精彩!

爱的教育随笔7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在感动中,读《爱的教育》让我走入了安里柯的生活,目睹了一群意大利少年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则应爱在平凡中,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们的心。爱体现在对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句语言当中;体现在老师看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在教育学生与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只有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我们的教育。

爱的教育随笔8

去年的九月,我们班新插班了几个孩子,有个叫东文的男孩引起了我特别的关注,因为他的日常表现明显有些异常。我想与他交流,他却一再回避我的目光,对于我的问话,也只限于一点鹦鹉学舌似的回答。对于班里的活动,他几乎不介入,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我试过好多次,想进入他的那个世界,都以失败告终。我脑子里闪过以前看过的一个关于“孤独症”孩子的电视节目,联想到东文来插班之前,东文妈妈就来找过我们多次,一副很不放心的样子,一再强调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娇惯,自理能力很差,希望老师多照顾。带着疑虑,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孤独症”的资料,了解的信息越多,心情就越沉重,因为东文的表现与这些孩子太像了!其中有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孤独症”的十八个表现,我暗暗给东文做了一个比照,他符合其中的好多条:难于介入同龄人、鹦鹉学舌、莫名其妙地发笑、缺乏与别人的目光对视、特别好动、拒绝拥抱、用动作表达需求等,根据后边的测试结论,我感觉东文孤独症的倾向太明显了。

从此,我特别关注东文,每天的入园、离园时间,我都主动与东文妈妈交谈,想多了解一些东文的情况。东文妈妈很关心东文在园里的表现,但对于我小心翼翼的关于东文其他情况的询问,却都尽量回避。看着这个矛盾又辛苦的母亲,再每天面对孤独的东文,我真的很心痛,如果就这样继续下去,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于是,我们班的老师和东文妈妈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我们向她敞开心扉,让她感觉到我们的真诚,同时策略地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和感觉。看到我们是真心为孩子着想,东文妈妈哭了,经过交流,我们终于了解到了东文的情况。他们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这几年虽然觉得孩子有异常,却从没有带孩子去看过医生,家人也都回避和别人谈起孩子的情况。我们告诉她,会和她一起承担起对孩子的那份责任,因为许多资料上都谈到,对于患孤独症的孩子,干预越早效果会越好。我们一定会在幼儿园里多照顾、关心孩子,请她放心,同时也希望她克服困难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去,听听专家的意见,以便我们共同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干预,配合好对东文的训练与治疗。

从此,我们班的老师都积极配合着对东文进行训练,都用全副身心接纳东文,从心理上给他温暖,让他慢慢接受我们。东文开始时排斥我的接近,不让我碰他,我就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和他说话,从生活上照顾他,常常有意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让他感觉到老师的爱意。我们还调动班里其他孩子,用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他,在一些活动中让其他孩子给他做示范。以往分点心时,东文都是一把抢过去就走,这天孩子们喝酸奶,我就在班里宣布,每个孩子都要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要喝酸奶”,老师才会给他。在一种游戏的气氛中,孩子们大都愉快地拿到了酸奶,最后只剩下东文了,他又想一把把酸奶抢走,我就把酸奶举得高高的,对他说:“东文,看着老师,像小朋友一样说‘老师,我要喝酸奶’”他不说话,又要抢,我就再次向他重复我的要求。他非常喜欢喝酸奶,在我的一次次引导下,他终于说了一句:“老师,我要喝酸奶。”虽然声音很小,虽然他的头一直扭向一边,眼睛也不看我,但我的眼睛还是湿润了,第一次啊!下午离园时,我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妈妈,他妈妈也激动得哭了。

