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情况调研报告(通用11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精神,我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5月21起正式实施。针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现状
通过走访师生、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目前实施现状如下: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村主任教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安排2名教师担任营养改善计划联络员,具体负责营养奶的保管、发放工作。建立了学生饮用奶收发室,健全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相关制度,制定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发放宣传资料和《告家长书》各600余份。切实普及营养改善的有关知识,让营养改善计划家喻户晓,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情况。
2、基本模式。按照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我校以统一购置学生饮用奶在课间分发给学生加餐。尚无家庭托餐、餐饮单位配送等其他模式,无直接将3元钱发放给学生的情况,也无截留挪用等其他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主要问题是供餐模式和内容单一。单纯地依靠课间分发营养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初衷。据部分学生家长反应,课间加餐后,孩子到中餐时无食欲,不符合科学营养改善要求。同时,由于我校地处边远山区,人居分散,村级小学和校点较多,距离中心校路程又比较远,部分校点交通又不方便,营养奶主要依靠教师自己人力搬运,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1、均衡营养配搭。一是要加强正确的营养观的教育。大力普及营养知识,形成合理膳食的思想观念,切实纠正学生厌食、偏食、挑食的现象。二是设计均衡营养搭配的标准化配餐,按照青少年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均衡膳食。做到膳食结构多样化,合理化、科学化。
2、供餐模式多样化。因地制宜采取学校食堂供餐和统一集中配送等供餐模式和与之相适应地配套设施设备。集中财力物力建好标准化的学校食堂和配送中心。对于营养餐配送车辆及食堂卫生安全要紧盯不放,确保学生食品质量安全。要及时公布营养计划,明确营养标准,让家长和学生对其一目了然,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到实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在每个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监测学校。选取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每个年级抽取40名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某年级学生不足40人时,该年级的所有学生纳入监测范围。共调查学生29 317名,其中男生14 811名(50.5%),女生14 506名(49.5%);小学生16 730名(57.1%),初中生12 587名(42.9%);食堂供餐模式下的学生比例(51.2%)高于企业供餐(31.2%)和混合供餐(17.6%)。小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0.4±1.8)岁,初中生为(14.1±1.5)岁。
1.2 方法
2013年9—12月期间,采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以下简称“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类食物的摄入情况。该调查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以下简称“营养所”)设计,并经专家研讨会讨论及预调查后修订。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详细介绍该问卷的填写方法后,学生当场填写完成并收回。
1.3 质量控制
营养所负责对各省和重点监测县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各省再对监测县进行二级培训。各调查员经培训合格后,进行正式调查。问卷经培训的调查员讲解后由学生自填完成。调查结束后,调查员对每份问卷进行核查,如发现填写错误或漏填等立即让调查对象补充。根据学校如何利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将供餐模式划分为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及混合供餐(既有食堂供餐又有企业供餐)3种供餐方式。因家庭(个人)托餐模式所占比例过低(<1%),故不纳入组间比较。
1.4 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统一编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进行录入和上报,采用SAS 9.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中小学生各类食物摄入情况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不同供餐模式各类食物摄入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检验,同时校正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中小学生各类食物摄入情况
中小学生每周5 d及以上吃肉类、蛋类、奶类的比例分别为17.8%,14.1%,17.0%,基本不吃的比例分别为15.2%,19.2%,25.3%;每周5 d及以上吃豆类的比例为5.6%,基本不吃的比例为27.1%。新鲜蔬菜的摄入以每天2种为主(36.8%),每天能吃2种及以上蔬菜的学生比例达到65.4%。初中生和小学生肉类、蛋类、奶类的摄入频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学生摄入豆类的频率低于初中生,摄入新鲜蔬菜的频率高于初中生(P<0.05)。见表1。
注:()内数据为构成比/%。
2.2 不同供餐模式学生各类食物摄入情况
不同供餐模式学生对肉类、蛋类、奶类、豆类和新鲜蔬菜的摄入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校食堂供餐学生摄入肉类的频率达到每周5 d及以上的比例(22.7%)高于企业供餐(9.9%)和混合供餐(17.7%),摄入蛋类的频率达到每周5 d及以上的比例(10.2%)低于企业供餐(19.4%)和混合供餐(17.2%)(P值均<0.01);企业供餐模式学生摄入奶类的频率达到每周5 d及以上的比例(30.5%)高于食堂供餐(9.1%)和混合供餐(16.7%),摄入新鲜蔬菜的频率达到每周5 d及以上的比例(87.7%)低于食堂供餐(92.4%)和混合供餐(91.1%)(P值均<0.01)。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调查问卷在统计过程中有误差值。
3 讨论
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不同,必须摄入充足、搭配合理[4]。蔬菜、瓜果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但维生素C、胡萝卜素、无机盐及膳食纤维十分丰富;鱼、肉、蛋、奶中蛋白质含量高且消化吸收率好,又是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的良好来源[3,5,6]。只有对各种食物进行合理搭配,才能达到营养成分全面均衡、满足学生健康生长发育的目的。本次调查发现,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的动物性食物和植物学食物的摄入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农村学生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超过50%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周有2 d及以上吃到肉类、蛋类、奶类,超过70%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周有2d及以上吃到豆类。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是保证中小学生健康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日本的调查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日本儿童身高曲线与牛奶鸡蛋的消费增长曲线一致,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6(男)和0.66(女);在近十几年中,日本儿童的能量摄入量没有大的变化,但动物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在总能量中的比例成倍增长[7]。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为(35~65)g/d[8],“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要求中小学生肉类每日建议量为100~175 g,奶及奶制品250 g,大豆及其制品30~50 g[9],以保证学生蛋白质摄入充足。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长期可使发育迟缓、抵抗力降低,甚至智力发育障碍[10]。因此,在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应注意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贫困农村学生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的同时,新鲜蔬菜的摄入品种也较少。这种不合理膳食结构除了与地理和经济水平低下、学生自身营养意识不足有关外,还与我国农村地区的家长和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相关知识缺乏有关[1,11,12,13,14]。有研究表明,家长营养知识、态度会对子女在食物消费的结构上产生明显的影响,家长营养知识得分较低的子女奶类、蔬菜类食物消费明显低于家长营养知识得分较高的子女[1]。因此,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教师和家长等进行营养与健康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水平。
本次调查还发现,供餐方式对学生膳食结构影响较大,企业供餐学校学生摄入蛋类和奶类的频率明显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学生,但摄入肉类、蔬菜类的频率低于学校食堂供餐。食堂供餐和企业供餐相比各有利弊,企业供餐虽不需要建设学校食堂,节省了硬件设施的费用,但目前供餐方式以课间加餐为主,多为提供“牛奶+鸡蛋”的单一模式,这种模式学生长期接受性较差;同时,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也可能占用学生供餐食物成本[15],从而影响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学校食堂供餐要以食堂作为基础,同时也要支付一定的管理成本,但是该供餐方式便于为学生提供食物种类较为丰富的正餐,学生的长期接受性好;另外学校供餐也能保证绝大多数经费用于供餐,是利于学生营养改善的长效机制。根据“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要求,试点地区应加快学校食堂(伙房)建设与改造、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在一定过渡期内,要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9,16]。
我国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给教育及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但由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又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如学生营养知识匮乏和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学校食堂工作人员不足,食堂建设不配套,食谱设计和食物搭配不合理等。另外,由于一些媒体宣传的偏差,导致不少家长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营养改善补助误认为是给学生的“免费营养餐”,取消了原来给孩子的餐费,从而出现了“挤出效应”。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导致学生的学生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不合理从而影响了营养改善的效果。
