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调查报告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情调查报告(精选8篇)

民情调查报告 篇1

孙鉴村位于咸安区双溪镇东面,沿横公路贯穿全境,南有白云山,北有北山阻拦,全村23个村民小组,共计999户、4450人口,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900余人,中共党员95人。全村耕地面积6180亩,其中水田4648亩,旱地1532亩,山林面积有17310亩,属全镇最大村之一。这里的土地肥沃,主产稻谷、油料,有丰富的木材、楠竹、和石头资源。从80年代初期开始,许多群众外出务工、经商办厂。在历届村委班子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2010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人平均收入4439元。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孙鉴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10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4439元,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农业,在全镇17个村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是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常住人口只有2200多人,劳动力人口数不足1500人。

1、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以2010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8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00亩,总产量120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水稻、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花生为主,以茶园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牛、羊和鸡为主。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5月上旬,已建成9个组乡村公路,约12公里,今年5.4公里通组公路硬化项目正在规划争取中;水利设施建设上,水库2个,坝塘共8个,小水池92个,沼气池85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电、通电讯;全村享受农村低保49户12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4005人,参合率90%;全村建有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6人(有2人属交叉任职),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94人,共设有10个党小组,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往部分村组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特别是该村23组,基本土路路面都未形成,群众出行十分不方便。另外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该村道士泉水库和庙下水库开发利用不充分,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水塘、水沟修建数量较少,也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23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孙鉴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全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村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茶园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全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2人、初中文化程度3人,大专1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83%,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村干部年龄普遍偏高。村委会6人中,有5人年龄接近60岁,在开展工作缺乏干劲和热情。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计划推广高产、优质稻种植3500亩。推广优质油菜面积3000亩,利用山地自然优势,推广红苕面积1500亩。同时积极发展养殖业,培养养猪大户,今年计划发展4户养猪大户,实现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民情调查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布尔津县共有61个行政村6个社区, 其中牧业村16个, 占行政村总数的23.9%。在“访惠聚”活动中, 全县共下派工作组65个 (其中2个为合建村) 327人, 其中地区下派工作组14个70人, 县直下派工作组51个257人。涉及地直部门单位14个, 县直单位73个。

二、主要做法

布尔津县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 围绕自治区“六项任务”和地区确定的15条活动要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扎实开展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

1. 以“民生小事”为有效载体, 解决基层群众热难点问题

县委在住村工作组到位后, 提出以解决困扰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小事”为服务载体, 要求各工作组通过积极走访了解, 掌握所住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并进行核理排列。根据派出单位的能力以及发挥住村工作组整体合力的基础上, 确定力所能及的“民生小事”, 并向群众公开解决时限。县委专门召开推进会议, 了解并指导住村工作组推进“民生小事”;县活动办对落实“民生小事”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2014年以来, 全县各工作组共确定“民生小事”207件, 完成涉及农田水利建设、道路交通、农牧民安全饮水、村阵地设施完善、扶贫帮困等, 目前已落实182件, 累计投入资金约300万元。

2. 以“双月推进”为有效措施,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为掌握和理清住村工作组工作思路, 结合所住村 (社区) 的实际, 采取“一定二审三公开”的形式, 要求各工作组以两个月为周期, 围绕县乡中心工作, 与乡镇包村 (社区) 领导、村两委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推进计划, 经乡镇党委、政府初审、县活动办复审通过后, 由县活动办在县党建网上予以公示, 同时住村 (社区) 工作组面向所住村 (社区) 群众公布, 接受社会监督。乡镇党委、政府及县活动办将各工作组完成计划情况作为工作组日常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到工作组年度考核体系中, 使住村工作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3. 以“机制建立”为有效抓手, 加强各层面沟通与联系

住村工作组如何当好“幕后英雄”, 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布尔津县在落实好地区各项规定之外, 结合实际, 制定出台了住村工作组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沟通与协调各项工作制度, 包括住村工作组定期工作例会, 与包村领导、村“两委”定期沟通, 与群众定期联系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 从制度层面上形成了一整套运行规范, 使住村工作组开展工作形成合力。