这件事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我让东文妈妈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我。一次,东文妈妈说,东文最近经常在家嘟囔一些话,什么“哪里来的信呀,青岛来的信呀”。我一听,这不是我们平时做的一个语言游戏“小小邮递员”吗?是不是我们做游戏时,东文看似心不在焉,其实却已经学会了呢?这个游戏是模拟邮递员送信的过程,一名幼儿和其他孩子进行问答交流,循环进行。在又一次游戏时,我就让一个孩子有意把“信”送给了东文,让他继续进行,可东文怎么也不参加。我把他拉到身边,鼓励他:“老师知道东文会做这个游戏,说得可好了,来吧,咱们一起来说。”在我一遍遍地引导下,东文终于开口了,虽然还是声音很小,但他一字不漏地完成了游戏,而且把“信”顺利地送给了另一个小朋友。我们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自己也偷偷地笑了。

还有一次,妈妈说东文在家经常自己唱歌,经过仔细询问,原来都是我们在班里学的歌曲。于是,我就在适当的时间,让东文唱歌给小朋友听,经过多次引导,他也能小声唱歌了。看到东文的进步,我们心里的兴奋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把自己查到的一些资料推荐给东文妈妈,也让她把需要我们配合的事情及时告诉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共同放大东文的优点,及时肯定鼓励他;在家在园都有意降低对他的要求和标准,为他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我们还指导东文妈妈,关注孩子的兴趣点,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在家中借助游戏提升与东文互动的质量……

经过我们和家长近一年的共同努力,东文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毕业典礼时,东文的笑脸,东文妈妈的眼泪,已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也使我更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有些孩子晚些拥抱我们罢了。

爱的教育随笔9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中的太阳,也是我们幼儿教师的一切。孩子的需要是教师关心的焦点,孩子的进步是教师快乐的源泉。你快乐,所以我开心。

心雨是我班上一个文静又很秀气的小女孩。平时,她不太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话也不多。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请到她时,也不愿意开口说话。有时情绪很不稳定,不乐意时抿着小嘴,一声也不吭。似乎是一个很难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首先,我在与她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心雨从小有奶奶带大,奶奶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加上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在家照顾幼儿,使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让别人去帮忙。

方法一:下午,到了讲故事的时间, “心雨,你来给大家讲个好听的故事,行吗?”她扭扭捏捏地站起来,低着头,牙齿紧咬着嘴唇。小朋友鼓励她,并放低要求,只要说几句就行了,她还是不愿意。无奈,只有等到明天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最后,她终于答应明天来讲故事。第二天,我先和她随意地谈了一会儿,让她知道: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说过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讲诚信。再来由她讲故事时,我微笑地向她点点头“你能行的。”终于,她的态度有所好转了,虽然声音很轻,可是却是不小的进步。

爱的教育随笔10

20xx的春天,在这个温暖而灿烂的季节里,我又结识了37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花开的季节,如孩子一般,明亮绚丽,刚刚钻出来的嫩芽,在雨露与阳光的滋润下,也一天比一天翠绿耀眼,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力,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孩子们都知道,春天来了,他们就常在一起讨论自己家里的院子里会开出许多漂亮的花;这里的小树又将重新变绿了,他们喜欢在阳光下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我就在一边看着他们玩耍嬉戏,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透过温暖的阳光,我仿佛也看见了十几年前的自己,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几米刺眼的阳光将我的目光落到我的左边,只见我们班的小语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他两手放在衣兜里,表情中流露出一个孩子不该有的忧伤。刚开始地时候,我也早就注意到这个不善言谈,不爱笑,总是两手放在衣服口袋里地小男孩,也听其他老师说过这个孩子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他的妈妈生下他后就离开了家,只有一个几乎麻木的父亲。现在,他已经七岁了,对于家庭地往事,他可能曾经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有着一般孩子没有的心理特征,看得出,他并不幸福,也应该从小就不懂得撒娇。第一次和他说话时,我问他:“妈妈呢”,他居然流泪了,哽咽着说:“打工”,如此简单地两个字却说的那样吃力,这或许就是心理上的安慰吧!他也许清楚,“妈妈”这两个字与他的世界无关吧,他总是不主动和小伙伴玩,只有在他游戏的时候,不经意间,我才能偷偷看见他微弱而真实地笑容,我怕惊动他,多希望他能一直像那一瞬间一样开心。

