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工作总结勿删(通用11篇)
一学年来,我校课改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秉承“继承、开拓、实践、创新”的理念,以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工程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推动下,教师们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了生动活泼的“三生课堂”(即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2016年中考中,我校仅有8名考生,就有一名学生考取长汀一中,两名学生考取长汀二中,四名学生考取河田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体育等科目成绩名列前茅。小学毕业会考中,我校毕业班语文、数学成绩都位居全县中上游。在全市“四率”评比中,我校荣获三等奖,见证了我校的课改成果。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强化管理
重塑教学观念是课程改革的前提,而落实这一前提的基础是认真学习!为了强化教师的课改理念,从2012年开始,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读,深入领会课改的意义,领悟课改的实用成效。在《课标》内容与要求的引领下,我们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掘“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品质。
进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我校课改年级教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主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认真钻研教材,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二是切实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把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师间加强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作为课改的主要内容。大家集体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轮流执教研究课,及时展开讨论交流。自我评价,展示教学设计意图,反思成败得失;科任教师互评,各抒己见,发表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我校先后上了语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实验研究课五节,为全镇上示范课四节,作专题讲座两场。
(三)把课改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用课题研究促课改的推进,把课改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形式,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课改发展。
学校积极支持鼓励老师们收集整理资料,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记录下来,整理成文。这两学年,学校有四位教师的课改案例在县市获奖,有四位教师的课改论文获市县一等奖。
四、围绕课改展开校本培训 充分利用我校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的师资资源,开展“结对子、拜师傅”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岗位上练兵。对一年级上岗教师进行了“课改”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每周星期三的晚上安排2个小时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具体做法是:①组织讲座,由已参加过培训的省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重点是解读新的《课程标准》。②组织讨论,对照《课标》,结合教学实践,教师们可以提出各种问题,相互讨论,共同寻求一个满意的答案。③组织辅导,由教导室和中心教研组选取报刊上的理论性文章,提供给教师们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讨论,使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全面实施《课程标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组织开展了“教学活动月”活动,活动形式为“分组比教,重点评课,集体评讲。”具体地讲就是由骨干教师组成两个评课小组,分别进行文科类和理科类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评委将所要评课的对象先定到人,课后作充分的评讲准备,最后召开教师大会,作集体评讲。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个飞跃。
五、加强课程改革的保障
(1)物质保障。按照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配齐配足必要的教育装备设施。学校增拨一定的资金,用于课程改革期间开展教师培训、科研和有关活动所需要的专项经费。
(2)政策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对新课程实施进行统筹规划、指挥协调。将课程改革工作情况列为对学校各项工作质量教育的重要指标,每年度组织一次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的评比。
六、存在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的薄弱,参与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加上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课改年级每班人数达到九十人以上。学困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难于界定。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氛围;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老师们为此很尽心,课堂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也发现有的课堂上“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画笑脸、奖红旗不厌其烦;抚脑袋、牵握手甚是入情。可老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要做到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高歌的决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3、教师的配套教学资料不完善。教师要用大量时间收集资料,制作教具、完成教学任务与开展课型研究的冲突,造成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滞后,期末出现赶课时的情况(特别是语文)。
