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精选8篇)
征文启事
为广泛征集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基层林业部门和森林经营者对林木采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使采伐管理更好地适应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同时为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三五”采伐限额、修改森林法等提供参考,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和中国林业杂志社、林业资源管理编辑部联合组织开展“我为采伐管理改革创新献计策”2014林木采伐管理有奖征文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主办单位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二、承办单位
中国林业杂志社 林业资源管理编辑部
三、征稿对象
面向全国范围广泛征文,凡了解森林资源管理、木材采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倡导生态为先绿色理念、爱好写作的朋友均可参与投稿。
四、主题内容
所有作品须从森林资源管理角度出发,以“我为采伐管理改革创新献计策”为主题。2014林木采伐管理征文应立足于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所设立的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三项制度,围绕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与实施、林木采伐许可证和木材运输证的核发管理等内容,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辨析相关概念和制度的内涵、实施范围、相互关系,对相关制度设立的目的意义、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当前采伐管理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改革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方式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欢迎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省内外采伐管理的历史、现状、政策利弊和实施效果等,查找发现现行采伐管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完善的具体措施和对策建议。鼓励用具体事例和图表反映当地林木采伐管理的作用和效果。重点内容可包括:
1.从国情林情和森林资源内在属性出发,阐述我国采伐管理制度(包括限额采伐、凭证采伐等)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或者通过文章作品回答我国采伐管理必须坚持的底线是什么;
2.如何坚持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对国有林和集体林、公益林和商品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等实行差别化、精细化管理;
3.如何完善公开透明采伐指标分配机制和简便易行的采伐办证审批制度;
4.随着林业各项改革,尤其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处理好森林资源管护与落实林农财产权的关系;
5.“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技术创新与决策建议;
6.在森林法修改中,采伐管理方面有哪些条款内容应当调整和完善,新的法律制度应如何设置;
7.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森林抚育补贴等重点项目中,采伐管理政策如何设计;
8.对集体林特别是已经明晰产权到农户的集体商品林如何进一步放活经营,充分尊重其经营自主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局限于此,文章题目和具体内容可自行确定
五、征稿要求
1.原创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2.投稿方式:征文一律用Word软件(兼容版)编辑,按A4纸排版,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在邮件主题栏标明“„我为采伐管理改革创新献计策‟2014林木采伐管理征文”字样,注明稿件类别、名称、投稿者个人介绍、联系地址、电话等。
3.投稿作品数量不限,禁止化名重复投稿。
4.如因他人对来稿著作权或所有权发生纠纷,均由来稿作品署名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来稿作品一律不予退还。
六、投稿时间
即日起面向全国范围征稿,投稿截止时间2014年10月31日
七、投稿邮箱
征稿邮箱: lmcfgl@126.com
电话: 010-84239277 010-84238408
联系人: 刘泽英靳爱仙
八、奖项设置
本次征文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
九、作品评审与刊发
评选分网络互动和专家终审。评选结果将及时刊登在《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林业》、《林业资源管理》、中国林业网、中国林业新闻网等报刊和网络媒体上。
此次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和部分入围作品将陆续在《中国林业》和《林业资源管理》进行专栏刊发。并在中国林业网、中国林业新闻网、关注森林网、中国林业杂志官方网站、中国林业杂志官方微博进行专题推广。
十、其他事项
1.所有入围作品版权均归获奖本人所有,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和中国林业杂志社、林业资源管理编辑部拥有使用权。
2.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规定。
3.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本活动举办单位。
4.敬请投稿者随时关注中国林业网(http://slzy.forestry.gov.cn/)和中国林业新闻网(http://),以了解此次大赛的相关动态。
征文请参考附件里以下文件:
1-林资发[2011]92号贯彻国发[2011]3号文件通知
2-林资发[2011]248号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通知
3-林资发〔2013〕96号关于规范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4-林资发〔2013〕10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
5-林资发〔2013〕186号树木采挖移植管理通知
6-林资发〔2014〕3号关于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国林业杂志社
综上,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一方面起着保护生态限量采伐的作用,另一方面阻碍了林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这种矛盾性使得其存在的合理性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国家和林农在森林采伐上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来论证森林采伐制度制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向。
