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建议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建议(共8篇)

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建议 篇1

一、加强现代健康理念教育

诚然,体育课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如短跑、投掷、球类、体操、游泳、武术等运动技能,但更重要的却是切实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现代健康理念,从内心感悟到体育课具有多种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等)的美妙,并热爱上体育,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自觉主动地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坚持长期刻苦的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育人目的,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根本上大幅度提升体育课的教育质量。

为此,我建议每次上体育课,教师都应安排3至5分钟时间,开展现代健康理念演讲教学活动。为了取得更佳的演讲效果,要求主题鲜明,内容集中,联系实际,师生互动。或阐述健康理念,或介绍健身方法,或讲述健康故事,或诵读体育歌谣等等,形式允许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备专业理论、备体育技能、备教学过程、备教学方法,还要备演讲。演讲稿的撰写可以从网上找到丰富的素材,体育课教师之间多开展交流,汇编成册,逐年积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不会太困难。演讲水平在多次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必定会使教师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产生质的飞跃;我院体育课的人文气息与内涵品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必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赞许。

二、体育技能训练方式要求多样化

学生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遵从一般的科学认知规律。即从感知开始,经过反复多次实践,最后形成稳定熟练的运动技能。在体育课中为了顺利达成技能训练目标,教师必须精心地安排一系列教学环节,进行多种方式的训练,且环环相扣。我认为,至少应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

⒈ 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观摩(10分钟)

教师的讲解应做到简明清晰,突出重点;教师的示范要求动作准确规范。教师在讲解示范前,应把学生的队伍调动组织好,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看,学会在观摩中学习。

⒉ 体育骨干培养与学生观摩(5分钟)

教师宣布6至10名体育骨干出列,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新授动作学习训练示范,既是对他们的超前培养,又让其他大多数同学进一步作观摩学习,对技术动 作获得更加鲜明清晰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和印象。

⒊ 全班学生合练(10分钟)

在教师的统一口令指挥下,全班学生按一定的队形编排进行合练。教师不停地巡视,及时发现与矫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体育骨干在合练中则能对其他学生起到样板与参照作用,同时自身的技术动作得到进一步强化与熟练。

⒋ 分小组训练(10分钟)

将5-10名学生划分为一个相对固定的训练小组,每个小组安排1-2名体育骨干担任组长,按教师指定的训练要求和地点进行分组训练。体育骨干相当于小老师,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担负学生分组训练的技术指导。教师不停地到各组巡视、检查和督促,宏观地把握训练动态。这既调动了体育骨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缓解了因班级大、学生多教师一人常顾此失彼的突出矛盾。

⒌ 表演、竞赛与测试考核(10分钟)

为了检查学生运动技能训练的水平和学习质量,可以开展各小组之间的对抗赛、表演赛、计总成绩赛和达标测试考核。通过上述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耳闻目睹全班同学的学习训练水平。看到自己的良好成绩,产生成就感;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产生迎头赶上的紧迫感。培养学生四种意识:竞争意识、速度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努力鞭策自己,能以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今后体育课中的一切训练学习活动,取得更优良的成绩。这种永争第一的精神,是将来步入社会后取得事业成功的永恒动力,终生获益。测试考核成绩是评价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应记录成绩册上。

⒍ 训练小结(5分钟)

教师要对本次体育训练学习活动中的先进小组与好人好事大力表彰,对训练中出现的懒散、马虎、随意等不良现象,给予及时指正与恰当批评。指出与矫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再次复习与重点强调动作要领及成功关键。

三、将技术动作要领口诀化、歌谣化

在影视剧《还珠格格》中,有一个小燕子学习舞剑的情节,开始练剑时,她总是忘记套路,丢三落四。后来,是紫薇帮她想了一个好办法:每套舞剑动作配上一首诗,边舞剑边吟诗,很快就把一套剑术动作练熟练了。她兴高采烈地称配诗为剑谱。

这个影视情节使我们深受启发。如果我们把本来枯燥无味又非常复杂难以记住的体育运动技术要领,编写成文字浅显、押韵上口、饶有趣味的顺口溜—— 体育歌谣,或者口诀之类,不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吗?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了短跑理论与技术要领后,学生普遍反映难以记住。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诵读体育歌谣《短跑之歌》:

四百米内称短跑,摆幅要大频率快,鸣枪瞬间争起跑。

步伐摆臂要协调。蹬腿摆臂身前倾,临近终点冲刺跑,加速跑接途中跑。

挺胸甩肩要记牢。

在这首短短八句话的歌谣中,包含了许多信息:⑴什么叫短跑?(60米、100米、200米、400米统称短跑)⑵短跑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等四个阶段)⑶起跑动作的要领(蹬腿摆臂身前倾)⑷加速跑动作要领(两臂摆幅大、频率快)⑸如何冲刺?(挺胸或甩肩)。

在充分理解歌谣内涵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几次,就很容易记忆。若记住了上面这首歌谣,也就基本记住了短跑的技术要领和关键,经过多次反复实践,短跑技术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应高度重视培养优秀体育骨干

高职体育课以实践为主,多在操场、球场等空间较广阔的运动场地进行;连续两节连堂,时间跨度长;学生人数多,活动时空大,时时处处都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若仅凭教师孤身一人去调控,难度实在太大。

为此,我建议体育课教师采用孙悟空的分身术。即在一个教学班级中,通过运动测试、同学推荐、自愿报名等办法,选拔出6~10名体育运动水平较高、身体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本班体育课学习骨干,担负体育运动训练学习小组长工作,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这一步工作第一次课后就应抓紧完成,并与辅导员、班主任通气,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

