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文化校园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剪纸文化校园(精选11篇)

剪纸文化校园 篇1

创建剪纸特色校园

——永胜小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学校特色,主要表现为特色项目建设,而学校特色项目的常态化和精细化建设又是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建设的有力保证。下面就结合我校以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剪纸为切入点,谈一谈我校“传承民族文化 创建剪纸特色校园”的思路和具体的做法:

一、特色项目创建目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恰恰为师生搭建了创造和动手操作的平台。因此,我校剪纸特色的目标是: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的文化气息;通过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掌握剪纸的技能技法,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落实我校“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

二、创建依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

2、学校办学理念:传承民族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

此理念包含了两个基本内涵——培养有民族情怀和时代素养的人。“民族情怀”指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情感,树立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民族魂、中华情,成为根植于民族土壤的“有根的一代” ;“时代素养”指培养现代文明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新人。在学校的发展上,我们的定位是创建“ 一所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或形象定位是:建有民族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

3、良好的社会氛围。我校坐落在乡镇,其村是户户有巧手,年年家家有贴窗花的习俗,有着良好的群众剪纸文化基础。

以剪纸为载体,以剪纸为突破口,为我校办学理念的实施和创建特色校园找准了很好的切入点。

三、创建思路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恰恰为师生搭建了创造和动手操作的平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

因此,我校确定的基本创建思路是——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的文化气息,活动实施过程包括:基础挖掘,高雅追求,制度保障,活动实施。

四、创建活动的原则

着眼全员性——校园文化建设暨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的开发、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追求高品味——拉近剪纸民间文化艺术与校园的距离,培植校园师生艺术修养。

坚持传承性——搭建剪纸艺术作品的鉴赏、创作、展示平台,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和剪纸一般技法。

五、创建特色校园的实施

1、创建基础

(1)剪纸民间文化底蕴

“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纸艺术源于南北朝,盛于清朝中期,苍茫几千年承传延续至今;大量的剪纸作品剪出农家妇女的生活情趣和心中理想,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度和深邃底蕴。我校坐落在乡镇,其村是户户有巧手,年年家家有贴窗花的习俗,有着良好的群众剪纸文化基础。

(2)校园剪纸活动基础

回顾校园剪纸活动风雨春秋七八载,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彩之韵”剪纸小组的系列剪纸作品《十二生肖》、《鱼中娇子》、《雄鸡争侨》、《奥运福娃》等每年都获区、市艺术节一等奖;通过多年发展学校实现了剪纸活动的全员化参与,基本达到“人人都了解一些剪纸文化;人人都能剪出剪纸作品;初步形成学校亮点”的目标。(3)广泛的社会认知度

几年来,我校在扎实抓好校园普及的同时,更是注重品牌的打造。近两年先后参加了:唐山市首届剪纸艺术大展、唐山市百龙闹春剪纸展、唐山市民俗馆剪纸展、蔚县中国第二届剪纸艺术展等活动。我们的师生作品得到了原唐山市常委、宣传部长郭彦宏,唐山市人大副主任莫连营等领导认可和称赞。并有三十多幅作品被唐山博物馆永久收藏。

唐山市非物质文化剪纸传人---艾俊波现为我校剪纸校外辅导员。通过交流、介绍“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的剪纸艺术家、评论家,剪纸界理论和实践的权威张树贤先生”了解到我校的情况,今年10月欣然为我校题写了“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办学理念。

2、制度保障

(1)制定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成立校本综合实践剪纸教师辅导团队

3、创建特色校园实施策略:五个结合

剪纸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建特色)

剪纸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促发展)

剪纸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德育教育平台育新人)

剪纸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课题实验研究助提升)

剪纸与社会推介相结合(社会活动推介增见识)◆校本课程开发建特色

1、课程开发:走访当地的居民,了解当地民俗,访问剪纸老艺人,上网

查阅资料,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编制了我校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

2、课程内容:

a、剪纸历史文化

b、剪纸的基本工具介绍

c、剪纸的基本符号

d、剪纸的种类和技法

e、剪纸名家及作品介绍与欣赏

3、课程落实:

a、纳入教学计划,每周按课时安排授课。

b、分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责任教师按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c、师生完成规定的剪纸作品数量

d、利用每年6月、12月份的艺术节展示师生作品,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作品。

e、学校把校本课程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综合实践活动促发展

1、活动开发:在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剪纸,并编制了《剪纸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主旨是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校特色的深入持续发展。

2、《剪纸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内容包含:

A序《校长寄语》

B我们的活动主题

C我们的计划

D我们的实践活动

E我们的活动成果

F我们的活动评价

H剪纸知识小链接

G师生优秀作品展

3、措施保障:

A纳入教学计划,按课时安排授课

B开展各种培训、讲座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

C开展“1+1”活动。组成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指导教师团队。

D形成学--仿--创的推进策略。

E成立“彩之韵”剪纸小组,促进提高。

F学期末各年级推荐最佳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进行表彰。

G搭建平台参加各种活动。◆德育教育平台育新人

1、开展主题剪纸(名人系列主题剪纸、英雄烈士系列剪纸)。主要做法就是教师在学生资料的搜集、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导、归纳、总结、教育。以剪纸为主线,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剪纸文化校园 篇2