1 林农和国家一次博弈下的纳什均衡[4]
1.1 博弈双方的目标函数
假设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林农所追求仅仅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用目标函数I((q)来表示其经济效益,则I(q)=p×q。其中:p表示价格,q表示采伐量;假设市场价格p固定不变,且销售量等于采伐量,则I(q)是关于采伐量q的增函数。
国家林业发展追求的是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目标的最大化,目标函数表示为I(q)+E(q)。其中:I(q)为经济效益;E(q)为生态效益。假设E(q)是关于q的减函数,即随着采伐量q的增大,生态效益E(q)下降。当森林资源的边际生态效益等于边际经济效益时,国家林业实现目标效益最大化,假设实现这个目标效益最大化的采伐量为q1。
1.2 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
假设林农只进行一次性投资,只考虑当期收益,不打算进行第二轮的再投资或对未来投资收益缺乏信心。这种情况下,国家的采伐制度的制定有两种策略选择:一是不建立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只进行对森林生态效益保护的宣传。二是不信任林农会自觉有效地保护森林的生态效益,强制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和林农都要付出额外的交易费用。假设林农的交易成本为C1,主要包括采伐指标申请所付出的时间、手续费、寻租费用等;国家则要付出执行该制度的行政成本,假设为C2。对于林农也有两种策略选择:一是响应国家关于保护生态效益的号召,不过量砍伐,则此时林农的采伐量为实现国家林业目标效益最大化的采伐量q1;二是只考虑眼前经济效益,尽可能多地采伐,假设采伐量为q2,则必然有q2>q1,I(q2)>I(q1)。
1.3 博弈双方的支付和博弈矩阵
图1矩阵中B组合和D组合的支付是相同的,原因是在限额采伐制度下由国家给出一个指定的采伐量q1,林农没有自主定量的权利,因此无论林农主观上是希望适量采伐还是尽可能多采伐,支付都是I(q1)-C1,而国家支付也总是I(q1)+E(q1)-C2。
1.4 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及其对于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制定的解释
博弈分析的结果如下:(1)当I(q2)+E(q2)I(q1)+E(q1)-C2时,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C组合,即林农尽可能多地采伐而国家也不限制。
以上两种情况的纳什均衡在历史上都出现过。C组合的纳什均衡存在于以前人口数量少、森林资源较丰富的条件下,由于森林采伐带来生态效益的破坏远小于采伐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是不会采取措施来限制采伐的。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对木材需求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全球生态效益问题日益突出,世界森林资源已呈现稀缺状态,因此现阶段I(q2)+E(q2)>I(q1)+E(q1)-C2的条件不能成立,所以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限制采伐的政策。在我国,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30多年的掠夺式采伐早已造成森林资源的不堪负重,全国的环境恶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当时国家的森林采伐制度明显是在I(q2)+E(q2)
尽管D组合是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条件I(q2)+E(q2)
2 无限次重复博弈下的纳什均衡[4]
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囚徒困境”可迎刃而解,此处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意味着林农将选择进行长期永久性的投资。首先引进贴现因子δ=1/(1+γ),γ是每一阶段的市场利率。先考虑国家的触发策略:在第一阶段选择放开管制,不采取强制性的限额采伐制度。如果之前t个阶段的结果都是林农采取适量采伐的行为,则在第t+1阶段国家依然采取不管制的做法,否则永远选择管制。
对于国家的上述触发策略,如果林农选择的是适量采伐的策略,则现值和为:
如果在第t+1阶段林农首先出现过量砍伐的现象导致国家无法置之不理,国家会选择用长期管制作为回报,这种情况下,林农的支付为I(q1)(n≤t);I(q1)-C1(n≥t+1),其现值和为:
由式子(1),(2)可以推导出当I(q1)/(1-δ)≥tI(q2)+[I(q1)-C1]δ/(1-δ)时,即下述条件:δ≥[tI(q2)-I(q1)]/[tI(q2)-I(q1)+C1]成立时,选择A组合为最优,林农和国家的博弈可以走出“囚徒困境”。
3 结论和启示
3.1 结论
通过上面的博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林农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投资行为以及国内森林资源稀缺的现状决定了当前林农和国家进行的是一次博弈,结果必然是B组合的纳什均衡,即国家采取管制策略。
2)给定林农进行长期永久性投资的前提,当δ≥[tI(q2)-I(q1)]/[tI(q2)-I(q1)+C1]时,林农和国家的博弈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的A组合,即无需国家管制,林农也会自觉地适量采伐。
3.2 启示
鉴于上述结论和分析,对于如何提高目前的支付效用,即如何完善林业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启示:
第一,引导林农的长期投资。由于无限次重复博弈可以改善目前的均衡效用水平,因此鼓励林农进行长期投资变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以通过相关的奖励和优惠政策来引导林农的长期投资倾向;同时,改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使其更有弹性,例如可以建立采伐限额的奖惩机制使其与促进林农的长期投资政策相联系,从而培养林农的长期投资意识。
第二,选择性地放开森林采伐限额管制。对于生长周期短、投资收益率稳定、林农投资积极性高的树种,可以逐步放开森林采伐限额管制,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林农的投资积极性,又能有效改善目前的支付效用水平,实现林农和国家的双赢。
第三,国家林业政策的制定要遵循稳定性、连贯性的原则。林业政策的频繁变动会导致林农对长期投资的预期不明确,从而失去对林业进行长期投资的打算,因此必须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来提高林农的未来预期[5,6]。
参考文献
[1]田明华,张卫民,陈建成.我国森林采伐限额政策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118-120.
[2]陈根长.中国林业物权制度研究[J].林业经济,2002(10):12-15.
[3]龙建平.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管理初探[J].绿色科技,2010(11):98-99.
[4]戚译,朱秀君.经济博弈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32-58.
[5]龙新毛,张向前.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5(2):14-17.
