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初级中学德育及安全工作规划(通用10篇)
2016—2017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品德良好、主动学习、身心健康、知礼明仪、学会感恩、诚信做人、珍爱生命”的好学生为目标,遵循“细化管理、全员参与、活动育人、自我约束”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进我校德育进程。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以德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山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加强班级、年级组的管理,加强“校本德育文化”的研究,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集体主义教育主要包括爱班爱校,维护集体荣誉,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本学期将重点做好国旗下的德育教育,开展一系列讲座、主题班会、组织观看教育视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以及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
2、强化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
以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引导师生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及感恩教育活动,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严肃校风校纪,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
3、增强安全、法制教育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警钟长鸣,学校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安全这一中心开展。为此学校将进一步开展安全宣传与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和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到人原则,进一步规范落实“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各项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积极开展反邪教和拒绝毒品教育活动,加强网络管理,崇尚科学,严防邪教和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校园的渗透。
4、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所以2017年要把建立心理咨询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年级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咨询室紧紧围绕新时期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咨询与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水平
(1)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育人素质。①、建立健全班主任例会制。
班主任例会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级管理,畅通德育工作渠道的基本保障。通过班主任例会,总结阶段性的班级管理经验,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应对策略,分析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布置阶段性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每两周一次班主 任例会,总结、安排近期德育工作,每月一次的年级总结,由年级组组织,每学期二次校本培训,由政教处组织。
②、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各级班主任工作培训,加强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力度。深入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研讨、交流活动。加大新课程实施下的班级管理知识培训,通过例会对班主任进行理论培训,以会代训,对班级管理方法、经验的学习和教育习惯的反思,提升班主任的思想、业务素质。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①每月进行学生会干部培训,规范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实行学生会干部值班制度。
②两操检查出操情况,落实值日教师及班主任操后反馈情况。③督促并落实学生仪容仪表。
④检查并督促校园卫生情况,成立学生会卫生监督岗。⑤维持自习纪律。
⑥引领新风尚、当好纪律、学习的排头兵。
6、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渠道的整合
密切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乡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落实好防火安全、交通安全、毒品安全、法制宣传等各项工作,以及班子成员挂级、教师到班转化问题学生工作,组织开展“爱心家访”和“连心家长会”关爱活动,营造学校全员育人的氛围,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环境氛围。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改进学生会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职能。
1、成立学生会,设立纪检部、卫生部、文体部、宣传组织部。学生会干部在学生自荐、班主任推荐的基础上,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
2、由学生会干部每天对各班的纪律、清洁卫生、两操及文娱宣传进行评分考核。
3、由团总支组织成立“校园广播站”,给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展播学生优秀作品、小百科知识等。
(二)学生管理:
1、全体学生必须着装整齐、朴素大方,学生会干部佩戴工作牌,团员学生佩戴团徽。
2、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考核。各班组织评定“每月一星”;学校每月经年级组推荐评定校级“每月一星”并张榜表扬,学期结束作为“安中好人”的主要评选依据。
3、坚持对德育较差,有重大违纪的学生进行个别重点教育。
4、细化空挡时间管理:政教处协调值日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宿舍管理员等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并对空挡时间作出细化管理。
(1)加强宿舍纪律管理:课余时间、晚睡时,宿舍楼由管理员巡查并做好记载,起床后管理员要认真检查卫生、安全隐患,第二天第一节课前交政教处,便于及时反馈。
(2)加强学生出校管理:学生请假离校一律凭政教处统一印制的请假条审批,无假条一律不放行。学生请假出校时,应由班主任和家长电话通报情况,学生请假批准后须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学生超过请假时间未归的,班主任应及时询问,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学校汇报。科任教师上课,凡发现班上有学 生不在教室上课,均应该向班主任询问情况。
(3)加强体育活动管理:协调体育组教师,规范对两操、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学生无特殊情况必须认真参加活动。特殊情况必须学生本人写出书面申请并经过班主任批准。班主任无特殊事情应积极参与学生体育活动管理。学生集合速度、出勤率、活动质量都将纳入班级考核评估。学生会值日生协助体育教师进行检查管理。
(4)加强午休时间管理:午休统一在教室进行,时间由值日教师及学生会值日生检查记录,并及时反馈记载情况。
(5)加强就餐管理:按照总务处的规定和要求,协调值日教师及学生会值日生,管理好就餐纪律等。
(6)学生会值日生履行职责情况与班级考核挂钩。
(三)班级管理:
坚持“一日一反馈、一月一评星、一学期一总评”的日常管理模式。月考核、学期总评的实施方案请政教处另行制定。
(四)继续加强和重视重大节日的纪念庆祝活动。
四、主要德育工作行事历 春季学期 三月份(主题)学习榜样、奉献爱心
1.由团总支负责,政教处协助,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2.由团总支负责,政教处协助,学校分管安全的领导参加,组织部分学生团员到安乐敬老院进行一次“孝老爱亲”活动;
3.由政教处负责组织一次对学生仪容仪表进行一次教育检查;
4.国旗下的德育教育主题主要以学生学会做人、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组织一次彻底的宿舍卫生大扫除,物品摆放检查; 6.出好一期以“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为主题的墙报; 7.开展“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主题班会; 8.召开学生工作会,指导学生会创新工作; 9.三月下旬组织“安乐中学第二届学生篮球赛”; 10.组织一次安全应急演练。
四月份(主题)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并做好安全教育 1.出一期以“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的墙报; 2.由政教处负责组织一次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教育督查; 3.邀请专家到学校对全校师生进行一场感恩教育报告会; 4.检查班主任常规工作;
5.由政教处负责,以“学会感恩、让生活充满爱”为主题主师报告会为背景、每位学生做一件感恩父母的事。
6.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各班召开专题班会。7.对学生宿舍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排查。五月份(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出一期以“青春万岁,活力无限”为主题的墙报;
2.全校各部门协助团总支组织好庆祝“五•四”活动(唱红歌、颂祖国); 3.召开春季学生家长会;
4.请夏书记指导,开展“爱国主义和前途理想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各班召开专题班会;
5.政教处召开德育工作总结,分析5月份各年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 6.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总结半学期学生德育情况。
六月份(主题)学生活动展示、毒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由少年宫负责人组织、相关教师参与,教务处协助对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兴趣小组活动效果分小组进行展演;
2.开展毒品专题教育活动,各班召开专题班会;
3.邀请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班召开专题班会; 4.对文明宿舍进行评比;
5.由教务处组织,对学生进行一次诚信考试教育。
秋季学期 九月份(主题)弘扬民族精神
1、八、九年级进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筹备新生开学典礼工作;
2、开展“尊师重教、感恩老师、评选我心中的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
3、开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
5、“新学期、我们来了”主题黑板报及“开学第一课”;
