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接受。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2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加强课外阅读、写作和习字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学期我继续加大训练力度。为此,我规定学生每周都要阅读两篇课外并写两篇作文。课外的阅读要适合初中生,并通过参与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使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问题化学习是一个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的过程。问题化学习的学科教学价值,在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构问题系统发展学科思维。在问题化学习的课堂里,学生从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到提出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学会聚焦核心问题,以及能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从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自构问题系统,到能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一个学习任务,并为完成这个任务设计自己的学习步骤。
在本课教学时,学生处于问题化学习较为成熟阶段,已经学会了从标题、关键句、文体特征提出核心问题,也能够初步构建起自己解读文本的问题系统,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读文本的能力有限,他们初步构建的问题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问题系统中问题间的排序不够清晰合理,对于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随意性比较大。
以此课为例,有小组以中国为什么成了一个“懒人国”为核心问题,分别按序设计了以下问题:中国成了懒人国与差不多先生有什么关系?人们为什么以差不多先生为榜样?差不多先生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够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倒过来排的话,解决核心问题更加容易些。
其次,学生的问题系统形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
在问题化学习中,我们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系列问题称为“问题系统”。在学生尝试构建问题系统的初期,他们设计的问题系统通常呈现比较单一的问题链形式,问题集、问题网、问题树等形式运用得较少。这不利于核心问题的解决,也很难把文本挖深挖透。
再次,学生的问题系统具有多变性。
相对而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显性的静态设计,问题的设计、排序、衔接等比较固定,在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的课堂设计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以学生的学为主导的问题化学习课堂中,学生虽然在课前会设计出自己的问题系统,但他们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设计,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发新的问题,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问题系统。
[学与教的设计与过程]
(一)《差不多先生传》预学设计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感知其讽刺意味。
■学习内容:
1.词语积累(略)
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表格略)。完成“差不多先生档案一”,具体包括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身份、外貌特点(眼睛、耳朵、鼻子和嘴)、记性、思想、口头禅。完成“差不多先生档案二”,包括对差不多先生死后的评价与产生的影响。
3.请完成以下任务。
(1)作者运用夸张、反语等手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并充满着幽默讽刺的效果,请摘抄这样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所摘抄的句子。
(2)在阅读本文时,我产生了哪些问题?
(3)在小组讨论时,我们认为本文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4)我们小组设计了3~4个问题,按序排列后,发现解决核心问题的路径是怎样的?
(二)学与教的过程设计
1.确立核心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简要分析问题单,确定核心问题及解决路径。
课堂实况:各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以不同的核心问题设计了自己的问题系统,教师发现这些问题系统具有相似之处,6组学生中有5组围绕关键句提出了自己的核心问题,其中3组是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全国人的代表”?另两组分别是:“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为什么作者这样说呢?为什么作者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最有名的人”?还有一组则从标题入手提出了自己的核心问题:人们为什么要为差不多先生立传?
课堂实录:
师:有3个小组都以为什么差不多先生是“全国人的代表”这一问题为核心问题,我们就暂且以这一问题为核心研读文章。接下来,请大家参考问题单上的问题系统,一起来看看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可以设计一条怎样的路径。
生:我们可以看看差不多先生做了什么事。
生: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差不多先生有哪些特点。
生:我们组设计了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他的名字叫差不多先生?
师:建议大家在设计路径时设计四五个小问题,那针对我们的核心问题还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生:差不多先生有哪些影响?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刚才大家围绕着核心问题的解决共设计了这4个小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些问题为路径走进课文《差不多先生传》。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已经确立了本组解读文本的问题系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核心问题,找到集体学习的切入点。
2.梳理情节
学习活动设计:1.什么是人物传记?2.文章中写了差不多先生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这几件事是如何安排的?4.作者为何要选这些材料?5.这些事例表现了差不多先生怎样的特点?通过这5个问题的解决,结合预学单,进行以下教学:“传”是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梳理情节(买错糖、记错地名、记错账、错过火车、请错医生);按时间顺序,叙述由简至繁,事情后果及程度逐渐严重;体验这些材料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差不多先生一生做事马马虎虎、从不认真、敷衍塞责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关注情节的选择及排序,让学生初步感受差不多先生在做事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个性特点。
3.赏析人物形象,丰富问题系统
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5~10段,与差不多先生进行问答辩论,重点关注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及他的心理表现,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
学生分组按序散读,然后每组派出两名学生为大家朗读,要求读出差不多先生不肯认真的特点。
生:朗读“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
师:你们有没有问题问这位差不多先生?