一、校园传承的使命

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 它以丰宁数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剪纸技艺为基础, 以满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民风和文化为背景, 用一把剪刀, 通过方寸之纸, 勾勒出满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幸福生活和世间万象。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丰富多彩, 人物、戏曲、花鸟鱼虫、风光、历史故事无所不及;从表现形式上种类繁多;其具体用途又是五花八门, 节日庆典、祭祀、窗花、装潢等, 传统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丰宁满族剪纸以阳刻为主, 阴刻为辅, 批毛纤长, 剪工精细, 可谓北方神技, 华夏一绝。

1993年, 丰宁满族自治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6年5月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 丰宁剪纸与河北蔚县点彩剪纸、陕西剪纸等捆绑为“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 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代表人物张冬阁、王秀莲、石俊凤、魏文娥的剪纸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但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 生活方式的日益现代化, 剪纸的经济利益日益降低, 剪纸逐渐由寻常百姓家走向艺术欣赏, 年轻人不愿自觉传承这中华文化的瑰宝, 目前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剪纸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手中, 面临失传的危险, 亟待抢救、保护和传承。而小学生对剪纸活动非常喜爱, 校园为丰宁满族剪纸的传承提供了可能, 因此在校园中传承丰宁满族剪纸艺术就成为必然。

二、校园传承的目标

我校传承丰宁满族剪纸文化的目标是:以弘扬丰宁满族剪纸文化, 传承丰宁满族剪纸技艺为宗旨, 努力提升我校办学特色和品位;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了解乡土文化为目标, 有效推动和开发丰宁满族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构建和完善丰宁一小校本课程体系;围绕学校文化建设, 开展相关活动, 达到“展现自我、传承家乡文化”的育人效果。

三、校园传承的内容

1.研究丰宁满族剪纸的历史、起源, 让学生了解丰宁满族剪纸的特点、表现形式, 了解丰宁满族剪纸的地位,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满族文化之情, 产生学习、传承丰宁满族剪纸的兴趣和意愿。

2.使学生初步掌握丰宁满族剪纸的技能, 剪出简单的有满族特色的作品。

3.研究校本课程 (丰宁满族剪纸) 和国家课程 (美术) 的教学整合方式方法。

4.研究丰宁满族剪纸校园传承的方式。

四、校园传承的措施

1.编写满族剪纸教材促研究

我校由校长挂帅, 由教学管理人员、课题组成员、美术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小组, 通过查阅资料, 走访丰宁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冬阁大师, 参观丰宁满族文化博物馆, 访问丰宁满族剪纸名家王秀莲、王德的艺术工作室, 结合美术学科教学特点编写了《丰宁满族剪纸》校本教材。该教材从丰宁满族剪纸的溯源、特点、艺术成就等方面入手, 让学生了解丰宁满族剪纸, 激发对家乡艺术的热爱之情;根据小学儿童特点, 编写了花鸟鱼虫 (白杨树、牵牛花、紫葡萄、美丽花瓶、飞舞蝴蝶等) 、满族人物 (满族小姑娘等) 、满族习俗 (挂旗、端午节的葫芦、喜鹊登梅、寿桃等) 、满族装饰 (团花、皇冠等) 普通剪纸与满族剪纸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了丰宁满族剪纸的工具、技法、流程、折法、种类、式样、特点、技巧等小知识;分课时设计了学生练习作业。该教材有利于教师课上教学, 有利于学生进行剪纸练习, 有利于学生了解丰宁满族剪纸的知识, 是我校进行教学、科研和传承满族剪纸文化的基础。

2.与国家课程整合促普及

将满族剪纸校本课程与美术课整合, 在三、四年级普及开课。经研究发现, 我校每学期开设美术课44节, 完成国家课程教学任务需要30课时左右。于是我校决定每学期从美术课中拿出10课时进行剪纸教学, 列入课程表, 系统学习满族剪纸知识, 掌握满族剪纸基本技巧, 进行简单作品剪、刻练习。学校教务处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3.开好特长兴趣班促提高

每周五, 利用全校最后两节的统一校本课程时间, 开展满族剪纸特长兴趣小组活动, 即学校校本选修课程。吸收有剪纸特长和兴趣的学生进行提高练习, 要求学生剪出具有满族特色、技法鲜明、比较精美的剪纸作品。

4.与综合实践课相结合促激情

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主题确定为“走进满族剪纸”, 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查阅网上材料、搜集剪纸名人的作品和故事, 了解满族剪纸的历史渊源、特点、代表人物、经济价值、文化底蕴、丰宁剪纸的地位, 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产生学习剪纸的兴趣, 制作走进满族剪纸的小报和展板, 进而达到校园传承的目的。