4.以“明察暗访”为有效手段, 打造最好住村工作队伍

一是会议推进。今年以来, 布尔津县委、政府共召开“访惠聚”活动专题推进会4次, 研究和解决住村工作组出现的问题, 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措施。二是下基层督查。县活动办组成督查组, 深入各住村工作组了解工作开展情况, 以及对住村工作组值班备勤、住村纪律等方面进行4次全面督查,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 并限期整改。今年以来, 县活动办共发督查通报3期, 整改通知1期, 责令3个住村工作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撤换4名工作不力的住村干部。三是考核督促。布尔津县结合住村工作实际, 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 在7月份用一个月的时间对住村工作组进行了半年工作考核。在综合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工作实绩、内部管理等因素, 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 对全县65个工作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考核, 进一步促进了“访惠聚”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三、存在问题

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翻阅资料等方式梳理归纳, 各级党委、住村工作组和农牧民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有的工作组工作缺乏整体规划, 或者规划和乡村实际不尽统一, 有的开展工作未主动向乡镇党委汇报或报告较少, 影响了乡镇规划的统一

部分住村工作组成员工作思路不清, 对“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心中没数, 对如何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 配合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把握不准, 工作组越位村级管理和村两委依赖工作组现象并存。一些工作组对活动“六项任务”的认识还是不到位, 面对基层和群众最迫切的“改善民生、解决问题”的诉求, 自觉不自觉地存在忽视或弱化“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组织”等任务, 简单地以资金、项目支持和做好事来求得基层认可的倾向, 有的工作组甚至在为村里争取项目、改善民生上存在相互攀比。

2.下派工作组的单位职能、权限和掌控资源不同, 发挥作用也有区别

有的下派单位职能多、实力强, 可以协调解决一些村级道路、自来水、电力、渠道、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有的部门职能单一, 可协调解决的实际项目偏少。由此可能会导致各村之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不平衡, 以及村民、村干部对住村工作组干部评价的不均衡、不客观。

3.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影响工作开展

村级阵地普遍面积小, 功能不全。各级下派工作组人数多, 占用了村委会的大部分办公场所, 影响了村委会的正常工作。尤其是偏远农区和牧区村级阵地功能不全, 洗澡、取暖、上网等配套设施不全, 影响了工作组工作的正常开展。

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条件差别较大, 尤其是农区和牧区群众生产生活各具特点, 对全县工作组的所有工作要求都一致有可能不适合部分地区的实际。

四、对策建议

1. 进一步规范工作组“访惠聚”工作任务和权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这些年发展速度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民族分裂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仍然呈上升趋势。”这说明, 经济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带来长治久安, 不能用发展问题代替稳定问题。张春贤书记也明确要求: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内容是6项任务。不能以做好事代替6项任务, 也不能以做好事代替作风转变。建议进一步强调住村工作组的工作任务, 尤其是在“落实民生建设任务”方面的责任和权限, 避免各级工作组将注意力和主要精力集中到为村级争取资金、协调项目上来, 集中力量抓好各项任务的均衡落实。

2. 巩固和转化访民情工作成果, 调配力量、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惠民生项目

对于工作组通过走访, 收集到的群众的反应及诉求, 各工作组应在访民情的基础上, 反复梳理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共性的、重大的问题比如道路、饮水、农电、富民安居工程配套、农民贷款问题等, 应由全疆统筹;统筹资源分配;统筹轻重缓急, 统筹远近结合, 把重大的好事办好。涉及到需要动用较多资金和启动项目解决的问题, 应由区、地、县三级统一安排解决, 各工作组不应借助部门单位职能, 为对口村 (社区) 挪借本应由区地县统一安排的项目, 这种做法虽然体现了人文关怀, 但在政策上有失公平, 而且会增加村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差距, 甚至对干部考核评价造成影响。

3. 重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组

目前, “访惠聚”工作组已经成为我区农村 (社区) 里代表党委、政府施政的一种重要力量, 为我区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新生力量。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终归是阶段性的, 各级工作组终归是要完成使命任务撤离村 (社区) 的。应利用活动开展的有利时机, 保障经费来源, 突出做好一项管根本、管长远的工作——把农村 (社区) 基层组织建强建好。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传帮带, 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 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要坚持“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好事让基层组织做”。有些好人好事得由乡里做, 更多的是让村“两委”做。工作组要重视树立村支部的威信, 支持他们的工作, 在背后发挥作用, 甘当无名英雄, 避免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各级组织部门应派出专门力量, 对加强农村 (社区) 基层组织工作开展专业指导和督促检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民情调查报告孙波莲 篇3

