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共10篇)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篇1

1 低碳园林的概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在逐渐增加,这不仅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还大大提高了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针对这一问题,应采用低碳园林的管理手段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进行有效把控,那么低碳园林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节约资源、创建良好环境的园林。而低碳园林的改造就是在低碳园林理念基础之上进行处理,采用园林管理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间内释放出极大的碳汇能力,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2 低碳园林的基本原则

2.1 低碳园林的生态原则 相比传统城市园林而言,低碳园林的不同之处在于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积极影响。低碳园林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供人们欣赏的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小世界。它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和自然景观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降低了碳排放,为人们创建了一个真正健康、安全的低碳生活。

2.2 低碳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低碳园林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做到全方面考虑,让低碳园林成为未来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城市管理手段,并根据时代发展逐步完善,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国的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 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 000多km,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绝对是精心规划的结果,由此更能说明规划的重要性。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篇2

(1) 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 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 0%~3 0%, 因此, 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 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 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因此, 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

(2) 提高能源效率, 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 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 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 低碳燃料的研发, 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 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 先进节能技术, 碳捕获和贮存, 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 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 但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 3%, 比发达国家低近1 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 1%, 4 5%和1 2 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 5%, 比日本高2 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 0%, 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此外, 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 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因此, 增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目标投向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在城市及区域交通方面, 应更多地鼓励建立高效和快捷的共用交通运输系统。

(3) 充分发挥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 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改进森林管理, 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 扩大造林面积可增加森林的碳汇潜力, 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等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 我国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造林, 但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 而且这些造林地段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研究表明, 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 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 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非常大。但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 必须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潜力。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篇3

摘要: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发挥档案价值,满足用户使用档案需求重要手段。应当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创新数字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丰富数字档案管理渠道,形成数字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数字档案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数字档案 信息化管理 智能化 管理体系

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现着档案事业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准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路径,总结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全面提高数字档案管理有效性。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篇4

以经济学、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分析了城口县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为突破口,进行统筹布局、合理规划,采取综合措施,以求实现城口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可行性途径.

作 者:何再超 段豫川 郑钦玉  作者单位:何再超,郑钦玉(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段豫川(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6)

刊 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4 2(2) 分类号:F303.4 关键词:农村小康   农业资源   问题   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 篇5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

摘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热点.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还可以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水和大气污染等问题.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实现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作 者:李英    LI Ying  作者单位: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期 刊: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Journal:RECYCLING RESEARCH 年,卷(期):2010, 03(5) 分类号:X5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    低碳经济    环境效益    途径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篇6

1 绿色低碳的理念

绿色低碳理念, 是借助绿色植物, 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目标, 将低排放、低污染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体量剧增, 城镇化规模不断增大, 但形成了能源消耗不断增速的能源消费型社会[1]。我国的气候特征逐渐发生变化, 各地的雾霾现象出现较为频繁, 人们对环境污染已经到闻之色变的程度。由于一些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 能源消量大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在当今追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改善区域环境的需求下的, 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运而生。在极其有限的城市空间内, 提高园林的固碳功能, 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和环境质量[2]。

2 绿色低碳理念在园林整体设计方面的应用

城市园林造景设计的三维一体进行规划, 因地制宜, 利用自然环境和植物生长特性, 将屋顶、墙体融入绿化设计当中, 这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2.1 结合绿色低碳理念, 应用于屋顶绿化中

在屋顶进行科学地绿化措施, 这是基于低碳理念出发, 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和开发的体现。绿色屋顶使城市的绿化率大为提高, 百姓享受贴近自然的生, 对提升业主的居住满意度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屋顶绿化的作用很多, 如很好地阻挡了太阳辐射和噪声污染, 绿植对建筑物空间里的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在实践中, 发现了屋顶种植绿色植被的可行性, 小区绿化面积大使业主身心放松的同时, 绿化覆盖的建筑物的夏天也凉爽了很多, 不再需要打空调, 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 十分符合绿色低碳的理念[3]。