4、学校现在的设备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技术的需要。大多数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强,有的课型仍然不自觉地出现新教材老方法的教学方法等等。
七、对后段工作的打算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习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1.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2.在课改班级、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讨活动。3.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4.总结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5.提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课题。6.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教学模式异彩纷呈,不搞一刀切
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 如何使教学质量提高提升?这些问题自我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已成为定西市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日思夜想的问题。
去年3月,定西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县区校在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不唯模式唯高效,不搞一刀切。在此目标指引下,定西市各县区、校制定《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在学习借鉴外地课改成功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研论证,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安定区组织相关人员在认真学习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271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研发了六模块“3+X”教学模式; 临洮县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学生预习为教学基础, 以情意导入为教学开场,以问题质疑、讨论、解决为教学主线,以目标检测反馈为教学的总结, 以精选习题布置和预习要求为课堂结尾,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陇西一中借鉴河北衡水中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并结合学校在教学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成功教学实践,提出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思辨答疑—当堂训练”的“四环节”教学模式; 定西市一中创建“五环节“高效课堂“12345”工程,制定了《定西一中创建“五环节”高效课堂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作专题研讨,进行了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为全校教师进行了高效课堂展示课;临洮中学按照高效课堂模式把教学设计分为“温故、导入、设问、自学、讲析、练习、拓展、作业”八个环节,提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宽松、开放、活跃。
如今定西市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较大转变。学生们广泛开展了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开放式学习方式、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等。 富有个性、主动积极的科学学习方式已使广大高中生受益。定西一中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说,“现在,学生的学业负担得到减轻,身心得到解放,个性更加凸显,师生关系也融洽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理想教育下的状态。
课堂教学显奇效,注重真功夫
走进定西市的高中校园, 你会发现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发展, 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各学校充分调动教师这一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积极性, 初步建立起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竞争机制和管理制度,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实际,挖掘地方文化内涵, 已初步形成了富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定西市一中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与奖励》,进一步提升拓展教师发展空间。目前,《定西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定西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书;另外5位教师的校本课程已完成初稿。通渭县一中编写的《通渭书画》《土壤分析》等5种校本教材和通渭县二中编写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耕读之乡———通渭》;岷县一中编写的《岷县地理》等校本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县情、校情,讲究科学、实用,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彰显了学校特色。
为推进课改走向深入, 定西市各学校加大了教研力度,教师们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在班级中形成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为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老师们把新课程思想和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评价中, 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及评价方式, 将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一线,积极探索课改环境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制度;探索改变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 实行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重视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态度、情感以及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重视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逐步建立起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