三河口镇人民政府孙波莲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千人十户”活动的安排,我和市科协的四名干部一行5人,深入三河口镇舒家畈村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展民情走访活动。我们五名党员深入到110户群众家中,全面收集、了解、掌握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全力以赴化解影响科学发展、社会稳定的重点问题,在走访中,从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积极问政于民、主动问需于民、虚心问计于民。做到主动约访排民忧、带案下访解民难、上门回访暖民心,切实帮助群众在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困。并为村组干部鼓干劲、出点子,指导农民春季抗旱,抓好农业生产、搞好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问诊把脉”。大家怀着腔热情,通过入村庄、走农户并与老百姓交谈,以进一步了解真实情况。

一、基本情况

舒家畈村位于阎三公路旁,这里虽然临近镇区,交通便利但人多地少,且大部分田地石厚土薄,资源贫乏。全村8个组、328户,1290口人、农村低保户90人、中共党员41名、预备党员1名。耕地面积840亩,退耕还林面积58亩,其中山林面积3190亩,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住房全属土木结构,且危房占较大比重,公路总里程14.6公里,其中4公里村级主干道已经硬化。农民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原有的主导农作物水稻已渐渐退出舞台,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走访调查的110户,共410人、劳动力160人、耕地面积261亩。在外出打工的有63人,都是从事非技术工种,上学总人数为72人;伤、病、残总人数为28人; 固定工作人员有5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观念比较落后,思想不够解放,有待加强培养年青干部;二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小农意识较强,缺乏创业思想及动力;三是当地无企业,务农人员外出打工困难,收入不高;四是由于地处高山,野猪猖獗,农田有种无收,一定程度靠天吃饭;五是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三、改变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在这方面,我们觉得应该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把一些思想素质好、能力水平高、带头致富经验足、公道正派的贤人、能人、年青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积极发挥好他们带头人的作用。乡领导要引导他们找准发展路子,使他们能够立足实际、瞄准市场、因地制宜带领农民致富。引导农民从“围着政府转”变为“围着市场转、跟着能人干”。

二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舒家畈村调查的110户中务农人员总人数为160人,外出打工的只有63人,仅占务农人员总数的39%,打工收入占总收入的31.4%,且都是从事非技术工种,而这61%的富余劳动力在家也是一半劳动一半休息,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就业难度之大。导致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的自身素质不高,就业观念差,没有就业技能。针对此情况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就业观念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积极引导农民自主

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还要搞好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促进农民的就业和增收。

三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领域。这次调查中发现,100%的农户在种地方面仍旧是一麦一稻,像这样每亩地的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而且他们每户的年平均收入的55.5%都来自种植收入。可见这个全村退耕58亩,且国家退耕还林补助基本到期,多数农户还是以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却没有多大变化。这就不得不拓宽渠道,进行产业结构再调整,优化品种,加大示范带动。结合实际,以“一村一品”为主题,打造“特色”品牌,发现空位,抢占市场,以科技为动力,坚决淘汰劣质低效品种,积极推广新技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

四是发挥“统”的功能,积极筹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舒家畈村的小麦、茶叶、板栗和养殖产业大部分还停留在分户为战,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产业规模。可以统一组织起来成立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相关产业中能人的优势,提高积极性,又可以享受国家的一些补助及优惠政策,降低市场风险。最终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群众发财致富的双赢目标。

民情调研报告 篇4

六、穆那妹、穆那摸、八户群众家庭生产生活、反映的主要问题等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就联系群众工作具体情况以及下步工作对策谈一些个人浅显的意见。