2.2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 应用在墙体绿化中

将绿色低碳理念, 辐射到城市建筑的每个角落, 使整个城市成为一座大型的园林。在进行城市墙体的绿色景观设计时, 利用植物的生长特适应性, 如耐旱性、攀援性或者垂直生长等, 进行合理规划, 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植物如爬山虎、紫藤和常春藤等。将墙体绿色植物覆盖在钢筋水泥上, 让城市重新回归自然生态[4]。墙体进行绿化设计, 应用绿色低碳理念的表现如下。

一是科学地利用植物实施对墙体的覆盖工程, 植物外叶的聚集面阻挡阳光, 吸收了太阳热, 很好对建筑进行了保温。例如, 即使冬天植物叶子枯黄脱落, 太阳的辐射可以投射在墙体上, 墙体温度升高;同时, 植物干茎形也可以对建筑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

二是提高建筑墙体绿化率, 会增大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可以降低由于“水泥城市”产生的热岛效应, 园林景观设计, 阻挡了风沙对城市的空气污染, 实现了绿色低碳的最大效益。

3 基于绿色低碳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用

应用低碳的理念, 融入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当中, 丰富园林中绿化植物品种, 合理规划绿化面积, 提高植被固碳效率, 营造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

3.1 规划设计科学的低碳绿化型景观

为了让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要重视植物固碳能力的优势互补, 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合理且科学的低碳绿化景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科学的园林植物景观规划

借助科学的园林植物景观规划, 实现低碳目标, 因为要注意发挥绿色植物碳汇效用, 保证植物进行光合效应能充分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为区域内增加大量氧气。既要注重植物的美观性、生态性, 还要注意植物的固碳能力差异性, 固碳能力较强的植被在后期维护管理的过程中, 养护、修剪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精力, 这也是对园林绿地碳排放效用进行规划的重要部分。

3.1.2 有效地进行固碳植物组合

进行植物的配置, 要保证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的互补。同时, 在注重生态美的基础上, 提高整体植物固碳能力, 科学合理构建绿色低碳为主题园林景观。如灌木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高于乔木, 而老龄树固碳能力相对幼龄树也高很多。因此, 在进行常绿灌木、落叶乔木, 生长较快和较慢, 幼龄树与老龄树种类的植物配置, 既能保证园林较高的固碳效益, 又能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植物景观。

3.1.2. 1 合理搭配老龄和低龄树木

科学研究发现, 老龄树值固碳能力远远优于低龄树植。因此, 古树的碳贮量远远优于一般树植, 其碳贮总量十分有限, 把老龄树植搭配在低龄树植群中, 既可以科学地提升整个园林区域的整体固碳能力, 又赋予了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古典气息。

3.1.2. 2 合理搭配常绿乔木和灌木树种

不同种类的植物, 在固碳释氧能力对比试验中发现有很大的差异, 常绿灌木在试验中固碳释氧能力表现最佳, 落叶乔木表现其次, 再就是常绿乔木。因此, 园林植物选择中, 可以合理规划落叶乔木以及常绿灌木覆盖占比, 让四季景观保持赏心悦目的优美景色, 又使绿化景观发挥高效的固碳释氧功能, 为整个园林所在区域提供一片空气清新的“氧吧”。

4 结语

园林为城市中高节奏和高压力工作生活压力下的人们, 提供一片观光休闲的区域, 园林的增湿、吸碳、释氧、降温和减噪作用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作用。利用绿色低碳理念丰富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 将城市园林景观的功能和效用进行升级, 增加植物覆盖密度, 构建生态性回归的大型的城市生态圈。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 净化城市空气, 减少由于污染问题对人体产生的健康危害, 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蔡颖.低碳经济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探讨[J].绿色科技, 2011 (6) .

[2]佘旦, 胡希军.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6) .

