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欲扬先抑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精选9篇)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 篇1

抑,是按下、收束;扬,是振发、放开。“抑扬生变法”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曲直变化”的文学塑造,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形象前后形成反差,从而尺水兴波,收到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

一篇文章,如果一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局,一般不会引人入胜。如果作文能够做到抑扬生变、曲径通幽,就能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具有诱人的文学魅力。抑和扬可以互为目的和手段,且都具有反作用力。以抑显扬,扬得更高;以扬垫抑,抑得更深。有抑有扬就有跌宕、曲折,使艺术作品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抑扬生变这种手法常受到名家的青睐。如闻名世界的童话《丑小鸭》就是采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从而使一只天鹅的蜕变深深的打动全世界的人们;又如鲁迅的《祝福》,更是综合利用抑扬,先后经过“三抑两扬”,情节由悲到喜,再到大悲;抑扬交错,起伏跌宕,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从文章中“抑”和“扬”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说,抑扬法一般可以分为: ①欲扬先抑

为了肯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态度贬抑它和否定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暂时抑下是为了扬起得更高,以产生震撼力。

欲扬先抑按照“抑”“扬”所占分量的不同又分为三种。1.轻抑重扬

就是用简短、概括、速写的方法用“抑”为后面的“扬”做铺垫,通过“抑”的点墨片彩来为“扬”的浓墨重彩蓄势,从而使作者的意图在层层点染中彰显出来。这种手法侧重于“扬”的积极效果。

在《周处》中,文章开头只用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将周处年少之时的恶性一笔带过,而后详细叙述了周处斩蛟除虎的事迹,又细写了周处改过自新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抑扬手法,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批评周处的少不更事,而是告诉我们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2.重抑轻扬

这种文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作者往往通篇都在“抑”,而在文章的结尾才似爆发一样“扬”了起来。这种手法,作者往往通过延长“抑”的过程,从而不断蓄势,直到到最后时刻才使“扬”以一种爆发式的形态展现出来,往往能够给读者以震撼人心的体验。这种方法侧重于“抑”的积极效果。

如李白的《行路难》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前五句都是用“抑”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最后一句突转急调用“扬”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3.抑扬并重

就是抑扬的笔墨平分秋色,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这种手法虽然在笔墨上抑扬并重,其目的仍是“扬”。

如《孙权劝学》中,开头孙权劝吕蒙要多学习,吕蒙以军务繁忙为借口推脱,是为“抑”;后来吕蒙听取了孙权的建议,学有所成使得鲁肃都刮目相看,是为“扬”。整篇文章抑扬并重,将学习没有早晚、身份之分,只要认真学,都能有所成就的道理娓娓道来。

②欲抑先扬 俗话说:“被抬得越高,摔下来就越痛!”与“欲扬先抑”相反,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运用截然相反的一种写法——“欲抑先扬”。这就是: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先说其 “好处”,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

欲抑先扬往往通过前后作者行文态度的反差,引起读者深思。同时错落有致的波澜使文章增添一种犀利的嘲讽意味。

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来刻画反面人物,从而对虚伪、丑恶的人性加以贬斥。如著名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小说前部分给了他慈父良师的身份,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一代大侠的风采令人折服。然而,谁会想到,这慈父会利用女儿的幸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良师会为了私心谋害自己的徒弟,这堂堂“君子剑”实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了野心而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不用太多的语言描述,仅仅一个“君子”与“伪君子”的对比,足以将其人性的丑恶暴露无疑。

又如《伤仲永》中,文章开头仅用了几句话带过了仲永儿时的天才事迹,而后因为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让人为仲永扼腕叹息,同时表达了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见解。

③使用“抑扬法”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抑扬这一艺术手法时,一定要顾及所描述对象内在和外在的特征,注意抑扬的比重,使之做到抑扬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21文章的背影——结尾

