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的火花点亮未来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创新的火花点亮未来(精选9篇)

让创新的火花点亮未来 篇1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摘抄: 征服是由被征服开始的。一个机构极有可能因为没有能力做出改变而“死亡”。沉醉于中世纪英雄梦想的堂·吉诃德至死都不明白,他的盾牌掩护的是一个旧世界,他的长矛刺向的是一个新世界,其结局只能是不断重复的无奈和失败!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6 在欧洲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强大的君主对于这些国家是有益的,因为他们是爱国主义的核心,能给予国家明确的领导。

7权力的基础是全体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作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

8.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9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10 “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凯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11历史从来没有什么不变的原则,没有任何国家不可以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

12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13一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的。科学家出于自我意志,献身于科学研究工作,参与这一工作,把自己所有的个人利益都臵之度外。德国人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他们讨论但是没有激烈争论,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经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拥有悠久传统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能割断历史,也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文化归属。政治家的个性气质曾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18 从太空俯瞰地球,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任何一部成功的宪法必须要代表人民合理的愿望。20 我们是维护自由的政府,没有人在它之上,也没有人在它之下,我们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价值,(公正地)对待他。

21哪怕牺牲一些效率,也要保证机会的平等。

22民族国家形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国家就可以发展,而且很快就会变得强大。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

24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如果说,六十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那么,今天则是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

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27 强国应该是那些能为自己的公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的国家。

思考,感悟,启发

《大国崛起》记录片,从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一个更新的视角观察世界近500年来主导世界历史的“大国”们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被新兴的大国取代或者赶超。我们看到作为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对于当今500年内世界风云变换的国际舞台的评价,其中不乏过去我们一直回避的尖锐问题,确实叫人领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和激情。看过此片,感慨良多,受益良多。

面对汹涌的海洋,伊比利亚半岛勇敢地踏出自己坚毅的步伐。几十年的谋划与探索造就了葡萄牙航海家开天辟地般的成功,他们突破了当时世界的“尽头”。而上帝以不计其数的黄金与香料奖励他们的勇敢。目睹了邻居的发家,刚刚统一的西班牙也开始了自己远航的步伐。为了利益,睿智的女王放下自己的尊贵与哥伦布谈判,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西班牙霸占了美洲,获得让全欧洲眼红的财富。其实,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伊比利亚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可是就在下一个转弯口上,他们却迷失了自我,没有改变自己,及时地发展工商业。最终,财富裹挟着荣耀流走了,剩下的只是昔日的辉煌。

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依靠资本,小国寡民的荷兰成功崛起为海上马车夫,执掌着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马鞭,对商业的重视铸造了他们的繁荣。商业,是最能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产业,而商业的发展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宽松自由的环境。而封建社会对商人的歧视与遏制阻挠了财富的积累,从而间接地导致落后。所以,想成为大国,一定有强大的商业。

英雄总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脱颖而出,而伊丽莎白恰恰就是这样的英雄,这位英明的女王带领她的国人一步步迈入世界的舞台。王权与民权无疑是个棘手的问题,女王成功地处理了。可是,他的继承人查理一世却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一味蛮横与镇压掀起了议会与人民的反抗,也把自己推上了断头台。一系列暴力的革命引起了英国人的反思,当他们发现那不适合自己时他们毅然放弃了它,用光荣革命创立了自己的国家制度。新的制度带来了新的活力,正事工业革命把英格兰推向了世界的巅峰。反思英国的历史,我们发现:国家要发展,要强大一定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制度并成功地推行它,让国家稳定成为发展的有力后盾。另一个值得思考的就是工业化的重要性。只有工业化才是让国家快速崛起的秘诀,工业化加快了生产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水平。崛起的西方大国无一不拥有工业化的背景。值得关注的是,英国政府对于专利的保护。保护专利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不要低估人们的大脑,当人们怀着热情去创造时,无数的科学与技术会喷涌而出,为国家绘出繁荣与富强。

人权,当今社会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世界任何的事情都会从人权这个角度来考虑。而人权,正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提出并开始向世界推广的。通过法国大革命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经验:首先,国家一定要有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再有就是对于人权的尊重保证自由、平等、博爱真正在国土上生长而非一纸空文。法国更令人瞩目的便是一大批思想巨匠的宝贵遗产,他们告诉我们自由的本质是精神的自由,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人有追求幸福和平等的权利。