体育教师对于这批体育骨干要重点培养、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和倍加爱护。在训练学习活动中,要对他们提出更为严格的学习要求,使他们的运动技能比一般学生更精湛;要不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教给他们工作方法;要多表扬多鼓励,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用好一批人,带动全班人。这样不但能较为圆满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能把安全事故率降低到最小。

当体育骨干工作发生失误时,教师应主动多承担责任,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教育,使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个别工作能力差、不认真负责、同学意见多反映大又无改进的体育骨干,可作适当调整和更换,以免影响正常的训练活动。

五、精心设计教案,优化教学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高职体育课教育质量,首先,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明确高职体育教育目标:以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现代健康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通过高职体育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确保顺利完成以下三大教育任务:⑴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⑵提高运动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自信心、自制力、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团结友爱、勇于奉献、拼搏进取、团队精神和开拓精神等)及道德素养。

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建议 篇2

1、学校体育田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田径体育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

现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一成不变, 内容运动项目单一, 田径运动课程内容除了传统的项目外, 一般没有什么创新的内容。接下来便是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老一套”, 单一、重复、单调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表现为跑跑、跳跳、打打、闹闹, 或是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其结果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质逐渐下降, 甚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1.2、认为田径体育运动锻炼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认为田径体育运动锻炼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现在吃的好, 喝的好, 鸡鸭鱼肉不间断, 有的还需要减肥, 身体自然没问题, 用不着体育运动和锻炼;二是认为学好考试学科, 考试的时候只要考的分数高, 就什么都有了, 特别是一些学校, 对毕业班的体育课实现取消制度, 认为只有体育专业的, 才有必要去进行体育训练, 有的甚至认为所谓的“遛弯”和骑车子上学就替代了田径运动和锻炼。三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 认为田径体育锻炼太苦、太累, 表现为一上田径体育课就请病假, 或是在操场的某个角落聊天说话, 玩手机等。

1.3、新兴体育项目的趣味性使得传统的田径课项目被冷落

近几年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由于趣味性极强, 极具竞技性和挑战性, 越来越吸引中学生们去更多的选择和热衷。如各种球类的比赛, 被称为中学生的三件宝 (手机、足球和电脑) 之一, 中学生对此具有极强的兴趣。这种状况使得学校田径项目教学举步维艰, 甚至无人问津, 越来越不受中学生关注,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现状明显导致学生的体质下降, 耐力减退、灵敏度降低、协调性下降、运动能力大大的消弱, 其后果令人担忧。

1.4、以往的体育评价机制不适应新课程下的田径体育教学

对以往的田径运动教学评价, 往往是以是否“达标率”的多少来看待教师的体育教学效果。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功利化, 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对田径项目课的学校与训练, 慢慢的学生对此项内容的学习失去信心, 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因此, 我们要是多把尺子进行体育课的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注学生的训练过程。

2、对学校田径体育运动课教学的建议

2.1、把学生喜欢的游戏运用到田径训练活动中

大家对游戏都很喜欢,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 更是爱不释手。因此, 可以把娱乐游戏运用到田径体育教学中, 把田径体育项目内容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 以激发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积极性。特别是把带有比赛和竞技内容的游戏应用到田径教学活动中, 可以极大的激发中学生学习和参与田径体育运动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针对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和体育器材有限的现状, 让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项目的运动, 或是开展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

2.2、创设田径体育活动的氛围, 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要加强对学生参加田径体育锻炼活动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认识。如开办专题广播, 组织有益有趣的田径比赛活动和专题讲座, 组织收听收有关内容的比赛等, 提高学生参与田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举办体育节, 增设趣味浓厚的田径运动项目。田径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要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因此, 要渲染一定的气氛给学生一种自发参与田径体育的感觉。

2.3、开好每年一次的校田径运动会, 提高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开好每年一次的校田径运动会, 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试想一个学生在初中三年期间从没有参加过一次田径运动会及其它单项体育比赛, 试想这位学生能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吗?他平时会去锻炼身体吗?不用多想, 答案肯定大家都知道。因此, 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出发, 要激发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多举办形式多样的竞技活动比赛, 激发学生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既能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又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4、加大体育资金投入, 改革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

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改善体育运动场馆环境, 及时更新体育设施器材, 确保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加强体育硬件建设的同时, 也要加强体育教学的软件设, 如改革体育考核评价制度,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中的问题, 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就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笔者就学校田径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学校田径运动教学的改进提出来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 篇3

关键词:体育学科;体育学科分类;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006-05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ort disciplines and suggestions for adjustment

LU Chang-fen1,YANG Wen-xuan2,LUO Xiao-bing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and adjusted 4 level 2 disciplines under sport science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Sport Humanistic Sociology” and “Sports Human Body” are two important foundational disciplines in the sport science system; the cont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Training” and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need to be regrouped; “Physical Educatio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Leisure Physical Exercises” will be developed as the sport disciplinary system.