这里全托的孩子在园一呆就是十天,除了放假,就是周五的下午,他们的家人才会走很远的路程,来看看他们,给他们洗澡,换衣服,每到这天的时候,别的孩子的家长都会赶来看看宝贝,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那里,孤独的眼神让人心疼,你相信,他居然只是个幼儿园地孩子吗!?给他爸爸打电话,让他来看看他,他那父亲居然急促地说:“我很忙,没时间,就麻烦老师了”说完便挂了电话。任何人对孩子的关爱都取代不了父母地爱。原来他的父亲在山上做什么小生意,已经失败的婚姻,难道还要注定他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吗!?我看得出,每次周一上学时,他那父亲送他来,他都会用一种期待爱地眼神看着他爸爸,他多希望父亲也能像其他父亲一样,温柔的摸着孩子的头,说“周五我来看你”,可惜他连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未实现过,眼眶盈满了泪水,低头走进教室,刹那间,心就像被坚硬的石头狠狠敲了一下,那种疼,我无法言谈。他的父亲话很少,就像孩子送进园就与他无关了,他从不主动问小语在园的情况,你已经身为人父,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们都感到很气愤。就算一个男人的婚姻失败,事业失败,哪怕一切都失去希望,你还有孩子啊!他是你最大的希望与寄托!在自己孩子地心目中,父亲永远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得把母亲流失地那份爱一起给他啊!让他知道,没有妈妈,自己也很幸福!

每次让孩子们画画的时候,一般的孩子都会用非常亮丽的颜色,丰富的画面内容,一个个大大的笑脸,一切都笑得灿烂极了,写照出孩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在37幅画中,唯独小语的画让我“眼前一亮”黑色与灰色坚硬的线条,勾勒出一颗歪歪斜斜地小树,两个小人,没有眼泪的哭脸,几个冰冷地月亮和星星都是哭脸,内容简单,但却描述出他深远的内心,他无论画什麽,总是习惯用嘴角朝下地表情,他只是个孩子而已,不应该忧伤的,我问他“去画个笑脸”他没有说话,在我的逼迫下,坚硬的线条勉强画出一个连他自己都看不习惯地笑脸。我好像装满几口袋阳光,走进他的内心深处,再把阳光散出来,洒满他心中的每个角落!

小语地饭量很好,每顿都吃很多,他在家里,几乎不会吃到好吃的,父亲毕竟是男人,怎么可能像妈妈一样细心地照顾好孩子,小语的父亲也很少与他有心灵上的沟通。父母,不只是让孩子不冷不饿就行了的,比起物质上的关心,心灵上更需要得到真实的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口吻,都会让孩子觉得;我好幸福;小语的父亲,这些你给不了给他一个温暖的童年,有那么难吗?

像小语这种情况还有,这些父母,你们曾经也是孩子,孩子的要求并不高,用你们的多爱 他们一点,不行吗、别因为婚姻失败、事业失败、生活上的压力而放弃未来,孩子是你们最大希望和寄托,为人父母,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用爱来对待孩子,至少,在他长大后,他(她)也会自豪的向所有人说;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有一个伟大的爸爸(妈妈),多少年后,他也会为人父母,我相信,他(她)一定会用爱来灌溉孩子的成长之路,你 会感到很欣慰,自己原来把爱给了他,他又将这份爱一直延续下去。

既然选择了孩子,那就将爱进行到底!

爱的教育随笔11

爱是人间最美好,最高尚的事物。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有同学之间的关爱,有父母对孩子真诚的爱……生活中的爱如此之多,他们是在生活一些琐事体现的,但同时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育。所以近日,我就拜读了意大利的哲学家亚米契斯的一本着作,一本全世界人们都爱读的书――《爱的教育》。