5.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促提升

将“满族剪纸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申报为国家课题“非遗校园传承”的子课题, 将“在小学校园传承丰宁满族剪纸研究”课题申报为河北省教育科研规划办重点课题, 进行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从理论、理念、实践、课程等角度, 全方位对满族剪纸校本课程进行审视与研究, 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体系, 提高教师满族剪纸的教学能力, 建设满族剪纸传承基地, 从而促进丰宁满族剪纸校园传承的实效性。

6.聘请专家指导促发展

我们先后聘请满族剪纸大师张东阁、石俊凤等来校讲座、指导, 让学生感受满族剪纸文化, 提高剪纸技能。2013年12月4日, 著名丰宁满族剪纸大师石俊凤莅临我校, 面对三至五年级学生亲自进行满族剪纸教学。石俊凤老师向学生讲了丰宁满族剪纸的起源、成就、表现内容, 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对满族剪纸的热爱之情;传授了满族剪纸的技巧、表现形式, 提高了师生剪纸的技能;改进了我校剪纸工具 (用猪油与白面混合制作剪纸垫板, 将剪纸刀尖完成不同弧度, 刻制不同大小与类型的剪纸作品) , 提高了学校剪纸教学的水平。

7.开展展示活动促成果

(1) 组织学生进行“我爱家乡, 我爱剪纸”演讲汇报会。每学期在三年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 激发了学生对剪纸的喜爱之情, 从而通过了解家乡艺术成就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2) 举行学生优秀作品展。每学期在艺术节、六一活动中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目前已展出学生作品6期, 学生的“水浒”人物系列栩栩如生, “飞天”系列潇洒飘逸, “戏曲脸谱”系列刻画入微, “满族服饰”系列特点鲜明……充分体现了丰宁满族剪纸的阳刻为主, 阴刻为辅, 批毛纤长, 形象生动的特点。

(3) 定期举行美术教学与丰宁满族剪纸整合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是传承满族剪纸文化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将会极大提高校园传承的质量。我校定期举行美术教师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赛课等交流研讨活动, 并推荐剪纸教师参加丰宁县教体局、承德市教研室组织的校本课程说、讲课活动和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4) 对成绩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末, 学校都要进行剪纸小能手评比活动, 给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 全校通报表扬。对业绩突出的教师在教学考评中给予加分, 并与绩效考核、年终评优挂钩。同时, 将获奖师生列入学校年度荣誉册, 永久存入档案。

五、校园传承的成果

1.我校从2011年开始, 编写了《丰宁满族剪纸》校本教材。2013年该教材在河北省首届中小学校本课程评选中获一等奖。

2.课题“小学校园传承丰宁满族剪纸实验研究”被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重点课题, 现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

3.任红茹老师执教的《走进丰宁满族剪纸》一课, 参加承德市校本课程大赛获一等奖;李辉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走进丰宁满族剪纸》一课, 获丰宁县教体局评比一等奖。

4.艺术教师编排的校园剪纸舞蹈《剪花花》, 获得丰宁县文化艺术节展演一等奖。

5.孙庆忠老师被聘为丰宁新农村剪纸文化的指导教师。

6.学校用师生剪纸作品装点校园, 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学生的剪纸作品“民族服饰”系列、“水浒”系列、“飞天”系列、“戏曲脸谱”系列、“满族习俗”系列等已制作成展板, 成为校园走廊文化中靓丽的风景线。

7.2013年12月, 丰宁一小被县文广新局确立为“‘非遗’项目——丰宁满族剪纸传承基地”。

试论如何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 篇3

【关键词】剪纸艺术 走进校园 展览 教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32

让剪纸艺术进校园已经引起了很多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有的地区和学校在剪纸艺术进校园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学习和思考,谈谈如何让剪纸艺术更好的走进校园。

一、开展别开生面的剪纸展览

剪纸艺术需要宣传,需要有更多的人知晓和参与,学校可以留出专门的场地定期举办别开生面的剪纸展览,做到展出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师生。展出的内容形式多样,坚持做到三点:一是艺术欣赏;二是解说特点;三是当场演练。通过这三个流程,提高青少年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兴趣爱好。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郑洪峨讲解浮山剪纸的特点深入浅出非常生动:多点透视、单摆平放是浮山剪纸的突出特点,如高青果创作的《姜氏跃鲤》作品,就突出了泉水跃鲤的情节,画面远大近小,人物、鲤鱼互不遮叠;装饰性强烈是浮山剪纸的又一特点;浮山剪纸还遵循一条镂空的原则,如清代传统作品《摇钱树》中,土地石头本来就是实体,作者却偏偏剪些窟窿,使之镂空,充分透光,这是一种极具装饰美的剪法。

至于折叠剪纸更是浮山民俗活动中常见且厚重的艺术风格,它的优点具有对称美,能起到成双成对的艺术效果,尤其适宜喜庆场面的装饰;最后一个特点是大胆夸张、想象力丰富的手法,如已故艺人王宝珍创作的《老鼠偷油》作品,刻画老鼠一家偷油的丑态,取材新颖,形象生动,构图严谨,黑白分明。郑洪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浮山剪纸的审美特点,达到了示范引路的艺术效果。