[3]王贞, 万敏.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中国园林, 2010 (6) .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然性和途径 篇7

发布时间:2011-8-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四川是我国较早接受低碳概念并探索碳汇交易的省市,省内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对低碳、低碳经济进行了研究,但仍然局限在工业领域。我国于2007年11月在新疆、四川农村地区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为四川探索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以及低碳农业概念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一、低碳农业的提出

(一)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传统能源的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对世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节能减排是人类共同的目标,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正是一个由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确保能源安全、保护资源环境的必然选择。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农业生产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伴随着化学农业、石油农业、机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和农村的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农业已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应当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是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如何在缩小的土地范围内发展农业,转换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低碳农业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减排和固碳两种方式来实现。农业是天生具有固碳这一生态功能的产业,比如森林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草地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固碳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湿地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然而,农业的生产功能是追求作物的高产、稳产、高效,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农业机械、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受到严重的面源污染,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业固碳的生态功能不断减弱,土壤、湿地中的碳逐渐氧化分解,农业由“碳汇”变成了“碳源”,这将大大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因此,提高农业碳汇能力,恢复农业生态功能,需要从农业生产环节入手,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的使用。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选择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三)低碳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就是要把工业文明时代农业生产对大自然的“征服”、“挑战”变为生态文明时代农业生产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的发展,它要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既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又不会对气候变暖增添压力。如,鼓励将农业和林业的废弃物秸秆利用起来进行能源开发;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建立猪—沼—茶、猪—沼—田、猪—沼—菜等循环农业。可见,发展低碳农业本身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容、是农业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四)低碳农业是在WTO条件下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加剧,农业产品出口的质量控制由单纯的产品质量认证转变为全过程的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农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它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衡量一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农业产品(包括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1]这就要求企业不仅生产的最终产品质量要合乎标准,而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都要达到进口国的单位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同,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一方面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加入WTO后对农业的挑战、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低碳农业的内涵和多元功能

(一)低碳农业的内涵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不同于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低碳农业是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改善全球气候条件而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具备“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多元功能的新型农业。

(二)低碳农业的多元功能

1?农业生产功能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生产是农业最基本的功能。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它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调整农业结构等手段,既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又不会对气候变化增添压力。不难看出,可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是低碳农业的基本功能。

2?安全保障功能

农业安全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安全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粮食安全已达警戒线、农业生产体系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增长等问题已危及我国农业安全。低碳农业采用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生物质能源等手段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障农业安全。

3?气候调节功能

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农业以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毁林开荒、毁草开垦、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等都会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被毁坏林木通过燃烧或腐解而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增加[3]。改善全球气候条件是低碳农业最核心的功能,低碳农业提倡减少化石燃料,提倡发展循环农业和立体农业,以减轻农业生产对气候变暖的压力。

4?生态涵养功能

低碳农业的生态涵养功能主要体现在治理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等方面。湿地有很强的固碳功能,并且能净化水源,减少污染,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生态景观。配合农业生产发展湿地,是低碳农业涵养生态的主要手段。比如,对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可以在农田附近污水集中的地方种植良性的水生植物,建立小型自然湿地,在村镇污水汇集处,根据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建立中型生态湿地,这既减少面源污染又能保护水资源。

5?农业金融功能

低碳农业具有其他农业形态所不具备的资金融通功能,即发展低碳农业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既做到了节能减排保护大气,又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低碳农业有着巨大的碳交易市场潜力。据亚洲开发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每年将提供1?5亿~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意味着中国每年可能带来2?25亿美元的收入。[4] 三、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必然性

四川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其碳汇总量4478?5万吨,全国排名第五,仅次于内蒙古、云南、青海和西藏。在适应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的生态环境过程中,发展低碳农业是四川省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一)低碳农业是四川省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破解“三农问题”、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将受到资源、环境等要素“瓶颈”的制约,面临土地、能源、环保指标等生产要素的成本约束。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工业等其他产业提供生产原料。农业现代化是“三化联动”的基础环节,如果农业现代化以高成本为代价实现,势必会增加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成本,削弱“三化联动”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程度,进而影响着四川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