一、基本情况

从联系李老大、李阿六等八户群众综合情况来看,八户37人,年均每户4.6人,共有耕地面积82亩(田、地各占二分之一),户均10.2亩、人均2.2亩,水田以种植甘蔗为主,旱地以种植玉米、甘蔗为主,8户群众共有劳动力17人,年均每户2个劳动力,2个老年人(70岁以上),户均1人做家务。8户的子女分别读初中、小学。其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甘蔗、玉米、出售生猪、外出务工,各家年平均收入达15000元左右,生产投入、孩子就学和生活等项开支在13000元左右,粮食基本买吃。好的方面:一土地基本够做;二是通水、通电、通路、有手机、有电视;三是经济收入与支出基本适应,略有节余,衣食无忧(各家都宰杀年猪一头),吃穿住基本不愁。反映出的问题: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具体反映在遇到干旱,粮食、甘蔗等农作物大幅减产,水利设施不健全;二是缺乏水源,自来水设施虽然已建到农户家中,因无水源,农

户饮用水困难突出;三是子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八户群众的子女没有1人高中毕业,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四是传统生活习俗落后,人畜同屋,厕所乱建,粪草乱堆,既不安全,又不卫生;五是道路不够通畅,且没有硬化,遇有雨天泥泞难行,遇有火警灾情难以畅通施救;六是八户群众房屋都是土木结构,房屋老化、狭窄,居住拥挤。

二、主要对策和办法

针对在“四群”工作中所反映出的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与群众座谈和调查分析,我个人意见应当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和方法综合加以解决。

(一)采取实际步骤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对现有灌溉水渠进行改造,加固增容,建池蓄水。二是改变农村农业耕作习惯,变挖田晒土为泡田犁耕,变临时放水灌溉为平常蓄水灌溉,象我国水资源丰富的中南、东南地区省份大部分农田平常都实行泡田保水的耕作习惯,以减少水份流失,增强抗旱能力。三是统筹建设一批“引、排、浇、灌”水利设施,每个自然村落建立自来水供应网,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人畜饮水用水问题;建立农田耕地用水浇灌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根据我县长年雨水较少的实际,靠天吃饭没有保证,只有靠各级政府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各行各业帮助支援,利用春耕前期一段时间大搞水利设施建

设,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农村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科学种田、科技兴农,才能扭转因旱脱贫难、因旱致富慢的窘境。

(二)继续务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前几年,我县新农村建设抓了一阵,应当说各乡镇农村有了一些成效,但还很不够,主要是远景规划不好,措施落实不力。从我所联系的帮令村委会麻栗树组的情况看,发展很不平衡,整个自然村有40多户人家,居住相对比较集中,但村内道路坑凹不平、弯弯曲曲,且比较狭窄,厕所粪坑、柴草粪堆随处可见,人畜同屋,苍蝇蚊子满天飞,由于这一系列问题,致使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仍处于温饱而不富裕、默守陈规陋习的状态。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大对农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目的意义和规范标准建设的宣传教育,促进农民群众自觉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和挂钩联系单位加大扶持支援,帮助农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环境,提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面貌的根本改善。加大新家园建设扶贫力度,放宽资金扶贫贷款,加强农村房屋规划和改造,确实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

(三)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农村群众综合素质提升。政府应当出台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措施,从小学到高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实行奖励,对于考取大学的实行学费补助,对于报考农、林、牧等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实行重点支持,对于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生产加工业、开展科技兴农成效显著的给予重奖和选送培训、兴业资金扶持,营造重教育、增素质、兴农村的良好氛围。以上是我个人在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中的一点初浅感受和认识,不一定合乎实际,仅供上级和有关部门参考。

民情民意调研报告 篇5

“三进三同”、”结对交友”活动开展以来,进驻石鼻村,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根据村里实际情况,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农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敞怀谈心事,了解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走访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走访石鼻村的基本情况

(一)民情民意好的方面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年老有农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社会治安好,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四个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极少,封建迷信活动相对较少,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承包面积不均衡。一部分村民是承包大户,拥有近百亩承包水面,另一部分没有种养殖面积,只能依靠打零工,导致贫富悬殊越拉越大,村民对此反映很大。

2、水利、电力设施薄弱。水利设施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年久失修,需除险加固,部分农田灌溉困难。生活用电解决了,但农业用电急需增容。

3、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在调查中发现,病、残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医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造成正常的农民家庭逐步贫困,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4、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5、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水产品销售信息不畅,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和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生产经营。

6、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三、民情民意化解措施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通过宣讲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让农民深刻体会到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让农民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宣讲让农民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2、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色产业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增收的有效途径。经过努力,让村的养殖、2