德国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恰恰是德国,带给我深深的感悟。分裂的德意志脆弱萧条,重重关税严重遏制了经济发展;而我们知道,政治统一的前提是经济统一。所以,领导关税同盟的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开始了它的大国之路。德国统一后飞速发展,不仅完成了工业化而且带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到了欧洲的前头。究其原因,第一:对教育的重视,正如毛奇元帅所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讲台上决定了。”第二:抓住难得的和平,发展经济,实现自己的现代化。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也是对所有后发国家的一剂良药。此外,教育,是国家强盛的不二法门。在德国,学生不去上课会交罚款;而德国的大学在享受政府的支持与补助并享有充分的自由。这才是强国之路。只有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从而掌握顶尖的科技,方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地球另一端,有一个与德国有不少相似的国家—日本。两国都是在处于落后的位臵上开始赶超,最后成为大国。日本的维新是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尽管那是一个给我们带来无尽灾难的民族,我却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维新。“求知于世界,大拯皇基。”之后,明治维新将日本带离了落后。国家若想强大,善于学习很重要,又要善于适应,将外来的事物很快地融入自己的文化。然而日本的后来又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这才是大国的责任。

星条旗的旅程发人深省,一个只有230年历史的国家在世界第一强国的位臵上坐了120年。这奇迹不能否认,这就是美国梦!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加大科技的投资力度,让自己永远站在最新的科技上,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鼓励商业,不约束经济的发展但在必要的时候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其发展。积极推进改革,永远完善自己。时刻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坚持自由民主。这便是美国做给世界的教材。

回首500年沧桑岁月,大国的崛起与衰败成为世界的主线。虽是历史,却会给我们很深的思考与启迪。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追忆历史,我们可以学到大国之道:

一个大国,要有深远的战略眼光,懂得抓住新世界的主动权; 一个大国,要有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让自己的工商业活跃蓬勃; 一个大国,要有牢固的社会保障机制,为国民提供幸福便利的生活; 一个大国,要有成熟稳健的经济制度,在世界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个大国,要有完备全面的教育体系,为国培养精英;

一个大国,要有合理适宜的政治形式,能促进产业的高速发展; 一个大国,要有充满吸引力的文化,打造国家强大的软实力; 一个大国,要有科技创新的实力,在科技浪潮中屹立不倒;

一个大国,要有对历史的尊重和反思,从中学到战胜于未来的法宝; 一个大国,要有改革的决心与勇气,在进步中走向光荣;

让创新的火花点亮未来 篇2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学习,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愉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大到一个国家, 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 没有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 其生存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甚至难以生存。因此点亮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造就创新人才方面应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创新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也正是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怎样才能运用已有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 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主要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的阅读策略, 让学生自主阅读, 但是通过调查了解, 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盲目阅读, 某些学生将语文阅读课当成了自习课, 所看杂志多为休闲、娱乐类杂志, 文学类杂志很少看, 辅导类杂志更是视而不见, 不能有目的地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倾向阅读, 有的学生进入图书馆后喜欢看什么就只会看什么, 基本不变, 阅读过程比较单一, 不能广泛地获取知识;随意阅读, 有的学生似乎“不会阅读”, 仅凭兴趣爱好, 随手拿上一本, 或者同时拿上几本, 走马看花, 几下就翻完, 然后又换一本, 如此往复, 一节课能“看”几本杂志, 没有目标, 缺少选择, 浮光掠影, 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为广大学生营造一方知识化的天地, 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平台, 正确地引导和恰到好处地指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坚持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 学生才会不断寻找自己的阅读兴趣点, 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 激发创新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学生的需要、动机、意向、理想是创造的前提, 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知识的积累, 没有积累就没有创新。知识的创新依赖于前人或他人的知识成果, 而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历来是收集、储存他人或前人知识的地方, 图书馆是读书获取知识的好去处。读好书, 是培养造就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利用图书资源。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不光在学校学校之外, 还有许多机关, 第一是图书馆。”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学生的个性品德可塑性大, 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 想象力丰富, 但稳定性差, 认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受到年龄阅历的限制, 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好书, 利用各种形式为学生推荐好书。针对这一情况, 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改变, 某些学生选择微信、微博等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为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语文教师在图书馆统一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人, 使阅读成为习惯。阅读以中国文学为主、外国文学为辅, 每学期由教师开列书目, 教师在图书馆开课指导, 学生自行阅读, 做好读书笔记, 期末进行读书交流, 引导学生“把厚书读薄, 把薄书读厚”。阅读指导课的开设打破了课堂和课本的局限, 让学生在图书馆尽情体验感悟, 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学生在有益书籍的引导下, 不断萌发新的思维、新的想法, 激发他们对祖国历史和当代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产生探求心理, 萌发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交流讨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面, 也是展示学生个性风采的重要手段, 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 “积极学习、独立思考、灵活表达”, 创造各种机会展现自己的风采。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 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践证明, 开展交流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 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 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 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大胆求新,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为此, 语文教师和图书馆老师共同组织了针对某一专题的读书交流会、读书辩论会, 爱国诗歌朗诵会、文学知识竞赛会, 红楼知识讨论会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为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展示提供了舞台, 使学生开阔了知识视野, 学会了交流和合作, 同时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由独立的封闭状态走向多维的开放情态, 培养了质疑精神,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所有的学校都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提问式、辩论式、自学式等新颖的教学方式, 就是利用学生的特点,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 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 它往往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 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但是,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 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 产生知识上的迁移和链接, 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 光靠课堂教育显然是不够的, 而图书馆不仅能为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服务, 更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图书馆采购学生配套教材资料、幼儿教师专业相关的图书、各类文学书籍、科技卫生生活健康类书籍等, 供学生使用,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关专业书籍, 广泛阅读, 了解专业特点, 培养专业兴趣, 规划职业发展, 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数字图书馆的开通为教师和学生查阅期刊、杂志等资料, 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今世界, 新知识新工艺不断涌现, 学生在学校不可能把一生中遇到的知识都学会, 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就可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充实自己,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树立信息意识、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仅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 也是触发创新灵感、展示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要使自己的独特见解成立, 必须有信息意识, 具备一定的检索能力, 在图书馆里能独立地找到自己所要的书籍资料, 在充分掌握丰富知识信息的过程中, 往往还会触类旁通, 知识上产生新的连接点, 对原有的见解加以补充或升华, 触发创新灵感, 使原有的创新水平得以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设施将更加现代化, 特别是数字图书馆进驻校园, 更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因此, 新时代的学生更应具备快捷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的鉴别信息的真伪的能力, 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和读、写、算的基础能力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 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也是创新学习的基础。