低碳农业的发展将推广节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将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将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效益。因此,低碳农业是四川省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低碳农业是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1?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农业特殊的生产条件

四川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但土地“小、碎、散”,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只能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经济。低碳农业的核心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最小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土地、能源)获取最大的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低碳农业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又符合四川特殊的生产条件。

2?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

低碳农业是“三低”经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是节约型经济,尽可能节约土地、能源等各种资源的消耗;是效益型经济,以最少的要素投入,获取全社会最大的产出收益;是安全型经济,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可能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从低碳农业“三低、节约、高效、安全”的特点来看,低碳农业符合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也符合四川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

3?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生态建设的要求

四川省省域内生态资源丰富,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长江生态屏障,而不仅仅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使得四川省的生态建设在整个长江流域担负起重要的流域水环境保障功能和气候保护功能。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推进四川省生态建设必须破解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带来的污染问题,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生态建设的要求。

4?发展低碳农业符合四川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趋势

四川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四川省发展低碳农业,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四、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途径

(一)发展节碳固碳技术

从技术层面来看,遵循低碳农业的节碳固碳机理,研发并推广各种节碳固碳技术和模式。

1?重建农业湿地系统

美国湿地协会确定,农田周围应按14∶1的比例配置湿地,有利于增强土地的固碳能力。农业湿地具有吸纳碳的作用,其吸纳碳的能力远远强于森林和海洋。有资料显示,单位面积农业湿地的固碳作用是森林、海洋的9倍。这是因为农业湿地由于水分过饱和具有厌氧的生态特性,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植物残体分解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十分缓慢。因此,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6]目前,“农业湿地”已在美国和欧洲不少国家中广泛配置并应用。我国长三角地区也于2009年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农业湿地”,并陆续启动湿地保育、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行动计划。

2?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

目前,四川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是农村生活以煤为主,农业生产大量依靠化石能源的资源结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消耗的能源逐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长。为了降低农村生产、生活中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必须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而实现农业低碳发展,需要调整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的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农业中高碳能源的使用,增加沼气等替代能源。

3?改良固碳型农业品种

四川在培植“气候防护”、“固碳型”作物方面非常薄弱,对发展新种子以对抗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据路透社引科学研究显示,亚洲与非洲将有上亿人口因为缺乏抵抗气候变化的气候防护农作物而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斯坦福大学食品安全与环境问题专家戴维?罗贝尔指出,虽然现在正在努力发展防洪和抗旱作物,但能长期暴露于高温下、扩大碳的吸收存储的农作物却未被重视。四川需要适应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培育或引进具有对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品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提高农牧业产量,增加碳吸收。

4?推广农业固碳技术

推广农业固碳技术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近年来,国际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生物固碳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现有碳库,即通过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加强农、牧、林、渔业的管理,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二是扩大碳库来增加固碳,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选种、育种和种植技术,增加植物的生产力,增加固碳能力;三是可持续地生产生物品种,如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等。

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低碳农业强调农业循环经济当中的一个关键领域———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是循环经济的深化形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低污染,即拓展农作物的生长空间,又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四川可以大力推广立体种养的节地农业、节水农业、节能农业。如农作物合理间种、套种的农作物立体种植,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林中套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林结合,合理科学夹种的苗木立体种植,稻田养殖、菱蟹共生、藕鳖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稻田养鸭的农牧结合,林下种牧草,养殖羊、鸭、鹅的林牧结合,水网地区的渔牧结合等。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从经济层面来看,建立低碳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效益实现的渠道畅通。

