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工作计划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司法工作计划

司法工作计划 篇1

2009年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及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履职尽责,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防止一般性纠纷转化为群体性纠纷、防止普通诉求演变成越级上访为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大力开展“五五”普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为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和平安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进程,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1、继续抓好重点对象普法,促进全民普法深入开展。一是以提高依法执政意识为重点,推进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四是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五是以村两委干部和农民工为重点,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2、继续狠抓“法律六进”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到基层。继续抓好“法律六进”活动的贯彻落实,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法律六进”活动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法律六进”活动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乡村、街道、单位、家庭,覆盖全市,形成浓厚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适时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送普法宣传资料等活动,提高教师、学生学法用法意识。

3、深化依法治理,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进程。继续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治乡镇(村、社区)、依法治单位的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各项工作的法治化管理;着力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切实提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深化基层依法治理。紧密结合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活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面要达到85%以上。“民主法治社区”创建面要达到85%。四是积极开展专项依法治理。

4、加强指导,实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要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理论调研;要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和落实普法依法治理考核评估、检查督促等制度;要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为全面推开提供经验。

5、加强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加强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发挥“四级调解网络”维稳作用,提高第一道防线的整体功能。

充分发挥“四级调解网络”维稳机制作用,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四级调解网络”维稳机制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涉及民生问题纠纷的调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广泛参与土地流转,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等涉及民生问题的纠纷调处,着力化解群体性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在进一步抓好乡村社区调委会建设的同时,加强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力争企业调解组织覆盖面达到应建调委会的50%。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今年村(居)委员会要进行换届选举,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特别是换届后村(居)调委会主任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水平。村(居)调委会主任的培训面要达到100%,各乡镇的调解员培训面要达到80%。要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广深化包案制和“以奖代补”制,激励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落实。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分析、评估、预警、排查、调处报告制度,实现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调解阵地、队伍建设、调解程序、调解文书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在抓好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基础上,围绕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全市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对排查出来的可能诱发集体越级上访、群体性闹事事件、重大矛盾纠纷。可能民转刑隐患民间纠纷,要及时地归类、研究措施对策,形成稳定风险评估预案,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要做好敏感时期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排查化解社会影响面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的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民生问题。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事件,要及时地予以引导、协调,避免上升为社会矛盾。

2、、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的衔接工作机制,强化帮教对象的个人档案建设,建立健全报到登记、建档立卡、签订帮教协议、重点对象管控、信息报告和帮教等制度,使全市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要全面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计算机台帐,逐步实现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强化帮教措施,切实加强日常帮教工作,会同民政、税务、劳动部门解决好回归人员临时性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力争在创办实体上有所突破,实现帮教与帮扶相结合;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促进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3、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做好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工作,加快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速度,确保按省上要求三年内完成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抓好以业务工作、所务管理为重点的规范化建设,逐步改善司法所办公设施装备,提升司法所整体运作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司法所的管理和司法所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从组织领导、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物质待遇、经费装备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努力提高司法所保障能力和工作水平,力求做到市司法局、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司法所“四满意”。

四、创新法律服务机制,促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更有作为。

1、扎实抓好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努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在纵向上强化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指导;在横向上强化工、青、妇、残等社会团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业务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各法律援助工作站要完成2件以上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重点是抓好农民工和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整合司法行政内部资源,构建大法律援助格局将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纳入法律援助服务范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整合各项职能,形成大法律援助的工作态势。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律援助工作氛围,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密配合,向社会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工作意义、援助对象、内容、方式等,把法律援助工作继续推向深入,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健全完善援助机构内部工作机制、业务指导机制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确保法律援助工作可持续发展。

2、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本地政治经济等重要事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其法律咨询、决策建议和论证等作用,协助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机关对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增强政府法律顾问自身建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政府法律顾问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

3、健全完善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信访工作机制,依法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处置涉法信访案件,参与疑难纠纷、群体性案件的调处工作,更多地采用调解的办法化解社会矛盾。对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集团性、敏感性法律事务要及时向市局报审,同时要依法做好教育引导和纠纷化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4、巩固规范法律服务各项工作。综合运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途径,积极协助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经济关系、管理社会事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进行贸易、投资、融资等民商事活动,服务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主动介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城镇化建设等环节,和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领域;围绕推进企业依法经营,积极参与劳动争议案件,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涉法案件,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促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要切实加强对法律服务业的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人员办理重大影响案件的指导制度、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主任负责制,加强对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执业经历、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考核和管理,提高大局维稳意识,保持正确的执业方向;加强公证执业监督,严把公证质量关,不断提高公证的社会公信力。

(五)切实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树立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1、加强党组织建设。继续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把学习宣传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狠抓落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领导干部始终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依法行政,增强领导班子合力;要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重点加强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中党员的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各项执业和服务活动中;落实党建活动预案,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

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全会和省、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增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3、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抓好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为民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紧密结合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做好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工作。加强干部职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副科级司法所长获得突破,司法所人员配备达到2人的目标在预期内实现。要切实做好文明创建工作。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提出符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制定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积极争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窗口。

4、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创新优化工作机制,提高机关效能。进一步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改进自身作风,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促进政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干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

5、进一步加强平安单位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深化“平安单位”创建活动。要加强平安创建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安全检查,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敏感时期,要认真开展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机要与信息网络失泄密等安全防范教育、检查活动,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要妥善处置系统内涉法上访问题,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把创建“平安单位”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6、加强信息调研,扩大对外宣传。以对外宣传为突破口,找准有利于树立司法行政队伍形象和适合新闻媒体需要的结合点,充分运用各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人物,展现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和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

司法工作计划 篇2

一、从根源上找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办法

地基深埋地下从不作声, 但它无时无刻不在支撑着大厦。笔者认为要提高法院在人民心中地位, 提高司法公信力, 确立司法权威其核心问题, 就是要牢固确立“执法为民”这个理念。“执法为民”不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客观地说,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各种利益观此起彼伏, 一些不良思想不断涌现, 身处其中的法院工作者和法院队伍不能不受影响。在诸多现实影响面前, 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 都可能使自己的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 手中的执法权力被滥用。在这种形势下, 只有抓住执法理念这个思想核心, 从根本上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和认识问题,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保护人民的“执法为民”意识, 才能有效地防止法院执法中的权力错位, 以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行为抵御腐朽思想对法院干警的侵蚀。历史经验表明, 没有正确的执法观, 再好的制度规定在实践中也会被扭曲。只有执法为民这个地基打牢了, 打深了。才能把司法公信力这座大厦建好。

二、网络舆论对司法工作及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解决了核心问题, 我们再来谈谈周边环境对建立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现在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 一个小消息不再像古代那样需要快马传递好几个月才能到达, 如今你只用按按键盘全世界的新闻就跳出在你的面前, 这是一个资讯爆炸的年代, 2011年5月的数据表明, 中国的网民超过了4.77亿这个数字, 远远把美国甩到后头, 中国的网络是世界上网民最多, 覆盖最广, 规模最大的。伴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 网络的技术也不断提高, 加上网民数量的迅速攀升, 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一只重要的中坚力量, 随之而生的网络舆论正在成为引导主流與论的主要途径。

“舆论”, [1]考究其古汉语语源, 缘于“舆人之论”, “舆”出现于春秋末期, 本意指车轮, 后引申为车子, “舆人”指的是造车之人, 当时人分十等, 舆人为第六等, “舆人之论”意为下层百姓的议论, “舆论”即是“舆人之论”的简称。1762年, 卢梭将拉丁文中的“公众”和“意见”两个词语联在一起, 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舆论”概念, 就是“公众的意见”。相对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来说, 舆论更多的是一种民间声音。