Key words: sport discipline;classification of sport disciplines;disciplinary system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博硕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体育学列为教育学门类下的3个一级学科之一,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形成了体育学学科专业体系的雏形,从而使体育学在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对我国体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体育文化的迅速提升、体育事业(特别是运动竞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实践中许多新“体育问题”的出现,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也牵动许多原有体育学科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不断衍生新学科,从而冲击和改变了现有体育学科专业体系的内部结构。为了适应体育学科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现有体育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已成为必然。本文将在分析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体育学学科专业体系调整的新方案,为我国体育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的发展特征

1.1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分化中初建整体观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严格意义上应称之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它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群,由众多的体育人文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组成。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以“体育理论”的面貌出现,在体育学科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体育理论的裂解和大量人文社会科学向体育领域的渗透,许多新兴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体育人文社会学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并逐渐从改革开放前的边缘位置走到了体育学科专业体系的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冠之于“学”的分支领域共有70多个,许多分支学科已经有了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独立的学科理论框架和特有的研究角度,确立了学科的特质,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群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学科发展趋于成熟;有些成熟的体育学科甚至分化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例如:体育经济学分化成体育经济学概论、体育产业学、体育市场学、体育营销学、体育赞助、体育经纪等,体育管理学分化成体育管理学概论、赛事经营管理、社会体育管理、体育健身管理,运动竞赛学分化出体育竞赛裁判学、体育战术学、体育博弈论。

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自1997年体育人文社会学进入学科体系以后,有关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框架的讨论在课题立项和学术论文中不时出现。体育人文社会学在深入发展、不断分化新学科的同时,其自身的整体概念也不断加强。2003年,应体育人文社会学整体化发展之势,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建立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整体概念,树立了关于体育的人文观和社会观[1]。

1.2运动人体科学分化多于综合

运动人体科学,以前亦称“体育生物科学”或“体育自然科学”,是一个学科群。在运动人体科学中,对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等分支学科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较多。据统计,包括那些从成熟学科中分化出来的分支“学”,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已有66个分支。运动人体科学整体性研究极少,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篇名“运动人体科学”,对截止至2009年的全文数据库进行精确检索,发现105篇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整个运动人体科学的框架结构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几乎没有。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运动人体科学概论》[2]。该书内容覆盖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必需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体育保健和运动医学等多门人体科学、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一本首次从整体上探讨运动人体科学的著作,但实际上也是各分支的组合。可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凝聚力十分有限,其整体概念尚未建立。

1.3体育教育训练学以教学训练理论和方法为主体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在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和运动训练学多年发展过程中,于1997年两者结合而成的新学科[3]。长期以来,我国丰富的身体教育和运动训练实践,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2003年出版的《体育教育训练学高级教程》[4]就其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就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等项目教学与训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初步建立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框架。但由于该学科的非成熟性,其整体抽象性水平较低。

1.4民族传统体育学以武术项目为核心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群,它以武术、气功、养生以及其他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与科学结合、历史与逻辑统一、技术与理论整合的方法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经过10余年的发展,部分学校设置了以武术为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发展围绕武术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兼顾一些其它民族传统项目的发掘与整理,其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论述和介绍,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共同特征与发展规律等的探讨不足。从总体上看,民族传统体育与一门成熟学科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调整的必要性

现行体育学下4个二级学科的划分,既缺乏科学的分类思想,也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这是从分类学意义上来说明其调整的必要性的[5]。本文将主要从体育学下属学科自身的特性和发展水平来阐述对当前学科专业体系调整的必要性。

1)体育人文社会学与运动人体科学不能体现体育学自身的特殊性和学科群自身的开放性。

体育人文社会学与运动人体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应用性学科群,受母学科的发展影响较大,在本质上分别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研究对象上看,前者主要研究体育中的人文社会现象,后者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人的机体的生物变化规律;在研究方法上,二者大多限于各具体学科所依据的母学科研究方法,如体育管理学的案例分析法,体育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与政策分析法等、运动生理学的实验法、运动解剖学的解剖法等;在理论体系上,这两个二级学科虽然建立了整体性的学科概念,但其内部结构还停留在各分支学科的排列组合上。可见,二者仅仅是母学科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而非从整体上研究体育运动自身的学科,不具备体育学自身的特殊性。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应用性学科群,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将随着母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新学科的不断涌现,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体育学科。因此,在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群和自然科学群中,将其应用性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学科体系来看待,把具有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学科凝合在一起,既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体育中的人文社会现象和生物现象,也不利于新兴体育学科的出现和发展。

2)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范围模糊、学科性质难以定位。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应该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和领域;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应该属于“训练类”的范畴和领域。体育教育训练学实际上包括“教育类”和“训练类”两个学科群。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体育形式,二者合并在一起,不仅容易造成体育教育训练学与学校体育学(或体育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边界模糊,而且也使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性质难以定位,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在实践中,有些高校为了增加申报学位点的实力,将“教育类”与“训练类”的成果合并申报“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位点,转而又将“教育类”的成果作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申报“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位点,这种重复使用材料的做法,使“以学位点促进学科建设”的初衷流于形式,导致学位点多而实际学科根基薄弱的状况,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质量。这种实践中的尴尬,从根本上说是由学科自身范围模糊、性质不明确所导致的。

3)以武术为核心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不足以成为一门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形态源远流长,而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意识却相当薄弱。民族传统体育学设立之初,其本意是建立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群。然而从总体上看,民族传统体育学宏观研究仍显得不够,其学科体系尚不完善,空白点较多,尚欠开拓创新意识,缺乏从完整知识体系角度对民族传统体育实践进行概括、提炼和总结,且研究内容极不平衡,武术研究受到重视甚至有代替民族传统体育之势。除武术研究外,还有一些运动项目,如大成拳、气功、意拳、太极拳、八卦拳、散打等,被冠之予“学”,形成大成拳学、体育气功学、意拳学、太极拳学、八卦拳学、散打运动学等,介绍各项运动的概况、技术、方法、战术等。这些作为手段和内容的运动项目在学理上至多算“课程”,不能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中的一个“学科”。