6、值日教师安排及培训;
7、校园环境卫生大整顿清洁卫生区划分;
8、组织政教处、总务处进行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并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十月份(主题)爱国主义教育
1、“热爱祖国、热爱安中、喜迎国庆”主题班会;
2、“中国梦,安中梦”主题征文活动;
3、组织师生观看一部有教育价值的爱国影片;
4、“红心系祖国,唱响安中梦”红歌比赛;
5、召开一次班主任会,分享并交流班主作任工作经验。
十一月份(主题)师生活动安全月
1、进行一次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写一篇森林防火心得体会;
2、组织安乐中学2017年冬季田径运动会;
3、组织学生观看安全警示教育视频;
4、召开秋季学期学生家长会;
5、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进行家访等。十二月份(主题)法制学习宣传
1、邀请安乡派出所、司法所法律专家和法制副校到学校给师生做法制讲座,向师生普及法律常识,培养师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
2、开展冬季安全教育,针对冬季天气特点,提醒学生防寒保暖,预防感冒,防病防冻;
3、认真开着谈心活动,全体教职工均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变化,通过多种形式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身体情况、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适时加强心理疏导;
4、开展“迎新年,画理想,绘人生”师生书画展;
5、整理各种安全材料,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一月份
1.组织学生诚信参加考试;
2.各种材料归档存放,准备放假相关安全教育事宜。
认清形势, 切实增强推进中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一) 存在的问题
1. 德育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教育评价体系的滞后, 有些学校认为德育是一项软指标, 智育是一项硬指标, 德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任课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 对德育工作不主动、怕麻烦、不耐烦, 这样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有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在做, 工作的力度跟不上, 德育的实效性不够。
2. 德育内容有失偏颇。
有些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只停留在对德育档案资料的收集上, 对德育常规是否落实, 德育内容是否科学则不太关心;有些学校把校园卫生清扫是否及时彻底、保持是否良好, 寝室卫生内务是否合格等作为德育主要内容;有些学校把对上级部门的德育活动的落实情况作为本学校的德育内容, 缺乏校本化、系列化的德育内容,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
3. 德育工作方法单一。
学校缺乏对德育对象新思潮的预见性,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德育工作缺乏规划, 方法单一, 缺乏“与生俱进”的有效德育手段, 导致德育工作走过场;对学生的管理, 以管代导, 采取高压式教育, 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和老师的威严使学生服服帖帖;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 学生存在排斥心理, 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4. 德育工作途径不畅。
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在一些中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往往成为其他主课的牺牲品, 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同时, 其他各科教学未能做到寓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顾教书, 忘了育人, 有的教师则游离于教材之外生硬添加或简单联系学生实际, 使学生反感, 导致德育教学途径不畅通, 没有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让学校德育的实施丧失了主阵地。
5. 德育工作效果不显。
社会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放纵, 学校教育尤其思想道德教育不力, 导致了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许多中学生从小娇生惯养, 任性、“自我”意识浓厚, 对他人漠不关心, 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较差,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起码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心理素质差, 承受能力弱, 面对人生道路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心理准备, 一旦受挫, 不知所措, 乃至丧失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特别是心理得不到抚平和慰藉时, 则变得异常扭曲, 造成严重的道德缺失心理及行为;一些学生存在着人格两面性, 在家长和师生面前两面派, 弄虚作假, 考试作弊也不以为耻;课堂内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课外又拉帮结派, 搞“小团体主义”, 放松对自己的道德培养, 使之滑向了道德伦理的底线, 而不能自省自悟, 则误入歧途。校园暴力事件、迷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以至逃学、出走, 就是其中的典型。
(二) 原因剖析
学校德育应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地发展。然而, 冷静审视学校德育陷入尴尬境地的现状, 探其原因有:
1. 观念转变困难。
近年来, “效益”一词, 已成为各行各业追逐的目标, 学校也不例外。由于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学校教育唯分数论, 育人观念淡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 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 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 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 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 工作后劲不足。
目前, 各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 如政教处、团组织, 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 这些机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醒自己把握好“度”, 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 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和声的角色, 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 以免招致“不务正业”的非议, 引来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感。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 甚至把应有的班团队会时间也挤占了。学校的德育工作部门只能把工作计划挂在墙上, 落实步骤留在心里, 年底总结编在纸上, 发挥德育网络的作用成了一句空话。
3. 重大节轻小德。
由于德育内容滞后, 在当前的中学德育内容中, 极多地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 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如教师对学生不爱劳动、不讲诚信等问题采取淡化甚至逃避的处理态度。
4. 教书育人脱节。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扰, 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看重自己所教学生的成绩, 以使自己桃李“满”天下, 这些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学校领导和政治课教师的事, 自己只管教书就行了。所以, 他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 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 “好”和“差”的标准也只局限在学习成绩上。这种做法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做人德为先”的原则产生了怀疑, 造成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不爱劳动、不爱锻炼、不参与班内的活动;一些学习差的学生的其他专长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而使他们心理失衡, “破罐子破摔”。教师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导致师生之间的感情淡化, 出现了辍学、出走甚至犯罪的现象。教育和教学本是教师的两条腿, 只抓教学不抓教育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必然会造成发育不良的教育现状。
5. 以“罚”代教严重。
尽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涌现, 但一些教师仍然存在教育方法简单, 管理方法粗暴, 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现象仍十分普遍。学生成绩差、作业交不上、违反课堂纪律, 有一点小过错就罚。有罚站的, 有罚打扫卫生的, 有罚款的, 花样翻新地罚, 其做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打扫卫生本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极好机会, 经过老师的不恰当体罚, 学生就认为劳动是不光彩的事;有些学生为了给老师交罚款, 却又不敢如实和家长说, 只好欺骗家长, 编造要钱的理由, 久而久之养成了说谎的不良习惯, 甚至被迫铤而走险, 滑向罪恶的深渊。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 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 使学生普遍感到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压力过大、负担过重, 是导致学生厌学、辍学、逃学的直接原因。
6. 教师越位包办。
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但是现实德育中, 学生往往被视为受动体, 而非生命体和道德的构建主体, 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越俎代庖”, 使自己异化为德育的主体。比如德育工作目标由教师一厢情愿制定, 蜕变成完人式标准要求;德育活动的形式、过程是教师事先演练多次的“现场”表演, 德育成了过场作秀, 难以收到理想效果, 于是, 学生由德育主人边缘化为局外人, 德育由生命成长的必需演变为令人生厌的强加要求。
7. 重说教轻体验。