2003年8月16日, 有关媒体报道了刘涌二审被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消息, 即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网民纷纷撰文抨击, 间接促使最高人民法院50年来第一次提审普通刑事案, 并罕见地推翻沈阳高法的判决, 改判死刑, 立即执行。网络舆论对本案的最终结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还有2011年网络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云南男子李昌奎强奸杀人, 一审获死刑, 二审改判获死缓的事情。两年前,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男子李昌奎奸杀了同村女孩王家飞, 又将她3岁的弟弟摔死。一年前, 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李昌奎死刑。李昌奎上诉后, 2011年3月4日,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因李昌奎有自首情节而改判其死刑缓期执行。这一次改判经过三个多月的发酵, 终于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 并最终将云南省高院推向了风口浪尖。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质疑云南省高院的判决结果, 面对网络舆论的质询, 2011年7月16日, 云南省高院向李昌奎案件被害人家属送达了再审决定书, 将对该案决定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无论这次再审结果如何, 本次事件表明网络舆论又一次影响了司法工作的开展。

英国媒体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 [2]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读, 一般分为三种:优势解读、妥协式解读、对抗式解读。

“对抗式解读”, 是指受众把编码者的意思抛到脑后, 解读出来的意义与编码者相互对立。信息因此被误读、曲解的可能性时常发生, 网络则加剧了这种可能。网络上的信息会迅速地变异、曲解, 一旦网民非理性跟风后, 网络舆论愈加偏离常轨。然而随着社会开放性和公平性的不断提升, 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对抗式解读也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由此可见如果网络舆论是很容易被错误引导的。

霍尔指出:[3]“根据这种一般看法, 我们可以粗略地勾勒出电视传播过程的如下特点。广播的制度结构及其实践和生产网络、它们的构成的关系和技术基础结构, 都是制作一个节目所必须的。这里, 生产建构了信息。那么, 在某种意义上, 流通就从这里开始。当然, 生产过程并非没有其‘话语的’方面:它也完全是由意义和思想来架构的:即应用中的知识———这关乎生产和日常秩序、历史地界定了的技术技巧、职业观念、制度知识、定义和设想, 有关观众的设想等等, 所有这些都通过这种生产结构来架构节目的体例。进而言之, 尽管电视节目的种种生产结构开创了电视话语, 但并未构成一个封闭系统。”由于各种事物———世上的物、人、事———本身并没有任何固定的、最终的或真正的意义。是我们——在社会中, 在人类文化中———使事物有意义, 对其指意, 因而从一个文化或时期到另一个文化或时期, 意义常常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 这个意义从来就不只是关于其自身的, 而且是涉及到文化过程和文化关系的。每一个符号都加入了一个我们称之为文化的意义之网。关于斯图亚特·霍尔对于传统媒体的理论, [4]其实和现在社会的网民对于网络媒体的信息接受方式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 在这次的“我爸是李刚”这个事件里, 因为关于法院审判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 加上事件处理的跨度较长, 网络上出现很多谣言, 例如李启铭被判缓刑啦, 家属没有得到赔偿啦, 对法院审判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害, 严重动摇了法院的公信力, 其实事实上最后李启铭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而我们现在法院公众信息好比是一台蒸汽发动的汽车, 怎么追也追不上。703804论坛是在温州本地有很大影响力的论坛, 2010年在703804上出现一个贴名字是2010年温州最牛的警车, 反映的是鹿城区人民法院警车闯红灯的事情, 后来法院针对这个帖子在703804发表了公告, 说明了当时警车押解犯人的情况, 网络舆论的导向就站在了支持法院的这边。这件事情法院及时公开信息, 解答了人民群众的疑虑, 消除了不良后果。

我们放眼看看现在的互联网, 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聚”到一起, 所关注的主题也各种各样, 即使对同一主题, 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由此也造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 名字也是虚拟的, 没有道德的束缚, 不受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的审查, 因此讨论时常常是“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也给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提供了绝好的舞台, 使他们能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 制造混乱。

当然在网络社区中也存在着一批人, 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对新事物接受快, 富有爱国主义和正义感, 对我国现行法律熟悉, 这批人也可称为网络中的精英分子, 他们在网民中常常比较有威信, 这群人的言行对网络中的舆论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他们常常能够解答平常人所不了解的问题, 当时这批人对法院工作了解不够深入, 常常只从浅处看到问题, 只会单单按照法律规条来分析事情, 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样发表的言论就会和事实相偏离, 因为他们是权威, 所以, 普通网民就会被严重误导。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往往会听到这样一些说法, 例如, 有人说, 网上许多人都说法院判的有问题, 我们看法院怎么办?看法院怎么改判?等等。某些人心理上存有一定的误区, 以为网上的质疑都是有道理的, 而法院判案肯定有问题, 要不然怎么会有人对法院判案有异议呢?其实, 法院和法官分别作为裁判机关和审判案件的裁决者总体上都是值得我们信赖的。

我们要对法院的审判工作和法官队伍素质有一个总体评估和正确的判断。表面上看来, 似乎我们听到的关于法院判案的不同意见比以前多了很多, 似乎目前法院的判案水平今不如昔, 法院判案的公正度在下降。难道我们的法院审判工作和法官的审判水平果真如此吗?

其实, 回顾这些年的法院工作, 应当看到, 法院所承办的案件的种类在不断扩大, 由原来传统的婚姻继承案件、刑事案件扩大到行政诉讼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土地房屋案件、海商事案件等等, 法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法院所承办的案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面对这样数量庞大的案件面前, 努力工作并不断提高审结率和执结率。此外, 经过法院的法律业大、高级法官的培训 (送到大学里接受培训) 、法官学院的建立、司法考试的入门关等等, 法官素质大大提高, 应当说, 法官的素质比改革开放初期要高很多。

民意作用于司法活动往往是通过引起权力机关干预而形成的, 对于敏感案件的办理, 要事先向党委、人大、政府通报案情, 寻求理解和支持。在司法活动遭受网络等舆论干预时, 要善于借助党委和政府力量来排除对抗, 维护司法的独立性。与此同时, 要根据网络等媒体的级别和影响范围, 由相应司法机关处理, 协调宣传部门, 积极寻求新闻单位、互联网管理部门、网络媒体的支持。要正面回应, 主动出击, 打好专家牌和“舆论领袖”牌, 以强化主流言论, 孤立非主流言论。实践证明:司法要赢得舆论的认同, 只能对涉案的事实进行最权威的法律释明。对于网上热炒的案件, 各级司法机关必须在证据确凿的支撑下, 作出令人信服的法律解答, 切实防止案件事件化。盲目简单的“封堵”, 不过是权宜之计, “疏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置若罔闻的消极态度, 最终损害的是司法的公信力。

三、关于对于网络舆论影响的应对方案

由此看出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网络就是一个双刃剑, 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和利用, 如何让网络成为一个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良好的平台, 我们要完善和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司法公信力基础和根基就是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

法官队伍, 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法官队伍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方针政策的重要关键环节。所谓的素质过硬就是除了扎实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外, 还要有高尚的情操, 要有一心一意为党, 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在人民群众面前展示出廉洁奉公的法官形象。要建立完善的法官管理制度, 任人为贤, 任命法官不单单依靠文凭为着重点, 要从全方位去考察。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不仅仅是法院的责任, 更加是每一位法官, 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的责任。

2. 提高司法部门的司法能力水平, 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

键。首先要加强审判工作公开化, 加强审判工作管理已成为各级法院对审判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提高审判水平与审判效率, 建立行之有效的审判工作管理方法, 并借助于审判水平和效率评估体系的监管功能, 让我们能够建立起法院内部的案件流程监管体系、上下级法院间互查体系, 通过规范的管理来促进司法工作水平的有序, 有效提高。