以学科的评判标准来衡量,以武术为核心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尚不具备一个学科的基本条件,就更别说是一个“学科群”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概念。

4)新兴学科难以归类。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健身、休闲、娱乐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健身休闲的理论研究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如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在经过多年对休闲体育研究的基础上,申报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软科学课题《休闲体育学学科建设研究》,开始了对休闲体育的系统研究工作。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胡小明、虞重干先生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200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卢锋先生的《休闲体育学》,对休闲体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此外,刘同员、马永红、董晓虹等学者还对健身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健身休闲理论为健身休闲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研究领域。然而,审视现有的学科框架,健身休闲理论既不能归类到体育教育训练学,也不能放到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体育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

3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调整的基本策略

1)保存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对体育学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

体育学科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形成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是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这是因为:体育学科是研究体育运动及体育运动中的人的综合学科,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和专门性,在本质上应属于体育学科自身。而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在本质上是属于其它学科的。然而,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所形成的交叉性体育学科,也是体育科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交叉性体育学科用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体育问题,为掌握运动状态中“人”的身心活动机制、深入理解各种体育文化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体育学科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

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与科学技术研究大系统的基础学科,其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大致相当于整个科学技术系统中应用学科的层次。但是体育科学本身也存在着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内在结构。如果不进行具体分析,一概认为体育科学只有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则会导致对基础学科研究工作的忽视,进而影响体育学科发展的后劲。因此,对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基础支撑作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学科体系中两个开放的学科群。体育自然科学通过提供精确的量化指标和科学手段把体育科学引向微观世界,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却向体育所涉及的社会宏观方向发展,从个体的心理,到家庭、小群体、社团、社区、单位,直到国家和国际。二者沿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轨道将体育实践引向深入,不断推动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及体育学科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体育从政治需求向文化层面的回归,体育逐步走上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长远关注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发展的立体化道路。锻炼身体,追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体育事业的清晰目标。因此,在体育科学领域,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已成必然之势。这既是现代科学发展使然,也是促进体育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抉择。

对种种“体育问题”的聚焦,是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在一起的内在动力。而对种种“体育问题”的深入剖析,还需要二者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对运动人体科学而言,应及时运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来研究体育运动当中的人体适应性规律,并将研究视野从传统的竞技运动领域扩展到体育教育和健身休闲活动中;对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应保持与人文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兼容性与学科张力,突出体育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应用性,加强体育人文科学的导向性和基础性。

2)重组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

体育教育训练是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聚合体,前者是一种体育方法传授形式,后者是实现运动竞技目标的一种途径,二者聚合在逻辑上讲不通。从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只有武术的部分项目,作为一个运动项目何以成为一个具有“群”概念的体育学科?可见,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两个不成熟的学科群概念,应该淡出学科框架。

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体育学下属的两个二级学科,都以运动技术项目研究、教学与训练为核心,二者具有同质性,其具体内容是反映体育学专门性与特殊性的主体,是体育学发展着力建设的部分。因此,取消这两个学科概念,却不能否认这两个学科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对体育学下属学科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对这些具体内容进行重组。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文化的精髓,有区别于西方竞技性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设立,寄托着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特殊感情。但寄托民族感情并不等于学科建设,这是由民族传统体育学经多年发展而无实质性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了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实际包括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开发、教学训练,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属于运动项目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范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和训练分别属于体育教学论和运动训练学的范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是体育文化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可考虑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成熟项目开发列入运动项目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分别纳入到体育教学论和运动训练学中,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归入体育文化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设立,表达了人们对“体育特色”学科的关注。作为体育学的主干,体育教育训练学主要包括身体教育学、运动训练学和各运动项目理论与方法研究。由于身体教育和运动训练是两种不同的实践形式,身体教育学和运动训练学理应分开来发展。运动项目作为实现体育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其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方法学意义,因此,可以将研究各运动项目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统称为“体育方法学”。

3)为新兴学科预留发展空间。

健身休闲理论研究的兴起,是与近年来健身休闲活动实践形式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相适应的。进入21世纪,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健身、休闲、娱乐必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要开展健身休闲活动,科学的健身休闲理论是必须的。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健身休闲理论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因此,新的学科框架需要为这些学科预留发展空间。

4对体育学科体系的调适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体系实际包含着两大类学科,即基础性体育学科和专业性体育学科。基础性体育学科是专业性体育学科发展的源泉和基石,为专业性体育学科提供新知识、新原理和新方法,内含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与运动人体科学两个学科群。专业性学科是指以客观存在的体育实践形式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各种体育实践形式的本质、关联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体育运动和体育运动中的人服务,具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

体育学科发展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时代新挑战,始终需要积极倡导身体运动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这就是体育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发展的最大不同。体育学科发展坚持“通过身体运动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宗旨,这是区别于其他相关学科(如教育学、医学、理学等)的特色,也是体育学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准则。新时期体育学科体系的建设,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性体育学科的建设,增强其辐射性、应用性、导向性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专业性体育学科的发展,以突出体育学的特色和独立性,这才是体育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回顾体育发展史,分析体育存在的现实形态,可以发现,身体教育、运动竞技和健身休闲是现实世界体育存在的3种主要形态,并随着体育实践深入发展逐步发生分化,且各自的发展轨迹越来越清晰。体育学就是由研究各种体育实践形式的各分支学科组成的。体育学科体系分类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客观存在的体育实践形式为分类依据,兼顾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将体育学分为身体教育学、运动竞技学和健身休闲学3个分支学科群,并在各分支学科群下重新分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各分支学科,对体育方法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健身学、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性体育学科做重新分布。以此为思路,将体育学的总体框架调适如下(见图1)。