这是一本充斥着人间真情的书,翻开书便看到一篇篇令人感动的故事。优异的孩子。安利柯在慈祥的父亲、慈爱的母亲和和蔼的老师的教育下,和那帮精灵般的伙伴健康快乐地成长。

它是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安利柯在学校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第一卷就很吸引我。卷讲了刚开学的事。安利柯告别了三个月的假期,开学了。学校里的人熙熙攘攘,安利柯上了丘林小学三年级。他认识了为人仗义的卡罗内,性格开朗的柯莱蒂,弱不禁风的奈里,兔脸儿的泼可来西,爱虚荣的华梯尼,商人卡洛斐,傲气十足的诺琵斯,残疾的克洛西,欺软怕硬的弗兰蒂和漂亮有才能的代洛西。

其中我最喜欢卡罗内,他为人仗义,但是他的母亲不幸很早就去世了。卡罗内简直就是奈里的保护神:在十月二十六日弗兰蒂一而再再而三,的嘲笑克洛西残疾的样子,还学他母亲卖菜的样子。使克洛西愤怒到极点,失去了理智,用全身的力量砸他的头,但是却砸到老师的身上,卡罗内勇敢的站出来,老师弄清后,很赞赏他的精神。我也很赞赏卡罗内的精神。卡罗内还很正义,他看见弗兰蒂欺负弱小他就毫不留情的打了弗兰蒂一个耳光,让他在地上转了三圈。读到这里我不禁笑出声来,弗兰蒂经常欺负别人,现在他也吃到苦头了,在书里,我觉得安利柯的父亲白契是一位很明理的父亲,他在日记教导安利柯的一字一句,都给我很深的启示。

在安利柯抄的每月例话中我看到了许多篇很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六千里寻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的内容是一个妇人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到南美洲去打工去当女佣,但是一年后她皆无音讯。她的小儿子――一个13岁的小男孩一人独自去寻找他的母亲,路程达到六千里之多。读完后我都有点不相信。

读完《爱的教育》和它的续集,它的教育我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随笔12

子琪是我班一名性格较内向的孩子,但他有时也有点活泼,经常一副满怀心事的样子。那一次,我正在打扫卫生,他突然从背后抱了我下,我回头一看,他赶忙嘿嘿的笑着离开了,第二天,他又重复的抱了我一下,同班的高老师也说:“子琪经常有意或无意的往她身上蹭。我感到很奇怪。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子琪并不是和老师闹着玩,而是一种心理需要,是他想和老师亲近,而又对老师不敢直接要求,怕老师不喜欢,那一天,我说非常喜欢他,他才敢偷偷的抱我的。

通过家访我知道他的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因此缺乏母爱,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行为,原来他把老师当成了妈妈的替身,我感到既高兴又心疼。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会抱抱他或亲亲他的小脸蛋,,渐渐地子琪变得快乐了、活泼了,也更亲近老师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想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深入孩子的内心,真正的了解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爱的教育随笔13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各自不同的天赋,决定了他们的个体差异。平时在教育、教学上都让那些聪明的孩子占了很多的空间,相对来说思维缓慢、言语不多的“笨”孩子就显得被冷落了。如果我是那“笨”孩子,我会有怎样的感受,不知何时起我一直就这么想,我会难过?我会伤心?还是我会麻木?我猜想着,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让“笨”孩子聪明起来……在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埋怨;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歧视;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引导,少一点数落。于是,我便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始实施了我的“四多四少”策略。说起来是比较轻松的,但要真正实施却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自己的一遍遍引导,他(她)毫无动静或毫无反映,那时候的你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我失败过,反思后发现还没有到真正爱他们的程度。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爱“笨”孩子的技巧也越来越高了,“笨”字从此也就在我的眼里消失了,有的只是我的鼓励、信任、肯定、引导。有时他们的进步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那也是进步!有时他们没有进步,但那也是进步,因为至少他们没有后退。记得一次语言活动时,我有意请伊婷回答小松鼠为什么病了?她慢吞吞的站起来,只看着我很胆怯,我知道她此时最需要什么?于是,我张大嘴巴用很轻的声音帮她一起回答,好不容易她看着我的口型,听着我那微弱的声音回答出来了,我很开心地表扬了她,虽然她的回答是那样的别扭,但那是她自己的回答,我要鼓励!