3. 通过传统媒体加强司法宣传, 除网络之外开拓司法公信

力的有力途径, 司法部门通过传统平面媒体, 电视传媒加强司法宣传, 让法院对人民群众不再陌生, 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有力监督, 一方面有利于更多的民众了解法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 从而扩展司法权威的宣传面。通过扩大宣传, 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养成尊重司法审判的良好习惯, 从而降低社会纠纷的解决成本, 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最终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信任司法, 自觉维护司法, 为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其次要从网络中进行实际操作:

1.法院应该常设网络监督员

法院应该常设网络监督员, 除了报告网络上的突发事件, 还有就是加强引导网络舆论的功能, 做到及时公开信息, 作出解释。让老百姓知道我们做了什么, 为什么这么做。及时收集信息, 有错就改, 改了要及时承认。对网络舆论导向做到及时, 明了, 不让网络上的信息出现扭曲、偏轨, 让大众接收了错误的信息, 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

2.设立网络交流平台

设立了资讯平台, 可以及时解答人民群众的疑问, 提供法律咨询, 给人民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创建论坛, 微博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反映问题, 排忧解难的网络社区。让我们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加大法院正面宣传力度, 树立网络良好形象, 把便民、为民的理念真正的体现出来。

(1) 培养法院网络上的舆论领袖地位

注重培养法院网络上的舆论领袖地位, 运用舆论领袖的意见在论坛的互动中达到统一。让论坛上的网民们的意见都在短时间内汇集在一起, 虽然网络空间里群体的压力并不明显, 但为了保持人们心理上的一致性, 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总是在互相交流中形成相对集中的情绪方向和意志方向的。而舆论领袖只要利用自己的独特身份, 在互动交流中影响和感染其他群体, 就能很好地对论坛的舆论进行引导, 使舆论向常轨发展。

(2) 积极通过“权威”引导网络舆论方向

网络舆论导向能够自然进行传播, 那么谁在民众心中有威望, 也就是“权威”, 他的意见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舆论引导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毫无疑问, 在网络相关话题上积极引入具有权威性的意见, 重要性不可以或缺。“权威”主要包括:媒介、政府以及专家和专业组织。在网络上适当的时机引入媒介意见,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政府清晰的态度在人们心里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威地位, 在相关重大问题上, 适时引入政府机构的权威信息, 以及相关官员的言论解答, 都能很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向。

(3) 加强和网络媒体平台的沟通

和网络上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加强联系, 务求其相关报道全面展示新闻的各个角度, 详实地介绍新闻背景, 在新闻中表现不同声音, 使网民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事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客观公正的解读, 而避免网络舆论归于片面或极端。

在新时期下, 法律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 法院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和艰巨。现如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司法需求的不断提升, 大家对司法公信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 是司法的灵魂, 是司法的根本之所在。司法公信力的高低, 不仅影响到法院和法官的形象, 事关人民法院审判职能能否有效发挥;还会影响到群众对法律的信仰, 事关社会规则和秩序遵守与维护;更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认同。如何确立法院威信, 如何确立司法公信力, 如何确立法律权威, 这就要求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认真研究和解决法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把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新经验, 新方法及时上升为理论, 探求法院工作规律, 指导法院工作创新,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规范各项司法工作的规章制度, 打造业务精湛的司法工作人员队伍, 切实做到立法为民, 执法为民, 通过不懈的努力把法院的威信建立起来, 把司法公信力真正的建立起来。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来, 人民的生活, 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网络资讯发达,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舆论正冲击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等各个方面, 网络舆论所代表的民意、思潮、价值评价和监督, 对法院审判工作和裁判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 法院和法官的工作稍有不慎, 都可能以始料未及的新闻点吸引大众的眼球, 并瞬间传遍国内外, 成为热议的话题。由于网络的普及与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及互动性, 使得现如今许多民众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在网络媒体上更能有效地表达自己观点和诉求, 这也使得民众参与网络舆论的热情普遍高涨,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反映也呈现出了与传统媒体所不同的特点。从正面来说, 网络舆论往往反映的是底层民众的声音, 由于政府的决策和行为最终也将作用于底层民众, 所以这种源于民间的舆论监督有利于民众客观地对各级政府施行有效的舆论监督, 以及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但从反面来说, 由于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 名字是虚拟的, 道德与法律在网络上难以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网络上常出现一些针对政府的非理性的谩骂与攻击, 甚至是刻意散布虚假信息或谣言以图制造混乱的情况, 从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不良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舆论, 是司法机关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主要以网络舆论对法院公信力的影响, 通过对法院本身问题出发, 举例大量相关事实, 进行详细的剖析, 对相关事件的发生及其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相关问题, 通过讨论找出相应措施, 对我国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了几点做法, 及相关的应对方法作出讨论。

关键词:公信力,法院,为民

参考文献

[1]古汉语研究, 1994, (01) .

[2][4]斯图亚特.霍尔的传媒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 (06) .

积极加强司法宣传工作 篇3

关键词:司法;宣传

高基庙司法所是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司法工作的“窗口”,是社会主义法制宣传阵地的前沿。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回应社会关切,传播司法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全面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传递人民司法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的工作举措和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司法宣传工作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凝聚力量的作用,全面提升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树立良好形象,对于促进辖区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结合本县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切实抓好基层司法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司法所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去年12月,建起了镇区中心街道司法行政文化一条街,总长度两公里,在77根电线杆上挂起了154块宣传牌,内容涵盖了司法行政的四大职能。通过各种途径的法律宣传,切实提高了基层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为法治社会的有效建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发挥司法所贴近基层,服务便捷的优势,为广大基层组织和弱势人群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今年上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件,涉案金额达117.8万元,切实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做到了制度化、经常化,近几年来无一例重新犯罪。特别是人民调解工作成绩斐然。在抓人民调解工作时,狠抓人民调解队伍的培训。做到了网络全覆盖,镇、村、组、户均建有调解组织和信息员,每月全镇组织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一次调解主任例会已形成惯例。发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复杂纠纷不出镇”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近三年来,我镇无一例未调结的纠纷。在“人民调解文化社区行”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栏、漫画、人民调解文化一条街等形式,宣传人民调解文化的氛围。每年并印制人民调解文化纸巾两万份,分发到全镇各中小酒店、宾馆及各种娱乐休闲场所,让过往的消费人群体会到人民調解文化的氛围。今年,我所已办理人民调解案件12件,并建有纸质卷和电子卷各一份。下面将重点介绍二方面司法宣传工作的经验。

一、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积极发挥司法所工作效能

高基庙司法所在石首市司法局党组及高基庙镇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努力实现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信任为已任的工作目标。该所认真贯彻石首市司法局党组提出的“以数字司法为总览,以打造三大工程为主线,以构建五大平台为载体”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认真做好“四篇借势文章”。在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中,制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创建平安石首、法治石首,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认真总结,深入分析,正确把握司法行政宣传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高基庙市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宣传高基庙司法行政工作自身改革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情况,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突出成效,增进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的理解和认同。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以大调解中心为载体,狠抓组织网络及队伍建设。全镇共建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27个,村民调解小组201个,聘请调解信息员932人,做到了人民调解网络遍布城乡。近两年来司法所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7件,调解成功率100%。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疑难重大纠纷23件,赔偿标的达351.3万元。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复杂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3至5月间,高基庙镇某企业连续发生3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高基庙司法所闻讯后,主动请战,积极组织调解,将3起可能引起群众性事件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其中有一件受损方当事人系湖南省华容县人,最终领到7.2万元赔偿金时,感慨万分,对司法所工作人员说:“外乡人的权利同样可以受到法律保护啊!”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公路扩建、招商引资项目等迅猛发展,征地拆迁无疑增多,由此带来的矛盾纠纷日趋增加。在司法所人员本身不多的情况下,只得不分白天黑夜,无法定的双休节假日,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村组农户进行走访调查,摸排矛盾纠纷隐患,及时调处化解。在调解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一桩桩难事得以化解,让一对对紧皱的眉头漏出了笑脸。

参考文献:

[1]包美霞.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5,(3):81-85.