常常听教师抱怨自己苦口婆心地讲, 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 学生德育生成能力变得薄弱。事实上, 完整德育过程本该是受教育者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有机结合, 只是在实际操作中, 学校德育重说教, 轻体验;重灌输, 轻交流;重认知, 轻实践, 才使得德育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 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效果。工具理性主义使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 始终徘徊在效益的低谷, 寻找如何创造性破解这一难题的“良药妙方”成了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8. 缺乏联动合力。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 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中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 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 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 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真抓实干, 努力推进中学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其生命发展需要出发, 真抓实干, 创新机制, 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使其主动构建自己的德育大厦, 促进让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 完善管理体制, 健全工作制度
合理、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各项德育措施、各种德育活动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管理体制不理顺、不合理, 工作中就易发生相互推诿、拈轻怕重等不利于工作落实的现象;工作制度不健全就会出现想起什么干什么, 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工作随意性现象。这些由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现象给德育工作的落实埋下隐患。
1.明确德育管理主体。建立以“德管办”为管理窗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工作, 建立以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德管办、年级办、班主任 (科任教师) ”的德育管理责任体制, 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德育管理体制中的职责不明、落实不利等弊端。在成立“德管办”的同时, 为了避免学生管理中的真空, 还可以建立学生管理“行管办” (校长、分管副校长、行管办、年级办、班主任) , 用以管理校园环境等硬性保障性工作。这样职能明确, 分工具体, 可以有效地抓好德育工作, 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一是完善德育规划与调整制度, 充分发挥学生代表、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在德育规划与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德育规划中的针对性、前瞻性。二是制定、完善“德育办”的工作制度、对“德育办”的考评制度等。三是各年级制定和完善“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时间分配比例制度, 为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时间保障。四是完善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优秀德育工作者表彰制度等。五是完善德育工作月主题制度。六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七是班团会检查评比制度。八是建立“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考察、表彰制度。九是建立“困难学生”教育帮扶制度, 例如德困生的结对帮扶制度、留守生帮扶制度等。十是建立学生心理疏导制度。成立心理咨询室, 及时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
(二) 优化育人环境, 提升德育活力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 就是要通过营造和谐沟通、宽容理解、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 使师生获得富足的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1.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德育场”, 学校环境的优化对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方面应做到:一是校园环境美化、文明、卫生、清洁, 各项设施和布置具有教育性、知识性, 让青少年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二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师资的整体素质, 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结合, 使青少年德育工作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三是形成正确的校园舆论。正确的校园舆论, 能起到表扬、鞭策、扶正祛邪、激励进取的导向作用。四是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本身就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和青少年积极进取的动力源。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习、生活中, 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 寓教于乐, 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优化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应给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和氛围, 家长要学会道德教育的艺术, 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 特别要塑造家庭的民主氛围和文化气息, 杜绝家庭道德中精神垃圾的产生及对孩子的侵害, 拓宽家庭道德教育优美的人文环境。
3.优化校外环境。社会各部门要大力协同、配合,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减少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滑坡的环境诱因,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外道德教育监护和督导系统, 使学生在校外的环境得到净化, 使之走上健康文明的阳光大道。
(三) 改革评价体系, 更新德育观念
要真正使中学德育取得实效, 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 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制度, 以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导向功能, 有利于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1. 评价过程要多元化。
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 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优秀与否的唯一依据, 更应注重学生成长中的收获、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发展潜力, 把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品质与素养、实践与探究、科技与创新、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结合起来, 对学生做出贴切的综合评价。比如, 学校实施“学生成长档案”举措中, “成长足迹栏”应帮助学生明确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 并记录各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 而“收获园”栏则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进步, 除了获奖证书等荣誉外, 更多地应反映学生成长的作品样本, 比如优秀作文、绘画作品等。
2.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构筑包括学生自己、家长、教师、同伴 (同学) 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 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的作用。如开展“我眼中的自己”评价活动,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得出自我的总体评价, 能体现学生对自己的德育行为拥有的自主发言权。还可以开展“心灵留声”活动, 由“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三部分构成, 让教师、家长、同伴分别做出评价。通过多角度的综合评价, 能使每个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四) 强化教育培训, 纯洁育人队伍
教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 他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工作的执行力等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 同时德育工作者直接与学生接触,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大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是德育工作起到实效的关键性保障。
1. 开展教育活动。
开展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师德专题教育活动, 提高思想保障水平。一是要创新性、长期性开展“党性铸师魂”“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二是要以报告会、参观学习、演讲赛等形式开展学习先进德育工作者事迹活动;三是要大力“树典型”。树立自己身边的德育工作者典型并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四是要开展“评师德”活动。通过向学生、教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者在师德师风、德育工作方面的意见或建议, 学校进行集中整治。
2. 加强经验交流。
以“班主任论坛”为主要载体, 广泛交流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 开展班主任德育艺术培训交流活动, 提高业务保障水平。
3. 提高律己意识。
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 学校应依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督促教师育人先育己, 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不断纯洁育人队伍。
(五) 拓宽人文途径, 丰富德育内涵