如今,在定西“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不再是空谈。教师们的教科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2013年经省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评审, 有330项课题立项,其中高中阶段立项109项课题。定西市专门组织了教师参加省上举办的“课题立项培训会”和“课题结题培训会”,帮助广大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提高教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能力,培养教师的科学研究素养。
良性运行机制为课改开辟新航路,不惜本钱
为了搞好新课程实验, 定西市成立了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组,分管市长、局领导亲自挂帅,局相关科室根据各自职能成立相关实验工作组进行指导, 财政经费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发展, 形成合力打造定西课改新局面。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定西市制定了《定西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重点明确了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办法。各县区政府尽可能加大课改经费投入,各高中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如安定区政府下拨220多万元用于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 拨付20万元作为新课程改革科研专项经费。东方红中学自筹10万元,建成2个四类通用技术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巉口和内官中学自筹5万元,各建成1个三类通用技术实验室;中华路中学自筹10万元建设2个三类通用技术实验室。另外,安定区各级各类学校,政府投入安装电子白板教室148个。定西一中投入40万元安装2间通用技术室, 筹措19万元用于教师培训,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80多万元,给各班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给全体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并购置了高中新课改学习资料和教师备课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硬件建设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软件建设上,定西市也是不遗余力。为打造出专业素质高、教学技能强、课改理念新的教师团队,该市按照“国培”示范、“省培”扩散、“市培”补充、“县培”为主、“校培”应用的原则,实施校长、教师及教研员三支队伍培训工程, 采取“派出研训、带出观摩、请进指导、在职网络研修、样本教研、区域交流”的方法,充分利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训工程、各种基金会培训、对口支援培训等多种形式, 加强教师培训学习, 进一步提升校长和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以及教研人员的专业引导力。如今,定西市已初步建立适合于课程改革的教师发展制度。在日常教学中,各市县区、学校推出了各种教研课、公开课、观摩课,学术讲座、报告,第二课堂适用的校本课程等等,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 、把握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
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三、 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的目的。
四、 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的到了丰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 、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天朗气清,金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十月,我们近
20名优秀团员,在饭店朱干事的带领下一起前往青浦练塘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陈云故居。学习老前辈“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真务实的思想精髓。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 陇西县实验小学因变思进, 开拓创新, 不断积淀育人文化,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小学生, 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罗锦堂等陇西名人就是杰出的校友代表, 清华学子祁仲冬、王鑫、郭嘉及定西市高考状元吉建民、赵阳、师睿都是从实验小学走出的佼佼者。
陇西县实验小学现有教学班29个, 学生近2000人, 教职工85人。学校现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校、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省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国家级家长示范学校、定西市示范性小学, 陇西县德育创新文明单位。
新时代, 新理念, 新课改。今天, 对于沐浴着新课改春风的孩子来说, 德育创新尤其重要。所以, 学校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 进一步彰显棂星文化, 以“打造陇上一流名校, 培育华夏杰出人才”为新时期办学理念, 以“传承李氏文化, 培养优秀的现代陇西人”为新时期育人目标, 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个性, 自主、自信、自省、自强, 开发以棂星文化为基点的德育创新校本文化, 突出育人特色, 让学校德育工作激活童心的生命快乐。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品质、习惯养成教育和兴趣培养。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 也是实验小学推进新课改的大德育保障体系的灵魂所在。所以学校一直关注和探索这个重要课题, 在实践中推出系列德育创新策略。