(学生沉默)
师:老师有个问题,差不多先生,你怎么会认为千字比十字只是多了一小撇呢?
生:写的时候并没有算这个账到底是多少。
师:那千字和十字真的是差不多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学生最初问不出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提问的示范,用步步追问让学生体会提问的视角并意识到差不多先生把“十”字和“千”字写错就是一种危害他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有了这种示范,接下来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学生问答辩论片段示例:
片段一:
生:朗读“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师:哪个字是我们可以嚼一嚼的?为什么?
生:“总”字,表现出差不多先生始终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问题。
师:看来我们已经发现了差不多先生的问题,可惜的是他自己还没意识到!针对这一段,我们还有问题吗?
生:差不多先生,都迟到了,你还“从从容容”“慢慢地”,为什么呢?
生:那是因为“我”对任何事情都看得透,想得通。
生:既然你想得通,为什么还要生气?
生:“我”是对火车司机这么认真想不明白。
师:原来他对自己是想得明白的,但是对于火车司机的做法是无法理解的。
片段二:
生:朗读“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
生:我想问差不多先生,你的家属为你买药,为什么患上了和你差不多的毛病?这两者有关系么?
生:我们每个人通常都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珍贵,为什么他知道找错人了,还是让牛医给他治病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朗读与问答进一步揣摩差不多先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感受与理解。因为对于问题化学习而言,课堂就是学生、教师、学科(文本的作者、故事中的角色、历史人物、历史学家、自然定律的科学发现者)之间的基于问题不断发现与解决的对话过程。
4.析环境,悟写意
学习活动设计:为什么差不多先生会成为“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作者胡适先生对此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差不多先生是确有其人吗?作者为什么要为他立传?围绕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学生朗读末段,分析“差不多先生”死后众人的评价及影响。学生小组讨论文中运用反语的表达效果,再读末段,反复体会(“格言”“德行”“圆通”“榜样”等)。总结:运用反语,讽刺了差不多先生的凡事从不认真、敷衍苟且的行为。结合第2、第3段及末段内容,作者通过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针砭了国人的劣根性。文章传达了作者对此鲜明的讽刺与深刻的忧虑(“人人”“处处”“各”“天天”“中国全国人”“不很”“一命呜呼”“绝气”“不肯”)。
设计意图: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紧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用的语言,通过品读文中的反语、夸张及虚词、实词,体会字里行间潜藏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差不多先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理解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尖锐批判,从而达到警醒的目的。
5.巩固
学习活动设计:试运用反语或夸张,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差不多先生的故事。
课堂实况:回顾今天的学习,是不是按照课的开始我们设定的路径(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名字为什么叫差不多先生,有什么影响)解决了核心问题——为什么他是全国人的代表?当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很多新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另外一个大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为差不多先生立传?而这又是我们另外一组学生在设计问题系统时找到的核心问题。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学会带着各种问题有序而又深入地仔细解读文章内容,我们就能把文章读得更透。
设计意图: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话锋一转,将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对问题解决路径的回顾上,并通过课后练习来达成这一目标。
6.练习举隅
(1)课外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阿Q正传》。
(2)以《我不行先生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A.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典型事件;B.尝试运用夸张、反语来增加语言的讽刺效果:C.体现一定的社会意义。
[专家点评]
所谓问题化学习者,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是在面对特定的学习任务时,能够主动介入元认知系统,综合高效地运用各种认知策略与方法,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解决为主线,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智慧的持续发展。在此情境下,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与环境(任务)的交互,一种能产生并发展高阶智力的智慧行动,它体现为对事物认知的识以及对事物施为的能,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转知成能”“转识成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问题化学习是一种智慧学习。
1 教材依据
英语课本 人教版 八年级上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2 设计思想
2.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学习名人的生平和主要事迹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教学任务:(1)从语言知识的角度,进一步全面地学习了一般过去时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描述他人的履历。(2)从情感的角度,通过学习名人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激励自己,建立面对困难不退缩的信心。
2.2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一般过去时态已进行了两个单元的系统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对其与一般现在时态的区别有明确的认识,但不能熟练掌握、运用。(2)学生在使用一般过去时态的时候,对动词过去式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不能做出快速、明确的辨别。(3)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同学仅对动画片和电脑游戏感兴趣。利用本单元内容进行情感教育、立志教育是绝好的机会。
2.3 指导思想:
(1)落实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所学知识的范围内,用一般过去时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通过查资料、学习自己崇拜的人的事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脚踏实地、积极进取。(3)学会用英语表达对人的评价。