作为铜仁市区的一所初级中学,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美术老师更应该自觉的学习剪纸艺术,学习其他地区成熟的剪纸艺术,懂得欣赏剪纸艺术,从而为剪纸艺术进我们的校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既能够引导学生喜欢剪纸艺术,也能够如郑老师一样开展别开生面的剪纸展览,并能够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校师生喜欢剪纸艺术。

二、编写剪纸教材,让剪纸艺术走进课堂

展览是一种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展示,对吸引全校师生欣赏剪纸艺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这对剪纸艺术进校园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在长期的剪纸社会实践中,剪纸艺术家们认为要解决传承问题,不能单凭课外活动短期培训,更不能仅仅限于参观展览和解说,而要把着眼点放在长远上,放在平时,要和美术老师共同编写行之有效的简易实用的剪纸教材,要让剪纸艺术走进课堂,这样就可以对那些爱好剪纸的青少年重点培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剪纸的可靠接班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郑洪峨一直致力于农村剪纸的调研整理工作,他走村串户,跑遍了100多个村庄,收集了万余幅珍贵的剪纸作品,为27名艺人写传记,为54位艺人建立了艺术档案。在对浮山剪纸艺人艺术珍品的分析研究中,在他自己的剪纸艺术实践中,在和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交流经验中,他成功地总结了浮山剪纸艺术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总结了中国不同区域民间剪纸艺术的不同风格,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各地剪纸艺术发展的新特点,总结了目前剪纸艺术传承的方式和方法。他在推荐展示作品的同时更重视对作品作深层次的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他在教材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分析剪纸的技法和各种线条的处理,既有现实生活气息,也有生活情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他向学生介绍染色、套色剪纸的方法技巧,鼓励青少年剪纸入门要从窗花学起。他还主持编辑了《剪纸入门》初级剪纸教程,便于学生掌握剪纸的初步知识。

我们研究剪纸艺术进校园,就应该学习郑洪峨,认真钻研剪纸艺术,培养剪纸艺术人才,积极制定切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剪纸教材,有规律有探究编写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剪纸教材,促进剪纸艺术在本地区的良好发展。

三、开展好剪纸艺术教学

有了剪纸展览,有了剪纸教材,还要搞好剪纸艺术教学,进行剪纸教学,才能够保证剪纸艺术进校园落在实处。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艺术之一,学生在学习这种技艺的同时,有责任继承和推广它。了解相关的知识可以增加它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初中学生,他们在剪纸课堂上,应该了解剪纸的哪些知识呢?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以下及各方面学生应该了解:一是剪纸的起源,种类等。从相关资料得知剪纸至少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种类也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二是剪纸反战的历史,剪纸不同时代的不同用途。三是剪纸的文化内涵。从剪纸的发展和表现形式来看,剪纸可以显示出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气质和心理素质,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历史中的演化脉络。四是剪纸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等等。

其次是教给学生学习剪纸的技法。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先向学生说明各种技法和适用方面,然后向学生演示,再重点指导技巧的运用。教学时不能够操之过急,先从模仿开始再鼓励创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剪纸的文化价值 篇4

剪纸的文化价值

导语: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剪纸的制作方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1、印染纸张。

传统中国剪纸艺人会使用刷子将纸张染成传统的中国红。

2、制作模板。

下面这个蝴蝶的形象就非常的简单,使用铅笔将蝴蝶的轮廓勾勒出来。

3、烫樱。

在染色后的宣纸干了后通常会出现皱折的情况。用一个温热的熨斗将皱纸的纸张熨平。

4、堆垛。

将剪纸的样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纸的上面,大约可以有20张左右,然后将它们封在一起。

5、烟熏模板。

中国剪纸文化的资料 篇5

中国剪纸的由来

那么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并且熟练于用一些图形来进行记事和内容呈现,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纸张,但是人们可以将相关的资料记录到青铜器,兽皮等载体上面,而随着纸张的方面,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有机会开始接触到纸张,从而将这些创造性的图案开始往纸张这样轻盈的载体上进行转移。而当我们对纸张发明之前在其他载体上的图案和发明纸张之后的剪纸制作图案进行对比的话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剪纸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中的简单剪纸

传统文化作文:中国剪纸 篇6

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剪纸这门艺术在北方广为流传,现在,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