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简便易行,在现场很易判断,施行下层抚育采伐时,只要按设计的采伐强度采伐掉全部Ⅴ级木或再砍去部分Ⅳ级木即达到目的。如果强度再大些,则再伐去少量干型不好的、机械损伤的以及受病虫害较重的Ⅲ级木即可。
对于混生多个树种的次生林与“人天混”林分,主要是按目标树、辅佐树与有害树的分类办法选择有害木为采伐对象,使目标树与辅佐树得到较好的生长条件。2009年公布的《森林抚育规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林分中的有害木即是影响目标树、辅佐树生长的次要树种、树冠过于庞大、干型不良、多枝多节、断梢、劈裂、病腐衰退以及丛生等的植株。
无论采用哪种抚育采伐方法,采伐对象的选择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与对象,即:
对次生与人天混林,尤其在密集成团分布的地段中,应伐去低价值树种;对双生木与丛生木只留单株,让经济价值高的树种成为林分优势种与有更多的优势木(目标树);
伐去生长落后与品质低劣的林木,即砍去枯死木、濒危木、生长孱弱无生长前途与品质低劣的林木—双杈木、霸王木、弯扭木、偏冠木等;
伐去对生态与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林木。首先伐去病虫害重的个体,但应保留有树洞(供鸟类居住)与有鸟巢的林木;清除风折、风偏木,外来入侵种乔灌木。要注意在间密留疏的原则下,对郁闭度小的地段保留次要树种与灌木,不使土壤裸露与变干;在立地条件不好(土层薄、坡度陡)的地段更要重视保护灌木、草本与枯落物层,这既可提高森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又有较好的保水保土性,从而维持森林的稳定性。
三、抚育采伐强度与适宜保留木密度的确定
抚育采伐强度与伐后保留密度是否适当,是关系到作业成败的问题。如果采伐强度太小,则达不到抚育目的,林分得不到改善,经济上更不合算。如果采伐强度过大,保留密度太小,就可能把林子毁了。
采伐强度有两种表示方法:株数采伐强度(Pn)是以采伐木的株数(n)占伐前的林分总株数(N)的百分率表示,Pn=n/N×100%;蓄积采伐强度(Pv)是以采伐木的材积(V)占伐前林分蓄积量(M)的百分率表示,Pv=v/M×100%。
这两种表示采伐强度的方法各有优缺点。蓄积采伐强度可以直接知道间伐材的数量,在有树种疏密度表的单位还可以知道疏密度降低的情况,但是不知道伐后林木营养面积变化的情况,施工时很难按设计掌握采伐强度;而以株数采伐强度为指标时,可知道保留木增加了多少营养面积,施工时好掌握,尤其在人工林抚育强度时常采用这一方法。在不同密度的林分中,虽采用相同的采伐强度,保留木的密度却有很大的差异。相同密度的林分,当采用相同的株数采伐强度时,因抚育伐的方法不同,下层抚育伐采小的,上层抚育伐采大的,综合抚育伐上下都采,但大小采的株数不同,最后造成保留林分的结构差异很大,上层伐的把林子破坏了,下层伐的不起作用。因此,抚育采伐的作业设计,在采伐强度的设计上是较棘手的问题,要由很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设计。
采伐强度之所以难以确定,是因为其不是只根据现有林分密度就能决定,并非林子较密就少采,林子太密就多采,还得考虑其它诸多因素:①树种特性。速生树种与喜光树种,采伐强度就应大些,如松树、杉木、落叶松、杨树、白桦、山杨等,采伐强度大些,光照更多些有利于它们加快生长,它们恢复得也快些;但是速生的刺槐、枫杨等树种因顶端优势不明显,大强度的采伐使林分密度太小,会形成过多的侧枝,主干形率小,出不了良材,为此应降低采伐强度;耐阴树种如云杉、冷杉等,一定只能用小强度抚育,否则保留密度太小,反而降低生长量;人工混交林、人天混林与次生林,在抚育时,不能仅由目标树株数决定采伐强度,还要考虑保留一定的辅佐木;②林分年龄。壮龄期正是林分生长时,采伐强度可大些,生长势与树冠发展得快,很快就可恢复郁闭度(尤其从来未抚育采伐过的林分),进入到中龄林阶段的密林切不可一下子采用强度大的抚育,否则很容易受风倒、雪折、风折之害,而且易引起病虫危害。过密的天保林特别应注意这个问题,绝不能一下子就施用强度抚育;③立地条件。立地好的林分,可加强抚育强度,反之立地差的不可大强度抚育;④考虑林地生态效能的发挥,即使是速生丰产林也不应该强度过大的采伐。
确定抚育采伐强度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现在生产中只能根据林分的树种特性、林龄与立地条件来确定单位面积的保留株数,即按当地分布的林分类型(树种与林龄)编出一个“保留株数/1公顷待查表”。保留株数有一个范围,立地好的用小值,立地差的用大值(即保留株数较多)。我国经多年的研究,已经编制出多个树种人工林的密度控制图。但是,确定了当伐林分的每公顷保留株数,在施工中如何实现,如何能直观的看到,又是一个问题。笔者在多年的研究中体会到,应该强调应用一个辅助的却很可靠的指标——林分郁闭度,由它可以很简单看出林分的疏密,而且调查也很容易得到。笔者认为:凡是郁闭度大于0.7的林分才有必要进行抚育采伐,速生树种、喜光树种与立地条件好的林地,抚育伐时可将郁闭度降低到0.6甚至0.5,而耐阴的树种与立地条件差的林地,切不可将郁闭度降低到0.65以下。有经验的工程师在林内林外一转就能基本上看出来是多大的郁闭度。采伐工人看得多了也能作出判断。如果缺乏目测经验,则可对伐后的林分做一下郁闭度测定。
笔者曾对人工针叶林与阔叶林以及次生山杨、白桦林做过采伐强度与保留株数及郁闭度关系的研究。即做较大的一块标准地(不小于0.1公顷),先作伐前的林木径级与株数调查,并测定林分郁闭度,统计样地的总株数与蓄积量,然后进行下层抚育伐,或综合抚育伐。首先伐去全部的枯死木和濒危木与部分已无培育前途的被压木及霸王木(采伐木的株号要记下来),然后统计采伐木株数与材积,计算保留木株数,株数采伐强度、蓄积采伐强度,随后测定伐后林分郁闭度,同时大家目测此伐后林分的郁闭度,得到第一直观数据。此时无疑只是一个弱度抚育,郁闭度降低不大,于是接着再补充采伐,伐去更多的被压木与部分干形、冠形不良的中庸木(综合抚育者则伐去上层干形不良与非目的树种的部分林木,如白桦林或落叶松林带中的黑桦,心腐的山杨),计算采伐强度,测定第二次伐后保留木的郁闭度,当郁闭度达到0.65左右时没看采伐强度是多少从而有了经验。在抚育采伐开工时,应让组长与工人们现场了解这样适宜的郁闭度与相应的保留密度,事后则会了解该采伐什么样的,采伐强度与保留密度是多少。在采伐过程中还应注意采密留稀,使保留木均匀分布,中午照射到林内的光斑应是有较均匀的分布。这样的预备伐也称作示范性标准地作业,一个林业生产单位在正式开工前如此实践一下是必要的。
四、对全面认识与完善森林抚育作业的建议