人性化的德育, 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 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 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 去关注学生的生命, 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学校和教师要不断拓宽德育途径, 进一步丰富德育内涵,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达到“寓教于乐”, 不断提升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1. 树立长远理念, 力戒急功近利。
养成好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规划时, 应注意既考虑长远性, 又考虑阶段性, 应从周期性和长远性上着手, 每一周期分成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德育工作要月月有重点, 年年有中心, 切忌零碎地、肤浅地用活动来代替德育工作。要改变那种“活动起来闹哄哄, 活动完了冷清清”的德育工作方式。同时, 抓思想品德教育也要像传授知识一样, 做到“温故而知新”, 既要抓反复, 又要反复抓, 切忌虎头蛇尾, 半途而废, 以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 营造文化氛围, 开辟德育阵地。
学校通过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 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甚至是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德育的阵地。要使德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 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高。
3. 贴近学生生活, 促进德育内化。
学校要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 使德育内容既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又体现时代特色,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是要扎实开展德育月主题活动,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二是要坚持以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团队会、纪念日等为载体, 打造主题突出、高品位的和谐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三是要成立学生合唱队、篮球队、书画协会、志愿者协会等, 通过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个性得到发展, 既增长才艺, 又陶冶高尚情操。四是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围绕德育内容为中心, 围绕中心设计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使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4. 搭建信息平台, 提高保障水平。
学校应把德育措施的信息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将每个学生的信息进行采集, 将他们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学业状况及教师的跟踪情况汇总成册;建立问题学生电子档案, 以便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跟踪情况和他们的进步状态进行搜索;设立“电子信箱悄悄话”和“师生交流QQ群”, 让学生和老师将自己的心里话在网络中尽情地交流;利用校园网, 将学校的德育理念、措施、目标和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及每个层次的德育要求及时发布。良好的信息平台, 为学校采取相应及时的德育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六) 整合德育资源, 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道德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既是学校、教师的任务, 也应是全社会的当然使命。德育工作仅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够的, 必须增强全员德育意识, 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运行机制, 开展共建、共管、共育活动, 形成德育工作大合唱, 形成工作合力。
1. 立足家校携手。
学校要主动同家长联系, 通过家长接待日, 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同家长建立正常联系, 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吸收家长参加德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要求, 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达成共识, 共育新人。
2. 寻求社会合作。
学校要争取社会力量, 建立校外教育网点, 使学校德育工作向外延伸, 要依靠多种社会性的组织和团体, 共同对学生进行法制、社会实践、科技教育;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 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社会化。
3. 构建立体网络。
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健康成长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 超越专门德育教材的知识, 开发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 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力量, 强化学生校内外德育生活的实践。构建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实践舞台的三位一体的德育影响网络, 让学生无论在“小环境”中还是在“大气候”中都能听到真话, 得到真诚, 悟到真理, 学到规范, 形成学生有形、持久的良好道德表现。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特殊性
就目前来讲,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德育工作上,问题相对来说显得更加的严峻。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其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教育方法也各有千秋,不免会有体罚或者纵容这样的教育方式。无论怎样,这都对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往往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在农村,绝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外出务工,很多是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其结果是造成大批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或是自己照顾自己,或是被爷爷、奶奶代管,或是由亲戚托管。他们长期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更缺乏父母的教导。针对这种情况,山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近几年的德育工作中,本人发现了一些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上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工作常常会忽视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的方法和做法上都有着欠妥的行为,脱离了实际情况。甚至有些农村中学的教师会搞表面工作或者形式主义一阵风等等行为,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致使教学工作收效甚微,这与当前的农村社会状况极不相符。所以,若要加强或者改进农村中学的德育状况,首先必须了解农村德育工作的现状。
1.封建思想和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在农村,一般家庭经济水平偏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有的甚至是单亲家庭。这原本就在心理上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家庭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觉得有没有文化都一样可以赚钱养活自己。于是会有很多的孩子中途辍学而外出打工。还有一些家庭封建思想比较深,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儿大了早晚要出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上不上学并不重要”等各种不合潮流的思想,使很多农村中学的女孩儿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2.家庭教育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永远都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因素。农村中学的家长对于子女的希望往往会和学校的教育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畸形的影响。一般,农村中学的家长对于自己子女的要求过高,但相对来说自身的教育水平又相当的底下。满脑子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子女的物质要求上永远做到“满溢”的效果,不让孩子吃一点儿亏,但必须专心学习,考上重点的学校!这种期望过高,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的做法对孩子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往往指责多于鼓励,大骂多于夸奖,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3.社会环境对农村中学生的影响
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还比较单一,他们在学校接受到的都是正面的教育思想,而社会上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传统与现代,文明与愚昧,现金与落后等种种现象的冲突。这回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使之难以接受。当然,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最严重的还是社会上的负面影响。比如娱乐环境中的音像书刊,舞厅,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娱乐方面的影响,还有很多宣扬色情,暴力,赌博,毒品等方面的东西,这些情况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心灵,给他们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4.学校自身对学生的影响
有很多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的孩子都跳出了农村的门槛。这是他们实现自己理想最有效的方式,为此,他们努力学习,一心想着超越梦想。然而中考、高考的门槛过高,还是有很多的学生为名落孙山,这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是及其严重的。因为他们复读一年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这无异于再一次将他们逼上了绝路,有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重,想不开而做出了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