司法工作计划 篇4

一、突出大调解这一平台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调解”这一平台建设,是今年初县局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行布署的。镇司法所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在县局的关心和支持协调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积极努力,镇司法所正规化建设已基本达标,实现了办公用房达150平米,所长室、办公室、档案室、人民调解室、信访接待、听证评议室等一应具全,办公桌椅更新,新增空调三台。大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共7人,配有专职信访员,各项工作均有明显突破。一是理顺矛盾调处思路,将复杂疑难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矛盾进行规范化调处。今年以来,##镇司法所在去年已化解各类矛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矛盾的形成原因、矛盾发展的规律、化解矛盾的层次及其运用的调处手段,总结出一条复杂的矛盾简单化解,简单矛盾复杂处理化的工作思路,为各类矛盾的顺利化解,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工作的侧重点。第一,对传统性的矛盾纠纷的化解上,立足于已建立起来的专业队伍,要求按照司法部规定的格式化协议书的制作进行规范调处,在调处过程中侧重是否有可能激化为民转刑或自杀案件为重点,其他案件以将化解矛盾后是否有连锁反应为预防重点,如果有连锁反应,而且事态难以控制的要求及时将矛盾上交,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处,力求将矛盾化解在初发阶段,如各类土地纠纷的化解、医患纠纷的化解、土地租赁费分配的矛盾、拆迁安置矛盾、群体斗殴、避免自杀案件等,如走与县人民法院衔接联动的路子化解了十里村宁杭高速路旁的广告牌占用耕地的纠纷,控制了矛盾在宁杭高速沿线的负面影响。最近又与法院共同调解婚嫁女因户口未迁要求参与队组分配的纠纷,力争将矛盾控制在小范围内解决,否则对全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又如中山村小村的土地租赁费的分配、聋哑学校实验基地土地租赁费的增加等矛盾的处理,较好地维护了地区的稳定。在处理这一类矛盾时,我们体会到,个案的处理就是一类案子的的处理,必须将矛盾纠纷放到全局中来考虑。二是对复杂的矛盾分解成若干个小矛盾,采取谈判的方式,成熟一个解决一个,最终将矛盾在边控制边解决中化解为无形。如本镇东庐村一住民建房,因一个帮承揽木工活打工的人摔伤骨折住院,但在即将出院的当晚病死于医院,因这个死者为“五包户”,涉及的法律、政策性的规定比较多,权利、义务的承担以及对死者应承担的责任部门也比较多,责任的认定相当复杂,死者直系亲属在向法院起诉后,法院认为索赔的证据不足而撤诉,镇调处中心在接到此案后,经调查调解,采取的是对争议不清的问题进行搁置,就问题如何的承担进行协调,通过召集当事人双方谈判,当天就成功化解。又如十里村汤家群众、东庐村的韩三队对镇轮窖厂用地权属的争议上,矛盾突出,镇调解中心将矛盾分解成若干子矛盾进行逐步化解,矛盾得到了比较好的处理。在化解中,分清集体土地划拨的时间、年代、征用和租用等法律关系,对征用、权属清楚的搁置,对集体土地达到二十年以上的依据政策仍然有现使用者使用;对租用土地取土换田的,以及在计划经济年代协议上有粮食补差的给予履行;对安置的劳动力,在回家有补偿的搁置;对没有补偿依照政策办理;对有劳动能力可以进厂打工的,政府协调进行打工;对生活困难,能纳入低保的进行低保;两起大的群体性矛盾在两天内全部化解,较好地平息了事态。在事态平息后,作为司法建议,镇司法所向政府提出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中晚期办的镇办企业,要求加快土地不动产改制,将矛盾发展的主动权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尽量避免类似矛盾的发生。截止年未,土地不动产改制符合条件的已基本办结。二是分清责任,畅通矛盾处理渠道,简化矛盾处理程序,为矛盾的化解,方便当事人。“大调解”平台建设,初衷是为了方便重大疑难问题在涉及多部门、多级别的处置过程中便于协调,齐心协力共同将矛盾园满解决,但是如果采取矛盾纠纷集中受理再进行分流指派,这在一定程度上多了一个运转环节,如果矛盾当事人直接到相对应的部门去处理,在处理不了后由该部门再移送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由中心直接处理。这样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对分清问题,落实责任是强于分流指派,反馈的,这样做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便于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第二,便于节省警力、人力和时间;第三,便于树立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最终能解决问题的权威性、专业性;第四,对矛盾处理责任单位不但有压力,而且有相应的责任感,方便在今后的工作吸取教训,便于中心始终掌握矛盾处理的主动权;第五,可以摆正矛盾纠纷的指导和直接处理的关系,做到集中精力办大案、复杂疑难事件,在大调解的实践中,集中受理案件,并且分流指派这一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虚实,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既不方便当事人也不便于案件处理过程中人性化的体现,当事人容易产生对中心不信任的思想,给将来处理案件带来变数。鉴于上述问题,##镇实行社会稳定领导小组案件分类管理责任制,处分不同的案件由不同的分管领导负责,实行首问制、连代制、考核制,明显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凸现了公正、及时、效率的原则,畅通了矛盾处理的渠道。三是化大功夫造就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调解队伍。近年来,##镇司法所应对矛盾多发期的工作需要,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政策,既能说会道,又人熟情通,既能摸排发现矛盾,又能及时化解处理的队伍,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高素质的队伍建设的培训、指导和发案率低上,而不是整天陷在矛盾中,天天与矛盾打交道上。第一,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调解队伍。队伍人员的不稳定,要想提高素质是困难的。因此,每当人员调整,镇组织部门及时与司法、综治部门协调,原则上有重用,不适应的可以调整,一般情况,原则上不动。近五年来,基层调委会人员的调整未超过五人。第二,化大力气,进行业务和理论知识的培训,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同时进行。今年共开展业务培训六期,从实际效果来看,基层调委会就传统矛盾纠纷基本上没有上交的。截止年未,镇调委会介入调处的案件累计只有八起,基本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第三,争创基层调委会达标,力争在年内考核达标的调委会在八个以上,建立全县最好的村居调委会各一个,基层调委会规范个案格式化协议书达40件以上。第四,强化对基层调委会的调解与指导工作。在指导基层调委会的工作上,重点规范档案台帐、表薄以及调解案件规范归档上,一般情况下镇调委会下基层调处案件,要求基层必须做好前期的受理、登记、调查取证工作,在案件调解完毕后,由村或居委会归档。

