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讨论发言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群众观讨论发言(精选10篇)

群众观讨论发言 篇1

2014年4月11日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认为“我是谁”是最应该想清楚、弄明白的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明确我们“为了谁,依靠谁”。

《党章》总纲中讲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从党章中可以看到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

1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我们党一切奋斗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历史和人民之所以能够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问 我是谁?我是共产党员。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渭华起义纪念塔下重温的入党誓词还回荡在耳边,先烈们战场上英勇的身躯还在眼前。在纪念塔下,我想他们是拥有着一份怎样的信念,才能浴血奋战,哪怕是牺牲生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的信念,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作为我们党的成员与细胞,《党章》第一章就是党员,其中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我想这就是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并做到的。“我是党员”,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之一就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在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那一天起,就应该明白,党员要比一般社会成员有着更为艰巨的社会责任,在各种社会问题面前,我们要以一身正气、一身干劲来影响和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时候,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共产党员必须前进,必须站在最前面、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面。我们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不断锤炼党性,纯洁思想,提高修养,才能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也才能做到临财不贪,临危不惧。

二问“我是谁”,我是国家干部。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有权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所以,国家干部是人民的代表,也是人民的“公朴”,而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这种关系必须摆正,而不能倒置。对此,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

“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赋予我们一定范围内的公权力,我们在一定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国家公权力,在顺序上我们一眼便能看出公权力是人民的,为了更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由我们代为行使,是为了服务于人民,是受到监督和约束的。然而由于我们的党长期执政,一些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有的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利,甚至以权谋私。有些人老爷作风严重,对待人民群众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对此,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曾指出:“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能办现象,纠正老爷作风、衙门作风,杜绝吃拿卡要那一套,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因此,只有正确看待权力,才能正确秉公使用权力,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真正信任群众,才能真正依靠群众,从而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做好群众工作,才能不辱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问我是谁,我是一名宣传干部。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

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效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本职责。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要研究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关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新动向和利益新诉求,自觉地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华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工作者,更要向广大群众宣传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使之深入人心。

群众观讨论发言 篇2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亦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回顾历史,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 群众路线与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解读群众路线在中国大学发展历史之中的表现和作用,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 五四及建党初期:大学精神与群众路线的交融

近代以来第一次由工人、学生以及其他群众参加的反对军阀卖国与帝国主义压迫的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爆发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 也就是五四运动上毛泽东曾经说过有:“五四运动就是思想与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正式成立, 在中共一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即提出“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 这可谓我党群众路线的最初雏形, 一年以后, 中共二大进一步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更进一步予以阐述。当时, 群众运动达到了高潮, 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农民运动是从来没有过新的局面。已经在开始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中国共产党深深意识到, “中国革命运动的未来命运, 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将组织群众、引导群众”。

彼时的中国大学, 尤以北京大学为代表, 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桥头与驿站, 与此同时也是是孕育以及催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 对群众路线基本思想的构建出世大有助益, 后者亦于历史长河之中反作用于大学之政策, 二者之功, 互为交融, 影响深远。

一方面, 五四运动之后, 广大高等学府进步师生亦在随后的诸如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之中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动的群众运动, 规模浩大, 势不可辱;另一方面, 北京大学更有蔡元培先生任校长, 提倡学术与思想之自由, 主张“兼容并包”, 广揽人才, 允许不同观点的争论, 使得北大学术讨论、思想争辩之风盛行, 革新空气浓厚———如李大钊、陈独秀等“危险人物”亦得以在大学的舞台上成长起来, 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领军人物。1920年, 在李大钊的指导下, 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罗章龙、刘仁静等19人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斯学说研究会”, 一方面以研究马克思著述为目的, 一方面持着“离于众庶, 则无英雄。”的群众观, 意识到开展劳工运动的重要性, 他们创办刊物《工人周刊》、《劳动者》等,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向京汉铁路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主张, 身体力行, 与群众在斗争中同呼吸, 共命运。