一个文章的结尾,就好比一个人的背影一样往往能够成为影响阅读体验的关键。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进行思考的时候,结尾是距离我们阅读印象最近的一个部分。所以结尾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于整篇文章的印象。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选择结尾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常用的结尾方法以下几种:

①自然结尾法

就是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可以的设计看似寓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从而使文章的结尾自然而然,创造顺畅的阅读体验。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是“自然”并不意味着马虎草率,随心所欲,而是顺着文章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如《麻雀》的结尾: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这样的结尾,就是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清楚的告诉读者我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并不去做过多的其他赘述。

②首尾呼应法

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冰心的《小桔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小桔灯》的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其实《小桔灯》的结尾不但与开头呼应,还与题目照应,而结尾之中冰心先生对小姑娘及其父母的美好祝愿更是与文中的内容照应。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③以人物或景物描写结尾 就是以一段人物描写,或者景物描写来结束文章。这种结尾常常可以通过人物形象或者景物起到一个烘托感情的艺术效果,使文章读后余音袅袅,不绝于心。

如鲁迅的《药》: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药》以乌鸦疾飞这样一个画面结尾,在悲凉的气氛之中又透漏着英勇不屈的精神,寄托了先生对民主革命的仁人志士们的崇敬和惋惜。

④抒情议论法

文章还可以采用抒情议论的方法结尾,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感与见解,同时激起波动读者的内心世界,引起读者的共鸣。如鲁迅的《故乡》: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我们在使用抒情议论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抒情所抒发的情感一定要是真情实感,不能做作;议论所阐述的观点一定要是积极的,符合逻辑与常识的。

⑤推向高潮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小说题材的创作之中,通过前文误会、巧合或者是设置悬疑的手法,使文章的情节一直处于紧张的发展节奏中,这样不断的铺垫、蓄势使文章的高潮在结尾突然爆发出来,就像是一朵烟花,经过不断地升空,在最高点爆发开来,映地整个夜空辉煌灿烂。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 篇2

1. 先把对人物的真实态度遮一下

这种写法就是在写人时, 明明想要赞美某个人, 却在开始时故意让其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 直到在文章结尾处还原其本来面目。由于出人意料, 就会形成强烈的反差,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在学生作文《那根银链子》中, 作者把故事发生的地点选在拥挤的公交车厢里, 再把聚焦的点放在一个衣着另类的小青年身上:“那个人头发染成枯草一般的颜色, 而且根根上指;脸上的青春痘煞是刺眼, 脖子上还挂着一根明晃晃的银链子, 疲倦的双眼四下张望着……”周围的人对他都很警惕。当中途上来一位老人需要座位,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以各种借口拒绝让座时, 那个小青年却主动站了起来, 非常热情地给老人让座。如此一来, 人物形象前后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人立刻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不要轻易给别人下结论。

2. 先把读者的胃口吊一下

在文章的开头故意设置某种意外的情境, 引起读者关注, 却又不立即告诉读者结果, 有意吊一下读者的胃口。例如, 在学生作文《偶遇》的开头, 先写在花鸟市场买金鱼时, 碰到一位浓妆艳抹的女子也在挑金鱼:“她穿着一身很是奇怪的衣服, 好像是舞衣。脸上涂了粉, 眉毛画得细细的, 像根快断的线, 眼睫毛比牙刷毛还长, 眼睛旁涂了深色眼影, 貌似当下比较流行的烟熏妆。”当“我”离开市场时, 没想到她也一直紧随身后, 直到来到某小区102室……“我一想, 不对劲, 102室听说住的是个孤寡老人, 平时都没人去, 她是谁呢?该不会要做什么坏事吧?”第二次设疑, 交代了102室主人的身份, 为下文揭开谜底做铺垫。“我悄悄跟了上去”偷听她们的对话, 谜底揭开, 原来这位姑娘是一位戏曲演员, 演出刚结束还没来得及卸妆, 便来看望她们一直照顾的孤寡老人。习作中不住地设疑, 吸引读者, 同时又注意释疑, 前后照应。