台江县林业局:
我四组有一山林,地名“八条”,紧接本村八条林场南面,四至为“东至坡顶窗门坳小路,南接本村八条林场,西抵坡脚,北齐五组山林”,面积约70亩,是1978年造的杉木人工林。
申请采伐理由:
1、树龄长,密度大,现大部分树子疆老,又2008年雪凝灾害侵袭把部分树稍压断,树子已没生长趋势,白白浪费了良好的土地资源;
2、我小组树子全部在台江至南宫公路周围,如果不论情况不给砍伐,老百姓种树根本就没有体现“权有其利”之政策及效益,也没有禁伐的政策性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农造林管护积极性,同时还因此有些村民家中维持正常开支出了大问题;
3、更为严峻的是此山林目前被盗情形严重,山林虽离公路只有500米,但在公路上却几乎看不见,再则前后无村寨,是偷盗的良好场所。照此下去,树子一天天被盗,山林中大的好的都被盗走(林派立有案子),这个损失我村民是无法再承受下去,且也没什么办法管理,也没什么人来负这个责。因此,特申请采伐更新,只有这样我村民权益才得以保障,望贵局给予批准办理商品材采伐指标700立方米为荷。
(注:
1、该林权证号为“”;
2、此山林无争议)
特此申请
台拱镇大红寨村四组
1.1 森林抚育采伐的含义
森林抚育采伐是指森林从幼龄郁闭形成到成熟前, 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 适时伐除部分林木, 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 改善环境条件, 促进保留林木生长的一种营林措施。
1.2 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
森林抚育采伐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 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 具有双重意义。其目的在于:首先有目的地选择保留林木, 用人工选优来代替自然选择, 清除劣质树木,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木质量;其次抚育间伐扩大了保留林木的生长空间, 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和水分, 更好更快地生长, 缩短林木成熟年龄;再次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增强林木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因此森林抚育采伐, 既要重视培育森林, 又不能片面为取得木材而强调间伐。
1.3 森林抚育采伐的方式
不同树种不同发育阶段各不相同, 其抚育间伐的目的也各不同, 根据不同的目的, 一般把森林抚育间伐分为透光伐和疏伐。
透光伐是在幼龄林时期, 主要解决林木之间、林木与其它森林植物之间的矛盾, 以保证目的树种不受次要树种和其它草本植物的压制, 所采取的一系列抚育间伐的措施。透光伐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整林分组成, 去除压制主要树种生长的非目标树种。
疏伐是幼龄林经过透光抚育后到主伐前一个龄级, 为了促进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 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 所进行的抚育采伐方式。疏伐是人工林中最主要的一种抚育间伐方式, 其目的是伐除生长不良的林木, 以提高保留林木的质量。
2 当前抚育采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采伐强度作业与实际脱节
在森林抚育采伐中, 由于林分密度不均匀, 在实际抚育中, 不同地块的采伐强度也就不同。为了达到抚育目的, 对于林分密度大的林子, 其采伐强度应大于规程规定的采伐强度;而对于林分稀疏的林子, 其采伐强度就会小于规程规定的采伐强度。但是现在有些林子的抚育采伐, 作业设计与实际操作会存在着矛盾。如果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按作业设计去采伐, 有些地块经过采伐后达不到抚育的目的, 如按实际需要进行采伐, 有些地块的采伐强度则会超过作业设计的强度, 出现超限额采伐。
此外, 幼龄林透光抚育采伐强度低于省抚育间伐标准下限, 其中有50%左右的落叶松幼龄林透光伐没有设计资料, 没有间伐强度, 没有进行修枝。有的只注重下层林木的抚育, 忽略对上层选择砍伐林木, 导致下层生长的林木被压, 因得不到应有的阳光与生长空间, 生长逐渐落后以致死亡。中龄林生长伐抚育采伐超设计强度, 在选择应伐木对象时砍伐那些径级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良木, 造成林分中林木株数分布不均匀, 导致林分质量下降, 连年生长量下降。
2.2 过于重视经济效益
森林抚育采伐并不是木材的生产措施, 而是森林经营的措施, 不能只简单地去追求采伐木材而带来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超强度采伐所带来的生态破坏。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时期, 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 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巨大报复, 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近年来, 在山区, 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现象频发, 与多年来过度采伐林木有很大的关系。
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 并非消极的注重, 而是积极的注重。现在国家对天然林资源实行保护和限制开发, 以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建立生态功能区, 是必要的, 但不等于生态林面积必须那么大, 只保护而不开发。
3 对策与意见
3.1 提高调查和设计质量, 灵活应用设计规程。