三、规范“三项工作”,为司法所再上新台阶创造条件。这规范“三项工作”分别是安置帮教、148和法律援助、调查研究,这三项工作,是日常工作,也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关键性工作。一是落实安置帮教工作,将其纳入社会稳定关键性的基础工作来抓。今年以来,我镇共回归41人,目前已全部进行了安置,帮教协议书等一人一档工作仍然按系统化管理模式进行,前五年回归的刑释人员和前三年回归的劳教人员仍然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当年回归的人员未出现重新犯罪,对当年回归的,需要培训的,与劳动就业部门协商并开展就业免费培训,将安置帮教的重点转到了婚姻家庭的和谐、收入来源、就业三方面的落实,努力减少犯罪。二是“148”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今年以来,“148”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日平均接电、接待来人咨询在15件左右,基本上做到有问必答,有案必处,通过“148”服务,化解自杀事件三起。在法律援助上,今年组建了农民工维权分部,截止11月底,共帮农民工追讨工资一百余万元,其中春节前兑付60工资余万元,进行法律援助案件3起,追讨工资近5万元,帮助镇轮窑厂农民工追讨工资17万元,10月份为农民工向贤泽公司追讨农民工工资20万元。积极向县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案源达10起。同时,镇司法所还结合相关会议进行法律援助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并为镇弱势群体建立一人一档台帐,完善法律援助的工作规程。三是落实调查研究工作。全年共完成理论调研文章两篇,完成授课稿二件,完成信息八篇,其中有三篇文章分别被县今日溧水、南京司法和司法简报录用,溧水法制网也完成了全年三十篇工作任务,特别是调研文章和普法授课稿,对于指导面上的工作有了较好的指导价值。纵观全年的工作,虽然成绩明显,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大调解平台建设已组建成功,但要发挥其功能,在经费、人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投入。二是社区矫正工作已纳入正规化管理,但经费迟迟不能落实,给工作的开展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三是基层调委会的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综合素质。四是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需要强化专业性训练和提高。二2009年,##镇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为工作出发点,从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高度,突出抓好“大调解”平台建设,强化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民主法制进程,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突出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推动全局工作,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2009年工作目标是:

1、力争筹建镇司法办公大楼一幢,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

2、继续探索“大调解”平台作用以及功能的发挥;

3、新组建基层人民调委会两个;

4、争取申报省厅集体二等功;

5、确保信访工作有序,不出现5人以上进市、省、京上访,到县上访的次数明显下降;

6、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争取实现的工作目标为上级主动支持。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努力,司法行政工作的环境已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期,这既有司法行政部门自身努力的结果,又有社会发展形势所带来的机遇。从目前的司法行政发展的内因来看,既是自身的争取又是环境的需要,自身要发展壮大,形势也需要,应该说,发展壮大的相关因素都已具备,但如何发展壮大作为一个课题放在桌面,必须有我们去做。从我所明年的奋斗目标来看,任务重,要求高,自身必须有发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争取为上级主动支持,变我们要做的为党委政府主动要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目标。首先,必须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力争将建##司法办公楼列于县奋斗目标,并作为一项任务下达给地方党委、政府,列入千分制考核。其次,在如何建上,立足司法行政系统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力求将工作的被动争取转入主动的配合,最终达到水到渠成,全面落实办公硬件的装备和人员的配备,为争创全省一流的司法所创造条件。

三、以考核为重点,全力推动地方党委、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是一个系统工作,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基层政治民主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从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来看,考核的重点还应该进一步突出,还要进一步的完善。这项工作应该讲一年好于一年,但与上级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即将开始的“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应该有一个分阶段的目标考核细则,重点应将所有涉及的部门如组织、宣传、人事、纪检等部门,都要有相应的考核硬着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局一盘棋,如果仅凭司法行政部门一家来推动,其困难是重重的,所以,其考核的重点必须从上而下,垂直一考到底,避免各自为战。首先组建镇“五五”普法及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其次,成立具体办事机构,即:以人大为主体的普法执法监督机构,以组织、宣传部门牵头的党委中心组学法机构,以司法所牵头的全镇普法依法治理机构,以纪检、人事部门牵头的学法考核机构,全力推进全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求各牵头部门落实全年工作计划和具体考核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年完成“五五”普法书籍资料的发放,出台相关的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完成普法培训44场次备课稿2件。

四、以求实效为重点,继续探索“大调解”平台作用及其功能的发挥。“大调解”平台建设成功以来,其功能如何发挥,如何达到既能处置问题,又能提高公信力是明年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因此,在充分发挥已摸索出的庭审式调解,听证与社会评议,人调与法院联动,人调与信访联动,人调与公安联动,人调与相关法律服务机构联动等处理问题机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大调解处置问题的工作效率。首先,要进一步将工作力量、工作重心前移,把摸排和预防工作放在工作的重点来抓,做到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宜钝不宜激,宜小不宜大,把钝化控制矛盾的形成和激化作为前移工作重点,进一步减小大调解工作平台的压力。其次,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和人民来信来访的处置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司法行政部门进行协助的工作原则,将息访工作作为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作来抓,作为为群众办实事来抓。再次,认真做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以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为全年矛盾调解的工作目标,以司法部统一规范的格式化协议书的制作为蓝本,提高纠纷调处的成功率。明年将新成立企业调委会两家,完成格式化协议书制作44件,案件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6%以上。

五、以人性化管理为重点,认真抓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抓好这两项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年安置帮教工作重点抓巩固和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在已基本走上正规化管理的渠道的基础上,将侧重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力争落实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没有经费,社区矫正很多的活动无法开展,诸如集中教育、公益劳动、走访矫正对象、托管帮扶考核奖惩等。二是抓重点人头的矫正,摸索矫正工作方法,如长年在外打工人员的管理等。三是摸索规范社区矫正的重点环节,即规范“接收”、“解矫”程序,落实矫正对象分类帮教,实施矫正对象一人一档,公益劳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教育专题化和改造人性化,监管考核分级等,努力积累经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确保全年不出现重新犯罪。

六、继续抓好“148”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要从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的高度来开展工作,努力将司法行政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解群众之难,排群众之忧,树立司法行政窗口服务的新形象。##镇司法所二○○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司法工作计划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法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司法局2011年司法所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实施“五五”普法,切实抓好司法所建设,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的执法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就太邑乡司法所2011年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主旨,按照大理市2011年政法工作会议和市司法局的工作部署,大力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基层司法所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职能作用,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新太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总体思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工作主题,全面履行司法所九项职能,为加快太邑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高效公正的法律服务。

抓住两个要务: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四种能力:一是提高司法工作人员公正执法、教育改造罪犯劳教人员的能力;二是提高法律服务人员诚信执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三是提高基司法行政人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的能力;四是提高机关公务员依法行政和协调管理能力。

二、把握重点,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发展

(一)努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按照市委、市政法委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各级调委会的组织建设,尽快达到“五有”、“四落实”,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分批分层次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调解人员的素质。

1、巩固和完善调委会的组织机构,调整充实调委会成员,做到机构合理、组成人员合法、组织制度落实、工作任务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人、依法调解。

2、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委主任政治业务学习例会,组 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更新业务知识,同时定期开展排除社会矛盾热难点问题,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的社会动态,做好向领导汇报工作,探讨研究重大难疑纠纷案件制定调处方案,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基层,做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的要求。

3、司法所管理人民调委会以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

书方式进行,做到依法管理,量化考核,奖惩分明。

4、严格审查人民调解文书程度,申请、登记、调查记录、调解协议等、格式全部按五簿一册的要求管理。

(二)切实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努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要进一步完善帮教安置网络,做好衔接工作,确定帮教类别,实行动态管理,健全管理台帐,做到底子清、人员落实、有房住、有田种,掌握动向,经常开展思想谈话工作,进一步引导他们指明新的生活道路,减少重新犯罪。

(三)抓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两个规划”,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上要有新进展,要制定我乡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各项制度;二是强化对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的指导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抓好区域、行业、基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三是在农村和农民学法上要有新发展,结合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际,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送法进村入户”活动;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发挥法律服务作用,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努力为我乡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在积极当好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集体

组织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律顾问的同时,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主动介入农村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司法所的学习、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任务明确、职责分明、按时完成各阶段性的工作任务。

2、继续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活动,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力度,履行好工作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3、坚持每月25日的所长接待日制度,热情接待群众法律咨询解答服务工作,妥善处理热难点问题、加强信息收集和数所据统计报表上报工作任务。规范档案管理,改善内部办公设施条件,推进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素养。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要把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要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激励斗志,教育广大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树立敬业勤政、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加强专业素质教育。要结合队伍整体素质的实际,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按计划对人员进行各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