剪纸文化校园 篇7

一、民俗生活的形象缩影

水族剪纸与传统农耕文化差异极大,其中浓缩着深度历史情怀与语言内容,绽放出当地人民图腾追崇与宗教高度信仰传统,同时饱含高尚人格与理想生活夙愿。其主要借助民俗活动作为表现媒介,时常与大众衣食住行、牧业劳作以及婚丧娶嫁等民间文化捆绑衔接。作为基本民俗活动内容,剪纸纹样程式化特征显著。例如:被誉为中国水族剪纸艺术家第一人、全国“十把金剪刀”之一的贵州水族妇女韦帮粉创作的《钓鱼》等生活剪纸图案,表达出对当地生活美景的热衷心理。须知水族生活情境中关于鱼图腾的习俗众多,包括祭祀活动中的鱼虾贡品等,透过这种忌荤不忌鱼细节就可彰显出深厚的祖先崇拜色彩。另外,大多数迎亲活动都必须经历挑罩鱼笼环节,女方家长见到此信物才会发亲。由此可以清晰判定,鱼在水族民俗生活中价值地位是多么高尚。

水族人民非常重视剪纸——大量体现水族人民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意念造型和程式符号,均直接通过剪纸这个媒介体现看重。仅从水族妇女愿意倾注数年时间绣制马尾绣背带这一点,便可见一斑。因为马尾绣背带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剪纸图案的好坏。

二、水族人情、神韵的深刻寓意寄托

剪纸工艺经过世代相传,任何纹饰符号都需要人工强性记忆,其民间鉴定信仰与民俗意识贯彻着深度的指引功效。劳动人民作为优秀创作主体,实施剪纸操作项目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模仿,而是个人对自然风貌与人文生活情境的理解结果。例如在人物、飞禽走兽等造型题材设置上,当地居民经常配合象征、比拟手法灌输吉祥寓意与各类美术元素,这属于水族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寓意造型手段就是透过联想进行创作,包括鱼戏莲是对爱情追求,牛代表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上题材都与水族人民独到的精神气质紧密关联,由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空间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水族剪纸的历史文化传承特征

祭祀型剪纸图案多为连续重复的人型或花型图案,虽然结构简单,图案单调,但因其自身所具有神性光环,早已成为观念性存在,通过集体意识的渗透作用深入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意识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共同语汇,规范着人们思想和行为,并最终成为水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贵州水族民间剪纸是依托传统民俗生产生活并世代相传,主要运用于民族祭祀活动、刺绣、日常生活等,与其它少数民族不同,水族剪纸造型常常以花卉图样、动物动作为主,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都匀、三都、荔波等地的水族妇女剪纸主要用作刺绣花的底样,常见的有围腰花、衣袖花、衣肩花、背带花、鞋垫、小孩帽花、鞋花等。它们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水族剪纸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绝大部分取于生活,图案有人物、花鸟、瓜果、鱼虫、走兽以及几何纹样等。这些都是水族人民生活所熟悉的东西,是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反映了水族人民对现实生活热爱和渴求生活美好和幸福的愿望。

水族剪纸各类艺术题材与内容表现形式,透过其民俗特性审视,表现出当地人民健康意识与多元情趣,当中载体尽量迎合生活现象,寄予着劳动者无限理想追求的社会文化沉淀欲求。因为剪纸内容与形式多样,且透过传统民俗心理制约形式而表现,尤其伴随劳作生活的运转,逐渐过渡成为一种顺乎民心的艺术表现手法。虽然岁月不断推移,但是高尚情怀依旧铭刻于心。但是,水族剪纸毕竟牢牢捆绑着图腾崇拜与古老禁忌理念,观赏与传承其间要适当保留对这类细节的尊重态度。经过城市工业文明等现代化浪潮洗礼,民间剪纸艺术保存形式开始面临严峻挑战,涉及优质化创作主体已经越来越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族独特的剪纸艺术与原生态音乐,孕育着浓厚的生命价值观与生存需求,是与当地民众生活切切相关的文化支持要素。对于任何民族来讲,民俗文化都是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我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能摒弃任何本土习俗,相反地要全面尊重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展现形式,为我国日后民族团结与长远发展集聚更多实力。

结语:综上所述,水族剪纸文化饱含居民热爱自然、生活与劳动的原生态思想情怀。针对其表现特征以及底蕴架构进行科学解析,有利于日后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延展,确保在城市化改造步伐逐渐加快同时,能够尽量稳定部分独到艺术创作手段的延展能效,最终为我国旅游项目以及多元文化艺术展示事业持续化发展保驾护航。

民间剪纸艺术的构图文化刍议 篇8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构图文化;意象构图;分段式构图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07-03

一、民间剪纸构图的概念及作用

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的剪纸艺术构图应包含点的形态、线的形态、面的形态三种不同元素,剪纸是点、线、面三种不同的造型元素有计划、有目的的拼接。民间剪纸艺术是民俗艺术的精粹,已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构图技巧与文化范式。剪纸构图形式与方法是支撑剪纸画面的理论基础,也是剪纸艺术得以视觉呈现的组合技巧。剪纸构图形成的视觉效果是决定剪纸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领悟剪纸构图文化,才能更清晰地掌握民间剪纸艺术所包涵的文化寓意,才能为传承与制作民间剪纸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