六、要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愉悦

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 都想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感觉到自我的价值, 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进而形成创新发明的动力。学校图书馆定期开展新书推荐、朗诵会、佳作欣赏书评会、笔记交流、读书之星评选、校园橱窗展示、读书小报评选等,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互相暗示和互相激励的心理要求,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一次成功的演讲、一次激励人心的朗诵, 都会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更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 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 便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总之, 点亮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教师多动脑筋, 多想办法, 巧妙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大胆创新, 学生构建创新学习的环境、搭建创新思维发展的平台, 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 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耿云.中学图书馆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成功 (教育) , 2008, (03) .

[2]张雪峰.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导读课程的重建[J].图书馆学研究 (理论版) , 2010 (12) .

让创新的火花点亮思品课堂 篇3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识记、理解、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中,都含有大量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因素。教师应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这些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积跬步以成千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在这一方面,我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中,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同时,教师应更好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对那些好奇性强的同学,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保护好他们的好奇性,帮助他们一起探索和思考,保护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同时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追求,以有所发现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追求。

二、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创新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对一些有一定道理的独特见解,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欠佳的也不能嘲讽,更不能压制和打击。学生的思路和教师不对时,不能一下子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合理成分和新颖的东西,鼓励其创新的意识,通过这种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

三、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培养创新欲望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定神、入境、生趣、凝思),引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在自学中探索(分析、总结、归纳),理解问题、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例如,在“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一节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个情境片,接着我用鼓动性的语言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帮下岗职工再就业出出点子,看谁的金点子多?”同学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一边看影片、一边思索。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在提问反馈时,学生们七嘴八舌,争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的说:下岗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也有的讲:下岗职工应重新再学习,掌握几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等等。同学们的回答有的显得稚嫩,不尽完美,但只要学生智慧的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

四、在质疑问难中,鼓励大胆创造,更多关注学习的过程

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来寻求正确的结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应提倡“不耻多问”、“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谁提的问题能引起同学们的争论,谁就学得好”。事实上,只有有所疑,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问题越辩越明,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只能在争辩中闪现。

五、在学法指导中,培养创新精神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达尔文也讲:“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越扎实,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就越宽广。例如,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以下的学法指导:

(1)引导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在自学中尝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引导辨析。鼓励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大胆发言,阐述自己的见解,且不拘泥于形式。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其创新素质的提高。例如,针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个词语的位置能否颠倒的问题,许多同学进行了辩论,谈出自己的想法,这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引导观察、评说。在利用感性直观的事例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勇于评说。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养成。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写出至少五种身份角色,然后让同桌进行评说,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直观地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4)引导小结、归纳。在学生自主地归纳共性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陶行知还激情澎湃地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例如,在“热爱劳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创雅室”竞赛活动。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不仅宿舍卫生条件改善了,而且各个宿舍布置得各具特色,充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又如结合“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我组织学生到农村里走访、参观。同学们以“我看农村新变化”为题,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撰写了自己的感想、见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自我创新的目的。

梦想点亮未来的演讲稿 篇4

大家好!