“爱想爱的孩子不叫爱,爱不想爱的孩子那才叫爱”,几十年来我正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我在岗位上做的这些都是平凡的事,但我想:我的爱是最美的奉献。我不聪明,但我是勤奋的;我不富有的,但我是充实的┅┅因为我用爱心打开了孩子情感世界的第一扇窗;用真情点亮了孩子生命里的每一盏灯;用赞美启迪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尊重唤起了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所以,我将继续快乐地奉献着,奉献着我的爱!

爱的教育随笔14

周周爱告状.吃饭时状告“××没吃馒头”,上课时状告“××说话了”,午睡时状告“××没睡觉”……我想,周周之所以爱告状.是因为他正处于“自我中心化”的年龄阶段,一般都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忽视同伴身上的优点,也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当他向老师告状时,他就会获得一种“对方不如自己”的暗示式自我表扬,特别是老师因此而批评对方的时候,他会获得某种满足感。

区域活动,周周选择了美工区,活动结束的时候,周周又跑过来告状了:“老师,诺诺收拾水彩笔的速度太慢了,我都收完两盒了,她一盒还没整理完。”我说:“不急,我们再给他点时间。”我注意到,诺诺正将彩笔按同色系排列在一起,彩色笔摆放得非常整齐。

活动点评环节,我特意将诺诺整理的彩笔展示给小朋友看:“这是诺诺整理的彩笔,请大家来说一说,诺诺是怎么整理的?”

小朋友们一个个举手:“诺诺很细心,把彩笔整理得非常整齐!”“诺诺按照颜色规律排列彩笔,所以速度有点慢,但我喜欢诺诺整理的彩笔!”

“是呀,诺诺整理的时候非常认真,有条理,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诺诺整理的速度慢,而要向诺诺学习,把彩笔整理得整齐有规律!”我一边表扬诺诺,一边用眼神看向周周,周周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接着又说:“周周动作麻利,收彩笔速度很快。以后还要像诺诺一样把彩笔收拾得很整齐。”周周笑了。

我也笑了,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动物比赛的故事:沫蝉很小,却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乌鸦样子很丑、叫声很难听,却是很聪明的动物;老鼠不被人类喜欢,却有上树、打洞及涉水等多种本领……每一种动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总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第二天,周周又选择了美工区,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模仿昨天诺诺的方法将美工区的彩笔一盒一盒整理好,并整齐地摆到了区域橱里:“老师,我向诺诺学习,把彩笔按颜色整理好了!”周周不再告状了!

其实,像周周这样的孩子很多,正是幼儿的这种“自我中心化”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多了一份计较,少了一份宽容。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引导幼儿在讨论中了解同伴身上的优点并学会欣赏同伴,让孩子们随时感受到被同伴欣赏以及欣赏同伴的喜悦和幸福。

爱的教育随笔15

《爱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好书,是为人子女者,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一生务必一读的经典著作。该书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于1886年,书的原名是《Houre》,翻译是“心”。它的英译本是《Heart》,译意也是“心”。儿童文学翻译家叶君健在《爱的教育》代序中说:“心”这个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释,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丐尊先生说原来就想译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还说,在1920xx年,他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许愿要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惭愧的眼泪,夏先生终于在1920xx年将书译成中文。五四期间,《爱的教育》就被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们的重点读物,几乎人手一册。当时不少学校教师,也把这本书定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