二、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不仅仅只限于以上四点,还有着更多的综合性的问题。无论哪点问题,都已经严重的对农村中学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探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因为各地区的主要环境不通,所以,各地区中学的德育工作还要因地制宜,寻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德育道路。另外,在此处,笔者也总结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1.学校要确立“德育为核心”的理念
思想素质永远重于文化素质,一个人的思想素质越差,文化素质越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由此看来,学校应该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学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断的提醒学生注意身边的安全,不接触恶劣的思想,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
2.确立德育的有效性
确立德育的有效性是确立德育核心的落脚点,德育工作必须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稳扎稳打,注重实际效果才是关键。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常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使家长信赖学校,信赖老师,使家长和学校站在同一条线上,这对于学校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健全法制完善规章制度
这是学校教育工作有效进行,顺利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带头遵章守法,为学生树立榜样!带动学生培养纪律道德和法律的观念,保证学校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确立“全员育人”的观念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面性,同一性和特殊性。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决不是一日之功,一人之力,而必须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是而且应当是德育工作者。
一、指导思想
坚持“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的原则,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消除我班安全事故隐患,把我班安全工作推向新的水平。为少年儿童安全、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环境。
二、活动主题“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
三、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普及宣传校园安全知识,帮助师生掌握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技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落实安全责任制,使我校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保平安、促发展”的目标。
四、活动时间2013年3月25日
五、活动对象我班全体师生。
六、组织领导
成立后“安全教育日”领导小组
七、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安全演练组成,活动以安全宣传教育为主,结合安全技能演练。
八、活动要求
安全工作组要利用活动课、主题班会等形式,集中学生上好安全
教育课,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安全知识和演练安全技能。
安乐镇中心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
今年3月25日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以班主任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活动日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进行教育宣传活动。在教室宣传栏内张贴有关安全的报纸,在门外张贴了两幅安全教育标语,在教室里出办安全板报,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利用多种形式营造和突出安全教育日活动氛围。
三、于本周四内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四、周五下午,组织学生进行防火、防震演练,活动前老师进行了防火、防震等安全教育。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坚持“人本和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和坚持“构建人人讲团结的育才中学校园,创设人人会学习的儒雅校园,建设人人爱健体的阳光校园,打造人人求特色的创新校园”的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本学期继续实行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在原有的年级组长、班主任考核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出台实施了新的《年级组长、班主任考核条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拉大差距,充分调动了德育队伍的积极性;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将布置工作与理论学习、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相结合,组织班主任学习德育工作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德育处具体抓,实行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并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了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每周一下午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学校通过了培训、经验介绍等形式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考核,修订了《班主任工作职责》和《考核条例》,完善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德育工作者的评比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建设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德育工作制度。
(二)注重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培养文明学生。
1.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将进一步严格执行升国旗仪式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统一着校服,师生齐唱国歌,并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在国旗下,在国歌声中,增强爱国爱校的庄重感和实现人格的逐步升华;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宣传国内外大事。
2.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月,学校大力加强了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了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
3.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 “点击心灵,爱心奉献”、“起航”、“等主题教育。4.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5.积极开展阳光健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健体,增强健康意识,打造人人会健体的阳光校园。
(三)狠抓基础,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1、狠抓养成教育。学期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启航”思想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育才中学一日常规》,开展(①监督②自查③自律④自爱)教育,狠抓 “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礼仪格言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箴言征集活动。
2、狠抓常规管理。继续推行教师护导值日、优秀学生值日岗制度,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
3、发挥德育阵地作用。校园广播每周播放,各个板块安排合理,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心理健康、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
4、规范升旗仪式。开学第一天及重大节假日由校长亲自组织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平时由各班轮流进行,讲话稿由德育处审阅并收集存档,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使学生自己教育了自己。
(四)、以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开学初,德育处制定了法制教育计划,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交通法规》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1、期初,我们邀请交管所的同志为学生进行了生动的《交通法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自开学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前面,杜绝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现把安全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安全工作组织情况:
本期我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才敏校长,开学初拟定安全工作计划,还有各种安全预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管理中心安排的各种安全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做到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期中进行排查情况如下:
1、消防和用电方面,学校有消防灭火器,有防火预案,经常对电路进行维修,电路用线安全,无安全隐患。
2、宿舍及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学校无宿舍,食品方面,学校内无摆摊设点的情况,各班有校园“十不准”,有杜绝学生在校园内吃零食,进行日常教育,达到警钟长鸣。