(二)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群众路线指引根据地大学突破重重困难

革命失败, 经土地改革战争、抗战等最艰难的历练, 在实践中, 党对群众路线的总结和运用逐渐成熟。1928-1929期间, 李立三, 周恩来在话语中经常使用群众这个词, 点明群众路线观点。一九三四年, 毛泽东总结过往经验, 点明了群众路线思想。将群众的建议收集集中, 然后又退回群众里去宣传, 成为群众的意见, 让群众坚持不懈, 看见行动力, 并且在群众活动中证实意见到底正不正确。这样无限来回循环, 每一次都会比上一次更加正确, 生动, 丰富。

从那时开始, 中共党的群众路线就有了清晰明了的表达———从群众开始, 反应到群众中去, 也让党的群众路线开始变成成熟的理论形式, 这样的理论基础的成熟化, 充分的反应在当代的大学发展和高等化教育的策略里。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办学面临着三大难题, 一是物质条件简陋、二是没有大学教授、三是专业设置无法与现代大学相比。然而各根据地认真执行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和政策, 依靠群众, 群力群策, 在艰难困苦中兴办大学, 为党和国家培育了大量的人才。

物质条件的艰苦———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侵华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 未能消磨根据地人民民主建国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用抗日文化和民族精神凝聚起人民群众、有志青年结成了强大的革命队伍和文化力量, 在艰难困苦中自强不息:学员们虽然生活艰困, 但是享受着集体的温暖和革命的欢乐, 入学之后更是边学习边从事各项实习作业, 挖窑洞、修道路、盖房子到参加大生产运动, 为根据地的保卫和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教师们则甘冒严冬酷暑, 常常露天上课, 参加行军宿营, 但以苦为乐, 工作积极, 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进行自我教育, 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解决各根据地高校师资建设的问题上, 群众路线的思维路径和工作方式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办学之初, 专任教师人数极少, 以抗大为例开始时只有专任教师3人, 职员14人, 陕北公学的情况也是如此。介于这样的情况, 中共中央的领导同志经常来校讲课或作报告, 党政军中负有斗争经验的领导干部和一些早年参加革命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也尽可能地承担起各种教学任务。一些边远根据地的情况更加困难的, 依然坚持办学, “院长、主任甚至教员并不是什么出名的教育家或者是知名教授。而是从工作中调来的优秀干部。有的做过抗日县长或者科长以及区长, 也有民众工作者、子弟兵团的干部”他们能者为师, 用个人的实践经验, 竭尽所能地培养出一批批时局迫切需要的人才, 受到群众的赞扬。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的高校老师都是从他们的培训的教师学院和年轻的知识分子产生。最具代表性的教师政策高级研讨会, 从普通学生, 通过考试录取文化理论水平较高的学生方可参加, 学习的课程多, 内容深化。时间长, (比如田取笑, 徐威力、胡锦涛花, 等等) , 应当专门培养未来教师标准;另一种方法是组织实验室, 新老, 学习教学, 培训工作。外国学者在边境地区工作在他的回忆录中, “评论说:“在敌后解放区, 中国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知名学者、教授, 在艰难的条件下做大学, 一起战斗的人, 这也是历史的奇迹。”

在专业设置上, 智慧的边区教育者和群众, 将大学教育置于战争的宏大背景下, 予教育以特殊的革命使命, 致力于造就一批“充满斗争、具有政治远见以及牺牲精神, 胸怀坦白的、积极的、忠诚的、不谋私立、正直的, 唯一为着民族与社会解放的”革命先锋队。特殊的战争环境和战争的紧迫需要, 难以开展四年制或三年制的正规学制, 于是实行新制度、新课程;本着各校的教育目的不同, 课程设置并不强求一律, 各校还可根据任务的需要以及形势的发展, 对所设课程进行适当的增减, 课程设置以抗战建国为中心, 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教学方法灵活, 要求更适合于“理论与实际联系”、“学用一致”的原则。