梦想十分精彩,未来却太遥远;梦想过于甜美,未来却太残酷,心怀梦想,就有未来,走向未来,拥抱梦想。

小时候,躲在被窝里,我常常会好奇,梦想是什么?是粉红的,还是墨绿的?不,那么虚无缥缈,一定是淡淡的天蓝加上几抹神秘而朦胧的紫色,或许其中还参杂着几缕天真的粉色,绿色的希望也一定少不了。还有黄色、橙色、白色……

而现在,回想起那时的臆想,我不禁哭笑不得,少时心中埋下的一颗种子啊,竟在不经意间发了芽,生了根。稚嫩的芽儿突破了重重阻碍,眼前盲目无措的黑暗悄然消失,混沌之中重现光明。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你可能会遇到无数颗绊脚石,但我要告诉你,只要踢开它,大步大步向前迈进,用信念告诉自己“我能行!”不管你流多少汗,流了多少泪,但你成功后,你留下的将是感动的泪,将是自豪的泪,将是喜悦的泪。

儿时的我们,稚嫩。梦想可能会天天变,但是梦想始终是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追求!现在的我们虽年少无知,心中对未来并没有过多的规划,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总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没有梦想的人,生活没有动力。然而,一些有梦想的人,只是一天把自己的梦想挂在嘴边:“我将来要当宇航员,我要当……”却从来不为了梦想而奋斗。梦想,这两个充满奇幻的字眼,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努力,拼搏,精彩……但是,为之奋发的又有几人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前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明星。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唱自己的歌。出道八年,七年无人问津。周围的人一个又一个的退出,但是他却坚持了下来。终于他成功了,暑假的一个夜晚,他一夜爆红。他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他的`歌开始有更多的听众。拽而有礼,拽而不狂,十年坚守只为自己最初的梦想。那我们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付出行动,要对的起自己吹过的牛;更加努力,要让妄想成为实际

追求梦想的过程是残酷的,主要是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一个不断推进的心,一个勇敢坚韧的心。梦想,要去追求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成功不属于半途而废的人。它只属于不断付出,锲而不舍,不放弃,不言败的人

在我们的校园中,所有的同学都应该有梦想,有的同学在寒冷的冬日可以早早起来,去为他的梦想奋进;有的同学在用全力挤出时间,而有的同学呢?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只是将梦想挂在嘴边,而不付出行动。这些同学啊!当你看着别的同学梦想即将成真时,你还会这样吗?

理想点亮人生,规划造就未来 篇5

--阅《西点军校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感谈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这么一个好的机会,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成为公司《西点一期》培训班首期学员。

一、感想

人总要走向成熟,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需要我们独当一面。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对以后的人生路洋溢激情,充满幻想。记得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的确,没有理想的人生就是黑暗的人生。我们需要努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小理想,大成功。只要实现理想就是实现成功。

回顾以往,岁月流逝,想想曾经怀着懵懂的梦想,追寻自己那遥远的梦。踏入社会才发现现实是如此残酷,曾经幻想自己成为一名考古学者,后来发现只是泡影,因为自己根本就没往那边努力。后来想成为一个浪迹天下的旅行家,后来发现自己根本放不下一切,没那么洒脱。再后来工作了看到国家“十二五计划”就想着也给自己定一个五年目标,开始自己定了个不伟大的目标,确实当时很想要的目标--五年内拿到月薪5K,现在想起来有点讽刺,快四年半了这目标还是差点。由曾经的车间的冲压工、物料员、线长、仓管员、仓库组长、计划员到现在的物控主管,自己一步步走来最后冲刺阶段仍需再努力......为什么一个个目标都没有实现?这两年一直在想就那么个小小的目标,直到最近阅读了《西点精神》看到了西点军校的22条铁训,才发现原来自己缺的就是这铁一样的军人精神,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它体现的是一种诚实、服从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力。它让每一个学员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没一个人都不愿意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一生对社会的贡献和人生价值。