2.4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参照哈贝•马斯的“双主体”理论,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思维和积极参与,教师从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过渡到引领学生活动、知识掌握的主体地位。
3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掌握Unit 9的单词,并够能用所学词汇解释其中的一部分单词。(2)通过游戏,以介绍自己崇拜的人为主线,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熟练使用一般过去时态。(3)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写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个人信息,并阐述自己崇拜其的理由。(4)通过课堂潜移默化地进行有关立志方面的情感教育。
4 教学重点
明确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的不同特点,并能熟练区分、使用以上两个时态。
5 教学难点
动词在不同时态中的变化。
6 教学准备
(1)学生分为六个组,在预习Unit 9的时候,按老师、父母,有影响力的中国人物,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和文艺明星六个方向,各自查找自己组别所属范围的自己所崇拜的人的英文资料,并查字典,标出生词的音标和释义。
①在教学过程使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
②两张图片分别来自本班学生的物理教师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获奖照片。
③短文填空采用的文章改编自Unit 9有关Midori的听力稿。该短文既可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对学生接下来的书面表达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7 教学主要过程
Step 1. Teacher says the English meaning of some words which are from Unit 9, get the students to guess and spell the words:
1. not usual, uncommon (unusual);2. having ability to create (creative); 3. the person who plays the piano very well (pianist);4. to act (perform);5. active, be good at sports (athletic)
Then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say in another way:1. golfer2. kind3. violinist4. player
Step 2.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Li Yundi(Activity 3a of Section B), and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1. Do you remember the young man who plays the piano very well? What’s his name?2. When was he born?3. Where was he born? 4. What does he do? 5. What’s he famous for?
Step 3. 1) 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nd describe a person at the same time.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o he is.
T: He was born in Jiangsu in August. He is a teacher. Everyone knows that he is kind to students. He taught you physics from this September. Who is he?Then show the photo of their physics teacher to them.
2) Ask the students to take out the pictures which they prepared before the class and put them on the desks. Get every group to choose a picture.
3) Play the guessing game with other groups.
Step 4. 1) Describe another person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o he is .
He is a young man. He swims very well. He was born in America. He won 8 gold medals in 2008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Who is he?
Check the answer and show the students the photo of Michael Phelps.
2) Get each group to choose another picture, and ask the students in each group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in English. Tell them that EACH STUDENT CAN ONLY SAY ONE SENTENCE AND EVERYONE HA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ERSON.
3) Ask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for about 4 minutes.Get all the six groups to describe the persons one group after another.
Step 5. Ask the whole students to put their pictures on the desks.
Step 6. 1) Show the following article to the students and get them to fill in the blanks:
I like ___(play) the violin, so I ___(admire) Midori very much.She is a well-known ___(violin).She____(be born) in Japan in 1971. When she was eight, she was already a ___(talent) violinist. At the age of fourteen, she___(tour) the United States. She___(work) very hard when she was young. I __(see) her play when I___(be) eight. I___(have) some of her CDs and I___(play) them all the time. I think she is an outstanding___(music).That’s why I admire her.
2)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 together.
3) Tell the students how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person.
Homework:
1.Each student writes an article about a person who he admires.
2.Finish the exercises of Unit 9.