更为重要的是, 根据地各高等学校, 在治校、治学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使学员与教程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升了, 养成了民主的好习惯。抗日战争时期, 虽然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组建的, 但是在政治思想方面, 绝不搞专制, 对于一切革命政党的意见, 学校都非常诚恳地聆听和商榷, 学习方法、教育计划、直到日常生活、课外活动都是经过民主讨论来执行。例如延安大学吴玉章校长就经常聆听教师的意见作为改进教育教学的参考, 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 广泛讨论, 相互促进。在这种民主自由的空气下, 根据地大学内新型的民主平等逐渐成型。

(三) 改革开放时期:群众路线推动大学的复兴与重建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伴随党内部的拨乱反正, 群众路线也开始重新步入正轨。1981年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详细指出把“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编写进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 这对于群众路线理论是一个重要发展。这一阶段邓小平经常提到:党的各种工作和政策, 必须全面贯穿要以人民是否赞同, 是否拥护、是否同意、是否高兴等作为处理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还必须把“是否有益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做判断改革与各方面工作内容和要求作为是非得失的三个要求之一。

将此延伸到教育领域, 邓小平很重视大学的发展, 他谈论到不仅仅是要以北大为策源地发起的五四运动诞生中国共产党, 并且1978年发生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一事, 其发源地也是在大学这样一个机构。通过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精神和求实客观, 坚持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实际和要求出发, 详尽探讨证明我党在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知识、人才等问题的公正立场和正确处理方法, 而且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有效观点, 推进我们党有关知识分子存在问题一些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落实, 在全党内及全社会共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与决策。也是自从这一时期开始, 中国的大学才终于回归到正轨再次焕发出生命力。

至1978年开始, 各个高校陆陆续续撤掉革命委员会组织, 并且教育部也重新修订并颁布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草案) 》 (之后简称‘高教六十条’) , 也是初次明确的规定高校需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 内部管理混乱局面的克服, 对于高教战线的拨乱反正, 起到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同时在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方面的拨乱反正, 在高校战线平反冤假错案, 主张并支持逐步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为了调动和有效提高教师专研业务和工作的积极性, 在1978年国务院转批予以实行的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职务的请示报告》中, 各高等教育学院根据“保证质量、坚持标准, 择优提升, 全面考核”的基本原则, 进行分批分期地确定以及提升教师的评职称相关的工作, 教师的社会所处地位和经济上的待遇得到非常普遍的完善与提高。介时, 整个社会掀起了浓浓的“尊师重教”气氛, 各高等学府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学与科研的激情以及积极性也都重新点燃了。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恢复高等教育院校的招生考试制度, 转正了人才培养轨道的工作。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于教育部在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上讨论异常的激烈, 各位代表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意见始终不统一, 基于高考的招生制度改革举措一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会议期间参会的《人民日报》记者也及时的向教育部负责人如时反映了各级参会人员的意见与看法, 并邀请六位省部级科教负责人召开座来谈讨此事, 之后也将座谈会的议论内容撰写成为《内部参考》送交党中央。当邓小平同志看到这份《内部参考》后也快速的作出了批示, 并于9月19日邀约相见国家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员, 期间进行了严肃的谈话。第二次招生工作座谈会最后终于打破了思想的束缚, 决定恢复高等院校统招考试制度。1977年10月12日由国务院正式批转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两个规定文件, 就以此宣布将即时恢复高等学府的统招考试制度。在1977年冬季, 全国各地区大约有570万学子报名参加了恢复的高考考试, 最后全国共录取了27.3万新生。第二年夏季的高考, 也有610万人报名考试, 并录取了40.2万人。

(四) 二十一世纪:群众路线引领大学深化改革, 走向法治

二十一世纪初, 党的群众路线逐渐发展, 江泽民指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坚持落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时, 胡惊涛着重指出:“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理念, 巩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也是目前共产党人对群众路线的发展和延续。