四、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所的业务工作,巩固成果推进发展创新

法律服务所是维护乡、镇农村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服务机构,在乡镇开展经济建设发展中,抓机遇、求发展拓宽路子,主动到企业、厂矿、农户开展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进农家。

1、在开展调处民间民事纠纷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中,开展法律服务。

2、主动承担企业、法人单位的法律顾问,参与工程建设 招投项目的法律见证工作。

3、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影响面,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知名度推动法律服务所工作的新发展。力争将法律服务的各项开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4、司法行政与法律服务工作相结的原则,依法办案,参与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建设稳定、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

(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把

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四个“围绕”:一是围绕政府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做好法律顾问工作;二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法律保障作用;四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发挥职能优势,促进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引起各级领导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高度重视,把普法教育、人民调解等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司法行政工作和其他工作相结合,协调发展。

(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实行普法先行,运用法律手段调处的做法,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抓好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调处工作,凸显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理市太邑乡司法所

司法局长司法行政工作讲话 篇6

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开得很好、很有特色。刚才,维滨同志对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作了很好的总结 分析和安排部署,文静同志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 ,各位党组成员都讲了分管工作的意见。总起来讲,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 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先导,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重点,以法律服务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围绕全市工作重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劳教场所安全稳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四五”普法顺利完成,依法治理整体推进;法律服务不断拓展,管理秩序不断规范;基层工作全面加强,民调安帮卓有成效;司法鉴定管理统一,法律援助深入人心;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迎冬旅、创国优”过程中,司法行政队伍经受了全面的锻炼和检阅。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市司法行政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 司法行政工作理念的创新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什么?简言之,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就是我国最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人民至上、人民主权的思想。第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能超越。第三,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四,社会主义法治的执法原则是什么,就是在执法面前做到人人平等。第五,社会主义法治的执法主题是什么,从实践来看,就是八个字,即“充分履职、服务大局”,司法行政机关就是要通过充分履行司法行政职能,致力于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主题。第六,社会主义法治的执法宗旨是什么,就是“执法为民、一心为民”,这也是我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

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司法行政干警应当牢固地树立以下七个基本观念:一是要牢固树立自觉服从党委、政府领导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的政治观;二是要牢固树立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大局观;三是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群众观;四是要牢固树立执法公正,一心为民的宗旨观;五是要牢固树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六是要牢固树立诚信守法,公平正义的道德观;七是要牢固树立自强不息,清政廉洁的律己观。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xx年,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项经济目标顺利完成,社会秩序保持稳定,民族之间团结和睦,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成功地举办了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实现了我市基础设施大改善、管理水平大改进、城市品位大提升、人民素质大提高、经济社会大发展的目标,这为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与此同时,通过“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全市司法行政队伍的执法能力、工作效率、纪律作风和团结奋斗的精神都有了整体提升,为做好今年的司法行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然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一是新形势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更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社会结构调整的加强,经济活动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经济秩序的任务和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中,司法行政工作的内涵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司法行政工作的外延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对司法行政工作将会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二是新形势下司法行政机关WW工作压力更大。“十一五”期间,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许多重大改革举措将要破题,各种利益关系将作进一步调整,尤其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增多,民间纠纷、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机率将会增大,这将诱发出大量的社会问题,也必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肩负维护社会稳定职责的司法行政机关将面临着更大压力和挑战。三是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任务更重。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和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和大量的经济关系都将通过法律手段来加以解决和调整。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任务将更加繁重。四是新形势下队伍建设任重道远。随着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法律的需求和依法治理更加企盼,对公正执法倍加关注,司法行政机关的各项工作将处于更广泛、更严格的监督之下。因此,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正执法和优质服务的需要,已成为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明确目标,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XXX中的职能作用

(一)充分发挥法律保障作用,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实现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建设和谐XXX的基本保障。司法行政机关的全部工作都要以维护稳定为首任,要不断强化“第一责任”意识,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做到工作决策把稳定作为重要内容、工作部署把稳定作为重要方面、工作落实把稳定作为重要环节、工作考评把稳定作为重要尺度,为构建和谐XXX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增强做好WW工作的责任感。司法行政干警要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与“稳定压倒一切”的辨证关系和深刻内涵,自觉以和谐指导WW工作,以和谐检验WW工作,实现由被动WW向主动WW转变,由消极应付向积极进取转变,由保稳定向创稳定的根本转变。要通过严格落实“主干线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牵头和配合责任制、重大工程WW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六种形式,构建齐抓共管的WW工作格局,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方针,将WW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立足于预见在前、谋划在前、防范在前、解决在前,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抓萌芽”,做到抓小防扩大、抓早防升级、抓细防疏漏、抓实防隐患。要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观念,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司法所建设、基层法律服务所建设等基层基础工作。要在进一步调整、充实、巩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的同时,针对我市大企业较多的特点,积极抓好建立人民调解庭的试点工作。既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路子,也要积极探索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法律服务机构;针对婚姻、抚养、继承、赡养等民事纠纷,探索设计人民调解前置制度;针对部份轻微伤害案件,探索建立“刑转民”纠纷的解决方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消除在萌芽阶段,真正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要着眼于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和工作职责规范化,不断延伸安置帮教工作,提高安置帮教实效,努力实现释解人员“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职、商者有其业”的目标。要在各区县和企业中建立安置帮教基地,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zd委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决定,在巩固、完善规范现有基层司法所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基层司法所的编制、机构、人员、场所、经费等问题,努力实现所所“有编制、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和乡乡(街道)建所目标。要发挥基层法律服务贴近基层、了解民意的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性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预防集体上访和赴蓉进京事件的发生。要加大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努力向“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劳教人员的监管力度,确保劳教场所安全稳定。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建立健全防控与排查等工作机制,抓好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管控,加强对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监测管理,确保监管和生产“两个安全”;要健全落实对可能发生的监管安全、生产安全、卫生安全、自然灾害等危及场所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严格执行重特大事件报告 制度;做好在教人员传染性疾病的检测、预防工作,确保在教人员和劳教人民警察身体健康;积极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进一步规范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三种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按照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标准,全面推进劳教工作,争创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

(二)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作用,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司法行政工作要坚持以服务大局为方向,着眼于新思路、新内容、新特色、新办法、新举措、新突破、新成效,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方位为和谐XXX的构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努力把法律服务领域拓展到“六大板块”上来,即:服务到政权建设上来、服务到经济建设上来、服务到民主建设上来、服务到法制建设上来、服务到社会管理上来、服务到人民群众上来。在拓展的广度上,实现从以诉讼业务为主,向非诉讼和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为主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方位、多层次服务转变;从传统业务逐渐向房地产、金融、证券、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多个层面转变。在拓展的深度上,市司法局和各区县要积极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广泛参与政府决策,积极办理政府交办的重大案(事)件,协助政府依法稳妥处理涉及市场化资源配置、企业改制、农村征地、土地承包、城镇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纠纷,依法稳妥处理“三农”案件,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要筹建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积极协助政府依法稳妥处理外来投资商的维权问题(目前,我市已有外来投资企业340家,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98家)。积极参与企业重大活动,为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理财、依法维权提供法律服务,特别是要为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二要围绕规范执法工作主题,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司法行政机关要始终把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要结合机关效能建设,继续开展行风评议,积极推进法律服务诚信体系建设,真正做到:“职能服务人性化、原则服务具体化、一般服务超前化、重点服务过程化、部署服务务实化、思想服务行动化”。三要围绕贯彻法律援助条例,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援助力度。法律援助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和司法行政机关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严格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的要求,把法律援助工作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建立法律援助财政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法律援助机构、编制、人员、场所、经费等五到位问题,要坚持法律援助的无偿性,努力扩大法援对象覆盖面,最大程度地保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监督,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法援工作程序。加强案件质量的检查监督,实行跟踪管理,不断提高法律援助质量,真正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正义的蓝天。