作业设计方案是进行森林抚育采伐的依据, 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作业的好坏, 好的设计方案能更好地促进森林的生长, 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此制定设计方案是森林抚育采伐的基础。首先外业调查是基础, 是作业设计方案的依据。要把小班的面积、林分类型调查准, 抽取的标准地要有代表性等。其次是科学、合理地设计内业, 根据外业的基础资料进行方案设计, 制定相应的抚育措施。比如对于同龄单层林林分类型, 采取的抚育措施, 可按下层抚育法的要求设计与作业, 即从林冠下层选择砍伐木、伐除落后的劣质木、直径较小接近死亡的频死木、枯立木和病腐木, 要注重调整树种构成。对于异龄复层林类型, 要根据下层林木的组成区别对待。下层林木为人工针叶树, 则应采取上层抚育法, 通过1~2次间伐, 伐除上层林木, 形成以下层林木为主的针叶单层林。最后在实际抚育采伐作业施工中, 要灵活应用森林采伐作业设计规程, 在满足设计需要的同时, 全面实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并要保证抚育采伐后, 林分郁闭度天然林不应低于0.7, 人工林不应低于0.6。
3.2 加强林业执法和宣传教育,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大力宣传森林经营是保证林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全面普及森林抚育采伐的相关知识, 使采伐林木的个人和单位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森林抚育采伐的重要性, 并自觉地遵守设计规程。其次是用法律的手段保护森林合理的抚育采伐, 对超伐者要实施严格的法律制裁, 从重打击, 不仅使滥采滥伐者不能获得经济利益, 还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最后, 在追求森林抚育采伐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以保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不受破坏为前提, 在节省经营成本的同时增加木材的生产, 使森林抚育采伐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值。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森林抚育采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望森林抚育采伐能够更科学、更合理地进行。
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通知》已将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到各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单位。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不同编限单位的采伐限额不得挪用,同一编限单位分别权属、起源、森林类别、采伐类型的各分项限额不得串换使用、不得结转到下年使用。要切实加强天然林保护,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严禁对天然林实施皆伐改造,严禁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在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2016-2018年)期间,对于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森林不得实施商业性采伐;对于纳入国家重点、省部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63个县市区还要采取森林减伐措施,每年在上年度采伐量的基础上减少林木采伐量20%。
《通知》明确,竹子不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和凭证采伐。非乔木型经济林采伐(挖)、非林地上的林木和经依法批准占用征收林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但须依法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按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实施采伐。集体(个人)林推行伐区简易设计,一次性采伐10立方米以下的可免除设计。全面推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公示的范围和具体内容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老偏万
桑叶薄荷饮
【组成】桑叶6克、淡竹叶15克、菊花6克、薄荷3克和适量白糖。
【用法】桑叶、菊花、淡竹叶加适量的水煮沸,即将药液滗入茶缸中。饮时加入适量的白糖,当茶饮服。
【分析】桑叶,味苦、甘、性寒,润肺、清肝。用于伤风感冒,头痛咳嗽。本品甘寒质经,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于伤风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丹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注意】外感风寒无汗者不宜服用。少量多次补钙效果好
人体对各类钙片的吸收率大致相同,但是对不同单位剂量的钙片的吸收还是有差别的,少量多次补钙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吸收率,因此,尽量选择小剂量的钙片,分多次服用。
高血压患者该多吃蔬果
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可以抵消盐过多对血压的害处,高钾饮食可以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该吃多少钾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天摄入钾3510~4680毫克时,降低血压的幅度最大。
蔬菜、水果是钾的主要来源,简单地计算一下,高血压患者每天要吃750克新鲜蔬菜和500克水果!