这些年慢慢的拾捡那些遗失的梦想,做不了考古学者,慢慢的学会收藏,捡着那些或仿或真的端详的研究。做不了旅行家就利用周末的时间游离周边绿水青山,或徒步或登山或露营,用另一种方式去实现。人生路本身就没有直达车,时时刻刻都在不停的换乘。只要有目标,只要坚持就能到达,时间或长或短,路或直或弯,通向成功的路不仅仅那一条。

每个人都应该有好高骛远的人生目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崇尚荣誉是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同样崇尚荣誉也应当我们人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崇尚荣誉不可盲目追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心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是好兵。要想当将军必须做好当下,不可盲目。每个目标要细分到每个小目标逐步完成实现。

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首先就要学习军人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锻炼自己没有借口的做事风格。工作生活中借用西点精神这一把利剑让自己养成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设定未来长期、中期、短期、近期的目标,进行长远的规划,当然这个目标需要自己慎重制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成功。

二、职业规划

1.自我点评

1).兴趣爱好:户外运动(登山、徒步、露营等),DIY手工制作,花卉种植等。

2).职业兴趣:技术研究型,由于之前工作原因一直未能走这方面希望日后工作往这方面发展。

3).个人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富有责任感,信息面比较广,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强,对于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新事物会想方设法了解。

4).性格特征:我性格内向,沟通能力存在欠缺,平时除了与我认识的人有较多的话外,在陌生人面前,尤其是在陌生的长辈面前,我一般是不会有太多的话语的,但并不是说我喜欢一个人独处,我喜欢的与值得信赖的人,相处很好的朋友分享我的事情,其实我自己也是蛮与他人谈的来的,因为只要我想去与别人联系,或者别人与我交流,我都是比较容易与对方成为朋友的,所以基于自己性格上的原因职业选择上我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对我而言,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专业,我觉得我适合有关技术与研究方面的工作。

4).职业价值观:因家庭条件原因,对于工作优先考虑待遇较高的工作,对于所选的职业希望能从中不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工资收入限制,会先考虑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同时也要考虑该职业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以及考虑自己是否能合适改职业,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该职业。

5)自我点评小结:工作四年一直在手机行业做,包括手机成品、手机金属件、LCD屏组、手机摄像头,我认为自己的职业方向较为明确,我也有一点的基础和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劣势。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劣势。平时要对自己多多训练强化学习,如平时多看相关书籍利用网络多学习加强专业知识补习。业余周末时间多参加网络上组织的户外活动拓展自己的人际圈,同时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

2.职业目标

1).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自评,最终成为一名手机行业技术总监。

2).职业途径:普通技术员--工艺工程师/设计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总监

3.目标规划

1).接下来一年内转换自己的工作岗位;

2).进入新的利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岗位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产品特性并晋升为技术工程师;

3).4年后晋升为项目经理; 4).6年后晋升为技术总监; 5).8年后开始尝试自己创业。4.准备工作

由于现在是摄像头模组行业MC主管职位,虽然同是手机行业,但是工作性质还是有区别。因此在未来一年里主要学习任务是整体手机构造和相关工作原理,剖析相关组件构造和工作原理。同时保持强壮体魄,每天坚持锻炼,自己的户外爱好继续坚持。

5.总结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满江红》还时时萦绕在耳旁,激励着我,不断努力,不断朝自己的目标前进。还记得有那么一句话:地球要做的事---旋转;江河要做的事---奔流;青年要做的事---前进.年前是我最大的资本,所以我不能逃避,更不能放弃,相反的应该要拿出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同时也要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别人行我也一定行。

用爱打造亮点用心点亮未来 篇6

----五月赴佛山学习体会

景山实验学校范乐容 5月8日至9日,我非常有幸在区教育局具局和德育处李校的带领之下,随同各兄弟学校的德育领导前往佛山儒林中学和九江中学进行了参观学习。两天的学习历程中,我们听取了南海九江儒林中学的杨校给我们作的“仁至礼义信”主题特色德育工作报告,学习了南海九江中学的“点亮教育”新型德育体系。我们欣赏两座学校整洁而美丽的校园,参观了他们管理科学,布置整洁的学生宿舍。更有幸与儒林中学毕业班的学生一道感受了令人热血沸腾的中考宣誓氛围。我作为学校的一名基层德育管理者,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通过参观、询问、访谈,我对所参观的两所学校的特色德育管理有了一定的印象,下面给各位领导和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1、儒林中学秉承“承儒乡古韵,育未来英才”的办学宗旨,“为的明天作准备”的办学目标。“和谐、奋进、仁礼、书香、安全”是该校的历史积淀和一直弘扬的学校文化,“和谐教育”更是学校的特色教育。从走过的历程看,儒中正因为有了这“和谐的力量”,使得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走到今天、走得更远。当我们走进儒林中学,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浓郁的育人氛围,触摸到她砰砰跳动的脉搏,嗅到她扑鼻的芳香,感受到她的包容与和谐。在校园里,我们看不到一张飘落在地上的纸屑,而是干净整洁的路面;放学时,你看不到一个斜挎背包,懒散行走、奇装异服的学生,各班学生都很自觉地排队到食堂就餐。细节中透露出这所学校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与文明的行为习惯已经深入学生的心中。