在2013年, 习近平也在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特别提到, “我党自成立以来, 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爱关心青年、积极督促青年, 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广阔的天空, 为青年实施创新搭建更宽大的舞台, 为青年建立人生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青年愿望、扶持青年发展、帮助青年创业,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当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反映在大学治理政策上, 是以98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为基础,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高等教育法》响应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呼吁, 直接面对新世纪中国教育的各种突出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的法人以法律的形式定义了其地位, 建立了高等学校的领导体系, 规定了内部结构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1999年颁发了《关于当前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规定:“高校需依法和依实际情况进行内部管理, 政府部门不能对于学校办学自主范围内的事务进行干涉, 是高校真正拥有办学、用人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权。”教育部在04年2月份又颁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在当中提出:“深化学校内部管理的体制改革, 完善了学校的法人制度。高等学校需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 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具体有以下四点:

1、, 完善了各个高校领导体制, 我国公立大学内部领导的体制经过了几次变化, 最后是由《高等教育法》规定为“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 党委必须按照党章和相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大部分工作, 而校长则单独负责行使职权, 这是民主集中制的优化, 校长的职权在规定学校有重大事项需要党委集体讨论的同时也明确下来了, 将个人全面负责以及集体负责两者之间结合起来;

2、大学法人制度的实行不仅明确了大学拥有独立法人的资格, 从而确保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人员调配均可由自己进行设置, 而且大学自身在改革。发展以及重大事项的管理权也都可自主决定。大学法人治理的实行, 也让大学自身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也让大学的自主管理权得到了保障;

3、为了学术委员会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立, 政府不仅包揽了大学的重要学术事务还将其管理范围深入到大学的行政管理之中, 这也使教师学术上的必要权利丧失了, 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等教育法》当中的第42条规定提到:“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 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 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 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务。”因此, 学术委员会才真正发展成为中国大学的一项基本制度。高校学术组织的作用得以发挥, 让大学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了, 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为专家治校、教授治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4、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高等教育法》第43条规定当中提到:“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直到1998年底, 全国普通高校教代会建制率高达百分之白, 教代会成为了高校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G],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2]丁卫平《90年历史回眸: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J], 长白学刊, 2011 (4) :5-8.

[3]《毛泽东选集》 (第3卷) [G],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4]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高等教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5]李公朴《华北敌后——晋察冀》[M], 上海:三联书店, 1979。

[6]申绥改《论抗日民主根据地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地位》[D], 华东师范大学

[7]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8]陈至立: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我国教育[EB/OL], 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0/200408/3161.html

做群众贴心人专题讨论发言 篇3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做群众贴心人”,是党章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做群众贴心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必须发自内心,动之真情,付诸行动。

一、要有感恩之心,内心深处尊重群众

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是一种美德和情操;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尊重,既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义务。不尊重群众,对个来说,就会失去工作基础;对党来说,就容易失去执政基础。因此,我们要始终对群众怀有一种崇敬之后、感恩之心。

一方面,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我们必须深怀感恩之心,主动放低身段、摆正自己位置、站稳群众立场,从内心深处尊重群众,在行为举止上谦恭对待群众,坚决反对愚弄群众、辱骂群众、打击群众、视群众为“刁民”、“草民”等伤害群众感情、1

挫伤群众热情的错误做法。周总理与清洁工人的亲切握手交谈,折射出了他尊重群众、热爱群众的态度,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景象,展现出人民群众对他的无限爱戴和拥护。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尊重群众,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到最高位置,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才能获得群众拥护。

另一方面,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说到底,就是尊重客观实际,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及时发现、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支持、动员、指导群众从事新的实践,从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二、要有赤子之情,饱含深情贴近群众

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给我们描述了党和人民的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土地可以没有种子,但种子不能离开土地。人民群众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一定要有赤子之情,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