勐董镇龙乃村七组村民赵红军带着儿子到学校报到,看着儿子吃上丰盛可口的营养餐,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孩子上学免费,还享受到营养餐,不仅给孩子补充营养,还为家里减少开支。大儿子赵光今年上六年级,这两年享受营养改善计划,每学年至少节省1 700元左右。”赵红军说。
沧源县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通过整合营养改善计划与“两免一补”政策,将营养改善计划标准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天7.5元、初中每生每天8.5元,孩子们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得到沧源各族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从2011年秋季学期到2013年春季学期,沧源县共投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达6 252万元,确保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落实到每个校点的每个学生。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切实改善全县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沧源各学校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食材来源。截至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有勤工俭学基地1 000亩,其中,种植基地290亩,养殖基地20余个,学生参与面达100%。
据字光富介绍,目前中心完小还发展生猪养殖和大棚蔬菜种植,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进基地参与实践次数均达20次以上;芒回小学建了一个蛋鸡饲养基地,日产鸡蛋150个,基本满足该校对鸡蛋的需求。同时,勐董镇还发动各校点利用勤工俭学基地发展蔬菜种植,提倡每个校点至少种一棚洋瓜。各校点积极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菜篮子,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2岁的王霞家住勐董镇芒回村七组,她从三年级开始来到离家有20多公里的勐董镇中心完小读书。她告诉我们,以前在村上读书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自己把头天吃剩的饭菜加热一下当早餐。现在吃、住在学校,每天都有丰富的营养餐,条件比家里更好。
学生饮用奶移交奶协统一纳入生产质量监管
元谋县物茂小学 2015年6月15日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元谋县物茂小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元谋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和《物茂小学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增强学生体质,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根我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自查如下:
一、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二、资金管理
1、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专款专用,由学校食堂供餐,足额用于学生的营养改善上,无变相将资金发给学生及家长现象。
2、资金使用建立财务制度,有兼职财会人员,营养资金财务独立核算。
3、学生食堂管理办法,每次购买食品、物品由学校研究指定的采购人员和临时安排的教师共同采买,由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复核签字,然后进行入库出库登记。
4、做到将信息及时反馈,按要求定期公示,实行每日上报制。学校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08788352171和社会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凡因属责任人管理不善或工作失误,造成集体卫生事件或严重后果的,由责任人承担第一责任。并定期公布账目和学生人数及配餐标准和食品数量、价格好一周的食谱公开。每周五对一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5、每生每天4元足额用于学生营养改善上,保证零利润,无违纪违规行为。
三、学校供餐情况
1、学校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与学生家长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让学生家长对食品安全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监督和管理好每一个学生的食品安全。
2、学校还成立了“膳食监督管理委员会”。
负责营养餐的相关事宜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食堂管理,搞好监督工作,配合学校搞好相关宣传工作。维护就餐秩序,有权对扰乱就餐秩序的同学提出批评指导。弘扬饮食文化,提倡勤俭节约,合理饮食,尊重劳动。
四、食堂建设情况
1、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惠民政策,特别是我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及周密安排,采取有力措施,把工作落实到位。解决了学生中午午餐,使学生们营养状况得以改善,能安心学习。学生在校吃的安心,家长在家放心。学校实行专人管理
2、食堂基础设施完善,安全管理规范,无对外承包和对外经营,3、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健康检查,索证索票,进货查验消毒,食品加工,食品留样等各类制度。
4、对提供服务的主体和托餐企业、单位、个人的食品进行安全置、统一配送”。
5、建立健全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无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资金使用管理
1、场地、设备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23、资金非常紧张。我校由于学生少,生均公用经费本来就不多,仅可维持学校日常运转。
六、信息公开公示、宣传教育情况
五常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要求着力落实好此项工作,查缺补漏,完善工作和设备。
工 作 情 况 说 明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增强学生体质,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不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根据省、市及甘州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管理机制方面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张平华
副组长:蔡录元
蔡德元
成员:陈
明
张继龙
陈仁国 孙进明 曹玉彬 车文佩 刘德锋 贾天奎
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全面贯彻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按程序开展好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食谱制订组、原料采购组、质量检查组、就餐管理组、消毒检查组、成本核算组、审计组等监督小组,对营养餐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学校与供货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负责人、班主任、从业人员签订了相关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了管理责任。成立了由校长、家长、学生、在职 教师等为成员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膳食委员会,在醒目位置定期公示了监督小组、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餐谱、食品数量和价格等信息。向家长、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3、严格依照《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了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案符合学校实际,并具有操作性。学校并积极落实了预案的学习、演练等工作,师生熟悉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和相关办法。
4、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妥善管理、合理使用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真正做到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二、规范操作方面
我校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总人数为911人,其中回族学生8人未食用。我们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选拔业务能力过硬,责任心极强的陈明老师专项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1、学校严格按照食谱供餐,不随意调整供餐食品的种类、供餐食品的数量等行为,确保了给学生提供等质、等量、等价的营养食品。
2、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基本规范。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做到了持证操作。工作人员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了勤洗手、勤消毒、勤剪指甲、穿工作服、戴口罩上岗操作。认真、细致、规范地填写了《购货凭证》、《进货台账》、《发放登记表》等,各个流程运行顺畅,记载细致、有据可查。
3、食品采购符合要求。供货商、原料采购组按时签收配送食品,学校注重与配送企业的沟通协调,并认真做好了食品的接收工作,确保配送食品按质、按量、按时送到学校。非配送食品做到了定点采购,采购的食品新鲜、卫生、清洁,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与规定,并按照相关规定向供货商查验、索要、留存供货商的相关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资质证明、采购清单等有效证明材料。
4、实行食品质量监督登记。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负责人对食品卫生、营养餐质量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食品贮存干净卫生,做到了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严格按照卫生规范及食品留样制度按时取样,每种食品留样量不少于100克,并做留样记录,详细记录了留样食品的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留样每份保存48小时以上备检,留样器皿必须及时清洗消毒。
5、档案资料齐全。由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负责人负责有关方案、制度的起草及相关表格的制定,及时搜集上报上级要求的相关信息,对各种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三、硬件设施方面
学校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标准,加强了学校食堂的建设,食堂规范、整洁、卫生。贮存、加工等场所配备了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学校食堂配备了与供餐量相适应的食品加工、分发、学生进餐的设施。