2、儒林中学杨校所作的德育主题报告,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学校一直坚持“仁礼爱心教育”创建了德育特色品牌,自2001年始,他们每年坚持“爱心义卖教育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多届。在学校的展览室里,一件件充满学生爱心的手工制品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每一块展板边上的小讲解员,不仅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儒林中学学生强劲的综合实力,这也是这个学校长持特色德育教育的丰硕成果的一个体现。

3、儒林中学是一个以寄宿制为主的学校,虽然参观当天雨势较大,但仍无法浇灭我们参观学生宿舍的热情。听完值班管理员简单的介绍后,我当即被他们仅仅只一个生活部长,四个宿舍管理员就将二栋宿舍楼,一千多名住校生管理得井井有条的事实给着实地给震荡住了。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各班主任基本不用参与到宿舍管理之中。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初中一线教育的人来说,我深知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是最难以管理和驯服的,强烈的个性追求与学校统一管理的矛盾我们现有的教育理念与机制根本无法从化解,更不用说部分问题学生的强烈的逆反心理。这需要老师作大量的工作才行。

走进宿舍管理办公室,各种管理制度与管理表格一应俱全,整个管理体

系清晰明了,管理理念细致科学中又体现出人性化。走进学生宿舍,且不说地面的干净,连各项物品的摆放也十分整齐,最令人叫绝的是,学生的衣服晾挂也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在与管理员的交谈中得知,一千多名学生从下晚自习到宿舍完全安静,仅仅只要十五分钟;早上从学生起床到下楼集中仅仅中用十分钟。又是一震!这其中的难度太大了,太不容易了!细细品味这其中的味道,联系先前杨校所作的“仁礼”特色德育报告,突然明白,学生在宿舍里的优异表现,不仅仅只是管理员们辛苦劳动的结果,而更是学校十几年坚持的“仁礼”特色教育在学生身上的综合体现。

4、从宿舍出来,心情尤为不平静,正在细细思索之间,学校礼堂里响起了响亮的宣誓声,彭校告诉我们这是九年级学生在进行中考宣誓仪式。一听这个,大家疲惫之态一扫而光,纷纷表示要亲历一番。走进宽大的礼堂,只见各班学生方阵整齐有序,扬校正在激情澎湃地发表着中考动员令,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了,再伴以醒狮队响亮的鼓乐,整个会场气氛热烈。学生们如出征前的勇士,战斗的激情被彻底激发出来了,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宣誓环节中,口号声响彻云天,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学生的这种激情给深深震撼了。整个会场所有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老师,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超强的团队意识以及对学生的大爱精神,也许这就是这个学校那么多年来的情感积淀对老师和学生的影响吧。

让创新的火花在音乐课堂上绽放 篇7

音乐课有其学科的独特性, 所以在整节课都要以音乐为本。组织教学更要突出音乐特点, 在课的一开始就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新学期一开始, 就改变了以前的师生问好方式, 而是启发学生动脑, 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创新。如:我唱:111誆222誆3451誆712‖“同学们, 上午好, 拍拍手呀问声好”。下一句旋律我让学生自编歌词111誆222誆3451誆321‖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极高, 如有的同学唱“侯老师, 上午好, 转个圈呀上午好”, 有的同学唱“侯老师, 上午好, 写写字呀上午好”……学生们在课上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来创作。

二、在发声练习环节中的自编母音练习

发声练习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 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尝试的:在三年级, 我选择了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来作为发声曲, “我是小小音乐家, 唱歌呱呱叫, 指挥顶呱呱, 预备, 起”, 学生按歌词唱, 教师提示演唱方法和演唱情绪。在后面的旋律部分, 不唱歌词, 让学生自己想要唱的母音。这样一来, 学生的创作热情特别高, 有的说“lu”、“m”等。教师还要做的工作是把这首歌曲放在不同的调上来练习, 这就是在发声练习环节上的创编母音的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在节奏练习环节中的创编短句练习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胳。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入门的先导, 也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怎样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节奏呢?我突破了以往让学生一遍又一遍模仿练习的陈旧模式, 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创编节奏短句, 这样以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容易被学生掌握。