《爱的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学年日记》,通过小学生安利柯三年级的学年日记,歌颂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等做人的优良品德,歌颂了为他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对弱小和不幸者给予同情、不畏艰难困苦的伟大精神,书中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真切动人、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亲子情、师生情、兄弟情、朋友情……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体的形式,由100篇文章组成。全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利柯学年日记(包括作者所见的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小故事以及作者安利柯的真实感受);他的父母亲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记上所写下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字;10则老师每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每月例话)。《爱的教育》中描写了那些平凡生活着的但却是真实感人的人物,它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的纯真感情。该书的特色是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描述了学校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如何关爱学生们的学习和启发学生们的心灵;描述家庭中父母亲对子女心灵成长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描述可爱单纯的小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的相处中彼此照顾、彼此鼓舞,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书中表露了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塑造儿童爱国爱民爱生活的感情。对于教育来说,除了知识的传承书中还强调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启发和开导。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爱的教育——第一章——始业日》。“嘿,安利柯该上4年级了。哎!没几天二年纪的洛佩谛为救一个一年纪同学受伤了。好,我们班从从五百英里外来了个黑肤色孩子,老师说因为远道来的要特别爱这同胞。对,今天是每周例话:少年爱国者……”第一章没读完,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亲子之情、师生之谊、朋友之恋、祖国之爱……深深感受到爱、关怀、包容、互助、献身……这就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完全书,被一个个真实的事件感动着;《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

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日记——“爸爸的护士”,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孩子进城探望生病的父亲的故事。在医院里,孩子日夜守护着医生指定给他的爸爸。喂水、喂药,病人每呻吟一声,孩子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可在后来,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惯常的想象往下发展,而是发生了一个另人难以预料的转折:就在孩子为自己的“爸爸”担心焦虑时,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望着要带自己离开的爸爸,孩子这样说:“不,爸爸……他愿意我在他身边,现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没有勇气离开他……”

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语,能让任何一下健谈的、自以为高尚的成年人哑口无言。爱的美德正是我们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里的珍宝。那么什么是爱呢?忍不住想要引用圣埃克絮佩里童话中小王子说过的一句放:“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却各种对爱的术语化很强的解释,我想爱就是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的勇气,但水井,却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而更让我们这些自诩为教育者的成人失措的是,尽管爱的表现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灵魂精髓的那部分却不能强意授予,只有一种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一旦疏忽了这点,爱便失却了成为品格的动力,而沦于虚假和下流。届时,这不仅将成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更将是家国之悲哀,同类之不幸。

记得周国平的散文中曾提到过爱的反义词是冷漠,而非其他,感受颇深。对于他人的冷暖、甘苦,乃至生命价值的冷漠,可谓一种令人恐怖的恶疾。而更让人害怕的是它的传播范围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的。免疫力稍差,即被感染,而我们的孩子恰恰是最最易感的人群。这样的病菌一旦侵害了他们的灵魂,再要根除,绝非易事。曾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大意是说一位小学教师在班里搞调查——如果你发现路边躺着一只受伤的小狗,会怎么办。大部分孩子竟回答用车轧死它,把它踩死……令人不寒而栗!

爱的教育案例 篇7

上课还不到5分钟, 某同学先是吹口哨, 后又拿桌腿敲桌子, 嘴里还发出怪声, 我停下来表情严肃地看着他, 他满不在乎, 仿佛一切与己无关。我提醒自己批评和惩罚的办法一点用都没有, 等发声练习结束后, 我诚恳地说:“某同学, 帮老师把课件打开!”他走了上来, 看来帮老师做事他还是乐意的。我迅速把他的方凳拿来放在讲台前的电脑前, 我的琴就放在电脑旁, 这样, 我、桌子和墙就把他“围”了起来。于是我顺利上了近十分钟时间, 但他又不安稳了, 不是把插线板的电子琴弄断电, 就是用手指乱动琴键, “这小子胆大到了极点, 连续捣乱”。正想着, 电又被弄断了, 这时教室里其他同学讨论起来, 我大声地说:“某同学, 去选一位同学当你的同桌! ”这时,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同学们都低着头, 都怕某同学选自己当同桌, 某同学也不动了, 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 某同学继续帮我播放课件, 期间继续动琴键、动插线板等动作, 我都小声地提醒他, 课堂算是顺利结束了。

经了解, 在某同学很小的时候, 他父母就离婚了, 跟着奶奶、爸爸生活, 后来他爸爸去了外地, 他回到妈妈身边。他的妈妈经过两次不如意的婚姻, 心情很烦躁, 平时打工早出晚归, 无暇顾及他, 导致他形成种种恶习。他不知用什么方式和别人接触, 于是只好制造事端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但同学们却躲得远远的。他课堂上一系列的行为都与老师的要求相违背, 干扰老师上课, 所以大家都不接受他, 厌烦他。