四、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
学校严格执行《沙井镇小河学校学生营养餐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向学生公示营养餐品种、数量和食用学生人数。做到专帐管理,每天对营养餐实行实名制发放,并由班主任签字,每周汇集成册入档,真正做到日清,月结,配合做好上级的检查、审计工作和校务公开。
本学期我校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从2013年3月11日正式启动,学生就餐天数共计90天(含公休假)。(其中,3月份15天,4月份20天,5月份23天,6月份20天,7月份12天)在此期间,沙井镇中心学校累计拨付给我校学生营养餐专项补助资金245970元,支付本学 期学生营养餐食品原材料款194720.96元后,结余51249.04元。现就学生营养餐结余的原因及情况,做如下补充说明:
1、我校有回族学生8人,因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一直不愿意在学生灶就餐,按90天,每天每人3元计算,共计结余2160元。
2、我校七年级学生218人,在军训期间(10天)不在学生灶就餐,按10天,每天每人3元计算,共计结余6540元。
3、本学期,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公休假累计9天,按903人,每天每人3元计算,共计结余24381元。
4、九年级学生210人,6月18日毕业测试完毕后,已全部放假,不在学生灶就餐,按20天,每天每人3元计算,共计结余12600元。
5、六年级学生32人,6月23日升学测试完毕后,已全部放假,不在学生灶就餐,按17天,每天每人3元计算,结余1632元。
(以上五项上累计结余47313元。)
6、本学期结束后,经过核算平衡后我校学生营养餐就餐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实际就餐费为:每人每天2.952元,911人按90天计算共计结余3936元。以上1-6项共计结余51249.04元。此项资金,滚动结转到下学期学生营养餐中使用。学校已指定专人保管此项资金。
五、工作中取得的实效
1、对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名单予以公示。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营养的实施情况予以监督。
2、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
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坚持不懈的开展营养与健康的宣传教育,通过教师例会、主题班会和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提供营养餐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强化安全意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我校非常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特加大对学校饮食卫生安全检查的力度和密度,针对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和容易出现的卫生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校就餐的安全性,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营养餐工程的顺利实施。
5、认真组织,及时发放营养餐。学校实行专人管理,专人发放。做好签收、储存、分发、留样、信息收集、等工作。
6、建立健全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学生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没有专用库房储存营养餐。
2、监督管理不严,供餐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3、学生营养餐食谱还不够科学合理。
4、工作人员及从业人员培训学习较少。
5、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下步工作打算
1、充实管理力量,强化工作监管,规范供餐工作流程,重新制订符合我校实际的营养餐食谱,使营养餐变得更加科学营养。
2、健全完善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规范管理。
3、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管理培训,强化管理,更好的落实营养餐改善计划。
4、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班会、团队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
5、加强对学生的用餐管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小时以上。第二,严把储藏、出库关。各中小学校营养餐食品贮藏室做到了清洁卫生和防鼠、防蝇、防尘,配备了分发箱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花石和江店等中心学校要求中小学每天上报出库管理情况,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实行日记录、周统计、月汇总,发现问题产品,及时处理,做到万无一失。最后,严把发放再审关。古碑中心校在食品分发到学校或班级时,由经办人或班主任负责再次检验质量问题,一旦发现问题食品,立即上报中心学校,与企业沟通及时调换。食堂供餐主要是严控食品采购关,食品加工关,食品储藏关。天堂寨镇和长岭乡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联合教育、市场监管部门督查学生营养餐工作。白塔畈中心学校、油坊店中心学校和江店中心学校,开学以来组织专人督查食堂供餐学校,严把食堂供餐食品安全关。斑竹园中心学校和燕子河中心学校分别召开食堂餐财务人员和食堂管理人员培训会,要求学校食堂搞好成本核算,建好学校食堂台账,加强常规管理。梅山中心学校和油坊店中心学校对食堂采购油、米等大宗食品原料,实行集中采购,严格要求索证索票,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检测报告。关庙中心学校和沙河中心学校食堂采购的肉类食品,动物检疫报告齐备。古碑中心学校安排了专人对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加工以及供给份量监督,确保学生吃得舒心、家长放心。三是稳步推进,扩大食堂供餐。目前,全县374所试点学校中,实行食堂供餐学校199所,具备条件的学校基本上实现由企业供餐向食堂供餐转轨。天堂寨中心学校和沙河中心学校充分利用学校食堂设施设备,实现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白塔畈中心学校、油坊店中心学校和全军中心学校,食堂供餐学校超过90%。槐树湾双石小学等学校,对已完工的新建食堂,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内部设施设备,准备向食堂供餐过渡。鲜花岭中心小学和江店马店小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申报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尽管各学校都对学生营养餐工作高度重视,但少数学校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加以改进。主要表现为:
1、食堂设施设备没有得到充分使用。在推进学校食堂供餐过程中,少数学校负责人甚至是主要负责人认识有偏差,有畏惧情绪,害怕担当风险。目前,仍有部分已建成学校食堂或改造的伙房没有投入使用,造成学校食堂(伙房)设备设施闲置。特别是个别学校食堂已建成没有投入使用,造成大批寄宿生在学校教师家和街道小餐馆包伙,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原有对外承包且合同即将到期的学校食堂,学校收回自办面临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汤家汇3所初中、关庙中心校本部、吴家店中心校本部、果子园中心学校、沙河中心校本部和斑竹园中心校本部等学校食堂都是在实行营养改善计划之前对外承包的食堂,当时承包商垫资装修了食堂操作间、餐厅和购置了的设备。合同到期收回时,学校面临与承包商清算垫资问题和设备处置问题。
3、食堂供餐监管难度大。一是个别对外承包暂未到期的食堂供餐,监管责任主体缺失,少数学校对营养餐的成本核算、大宗物品的采购质量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食堂食料进货渠道不规范,质检报告不齐全。二是食堂供餐菜谱食谱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食堂大部分实行“4+X”模式,提供免费的4元钱营养餐的同时,学生自购食品价格得到控制,但是各校的配餐方案荤素搭配不合理,有的只有一荤一素,品种和分量偏少。个别学校的营养餐制作简单,或在素菜基础上提供一个炸鸡大腿,或在原有3元菜谱基础上追加一个煮鸡蛋,学生长期使用单一食品,厌食情况严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是食堂成本核算不够规范,财务专账混乱。部分学校食堂收支没有做到月清月结,亏盈在账面没有反映出来。四是少数学校操作还不够规范,工作还不够到位。有的学校在采购食品时索票索证不齐,台账记录不完整;食品留样食品不规范,没留样记录;操作间功能区混杂,不按功能使用;储藏室与工人宿舍混用;存放食品时荤、素不分,生熟不分等。五是少数学校存在卫生安全隐患,防蝇、防鼠、防盗和防毒设施设备配备不齐,餐用具消毒不正常。
4、学校食堂违规开设教师小餐厅和给教师开“小灶”。少数学校在食堂里开设教师就餐的小包间,挤占了学生就餐的有限空间;特别是食堂给老师单独烧饭菜,教师的伙食质量优于学生的伙食,在社会和家长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意见和建议
1、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督查、检查的长效机制。把学校自查和县级督查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加密检查频次,加大检查力度,始终保持一种高压态势。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下达整改通知书求,责令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到位的,由营养领导组约谈学校相关责任人。
2、要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各中心学校要通过培训,确保食品的采购、贮存、加工、分发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此次督导突出问题导向,抽查了36个试点县的14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重点检查各地区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开展、供餐管理、食堂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信息公开公示和学生营养宣传教育6个方面23项内容。
督导情况显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4年多来,实施成效日益显著。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1502个县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其中,699个国家试点县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803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比2015年同期增加147个县,增长22.6%。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达到13.7万所,其中,国家试点8.8万所,实施比例达到100%;地方试点4.9万所,比2015年同期增长3%。
从督导情况看,各地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经费保障不到位,工勤人员缺乏;食堂供餐转变有待提升,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少数学校食堂管理不规范;资金安全风险仍需防范,部分地方没有严格落实招标采购要求等。
王道平一行听取了于都县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专题汇报,并充分肯定了该县所付出的努力,并希望该县再接再厉,加大营养食品监管力度,加快学生食堂建设步伐,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精心打造成“阳光工程、放心工程、民心工程”。督查组一行深入到罗坳镇中小学检查指导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袁敏华)