例如:教授《小毛驴爬山坡》这首歌时05誆65 43誆21 76誆1 i誆3-‖。为了突破0X誆X X X X‖节奏, 我先用“D a”把基本节奏对学生进行训练两遍。然后我加上“啊我的朋友。”“啊美丽校园”让学生模仿, 两三遍后, 让单个学生练习。待大部分学生都会了以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字词用这个节奏进行编创, 这时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 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了, 有的说“啊我的小狗”、“绿色的祖国”, 每一个创作的学生都可以当老师教其他的同学练习节奏。最后我出示歌词“啊节日明天”, 让单独的学生来试拍, 这时学生就能很准确的拍出歌的节奏, 全体学生一起拍两三遍节奏节能掌握了。节奏问题解决了, 教师就可以进行这句的旋律音高教学了。

著名音乐教育家、节奏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节奏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我们要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有效的节奏学习方法。

四、在歌曲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质疑学习

唱歌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富于表情地歌唱形象鲜明的歌曲, 最能感染儿童, 教育儿童。所以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占主要地位。在教学中我突破以往教师逐句教唱的旧观念, 采用了“先学后导”的教学方法, 即让学生自己动脑质疑, 让学生自己找出难唱的乐句,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提出的问题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来解决教唱。这样的教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地学习。

五、在评价环节中的学生自评学习方式

歌曲学习结束之后, 我采取了让学生自评的学习方式, 目的就是自己找出不足和解决办法。在具体的实践中我采取的是录音或录像的方法, 如:在歌曲《小毛驴爬山坡》学完以后, 我对同学们讲:“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 我们把这首歌也唱给他们听, 老师录音, 如果听着满意, 我们就寄给西班牙的同学们欣赏。”录音结束后, 我播放给同学们听, 让他们自己说说哪里唱得不太满意。杨昭然同学说:“第二段一开始不太齐, 有点乱。”我一想, 是我刚才没有提示重复记号, 所以学生们不是很清楚怎样唱。然后我把重复记号写在黑板上进行了讲解, 学生听过讲解再演唱效果就好了很多。有时我们也用录像的方法, 让学生对音准、表情、动作、表演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这种更直观的学习, 找出自己演唱、表演中的不足, 并及时纠正。这种方法比教师一次次提出不足并重复演唱的效果好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课上兴趣倍增, 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他们能充分地参与到音乐课中来, 享受歌唱的快乐。

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形成燎原之势 篇8

一、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听的习惯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起点,进入小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的口头语言,但这些语言往往是不规范的,比如孩子的语言中会夹带方言,表达时出现语序混乱等,引导和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得先从培养“听”做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二年级学生好表现,集中注意力差,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比较愿意听,愿意说,反之,如果是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会不愿意去听,表现得心不在焉。因此除了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外,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上课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讲话,并在此基础上渐渐提高要求,听清同学的发言,并能做适当点评。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听的质量,作适当的提醒。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话,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但光听清是不够的,还要看是否听懂。可以通过点评、复述等手段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听懂。

二、说,注重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儿童有丰富的思维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想象,他们说话没有条理,想到哪说到哪,思维活跃,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了一些好的词句,个别学生在表达应用时,老师要善于捕捉,及时表扬鼓励,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运用积累的能力,让这些词语丰富孩子的语言,提高孩子的说话水平。除了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外,利用活动课,晨会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晨会时间除了教师必须讲的事情外,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说自己看课外书有何收获,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趣闻……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努力寻找他们成功的地方,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积极的氛围,使学生从不敢说——能说——会说——乐说,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得到了锻炼,从而为写话打下基础。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易于说和写。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教师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模拟一定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先练习说,然后再写出来。

三、写,培养学生轻松写话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说写反差大,说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却提笔忘字,不知如何起笔。如何给孩子以指导,让他们在写话能力上有所提高呢?我的体会是:减轻难度,循序渐进,创造条件,让孩子轻松写话。

(一)写一句话

1.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这个书包怎么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2.结合生活观察写一句话

1)写做过的。(例:晚饭后,我坐在妈妈身边学钉衣服扣子。)

2)写看到的。(例:我家有一只大白鹅。它有一身雪白雪白的羽毛,像穿着一件漂亮的白色的衣裙。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大疙瘩,真像戴着一顶小红帽。我最喜欢它了。)

3)写听到的。(例:我每天给鸡喂食,听到鸡啄食把地皮都啄得蹦蹦响。)