群众。

一要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生活冷暖,想着群众安全不安全、麻烦不麻烦、便利不便利,把群众冷暖当做第一牵挂、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需要当作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少数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硬、推、托”等问题,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最需要办的事,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要密切联系群众。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沟通交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贴得近的方法,与老百姓拉家常,同人民群众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距离,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意愿。同时,进一步畅通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群众诉求渠道,对待群众诉求不摆架子、不装“聋子”、不当“瞎子”,切实提高办理质量,呼应群众诉求。

三要尽心帮助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有不少地方与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有差距,特别是医疗、教育、住房、环境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改善医

疗、教育、住房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条件设施,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创新社会治理,解决好群众关注的安全、公平、环境等社会问题;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实现好群众最盼望的增收问题。认认真真落实,实实在在办事,一件一件落实,努力促进“改变城乡面貌”转入同步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真正让让老百姓尽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要有公仆之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我们要铭记身份,牢记使命,担负责任,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一要为了群众谋划发展。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建设幸福美丽…,大力推进...战略。这一战略中,包含着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符合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要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同时,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做决策、出举措时,都必须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要根据群众需求作决策,围绕群众利益出举措,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

二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总书记指出,“不做赢得人心的工作,做什么都是见物不见人,最后是不会成功的。”一个地方要发展,凝聚民心是前提。民心聚,就会形成合力,开创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民心散,就会民怨沸腾,大事小事不断,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无从谈起。当前,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加强生态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开展城市创建等等,主体力量是人民,依靠力量也是人民。要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民心,汇聚民力,引导全市人民广泛参与到事关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中来,与群众面对面、肩并肩、心贴心,与群众同甘苦、共进退、克难关。

群众观讨论发言 篇4

——齐伟华

作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我们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严格按照社区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劳动保障工作关系到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在社区工作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意识,为失业人员排忧解难,解决失业人员焦点、难点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走访学习。居民工作无小事,居民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实实在在为事业人员做好再就业工作,办好每一件事,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打造一支领导和居民满意的社区劳动保障队伍,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

为民服务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神圣的政治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贴近群众,一切从居民群众利益出发,多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更大进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贯彻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活动中,就是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和作风,放下架子,把群众当老师,甘当群众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与事和群众商量,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并不断自觉充电,提高自我。

社区工作就是居民工作,是最基层的基础性工作,但她却是党和 1

群众观讨论发言 篇5

讨论发言稿

东河乡大庄小学教师王伯红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校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大讨论活动。现在,就我而言,谈一下我个人的认识。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式下,我们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同时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存在着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党的事业有百害而无一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我是谁”是立场问题,“为了谁”是宗旨问题,“依靠谁”是方法问题。

弄清“我是谁”,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定位,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我是谁?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定位。现实已经证明:有成就的教师往往不是最聪明的教

师,而有责任的教师往往就是最成功的教师。从我们的职业道德来讲,一个教师不管你想不想做出点成绩来,都要有职业责任感。我要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一个教师有约束感,才懂得哪些事现在还不能做,哪些话现在还不能说;哪些事不想做,但还是要去做好;哪些话说了也没用,哪些话不该在哪个场合说,哪些话需要通过什么途径去说„„

一、为了谁。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要真正服务全体教职工,引导动员教职工为创造学校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利益,说教职工想说的话,办教职工欢迎的事。作为工会主席,要切实做好工会工作,让学校工会成为教职工温暖的家,成为学校党政联系教职工的桥梁与纽带。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二、依靠谁。学校各项工作始终依靠全体教职工。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决定着学校的命运。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全体教职工,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上

级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学校民主建设,在谋划工作、制订计划、出台政策前,尽可能地扩大听取意见,坚持做好民主评价,用教职工的意见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益。

三、我是谁。作为一名普通的管理者,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学生、为教师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对党、对学生、对教师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坚定信念,加强党性锻炼,遵守党纪,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在务实干事上下功夫。恪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群众路线讨论---- 篇6

——庙坡乡政府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之群众路线怎么走大讨论?结合庙坡乡工作实际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首先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深刻领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要认真查找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自觉摆正与群众的关系。要强化宗旨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要换位思考,切实带着感情做事,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支持。

