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病种分析(精选4篇)
主任医师职责
1、负责指导下级医师的工作,保证临床路径有效、顺利实施。
2、检查病人治疗情况与路径要求的符合情况,并对路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对实施中发生有争议的变异进行判断,并决定解决方案。
4、对路径提出修改意见。主治医师职责
1、进行病人健康评估,判断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2、检查临床路径表内有关项目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负责下级医生使用临床路径的指导工作。住院医师职责
1、在病人入院时及时为其提供按病种付费告知书,并详细进行解释和说明,使病人了解路径的意义和变异发生的可能。
2、及时进行病人健康评估,判断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发现不符情况,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是否继续按路径规定实施治疗。
3、发生与路径不符的情况时,应在下达医嘱后通知责任(值班)护士并说明原因,同时应及时向病人进行解释说明。
护士长职责
1、检查护理人员对路径规定的护理项目完成情况,并对护理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点评。
2、发生变异时进行判断,并决定解决方案。
3、组织病区护士关于临床路径的学习和掌握。
4、每月对变异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变异分析报告上交按病种付费管理领导小组。
责任护士职责
1、按时完成路径表单中与护理有关的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和卫生教育等。
2、核对医生的医嘱和病历记录,监督并标记临床路径表规定项目的实施情况。
3、在医生的医疗计划和医疗行为与路径规定不符时,及时提醒有关医生,并与其共同商讨加以处理和纠正,将处理不了的变异告知护士长处理。
4、协助值班护士,对路径实施中发生的变异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同时与医生一起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解释,避免病人的误解。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心内科、妇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产科共6个科室里的典型疾病作为研究对象,这6种疾病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脑出血、急性肺炎和剖宫产。收集这些单病种从2000年到2007年的平均住院日及科室的平均住院日情况(见表1),利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并利用EXCEL自带数据分析项目对单病种与其所在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系数大的进一步作回归分析并就可能拟合的几种类型回归方程做比较从而最终确定其可能的回归方程。
2 结果
2.1 相关系数
各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其所在科室的平均住院日相关系数最大的是急性心肌梗死(0.9927),相关系数最小的为子宫肌瘤(0.2423),其余在0.7~0.9之间(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单病种和其所在科室的平均住院日之间有着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2.2 回归统计
根据单病种与科室平均住院日的相关程度,选取相关程度最大的三种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肺炎做回归分析,并就其拟合方程作相关系数判定。结果表明,三种单病种当中,急性心肌梗死回归判定系数最高(0.9855),其F值也是最高(407.79)说明它与其所在的心内科在平均住院日上拟合优度非常好,在回归方程的估计上,二项式对其拟合优度最高(0.9778)。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肺炎的平均住院日也和其所在的科室呈高度相关,在其回归方程中,分别对指数和二项式拟合优度最高,但相差很小,急性阑尾炎的指数方程和二项式方程R2仅相差0.0024(见表3)。
由回归分析可以推导出其最佳函数表达式(公式1),其中Y代表心内科平均住院日,x代表急性心肌梗死平均住院日,其余两种单病种其函数代表性稍差(函数表达式略)。将心肌梗塞与心内科平均住院日以及其相关函数表达式绘制成图(见图1,其余略),我们可以看见,急性心肌梗死的平均住院日与其科室的平均住院日以及二者的函数表达式拟合优度非常好。
Y=0.5277x2-7.0446x+35.576(公式1)
3 讨论
3.1 单病种平均住院日的代表性
由2节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单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与其所在科室的平均住院日都存在正性的相关关系,其函数表达式基本为二项式方式。在分析的三种单病种当中,以急性心肌梗死与其所在科室的拟合优度最高,基本上可以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平均住院日就是其所在心内科的平均住院日。从2000年到2007年,我院心内科共收治各种类型病人共14468人,其中有2162名采用介入方式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占同期病人总数的14.9%。其它的单病种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代表程度稍弱。
3.2 平均住院日的预测
平均住院日现在已经成为了医院绩效考核的一项核心指标,对已经出院的病人我们可以借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很方便地计算出平均住院日,但要对未来的平均住院日做出预测则比较困难,而本研究从相关与回归分析中发现可以利用一些高度相关的单病种对未来的平均住院日做出预测,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就可以用15%的病例数代表整个科室的一般状况,通过公式1也可以做出相关预测,这对制定科室计划无疑是有帮助的。
3.3 新技术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采用新技术无疑对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有积极作用的,本文中所列举的心内科采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便是这样,相对传统溶栓治疗而言,它不仅更安全有效、并发症少[3],而且可以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一项研究表明[4],AMI采用PTCA治疗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9天,明显少于采用溶栓治疗的25.1天。
3.4 急性单纯性疾病拟合度高
在本次抽样的6种疾病中,平均住院日与其所在科室拟合度最高的前三种疾病都是带有急性特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这说明,某种疾病越是单纯,并发症越少,其测量和预测也越准确。
参考文献
[1]秦自元,陈伯祥,徐俊芬,等.平均住院日的适度性探讨[J].中国医院统计,2002,9(2):83-84.
[2]康艳丽,汪薇,史玉环,等.76个单病种平均住院日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4):234-235.
[3]孙晓宁,张振刚,李爱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直接PTCA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5):102-103.