1.信任问题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渴望和别人交流, 都渴望有人关心他、爱护他, 问题学生更是如此。老师要想转变这些孩子, 就必须走进他们的心灵,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想要的, 他们才愿意配合你。从某同学疑惑的眼神中, 我看到了一种渴望, 那是一种对同伴的渴望。他需要帮助和关心, 课下我专门找他谈话, 告诉他我愿意做他的朋友, 并答应他我会让班主任给他安排一个同桌。

2.让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在给他们班上课的前一天, 我又找他谈话, 告诉他:“上次帮老师放课件, 我得谢谢你!”他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我告诉他让他下节课继续帮我放课件, 还要搜一个视频。他说:“我不会! ”我说:“我会帮你的! ”然后我说:“知道你上课爱动, 我给你十分钟玩的时间, 你想玩什么? ”“我想玩游戏! ”他脱口而出, 我立刻答应了他, 因为他坐在电脑旁, 其他同学不会受到影响, 我把大屏幕关了, 其他同学就看不见。在我的安排下, 课堂进行得基本顺利, 在搜视频时, 他打字慢, 几次都出错了, 同学们不愿意了, 我对同学们说:“从今天起, 我要做某同学的朋友, 请大家耐心点, 允许我教他打字! ”同学们先是惊奇, 然后默许, 最后他如愿地玩了我提前给他装好的游戏。治水在于疏导而不在于堵截, 我们先从兴趣出发, 先让他有事可做, 让他遵守课堂纪律, 不影响他人学习, 这是课堂上最起码的要求。

3.让问题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问题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 被家长训斥, 被同学冷落, 他们做事总会很偏激, 甚至会走极端, 最缺乏自信, 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走, 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这时, 老师就要一步步引导他们, 让他们通过参与各项活动, 培养自信心。每年十月, 我校都要举行“科技节”活动, 我想让他参加“魔方比赛”, 于是给他买了魔方, 我们约定, 音乐课上除了放课件, 可以练魔方。我在业余时间上网查了一些有关魔方的技巧, 教给他, 让他多加练习, 结果他对魔方比较感兴趣, 征得家长的同意, 我告诉他: “要想超过别人 , 赢得胜利 , 只有刻苦训练 , 难道你不想成功吗? ”在我的指导与督促下, 他坚持了下来, 最后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赢得了上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

4.设立问题学生“快乐成长栏”

获得奖状, 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慢慢变了, 变得喜欢上音乐课了, 一上课他就坐到电脑前, 帮我打开课件, 并搜出我需要的视频。他爱动, 我就提供打击乐, 如三角铁、双响筒等伴奏, 这样, 他就由玩游戏、玩魔方慢慢融入音乐教学当中。同学们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班主任特别高兴, 在我的建议下设立了“某同学快乐成长栏”, 成长栏设立在班级墙上醒目的地方, 由同桌填写他每天表现好的方面。同桌让某同学自己选, 全班同学轮流做他的同桌, 每个同学一天, 被选的同学给他提出一个要求, 并给予提醒或帮助。每周再评一次星, 星是根据一周的突出方面定的。这些星星由班级同学设计, 一个学期下来, “某同学快乐成长栏”里写满了他每天转变的点点滴滴, 最吸引人的还是每周获得的星星。

学期结束了, 我们特意把他妈妈请到学校, 她看到这个专栏, 激动得热泪盈眶, 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们把这个“专栏”取下来送给她, 告诉她, 新学期, 我们还会设立“某同学快乐成长栏”。临走时, 她流着热泪对我们说:“看到孩子有这么大的进步, 我也有了生活的信心, 我决心找份正常上下班的工作, 好好管孩子, 争取让他成为有用之人……”问题学生的转变让一个破碎家庭又看到了希望, 重新确定了生活目标, 这正是教育产生的神奇力量。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有了家长的全力配合, 教育的成功还远吗……