每天要吃750克蔬菜并不容易,如何才能多吃蔬菜,获得更多的钾呢?首先,早餐、午餐和晚餐每餐都要有蔬菜,变换蔬菜种类,每天5个品种以上。其次,每个菜肴都要搭配蔬菜。最好把生蔬菜当零食吃或者榨蔬菜汁喝。此外,土豆含有丰富的钾,可以代替部分米面当主食吃。
每天还要吃500克水果,那些蔬菜摄入量较少的人立该吃更多水果,包括桃、鲜枣、香蕉、柑橘、橙子、苹果、葡萄、草莓等钾含量较高的品种。每天至少吃2种水果,或者喝一些自己鲜榨的果汁。
橘皮水
【组成】干橘皮15克。
【用法】加水3杯,煎成2杯,加白糖,趁热饮。
【分析】干橘皮性温、辛、苦,干橘皮的药用功效很大,有健胃、止呕、祛痰、镇咳、利尿等功效。其水煎剂中有肾上腺素样的成分存在,且较肾上腺素稳定,煮沸时也不会被破坏。
【功效】祛痰、平喘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对孕妇感冒有一定疗效。
【注意】气虚及阴虚燥咳患者不宜。吐血症慎服。
睡前吃核桃降胆固醇
核桃中含有一种亚油酸甘油酯的成分,当被人体摄入之后能很好的对胆固醇进行抑制,并且还会降低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的量,睡前吃点核桃对于防止由于胆固醇升高而产生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肾是先天之本,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肾脏,人们的健康才能有保障,夜晚9点至12点是肾脏器官最为虚弱的阶段,所以这段时间是进行肾脏调养的关键时期。中医认为,核桃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核桃性温、味甘、无毒,通过常吃核桃便能很好地起到温肾纳气的效果。
便秘是一个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的问题,使得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毒素不能及时的被排出体外,从而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而核桃中含有丰富的油脂,这种成分能很好地起到润肠的作用,对于大便在体内干结的问题产生很好的湿润作用,从而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此外,对于一些受便秘困扰的人,在睡前吃一粒核桃也是极好。腰椎间盘突出盯上年轻人
腰椎间盘突出、脊椎退变、椎管狭窄等,这些原来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现在也出现在年轻人身上。长期伏案、玩游戏、缺乏锻炼,长时间一个姿势,日积月累之后导致这样的“腰病”。
保持良好坐姿是最好的预防,不要长时间维持一个体位不动,坐40~60分钟要起身活动一下,每隔1~2小时要让头部和颈部转动一下。休息时,多做“抬头”的动作,这样可以消除学习时低头做作业造成的颈椎疲劳。
上班时不要久坐,尽量少弯腰和负重,平时可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来说,椅子的选择非常重要,要选择高一点椅背的椅子,腰椎不会悬空,有所支撑,落座时屁股把凳面坐满,还有椅子最好有扶手,人在起立时有支撑,分担腰部的压力。中老年人或比较瘦的人,臀部皮下脂肪比较少,坐太硬的座椅容易引起坐骨结节囊肿。太软的座椅,腰椎缺乏足够的支持,不利于腰椎和脊柱保持生理结构。
(1)依法治林,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对贯彻《森林法》,实行依法治林,逐步扭转森林过量采伐和控
制森林资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实施采伐限额制度就是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不断扩大森林资源面
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不断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坚持依法治林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3)坚持依法治林对保护森林资源和人类生存有重要意义。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林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促
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森林覆盖率开始回升,林业发展势头好
(4)依法治林可以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对森林、林木和林地进行确权发证,明晰产权关系,有利于
稳定林地面积,防止林地逆转、增加林木资源的总量和质量;有利于确立林木所有者或林地经营
者的经营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经营者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
解决林权纠纷,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森林资源资产进入市场,建立稳定有序的林权
流转机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2、他感作用:他认为植物的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
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个概念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赞成。这种作用是种间关系的一部分,是生存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种内关系也有此现象。
一、他感作用生态意义:
在自然界,植物一般均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从植物他感作用的角度来看其种间结合的关系是形成群落的原因之一。
(1)他感作用的歇地现象
植物他感作用的研究在农林业生产和管理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在农业上,有些农作物必须与其他作物轮作,不宜连作,连作则影响作物长势,降低产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歇地现象。
(2)他感作用和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都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他感作用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
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很多,但大体上又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关于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至今报道不多,目前认为他感作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植被演替划分为4个阶段:①有野向日葵和蒿类构成的杂草阶段,持续2~3a;②三芒草占优势的一年生禾草阶段,持续9~13a;③须芒草占优势的多年生丛生禾草阶段,持续很长时间;④恢复到顶级群落——普列列草原。他推测第一阶段的杂草产生了抑制物质,抑制其他植物及其自身的生长,从而被第二阶段的一年生禾草所替代。对这些植物分泌物的研究结果表明,野向日葵的根分泌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而叶子则分泌出莨菪葶和a-萘酸,抑制了其他植物和自身的生长。因此杂草阶段持续时间不长,很快为那些不受野向日葵分泌物质影响的一年生禾草所代替,形成一年生禾草阶段。
另外还发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某些植物分泌出的酚类物质,抑制了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发育,使土壤中氮素的积累非常缓慢。因此,对土壤中氮素要求高的第三阶段丛生禾草须芒草不易侵入,结果一年生禾草阶段持续很长时间之后,才进入第三阶段。
他感作用在植被组成和种群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他感作用往往和别的因子一起发挥作用,起到增加效应,这在草地与森林植被之间平衡的改变上极为明显。