其中,运动训练学是运动竞技学的主干学科,健身学、体育休闲娱乐理论是健身休闲学的主干学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是身体教育学的主干学科,体育方法学根据体育实践形式的目的不同分化为身体教育方法学、运动竞技方法学和健身休闲方法学分别列入体育学的3个分支学科群中。

5小结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和体育实践的发展,以及体育学科自身的不断分化与综合,现有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的分类已明显不适应体育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现有4个二级学科进行解构与整合,是体育学科深入发展和体育科学理论不断完善的现实需要。新时期体育学科体系可考虑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体育学科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支撑学科来建设,重组“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核心内容,重视新兴的健身休闲理论并将其纳入学科框架,身体教育学、运动竞技学、健身休闲学将作为体育学科体系的主体部分得以发展。体育学科框架必将在新的学科发展阶段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健.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7-81.

[4] 黄汉升. 体育教育训练学高级教程[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鲁长芬. 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及策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6-10.

对兼职学生的建议 篇4

(一)学生方面

1、目前还是要以学业为主:在此次的调查报告中,当上课时间与兼职时间发生冲突时,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放弃兼职,但仍然有4.71%的同学选择逃课而去做兼职,本末倒置。当代大学生还是要学会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时刻牢记学业是不可以放松的。

2、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兼职观,不要为了赚钱而赚钱,想要赚钱得先让自己变得值钱: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兼职的时候,有67.18%的同学选择了和自己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行业,完全相关的只有4.58%的同学。而据我平常对大学生的了解,很多大学生会利用周末或者课余时间去路边或者寝室楼发传单。其实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实践所学知识。“钱”程不是兼职的最终目的,真正的深层意义是 “前”程,我们更应该关注兼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及对日后工作经验的积累,不要在干一些对自己以后的事业毫无帮助的基础上让自己变成廉价劳动力。

3、兼职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忌盲目,同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在兼职过程中,有19.46%的人曾经上当受骗,而在这上当受骗的人当中,高达26.87%的人选择了自认倒霉,可见我们大学生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都需要加强。遇到麻烦时,不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工作前应签定协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时,或者遇到不能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询问,或者向身边的朋友寻求建议,请求帮助

4、要多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正确处理学生与社会人士的关系,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所做所为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是待人最基本的原则。

(二)学校方面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多培养学生从事层次更高,意义更深的兼职。因为正确的兼职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拓宽兼职门路,丰富校园兼职资源。开发兼职市场,让社会了解学生兼职状况。社会用人单位大多只青睐学生廉价劳动力,很少关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校可以主动积极联系一些有信誉、有经验的公司,为有兼职需要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兼职岗位,同时也对学生的安全的提供了保障。

学生对老师上课的建议 篇5

1.清晰明了,给人思维冲击; 2.风趣幽默 3.讲课要新奇 4.有个性,有风格;

5.引用小故事,联系教学内容,预测结果; 6.重点知识的延伸; 7.前后的联系; 8.有思维,有条理; 9.让我们轻松接受知识;

10.师生互动,一同学习,一起进步; 11.在适当的地方巧妙地设计提问; 12.让我们谈自己感受,进行心灵交流; 13.前因后果,适当点明,便于理解;

14.在走进教室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各个方面;

15.主次分明,重点多讲,难点简化(比喻、举例、概括等); 16.走下台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

17.让我们们在听课文、听故事中学会思考,并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引导得出结论研究; 18.引导我们开启思维; 19.最忌对着课本照读;

20.面试的机会只有一次,应该有点新意; 21.应该以丰富的课外知识、自己对课本的理解来征服我们的心;

22.适当提高音量,做到抑扬顿挫;

23.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我们们思考,循序渐进的引导; 24.多咨询资深教师;

25.提一些问题(思考的、回忆的、延伸的等)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6.自我暗示,想办法放松; 27.微笑能解决一切;

28.丰富的肢体语言不可或缺; 29.板书端正、规范、漂亮; 30.找寻历史故事背后的故事; 31.调动自己的激情,给自己活力; 32.设计好过渡,做到环环相扣; 3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4.让我们了解你,你也了解我们。

35.使我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在家里的那份关爱与自由。36.在班上建一个“烦恼信箱”,如果你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烦恼,又不好言说,就写在纸上,把它塞进“烦恼信箱”里,这个烦恼信箱只有老师才可以打开。老师打开看了后就可以提供方法来帮助你解决问题。37.我们不会写作文,可以在班上把擅长写作文的同班同学的好作文贴在后面墙上,让全班同学学习我们的好方法,欣赏我们的好作文,我以为比看作文选上的作文兴趣更大。38.班上有学习好的,有学习差的。让学习好的同学每天教差的同学一个小时。如果差的同学成绩有进步,那么师傅徒弟同时奖励。

39.可以针对每个我们的特长及爱好进行教育和指导,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充分发挥我们的特长优势,这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也会有所帮助。40.希望老师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笑着。

41.要细心观察我们,全面了解我们,倾听我们的谈话。42.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我们听 43.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44.善于调动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45.设计提问激发兴趣与思考,课后及时总结,不断改进。46.多举行如书法、朗诵等形式的竞赛。

47.我建议老师要多跟我们交谈,谈谈我们怎样对待学习,用和蔼的语调来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48.以真诚换取真诚,以正直构筑正直,以纯洁塑造纯洁,以高尚培养高