中国教育报刊社赴赣州开展送报下乡活动
7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向赣州农村中小学捐赠《中国教育报》活动在赣州中学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宋雷鸣主持捐赠仪式,《中国教育报》副总编李功毅,以及江西省报刊发行局、赣州市委教育工委负责人和赣州市9个县教育部门的20余位代表出席捐赠仪式。
宋雷鸣代表省教育厅对李功毅副总编辑一行来我省赠报表示感谢,并就我省省情和教育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宋雷鸣指出,此次中国教育报刊社向我省赣州市1500所农村中小学捐赠4500份《中国教育报》,这是让赣南老区更多农村学校开拓视野并及时了解中央及教育部有关方针政策、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提高农村校长和教师素质的良好契机。省教育厅将在此次捐赠工作基础上,对订阅《中国教育报》的空白校点加强引导,落实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中国教育报》征订发行工作。
赣州市委副巡视员、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李恭进代表赣南老区的广大师生对中国教育报社的慷慨义举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赣州市将进一步做好《中国教育报》征订发行工作,进一步读好用好《中国教育报》,让《中国教育报》成为助力老区教育发展的引擎。
捐赠仪式结束后,李功毅副总编辑一行和接受捐赠的当地教育局负责人、学校代表就送报下乡活动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陈小兵)
南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杨水生、夏国华)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中部2012年9月1日将搬到新城区红角洲新校办学,新校园面积增加至120余亩。今年主动报考该校高中的中考考生骤然增多,招录取线由2011年的497分提高到2012年的536分,是录取线提高最多的学校。南昌市为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将部分优质高中“腾笼换鸟”迁出老城区。
南昌市有省重点中学24所,多数处在老城区或县城的中心区域。而近年来南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更显突出。为顺应百姓新期盼,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拓展城市空间,服务打造核心增长极,南昌市教育局对全市高中学校网点布局进行调整,向新城区进军。南昌三中高中部(二七北路校区)整体搬迁到南昌师专原校址办学后,原校区给育新学校兴办初中部,其面积也由35亩增加至150亩。南昌一中老校区在西湖区罗家塘路,面积仅35亩,且位于老城区,师生出行不方便。新校址(分校)面积为100亩,相比增加了65亩。今年秋季开学,南昌十五中、南昌三十中将合并办学,原南昌三十中校址改为南昌十五中初中部,南昌十五中校址为高中部。南昌二十一中正筹备在朝阳新城新建学校……记者初步统计,9所中学搬迁或原址扩容,扩建面积达800余亩。青山湖区、青云谱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经开区等优质高中新校区建设的前期工作也已开始规划。
《江西省志·教育志》编纂工作计划五年全面完成
本刊讯(记者 刘林、袁长新)7月9日,第二轮《江西省志·教育志》编纂工作部署动员暨培训会议在江西教育发展大厦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巡视员杨慧文主持会议,副巡视员刘润保宣读《教育志》编纂工作方案。会议还邀请了江西省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处处长涂小福作了“地方志编纂知识专题讲座”。
洪三国指出,本次编修教育志接续上一轮教育志编修,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泽益后世的重大作用,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续修教育志的重大意义。针对第二轮江西教育志编纂工作,洪三国要求,正确把握第二轮《教育志》的指导思想,严格把握第二轮修志的主要特点,严格把握质量关口,坚持务实高效,把握工作进度,坚持创新发展。此外还强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明确任务,分布推进,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据了解,本次续修《江西省志·教育志》的上限追溯至1991年,下限截止到2010年,时间跨度共20年。计划用五年时间,分六个阶段完成编纂工作。 目前江西省教育厅正式组织启动了《江西省志·教育志》“资料搜集阶段”工作。
抚州市7所学校被命名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近日,经抚州市纪委、市监察局组织考核评审,该市22家单位被命名为“抚州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教育系统7所学校榜上有名:临川一中、临川二中、抚州市实验学校、临川十中、临川一小、南城县二中、东乡县实验小学。
为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切实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去年9月始,抚州市教育局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察局,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切实引导广大教师干部在参与中自觉增强廉洁意识,营造了廉荣贪耻的浓厚教育氛围。(许小良)
江西省学校后勤管理与产业办公室成立
本刊讯(记者 田禾雨)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成立近30年的江西省勤工俭学办公室正式更名为“江西省学校后勤管理与产业办公室”,它将伴随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甩开包袱与约束,踏上新的征程。
20多年来,江西省勤工俭学办公室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积极组织全省大、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解决特殊时期教育经费困难,为全省的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形势变化,学校需求和勤工俭学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育系统勤工俭学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江西省勤工俭学办公室正式更名为江西省学校后勤与产业办公室,在保留勤工俭学原来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新职能,进一步拓宽渠道,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回永新母校作专场报告
5月30日上午,永新县任弼时中学体育馆人头攒动,整个校园沸腾了,近4000名师生和纷纷赶来的群众集聚一堂。8时半,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拓者、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来到母校看访他的恩师,并作《中国人的“探月梦”》专场报告。
欧阳自远于1935年出生在现吉安市吉州区。抗战时,他随到永新县城开“九州药房”的父母在永新县入学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袁家瑞就是他的高中老师,先后教过他的地理和语文。回母校看看和拜访恩师,是欧阳自远一直以来的愿望。早在2007年10月22日,也就是我国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前一天,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欧阳自远,向早已退休的恩师——当时已94岁高龄的袁家瑞老师打来电话,讲叙自己在卫星发射前夕对中学时期老师的思念之情,表示自己在卫星发射成功后“一定要来看看母校和拜见恩师”。
在历时2个多小时的专场演讲中,欧阳自远深刻阐述了嫦娥探月工程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嫦娥探月工程的发展过程。近4000名师生和群众被他的讲话所感动,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当天下午,欧阳自远带着礼品和他写的书籍拜见袁家瑞,看到近百岁的袁老师仍然硬朗的身板,感到非常高兴。随后,他和袁老师一同兴致勃勃与部分老师、学生进行了座谈,并勉励母校学生:“从小要立下大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自强不息。”临走之时,他欣然为母校题词、与师生们合影留念。(刘志宏)
留守瑶童温馨家园
乐平市浯口镇瑶族小学留守儿童达学生总数的70%,亲情的缺失使他们成为需要全社会关注、关心和爱护的群体。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缺“教”、生活缺“助”、亲情缺“慰”、心理缺“疏”、安全缺“护”等问题,该校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儿童机制,建起“留守儿童温馨之家”,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图为浯口镇瑶族小学校长方电影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瑶族留守儿童。(程万海 摄影报道)
全省中小学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集中交流学习
(通讯员 欧阳正平)为了进一步推进网络研修工作室建设,交流相关工作和培训经验,江西师范大学组织全省中小学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进行暑期集中交流学习,来自全省各地的380多名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学习活动。
研修班分四期进行,时间从7月11日至18日。参加对象为省教育厅已经认定的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和正在建设的网络研修工作室有关教师。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建设经验交流与资源整合;建站优秀成果分学段分学科展示、点评、推介。
景德镇市组织师德模范在全市巡回演讲
(记者 雷杰能)“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景德镇二中教师邓家瑞面对从全市各地赶来听报告的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开头,讲述了自己幸福的教育人生,台下不时涌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邓家瑞老师从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近30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用爱播撒希望,用爱书写师德,赢得了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光荣成为景德镇市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巡回报告团6名成员之一,在全市各地巡回演讲。另外5名报告团成员分别是:全国模范教师梁宪平,在特教岗位工作了13年的吴慧琴,在职教战线奋力拼搏的姚颖筠,锐意教学创新的汪文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祝云凤。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教育局先后两次发文,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开展“弘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各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并精心筹办师德模范事迹报告会。