1 教后反思
通过各组集体完成任务的方式,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高。学生提前准备资料,达到主动参与的目的。作业中每个人的书面表达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又都主题明确、线索清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然比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更有实效性。教师确实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合理平衡师生之间的位置,为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尝试。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生物技能,发展生物思维能力,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和学习生物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二、认真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各科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三、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生物基础,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
这批学生大部分生物基础较差,甚至一些生物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生物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生物当作副科、次科,对生物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学生也轻视生物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基础知识。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法,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播放生物小片段等多样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五、认真批改作业,落实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范文仅供参考
凌云中学周怀斌
本人本学期担任八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教研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依据八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 ;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掩卷长思,细细品味,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失败与成功并存。在我任初二(2)、(3)班数学教学工作的这一学期里,我自己是过得紧张又忙碌,愉快而充实。现在,我把自己在这段时间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与得失写出来,认真思考,力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两个班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弱,特别是几何题目,很大一部分学生做起来都很吃力。差生面广是这两班数学学科的一个现实状况。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的我,费尽心思,想方设法从各方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留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要害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预备:备好课。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碰到问题时立即提出,与其它同课头老师讨论,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多听课,学习和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寻求让学生更轻易接受的教法。
4.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6.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留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7.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二学生爱动、好玩,难管,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做思想工作,从生活上关心他。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需更加深入。
2、新课标下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不深入 3、教学反思不够。
4、对开放性灵活性题目练习、引导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把握知识的情况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5、加强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2016年10月22日;40分钟
指导专家:丁薇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吴晓威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一、教学分析与整体设计思路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课授课内容为Lao She Teahouse, 课型为阅读引领下的写作课。文章主要介绍了作家老舍的生平、作品、作品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他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介绍作家或作品的词汇和表达。
(二) 学情分析
内蒙古第一中学八年级学生英语基础比较扎实, 英语水平较高。因此, 笔者在课堂上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 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构思如何介绍一部电影或话剧。
(三) 设计思路
第一步, 课堂以Free Talk开始, 通过师生之间的Free Talk自然地引入本课话题———北京和老舍茶馆。对老舍茶馆进行介绍, 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老舍茶馆的魅力。
第二步, 笔者提问:“为什么不叫其他名字而偏偏叫‘老舍’?”从而引出作家———老舍, 进而介绍老舍及其生平。
第三步, 介绍老舍最著名的话剧作品——《茶馆》。
第四步, 带领学生分析《茶馆》的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介绍电影或作品简介的写作。
本堂课笔者计划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辅助工具为互联网与多媒体。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进行描述电影、话剧的写作, 同时, 将英文与中国经典话剧相结合, 带给学生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整体发展基础上的,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及认知特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 语言知识目标
立足语言实践活动,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谈论作者及作品的词汇和语言结构。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的词法与句法, 从而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词汇和句式结构介绍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其作者生平。
(二) 语言技能目标
1. 通过适当的听力、阅读及写作活动获得谈论作者及其作品的词汇和相关表达。
2. 开展各种任务活动, 使学生具备较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谈论作者及其作品的能力。
3. 通过提炼文章结构, 层层递进式地引导学生对一部文学作品或一部电影进行基本要素的介绍和深层次意义的剖析与表达。
(三) 情感目标
老舍的《茶馆》是我国话剧剧本的代表作之一, 本堂课意在让学生了解该部作品背后的深意, 让学生明白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把握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人性中的美好品格。同时利用写作结构过渡到美国电影《功夫熊猫》 (Kung Fu Panda) 的介绍, 从而通过中西方文化特点的结合引导学生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教学过程
1.Pre-reading:Free talk
利用老舍茶馆门口的节目公告牌导入文章的第三段, 通过问答的形式, 促使学生找到当今茶馆里的活动和饮食文化。学生通过选择小标题确定本段的中心思想。
2.While-reading
A.Listen to the life of Laoshe and match his experience with year.
听录音, 使学生了解老舍生平, 将其生平重大事件按照时间轴进行排序。通过复述文章, 了解作者的教育背景及其人生经历。导出老舍最著名作品——《茶馆》, 并设置问题:Who is Lao She?What kind of works did he write?What are his works about?What is he named for?将文本信息补充完整, 进一步为后文关于《茶馆》的教学做好铺垫。
B.Read the paragraph and play kahoo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学生精读第一段, 利用i Pad和互联网的kahoot软件设置问题。学生通过软件即时回答问题, 屏幕即时显示出正确答案和各组排名。
C.Read the paragraph about Teahous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underlined information.