二、源起——绘画传统中的构图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其论著《魏晋胜流画赞》中说:“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凡胶清及色彩,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良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人有长短,今既空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这是顾恺之提出的关于山水画构图相关的理论,这一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南齐著名画论家谢赫就受深受顾恺之理论的影响,他在《六法》中就提出“经营位置”学说。宋代郭熙《林泉高致画诀》有谓“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此处的天地正是谢赫所说的:经营位置[1]”。山水画成为绘画的主体后,“经营位置”变得越发重要。清代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认为:“‘六法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傅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画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2]他强调经营位置的重要性,认为章法、结构关系到作品各部分的统一,是艺术品的基本条件,应排在第一位。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画构图风格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些都是传统绘画中关于构图的论述。由此可见,传统绘画的构图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范式,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民间艺术剪纸也不例外。

三、民间剪纸艺术的构图文化分析

民间剪纸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形态构造,呈现出既遵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构图范式,又有其自身独特的构图形式。比如,受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影响而形成的散点透视构图的剪纸;受传统绘画分段构图影响,形成的分段构图样式。但是民间剪纸因其生产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形成了程式化的构图,即满构图、均衡式构图、意象构图等形式。这些构图样式反映了民间艺术的文化特色,体现了民俗艺术的博大精深。

(一)散点透视构图

散点透视是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表现方法,用以描绘气势恢宏的场景,传达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它可以把不同时间、地点、情节表现在同一时间、空间的画面上,观者可以从一个画面上了解到几个时空中的事件、人物”[3]。散点透视构图有相对自由的表现手法,它表现出一种电影蒙太奇的剪接效果。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表现的场面宏大,每一个小场景又能独立成画,这就是散点透视的特点。散点透视剪纸构图就是剪纸艺人运用不同的剪纸造型元素,将不同时空、不同故事、不同主体融合在一幅剪纸画面中。这类剪纸作品常用于表现历史题材,如《北京风情系列?白塔寺》、《老鼠嫁女》、《大观园》等既是这类剪纸作品。散点透视构图法更充分地发挥创作者自主表现能力,作品故事性强,适合表达场景复杂、气势宏大的主题。

(二)分段式构图

分段式构图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程式。马王堆汉墓帛画;T形帛画分为三段故事,分别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种不同场景的故事,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分段式绘画构图的雏形。五代时期大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通过场景转换,让主体人物重复出现,以情节分段,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幅画面上,受众如同看连环画一般。民间剪纸构图不乏分段式构图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是陕西已故剪纸工艺大师库淑兰,她的剪纸多表现民间祈福题材,画面充满神秘与怪诞色彩。她的构图方式也称为隔断式构图,“即在一幅作品中进行垂直左右分割、水平上下分割或水平与垂直组合分割的构图形式,这些横竖交错的线框形成了整幅画面分割的框架”[4],并将不同内容的剪纸元素按照一定程式排列在各个框架之中,形成多个小场景,使剪纸整体呈现出一种恢宏的气势,这就是独特的“库氏构图风格”。她的剪纸作品《生命树》构图分为二段,上段为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象征生机勃勃的生命之神;下段左边一对男女正在面对生命树祈祷,右边是一个虔诚的农夫正在一个庙宇中祈福,寓意真诚的人们在生命之树的护佑下健康成长。分段式剪纸构图便于表现故事情节复杂、持续时间长、场景多变、人物跳跃性大的场面,如《西厢记》、《水浒传》等剪纸作品。

(三)圆满构图

圆满构图的“满”,从字面上理解即为圆满、全部、所有之意,这也是民间剪纸构图的程式化规范。“平面展现、完美求全;要求民间剪纸的各个形象元素都要保持完整,避免重叠、遮挡”[5]。这种构图形式常在单色剪纸中运用,构图方式复杂繁琐。圆满构图,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它是古代先民们朴素的、完美的生活愿景的真实反映。在古代,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创作剪纸成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此外,圆满构图形式与民间剪纸的原始功能有密切关联。在古代,民间剪纸往往与巫术活动有着紧密联系,在巫术中,剪纸一般是用来作祈福、祭拜或者求神保佑的礼仪符号,虔诚淳朴的先民用圆满构图的剪纸符号表达功德圆满的巫术祈求。圆满构图,并不止于外形元素上机械的圆满,重要的是形式内涵的圆满,它是民间剪纸艺术最初功能的体现。正如民俗学者左汉中所言:“这种圆满不外乎多样性中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协调统一,所以美的本质在它的形式里,即多样性中的统一里,但它有客观基础,这种客观基础就是客观宇宙的圆满性。”[6]另外,这种满构图也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关,古朴的哲学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万物皆有圆缺。同时也受到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影响。正如剪纸《团聚》所示,民间剪纸这种求满求全的构图形式,正是传统朴素美学观的体现。