6位优秀教师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点点滴滴的平凡事,让听报告的教师感动万分。景德镇市一中教师周小刚听完报告说:“听了邓家瑞老师的宣讲,深有感触,老师对孩子就是爱,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表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非常有必要汲取这些经验丰富、富有爱心的资深教育工作者的营养。”景德镇市二中生物老师周立斌听完报告则一直用“感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说:“这些老师都来自我的身边,都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的事情都是活生生的。他们的亲身经历激励了我,让我更加明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从而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6位教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教育、爱学生。他们讲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身边的人,产生了以先进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激励着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也配合了全市开展的提炼“景德镇精神”活动,不断充实“景德镇精神”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了全市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报告团深入到市直23所学校进行宣讲报告,全市有2000多名班主任和教师聆听了报告。
宜春市举办幼儿教师美术创作、手工制作技能竞赛
为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7月10日,宜春市教育局在宜春百树天使城双语幼儿园举行了幼儿教师美术创作、手工制作技能竞赛。
此次竞赛共有43所幼儿园、61名参赛选手参加。选手们在三个半小时内完成了主题绘画设计和利用废旧物品的手工创作两个项目的比赛内容。经过激烈角逐,共评出一等奖1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9名。比赛结束后,评委还就参赛选手的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
这次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陈燕)
宁都出台百万重金奖教奖学办法
不久前,宁都县政府发文,由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重奖为宁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校长、教职工以及成绩突出的中小学生。
宁都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由县财政安排100万元以上奖金,同时吸收社会各界捐助,设立“宁都县人民政府教育教学奖励基金”,专项用于奖教奖学。
该办法通过设立教师业务奖、师生学科竞赛奖、名师奖、名校长奖和对高考、中考、小学质量检测成绩优异的师生进行奖励。奖励基金专户设在县财政局,县教育局根据办法提出意见报政府审定,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以此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加快发展。(李钚)
玉山县逸夫小学“牵手”文学家
5月24日上午,玉山县逸夫小学多媒体会议室内座无虚席。逸夫小学的师生怀着对阅读的热爱、对写作的憧憬集聚一堂,在这里聆听著名儿童文学家秦文君关于“快乐阅读,诗意写作”的文学讲座。
讲座现场,秦文君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幽默的谈吐,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的真谛,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在讲座过程中,秦老师还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亲切互动,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阅读难题,悉心指导学生解开写作困惑,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讲座结束后,秦老师还为该校部分贫困学生捐赠了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了作品签售活动。
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现将万里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基本情况
(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基本情况
万里县是全省首批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之一。2012年2月20日,我县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2012-2013学,农村中小学309所,79854名学生享受了营养改善计划,供应模式是“牛奶+面包+鸡蛋”,采取课间加餐形式;2013-2014学,全且农村中小学313所(含民办学校),309所实施课间加餐,75113名学生受益,4所学校实行营养午餐,3931名学生受益;2014-2015学,全县农村中小学313所,178所实施课间加餐,30682名学生受益;135所学校实施营养午餐,38253名学生采取模式;2015-2016学,178所实施课间加餐,30220名学生受益;2016-2017学,农村学校314所(含民办学校),244所中小学实施营养午餐,503037名受益,70所中小学实施是课间加餐,13252名学生受益。
(二)工作措施和主要做法
1、完善组织保障,工作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为把农村义 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实做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万里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及各项管理制度,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教体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卫生、财政、食药监、工商质监、审计、监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计划实施重点区域,我们明确校长是“营养改善计划”组织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主要责任人,专管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实行分段责任管理。第一责任人与各环节岗位人员签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了岗位管理制度。同时,制定和颁布了“九条禁令”,凡违反九条禁令的,先停职,后处理,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严格供餐管理,科学选择供餐模式。为确保我县学生 吃饱、吃好、吃得有营养,我县多次组织乡镇中心学校、中小学校负责人座谈,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13年之前全部实行的是“课间加餐”模式,加餐食品牛奶、鸡蛋、面包、火腿肠捆绑招标,由中标企业统一配送。2013年秋季,我们在具备条件的17所学校开始“营养午餐”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营养午餐”供应。目前,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改善计划的学校314所,在校生66289人,实施课间加餐学校70所,受益学生13252人,实施营养午餐学校244所,占比77.7%,受益学生53037人,占比80%,其中加工学校67所,配送学校177所。初中供餐模式为“4+2”(国家补助4元,学生承担2元),每餐一荤一素两个菜,主食和汤不限量。小学供餐模式为“4+1”(国家补助4元,学生承担1元),每餐供应一荤一素两个菜,主食和汤不限量。
3、实行教师陪餐制度,确保学生就餐安全。我县结合学校实际,实行教师陪餐制度。陪餐教师由学校统一安排,餐前30分钟进入学校食堂厨房,首先检查食品卫生,然后在熟食中分类进行品尝一定数量的食品,若有不适情况反应,迅速上报学校主管领导或校长,并及时阻止其他人不得食用。在学生就餐过程中,陪餐教师在餐厅来回走动,维护学生就餐纪律。教师陪餐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饭菜质量,确保了学生就餐的安全。
4、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就餐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县积极争取国家试点地区食堂建设项目,2011年安排项目30个,投入中央资金1549.3万元,2012年安排项目165个,总投资7869.9万元,新建或改扩建学校食堂195所,建筑面积70993平方米,2014年底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食堂条件,学生就餐环境明显改善。同时,我县以河南省中小学食堂等级量化评定为抓手,在全县各中小学深入开展了学校食堂达标升级活动,花园乡一中等7所学校食堂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命名为省一级食堂,现有10所学校已达到省一级食堂标准,30所学校已达到省二级食堂标准,已申报,正待省教育厅验收。我们打算到2020年,省三级以上学校食堂达到全县食堂总数的95 %,其中,省一级食堂要达到总数的30%,省二级食堂要达到总数的55%,省三级食堂达到总数的10%。
5、严密实行封闭管理,专项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拨付严格按国库集中支付相关 规定执行,将专项资金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实行分帐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结余留用,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课间加餐、营养午餐两种供餐模式均采取一月一结算的方式。同时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县教体局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登记花名册》,各乡镇中心校进行登记造册,确保不漏一人,然后将统计出来的学生数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籍系统》,制定了统一的就餐学生人数统计表,班主任、学校校长和中心校校长在统计表上分别签字,供餐企业依据人数统计表做出货款汇总表,两表一同交县教体局进行汇总审核,审核员、分管局长和局长共同签字后交县财政局报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扎实的工作使万里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顺利开展,并先后得到了教育部、国家质监总局、河南省教育厅、商丘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认可。我县做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12年3月6日,河南省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场会在万里举行。2012年3月14日,省教育厅发文对我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全省通报表扬,并将我县学生营养餐“捆绑打包供货”模式进行全省推广。2012年3月29日,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正司级巡视员廖文科到我县调研,召开了“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万里工作汇报会”,对我县学生营养改善计 划落实情况给予高度肯定。2012年5月31日,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全省26个试点市县先后到我县学习“捆绑打包”供餐模式。2014年由河南省电视台新闻部陈明等记者采访的《让农村娃吃上热腾腾的午餐》于12月1日、3日、5日分别在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中原聚焦》两个栏目中播出。
七、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
在2016年市巡查组对我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巡查中,发现我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营养改善计划上报数据缺少学生原如就餐情况登记表,个别学校餐厅缺少学生就餐数据登记表,与学校共用一张登记表。