3、校园附属设施设备方面,学校设施设备无任何隐患,经常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就立即排除,现在无隐患。
4、汛期安全方面,学校有防洪、防雷电以及防地质灾害等应急预案,学生经过的地方无河流和大的沟渠,基本都是公路,再
加上学校进行的安全教育,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在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这方面也无多大隐患。
一、革命歌曲在德育工作中的价值
革命歌曲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军队进行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 它具有大众化、民族化和科学化的特点, 激励人们产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和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斗志与毅力, 同时亦具有教育人们自觉遵守法纪的作用等, 这就正如《革命歌曲大家唱 (农村版) 》里所说:“好的革命歌曲, 都是与现实斗争生活有密切联系的, 它们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甚至是百唱不厌、百听不烦, 正是因为它们反映出我们新社会人们新的精神面貌, 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因此, 我们会越唱越有劲, 越感到劳动的欢快, 越感到人们自己的力量, 越感到参加祖国建设的光荣, 唱一首革命歌曲好比上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政治课, 既能活跃生活, 又能鼓舞斗志”。
革命歌曲在中学的德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具体表现在:
1.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个人的作为和社会价值。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处于思想信念初步形成和趋于成熟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选取科学的内容和采取合适的方式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其意义非常重大, 效果非常好。但是, 如果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仅靠说教、说服效果不会很大, 甚至还会相反。而革命歌曲, 由于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所在, 正是这方面的极好教材,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再加上革命歌曲是以娱乐、欣赏方式 (这正是青少年爱唱爱跳的特点所适应的) 对人进行理想、信念、道德、为人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其方式亦可灵活多样, 且随时可取、可进行。
2.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须的。一个人或集体要使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 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作保证。这就正如一句话所言: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不在于他的能力, 而主要取决于他的态度。而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则是态度中的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甚至极易沾染不良行为习惯, 从而损害其健康成长。而革命歌曲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 往往给人以纪律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输入。如《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是典型代表, 它们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 但其精神则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其传颂也是非常必要的。
3. 革命歌曲有利于纠正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 形成科学的心理和文化观
青少年由于人生经验、文化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欠缺, 导致是非曲直观念模糊不清, 极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意识, 如自卑、忧郁、悲观、易冲动、盲目追求等。而革命歌曲则是以正直、正义、正气、拼搏、奋斗为主旋律的。因此, 对革命歌曲的大规模宣传和演唱, 能在无形中纠正学生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非正确认识, 从而为逐步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添砖加瓦。
4. 有利于全面占据文化教育的阵营, 防止非科学的腐朽的文化内容充斥其间, 从而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革命歌曲是音乐领域的瑰宝, 也是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使那些健康科学的文化内容占据整个德育的阵地, 并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和功能, 则会给那些腐朽的、落后的甚至反动的内容以可乘之机。正是由于革命歌曲本身的价值性, 决定了它有利于清除文化阵营中的不良因素, 引导健康向上、科学的观念成为社会主流, 抵制腐朽的、封建的、落后的和不适合的因素,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环境。
5. 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 为培育“四有新人”提供新的空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 担负着培育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 学校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不断创造有利于培养人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歌曲是校园文化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让革命歌曲充实其中并成为其主流的话, 则会更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从而有力于“四有”人才的培育和健康成长。
二、发挥革命歌曲在德育工作中巨大价值的对策
由于革命歌曲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价值, 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和推进革命歌曲在校园的发展。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和青少年思想的不成熟, 再加之我们党和政府在革命歌曲方面政策的缺失, 目前革命歌曲在中学并不太受欢迎。因此, 必须采取妥善的科学有效的对策来开展这项活动。其基本对策为“发动、鼓励、引导、推进和奖励“。
首先,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德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性质及方向。
其次, 大张旗鼓地开展革命歌曲演唱的宣传发动工作。由宣传、教育、文化、共青团、出版社等部门联合组织革命歌曲的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甚至可以由财政出资把革命歌曲教材发行到学校。同时, 责令有关部门开展对革命歌曲价值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第三, 努力培训一支演唱革命歌曲的专业教师队伍。革命歌曲在校园流行不起来,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在乡村中学一般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 二是青年教师大多数不熟悉革命歌曲以及不会演唱革命歌曲。因此, 现在的高校 (主要指师范) 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和专修训练。同时有关文化、宣传、教育等部门应有计划地对已进入教育战线工作的年轻教师 (35周岁以下) 进行革命歌曲的培训教育。要让这批教师懂得革命歌曲产生的背景、价值和演唱的基本技能等。这项工作很重要, 也很有必要。
第四, 对革命歌曲的演唱应采取引导为主、适当激励的方式。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教育机构进行, 其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唱革命歌曲的必要性, 从而引发其学习的内在需求。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开专题研讨会、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对于在这方面工作做得突出的学校和其它单位和个人, 可以由有关部门给予适当的奖励。
一、结合农村实际,树立新理念,更新思想教育观
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学生同步,继承创新,顺应潮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德育工作才能入脑入心。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我校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做到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牢牢把握育人为本这个根本,同时倡导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以及要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学生观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教师观。
二、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广阔舞台,在学生不断满足的需要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主人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觉得应始终强调“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会多一批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思路;同时,让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来。我校在组织这类活动时紧扣时代主题,挖掘本土素材,丰富了其德育内涵,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他们在成功中得到满足,在满足中得到愉悦,在愉悦中陶冶情操。我校德育处经常与校团委以及教研组推出了一系列丰富、鲜活的校园活动,如“优秀诗歌朗诵比赛”、“雷锋精神在我心的演讲比赛”、“校园广播体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师生爱心助学活动”等,并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通过《校园采风》、《欢乐时光》、《温馨时刻》、《我们在成长》、《心灵驿站》这五个栏目来搭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并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宣传阵地,同时组织了参观杨开慧、任弼时故居的活动,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些互动式、开放式的校内外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顽强拼搏、文明好学、求实上进的道德品质,主动地实现了其人格的提升和良好的心理意识的培养。