根据文章中重点信息的画线标注, 回顾问题的设置, 罗列how many, whose, when, who, where, why等要点。
3.Post-reading (writing)
A.Presenting the three-paragraph structure of introducing a movie or play.
给出介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的文章结构:
第一段———定义Defination—what
第二段———细节Details—who, when, where, what, how
第三段———评论Comments—why
播放电影《功夫熊猫》片段, 引导学生利用给出的作文结构介绍《功夫熊猫》。同时拓展语料:
Kung Fu Panda is an American action movie which takes Kung fu as the theme/with the subject/topic of Kung fu.
What:a movie about a panda who wants to be a Kung fu master/protect the valley/achieve his dream
Who:Po, a gaint panda
When:in the past, long time ago, once upon a time
Where:in Peace Valley in China
How:by keeping learning/practicing a lot/holding on to his dream
布置任务, 学生现场写作。
B.Giving students useful expressions
重点拓展对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评论。影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 如人物、情节、对白、画面和含义等给出充分的语料, 让学生现场写作。重点突出作品的意义在于表达和传承中国传统美德——勇敢、善良、坚持和付出。
Characters:easygoing, playful, active
Plots:exciting, attractive, full of ups and downs
Dialogues:funny, classic, interesting
Pictures:fantastic, amazing, fascinating
Meaning:It shows/spreads/carries forward bravery/kindness/perseverance/contribution
by comb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Practice writing
将三段内容进行整合, 并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改正。
D.Homework
学生自选一部电影或根据教师提供的电影, 对其进行简要的文字介绍。同时教师给出作文的评价标准:结构、内容、语法和书写。
四、教学反思
笔者的这堂课跳出了传统教学模式, 结合具体的学情, 大胆创新。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整篇课文采用倒叙的形式层层递进, 重点突出。
第二, 由“教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通过任务链的设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层次分明, 氛围活跃, 学生参与度高。
第三, 紧跟时代步伐, 运用互联网技术, 丰富课堂形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kahoot这一软件的应用既让阅读教学变得高效, 又将学生快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四, 将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 成功地将由读到写的过渡做得自然流畅。学生在内化已学知识后进行输出展示, 其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时, 本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 作文拓展梯度高, 以至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不能当堂消化, 需课后进一步梳理加工。改进措施:将作文结构清晰地印在作文纸上, 帮助部分学生完成写作。
专家点评
王鲁豫
孟中华老师以《茶馆》这篇课文为依托, 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形象的读写课, 可谓是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孟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思路, 重新规划教材顺序, 采用倒叙的授课模式, 先讲在茶馆能做的事情, 再以为什么茶馆以“老舍”命名, 引出老舍及其生平, 运用音频进行引导与分析。最后以老舍的《茶馆》简介为范文, 运用“互联网+技术”Kahoot带领学生分析出课文结构, 总结写作框架, 并在每部分框架下给出基础以及进阶表达。以电影《功夫熊猫》为素材,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框架, 完成《功夫熊猫》影评并及时进行写作评价。
总体来说, 孟老师的课环节紧凑, 由浅入深, 把听力、阅读和写作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兼顾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之上又有所拔高, 有所深化, 有所创新!值得一提的是, 孟老师作为青年教师, 紧跟时代步伐, 把互联网技术巧妙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不仅丰富了教学形态,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管此次教学大赛中孟老师第一次与学生配合, 但师生之间十分默契, 让我误以为学生和老师之前就认识或之前有所准备!作为年轻教师, 孟老师能够如此深入地剖析教材, 根据自己的见解巧妙地重置教材顺序, 在课堂上循序渐进, 一步步递进式引导学生, 最终完成影评的写作并给出中肯的评价, 实属难得!
【八年级上学期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八年级生物教师上学期工作总结11-27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02-13
上学期八年级英语年度教学工作总结07-01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07-25
八年级生物(上、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1-09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的工作总结01-24
八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02-25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11-14
八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01
《蜡烛》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