2、学生就餐情况登记表中存在个别班主任长期未签名或代签情况。
3、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信息系统形同虚设,管理员有忘记系统登录密码情况。
4、陪餐教师没有按照要求先尝先吃,没有对饭菜质量把关。
针对以上四个问题,我们逐条进行了认真整改。一是规范了营养午餐就餐人数统计表,各学校每天如实填报,一式三份,学校、餐饮企业、中心校各留存一份。二是每天的就餐人数登记表,班主任、值班领导、餐厅经理必须本人签字,每周由学校校长审签。三是县教体局组织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信息系统管理员进行了多轮次培训,提高了系统管理员的操作技 能和操作速度。四是进一步完善教量陪餐制度,陪餐教师提前30分钟到餐厅检查饭菜质量,品尝饭菜味道及冷热程度。在就餐时,陪餐教师必须在学生就餐过程中维持好就餐秩序。五是加强督查,县教体局监察室、综合股加大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力度和密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相关责任学校和责任人。六是各乡镇中心学校明确一名营养改善计划专职管理员,具体负责本乡镇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情况
1、基本情况
2015年,我县春季寄宿生人数20158人,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280.7万元,资助学生4598人,秋季寄宿生人数22101人,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522.2万元,资助学生8506人,全年共落实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802.9万元。
2016年,我县春季寄宿生人数16563人,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304.3万元,资助学生4972人,秋季寄宿生人数19025人,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376.9万元,资助学生6208人,其中建档立卡小学生452人、初中生1248人。全年共落实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681.2万元。
2017年,我县春季寄宿生人数16828人,发放贫困寄宿生补助291.4652万元,资助学生4806人,其中建档立卡小学生615人、初中生1269人。从2017年春季开始,我县对建档立卡中小学生每人每期补助300元,共资助5764人,发放教育补贴172.92万元。
2、工作措施和主要做法 严把资助对象关口。一补资助范围为:第一必须属于寄宿生,吃住在校,第二必须家庭贫困,第三农村建档立卡学生。具体评选时将以下几种寄宿生优先确定为补助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寄宿生;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寄宿生;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寄宿生;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同时,对革命烈士之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给予优先照顾。
证明材料必须齐全。在具体评选时贫困生必须上报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或者请村委会出具贫困家庭证明信,做到了每人都有书面证明材料。评选结束后,书面证明材料归档保存,以备检查。凡发现没有书面材料的,取消受助资格。
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我县开设了“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由专户拨付到各乡镇会计工作站,直接进入各中小学账户,县直学校由专户拨付到县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直达,避免了资金的截留挪用。发放时,以现金形式一次性发放到受助学生或家长手中,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
几年来,该项工作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所有工作均在“阳光”下操作,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十字路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情况
为发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依据鄂学生营养办函【2014】2号文件精神,现将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十字路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利川市文斗乡十字路小学是一所村级中心完小,下设教学点1所,共有在校学生447名,其中完小在校学校361名;教学为点在校学生86名。自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十字路小学按照各级关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真正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在实处,做到政策执行不走样,学生营养有保障,十字路小学及早谋划,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拟定工作方案,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推进措施,有效确保了十字路小学按时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一、供餐模式
现阶段,根据十字路小学食堂现状和供餐能力,中心完小按照安全、卫生、营养、可口、实惠的标准,学校食堂参照有关营养标准实施营养配餐,科学制定食谱,合理搭配学生膳食,为所有学生提供提供营养中餐,教学点为每个学生提供课间餐(牛奶、鸡蛋、火腿肠、苹果等营养食品)。
二、工作流程
学生食堂供餐方式工作流程:营养食谱→制定采购计划→市场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食堂加工→销售→食品留样→成本核算→公示。
三、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012年2月,市教育委召开营养餐学生食堂情况调查会议后,十字路小学召开了专题研究,对全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后勤工作主任为副组长,工会代表和各班班主任、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十字路小学业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召开学生家长会传达贯彻上级关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了全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各村委干部、卫生室负责人、家长会表和社会人士也相应的对学校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1
进行监督,切实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乡中心校也与学校签订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目标责任书,学校与各学班主任、食堂负责人也签订了相应的目标责任书,确保该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十字路小学的实际,在充分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方式及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应急预案,食堂(伙房)建设等进行认真研究,拟定出台了具体较强操作性的《文斗乡十字路小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定了《十字路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应急预案》、《十字路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财务管理规定》、《十字路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就餐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学校食堂供餐食品采购登记、验收、入库、出库、学生就餐、食品留样、保鲜等专项管理制度,制定了食品储存、加工、分发和食用等操作规程,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供餐、就餐情况清清楚楚,切实做到按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
(二)加大投入,全力改善食堂条件
由于我校开始没有学生食堂,对于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有一点难度。2012年2月市教育局和中心校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后,十字路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资金33万余元,于2012年新修学生食堂,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含操作间、保管室、办公室、蒸饭间、学生餐厅等,同时学校还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备了消毒柜、留样柜、冰箱、不锈钢盆、架、台等,投资金4万多元。近期,学校将为学生购置标准餐桌,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的条件。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到教师、学生、家长中,让他们支持、理解、配合此项工作,十字路小学采取会议、广播、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
一是召开教职工会。传达贯彻上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精神,讲清讲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使教师从内心配合、支持此项工作;
二是召开家长会。一方面宣传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另一方面超前预测学生营养餐实施中的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确定供餐方式和每周供餐菜谱。
三是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家庭,十字路小学拟定了《致家长一封信》,共印400多份分发到全校所辖范围的家长手中,让他们知晓政策、领
会政策、支持政策,推动学生饮食结构科学化。
(四)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为保证学生营养供餐计划的顺利实施,十字路小学聘请多村委、卫生等多部门联动,上下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工商、卫生、安监等部门对食堂管理人员、炊事人员进行了上岗前的食品安全、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学校与食堂从业人员签订了用工合同。同时,学校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小组, 对各个环节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各班成立学生营养餐就餐情况监督小组,全面负责本班每天学生就餐情况的检查登记工作。从第一天运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后,十字路小学就明确学校安排专人跟踪落实供餐情况,广泛了解家长、学生对供餐的数量、质量、味道的意见建议,对听到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汇总,分别给每所学校提出了整改通知,督促整改落实。
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成效
