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长定理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初三数学
本节课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第三课时,是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重点内容,是在学习了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继续对切线的性质的研究,是在垂径定理之后对圆的对称性又一次的认识。体现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证明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提高了探究的兴趣。首先教师突出操作要求,学生操作并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从具体情景和实践操作中发现条件,解决问题。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自己画图尝试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发展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主要关注的是
⑴在变化的图形中能否提炼出基本图形;学生是否能够明确问题并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方法。
⑵学生在活动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面对错误有无承认的勇气,这是打破思维定势的关键。
⑶是否对系统知识点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于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学生是否对探索线段和角的数量关系有兴趣。
在本节课教学中,对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能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猜想、证明,并深刻剖析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对重要的结论及时总结。尤其是切线长的基本图形研究环节,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课内容结合,把切线长定理和圆的对称性紧密结合,体现了本节课知识点的工具性。
在练习题中,通过不同的思路和观察角度可以明显地得到不同的解法,而且其繁简程度一目了然。通过设置题目,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图形中提炼有效图形。在学习有困难的情况下,采用互助式学习,培养协作精神。另外通过设置变式题目,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展互评、师评、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初步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杨翠
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教学程序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要研究切线长定理,是在学生已学过直线图形以及有关圆的定义、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后进行的。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同时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课本的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能在图形中识别切线长; 2)会推导切线长定理;
3)掌握切线长定理,并会利用它解决相关的计算和证明。(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计算和证明的重要依据,并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重点是切线长定理及应用。因为学到此处的几何已经综合性很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方法及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及初三学生基本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我选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演示、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考,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教学程序(1)画图引入
点学生上黑板画图。在圆内、圆上、圆外一点能作圆的几条切线?学生通过亲手绘制,不仅加深了对上节课的切线的画法问题的理解,而且身临其境地感受切线的定义。从而引出切线长的概念,并将切线与切线长两个定义加以比较,加深对切线长概念的理解。(2)参与发现
通过与学生讲解切线长定义,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有一个猜想,再进一步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否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证明。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既能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应用到全等、切线的性质等知识,同时三条辅助线中,两条运用切线性质添加、一条构造全等。证明后用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并不断完善。(3)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切线长定理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定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例
1、例2。例1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深对切线长定理的理解,老师进行点评,对于例2,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交进行示范板书。(4)巩固与提高
此训练题分为二个层次,目的在于巩固新学的定理,并将所学的定理应用到旧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补充和完善。(5)归纳与小结
一、提出问题,注重联系
在新课引入上,打破以往单纯复习旧知的惯例,而是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目标性”问题,创设了问题情境,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又使教学从“定义”过渡到“判定定理”,显得自然合理。
二、动手实践,主体参与
本节课多处设计了观察探究、分组讨论等学生活动内容,如动手操作“切线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以及讲解例题时学生的参与,课堂练习的设计都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合理设计课堂结构和问题
【切线长定理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初三数学]圆的切线三教案07-19
正弦定理试讲反思06-02
正弦定理课后反思10-09
勾股定理的证明10-14
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小结06-28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案09-14
动能定理总结07-22
基尔霍夫定理的验证实验报告(含数据处理)09-16
动能定理知识总结09-16
动能定理教案大学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