1?国际碳汇交易机制

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减排措施,目前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国际市场上已开展了几种碳交易活动,碳交易市场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了加速碳交易市场化,有利于我国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 2008年8月,我国首批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分别于北京和上海挂牌成立。四川作为碳排放量交易极大的卖方市场之一,面临着碳汇项目开发不足、卖价远低于国际价格的尴尬,这固然有当地重视不够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碳交易市场平台,没有建立碳汇交易机制,无法为买卖双方提供充分的供求信息,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公平合理定价。四川亟须搭建碳交易市场平台,使碳排放配额可以在该交易平台上公开出售,建立碳汇交易机制,促进碳汇经济的发展。

2?农民合作组织订单机制

订单农业是近年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形式,农民通过与龙头企业签订产购合同,实现农业产销的市场化运作。碳汇项目在农业的推广与发展,大多是以订单农业的形式进行的。但从目前四川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而以政府或龙头企业替代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往往出现农户因订单而卖难,企业因订单而亏本的“双输”格局。同时,农业碳汇项目涉及国际交易市场,订单农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为了更好地运用订单形式,发展碳汇经济,规避市场风险,农民需要通过合作组织来整合市场主体,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壮大经济实力。建立低碳农业的农民合作组织订单机制,就是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订单的形式,搭建农业碳汇项目交易主体———农户、公司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桥梁,并通过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低碳农业的金融功能,减少市场风险。

3?农民利益共享机制

低碳农业通过碳汇项目实现农民增收,而形成合理的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是促进农业碳汇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签订碳汇项目订单后,要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对碳交易获取的直接利益进行一次或二次分配,确保农民的收益,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农业湿地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生产出大量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等,这些经济收益同样也要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向参与的农户实施分配。这样,农民通过不同途径发展低碳农业,都能获得增收。

作者简介:李晓燕,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64;

王彬彬,四川大学政治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四川成都 610064

参考文献:

[1]万宝瑞?提高农业竞争力,积极应对新挑战[N]?人民日报, 2005-1-7?

[2]王淏?美国蒙大拿州农民通过碳交易增收[DB/OL]?人民网, 2007-8-6?

[3]绿色视野杂志社?低碳经济的推手: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J]?绿色视野, 2008(6)?

[4]杜受祜?环境经济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9)?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篇8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炯林)

有限的地球生存空间,生活着众多的人类。人类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近200年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上升30%,人们普遍认为各类极端气候都与此有关。在气候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规模相近的条件下,因产业结构不同,城市经济发展在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方面差异很大。应大力促进低碳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低碳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控制盲目扩张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淘汰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产业。如贵州省遵义市近年来连续推进“七个一百工程”【建设100万亩茶园、100万亩新造竹林、100万亩优质商品蔬菜(辣椒)基地、100万亩中药材基地、畜牧业产值上100亿元、100万口沼气池、100万亩优质高粱基地】,强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之道。同时要加快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新闻出版、信息服务、科技研发、1

商贸流通、技能培训、中介服务等低碳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二是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我国单位GDP能耗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布局零散,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链条和产业集聚区。据专家研究资料显示,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比传统产业发展方式节约30%左右的土地资源,提高40%左右的能源利用效率,节约20%以上的行政管理费用。因此,应顺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城市资源与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及发展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

设。同时,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且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体系,在本区域或更大范围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贵州省遵义市通过百万级规模化产业化品牌的打造,培育出了一系列龙头产业企业。如:10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催生了我省第一个绿色工业园湄潭工业园区;新造竹林100万亩,催生了目前在国内单体最大的20万吨竹浆一体化赤天化纸业有限公司;100万亩优质辣椒基地,后面是老干妈、贵山红等优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目前,遵义已经在全市层面上推进“7+10”工业园区的建设,其中市级主导推进建设的工业园区7个,县(区、市)根据各自的优势,建设各自具有鲜明特色,又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工业园区10个。遵义将打造500亿级以上的产业,同时推进一批产值300亿级左右的企业,大力培育100亿级的企业,培育一批10亿级、50亿级的企业的发展,着力推进打造以国酒茅台为龙头为引领的500亿级的航母舰队,以新材料为龙头的300亿级的领军产业。还有就是挖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遵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通过5至10年努力,力争使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明确了唱响红色主旋律、打好绿色生态牌,围绕遵义