近年来,尽管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校这样的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农民还没有从吃得饱向吃得好方面转变,农民的生活还处在很低的水平。在我学,留守学生占60%左右,寄宿生的吃饭和基本营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部解决。留守学生吃饭由监管人负责,因监管人的身份较复杂,对留守儿童放任自流,让他们随便花钱购买零食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留守儿童习惯于吃零食,即使监护人把饭做好,他们也没有胃口吃饭。留守儿童的吃饭问题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学生的吃饭营养问题。
保证儿童营养,是儿童少年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首要条件。营养改善计划的启动,是国家重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问题的体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我校学生能在学校得到一份牛奶和面包或一份牛奶和鸡蛋等营养餐,不仅改变了我校农村学生经常吃营养不高的家常便饭的状况,而且大大减少了学生花零钱的现象,调动了农村学生上学的积极性。像这样的营养餐,以前农村学生只能在逢年过节亲戚送礼和父母外出返乡时才能吃到。如今农村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能得到一份营养餐,他们对吃饭越来越有积极性,把书包当作垃圾食品包的现象基本消失,父母留给监护人让留守儿童使用的零花钱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特别是外出务工家长卸掉了长期压在心里的一份重担,从此不再担心留守孩子的吃饭营养问题。
自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后,我校学生和家长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表示满意。包括食堂管理、资金监督和应急方案等。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影响较大,尤其在寄宿学学生和留守学生体现最为明显。同时,营养改善计划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丰富了学生的 膳食结构,给学生传递了有用的营养卫生知识。
自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后,我校学生一日三餐的比例升高。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3顿饭的比例从2012的70.4%下降到2014的6.7%,其中,男生与女生比例基本一致。
自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后。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缺课率下降。调查显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2012相比,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5分和8分。
自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后,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学生身高体重增长,贫血率下降。学生的体格发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表现为平均身高和体重有所增长。2013,6—12岁男、女生在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比2011分别增加0.4厘米和0.6厘米。
五、工作经验
十字路小学成立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领导小组,确立领导小组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校长为组长负责全校食品采购和配送工作的指导及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对工作不力、安全意识差和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实行行政问责。总务主任为副组长负责指导联系学校加强食堂的日常管理,协调处理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监督大宗资金支出,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对统一采购和配送工作的监督检查。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所在学校的食堂日常工作,负责做好本校食品卫生安全和按比例留用的资金安全管理,积极配合中小做好统一采购和配送工作。认真核实中小统一配送食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审核所有支出凭证,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堂资金使用情况。督管组在学校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食堂日常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教职工参与组织食品统一采购和配送工作的宣传,根据学校安排,积极配合做好本班级学生就餐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采购所需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一律通过招标采购、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肉、禽、蔬菜等新鲜食材以在本地采购为主,实行集中采购,实行索证索票、食品查验、双人和定期轮换采购、供货商评议、出入库管理、库存盘点等制度,所有采购行为均要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
学校对统一配送的食品及原辅材料“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检验报告严格进行查验,建立食堂食品进货登记、公示和取样留样制度,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严把食品质量关。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存场所,配备必要的食品保鲜设备,按食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安全管理。
各校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学校与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严格进行责任追究;针对“计划”所需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等各个环节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演练,全面提高防范和处置食品
安全事件的能力,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理”的原则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个环节,同时加强对全体学生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常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的作用,学校膳食委员会由学生、家长、教师、村(社区)代表等组成,实行任期制,每届一年,参与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参与学校食堂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的公开招标,与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一起查验统一采购和配送的食品及原辅材料,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包括监督学校食堂饭菜价格、份量、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及食堂员工的个人卫生、服务态度等,与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一起做好食品取样、留样,督促学校定期公开食堂财务收支状况等相关信息。
利川市文斗乡十字路小学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安全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免费营养餐的制作不能只注重效益,还要确保营养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管理。数量安全涉及资金使用,质量安全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管理的原则应该是坚持“防患未然”,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参与生产的人和物进行有效控制,并能通过技术、组织和管理上的有关手段,来消除安全隐患。
1. 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意义
营养改善计划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低、自我保护意识弱、身体抵抗力差,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营养餐安全事故通常是群体性的,涉及成百上千的家庭,一旦发生,影响深远,将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声誉造成巨大损害。
资金安全也是营养改善计划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滋生腐败,影响资金使用效益。营养餐资金如果没有足额用到食品的制作,必然会导致营养餐份量减少、营养不足,甚至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对食品安全威胁很大。
2. 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有关措施
(1)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主要有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等。部分地区认为企业成品供餐更安全,又好管理,其实是对食品安全的误解。营养餐成品不仅要保证源包装的食品安全,还要保证食品运送、存储过程中的安全,破袋、超过保质期、霉变都是营养餐成品的安全隐患。而食堂供餐能保证食材新鲜,营养餐温热可口、营养充足,是保证食品安全最好的供餐模式。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是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规定了食品采购、贮存、烹饪、留样等环节的管理措施。食品采购是从源头上对食品进行把关,大宗食品一般采取县里招标和配送的形式,新鲜食材由学校自行采购;食品贮存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有些食品需要冷藏保鲜,注意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烹饪时应烧熟煮透,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留样的时间为冷藏48小时,以便万一发生中毒事件,能够及时查明原因;食品分发应及时,注意餐具和用餐环境的消毒,并防止学生分发食品和吞咽食品时被烫伤。学校要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强调学校老师陪餐制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学校应该采取应急处理办法。
(2)资金安全管理措施