水产品种植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坚持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把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实现农民增收。

3、培育种养殖基地。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发展等特点,大力发展水产品种养殖。

4、发展非农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村民发展以水渔产品为主的二三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培训效果最优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6、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驻点村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8、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抓“三农”、促增收上。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职能,加大对驻点村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加大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水渔产品营销;健全村信息网络,积极推进电子农务,为农民增收提供快捷有效的动态信息服务。

四、活动开展情况

通过本次“三进三同”、”结对交友”活动,我们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也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这次入户走访和兴办实事活动,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进村入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1、送政策释民惑,群众反响积极。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创业就业、社会保障、计生医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特别是对办理低保户的标准,列入危房改造对象所需的条件,计生户所应享受的各种保障等不甚了解的群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基层送政策就显的非常及时,也非常迫切,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既系统又通俗易懂的将党的相关政策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对送政策的举措呼声很高。这既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获得了群众对政策的理 4

解,又增加了工作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严格按政策办事。

2、送温暖聚民心,拉近干群关系。在访民情的同时,还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这些送温暖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无形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很多群众要求硬化通往户组的道路;改善水利设施,解决养殖农田灌溉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等等。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工作队能当场解决的均已当场解决,如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组的干部同志了解后,随即记录向有关部门反映,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群众表示满意。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组当场不能答复的,记录在案回来后报告上级领导协商后,通过电话或再次走访时答复。我们工作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通过此次“三进三同”、”结对交友”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驻点村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与驻点村委会一起,制定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驻点村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三进三同”、”结对交友”活动的深入开展。

民情调查报告 篇6

本人认为:深入基层善察民情、善听民声、善办民事, 既是对干部基本素质的要求, 又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一、善察民情

善察民情, 即情为民所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的说教, 显得苍白无力, 群众更注重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 作为一名基层群众工作者, 必须坚持以“关心群众动态、了解群众需要”为服务内容;以掌握“民舆、民盼、民生、民风”为工作目标。把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了解民意, 虚心听取民言, 想民所想, 急民所急, 为民所需, 时刻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 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作为体察民情的一把钥匙, 来促进基层居委会工作。

要用好这把钥匙, 就要真正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 切实做到对百姓民意了如指掌, 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多做解释性的工作, 多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 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定决策、办事情的标准, 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 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 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在体察民情的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有效地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用真情温暖民心, 赢得群众的理解与尊重, 从而消除“民怨”、赢得“民心”。变“上访”为“下访”, 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

二、善听民声

深入基层, 善听民声, 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 要有一对顺风耳, 善于倾听民声, 把善听民声, 体察民意作为工作的一部分。那么, 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善听民声呢?

第一, 广开言路, 了解百姓疾苦。当前, 我们有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 不能融入群众之中, 更听不得群众中的不同意见, 往往喜欢群众给他们拍马屁、唱赞歌, 习惯了听掌声、笑声、歌声, 听唯唯诺诺之声、觥筹交错之声、赞美叫好之声, 而对人民群众的心声、呼声却置若罔闻。这是一种对群众不负责的态度。

第二, 从群众中听出呼声。有一句俗话, 叫“听话听声, 听锣听音”。意思就是说你在听时, 要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讲话中去, 明白群众有哪些呼声, 还要注意分辨哪些东西是群众迫切需要的声音, 最迫切的声音是什么。不仅要听到身边的人, 尤其多听取那些弱势群体的想法、意愿。如果对老百姓的愿望、要求、心声不了解, 对群众在想什么、恨什么、缺什么、盼什么不闻不问, 漠不关心, 那就谈不上善解民意、善待百姓, 更谈不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 听到呼声要及时回应。“老百姓对自己所提意见、建议, 最担心的是石沉大海、白费功夫, 最高兴的是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被重视、被采纳、被吸收。我们要把表达群众的心愿的好建议、好点子, 及时进行整理归类, 并将问题办结的责任人、完成时间向社会公开, 抓好反馈落实。转化为决策,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参言的积极性。

三、善办民事

善办民事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最宝贵的经验。俗话说“说一万句好话, 不如办一件实事”。这就说明了为民办事的重要性。