4)写闻到的。(例:要做练习的时候,我打开文具盒,就闻到橡皮的香味。)

5)写尝到的。(例:今天中午,我吃了一个西红柿,又酸又甜,我爱吃。)

6)写触到的。(例:上学时,我跑快了,摔了一跤,现在腿还有点痛。)

7)写心想的。(例:昨天放学后,我和爸爸一起腌咸鸭蛋,心里想,明天就能吃上它,该多好啊。)

(二)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

现行的小学课本都配有彩色的插图,这些插图以及积累运用中的看图说话,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等都是小学生写话的好材料。在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看整体——初步感知;看部分——分清主次;看顺序——理清思路;统领全图——展开想象。学生掌握了看图的方法,教师鼓励他们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就会把图中的内容有重点的、有条理地写下来。

2.结合课文阅读写一句话

1)摹仿佳段。佳段是指课文中最有特色、最适合语言训练的段落。摹仿佳段,不仅能加深对佳段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式多练多得。

2)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写话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是一种想象与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新内容的写话训练方法。

当然,二年级写话训练还有许许多多的途径有待我们去探索,这里只是一点浅显的见解。总之,写话指导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想说想写、敢想敢写的热情和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切不可要求千篇一律。创新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在较多的时候被我们的老师善意地扼制了。请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形成燎原之势。

让“对话”燃起教学智慧的火花 篇9

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在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心智、激发灵感、燃起思维创新的火花,才能触类旁通。新课程下的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对话,并积极地做出评价。对学生而言,这样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意味着可以开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谈自己想谈的、论自己想论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

一、创设利于对话的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指出,教室座位的设置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应注重教室氛围的营造、学生座位的安排,创设有利于学生对话的环境场。

课堂的空间布局与对话教学自由、开放心理场的形成紧密相关。那么,如何安排座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话呢?在对话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争论,面向全班学生慷慨陈词,不时利用肢体语言配合自己的演说,而且还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他人的见解,不时对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质疑„„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教室,需要有适合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倾听的座位安排。

因此,教师应设置有利于对话氛围的多种座位模式。如:圆桌型,将教室空间分成几块,每块有一张比较大的课桌,每组学生围绕在一张大课桌周围,不分等级、不分先后的席位安排有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必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座位共同面向讲台;马蹄型,将座位排列成马蹄形,教师可随时走到中央地带,从事沟通与课堂管理,学生也可以互相倾听,有助于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对阵型,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舞台型,相对集中的一片空间,适用于小组表演或中心发言。

在同一堂课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小组、全班讨论等情况及时变换座位排列,座位排列模式需要改变时就改变。当前教室的布局中,讲台一般都放在教室前面中央的位置,容易强化教师中心主义,不利于对话的充分展开。因此,讲台的位置最好处于教室前面偏离中心的位置,这样有助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氛围,更有助于把较多的教学空间让给学生。

二、创设有效的对话资源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对话内容要时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使对话的内容富有新鲜味,引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对话,这样会对感知对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有关专家调研,我国小学数学知识近80%缺乏生活内容来支持。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形成了矛盾,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材中只有几个分数算式,枯燥无味。我们可以讲述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分数,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话题,并围绕话题组织讨论。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同时在对话中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对话的话题要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于产生联想的,要大部分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对话交流才能得出结果。对话的话题除了联系已有知识外,还要联系个人经验,这样学生不感到生疏,温故知新,容易开启思路、产生联想,逐渐形成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新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有效对话的时空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等待时间”,给予学生思维的时空。“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Rowe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Rowe训练一些教师将其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秒至5秒,在那些成功地增加了等待时间的教师们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如下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失败的情况减少了,学生深思熟虑的回答增加了,学生之间在回答问题时的相互比较和借鉴增加了„„一些后继研究证明,增加等待时间导致了学生更长和更高质量的回答,而且参与回答问题的人数也增加了。

“等待时间”的增加,需要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同时,问题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学生答问时必然需要增加“等待时间”。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们可以出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大大增加。有学生列式:(5×5+5×10+5×10)×2或5×5×2+5×10×4;有学生认为上、下底面的面积有2个5×5,所以列式为:5×5×10;因为有4个5×10的面,而上、下底面的面积合起来也是5×10,因此共有5个5×10,所以还可以列式为5×10×5。这样的课堂,不仅仅在表面上活起来了,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对话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主题共同探讨问题、提呈观点、交流理论、大胆假说、进行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学习的共识。

上一篇:统战部2012上半年总结下一篇:绿化竞聘演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