近年来,植物他感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方法更加先进,工作也更加深入,并倾向于研究他感作用的机理及在植物区系中的作用等方面。但相对而言,在苔藓、蕨类植物他感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少。
3、岛屿生态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景观的片段化(Fragmentation),也是产生生境岛屿的重要原因。由于物种在岛屿之间的迁移扩散很少,对生物来讲岛屿就意味着栖息地的片段化和隔离。(1)保护区地点的选择
(2)保护区的面积:按平衡假说,保护区面积越大,对生物多样性保育越有利。此外,保护区周围的生态系统与保护区的相似也是保护区确定面积时要考虑的。如果保护区被周围相似的生态系统所包围,其面积可小一些,反之,则适当增加保护区面积。
(3)保护区的形状: Wilson(1975)认为,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应避免狭长形的保护区。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边缘效应,狭长保护区不如圆形的好。另外,狭长形的保护区造价高(如图样),保护区也易于受人为的影响。但Blouin和Connor(1985)认为,如果狭长形的保护区包含较复杂的生境和植被类型,狭长形保护区反而更好。
(4)一个大保护区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
许多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岛屿含有更多的物种。由于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出保护区的承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栖息地异质性假说认为,物种数随面积的增加主要由于栖息地异质性增加。它不赞同在同一地区设置太大的保护区,因为其异质性是有限的。故建议从较大地理尺度上选择多个小型保护区。
(5)保护区之间的连接和廊道:一般认为,几个保护区通过廊道连接起来,要比几个相互隔离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物种可以廊道为踏脚石岛(Stepping Stone Islands),不断地进入保护区内,从而补充局部的物种灭绝。
(6)景观的保护: 对于保护区的建立,大多数的研究主要考虑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而忽视了更高水平的保护。许多学者现在倾向对整个群落的保护,而景观水平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力流动的特点:
(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这些基本元素首先被植物从空气、水、土壤中吸收利用,然后以有机物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当动植物有机体死亡后被分解者生物分解时,它们又以无机形式的矿质元素归还到环境中,再次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这样,矿质养分不同于能量的单向流动,而是在生态系统内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再利用,即发生循环,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式,具有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借助于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进行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它们把各个组分有机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在整个地球上,极其复杂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网络系统把各种自然成分和自然地理单元联系起来,形成更大更复杂的整体——地理壳或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必须源源不断的输入,又不断的散失。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营养级上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减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个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其传递率为10%-20%,即构成了能量金字塔。所以,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在流经生态系统过程中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最终在环境中消失。是往复循环、反复利用
5、举例说明食物网复杂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
(1)生物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而提高;自70年代后期一些理论学家普遍向这一看法提出挑战以来,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两大阵营;(2)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食物网的关系:从食物网的角度综述了近半个世纪来生物多样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随着两大阵营的出现,食物网理论也从当初的营养级越多系统越稳定的观点转变为食物网随着食物链复杂性的增加而降低,但仍有许多科学家坚持以往的观点;(3)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和物种作用强度的关系:把食物网量化后提出了物种阃的相互作用强度的概念,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是由这些强相互作用决定的,而大部分的弱相互作用对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影响作用;弱相互作用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具有时空特异性。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热带雨林中,害虫很多,但是并没有造成灾害,在小河中倒入一盆污水,小河过一会就会恢复原状,这些例子其实都说明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草原上,牛、羊等食草动物过度放牧,直接导致草的数量减少。紧接着由于食物短缺,食草动物数量也会减少,从而使得食草动物的数量维持相对的稳定。调节的结果都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这种调节机制叫做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因此我们说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在一个优美的山间小村,一条小河静静的穿过山村,村妇们在小河的上游淘米洗菜,下游
洗澡洗衣,可是即便如此,水仍然很清澈。可某年,忽然在河边开了一家造纸厂,从此小河
被流出的废水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更甚河两旁的植被枯死,小河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一直到某一天,政府下令关闭造纸厂,从此此地重现往日的绿水青山。
A、村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能保持清澈,因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轻度干扰时,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B、当被造纸厂污染后,这条小河还能维持稳定吗?原因是什么?
生:不能,这说明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
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C、当造纸厂被关闭后,小河及周围有何变化?为什么?