49.以新奇的课堂导入吸引我们 50.以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我们

51.合理运用多种课堂导入的方法,如:猜迷激趣法、趣味故事导入法、名言佳句导入法、趣味成语导入法、趣味笑话导入法

52.做快乐的教师

53.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

54.我建议当班主任的老师们,分一些工作给那些没当班干部的我们,个个我们轮流当班长 55.班主任可以在班上实行操行评分制

56.要由同学自己选举班干部,因为这样,同学就更会服从班干部的管束

57.老师应多与我们交往 58.老师教学,应当态度和善

59.老师可以抓到差生的弱点让他努力学习,让他被这个弱点制服,让他自己主动地去背,去思考问题,去学习。60.老师可以在班上来个“众说纷纭”,让全班的同学把平时对老师的看法或建议写在纸上,交到老师那里一一过目。61.上课的时候,给我们20分钟的自主预习时间。在这20分钟内,我们可以将不懂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分为几个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最后大家与老师一块完成这些疑难问题。

62.老师要经常在课堂上回忆讲过的内容,以免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63.组成一个个小组,相互合作学习,可以两个人相互进行辅导,一个好生负责一个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成绩差的我们可以向指定的好成绩我们请教学习方面的问题。64.我们很想与老师做近距离沟通,上课做老师,下课做朋友。

65.学校应当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66.科任老师要尽量多开展一些课堂活动。如各组抢答争分,男女同学朗读比赛等等

67.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排课堂学习活动,老师可以多举办一些与自己学科相关的游戏,我们上课的劲头也就来了。

68.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 69.老师,敞开心扉

70.多讲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71.抓好预习,利用多种机会养成我们自学的习惯。72.多给我们些奖励 73.要理解我们

对学生会工作的建议 篇6

一、作为大一新生,我认为我们新生的思想正处于浮动期,希望学生会可以对此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心理辅导等。端正新生的思想,使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多举办一些文艺读书的活动,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生活;也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锻炼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会就像一个整体,各个部门是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会内部应举行各部门的交流活动,加强加深学生会成员对学生会的认识,使他们更好的完成学生会交给的任务,使学生会能更加高效的运作,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学生服务。

四、将工作细分到各部个人,明化奖惩制度,是每个成员得到公平的锻炼。

五、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对入会新生,要及时以讲座形式告诉他们不要轻易相信各类推销人员,减少财产损失。

1.学生会招新面试时应严肃认真,避免官僚主义的形式,亲切对待每一位同学;

2、多做实事,组织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有参加的机会(多组织集体活动),希望在提供信息方面落实到人;

3、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管理公开、透明,联系学生实际,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

4、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依赖心理强,工作应具体分配到人;

对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建议 篇7

关键词: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现状,建议

从宏观上来讲, 高校体育教师, 不但要完成国家教委、各体育机构、省市教委关于体育方面的多项指令和要求, 而且要参加省市体育协会组织的多项运动竞赛, 同时, 还要完成学校党委、行政交给的体育教学、科研、群体工作任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高校规模的扩大, 学生人数的剧增, 一般学校都有几千人至上万人, 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内容大量增加, 传统的管理方法、手段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就要求体育工作管理者增强对管理工作的认识, 认真领会和掌握科学的管理内容和手段, 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来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管理效率。

1. 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现状与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之间尚存在明显的差距。

目前有部分高校的领导对待学校体育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足, 总脱离不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这种旧观念的思想。有不少高校的体育管理者由于管理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 致使他们的管理行为满意率很低, 他们虽然整天忙碌, 付出的劳动比一般教师多几倍, 但常常得不到应有的理解, 管理观念滞后, 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的摄取和运用, 管理手段、方法单一, 其主要原因是对职权利的关系没有协调好, 也有不少人对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 以及对体育教师存有偏见。体育教师的劳动付出多回报少, “能级对应”程度较低, 工作量的计算系数比例较低, 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再有部分管理者理想与现实条件之间矛盾冲突较大, 体育经费投入少, 体育设施陈旧落后使他们感到束手无策, 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高校体育工作的管理, 与纵、横向的关系不够协调。

有不少高校虽有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机构, 但无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和管理目标, 只是在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上起一个组织协调作用, 其余的工作由体育系 (部) 负责, 体委变为“空委”, 完全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 挂名而已。体育系 (部) 既管理, 又协助工会、老龄办、兼管教工, 加上学生的社团活动, 工作牵涉到的面比较广, 如不进行具体的安排, 场地、器材有很多时间都会发生冲突, 使部分工作计划不能够实现, 其主要原因是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分工不够精细, 组织管理的措施不够得力。

1.3 科学化管理的运用能力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投入使用, 对高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善于管理、充分利用, 以发挥其效能。但由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等问题, 教师的整体素质对计算机等先进设备的运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产生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比较陌生, 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 许多新型的体育项目的问世与推广后, 不少学校接受滞后, 不能适应科学化管理和运用。

1.4 规章制度的执行软硬条件悬殊较大。

主要表现在先进工作者评比和职称的评定方面, 教学方面是软条件, 教师上课精力的投入是否不足, 无具体的衡量标准, 有部分教师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教学精力分散,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时的表现不闻不问, 只顾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的监督是一个薄弱环节, 硬条件是科研, 有不少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都有明确的具本目标, 不同的职称, 要在不同级别期刊上发表不同数量的论文, 这是一个硬性指标, 很多高校的管理者, 都把它看成是评比先进、职称评定、校内津贴分配的主要依据,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以致给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2. 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高校体育工作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是根据管理现象本身的有机联系, 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完整的统一体。其实质, 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 通过确定责任以达到一定的效益。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避免盲目性, 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高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主要流程有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竞赛、群体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和校内外其它部门的联系, 它是一个整体, 各方面都有着相互的联系, 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认真而全面地开展工作。