一、德育为先,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德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为什么这样做人。实验小学实施自主自信自省自强“四自教育”, 将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动态活动文化整合, 初步形成了以校园内原县文庙“棂星门”及唐“五李亭”遗址为基调的棂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以李白为代表的陇西李氏文化、以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为内容的经典文化、以当代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德育文化、以师生兴趣培养为抓手的科技创新文化、以课堂改革学教转化为突破口的高效课堂建设文化、以师生阳光大课间活动为抓手的读书竞赛交流及体艺文化、小学生习惯养成及礼仪文化, 鲜活生动的组名、组训文化, 积极创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文化立校, 环境育人。学校重视德育基础设施建设, 让德育融入环境之中, 让环境蕴涵着德育。校园内主教学楼上镶嵌着“自主自信自省自强”八字校训及“忠敬勤敏”四字题词 (校友罗锦堂于2006年) , 李白、李广、李善兰、李世民等李氏名人图像简介“一”字排开, 校园内学生活动图片及师生书画作品时时点缀着大小橱窗、展板, 经典诗文、文明礼仪教育图文、新课改下学教理念及方法彩色喷印真正让校园内、楼道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教室内外的多块黑板成了孩子们又写又画的美好天地,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公民道德公约》、《高效课堂展示歌》等宣传栏目温情呵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学教和谐, 激活课堂德育生成
好学校, 看课堂;好课堂, 看学生;好学生, 看习惯。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教学主体组织形式、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学教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 师生关系及评价手段也发生了改变。陇西县实验小学坚持从学生出发, 育人为本, 以课堂为主阵地, 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学教关系, 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各科教学中,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 注重导入技巧和悬念设置的变换, 灵活处理德育生成因素。课堂上, 合作小组成了现代教学的“动车”组, 4人或6人, 分层建组, 每组都有新颖鲜活的组名、组训。自主合作探究成了一种思想, 也成了一种方法和技能。小组捆绑式评价, 激活了小组成员, 人人当“主角”, 个个有作为。兵教兵, 兵练兵, 兵帮兵、兵带兵, 内驱生成, 各个成员相互支持、配合, 一人光荣, 人人“沾光”, 大家分享。
“焦点”展示, 精彩不断:组名组训, 朗朗入耳;知识琏珠, 势如破竹;无论优生还是学困生, 都有自己的作为, 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次微笑, 让肢体语言带动思维和思想, 释放出一种合作自主探究成果, 童心童颜, 憨态可掬;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听说思、演唱讲, 追问点评, 探究充满课堂, 个性不断张扬:“预习能人”、“展示明星”、“最佳学习小组”、“优秀组长”、“黄金搭档”、“追问专家”、“点评能手”、“思考王子”、“课堂进步之星”,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徜徉在德育创新课堂。
三、活动育人, 彰显德育审美情趣
生成式德育活动, 激发了兴趣, 激活了快乐。“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四节并举, 为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元旦的才艺展示, 端阳的诗歌朗诵, “六一”的文娱表演, 国庆的热情歌唱, 记忆烙印着甜蜜, 为未来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 学校不断丰富多种课外兴趣活动, 探究的目标和主题明确, 德育价值突显:“罗锦堂科学院”、“快乐军鼓”、“民间剪纸”、“红领巾广播”、“音乐之声”、“扣篮明星”、“长征画院”、“中国功夫”、“乒乓国球”、“魅力演讲”、“五李亭图书社”、“国学宝贝”“国语海读”等34个兴趣特长小组, 生动活泼, 尽显童心的可爱与灵性、技巧;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明星晋级大赛, 轮流进行, 让学生的周末热闹热烈, 共度美好时光;丰富多彩的体艺大课间阳光活动, 让学生在四季里欢快得像春天的燕子。
四、评星晋级, 创新学生德育评价
学校学期“文明班队”评选、班队周流动红旗竞赛、学生日评星晋级活动, 处处是激励性评价, 多渠道展开了德育创新教育, 引导学生明礼、诚信、积习、养德, 健康成长, 个性化发展, 形成浓厚的氛围, 课堂内外, 其乐无穷。
在德育评价中, 陇西县实验小学推出了“学生评星晋级活动方案”, 围绕棂星文化, 落实棂星达标。1~3级为棂星一级, 4~6级为棂星二级, 7~9级为棂星三级。实行积分晋级制, 每达三级, 换授新一级星徽。达标按星级分步进行。学生自主设计、申请阶段成长目标, 采用学生自评、班评、校评相结合的综合评定办法。
29个班级在评星晋级栏中标星, 颁发荣誉证书。三星以上授予胸徽奖章、摄制彩色头像, 上光荣榜。作为向上一级推荐优秀学生干部、新“三好学生”、“四好少年”的优惠条件。六年级学生毕业时都达到棂星9级, 达到棂星9星级的学生将要走红地毯, 学校留下永久性纪念。
五、主人当家, 参与就是最好的德育体验
陇西县实验小学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倡尊重赏识学生, 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 把孩子的每一次获奖、每一件作品、每一次进步装进个人成长档案, 小学毕业时转入高一级学校, 累积生命成长的信息, 见证生命成长的全过程。
学校在课题研究和德育创新过程中, 积极开展专题综合实践活动, 让每个学生在一学期掌握一门强身健体的运动技能, 拥有一种文娱爱好, 精读一本好书, 取得一张信息技术操作的等级证书, 完成一项小发明创造, 让素质教育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 民主选举队干部, 定期轮换,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在卫生、纪律、学习、活动、路队安全建设中, 真正让主人当家, 发挥队干部的小助手作用。学校创办了《实验创新》校刊, 并设置了学生编辑;“红叶寄语, 不变的是执着”、“红领巾向国旗敬礼”、“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等演讲, 都是学生的拿手好戏;在校园阳光课间体艺活动及大型校外演出中, 彰显团队精神, 宏观、微观, 两个世界细腻之外见大作, 作为无限, 让孩子的童年真正难忘, 体验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集中识字 诵读 整单元推进 反思
2003年2月,刚登上讲台的我,正好赶上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热潮。作为工作在西北农村一线的教师,课改经历也许能反映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些许历程,以下是我的一些尝试与反思,但愿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对于新课程的探索和尝试