第一, 要把群众的事情时刻放在心中, 乐于为民办事。做好群众工作, 就是要关心群众生活,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要注意从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 为民造福。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加深与群众的感情, 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只有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忧群众之所忧, 甚至想群众之所未想, 深怀爱民之心, 恪守为民之责, 善谋富民之策, 多办利民之事。群众才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

第二, 对群众的事决不推诿。群众反映的任何事情, 无论是否在职责范围内都要接待, 能办的事应立即办理, 当场不能办理的事要向相关部门反映协助办理, 不能办理的事要做好解释工作。群众来办事、来反映问题, 能不能解决是职能职权问题, 接不接待是态度问题、是作风问题、是党性问题。群众找上门来, 决不能“踢皮球”, 让群众有丝毫“事难办”的感觉, 要真心诚意地对待群众。只有我们真心对待了群众, 群众也会真心实意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这是基层居委会最基础的工作。

第三, 关心群众疾苦, 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比如经常深入到贫困家庭、贫困群体中去, 了解他们真实的困难程度, 给予抚慰, 沟通感情;举办经常性的“送温暖”活动等对特困户给予临时性的救助;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从根本上解除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吃水、上学、行路、用电、就医、发展等突出问题;上门走访辖区老复员退伍军人、特困伤残军人等弱势群体。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安居乐业, 实实在在地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镇村民情调研报告 篇7

一、因病致贫率高。

在51户生产、生活困难户中,绝大部分家里有一病人,导致劳动力的丧失以及医药费用的.持续开支,给他们各自家庭带来经济上的长期的困扰。建议向民政局申请大病救助。

二、新屋组农户张成泰反映。

由于高坑水库蓄水能力不足,加上该组两口水井於塞,长期无人清於修缮,导致该组近年来部分农田缺水,影响生产。希望镇村两级对此能有有效的治理管护办法。

三、农户张成源反映。

塅上农田基本建设中,也要修机耕道和统一排水渠沟,以利通农业机械和确保灌溉。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建议镇村两级做好宣传,使所涉及的农户统一思想,同时,邀请土管、农业方面的行家,到现场进行科学规划,确保此一项目的科学合理和顺利进行。

四、上访户张养生反映。

退伍军人优扶款,国家下拨部分已享受到,但地方财政配套部分没有,希望能全额享受。另有其他几个退伍军人,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扶款项,也强烈要求希望能享受。

五、工作组从与村干部的交流及与上访户的谈话中了解到,该村由于大部分农户认识不到位,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比例约占全村农户的20%左右。

农医保参保率较低,既使国家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实大打折扣,更影响到农户的病患保障等根本利益。建议镇、村两级要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更多农户参保。

三山村入户调查民情日记 篇8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天气:晴 早晨7点20分左右,民政局干部职工按照昨天会议要求,早早的来到了局门前,经吴局长提出简短要求后,7点30分准时出发。按照原来的分组,我在汪局长带队的一个组,7点50分,我们到达三山村村、支“两委”办公室。由村干部(共有3人)介绍全村情况后,分成二组,由村干部带领分头入户调查。下午“送温暖”到困难低保、五保户,晚8点多集中返回。

一、三山村概况

1、人口。三山村属蔡河镇,分9组,全村人口1038人,党员29人,其中包括去年退役军人党员一名,去年发展一名。在家务农人员200人,在外务家工130人,外出打工100多人。

2、耕地。全村共拥有水田、旱地1005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255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左右,现抛荒面积100亩。主要经济作物:水稻、棉花、花生。

3、公路。全村村村通道路硬化6公里(不包括主干公路),完成村村通60%,现有2个组通了公路。还有6个组没有通公路,一个组借助外村公路也通了。

4、收入来源。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主要经济作物水稻、棉花、花生,收入不高,靠天吃饭成分较重;二是部分村民出远门外出打工,脱离了农业生产;三是部门村民早出 1

晚归在附近打工,晚上附带捉蜈蚣,农忙时在家干活,打工、种田两不误。

5、低保、五保户。全村五保户5户,有一户符合条件,户主叫吴炳友,60多岁,没有上报。主要原因一是吴炳友出生时,没有在三山村入户,后被人抱养,去年回村入户;二是村级是转移支付,五保户多了后,占了村活动经费,村干部不愿报。低保户去年15户38人。今年新增5户18人,减2户4人,现共有18户52人。低保、五保户情况没有公开,汪局长要求尽快在人多的地方张贴公开栏,接受监督。