会议、四渡赤水、国酒茅台、丹霞竹海、中国茶海等经典资源建设大景区、推出大线路、带动全市文化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这一切为遵义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实现“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求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城市建设观念由传统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应大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碳足迹、碳源、碳汇、碳交易、碳排放、碳捕捉、碳封存、碳生产力、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生产、低碳路径等与低碳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决策和工作中。同时,广泛开展低碳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传统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的危害,进而了解、认同和接受低碳城市的发展观念。倡导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尽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认识到低碳生活不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道德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从而积极投身低碳行动(如拒绝使用煤炭生火做饭、烧水、取暖等),开展低碳消费(如自觉使用太阳能、沼气等),践行低碳生活。对普通市民来说,低碳生活方式并不神秘,也非遥不可及。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平时注意节水节电、分类处理垃圾、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就是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当然,实现低碳生活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低碳小区、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静脉”产业,以及给自觉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市民给予一定的奖励等,这都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

“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绝大多数市民也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实现低碳生活的公益性信息服务,通过出台一些政策对他们的生活行为进行一些引导。只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实现低碳生活过程中,不当“甩手掌柜”,就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和全民的不懈努力,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工作的有效开展。

张炯林:

原农科所子校教师,现在在农科所保卫科工作。电话:办公室:7303610

手机:***

通讯地址: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卫科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篇9

一、关于低碳经济内涵概述

1. 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 指的是低能源消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综合为一体的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经济发展形式, 借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 实现整个社会的良好可持续性发展进步。低碳经济发展关键是降低单位范围内能源的消费量所带来的碳排放量, 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继而实现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的错位增长的现象。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调整人们高碳消费的倾向以及碳偏好, 降低化石能源消费量, 有效实现全面的低碳生存。

2. 现实意义

目前, 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 我国也面对着比较相似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在最近这几年来也是各个国家都在倡导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指的主要是各国政府需要大力推崇低碳排放的发展模式, 打造出有助于这种模式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法律环境, 并且不断地致力于进行新型低碳技术以及产品的开发工作, 有效扩张低碳理念所覆盖的范围, 进而有效地应对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最核心的内容可以涵盖为以下内容:即使用最环保、经济的低污染模式来创造有效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继而实现环保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双赢。

二、在《京都议定书》宣布生效之后对我国形成的影响

在2005年上旬, 《京都议定书》宣布正式生效, 而这也是整个国际社会针对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议定书由签署直到正式批准生效经过了8年之久, 在它宣布生效之后, 各个国家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承诺, 都开始结合自身的气候变化情况实行了一定的战略以及减排政策措施。

受到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影响, 一些发达国家减排行为会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产生一定的经济上的影响。科技发达的国家能源耗费量大、排放量也非常大, 为了能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量, 电力行业、建材行业等高排放量的行业都会着手进行自身节能潜力的挖掘, 对技术进行有效的更新以及改造;同时也会开展海外市场开拓工作, 借助对外的直接投资来提升企业利润, 继而弥补国内履约所形成的损失。受到全球经济化的影响,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实行协议书之后转型为世界工业基地, 而中国也由此得到了当时所急需的发展资金以及高新技术, 经济增长情况在05年以后有了飞速的发展, 不过当时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 一旦需要处理温室气体的减排工作或者是完成限排的义务的过程当中, 很可能会再次被投资困住。