课程改革刚开始时,我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北京四中张毅老师的学生自教自学的方法和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
张毅老师将下学期的数学教材在放假前,分章节安排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备课,开学后根据教学进度学生自己讲课,并将学生自己证明的定理,以学生姓名进行命名,如甲定理。由于这种方法让学生有了极大的成就感,学生年龄、学识结构、理解能力相差不大,学生在备课、讲课时,能清楚地知道其他学生的困惑之处,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魏老师将班级事务细化到了每一件事,每一分钟,有专门负责花草的,有专门检查日记的……全班学生轮流当班长,对班级出现的各种情况在班会上进行汇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表扬和量化评比,这种班级管理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了班级的主人,在行使主人翁权利的同时,也具有了强烈的责任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起来,这比班主任和几个班干部管理效果要好得多。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中,一切好的习惯都会养成。无论是张毅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魏老师的班级管理,都是以学生积极主动为出发点的。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而不是为了教。”这为我课程改革的尝试提供了借鉴。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语文教学更有效、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涯,我发现除了字词外,语文中,我记住的更多的是经典的篇目,而对这些篇目,教师当时的讲解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不禁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分析段落、归纳主题,讲解写法,这些究竟有什么用呢?教学是教学生的,不是练教师的。教学主要看学生学会了多少,不是教师教了多少。于是,2004年的秋季开始,我打破了原来逐课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先让学生集中识字,再诵读课文,最后写感受,整单元推进,课内外阅读结合。集中识字的具体做法是:将一个单元的生字词,由学生归类、整理在一起,说出自己识记的方法,然后练习书写、组词、造句。需要提出的是,书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时常开展一些书写比赛、展示,可以评一些班级小书法家,激励学生。每月组织一次听写比赛,看谁写得又对又好看,评出书写之星。在识字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自己朗读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师或小组长领读。基础要求是熟读,背诵教师指定的课文或段落。拔高要求是另外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或段落。基础要求是要经过达标和检查,熟读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流利地读完文章,不加字,不少字,不重复,不漏句。诵读这一环节完后,就是写感受,也要有专门的写话本,可以写对某一人物的喜欢及原因,也可以写对某一句子的喜欢,凡此种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由于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我把节省的时间用于课外书籍的阅读,每一周,我都从图书室借来书籍,引导学生自己确定阅读计划,读后写写阅读心得。每过一段时间,教师针对这段时间阅读的书籍,出一些题进行竞赛或抢答,评出每月的阅读之星。我布置的语文作业也就成了这三块——识记、写话本、写心得。
二、对课程改革的一些反思
(一)校长应该是课程改革坚定的决策者、实施者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试想,如果没有崔其升校长的坚定执行和强力推进,杜郎口中学能否取得课改的巨大成功?一个好的校长,就应关注教学,有魄力地支持教师的课改实践,对于有益的经验和做法要推广,不能瞻前顾后、前畏后惧。崔其升校长在改革之初,就果断地将讲课超过10分钟的教师赶下了讲台,我想,他还是承担了很大压力的。
(二)一切探索和尝试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学生
我想,这次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主要还是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探索和尝试的时候,心中一定要记着学生,凡事多问问:这种方式是否更适合学生?这么做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综观改革成功的案例,没有一个不是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的。
(三)改革不能完全摒弃传统
我国有几千年的教育历史,许多教育经验都是前人实践的成果,就我个人感觉,传统的儒家教育,在内容设置和思想教育上甚至优于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过于侧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弱化了生活技能的培养,许多初中毕业生成了“残疾人”——近视眼、罗锅,而古代似乎礼、乐、射、御、书、数齐全,以知书达礼作为读书人的标志,虽然现代教育同样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体、美、劳在课程中能占多大比例,在评价衡量中又有多少分量呢?这也许就是有那么多“高分低能人”的原因吧!
儒家的思想教育一度被我们称为奴化的教育,是让人们顺从,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教育。我要说的是,如能将人奴化,就这种教育方式本身而言是成功的。当今的中国,如何才能让我们在物质不断富裕的同时,精神水平不断提升呢?古人的教育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们将行为准则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德育内容)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押韵对偶的短句)编进教材,如《三字经》,既教文化,又教做人,等孩子长大了,这些规范也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根深蒂固了。这就好像心里暗示一样,当这种规范存在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时候,就如中了心理暗示一样,他们自然而然地按照规范做事。否则,他们就会很痛苦。不像现在,德育缺乏一种能种植在孩子思想深处的规范及方法,虽然有守则有规范,但又有哪个孩子能完整地说出守则和规范的内容呢?