二、入户调查情况

(1)访民情、问民意

我们一组首先来到9组,全组共有10户42人,在家6人,我们挨家挨户访民情、问民意。家里没有人的让村干部找来电话,给户主打电话,给他们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好多电话不通)。有人在家的,通过分发强农惠农资料,拉家常询问生活状况、家庭面临的困难,询问政策落实情况及意见等方式了解民情。如来到彭宗国家里,询问政策落实情况时,彭宗国说原来种地要交税,现在种地国家还要补贴钱,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到彭宗强家时,只有他卧床不起的妻子在家,得知彭宗强在地里抛秧时,我们又来到田间地头,找到彭宗强,通过拉家常得知,全家3口人,大姑娘出嫁,小姑娘在广水实验高中读三年级,妻子落下结扎后遗症,又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不能劳动,全家生活极为困难。现又正值抛秧时候,可是没有下

秧水,愁煞了彭宗国,俗话说得好:没有一夜的秧,只有一夜的雨。有了秧苗,才有收成,经村干部协调,把秧抛在邻村的秧田里,解决了彭宗国的大难事。

接着我们又来到3组,全组共46户158人。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剩下少数在家。来到余大才家,给他宣传了相关政策,分发了强农惠农政策资料,询问了家庭困难,他说,目前还可以,下秧水没问题。孩子外出打工,经济相对较宽松,困难不大。问到对国家政策意见时,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党和政府对农民照顾比较多,对发家致富充满憧憬。来到彭宗兵家时,只有他妻子和一个脑瘫儿子在家。通过交谈得知,全家四口人,3亩多地,粮食产量是4千斤左右,由于要在家照顾脑瘫儿子,经济收入主要靠彭宗兵一人外出打工赚钱,生活很困难。问到对国家政策的意见时,她说,国家政策对农民确实很照顾,自己家入了低保,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党和政府充满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办实事,送“温暖”

两组汇合后,先后对杨文楚、杨文华、彭宗强、彭宗兵、曾庆明、李胜艮、李胜照、董小国、邓出清、曾现君十户低保困难户进行了送“温暖”活动(每户送100元钱)。杨文华说:“送来虽说只有100元钱,对有钱人来讲不值得一提,但是送来的还有党和政府的关爱和照顾。” 李胜照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弱势群体,仍然记得我们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我们一定搞好生产,自力更生。”听到这些发自肺腑感慨之言,我也不由感慨万

分:老百姓是质朴的,是感恩的,他们不求太多,知足常乐。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我觉得这次入户调查是值得的,有收获的。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村民对政策的称赞,收获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三、村面临的困难

(1)全村大部分组没有下秧水。一是由于最近很长时间没有下雨,干旱严重;二是大部分塘堰淤塞严重,根本就蓄积不了多少水;三是主干渠道多处淤塞、破损,水就根本到不了村。

(2)主干渠道要维修。村主干渠道总长4公里,渠道多处破损、淤塞严重。如果开闸放水,村西边的组可能有水,到村东边的组就没有水了,严重制约了全村农业生产。如果进行清淤和维修加固破损处,据村“两委”初步估算,除去村“筹资筹劳”部分,资金缺口2万元。

三、调查感想

一、广大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调查情况看,三山村、支“两委”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主动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保持了发展和稳定。

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否,严重制约了村干部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三山村基本上是一个“空壳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只有债务。村干部想干些事情,但受经济制约,根本就没有办法实行。由于村级实行转移支付,想给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到后来也办不成。如吴炳友一个60多岁的孤寡老人,却没有享受五保。原因是镇里有规定,村五保户率为5‰,超过的在转移支付里扣除,从而影响村里活动经费和村干部工资。试想,连村干部的待遇都得不到保障,又怎么能发挥好村干部的积极性呢?村级集体经济又如何能够发展呢?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村级集体经济就根本得不到发展,村民致富之路还很遥远。

上一篇:优秀班队长事迹材料下一篇:简述辣椒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