3. 先让读者的感情多转一圈

在写人叙事时, 无论是正面描写, 还是反面映衬, 其目的都是为了调动读者的感情, 激起读者的共鸣。我们如果抓住了这个规律, 写作时就不妨在揭开最后谜底前先让读者的感情多转一圈。例如, 在学生作文《留点感激在心中》中, 开篇写好不容易有个可以好好休息的星期天, 没想到却被补鞋老人一声接一声的吆喝声彻底搅和了, 对此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此极度厌烦的心情, 相信很多读者也会有共鸣———读者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文章接着写自己产生了捉弄老人的想法和行动, “故意从垃圾箱中找双破鞋子让他给补补”。行文至此, 不同的读者或许会对“我”的做法有不同看法, 有赞同的, 也有反对的……然而, 令“我”没想到的是, 三四天以后, 晚上放学回家, 竟然发现补鞋老人正等在门口给“我”送鞋。一时间, “我”的羞愧、后悔与感激之情与老人勤劳、善良、充满爱心的品格交织在一起, 抑扬之间, 老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4. 先把故事的结局瞒一会

欲扬先抑的作文 篇3

你说校裤怎么设计不好,为什么裤腿偏偏要设计的如此肥大呢?大冬天的,那裤腿在风中“摇曳生姿”。原本是两个圆滚滚的裤腿,一经风立马就变了形,瘪了下去。你永远不知道一对肥大的裤腿下究竟藏着一双多瘦弱的腿!在骑车时,裤腿还常常在风中“凌乱”,一个不留神,它又来“亲吻”我自行车上涂满机油的齿轮链条,并有“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危险。每每这时,我便好奇这裤腿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校裤的看法。

有一天,我因为天气严寒感冒了。我向老师请了假,准备去医院看病。在换衣服时,母亲嘱咐我多穿几件衣服,我应了下来。可到了真正穿衣服时,每条裤子里面都只能再套一条保暖的秋裤。我十分无奈地叹了口气,目光却无意瞟到了那床头“肥大”的校裤。我拿起校裤试着套在了外裤外面,却发现并无任何不适之处,反而大小刚刚合适。

我这才明白,校裤的“肥大”其实是为了冬天方便学生们增添衣物而设计的。在冬天,有的生病的学生或者体质较差的学生怕寒,便会穿较厚的衣物上学。但校服必须穿在外面,这时校裤的宽大就发挥作用了。它几乎可以容纳所有类型的外裤,这样学生既可以保证不受凉,又可以穿着校服上学,岂不一举两得?

不止这些,校裤还有其他的作用。例如:有些学生体型发福,或者身高长高了,那么又该轮到校裤上场了。它的宽大遮蔽了学生多长的肉,也使学生不至于因其长高就得换校服。校裤真是一件大有用处的衣服。

细细体验生活,我们会不断得到感悟。一条校裤,设计朴素却方便耐用,顾及到了许多特殊情况,还能防止我们形成攀比之风。

欲扬先抑的写人作文 篇4

她长得不算好看,普普通通的,身材倒是蛮高挑的,是学校健美操队的主力。

我并不喜欢她,觉得她太过矫情,干什么都是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一点都不能含糊。我不喜欢她,自然也不会服她的管教。可她总要在我的耳边絮絮叨叨地说些大道理。当然,对于她的“为我好”,我是不领情并且不耐烦的。

她总是管我,好像做了我的同桌就对我负起天然的监督责任。无论是做题还是上课,抑或别的什么,经常问我题会不会,告诫我上课不要走神之类的。每当这时,心中愈发地对她讨厌起来。

她学习很好,而且特别努力。上课认真听讲,笔记永远工工整整。对于数学有着近乎执拗的钻劲儿,是数学老师的得意弟子。她管着班里的事,忙着自己的学习,下午还要去练健美操。一天天,忙忙碌碌的。她从来没喊过累,好像精力用不完似的。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想到这里,心里对她就有了那么一些敬意。