2.1 组织机构管理。

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 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预期目标, 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其次要加强党委对体育工作的直接领导, 促进各级领导的重视, 提高管理理论水平, 运用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提高管理水平。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 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机构, 可分为几个层次, 形成一个网络系统, 由院系、部门、各体育协会等共同组成, 形成一个整体, 体育部 (系) 是一个职能部门, 在整体的前提下, 实行目标管理, 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了职责, 就要授于相应的权力, 因为管理总离不开人财物的作用, 但又要相互合作, 如此才能顺利地运行全校的体育活动。还有少数学校未成立体育部 (系) , 教研室的体制仍存在, 严重影响体育工作的落实和体育人的积极性, 应按高校《体育工作评估条例》予以更正。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学校的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教师,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就不可能存在高水平的学校工作。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前提,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 有计划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培养他们掌握现代教学设备仪器的使用能力和驾驭管理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重视人才储备, 培养学科带头人, 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 年龄适中, 思想好, 作风硬, 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教师的队伍的稳定, 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稳定是师资队伍管理的关键。人才流动对个人来说可能是重要的, 它可以使人才自己通过不断的尝试, 找到最适合自己并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工作。但对学校来讲, 人才流动可能带来“输入新鲜血液”的好处, 但对学校来讲, 人员不稳定, 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外流, 不仅使培训费付之东流, 而且可能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计划。稳定队伍要多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关怀。要留住人才, 首先要留住其心。学科带头人须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才能在学科内部结构中起作用。学科内部结构以项目为单元, 实行项目负责制, 项目组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 各组织实施, 并对教学质量负责, 同时负责组织该项目的运动队训练, 竞赛工作和群体工作等。

2.3 教学管理。

体育部 (系) 是高校体育职能部门, 教学工作应该是其最主要的体育工作之一。要坚持高校教学管理原则, 对体育教学的大纲计划、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课程安排上, 都要力求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从教师的现状、物力资源和季节天气等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组织落实, 工作职责明确到每一位教师。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 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相对于学年制教学管理更加繁琐复杂, 加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如果这些复杂的过程还停留在手工式的管理办法和落后的管理手段上, 就无法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需采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积极对管理意识、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学校体育部 (系) 应有专人负责成绩管理, 专用计算机处理学生成绩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

2.4 科研管理。

体育部 (系) 有效地建立起一支学术研究梯队, 才能不断地在体育学科领域、探索与创新, 并将新的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用新的理论指导教学与训练;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科研是创造性劳动, 需要资金投入和环境支持, 需要长期营造和扶植, 营造激励条件和成长环境, 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 讲科研实绩, 强化激励机制, 该奖励的要及时给予奖励, 调动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不是纸上谈兵, 而把科研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转变, 转变成经验、教训, 转变成生产力、效益。

2.5 课余训练与竞赛管理。

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培养学生体育骨干,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登世界体育高峰, 推动群众性体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搞业余代表队的训练, 在普中选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训练, 科学管理, 建立运动员档案, 制定科学训练计划、明确目标、实行教练员负责制, 保证训练时间, 完成训练任务, 关心好运动员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好每学期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坚持常年训练, 特别是本校的传统体育项目, 充分发挥体育的宣传作用和窗口作用, 以优异的成绩来宣传学校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道德,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6 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 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对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提高身体素质,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早操, 上万人的学校, 集中做操, 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这方面的管理考核工作, 要分解到系和班, 体育部 (系) 进行场地划分, 检查、督促。学生早操的出勤情况纳入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测评, 系科的评优等方面, 课外体育活动教师进行下系辅导。有组织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竞赛, 吸引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参与, 不但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活跃学校气氛, 而且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从而增强体质, 促进班与班, 系与系之间的友谊。进行对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考勤, 也是一个对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

2.7 场地器材管理。

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组织课余训练和竞赛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 认真细致地做好场地、器材的规划、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 是提高场地利用率的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运用价值规律发展体育事业, 体育有偿服务具有极大潜力。对校内和校外都可进行有偿服务, 增加体育经费来源, 但必须保证校内的正常教学和训练, 同时对有偿的收入分配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 绝大部分应用在场地的维护和器材补充, 充分发挥场地器材在高校的作用。

3. 对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建议

3.1明确管理目标, 健全组织机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团结协作。遇事不扯皮, 遇责不推诿, 遇权不争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以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过程, 做到有章必行, 违章必究, 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充分调动积极性,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应以其他教师一样, 要看到他们的辛劳与跌打滚爬, 不要看他们的个别差异。

3.2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目前处于信息时代, 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是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决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要积极引导现代科技为体育学科所应用, 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设备, 对体育教学、业余训练、竞赛等进行科学管理。

3.3转变传统观念, 正确认识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体育工作者进行量化考核。加强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热情, 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奖惩一定要分明, 制定出明确公正的考核标准并形成制度化, 使贡献大的教职工得到及时肯定和奖励, 奖励时应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惩罚注意批评的方法, 选择适当的场合, 否则会使违规者自尊心等方面受到挫折。在体育工作管理实践中, 公正及时的惩罚是必不可缺少的, 又是非常必要的, 它作为管理工作的杠杆, 可以调节和改变人们的工作行为, 对少数人或个别人的惩罚, 可以教育大多数人, 使一些不良的行为得以制止, 使良好的工作习惯不断地建立起来, 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及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4各种管理方法与手段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特别是学校体育工作管理者与执行者的情况, 做到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 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实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忠波, 李英基.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的诸方面思考.体育科技, 2002, 2.