就技术经济的特性而言, 发展、气候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低碳经济模式, 能够帮助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护国内的环境。从整体上来看, 低碳经济的实质为高能源效率以及清洁能源的结构上的问题, 其核心内容是能源技术上的创新以及制度上的创新工作。就该特性进行分析, 它和我国当前开展的能源节约等措施保持基本一致。由此可以认为, 国际范围内围绕着低碳经济能源以及新技术进行的开发以及应用, 将会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我国的高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量、低经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 有效促进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尤其是在低碳经济当中针对传统能源进行利用的技术性创新的内容, 对于我国而言价值更加深远。从两个方面来看, 其一, 为了能够实现理想的减排目标, 大部分发达国家都会推行能源技术合作, 即政府部门与企业提升R&D方面的投入力度, 提升技术开发速度, 由此促进技术创新。从技术角度进行考虑, 发达国家的措施是对发展中国家有较为积极的影响的;其二, 为了能够降低成本, 发达国家会将减排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减排量成本比较高, 因此会通过将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降低成本, 发达国家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以及技术支持, 并且协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工作, 令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实现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中国而言, 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当中, 需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政策, 掌握目前已经拥有的有利机遇, 借助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技术以及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分析

虽然我国没有针对气候变化实行的专门政策, 不过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 我国借助人口数量控制、能源能效的提升、能源多样性供应等措施, 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气候变化的效果。

1. 始终坚持国家的整体利益, 对于我国范围内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义务以及责任进行正确的评估

在针对我国的碳排放量展开评估的过程当中, 必须要充分地结合我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的各项影响因素, 与此同时, 针对现代化的贸易活动发展实际情况和投资引进转移情况展开有效、准确的评估和分析, 尤其是要结合高碳产品出口进程当中可能会形成的碳排放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发展阶段来制定合理的规划, 把生存以及发展放在必须要考虑的层面上, 同时将碳排放量和一些西方国家进行对比, 寻找碳排放独特特征, 出口的过程当中, 严格地结合需求方针对产品的碳排放规定, 同时针对排放买单情况予以改善。这样, 能够令我国所需要面对的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压力显著降低, 拒绝随意为排放进行买单, 严格禁止发达国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设置陷阱。除此之外, 每个国家都在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双赢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当中, 我国需要坚持自身发展路线, 同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项技术和产品展开详细检验, 同时针对产品成本予以反复验算, 令排放交易能够保持理想的公正程度以及公开程度, 有效地避免在经济往来的过程当中使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的一座平台。

2. 完善经济发展当中落后的理念内容以及发展形式

我国如果想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 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地进入到减排行动当中去, 对低碳经济予以深入了解和分析, 有效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及手段来进行全面的减排处理干预。首先, 作为政府部门, 先要制定一个比较完善、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模式, 结合经济发展的环境予以宏观的调节控制。与此同时, 还需要构建起全面的法律基础以及实行有效的政策扶持制度, 分阶段展开低碳化转型, 不能急于一时, 稳定发展, 并结合多方努力以及多方特征, 对处于转型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予以适当的解决和处理, 令经济发展的模式能够得以适当的转换;其次, 加强对于人的重视程度, 保证人们能够在高效的配合基础之上, 在经济发展的转型过程当中实现团结协作, 对于低碳经济展开深入的重新认识, 继而能够自觉参与经济低碳发展的工作当中, 有效保证低碳减排的实际效果。

3. 打造试点区域, 寻找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

可以结合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部门的不同特征来择取试点区域。比方说, 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可以分别设置一个低碳经济的试点区域, 行以适当的政策支持, 来吸引高端制造行业以及研发行业对其进行投资, 及时改造或者是适当淘汰一些高能源消耗、高污染的行业, 令试点区域能够逐渐成为低碳经济示范区域。

四、对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分析

1. 可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转型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就目前来说, 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尚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在进行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也还处于不断摸索的初期阶段。比起一些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而言, 发展低碳经济有更加广阔的实际空间。在过去, 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高能源消耗以及粗略排放的发展形式, 这种形式在我国当中长期处于主导性的位置, 不过在转型经济的进程当中, 辅以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影响, 在此基础之上, 科学地使用对应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 实现良好的净排放措施, 进而令我国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低碳经济。