必须承认一点,她对我不赖,甚至很好。我有题不会,一定是她教我。她从不厌烦,一步一步地教我怎么做,直到我明白为止。于是,她便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很开心的样子,使我也情不自禁地跟她一起笑起来。我看着她笑,觉着她其实挺好看的。她那么善良,大概是上天派来拯救我的吧。

她责任心很强,这在很早我就知道。她会满心为班里着想,也有一份为班里做事的心。画板报,贴墙报,布置教室,维持纪律……尽职尽责。在那么强大的她面前,我觉出自己的“小”来。

“马欣儿,我帮你把一卡通拿走了啊!”班长一脸笑意地对我说。好嘞。呵呵,在她面前,我永远是被照顾的那一个。

先抑后扬作文 篇5

出门忘带手机和钥匙对她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更夸张的是,她在做饭的时候因为看手机把饭烧糊了。外公为此也吃了不少苦头,她经常和外公约定在楼下碰面,转头却忘记了这件事,害得外公在楼下空等一场。

虽然外婆很健忘,但是她有时候却比谁都细心,有件事让我至今都铭记于心。在我七岁生日的时候,我很早就计划着和外婆一起去商场选礼物。可天公偏偏不作美,我的生日当天下起了瓢泼大雨。眼看着这么大的雨,再想到外婆健忘的毛病,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蔫了下来。我唉声叹气,心里直嘀咕:“今天的生日礼物肯定要泡汤了。”爸爸妈妈不停地安慰我,可是我的眼泪还是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落。

突然,门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打开门,竟然是外婆!她虽然穿着雨衣,但是浑身上下全湿透了,整个脸颊被湿漉漉的头发遮住了一大半,湿答答的雨水还在不停地往下滴。“外婆,这么大的雨您怎么来了?赶紧擦擦脸吧!”我给外婆递上了毛巾,可是她却没有接。她轻轻地拉开雨衣,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盒子,仔细地看了看,然后长舒了一口气,说:“幸好没有湿。”外婆微笑着把它放在我手中,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外婆可没有忘记我们的约定,生日快乐!”那一刻,我的眼泪又忍不住地流了下来,可它却是幸福的、感动的的泪水。

先抑后扬的作文 篇6

不知什么时候,我家的这位“大美人”竟然病了。它那美丽的叶子正在变黄,变枯,萎缩,有几片小叶子都掉落在地上。“大美人”一天不如一天,“脸色”十分憔悴。我细心翼翼地捏了捏一根茎,竟然没有绿色的汁流出来,并且是软的。我用剪刀一剪,哪尼!那茎里有许多小虫在爬来爬去,我顿时感到鸡皮疙瘩。我告诉了老妈,老妈大惊,怕搞到了小弟弟,命令老爸后天将它“收拾”掉——扔了。

第三天,老爸穿好手套,跟我去扔掉滴水观音。老爸正要连根拔起,我突然大喊一声:“慢!”老爸不觉呀然一声,吓了一跳,神定,问其故,我说:“我看到了小嫩芽了。”老爸说那是杂草。我低头没说话,我们回家了,但滴水观音没扔,老爸和我都期望奇迹出现。

过了几天,我去看望滴水观音,那绿绿的东西高了一些,果然是小芽,我喜出望外,在老爸的帮忙下,弄掉了原先坏死了的茎,浇水,浇营养液,放在阳光下吸收阳光。

小芽开始成长,有了这次考验,它的根要比以前扎得更深;茎要比以前更壮;叶子要比以前更多,更茂盛······它那种不放弃生的期望的精神令我敬佩。并且是在没有阳光,害虫的侵蚀下,和主人的冷漠下,更是可贵。