生:又恢复了原状。说明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稳态的能力。
我们把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同的。北极苔原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设地衣大面积死亡,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低。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6)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抵抗力稳定性高。热
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显然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7)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差,所以热带雨林一但被破坏,就很难恢复。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他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无法恢复的程度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①分类: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恢复力稳定性:受到破坏,恢复原状。②二者关系: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组分越少--食物网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一方面我们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摘要:木材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在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随着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为了适应市场与环境的双重要求,提供森林覆盖率以及树木的质量,成为了林业部门工作中的重点,而采伐迹地的造林技术对树木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提高其技术水平,能够更好的提高采伐迹地的土质,为树木的生长创造更好的环境,采伐迹地技术需要以其土地所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运用采伐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首先将采伐迹地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从几个部分对其更新技术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更新造林;采伐迹地;造林;林业
引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是各种珍贵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经济以及环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些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退耕还林,保土固源,提高树木总量以及质量,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提高森林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技术水平,快速恢复土地育树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树木生长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采伐迹地更新造林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为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采伐迹的处理措施
进行采伐迹地处理之前,工作人员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当的采取处理措施,在砍伐方式,林地清理以及整地三个方面,总好充足的准备,具体如下:
1.1 砍伐方式
对于需要萌芽更新的林木,一般需要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砍伐,这时的气候对于萌芽条的生长较为有利。同时,为了使地面新长的萌芽条较为健壮,一般应当尽量降低伐桩的高度,同时将周围的地表土尽量移到周围,便可以顺利的进行砍伐。在砍伐时要保证断面平滑,而且保持一定的倾斜度,能够达到防止积水的目的。
1.2 林地清理
当林木砍伐之后,地面通常会存在很多如树枝、树梢等剩余杂物,不仅会对工人的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杂物中会隐藏很多可能引起病虫害的物质,因此在砍伐之后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对周围的灌木层进行去除,同时对枯叶等物质进行集中烧毁。
1.3 整地方法
丘陵区地势比较平缓,采取全面整地,整地深度 25cm以上。山区坡度较陡,整地方法不当,易造成水土流失,整地时在原造林地行距间采取带状整地,整地深度要达到 20cm以上。经营条件好的地块,整地时还应施基肥,主要是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解决地力衰退的问题,同时有利于补植苗木生长。
2.造林技术的选择
造林技术选择是采伐迹地进行更新造林的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天然林的采伐,我们就需要采取全伐的方式,并全部进行重新栽植,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恢复土壤质量,提高其育树的能力,这个进行更新造林的前提。从以往的经验中,人们发现,天然造林更新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与传统的人工造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水土保护以及涵养水源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在综合管理以及经济效益两个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
2.1更好地保持水土。人工栽植往往会破坏原来的伐根,而新栽植的幼苗在几年内又不具有含蓄水源的作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相反,如果采用天然更新,那么原来的根系仍然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2.2保护珍稀物种。在天然林中有许多珍稀的动物和植物,如果采用人工更新,那么珍稀的树种将被人工栽植的树种替换,而珍稀的动物因为环境的变化,失去了充足食物的来源等条件,容易消亡。而采用天然更新的方式,会保留原来的自然环境,珍稀物种继续萌芽,生长,直到成林。
2.3减少造林的成本。因为省去了购买幼苗的成本,也节省了人工成本,所以天然造林将节省大量的造林成本。
2.4经济效益更好。天然林的价值是人工林不能代替的。在天然林下,生长着许多的特产和珍贵药材等,经济价值很高。如果采用人工更新,这一切都将消失。
3.人工造林
3.1林地的清理。采伐后的林地上有许多树枝,树梢等残留物,这不仅影响采伐作业,而且隐藏着许多病虫害,所以需要对林地进行清理。清理的方法可以采用火烧法和带状清理法。火烧法是用火烧的方法对林地的残留物进行清理,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容易造成地表的裸露,且容易引起火灾。而带状清理法是将采伐剩余物环山水平带状堆积,让其自然腐烂。
3.2整地方法。需要根据地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比如对于山区,坡度比较陡峭,在原造林地行间采用带状整地,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对于丘陵地区,则可以全面整地。在整地的时候,可以施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3.3苗木选择与栽植。当采用人工种植的时,在采伐迹地上如果种植同样的林木,那么其生长量和经济效率将急剧下降。杉木迹地上,通过种植光皮桦、南酸枣,枫香和马褂木,发现种植光皮桦的效果最好。所以我们首先要筛选合适的苗木品种。其次要选择根系发达,没有机械损失的苗木,在晚冬或早春进行栽植。注意栽植要踩紧踏实,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4抚育管理方法。造林的当年需要对幼苗做两次松土和除草。松土可以使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主要是去除幼树的竞争植物。注意不要伤害到幼树的根、皮和梢。锄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降低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腐烂后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每年抚育一次,连续 3 年。
3.5除萌。整理萌芽条是培育优质树苗的关键。保留健壮的萌芽植株,去除其中受到损伤、弱小、得病的植株,仅保留两株生长较好的萌芽条,并且在第二年,再选择一株粗壮的萌芽条重点培育。
3.6施肥。在造林的第二年,需要对幼苗施肥。需要特别注意施肥的方法,如果施肥不当,将造成苗弱、苗枯。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如果施用碳铵,注意不要施在土壤的表面,最好开沟、开穴深埋、盖土。另外,不要在高温季节施肥,否则容易造成幼苗枯死。施肥时尽量不要粘附在茎叶上。
3.7做好幼林保护。防止人和家畜的破坏:即防止人为的砍伐和过度放牧,这对幼林的危害是极大的。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护林意识,同时加强林间的管理和巡视。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直接威胁到林木的生长,对于常见的病虫害,要即时预防,确保幼林健康的生长。防止火灾: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把长期培养的森林烧毁。我们要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大力宣传森林法规,严格控制火源,包括野生用火和生活用火。另外需要建立防火责任制度、进山管理和惩罚制度。
结束语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其物产丰富,资源种类繁多,而树木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于我有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低,再加之近些年来,大范围的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都十分严峻,林业部门在营林造林方面的力度也需要随之加强,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对提高森林覆盖率有着积极的作用,适当的选择更新造林技术,能够尽快提高土壤质量,从而为树木创造更加优良的生长环境,最终达到提高树木产量的目的。为了能够尽快实现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树木种植管理,提高更新造林技术水平,成为了林业部门工作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闫东来,等.朝阳县杨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试验研究[J].新农民,2011(6).
【采伐】推荐阅读:
砍伐树木申请采伐证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