教育的成功在于付出, 教育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对于问题学生, 教师要付出父母一样无私的爱, 要用海洋般宽广的胸怀包容他的缺点, 要像朋友一样不断提醒他、引导他, 让他参与到课堂中, 让他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才会以积极心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才会不断进步。我们要努力让问题学生都有阳光的心态, 用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 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摘要:问题学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师的艰巨任务。作者以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个真实案例为例:针对一个有种种恶习的问题学生, 通过和他多次谈话, 让他在课堂上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参与各项活动, 建立“快乐成长栏”等一系列活动, 使其逐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问题学生,快乐成长,转化思路

参考文献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 篇8

一、赏识教育的奥秘

赏识教育的奥秘是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他可以是让老师成为教育家、使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老师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而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责任获得爱,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孩子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二、赏识教育的典范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的孩子需要赏识,是赏识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要注意孩子的优点与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千万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正因为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就绝不能对孩子整天以抱怨,而應该依据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倍加赞赏、以表扬。在每位教师的心目中,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牛顿等人一样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就蕴藏在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个体中。对发展良好的孩子,我们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使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对待不幸的孩子,我们更要满怀热情地拥抱他、欣赏赞美他。哪怕孩子跌倒一千次,我们也要激励他一千零一次站立起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充实的、难忘的学习生活空间,使他们的心灵空间得以释放。如果任由孩子的心灵继续压抑下去,他就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反之,他们才能有美好未来的可能,我们的教育也才有成功的希望。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叙述过自身的一段经历:小学时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曾留级三次。庆幸的是,上初中后遇到一位教语文的吴老师。吴老师对其毛病似乎总是视而不见,倒常常夸奖他的字写得好,并多次把他那字写得好而文章本身不好的习作张贴在教室,让全班的同学观摩。而钱梦龙老师在接受了吴老师赠予的“成功”桂冠之后,不得不去琢磨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不至于有朝一日被同学们笑话。有了这种渴求获得新成功的内部需求,加上吴老师的鼓励、指导,钱梦龙老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写作水平提高到老师要求的水平,甚至还超过了老师要求的水平。可以说,如果没有吴老师的赏识,就没有钱梦龙老师的今天。这样的例子当然还很多:苏步青小学数学考年级倒数第一,牛顿、爱因斯坦小时也倍受歧视,但他们都在赏识光环的照耀下,最终都取得了成功。赏识的魅力可见一斑。当然 ,教师在教育中,不能一昧无原则地赏识学生,迁就学生,而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有效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通过举办专家讲座、个别交流、家访、家园互动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学生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三、赏识教育的评价

教师提出积极的期望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只是实施成功教育的一部分,要想使教育获得预期效果,还有赖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赏识性评价。“赞扬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实施赏识性评价,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尽可能以赞扬代替批评,以多赞扬代替多批评。赞扬对学生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它往往能促发学生有益的行为。在赞扬过程中,无形地传达了教师的价值、是非观和美丑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这些观点的内涵,便会逐渐遵循这些内涵去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著名心理学家史金纲的实验证明,当批评减少而赞扬增多时,人所做的事会增多;相反,比较不好的事因受忽视而萎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B?F?斯金诺通过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鼓励不仅仅是奖赏,它还是和某些行为的发生相联系的东西,它有着促进某种行为重复出现的趋向。当动物的大脑接受到鼓励的刺激,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调动起各个系统的“积极性”,潜在的力量能动地变成了现实,行为就发生了改变。因此,老师不管是热烈的鼓掌、热情的喝彩,还是只言片语的赞美、微笑点头的认可,在学生那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教育者应该确立这样的教育理念:受教育者人人都能成功,处处都有成功,时时都可成功。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勤反馈”的原则,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成功的信心,培养获得成功的能力。从而使教育者的愿望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的浅层次需要更为强烈、充实,并不断向深层次扩展,推动学生积极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进而步步前进,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功教育是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的教育改革,是从外压式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它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说课下一篇:网络客服实习报告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