[2]李向东.对普遍高校体育课程管理的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3.

[3]杜文娟.计算机管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四川体育科学, 2002, 4.

[4]曹日华.我国高校体育科学文化管理的研究.体育文化导刊, 2003.2.

[5]王本全.科学化、人文化与高校体育管理.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4.

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几点看法及建议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看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3-0105-02

学校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基础学科,是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

1基础体育教育历来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1目前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时代和教育时代,教育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工程,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然而,现时期的基础教育状况尚不尽人意,尤其是初中体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①体育课遭挤占和轻视。置身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教育环境中,初中教师、学生深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战争之中,体育课遭遇挤占和轻视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毕业年级的体育课从每周两节削为一节,甚至被硬性取消;②课外体育活动名存实亡。国家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倡在各学校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而实际上一些中学只是在课表上显示出课外活动的安排,而并没有几所学校真正落实,更多的是每周的体育活动课成了其他学科的机动课;③体育教师受冷落。在各中学,体育教师担任的课时任务相对较重,他们同时还要担负学校里其他一些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属于“老黄牛”型,但在评先、评优等评比活动中,往往要给主科教师让位。

1.2体育与智育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体育教育历来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早期的教育思想中就认为体育、智育互相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智力的增长,要求体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人口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进行智力活动的条件,对学生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体育应先于智育。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往往把体育的地位看得低于德育和智育。他们认为,体育虽然可以健壮身体,却难免使知识贫乏、头脑简单,在文化方面不可能有高深才智和成就。这样就把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对立起来。居里夫人曾说过:“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古今中外许多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物都深刻了解“人的健全精神寓于健康身体”这一朴素真理。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认为一个人能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是一个常数,要想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就必须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为此,他每天坚持适当的文体活动。

2002年,我校初三毕业生叶继刚以全校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信阳高级中学。他有一句自己的座右铭:“会玩才会学”。无论是课间还是周末,你总能从球场上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他不仅擅长篮球、足球,在田径场上也成绩不俗,跳远、短跑、投掷样样拿得起,并多次代表我校参加市、区级运动会,均取得好名次;在学习上,他也像在球场上一样投入,学习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强、精力充沛,文化课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说:“是体育运动使我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1.3初中体育教育是完善全面教育的主要手段

强国必先强科。从战略角度来看待学校体育,首先是要提高全民族的体质,也就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未来社会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各方面受到父母的照顾,依赖性较大,缺少艰苦条件下的磨炼,这对他们身体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不利的,容易养成怯懦、依赖、无创造性等不良个性。而体育在培养现代人所必备的竞争素质、拼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体育教师,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那些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时很活跃,能轻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学生,总是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在学习上他们也普遍感覺轻松,并有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发展潜力较大;反之,那些只知一味读书,不爱运动的学生,给人一种呆板、沉闷的感觉,他们大多内向、怯懦、缺少魄力、能力单一。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育,不仅是完善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措施,而且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2初中体育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基础之一

当今中国已步入了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这从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并取得优异成绩就可以得到证实。这说明竞技运动水平是衡量一个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2.1培养优秀运动人才是初中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初中体育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基础。很多优秀运动员往往首先从学校中涌现出来,初中体育教育可以在运动员选材和早期训练方面奠定基础。增强学生体质、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这无疑是初中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为高一级学校培养部分优秀体育人才,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也无疑是初中学校体育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冠军贾占波就是从我校走出的一名世界级选手。他在中学时就显示出良好的射击天赋,并被我校教练顾卫中发现,在经过艰苦的启蒙训练后,陆续取得一些赛事的优异成绩,一步步走向市队、省队、国家队,最后站在了世界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我相信其他学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但设想如果没有初中体育教育的踏实开展,又怎么会有祖国今天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呢?

2.2进一步完善初中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是发展竞技运动的重要手段

初中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形成独特的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因经济发达、体育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体育活动正规,可以进行较全面的业余项目训练,如北京、上海;在经济较落后的中、小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项目,力争从单项上实现突破,如:我市传统优势项目有踺球、篮球、射击等,因这几年重点发展,在一些大型比赛中均有很大收获;还有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气候条件进行一些专门性练习,如:在青藏高原地区,可以利用高原气候来进行耐力性练习。

2.3完善初中体育运动竞赛制度是推动整个竞技体育的重要措施

竞赛是推动学校体育和提高青少年运动技术和水平的杠杆。作为一名长年工作在基层的中学体育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举办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区与区之间或校与校之间的友谊赛或对抗赛,对促进学校运动竞赛制度的完善、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如:我市利用每年暑假举行“晨光杯”综合赛事活动,内容包括: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比赛等。这些竞赛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并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运动人才。这些体育竞赛的开展,也从不同方面促进了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许多经验表明:抓好初中体育竞赛活动这个环节,是推动整个竞技体育的积极因素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成功之路。

初中体育教育是整个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仅从初中体育的战略地位浅述了几点看法及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必须提高对初中体育教育的认识,改变过去的陈旧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教育体系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that Sports Educates to Junior Middle School

Li Wei

Abstract: This text has been put forward to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that sports educat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ones that must improve and educate junior middle school sports are recognized know, changed the outmoded notion in the past, could reflect the importance that sports was educated junior middle school, could enable education system receive really more complete development.

上一篇:集团公司工作思路下一篇:我的心儿怦怦跳小学生写景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