2. 我国拥有良好的先天性的资源优势

尽管在最近这些年, 我国对于能源进行消耗的情况比较严重, 不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非常丰富的能源种类, 而且其丰富的具体程度是可以处在前几位的。我国在煤炭资源的储备量上非常丰富, 不过伴随着最近这些年开发力度不断的提升, 令煤炭资源储备量呈现出了非常显著的降低的趋势。但是, 除煤炭资源之外, 我国还拥有大量的清洁能源还没有被良好地开发。如果能够将这些丰富的清洁能源充分地利用起来, 将会令我国低碳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令人欣慰的是, 目前我国的清洁能源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和应用, 就当前情况来看就已经拥有了大量风力发电单位以及收集太阳能的单位等。

3. 低碳技术的合作潜力比较大

分成两个方面来看, 其一, 我国和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 低碳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大的落差。例如说, 电力行业当中, 煤电整体煤气化同循环技术、热电多联产的技术手段等新兴技术, 我国尚且还不是非常的成熟;在可再生的能源开发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方面, 包括风力发电设备、燃料电池技术等, 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交通行业, 汽车燃油的经济问题等也还处于初步探索以及发展阶段;在冶金行业、建筑领域等行业当中所使用到的节能技术以及提升能效的技术手段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余地。其二, 我国在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机会上正在不断地增加。联合国也出台了相关规定, 指出发达国家需要承担起向部分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的义务;除此之外, 一些多边、双边合作的计划也将低碳技术开发以及合作的工作作为最基本的基础内容。

五、结语

从整体上来说, 面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全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经济必然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然而, 想要有效且全面地发展落实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国家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 针对传统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形式予以全面分析, 由此能够令我国逐步踏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 拥有着中国特色的优势, 但是需要积极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手段, 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经济低碳发展水平。

摘要:不管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或者是其他的方面, 我国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我国目前还处在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当中, 重化工产业依然占据着主导的位置, 不可避免地需要消耗掉大量资源以及能源, 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环境、资源以及气候压力。尽管就以往经验来看,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于我国来说没有显著的压力, 不过对于我国的未来影响是不可预估的。还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需要随时做好新的挑战的准备。在本文当中, 将介绍低碳经济内涵以及其在我国的发展途径, 并对发展潜力展开分析。旨在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低碳经济,途径分析,潜力探究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 2005, (11) :79-87.

[2]庄晓丹, 程悦, 陈昕.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开启低碳时代[J].能源与环境, 2011, (1) :2-3.

[3]高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潜力[J].环境保护, 2010, (14) :38-39.

[4]侯文飞.低碳模式——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方式[J].时代经贸, 2011, (16) :66.

低碳园林的实现途径分析论文 篇10

姓名 李青 学号 2010512005 低碳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的。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应对气候与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经济发展了,环境污染了”,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生态系统破坏殆尽,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因温室气体(主要是CO2)过度排放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越来越严重,产生气候异常,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据挪威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不采取措施大力减排温室气体,北冰洋很可能在未来60年内变成一池“死水浑汤”。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国内最新研究也表明,如果大气层中CO2浓度不下降的话,中国2100年的地表年平均气温可能要上升2.2℃-4.2℃。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是一种必然选择。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化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我国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能源需求居高不下,目前已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且,我国的能源消费不合理:能源消耗持续增加;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大;资源约束明显,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我国我国的石油资源过分依赖进口,受制于国际高油价,海上运输线的安全问题。为有效化解能源危机,我们除了在世界范围内拓展能源供应渠道外,更应致力于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循环、再生”,同时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而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再次,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经济转型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我国的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仍然占了大头,在产业结构当中仍然是主体,包括钢铁等高耗能工业。调整经济结构,但是不能把这些产业全部从经济当中砍掉或者过分抑制其发展。因为,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强度仍将维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不仅要改造和提升传统,还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而以低碳化能源发展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其自身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发展机遇。据专家估计,如果措施得当,中国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将为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提供不竭的动力。

上一篇:业务岗位考勤制度下一篇:【毕业季】感恩母校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