推拿科中医优势病种包括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痹症(颈椎病)、痹症(肩关节周围炎)。一年来,根据中医辨证对不同病种分别采用手法推拿、药物内服、配合功能锻炼、理疗等综合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⑴分析、总结、评估
根据腰腿痛的不同分期、分型,进行辨证治疗。对2011年收入住院的腰腿痛病人全部按我科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辨证施治。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常用手法推拿,骨盆牵引,针灸,理疗,药物等。其中以推拿,骨盆牵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辨证施治,早期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后期应以补益肝肾,祛风利湿,壮腰通络为主。辩证使用中药:气滞血瘀型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口服腰痛丸1号;寒湿型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口服腰痛丸1号;湿热型给予四妙汤加减,口服腰痛丸1号;肝肾亏虚型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口服腰痛丸2号。根据腰痛疗效标准,总治疗有效率98%,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平均12.5天,与2010年相比,住院日明显缩短。回顾分析诊疗方案及效果,对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和湿热型腰腿痛病人推拿、牵引的同时,内服相应的中药汤剂,配合功能锻炼,在疼痛方面,改善明显,出院时腰及下肢活动功能明显提高。但大部分寒湿型病人,仍畏风怕凉,麻木甚,尤其病程较长患者效果改善不甚明显。对个别重度腰腿痛(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规手法推拿、中药治疗效果一般。推拿、中药治疗腰腿痛的同时,如果辅以三维牵引治疗,可增加疗效。目前,辨证施治的中医治疗方案已成为我科治疗腰腿痛的常规手段。对患肢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患肢麻木的改善不太满意,需进一步临床研究。⑵ 改进措施
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外治疗腰腿痛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对疗效较好的证型进行筛选,制定推拿协定处方,方便使用推广。并加强临床研究,优化。
3、对较长病程、反复发作的腰腿痛病人,采取推拿、中药辨证口服、外用及功能锻炼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进行中医腰腿痛单元模式的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降低腰腿痛病人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痹症(颈椎病)⑴分析、总结、评估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发病率日益上升。年龄更趋年轻化。我科对痹症(颈椎病)的研究也较深入。2011年度,我科诊治颈椎病病人3091例。对颈椎病的治疗,根据该病的特点采取手法推拿,枕颌牵引,急性期辩证使用中药内服,恢复期积极功能锻炼的分型辨证治疗。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总治疗有效率96%,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3.2天,与2010年相比,住院日有所减少。回顾分析诊疗方案及效果,手法推拿、枕颌牵引、功能锻炼应分型辨证治疗,手法推拿具有舒筋活血,理筋整复的功效,除了脊髓型的颈椎病外,疗效均好。手法治疗后可配合内服补气血,祛风寒,活血通络的药物,并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前伸,右前伸等主动运动。枕颌牵引也是一种有效的疗法。但个别证型治疗效果欠佳(如脊髓型颈椎病)。目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分析。⑵ 改进措施
1、提高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宝贵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对疗效较好的证型进行处方筛选,制定推拿手法协定处方,方便使用推广。进一步加强临床优化方案。
3、对病情较重病人,采取改良手法推拿、药物辨证治疗、理疗及康复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进行中医痹症(颈椎病)单元模式的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痹症(肩关节周围炎)⑴分析、总结、评估
近年肩关节周围炎发病率日益上升。我科对该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中医特色,且治疗效果显著。2011年度,我科诊治肩关节周围炎病人547例。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我科根据该病的特点及预后采取早期手法推拿为主,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后期加强功能锻炼等分期辨证治疗。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总治疗有效率95%,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疗程,减低了患者医疗费用。回顾分析诊疗方案及效果,在疼痛方面,中医推拿治疗效果明显。对功能障碍的治疗,加强功能锻炼,效果满意。但此病的治疗,疗程较长。目前,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更好的缩短疗程,已成为我科主要研究课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分析。⑵ 改进措施
1、积极吸收国内外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宝贵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2、进一步发挥现有的中医药特色,积极研究治疗患者功能障碍的方案,更好的缩短疗程,制定推拿协定处方,以方便使用推广。
3、积极开展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后期功能障碍疗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科室: 外科 :2015 病种名称:混合痔
一、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
基本情况:中医病名:痔;西医病名:混合痔
2015年我科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制定混合痔为我科的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全年共收治混合痔病人24人次,按照混合痔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诊疗方案进行诊治,24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有效的24例;中医治疗总有效率100%,出现不良反应的0例,病人满意度达100%。
二、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 1.疗效分析
2015 收治人数 24
平均住院天数
显效 35%
有效 65%
总有效率 100%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有效性评价。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改善明显,痔核明显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75%。有效:症状轻度,痔核略有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30%。
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手术创面未愈合,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疗效指数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 分]*100%。
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便血
正常 0分
轻度 2分 带血
中度 4分 滴血
重度 6分 射血
坠痛
正常 0分
轻度 2分 下坠为主
中度 4分 坠胀,有轻度疼痛
重度 6分 疼痛较重2 脱垂
正常 0分
轻度 1分 能复位
痔粘膜
正常 0分 轻度 2分 充血
中度 4分 糜烂
重度 6分 有出血点
痔大小
正常 0分 齿线部2-4 7-9 10-11粘膜突起为正常
轻度 1分 一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
中度 2分 二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或一个痔核超过2个钟表数
重度 3分 三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或一个痔核超过3个钟表数
2.总结评估:混合痔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分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风伤肠络证、脾虚气陷证四型。手术方式为外剥内扎术,内痔硬注术,术中切口加压包扎,以防术后出血,一般在术后12小时以后除加压包扎物。术后患者在首次排便后可进行中药熏洗,这样可以缓解病人不适等术后反应。
三、难点分析
混合痔术后易出现肛缘水肿、出血、肛门狭窄、便秘等并发症。
四、解决思路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