(四)均衡式构图

均衡即均齐与平衡,均齐又叫对称,是在假定中轴线的两侧或上下安排同形而方向相反构图,同形又同量,呈现完全相等的状态。自然物象中均齐现象随处可见,例如鸟的翅膀、树叶等,均齐在结构呈现出的是一种严肃、规整和静态的美感。均衡是“由倾向于统一的均齐结构与倾向于变化的平衡结构,两者相互抗衡又相互统一,各自扬长避短,在一种构图中以一种骨式结构为主,在均齐中求平衡,或是在平衡中求均齐,均齐是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实中是没有绝对完美的均齐,而平衡是现实中的常态,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组成均衡,或者近似均衡的构图,才能使画面和谐而富有生机”[7]。均衡美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受道教阴阳哲学思维影响,艺术造型要求阴阳互补、协调,以达到“中和之美”。万物皆有两面性,对称与均衡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体现。另外,对称式的构图形式是由于民间剪纸表现手法的局限性造成的,如要剪纸出一个圆形图案,需将纸章对折后剪出一个半圆图案即可。民间剪纸最大的构图特点就是均衡是构图,如图2所示《喜鹊》,构图上表现出静中有动的特点,虽是比较封闭的椭圆形剪纸,但并不显得呆板。

(五)意象构图

意象构图是指在二维平面内表现出多维的观念形态。民间剪纸艺人多出身社会底层,他们在剪纸创作时,既不顾体积、空间,又没有透视、比例等科学绘图思想,只凭借世代相传的口头经验和自身的悟性任意取舍,自然组合。“为表现自己的想法,民间艺人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维度的平面空间上”[8]。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而表现三维甚至多维的手法称为“多维度意象构图”。

“艺人们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同时表现在一个二维平面内,还能从多个角度空间观察的物象特征综合地呈现在同一个平面内”[9],以表现事物不同时段、不同视角、不同空间的综合构成形态,所以意象构图又称为“时空化构图”。民间剪纸构图也是讲究意象的。所谓意象,即“以意构象,以象寓意”。意象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而是作者“以丰富的主观想象和幻想,有目的、有选择的将客观物象纳入到自己的意念秩序之中,并运用各种造型手法创造出超越时间、空间、维度等限制的意念中的形象”[10]。将自己想传达的思想和寓意融合在民间剪纸的构图过程中,这种“意象美学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民间剪纸构图的意象是指剪纸艺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形态,源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象外之象与主客体融合的‘天人合一造物思想”[11]。

意象构图在民间剪纸艺术中比较常见,其实也是有一定程式。如图3《放牧》所示,原本是表现一头牛在吃草,可是民间剪纸艺人就是抓住了牛扭动头吃草这瞬间状态,将牛活灵活现展现出来,在二维的空间中呈现出三维的时空动态效果。意象构图既有程式化的范式,又超越程式化的局限,这是传统艺术构图所无法比拟的,体现了民间剪纸艺术构图的智慧。

冯骥才说:“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根的文化。”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民众的创造。民间剪纸的构图艺术是民俗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是理解民间剪纸艺术内涵的钥匙。构图是民间剪纸创作的起点,也是解读剪纸艺术的开端,了解剪纸的构图艺对我们解读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

〔2〕刘益之.六法论与中国绘画[J].艺术探索,1989,(02):56.

〔3〕王平.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色[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2):95.

〔4〕杜杰,王家民.库淑兰剪纸构图艺术特点研究[J].装饰,2012,(08):121.

〔5〕陈竟.中国民俗民间剪纸技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54.

〔6〕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205.

〔7〕许恩沅.论装饰图案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17-18.

〔8〕周海军.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方式[J].美与时代,2005,(02):47-48.

〔9〕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282-284.

〔10〕陈竟.中国民俗民间剪纸技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25.

〔11〕苏茹娅.意象构图意象造型意象用色[J].美术研究,2008,(01):114.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来历 篇9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剪纸的发展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剪纸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篇10

有个男孩叫小傲,他的家在沙漠深处。目力所及,除了黄沙,还是黄沙,身前身后,梦里梦外,总是漫天的黄沙。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客人的家在大草原上,他向小傲描述着草原的美丽。小傲兴奋不已,也羡慕不已,他多么渴望自我能亲眼看看大草原啊!

一年又一年,小傲慢慢长大了,他对草原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最后能够独自出远门了,小傲带足了干粮和水,向家人告别后,牵着心爱的两头骆驼出发了。

小傲和骆驼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吃干粮,渴了就喝几口水,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但这与渴望无比的草原又算得了什么?他一点也不在乎疼痛。

不知走了多少天,挪着疲惫的步子,小傲坚定地走着走着。忽然,骆驼发出欢快的嘶鸣。小傲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东西映入了他的眼帘,是草原哪!小傲高兴得哼起歌来。似乎骆驼太通人性了,竟被这欢快的气氛感染了,跟着小傲的歌不时附和着叫两声。

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小傲透过歌声来表示满心的愉快。天底下,一碧千里,羊群一会儿上了四周的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线条柔美的白色大花,到处翠流,使人惊叹,也让人舒服,两只骆驼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小傲在那里安家了,和骆驼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剪纸文化校园 篇11