(三)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20xx年是“五五”普法的开局之年,司法行政机关要通过履行法制宣传职能,以其润物无声的巨大力量,提高广大市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营造学法、用法和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一要结合实际,切实做好“五五”普法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经验交流会”精神,认真总结“四五”普法经验,切实做好“五五”普法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宣传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公务员 法》、《公证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四川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强化对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继续宣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培育公民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意识,促进市场经济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加强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法律法规的宣传,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宣传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公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深入宣传依法行zd律法规,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二要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化依法治理工作。要深化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的实践形式,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围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基层工作法制化。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开展“民主法制社区”创建活动,促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

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实际,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务必使司法行政队伍始终保持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

(一)坚持以公正执法为重点,着力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断把规范执法行为活动引向深入,抓出新的成效。要作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有步骤有计划 地深入推进。要把执法规范化建设纳入推进公正执法的工作全局中来谋划,与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和工作体制改革、zd队伍建设、zd工作信息化建设及处理涉法涉诉信访结合起来,协调推进。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抓好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设,把好素质关;二是抓好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把好监督关;三是抓好执法质量考评体系建设,把好质量关;四是抓好责任制度建设,把好落实关。

(二)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按照培训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进人社会化、职位职级统一化、使用不拘一格化的要求,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一要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要针对我省司法行政系统春节前后发生的有关问题,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一次以“确保政治合格”为主题的大教育大讨论活动。通过大教育大讨论达到“四个增强”的目标,即: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鉴别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政治立场坚定;增强政治纪律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工作纪律性,服从指挥,服从命令,令行禁止。二要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举旗子、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关键是抓班子。要紧紧抓住领导班子这个核心,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今年,领导班子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政治轮训制度。进一步落实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开展调研制度。二是严格把住领导干部任职条件与要求。把好领导班子成员的提名、考察、审批关。三是强化对领导班子的动态管理。要对领导班子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对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个人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督促整改。对软懒散、群众和干警反映较大或抓队伍管理不严,屡屡发生干警违法违纪的领导班子,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三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认真落实《实施纲要》和“两个条例”,坚持从严治局、从严治所、从严治警,严禁司法行政干警投资入股办矿和在外兼职从事经营性活动,凡有投资入股办矿和在外有偿兼职的干警,务必彻底退出,否则,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要坚决查决干警陷入非法利益格局,为不法利益提供保护的行为。四是要着力抓好培训与管理。要重视和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完善培训工作机制,落实培训保障,确保培训质量。

(三)坚持以昂扬的斗志,着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司法行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宽,不少业务工作十分繁杂,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安排部署今年的任务,既要做到目标明确,又要确保措施得力;既要注重过程控制,更要注重实际效果。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克服困难。要建立健全抓工作落实的检查考评机制,坚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

浅析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构成 篇7

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是以会计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学原理、会计实务知识、会计核算和审计的技术与方法,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手段,是在诉讼活动中提供证据而运用的。所以,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必须符合法定的要求。

一、会计专业知识与有关法规知识,是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原理,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知识,处理经济业务的收支账目、凭证的方法和技能。在查处贪污挪用等刑事案件中,利用会计原理及核算技术方法,查清有无问题。

(二)会计法规知识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中的运用。

会计法规知识的重点就是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分为农业、工业、商业、机关事业等等,它是按《会计法》制订的各种会计制度,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对于审查会计核算资料的制作、整理和保存是否合乎制度规定,判明核算资料是否正确、是否合法,可以分清会计人员之间的责任。作为构成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内容,除了要了解发案单位这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同时还要了解有关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及手续方面的制度。如原始单据的整理、处理,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必须按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正确运用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据以检查和验证所要鉴定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否正确、合法。找出核算存在的问题,按规定分清有关人员的责任。比如一个单位的财务手续健全,对钱、物、收支、入库领出既履行审批,又有据可查,形成内部互相制约的手续制度,会计的账目清楚,堵塞了漏洞,不易发生贪污等问题。反之,一个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且账目混乱,势必给贪污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在侦破这类案件时,首先从混乱的账目中找出问题,然后经过整理,把发现的线索,逐笔顺藤摸瓜,即可打开缺口。

二、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方法

运用审计技术作为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审计技术是以会计核算技术为基础的,正确掌握和运用审计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的会计核算基础知识。所以,在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中,由于司法会计鉴定的对象是会计账目、凭证等,所涉及的是各类社会组织的会计核算资料和财产,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业、商业、交通业和银行等的会计核算,这些都需要以审计技术同会计核算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正确的司法会计鉴定结论。

目前,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方法按范围分有:全查法、抽查法、分析法、盘点法等等。这些方法如何运用,根据具体案件线索选择合适方法。常用的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审核法。

对需要鉴定的会计凭证、账目、原始单据等,逐项进行审阅其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合法;每笔数量、金额、合计是否正确;数字衔接如有错漏、重复、涂改问题,要进行计算,找出事实真相。

(二)核对验证法。

是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原始记录之间,以及账目和财产实存之间数字是否真实、正确的验证方法。对于虚报冒领,重复报销的案件,采用核对验证方法,通过对账证金额核对,对实物财产的清点与账面数字比较,从而查出问题所在。

三、司法会计鉴定技术的运用策略

司法会计鉴定不仅从技术上搞清行为人是否在账册、票据、凭证上弄虚作假、违反财经制度,而且能够取得证明犯罪的作案手段、具体时间、过程和数额大小等证据。因此在查办经济犯罪案件中正确运用司法会计鉴定技术策略,对查明案情,准确适用法律,保证办案质量,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鉴定方案。

在受理每一鉴定案件前,首先要向案件承办人和涉案人所在单位详细了解案情,明确案件的性质、鉴定内容、鉴定目的及所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鉴定要求,全面细致地审核案卷及财务资料,认真查阅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及辅助材料是否齐全,还需要补充何种材料,同时要全面了解涉案单位的财务活动、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等情况,特别是双方当事人争议、分歧的焦点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切中要害,有的放矢,确定审查重点和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鉴定方案,为顺利完成鉴定工作提供保障。

(二)注重选择查证涉案资料的时机。

只有对涉案财务会计等资料的鉴定把握好时机,防止盲目进行,才能缩短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1.对于举报案件线索明确、在证据上易发生变化的,要先查证涉案资料。防止涉案人员毁灭、隐匿、涂改账目。2.对于举报线索不明确的要先行查证。现在的举报线索多数是一些表面现象,必须首先查证是否有犯罪行为,掌握涉案资料的重要犯罪证据,为此案快侦快结打下基础。3.涉案资料的查证与其他取证方式交替使用,密切配合。一方面可通过讯问嫌疑人,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财务资料的查证来核实嫌疑人作案的账面痕迹;还可通过查账和调查取证,进一步扩大案件可能涉及的范围,达到揭露犯罪,制服犯罪的目的。

(三)运用正反两种假设的方法进行查核验证。

一是作肯定性假设的查核验证,就是根据介绍的情况,审阅账证资料,核查弊端,解剖疑点,弄清舞弊手法,核实犯罪数额,暂先肯定为违法事实;二是对肯定为违法事实的材料再作否定性假设的查核验证。所谓否定性假设的查核验证,就是鉴定人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为涉案人辩解和辩护,进行差错性设想。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涉案人由于会计业务水平低下等原因而使账务处理混乱,以致形成犯罪假象。经否定性假设验证后,如不存在差错性问题,确实存在肯定性犯罪事实,才能达到高质量的验证。如不运用否定性假设的验证方法,其验证的结果必然立足不稳,经不起涉案人的辩解和反驳。因此,运用否定性假设的验证方法至关重要,是鉴定结论做到实事求是的保证。