二、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第一位。要全面学习掌握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把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牢固树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观点,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解决好政策不落实、执行打折扣、损害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等问题。

群众观点大讨论07 篇7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前提。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地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法院各项工作。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先进性,是端正司法指导思想的根本要求。坚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法院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要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宪法和法律正确实施;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保障民生意识、司法便民意识、文明司法意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群众观点大讨论心得体会 篇8

许虹

当前,人民法院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求人民法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为民司法,不断增强群众情感。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群众观念、群众路线、群众立场教育,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做到勤政廉政,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彻到全部工作之中,努力实现思想纪律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为推动法院审判执行科学发展、实现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党员干部的作风决定着党员干部的行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党员干部受到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和消极影响也日益增多,党员干部只有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建设,才能在新形势下,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

当前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方面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总体上看:一是服务意识淡薄,群众感情疏远。缺乏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工作疲沓拖拉,办事效率不高;凭关系和人情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严重违法违纪。二是不愿深入群众,忽视群众疾苦。在工作中不愿走到群众中去,对群众的反映和面临的问题往往了解不够,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党群关系生疏。当群众反映问题时,个 1 别党员干部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怕不做事,就怕做错事的思想,对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闻,闻而不办,办而不力,对找上门来的群众躲闪回避,敷衍塞责,从而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

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极易引发人民群众不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坚持为人民服务,要心里有群众,想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难题,只有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端正为民服务的作风,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才能真正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联系到我们法院工作自身,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院工作者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人民法院各项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推进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为民司法,我认为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以增强群众感情为基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权为民所用,就是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情为民所系,就是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利为民所谋,就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带着责任和感情为群众解决诉求。

二是要以改进工作作风抓手,切实按照王胜俊院长提出的“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心系人民、服务群众、规范行为、廉洁自律”的要求,狠抓司法作风建设,把群众观点体现到人民法院的每一项工作之中。要培养法官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和杜绝办事拖拉,敷衍塞责、简单粗暴的衙门作风,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整治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健全群众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每一位法官要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群众工作,增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走进乡野,走进社区,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

导思想:认真贯彻中政委关于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扎实开展两项活动,有效推动三个提升的工作思路,着眼解决法院干警宗旨意识、司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增强感情、改进作风、提高能力”为重点,引导广大干警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进一步端正司法理念、改进司法作风、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把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落实到执法办案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审判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法院的形象和公信力,推动全市法院各项工作进入全省法院先进行列。

(二)基本原则:干警人人参与、强化思想认同、找准存在问题、注重整改效果。

(三)主要目标:广大干警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加融洽,群众的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得到大幅提升,争创“人民满意的好法院”、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的意识更加浓厚,全市法院整体工作创先争优达标进位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时间、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组织学习阶段(7月份)。全市法院要以中宣部理论局选编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为基本教材,采取举办“专家讲坛”,领导干部集中授课,党组理论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集中学习与干警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广大干警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总书记同志关于群众观点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市法院要充分发挥读书研究会的作用,在广大干警中开展通读一本关于群众观点书籍活动,引导广大干警全面掌握、深刻领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干警的党员意识、法官意识、宗旨意识、创新意识和争创一流意识,永做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忠诚卫士。要组织广大干警认真观看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和中政委及最高法院录制的警示教育专题片,增强广大干警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自觉性。

(二)广泛开展讨论阶段(8月份)。围绕“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做到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如何体现群众观点;如何通过让群众听的懂的语言,释法析理,让人民群众的‘官司’赢的清清楚楚,输的明明白白,减少涉诉上访;如何运用手中的审判执行权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题目进行深入讨论。讨论中,要结合自身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查找在宗旨意识、群众感情、群众观念、司法作风、司法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列出“明细帐”,有针对性提出整改的措施和办法,基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的整改措施务于8月26日前分别书面报中院政治部教育培训处和组织人事处,未及时上报的将在全市法院进行通报,并记入年终考核台帐。