关键词:四平剪纸;文化内涵;审美特征

0 引言

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人文风情和审美习惯。四平剪纸作为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心灵手巧的四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四平对外宣传的一张鲜活名片。四平独特的剪纸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这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也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1 四平剪纸特点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

1.1 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平市位于我国东北部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的中心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这也使得四平人民普遍性格开朗,豪放热情。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四平剪纸风格也独树一帜,以其灵活的剪纸手法和粗犷的剪纸风格而闻名。同时,松辽平原发达的农耕文明也为四平人民剪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全新的思路。在四平剪纸上,我们总会看到有关农耕内容的图案,浓厚的乡土气息表达了四平人民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各地的剪纸在风格上大有不同。但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们最早开始剪纸就是在与自然进行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产生敬畏与感悟,他们用剪纸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平特殊的地域环境养育了勤劳的四平人民,最终也产生了四平独特的剪纸文化。

1.2 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特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浇灌,它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和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四平地处我国东北部,满族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并曾入主中原统一全国,所以四平地区受满族文化的影响颇深。满族人所信仰的萨满文化对四平人们的影响尤其大。因此,在进行剪纸艺术创作时,四平人们也充分把萨满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运用到剪纸中去,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依赖和崇拜。四平剪纸的产生和应用与满族的生活习俗和萨满教的信仰紧密相关,题材的选取和表达的内容凝结着四平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特殊的宗教信仰,在萨满教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四平民间剪纸艺术。[1]

2 四平剪纸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平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多表达四平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由于创作时受环境影响,四平剪纸主要表达两方面内容:一是表达宗教信仰;二是当地的民俗文化。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阐述:

2.1 四平剪纸的宗教文化内涵

我国东北部作为满族聚集的地区,深受萨满文化的影响。萨满教信奉原始自然,认为万物皆有灵,他们更多关注原始神灵和所处的自然。剪纸作为其宗教信仰的一个表达工具,首先,表现为对图腾的崇拜。萨满教崇拜有生命的动物和无生命的植物。因此,在四平剪纸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很多树木和花草,类似梅、兰、竹、菊等剪纸图案都表达了萨满文化的植物崇拜。同时,动物也是四平剪纸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形象之一,其中,又以龙的出现频率最高。龙作为我国形象的代表一直被认为是家族兴旺、事业兴顺的标志,所以四平剪纸中各种龙的形象也就应运而生。其次,受宗教因素影响,四平剪纸还同时兼具祭祀、占卜等功能。萨满教诞生久远,在那个时代,医药都不发达,一切他们认为神秘的事物,通常用神灵来解释。因此,他们信赖祭祀、占卜,剪纸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它作为一个传递信仰、祭神驱邪的工具,经常出现在一些祭祀仪式上,同时也用作治病求医。过去医疗水平低,再加上自身身体素质差,很多人生病后只能寄托巫术,希望得到神灵救治,同时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最后,是对人体生理器官的崇拜。萨满教对于生命传递、人类繁衍很崇拜,这样的观念同样体现在四平剪纸中。因此,在剪纸中通常可以看到对人体生殖器官的表达,这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

2.2 四平剪纸的民俗文化内涵

四平剪纸源于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所表达的也是日常生活的内容,一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都能成为剪纸题材。四平剪纸的民俗文化主要来源于红白喜事以及节日剪纸。在四平婚庆时,会请一些民间艺人用红纸剪“囍”字以及一些金童玉女的形象,祝愿新人百年好合,也是祝愿新人美好生活的开始。同时,四平民间也十分重视殡葬仪式,一般应用最广的是“招魂幅”,代表逝者驾鹤西去。同时,还会用纸扎一些逝者的生活用具,最后焚烧给亡者在阴间使用,表达对逝者的不舍。四平剪纸在每个相对应的节日表达内容都不同,如春节主要是祈求平安和来年幸福,端午则是驱邪消暑。[2]

3 四平剪纸作品的审美特征分析

四平剪纸是一种对生活内容的简化处理,在给人们传递视觉内容时并不是完全将其精确描绘出来,往往是将一些生活片段具体形象化后,通过简单的线条和标志代表某个场景进行。无论是在表达宗教仪式或是节日庆祝时都是将其精神内涵形象化描绘出来,虽然外在表现形式比较简单,但其内涵深蕴,形象也往往都生动灵活。四平剪纸一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表现对美的追求。在剪纸内容方面往往是趋吉避凶,期待美好生活,如“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同时,四平剪纸对一些神话故事的描绘又表达了四平人民的人生追求,不乏对爱情的向往、对强权制度的不满等内涵深刻的作品,都是在四平这篇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下的产物。[3]

4 结语

四平民间剪纸在内容形式和文化内涵上都充分体现了四平地区的风土人情,对四平地区的历史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承的作用。它体现了四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四平人民对生命的歌颂,对信念的追求,对我国当今一些艺术作品创作也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应该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艾莹.满族民间剪纸装饰纹样造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2]高娜.中国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

上一篇:领导干部上讲台讲课稿下一篇:电力工程创优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