从2014年11月起,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由3元/人/天提高到了4元/人/天,达到每生每年8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安排、拨付、使用、监督等作了详细规定:中央财政每年9月按教育部核定的学生人数向省级财政拨付资金,然后由省级财政在25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纳入国库,分帐核算,集中支付;营养餐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购买食品,不得用于水电煤气费、劳务费、宣传费、管理费、运输费等,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不准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各县要加强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核准营养餐受益学生人数;资金落实到学校,要求学校有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并定期公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明细帐目,接受学校膳食委员会或有关社会机构的监督。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管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试点地区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注重舆情分析,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焦点问题、重大事件,要及时正面回应,公布真相,避免造成被动局面。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生营养办关于切实解决好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五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把“加强正面宣传,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解决好舆论引导问题”作为五个突出问题中的一个,再次强调了营养改善计划中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 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状况
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是各地营养餐舆情事件集中爆发的时期,镇雄县、织金县、洛宁县、石门县、大通县等地先后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那坡县、凤凰县等地营养餐资金被克扣等,瞬间将营养改善计划推到全国舆情的顶端。以凤凰县营养餐严重缩水事件为例,据美亚舆情网监测统计,2012年11月24日至11月27日,该事件的网络信息总计3259条,其中新闻1665篇,微博631条,论坛560篇,博客35篇[1]。2013年6月之后,全国性的恶劣舆情事件大幅减少,媒体关注较多的主要有2014年7月滕县营养餐问题招标事件。
2. 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
全国多地爆发出来的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及营养餐资金被侵夺事件,使部分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产生怀疑,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共话题由政策的宏观面转向执行的微观面。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集中在:营养餐食品和资金安全中的漏洞;政府渎职和政策执行力危机;舆情当事人的安全保障;营养餐事件处理结果的暗箱操作;营养餐制度建设。
3. 政府应对营养餐舆情事件的管理措施
(1)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对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的行为。互联网时代,公众的议论和观点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因此,舆情监测的重点是要加强网络上的舆论监测。有些地方政府处理营养改善计划舆情事件时,没有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导致信息不全面、发现不及时、分析不准确,为舆情管控留下隐患。2012年10月30日,凤凰县支教教师梁栩晔在新浪网上发布一条微博,指责营养餐严重缩水,侵犯了学生利益,微博迅速被转发5141次,评论1007条。舆情已经达到一定的强度,但当地政府毫不知情,没有任何应对措施。11月20日,梁老师再发微博,称“两天的营养餐都未送达,山区的孩子们饿肚子”。25日,全国各大媒体迅速跟进报道,网民言论纷纷,舆情达到危机程度。第二天,凤凰县教育局才出面表态,努力平息舆情。从舆情形成到政府表态,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政府错过了管控舆情的最佳时机,最后被媒体批评,政府形象严重受损。
(2)舆情管控
如何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走向是考察政府舆情管控能力的重要表现,从多起营养餐舆情事件的处理经过来看,许多地方政府对舆情的管控能力较弱,无力引导舆情走向,只能任由舆情非理性发展。
2012年3月29日,贵州省织金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最后得出结论,排除了人为责任事故,认为疑似中毒事件的原因为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2014年10月11日,江西省石城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调查的结论与织金县如出一辙,是天气变化导致的身体不适及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两起调查结论不仅没有平息舆情,反而让舆情再起波澜,网民质疑心因性反应怎么会导致大面积的学生头晕、呕吐、腹泻甚至昏倒等症状。遗憾的是,织金县和石城县在公布调查结论后,都没有作进一步解释,对网民的质疑置若罔闻。
舆情管控的目的不是压制舆情,面对舆情危机,政府应以人为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确权责,及时处理。对群众的疑问政府应选择易于接受的措辞,反复耐心地解答。舆情管控得当,政府才可以把“危”变为“机”,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而且是学校唾手可得的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在学生营养餐的制作、食用、清理等环节对学生强化营养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
1. 营养和养成教育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后,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与此不协调的是,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学生的营养知识并没有明显提高,挑食偏食、不吃早餐、爱喝碳酸饮料等行为依然普遍[2],这种情况恐怕和学校疏于进行营养教育密切相关。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养成,极有可能重返头晕、贫血、消瘦、体弱等亚健康状态,而且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可能并非贫困。
农村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营养和养成教育,必须落实每两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此外还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教学资源,采取“寓教于餐”的形式。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到食堂去参观,现场讲解食物制作过程中营养搭配和营养流失的有关知识;学校食堂推出“自助餐”,让学生自己选择饭菜的数量和种类,学会营养均衡;在用餐时间,老师要强调用餐礼仪和用餐习惯,让学生互相检查是否有挑食偏食、吞咽过快等毛病;对个别有厌食症、食物不耐受症或盲目减肥的学生,学校要安排营养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避免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饮食习惯到了家里又变了样。
2.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励志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许多学校重“智”轻“劳”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学生歧视体力劳动,实际的劳动技能也非常低下。因为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和幸福,一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成果,营养餐随意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2015年7月,教育部强调用3~5年时间,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营养改善计划中的营养餐是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制作、食用、清理等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在营养餐制作阶段,老师可以组识学生定期到厨房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挑水、劈柴、烧火、拣菜、洗菜、切菜、烹饪等,先观摩学习再亲自动手;在营养餐食用阶段,可以安排全班同学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把全班同学的饭菜和餐具从食堂端到教室,然后分发给大家,并监督同学不能浪费;在餐后清理阶段,要求值日生整理餐具、清理垃圾,帮助食堂做好清洁工作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可以建立蔬菜或家禽基地,学生在老师或农户的指导下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开展集体劳动、分组劳动竞赛或蔬菜、家禽认养活动等。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考虑到中小学生没有劳动经验,而且活泼好动,在学生劳动的时候,老师应该精心组织、亲临指导,防止出现安全意外。
3. 感恩教育
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行为。有些享受了免费营养餐的学生对国家给予的帮助缺乏感恩意识,他们认为营养改善计划不是专门为自己一个人努力付出的,没必要特别去感激国家。事实上,由于缺少感恩教育,有许多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比较淡漠,缺乏正向感恩体验,平时对社会抱怨多,施恩和报恩行为少。
学校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及“两免一补”政策,在食堂、教室、寝室等对学生现场演示教育;班主任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以讲故事、演讲、辩论、唱歌、小品等形式宣扬感恩品质。感恩教育的关键是要在学校创设人文关怀的氛围,避免单一说教,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生活化,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感恩什么、为什么感恩和怎样感恩。
参考文献
[1]美亚舆情网.湖南“营养餐”缺斤短两事件分析[EB/OL].http://www.myyq.com.cn/reportview.action?id=824&top Menu Id=report,2012-11-28.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营养改善计划学生问卷06-25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总结07-15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岗位职责11-13
白羊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10-30
羊街二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办法07-17
海关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方案07-18
营养改善计划整改报告07-22
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09-15
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实施应急预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