三、尊重教育生活化,创新德育主阵地
抓学生的德育工作,更应该从学生的一日常规抓起:从学生每天的校园生活抓起,结合常规教育,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做到点滴抓起、知行统一,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基础;加强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广播讲座及团员民主生活会,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学生会加强对文明监督岗、文明礼仪示范岗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监督机制的作用;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课及校内传媒,宣扬好人好事;通过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加强学生对《规范》的认识;同时,认真做好“三好生”、“文明生”及“素质标兵”等先进的评选工作,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上措施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以学风、校风、教学秩序、育人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四、抓好队伍建设,构建德育工作网络
我校充分发挥了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德育资源,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在广大教师中开展“铸师魂,树师德,练师能,正师风”活动,规范其行为,完善其人格,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大力宏扬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继续完善班主任工作的督导评价考核制度,坚持班主任的“三访”制度(家访、信访、电访);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适时对班主任进行现代教学教育心理理论的辅导,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实效;健全学生会干部及部门工作例会制,加强学生干部对学校和班级的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工作指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五、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育人的主要渠道。因此,必须高规格、高品位设计校园文化,通过精心设计黑板报、宣传窗、文化长廊,不断调整、充实宣传内容,提高文化品位,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一、 目前中学品德教育的现状
1.德育内容陈旧、单一,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
(1)品德教育的内容没有与学生的思想发展同步
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的不断变化以及环境的不断变迁,学生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思想完全不同。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内容,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有非常强烈的理想主义、主观主义色彩,把目标定得高、大、全,选择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要求学生去实现理想化的目标,致使学生感到难以达到。而一些本是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目标,如孝顺父母、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等,又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导致教育的随意性、表面化。如每年组织进行的学雷锋活动,本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好载体,但是,由于不少教师对学雷锋的真正内涵认识不清,导致教育方式、方法无法为学生所接受,致使效果差强人意。其实,学雷锋的根本是要达到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如果能对这一精神更加细化、具体化,把目标定得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不同。
(2)品德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严重脱节
中学品德课认识的严重错误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中学品德课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感,产生品德内化,并将这种道德知识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现在的品德课却异化为考试的工具,成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因此,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要点,学生则背条条框框。这样的品德课怎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品德教育的途径异化、窄化,难以达成教育目标
在中学各科的教学中,通常人们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手段,也是最主要的途径。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重在让学生掌握一些纯粹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背诵一些概念、原理。这种教学,无法让学生在具体鲜活的社会现实中受到思想的教育,也不能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忽视了它最主要的目标,忘却了它的根本任务,主次不分,轻重倒置,与其他文化知识混为一体,怎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基本上是学科本位思想占主导,不愿花些时间来给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使有些科目渗透思想教育,也是生硬地结合,通常是上课即将结束,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的思想。这样贴标签式的教学,将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割裂开来,形成两张皮,不仅不能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反而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产生负效果。
3.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社会现实与学校德育反差较大
当前,社会上的精神文化垃圾仍然存在,扭曲了人们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网络在为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提供最大的可能性、为我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其中也携带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因素,缺乏有效监管的地下黑网吧使未成年人泡吧成瘾,致使一些学生学业荒废、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现代社会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较高的生活水平和一些比较超前的意识,这本无可厚非。可是这些超前的意识也逐渐波及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这些超前的思想意识迅速向学校“蔓延”,逐渐影响到学生那本应很“纯洁”的思想,使得学生过早出现了和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行为就变得逐渐成人化,一些本不该出现在学生身上的新潮行为,渐渐出现在学生身上。如讲究生活的奢侈、追求高消费、喜欢穿着奇装异服、过于成人化的打扮、语言行为的过分社会化等,这些都对中学生的言行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也使那些本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上的学生过早地走向社会。社会环境负面影响较大,德育环境急需净化。
4.家长教育自由放任
目前,部分家长本身就不能率先垂范,或留恋于酒吧、舞厅、赌场,或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事业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育,于是部分学生在家里放任自流、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社会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父母往往把对孩子实施德育的义务推给学校和社会,而自己却放手不管或是相互推脱,在学校,这些学生往往很难和其他同学相处,缺少伙伴的关心,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就特别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教师做的思想工作在这些学生身上往往收效甚微,由于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这些孩子很容易走上邪路,不能像其他学生那样健康地成长。由于家长的自由放任,学生缺乏必要的理想教育、美德教育、法纪教育。
5.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社会评价片面化
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注重学生智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可是目前“一卷定终身”的情况未彻底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在短时期内很难有彻底的转变。
6.教育软弱乏力,德育工作低效化
社会不净、家庭不管、学校不力,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软弱的主要原因,担负着重要职责的中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常常显得无助和乏力。一方面,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孤军奋战、孤掌难鸣。在道德认识方面,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的教育,学生在社会和家庭接收的信息经常与学校的教育不同步也不合拍,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常常被社会的负面影响销蚀。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存在教育偏位、德智失衡的问题。在升学率占主导的今天,学校不得不把抓教学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领导和教师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但时常是做起来有心无力,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很难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德智失衡已成为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现象。并且,学校德育工作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德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老一套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并不感兴趣。德育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重说教的灌输式教育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德育的施教者与学生之间存在某种隔离,德育工作者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力量因此被削弱。endprint