课程改革系关教育的大事,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教师培训是前提;实践尝试是关键;总结反思是保证。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吸收了史学界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在选修课程“探索历史的奥秘”中,增加了带有社会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前沿成果互相渗透交叉的“人类起源之谜”等内容。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我是采取以下方法做好接轨课改的。
1 心理准备
重新审视高考与课改的关系 高考显著的社会效益迫使高中学校的一切工作“唯高考是瞻”,而现行高考形式和评价标准还明显滞后于课改思想,许多教师习惯于将高考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绝对对立化,因此,高中教师在参与课改之前,有必要重新审视高考与课改的关系。
近几年高考试题不断通过创新设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人格成长,逐步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迈进。高考具有甄选人才的功能,而甄选人才的方式和标准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也反映着教育管理者的观点和意图,当前的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的具体体现,它必将促进高考内容、方式和形式的优化。新课程在全国的推广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新高考与新课程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矛盾体,而是不断趋于调和的统一体。高中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消除心理疑虑,毫无顾虑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
2 条件准备:重新建构教学资源系统
新课程教学需要适当的训练,更需要大量源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的、形式多样的其他材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因此,高中教师现在就应着手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为顺利参与课程改革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如购买一些历史光盘:《百年中国》、《百年百事》、《探索与发现》等资料,它可以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可以有选择地读关于新课程的书籍来看,或者上网如人教版网站,及时转变观念。
3 观念准备:重新认识学生特点和教师职能
社会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高中学生特点和教师职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中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多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同时,他们对外部世界很敏感,很容易受到来自他人或自己的伤害。凡此种种,又使得当前的高中学生自尊、自立意识不断复苏,对自由、民主环境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教师应发挥积极作用。其一,教师拥有的知识量越来越多,但他们仍不能成为精通多学科和多领域知识的“通才”,也无法教给学生终生需要的各种知识。而当前的高中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不比教师差,有些方面知识的拥有量也不比教师少。所以,教师早已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源头,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其二,教师可能拥有很多经典的教育方法、也可以忘我地工作,但对差异明显的每一个学生而言,这些不一定都有效。因此,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决定者。
1.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 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学生做出与班规、校规相悖的举动。这时, 不要贸然去对学生的举动进行横加指责, 更不要对学生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 应始终坚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原则。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惩罚学生是起不到预期目的的, 问题是教师如何去感化他, 让他自觉地去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师在班级管理上,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对学生的缺点要及时给与中肯的批评, 对学生的成绩要真诚的鼓励, 用饱满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 起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各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每个班级中的学生是各不相同的, 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也有差异, 教师偏爱好学生可能是教师的共同特点, 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学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学生总会有差别。这就决定了作为班主任, 接受每一个学生是无条件的。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教育。师爱施于优秀生, 应是锦上添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师爱惠及差生, 应是雪中送炭, 暖人心扉, 催人奋进。事实上, 差生本身心理上就处于脆弱状态, 如果教师不及时采取教育和挽救措施, 个别学生就会破罐破摔、悲观绝望,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时, 更需要教师“雪中送炭”, 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差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也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3. 造就一支强而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委会犹如整个班级的火车头, 要想使整个班级跑得好而快, 就应当及时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在确立班委会成员的过程中, 一定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让全班学生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产生候选人, 将那些品学兼优、会管理、有威信、乐于奉献的同学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来, 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同时班主任要打破“干部终身制”的做法, 班级一旦建立起良好的班风班貌后, 要及时对班干部进行更换选举, 以便为班级引入竞争机制, 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共同努力, 从而使更多的同学在班委会组织中得到锻炼, 不断成长。
4. 团结协作, 齐抓共管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需要各科任教师的密切协作和有机配合。因此, 班主任要主动和各科任教师取得联系, 力争他们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一方面, 要及时将每个学生的情况通报给每位任课教师, 这样有利于各科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能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地进行思想教育。另一反面, 除了自己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外, 还要随时听取各科任教师的看法和意见, 相互交换情况, 以便在工作中共同研究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5. 工作重要不断积累经验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随时做好工作记录,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这样, 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少出差错、少走弯路;可以使自己的工作经验日益丰富, 工作能力不断提高。长此以往, 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管理风格。
总之, 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 需要花大力气, 付出艰辛的劳动, 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甚至还要忍受莫大的委屈。但不管怎样,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 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一、深化管理, 明确要求, 使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1. 健全组织机构, 制定课改实验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发挥小组牵头纽带的职能作用,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 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 通过充分讨论, 制定了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明确规定了每一阶段课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确定实验工作遵循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2. 提出要求, 岗位练兵, 使实验教师学有方向, 做有规则。