(四)重视账外信息,捕捉假账疑点。

犯罪行为发生之后,有的不能完全直接从该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反映出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有时司法会计鉴定人员的侦查视线应当从会计资料中跳出来,从账外搜索或捕捉信息。如:司法会计人员可与发案单位联系,利用当地审计部门的名义到涉案单位查账,可以听取被查单位的领导、会计、出纳等有关人员对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观察有关当事人的反映;根据涉嫌对象的生活方式水平与收入的悬殊情况作为查证其犯罪的疑点。

(五)司法会计鉴定技术与其它技术侦查手段密切配合运用。

在查账过程中, 根据查出的问题, 可及时采取其他侦查技术手段, 以进一步发现犯罪事实, 扩大线索的来源和收集证据的范围, 彻底查清案情。例如:在查账时, 发现有涂改、伪造单据, 账目的情况时, 可通过文字检验鉴定手段来进一步核实查清问题;在讯问中, 利用视听资料来固定口供, 结合司法会计鉴定技术的运用达到证供合一;在账务中发现的涉案会计资料涉及到的该单位或其他单位的有关人员, 可采取侦查措施获取相关的证人证言, 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证明作用。

(六)验证取证后应进行复核查实。

司法会计鉴定是非常严肃的工作,绝不能草率从事,马虎定性,随意结论。为确保执业的谨慎性和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在鉴定人完成验证取证后,应另外选派有鉴定经验的人员进行复查核实。复核的内容:一是复查案情介绍,弄清案件内容;二是按照经办鉴定人的验证方法逐项复核工作底稿和证据材料,从中查找疏漏。如发现证据不充分或推理不确切时,要求经办人重新验证或补充证据;三是把全部证据有机联系起来分析、推理和综合论证;四是换位思考,站在涉案人或辩护人的位置上提出质疑和辩护。通过上述复核和论证,弄清事实,准确定性,客观公正地做出鉴定结论。

四、司法会计鉴定的文书规范

司法会计结论,是一种技术性诉讼证据,它在鉴定结论表述上应当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简洁性、科学性和唯一性应是其本质特征和终极标准。杜绝鉴定结论表述语言不规范、导致结论不便采用的情况,提高司法会计工作成果。

五、司法会计鉴定工作的步骤

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是司法会计鉴定人,从接受鉴定委托开始,直到做出鉴定结论这一期间的全部工作。

(一)准备阶段。

就是鉴定人接受鉴定委托后,在鉴定工作开始前为鉴定要做的准备。鉴定人了解鉴定的目的、要求和范围;了解案情,听取办案人的案情介绍,鉴定人掌握案情后,收集鉴定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如会计凭证、账目、报表等。

(二)进行阶段。

在对案件鉴定的过程当中,要做好鉴定工作记录和鉴定工作登记、整理、计算汇总等等,要做到严肃认真、慎重对待。因为,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鉴定的结果都涉及到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如果出现错误的鉴定结论,鉴定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终结阶段。

鉴定人根据案件需要审查的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做出鉴定结论,并出具司法会计鉴定书。同时要做好法院审判阶段,鉴定人出庭做证的发言提纲,鉴定人出庭作证,要阐明司法会计鉴定书的基本内容,鉴定结论依据的理由和根据要令人信服。

司法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鉴定

随着经济案件的增多,司法会计工作在检察机关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检察机关的司法会计工作能力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需要,我们应该从具体问题入手,促进相关工作的完善。

一、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的内涵

司法会计中,“司法”二字是指诉讼,是用来界定司法会计社会属性的一种诉讼活动;“会计”二字是指会计检查和会计鉴定,用于明确司法会计活动的内容。司法会计是对司法机关在法律诉讼中,为了查明案情所进行的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等诉讼活动的总称。因此可以得知:检察机关司法会计是指检察机关掌握专业会计知识并具有一定资格的技术人员在涉及财务会计业务案件的侦查、办理中,为了查明案情,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务进行检查,或对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鉴定的法律訴讼活动。

检察机关中的司法会计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涉到财务会计业务案件的调查活动;二是案件审理过程中对符合案情的财务会计资料的整理和涉案财务数量的核查;三是对那些案件中牵涉到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专门鉴定。总之,司法会计工作在案件的证据查明、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司法会计工作队伍。

二、检察机关司法会计的作用

1.搜集证据,制定侦查方案,发现犯罪

虽然经济犯罪大多没有明确的犯罪现场和清晰的犯罪结果,使得经济犯罪具有特有的隐蔽性。但是经济犯罪结果要通过一定财务运行来进行,而财务运行具有特定性,其运行所产生的结果,即财务会计资料记录了犯罪活动,保留了犯罪行为人的犯罪痕迹,反而为查明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事实提供了客观条件。在侦查过程中,检察机关司法会计人员依据客观经济活动规律,了解发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环境等,对已获线索作因果关系、动机手段、事实过程等诸多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检察、勘验,重现其经济犯罪的过程,检察侦查人员就可依据这些进行分析和假设,拟定侦查方案,进而发现犯罪。

2.审查证据,明确侦查思路

检察机关的司法会计通过审查财务会计资料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完备性,确认各证据在案件事实证明中的作用和地位,确认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关系,为证实犯罪提供尽可能齐备的证据材料,并帮助侦查人员初步确定案件性质,明晰侦查思路,节约司法资源,查实犯罪。

三、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司法会计技术人员不足

相比于企业而言,技术人员的不足使得很多检察院取消了司法鉴定机构,即使没有取消,也难以保证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2.司法会计工作尚未规范化

司法会计工作不规范对案件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办案机关对司法会计工作的委托内容不具体,难以有效开展工作;第二,司法会计人员直接参与案件侦查和审理,没有采取回避措施,鉴定结果不客观;第三,司法会计的鉴定报告对案件的影响很小,甚至出现鉴定报告以案件预期结果为风向标的现象。

四、加强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的措施

1.明确工作重点

在以往的经济案件办理中,司法会计工作主要是对所涉及到的财务情况进行鉴定。当前,工作重点要转向技术支持方面,在案件中对财务资料的取证、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综合处理。司法会计介入案件的侦查能够在涉及财务的部分给与指导,寻找线索,提高办案效率。

2.完善司法会计结构和规范

在检察机关中,司法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范来保障。首先,应该重视基层检察院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建设,提升其在检察机关中的地位。其次,制定司法会计工作管理规范,对工作职责进行详细的说明,严格规范其在取证、鉴定等环节的行为,保证司法公正。另外,合理调节办案机关和司法会计之间的关系,防止两者职责不清,影响案件结果。

3.打造高水平的司法会计队伍

要加强检察机关司法会计工作,有必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会计队伍,以此来保证工作质量。第一,应该增强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与时俱进,保持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复杂的经济案件侦破工作。第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将工作重点从财务鉴定转向案件取证,增强工作的技术性,变被动为主动。第三,加大对司法会计机构的资金投入,购进先进的设备,做到硬件和软件两手抓,提升处理会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4.转变司法会计机构的职能

司法会计机构在案件办理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事后鉴定,应该多方面拓展自身的业务能力,协助办案机关做好侦查工作,为寻找财务证据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结束语

经济案件的频发性和复杂性要求检察机关不断提升司法会计工作能力,为案件的侦查和审理提供技术支持。所以,要运用现有的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司法会计队伍,加大资金支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转变司法会计的职能,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案件。

参考文献:

[1]李清民,于彬.检察机关应如何加强司法会计工作[J].中国检察官,2013,03

[2]朱玲子.加强检察机关的司法会计业务能力建设要有新突破[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9

上一篇:姓氏学 简介下一篇: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