二、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1.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全局,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教学质量单方面来考核,要优先考虑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首先要从理念上改变,要把德育工作切实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其次,必须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改变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坚持进行教育改革,形成整体的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施。从整体上深化教育的改革,使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模式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轨道上来。
第三,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学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同时,学校的德育工作还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德育整体上有所突破。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
2.加强中学教学中的德育管理
(1)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变德育的自然渗透为自觉实施
育人意识,首先是个教育思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师,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能只教书不育人。
(2)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第一,有丰富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知识贫乏既谈不上教好书,也谈不上育人。第二,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和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能力。第三,掌握寓德育于教学中的规律,具有有机渗透德育的能力。
3.优化育人环境,多维联合,形成德育网络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全国性的教育革命,它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而且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德育工作为首,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要加强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新课改的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1. 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1.1 重智育, 轻德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正是接受外界知识和认识的黄金时期, 所以加强中学生的素质文化、道德思想教育十分重要。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 重理论、轻实践;重通识、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大多数中学教师认为只要将学生的理论成绩提高上去, 学生的德育认识自然就提高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传授数学、语文等这样的理论知识, 而不教育学生人格道德的重要意义。此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使得中学学校不得不对外界进行扩招, 这样不少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教育, 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未能认识德育对中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教学, 只有少部分学校会组织教师定时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及临时课程, 但由于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所以简单地德育教育对学生并不能起到实质性影响。
1.2 课程内容死板, 德育教育脱离生活实际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而教育空间几乎在课堂上完成。从当前的教育形式可以发现, 我国中学教育在德育教育方面显然脱离了生活实际, 中学生正是成长期, 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探索能力, 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 而忽略了实践教育、道德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学生越来越早的接触社会, 由于中学生的抵抗外界能力薄弱, 在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干扰时很难保持原有的思想意识,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德育教育方面, 不少中学只是大体上跟随国家的教育方针, 如定时组织一些班会等德育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和教师传授德育教育知识, 但这种方式往往并没有实质性作用, 因为学生在完善德育思想的过程中更希望能够从生活和课程内容中学到, 而不是单独的接受德育教学内容, 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只会使学生更加排斥德育内容。此外, 课程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太过依赖课本, 没有根据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来进行课程教学, 导致德育内容不能实时更新。
2. 完善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2.1 重视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道德观念
道德教育是千百年来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来事物不断冲击并影响着中学生的道德思想观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人格事件激起了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如中学生强奸事件、毁容事件等。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程度, 因此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创新建立新的德育教学方式和内容, 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对中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首先, 学校和教师要改变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成绩方面学校不要过于重视升学率, 而忽略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 将课程内容积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要合理地将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就领悟到德育教育的内容;其次, 各级政府和行政教育部门要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积极下达命令和德育教育方法帮助中学教师更好地传授德育内容。
2.2 因材施教, 及时更新德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多数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能力, 所以在传授德育内容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德育工作。在德育教学工作中, 要积极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生活相联系, 强化学生对德育的认识, 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此外, 德育内容要做到及时更新, 因为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 新的思想不断涌现, 所以在德育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新出现的德育内容等,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更新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人格的重要保障。中学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德育教学工作,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观念,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德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着从重智育、轻德育和课程内容死板两个方面探究了改善中学德育问题的策略;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 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天波.中学德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D].鲁东大学, 2013.
【安乐初级中学德育及安全工作规划】推荐阅读:
安乐镇中学关工委工作汇报09-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11-13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习题及答案06-19
安乐死与生命权——有关安乐死合法化的研究06-17
关于安乐死的探讨11-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16
安乐—浅议卷烟价格管理11-15
论安乐死的合理性06-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