此刻,家里的滴水观音跟以前一模一样,不对,比以前更漂亮了。它让我对生命引起了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先抑后扬写人作文 篇7

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眼球像两个黑珍珠,一个挺拔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嘴里的牙齿参差不齐,脸尖尖的,像瓜子脸却又不是瓜子脸,身体瘦瘦的,个子不怎么高,早操队只排在第七个,她虽然是个女孩,可同学们都叫她“假小子”。

她喜欢《火影忍者》中的动漫人物——漩涡鸣人。有一天,她来到学校的时候,从背影看去,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谁。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议论:“她是新来的吗?怎么没见过?”两名同学好奇追上去问道:“你是新来的吗?”她微笑着转过头来,同学们惊呆了!“真没想到竟然是林兮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只见她身穿棒球服,背后有个Q版漩涡鸣人,棒球服半敞着,里面的体恤衫露了出来,胸前也有个和棒球服背后一模一样的Q版漩涡鸣人。她的裤子上也有一个图案,远看,不知道是什么,好像是一个人,等她走近了,同学们才看清,还是一个漩涡鸣人。

不一会儿做早操了,一直等到晨会课下课,同学们将她团团围住,问:“你的棒球服、体恤衫和裤子怎么都有漩涡鸣人的图案啊?”她得意地说:“还不止这些呢,我还有漩涡鸣人的帆布鞋,你们看!”说完她就把裤脚掀起来,果然左脚的帆布鞋上也有个漩涡鸣人,右脚的帆布鞋上的我们不认识。“右脚帆布鞋上的人是谁?”她回答道:“宇智波佐助,是鸣人的朋友。”接着她把漩涡鸣人的书包拉链拉开,拿出了文具袋,同学们大叫道:“鸣人,鸣人,全是鸣人!”看着同学们吃惊的样子,她随手拿出一顶鸭舌帽戴了起来来。“咦,”同学们疑惑地问:“这又是什么标志?”她装作很有学问的样子,答道:“没看过《火影忍者》的人真是没学问,那是鸣人住的村子——木叶村的标志。”这时一名男生说道:“林兮冉,我感觉你都不是女生了,像个帅小伙儿。”林兮冉笑着说:“呵呵,其实我真想当个男生。”说着说着就上课了……

老爸的先抑后扬作文 篇8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凯文迪许这样,凯文迪许那样,都是在说凯文迪许好珍惜时光!

“听完故事,有什么感受?”老妈又开始启发我。

我当然知道,可我好困,好故事也没能给我起床的劲头。

“吃好,喝好,睡好!”好像在问他,答得挺快。

“就你――喜欢这样!”抢答,还这样回答,看我翻你老底。

“那你怎么还赖着不起床?!”他一脸坏笑地看着精神起来的我,好像他不爱赖床,好像他已经起床了。

初中作文欲扬先抑 篇9

【文 章】《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敬爱的“号兵”》

【学习目标】

1.理解回忆性的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 圈点批注,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体悟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圈点批注,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体悟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内探究】

活动一:回忆《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

回忆《朝花夕拾》中有关描写长妈妈的片段导入新课。

活动二:概述事件,批注详略。

1.默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丛书第127页《敬爱的“号兵”》《范爱农》。梳理文本内容:文章分别写了谁的哪些事情?概括出来,批注详略。

2.师生交流。

活动三:摘录词句悟写法。

1.摘录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视角转换和情感的变化。

2.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师生共读 。

明确:“欲扬先抑”的写法就是指想要褒扬某人或某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从反面的贬抑处落笔。

“欲扬先抑”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

画出作者抒发情感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

活动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

链接广东省中考名著题: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用了先抑后扬、对比的写法。内容上通过写一开始的矛盾冲突到后文的和解结交,既突出了范爱农的人物形象,又写出了鲁迅对范爱农的真挚情感。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情节跌宕起伏,更有表现力。

作者:潘继云

上一篇:13--14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画》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