(三)规范司法行为阶段(9月份)。规范司法行为阶段是大讨论活动的关键,也是大讨论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认真落实最高法《法官职业道德准则》、《法官行为规范》、《人民法院文明用语基本规范》和省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审判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有关廉政规定,落实好法官任职回避和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等制度规定。要紧紧围绕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强化干警公正廉洁规范文明的司法作风养成,增强反腐倡廉工作成效。基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要对查找发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具体问题明确、负责部门明确、落实进度明确、责任人员明确,确保真正得到落实。全市法院在大讨论活动中,要组织广大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各基层法院要筛选2-3篇,中院各部门要筛选1-2篇,认识深刻、文笔流畅、撰写质量较高、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上报到中院政治部教育培训处。中院将遴选一批质量较高的文章推荐到省高院,作为深化群众观点教育的具体成果。希望各基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组织好这项工作,中院将这项工作作为各基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开展大讨论活动效果的一次检验,进行检查验收。各单位活动总结务于9月28日前分别书面报中院政治部教育培训处和组织人事处。

三、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法院要把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摆到重要位置来抓,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要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基层法院院长和中院部门一把要亲自抓,院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讨论、带头整改,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各单位的实施方案务于7月30日前分别书面报中院政治部教育

培训处和组织人事处。

(二)注重搞好结合。开展大讨论活动与“人民法官为人民”、“三项重点工作”和创先争优达标年活动结合起来,要以实现全市法院整体工作达标进位为主线,以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为抓手,以解决审判执行工作中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提高司法为民能力为落脚点,以信访稳定工作为着力点,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做到两手抓、两

不误。

(三)加强检查指导。中院将对大讨论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阶段的具体任务落到实处。讨论结束后,中院结合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对大讨论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中院将在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期间,对全市法院的司法作风、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届时省高院也将进行明查暗访.同时,9月中旬将对全市法院开展大讨论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对明查暗访及抽查情况中院将视情予以通报,以迎接省院检查。

(四)抓好学习宣传。全市两级法院要加强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沟通,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宣传阵地,开辟专栏、专版,营造宣传声势扩大宣传影响,切实做好“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要注意发现、树立一批学习和实践的先进典型,广泛进行宣传,扎实推动活动的开展。

附:阅读书目和参看光盘目录

1、《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宣部理论局编);

2、《政法群英录》(中央政法委编);

3、《人民法院审判理念读本》(最高人民法院编);

4、《人民法院群英录》(最高人民法院编);

5、《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第二辑)》(最高人民法院编);

6、中央政法委光荣传统教育报告会光盘;

7、中央政法委制作的警示教育专题片;

8、最高人民法院制作的司法作风警示教育光盘。

群众观讨论发言 篇10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心系群众。 心系群众是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的前提条件。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会主动深入群众,真心与群众交朋友、结亲缘,用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相反,如果心里没有群众,只怀一己私利,“只唯上不唯下”,就会疏远群众、脱离群众,就做不好群众工作。尊重群众,把群众当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清醒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重大问题,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牢记宗旨,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章党史,必须明白“我为什么要入党、我凭什么能够入党、党组织为什么吸收我入党”这三个基本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点滴做起,把它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守土重责,勇于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一方稳定、大力改善民生、促进文明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站在群众立场上做决策、定政策,办实事不违背民意,做好事不超越民力,做到让群众参与、请群众评判、使群众满意。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服务群众。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努力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核心内容。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群众利益的集中代表和维护者、群众意志的体现者和执行者、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还是党群关系的协调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执政为民、依法行政。代表群众。必须明白自己手中权力是人民给的,理当严格自律,好好为人民服务,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不以等级观念对待人,以群众为本,始终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领导干部与一切剥削阶级旧官吏最本质的区别。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就要无条件地为党和人民做事。邓小平说过:“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服务,为努力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目的服务。

上一篇:初三生物教学反思下一篇:高中必修二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