一是吃透“三本” (即所任学科标准、《教育发展心理学》、教材) ;二是苦练“三功” (即课堂语言表达、撰写论文基本功、多媒体应用设计功) 以奠定基础;三是落实“三级培训” (即省级、市区级、校内培训) 扶植引导, 培养骨干教师, 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四是上好“三课” (即汇报课、研讨课、实践课) ,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逐渐步入正规;五是评选“三优” (即优秀课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设计) ;六是鼓励“三修” (即在职进修、业务进修、学历进修) ,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七是创设展台, 鼓励教师展示实验成果。
3. 重视整体性监控和评价, 做好每一阶段的总结过渡工作, 争取高效性、最优化的推进实验工作。
我校以每一学年为一个阶段, 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在每一阶段结束后, 就要对本阶段内实验工作开展情况, 做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 看理念转变程度, 看教师角色转换, 看实验目标是否达到, 任务要求是否完成, 实施管理、实施过程方法是否得当, 措施是否得力, 有何成果和成功之处, 有何失误或不足之处, 剖析得失原因, 写出书面总结。同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 综合分析, 制定下一阶段课改实验工作计划, 使实验力求有的放矢, 协调发展。学校逐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结合学期考核, 努力营造促使教师发展的激励竞争机制, 激发全体教师掀起课改实验热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协调关系, 营造氛围, 创设平台, 让教科研充满活力
1. 协调学科间的关系。
我们注意增进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增强了学科间的整合。语文教学既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价值取向、个性张扬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又注重生活交际所必要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和训练, 提倡学习生活语文、综合语文, 即符合语文教学要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要求。从学科负载教育内容的多重性角度看, 加深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智能教育, 以及安全、环保、心理、卫生等诸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 并结合丰富的主题活动, 以实现多学科跟进, 多学科互补。
2. 协调师生关系。
课改理念要求我们, 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 准确定位。此外, 要转变过去注重学科教学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探索多种学习方式, 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人文主义教育。
3. 协调教科研活动与教师教学实践及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
关键词:班主任;身心发展;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一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班主任必须分层次地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管理工作。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关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班主任要从内心真正地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这要求班主任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增强学生的信任,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对学生采取特殊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少批评、多鼓励、多表扬,经常给学生一个赞许、肯定的眼神,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我们班主任要像朋友一样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要经常与之沟通,与学生搭建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二、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在加强班级管理时,要做好与其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学生父母联系,或者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得知很多学生在家里有不爱学习、不听话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与家长在家里给孩子施加的压力有关,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会愈加明显。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三、多关心后进生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感到没有希望,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会产生更大的自卑心理。对于他们,班主任要倾注更多的爱和关心,才能让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乐观的心态,重新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我带的班级里,我还举办了“学生手拉手”的活动,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成一对,实行“一对一”的互助,通过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很多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还建立了乐观的学习心态。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班主任作为他们的引导者,要关爱学生,给他们做好正确的引导,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苗兴胜.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J].校长阅刊,2007(10).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主线, 创建和发挥教务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是课程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 教务工作必须站在最前沿, 研究精髓, 掌握理念, 改革程序, 超前运作, 调整课程设置、结构、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研究、艺术、实践综合课程, 以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 还要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科学性和选择性。
二、全面执行新课标, 切实把学校总体部署落实到教务工作中
教务处是在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开展、运行各项教学活动的中心枢纽, 教务工作必须围绕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计划,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贯彻和实施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 转变观念, 坚持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 作好规划, 规范教材选用的程序和行为, 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督导考试评价制度, 对师资配置、教师工作量作出相应的规定, 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 相互支持,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完成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大力实施新课改实验方案, 用教研、教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并以此作为教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其生命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研、教改, 教研组活动是教研、教改的重要渠道。教务工作就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 提高认识, 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现状, 积极进行课改的实践尝试, 主动承担课题项目,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提高和改进教学功能,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增强、教学方式改变、素质教育落实、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新课标的应用, 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务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宗旨
课程改革就是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学会做人,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五、不断探索和深化新课改工作, 加强交流学习, 促进教务工作逐步完善
【课改工作总结勿删】推荐阅读:
课改工作例会制度11-02
学校课改工作汇报材料06-09
谈谈课改下班主任工作06-18
南湖中学课改工作方案07-05
初中课改工作计划09-10
新课改个人工作总结07-18
新课改个人工作计划06-03
3小学课改工作计划06-19
学校课改教研工作计划06-23
语文教研组组课改工作总结06-02